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

2024-11-07

小儿急性腹泻(精选12篇)

小儿急性腹泻 篇1

小儿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 多由胃肠道感染所致, 通常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临床上常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1]。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 缩短腹泻病程是首要问题。目前, 治疗急性腹泻的新观念很多, 包括提倡继续饮食、大力推广口服补液、避免滥用抗生素、适量补锌等[2,3]。我们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院治疗的腹泻患儿给予补锌治疗, 并对疗效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共111例, 其中男59例, 女52例, 患儿年龄为3个月~5岁, 平均年龄20个月, 所有患儿大便常规均未见红细胞、脓球, 无或仅有少数白细胞, 少数脂肪球, 符合小儿急性腹泻诊断标准[4]。无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等情况。

1.2 方法

入院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间营养状况、病情严重程度, 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血锌浓度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思密达口服, 根据脱水性质及轻重程度给予口服补液及静脉补液等液体疗法纠正电解紊乱, 两组均未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锌剂口服。方法:口服赖氨葡锌颗粒<6个月患儿, 每次1/2包, 2次/d, 相当于元素锌10 mg/d, >6个月患儿, 每次1包, 2次/d相当于元素锌20 mg/d, 连续服用3~5 d, 其中有4例因出现较严重呕吐现象而停用。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转归的结果见表1。

3 讨论

补锌能加速肠道黏膜的修复, 增加肠道绒毛膜破细胞的双糖酶水平,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内包括消化酶在内的各种生物酶的活性,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其作用机制为:①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和防止液体的丢失, 对维持上皮细胞和组织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②锌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免疫力, 具有抗菌和抑制病毒的作用[3];③与体内多种酸活性尤其是消化酶活性有关, 增进食欲,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改善消化功能;④减少毒素的吸收, 阻断肥大细胞膜上受体, 抑制组胺类物质的释放;⑤为抗氧化剂, 具有对抗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小儿腹泻与锌异常有关, 包括大便中锌的丢失增加, 负锌平衡, 组织中锌水平降低, 均与腹泻密切相关[5]。补锌能有效的改善腹泻患儿的肠道渗透性, 有益于改善急性腹泻的临床结局, 缩短病程, 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证实, 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薛辛东, 杜立中.儿科学.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60-267.

[2]江米足, 董永绥.2005年中国腹泻病高峰会会议纪要.临床儿科杂志, 2005, 23 (7) :附页

[3]方鹤松.小儿腹泻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 (3) :193-195.

[4]舒敏, 范娟陈桂华, 万朝敏.儿童急性腹泻治疗的循证评价.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7) .

[5]曾秀辉, 尚严, 尚金彦, 等.锌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中华医学创新杂志, 2002, 12 (14) :94.

小儿急性腹泻 篇2

流行病学 1986年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在广东、福建等省市及北京市对5岁以下小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腹泻病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郊区高于城区,散居儿童高于集体儿童。2岁以下发病占70.94%。同时调查显示,小儿腹泻病每年发病高峰一是发生在6、7、8月,秋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泻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发生在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调查联合危险因素是: 1岁以内小儿 小儿照看人卫生差 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 既往经常患腹泻病 饮用水不洁 病原学 1986年和1988年七省一市对5岁以下急性腹泻患儿作了细菌、病原与原虫等流行病学调查,农村小儿急性腹泻病原依次顺序为:(1)致病性大肠杆菌;(2)轮状病毒;(3)致贺氏菌;(4)空肠弯曲菌 北京市腹泻病原依次为:(1)轮状病毒;(2)致泻性大肠杆菌;(3)志贺氏菌(4)沙门氏菌; 以上差异与经济、文化、卫生条件及地区特殊性有关。厌氧菌与腹泻病的关系 -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的健康有赖于两个生态环境的维护:一为宏观生态(即空气、阳光、森林、河流等),另一为微生态,是由体内共生菌群组成。它们的构成比大致为:双歧杆菌占95%,乳酸杆菌占1%,其它厌氧菌占3%,需氧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所占比例不足1%。为探讨腹泻病与微生态的关系,方鹤松采用八种选择性培养基,实验表明,腹泻时肠道厌氧菌减少了1000倍,这标致着肠内微生态系统严重失去平衡,肠道失去了厌氧菌的屏障与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外来病原的侵袭与定植,促进腹泻病的发生。滥用抗生素则会加重菌群紊乱及微生态失衡。本研究结果提示肠道厌氧菌群减少,微生态失衡,在腹泻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微生态制剂在腹泻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提供了理论依据。-3- 米汤电解质溶液的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ORS)是上世纪70年代医学史上一个重大贡献。已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挽救了许多急性腹泻脱水患儿的生命,成功率达95%以上。但在我国有些偏僻农村买不到,也不能自己配制ORS,7省一市科研组于1986-1987年采用米汤或米粉研制口服补液盐(Rice-ORS)取得成功。(1)米粉口服补液盐:以大米粉代替WHO-ORS中口服葡萄糖(即大米粉50g加水到1000ml)煮沸15分钟,冷却后加NaCl 3.5g、KCL 1.5g、NaHCO3 2.5g混匀而成1000ml)。治疗2岁以下急性腹泻脱水患儿成功率94%。(2)米汤加盐口服补液:配制方法是,米汤500ml(5%浓度)+食盐1.75g(半啤酒瓶铁盖),预防脱水为40ml/kg,治疗轻、中度脱水剂量为60-80ml/kg,总量在4-6小时内分次服完,并继续饮食(不要禁食)结果,预防脱水成功率91.3%。治疗轻中度脱水成功率96.4%。表明米汤加盐溶液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脱水,且具有家长能自己配制的优点。-4-

诊断 按照中国腹泻病控制规划的要求,卫生部于1992年4月委托中华儿科学会感染消化学组,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依据 ⑴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⑵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病程分类 ⑴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⑵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月 ⑶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病情分类 ⑴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⑵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委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病因分类 霍乱 感染性 痢疾 其它感染性腹泻 腹泻病 食饵性 症状性 非感染性 过敏性 其它(如糖原性腹泻等)-5-

