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2024-12-23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精选10篇)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 占儿科门诊就诊中人数的60%~90%[1]。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小儿急性外耳道炎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也在临床常见。本研究选择我院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门诊与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外耳道炎76例进行研究,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38例, 住院时体温 (38.7±1.37) ℃, 平均发病时间分布为3.19d。所有研究对象均诊断出肝肾、心脏、脑等重要器官疾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使用过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小儿上呼吸道诊断标准[2]。

1.2 临床表现

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 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发热较明显, 无耳廓牵拉痛, 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 脓液较多;X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 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 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 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 外耳道腔变窄, 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 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 分泌物积存, 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39例患儿, 患儿存在发热、鼻塞、咳嗽和扁桃体肿大等临床表现。对照组有37例患儿, 也存在发热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 每次5~10mg/kg, 1次/d。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0.5g注射液进行静脉点滴治疗, 使用剂量为10~15mg/kg, 1次/d。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临床表现, 随时纠正由于治疗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注意临床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连续输液5~7天, 治疗期间禁止滴氯霉素滴眼液。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为患者治疗3d内体温恢复正常且临床咳嗽、鼻塞和扁桃体充血现象消失或者明显改善。好转为患者治疗3d后体温在37.5℃以下,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为患者临床发热等无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

1.5 统计处理

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 统计方法为χ2检验, 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4.8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8%, 两组患者治疗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及变化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为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天退烧率比较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治疗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治疗不当或者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 出现并发症, 还会导致小儿腮腺炎和小儿急性外耳道炎。本研究选择我院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外耳道炎进行研究。对于小儿急性外耳道炎的治疗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短时间内对致病菌进行控制, 达到疗效明确、安全等标准。炎琥宁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 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结构进行改造, 具有抑制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上呼吸感染的疗效。发挥作用主要依照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对包膜进行裂解而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入侵, 由于本药物为中成药, 对患儿有保护作用[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4.87%, 对照组为81.08%, 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天退烧率比较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可见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外耳道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应加强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呼吸道感染引发小儿急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外耳道炎患者76例进行研究, 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87%, 对照组为81.08%, 说明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体温下降情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d退烧率比较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外耳道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小儿

参考文献

[1]邓秋连, 邓力, 叶启慈.广州地区小儿急性外耳道炎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4, 20 (3) :322-323.

[2]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上册) [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67.

[3]吴家友, 苏明影.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外耳道炎139例[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 18 (1) :55-56.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2

问题:急性重症胆管炎并发休克,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a.大量使用有效抗生素

b.应用升压药物

c.扩容治疗

d.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

e.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治疗原则是紧急手术,切开胆总管减压,取出结石解除梗阻和通畅引流胆道。应边抗休克边手术,首先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加快补充水、电解质,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同时给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休克者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防止病情恶化。手术以切开胆总管减压并引流胆管挽救生命为主要目标,力求简单有效,胆总管内结石应力争取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大多数病人当手术切开胆总管后病人的血压就会回升。。。。。。。(注:教材中并没有进一步阐明其机制)

相关名词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4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0例,其中治愈35例,好转3例(625%),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胆道减压引流,尽量控制手术时间和手术范围?术式力求简单,多选用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尽可能地仔细探查胆总管,力求取出胆总管结石,解除梗阻因素?还应探查左?右肝管,避免遗漏肝内大胆管及主要分支的梗阻病灶,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引流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外科的危急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危重的胆道疾病,胆道梗阻和感染是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并发胆道系统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亦称急性重症型胆管炎[1]?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40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4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2~82岁,平均5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0天,一般为2~3天?首次发病7例,反复发病33例?胆管结石30例,胆道蛔虫4例,胆管狭窄2例,其他4例,其中有胆道手术史15例?

1.2 诊断 既往有长期胆道感染和(或)胆道手术病史病人,出现Chareot三联征或Reynolds五联征,可确诊?上腹部B超或CT检查可明确病因?

1.3 方法 一般情况较差,生命体征不平稳,可行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术;一般状况良好,生命体征较平稳,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减压?引流,合并胆囊结石病人,行胆囊切除,合并肝左叶胆管结石并萎缩病人,行肝左外叶切除术?

