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腹泻

2024-07-13

急性感染性腹泻(精选10篇)

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1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增加和排出物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种症状, 属丙类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可伴有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 急性感染性腹泻仍然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1], 长期危害人类的健康,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 男18例, 女14例;60岁~77岁8例, 40岁~59岁14例, 14岁~39岁10例;慢性腹泻急性发病5例, 腹泻致低钾血症抬入病房1例。本组32例病人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疗效显著, 病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脱离病症, 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必须掌握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病情变化诸种表现, 加强病情观察[2]。本组病人中60岁以上老人8例, 而老年病人免疫力低, 病情变化快, 如因腹泻次数多、血容量不足更容易发生休克等。注意观察有无脱水及低钾血症先兆表现, 如精神烦躁或萎靡、腹胀、肌肉无力、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 予以对症处理。对呕吐频繁、腹泻次数多的病人告知病人呕吐时, 头偏向一侧, 以防窒息。因不习惯床上使用坐便器排便病人, 下床大便后常由于体质弱, 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受伤, 护士需在床旁观察并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注意观察体质虚弱、消瘦病人有无压疮发生等。

2.2 心理护理

心理镇静可减少肠蠕动和肠黏膜的分泌[3]。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特别是慢性腹泻急性发病病人, 因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程长, 加上病症对工作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病人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烦躁心理。因此, 在面对病人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与病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鼓励病人说出不适及未满足的需求,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明确告知病人和家属急性感染性腹泻完全可以治愈, 以稳定病人情绪,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用药护理

护士严格执行医嘱, 督促和帮助病人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告知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反应时, 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常因吐泻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合理补液十分重要, 而输液速度是有效治疗的关键[4], 确定的液体量要求在4h~6h内完成, 速度过慢则延误治疗, 过快则增加心脏负担, 甚至肺水肿。老年人及心脏病病人输液速度应酌情减慢,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和出现肺底啰音等左心衰竭早期表现, 以便及时处理。对低钾血症病人, 口服补钾最为安全, 口服液体氯化钾吸收效果优于片剂, 目前口服液体氯化钾被认为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肠道吸收快且完全, 能使细胞外液钾浓度快速提高[5], 是有效而安全的补钾方法。但其口味苦涩, 大剂量服用常引起肠绞痛和黏膜溃疡, 指导病人将10%氯化钾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后服用, 可明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静脉补钾时注意选择深粗大血管, 当发现穿刺静脉疼痛时适当控制静脉滴数, 每分钟为40滴~60滴, 必要时硫酸镁湿热敷。因低钾血症致心律失常病人予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动态变化, 随时调整补钾量。特别强调严重缺钾病人补充钾时应采取边补充、边观察、边检查的方法补给, 不可操之过急[6]。

2.4 饮食护理

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的饮食, 不少病人或/和家属不但不清楚, 而且还多少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 比如“多吃多拉、不吃不拉”“腹泻, 饿几天就好了”“腹泻期间口渴, 多喝点矿泉水或饮料就行了”等。因此, 加强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饮食方面的指导和宣教, 进食时为病人创造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如气味、药物、污物等的影响。告知病人恰当的自我饮食调节和肠道休息可使腹泻症状减轻。指导轻症病人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温热流食、半流食为宜, 如米汤、软面片汤, 少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呕吐严重者暂禁食, 可静脉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恢复期给予少渣、少油半流质饮食, 如稀粥、精细面条等。

2.5 肛周皮肤护理

腹泻或大便失禁病人因排泄物对皮肤的浸渍, 皮肤抵抗力下降, 且由于大便的化学刺激和反复清洗擦拭引起的物理性刺激, 易致周围皮肤潮红、糜烂[7]。而肛周皮肤损伤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 增加经济负担, 延迟疾病的恢复, 还增加护士的工作量[8]。针对病人肛周皮肤有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采取大便后用软纸轻拭肛周或用纸巾以温水蘸洗肛周再拭干, 并用指腹轻轻按摩数秒, 待干后外涂消毒防溃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本组病人中有1例老年病人因在家中腹泻次数较多, 入院时肛周皮肤潮红, 及时给予相关护理和指导, 症状得到控制并好转, 其余31例病人经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预防和避免了肛周皮肤糜烂或溃疡。

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 促进病人康复;积极宣传预防知识可有效降低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摘要:对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从心理、饮食、药物治疗、肛周皮肤等方面实施病情观察及有效的护理, 32例病人治疗效果显著, 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腹泻,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吴霞.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7) :284-285.