急性腹泻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 ⒈门诊患儿可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如: 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细菌感染,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腹泻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发生在夏季以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可能性大。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结合疫情要考虑霍乱。病人粪便为黏液脓便或脓血便要考虑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此外,要考虑其它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氏菌肠炎。⒉病因诊断 在未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感染性腹泻病(或肠炎),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因学进行诊断,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伤寒,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隐孢子虫肠炎,真菌性肠炎等。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诊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原性腹泻等。病理生理近年来对小儿感染性腹泻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⒈细菌毒素作用:如产毒型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并不直接侵袭破坏肠黏膜,但能分泌毒素,肠毒素作用于肠壁,促进前列腺素在肠道的合成,使前列腺素(PGE2,PGF2a)在肠壁含量增多,前列腺素激活腺苷环化酶,引起环磷酸腺苷(CAMP)增加,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向肠腔分泌大量-6- 的液体和电介质,引起水稀便。⒉病原直接侵袭作用:典型的侵袭型细菌如痢疾杆菌,侵袭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类细菌直接侵袭小肠或/和结肠黏膜细胞,使肠黏膜发生炎症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溃疡,临床上出现黏液脓血便。⒊渗透性腹泻:指由于肠腔内渗透压过高所引起的腹泻,其中以双糖酶先天性或继发性缺乏最常见。某些高渗药如50%硫酸镁、乳果糖、甘露醇等口服也可引起。肠内容渗透压增高时,不但影响水的吸收,更使细胞外液渗入肠腔的液体增多,引起腹泻。⒋病毒作用:轮状病毒能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微绒毛受损,引起双糖酶缺乏,尤其乳糖酶最易受累,所以渗透性腹泻也可是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之一。病毒性肠炎有吸收功能障碍。过去认为口服补液不能成功,近年来发现病毒性肠炎的病灶呈斑点状,病灶之间仍有正常黏膜,肠黏膜吸收面积很大,实践证明轮状病毒肠炎口服补液仍然可以取得成功。-7- 各类肠炎诊断要点(临床常见几种)⒈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对大肠杆菌的研究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展,进一步分析与腹泻有关的大肠杆菌可分为五类(ETEC、EPEC、EIEC、EAEC、EHEC),各类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的临床表现如下: ⑴产毒素大肠杆菌肠炎(ETEC): ETEC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于夏季。该菌产生肠毒素,作用于肠壁,刺激肠壁细胞,使分泌功能亢进,向肠腔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水稀便。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便,多伴有脱水、酸中毒。确诊需要依据粪便培养及血清学鉴定。据统计该菌在2岁以下婴儿腹泻中20%-30%,仅次于轮状病毒。⑵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EPEC)EPEC有一部分也可产生肠毒素。近年来经常在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或新生儿病房发生EPEC的小暴发。由于耐药菌株增多病情容易迁延。临床症状基本同ETEC。⑶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EIEC)一般不产生肠毒素,但对肠黏膜有侵入性,可引起小肠和结肠黏膜炎症性变化,产生脓血便。其临床表现类似细菌性痢疾。EIEC也可引起暴发流行,且可引起类似中毒性痢疾的严重病例。⑷吸附性大肠杆菌肠炎(EAEC)不少研究表明这些细菌具有特殊的能力,引起迁延性腹泻,可能与它们对肠黏膜的吸附能力或侵袭能力有关 ⑸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EHEC)-8- 好发于夏秋暖季,各年龄组均可得病,但以儿童为多,老人发病亦高。临床表现:特发性、痉挛性腹痛 血性粪便(血水便或脓血便)低热或不发热,严重者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两大并发症。预后: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5-7天。大多数病人经过对症治疗很快痊愈,只有发生上述两种并发症者预后严重。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由于不恰当的滥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一些条件致病菌则会诱发肠炎。常见如下: ⑴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发生于较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由于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蘅,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表现:高热中毒症状严重,粪便稀水带黏液,量极多呈海兰色,可见脱落的肠黏膜。初诊依据粪便涂片镜检,可见大量G+球菌,常合并败血症。确诊依据粪便及血培养葡萄球菌阳性。⑵伪模性肠炎:病原菌为难辩梭状芽孢杆菌。主要引起小肠及结肠黏膜坏死性炎症,并有伪膜形成。诱因是滥用抗生素及腹部手术。腹泻常发生在抗生素治疗后的第2-9天或手术后5-20天。临床表现有高热,中毒症状重(嗜睡、委靡、瞻望),腹泻粪便为黄稀便,水样便或水样黏液便,可伴有痉挛性腹痛,有时有压痛和反跳痛,需与急腹症鉴别。严重者并发脱水、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确诊依据粪便作厌氧菌培养,分离出难辩梭状芽孢杆菌,并证明其为产毒菌株。⑶绿脓杆菌肠炎:该菌原在肠道寄生,一般不致病,但因滥用抗生素引起微生态失蘅,则可诱发肠炎。也可在一些体弱小婴儿中散发,或在婴儿室引起暴发。临床表现为腹泻,开始为水样便,顷刻以后转为黏液或脓血便。感染中-9- 毒症状明显。多数伴有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可致休克。确诊依据大便培养。⑷霉菌性肠炎:腹泻病程延期,有滥用抗生素史,常伴有鹅口疮,肛门周围可见黄白色伪膜,伪膜及涂片可见霉菌及菌丝即可确诊。临床表现:腹泻呈稀便,带泡沫,次数不是太多,但延期不愈。⒊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6个月以下婴儿因为有母亲传给的抗体,一般少发病,即使发病,病情也较轻;2岁以上小儿多数感染过轮状病毒(显性或隐性),体内有了抗体,所以发病率也明显降低。本病多发生在10、11、12、1月秋冬寒冷季节。临床表现:轮状病毒肠炎的自然病程一般在7-10天,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水样便,每日5-10次至10多次。伴轻度呕吐,呕吐常发生在发病头1-2天,随后出现腹泻,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水酸中毒,40%-50%的患儿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轮状病毒肠炎一般预后良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不单是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可侵犯多个脏器。曾报道从病儿肺组织、脑脊液、胸水、腹水中检出了轮状病毒,发现有50%左右病儿血清心肌酶异常,提示有心肌受累。临床个别患儿曾疑及合并暴发性心肌炎而猝死。因而对精神面色差、心率不齐、心音低钝的患儿应作心电图与心肌酶检测,以发现是否并发心肌炎。综上所述,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日益被重视。随着经济发展,卫生条件改善,人们普遍用上了自来水,电冰箱与抽水马桶,细菌性腹泻会愈来愈少,而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相对升高。今后控制病毒性腹泻主要靠接种疫苗。现在已有轮状病毒疫苗开始了接种实验。-10-

