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囊尾炎

2024-09-19

急性化脓性囊尾炎(精选8篇)

急性化脓性囊尾炎 篇1

阑尾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但是造成腹痛的病因很多,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 病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恶化, 延误治疗时间后, 患者很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化脓性阑尾炎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病情危急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生命危险[1,2]。目前在治疗该类疾病时主要有2种方法, 分别是传统的开腹手术以及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的微创手术, 但是作为基层医院由于器材设备的限制一般只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本文就对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6例, 均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施治疗, 其中男29例, 女27例, 年龄12~69岁, 平均 (36.2±2.3) 岁, 病程3~11 h, 平均 (6.6±0.3) h, 主要的临床症状早期为中上腹和脐周部位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剧烈疼痛, 后期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右下腹, 阑尾炎患者由于胃部痉挛的原因导致恶心呕吐, 并伴有低热的情况。

诊断方法: (1) 腹痛部位在右下方, 并且会出现转移现象, 一般急性阑尾炎患者大约有30%的患者出现右下部位的腹痛情况; (2) 患者腹部右下区域某一部位按压时出现腹痛情况, 而且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膜刺激征, 比如腹肌紧张或者反跳痛等; (3) 实验室检查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白细胞的数量出现增多迹象。同时采用透视和B超检查发现阑尾出现炎症。

方法:在手术治疗前行药物对症治疗, 化脓性阑尾炎大多是混合感染所致, 因此要非常注意抗生素用量和种类,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噻啶联合甲硝唑治疗, 头孢噻啶2 g/次, 2次/d;甲硝唑0.4~0.6 g/次, 3次/d;再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在术前首先要排空膀胱并实施常规消毒, 然后去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 在患者的腹部右下方的麦氏点切斜形小口, 并将其中的渗透液完全清理干净, 尽可能降低组织发炎的几率, 然后在回盲部位寻找阑尾, 通过游离的方式将阑尾的根部暴露, 先行结扎然后直接将阑尾从根部直接切除, 切除完毕之后再使用收线荷包将创口进行缝合处理, 放入腹腔内部再行相关的缝合处理, 手术完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 详细登记并记录。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情况; (2) 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如腹痛和发热症状基本消失, 但是存在其他的并发症情况; (3) 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任何的减轻趋势, 甚至出现不断恶化情况, 并伴随有较多的并发症。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数据检验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治愈48例 (85.71%) ;有效7例 (12.5%) , 无效1例 (1.79%) , 治疗的总有效率98.21%。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的发生率16.07%, 其中腹膜炎8例 (14.29%) , 脓毒血症患者1例 (1.79%) , 其中出现腹膜炎的8例患者中有5例转市级医院再行治疗, 1例脓毒血症患者转市级医院治疗。

观察指标情况: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 (6例转往其他医院) , 平均下床活动时间 (25.7±4.5) h;平均住院时间 (11.7±1.2) d。

讨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 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剧烈的腹部疼痛, 同时还伴有全身发热情况, 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均会造成比较沉重的伤害[3]。但是在临床诊断治疗时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因此非常容易出现阑尾状况, 这样很有可能造成治疗时间延误引发的更加剧烈的痛苦, 甚至出现其他并发症[4]。如果在病症发生的早期得到确诊, 则可以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 药物治疗过程中, 抗生素的使用特别注意用量和种类;其次还要特别注意保持患者的绝对卧床休息, 并做禁食禁水处理, 保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 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热量应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充;急性阑尾炎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腹痛, 因此镇痛剂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痛苦, 消减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治疗使发炎部位的病情逐渐缓解并治愈。若病情出现反复、延误治疗时间或者误诊导致的病情加重的情况应该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措施, 作为一线医院由于治疗器械的限制, 一般只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将发炎并感染的阑尾直接切除, 免除一切后顾之忧, 虽然可能使治疗时间和恢复过程中时间较长, 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清楚认识化脓性阑尾炎的基本特征, 化脓性阑尾炎的阑尾肿胀比较明显, 在阑尾的表面有大量的脓性渗出物, 渗出物已经进入到周围的腹腔内; (2) 在手术切口的选择上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谨慎选择, 切口选择的原则是充分暴露术野以有利于手术操作, 在操作的过程中全程无菌原则; (3) 在手术之后如果发现患者的创口部位出现红肿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引流处理, 避免肠梗阻的出现。本次试验过程中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21%,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07%。

综上所述, 作为基层的医院来说在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根据患者的适应证情况应该适当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治疗时应该多考虑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稍高, 但是治疗效果相对比较明显, 因此, 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国杰, 陈栎钖, 张继前, 等.维和期间阑尾切除术因缝合技术致切口感染5例[J].实用医药杂志, 2014, 6 (1) :71.