[2]郭荣华, 郁秀梅.30例老年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3C) :901-902.

[3]邱珍珠, 陆惠琴.预见性护理在开普拓化疗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9, 5 (4) :3425.

[4]赵敏.感染性腹泻的相关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5) :35-37.

[5]林静, 林芬, 黄燕华.改良液体氯化钾口服方法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2) :78-79.

[6]谭红, 孙小虹.112例低钾血症病人恐惧心理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3B) :705.

[7]李一桔, 吴美琴.腹泻或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两种保护方法效果比较[J].交通医学, 2010, 24 (4) :458-459.

[8]康秀华, 何海燕, 江容.炼猪油在防治危重病人肛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25 (3B) :806-807.

感染性腹泻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2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护理;粪便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74-02

夏秋季腹瀉70%为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经口摄入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夏秋季天气气温高、湿度大,微生物也比较容易繁殖,食物也容易腐败变质,同时经常到处流窜的昆虫也成为了重要传播媒介使水和熟食品也容易被污染。如果米饭已经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那么在室温下6小时就可以产生毒素,加热也不能将其破坏,这样就可以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中毒。夏季沙门菌食物中毒也经常发生,尤其是集体食物中毒。冰箱冷藏室部分的温度为4℃,这个温度下,耶尔森菌的繁殖不能得到控制。市场上出售的冰激凌、冰棒,其原料水很大部分为生水,制作冰激凌、冰棒的机器和容器又很少消毒,这也是引起夏秋季腹泻的危险因素。患者出现感染性腹泻,不仅应当进行积极治疗,还应当重视治疗中的护理工作。

1 护理措施

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症状是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排便量加大,且排出物的性状出现改变,属丙类传染性疾病,以夏秋季多见,终年散发,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伴有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①祛除病因:停止进食被污染的饮食,对肠道感染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②卧床休息:可以减少肠蠕动,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应注意腹部保暖。③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泻严重的病人应暂时禁食。④防治水、电解质紊乱:按医嘱及时给予止泻剂,并补充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等,以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⑤皮肤护理:作好肛周皮肤的清洁,减少刺激。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⑥观察病情:应注意观察、记录粪便的性质、颜色及次数,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疑有传染性疾病,应按隔离原则护理病人。⑦心理护理: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合理的安慰和解释,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并主动关心、帮助病人,协助作好清洁护理,使其身心舒适。⑧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预防和护理腹泻的有关知识,指导病人选择合理的饮食,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 讨论

根据现有的资料发现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的数量多达几十种,国内报道中可以发现以病毒和细菌感染为感染性腹泻的绝大多数。此外,在不同地区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致病的病原体种类也大不相同。通常情况下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霍乱,大肠杆菌性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肠道寄生虫感染都是能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疾病。病原体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引起感染性腹泻,第一种是通过释放毒素诱发肠粘膜分泌,第二种是分泌细胞素使粘膜受损,第三种是有些病毒如轮状病毒能够造成粘膜的微绒毛发生萎缩。

患者一旦出现感染性腹泻,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分为炎症性腹泻以及分泌性腹泻两种。炎症性的腹泻指的是由于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使肠道产生炎症而出现腹泻。炎症性腹泻患者多会出现轻微的发热,其粪便成粘液状或含有血块,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粪便中红、白细胞的含量较高。炎症性感染类腹泻不仅包括细菌性痢疾,还包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等。分泌性腹泻指的是由于病原体或者病原体分泌物刺激肠上皮细胞,导致肠液的过多分泌或者吸收出现障碍,从而引发腹泻。分泌性腹泻患者通常情况下不会有发热的症状,其粪便极为稀薄,水分含量极高,在显微镜象粪便中没有较多的红、白细胞或者没有细胞。此类腹泻的典型情况是霍乱,还包括致泻性弧菌肠炎等。此外,食物中毒中常见的由于腊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引起的腹泻也属此类。

