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024-08-19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精选7篇)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篇1

1 病例介绍

病例1,男,6岁,左侧小腿外侧疼痛,加重2d。患儿于2008年10月9日玩耍时不慎摔倒,左侧小腿受伤,去当地卫生院拍片检查示左侧胫腓骨未见骨折,超声检查提示左小腿皮下软组织未见血肿形成。现因左小腿疼痛加剧2 d来笔者所在医院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见图1,示患者左小腿皮下软组织肿胀,血供丰富,左侧胫骨骨膜下带状无回声,内呈点状稍强回声区(箭头所指),骨膜被掀起呈拱形抬高并增厚。

病例2,男,8岁。因两天前左侧大腿外伤后疼痛加剧一天来笔者所在医院检查。患儿左侧大腿前侧红肿,触痛,未触及明显包块,患肢活动可,无明显受限。拍X片检查提示股骨未见明显骨折。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右侧大腿前侧皮下软组织水肿,增厚,其内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右侧股骨骨膜不同程度增厚,骨皮质毛糙不平(箭头所示),见图2。

2 讨论

骨髓炎由化脓性细菌而引起的骨髓、骨皮质和骨膜炎症。感染途径多是身体其他部位化脓病灶经血运传播到骨骼及外伤经皮肤直接感染,多发生于儿童。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肢体疼痛。患儿常哭叫不止,患肢半屈屈位拒动,同时患肢软组织表现为环周肿胀及皮肤温度升高。急性骨髓炎,早期易探到的具有诊断价值的超声征像,是出现骨膜下带状无回声区,骨膜被掀起呈拱形抬高并增厚,或者在骨周出现脓肿无回声区[1],这种改变比X线出现骨内破坏病变早7~10 d,最早可在症状出现后24 h内超声显示异常[2]。结合患者病史及声像图特征不难诊断。故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很有价值的诊断。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参考文献

[1]周永吕,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443-1445.

[2]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0-211.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6例诊治分析 篇2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起病突然, 发展迅猛, 并发症严重, 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诊治, 可转化为慢性骨髓炎, 使病程迁延, 甚至可造成严重后果。现对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骨髓炎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 其中男10例, 女6例, 年龄10~45岁, 平均31.4岁。病变部位:股骨7例, 胫骨4例, 肱骨3例, 尺桡骨1例。发病前有外伤史4例, 皮肤急性感染3例, 上呼吸道感染2例。14例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烦躁不安等全身中毒症状, 伴恶心、呕吐、乏力。另2例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患区均有压痛, 局部红肿, 有波动感。

1.2 实验室检查

1.2.1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多, 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血沉加快。

1.2.2 局部分层穿刺 骨膜下穿刺直达骨髓腔, 可抽出脓液。

1.2.3 细菌培养 在寒战高热期抽血培养或初诊时每隔2h抽血培养一次, 共3次。血培养为阳性。对所获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选用有效抗生素。

1.2.4 影像学检查

1.2.4.1 X线检查 早期无特殊表现, 发病2周后可见干骺端散在性虫蛀样破坏, 骨膜下可见大量新生骨。死骨形成后可见大小不等的高密度影, 位于脓腔内、与周围组织完全分离。

1.2.4.2 CT检查 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1.2.4.3 MRI检查 可早期发现局限于骨内的炎性病灶及范围,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1]。

1.3 治疗

1.3.1 抗生素治疗 联合应用足量抗生素, 抗革兰阳性球菌+广谱抗生素, 待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后, 再进行调整。体温正常后再连续用药2周, 以巩固疗效。

1.3.2 支持疗法 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若出现贫血, 可输少量新鲜血。

1.3.3 局部辅助治疗 患肢行持续皮牵引或石膏固定, 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 减轻肿胀和疼痛、防止畸形和病理性骨折。

1.3.4 手术治疗 方法有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术。即在干骺端压痛最明显处做纵形切口, 切开骨膜, 放出骨膜下脓肿内高压脓液。或在干骺端以4mm口径的钻头钻孔数个, 如有脓液逸出, 可将各钻孔连成一片, 用骨刀去除一部分骨密质。在髓腔内放置两根硅胶管, 近端管连接输液器, 连续24 h注入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3000ml, 远端接负压吸引器, 引出血液、脓液等, 连续冲洗3周;如体温恢复正常, 引流液清亮, 连续3次细菌培养阴性, 即考虑拔管。

