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小儿垂钓胡令能,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儿垂钓赏析(通用11篇)
小儿垂钓,小儿垂钓胡令能,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儿垂钓赏析 篇1
蓬头稚子(1)学垂纶(2),侧坐莓(3)苔(4)草映身。
路人借问(5)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6)人。
[词语解释]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的小孩学着大人的样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到了鱼,不敢大声应答。
[作者]
胡令能(785—826),唐贞元、元和时期人,隐居圃田(今河南中牟县)。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但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首首精到,令人击节。
[赏析]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当路人问道,小孩害怕应答惊到了鱼,从老远招招手而不敢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很有经验,有韬略,机警聪明。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描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学大人有趣的一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故事]
胡令能,年轻时,他家里很穷,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别人就管他叫“胡钉铰”。后来,由于一段奇特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所以大家都叫他“钉铰诗人”。
《小儿垂钓》的教学思 篇2
[关键词]古诗教学 个性解读 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2
古诗教学中有一个倾向,就是过分注重理解和体会,而忽略古诗教学的言语表达。言语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古诗写作本身的表达,如诗人的选材方式、精致的语言等;二是指学生的个性化言语表达。教师往往在理解诗意、领悟诗情、背诵积累方面下很大工夫,却不肯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进行训练,而这恰恰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这种言语表达是和学生的会学、会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表现在:(1)不但知道诗哪里最美,而且能与诗中人物展开对话;(2)不但能体会诗人的心境,而且能与诗人展开对话;(3)不但能理解诗意,而且能将陌生的古代言语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言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该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培养其会学、会悟的能力呢?笔者现以《小儿垂钓》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自主体会,把诗意写准确
语文教学贵在学生自发自动,而这需要一个空间和平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
师:大家先看古诗,然后将诗意写下来并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小儿垂钓》这样表达:“头发乱乱的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他坐在长满草的地方,想把自己藏起来,一个路人过来问路,他只招手不答应。”
这是学生对诗意的初步解读,也是非常真实的学情资源,据此我进行引导:“孩子真的不知道路吗?他给路人指路了吗?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学生据此展开了讨论。
生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是说孩子不跟路人说话。
生2:他怕人家把鱼儿惊跑了。
生3:他招手是想告诉人家要轻点,别吓跑鱼儿。
生4:他要人家轻点过来,再告诉他路在哪里。
学生针对古诗的字词进行了正确的理解,并对古诗的表达形式作了分析,为下一步的条理化表达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体验,把诗意写生动
《小儿垂钓》文字凝练简单,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儿形象。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这一形象的神韵?让学生品味文字,体验文字,将诗意表达生动。
师:想象一下,这个垂钓的孩子给你什么感觉?
生1:活泼可爱。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2:“侧坐莓苔草映身”,他学着大人的样子,让草把自己遮挡起来。
师:为什么这样做?
生3:他怕鱼儿不上钩。
生4::他头发乱蓬蓬的,看起来还没有来得及梳头就跑出来钓鱼了。
生5:路人向他问路,他害怕鱼儿被惊跑了,要人家小声点。
学生通过对小儿形象的品读感悟,将书面表达的条理性推进了一层,有了生动的诗意表达:“那个头发乱乱的孩子,一大早就跑出来在河边钓鱼。他学着大人的样子,选了一块草多的地方,侧坐在一块石头上,让野草把自己遮挡起来。路人大声问路,他竖起手指要人家小声点,然后远远招手,叫人家过来,因为他害怕鱼儿给吓跑了。”
通过第二环节的教学,学生将古诗还原成了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充分体现出儿童化的诗意解读。
三、个性解读,把诗意写全面
从言语学的角度来说,古诗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范本和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全面感知古诗情境,营造属于自己的意境。《小儿垂钓》从童趣和童真这个视角,为学生提供了回归儿童精神的机会。为此我这样引导:
师:如果你是垂钓的小孩,你会怎么做?
生1我会一大早就去钓鱼,找一个鱼儿多的地方。
师:那你觉得哪儿鱼最多?
