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2024-05-09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精选10篇)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篇1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及肿瘤放疗、化疗等,使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现对我院收治的59例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老年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其中男44例,女15例,平均76.5岁,其中65岁以上患者49例,占83%。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全部病例均合并有慢性疾病,其中有2种以上疾病者达5 6例。主要原发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血液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抗生素使用情况:真菌感染前43例使用过抗生素,其中使用1种的4例,2种的13例,3种的14例,4种的7例,5种以上5例,抗生素疗程为8~23d,平均(143±392)d。放疗、化疗药及激素使用情况:接受放疗、化疗的14例;病前用过激素的11例,平均使用激素时间(1273±22)d,单用激素1例,与放疗、化疗药联合应用10例。

1.2 临床症状

59例病人中,有发热者54例,其中体温>38℃者41例,在37~38℃之间者12例;咳嗽咳痰者54例,其中34例表现为拉丝状黏痰;以呼吸频促、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者13例,以嗜睡为首发症状者6例。全部病例胸部均可闻及湿性音,7例伴有干音。白细胞总数增高者占18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33例。胸部CT和X线表现为双中下肺野斑片状及蜂窝状浸润影,或X线表现为双下肺纹理增粗、紊乱,也有呈斑点、斑片状模糊或纤维条锁状阴影,部分有类似肺纤维化表现。

1.3 方法

患者晨起清水漱口后,深部咳出的痰液或吸痰管吸出的痰液收集于无菌痰盒中送检,≥2次培养出真菌者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或经病理确诊。

2 结果

真菌分布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69.30%),5例曲菌感染中1例疑为占位病变,经手术后病理明确为曲菌球。痰标本出现阳性结果平均时间,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第2次出现阳性结果平均时间分别为(684±157)d、(873±228)d,曲菌第3次出现阳性结果平均时间为(1067±255)d。合并呼吸衰竭者14例,心力衰竭16例,电解质紊乱38例,低蛋白血症11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者7例,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不全2例。

3 治疗及转归

抗真菌:一经确诊即给予静脉用药,尽可能停用广谱抗生素。59例病人中对氟康唑敏感的44例,给予氟康唑治疗,首剂予0.4g静滴,以后0.2g/d,平均治疗(118±17)d,经治疗后5例痊愈,27例真菌培养阴性,症状好转,有效率72.73,无效的12例,调整为两性霉素B治疗,平均治疗(102±19)d,11例好转,1例死亡;其他15例对氟康唑耐药病人中,1例曲霉球经手术后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痊愈,2例给予伊曲康唑200mg静滴2次/d,2d后改为200mg静滴1次/d,用药10d后好转,12例予两性霉素B治疗,剂量由3mg逐渐增至20mg静脉泵入,平均治疗(132±20)d,3例痊愈,7例好转,1例转院后给予伊曲康唑治疗痊愈,1例死亡;死亡病人共2例,均因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死亡。

4 讨论

真菌感染的发生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最终结局取决于真菌的致病性、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环境条件对机体与真菌之间关系的影响。本组资料中49例65岁以上患者占感染人群的83%,符合文献报道,年龄65岁以上多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本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合并有基础病,长期的肺部疾患破坏了呼吸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防御机制下降,真菌易于定植引发感染;而有些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均易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并破坏内环境的稳定,是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2]。其中糖尿病患者机体蛋白质分解加快,使免疫球蛋白、补体、抗体等生成减少,淋巴细胞转换率降低,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因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性也远高于合并其他肺外基础疾病者,故控制血糖也是治疗的关键。

抗生素是人体深部真菌感染或定植的危险因素,故对于老年人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糖尿病与感染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疾病,积极控制糖尿病可以降低感染发生。本组病例可见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痰培养不易出现阳性结果,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从本组病例看氟康唑目前仍为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首选药物,氟康唑耐药时两性霉素B为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陶敏,熊自忠.120例临床真菌感染的分析[J].安徽医药,2005,9(10):765.

[2]彭华生,叶兴蓉,王炜,等.老年住院患者38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05,7(2):21.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篇2

【关键词】肺部;感染;真菌

【中国分类号】R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59-01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滋生需要条件合适。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是抑制真菌产生的菌群失调时就能引起肺部真菌感染。随着某些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对人体的正常免疫平衡造成伤害,使得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又因为医学治疗的介入,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增无减,在所有的呼吸系统真菌感染中,肺内真菌感染的占据首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院内真菌感染者大部分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本文采用收集性调查的方法,对县人民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27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44~97岁,平均年龄69岁。

1.2 诊断标准

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作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病症诊断的鉴定依据。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不再出现,肺部阴影完全吸收。好转:临床症状比以前减轻,肺部阴影有部分吸收现象。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没有多少改变。恶化:临床症状原发明显,肺部阴影迅速扩大和增多。