2 结果

手术治疗40例,其中治愈35例,好转3例(625%),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

3 讨论

胆道感染?梗阻时,致病菌可通过门静脉或反流的胆汁经毛细胆管-肝窦瘘进入肝静脉,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毒血症或全身败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MODS的发生?引起AOSC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杆菌?克雷自杆菌最常见?而革兰阳性菌感染中,常见的为肠球菌?此外,有25%~30%病人合并厌氧菌感染?既往有长期胆道感染和(或)胆道手术病史[2]?急性胆管炎之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表现,甚至在此基础上出现休克?神经系统抑制等表现的Reynolds五联征?体检可发现脉搏快弱?黄疸?肝大?胆囊肿大及右上腹压痛等体征?实验室可见血白细胞异常升高,肝功能异常及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手術治疗前经短期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可提高手术耐受性?如病情危重,休克不能纠正,伴有腹膜炎需腹腔引流者应急诊手术?手术目的是胆道减压引流,尽量控制手术时间和手术范围[3]?术式力求简单,多选用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尽可能地仔细探查胆总管,力求取出胆总管结石,解除梗阻因素?还应探查左?右肝管,避免遗漏肝内大胆管及主要分支的梗阻病灶,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若肝内胆管有狭窄,应设法将引流管置于狭窄口以上位置?胆总管T-管引流术对于肝内梗阻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常因梗阻上游的胆管未得到引流而无效?为了引流梗阻上游的胆管,可经胆总管切口将引流管向上插过左或右肝内胆管的狭窄环进行引流;或用尿道探子经胆总管切口向上插过狭窄环后强行穿出左或右肝表面,再用它将引流管导入狭窄上游的胆管内作引流?胆囊病变一般留作二期切除,若胆囊管有梗阻者,应同时行胆囊造瘘?胆囊造瘘术常不能得到满意的胆道引流,仅用于情况危重不能耐受麻醉手术且胆囊管通畅胆囊胀大的患者?早期手术和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若病人情况允许或择期手术时,应解决胆管的炎性狭窄问题?胆管的狭窄有绝对性狭窄?相对性狭窄和狭窄与闭锁不全三种情况?一般认为胆管下端不能通过3号胆道探子为绝对性狭窄;胆管下端能通过6号以上胆道探子,就绝对值而言,下端并不狭窄,但与胆总管直径达3 cm相比,形成相对性狭窄,胆汁在胆管内始终处于淤滞状态,应行内引流术;若相对性狭窄与Oddi括约肌僵化不能闭锁同时存在,则形成狭窄与闭锁不全,容易发生返流性胆管炎?在做内引流术时,应行横断胆管的内引流术[4]?并存的肝内胆管梗阻好发于左外叶和右后叶,而胆道手术常用右上腹切口?此时,前者被镰状韧带掩盖,后者被肝右前叶或左内叶挡住了视线?如果不特意检查这些好发却又隐蔽部位,常遗漏了与胆总管梗阻并存的肝内胆管梗阻,使之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胆源性肝脓肿是多发性微脓肿,分布与受累胆管区域一致的针头大小脓点,可弥散全肝,也可局限于一个肝叶或段?微脓肿进一步发展扩大,形成多房性脓肿?脓肿破溃可引起一系列致命性并发症?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胆管减压引流,才能有效地控制脓性肝炎,阻止新脓肿发生?对合并胆源性肝脓肿病例应积极处理,否则术后感染症状仍不会好转,并伴顽固多菌种败血症?休克及反复胆道出血,这是导致病情恶化? MODS和最终死亡的重要病理因素?微小脓肿可经网膜静脉插管术后滴注抗生素,较大脓肿应穿刺或切开置管引流?

AOSC并发重症胰腺炎有增多趋势,该病来势凶险,预后极差?多数是胆总管结石引起?重症胰腺炎由于细胞因子作用,腹腔感染等导致腹腔渗液增加,肠壁水肿,腹内压增高,从而使腹壁僵硬性增加,往往发生腹腔室膈综合征(ACS),手术时应施行腹腔开放疗法,待ACS缓解再行腹腔关闭?将 TPN所用3L袋缝于切口上以扩大腹腔容量,且便于观察肠管颜色?腹腔渗液情况,肠壁水肿消退?腹部张力下降?无明显化脓性感染时拆除3 L袋,减张缝合关腹?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9220.

