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2024-05-24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共12篇)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篇1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研究发现, 早期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不但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反而由于手术的创伤和应激反应而加重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 诱发继发性感染, 导致心肺肾器官的功能衰竭。我院外科2005年9月—2010年3月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 (sever acute pancreatitis, SAP) 患者54例, 行保守治疗后, 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其治疗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4例患者, 男32例, 女22例, 年龄36岁~67岁, 平均年龄48.6岁。临床表现:15例有上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 血尿淀粉酶不同程度升高;28例B超检查胰腺体积增大, 胰周局限性渗液, 其中9例合并有胆囊结石, 胆囊壁毛糙;11例CT平扫胰腺体积明显增大, 胰周、肾周积液。

诊断依据: (1) 持续性加剧的上腹部疼痛, 并向全腹扩散。 (2) 以上腹部为主的疼痛、反跳痛, 有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 (3) 血尿淀粉酶升高。 (4) 影像学检查胰腺体积增大, 胰周积液。行保守治疗治愈53例, 1例伴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 治疗方法与分析

2.1 一般常规治疗

禁食水一般为2周~3周, 胃肠减压7 d~10 d, 肠内外营养支持,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给镇痛, 抗炎, H2受体拮抗剂。需要强调的是:早期补液以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急性胰腺炎时, 循环血容量可损失达1/3, 这些液体大多进入非功能的第三间隙;此外, 呕吐、胃肠减压和肠麻痹也损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补充血容量, 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可避免微循环淤积。容量是否补足, 以心率、血压、尿量作为判断指标, 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检测。

2.2早期使用抗生素

虽然众多临床资料表明, 感染是SAP死亡的主要的原因, 但由于血循环与胰组织间存在血胰屏障, 至今尚无一种能明确治疗胰腺感染的抗生素。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的肠道菌群引起的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感染是导致SAP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组病例中选用的抗生素有先锋必素、甲硝唑、喹诺酮类药物, 虽不能完全通过血胰屏障, 但在胰腺中形成有效的治疗浓度, 能一定程度抑制胰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1]。早期使用抗生素, 可减少胰腺脓肿形成的概率。

2.3注重奥曲肽在SAP中的应用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抑制素8肽, 其结构中的4个氨基酸序列具有天然生长抑素的药理特征, 且有专效的作用, 可明确抑制胰腺分泌。其能作用于急性胰腺炎多个环节,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其能抑制胆囊收缩素, 刺激胰酶分泌与释放, 抑制胃泌素泌酸, 同时也刺激单核细胞系统, 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奥曲肽对微血管的灌流和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有减轻和保护作用;还可抑制白三烯的形成, 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奥曲肽对缓解症状, 血尿淀粉酶的恢复, 胰腺水肿的改善, 以及24 h后的血白细胞、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具有明显效果;且能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 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国外研究发现, 奥曲肽能降低SAP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脓毒血症的发生率, 从而降低病死率。

2.4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作用

国内近20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激素对SAP治疗有明显效果, 它能缓解部分感染患者中毒症状, 并可能逆转某些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 但对轻症胰腺炎不主张使用。我们的经验是短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具体指征: (1) 肾上腺功能减退者; (2) 严重呼吸困难或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 (3) 休克加重表现者; (4) 中毒症状明显者。

2.5 应用大黄汤或清胰汤

急性重症胰腺炎可早期出现胃肠动力改变, 表现为胃潴留, 十二指肠蠕动迟缓, 肠麻痹, 菌群移位, 胃肠功能衰竭诱发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本组常规应用大黄汤或清胰汤, 基本方为:柴胡15 g、黄芩15 g、金钱草15 g、茵陈15 g、金银花15 g、栀子15 g、厚朴15 g、生大黄30 g (后下) 、芒硝30 g (冲服) , 从胃管注入, 1 d 2次[2]。保留1 h后继续胃肠减压有利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促进排气, 明显缓解腹部疼痛症状。同时还有利于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恢复, 有利于肠蠕动的净化作用, 减少细菌移位的机会, 避免大量内毒素的吸收。大黄汤或清胰汤的应用对改善微循环及增加胰腺血流有积极的作用。

2.6 抗氧化治疗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组织与细胞均有自由基活性增加和氧化水平升高, 脂溶性维生素A、C、E和类胡萝卜素可能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SPA时给予维生素A、C、E和类胡萝卜素具有阻止或预防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足量补充维生素也是一种重要措施。

2.7 参附的应用

休克者行参附注射液20 m L加入50 g/L葡萄糖或20 m L生理盐水静注20 min 1次, 直至血压恢复正常;再以参附注射液100 m L加入50 g/L葡萄糖或100 m L生理盐水静注, 1 d 1次。人参和附子两味中药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 扩冠, 扩张周围血管, 稳定血压的作用, 可改善微循环, 减少患者对多巴胺的依赖性;还可松弛胆管口括约肌, 减轻胰管压力, 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胰腺微循环。

依据本组病例分析, 过去认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是胰腺自身消化的局部病变, 而采取早期手术, 清除坏死组织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 但是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且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近年来研究表明,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不仅有胰腺自身消化参与, 同时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早期, 患者均伴有中毒症状, 内环境失调, 临床表现为休克和器官功能损害。此时手术不但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反而由于手术创伤和急性反应而加重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 加剧病变的进展, 进一步激化全身感染,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近年来强调早期保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此期治疗重点应放在对循环、呼吸及肾功能的维护和支持方面, 采取积极保守治疗对抑制胰腺分泌, 改善胰腺血液循环, 防止肠道细菌移位, 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占良.急性重症胰腺炎抗生素治疗[J].实用外科杂志, 1992, 12 (12) :622.

[2]罗振鲜.生长抑素及消化病治疗现状[J].实用内科杂志, 1983, 13 (1) :41.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篇2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1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工作中是很常见的疾病。急性胰腺炎病人所分布的科室也是很广泛,比如在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科、肝胆胰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都不难发现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对于急性胰腺炎病人为什么会分布在如此多的科室的问题,这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诊治分不开。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性损害。病因有:1)胆道疾病胆石症及胆道感染等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由于70%-80%的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壶腹部,一旦结石、蛔虫嵌顿在壶腹部,胆管内炎症或胆石移行时损伤Oddi括约肌等,将使胰管流出道不畅,胰管内高压,诱发急性胰腺炎,这也是国人中最常见的急性胰腺炎的诱因。2)酒精酒精可促进胰液分泌,当胰管流出道不能充分引流大量胰液时,胰管内压升高,引发腺泡细胞损害,且酒精在胰腺内氧化代谢时产生大量活性氧,也有助于激活炎症反应,进而促进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这也是欧美国家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诱因。3)代谢障碍高甘油三酯血症(>11.3mmol/L)与急性胰腺炎有病因学关联,可能与脂球微栓影响微循环及胰酶分解甘油三酯致毒性脂肪酸损伤细胞有关。4)胰管阻塞、十二指肠降段疾病、手术或创伤、药物。5)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6)其他。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既往病史,酒精摄入史,药物服用史等。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位于上腹部,常向背部放射,多为急性发作,呈持续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体征上,轻症者仅为轻中上腹部压痛,重症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腹水,Grey-Turner征,Cullen征。辅助检查:1.血清酶学检查:血淀粉酶:(40-180U/dl),大于500U/dl有诊断意义;尿淀粉酶:(80-300U/dl),大于300U/dl有诊断意义;血清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尿淀粉酶变化仅作参考。2.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发病后72小时CRP>150mg/L提示胰腺组织坏死可能。3.影像学诊断在发病初期24~48h行B超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有助于判断有无胆道疾病,但受急性胰腺炎时胃肠道积气的影响,对急性胰腺炎常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必须强调临床表现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性中上腹痛、血清淀粉酶增高、影像学改变,排除其它疾病,可以诊断本病;必须对病情作动态观察。