1.4 研究方法

采用收集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患者病史资料整理、对致病因素和院内肺部感染诊断原则、院内肺部感染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输入SPSS11.0做专业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受篇幅影响,表格略)。

2结果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864例,其中37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4.3%。其中确诊病例2例,临床诊断病例26例,死亡3例,。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能基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而发生,本组资料中最多见的要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占4.9%),其次是肺炎及哮喘病,分别占20.5%和12.%。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多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患者患有合并低蛋白血症、医疗组织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患有合并糖尿病等等。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曲霉菌属肺部真菌、肺念珠菌感染等真菌类型。

2.4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部分病人无呼吸道症状,有的表现为咳脓痰、口腔内颊黏膜等,有的表现为发热、咯血。听诊肺部有干湿啰音等,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常见的有肺炎型、支气管肺炎型、炎性结节型等三种类型。

3讨论

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可以引发院内肺部的真菌感染,在引发病源因素中,慢性阻塞性肺病首当其重,另外还有肺炎引发和哮喘引发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医院长期对住院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新疗,但也为患者法带来的负面效应,形成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还有患者自身的体质也是一个致病的关键问题,如果患者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之前就患有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的话,那也是很容易出现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

研究数据表明,酵母菌是培养出的真菌中最多的一种,其组成主要有白色念珠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及其他酵母菌属,组成里面还存在少量的曲菌例。在抽样检测中显示,白色念珠菌占68.3%、其他酵母菌占21.7%、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4%。在临床表现上,肺部真菌感染和以前的基础病例没有多大的不同,胸部X线上没有什么特别症状,因多是继发感染,院内肺部感染初期很难诊断,其具体表现为:患者发热、白细胞持续增加;发现有新肺部浸润影;病情久治不见好转等疑难杂症。为了进一步确诊,可以对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查,如果直接镜检发现菌丝,再结合临床表现,就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有学者提到,如果是类似如全身真菌感染者这样的严重真菌感染,就应该取两性霉素B用药。笔者以为,该药毒副作用较大,应尽量避免或者不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酵母菌属是肺部真菌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在用药上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比较的优点是对患者的毒性低、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半衰期长、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等等。利用本研究的觀点来用药,痊愈22例,有效率为81.4%。1例致病原是曲霉菌患者,首次采用伊曲康唑治疗,竟然疗效显著。我县人民医院在抗真菌治疗时,采取积极的手段,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原发病,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所以,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除了应用抗真菌药以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对真菌感染的治愈效果尤为重要,希望能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玲.老年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4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C],2010.

老年人肺部感染临床诊疗分析 篇3

关键词:老年人,肺部感染,临床特点,诊疗分析

肺炎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不典型, 往往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肺炎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在老年人死亡病因中居首位[1]。因此, 应重视老年人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56例65岁以上老年人肺部感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老年肺炎56例, 男42例, 女14例;年龄最大95岁, 最小65岁, 平均年龄76.2岁。本组患者发病以秋冬季节多见, 受凉、劳累过度、误吸等为其诱因;7例继发于糖尿病, 34例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例单纯性肺部感染, 5例继发于心血管疾病, 2例继发于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1.2临床特征老年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心悸、气急、发热、纳差等, 少数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升高, 可并低钾或低钠。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显示斑点状、小片状阴影, 小部分呈蜂窝状、网状阴影。药敏试验, 本组患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的36例, 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18例, 青霉素敏感的2例。患者入院后给予经验用药, 选用的抗生素主要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 同时给予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气管黏液纤毛功能下降, 咳嗽反射差, 肺组织弹性减退, 清除外来异物或细菌的能力下降, 有利于病原体的进入和繁殖。 (2) 全身或局部的免疫功能降低, 对致病菌防御能力减弱, 使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增高[2]。 (3) 不恰当地使用镇静剂也可诱发肺炎。

3.1.2基础疾病老年肺炎患者多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存在, 直接影响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3]。合并的基础疾病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及糖尿病。控制好基础疾病是减少肺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3.1.3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老年人肺部感染起病常隐匿, 缺乏特异性, 以其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 或者原有基础疾病不明原因加重[4], 早期多仅有轻度的低热或不发热、咳嗽、咳痰、恶心, 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易引起误诊[5]。

