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感染性腹泻

2024-10-03

老年感染性腹泻(精选7篇)

老年感染性腹泻 篇1

细菌感染性腹泻在广义上是指由各种细菌引起,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病原菌直接导致的肠道内感染, 常见病原菌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痢疾杆菌、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等;另外一种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是由于不恰当地滥用抗生素, 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微生态失衡, 一些条件致病菌诱发的肠炎,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及真菌性肠炎等[1]。老年患者存在胃肠功能减退等诸多特殊原因, 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特别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发生趋势明显增高。本人采用聚克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人细菌感染性腹泻,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人选标准:①年龄65~75岁, 性别不限;②以胃肠道症状最突出, 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 可伴里急后重, 腹泻次数可多至一、二十次, 粪便呈水样便、黏膜便、脓血便, 分泌性腹泻一般不出现腹痛, 侵袭性腹泻多出现腹痛, 常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头晕等表现, 病程在1周以内;③粪便培养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阴性;④粪便查寄生虫、真菌阴性;⑤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 (10×109/L以上) ;粪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无或少量红细胞或脓细胞。符合上述条件患者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案

两组均先按照临床急诊处理 (静脉补液疗法和对症支持治疗等) , 治疗组根据实验室诊断以及药敏实验选择敏感性抗生素 (一般为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 , 并加用聚克 (口服, 一次0.66 g, 3次/d) 。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粪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腹泻消失时间。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治愈、显效和进步合计为有效。治愈:腹泻止, 无腹部疼痛或不适, 无恶心呕吐, 无发热、无休克和低血钾等其他临床症状, 粪常规和血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显效:临床症状、血常规、粪常规三项好转或其中一项尚未正常;有效: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 但不够明显;无效:抗感染输液对症支持治疗三天, 临床症状、血常规、粪常规未见好转[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4~7 d后,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10.846, P<0.01) , 见表1。

2.2 住院时间和腹泻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2) 。

治疗组平均腹泻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2.3 不良反应

服药后两组均未发现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异常改变, 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细菌感染性腹泻可侵犯各年龄, 最易感染抵抗力弱的儿童、年老体衰者, 因其流行面广, 发病率高, 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抗生素在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腹泻时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但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也加速了肠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即假膜性肠炎, 多由艰难梭菌引起, 也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另外老年人由于胃肠黏膜萎缩, 胃肠供血不足肠黏膜免疫力降低, 屏障功能损伤, 加之肠蠕动能力减弱极易因长期反复、长疗程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 导致微生态失衡, 出现严重的肠源性细菌感染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3]所以治疗老年人细菌感染性腹泻时应用抗生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显得尤为重要。微生态制剂通过扶植正常微生物种群, 扣除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袭, 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达到恢复生理平衡, 治愈疾病的目的[4]。但大多数微生态制剂对抗生素敏感, 使其应用受到局限性, 而聚克的主要成份为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链球菌, 它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 可与上述药物同时服用, 长期使用耐药因子不会转移[5], 与抗生素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显示, 使用微生态制剂聚克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人细菌感染性腹泻效果良好,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绍基, 任红.传染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5-160.

[2]高文妹, 何国琴, 杨珍才.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临床医药实践, 2010, 3 (19) :343-344.

[3]孙媛.微生态制剂对老年患者腹部危重手术后相关性腹泻的防治作用.山西医药杂志, 2011, 1 (40) :62-63.

[4]关燕.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3) :365-366.

[5]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02-503.

老年感染性腹泻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非感染性腹泻患儿200例,均符合2007版儿科学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腹泻病情分类属轻型和中型,年龄0.5~5岁,病程<48h。排除感染性腹泻者、重度脱水者、已使用止泻药及中药汤剂止泻者。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用法:<1岁者每天1袋;1~2岁者每天1~2袋;>2岁者每天2~3袋,均为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予我科自制的小儿腹泻贴贴敷神阙穴,每天1次,24h更换,3d为1个疗程,共观察1~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主要症状(大便性状、次数及大便量的改变)和次要症状(精神、腹痛、发热、呕吐、睡眠、尿量、舌脉或指纹等),比较2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大便次数每天2~3次,大便性状及量正常,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大便次数、性状及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仍伴有轻度呕吐、腹胀;无效:大便次数、量、性状及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 论