急性腹泻病的治疗 旧方法:⑴禁食;⑵过多应用静脉输液;⑶滥用抗生素 现在认为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应予改变。《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确立了新的治疗方法,包括:⑴预防脱水;⑵纠正脱水;⑶继续饮食;⑷合理用药 ⒈液体疗法脱水的评估:脱水对患儿有危险应及时评估,发现脱水及时纠正。望诊:一般状况 眼窝 眼泪 口舌 口渴 触诊:皮肤弹性 诊断 治疗 1 良好 正常 有 湿润 饮水正常无口渴 捏起后回缩快 无脱水征 采用方案一 2 烦躁、易激惹 下陷 少或无 干燥 口渴,想喝水 捏起后回缩慢(小于2秒)3 嗜睡或昏迷、软弱无力 明显下陷 无 非常干燥 只能少量饮水或不能饮水 捏起后回缩很慢(大于2秒)有些脱水:患者有两个或重度脱水:患者有两个或两两个以上上述体征,丢失个以上上述体征,丢失水分水分占体重的3%-10% 大于体重的10% 采用方案二 采用方案三 ⑴治疗方案一:适用于有腹泻而无脱水的患者,可在家庭治疗,家庭治疗三原则: ①腹泻一开始就要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建议使用以下任何一种: 米汤加盐溶液: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糖盐水:随时口服。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每腹泻一次给服ORS液50-100ml,ORS为2/3张液体,对预防脱水张力过高,应注意另外适当补充白开水。②给患儿足够的饮食以预防营养不良,可进食平时习惯的饮食,只要有食-11- 欲可激励其进食。腹泻病儿禁食是有害的。不用担心饮食不能被消化吸收,实验证明吃进去的饮食大部分可被吸收。③密切观察病情:如果患儿 在治疗三天内临床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即应该去看医生。腹泻次数增加 不能正常饮食 频繁呕吐 发热 明显口渴 大便带血 ⑵治疗方案二:适用于有些脱水的患者(轻-中度)此类脱水约占90%,完全可以用ORS纠正脱水。既经济又方便,效果也很好。纠正脱水最初4小时ORS液的用量: 75ml×体重(Kg)=ORS用量ml 4小时后再评估一下脱水症状,如脱水已纠正,即可以回家采用家庭口服补液,如方案一;如仍有些脱水,则按方案二,再给一份ORS液纠正脱水.继续饮食(3)治疗方案三:适用于重度脱水(约占10%)因有低血容量休克,需用静脉输液尽快纠正,纠正重度脱水需液量按100ml/Kg, 静脉输液方法 年龄 1岁内 1岁以上 第一阶段(20ml/Kg)等张液 1小时 1小时 第二阶段(80ml/Kg)2/3或1/2张液 6小时 5小时 等张液:2:1液=2份0.9%NaCL液:1份1.4%NaHCO3:0、9%NaCL液 -12- 2/3张液:4:3:2液=4份0.9%NaCL液:3份10%GS:2份1.4%SB 1/2张液:2:3:1=2份0.9%NaCL液:3份10%GS:1份1.4%SB液 补钾:重度脱水患儿一般采用10%KCL,每日200-300mg/Kg,分3-4次,或配成0.15%-0.2%浓度后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并需待有尿后才能静脉给钾。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溶液,每次0.5g每日3次.若出现手足搐溺症,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住。一但患儿能饮水,应尽量改用ORS口服液,补液6-7h后重新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一、二、或三继续治疗。⒉药物治疗 急性水样便患儿(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毒肠毒素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患者可以自愈。采用中药或肠黏膜保护剂治疗可加快痊愈。对中毒症状较重的患儿,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黏液、脓血便患儿(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选用一种当地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如用药48-72小时,病情未见好转估计有耐药,再考虑更换另外一种抗菌药物。-13-

迁延与慢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指病程在2周-2月;慢性腹泻指病程大于2个月,国外把两者合一起统称为迁延性腹泻。难治性腹泻诊断依据:发病年龄小,多见于3个月以下小婴儿;病程大于2周;合并有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障碍;经一般治疗无效;预后严重,病死率高。发病率与死亡率:Halliday报道迁延与慢性腹泻约占小儿腹泻的19%。难治性腹泻约占1%。现今急性腹泻已很少死亡,小儿腹泻死亡主要与迁延与难治性腹泻有关。发病机制 ⒈宿主因素: 年龄:迁延性腹泻多发生在1岁以内,难治性腹泻多发生在3个月以内。营养不良,容易使腹泻迁延,持久腹泻又促进营养不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免疫功能低下。首都儿研所腹泻研究组,观测29例迁延与慢性腹泻患儿免役功能.发现粪便sIgA显著低于正常CD4降低,CD8增高,CD4/CD8比值降低.印度的研究表明,小儿由母乳改用动物乳喂养,1个月内迁延性腹泻发病率增加2-3倍,这可能由于减少了母乳内的保护因子及动物乳易受污染有关. ⒉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弧菌和病毒(包括轮状病毒)不引起迁延性腹泻,除此之外,国外报道多种引起急性腹泻的病原均可在迁延性腹泻粪便中检出。据观察我国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原分辨率低,主要是肠道消化功能没有恢复而致腹泻迁延不愈,因此在没有获得病原前,最好不要盲目应用抗生素。-14- ⒊肠黏膜继续损害 绒毛萎缩,严重者表面坏死,小肠上皮细胞损害胞浆溢出,细胞脱落。⒋黏膜修复迟缓 动物实验证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延缓肠黏膜修复,微量元素锌、铁、维生素A,B12和叶酸缺乏也影响肠黏膜修复。治疗 迁延性与慢性腹泻易到医院治疗 ⒈积极做好液体疗法 预防脱水、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⒉营养治疗 此类病人多有营养障碍,因此继续饮食是必要的治疗措施,禁食是有害的。⑴继续母乳喂养 ⑵人工喂养者应调整饮食,6个月以下小婴儿,用牛奶加等量米汤或水稀释,喂2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谷类混合物,每天喂6次,以保证足够的热量。6个月以上的幼儿可用已习惯的日常饮食,选用稠粥、面条,并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沫或鱼肉等,但需由少到多。⑶静脉营养:少数严重病例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应加支持疗法。有条件单位可采用静脉营养。方案:10%脂肪乳每日2-3g/Kg,复方结晶氨基酸每日2-2.5g/Kg,葡萄糖每日12-15g/Kg,电解质及多种维生素适量,液体每日120-150ml/Kg。热卡每日209-376J/Kg(50-90cal/Kg)。通过外周静脉输入。总液量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最好用电脑输液泵控制速度),好转后改用口服。⒊药物疗法 抗菌药物应慎用,仅用于分离出有特异病原的患儿,并要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锌、维生素A、C、B、B12和叶酸。同时给予微生态疗法。-15- 肠黏膜保护剂: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病毒性或产毒素细菌性)及迁延性腹泻。该药能吸附病原,固定毒素,然后随大便排出体外,并能加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黏膜的修复。常用的有思密达,疗效较好。微生态制剂:目的在于补充肠道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有效品种有: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等。其中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等为双歧杆菌(肠道微生态的主要菌种),列为优选。这些制剂一定要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活菌,没有活菌的制剂是无效的。微生态制剂即时止泻效果并不好,急性腹泻不要作为常规应用,适用于迁延与慢性腹泻伴有明显肠道菌群紊乱的患儿。综上所述,治疗小儿腹泻最好是中西医结合,做到合理用药,可以加快腹泻治愈。-16-