[2] 陈喜志,钟宏.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相关原因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36-37.

[3]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1-1834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4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 临床诊断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随机分为治疗例、对照组各40例。其中性别、不同年龄段未统计。病程7~14 d。上述患者均未选用其他药物治疗。采用海南九之堂中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裸花子珠片对80例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感染者分组治疗。本科利用现有的人员、技术设备,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对其临床观察疗效分组对照评价。评判标准:痊愈:灼热、耳痛、牵拉痛消失。红肿及渗出消失。有效:灼热、耳痛、牵拉痛明显减轻。红肿及渗出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通过观察治疗效果得出疗效优劣的结论。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裸花子珠片, 一次两粒, 3次/d, 1周为1个疗程, 疗程期间禁用其他治疗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药物和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硝唑片, 用法、疗程同治疗组, 疗程结束后进行全面复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耳痛等症状消失;②有效:耳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不伴其他并发症。不影响工作;③无效:耳痛等症状不缓解, 影响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

治疗组40例:痊愈33, 有效7例, 无效0例;对照组40例:痊愈23, 有效15例, 无效2例;两组比较见表1。

检验步骤如下:①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H0:两种方法治愈率相同;H1:两种方法治愈率不同;a=0.05;②计算卡方值:χ2=5.952380952;③确定P值 v=1, 查卡方界值表, 得0.01<P<0.025;④判断结果 按a=0.05水准, 拒绝H0接受H1, 可以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 有效率比较见表2。

检验步骤如下:①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H0:两种方法有效率相同;H1:两种方法有效率不同;a=0.05;②计算卡方值:χ2=2.051282051;③确定P值 v=1, 查卡方界值表, 得0.1<P<0.25;④判断结果 按a=0.05水准, 接受H0拒绝H1, 可以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2.2 安全性评价

曾经过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肝功、尿常规等检查, 不良影响及其他副作用。本品不良反应较少, 仅1例出现恶心、呕吐感, 停药后消失。

3 讨论

作为耳鼻喉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预后的药物治疗, 一直被耳鼻喉科医生所重视。国内外关于裸花子珠片对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治疗, 目前尚未见报道。

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是指细菌侵入外耳道, 由于外耳道的温度、湿度、PH值、局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均有利于其生长, 滋生繁殖, 引起局部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耳痛、灼热, 可流出少量分泌物。[1]检查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 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 外耳道壁上积聚分泌物, 外耳壁狭窄, 耳周淋巴结肿痛。其中大多数患者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

以往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裸花子珠片主要成分是裸花子珠浸膏粉, 是由马鞭草科植物裸花子珠的叶提取而成, 具有消炎、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2]。偶见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感, 停药后消失[3]。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尿常规均未发现异常。大量数据显示, 裸花子珠片的临床疗效已经被多数患者接受。

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 采用海南九之堂中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裸花子珠片, 对80例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感染者治疗效果满意。通过该项疗效的统计分析对比, 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与转归提供一个新药治疗方法和有意义的数据。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裸花子珠片是治疗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理想药物。由于有关于裸花子珠片对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治疗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 临床上属于空白研究领域。通过临床应用观察, 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观察裸花子珠片和甲硝唑对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防治效果。方法连续一周采用整群抽样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每次均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 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裸花子珠片, 17d, 2次/d, 每次两片。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片17d, 2次/d, 每次两片。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治疗组4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5%。两组比较, 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裸花子珠片对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对照组 (甲硝唑) 。

关键词:裸花子珠片,甲硝唑,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参考文献

[1]国铉.耳鼻喉科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01.