小儿腹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无论是外感、伤食或脾虚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均为脾失运化、水液代谢失常,因此调理脾胃为其治疗大法。神阙穴为任脉主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其位居中焦,与脾胃相通,具有健脾和胃理肠之功用。西医研究认为,脐为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处,皮下无脂肪组织,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最晚闭合处,其下有丰富的血管分布,还有大量淋巴结和神经,有利于药物弥散全身,迅速发挥疗效[2]。我科使用的腹泻贴由吴茱萸、丁香、木香、五倍子、干姜、黑胡椒组成,研磨成细末,予以植物油调和后取蚕豆大小贴敷于神阙穴,有温经散寒、理气、止泻、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还表明丁香有抗腹泻、解热、镇痛等作用[3,4,5]。

本结果说明,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能达到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能达到蒙脱石散的治愈效果,且方法简便易操作,无创伤、不良反应小,减少了患儿口服药物的困难,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予小儿腹泻贴贴敷神阙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能达到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经济方便,患儿及家属较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泻,非感染性,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2.

[2]周晨,韩新民,孙轶秋,等.小儿腹泻贴佐治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16-1917.

[3]邢民.浅谈神阙穴的主治功用及临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54-55.

[4]路金华,张树昆.推拿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47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4):47-48.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小儿感染性腹泻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220例,女孩180例,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6岁,病程2~12d。400例患儿中急性发病的350例,慢性腹泻的150例,通过粪便的常规检查,稀便200例,水便样100例,黏液便70例,脓血便30例。所有患儿在就诊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腹痛,部分患儿的腹泻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患有少部分患儿的腹泻是由抗生素过多,引起均衡失调而造成的腹泻,所有患儿在患病期间每天至少腹泻3次以上,同时,患儿伴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食欲欠佳、纳差、发热等症状,大便多为稀便和水样便,部分为黏液便和脓血便。所有患儿在治疗时均进行了血、大便、小便三大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并进行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其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化验结果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排除了非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伤寒的可能。

1.2 方法

对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原始病历、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发病特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上述资料均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特征分布

400例患儿中男孩220例,女孩180例,男多于女,其中以小于1岁的儿童占的比例最多为280例。

2.2 发病月份分布

1~4月发病的患儿为60例,5~7月患病的患儿为160例,8~10月140例,11~12月患病的患儿为40例,结果表明小儿感染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

3 讨论

3.1 发生感染性腹泻原因

小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原因较多,病情起因相对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各种急、慢性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包括肠道病毒,肠病毒、柯萨克病毒,脊灰病毒等,另一种引起的原因多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患儿体内均衡失调,影响了患者的肠道的吸收功能,从而引起的相关腹泻。小儿发生感染性腹泻多是由于细菌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菌与病毒作为感染源,通过病菌携带者、患者、动物等传播途径,到达患儿体内迅速蔓延繁殖,从而导致腹泻。据相关资料显示,病毒性感染在儿童比较多见,这与人群的卫生习惯有关,同时也与小儿的免疫功能有关,数据表明菌痢占小儿肠炎总数的5%~20%,病原性大肠杆菌肠炎占8%~30%,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一口传播,因此,对于免疫功能还未发育健全的患儿,一方面是要加强小儿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让小儿与不干净的水,污染的食物接触,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与动物接触,避免因过多的摩擦而受到感染。因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预防小儿感染性腹泻也没有特异性免疫制品,因此在预防该疾病时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病从口入。

3.2 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特点

一个健康的小儿的小肠每天需要吸收6~8L的水分,大肠每天吸收600~900m L水,由于小儿的抵抗力低下,一旦小儿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时候,病菌就会使患儿的肠道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阻碍肠道组织的吸收,使肠道不能正常地吸收水分及电解质,从而引起腹泻。小儿感染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由于小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未能发育成熟,抵抗力差,所以病毒感染发病的小儿多以1岁以下的居多,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每天多于3次的腹泻,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大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病情严重者也可出现脓血便。据统计农村地区的患儿数要高于城区的患儿数。