1.4 疗效判定 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窦道消失, X线示骨质转为正常。有效:全身症状消失, 窦道基本闭合, 局部红肿明显好转。无效:全身及局部情况无变化, 或恶化。

2 结果

1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 治愈11例, 好转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87.5%。

3 讨论

化脓性骨髓炎是骨、骨膜和骨髓遭受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根据感染途径分为血源性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和外来性骨髓炎。临床上以前两种感染较常见。致病菌可为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在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 可引发细菌入血发生菌血症或诱发脓毒症。菌栓进入骨营养动脉后使该处血流缓慢, 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 形成局限性脓肿, 脓液沿哈佛管扩散到骨膜下, 形成骨膜下脓肿, 穿破骨膜形成深部脓肿, 穿破皮肤形成窦道。骨组织失去血供后缺血坏死, 大块的死骨难以排出, 长期滞留在骨包壳内, 使窦道经久不愈, 疾病进入慢性期。

有些致病菌毒性较低, 症状、体征表现不典型, 诊断较困难。故患者有以下表现时, 如突发高热、毒血症, 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不愿活动肢体, 患处有明显压痛区,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应考虑急性骨髓炎。

此外, 尚需与蜂窝织炎、风湿病及部分恶性骨肿瘤等进行鉴别。急性骨髓炎毒血症症状重、好发于干骺端、疼痛剧烈, 但压痛部位深, 表面红肿不明显, 出现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而软组织感染则局部炎性表现明显。儿童类风湿关节炎虽可有高热, 但常与一过性斑丘疹和多形红斑同时发生和消退。部分恶性骨肿瘤虽也可有肿瘤性发热, 但起病较缓, 以骨干居多, 表面有曲张的血管并可摸到肿块。

急性骨髓炎若在发病早期做出诊治, 炎症可局限于骨内, 发病3~4d后, 脓肿可发展到骨膜下, 若继续扩大, 血管栓塞发生大块骨坏死, 药物不能进入坏死组织发挥疗效, 则愈后差。手术治疗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 h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延迟手术只能达到引流的目的, 而不能阻止其向慢性阶段演变。因此,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控制并防止炎症扩散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本次12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均为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的门诊和住院患儿, 均为急性发病, 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 呈鲜红或深红色肿大 (Ⅱ~Ⅲ度) , 表面见脓点或脓苔。其中男68例, 女52例;年龄2~14岁, 平均5.6岁。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体温37.8~40.2℃) 、咽痛, 咳嗽、流鼻涕35例 (29.2%) 。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大体相似。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阿奇霉素干糖浆口服, 5~10mg/ (kg·d) , 最大不超过400 m g/d;或阿奇霉素注射液10mg/ (kg·d)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3d停4d;同时温水冲服银黄颗粒 (西安天一制药厂, 4 g/包) , 2~6岁, 半包/次, 7~14岁, 1包/次, 每日2次, 3d为1疗程;若未痊愈再连服用1~3个疗程。对照组:青霉素10~20万U/ (kg·d) ,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分2次静脉滴注, 3d为1疗程;青霉素皮试阳性者选用红霉素20mg/ (kg·d)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 (加入适量5%碳酸氢钠) 中静脉滴注, 连用3d。两组同时口服其他对症的西药 (激素除外) , 均连续治疗3~9d。观察两组患儿热退时间、脓点或脓苔消失时间及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

1.3 疗效判断

痊愈:治疗3 d扁桃体充血消退, 脓点或脓性分泌物消失, 临床症状消失, 血常规恢复正常;显效:治疗3d扁桃体充血减轻, 脓点或脓性分泌物减少, 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治疗3 d上述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 治疗组6 0例中有2例 (3.3%) 退出观察, 其中1例因确诊川崎病转诊, 另1例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换用其他抗生素;对照组60例中有3例 (5.0%) 退出观察, 其中2例因呕吐、腹痛换用其他抗生素, 1例因出现皮疹停用青霉素。