生2:草最多的地方,坐在那儿能把自己藏起来。
生3:越安静的地方越好。鱼都机灵着呢,有点声音就不上钩了。
学生从自己的感觉入手,再加上对古诗的解读,这个时候古诗成了一个媒介,而学生和这个媒介之间没有了距离,诗人的表达其实就是学生想说的。
师:请将自己想象到的场景详细地写下来。
生:“太阳还没出来,孩子就等不及了,头发都没让大人梳就急匆匆地跑出去钓鱼。他特意找了一片茂盛的草地,那儿有块大石头,他学着大人的样子,侧坐着身子,整个身子都映在深草中,这样就安全了。突然有人在大声问路,小孩赶紧竖起手指,要那人小声点,然后远远招手,叫人家轻点过来,然后伏在人家耳边告诉他路怎么走。”
教师在促进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言语表达的培养和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古诗教学也概莫能外。
唐诗《小儿垂钓》原文及赏析 篇3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人胡令能是唐贞元至元和年间人,家贫,早年曾是个手工匠,后自学成才。因受佛学影响而隐居。他的诗写的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存世的诗只有四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前两句写形,在野外的小河边上,有个五六岁的顽童手持鱼竿在学钓鱼。他侧身坐在岸边,身影隐在草丛里,眼睛紧盯住水面,是那样的郑重其事。把环境表达得十分幽静。有人会问,他不是藏在草丛里吗,人们怎么会看见他呢?原来,天真的孩子躲避的是河里的鱼,他那蓬松的头发,歪斜的坐姿,还有那专心致志的神态,看了令人莞尔。
“路人借问遥招手”,一声“借问”打破了环境的幽静。一个过路人远远地朝他走来,看样子是想跟他打听点什么。当路人正要说话时却被小家伙制止了:他又是冲人家摆手,又是冲河里努嘴,示意人家别走近,别作声,以免把他的鱼吓跑了。诗的后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孩童的内心是多么热情,动作是那么幼稚可爱。
小儿垂钓古诗教案 篇4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会写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常常跟谁去钓鱼的?
2、带着你们兴奋的心情跟老师到池塘边去看看一个小朋友。他也喜欢钓鱼,我们去认识认识他吧!
3、出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
6、作者简介。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
2、生自由朗读古诗,强调朗读的节奏。
3、圈出生字。出示生字,齐读生字。一组开火车读生字。
4、“蓬”是什么结构?带有草字头还有哪些字?(芳、草)
5、“垂”是独体字。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同学们真聪明。我们的祖先更聪明。
6、字理识字:“垂”。(土上长着一颗树,树上挂着两个果。)我们的祖先这样记下这个字,也这样写着着。后来又写成,最后又写成现在的楷书。
7、指导书写“垂”字。出示“垂”字笔顺分解图。
8、“侧”古今对照。
9、“应”是多音字。(应该、答应)
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意。
1、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映身:掩饰着身板。
2、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
3、这句写出小孩儿的天真可爱。
4、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向人探询看望,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5、说说诗句的意思。
6、这句写出了小孩钓鱼专心认真。
四、背诵古诗,拓展训练。
1、背诵练习。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现诗景。
板书设计:小儿垂钓
遥招手
怕鱼惊
1小儿垂钓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了解诗的内容和描述的意境。
2.学唱由诗而谱曲的《小儿垂钓》,用歌声表现古诗。3.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童趣。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们钓过鱼吗?想一想,钓鱼时四周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交流。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胡令能写得跟钓鱼有关的诗:小儿垂钓