3.3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

首先大人应让小儿避免接触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包括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病原携带者,同时还应切断小儿与受感染的家畜、家禽、兽类和鱼类的接触。其次,就是在小儿的周围如果发现有病原体,无论是在家或者医院,应立即隔离处理,将儿童喝过的牛奶、玩过的玩具、穿过的衣服,在使用前后严格的进行消毒,若果条件允许,可将儿童所用的衣物和玩具分类消毒。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患儿发病率[2],在家中大人带头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经常漱口,勤修剪指甲,当自己身体不适时,要远离儿童。对于患儿使用过的物品应定期消毒,从源头做起,避免儿童接触致泻病毒。对于已经患病的患儿,家人应保证孩子的睡眠,给予孩子合理膳食,适当的加强运动,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在小儿患病期间若发现孩子的食欲、排便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在未送医院前,大人可将糖盐水煮沸,少量多次的喂食患儿,补充患儿体内水分,防止脱水。若家中的儿童不小心换上了急性传染病,同样也应及时的就诊,避免应其它疾病引起腹泻并发症。对于婴幼儿通过母乳喂养是最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方法,母乳喂养能够让婴幼儿远离腹泻,还能增强儿童对各种病菌的抵抗力。但在母乳喂养时年轻的妈妈应该在喂奶前注意乳房清洁卫生,避免因乳汁受到污染而致使婴幼儿引起腹泻。

3.4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基础护理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重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查清致病原因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况以及生化指标,对于患儿的临床症状应仔细辨别,避免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耽误了治疗。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儿的出入量、大便次数、特点以及失水程度,对于缺水严重的患儿应及时补水。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对于腹泻后的患儿要立即对肛门部位进行擦拭,避免细菌残留,在擦拭时适当给予润滑器,减少刺激作用。医护人员每天可用温水或高猛酸钾让患儿坐浴,起到消毒灭菌作用,预防了感染。医护人员在患儿腹泻时应叮嘱患儿不要用力过度,防护脱肛,便后一定要洗手。医护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得到患儿的充分信任,为治疗带来方便。

3.5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饮食护理

合理的膳食可以减少小儿患病的几率,良好的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根据患儿的病情,医护人员可以给与家人饮食方面的指导,一般在腹泻初期,以浓米汤、稀藕粉等流食为主,待病情好转后,可以吃面条、白米粥、蒸蛋羹这样的半流食。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要吃温度过低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腹泻的患儿少吃油腻的食物、粗粮、老玉米、坚果、生蔬菜,同时不吃如芹菜、韭菜、豆芽、笋类等这类多纤维的蔬菜,否则会加重病情。

3.6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所在,医护人员可较相关知识印制成宣传小册,给家长及患儿一对一的讲解,加强家长及患儿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途径、常见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对策等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使其能够做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能够懂得治愈后的该病的预防措施。患儿出院后,医院定期进行回访,使家长能够加强健康预防措施,控制传播途径,减少幼儿的发病率,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及对策。方法:收集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400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发病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均以细菌性感染为主,春、冬季发病率最高,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是因患儿机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善,防御机制欠佳所致。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林东肪,齐绪林,徐晓刚,等.细菌感染性腹泻2380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2):611-612

老年感染性腹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对就诊患者核实诊断, 对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全站区先后发病70例, 罹患率4.67‰。

2.2 时间分布

首例病人发生于3月19日, 末例病人发生在3月28日, 3月20-22日为流行高峰, 共发病53例, 占总病例数75.71%, 流行持续9天。

2.3 性别、年龄分布

70例患者中男性58例, 女性12例, 男女之比为4.83: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但以10岁组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30岁组。见表1。

2.4 职业分布

饮用同一水源的各站段职工均有发病, 但以车站职工发病率最高为24.07‰, 家属发病率最低, 为0.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93.21, P<0.05) 。见表2。

2.5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7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炎症状和全身不适症状, 频繁腹泻5-10次/天, 本病病程短, 预后好, 无死亡和转为慢性病例, 个别患者有自愈倾向。

实验室检查采集31例患者粪便做细菌学培养, 其中16份检出特性完全一致的同一菌种, 该菌在SS琼脂平板分解乳糖呈粉红色菌落, G染色镜检为阴性无芽孢杆菌, 噬菌体裂解试验被大肠埃希菌属E-4噬菌体裂解, 生化鉴定编码为464453, 检索为大肠埃希菌, 血清定型O127B8, 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分段采集生活饮用水管网水样15份进行培养, 有4份检出大肠埃希菌。所采集的水样色度25°-31°, 浊度14°23°, 均超标。细菌总数超标1.4-2.6倍, 总大肠菌群值超标1.3-7.6倍, 氨氮超标9倍以上。