[2]李岭森, 胡德健, 贾德兴, 等.裸花子珠治疗病毒性肝炎54例疗效观察.中成药, 1999, 21 (11) :82.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5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化脓性;高血压;围手术;护理

【中国分类号】 R7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27-01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常因胆道梗阻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当急性胆管炎时,如胆道梗阻未及时解除,胆管内细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没有得到控制,发展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极易威胁患者生命[1]。临床上常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及时解除胆管内梗阻,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缓解[2]。当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术后感染机会也照其他患者较大,如何科学合理的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成为了目前临床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的追求,本文笔者就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6.1~2009.12.1共收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38~63,平均年龄47.4±9.8岁。高血压病史为6个月~12.3年,平均病史为6.7年。术前测量患者血压值平均收缩压为160.3±8.5mmHg,平均舒张压为112.4±4.1mmHg.将1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A组,共6例患者,自愿不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仅口服氢氯噻嗪每日一次,每次25mg,并在手术前停止服用,另一组为B组,共10例患者,自愿接受围手术期的护理,同样口服氢氯噻嗪每日一次,每次25mg,但不停止服用[3]。

1.2围手术期的护理 术前对组患者进行的护理,包括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测,同时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及时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以便采用更为有效的降压措施。术中对患者患者采用心电监护,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防低钾的发生[4]。术后对患者的饮食严格控制,减少盐分的摄入,并鼓励患者积极做适当的恢复性活动,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和质量,规律的服用降壓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值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了解两组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版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B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情况比较 对A、B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进行及时监测,包括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结果A组平均收缩压140.2±6.7 mmHg,平均舒张压104.1±4.3 mmHg。B组平均收缩压121.3±5.9 mmHg,平均舒张压82.4±5.1 mmHg。B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A组患者,且在正常范围内(P<0.05)。

2.2 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比较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急性肝衰竭,胆管出血,术后创口愈合不良等。观察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死亡患者例数,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死亡率为16.7%。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死亡率为0。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死亡率也低于A组患者(P>0.05)。

2.3 A、B两组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的调查情况比较 对A、B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了解两组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的评价情况,结果A组患者满意率33.3%,一般率为50%,较差为16.7%。B组患者满意率70%,一般率为20%,较差为16.7%。B组患者的满意评价的比率远远高于A组(P<0.05),一般和较差评价比率均低于A组(P<0.05)。

3.结论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多为肝内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为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和神经中枢系统病变抑制的表现,患者病情严重,临床上常采用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以及时缓解患者胆道梗阻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5]。但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时较一般患者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为其血压的增高易损伤脏器和造成出血过多,术后的感染机会也照其余患者增大,所以如得不到合理治疗术后很难达到理想疗效并且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由结果观察,B组患者的的收缩压的舒张压均小于A组患者,且在正常范围内(P<0.05)。说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药物应持续服用,术前也不应间断,以合理控制患者术中的血压情况,减少术中因血压升高对脏器造成的损伤[6]。由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可知,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有效且可行的,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可帮助对手术的正确认识并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以防患者因情绪紧张焦虑造成的血压急剧升高。术前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患者出现失眠,过分焦虑等症状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B组患者的满意评价的比率远远高于A组(P<0.05),一般和较差评价比率均低于A组(P<0.05),说明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因为它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并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保证患者的生活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雪斐,李莉,刘翠英.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4(20):211

[2] 凌红仙. 急性胆囊炎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6(4):37.

[3] 吴赛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1,20(24):6754-6755.

[4] 张燕.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7(10):893-893.

[5] 徐红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亚太传统医药,2007,9(6):70-71.

[6] 黄锐,杨训,郑波,刘晓刚.急性化脓性胆管炎87例临床治疗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6(3):112-114.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50例, 女22例, 男28例, 年龄17~74岁, 平均44.6岁。其中, 胃溃疡穿孔9例, 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2例, 外伤性肝破裂2例, 外伤性空肠穿孔6例, 急性阑尾炎9例, 绞窄性肠梗阻8例, 急性胆囊炎4例。患者主要症状:发热43例 (86%) 、恶心呕吐38例 (76%) 、腹痛34例 (68%) 、压痛反跳痛48例 (98%) 、腹肌紧张42例 (84%)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患者临床表现: (1) 腹痛: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主要的临床表现, 疼痛的轻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发病原因都有很大的关系[1]。患者临床表现不愿移动身体位置, 原因是每次移动身体都会给患处带来剧烈疼痛。原发病部位的疼痛会不断蔓延至整个腹腔, 随患病时间增长疼痛加剧。 (2) 恶心呕吐: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因肠麻痹后产生的肠内容物增多, 肠内压力增高导致呕吐, 重症患者呕吐物中甚至含有下消化道内容物[2]。 (3) 中毒感染症状: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与病情的发展, 患者会出现脉搏加快、发热的症状。年龄偏高体质较弱的患者一般会脉搏速度加快, 体温正常;若有脉搏加快, 患者体温明显下降情况发生, 则是患者病情恶化的征兆。随时间发展患者进一步会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脉细微弱、神志恍惚、脸色苍白、四肢发凉, 重者会出现感染性休克。