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肠道门诊患者98例。经由肠道门诊医生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住址、病因、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检验科收集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常规检测和粪便培养。98例患者粪便标本霍乱弧菌检测均为阴性, 检出主要病原菌为弧菌科、大肠杆菌属和志贺菌属。感染性腹泻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进行诊断。诊断依据: (1) 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1]。 (2)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 粪便镜检, 白细胞或脓细胞数≥15个/HPF (400倍) 可见红细胞。其他感染腹泻: (1) 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2) 粪便镜检:白细胞或脓细胞数为5~14个/HPF (400倍) ; (3) 结合临床症状。将98例随机分成两组, 喜炎平治疗组50例, 其中细菌性痢疾22例, 其他感染性腹泻28例, 男27例, 女23例;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 (42.8±2.6) 岁;病程1~3d, 平均 (2.0±0.5) d;对照组48例, 其中细菌痢疾20例, 其他感染性腹泻28例, 男25例, 女23例;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 (40.1±3.6) 岁;病程1~3d, 平均 (2.5±1.5) d。一般情况: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思密达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50ml+左氧氟沙星200mg静脉点滴, 2次/d。治疗组采用生理盐水250ml+喜炎平注射液250mg静脉点滴, 1次/d。

1.3 疗效判断

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 对照组总有效率93.75%,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结果见表1。

注:秩和检验u=0.0497, u<u0.05=1.96 (u<1.96, P>0.05) 。

3讨论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夏秋季的常见肠道传染疾病, 主要由侵袭性细菌[2]、轮状病毒等感染, 致病菌不断发生耐药菌株常呈多重耐药, 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喹诺酮类是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常用药, 疗效好, 但也发生耐药。张秀美等[3]检测发现志贺菌属对喹诺酮类平均耐药率达43.3%。喜炎平注射液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其抗炎作用效果显著, 使用安全[4]。它通过灭活或抑制病毒、细菌;增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5];阻断病毒、细菌DNA的复制;抑制炎症部位PG的合成;保护溶酶体膜;减少炎性渗出物的量, 改善毛细血管的循环;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 使机体的炎症和抗炎症反应取得平衡, 对病毒、细菌感染都有良好的效果, 采用喜炎平治疗感染性腹泻, 具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且毒副作用少的特点, 避免耐药菌株发生, 可替代抗生素, 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383.

[2]胥婕.成人感染性腹泻82例细菌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2) :159-161.

[3]张秀美, 刘兆军.腹泻病原菌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测定 (J) .山东医药, 2001, 41 (4) :44.

[4]郑加嘉, 杨小娟, 杨万欢, 等.喜炎平注射液1089例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J) .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23) :107-108.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观察和护理 篇4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82-02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66

小儿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1]。我院2011年1月~12月共收治120例感染性腹泻的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治疗护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12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2个月~6岁,其中2个月~3岁80例,3岁1个月~6岁40例,所收治的病例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其中病情轻者共86例,仅有轻微的腹痛,大便呈稀糊状,次数增多至3~10次/天;病情较重者共34例,临床表现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或混有黏液、脓血, 大便次数增多、量多, 有特殊的腥臭味,常伴里急后重,出现精神萎靡、口干、尿少等症状, 高热患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常因丢失大量水分而引起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出现休克。经过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纠酸、退热等治疗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治愈率达100%。典型病例患儿男性,1岁6个月,因发热、腹泻、呕吐3天入院,入院查体:T 38.9℃,嗜睡,口唇樱桃红,呼吸深大而快,皮肤干燥,眼眶凹陷,患儿哭声低下,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呕吐,腹胀,为重度脱水征象,急测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立即遵医嘱行静脉补液扩容,遵循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应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同时用腹泻贴片贴于神阙穴治疗,配合有效恰当的护理措施,住院6天痊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观察及护理措施1.观察要点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全面细致准确地观察,注意患儿精神状态、神志、面色、呼吸、脉搏、体温、 血压、肢体温度、皮肤弹性、尿量等各项数据的变化,观察有无酸中毒表现, 如精神萎靡、 嗜睡、口唇樱桃红、呼吸深大而快等[2]。