2.1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治疗组在热退、脓点消失及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治疗组的痊愈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9 8, P>0.0 5) 。

3 讨论

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以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蜂窝织炎、咽后壁脓肿等化脓性并发症, 感染后2~4周可引起非化脓性并发症, 因此, 选择敏感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1]。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传统治疗方法, 但由于耐药菌的增加, 其效果不如以前。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抗菌药, 抗菌谱广, 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对某些革兰阴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的作用也较强。阿奇霉素能在吞噬细胞内聚集, 吞噬细胞在向炎症部位移动过程中被释放出来, 在感染部位达到较高浓度起到抗菌效果[2]。对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显示[3], 阿奇霉素除了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外, 还具有很强的细胞内穿透作用, 同时可破坏某些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胞浆膜的完整性, 还可影响到细菌的主动流出系统, 使药物在菌体内有较高浓度。

银黄颗粒不仅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 而且还有明显的退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 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溶菌酶含量, 对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阿奇霉素与银黄颗粒联合应用与单用青霉素治疗比较, 前者可明显缩短病程, 但二者的疗效相似。由于此次研究有些方面还不太完善, 所以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后确定。

参考文献

[1]刘福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1, 7 (4) :30-31.

[2]孙铁英, 李燕明.对“谈肺炎诊治指南有感”的商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12) :758-759.

[3]张石革, 马国辉.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进展[J].药学专论, 2003, 12 (4) :37-40.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篇4

1 患儿的心理状态

患儿入院后因为周围几乎都是陌生人, 自然心情紧张, 加之其成熟心理尚未形成, 容易出现异常情绪反应, 此时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挣扎等危险性动作。抵触情绪很容易出现, 因为在治疗和护理的整个围手术期的过程中, 诸如打针、伤口换药甚至加引流等, 都会明显加重其心理上的恐惧。况且现在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疼爱有加, 患儿多有性格上任性、倔强的不配合倾向。即使病情危重, 只要有力气仍然任性劲儿不减。年龄小的患儿因为语言尚未形成, 致使成人在理解患儿情绪波动的原因上, 增加了困难。

2 小儿化脓性阑尾炎的病理转归

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 盲肠位于高位, 病情不同于成人, 临床特点如下: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 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右下腹体征不明显, 很少有局部明显压痛和肌紧张;穿孔率在小儿急性阑尾炎可达30%,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如果穿孔极易致炎症扩散, 造成全腹感染。尽管小儿身体的可塑性很强, 但是远期肠管的粘连和梗阻仍然不能忽视。

3 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

3.1 做好患儿父母工作

使患儿父母充分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和配合的关键性, 使其认识到良好的配合是成功治疗的前提, 充分调用患儿与其父母的亲情因素, 从父母那里了解患儿的既往性格和心理变化特点, 便于提前准备, 应对并消除潜在危险。注意有任何情况都要与其父母加强沟通, 良好的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父母在治疗上的依从性, 这是患儿形成良好依从性的前提。

3.2 细致观察收集其心理信息

在通过父母了解情况的前提之下, 通过护理人员及时而细致的观察, 收集心理信息掌握患儿的情绪变化, 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 目的在于防止可能因为小儿剧烈情绪反应而引起的危险并促进整个过程的治疗。

3.3 与患儿培养真挚的感情

通过与患儿交流, 消除其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建议将护士服改为柔和的粉红色) , 进而加强感情, 再到逗乐患儿, 使其见到护理人员后很开心, 则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即可保证。

3.4 维持最佳心理状态, 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小儿心理上波动变化性大, 情绪多不稳定, 即使有父母的全程帮助。而患儿的情绪变好多由其新近喜欢的人决定, 而护理人员就是要扮演这一角色, 这可由事先的讲故事等铺垫。

4 注意事项

与患儿沟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很高, 因此应当主张医护人员对小儿心理的研究学习, 提高沟通能力。