[2]邓海波, 曹亮, 尤东明, 等.回盲部肿瘤误诊阑尾炎1例报告[J].吉林医学, 2012, 3 (16) :3466.

[3]呼勤.异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3) :60.

[4]蓝永忠, 徐臣光, 黄新成, 等.56例特殊坏疽性阑尾炎的手术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 :341.

急性化脓性囊尾炎 篇2

關键词腹腔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研究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推广,腹腔镜治疗阑尾炎已经成为首选的手术方法[1]。2007年3月~2012年3月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使用腹腔镜技术,并同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248例,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明确。随机分成开腹手术组100例和腹腔镜组148例,其中开腹手术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22~56岁,平均35.7±13.2岁;病程3~45小时,平均27.2±14.4小时。腹腔镜组男87例,女61例,年龄25~52岁,平均33.6±14.5岁;病程5~48小时,平均28.8±12.9小时。两组在各项资料均具有可比性,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

手术方法:①开腹手术组:采取椎管内麻醉,右下腹麦氏切口,逐层开腹后缝合腹膜保护巾,探查后离断、缝扎阑尾系膜,切断阑尾,烟包包埋残端,擦拭腹腔,逐层关腹。②腹腔镜组:采用全麻,患者取头低脚高左倾体位。使用三孔操作方法,建立人工气腹,由操作孔置入器械,分离周围粘连显露阑尾,无损伤抓钳提起阑尾尖端,电凝钩在系膜根部无血管区烧灼分离系膜,在阑尾根部双重圈套结扎,与中间切断阑尾,经操作孔取出阑尾,局部冲洗,确认无出血后排出气体。酌情放置引流。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X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开腹手术组术后发生腹腔脓肿2例、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9%,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腹腔脓肿1例、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2.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开腹手术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1.8±3.4小时,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5±10.3小时,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4.8±1.2天,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7.6±2.2天,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2]。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已经具有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胆囊切除,SEMM首次报道了腹腔镜切除阑尾。随着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腹腔镜凭借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技术优势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研究发现[3],腹腔镜治疗操作中分离周围粘连过程应当注意周围的组织结构,避免造成副损伤;离断的阑尾在移出腹腔时使用无菌标本袋可有效的防止切口污染的发生;局部的冲洗引流和术后的早期离床活动能够减少局部的粘连。本组研究中,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开腹手术组、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开腹手术组,与杨念印等[4]进行的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表明腹腔镜技术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具有突出的优势。

总之,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迅速、承受痛苦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海刚,孟繁杰,李莉蕊,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5):703-704.

2马博,杨旭,任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老年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14-4315.

3王扬州.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28例[J].解剖与临床,2009,14(2):145.

非典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篇3

患者 (本文第二作者) , 男, 46 岁, 内科医生, 因“中上腹胀闷十余天, 加重并右侧后腰部酸胀不适3 天”于2014年10 月16 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十几天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咳嗽、咳浓痰”自服左氧氟沙星片 (可乐必妥) 3 天, 病情好转, 但感中上腹胀闷不适, 尤其在进食时明显。因患者自己是医生, 考虑左氧氟沙星药物副作用, 遂停药, 改清淡饮食。入院前3 天患者腹胀加重, 即使进食流质食物也明显感中上腹胀闷, 且大便稀烂、量少、次数增多;无发热、腹部疼痛、明显恶心呕吐, 无腹泻及里急后重, 小便正常。既往无阑尾炎病史。

查体:体温36.7℃, 脉搏71 次/min, 呼吸18 次/min, 血压102/76mm Hg, 表情安静, 心肺无异常, 腹软, 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 右下腹无反跳痛;右腰部无叩痛, 腰大肌试验阴性。血常规:WBC 11.1 × 109/L, 中性粒细胞 (N) 70.4%, 余正常。C反应蛋白 (CRP) 4.3mg/L, 降钙素原 (PCT) 1.08ng/ml (正常≤ 0.5ng/ml) 。腹部超声查示: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均正常, 但右下腹阑尾麦氏点处探查到阑尾增粗, 直径0.6~1.2cm, 管壁层次欠清, 内回声偏低。由于无明显阑尾炎体征, 但血炎症指标轻度增高, 不排除单纯性阑尾炎, 即先予抗感染治疗。