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两大任务:1.寻找并去除病因;2控制炎症。治疗方法取决于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轻度急性胰腺炎经支持疗法、减少胰腺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等治疗即可取得较好效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必须早期发现,采取综合性措施积极抢救。

(一)针对病因的治疗

1.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是目前国内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凡有胆道结石梗阻者需要及时解除梗阻,治疗方式包括经内镜或手术治疗。2.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并静脉乳糜状血或血甘油三酯>11.3mmol/L可明确诊断,需要短时间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尽量降至5.65mmol/L以下。这类患者要限用脂肪乳剂,避免应用可能升高血脂的药物。3.其他病因:高血钙性胰腺炎多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需要行降钙治疗。

(二)液体复苏及重症监护治疗: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加强监护治疗是早期治疗的重点,由于SIRS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导致血液成分大量渗出,造成血容量丢失与血液浓缩。复苏液首选乳酸林格液。

(三)器官功能的维护治疗:(1)呼吸功能的支持: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必要时应用机械通气。并根据尿量、血压、动脉血pH等情况调整补液量,总液量宜<2000ml,且适当使用利尿剂。(2)肠功能的维护:导泻及口服抗生素有助于减轻肠腔内细菌、毒素在肠屏障功能受损时的细菌移位及减轻肠道炎症反应。胃肠减压有助于减轻腹胀,当患者没有胃内容物潴留时,可停止胃肠减压。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肠黏膜屏障的修复。(3)连续性血液净化:当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连续性血液净化通过选择或选择性吸附剂的作用,清除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或外源性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四)营养支持: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高分解、高代谢的疾病,常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具体表现为高血糖、高血脂和低蛋白血症。由于此类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并且不能进食,所以营养支持在胰腺炎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五)减少胰腺的分泌:1)禁食和胃肠减压;2)抑制胃酸:临床上常用的有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3)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天然生长抑素由胃肠黏膜D细胞合成。

(六)抑制胰酶活性:重?Y胰腺炎宜早期、足量应用胰酶抑制剂。

(七)镇痛:多数患者在静脉滴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后,腹痛可得到明显缓解。对严重腹痛者,可肌肉注射哌替啶止痛,每次50~100mg。

(八)其他:如预防和治疗感染;中药治疗;胰腺局部并发症的治疗;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篇3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57-02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疾病,起病急,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现将我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46例,其中男31例,女性15例;年龄35~67岁,平均47.6岁;其中暴饮暴食后诱发16例,胆源性疾病诱发20例,无明显诱因6例,复发性胰腺炎4例,所有患者均以急性上腹痛为主诉,有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增高,CT扫描而确诊,均行保守治疗。

1.2 治疗方法

①禁食、禁水,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吸氧;②充分有效的扩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③改善微循环;④抑制胰腺分泌;⑤营养支持;⑥使用有效抗生素;⑦严密监测和维护重要脏器功能;⑧中药汤管喂或灌肠;⑨B超,CT动态监测胰腺的形态变化。

2 结果

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4.7d,无一例发生胰周感染及腹腔感染。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坚持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高热患者及时擦干汗液,保持身体舒适,防压疮发生。疼痛患者采取膝盖弯曲、靠近胸部以缓解疼痛,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对有尿管的患者,做好会阴擦洗,防止尿路感染。

3.2 心理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多发病突然、病情重且医疗费用昂贵,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腹痛、腹胀等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各种管道如胃管、尿管等给患者带来不适,部分患者情绪低落,应及时了解、尽可能满足其需要,为患者介绍同类疾病治愈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创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3 病情观察

3.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及皮肤温、湿度等情况,监测T、P、R、BP、SpO2,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保证静脉补液通畅持续,按照药物半衰期及时输入抗生素,保持尿量每天2000ml左右,减少脑水肿的发生和腹腔渗液对腹腔的压力,加速毒素的排泄,维持肾功能,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如发现患者萎靡不振、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提示已发生休克,应立即汇报医生,并備好急救药品及物品;如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急促、气短、鼻翼扇动、发绀,伴有辅助呼吸肌过度运动,早期肺部无明显罗音、24 h后逐渐出现,常规吸氧不能减轻症状,提示病人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如患者出现少尿、无尿、血尿或管型尿,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考虑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应配合医生给予治疗。

3.3.2 观察腹部情况 腹痛为急性胰腺炎最为常见的症状,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范围、持续时间及腹胀情况,如发现腹痛加剧,明显腹胀、高热、反跳痛同时伴有呕吐等情况,提示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及时处理。胆源性胰腺炎占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的50%左右 [1],该类患者密切观察黄疸的变化,发现黄疸加重,腹痛加剧,及时汇报医生。加强与患者沟通,必要时需急诊手术治疗,本组20例胆源性胰腺炎均治愈出院,未行急症手术。

3.3.3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出血是重症胰腺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胰腺受严重损害以及休克等应激状态,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腹腔出血等,应严密观察有无呕血,记录胃肠减压引流液量、颜色,大便颜色、次数、形状,遵医嘱积极止血和抗休克治疗。

3.3.4 胰性脑病的护理 胰性脑病系胰酶逸至血中引起,患者早期的精神症状与神经系统方面的阳性体征,一般在发病后3~5d出现,表现为兴奋多语、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幻觉及抽搐等。一旦发现以上表现须及时报告。对躁动者在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的前提下,给予安全约束,防止坠床等意外伤害发生,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3.4 禁食及胃肠减压的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人需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以降低胃酸对胰腺的刺激。置管期间耐受性差的患者经常自行拔管,为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合作态度度过这一时期,要告知患者留置胃管的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取得理解和配合。选择合适粗细的胃管,及时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理解患者的感受,并给予适时的安慰。严格床旁交接班制度,观察并记录胃管外露长度,保持引流管通畅,保证有效的胃肠减压。

3.5 抑制胰腺分泌药物的使用 生长抑素能对胰腺分泌产生多重抑制,在胰腺炎早期它可以减轻胰腺组织损害程度,保护肠的屏障功能,降低脏器细菌转移率,减少腹腔感染、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采用微泵泵入,提高其药效,同时注意其半衰期仅有3-5分钟,液体快完前及时现配现用,使药物及时有效泵入。

3.6 肠内营养护理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生命体征稳定,肠功能恢复,腹胀减轻的情况下,予以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1]。

