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

2024-07-12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共9篇)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 篇1

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1]。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多数患者发病前l-4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可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 以T3-T5最常见, 颈腰段次之, 从而表现出脊髓受累的临床症状。现将我科近6年来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中男性15例, 女性18例, 年龄5-52岁, 平均31岁。病程3天至2月不等。患者均急性起病, 13例患者发病前4周内有急性上感病史, 5例患者有腹泻病史, 6例发病前曾接种疫苗。23例患者出现背痛、腹痛;12例患者出现双下肢瘫痪, 8例四肢瘫痪;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18例患者于病变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 10例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5例患者病变上缘出现感觉过敏;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直肠、膀胱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24例病变区棘突、椎旁出现压痛。2例发生呼吸困难, 1例吞咽、构音障碍。

1.2 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 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病史;多急性起病, 少数呈亚急性, 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且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发展为瘫痪, 出现横贯性脊髓损害、运动障碍、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2];以胸髓受累多见, 颈髓次之;腰穿示椎管一般无梗阻, 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数可轻度增加;MRI可见病变节段脊髓增粗、多发片状或弥散的T1高信号, 强度不均匀, 部分患者可无变化;排除椎管内其他病变。此外, 尚需与视神经脊髓炎、急性脊髓压迫、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脊髓血管病及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等相鉴别。

1.3 临床治疗

无特效治疗, 主要目的是减轻脊髓损害、防治并发症及促进功能恢复。

1.3.1 药物治疗

主要是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确诊后给予丙种球蛋白0.4/ (kg.d) , 连用5 d, 同时联合激素甲强龙1000 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 L中静滴5天, 之后改为静滴氢化可的松100mg, 1次/d, 连用5天, 然后每天清晨顿服强的松60mg, 逐渐减量至5mg, 1月后停药[3]。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治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感染, 应用B族维生素、烟酸、三磷酸腺苷及胞二磷胆碱等营养神经。

1.3.2 维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或高颈段脊髓炎可发生呼吸肌麻痹, 应该提高警惕。轻度呼吸困难可用化痰药或超声雾化吸入;重症呼吸困难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1.3.3 预防并发症

要勤翻身、拍背以防坠积性肺炎;骨隆起处放置气圈、按摩皮肤、活动瘫痪肢体;皮肤发红用70%酒精轻揉, 涂3.5%安息香酊;褥疮局部换药, 加强营养, 忌用热水袋以防烫伤;排尿障碍行留置导尿, 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吞咽困难应放置胃管;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4]

治愈:患者的各项功能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步态正常或基本正常, 伴轻微感觉异常、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或锥体束征阳性;好转:轻微痉挛但尚能独自行走、轻度排尿困难、便秘及一些异常感觉;无效:患者严重步态不稳或者不能行走, 感觉丧失及括约肌功能缺失。

2.2 效果

经过上述积极治疗, 33例患者中治愈12例, 显效15例, 好转4例, 无效1例, 死亡1例。

3 讨论

急性脊髓炎的侵犯部位主要是脊髓髓鞘, 表现出髓鞘肿胀及脱失、轴索变性、淋巴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等。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肢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受损表现如尿便障碍等。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 诊断多不困难。治疗方面主要是大剂量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静滴, 甲强龙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可减轻脊髓炎症反应, 缓解水肿,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少脊髓中脂质过氧化物;丙种球蛋白能中和补体及细菌毒素等, 干扰免疫复合物生成及其对靶细胞的溶解破坏作用;这些均可有效减轻脊髓损伤, 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大剂量激素可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如骨质疏松、急性股骨头坏死、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因此, 应用前要仔细了解患者既往史, 并做好风险评估, 酌情使用相应拮抗药物对症治疗。治疗时, 尽量争取确诊后短时间内及时应用。本组1例患者因急性上升性脊髓炎死亡, 临床工作中,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或者高颈段脊髓炎患者可在短期内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预后差, 应该加强警惕, 严密监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17-319.

[2]李立平, 胡文标.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 03 (11) :1119.

[3]汤复喜, 闫智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5) :65.