3.2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治疗 (1) 抗生素选择。老年人肺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 早期正确的抗生素治疗能降低老年人肺炎的病死率。老年人所患肺部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凭经验尽早予以广谱、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的有效抗生素,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酌情予以更换。选用喹诺酮类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碳氢霉烯类等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一般静脉用药。同时, 要注意对老年人常进行肝肾功能检测, 少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2) 促进排痰。老年人咳嗽无力、失水等原因使痰液黏稠, 容易阻塞支气管, 加重感染。鼓励患者咳嗽, 应定时翻身、叩背、吸痰, 应用祛痰剂、雾化吸入等方法促进排痰。 (3)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老年肺炎合并基础疾病多, 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双管齐下, 切断恶性循环链条。原有基础疾病越重, 继发感染的机会就越大, 预后就越差。因此加强原有疾病的控制与治疗也是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4) 加强营养支持。

总之, 老年人肺部感染表现不典型, 病情重, 并发症多, 预后差, 应尽早、足量应用抗生素治疗, 早期综合治疗,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蹇在金, 廖纪南.老年人肺炎的病因与临床[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10) :758.

[2]袁杰, 刘悦.老年吸入性肺炎与吞咽困难[J].临床误诊误治, 2006, 19 (8) :22-24.

[3]刘汴生, 张思雄.实用临床老年病学[M].北京: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187-193.

[4]杜鹃, 高古成.社区获得性肺炎255例治疗与国外指南推荐方案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3) :183-186.

老年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 篇4

关键词:老年病人肺部感染有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2-01

1临床资料

本组38例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62岁,平均75.6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5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5例,合并肺心病13例。全部病例均为急性发作入院,经有效治疗,合并采取湿化呼吸道、定时翻身、叩击背部、有效排痰、合理体位、营养支持、心理与环境支持,以及康复疗法,38例病人中22例痊愈,16例好转。

2护理措施

2.1体位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困难时,病人取端坐位,即病人坐于床沿,两腿下垂,两手扶床边;病情较重、呼吸困难明显、病人无力支撑身体者,采取前倾端位,其方法是患者坐于床上,两腿自然前伸或弯曲,身体前倾,在患者胸前两腿上方置一约30cm高度的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患者两臂放于软枕上,头枕于软枕中央,用靠背架使床头抬高,使背部有依靠。上述病人,当呼吸困难稍有缓解,可给病人半卧位,并协助病人经常变换体位(一般2-3h翻一次身),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压疮,而且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对病情稳定、呼吸困难较轻的患者,宜采用右侧半卧位,因为半卧位可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其方法是摇高床头或用靠背架支起床头30°-50°,床尾垫软枕,病人取右侧卧位,右手放于枕旁,左手自然放于胸前,右肩背部垫一软枕,使患者卧位舒适,全身放松,利于改善呼吸困难。此卧位宜与半坐卧位交替进行,以防局部皮肤受压过久而发生压疮。

2.2排痰的护理。

2.2.1湿化呼吸道。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a糜蛋白酶400u、适量抗生素(根据医嘱)雾化吸入,每日1-2次[1]。以上药液经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震荡,使液体成为细微雾滴,药液随病人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抗菌消炎、湿化气道粘膜、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

2.2.2定时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同时,对长期卧床、久病体弱病人采取每2-3h翻身一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咳痰,将病人逐步翻至所需体位。对神志不清的病人,翻身前先吸净口、鼻腔的分泌物,防止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肺泡萎缩及肺不张的发生,保证痰液引流通畅。

2.2.3叩击背部(“拍”)。通过叩击震动病人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拍背时面对病人随时观察面色、呼吸等状况。拍背方法: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度角,批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自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病人背部,边拍边鼓励病人咳嗽。拍背的力量、频率以使痰液排出顺利,病人能承受为宜[2]。

2.2.4有效咳痰。经过上述3项措施,痰液大多已从肺泡周围进入气道,此时鼓励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对于神志清楚、尚能配合咳嗽的病人,应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指导病人先行5-6次深呼吸,后于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病人取坐位,两腿上置一枕顶住腹部,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3]。

对无力咳出痰液的病人用双手压迫病人的下胸部与上腹部,嘱病人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排痰效果较好。

2.2.5吸痰。对于痰液较多、排痰困难和痰阻严重的患者给予安全有效的吸痰。其方法:选用合适的吸痰管适时吸痰。吸痰前后给病人吸氧,利用病人吸气时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左右轻轻转动,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粘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0s,最多连续不超过3次,以免加重呼吸困難;在吸痰管拔出时要连续施压,边吸边提,旋转吸引,禁止拔管时间断施压,以免造成吸痰无效[4]。

2.3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以减轻呼吸负荷及减少机体组织丢失蛋白为原则,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高碳水化合物会增加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使呼吸负荷加大。嘱病人在痰多、粘稠时,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鱼、肉,每天大便一次。