3 讨论

经过调查, 铁路地区生活饮用水由市政自来水公司第一供水源供给。由于市区自来水供不应求, 日常分时分区供给。时值枯水期, 饮水供应更加紧张。因此, 开启第二供水源, 该水源为河水, 而与之相连的管路长时间未供水, 供水时将管路中沉积物冲起, 影响了水质。肉眼可见水质混浊。经分别采集上段、中段及末梢水进行水质分析, 证实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从而推断水源污染是引起本次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因素[1,2,3]。

由于车站地段位于第一水源与第二水源连接处, 水质污染较其他地段严重, 因此车站职工发病率较高。而家属 (包括学龄前儿童) 一般在家, 有条件喝开水, 所以发病率较低。从年龄分布看10岁组为学生, 30岁组为青壮年, 这两组年龄段人群在外活动量大, 接触污染水的机会多, 所以发病例数多。

本次爆发流行发生后, 我所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 在迅速查明原因的基础上与当地市卫生部门及市政供水部门及时取得联系, 协调加强水源消毒管理。同时在各站段及铁路居民区开展卫生知识宣传, 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意识, 倡导大家饮用开水, 并为一线职工及家中有发病患者的家属预防性投药, 通过以上防疫措施, 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无续发病例。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绥北站区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原因, 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0例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生活饮用水供水管网分段采样检验。结果 经流行病学分析及实验室检查认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结论 启动肠道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程序, 加强水源消毒管理, 迅速控制疫情, 应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流行,调查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传染病学[M].第8版.人民出版社, 2013:69-73.

[2]陈莉, 王德智.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流行的调查报告[J].求医问药, 2011, 9 (11) :332.

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 男18例, 女14例;60岁~77岁8例, 40岁~59岁14例, 14岁~39岁10例;慢性腹泻急性发病5例, 腹泻致低钾血症抬入病房1例。本组32例病人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疗效显著, 病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脱离病症, 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必须掌握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病情变化诸种表现, 加强病情观察[2]。本组病人中60岁以上老人8例, 而老年病人免疫力低, 病情变化快, 如因腹泻次数多、血容量不足更容易发生休克等。注意观察有无脱水及低钾血症先兆表现, 如精神烦躁或萎靡、腹胀、肌肉无力、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 予以对症处理。对呕吐频繁、腹泻次数多的病人告知病人呕吐时, 头偏向一侧, 以防窒息。因不习惯床上使用坐便器排便病人, 下床大便后常由于体质弱, 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受伤, 护士需在床旁观察并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注意观察体质虚弱、消瘦病人有无压疮发生等。

2.2 心理护理

心理镇静可减少肠蠕动和肠黏膜的分泌[3]。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特别是慢性腹泻急性发病病人, 因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程长, 加上病症对工作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病人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烦躁心理。因此, 在面对病人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与病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鼓励病人说出不适及未满足的需求,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明确告知病人和家属急性感染性腹泻完全可以治愈, 以稳定病人情绪,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用药护理

护士严格执行医嘱, 督促和帮助病人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告知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反应时, 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常因吐泻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合理补液十分重要, 而输液速度是有效治疗的关键[4], 确定的液体量要求在4h~6h内完成, 速度过慢则延误治疗, 过快则增加心脏负担, 甚至肺水肿。老年人及心脏病病人输液速度应酌情减慢,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和出现肺底啰音等左心衰竭早期表现, 以便及时处理。对低钾血症病人, 口服补钾最为安全, 口服液体氯化钾吸收效果优于片剂, 目前口服液体氯化钾被认为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肠道吸收快且完全, 能使细胞外液钾浓度快速提高[5], 是有效而安全的补钾方法。但其口味苦涩, 大剂量服用常引起肠绞痛和黏膜溃疡, 指导病人将10%氯化钾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后服用, 可明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静脉补钾时注意选择深粗大血管, 当发现穿刺静脉疼痛时适当控制静脉滴数, 每分钟为40滴~60滴, 必要时硫酸镁湿热敷。因低钾血症致心律失常病人予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动态变化, 随时调整补钾量。特别强调严重缺钾病人补充钾时应采取边补充、边观察、边检查的方法补给, 不可操之过急[6]。