治疗:左氧氟沙星0.4g静脉滴注, 每日1 次;头孢呋辛1.5g, 每12 小时1 次, 共3 天。

用药3 天后病情无好转, 饮食后仍感中上腹胀闷明显, 右侧后腰部酸胀不适、无疼痛, 大便已恢复正常。查体:腹平软无压痛, 阑尾麦氏点处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内科会诊, 考虑胃病或肝病。查胃镜示, 慢性浅表性胃炎, 十二指肠正常。肝功能及肝炎系列检查均正常。复查血常规WBC 10.7 × 109/L, N 78%, 余正常。CRP:4.0mg/L, P CT:0. 5 6 ng /m l , 均稍有好转。复查腹部超声示:阑尾偏向后下方, 直径0.6~1.2cm, 管壁层次欠清, 内回声偏低, 考虑阑尾炎。超声医师会诊认为, 由于阑尾指向偏斜卧于后下方, 可能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缺失。后行阑尾探查手术发现:盲肠处阑尾的基底部稍偏于后部, 且阑尾指向斜卧于后下方, 阑尾近基底部1/3 处稍充血肿胀, 外2/3 尾部表面可见散在多处白色样小脓点。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多见的急腹症之一, 其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阑尾部压痛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非典型表现的急性阑尾炎常常是因为异位阑尾, 如腹膜外位阑尾、高位阑尾、盆位阑尾、壁内阑尾、左位阑尾、错位阑尾、腔内阑尾及疝内阑尾[1]。本例非异位阑尾, 且已是化脓性阑尾炎, 临床表现却不典型, 只出现持续性中上腹胀闷不适, 右侧后腰部酸胀。血项炎症指标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不完全相符, 只是超声考虑阑尾炎可能。按疾病“一元论”来解释, 因阑尾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 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 脊髓节, 阑尾炎时常有第10 节脊神经所分布的中上腹胃肠不适, 可解释本例临床表现。而患者化脓性阑尾在外2/3 处, 且指向后下, 也可解释由于阑尾炎引起后侧腰部不适及大便异常反应。阑尾基底部1/3 处炎症不明显, 且又偏后下, 从而使阑尾炎典型的前腹部腹痛缺失。据杨力等[2]报道, 超声检查可作为临床不典型急性阑尾炎首选辅助诊断方法。文革等[3]报道,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94.1%、准确性为93.7%、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5.1%。本例仅有超声提示急性阑尾炎, 经阑尾探查术后证实。对于缺少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急性阑尾炎, 超声检查应该说明:阑尾的位置, 排除异位阑尾炎;阑尾的直径大小等, 提示阑尾炎症的状态;阑尾的指向, 可以解释阑尾炎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本例患者, 第一次超声检查没有说明阑尾的指向, 给临床医生带来迷惑, 甚至考虑胃病而做胃镜检查。

参考文献

[1]徐恩多, 杨凌洪.阑尾的胚胎发育与阑尾异位[J].实用外科杂志, 1992, 12 (4) :194.

[2]杨力, 张万蕾, 宋奕宁, 等.临床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24) :2534.

急性化脓性囊尾炎 篇4

1 临床资料

患者,熊某,女,5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3d于2008年2月28日入我院外科。患者于入院前3d,无诱因出现腹痛,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1d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仍有恶心、呕吐。患者已绝经3年。查体:T38.5℃,P96次/分,R20次/分,BP98/60mmHg,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结肠充气实验(+),腰大肌实验(+)。无移动性浊音。血常规:WBC 17.4×109、N 0.94、L 0.06、HGB 139g/L.B超提示盆腔有少量积液。HCG阴性。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红色液体,探查阑尾见阑尾充血,表面有脓苔,周围被大网膜包裹,行阑尾切除术。探查盆腔发现右侧输卵管壶腹部有5cm×3cm大小包块,色暗红,包块近输卵管伞端有活动性出血,探查卵巢已萎缩。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探查左侧输卵管正常。病理报吿:右侧输卵管为急性炎性病变,无绒毛及滋养细胞。阑尾为急性化脓性病变。术后给抗炎治疗6d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20世纪70年代,某些出血性妇科急腹症在剖腹术后病理证实输卵管炎症在输卵管间质层引起出血,突破黏膜上皮进入管腔,并由伞端流入腹腔,引起输卵管及腹腔积血,将此症命名为“出血性输卵管炎”。出血性输卵管炎开始被国人重视。大多数病例与其他急腹症混淆而误诊,甚至在术中、术后亦未能认识,而最终由病理学检查确诊此病,事后都认为其中大部分病例并非一定要剖腹手术,如能明确诊断多可以保守治疗。

2.1 诊断

诊断依据①无停经史但有宫腔操作史是诊断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的主要依据。②腹腔内出血少是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的特点,同时妇科检查时附件区虽有压痛,但未触及明显包块。③辅助检查要慎重对待。尿hCG阳性,B超提示附件包块,不是异位妊娠的特有表现,要根据病史查体仔细分析才能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片面依据辅助检查,也是导致误诊的原因。