2.护理记录注意观察及准确记录患儿的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及量,根据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告诉准确留取大便标本的方法,及时将标本送常规检查或培养。观察有无低血钾及代谢性酸中毒表现,高热患儿按医嘱给予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物。

3.用药及输液的护理 根据医嘱给予口服补液盐,对中、重度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遵循先快后慢原则。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液体成分量及速度。一般使用炎琥宁(8 mg/kg) +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给予静脉滴注,20~30滴/min ,给予金双歧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分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片0.5 g,1岁以下每次服一片,1~3岁每次服二片,每天3次,应用温开水送服,亦可用温牛奶溶服或嚼服,给药时应注意水温度不能过高,以防药物中的乳酸菌被灭活而失效。

4.饮食护理除严重呕吐患儿遵医嘱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母乳喂养患儿可继续哺乳,暂停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患儿予喂食米糊或其它代乳品,待腹泻次数减少后,再予面条、粥等易消化饮食,且注意进食量由少量逐渐增多,少量多餐,病情好转和稳定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不要进豆浆、牛奶等高蛋白饮食,以免引起肠胀气。

5.臀部皮肤护理患儿每次大便后要立即用温水冲洗肛周及会阴,保持会阴及肛周清洁、干燥,预防红臀,勤换尿布,选用柔软易吸水的尿布,若出现红臀可用1%百多邦涂于患处,并用烤灯照疗15~30 min。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应做好床边隔离,管理好患儿的粪便及呕吐物,搞好病室环境卫生,室内一切设施用消佳净擦拭消毒,食具、玩具、尿布应专用,用后彻底清洁消毒,空气消毒用三氧消毒机消毒30 min,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保暖,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7.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属,告知预防感染性腹泻主要措施是防止病从口入,注意手卫生,安全卫生用水,注意食品卫生,注意防蝇灭蟑。腹泻爆发流行季节避免与腹泻患儿密切接触。护理体会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及细菌毒素(如食物中毒等)引起,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护士应做好留取粪便标本,行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为医师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在护理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按医嘱合理遵循补液原则,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脱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做好感染性腹泻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可以防止患儿腹泻病情的加重和交叉感染,确保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3.

[2]徐诚玲,袁宁,李鹏.小儿轮状病毒腹泻5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47.

(收稿日期:2012-01-16修回日期:2012-03-14)

(编辑:梁明佩)

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轻度和中度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240例病例, 所有资料真实、完整, 具有研究价值。资料入选标准:患者每日大便3次以上, 粪质呈水样或稀薄状, 同时伴有腹痛症状, 患者腹泻腹痛症状持续至少1d。患者就诊前12h内未服用抗菌或止泻类药物, 就诊时, 常规镜检查患者大便白细胞为 (1~15) /Hp, 患者体温37~38.5摄氏度。患者具体资料为:男112例, 女128例;年龄17~76岁, 平均年龄39.5岁;病程1~4d, 平均病程2.5d。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及临床治疗情况分为胃复安组和对照组, 各120例。组别间在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0.2~0.4g, 进行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 胃复安组进行肌注胃复安10~20mg, 对照组肌注山茛菪碱10mg。2组疗程均为5d, 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临床疗效。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 腹泻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中有关泄泻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排便次数和粪质恢复正常, 其它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排便次数显著减少, 其它症状改善;无效:排便和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100%。 (2) 腹痛疗效评定标准:治疗15min后, 腹痛消失为显效, 腹痛减轻为有效, 腹痛症状无缓解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3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72)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采用t与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组别间腹泻疗效比较:胃复安组和对照组腹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80%, 胃复安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 组别间腹痛疗效比较:胃复安组有效率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8%, P<0.05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

3 讨论

胃复安是一种多巴胺2 (D2) 受体拮抗剂, 同时还具有5一羟色胺4 (5-HT4) 受体激动效应, 对5-HT3受体有抑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止吐、镇静、安定作用。胃复安能够有效促进肠胃运动, 增加静息状态下胃肠道括肌和食道括肌的张力, 加大食管下端压, 从而阻滞胃→食道的反流, 增强胃和食管的蠕动, 有效增强对食管内容物的廓清能力, 有效排空胃部=, 促进十二指肠及幽门的松弛, 从而能有效促进胃及其上肠道间的功能实现协调, 因此能有效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 有研究表明, 胃复安镇痛效果能有效维持2~5h, 临床治疗效果能达95%以上,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正证明了这一点。