2.4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及早实施康复疗法,如氧疗、呼吸功能及全身运动锻炼等。老年患者主要以呼吸功能锻炼为主,缩唇和胸、腹肌呼吸动作的配合是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先深吸气伴随腹肌放松,然后通过缩唇呼气,同时加强腹肌收缩以增加呼气量。锻炼的时间及次数,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5心理与环境支持。由于病程长,病人对治疗缺乏信心,对痰液引流存在恐惧心理。认为“湿、翻、拍、咳”只治标不治本,因而不愿意接受此措施,这势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采取以上措施前,耐心说服病人与家属,使其明白单靠抗生素治疗是不够的,需综合治疗与护理,才能收到显著效果。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老年病人疾病的康复。每天对室内通风换气(15-20min),注意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60-70%。

3小结

老年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主要是在护理人员的参与、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有针对性地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实现内外环境的平衡,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最终达到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靳海荣,王领会.高龄肺癌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674-675

[2]马念芳.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639-640

[3]林杭.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3):53-54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60~85岁,平均66.7岁,以上病例均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X线检查,排除了肺外疾病所致肺部表现者。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本组120例中,冬、春季发病82例(68.33%),夏、秋季发病38例(31.66%)。发病诱囚:气候突变、受凉、感冒、吸烟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临床表现:老年人肺部感染起病常较隐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呼吸道症状也常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略。本研究120例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见表1。临床体征不典型,一般听诊多为湿性啰音或干湿性啰音,其中干性啰音13人,湿性啰音57人,干湿性啰音35人,无啰音15人。

1.2 基础疾病和并发症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病例中,绝大多数都有并发症,而且相当部分都患有2种以上的基础疾病,这是一般老年人易患肺部感染和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本组120例中患有基础疾病和并发症者共98例(81.66%),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39例、冠心病15例、肺心病25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4例,其中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35例。

1.3 治疗方法

本组12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者,均根据经验用药,分别选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成青霉素类、二代头孢菌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然后观察、记录、统计、分析各组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3d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检查感染病灶已完全吸收;无效:用药治疗3 d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或症状加重。

2 结果

各组抗生素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有明显差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成青霉素类组治疗有效率为84.3%,三代头孢菌素类组治疗有效率为89.6%,二者治疗的有效率基本相似(P>0.05),分别均显著高于二代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组的的效果。各类抗生素的临床疗效见表2。

3 讨论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及死亡的高龄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9.4±8.6)岁。

1.2 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根据Luna等[2]提出简化的CPIS法,分值≥5诊断VAP。体温(oC)0分:36.5~38.4,1分:38.5~38.9,2分:≥3.90和≤3.60;血白细胞(×109/L)0分:4~11,1分:少量或脓性,2分:多量;Pa O2/Fi O2(mm Hg):0分:>240或ARDS,1分:<240或无ARDS;胸部X线:0分:无渗出,1分:斑点状渗出或弥漫性渗出,2分:局部渗出。分泌物取样方式(1)非侵入性:气管支气管抽吸物、盲视下保护性支气管肺泡灌洗;(2)侵入性:经支气管镜的气管支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支气管肺泡灌洗。

1.3 治疗方法

患者在病原菌未确定前,禁言行选择广谱抗菌素,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为敏感抗生素。并在治疗的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改善气道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均给予鼻道管吸氧,治疗前要求血氧饱和度达85%以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祛痰,并采用37°无菌生理盐水30~50ml+丁胺卡那霉素(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1101)0.2g(或庆大霉素8~12U)进行支气管—肺灌洗,每次注入5~8ml后吸出反复2~3次,根据患者的痰量及耐受程度进行。必要时加入地塞米松,2~3天一次。

1.4 观察指标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30例高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查阅,设计表格,其中内容包括: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手术名称,吸氧吸痰时间,插胃管及留置管道时间,麻醉方式,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情况,卧床时间,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并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对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肺部感染死亡相关因素性别、平均年龄、病原体混合感染、菌血症、血WBC、X线病变、Karnofsky评分、SDS评分、既往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删除协变量标准为α=0.1。

2 结果

2.1 胃肠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

本研究中23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48例,发生率为20.87%,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其中死亡34例,死亡率为70.83%。

2.2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与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卧床,呕吐之间的关系,见表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肠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呕吐置管时间、吸氧时间、气管插管,见表1。