3.6.1 根据医嘱在肠内营养的起始阶段,选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使肠道适应喂饲,当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后,可选用低脂和以氨基酸或混有短肽链水解蛋白为氮源的制剂,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开始500—1 000 mL/d,逐渐增加,以后渐停用肠外营养。

3.6.2 管胃前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以防液体反流,初始滴速为20~30 ml/h,以后每24 h增加20—30 ml/h,最大速度为100~125 ml/h。加热器加热管道保证患者输入营养液温度在37~40℃。如患者有腹胀不适可适当减慢输注速度,严重者暂时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4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SAP患者, 男26例, 女14例;年龄29-68岁, 平均51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分会胰腺外科学组SAP的临床诊断标准[2]。发病诱因:胆源性26例, 暴食、酒精性6例, 不明原因 8例。出现休克者6例。发病时间3 h至1个月。腹痛23例, 腹胀21例, 恶心、呕吐16例, 发热1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肝功、腹腔穿刺、B超、CT及血生化检查。

1.2 方法

其中24例采用手术治疗, 1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切开胰腺被膜, 清除坏死胰腺组织, 行胰床、小网膜囊和腹腔多管灌洗、引流, 空肠置营养造瘘管。胆源性胰腺炎同时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期假性胰腺囊肿行囊肿空肠吻合内引流术。非手术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积极抗休克,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联合应用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营养支持;监测输液, 保护器官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2结果

1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14例治愈, 治愈率为87.5% (14/16) , 2例病情加重, 转手术治愈。手术治疗24例 (不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2例) , 均治愈。

3讨论

SAP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急腹症, 其治疗原则是急性期内先行非手术治疗, 待坏死组织发生感染和包裹后再行手术引流。以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手术方式为原则。急性胰腺炎非手术疗法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 但这也同时说明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的干预, 才有可能获得治愈。近几年对胆源性胰腺炎及胰腺坏死后并发感染需行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 但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后期手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并缩短疗程[3]。一般认为, 以下情况需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4]:①急性胰腺炎经内科治疗24~48 h症状继续加重, 出现弥漫性腹膜炎;②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需要外科手术解除梗阻;③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未肯定, 不能除外其他急腹症时, 应进行剖腹探查;④开放式引流, 多数的手术治疗需要经常切除坏死的胰腺和胰腺周围组织, 保留腹部开放可避免重复剖腹术, 敷料更换也可直接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一般来说, 手术最好在第3~4周进行, 因为到第3周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界限已经分清, 有利于清创, 减少出血。但应根据轻重缓急区别对待。①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梗阻未解除者应尽早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引流胆道;②非手术治疗无效, 有逐渐加重趋势甚或有腹腔室隔综合征者, 应尽快手术。腹腔室隔综合征表现为腹胀明显、腹壁高度紧张、腹腔积液、肠麻痹, 间接腹腔压 (膀胱压) >20 mm Hg;③胰腺坏死感染者, 对体温≥38℃, 白细胞≥20×109/L, 腹膜刺激征≥2个象限者, 或CT上出现“气泡征”;或细针穿刺抽吸物涂片找到细菌者, 均可判为坏死感染。感染一旦发生, 非手术治疗几无成功机会[5];④FAP应急症手术。FAP的特征是疾病发展极快, 腹胀及腹膜刺激征明显, 发病72 h内发生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经过及时的扩容复苏治疗, 虽然容量很快能够补足, 但脏器功能的障碍并不好转, 甚至进行性加重。FAP的病死率高达40%~60%, SAP合并腹腔室隔综合征时病死率可达60%[5];⑤后期并发症的处理:包括胰腺囊肿、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等的处理。既要重视早期恰当的非手术治疗, 也要合理的把握手术指征、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 做到针对不同病例的“个体化治疗”。

本组2例患者的治疗中, 非手术疗法后患者病情加重, 立断改行手术治疗。除此之外, 抑制胰酶分泌, 抗生素的应用及维持水电平衡在SAP的治疗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由于细胞因子、SIRS等因素在SAP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短时血滤等疗法已有文献报道开始在临床应用, 但其效果需进一步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兴鹏.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策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5 (2) :101-102.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中华外科杂志, 1997, 35 (12) :773-775.

[3]李德宁.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及疗效分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5, 12 (5) :449-450.

[4]McChve SA, SmiderH, Owens N, etal.Clinical nutrition in pancre-atiris.Dig Dis Sci, 1997, 42 (1) :2035.

急性乳腺炎最佳治疗方法 篇5

(1)冷敷治疗:冷敷能使局部温度下降,毛细血管渗出减少,周围神经传导冲动减缓,具有镇痛,消肿,抑制炎症扩散,减少乳汁的分泌的作用,热敷时脓肿形成较冷敷快,冷敷的切开排脓率为40.42%,低于热敷的切开率(热敷的切开率为82.9%),且冷敷越早越好。

①时机:于急性炎症的早期(发病后的24h内),在炎症尚未被控制的48h内进行,48h后可改为热敷。

②方法:碎冰后,以冷水冲去棱角,置入冰袋,用棉布包裹冰袋外,置于硬结局部3~4h,局部皮肤复温后可再行冷敷,若局部麻痛不可忍受,改为短时间冷敷,冬天可用冷水敷。

③注意问题:在冷敷的同时可多饮水,使乳汁变稀,减少淤滞,利于乳汁的排出,以起到引流及冲洗作用,有利炎症的消退,冷敷时尚须注意防止局部冻伤,如患病后24h内用冷敷尚未能控制者,可放弃冷敷而改为热敷,以利炎症吸收。

(2)热敷治疗:急性乳腺炎起病3天后,局部病灶呈现浸润和渗出改变,此时热敷可增加局部组织血流,促进白细胞趋化,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局限和液化,具有镇痛,消炎的作用。

①时机:发病24h或48h以后,炎症已经局限者。

②方法:以50℃左右温热敷布置于红肿局部,上盖以纱垫保温,每次20~30min,3~4次/d,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

(3)红外线,紫外线:前者热力穿透性强,可达乳房组织的深部,其效果比湿热敷更佳;后者通过光化学作用,具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用。

(4)乳房按摩:排尽剩乳用负压吸引法,如吸奶器吸引或人吸等,负压吸力过大,易使乳管暂时狭窄,影响排乳效果,乳房按摩则是利用挤压的作用,排空乳管,促进淤结消散,该法适用于乳管闭塞,乳汁淤积,或小叶炎症初期的患者,若局部水肿明显,伴有发烧,或脓肿已经形成者,则禁用此法。

①手法按摩:五指并拢,以两手小鱼际部,夹持乳房基底部, 沿乳管走行,向乳头部轻轻按摩1~2min,然后用手掌由淤积硬结的外缘向乳头方向逐步推赶并轻揉挤,反复按摩5~10min,即可将淤积的乳汁逐渐推出,按摩时,可以用手轻轻提动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出管,若按摩前先作局部热敷,效果更好。