小儿急性腹泻 篇3

【摘要】 目的:观察源首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腹泻病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疗法,根据大便培养结果,予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对轻度脱水患儿予口服ORS补液盐,对中、重度脱水患儿根据体重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源首+蒙脱石散。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源首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安全,儿童服用依从性好,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源首;蒙脱石散;小儿急性腹泻病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示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74-01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临床综合征。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腹泻病是小儿死亡的第一原因,在我国,小儿腹泻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常发病于秋冬季节,病情变化快,病程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如何安全有效地控制小儿腹泻,缩短病程,减轻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是我们儿科医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院儿科采用源首和蒙脱石散协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本院儿科符合急性腹泻病诊断标准的患儿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年龄6月~2岁半,病程2~4天,大便次数〉5次/天,就诊前未使用过止泻药及抗生素治疗,粪便常规无明显异常,无黏液血便,隐血试验阴性。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1)调节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大便常规检查异常者,根据大便培养结果,予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

3)对轻度脱水患儿予口服ORS补液盐,对中、重度脱水患儿根据体重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1.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源首(安阳市源首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小儿一次0.125~0.25g,一日3次)和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小儿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止泻剂。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天作为一疗程。

1.3 观察项目 

患儿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患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体温、呕吐情况、口渴情况、眼泪多少、皮肤弹性、尿量)、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

显效:治疗3天内大便次数≤2次/天,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3天内大便次数3~5次/天,性状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3天,大便次数无变化,或次数减少但仍>5次/天,全身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于治疗后期出现便秘,减少源首和蒙脱石散的药物用量后恢复正常,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长期以来危害着小儿的健康。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病因引起腹泻的机理互有异同,同一病因亦可有多种机理致病,其中以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最高。主要发病机制是病原体侵入黏膜,吸附在肠黏膜表面,通过产生毒素,共同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肠道水、电解质转运被破坏而引起大便中水分含量增加,大便排出量增加。

蒙脱石散是天然蒙脱石微粒粉剂,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构成保护屏障,可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提高消化道免疫功能,扶助活菌生长,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

源首是一种无毒、无害、相对安全的微生态制剂,口感好,无异味,适合小儿口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家长也乐于接受。源首是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每粒含无毒蜡样芽孢杆菌活菌不低于2.0*108CFU。服用本品后,蜡样芽孢杆菌进入肠道,通过自身的繁殖,消耗肠道内过多氧气(因蜡样芽孢杆菌为需氧菌),创造厌氧环境,促进人体自身的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生理性有益厌氧菌生长,补充和充实人体微生物群落,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微生态平衡,改善人体微生态环境,达到防治疾病增进宿主健康的治疗目的。在有氧的情况下,蜡样芽孢杆菌在肠道内较致病菌有更快的繁殖速度,与致病菌争夺营养,产生拮抗,从而使致病菌死亡。蜡样芽孢杆菌能抑制肠道内产气较多的细菌过剩生长,能消除腹泻患儿的腹胀。源首和蒙脱石散同时应用,具有协同性,可改善和恢复肠道功能。

本研究发现,采用源首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腹泻病起效快,服药3天后腹泻情况和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用两种药物,可达到迅速改善腹泻的效果,并可增强家长对其患儿继续治疗的信心。在本研究过程中,除观察组有1例于治疗后期出现便秘,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未发现体内蓄积问题。因此,采用源首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作用机制明确,对改善和恢复肠道功能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安全,作用温和,儿童服用依从性好,服用方便,不产生耐药性,无成瘾性,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植自勤,李颂明,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临床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5):50~51

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疗效观察 篇4

关键词:急性腹泻,小儿,护理措施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 极易导致营养不良, 发育障碍, 甚至死亡[1]。所以在临床中除了及时正确的治疗还应给予合理的综合护理。笔者在临床对小儿急性腹泻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 疗效显著, 现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94例, 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 男26例, 女21例, 年龄3个月~5岁, 平均 (2.03±0.36) 岁, 病程2~4 d, 腹泻大于6次/d;对照组47例, 男24例, 女23例, 年龄4个月~4.5岁, 平均 (2.24±0.42) 岁, 病程1~4 d, 腹泻大于6次/d, 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退热、抗感染、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2综合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卫生, 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要定时通风, 交换室内空气, 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 多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避免患儿出现情绪焦躁不安等情况, 给患儿家属交代患儿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愈后转轨, 使患儿家属了解病情, 避免出现误解, 符合隔离的患儿要施行隔离措施。