本组案例中, 在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 胃复安组给予肌注胃复安治疗。治疗结果显示, 胃复安组在患者腹泻、腹痛的治疗总有效率上分别为98%、100%, 总体疗效显著, 且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事件, 因此安全性较高。由此可见, 胃复安能够有效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 且安全性高, 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和研究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240例病例,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胃复安组和对照组。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基础上, 胃复安组进行肌注胃复安治疗, 对照组肌注山茛菪碱治疗, 观察2组的治疗疗效并进行组别间比较。结果 腹泻治疗有效率方面, 胃复安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80%, 腹痛治疗效果方面, 胃复安组合对照组分别为100%、78%。腹泻和腹痛的治疗方面, 胃复安组疗效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胃复安,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克英, 鲁立新.硝苯吡啶联合胃复安治疗上腹痛伴饱胀134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5) .

[2]张化芳.胃复安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20例疗效评定[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4) .

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28例,患儿年龄0.3~3.1岁,平均年龄(1.2±0.3)岁,患儿体质量4.5~18.2 k g,平均体质量为(10.1±1.3)k g;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40例,两组患儿在各项数据资料方面比较均未见有显著差异存在(P>0.05),极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联合葡萄糖酸锌片进行护理治疗,依据患儿年龄的不同严格按照医嘱定量服用。

观察组患儿采用运脾化湿法进行护理治疗,药物处方为:炒山药10 g、太子参10 g、苍术10 g、茯苓10 g、陈皮6 g、神曲6 g、黄连3 g、炙甘草3 g;加减:呕吐患儿加用藿香与苏叶各3 g,腹胀疼痛难忍患儿加用木香与槟郎各3 g;水煎服。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患儿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粪便性状与次数恢复正常为显效;患儿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且粪便次数有所改善为有效;患儿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粪便性状、次数未见改善甚至加重;②患儿大便次数及止泻时间。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治疗疗效:经治疗,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1.665,*P<0.05

2.2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与形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护理方法如下:①对患儿及其家属加强心理与监控宣教,基于当前社会大部分家庭孩子均为独生子女,做好家长的心理工作尤为重要,对家长心理进行疏导获取家属的信任对于配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②做好对患儿的饮食护理,腹泻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就在于对饮食的调整,以便杜绝腹泻的复发,嘱患儿家属切忌使其进食油腻食品,多饮水,制定规律食谱;③发热患儿的护理,对于伴有发热的腹泻患儿来说,则应注意其是否发生了体温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降温举措,避免由于体温太高而影响到患儿身体健康;对低度、中度的发热患儿来说,则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使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高热或者是超高热的患儿在予以物理与给药治疗相结合的举措;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之后还要对其体温加以定期测定;④口腔护理:对婴幼儿来说,其口腔处黏膜相当娇弱,会多发损伤,加之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为口腔中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条件,应针对于此抑制患儿口腔中细菌的滋生。

有文献研究表明[4],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重点就是脾虚湿盛,本次研究中采用运脾化湿法治疗,其药方组成可有效起到运脾、生脾胃之气功的效果,可有效治疗患儿腹泻。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说明,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可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颜开,杜广亮.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117.

[2]刘浩,李燕.运脾化湿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5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1):54-55.

[3]李爱凤.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6):82-83.

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就诊的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276例, 其中男173例, 女10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5例, 男72例, 女73例, 年龄14~82岁, 平均39.6岁, 入院前病程1~32 h;对照组131例, 男68例, 女65例, 年龄14~80岁, 平均38.4岁, 入院前病程1~34 h。两组在年龄、性别、入院前病程及临床表现方面相似,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表现

两组均以腹泻为主要症状, 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等。大便次数每天3~10次不等, 伴呕吐112例, 发热181例, 脓血便21例, 水样便189例, 黄色稀便39例;轻度脱水112例, 中度脱水61例, 重度脱水8例。有不洁饮食史212例, 其余原因不明。