②梳背按摩:乳房患部涂少量油脂(液体石蜡或蓖麻油均可),以减少摩擦对乳房皮肤的刺激,避免皮肤损伤,用烤热的木梳背(以不烫伤皮肤为度) 由乳房基底部开始,经患部再向乳头连连推赶,使闭塞的乳管由内向外,由小而大,渐渐被乳汁所扩张,终至全管通开,积乳排出,患者可在短期获愈。

按摩注意事项:A.为减少按摩引起的炎症扩散和脓毒血症的发生,按摩必须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进行。

B.为减少按摩时的疼痛,按摩先可在淤积的周围组织注射0.5%~1%利多卡因20~40ml,待5min后再作按摩。

C.乳腺小叶及周围组织已有轻度炎症时,可在局麻药内加入青霉素40万U,注射后10min再进行按摩。

D.治疗期间可用温硼酸液轻洗乳头并涂青霉素或磺胺油膏,然后用纱布遮盖以保护乳头。

(5)乳房承托:其目的是减小乳房活动度,减轻乳房疼痛,有乳罩承托法和布带或三角巾带撑托法2种。

2、抗生素应用

(1)全身治疗:首选青霉素治疗,用量可根据症状而定,每次80万U肌内注射,2~3次/d,也可用800万U静脉滴入。

(2)抗生素局部封闭:

①方法1:局部可用含青霉素100万U的生理盐水20ml封闭治疗。

②方法2:用0.25%普鲁卡因60~80ml,加青霉素80万~160万U,在炎症区上方3cm左右健康处的皮下组织作横“一”字形封闭,范围应超过炎症直径区,每天或隔天封闭1次,或注入乳房后疏松组织中,此治疗既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亦可使乳房组织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乳汁的排出,注射时须注意离开炎症区域,以免因注射后,局部压力增高,使炎症扩散。

3、手术治疗

(1)激光打孔:确定脓肿位置后,在脓肿波动最明显的部位打孔并吸出脓液,然后将抗生素推入脓腔,此方法创伤小,病人容易接受,同时也免受换药之痛苦。

(2)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但需注意几点:

①麻醉:表浅脓肿多采用局麻,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以静脉麻醉为宜。

方法:以长针头注射器从乳房基底边缘的上,下方及外侧分别向乳房后刺入;以0.5%普鲁卡因作扇形浸润;然后围绕乳房基底边缘再行皮下浸润,总量约100ml,穿刺时针头应与胸壁平行,以免刺破胸膜,如切口部位麻醉不完全,可在切口沿线行皮内及皮下浸润,若脓肿范围较小,亦可于炎症周围的正常组织内行菱形浸润麻醉及切口沿线的皮内和皮下浸润。

②脓腔穿刺:切开前先行脓腔穿刺,尤其深部脓肿更为重要,穿刺点选在水肿最明显,压痛最甚处,抽取少量脓液,进行涂片或细菌培养,抽出脓后,暂不拔针头,以针头作引导,行脓肿切开。

③切开脓肿:

A.切口大小选择:应根据不同部位的脓肿,采取不同方向的切口,但切口长度应基本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如皮肤切口小,影响引流;而皮肤切口过大,会引起延迟愈合。

B.切口方向:根据脓肿部位选择不同的切口方向,位于乳房腺叶间的脓肿,切口应循乳管方向行放射状切开,且不要切入乳晕内,腺叶间脓肿多有间隔,为数个脓肿所组成,故在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用血管钳插入脓腔撑开,再用食指探查脓肿,并将脓腔间隔分开,使之成为一个脓腔,以便引流,同时也了解了脓肿的范围及大小,必要时可行对口引流。

位于乳晕下的脓肿,为防止乳晕下皮脂腺损伤,应沿乳晕边缘作弧状切口,切开皮下,用血管钳插入脓腔撑开,且勿过深,以免切断输乳管,造成乳瘘。

位于乳房后的脓肿或乳房周边脓肿,可在乳房周边(即乳房基底的胸乳皱处)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以免损伤乳腺管造成乳漏,又利于引流。

④引流脓液: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结扎出血点,深层组织,可用中弯钳沿针头钝性分离入脓腔,见脓即可将针头拔出,然后用手指插入脓腔,探知脓腔大小及打开脓腔各间隔,以便引流。

一些脓腔较大的脓肿,有时切开后仍然引流不畅,探查脓腔时,可于脓腔最低位加作切口,钝性分离乳腺组织,使两切口创腔相交通,即对口引流,行对口切开应注意深部的切口应与皮肤切口大小近似,防止皮肤切口大,深部切口小,难以充分引流。

⑤放置脓腔引流物:切开后用干纱布或吸引器将脓腔内的脓液清除,亦可用盐水冲洗干净,然后再用干纱布由脓腔底至切口处折叠放入脓腔,宜稍紧,干纱布引流,有利于止血及吸尽脓液,扩大创道,较凡士林纱布或盐水纱布优越。

⑥换药:切开引流后2~3天行第1次换药,换药时可先用盐水将纱布引流条浸湿,然后再轻柔地徐徐拔出,用盐水棉球或盐水纱布将分泌物揩干后,用盐水纱布引流,一则便于引流,二则便于肉芽新生,有利于吸附脓苔及坏死组织,对创面刺激小,较凡士林纱布为佳,此次放置引流条要稍松,太紧会影响引流效果及肉芽生长,引流条应放置脓腔底,防止造成残余脓肿,同时应记录引流条的放置数目,取出时要仔细检查,避免遗留而影响创面的愈合。

⑦乳管损伤的补救:术中一旦误将输乳管切断(哺乳期可见创面有乳汁流出),可行缝合结扎,以防乳瘘发生。

4、脓腔冲洗:穿刺脓腔,抽尽脓液,然后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或抗生素稀释盐水-抽出弃之-再注入盐水,如此反复操作,使脓液及坏死组织被冲洗抽出,促进脓腔肉芽的生长,减少毒素吸收及促进脓腔的早日愈合,而且病人痛苦小,乳腺组织损伤少,亦不影响乳汁的分泌功能,也避免因切开排脓而形成瘢痕,甚至乳房变形,在脓腔冲洗同时,可伴用中药内服。

(1)适应证:①炎症局限,脓肿形成,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者。

②炎症已转为慢性经过者。

③单发性脓肿,没有脓腔间隔者。

④对麻药过敏或不能进行全麻的病人。

(2)工具:20ml注射器一具,6号针头2个,16号采血针头1个,1%或0.5%普鲁卡因注射液,以及0.9%灭菌盐水等。

(3)操作:在脓腔中心行常规消毒,用0.5%普鲁卡因作局麻,然后在脓腔壁较厚的部位穿刺(在脓腔壁太薄处穿刺,针眼不易愈合)。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篇6

关键词:SAP EEN 三强喂养管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05-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 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其中男性7例, 女性3例, 年龄29~ 82岁, 平均55.5±16岁。插管时间10~75天。