2.2 饮食护理

传统的治疗方法要求禁食, 但是现在主张继续进食[2]。因患儿在急性腹泻时常常伴有发热等, 腹泻和高体温可以使患儿体内的水分大量丢失, 使患儿呈脱水状态;另外患儿正处于快速身体生长发育期, 给予丰富的营养物质, 防止患儿发生营养不良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患儿在急性腹泻时胃肠功能常常紊乱, 消化能力下降, 故应给予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并且少食多餐, 不宜给予牛奶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当患儿饮食恢复正常时也应该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逐步加量的原则。在母乳期内的患儿, 应使患儿母亲调整饮食结构, 使患儿母亲多饮水、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 并适当缩短喂奶的时间以减轻患儿胃肠道负担。

2.3 臀部及会阴部护理

由于腹泻中的患儿的大便酸碱性不定, 因此对臀部的皮肤刺激很大, 轻者臀部皮肤发红, 重者表皮破溃, 导致溃疡及感染[3], 所以腹泻患儿的臀部及会阴部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患儿每次腹泻排便后应用温水擦洗干净, 保持患儿肛门周围的清洁干燥, 特别是女婴的会阴部更应该注意干燥、清洁、卫生以防尿路感染。患儿应该勤换尿布, 使用柔软、清洁、干燥、吸水性强的尿布, 或穿舒适、干爽、清洁的衣物。假如腹泻的患儿臀部皮肤出现湿疹则应该给予制霉菌素软膏及40%氧化锌油交替涂抹患处, 同时应保持患处干燥。

2.4 康复健康指导

给患儿家属讲解指导加强家庭护理知识以及防止腹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注意给患儿合理饮食, 使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吃生冷刺激食物以防胃肠道感染的发生。对患儿所使用的玩具及所使用的餐具要经常进行消毒。关注气温变化, 避风寒, 给患儿穿戴适宜, 夏季要防晒, 冬季要保暖,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防止日常生活中小儿受惊吓或精神紧张等, 避免不良刺激。

3结果

治疗组治愈25例, 好转20例, 无效2例, 总体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15例, 好转23例, 无效9例, 总体有效率80.9%。两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经χ2检验P<0.0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小结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其起病急、症状重, 如不及时治疗, 往往会造成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小儿是特殊的患者, 其语言表达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所以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不仅临床治疗要及时正确, 同时临床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亦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可以看出, 对腹泻患儿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臀部及会阴部护理及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疗效, 提高临床患儿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赵秀君.基层医院61例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9) :19-20.

[2]黄蓉.小儿腹泻1O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1) :274-275.

什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 篇5

着凉的,一定要注意保暖,可用热水洗小脚丫,要反复的洗,保证每次最低半小时,一天可以重复多次,洗的同时,室内温度保证,不要让孩子再次着凉,可贴丁桂儿在肚脐,饮食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服用淡盐水来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

一般吃坏东西的,都是饮食暴饮暴食和食用凉性食物造成的,一定要孩子忌口,定量定时让孩子吃饭,一般有腹泻情况,饮食清淡易消化为主,服用淡盐水来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

小儿腹泻不该禁食 篇6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然而,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禁食。殊不知,腹泻期间禁食,无异于火上浇油更加重脱水程度。

原来,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愈小,水分所占的体重比例愈大。患儿丢失相当于体重5%的水分,即可出现脱水症状,如精神委靡、口渴、烦躁、无力、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由此可见,家长此时应该继续让孩子进食,特别要注意摄入液体。只有早期预防并及时纠正脱水,才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在医疗条件好的地区,采用静脉输液治疗脱水,那当然更好。如果是在偏远的山区或输液不方便时,则可采用一种口服补液疗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有效率达96%以上。

在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20克白糖(两平匙)和1.75克食盐(半啤酒瓶盖),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小于2岁的孩子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补液50~10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是孩子已经出现上述脱水症状,前4小时补充的液体量(毫升)为小儿体重(千克)×75,以后则按照预防脱水的方法补充。若服用口服补液后症状没有好转,出现精神委靡、发烧、频繁呕吐、水样大便,甚至便中带有脓血,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但在途中仍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在进行口服补液治疗时,还可以用一些保护肠道黏膜的药物。如果症状严重的话,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家长切不可动辄就用抗生素。因为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衡,并进一步加重腹泻。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临床治疗体会 篇7

关键词: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治疗,体会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婴幼儿时期的临床儿科病症, 最多的的就是由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腹泻, 原因是这个时期的儿童免疫力低下, 如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患儿脱水, 不仅对患儿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威胁患儿生命[1,2]。传统常规的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一般, 我院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 特选取2009年11月12日~2012年12月1日收治的160个小儿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6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 所有患儿经诊断均患有小儿病毒性腹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42例, 女38例;年龄0.8~3.5 (1.8±0.6) 岁;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患儿35例, 呕吐24例, 水样腹泻33例, 不同程度脱水45例。试验组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0.5~4.0 (1.3±0.8) 岁;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患儿27例, 呕吐34例, 水样腹泻28例, 不同程度脱水4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 对于发热患儿通过物理降温降低患儿体温, 加强护理干预,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输氧, 对于出现脱水症状的患儿则给予静脉注射电解质溶液来维持患儿体液平衡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给予注射阿糖腺苷注射剂, 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两组患儿均需根据体重年龄进行给药, 2岁以下患儿给药1~2g, 2~3岁则需2.5g。