5 总结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篇5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小儿,康复新液,阿奇霉素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上呼吸道疾病, 临床主要有两种类型, 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 应用抗生素为主, 辅以局部用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 我们用阿奇霉素联合康复新液含服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68例, 其中男31例, 女35例, 年龄1~3岁16例, 4~6岁39例, >7岁13例, 全部患儿出现发热, 伴咽痛, 检查均可见咽部明显充血, 双侧扁桃体肿大Ⅱ℃以下6例, Ⅱ℃以上62例, 表面或隐窝口均有黄白色脓性渗出, 首诊入选病例均作血常规检查, WBC计数>10×109/L46例, <10×109/L12例, 中性粒细胞增高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 治疗组36例, 两组病例其年龄、性别、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阿奇霉素 (商品名希舒美,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12) , 剂量为10 mg/ (kg·d) 加入5%生理盐水150~250 ml中静脉点滴, 治疗组含服康复新液 (四川好医师攀西药业有限公司) 5~10 ml, 嘱患儿含l~2 min后吞服, 3次/d, 对照组采用西瓜霜喷局部, 治疗5 d后复查体温、扁桃体大小及血常规。

1.3 疗效评定[1]

显效:治疗3 d后体温≤37℃.咽痛基本消失, 扁桃体在原基础上缩小I°以上, 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 d后体温有所下降, 咽痛减轻, 扁桃体缩小, 4~5d症状及体征消失, 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无效:治疗3 d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 复查血常规仍高, 治疗5 d以上症状及体征方消失, 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 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显效率69.44%, 总有效率94.44%, 对照组显效率31.25%, 总有效率71.8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退热及咽痛消失时间 (P<0.01)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

(例, %)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除部分有胃肠道反应外, 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是引起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 近年来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者,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扁桃体参与咽淋巴环, 是人体防御的门户。在机体防御能力正常时, 人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存留某些病原体, 不致发病。但在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时, 病原体大量繁殖, 毒素破坏隐窝上皮, 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的淋巴滤泡, 引起充血、肿胀甚至化脓, 严重者可继发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所以急性期治疗尤为重要。

由于本病致病菌的复杂性以及咽拭子培养时间的限制, 临床早期往往选择广谱抗生素治疗, 然而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其相关副作用发生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阿奇霉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阴性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有很好的疗效[2]。其对胞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也较头孢拉定强。因此, 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抗生素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性, 用药剂量小, 疗程短, 不良反应少, 服用方便 (1次/d) , 容易被家长与患儿所接受。

我们选择阿奇霉素静脉点滴, 同时联合康复新液辅以局部治疗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有资料表明, 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基础上局部外用碘甘油或采用冷光紫外线治疗可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3,4]。

根据祖国医学养阴生肌、通利血脉的理论配制的纯中药制剂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 其主要成分是多元醇类及肽类活性物质, 具有促进血管新生、新生肉芽组织生长, 改善创面微循环、修复溃疡创面的功效[5]。还能通过抑制细菌RNA与蛋白质合成, 达到抑菌, 抗感染的目的, 使局部炎性反应减轻, 渗出减少, 促进创面愈合。并且还具有激活免疫系统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从而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6,7]。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战伤、刨面感染、烧伤, 烫伤, 顽固性溃疡和褥疮等疾病。在阿奇霉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含服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6例,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且退热及咽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 (P<0.01) 。

由此可见, 阿奇霉素联合康复新液含服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机制可能主要与康复新液促进咽喉局部血管新生、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局部免疫功能有关, 同时也可能与康复新液味甜, 无刺激性, 在治疗过程中不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关, 咽痛症状l-2 d即可消失, 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康复新液含服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方法简便易行, 疗效较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冯杰, 陶静.康复新液含服佐治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6例.中国医药指南, 200, 7 (22) :169-170.

[2]费宝敏.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 2 (10) :903.

[3]杨林萍, 杨林巧, 崔永民.冷光紫外线辅助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 (2) :114-115.

[4]熊江波, 柴鸣雷, 王斌.加用碘甘油局部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 14 (4) :248-250.

[5]姚秀琴, 赵海剑, 杨爱仙.康复新液在放疗后皮肤黏膜损伤护理中的应用.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6) :6.