[4]个张世军.62例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08 (7) :145.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MRI分析 篇2

【关键词】脊髓疾病;维生素B12缺乏;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63-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收集2005年10月一2013年4月9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男7例,女2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4.5岁。病程10-40天,7例患有多年慢性胃肠道疾病,1例胃大部切除,1例患轻度厌食症。

7例双下肢麻木无力,5例伴有手足末端感觉障碍,2例伴有二便失禁,6例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实验室检查:7例血清维生素B12降低,3例合并巨幼细胞贫血。

1.2 方法

使用Maconi 1.5 T MR扫描机。扫描包括矢状面T1WI,轴面和矢状面T2WI,同时7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在治疗半年后进行了MRI复查。

2 结果

9例患者于C2-T10可见后索T2WI不同范围高信号,呈长条状, T1WI呈等信号,2例T2W中侧索信号增高,Gd-DTPA增强扫描无强化。经维生素B12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神经系统检查有不同程度好转,血常规恢复正常。所有病例于治疗后半年以上进行MRI复查,T2WI上高信号病灶较前明显缩小。

3 讨论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ubacutecombineddegenerationofthespinalco rd ,SCD)是维生素B1 2 缺乏引起的营养障碍性脊髓病变,主要是脊髓后索、侧索和周围神经变性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1]。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胃黏膜内因子的缺乏,胃肠道内维生素B12吸收不足所造成的,通常与贫血伴发。其具体发病机理不详,目前认为维生素B12是核蛋白合成所必需的一种辅酶,也可能是维持髓鞘所必需的一种辅酶,体内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维生素B12依赖酶的缺陷,从而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甲基化。病理改变为髓鞘肿胀而断裂,轴突变性[2]。其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引起感觉性共济失调及强直,可有手足感觉异常、下肢强直而软弱无力、行动不稳,神经系统检查有腱反射亢进、Romberg征阳性,病理征阳性或阴性。临床上通常伴有贫血及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下降[3]。

以往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神经与血液两方面的典型表现,无法观察脊髓的变化。MRI是目前中枢神经系统最佳的检查方法,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脊髓的一种脱髓鞘病变,在MR图像中反映出来,表现为长T2信号。在维生素B12治疗后,亦可通过MRI复查追踪病情变化。

本组9例患者9例的脊髓MRI均显示出长条状长T2、等T1异常信号,不同范围的后索受累、2例累及侧索,以胸髓好发,与临床表现相符。2例病人有明显的侧索症状而MRI未发现侧索的异常信号,在9例治疗半年后复查,T2WI上高信号病灶明显缩小,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呈正相关,这有力地支持了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是:(1)脊髓多发性硬化:其脊髓病变也可表现为长条状长T2信号,但静止期为长T1信号,而活动期Gd-DTPA增强扫描可见强化,且激素治疗有效。(2)急性脊髓炎:主要为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自体免疫性反应。病变多累及颈段或上胸段脊髓,病变区脊髓肿胀,病变可累及脊髓全部或部分,MR增强扫描少数病变区可出现轻度散在的斑片状强化。同时发病急及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症状。(3)脊髓缺血:急性脊髓缺血时,T1WI示局部脊髓肿大、增粗,T2WI信号增高;在亚急性期MR增强扫描,病灶可出现轻度强化;慢性期T1WI表现为低信号,病变区脊髓萎缩;MR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不难与脊髓SCD鉴别。

综上所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表现为脊髓后索和侧索长条状长T2、等T1异常信号,Gd-DTPA增强扫描无强化,具有一定的诊断特异性,且可随访观察维生素B12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文超,丁汉军,刘明,等.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40

[2] 谢荣堂,赵玉芳,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0例临床分析[J] . 华北国防医,2010年,31(3):20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 篇3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甲基强的松龙,临床效果

从临床实践来看, 急性脊髓炎指的是非特异性炎症所引发的急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坏死, 虽然发病率比较低, 但是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影响非常之大;临床上关于该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也给予了高度的研究;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 多使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 但是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大[1];基于此, 为提高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效果, 我院就将以实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 采用对比的方式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效果, 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16例, 平均年龄 (41.3±4.5) 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急性脊髓炎国际协作组制定的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2], 且具备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 排除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 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 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一般资料, 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 本组患者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为:选取地塞米松20 mg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点滴, 持续治疗10 d, 后行强的松片30 mg/d进行治疗, 每周减5 mg直至停药。观察组, 本组患者行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为:选取甲基强的松龙500 mg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 缓慢静脉点滴, 1次/天, 持续治疗5 d;后改强的松片30 mg/d口服治疗, 每周减5 mg直至停药。