1.3 辅助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者258例, 脓细胞和红细胞皆有者21例,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142例。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 (商品名为适怡, 由日本东亚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分装) 2片, 3次/d, 口服, 联合诺氟沙星0.2 g, 3次/d, 口服;二者不同时服用, 间隔2 h。对照组则只给予诺氟沙星0.2 g, 3次/d, 口服。对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并且及时对症治疗。

2结果

治疗后两组腹泻症状均有改善, 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果见表1。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在健康状态下, 肠道正常菌群以厌氧菌为主, 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是1000:1, 肠道黏膜深层, 立植者双歧杆菌和厌氧杆菌, 中层为类杆菌、消化链球菌, 韦荣球菌等, 而表层则为需氧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 肠道菌群影响小肠黏膜, 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合成维生素, 也能消耗、分解维生素。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这些细菌定植部位、种类、数量、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而且与宿主之间也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1]。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发生时, 就会打破这种平衡, 发生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适怡内含一般厌氧型乳酸菌 (肠球菌) 、专性厌氧型酪酸梭菌、专性好氧型糖化菌三种微生态活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的生理性细菌, 在肠道中形成生物屏障,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分解吸收, 合成维生素, 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抑制肠道中的某些致病菌, 促进肠道正常蠕动, 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2]。其中肠球菌可产生乳酸, 抑制肠道有害菌的发育, 其对胆汁酸很稳定, 在胆汁中也具有很高的存活率;酪酸梭菌产生的酪酸、醋酸、乳酸、丙酸、蚁酸等多种有机酸, 可抑制肠道有害菌的发育, 其产生CO2可促进大肠蠕动;糖化菌可产生淀粉糖化酶、蛋白分解酶等促进消化, 便于患者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并可使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活化。

一般微生态活菌制剂的服用注意事项中均注明“不可与抗生素、合成抗菌剂同时服用”, 因一般微生态活菌制剂均对抗生素、合成抗菌剂及抗癌剂敏感, 容易被抑制或杀灭。而适怡三联活菌制剂菌株为孢子型活性菌, 对常用抗生素、合成抗菌剂及抗癌剂均稳定, 故可以和上述制剂同时服用。本研究观察适怡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起到迅速止泻、缩短病程的作用, 并且能有效地预防抗生素应用所导致的菌群失调, 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恢复较快, 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3]。

摘要:为了探讨适怡三联活菌制剂对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理,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将276例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分为治疗组145例, 对照组131例。治疗组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 (商品名为适怡) 联合诺氟沙星片口服, 对照组则只给予诺氟沙星片口服。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腹泻症状均有改善, 但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 (P<0.01) 。结果表明, 适怡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起到迅速止泻、缩短病程的作用, 并且能有效地预防抗生素应用所导致的菌群失调, 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恢复较快, 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适怡三联活菌制剂,腹泻,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达荣.消化系统疾病与微生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79-491.

[2]张达荣.消化系统疾病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世界临床药物, 2004, 25 (7) :12-14.

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非感染性腹泻患儿200例,均符合2007版儿科学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腹泻病情分类属轻型和中型,年龄0.5~5岁,病程<48h。排除感染性腹泻者、重度脱水者、已使用止泻药及中药汤剂止泻者。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用法:<1岁者每天1袋;1~2岁者每天1~2袋;>2岁者每天2~3袋,均为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予我科自制的小儿腹泻贴贴敷神阙穴,每天1次,24h更换,3d为1个疗程,共观察1~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主要症状(大便性状、次数及大便量的改变)和次要症状(精神、腹痛、发热、呕吐、睡眠、尿量、舌脉或指纹等),比较2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大便次数每天2~3次,大便性状及量正常,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大便次数、性状及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仍伴有轻度呕吐、腹胀;无效:大便次数、量、性状及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 论

小儿腹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无论是外感、伤食或脾虚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均为脾失运化、水液代谢失常,因此调理脾胃为其治疗大法。神阙穴为任脉主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其位居中焦,与脾胃相通,具有健脾和胃理肠之功用。西医研究认为,脐为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处,皮下无脂肪组织,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最晚闭合处,其下有丰富的血管分布,还有大量淋巴结和神经,有利于药物弥散全身,迅速发挥疗效[2]。我科使用的腹泻贴由吴茱萸、丁香、木香、五倍子、干姜、黑胡椒组成,研磨成细末,予以植物油调和后取蚕豆大小贴敷于神阙穴,有温经散寒、理气、止泻、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还表明丁香有抗腹泻、解热、镇痛等作用[3,4,5]。

本结果说明,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能达到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能达到蒙脱石散的治愈效果,且方法简便易操作,无创伤、不良反应小,减少了患儿口服药物的困难,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予小儿腹泻贴贴敷神阙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能达到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经济方便,患儿及家属较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泻,非感染性,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2.