[6]张霞, 吕霞.康复新液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3 (4) :492-493.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00 例, 随机进行分组, 治疗组100 例, 其中男性患儿48 例, 女性患儿52 例, 年龄1~8 岁, 平均年龄 (5.50±2.00) 岁, 病程时间8~2 月, 平均病程时间 (1.00±0.5) 月;对照组100 例, 其中男性患儿49 例, 女性患儿51 例, 年龄1~7 岁, 平均年龄 (5.50±1.50) 岁, 病程时间8~2.5 月, 平均病程时间 (1.00±0.5) 月;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依据体重口服依托红霉素后, 同时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治疗, 每次滴入2~3 滴, 每天3 次, 同时注意用棉签清洁患儿的外耳道[1]。对照组口服用药同治疗组患者, 应用氯霉素滴耳液每天3 次, 每次2~3 滴进行治疗, 同时对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如发生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停止药物使用。

1.3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2]

治愈:炎症消退, 致病菌消失, 耳道干燥;显效:耳内分泌物明显较少。致病菌消失, 鼓室内仍有潮红;有效:耳内分泌物减少, 炎症减轻;无效:耳内分泌物无减少甚至增多, 炎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 ×l00%。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 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 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外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文献和实践显示87%的患者对氧氟沙星敏感度较高, 治疗效果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服用药基础上联合氧氟沙星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优越于氯霉素滴耳液治疗患儿。

对于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规口服用药基础上, 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治疗效果较好, 临床症状缓解快,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安全性较高, 适宜临床上依据患儿的情况应用治疗。

摘要:目的:对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 治疗组患者100例, 常规口服药物的同时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100例, 常规口服抗生素同时应用氯霉素滴耳液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外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规口服用药基础上, 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治疗效果较好, 临床症状缓解快,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适宜临床上依据患儿的情况应用治疗。

关键词:小儿,氧氟沙星滴耳液,化脓性中耳炎

参考文献

[1]王江.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47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1, 40 (23) :2363-2364.

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篇7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口服

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笔者2006年10月~2008年11月, 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53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07例病例均系2006年10月~2008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 符合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1], 并排除有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试阳性者。男72例, 女35例, 年龄2~12岁, 平均6.5岁, 均有高热表现, 查体可见扁桃体红肿充血, 表面可见黄白色脓性物, 有畏寒、寒战42例, 腹痛6例, 伴热性惊厥3例, 肺炎2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01例, C反应蛋白 (CRP) 增高67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10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 对照组5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上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剂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3259) 30 mg/kg静滴1次, 晚间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口服1次 (按年龄阶段给药) 。对照组给予青霉素钠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3020657) 10万~20万U/ (kg·d) , 分3次静滴。两组均予降温等对症处理, 根据食纳、体温等情况给予适当静脉补液。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用药72 h体温下降, 扁桃体表面脓性物明显减少或消失, 全身症状缓解;无效:用药72 h体温无下降, 扁桃体表面脓性物无减少甚至增多。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 对照组为79.2%,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94,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出现腹泻, 对照组1例腹痛、腹泻, 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有皮疹、黄疸、血尿、过敏性休克等出现。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疾病,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其他还有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肠球菌等。如不及时治疗、彻底清除病灶, 可引起全身各系统许多疾病, 如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淋巴结炎、咽后壁脓肿、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肌炎、风湿热、肾炎、类风湿病等[3]。临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首选药物仍然是青霉素, 正规治疗总有效率仍达到80%左右。但由于需住院治疗, 且要求一般疗程在1周以上, 住院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 直接影响了该病的治疗效果。由此造成一些患儿治疗不彻底, 病情短期内即出现反复, 反而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社会的医疗负担。有报道使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扁桃体炎有显著疗效[4], 但在本研究前曾实验性选组10例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3 d, 仅1例有效, 故予停止该选组对比。本组治疗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正是利用其有静脉口服2种剂型, 联合使用既可保证其体内有效药物浓度, 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又可减少住院时间, 部分患儿甚至无需住院治疗即可痊愈。且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这样减少了治疗成本, 也就增加了治疗依从性, 从而减少了该病复发几率。

参考文献

[1]宁寿葆.现代实用儿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483-484.

[2]邓国强, 黄成河, 赵素焕, 等.化脓性扁桃体炎24例病原学及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7 (4) :59.

[3]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68-1169.

上一篇:太阳能集热技术论文下一篇:国有煤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