1.3疗效评定标准:本次研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分为4个标准:①无效, 患者经系统的治疗, 无法行走或严重步态不稳, 括约肌功能基本丧失;②有效, 患者经系统的治疗, 依旧存在轻微的痉挛但是具备正常行走的能力, 存在轻度的排尿困难;③显效, 患者经系统的治疗, 接近正常的步态, 有轻微的泌尿功能障碍;④治愈, 患者经系统的治疗, 完全恢复正常。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取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采用χ2来检验, 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结果

2.1患者影像学表现:对40例患者行MRI检查,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肿胀现象,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原因主要包括:①受累脊髓内伴有斑片状T2和长T1异常的情况;②急性期受累的脊髓节段较未受累的节段略粗, 少部分有陈旧病变;③急性病变的强化反应, 行GdDTPA注射后T2加权像上出现斑片状高信号。

2.2临床特征:结合本次研究来看, 发生急性脊髓炎的患者在发病前多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损害平面在腰段3例, 损害平面在胸段24例, 损害平面上界在颈段9例;两组患者入院时, 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排尿乏力、尿失禁和尿潴留。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计19例 (47.50%) , 主要包括:不全肠梗阻1例, 褥疮3例, 呼吸道感染6例, 尿路感染9例。

2.3治疗效果比较:经资料整合, 观察组 (n=20) 治疗效果评定为治愈的患者13例 (65.00%) , 显效4例 (20.00%) , 有效2例 (10.00%) , 无效1例 (5.00%) ,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 (n=20) 治疗效果评定为治愈的患者6例 (30.00%) , 显效5例 (25.00%) , 有效3例 (15.00%) , 无效6例 (30.00%) ,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21.6450, P=0.0000) 。

3讨论

从临床研究资料来看, 急性脊髓炎指的是非特异性炎症所引发的急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坏死, 病变多局限于脊髓的数个阶段, 其中胸髓受累最为明显[3], 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尿便障碍、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下肢体瘫痪, 该疾病患者并无特定的年龄段人群,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 平均年龄为 (41.3±4.5) 岁;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 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是否使用激素, 依旧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 主张不使用激素的认为, 急性脊髓炎是感染过敏的自体免疫性疾病, 病程有自动缓解的趋势, 因此不使用激素也会自愈[4];而主张使用激素的则认为急性脊髓炎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 使用激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并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5]。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 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系统治疗后,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 在两组患者各项临床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 这也从侧面提示了甲基强的松龙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我们得出研究结论, 在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治疗中, 使用激素进行治疗, 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治疗效果, 并缩短其康复进程, 方法经过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聪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14.

[2]杨兴丹.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14.

[3]谢均.7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 2012, 24 (4) :205-207.

[4]赵丽春.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和激素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0) :141-143.

浅谈急性脊髓炎的护理体会 篇4

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的急性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病變水平以下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常呈脊髓休克表现,双下肢完全性截瘫,易并发肺部及尿路感染、褥疮。有些病例在发病过程中脊髓损害节段迅速上升,出现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甚至可致死亡。因此在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基础上,精心的护理极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 例,男2例,女4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4岁。均为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据病史体征并经腰穿,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呼吸运动,呼吸速率、节律,肺部啰音。上升性脊髓炎病变位置较高,可引起肋间肌与腹肌功能低下,肠胀气和膈上升,使呼吸与咳嗽活动受限,故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是否有力。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且呼吸无效时准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并及时通知医生。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感染。应帮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指导患者有效咳痰,如咳痰无力,可给予吸痰管吸痰,每日定时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减轻或消除肺部感染,同时雾化后及时有效的吸痰,可减少痰液坠积、结痂。

2.2 心理护理:急性脊髓炎时,早期受损平面以下部位自主运动、感觉、反射运动均丧失功能,大小便潴留,导致患者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心情烦躁、忧郁。应加强心理护理,热情耐心和患者沟通交流,运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本病的转归及预后,并举以康复良好的病例唤起患者治愈的希望和信心,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让家属配合,在生活上给予体贴和关怀,多鼓励和安慰,消除自悲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避免用同情心面对患者,多关心照顾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和开导工作,让患者懂得生活的意义。