1.3 疗效评定标准[3]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发热、呕吐、腹泻、脱水等临床体征消失或缓解时间。显效:治疗后, 腹泻减少至1天2次大便成形, 患儿情况良好, 发热、呕吐和脱水等消失;有效:治疗后, 腹泻降低至一天4次以下, 水分明显减少, 大便稍微成型, 大便中的白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发热、脱水等症状均有改善;无效:治疗对患儿无效, 临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人数+有效人数) /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药物平均应用天数、住院人均费用和病程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药物平均应用天数、住院人均费用、病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儿治疗中的治疗有效率 (9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68.75%) ,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病毒性腹泻是种在儿童中时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多发于婴幼儿时期, 主要是由轮状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等三种病毒引起, 除肠腺病毒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外, 轮状、星状病毒均通过口途径[4]。一般该病的病状危及幼儿生命安全, 严重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并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幼儿在患有过病毒性时常易出现发热、呕吐、体液不平衡之外, 也容易在过度腹泻后出现脱水[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药物平均应用天数、住院人均费用、病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于常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药物治疗给予患者用阿糖腺苷滴注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患儿能够被最大限度的治愈, 患儿粪便的蛋白水平在治疗期间被降低了甚至消失, 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力, 维持了患儿在脱水期间的体液平衡, 并大大的降低了脱水患儿的死亡率, 缩短了患儿临床病征消失的时间, 同时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时间, 提高了医院床位的转换率, 在短期内治愈减少了患儿的住院人均费用, 与单纯给予利巴韦林药物相比有显著的治疗效果[6,7]。

研究发现, 试验组患儿治疗中的治疗有效率 (9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68.75%) ,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利巴韦林是抗病毒类药物, 但因为患者易对其产生抗药性, 且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较大, 已逐渐不作为考虑药物;阿糖腺苷作为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新兴药物, 微溶于水, 为患儿静脉注射后因为其抗病毒药性, 阿糖腺苷作为一种抗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药物, 可以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以降低其活性, 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又不同于患儿对利巴韦林的耐药性, 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8]。

综上所述, 在利巴韦林给药的的基础上联合阿糖腺苷药物治疗对患有病毒性腹泻的患儿具有显著地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费佳丽, 肖菲.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临床诊治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2, 33 (5) :434-436.

[2]张永平.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4) :910.

[3]邹国锋.阿糖腺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临床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11 (1) :28-29.

[4]苗芸, 沈鸣.儿泻康贴膜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30例[J].世界中医药, 2010, 5 (2) :110-111.

[5]陈晓君.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7) :142.

[6]杨培.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9) :4459.

[7]周力平.西咪替丁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5) :126.

小儿急性腹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120例,年龄4个月~3岁,均符合全国腹泻病的诊断标准[1,2]。腹泻次数每日5次以上,大便呈蛋花汤样或黄色稀水,无粘液及脓血,大便常规检查提示无白细胞,无红细胞,大便培养提示无致病菌生长。其中男56人,女64人。发热有36例(30%),呕吐28例(23.3%),轻~中度脱水42例(35%)。将120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脱水程度、院外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3]两组患儿均继续进食母乳或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等。

限制糖类(乳糖)及油腻食物,口服或静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辅助口服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及微生态调解剂(金双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每次1.5 mg/kg,单日总剂量不超过每公斤体重6 mg,每天3次,连服3 d。

1.3 疗效评定标准[4]

疗效观察标准参照中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1988年)。显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72 h大便性状,次数无好转,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541,*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中未发现与消旋卡多曲颗粒相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所有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在我国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是一个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肠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常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治疗急性腹泻的理想方法是,在不减慢胃肠道蠕动的情况下,抑制肠道的过度分泌,减少水和电解质的缺失,同时不影响正常水盐吸收[5]。消旋卡多曲是一种特殊的脑啡肽酶抑制剂,是脑啡肽酶抑制剂Thiorphan的前药,具有良好的亲脂性,口服吸收后迅速水解转化为Thiorphan,发挥抗脑啡肽酶的作用,维持脑啡肽水平,使细胞的cAMP处于低水平,减少毒素和炎症反应造成的肠道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推迟腹泻的发生时间和减少排便量。本品为外周脑啡肽酶的选择性可逆抑制剂,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啡肽水平,不产生成瘾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兴奋或镇痛作用,不影响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及物质转运功能。在国外临床应用已近十年,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不产生便秘、腹胀、腹痛等继发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抗分泌机制、起抗腹泻作用的脑啡肽酶抑制剂。本品口服后能迅速吸收,对血浆中内啡肽酶的抑制作用在30 min时出现,对酶抑制作用的强度与用药剂量相关,当用药剂量为1.5 mg每公斤体重时,2.5 h后对酶的抑制作用达到峰植(对酶的抑制作用达到90%),对酶抑制作用持续8h左右,t1/2为3 h。该药组织分布较少,仅有1%的药物分布在组织中,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达90%(主要与白蛋白结合),是治疗儿童水样腹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另外,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腹泻可致肠道菌群紊乱,而菌群紊乱又可加重或诱发腹泻,增加肠道易感性。口服含双歧杆菌的微生物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抑制腹泻。同时,思密达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膜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减少便次,并且有很好的安全性[6]。

消旋卡多曲颗粒适用于一个月以上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特别适用于小儿水样腹泻,且不引起便秘,无服用限制,可同时联合抗生素、口服补液盐、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调节剂等药物,并起到协调作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120例小儿急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思密达、金双歧及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结论 消旋卡多曲能较快减少腹泻的次数,迅速纠正脱水,明显缩短腹泻病程,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急性腹泻,小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1289-1290.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 292-301.

[3]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1998, 13(6):381.

[4]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5]董永绥.加强对小儿腹泻病的研究.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2006, 21(1):1-3.

小儿急性腹泻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48 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 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小儿腹泻的相关诊断标准[1]。将其分为2 组, 每组74 例。对照组中男41 例, 女33 例;年龄区间为4 个月~4 岁, 平均年龄为 (2.31±0.21) 岁。观察组中男40 例, 女34 例;年龄区间为4 个月~5 岁, 平均年龄为 (2.74±0.23) 岁。2 组患儿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 给予其针对性的调节肠功能药物及微生态制剂, 静脉滴注补液盐, 治疗时间为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锌制剂, 给予葡萄糖酸锌咀嚼片 (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00041, 35 mg) 口服, 半岁以下儿童, 每日2 次, 每次5 mg;半岁以上儿童, 每日2 次, 每次10 mg。治疗时间为10 d。对2 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经治疗3 d后, 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且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 d后,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 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 优于对照组的83.78% (P<0.05) 。见表1。

2.2 2 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腹泻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 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将会从轻型腹泻逐渐进展成为重型腹泻, 不仅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甚至会导致患儿出现全身性功能性紊乱, 严重情况下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 临床上主要采用补水、维持电解质平衡治疗。随着人们对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作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锌元素也逐渐融入到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中。锌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中, 锌元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进行维持, 并避免体液遗失;此外, 还可以提升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 起到抑制病菌生长的作用;锌元素可促进患儿体内的消化酶活性, 使小儿的食欲增强, 并改善消化功能。在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中, 增加锌制剂口服, 可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缩短病情, 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 充分证明,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锌制剂口服, 可缩短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口服锌制剂在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彦亭.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13) :1711-1712.