二、初读理解
出示歌谱,学生先读古诗。
读一读,一定会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找出有趣传神的词语,大家交流一下。
这首唐诗里,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三、学唱古诗
1、播放古诗《小儿垂钓》,学生欣赏。
2、教师演唱古诗歌曲《小儿垂钓》,让学生感受音乐古诗的韵味,体验古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学生学唱古诗歌曲。
4、师生互动,为古诗编排动作,练唱。
5、学生加动作练习唱古诗。
四、活动总结:
冰心奶奶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用我们的歌声再次来演绎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集体演唱,结束课堂。
《小儿垂钓》复习展示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儿垂钓》诗的内容和描述的意境。
2.用歌声表现古诗。在演唱、合作表演中,体验古诗新唱的乐趣。
3.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童趣。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喜欢钓鱼吗?上节课学习的《小儿垂钓》,还会吗?背诵古诗。
二、欣赏古诗新唱
1、播放古诗新唱《小儿垂钓》
2、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三、复习展示
1、教师清唱,孩子跟唱(边拍节奏)。
2、再次演唱。
这一遍我们稍微加快一点速度,加上好看的表情,把歌曲欢快的感觉唱出来。
4、难句练唱。
5、合作表演(提醒孩子边唱边表演,鼓励孩子创编跟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四、活动总结
让我们用歌声再次来演绎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回家以后,把课堂上复习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古诗新唱的快乐。
古诗小儿垂钓 篇6
王小二一边走,一边瑟瑟发抖,走了一段路后自言自语说:“不行,我要振作起来。”于是,他想起了那首歌,便唱了起来:“王呀王小二,拿着那鱼竿去钓鱼,不怕大风刮,就怕那草鱼不上钩......”他唱着唱着,就到了清水河,哇!水真清,怪不得大人们说这河是村里的命根子。看那一朵朵腊梅,就像用雪堆出来的花;再看那一棵棵小草,每一根都被雪花姐姐包裹着;抬头看看树,就像圣诞树一样,唉?不知是哪只鸟唱起了美妙的乐曲;低头望望,那一棵棵水草,像在跳海草舞呢,指头大的小鱼小虾则在那睡觉。王小二他把鱼杆一甩,“咚”,鱼钩落在了河中心,王小二一屁股做在地上认真钓鱼了。
王小二想:如果我钓到一条大鱼,那我可就出名了,呵呵。王小二想得正入迷,忽然一位路人走了过来,彬彬有礼地说:“孩子,你知道清水镇怎么走吗?”这一句话,把王小二叫醒了,可他刚想说,突然发现水里的鱼线震动起来,他想:如果不回答,就是对路人的不敬,可说话了,把鱼吓跑了怎么办?为了钓到大鱼,王小二摇了摇手,那路人见了,就走了,只见他一提竿,鱼儿上岸了。
太好了,好大一条鱼,太好了......一阵欢呼后,王小二才想起刚刚那路人,便抱着鱼,去追那路人,并为他指路。
《小儿垂钓 》 扩写 篇7
这么好的天气,人们怎么会不到外面游玩呢?人们有的去购物,有的在散步,有的在买衣服,有的在随便溜达,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由于基因的遗传吧!渔翁家10岁的小孩嚷着要去钓鱼。于是,他背着钓杆走出家门来到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水里鹅卵石真多,有红色、紫色、纯白、浅青、杏黄、深绿,五颜六色,好像把小河打扮成了“彩色城堡”,小鱼在河中游来游去,快活极了。
小孩拿起鱼杆坐在绿茵茵的青苔,在钓钩上串好蚯蚓,轻轻放在河里,一边静静等待,一边想:我一定要沉着冷静,手千万不能摇晃,认真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心静下来吧!他专心致志地钓鱼,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一条鱼也没钓到。他已经有些急躁了,不过他还是默默提醒自己:一定不能着急,过一会鱼就会上钩的。于是,他又一动不动地等着。啊!有一条小鱼游来了,他更加认真。就在这时一位路人来问路,小孩十分恼怒,又怕鱼被吓走了,只摇了摇手。正巧,胡令能诗人经过此处,会心一笑,提笔一气呵成: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啊!多可爱的孩子呀!多浪漫的诗人呀!