2.3 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对于尿潴留者应放置导尿管,注意保持尿道通畅,2~4 h放尿1次,以利训练膀胱排尿功能。应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观察尿液的色、量是否正常;当尿常规化验有感染时,可根据医嘱给予膀胱冲洗,再留取化验至正常.注意操作时保持无菌规范。定期更换导尿管及无菌接尿袋。保持会阴部清洁。活动锻炼时取坐位,以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2.4 大便护理:由于副交感神经受损及长期卧床,患者肠蠕动减弱,易发生腹胀和便秘。应保持适当的高纤维饮食与水分的摄取,依照患者的排便习惯,选择1日中的一餐前给缓泻剂,饭后因有胃结肠反射,当患者有便意感时,指导并协助患者增加腹压来引发排便,必要时肛门塞入开塞露,无效时可给予不保留灌肠。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养成排便规律。

2.5 皮肤护理:长期卧床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保持皮肤卫生及床单清洁、干燥,加用气垫床,在受压部位予以按摩,防止褥疮形成。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2.6 康复护理:患者发生肢体瘫痪,其预后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急性期就应注意肢体按摩及被动活动,保持正常的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及下肢关节畸形、挛缩和强直。在脊髓受损初期,就应与康复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康复的目的是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位,每次翻身后将肢体位置摆放正确,做关节的被动或主动运动,按摩瘫痪肢体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有利于肌力的恢复。

2.7 药物护理:大剂量使用激素时,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倾向,观察大便颜色,必要时作大便隐血试验。大剂量激素治疗会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如面色潮红、情绪激动、入睡困难甚至心率增快等,患者对此不能正确认识且不能接受,需要详细的用药指导并通知医生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向患者讲明原因是药物所致,而且随着药物减量症状也会减轻,停药后症状消失。

2.8 健康教育:自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需利用疾病手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宣教。加强营养,加强肢体锻炼,促进肌力恢复。告诫家属患者锻炼时要加以保护,以防跌伤等意外。并讲明各种检查、治疗、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并告知预后,若无严重合并症,常在3~6个月可恢复到生活自理。让患者面对疾病,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通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心理状态良好,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活动。

3 讨论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 篇5

关键词: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临床上的危重疾病, 该疾病具有突发性及高危害性, 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患者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救治的不及时, 患者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此外, 急性脊髓炎具有较大的损伤性, 随着病情的进展, 患者会出现多器官的损伤, 甚至是造成部分脏器器官的衰竭, 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 在临床上针对于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中, 应该本着快速、高效的原则, 结合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且药效较好的治疗急性脊髓炎的药物对其进行联合应用, 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 实现对患者的高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9例, 年龄在18~39岁, 平均年龄为26.1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22例, 年龄在16~41岁, 平均年龄为34.2岁。

1.2 方法:

对2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 给予患者口服甲泼尼龙片, 每次15 mg, 每天2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加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采用0.4 g/kg的免疫球蛋白进行静脉滴注。对2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 每个疗程7 d。在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 需要注意如下两点。 (1) 急性脊髓炎属于高危疾病, 在治疗中存在着较多的突发情况, 因此, 为了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 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 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或者是出现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 需要立即停药,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2]。 (2) 急性脊髓炎对患者的其他脏器器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 需要对患者的其他脏器进行检查, 如果出现损伤问题, 需及时的进行处理, 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肌肉改善时间、排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且对2组患者各个疗程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2 结果

结果见表1~3。

3 讨论

在临床上, 急性脊髓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以及高损伤率的临床特点, 该疾病属于高危疾病, 对患者的伤害极大, 在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的同时, 还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健康, 对患者的影响极大, 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 也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3]。此外, 由于急性脊髓炎属于急症,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 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快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以及时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在针对于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中, 主要采用的是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从结果上看,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及3个疗程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恢复时间、肌肉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的高于甲泼尼龙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可见, 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其能够快速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 确保患者身体得到快速的康复, 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 实现了对患者的科学治疗和高效治疗[4]。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 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安全性非常高。在本次的研究中,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也没有出现突发状况, 患者安全的完成治疗工作, 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疗, 身体也得到了快速的康复。实际上, 甲泼尼龙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常用药物, 其具有消除炎症的功效, 能够快速的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 控制患者的病情, 因此其在治疗急性脊髓炎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 但是, 无法实现对该疾病的根治[5]。因此, 在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同时应该给予患者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 由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体血浆的重要成分, 具有高抗体活性, 能够有效的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 进而将其应用于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中, 能够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症状改善快, 身体各项功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 实现了对患者的科学治疗和安全治疗, 有助于患者快速的康复出院, 不断的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疾病的彻底康复[6]。

参考文献

[1]王志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辅治急性脊髓炎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3 (5) :190-191.