2.3 肺部感染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48例发生肺部感染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34例,死亡率为70.83%。发生肺部感染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患者与性别、病原体、是否混合感染、菌血症、白细胞数、病变占位性质、Karnofsky评分、SDS评分、既往史的相关性见表3.经Logistic非条件逐步回归进行分析,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相关因素是白细胞数和病变占位性质。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器官移植及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感染成为影响这类患者病程和愈后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又以肺部感染最常见[3~4]。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5],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免疫功能减退,呼吸道生理防御降低,导致肺功能老化,发生肺部感染后死亡率较高[6]。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本身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多次手术、放化疗和应用多种抗生素,肺部感染后病情加重,病死率增加[7~8]。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肺部感染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0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中的资料以及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对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肺部感染死亡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胃肠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呕吐置管时间、吸氧时间、气管插管;白细胞数和病变占位性质是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相关因素。侵入性操作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侵入性操作除了造成损伤以的同时,也会大大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局部的损伤感染致使细菌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另外患者伤口疼痛导致被迫性浅呼吸,而长时间的浅呼吸容易造成痰液聚积,从而引起肺部感染[9~10]。长期卧床使胃肠功能减退,细菌侵入,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病率[11~12]。综上所述,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度高,临床应给与积极防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老年患者术后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君,顾连兵,蒋大明,等.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围手术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9):1310~1313

[2] LunaCMeta1.Resolu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prospectiveevaluation,of the clinicalpulmonaryinfectionscoreasanearlyclinicalpredictor of outcome.CritCareMed,2003;3l:676~682

[3]张竞,王云喜,初向阳,等.高龄肺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9):893~895

[4]韩哲男.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近期危重并发症死亡24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05):31~32

[5]雷程,王海江,尹东,等.689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9;36(18):1040~1043

[6]全雪梅,王者生,王振元,等.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探讨[J].辽宁医学杂志,2009;23(6):296~298

[7]刘晔.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2 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44

[8]王领会,李玲.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0~71

[9]王邵华,阮征,郑健,等.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4):301~306

[10]白兆青,朱小生,王立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8):902~904

[11]张来霞,于永吉.护理干预在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27~28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2月到2007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4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其诊断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148例患者中Ⅰ型糖尿病10例, Ⅱ型糖尿病138例 (其中15例为新发病例) 。

1.2 菌株来源

148例中有111例取得标本, 其中痰标本100例, 共检出致病菌51株 (包括6例检出2种致病菌) , 其中未查出致病菌、初始治疗效果不佳且一般状况较好者15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检出致病菌10株 (包括2例抗酸染色阳性) ;血培养6例, 检出致病菌4例;胸腔积液3例, 胸水中检出致病菌4株 (包括1例抗酸染色阳性) ;肺活检2例, 检出致病菌2株 (注:共有8例患者检出2种致病菌) 。

1.3 细菌药敏检测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

2结果

2.1 菌株分布

共培养出致病菌71株, 其中肺炎链球菌17例 (约占23.9%) , 大肠埃希氏菌12例 (约占6.9%, 其中ESBLs+ 7例) , 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各8例 (各约占11.3%, 其中MRSA 4例) , 肺炎克雷伯杆菌6例 (约占8.5%, 其中ESBLs+ 2例) , 结核杆菌 (抗酸染色阳性) 、不动杆菌、嗜麦芽寡氧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各3例 (各约占4.2%) , 肠球菌、白色念珠菌、腐生葡萄球菌各2例 (约占2.8%) , 格式链球菌、阴沟肠杆菌各1例 (各约占1.4%) 。

2.2 抗菌药物的使用

考虑到该类患者年老体弱、治疗时间长并结合其临床特点, 多联合应用抗生素, 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于部分重症感染尤其是生命体征不平稳或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多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于检出真菌或高度可疑真菌感染者加用抗真菌药物。

2.3 细菌耐药问题

2.3.1 革兰阳性球菌

检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腐生葡萄球等, 约占总菌株的42.25%。以上细菌耐药多是患者在院外应用广谱抗生素而造成, 除MRSA外的葡萄球菌, 尚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敏感。万古霉素对MASR敏感性仍较高。

2.3.2 革兰阴性杆菌

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等, 约占总菌株的57.75% 。各菌耐药情况详见表1。

2.3.3 真菌

检出白色念珠菌, 均对氟康唑敏感。

2.3.4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阳性3例, 考虑为结核感染, 抗感染基础上加用抗结核药物, 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有所好转。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与普通人群相比, 其住院率高, 平均住院时间长, 因其年龄大且多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而预后不佳, 死亡率高, 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起病常隐匿, 症状不典型, 约半数患者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 同时肺部感染常掩盖糖尿病本身的症状, 导致诊断困难。老年糖尿病常伴随多种慢性并发症, 导致患者病情复杂, 病死率增加, 因此对该类患者早期诊断, 及早检出致病菌, 合理应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组共有37例未能留取标本, 其中多数为一般状态差、卧床、不能自主咳痰且吸痰等操作有较高风险者, 对于这样的患者应充分完善其他辅助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综合分析以作为抗生素应用的依据。少部分患者配合较差, 未能留取标本, 应告知其留取标本的必要性及正确方法, 争取配合。痰培养送检100例, 共45例查出致病菌, 阳性率较低, 可能与非典型致病菌的数目增多, 标本留取不规范, 留取标本待检时间过长及近期应用抗生素等有关。