2.4 饮食护理

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的饮食, 不少病人或/和家属不但不清楚, 而且还多少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 比如“多吃多拉、不吃不拉”“腹泻, 饿几天就好了”“腹泻期间口渴, 多喝点矿泉水或饮料就行了”等。因此, 加强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饮食方面的指导和宣教, 进食时为病人创造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如气味、药物、污物等的影响。告知病人恰当的自我饮食调节和肠道休息可使腹泻症状减轻。指导轻症病人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温热流食、半流食为宜, 如米汤、软面片汤, 少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呕吐严重者暂禁食, 可静脉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恢复期给予少渣、少油半流质饮食, 如稀粥、精细面条等。

2.5 肛周皮肤护理

腹泻或大便失禁病人因排泄物对皮肤的浸渍, 皮肤抵抗力下降, 且由于大便的化学刺激和反复清洗擦拭引起的物理性刺激, 易致周围皮肤潮红、糜烂[7]。而肛周皮肤损伤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 增加经济负担, 延迟疾病的恢复, 还增加护士的工作量[8]。针对病人肛周皮肤有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采取大便后用软纸轻拭肛周或用纸巾以温水蘸洗肛周再拭干, 并用指腹轻轻按摩数秒, 待干后外涂消毒防溃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本组病人中有1例老年病人因在家中腹泻次数较多, 入院时肛周皮肤潮红, 及时给予相关护理和指导, 症状得到控制并好转, 其余31例病人经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预防和避免了肛周皮肤糜烂或溃疡。

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 促进病人康复;积极宣传预防知识可有效降低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摘要:对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从心理、饮食、药物治疗、肛周皮肤等方面实施病情观察及有效的护理, 32例病人治疗效果显著, 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腹泻,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吴霞.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7) :284-285.

[2]郭荣华, 郁秀梅.30例老年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3C) :901-902.

[3]邱珍珠, 陆惠琴.预见性护理在开普拓化疗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9, 5 (4) :3425.

[4]赵敏.感染性腹泻的相关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5) :35-37.

[5]林静, 林芬, 黄燕华.改良液体氯化钾口服方法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2) :78-79.

[6]谭红, 孙小虹.112例低钾血症病人恐惧心理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3B) :705.

[7]李一桔, 吴美琴.腹泻或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两种保护方法效果比较[J].交通医学, 2010, 24 (4) :458-459.

感染性腹泻临床治疗方法的探讨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本课题的研究需要选取我院2013.3月-2014.3月收治的轻、中度急性感染性腹泻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8例, 女52例, 年龄16-55岁, 平均年龄38.2岁, 病程1-4d, 平均病程2.4d, 对患者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后发现, 便中白细胞数量增多者96例, 便中红细胞数量增多者65例, 便中存在吞噬细胞数量者28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讨组和对照组各60人.入选标准: (1) 患者每日大便3次以上, 粪质呈水样或稀薄状, 腹泻症状持续一天以上. (2) 患者就诊前12h内未服用抗菌或止泻类药物. (3) 常规镜检查患者大便白细胞为10-15个/高倍镜, 患者体温37-38.5摄氏度. (4)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109/L; (5) 大便培养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为阴性.对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抗炎抗病毒对症及补液治疗等.患者采取适当的补液治疗措施, 因腹泻常常导致脱水的发生, 合理的补液是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的关键, 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 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因人而异”的原则, 对于轻、中度脱水的患者, 鼓励患者多次口服ORS补液盐.对于脱水严重的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以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研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复安治疗, 每次5-10mg (1-2片) , 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5天, 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 (1) 痊愈治疗72h内腹痛症状消失排便次数和粪质恢复正常, 其它临床症状消失. (2) 有效:治疗72h内腹痛症状改善, 排便次数显著减少, 其它症状改善. (3) 无效:治疗72h大便次数、性状及腹痛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 (痊愈十有效) ×100%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 两组数据比较用t检验, 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痊愈率33.3%2060有效率50.0%3060无效率16.7% (10/60) , 总有效率为83.3%;研讨组痊愈率63.3% (38/60) , 有效率33.3% (20/60) , 无效率3.4% (2/60) , 总有效率为96.6%.对比两组有效率的差距, 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