[2]纳玉辉.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和近期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2 (4) :154-155.

[3]张轶凡.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16 (21) :116-117.

[4]何燕.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3, 6 (7) :112-113.

[5]张冠群.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5 (23) :128-129.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56例。纳入标准: (1) 本组患者均符合急性脊髓炎国际协作组 (Transverse Myelitis Consortium Working Group, TMCWG) 的诊断标准[2]; (2) 首次发病, 神志清楚可以进行配合的患者; (3) 排除放射性、血管性或压迫性等致病因素, 诊断为急性脊髓炎; (4) 通过MRI检查可表现为钆增强、脊髓肿胀效应; (5) 亚急性或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为自主功能、运动或感觉障碍; (6) 患者本人知情并表示同意, 愿意配合试验方案。本组患者中男38例, 女18例, 年龄15~75 (43.26±5.41) 岁;职业:工人13例, 学生18例, 农民21例, 干部及其他4例。根据激素治疗的给药方法, 将56例患者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和地塞米松组, 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的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甲基强的松龙组: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加入到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缓慢给药, 1次/d, 连续5~7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60mg/d, 以后每3d减5mg剂量, 直至停止用药。 (2) 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20mg加入到500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缓慢点滴, 1次/d, 5~7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60mg/d, 以后每3d减5mg剂量, 直至停止用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 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步态接近正常, 锥体束征阳性或者轻微的泌尿功能障碍;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有轻微痉挛发生但不妨碍独走, 有轻度的便秘或 (和) 排尿困难;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步态严重不稳或者不能行走, 丧失括约肌功能;总显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本组例数×100%。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本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附表。由表可知, 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肌力恢复时间及排尿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急性脊髓炎临床特征

经研究表明, 发生急性脊髓炎的患者在发病前有大部分伴有感染的现象, 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拔牙后感染、无明显原因发热、腹泻、全身类流感综合征等病症。所以推测认为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病毒长期潜伏在患者的脊神经节中, 当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时, 病毒会沿神经根逆行, 并扩散到脊髓从而引发病变。其他部位的感染先发生病毒血症,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脊髓当中, 引发病变。病毒感染会导致血管壁发生坏死性炎性反应, 破坏抗体介导的免疫能力也是引发急性脊髓炎的原因。脊髓损伤多为完全横贯性损伤, 主要表现为括约肌功能障碍、感觉平面障碍、不同程度截瘫。患者可以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达到高峰, 发展成为横贯性脊髓损伤[3]。

3.2 影像学表现

对患有急性脊髓炎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发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肿胀现象, 主要原因为: (1) 急性病变有强化反应, 进行Gd-DTPA注射后T2加权像上出现斑片状高信号; (2) 急性期受累的脊髓节段会较没有受累的节段略粗, 少数伴有陈旧病变; (3) 受累脊髓内伴有斑片状T2和长T1异常的现象, 多为胸段和下颈段, 通常以胸髓3、4节段为中心向上下扩散数个节段, 在T2加权像中表现不明显的长T2高信号。

3.3 疗效分析

经研究表明, 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在下地行走时间、肌力开始恢复时间、排尿改善等方面都优于使用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的患者, 在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中较为理想, 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甲基强的松龙和氯化钾缓释片、钙尔奇片、雷尼替丁胶囊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对副作用进行缓解, 没有出现钙代谢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等现象。

对急性脊髓炎会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应进行了解, 多数急性脊髓炎患者在发病前均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 且发病急, 脊髓损伤可以数小时至数天内发展成完全截瘫, 胸髓发病较为常见, 早期多伴有脊髓休克的症状。MRI检查可以尽早对脊髓病变的范围和性质进行鉴别, 是诊断脊髓炎较为可靠的方法。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较为理想, 且副作用较少, 适合无禁忌证使用。对患有急性脊髓炎的患者尽早及时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可以对各种感染和褥疮进行预防, 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均.7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 2012, 24 (4) :205-207.