1.2 置管时间及方法。本组患者于入院后1~7d内( 一般在发病第3天或第4天) 在胃镜或X线下定位放置。具体方法为: 经胃镜将三腔管的吸引腔管和压力调节腔管置入胃腔内, 做胃肠减压和调节压力用; 再将喂养腔管置入屈氏韧带以下超过20cm处, 用于营养液滴注。体外吸引腔管接口接胃肠减压器行持续或间歇胃肠减压; 压力调节腔管关闭待用;空肠喂养管将肠内营养液及药物注入上段空肠用。也有少数是在通过做手术时放置,其位置如同上。

2 护理体会

2.1 观察指标。在实施EEN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①有无呕吐反流误吸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情况。②每天观察管道的位置通畅程度和管道连接情况等。③记录胃减压的情况,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2 三腔喂养管的护理。

2.2.1 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置管成功后即可喂养, 并同时使用负压吸引腔持续负压吸引。当天可选择生理盐水500mL喂养管内持续泵入, 使肠道有一适应过程。无不适反应( 通常为1天后) , 选用能全力、百普力、瑞能、瑞素等要素饮食泵入。泵入营养液温度38℃~40℃速度由20~50mL/h开始, 无不适反应每隔24h增加10mL/h,逐渐增加至100~12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随时调整用量及速度。输注营养液时掌握好浓度、速度及温度。应用时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过渡, 在增加浓度时不宜同时增加容量,二者的增加可交错进行。

2.2.2 三腔喂养管日常护理。协助病人取合适的体位, 重症病人往往合并胃肠动力障碍,头高位可以减少误吸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输肠内营养液过程中, 需抬高病人床头约30°左右,有禁忌证者除外;妥善固定管道防止滑脱, 每班检查三腔喂养管置入深度,若滑脱可插入导丝后重新置管;每日必须检查肠内营养管是否通畅,有无松脱或者移位,有无堵塞。 每次输注前后均用生理盐水30~50ml冲洗管道,防止导管堵塞,如导管堵塞可尝试反复低压冲洗,切勿加压冲洗;使用肠内营养专用泵管,每日更换,输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清洁,防止污染;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输注后患者有无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黑便, 肠鸣音亢进, 消化道出血等,并及时联系医生。观察负压吸引腔引流液颜色、质、量, 尤其注意有无血性引流物, 以防应激性溃疡发生。

2.3 口鼻腔护理。按常规做好口鼻腔护理。每天2次,防止感染。

2.4 心理護理。置管前, 要做好解释工作, 讲明置管的目的及优点, 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进行肠内营养期间,要随时听取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心理需求, 并告之营养改善与病情好转的一致性, 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最近研究证实, SAP早期行肠内营养不仅可以减少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 还可以降低住院时间, 减少医疗费用。使用三腔管喂养期间,加强管道护理,防止发生堵管,保持通畅。必须保证进出通畅,经常检查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不通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易误导观察结果。经常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和量。近年来,三腔喂养管在SAP病人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不但要掌握正确的置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规范导管护理,这是确保和提高三腔喂养管在临床上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护理关键。需要指出的是, 在护理过程中, 营养管位置的观察、营养液的温度以及输注速度的调控等, 是保证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Mckay CJ,Imrie CW.The continuing challenge of early mortal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r Surg,2004,91:1243-1244

[2] 王远志,丁岩冰,肖炜明,等.三腔喂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胃肠病学,2008

[3] 王艳,姚英, 高建平.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年第4卷第3期

[4] 杨东炜,杨振江,吴新华,等.鼻空肠三腔喂养管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

[5] 李洁廉,陈怡 刘文清.三腔喂养管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应用,西南军医,2009年06期

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10年1月~2014年5月, 本院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男41例, 女29例。年龄36~70岁, 平均年龄55岁。发病时间1 h~4 d, 平均发病时间2.6 d。诱因:胆道疾病19例, 暴饮暴食33例, 不明原因18例。全组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及不同程度的腹膜炎体征。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 其中10例采取急症手术, 其余60例均采取保守治疗, 给予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分泌、消炎止痛及对症支持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因腹痛时常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 护理人员及时给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 治疗方法及预后, 以削除患者的疑虑。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 分散注意力。患者卧床、禁食时间长, 住院时间长, 易产生焦虑、烦躁心理,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交流,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避免情绪波动大,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2.2 一般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和腹部体征的变化, 定时测量T、BP、P、R, 并记录, 特别要注意有无高热不退、腹肌强直、肠麻痹等重症的表现, 及时发现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向医生反映, 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作为补液的依据。

2.2.2 饮食指导

饮食对于胰腺炎患者特别重要, 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因为食物中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促进胰腺的分泌, 肠管内压力增高, 加重胰腺的病变。因此, 胰腺炎患者绝对禁食, 必要时胃肠减压, 向患者讲明禁食是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采用的首要措施。同时应准确记录引流液量,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 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杨, 观察病情变化。待腹痛、呕吐基本消失后即可停止胃肠减压[2]。待病情好转后指导清醒的患者可进食少量低脂流质饮食, 以后逐步增加饮食。

2.2.3 做好生活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 疼痛时可屈膝侧卧位,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解痉剂。剧痛在床上辗转不安者可加床栏, 防止坠床。给患者提供安静环境, 促进休息, 保证睡眠, 以减轻胰腺负担和增加脏器血流量, 增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 改善病情。同时要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 因为唾液的分泌与积蓄不仅造成口腔的异味, 而且会使细菌滋生引起口腔内感染。如患者生活自理, 尽量让患者每天刷牙1~2次, 口干时用清水漱口, 改善口腔内环境, 不能饮水。对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 做口腔护理, 2次/d, 预防霉菌感染, 操作时应保护口腔黏膜, 将棉球拧干后放入口腔内, 防止吸入性肺炎。教会患者正确咳痰和深呼吸的方法, 帮助患者常换体位并给予叩背促其排痰, 观察痰液的色、质及量, 观察患者有无肺部感染, 及时向医生汇报,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 给予雾化吸入, 2次/d。注意个人卫生, 勤换被褥及衣服, 勤擦洗, 防着凉、感冒。

3 结果

7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的主要诱发原因, 如胆道疾病、胆管阻塞、大量饮酒、暴饮暴食及酗酒, 平时应食用低脂、无刺激的食物, 防止复发。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及紧张。根据病情恢复情况, 一般半年后才可从事轻便工作。对有胆道疾病、十二指肠疾病者宜积极治疗, 有腹痛或腹胀时应及时就诊。定期门诊复查, 劝患者戒酒、戒烟, 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 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 其中10例采取急症手术, 其余60例均采取保守治疗, 给予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分泌、消炎止痛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7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胰腺炎,保守治疗,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海波, 关凤林.清胰汤防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结肠黏膜损害实验研究.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2 (3) :1358-1359.