3讨论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肠道疾病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巨大改变, 从而导致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多, 并明显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可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致病均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3].过去, 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近年来, 随着各种急性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 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效果越来越差.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 使用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胃复安为多巴胺2 (D2) 受体拮抗剂, 同时还具有5-羟色胺4 (5-HT4) 受体激动效应, 对5-HT3受体有抑制作用.可促进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提高静息状态胃肠道括肌的张力, 增加下食管括肌的张力和收缩的幅度, 使食管下端压力增加.阻滞胃-食道反流, 加强胃和食管蠕动, 并增强对食管内容物的廓清能力, 促进胃的排空, 促进幽门、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的松弛形成胃胃体与肠道间的功能协调这些作用也可增强本品的止泻效应., 、、

由本研究课题可知对照组痊愈率33.3%有效率50.0%无效率16.7%, 总有效率为83.3%;研讨组痊愈率63.3%、有效率33.3%、无效率3.4%, 总有效率为96.6%.对比两组有效率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胃复安治疗感染性腹泻总体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努尔阿斯木古丽·买买提, 米日故·艾山.89例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9) :127.

[2]何春根.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240例胃复安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2, 1 (2) :76.

老年感染性腹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 男38例, 女30例;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 (45.5±5.6) 岁;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排除有药物过敏史及过敏体质患者, 排除合并心、肝、肾等脏器重大疾病患者, 排除正服用其他干扰本次试验结果的药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3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腹泻表现, 大便每日在3次以上, 粪便性状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等不一。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福昔明 (购自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公司生产, 批号为7299) 治疗, 第1天给予利福昔明200mg, 口服, 每日3次。第2、3天200mg, 口服, 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液治疗。评估患者脱水情况后, 采用ORS配方口服补液及静脉给予等张液及其稀释液、维持液补液。观察两组腹泻停止时间, 发热、里急后重、腹痛等感染性腹泻临床症状消失情况, 细菌清除情况等。

1.4 疗效标准

参考李柯等的相关标准进行[2], 即: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评判治疗效果: (1) 统计患者从开始服药至末次排不成型便的时间 (the time to last unformed stool, TLUS) , 首次服药后, 即不排不成型便, 则此患者TLUS记为0分。 (2) 观察患者大便性状, 大便次数。 (3) 观察感染性腹泻症状消失情况。TLUS≤72h, 72h内患者的腹泻症状消失,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为显效;72h内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 感染性腹泻其他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有效;72h内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治疗结束后第1天所取标本无致病菌为清除;治疗结束后第1天所取标本, 原致病菌中有一种未被清除为部分清除;治疗期货治疗结束后第1天, 标本分离可见一种病原菌, 但无任何临床症状, 也无需进行治疗为替换;治疗结束后第1天, 分离得到1种新的致病菌, 并有感染症状及体征出现, 需给予治疗为再感。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2.4%。观察组显效28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细菌清除效果比较

对照组细菌清除30例, 未清除4例, 清除率88.2%。观察组细菌清除34例, 未清除0例, 清除率100%。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腹泻停止时间比较

对照组腹泻停止时间 (3.5±0.8) d, 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 (1.2±0.5) d。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感染性腹泻为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 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休克等并发症出现,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既往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常用的有喹诺酮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口服吸收利用度较高, 但对全身各系统存在不良反应。加之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存在, 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 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利福昔明为非氨基糖苷类肠道抗菌药物, 可通过抑制细菌RNA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具有抗菌谱广, 不被肠道吸收, 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肠道感染性疾病[3]。本组在抗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ORS液治疗及静脉补液治疗, 纠正患者脱水状况、酸碱失衡状况。研究结果显示, 止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止泻时间短, 细菌清除率高, 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液体疗法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8例感染性腹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利福昔明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液治疗。分析两组腹泻停止时间, 发热、里急后重、腹痛等感染性腹泻临床症状消失情况, 细菌清除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2.4%, 观察组总有效率9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抗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液治疗, 止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止泻时间短, 细菌清除率高, 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液体疗法,感染性腹泻,治疗

参考文献

[1]汪素文, 张伯新, 张淑红, 等.利福昔明片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1) :1280-1281.

[2]李柯, 周丽雅, 林三仁, 等.利福昔明胶囊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血药浓度测定[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7, 23 (1) :3-5.

上一篇:餐饮外卖O2O下一篇:审计软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