[2]汤复喜, 闫智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5) :65-66.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75例, 入选标准:入院时间距受伤时间<8h者, 非病理性骨折, 入院时无生命危险, 排除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男22例, 女17例;年龄 (33.18±3.25) 岁;脊髓完全损伤18例, 不完全损伤21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6例;年龄 (32.95±2.76) ;脊髓完全损伤16例, 脊髓不完全损伤2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和损伤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病变平面以下有随意肌活动, 浅深感觉仍存在。脊髓完全性损伤:脊髓损伤时, 一般数小时反射均消失, 有时长达2周, 反射恢复而感觉和随意肌活动持续消失。肢体反射性屈曲后不伸直为单向反射, 提示完全性损伤;反射屈曲后又回到原位为双向反射, 为不完全性损伤。如患者肛周感觉丧失, 直肠括约肌失去随意运动, 如此持续24h, 为完全性损伤。如四肢瘫痪迟缓性的, 较长时间呈软瘫状态, 为完全性损伤;如伸肌很早就痉挛则提示部分性损伤, 如屈肌首先痉挛, 则表明完全性损伤[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根据查体见脊突后凸畸形的程度, 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脊椎移位受伤程度;CT检查示椎管内有骨块压迫脊髓;截瘫平面进行性升高;奎根氏试验显示有梗阻者进行手术复位。手术复位后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 每6小时1次;地塞米松30mg肌内注射, 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即给予高压氧治疗。

1.3.2 治疗组

复位同前, 复位后除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外, 另予以m NGF (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20μg肌内注射, 每天1次, 30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IM) 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

1.5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恢复情况按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制定的神经功能愈合标准 (MCRR标准) [1]评定。优为肌力、感觉>4级 (M4S4) ;良为肌力、感觉3级 (M3S3) ;可为肌力、感觉2级 (M2S2) ;差为肌力、感觉<1级 (MS) 。总有效率= (优+良) /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1.79%高于对照组的47.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FIM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

治疗前2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神经生长因子 (NGF) 具有神经细胞营养和促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 它对中枢及周围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GF包含α、β、γ三个亚单位, 活性区是β亚单位, 由两个11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通过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二聚体, 与人体NGF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生物效应也无明显的种间特异性[3]。NGF具有神经细胞营养和促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 对中枢及周围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神经系统受到物理、化学等多种损害时,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保护感觉神经细胞和交感神经细胞, 减轻伤害的程度, 促进再生神经纤维生长, 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4]。且NGF能保护效应神经细胞和促进再生纤维生长, 并可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 有促进轴索和髓鞘再生等作用,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NGF对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均有作用[5]。不仅如此, 神经生长因子还能促进脊髓损伤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再生。神经损伤后再生的首要条件是神经细胞胞体维持可生长状态。然后是引导再生轴突延长通过损伤区, 最终是轴突生长、寻找靶器官, 建立新突触。NGF作用为影响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分化, 表现在保护效应神经细胞和促进再生纤维生长两方面, 并且可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 刺激胞体和树突的发育[6]。脊髓损伤后可产生内源性保护因子, 包括神经节甘脂、NGF、镁离子等, 实验证明外源性的NGF可提高神经损伤处内源性NGF的含量及活性, 能保护中枢神经细胞抵抗缺血损伤和创伤, 促进其恢复[7], 本文结果也证实这一点。

鼠神经生长因子 (m NGF) 是从小鼠颌下腺分离纯化出的细胞生长因子, 是一种分子量为26.5KD的生物活性蛋白[8]。m NGF可改善由己二酮和丙烯胺造成的大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缩短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 并提高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 m NGF有减轻动物胫神经的髓鞘肿胀发生率和降低变性胫神经纤维数量等作用[9,10]。近年来m NGF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损伤, 而治疗脊髓性损伤的临床报道较少。笔者将药物鼠神经生长因子 (m NGF) 结合手术、手法治疗脊髓损伤, 经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而且还发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绝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最终获得自主行走能力。而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现: (1) m NGF开始生效时间比胞二磷胆碱快, m NGF用药3~5d即有明显疗效, 胞二磷胆碱一般为5~8d。 (2) m NGF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如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优于胞二磷胆碱。目前临床上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致脊髓损伤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很多医师都在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m NGF结合现代治疗方法的运用, 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能力、心肺功能及耐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且使患者尽早离床下地, 也有效预防了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 (mNGF) 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75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组36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复位, 激素脱水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mNGF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IM) 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79%高于对照组的47.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2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结论 mNGF应用于急性脊髓损伤可减少患者神经损伤,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脊髓损伤, 急性,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魏智慧, 高海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致脊髓损伤一例反思[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1) :79.