[2]周晨,韩新民,孙轶秋,等.小儿腹泻贴佐治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16-1917.

[3]邢民.浅谈神阙穴的主治功用及临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54-55.

[4]路金华,张树昆.推拿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47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4):47-48.

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家庭护理 篇9

预防性家庭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有婴幼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婴幼儿生病时断奶。

按时添加辅食: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再增加其他食品,由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6个月添加蛋黄、肉沫及碎菜等。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而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

注意饮食卫生:奶瓶等食具每天煮沸消毒1次,每次用后要洗净,用前再用开水烫过。喂奶前要洗手,衣服要整洁。

增强体质: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婴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治疗期的家庭护理

如果嬰幼儿发生腹泻,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

防止臀红:因腹泻患儿大便呈酸性,对臀部有较强的刺激性,轻者臀部皮肤发红,重者表皮破溃、糜烂。因此,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要特别注意大腿根部及阴囊下皮肤皱褶处,洗后涂鞣酸软膏或鱼肝油。另外,要及时换尿布,而且不要裹得太紧,不透气也可发生臀红。如臀部表皮已破并有渗出,可用红外线灯照射(也可用普通的台灯),用灯照射时,要守护在患儿身旁,灯与臀部距离约30cm为宜。

腹泻期间的婴幼儿,不应停食和限食,应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缩短腹泻后的恢复时间。腹泻婴幼儿恢复期间的饮食也应该强调,应选择那些富含热能和蛋白质的食物,使食物体积减少,并要少量多餐,蛋白质摄入量应增加1倍。

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

有70%的婴幼儿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家长不要给腹泻患儿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因为各种抗生素都有其不良反应,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等反应,有的还会影响肝、肾及造血功能,而且长期用抗生素还会把肠道合成维生素的功能损伤或破坏,重者会引起其他疾病。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小儿感染性腹泻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220例,女孩180例,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6岁,病程2~12d。400例患儿中急性发病的350例,慢性腹泻的150例,通过粪便的常规检查,稀便200例,水便样100例,黏液便70例,脓血便30例。所有患儿在就诊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腹痛,部分患儿的腹泻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患有少部分患儿的腹泻是由抗生素过多,引起均衡失调而造成的腹泻,所有患儿在患病期间每天至少腹泻3次以上,同时,患儿伴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食欲欠佳、纳差、发热等症状,大便多为稀便和水样便,部分为黏液便和脓血便。所有患儿在治疗时均进行了血、大便、小便三大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并进行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其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化验结果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排除了非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伤寒的可能。

1.2 方法

对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原始病历、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发病特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上述资料均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特征分布

400例患儿中男孩220例,女孩180例,男多于女,其中以小于1岁的儿童占的比例最多为280例。

2.2 发病月份分布

1~4月发病的患儿为60例,5~7月患病的患儿为160例,8~10月140例,11~12月患病的患儿为40例,结果表明小儿感染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

3 讨论

3.1 发生感染性腹泻原因

小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原因较多,病情起因相对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各种急、慢性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包括肠道病毒,肠病毒、柯萨克病毒,脊灰病毒等,另一种引起的原因多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患儿体内均衡失调,影响了患者的肠道的吸收功能,从而引起的相关腹泻。小儿发生感染性腹泻多是由于细菌与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菌与病毒作为感染源,通过病菌携带者、患者、动物等传播途径,到达患儿体内迅速蔓延繁殖,从而导致腹泻。据相关资料显示,病毒性感染在儿童比较多见,这与人群的卫生习惯有关,同时也与小儿的免疫功能有关,数据表明菌痢占小儿肠炎总数的5%~20%,病原性大肠杆菌肠炎占8%~30%,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一口传播,因此,对于免疫功能还未发育健全的患儿,一方面是要加强小儿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让小儿与不干净的水,污染的食物接触,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与动物接触,避免因过多的摩擦而受到感染。因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预防小儿感染性腹泻也没有特异性免疫制品,因此在预防该疾病时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病从口入。