[2]雷涛, 冯方方.甘草锌联合蒙脱石及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40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9) :2584-2585.

小儿急性腹泻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收治的88例小儿急性腹泻病住院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相关诊断标准经过严格检查和诊断, 证实为小儿急性腹泻病, 其年龄为2个月~2岁, 其中2~6个月32例, 6个月~2岁56例;男44例, 女44例;入院时伴随发热84例, 伴随呕吐68例;8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大便常规检查均为阴性, 镜检可见白细胞0~1个, 脂肪球。两组患儿入院时情况对照见表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有呕吐者首先禁食3~6h (不禁水) , 能进食后调整饮食, 予以母乳、人工喂养牛乳或去乳糖配方奶粉及易消化的平常饮食如粥、面皮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予以抗病毒药物应用[病毒唑10mg/ (kg·d) 静滴, 1次/d];予以肠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剂) 及微生态疗法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妈咪爱, 北京韩美)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6个月, 1支/次 (10ml) , 3次/d;>6个月, 2支/次 (20ml) , 3次/d, 可以加入奶液中服用, 治疗期间均予以按时服用。

1.3 统计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将本次研究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层次。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1]。

2 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68.2%, 治疗组在平均止泻时间、平均热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平均止吐时间无明显差异 (见表2、表3)

注:χ2=4.68;P<0.05。

3 讨论

锌是人体内200余种金属酶的必要组成成分, 对免疫系统发育和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 还能提高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对小肠结构与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锌能加速肠黏膜的修复, 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和避免水电解质继续丢失,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消化道屏障作用, 提高对感染源的抵抗力;增进食欲, 利于营养的吸收, 使恢复更快;增强体内包括消化酶在内的各种生物酶的活性,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锌还参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小肠渗透性、肠细胞酶的功能等, 增强肠道组织的修复, 增强局部免疫, 以控制细菌过度生长和早期病原菌的消除等。

小儿腹泻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来说, 腹泻时由于营养物质快速通过肠道, 肠吸收黏膜的损伤和运输载体的损失, 可引起吸收不良;另外腹泻时小肠处于一种分泌状态, 妨碍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腹泻时由于饮食摄入减少, 小肠吸收不良, 胃肠道丢失增多等原因可引起血锌的降低, 锌对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又有着重要的作用, 缺锌使小肠黏膜受损部位难以修复, 而受损的肠道黏膜则会加重缺锌[2,3], 而锌缺乏导致各种酶类活性下降, 小肠黏膜增生和角化不全, 易致病毒侵犯、组织损伤;肠道中乳糜微粒的外膜是由类脂质蛋白质复合物所构成, 缺锌使外膜合成障碍, 导致脂肪吸收不良;缺锌时肝脏不能合成维生素转运蛋白, 维生素A不能从肝脏中动员出来, 导致维生素A水平降低, 机体免疫功能及屏障系统抗病能力下降;缺锌可降低T细胞免疫功能[4]。多个研究表明通过补锌使血液中锌浓度升高, 能够加速肠黏膜再生, 提高肠道功能,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利于营养的吸收, 能有效缓解腹泻症状, 缩短病程[5,6]。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对于急性腹泻患儿应每日给予元素锌20mg (>6个月) , 疗程10~14d, 6个月以下婴儿10mg/d, 可缩短病程[7]。而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为: (1) 锌离子可以减少NO的生成, 从而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保护肠黏膜。 (2) 通过降低胃肠激素分泌,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环磷酸鸟苷浓度, 促进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吸收。 (3) 可能与降低肠渗透压、增强肠黏膜酶功能、加强局部肠道免疫、抑制细菌繁殖和早期清除肠道细菌有关, 从而在腹泻治疗中发挥作用。Passariello等研究[8,9]也认为补充锌剂对小儿腹泻有益, 可以缩短小儿腹泻的病程。

综上所述, 腹泻可使血液中锌的浓度下降, 而锌缺乏可以导致腹泻病情迁延, 不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病程的缩短, 故补锌在佐治小儿腹泻中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缩短病程, 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补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补锌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0%, 对照组有效率68.2%, 治疗组患儿在临床症状改善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同时予以葡萄糖酸锌口服, 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缩短治疗疗程, 是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补锌,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4.

[2]徐伟.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4 (1) :59-61.

[3]邱燕玲, 江逊, 仝海霞, 等.腹泻患儿补锌治疗前后血锌水平及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 21 (5) :616-617.

[4]朱宗涵, 申昆玲.小儿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35.

[5]马明英, 闫鸿娥.锌制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3847-3848.

[6]兰平.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2) :203-204.

[7]沈晓明, 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5.

[8]Passariello A, Terrin G, De Marco G, et al.Efficacy of a new hypotonic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containing zinc and pre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cute diarrhe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1, 158 (2) :288-292.