临床上出现腹痛和内出血,后穹隆穿刺抽取出不凝血,酷似宫外孕,很少考虑出血性输卵管炎。详细询问病史,利用B超声检查,配合后穹隆穿刺协助诊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本病常继发于人工流产术后,分娩及妇科手术后,无明显停经史。起病不如宫外孕急骤,少有贫血貌一般不出现休克。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腹腔积血多数少于200mL,子宫附件图像正常(B型超声检查所见)。后穹隆穿刺,多为淡红色或血水样液体,无陈旧性或暗红色血液。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阴性。

2.2 治疗

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一般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原则上以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诊断困难者,应在积极抗炎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24h病情无改善,或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内出血多时应及时剖腹检查。

出血性输卵管炎常继发于人工流产术后,以及分娩及妇科手术后,无明显停经史。由于该患者已绝经3年,年龄偏大,在诊治过程中漏诊。本例患者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症状,术中才发现右侧附件有包块,有活动性出血。术中发现后及时手术,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急性化脓性囊尾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住院的2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2~55(37.2±2.9)岁;其中,9例患者右下腹持续阵痛,15例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全部患者的症状均符合急性脓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2],均存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膜炎和肌紧张等症状体征,并伴有程度不一的发热。经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的数值均升高,对腹部进行B超检查,发现阑尾增粗且周围有模糊渗出影。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并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成功后,给予患者仰卧位,并取右下腹麦氏切口,长度3~5cm,慢慢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让肌层分离,待进入腹腔后,对腹腔的脓液采用吸引器吸完,预防切口受污染。接着查找阑尾,如出现阑尾和四周组织粘连比较重,可用逆行结扎阑尾系膜切除病变的阑尾;如阑尾肿胀明显,可对其采用纱布包绕后切除;如果阑尾坏死剩下残端,则采用缝合包埋并使用网膜覆盖保护。术后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适当给予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静脉滴注,以防术后感染。

2 结果

对所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都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62±2.8min,住院时间为6.8±1.8d,24例患者中,22例(91.7%)切口愈合良好,2例(8.3%)切口感染。

3 讨论

3.1 2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发病患者,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且剧烈得较明显,

临床表现除有右下腹部压痛严重、反跳痛、腹肌较紧张以外,还伴有39℃以上的寒颤高热。导致以上反应出现的因素多数为初期阑尾炎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而发生,而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且不典型,症状可表现为不典型腹痛的患者占了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易误诊为内科疾病。确诊阑尾炎的必要临床症状为右下腹固定压痛及持续性右下腹痛,因为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为了确保诊断正确,临床医生除了要认真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特点、体征、家族史及细致的查体外,必要时,可结合腹部B超甚至CT检查以协助诊断。

针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应该在其入院后禁食,可助胃肠减压,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等。常规的经麦氏点斜切口开放性手术,对各种各样的阑尾炎均适合,不过其创伤反应比较大,切口易发生感染,术后康复的时间较久;建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可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可以在微创下探视整个腹腔,找出阑尾,从Trocar套筒内把阑尾从腹腔中拖出,避免与创口接触,从而可降低创口被脓液浸染的机率,并加快手术的时间[3]。

若患者确诊为阑尾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阑尾穿孔或坏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早发现病情,可有利于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避免病情发生恶化。据相关资料显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应在其发病的72h内。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的轻重情况、压痛部分的特点及发病时间的长短选择适合的切口,这样可让术野得到充分暴露,以保证手术成功。另外,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主要是对腹腔进行有效的冲洗和充分的引流,术中重要的环节便是对腹腔进行有效的冲洗并引流充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冲洗腹腔,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腹腔内的细菌密度,对异物、污染物、脓痂和坏死组织可有效清除,从而可避免腹腔脓肿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以防术后感染及腹腔积液和脓肿的形成。

总之,起病急、时间短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易明确诊断。一般患者都会出现显著的转移性右下腹剧烈疼痛,其右下腹部反跳痛及压痛,腹肌紧张等尤为突出。若初期阑尾炎未能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就会易导致病发为急性化脓阑尾炎。所以,为防止疾病加重,急性化脓阑尾炎的最佳方法目前仍然是外科手术治疗,及时对阑尾进行手术切除,术前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切口,抓住最佳手术时机,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2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22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3%。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及综合治疗,并减少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感染

参考文献

[1]吴从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7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32.

[2]张春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6例术后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19-320.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术期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7例, 男109例, 女18例, 年龄15岁~68岁, 平均年龄3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0 min~2 d, 平均2.3 h.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者127例, 有恶心者127例, 有呕吐者115例, 有右下腹肌紧张127例, 压痛127例, 反跳痛127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109/L者127例, 中性粒细胞>70%者127例, 尿系列检验有隐血113例。手术中有弥散性腹膜炎者106例, 局限性腹膜炎者21例。腹腔内吸出污浊腹腔渗液50~150 m L.