方法:对照组要求其取平卧位, 严禁饮食, 进行持续性胃肠减压。观察组在治疗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有效治疗。急性腹膜炎手术时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原发病脏器决定手术切口位置, 若不能确定原发病脏器位置, 以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和正中切口为最佳方法。做好切口后首先将腹腔内渗液吸净, 原发病患处为浑浊液体或大网膜包裹渗液的积存处, 待清楚患者腹膜炎发病原因后, 立即制定下一步处理办法和接下来手术实施方案。穿孔时间不超过12小时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可以选择胃部大面积切除。若有穿孔时间过长、腹腔内已经受到污染或患者全身状况急剧下降现象发生, 此时只能对患者进行穿孔修补术手术。若患者腹腔局部发炎程度严重, 身体情况不能接受实行复杂深入手术时, 应选做应急处理, 例如胆囊造口术以及腹腔引流手术等。已经坏死的小肠部分, 应尽可能的为患者做切除吻合手术, 若坏死结肠部分做不到切除吻合, 可以外置切除坏死部分肠段。手术完成关闭腹腔前, 用甲硝唑溶液重复冲洗做到彻底清理腹腔, 为防止腹腔囊肿的产生, 须利用引流物将腹腔残留液和后续产生的内脏渗液充分引流排出体外。双腔引流管与橡胶管是常用的引流物, 使用前要在引流管尖端剪出多个小孔, 放在盆腔底部与病灶附近。少数引流物要放在结肠旁沟或者膈下。所谓保守治疗方法及非手术治疗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病情发展不严重, 患病时长超过24小时, 且有病情减轻趋势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及过程可作为术前准备工作[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对本组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显效5例, 有效8例, 无效12例。总有效率52%。观察组显效13例, 有效11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96%。完成治疗后在内毒素以及白细胞含量等方面, 观察组下降程度较为显著 (P=0.0263;χ2=11.468;t=9.820) 。见表1。

讨论

临床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则是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清楚腹腔中的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 并纠正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 维持营养平衡, 加强抗感染治疗[3,4]。对于医护人员来讲, 首先要掌握患者发病原因, 根据原发病的性质来选择治疗方式, 可以采用修补吻合口漏、切除炎症或外置病变结肠等方式治疗, 以免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间。病情较轻患者一般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 例如:吸氧、半卧位、禁食、肠胃减压、广谱抗生素、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对于继发性急性腹膜炎患者, 制定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进行救治, 及时进行腹腔探测、充分引流、处理原发病患, 是最为有效的医治办法。手术治疗是最为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 直接抵达病灶[5,6]。

本组的结果表示,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获得的效果非常显著, 并且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住院时间缩短, 有关检测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从上述数据来看, 内毒素 (511.6±84.6、811.6±88.1) 、白细胞含量 (3.6±1.7、7.7±3.2) 、住院时间 (24.3±5.5、14.5±2.9) 及总有效率, 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这与赵水浪[6]在文章中所指出相似, 证明此次临床试验研究的有效性。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临床治疗工作, 总结治疗效果, 分析治疗方法。方法:收治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50例,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比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52%,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结论:患病初期及时就诊,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选择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是极高的。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中惠, 梅永红.腹腔注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6, 20 (6) :58.

[2] 林怀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1 (23) :115.

[3] 张斌, 万谟彬, 王灵台.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9, 3 (3) :173.