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 男30例, 女28例, 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1.3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发病初期有胆石症发作症状, 如右上腹疼痛, 继而出现上腹和左上腹疼痛或伴Murphy征阳性;肝功能损害, 包括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彩超和CT可发现胆道病变, 如胆囊结石和胆道结石, 胆管扩张, 胰腺水肿或坏死征象[1]。入院时根据APACHE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 , 评分<8分为轻型胰腺炎 (MAP) , >8分为重型急性胰腺炎 (SAP) 。本组中MAP 47例 (81.0%) , SAP 11例 (19.0%) 。本组合并胆囊结石30例 (51.7%) , 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及胆管结石 (含胆总管和肝内胆管) 8例 (13.8%) , 胆管结石 (含胆总管和肝内胆管) 10例 (17.2%) 。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先行非手术治疗,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维持水电平衡、纠正休克, 合理选用抗生素、生长抑素类药物抑制胰腺分泌, 早期给予全胃肠营养支持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腹痛、腹胀、黄疸及呼吸、循环、凝血、代谢, 肝、肾功能变化。SAP患者及时入ICU监护, 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的发生, 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 如患者出现腹痛加剧、腹膜炎体征加重、黄疸进行性加深、发热等化脓性胆管炎表现时, 则急诊手术。本组53例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6例急诊手术, MAP 4例, SAP 2例。其余47例经手术治疗症状好转后行延期手术或择期手术。

1.3 手术时间及方法

急诊手术 (发病1~3d) 6例, 延期手术 (胰腺炎控制1~3周) 21例, 择期手术 (胰腺炎控制后1~3个月) 2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3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23例,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加左肝外叶切除1例, 胆囊切除加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1例。

2 结果

非手术治疗5例中, 3例为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 胰腺炎控制好转后出院, 1例在胰腺炎控制后复查彩超结石消失, 1例SAP患者早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早期手术治疗发生1例胰漏, 经非手术治疗治愈。21例延期手术和26例择期手术者均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于胆结石向胆总管移动时, 结石嵌顿在Vater氏壶腹部, 造成短时或一过性梗阻引起十二指肠乳头局部水肿或Oddi括约肌痉挛, 使胆汁不能顺利流入十二指肠而向胰管反流或导致胰管高压, 使胰小管破裂而激活胰蛋白酶, 产生自我消化, 引起胰腺、胰周甚至全身的炎性疾病[2]。胆源性胰腺炎与胆胰管共同通道的存在有关, 临床上胆源性胰腺炎的表现是胆道结石所致胆道内和继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总和, 在发病的过程中, 两者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 有的表现以胆道疾病为主, 有的则以胰腺炎为主, 故对两者的处理应有轻重、主次之分。

3.1 手术时机

3.1.1 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先非手术治疗, 待胰腺炎控制后再处理胆道病变。

一般认为应在急性发作6周后再做胆道手术, 但亦有人认为可以早期手术, 理由是减少手术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3]。有资料显示大部分胆源性胰腺炎在首次发作缓解后6个月复发率高达21%~60%, 因而经非手术治愈后应尽可能行胆道手术以防复发。本组21例延期手术和26例择期手术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1.2 梗阻性胰腺炎病因是结石, 始发因素是梗阻, 只要解除梗阻, 胆胰液减压引流就能达到有效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梗阻性胰腺炎特别是化脓性胆管炎或化脓性胆囊炎, 无论胰腺炎的轻重都需急诊手术尽快解除梗阻以挽救患者生命。本组早期急诊手术6例, 均为胆总管结石梗阻合并化脓性胆管炎, 手术在入院1~3d进行, 术中行胆总管探查取石, T管引流1例为重症胰腺炎加行胰床腹腔引流, 1例术后并发胰漏。

3.2 术式选择

应根据结石的大小, 梗阻的程度及合并症的有无及轻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小于5mm胆囊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易通过胆囊软管如胆总管, 若不去除胆囊结石, 约60%的患者可能在6个月内复发, 因此, 应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 在手术中发现手术困难时转开腹手术;LC以其创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适中、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显著优越性[4]。本组25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胆道取石, 其中2例因粘连转开腹手术, 效果满意。对于胆总管增粗明显, 结石较大者, 则采取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急诊手术多采用此方式。本组共23例行此手术, 合并胆管结石, 特别为左肝外叶者可同时做左肝外叶切除, 后期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则行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

总之, 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应根据每个病例的特点采取个体化方案, 应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适宜的手术方式, 同时还要注意综合治疗。这样才能减少复发和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Ekingham IJ, Bornman PC.ABC of diseases of live, pancreas, and biliary system Acute pancreatitis (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1, 322 (3) :595-598.

[2]雷若庆, 张圣道.胆石性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问题 (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 8 (2) :94-95.

[3]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的探讨 (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 8 (2) :95-96.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 其中男54例, 女26例, 年龄28~56岁, 平均43.34岁,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腹腔穿刺液、B超、CT检查结果, 病情分级[3]:Ⅰ级49例, Ⅱ级31例;饮酒诱发25例, 暴饮暴食诱发43例, 胆源性21例, 早期休克1例, 电解质紊乱33例, 糖尿病12例, A R D S 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包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心电监护、应用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 制酸、保护胃粘膜、抑制胰酶及应用支持疗法。其中抑制胰腺分泌用善得定0.1mg, 皮下或肌肉注射, 3次/d×7~14d。

1.3 治疗结果

治愈77例, 治愈率为96.7%。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1) 循环功能的监测: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 内外毒素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及心脏损害, 产生休克症状, 患者应24h持续心电监护。 (2) 呼吸功能的监测:正确评估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和气促, 指脉氧饱和度低或临界水平 (SPO2<90%) , 应予高浓度吸氧, 静脉给予地塞米松、氨茶碱及超声雾化吸入, 在供氧情况下Pa O2仍然<60mm Hg者, 可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给氧。 (3) 肾功能监测:常规留置导尿管, 监测尿量变化, 定期测尿比重、尿常规及血BUN、Cr测定, 休克纠正后尿仍少, 可先给予甘露醇250m L静滴[4], 如仍无反应且BUN、Cr持续升高, 排除消化道出血因素后多提示肾功能不全, 遵医嘱应用利尿剂, 持续无尿者可做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4) 继发腹腔感染的观察:监测体温、血象及腹部体征变化, 重点观察有无高热、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及黄疸症状的出现。

2.2 抗休克,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重要措施。患者入院后, 应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 一路用来抗休克、扩容、抗炎和静脉高营养等以等渗晶体液为主, 根据血压及中心静脉调整输液速度, 保证前3d每天补液量在4500~6000m L, 同时增加胶体液供给, 准确记录2 4 h尿量, 必要时适当应用利尿剂, 使尿量达到1500~3000m L/d, 注意四肢保暖以促进末梢循环恢复。一路为生长抑素 (施他宁) , 持续泵入SS能有效抑制腺液内、外分泌, 松弛奥狄氏括约肌, 降低胰管压力, 使胰液排出通畅。

2.3 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患者诊断明确后即予禁食及胃肠减压, 减少胃肠胀气及避免胃酸进入十二指肠而刺激胰液分泌。禁食平均10d左右, 最长达2周, 禁食期间必须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每天用生理盐水30m L冲洗胃管2~3次, 保持胃管通畅, 并注意观察胃液的量、颜色、性质。在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 腹痛、发热症状消失后, 进少量流食, 逐渐至少糖低脂易消化饮食。