1.2 诊断方法

(1) 病史: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史或脐周痛史或下腹痛史, 可以伴有恶心、呕吐。部分病例有多次发作史和发热史。 (2) 查体:右下腹局部压痛显著, 可以有腹肌紧张, 有显著反跳痛, 部分病例可以触及右下腹包块。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109/L, 中性粒细胞>70%.B超声像图表现为阑尾区可出现长管状低回声区, 周边不规则, 管壁明显增厚, 阑尾腔内时见稀疏光点, 有的还可见阑尾粪石的强光团伴声影, 部分病例可有液性暗区表现。

1.3 治疗方法

行阑尾切除术, 有污浊腹腔渗液者行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手术适应证: (1) 临床上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 (2) 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早期阑尾炎; (3) 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后形成的回盲部肿块; (4) 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愈合后; (5) 其他阑尾不可逆性病变。

腹腔引流适用于: (1) 阑尾炎症较重, 粘连广泛, 阑尾切除后局部仍有少量渗血者; (2) 阑尾附近有较多脓性渗液者; (3) 阑尾位置较深, 或盲肠后阑尾, 阑尾坏疽, 切除不顺利者; (4) 阑尾根部结扎不可靠, 又不能埋入盲肠者; (5) 阑尾周围已成脓肿者。

2 结果

127例患者, 均行阑尾切除术, 腹腔引流106例, 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无肠粘连、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对病情较重的患者, 特别是老年患者, 应补充液体,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如果患者有腹胀可行胃肠减压, 腹膜刺激征明显患者, 术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结合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 向其解释手术原理、注意事项等, 减轻患者的疑虑, 增强治疗的信心。对患者作全身评估, 以便更有效地做好手术护理配合, 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预先制订应对措施。术前备皮、嘱患者禁饮禁食, 完善术前检查等,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并告知患者做相关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性。

3.2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的发生, 不仅感觉疼痛, 而且表现出高度紧张和恐惧, 心理负担很重, 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及生活, 加上大多数家属有悲观情绪, 更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由于时间紧迫, 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护士通过沉着而敏捷的操作取得患者信任, 介绍病情及手术成功的病例, 给患者以安全感;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 动作要轻柔, 技术必须熟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使其顺利配合麻醉及手术。与患者沟通, 告诉患者手术可以顺利完成, 要积极配合医生, 认真倾听患者诉说,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安慰体贴关心患者, 使其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主动配合治疗。

3.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根据患者腹痛发生的范围、腹膜刺激征的表现情况、腹痛性质的改变等, 了解是否发生阑尾穿孔, 腹膜炎发生的程度及范围, 及时为医生提供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为手术的方式、方法提供依据。术后定期更换切口敷料,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如切口疼痛加重、渗出液增多、切口周围皮肤红肿, 则提示切口感染, 应加强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3.4 体位

手术室护士摆放体位时, 应注意顺应呼吸及循环功能, 在充分暴露术野的前提下, 保证患者舒适、安全、无副损伤, 正确放置电极板, 以免电烧伤。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和 (或) 腰椎麻醉, 麻醉平面出现后, 一般采取平卧位, 患者肢体固定要松紧适宜, 加强保暖。巡回护士应多观察患者体位, 预防约束带过紧或过松,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保证局部的血液循环。根据不同麻醉, 选择适当卧位, 如腰椎麻醉患者应去枕平卧6 h~12 h, 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 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可低枕平卧。手术后常规采用免枕平卧位, 6 h生命体征平稳后, 可以取半卧位, 尤其腹部要呈倾斜角度, 有利于腹腔内的渗出液引流, 防止形成膈下脓肿、肠间脓肿。术后指导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 防止发生肠粘连, 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 加速切口愈合。几乎所有的文献均强调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 早期下床活动是腹腔手术后护理的基本观点[2], 主要意义在于防止肺部感染, 增加上呼吸道生理性防御功能, 促进体力恢复。

3.5 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俯卧位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影响, 护士应观察患者呼吸是否顺畅平稳。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加强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心电监护, 经常询问患者的自身反应, 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时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手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皮色、肢体温度、瞳孔、尿量及颜色变化, 做好记录及时汇报术者, 根据病情及时按医嘱给药,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剂量、浓度和滴速, 输液时要严密查对。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数量及其性质, 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的血性液, 应当及时通知医生, 观察是否有阑尾系膜动脉处的出血等等。术后每小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1次, 直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 则考虑有出血, 应及时观察切口, 采取必要措施。