[4] 陈志忠, 梁子明.手术治疗75例阑尾周围脓肿[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5 (12) :118.

[5] 陈昕.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探讨[J].江苏医药, 2011, 15 (13) :128.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治体会 篇7

1.1 一般资料

患者11例, 男性8例, 女性3例, 年龄35~78岁, 发病到就诊多在2~3d之间, 最长10d, 既往有类似发作史8例, 曾诊断胆道结石8例, 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6例。

1.2 临床表现

11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及畏寒发热, 9例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 10例黄疸, 7例休克, 白细胞明显升高,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 均接受手术治疗, 入院距手术时间4~6h, 术中见胆总管扩张, 切开胆总管有脓性胆汁流出。根据梗阻原因不同, 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及胆囊切除术。

2 结果

术后本组11例病人, 10例治愈好转, 1例死亡, 为感染休克, 多脏器衰竭, 治愈率90.9%, 死亡率9.1%。

3 讨论

3.1 早期抗休克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严重的胆道感染疾病, 积极进行早期的抗休克治疗, 力求休克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 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重视术前早期抗休克, 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完全纠正休克, 以免丧失手术时机。早期抗休克后, 病情一旦稳定或好转, 应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应以简单、准确、快速、有效为原则, 切忌繁杂的术式, 保证引流通畅, 年龄大、合并症多也不是手术的禁忌证, 需要的是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3.3 术后处理

足量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休克是中毒引起, 且大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引起, 首选头孢、丁胺卡那和甲硝唑。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病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在抢救和治疗时主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参考文献

[1]黄荣柏.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146~168.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8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

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阑尾炎, 腹部外伤或腹部手术史;询问有无嗜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发病前有无饱食、剧烈活动等诱因;询问有无肝炎等传染病接触史。对小儿要特别注意有无肾病、猩红热等, 抵抗能力降低及营养不良的情况。

1.2 身体状况

评估急性腹膜炎的病情程度:如患者抵抗力强或原发病变轻, 炎症局限于病灶局部或不超过腹部的两个象限, 即为局限性腹膜炎。患者抗病能力差, 病变严重或治疗不当时, 感染迅速扩散, 腹膜刺激征表现超过腹部两个象限 (腹大部) 或累及整个腹腔, 即为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腹膜炎可因病情的进展而扩散为弥漫性腹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也可因患者的抗病能力增强或在治疗下转化为局限性腹膜炎, 并逐渐吸收, 炎症消散、痊愈。

急性腹膜炎时, 由于恶心呕吐, 腹腔炎性渗出, 常使患者呈现渗性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甚或失液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可能致感染性休克。

在病情观察中, 发现下列情况说明病情恶化, 应与医生联系, 考虑中转手术。 (1) 腹膜炎病因不明, 无局限趋势。 (2) 腹腔内原发病变严重。 (3) 经8~12 h严格的非手术治疗, 病情不缓解反而加重。 (4) 全身情况差, 腹腔积液多, 尤其有休克表现者。

评估急性腹膜炎的并发症:如果渗出液不能完全吸收并局限于某一部位, 则形成腹腔脓肿, 临床上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 膈下脓肿:位于膈肌之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的间隙, 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重, 绝大多数表现为患侧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叩痛及胸部下方呼吸音降低。X线检查患侧膈肌抬高, 活动受限, 肋膈角模糊或有少量积液。B超等可确定诊断。 (2) 盆腔脓肿:最常见, 全身中毒症状轻, 主要表现为直肠或膀胱刺激征。直肠指诊可见肛门括约肌松弛, 直肠前壁处饱满, 有触痛。 (3) 肠间脓肿:脓液积聚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多有腹痛或肠梗阻的表现。可能触及境界不清的痛性包块。X线检查可见肠壁间距增宽及部分肠胀气[1]。

心理状态与社会状况由于急性腹膜炎病因多、病情重, 患者除疼痛外, 可有焦虑、烦躁甚至精神症状。当非手术治疗无效而中转手术或因病变严重而决定急诊手术时, 更易产生恐惧、不信任或不安全感。