2.4 加强基础护理, 有效预防感染, 减少并发症

2.5 休息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 减轻疼痛, 施行深呼吸和有效地咳嗽使横膈下降, 减少横膈膜之压力, 增加肺的扩张, 防止肺部并发症。

2.6 心理护理

认真听取主诉, 腹部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及引起疼痛的原因, 积极开展心理疏导。通过减少焦虑情绪来减轻疼痛反应。与患者沟通确定减轻疼痛的方法, 如松弛疗法、镇痛剂的应用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放置胃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克服其心理上的惧怕情绪, 避免反复插管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和损伤。

2.7 健康指导

禁酒, 忌暴饮暴食, 避免复发。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及紧张。根据病情恢复情况, 一般2~3个月后可从事轻便工作。有腹痛或腹胀时, 应及时就诊。

3 体会

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 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措施, 可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增强治疗效果,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延龄.重新认识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张圣道.重症胰腺炎治疗发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学杂志, 1997.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10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 根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及血、尿、B超、CT检查结果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6例, 女性34例, 年龄21~68岁, 平均46.2岁, 病情分级:I级33例, II级27例;胆源性36例, 非胆源性24例。早期休克11例, 电解质紊乱36例, 糖尿病11例, ARDS 2例。

2治疗方法

本组采用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包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止痛解痉、防治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心电监护、合理应用抗生素、制酸、保护胃膜、抑制胰腺分泌及抑制胰酶药物应用、营养支持疗法。其中并发ARDS 2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CT动态观察、急诊手术6例, 其余54例均行保守治疗。

3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应准确记录引流量,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 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待腹痛、呕吐基本消失后即可停止胃肠减压, 给全静脉营养、补液, 取半卧位, 注意保暖, 严密监测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 记录出入量, 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保证有效血容量。如果患者持续高热, 可能并发胰腺周围脓肿、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或肺部感染, 应给予物理降温, 如冰枕、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和冰盐水灌肠, 若体温仍不降, 再考虑药物降温, 应加强抗感染治疗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要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每日2次, 要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更换床单、衣服, 及时擦洗并防受凉、感冒。应注意观察腹痛情况。

3.2 饮食指导

饮食对于胰腺炎患者至关重要, 其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在禁食期间往往因腹痛、口干不能进食而出现精神萎靡不振, 有时甚至烦躁。针对患者的心理, 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使其明白进食后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胰管压力增高, 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和机体的康复, 防止患者无法控制饥饿感而擅自进食, 造成疾病反复。

3.3 心理护理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转归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惧心理[2], 有些患者还担心经济承受不起, 表现为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沉默少言, 一旦病情未明显好转或反复时就沮丧不已, 对治疗缺乏信心, 甚至拒绝治疗[3]。这时护士必须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自信, 对患者态度要和蔼, 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该病的特点, 介绍治疗的新进展、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精神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 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 采取连续性心理评估, 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 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与安慰。 在住院的治疗及预后方面提供积极意义的信息, 给患者以康复的希望,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早日康复。

4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经过疗效观察, 判定为治愈、 有效和无效。 治愈: 腹痛、 腹胀、 恶心、呕吐消失, 血、 尿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检查形态正常。 有效: 腹痛、 腹胀、 恶心、呕吐减轻, 血、尿淀粉酶下降, 胰腺影像学检查形态改善。无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4.2 治疗结果

全组60例, 痊愈55例, 死亡5例, 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 急性呼吸困难综合征 (ARDS) 2例。

5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其起病急、病情演变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早期应首选非手术治疗, 应重点抑制胰酶的分泌和活化。全病程要做好病情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 呼吸、 脉搏、 血压和尿量及肾功能、 肝功能测定和血糖测定、心电监护;注意腹部体征变化, 如压痛程度及范围、 腹膜刺激征。通过临床精心的护理, 可使该病得到早期治愈, 减少了并发症, 降低了死亡率。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自2005年7月-2008年7月共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 其中6例采取急症手术, 其余54例均采取非手术治疗, 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分泌、抗炎对症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沈截, 沈鼎明.重症胰腺炎的诊治现状 (J) .医师进修杂志, 2002, 25 (6) :14-17.

[2]伍雪冰, 陈永彤, 方文.重症胰腺炎的评估与护理 (J) .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6) :523-524.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篇11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认为该病是由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单纯性(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重症)胰腺炎。前者病情轻,预后好;后者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涉及到全身的多个脏器[1],特别是胆源性胰腺炎由于炎症重,不宜当时手术,多采用控制炎症后再施行手术治疗。近年来药物治疗胰腺炎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共28例,除2例治疗中途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根据治疗过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28例,男性17例,年龄29~60岁,平均44.5岁,女性11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因饮酒过量或饮食不当发病5例;胆道疾病致急性胰腺炎18例;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坏死性胰腺炎2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为主,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轻症时为低热,如有寒战和高热时,胰腺炎继发化脓性感染或合并胆道感染。经CT扫描、腹部B超、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全部采取非手术治疗,住院时间6~38天,平均22天。

2 护理

2.1 疼痛:腹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出现最早,常于饱餐和饮酒后突然发作,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刀割样。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放射至腰背部。有时疼痛呈束带状。疼痛的原因是由于胰腺包膜肿胀、胰腺管梗阻和痉挛、腹腔内化学性物质刺激及腹腔神经丛受压[2]。治疗原则是解痉止痛,注射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疼痛严重者严密观察下给予度冷丁或吗啡,但应与阿托品合用,以免引起括约肌痉挛等副作用。腹痛严重、呕吐频繁者予以禁食水,以减少胃酸和食物刺激胰液分泌。留置胃肠减压,有助于减轻疼痛,还可以协助病人变换体位,使膝盖弯曲靠近胸部使腹壁放松以缓解疼痛,按摩背部,增加舒适感[3]。

2.2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必须严密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意识、腹部体征。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需要持续检测。在足量应用抗生素后体温仍持续在38.5℃以上,应警惕进行性胰腺坏死的可能。心率由120次/min以上逐步转为40次/min以下,呼吸由急促逐步变为深慢,应警惕心包积水、胸腔积水及呼吸衰竭的可能。必要时留置尿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当补液及有效循环血容量正常,而尿量<20mL/h应警惕急性肾衰的可能。若发现病人出现休克症状如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温冷,脉细弱,血压下降,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备好抢救物品,同时应积极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速度,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采取休克体位(上身和下肢分别抬高10°~30°)注意保暖,加盖被、毛毯等。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后病人仍腹痛加剧、腹膜炎体征明显、病人表现烦燥、继之表情淡漠甚至意识障碍、昏迷等,应警惕胰性脑病的发生。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及时动态的临床资料,为医生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2.3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胰腺炎病人有大量体液丢失在胰床周围、腹腔和胃肠道内,以及呕吐剧烈而频繁丢失大量的水、电解质[2],加之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可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水、电解质平衡斋乱。因此,早期应迅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路用于扩容、被液、抗休克、补充电解质、抗炎,静脉营养治疗,一路给予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如施他宁等)持续24h不间断输入患者体内,能有效抑制胰腺内、外分泌,松弛oddi括约肌,使胰管压力降低,胰液排出通畅,为严格控制滴数,我们采取用镇痛泵接头皮针静脉输入的方法,将药物控制在2滴/min。