综合本组致病菌培养结果, 与众多老年肺炎结果相似, 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 其次为革兰阴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但本组G-杆菌约占检出总菌株的57.75%, 故主要的感染病原体仍以G-杆菌为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以往有增加趋势, 且耐药菌增多, 可能与部分患者入院前使用抗生素, 入住康复机构或护理院, 3个月内住院治疗, 家庭输液治疗及家庭成员携带有耐药菌株等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结核菌感染, 有报道其肺结核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本组检出3株, 约占检出病例的4.7% 。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及院外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 其真菌感染概率较正常人群高, 对于高度可疑真菌感染而未检出者, 亦可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本组即有5例虽未检出, 但经抗真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因此, 对于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 除考虑细菌耐药外, 尤应注意有无结核杆菌及真菌感染的可能。

此类患者除及时准确诊断、控制血糖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外, 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其他器官功能亦很重要。对有并发肺部感染风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应进行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 如控制饮食、监测并控制血糖、避免着凉、劳累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已有研究表明给糖尿病患者预防性接种流感疫苗, 可使肺炎患病率下降79%[3], 必要时也可接种肺炎疫苗。

参考文献

[1]陈萍, 兀威.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 24 (6) :324-32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0) :651-655.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17例;年龄在60~82岁之间, 平均 (中位) 年龄68岁。36例有明确糖尿病史, 病程3~29年, 平均 (中位) 2年;13例因肺部感染入院后, 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除有糖尿病临床症状外, 15例发热, 40例咳嗽咳痰, 21例胸闷, 11例咯血, 43例闻及双肺或单肺干湿性啰音;9例合并高血压, 8例合并慢支肺气肿, 分别3例合并心衰和肾功不全, 2例合并胸腔积液。从辅助检查看, 白细胞计数升高者27例, 中性粒细胞升高35例; 血糖在14.1~28.8 mmol/L之间;肺部X线检查均提示双肺或单肺浸润性病灶;痰涂片检查6例抗酸分枝杆菌阳性;痰培养分别有3例出现真菌和唾液链球菌生长, 8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

1.2 治疗方法

在给予患者积极的个体化对症治疗的同时, 应做到有效控制血糖和肺部感染。

应用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 每日监测三餐前30 min和餐后2 h, 凌晨2:00血糖, 维持血糖在10.0~12.0 mmol/L之间, 必要时强化治疗使血糖达标。控制感染后, 进一步降血糖至6.0~7.5mmol/L, 已用胰岛素者继续应用。有效降糖同时, 要降低血糖波动幅度, 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要根据血糖检测值的不同调整胰岛素用量。

控制肺部感染:尽量根据痰培养+药敏的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 未出结果者考虑用广谱抗菌药, 出结果后及时更换有效抗菌药物, 并根据疗效、细菌学和药敏试验及时调整药物。

2 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 41例患者症状好转, 肺部感染被有效控制, 恢复器官功能, 救治成功率82.0%;6例自行出院或转他院治疗; 3例死亡, 平均年龄75岁, 糖尿病史超过12年, 均合并3个或以上脏器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肺部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

呼吸系统是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主要部位, 多见于肺组织。肺部感染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发病情况和血糖值等有关。研究表明[1], 60岁以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5.2%, 明显高于低于60岁的9.1%; 病程在5年以下和10年以上发生率分别为9.8%和36.1%, 空腹血糖大于和低于11.1 mmol/L的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1.0%,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肺部感染大多发生在血糖控制不良时, 空腹血糖与感染发生率呈正比, 而且发病年龄明显影响其发生率, 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2]。原因在于:1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降低了氧释放能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持续高血糖提高了血浆渗透压, 降低了单核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的移动性、趋化性、黏附性、吞噬性和杀菌能力;3IgG升高, IgA、IgM降低, 呼吸道免疫出现缺陷[3]。

3.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老年糖尿病隐匿发病, 病史难以准确提供, 可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入院后而确诊。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 防御能力、抵抗能力和机体顺应性均较差, 常出现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的患者呼吸道症状根本不明显, 仅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或意识障碍等[4], 漏诊或误诊较为常见。若处理不当, 会造成严重后果。为及早诊断, 应注意检查生化、血糖和X线胸片等。

3.3 治疗体会

1治疗原发病, 控制血糖是关键。高血糖是肺部感染产生和加重的一个重要诱因。为尽快降低血糖, 纠正酮症, 发挥胰岛素的抗炎作用, 合并肺部感染时必须应用胰岛素降糖, 并根据血糖水平合理调整用量, 这是能否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