《小儿垂钓》改写 篇8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有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非常喜欢钓鱼,因为他们一家都是渔夫。
一天,他拉着爸爸的手,问到:“爸爸,我喜欢钓鱼,却不知道怎样才能钓好鱼。”“钓鱼,一定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爸爸认真地说。“知道了!”孩子点了点头,边拿着钓鱼的器具,去钓鱼了。
他来到河边,他坐在了一处没有阳光又没有许多人的地方,绿草映现着他的身影。他拿出鱼竿,把鱼饵挂在鱼钩上,把鱼竿轻轻地放入水中。
过了一会儿,他听见有行人向他问路,便赶紧使劲摇着手,他怕鱼儿受了惊就会逃之夭夭。
改写《小儿垂钓》 篇9
一天,小明的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小明想吃鱼,于是他拿起爸爸平时钓鱼用的鱼竿和蚯蚓,向小河边走去。他很快就到了小河边,他惊喜地发现,这条小河清澈见底!于是他开心地把蚯蚓拴在鱼钩上,津津有味的钓起鱼来。
马上小鱼就要被诱惑吸引住了,可惜在这时,小明看见一个叔叔向他走来。叔叔问他:“小朋友,请问去北安路怎么走呀?”小明急忙摆手示意那个叔叔赶紧不要再说了,要不然他的小鱼儿就被吓跑了。那个叔叔以为小明遇到了麻烦,就又大声地问:“小朋友,有什么事吗?”小明这次真的不耐烦了,因为小鱼儿已经被吓跑了。但小明还是很有礼貌的对那位叔叔说:“叔叔,我知道北安路怎么走,您只要先向前走,然后再向左转就可以了。”那位叔叔走了,小明继续津津有味的钓着小鱼。果然,不一会儿,一条鱼就上钩了,还挺大呢!小明果然梦想成真,晚饭吃到了红烧鱼。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篇10
我在这节课整体把握上,是先由实际生活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指名读、齐读,扫清生字障碍,为分析古诗做准备。通过再读古诗,思考:诗中的小孩是个怎样的小孩?来灵活处理诗句,由易入难,让孩子能有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分析完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来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讲述这个小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路人借问,小童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重在写神,在遇到“路人借问”的情况下,小儿急着“遥招手”,为什么呢?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这把小儿专注垂钓的神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通过讨论,学生认为:诗中用“招手”而不是“摇手”,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些,他会轻声作答的。诗句把小儿的神态写得十分传神,令读者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接着我让学生把《小儿垂钓》一诗描绘的情景分角色演一演,不仅仅演到“遥招手”为止,还要把“招手”以后的情景通过想象表演出来。
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儿湖边垂钓作文 篇11
河边茂密的柳枝丝丝低垂,随风摇摆着婀娜修长的腰身。明明记得爷爷钓鱼的地方,是在小河北面,一个靠阴的`地方,那里的水草和灌木生得特别肥壮。明明一边跑一边这样想着,不一会就已经到了。这儿晒不到太阳,既凉快又清静,真是钓鱼的好地方。“爷爷真聪明啊!”明明心里夸赞着爷爷。
“嗖”地一声,明明用力把钓线甩进了河水,自己的影子霎时被一圈圈涟漪荡漾开了。明明轻声惊叫:“哎呀,可不能让鱼儿看到我的影子啊!我得把自己藏起来才行!”于是,明明在周围的水草最密最深的石块上坐了下来,那石块上长满了茸茸的青苔,可是明明哪里还顾得上呢,便一屁股做了下来,为了让自己隐蔽得更好,明明尽量将身体向深草中斜过去。然后认认真真地握着鱼竿,目不转睛地盯着钓线,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
忽然,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你好,小朋友,请问这条路是通往杏花村的吗?”
原来是一位陌生的问路先生,可是,明明哪里敢回话呢,说不定讲话的声音会把正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呢!于是,明明远远地向这位问路人招招手,请他走近一些再悄声告诉他。
问路人见此情景,欣然地笑了,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于是,情不自禁地吟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小儿垂钓胡令能,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儿垂钓赏析】推荐阅读:
胡令能唐诗《小儿垂钓》06-01
《小儿垂钓》的改写作文10-07
古诗池上、小儿垂钓07-10
改写古诗《小儿垂钓》07-14
四下小儿垂钓教学设计07-05
小儿垂钓教案免费下载07-14
小儿垂钓音乐教学设计10-07
四下语文20小儿垂钓教学设计09-12
六一儿童节诗歌——《小儿垂钓》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