[2] 高建平, 王健, 张来虎.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33) :190, 192.

[3] 王印国, 韦国强, 陈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 2010, 22 (3) :227.

[4] Li XL, Zhang W, Zhou X, et al.Temporal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some neurotrophins in spinal cord transected adult rats[J].Neuropap-tides, 2007, 41 (3) :135-143.

[5] Kasahara K, Nakagawa T, Kubota T.Neuronal loss and expression ofneumtrophic factors in a model of rat chronic compressive spinal cord in-jury[J].Spine, 2006, 31 (18) :2059-2066.

[6] 袁婷, 何琪.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35) :16-17, 20.

[7] 谭万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促神经损伤恢复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 2009, 12, 33 (12) :1125-1126.

[8] 孙立保.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3) :1538-1539.

[9] Sharma HS.A select combination of neurotrophins enhances neu-o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J].Ann N Y Acad Sci, 2007, 11 (22) :95-11.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在30~5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1.9岁, 这些患者当中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受到感染的有27例, 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受到感染的有23例。其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培养的有26例, 肠杆菌6例, 铜绿假单细胞菌的有9例, 其余的为其他培养细菌。

1.2 治疗方法

由于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在临床上会有局部疼痛和红肿的现象, 创面上还会出现不少分泌物, 是皮肤坏死和缺损所致。因此可以依照通过细菌培养得出的药敏结果, 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的2~5 d中再次进行细菌培养的病理性检查。采用5 000 m L的生理盐水将坏死组织被清除的部位清洗干净, 然后放置于负压治疗的引流海绵装置中, 将其与抗压力引流管以及负压瓶相连接, 将负压力控制在60~70 k Pa, 也可以选择中央的持续吸引, 填入海绵并将其边缘缝合。为患者进行5 d~1周的持续负压治疗以后, 还要继续清创。由创面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负压治疗的数量和抗生素的填充使用情况。最后用植皮、植骨等方式将创面闭合继续治疗[1]。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X线片显示病变已修复或稳定;好转: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好转, X线片显示病变未继续发展;未愈: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并没有得到改善, X线片显示病变继续扩散。

2 结果

在接收的50例患者中, 有14例患者是直接缝合创面, 19例患者通过植皮等方式转移, 有8例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使用了抗生素进行灌洗, 9例患者填充了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水泥。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 骨折部分愈合, 有18例患者是采用自体骨进行植骨, 有21例患者通过截骨技术治愈, 2例患者伴有骨筋膜综合症, 该院对其进行了负压治疗, 创面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由于局部有皮肤坏死的情况出现, 最终只能选择对其进行截肢手术。该院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了1年的随访, 都没有出现复发情况。

3 讨论

在所有的骨髓炎患者当中, 创伤性骨髓炎占据了一半[2], 而且每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多数的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都比较困难[3]。这些患者在早期会由于血管破坏或者发生阻塞, 致使局部供血比较少, 导致骨头组织坏死, 脓液产生, 会引起很多细菌的繁殖, 加重了组织坏死的程度并不断恶性循环[4], 这种感染的控制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抗感染, 通过封闭其创面使得外界与引流区相隔离, 预防创面以及交叉感染, 再经过持续的负压将创面上的分泌物清除, 使得组织之间的压力逐渐降低, 水肿状况减轻, 毛细血管的流量增加, 细胞聚集, 并不断提高局部抗生素的浓度, 将弥散开来的距离缩小, 加强组织以及毛细血管的不断增生。还可以有效提高其抗感染的能力, 覆盖裸露组织以及之间产生的空隙, 有效缩小了创面[5]。而在该院对患者的治疗中, 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下采用了直接缝合创面 (14例) 、植皮 (19例) 等方式, 或是采用抗生素进行灌洗 (8例) 、填充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水泥 (9例) 控制患者的病情, 因此可以看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来治疗急性创伤性骨髓炎, 具有针对性的疗效。

但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无法全部取代清创, 针对大部分的大面积死骨患者来说, 治疗时间越长, 一些死骨附近极有可能出现由周边向中间蔓延的肉芽组织, 需要分次来清理, 在残留的骨面上每隔1 cm钻孔。对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的难度还包括钢板的固定物, 有些专家认为拆除内固定[6], 做好对骨折的临床稳定工作, 等到控制了感染以后才进行骨不连的治疗。还有一些专家觉得只有在内固定出现断裂或是松动的时候才允许稳定, 否则不需要被拆除。而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内固定物外露的情况, 这会给创面带来污染的隐患, 还可能增加软组织进行重建的难度。综上, 胫骨的骨髓炎患者治疗相对复杂, 如果没有能够对骨折维持稳定, 则可以尝试一期的拆除, 再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在外部进行固定或者是牵引跟骨, 这有利于治疗难度减轻, 还有利于软组织的重建[7]。