2.4 密切观察腹壁体征:如腹痛的部位、程度、范围性质及持续时间,腹胀情况、有无腹膜炎体征,皮肤有无出血斑点,腰部蓝一棕色斑或脐周蓝色改变。

2.5 积极促进肠功能恢复:炎症使附近肠管麻痹或因肠管浸泡在含有大量胰液、坏死组织和毒素血性腹水中,导致麻痹性肠梗阻,停止排气、排便,腹胀明显。应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肠麻痹严重者可用蓖麻油30mL从胃管注入,甘油100mL保留灌肠,每天两次,效果较好。本组2例女性患者,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坏死性胰腺炎,术后15天未排气、排便,采用此方法治疗4天后,终于有少量粪便排出,胃肠功能逐渐恢复。

2.6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随时检测血常规、血糖、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电解质、酸碱度、血气分析、脂肪酸、肌酐、血钙等,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7 维护足够营养需要量:因食物及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酶分泌消化酶,加重胰腺炎症,因此,在急性期应严格禁食、禁饮,同时行胃肠减压,为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肠外营养是保证营养支持的最佳途径,从周围静脉供给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静脉点滴速度宜慢,选择血管应从远心端开始,禁止在同一血管连续输液。病情平稳后应早改为肠内营养,待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后,给予低糖、低脂肪饮食,如米汤、藕粉、水果等。进食后注意有无不适,无异常可逐渐过度到膳食,但应限制脂肪食物。

2.8 管道护理:包括胃管,腹腔双套管,T管,胰引流管,导尿管等。护士应分清每根导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作用,将导管贴上标记与相应的引流装置正确连接,妥善固定,防止脱滑[3]。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果引流不畅,应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阻塞和受压,定时更换引流袋、瓶,特别是严防病人拔管,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或氧化锌软膏涂抹,防止皮肤浸蚀并发感染。

2.9 控制感染、防止褥疮:监测体温和血白细胞变化,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并评价使用后效果。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怕疼,不敢咳嗽,应协助并鼓励病人多翻身,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2.10 心理护理:病人由于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病情反复波动,因此卧床、禁食时间长、输入液体量大,易产生厌烦,焦燥心理,特别是老年病人易出现烦燥不安,恐惧悲观心理,护士应与病人多交谈,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忽视”疼痛感觉,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以获得病人的安全感,支持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多病人是由于暴饮暴食导致十二脂肠乳头水肿,胃酸及胰泌素分泌亢进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而排空障碍,并常见于青壮年。

3 健康指导

出院时指导患者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告知病人饮酒和暴食与胰腺炎的关系,强调戒酒的重要性,告诉病人维持低脂肪饮食和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过度疲劳等诱发胰腺炎的因素。注意腹部体征,若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3]。

参考文献

[1] 张肇达.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顾沛.外科护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 男45例, 女35例, 年龄25~79岁, 平均 (53.4±2.5) 岁。均经CT检查确诊:急性出血性胰腺炎22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8例;大量暴食和饮酒12例, 有胆结石50例, 其他18例。临床诊断: (1) 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均有上腹痛, 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 多突然发作, 为进行性持续性似刀割样疼痛, 并向肋部、背部放射, 伴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36例白细胞≥15×109, 血淀粉酶在73~1924U/L, 明显升高60例, 与正常值比较, 腹腔积液淀粉酶均明显增高。8例血钙<2mmol/L, 7例血糖>11.1mmol/L, 3例PO2<8.0kPa, 5例尿素氮>7.1mmol.L。62例有肝功能损害, 31例ALT增高, 为53-264U/L, 59例AST增高, 为48-327U/L。总胆红素升高47例次, 白蛋白降低12例次, 40例肾功能损害, 4例有镜下血尿表现, 2例为肉眼血尿, 24例有蛋白尿存在。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行常规内科补液、对症治疗, 观察组依据病情行针对性综合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病情观察及镇痛

行支持治疗, 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 对全身或局部并发症行积极预防, 禁食, 以使胰腺充分休息, 可改善腹胀、减轻因胃肠功能紊乱造成的严重胃潴留。对病情行密切观察, 疼痛剧烈时给予镇痛治疗, 可给予杜冷丁注射, 避免使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或吗啡, 以免诱发或加重肠麻痹, 收缩括约肌, 使病情加重。

1.2.2 抑制胰腺外分泌

乌司他丁为临床常用药, 可对多种酶的活性同时独立产生抑制, 减轻临床症状。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而间接对胰腺的分泌进行抑制, 另外, 对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故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可以应用。

1.2.3 血管活性物质及抗生素应用

因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过程中微循环起过重要作用, 可选择具有改善胰腺和其他器官微循环的药物应用, 如丹参制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等。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 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肠道常驻菌为主要胰腺感染的致病菌, 故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甲硝唑为一线治疗药物。

1.2.4 肠道衰竭的防治

对患者的排便和腹部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对肠鸣音变化进行监测, 给予如乳果糖、硫酸镁等促肠道动力药物在早期应用, 对肠道菌群给予微生态制剂进行调节, 应用谷氨酰胺制剂对肠道黏膜屏障进行保护, 尽可能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在早期行肠内营养或恢复饮食, 对肠道衰竭进行预防。

1.2.5 其他治疗

依据急性胰腺炎中医辩证特点, 选择促胆汁和胰液排出及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经胃管注入使用, 以降低胰管压力, 增加排便次数, 使肠道内细菌移位减少。患者在病情较重, 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例中, 治愈38例, 占95%, 转外科治疗和死亡各1例。对照组40例中, 治愈34例, 占85%, 转外科治疗4例, 死亡2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 具有较高病死率。大量炎症介质在病情进展过程中产生, 使全身出现炎性反应综合征, 损伤实质细胞和内皮细胞, 机体控制炎性介质反应的能力消失,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休克。胰腺病变的轻重和血尿淀粉酶值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 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 因严重破坏了胰腺腺泡, 减少了淀粉酶的生成, 淀粉酶在血、尿中的水平反而不高, 临床易误诊, 故在诊断中因本病发展快, 在高度怀疑急性胰腺炎时可给予抑制酶活性药物早期应用, 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胃蛋白酶、胃酸及胰腺的内外分泌有抑制作用, 使内脏的血流减少, 对小肠和胆囊的分泌产生抑制[2], 使Oddi括约肌松弛、减轻毛细血管的外渗, 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产生抑制, 如施他宁、奥曲肽等。腹痛消失、临床症状改善、血清淀粉酶活性呈正常下降为停药指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 有报道生产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 也可获得满意效果。应尽量在早期使用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避免暴饮暴食,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预防复发, 以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综上所述, 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 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做出明确诊断, 并行综合性内科治疗方式, 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减少外科中转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40例行针对性内科综合治疗, 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 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做出明确诊断, 并行综合性内科治疗方式, 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减少外科中转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2-534.

上一篇:网络神曲下一篇:高白细胞白血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