2 护理措施

2.1 病情观察

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定期测定血电解质, 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补液量等。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 对重症患者应监测每小时尿量, 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观察腹痛、腹胀情况。遵医嘱抽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2.2 生活护理

(1) 体位:无休克的患者宜取半卧位, 因其能减轻腹痛, 有利于炎性渗出物向盆腔局限, 减轻中毒症状, 并能改善呼吸。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以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 防止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2) 禁食:一般患者入院后均暂禁饮食, 尤其是胃肠道穿孔患者, 可减少胃肠内容物溢入腹腔。 (3) 补液和营养支持:维持体液平衡, 必要时输入新鲜血, 采用营养疗法。

2.3 用药护理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和甲硝唑, 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诊断不明仍需观察或治疗方案未确定的患者, 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强力镇痛剂。

3 对症护理

(1) 术前常规准备:包括皮肤准备、备样本、药物试验、给氧等。 (2) 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将积聚在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 可减轻胃肠道胀气, 减少消化液继续外溢, 减轻对腹膜的疼痛刺激, 减少毒素吸收, 降低肠壁张力, 改善肠壁血液供给, 利于炎症局限病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出现肛门排气后停止减压。 (3) 引流管护理:正确连接各引流装置, 妥善固定, 防止脱出或受压,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对负压引流者保证有效负压;保持引流通畅。 (4) 对诊断明确, 治疗方案已定的患者适当给予镇定、止痛、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

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树立患者治愈病症的信心;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 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或恐惧心理。

5 健康教育

根据急性腹膜炎发生的不同原因, 做好健康指导。注意加强营养, 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及普食, 忌生、冷、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适当活动, 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时, 应及时来院复诊。

参考文献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54例, 其中男30例, 女24例;年龄30岁~78岁, 平均年龄 (54.6±2.3) 岁;合并症为高血压6例, 冠心病3例, 肝硬化7例, 肺气肿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休克23例, 黄疸发热、腹痛及寒战33例, 乱语2例, 白细胞升高29例。

1.2 方法

54例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给予输液, 同时对代谢性酸中毒予以纠正, 利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给予止痛、解痉处理, 同时对脱水状况加以纠正。对于有脱水现象者, 应同时给予升压药物维持其血压稳定状态。54例患者手术方式为:42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给予T形管引流;其余12例行切开胆总管减压处理, 给予T形管引流。在进行手术时, 患者胆总管内均有脓性液体流出, 且部分脓性液体伴随脓苔;其中14例患者胆总管壁局部存在坏疽。经手术证实, 患者出现梗阻原因为胆总管中下段结石44例, 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2例, 胰头癌4例, 胆总管下段癌4例。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在治疗前后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白细胞 (WBC) 、血清总胆红素 (TBi L) 、谷氨酰转肽酶 (GG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 等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4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治疗, 手术成功率为90.74%;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均于术后24 h~72 h明显缓解, 各生化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1) , 且均痊愈出院。见表1。5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败血症、腹腔有严重感染死亡, 病死率为9.26%。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然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较为少见, 因此容易发生漏诊致最佳治疗时机延误, 故而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致病原因较为复杂, 其中最主要因素为胆管结石, 同时恶性肿瘤所致梗阻亦是重要因素。

目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用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 然而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 对手术耐受性差, 且多有合并症, 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凝血功能不良等, 这些疾病常会给治疗决策及预后造成直接影响, 导致其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在本次研究中, 5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49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于术后24 h~72 h明显缓解, 各生化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余5例患者死亡, 病死率为9.26%, 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败血症、腹腔有严重感染等。由此可见外科手术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仍有一定的病死率, 需对患者合并症加以重视, 促使术中、术后风险大幅降低, 手术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同时, 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手术方式与手术时机予以合理确定。在确诊后, 若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则应尽快展开手术;若患者出现昏迷或有休克现象, 则应先进行抗感染、抗休克、全身支持性治疗, 在患者病情好转后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 操作应尽可能简单, 以解除胆管梗阻为目的, 将其一次性解除, 之后再行T形管引流处理。对于胰头、下段胆总管、胆管恶性肿瘤引发的梗阻, 应于切口胆总管行T形管引流, 待炎症彻底消失再给予根治术或二次手术减黄术。

综上所述,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应尽早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 术前应对并发症给予有效处理, 同时选取手术治疗最佳时机, 以便促进患者治愈率提高。

摘要:目的 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梗阻性脓性胆管炎患者54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对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于术后24 h72 h明显缓解, 各生化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余5例患者死亡, 病死率为9.26%。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尽早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对并发症给予有效处理, 同时选取手术治疗最佳时机, 以便促进患者治愈率提高。

关键词: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手术治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汪祺, 张焰平, 汪胡根, 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治疗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6) :798-799.