3.6 引流管的护理

置腹腔引流管者, 保持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引流管至床边, 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位或低姿卧位, 以利于引流。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等, 确保有效引流, 防止发生逆行感染。患者下床活动时, 嘱其将引流袋置于膝关节以下, 以防引流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严密观察腹腔引流的颜色、量、性质及腹部情况, 发现腹部膨胀明显, 引流液渗出较多时, 立即报告医生, 并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 注意稳定患者情绪。

3.7 饮食的护理

术前嘱患者禁饮、禁食, 肠蠕动恢复后, 及时进行饮食指导, 帮助患者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 防止发生腹胀。阑尾术后早活动、早进食是可行的, 早活动、早进食不仅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了合理的饮食营养, 而且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大大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减轻腹胀, 提高伤口愈合率[3]。将传统的“肛门排气后才进食”的护理方法改为早期进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进而影响切口愈合的做法已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依据是[4]: (1) 随着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提高, 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越来越短, 腹腔暴露时间亦随之缩短, 术后8 h~9 h, 即麻醉药物作用消退后, 消化功能已处于逐渐恢复状态; (2) 早期进食米汤、稀粥、萝卜、青菜、水等清淡食物, 一方面可以通过咀嚼运动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 另一方面, 食物进入胃肠后直接机械刺激和诱发消化液分泌的共同作用激活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 促进肛门排气, 避免腹胀, 从而减轻切口张力, 促进伤口愈合。

3.8 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做好个人卫生, 经常更换清洁、柔软的衣裤,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3.9 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因手术污染、存留异物、血肿、引流不畅等所致。感染部位多在皮下, 也可在腹膜外, 表现为术后2 d~3 d体温上升、切口局部红肿、胀痛或跳痛。处理为拆去缝线、清创、引流, 定期换药至伤口愈合。 (2) 出血:常发生于术后24 h~48 h内, 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 表现为腹痛、腹胀、出血性休克;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 同时荷包缝合较紧时, 出血可进入肠管内, 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现出血征象, 应立即输血、补液, 纠正休克, 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 (3) 腹腔感染:多发生于严重的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 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 腹痛、腹胀、压痛、肌紧张, 同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按腹膜炎治疗原则处理。 (4) 腹腔脓肿:常发生于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 特别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患者, 炎症渗出物积聚于膈下、盆腔、肠间隙并形成脓肿。常发生于术后5 d~7 d,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 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症状等。按腹腔脓肿相应治疗原则处理。 (5) 粪瘘: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损伤所致, 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自行闭合痊愈。经久不愈者, 应查明病变性质及范围, 行相应手术治疗。 (6) 阑尾残端:由于切除阑尾时残端过长, 术后复发炎症, 出现阑尾炎症状。可采用X线钡剂检查, 以明确诊断。症状严重时, 须行手术切除阑尾残端。 (7) 粘连性肠梗阻:由于手术损伤或阑尾周围脓液等因素, 导致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痊愈, 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3.1 0 健康指导

向患者解释病情, 治疗过程,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 讲解术后加强营养的意义, 解释疼痛的诱因, 指导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0年12月12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患者阑尾切除术行腹腔引流106例, 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无肠粘连、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围术期,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143.

[2]周小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保健, 2007, 15 (12) :106.

[3]彭卫琴.阑尾手术后病人早活动及早进食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2005, 19 (2) :231.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术期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26例, 其中, 男18例, 女8例, 年龄7~42岁, 平均26.5岁, 均采取手术治疗,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观察分析经治疗护理后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常规到病房探访患者, 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病史, 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常见病因、目前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等相关手术内容, 并如实告知手术及麻醉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相关注意事项, 嘱咐患者应放松心情,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为其树立能够治愈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2) 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的腹痛的时间及性质等进行严密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上报医生。提前做好术前的准备, 包括备皮及嘱咐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水, 向患者解释术前应进行的各项术前检查的必要性, 并嘱咐患者完成所有的常规检查, 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1]。