随着临床上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大量引进和采用, 其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相关数据显示, 这种技术可以将感染率由原来的80%下降到0[8]。如果患者是急性的开放性创面损伤, 可采用这种技术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但是目前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诊创伤的领域中应用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临床分析资料, 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采用多元化治疗的方法, 加以辅助治疗, 而在此期间不断加大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实践和研究, 使其更大程度更大作用的应用于临床上, 并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杭, 谭彦斌, 潘志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性创伤性骨感染的临床应用[C]//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温州:浙江省医学会, 2010, 11 (12) :46-47.

[2]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使用外科杂志, 2011, 18 (04) :233.

[3]廖灯彬, 宁宁, 刘晓燕.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地震骨折伤员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 2012, 34 (10) :1008-1010.

[4]邓玉兰.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 2011, 12 (2) :257-258.

[5]刘三风, 刘志豪, 戴志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各种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杂志, 2011, 15 (6) :66-68.

[6]苏福锦.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 2011, 31 (10) :1492-1493.

[7]谭延斌, 李杭, 潘志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12 (17) :308-309.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84例, 全部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3]中急性脊髓炎的诊断标准, 均经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及CT、MRI检查证实, 并排除血管性、放射性或压迫性等病因, 发病至确诊时间均在10天内。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42例;观察组中, 男26例, 女16例, 年龄17-56岁, 平均 (38.4±4.3) 岁;对照组中, 男25例, 女17例, 年龄18-55岁, 平均 (38.6±4.4)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确诊后即开始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行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5 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50 mg/d, 连续服用一周后逐渐减量, 以每周减量10-20 mg的速度减至停药为止。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行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10 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30 mg/d, 连续服用一周后逐渐减量, 以每周减量5-10 mg的速度减至停药为止。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合并使用维生素、抗生素、神经营养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等, 但均未合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对两组患者的瘫痪肢体肌力改善2级的时间、排尿恢复的时间及可自行下地行走的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4]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可独立行走, 排便功能正常为痊愈;患者拄杖或扶墙能够走动, 排便功能有所改善为显效;患者的肌力和膀胱功能有所改善, 但仍无法自行走动或自行小便为好转;患者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或死亡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痊愈显效率 (痊愈率+显效率) 为85.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9%, 两组痊愈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肢体肌力改善2级的时间、排尿恢复时间及可自行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血糖升高;对照组患者有3例血糖升高, 2例血压升高及2例胃肠道反应出现;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急性脊髓炎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脊髓炎[3], 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有研究[5]认为该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后所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段, 其中尤以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且无性别差异。急性脊髓炎主要侵犯脊髓髓鞘, 从而表现出髓鞘脱失、肿胀、周围淋巴细胞明显增生以及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等特征。以往临床上多应用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 但是存在神经功能恢复时间长及副作用大等缺点, 疗效不甚理想。

甲基强的松龙别名为甲基氢化泼尼松、甲强龙等, 其具强烈消炎及抗过敏作用, 能够对病毒所引致的自体免疫系统过敏反应进行抑制, 从而使炎症对肺部细胞的损害得以减少。目前, 临床上已经应用广泛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在本研究中, 我院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观察组其痊愈显效率为85.7%, 明显优于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对照组 (42.9%) , 两组痊愈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肢体肌力改善2级的时间、排尿恢复时间及可自行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也有学者提出种种可能, 但均未得到证实。因此, 关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确切, 具有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 , 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显效率为85.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9% (P<0.05) ;观察组肢体肌力改善2级的时间、排尿恢复的时间及可自行下地行走的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 (P<0.05) 。结论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确切, 具有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参考文献

[1]杨秀峰.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2) :164-165.

[2]林力峰.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8) :16-17.

[3]贾建平, 崔丽英, 王伟.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17.

[4]蔡丽勤, 叶向红, 叶雪梅.急性脊髓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 (26) :46-47.

上一篇:太极拳现代价值下一篇:平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