[2]姚朝光.内镜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5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 2012, 34 (9) :1258-1259.

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6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45.5±9.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腹痛以及寒战高热,全部符合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诊断标准,其中胆管结石39例,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上腹部CT扫描检查,手术前15 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 mg,通过B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肝内扩张胆管,通过胆道穿刺针经皮肝胆道穿刺,达到患者肝内胆管,送入导丝,交换胆道穿刺鞘,顺鞘将引入导管,注入造影剂,找出梗阻的位置,抽空胆管中的淤积胆汁,将导丝引入经过胆道狭窄位置,交换引渡导管,外接引流袋。1周后行胆道外引流管造影,按照患者的胆道梗阻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外科手术或者是介入治疗[2]。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休克、发热以及腹痛等临床症状。记录患者24 h的液体出入量和胆汁引流量,使用保肝、抗感染以及升血压治疗,如患者的胆汁引流不畅通,使用生理盐水对胆道外引流管进行冲洗。1周后对患者实施胆道外引流管造影,观察血常规及肝功能。

2 结果

46例患者全部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手术后寒战高热、腹痛等症状得到缓解,患者体温在48 h后恢复正常。1例手术后3 d出现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45例患者手术后1周检查血常规以及肝功能全部恢复到正常。35例手术后1周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胆道外引流管拔出后发生消化道出血,实施介入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6例1周后实施胆道造影显示胆管结石消失,1个月后将胆道外引流管拔除;3例确诊胆管癌,实施胆道支架置入手术。实施PTCD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情况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炎中非常严重的阶段,主要病理变化为感染以及胆道梗阻,病因主要为胆管结石[3]。此病的病死率非常高,引起患者胆道感染的细菌主要来自于肠道,胆道出现梗阻后胆汁不能顺畅排泄,胆管内压升高,黏膜发生坏死及变性,从而导致细菌滋生,毒素分泌,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脓毒血症以及感染性休克,严重者会出现死亡[4]。常见的外科急诊治疗方式为将患者的胆管切开实施减压以及引流,但在紧急情况下风险较大,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高[5]。近年来,有报道认为PTCD在针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中效果比较理想[2]。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1周检查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全部恢复到正常范围。

综上所述,PTCD可以快速引流胆汁,减小胆道压力,降低毒素的吸收,从而缓解患者的中毒症状。手术后为患者实施保肝、抗感染以及抗休克治疗,能够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小,因此成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首选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法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行PTCD治疗,评价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临床症状、血常规以及胆红素水平。结果 46例患者全部成功置入胆道引流管,手术后寒战高热、腹痛等症状得到缓解,患者体温在48 h后恢复正常。1例手术后3 d出现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45例患者手术后1周检查血常规以及肝功能全部恢复到正常。35例手术后1周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后拔管;1例胆道外引流管拔出后发生消化道出血,实施介入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6例1周后实施胆道造影显示胆管结石消失,1个月后将胆道外引流管拔除;3例确诊胆管癌,实施胆道支架置入手术。实施PTCD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情况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几率低等特点,能有效引流胆汁,使患者胆道内的压力减小,成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抢救措施。

关键词: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春,薛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汁细菌培养病原菌菌谱及药敏反应情况分析.医学信息,2013(21):181-182.

[2]赵东文,纪春阳.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评估.中外健康文摘,2013(20):54-55.

[3]赵开飞,李昌燕,利峰,等.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55-2356.

[4]张海荣,何恒,马翠梅,等.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早期内镜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0):3020-3022.

上一篇:概率神经网络下一篇:德育课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