1.2.2 术后护理

(1) 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回房后, 患者应去枕采取平卧位, 6h后方可换成半卧位, 以减轻腹肌张力, 缓和切口疼痛, 有助于顺利引流。嘱咐患者术后禁食、禁饮水, 直至肠蠕动恢复。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需要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 应将引流管妥善固定在床边, 若患者需要下床活动, 应注意将引流袋放置在膝关节以下位置, 防止发生引流液反流, 导致逆行行感染。 (2) 术后观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腹部及腹腔引流的情况, 一旦发现有腹部明显膨胀的现象, 并且引流液出现明显渗血, 应即刻上报医生, 并积极协助采取紧急处理, 同时稳定患者的情绪。护理人员应指导并协助患者今早下床活动, 出现明显腹胀的患者, 必要时可采取下胃管温盐水灌肠的方法帮助其肠蠕动, 以防肠粘连发生。 (3) 饮食护理:在患者术后恢复肠蠕动后, 应及时给予饮食指导, 建议患者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 以后再根据病情进展逐步调整为半流质、软食及普食。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吃豆制品与甜食等, 以防腹胀的发生。 (4) 生活护理:注意保持病房空间流通、床铺清洁干燥, 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勤换清洁及柔软的衣裤, 保证伤口敷料保持干燥, 及时进行切口换药, 必要时可每天换药1次。对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体温和伤口敷料的变化, 及时做好切口及周围皮肤的护理工作, 必要时可行拆线、引流处理[2]。

2 结果

26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 治愈24例, 治愈率为92.3%, 二次手术1例, 占3.8%, 出现切口感染2例, 占7.7%, 其中手术时间在24h内的患者有17例, 出现切口感染1例, 占5.9%, 手术时间在24h以上的患者有9例, 出现切口感染1例, 占11.1%。护理干预前切口感染10例, 干预后为2例;护理干预前粘连行肠梗阻7例, 干预后为0例。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病急、重, 由于系膜发生水肿、增厚, 阑尾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肿胀, 其张力明显增高, 阑尾腔内均为脓液, 手术切除阑尾在取出时, 往往引起脓液外溢, 导致阑尾破溃, 进一步污染腹腔或形成穿孔, 若不及时处理,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统计发现, 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前, 出现并发症17例, 其中切口感染占38.5%, 粘连性肠梗阻占26.7%, 给予护理干预后, 并发症降至2例, 切口感染占7.7%, 无粘连性肠梗阻案例, 表明术后严密观察及饮食、生活护理干预等手段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或促进切口感染的痊愈, 提高治疗效果。另外, 统计中还发现, 手术时间在24h内的患者有17例, 出现切口感染1例, 占5.9%, 手术时间在24h以上的患者有9例, 出现切口感染1例, 占11.1%, 手术时间的长短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但在针对性的术前护理及术前准备下, 手术时间超过24h的切口感染率与24h内无显著性差异, 可见, 术前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 并耐心为其讲解手术操作及目的等,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减少术中不配合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的发生, 另外, 术前提前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 也减少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较少发生并发症, 减低二次手术率, 对提高手术治愈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26例, 均采取手术治疗,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观察分析经治疗护理后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6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 治愈24例, 治愈率为92.3%, 二次手术1例, 占3.8%, 出现切口感染2例, 占7.7%, 其中手术时间在24h内的患者有17例, 出现切口感染1例, 占5.9%, 手术时间在24h以上的患者有9例, 出现切口感染1例, 占11.1%。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较少发生并发症, 减低二次手术率, 对提高手术治愈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期间,护理

参考文献

[1]张春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6例术后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6) :319-320.

急性化脓性囊尾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患者均为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了LA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4例, 年龄10~68岁, 平均年龄 (23±4.3) 岁, 通过LA的方式成功完成手术29例, 中途转开腹手术者15例, 详细情况见表1。

1.2 手术方法

4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在行LA过程中, 全部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 手术体位为头低足高, 呈25°, 身体左侧倾斜, 呈20°。之后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 通常情况下, 在患者肚脐偏左1cm处插入10mm的套针管, 以此建立人工气腹并将气腹压控制在10~14mm Hg的范围内。将镜头植入, 探查腹腔和穿刺时是否存在副损伤。在麦氏点偏上4cm处通过切口插入5mm的套针管作为主操作孔, 在左髂脐连线1/3处切口插入10mm套针管作为辅助操作孔; (2) 阑尾系膜的处理方法。阑尾动脉是回肠动脉的末端部分, 通常在此处分为3~4支小动脉, 而在发生化脓性阑尾炎的时候, 这些动脉小分支都被处于闭塞的状态, 基于此, 用点凝闭是安全可行的做法, 并且本研究的44例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再出血的并发症, 具体的做法就是用带电的5cm分离钳先将阑尾末端系膜完全凝闭, 此操作就等同于将阑尾处的主动脉凝闭, 然后, 将阑尾末端稍下方系膜的浆膜紧贴阑尾壁烫开, 操作时特别注意的是切勿损伤浆膜内的血管, 接着用5mm分离钳紧贴阑尾壁凝闭阑尾动脉的分支, 轻轻撕拉直至阑尾的根部; (3) 阑尾的切除操作。切除的操作其实比较简单, 只是有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粘连比较严重的阑尾、有明显肿胀的阑尾以及较粗大的阑尾, 以上几种情况需用带齿的抓钳将阑尾夹住, 对粘连进行仔细地分离, 操作过程中务必紧贴阑尾, 确定阑尾根部, 用丝线或套扎器套扎进行结扎或套扎, 所有患者均不做荷包缝合处理, 且无需灼烧残端; (4) 腹腔的清理。对化脓性渗液要用吸引器反复吸收干净, 并配合使用无菌纱布做相应检查, 一般的局限性腹膜炎不设置引流管; (5) 标本的制取和术后。通常情况下, 患者的病理标本是从左髂脐连线1/3处的套管针中去除, 取出工程勿接触切口, 另外如果阑尾比较肥大, 可用标本袋或者消剪脂肪组织的方式取出。最后, 患者在术后需至少服用3d抗生素以防止患处感染。