3.2 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特点

一个健康的小儿的小肠每天需要吸收6~8L的水分,大肠每天吸收600~900m L水,由于小儿的抵抗力低下,一旦小儿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时候,病菌就会使患儿的肠道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阻碍肠道组织的吸收,使肠道不能正常地吸收水分及电解质,从而引起腹泻。小儿感染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由于小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未能发育成熟,抵抗力差,所以病毒感染发病的小儿多以1岁以下的居多,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每天多于3次的腹泻,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大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病情严重者也可出现脓血便。据统计农村地区的患儿数要高于城区的患儿数。

3.3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

首先大人应让小儿避免接触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包括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病原携带者,同时还应切断小儿与受感染的家畜、家禽、兽类和鱼类的接触。其次,就是在小儿的周围如果发现有病原体,无论是在家或者医院,应立即隔离处理,将儿童喝过的牛奶、玩过的玩具、穿过的衣服,在使用前后严格的进行消毒,若果条件允许,可将儿童所用的衣物和玩具分类消毒。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患儿发病率[2],在家中大人带头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经常漱口,勤修剪指甲,当自己身体不适时,要远离儿童。对于患儿使用过的物品应定期消毒,从源头做起,避免儿童接触致泻病毒。对于已经患病的患儿,家人应保证孩子的睡眠,给予孩子合理膳食,适当的加强运动,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在小儿患病期间若发现孩子的食欲、排便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在未送医院前,大人可将糖盐水煮沸,少量多次的喂食患儿,补充患儿体内水分,防止脱水。若家中的儿童不小心换上了急性传染病,同样也应及时的就诊,避免应其它疾病引起腹泻并发症。对于婴幼儿通过母乳喂养是最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方法,母乳喂养能够让婴幼儿远离腹泻,还能增强儿童对各种病菌的抵抗力。但在母乳喂养时年轻的妈妈应该在喂奶前注意乳房清洁卫生,避免因乳汁受到污染而致使婴幼儿引起腹泻。

3.4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基础护理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重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查清致病原因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况以及生化指标,对于患儿的临床症状应仔细辨别,避免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耽误了治疗。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儿的出入量、大便次数、特点以及失水程度,对于缺水严重的患儿应及时补水。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对于腹泻后的患儿要立即对肛门部位进行擦拭,避免细菌残留,在擦拭时适当给予润滑器,减少刺激作用。医护人员每天可用温水或高猛酸钾让患儿坐浴,起到消毒灭菌作用,预防了感染。医护人员在患儿腹泻时应叮嘱患儿不要用力过度,防护脱肛,便后一定要洗手。医护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得到患儿的充分信任,为治疗带来方便。

3.5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饮食护理

合理的膳食可以减少小儿患病的几率,良好的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根据患儿的病情,医护人员可以给与家人饮食方面的指导,一般在腹泻初期,以浓米汤、稀藕粉等流食为主,待病情好转后,可以吃面条、白米粥、蒸蛋羹这样的半流食。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要吃温度过低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腹泻的患儿少吃油腻的食物、粗粮、老玉米、坚果、生蔬菜,同时不吃如芹菜、韭菜、豆芽、笋类等这类多纤维的蔬菜,否则会加重病情。

3.6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所在,医护人员可较相关知识印制成宣传小册,给家长及患儿一对一的讲解,加强家长及患儿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途径、常见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对策等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使其能够做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能够懂得治愈后的该病的预防措施。患儿出院后,医院定期进行回访,使家长能够加强健康预防措施,控制传播途径,减少幼儿的发病率,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及对策。方法:收集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400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发病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均以细菌性感染为主,春、冬季发病率最高,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是因患儿机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善,防御机制欠佳所致。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林东肪,齐绪林,徐晓刚,等.细菌感染性腹泻2380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2):611-612

上一篇:实验实训平台下一篇:电能计量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