2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且机体处于消耗状态, 三大营养素存在代谢紊乱, 体质差, 低白蛋白血症是糖尿病易患和加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 需给予支持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积极治疗并发症, 达到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增强免疫功能的目的。

3抗菌药尽早、足量、合理使用。确诊肺部感染后, 可根据经验选择抗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为主的药物, 之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要联合、足量、长疗程用药, 注意观察药物对肝肾功能和降糖药代谢的影响, 积极防治特殊菌种和真菌感染。

4改善器官功能, 保护重要脏器。糖尿病患者主要脏器都存在不同程度功能损害, 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时, 器官代偿能力降低, 如没有得到积极治疗, 易发生功能衰竭而发生死亡。因此支持治疗、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和加强护理是治疗的重要过程。

对于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 应早期积极抗感染治疗, 联合使用抗菌药, 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并做到足量、联合、足疗程。在综合治疗同时, 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 保护或逆转胰岛细胞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时降低血糖和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基础和关键, 同时应兼顾其他辅助治疗, 尽可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徐月丽.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 (附102例分析报告) [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11) :1954-1955.

[2]梁珍, 吴本权, 周风丽, 等.糖尿病合并支气管-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1) :62-64.

[3]周作荣, 张楠楠, 康晋, 等.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40) :61-62.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篇9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部灌洗 肺部感染 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难治性肺部感染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1~73岁,平均41岁。病程2天~2个月。37例患者中,病灶范围侵犯1个段的有13例,侵犯1个叶的有20例,侵犯2个叶2例,侵犯3个叶或以上有2例。病灶位于:右上叶4例,右中叶13例,右下叶8例,左上叶4例,左下叶10例。行纤支镜检查前发现合并电解质紊乱5例,肝功能损害8例,肾功能不全2例,肺心病1例,肺不张5例,胸部外伤2例。所有病例均经系统检查,排除肺结核及肺部肿瘤等其他疾病,且均经内科综合抗炎治疗,疗效不佳。

治疗方法:采用Olympus-P40型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检查前禁食1餐,先给予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用2%利多卡因作鼻腔及咽喉部喷雾麻醉3次,并经纤支镜对准声门,向气管滴入2ml利多卡因作为气管麻醉(废除环甲膜穿刺麻醉)。另备2%利多卡因10ml,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气管内麻醉。根据X线胸片及CT片显示感染病变所在肺叶、段、亚段支气管引流区域,常规纤维支气管检查后将纤支镜头端嵌入病变支气管开口处,先吸尽分泌物及痰栓,随之将37℃灌洗液每次注入20ml后负压抽吸,反复灌洗至吸出物清亮为止,一般3~5次。灌洗液为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5mg;对可疑或已确定有厌氧菌感染者,再加入0.5%甲硝唑100ml,待灌洗结束后,用0.9%盐水10ml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商品名为海哌舒)2.0g保留于感染部位。

疗效标准:①痊愈: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消失,X线胸片示炎症或脓腔消失,或仅有少量残留纤维化。②好转: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消失,X线胸片示炎症明显吸收或脓腔明显缩小炎症大部吸收。③无效:症状不减轻或加重。X线胸片显示炎症或脓腔无变化或扩大。

结 果

28例细菌性肺炎,17例灌洗1次治愈,11例灌洗2次治愈。5例肺不张,4例灌洗1次后肺完全复张,1例灌洗2次治愈。2例肺脓肿及2例支气管扩张,每次灌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经过2~3次灌洗,2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总治愈率达94.6%。有效率100%。

讨 论

难治性肺部感染是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多由于长期局部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及脓栓阻塞或引流不畅引起。相当多患者病程较长,久治不愈,主要原因可能为反复感染,纤维增生、血管受压、扭曲变形、局部血运不良,加之病变组织缺氧,局部酸性环境,能量产生减少,在全身用药情况下,病变局部抗生素浓度较低,药物难以渗透到病变部位发挥抗菌作用或产生耐药,使疾病迁延不愈[1]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一种创伤性小、安全可靠的介入性治疗方法。经纤支镜灌洗吸痰,可直视病灶部位,准确清除支气管内炎性分泌物、痰栓及有害病原微生物,解除气道阻塞,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及黏膜水肿的清除,目标性强、效率高、损伤小,避免了常规吸痰管吸痰的盲目性、低效率,且可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避免了抗生素应用的盲目性,能较快控制感染。同时局部注入高浓度抗生素,避免了常规雾化吸入抗生素药物浓度低所致的细菌耐药。病灶部位的高浓度激素有消炎、抗过敏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2]。因此,有利于局部治疗的吸收及病灶愈合,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对年龄较大、心肺功能差的病人,治疗中应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当血氧饱和度<80%时应停止操作,给予人工呼吸,待血氧饱和度≥95%时再继续操作,防止因缺氧引起并发症;每次灌洗量不宜太多,吸引负压不宜太大,灌洗时间以30分钟为宜,气管内使用的灌洗液以生理盐水为宜,对肺脏无毒性作用,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同时对肺功能无影响。

参考文献

1 钟敏华,彭清臻,余小明,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42例报告.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17(4):279-280.