小儿腹泻护理 篇11

【中图分类号】R7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311-01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多发。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消化酶活性较低,常因外界或内在的环境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如饮食不当、气候因素、呼吸道感染、肠道细菌病毒感染等均可引起腹泻。轻型腹泻主要为胃肠道病状,食欲减退,大便每日4~5次,呈不消化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精神尚好。重型腹泻每天大便次数10余次或更多,常有呕吐,除胃肠道症状较重外,尚有较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糜,烦躁不安等。我们在对患儿的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下几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做好床头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是切断本病传染途径的关键。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均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患儿的粪便尿布,用1∶1 000的“84”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每床固定使用盆、擦桌布、奶瓶、奶嘴。使用后,用0.2%过氧乙酸浸泡后煮沸消毒,室内的一切设施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

2 调整饮食是治疗小儿腹泻的主要措施之一

提倡早期经口进食。除严重呕吐者暂停进食4~6 h以外,其他患儿均可进食。轻度腹泻患儿宜清淡、易消化之品,禁食油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哺母乳,若人工喂养可喂稀饭、牛奶,断奶进食者食米汤、稀饭、豆浆等。重症患儿在禁食4~6 h后,应根据病情尽早给予少量母乳或米汤等半流质、流质饮食。临床实践证明,早期进食者食欲恢复快,体力恢复早,体重增长快,特别是对那些免疫力减弱、腹泻迁延不愈的患儿,宣传早期进食的好处是护理腹泻患儿的重要内容。

3 观察排尿时间及尿量

儿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70%~75%。肾脏的功能还不健全,对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较差,尿少是患儿的一个主要症状,尿量又是补液的主要依据之一,排尿时间及尿量直接可以观察到患儿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如果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说明脱水较重;如果皮肤弹性尚好,患儿烦渴尿少,则为高渗性脱水。记录尿量时,我们采用先将干尿布称重,再称重尿湿后的尿布,从而严格掌握液体出入量情况。

4 大便的观察

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气味、形状并做详细记录。必要时留标本作大便培养,并观察患儿全身症状,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5 建立、维持静脉通道,正确执行输液计划

严重的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是患儿的致病危险。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惊补钙、临时调整、因人而异”的原则,故输液对于脱水患儿来讲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因此要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按医嘱完成输注过程,尽快纠正患儿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6 对症护理

(1)加强口腔护理:因重症患儿常喂糖水,口腔内细菌使糖易发酵,易引起细菌繁殖。而且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特别是机体抵抗力低下及大量应用抗生素后,细菌更容易在口腔繁殖,所以应该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呕吐患儿应多喝含碳酸氢钠开水,防止发生鹅口疮,如有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涂抹。(2)加强臀部护理:由于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易出现红臀或尿布湿疹,应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可用水洗净并擦干,再涂紫草油。尿布宜柔软,易吸收水分。(3)注意保暖,防止感冒。(4)呕吐护理:呕吐时,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

7 出院指导

小儿急性腹泻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68例, 男38例, 女30例。病程1~14 (3.2±1.1) d。1岁以内31例, 1~3岁22例, 3~6岁15例。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黄色、黄绿色稀便, 或为蛋花样便, 有的伴有黏液。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45例, 10次以上23例;有36例伴有轻中度脱水, 大便培养中福氏痢疾杆菌阳性1例, 大肠埃希菌阳性1例, 其余均阴性。大便常规中白细胞≤5个/HP 52例, >5个/HP 1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情上基本一致, 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散剂口服 (3.0g/袋, 天津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3次/d, <1岁1.0/次g, 1~3岁1.5g/次, >3岁3.0g/次。于两餐间用温开水摇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加用宝乐安治疗。宝乐安 (500mg/袋, 青岛东海药业生产) 口服。2次/d, <1岁250mg/次, >1岁500mg/次, 在早、晚饭后用温水或加入牛奶中送服。同时两组有脱水者需积极补液治疗, 有细菌感染的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 但不口服抗菌药物及止泻药物。

1.3 疗效评定

显效:在治疗72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且全身症状消失。有效:在治疗72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均有明显好转, 且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在治疗72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都没有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改变不多, 甚至有恶化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附表。

3 讨论

急性腹泻在儿科中比较多见, 属于由多种因素及多病原所导致的大便性状改变及次数增多。多是因为细菌、病毒或者食物毒素还有化学毒物等引起, 或是因为药物间相互作用、肠过敏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等引起的胃肠分泌功能障碍, 使胃肠消化、吸收、运动等功能出现紊乱, 从而导致腹泻。在相关调查研究中, 正常儿童大便常规检查中需氧菌同厌氧菌的比例为1:1000, 而对腹泻儿童进行大便常规检查中, 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比例约为1:1[2]。也就是说在腹泻时肠道的厌氧菌明显减少。在腹泻时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厌氧菌显著减少, 肠道屏障保护作用失去, 使得病原菌能够在肠道定植, 加上临床抗生素的滥用, 因此在儿科中, 腹泻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在腹泻的治疗中, 维持肠道内的生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宝乐安属于芽孢类的微生态制剂, 是酪酸梭菌的活性制剂, 同以往的非芽孢类的微生态制剂比较, 在胃液中有良好耐受性[3]。且此制剂能够同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共存, 并能够对多糖成分进行分解, 使肠道中的有益菌更好生长繁殖。同时这种菌株还能够产生醋酸及丙、丁酸这些短链的脂肪酸, 利用这些脂肪酸使肠道p H值及电位得到有效降低, 借助这些使肠道中沙门菌、痢疾杆菌得到抑制, 抑制其生长繁殖速度, 使肠道的菌群恢复平衡。同时有报道表明, 酪酸梭菌还有增强患儿免疫力, 提高抗病毒能力的作用。并且此菌株的代谢产物有修复肠黏膜的作用, 能够促进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为患儿提供必需营养物质[4]。

蒙脱石为思密达的主要成分, 可以作用于黏液糖蛋白, 使胃肠黏液韧性增强, 对胃肠道黏膜有较强覆盖力, 能阻止多种病毒对肠道攻击, 同时能吸附多种细菌及病毒, 使其致病性丧失, 从而使胃肠道黏膜得以有效恢复。本次研究中将思密达同宝乐安联合应用, 对于急性腹泻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06%, 效果显著。

总之, 对于小儿急性腹泻, 用思密达及宝乐安联合治疗, 能够使胃黏膜得到快速修复, 临床不良反应小, 效果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探讨在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中思密达联合宝乐安的治疗效果。选取收治的68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对照组用思密达治疗, 观察组用思密达联合宝乐安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16例, 有效10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76.47%。两组相比, 观察组在显效、无效及总有效率上有显著治疗优势 (P<0.05) 。对于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 思密达联合宝乐安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性腹泻,小儿,思密达,宝乐安

参考文献

[1]李永芝.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1 (25) :15-17.

[2]许亚红, 郭特鎏, 康英.金双歧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2010, 23 (20) :21-23.

[3]周明, 韩五文, 李琳.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17 (9) :14-16.

上一篇:装置安装设计下一篇:高效课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