1.3 临床观察指标

(1) 手术花费的时间; (2) 患者术后到可正常排气的时间; (3) 手术中可发现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概率; (4) 术后第一次可下床活动的时间; (5) 切口的感染率; (6) 住院时间; (7) 手术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手术的临床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 手术的时间因为有中转开腹以及随访时间长短的不同而不便于统计。中转开腹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29例接受LA治疗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1.3min, 排气时间为36.4min, 发现患者腹部合并其他疾病5例, 术后第一次可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为11.2h, 发生切口感染0例, 平均住院时间5.2d, 平均手术费用为3068.5元, 见表2。

2.2 术后并发症

29例接受LA治疗的患者均属Ⅰ级切口愈合, 在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 (1/29, 3.4%) , 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和轻度的腹泻, 采取针对性治疗后很快得以恢复;另外的15例中转开腹的患者均属Ⅱ级切口愈合, 发生并发症5例 (5/15, 33.3%) 。

2.3 中转开腹危险因素

4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有15例因手术中多方面的情况而中转开腹手术治疗, 占总例数的34.1%, 详情见表3。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很容易导致坏疽和穿孔的发生, 病情继续加重更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症甚至是死亡[4]。近些年,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表明, 该治疗方法有诸多方面的优点。首先,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属微创手术, 术后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其次, 腹腔镜能为医师提供更开阔的事业, 更清楚地显示患者的病灶情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急性阑尾诊断的可靠性, 同时可不受切口的限制, 同时检查整个腹腔内的其他疾病并做出相应处理, 具有较好的综合治疗效果;再次,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肠管无太大干扰, 且不会对腹膜造成过重的伤害, 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最后, 由于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切口不容易受到浓性渗液的污染, 所以感染率很低, 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其感染率低于传统手术的6%左右。

化脓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而且很容易形成脓肿甚至是穿孔, 在临床治疗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妥当, 极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对此疾病的手术治疗也必要有更高的要求。此类疾病在明确诊断之后, 应尽早安排手术, 彻底清除原发病灶, 如果一味的保守治疗, 到最后还是无法避免手术, 而且在时间相对延迟之后, 不仅会增加手术的难度, 而且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所以我们主张尽早确定手术的最佳时机。而本研究提示, 病发后48h内是进行手术的最佳时间, 特别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 早期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A的成功与否, 如果不能做到这点, 随着纤维素渗出液的增加势必会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 而弥漫性腹膜炎目前正是LA的绝对禁忌证。另外, 本研究还发现, 诸如肥胖和高龄是中转开腹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女性来说似乎更是如此。须指出一点的是, 中转开腹只是变更了手术的方式, 而并不是手术的并发症, 因而不能过于追求高LA应用率而强行LA治疗, 如果这样会大大增加手术风险。是否需要中转开腹, 一般来说, 主治医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量在手术后半小时以内做出判断, 当然, 够准确的判断是建立在医师熟练的技术程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本研究也可以了解到, 在应用腹腔镜进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时候, 具有较高的中转率 (本次34.1%) 。但通过对临床效果的观察, 发现与LA比较并不具备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且还能在实际中在一定程度减少医源性损伤。另外, 全程成功完成LA手术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几方面都较中转开腹者表现得更为优越。所以, 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面, 应该尽早做腹腔镜的探查, 在手术遇难时要及时中转开腹, 对高龄肥胖的多数女性患者, 手术方式建议首选开腹。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注意方法和临床疗效以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归性分析和总结4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接受LA手术的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结果 通过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29例, 中转开腹15例, 且在早期进行的腹腔镜治疗有更为良好的预后表现。结论 早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 术中若操作困难, 应尽早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腔镜,LA中转开腹

参考文献

[1]李瑛, 冯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与临床, 2011, 12 (15) :1106-1107.

[2]何子耀.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2 (37) :37-38.

[3]周湛帆, 田德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与实践, 2012, 32 (2) :32-33.

上一篇:多机电力系统下一篇:论住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