老年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2例, 年龄60~87岁, 其中91例次发生肺部感染且糖尿病病史均在6年以上, 男52例, 女39例。其糖尿病诊断按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1]。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于1998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临床症状:发热48例 (52.7%) , 咳嗽、咳痰61例 (67.0%) , 意识障碍14例 (15.4%) , 干罗音28例 (30.8%) , 湿罗音34例 (37.4%) , 心慌胸闷15例 (16.5%) 。实验室检查结果:糖化血红蛋白≤6.5%8例 (8.8%) , 6.6%~8.5%26例 (28.6%) , 8.6%~10%42例 (46.2%) , ≥12%15例 (16.5%) ;糖化血清蛋白≤2.5mmol/L 15例 (16.5%) , 2.6~3.0mmol/L 24例 (26.4%) , 3.1~3.9mmol/L 35例 (38.5%) , ≥4.0mmol/L 17例 (18.7%) 。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监测血糖, 采用了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减少血糖波动。使血糖维持在10.0~18.0mmol/L。当感染被有效控制后, 使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进一步控制血糖降至6.0~7.5mmol/L, 有效降糖同时, 积极预防低血糖反应, 避免血糖波动过大。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及痰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1.3 肺部感染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咯痰和发热症状消失, X线胸片检查炎性病灶完全吸收消散;好转:咳嗽、咯痰症状明显减轻, 发热症状消失, X线胸片检查炎性病灶吸收消散达60%以上;无效:咳嗽、咯痰症状无改善, 发热症状反复, X线胸片检查炎性病灶无明显吸收消散。

2 结果

经降糖、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 治愈38例 (41.8%) , 好转48例 (52.7%) , 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5例, 病死率5.5%。

3 讨论

本组91例患者, 无明显发热43例, 无咳嗽、咳痰30例, 以昏迷入院14例, 提示老年人肺部感染临床症状轻微,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 器官功能下降, 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部分患者无明显呼吸系统症状, 仅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或意识障碍等, 起病隐匿, 易漏诊, 若处理不当, 会造成严重后果[3]。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1) 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降低:持续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降低了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移动性、黏附性、趋化性、吞噬性和杀菌能力;Ig G升高, Ig A、Ig M降低, 导致呼吸系统免疫缺陷。 (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引致中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致局部循环差, 血液和氧供应不足, 组织血流量减少可减低局部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且使抗生素不易渗透到炎症部位, 炎症不易控制, 组织氧浓度的降低, 有利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生长, 同时损害多形核粒细胞氧化杀菌能力。 (3) 高血糖:长期高血糖除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和导致慢性并发症之外, 高血糖本身有利于微生物, 尤其是革兰阳性菌的生长繁殖, 使感染发展较快且相对难以控制[4]。

糖尿病肺部感染时, 机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而加重糖尿病, 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5]。在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 关键在于积极控制血糖及控制感染[6]。感染可使血糖控制恶化, 而血糖控制不佳又使感染不易控制或使其易于扩散, 所以患者应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纠正代谢紊乱, 在降糖过程中应因人而异, 高龄患者应适当放宽对血糖的控制, 注意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避免低血糖导致的急性不良后果。在肺部感染确诊后, 抗生素的使用应及早足量合理, 抗生素的选择以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或药敏为指导, 但在培养结果未得到之前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 可根据患者的病史、病情和感染来源作出临床判断, 并根据以往的经验选择抗生素, 老年患者在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 加用特殊菌种及真菌感染治疗。支持对症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 多处于高消耗状态, 需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免疫力, 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积极治疗并发症,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7]。

综上所述, 部分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造成病情加重, 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 对于此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良好控制血糖, 有效地防治肺部感染。

关键词:糖尿病, 2型,肺部感染,老年

参考文献

[1] 孟凡红.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5) :117-118.

[2] 黄冬娟, 胡万英.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24) :3406-3407.

[3] 刘永年.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23 (5) :105-106.

[4] 高媛, 秦军.糖尿病引起肺功能损害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9) :1193.

[5] 车驰.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状态与感染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7) :127.

[6] 李岳巍.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J].中国当代医学, 2011, 18 (34) :181-182.

上一篇:提升物资采购效益下一篇:新技术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