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2024-08-08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精选8篇)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篇1

乳腺癌在欧洲、北美等国家的发病率长期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0%~30%[1]。BCT是以保留乳房外形的限制性手术为主, 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2]。可见, 保乳术后放疗是BCT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关于BCT的系统评价[3]显示:与根治术相比, 虽然BCT10年局部复发率相对较高, 但二者远期疗效相同, 另一方面, 保乳术保留了乳房, 达到了美容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下面就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保乳术后放疗的重要性

早期乳腺癌BCT的原理是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 用中等剂量放疗控制乳腺内亚临床病灶, 取得了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疗效, 达到了美容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5]。多项研究表明[6,7,8]:保乳术后放疗不但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 而且提高患者总生存率。

2 保乳术后放疗适应证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放疗适应证[4]: (1) 乳腺单发病灶, 最大直径≤3cm; (2) 乳腺与肿瘤相比要有足够大小, 行肿块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后乳腺外形无明显畸形; (3) 乳腺肿瘤位于乳晕区以外的部位; (4)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或有单个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 (5) 无胶原血管病史; (6) 患者愿意接受保乳手术治疗。

另外, 对于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保乳术后可以不给于辅助放疗;但对于高级别的导管原位癌, 保乳术后不给于辅助放疗是不能接受的[9]。对于部分70岁及以上、腋窝淋巴结阴性、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可行保乳手术 (要求切缘病理学检查阴性) +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而无需乳腺放疗, 因为本组患者术后放与不放, 其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及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10]。

3 保乳术后放疗的范围

所有接受保乳的患者, 其保留的乳房都是要接受照射的, 因为肿块或象限切除术后可能存在的亚临床病灶会造成局部复发。对于腋窝淋巴结未清扫者均需照射腋窝。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放疗不但没有提高局部控制率, 反而加重上肢水肿等并发症, 其弊大于利, 故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不推荐。对于腋窝淋巴结阳性数>4个者, 研究[11]显示:有17%~43%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受侵, 所以, NCCN指南推荐对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数≥4个者行锁骨上下区放疗, 对于腋窝淋巴结阳性数1~3个者, 则强烈考虑行锁骨上区放疗 (仍存在很大争议) 。内乳区淋巴结复发不是绝对没有, 它在整个复发中占有10%左右。通常如果原发肿块位于内象限, 或者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均可以考虑行内乳区放疗。

4 保乳术后放疗的时机及放化疗顺序

理论上讲, 应在残余肿瘤细胞明显增殖之前立即给予放疗, 以求能更有效地杀灭残存瘤细胞, 降低局部复发率。有研究[12]显示:对近瘤切缘、阳性切缘和存在广泛性导管内癌成分的患者, 先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对有淋巴管或血管侵犯、阳性淋巴结数>3枚的患者, 先化疗可降低其远处转移率。

为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 同时降低远处转移率, 提高生存率, 有学者主张放化疗同步进行。Rouesse等[14]研究发现序贯放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较同步放化疗组增加了2.8倍 (P=0.01) , 而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别。但Arcangeli等[13]研究认为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地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差别均无统计学差异。Toledano等[15]将716例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化放疗组, 化疗均采用CMF方案 (环磷酰胺+氨甲蝶呤+氟脲嘧啶) , 结果两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无显著差别, 但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2级及2级以上晚期毒副作用 (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色素沉着、乳腺缩小等) 比序贯化放疗组显著增加。所以在注重治疗效果的同时, 应该兼顾患者的美容效果和生存质量。

5 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照射技术

5.1 乳腺切线照射技术

采用4~6MVX线, 把照射野的下半野挡住以减小偏射线对心脏和肺组织的损伤, 根据乳腺组织的弧度和治疗计划要求, 加适当角度的楔形板, 常规分割, 1.8~2.0Gy/次, 5次/周, 切线野总量46~50Gy。

5.2 适形调强照射技术

通过计算机确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包括射束方向、数目、能量等, 最后支配加速器照射。其优点是照射野的形状尽可能多的与靶区的实际形状吻合, 同时将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降到最低,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肺、心脏、脊髓等器官。

5.3 象限调强照射技术

对于肿瘤体积小, 无广泛微小钙化且低度恶性患者, 绝大多数临床失败发生在原发肿瘤同一象限, 所以有人提出肿块切除术后象限照射或部分乳腺照射。该技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既明显地减轻了放射性损伤, 又有利于患者的功能和美容。该项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深入研究证实。

6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Huang E等[16]对1339例患者行保乳手术加放疗, 发现有126例患者出现同侧乳腺复发, 其中62%的患者复发在瘤床周围3cm以内, 仅有3.6%的患者复发在离原发灶较远的部位。所以有人提出改保乳术后全乳照射为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APBI) 。APBI指在较短时间内对部分乳腺进行单次较大剂量的照射, 靶区一般为瘤床外放1~2cm。常用的方法有组织间插植放疗 (IBT) 、术中放疗 (IORT) 、三维适形放疗 (3DCRT) 及适形调强放疗 (IMRT) 。由于传统的保乳术后全乳放疗需要5周全乳照射加上1~2周的瘤床补量, 而APBI一般仅需4~5d, 所以APBI较传统照射技术更具时间等方面的优势。但IBT导管插植需要特殊的技巧, 并且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而IORT虽然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和美容效果, 但因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 故IBT、IORT均未在临床广泛开展。3DCRT和IMRT可改善乳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减少心、肺等重要脏器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并且美容效果满意, 所以在临床广泛开展。一项XiupengYe等[17]的系统评价显示:IMRT可以明显降低保乳术后全乳湿性皮炎及疼痛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 APBI是否能代替常规全乳腺放疗, 还需要长期、大宗随机实验去证实。

7 结语

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术后非常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 它与手术及其他治疗手段的合理组合可以获得最佳的局部控制率及无远转生存率。进入21世纪, 保乳治疗呈现出新的趋势:在外科治疗中, 全球保乳的指征在扩大;在放射治疗领域, 放射野越来越小, 部分乳房照射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由于受到影像技术的制约, 当今的放疗只能根据物理影像或解剖影像以及传统的经验式的方法设定靶区, 该方法存在两大主要损伤: (1) 不能合理地包括亚临床病灶造成靶区的漏照或靶区设置过大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2) 不能针对靶区内瘤细胞的异型性, 例如肿瘤的乏氧细胞状况, 血管生成情况以及瘤细胞, 特别是肿瘤干细胞的分布给予个体化放疗。随着分子显像和基因显像的研究, 靶区内的个体化放疗-生物调强放疗将会成为可能。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肿瘤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 (breast-conservation treatment, BCT) 正在临床迅速开展, 并有望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标准。作者阅读国内外大量关于BCT方面的重要文献后集成此综述, 旨在向同道介绍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新思路及进展。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篇2

【关键词】 前列腺癌护理 随访 生存率 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6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44-01

随着前列腺癌的的发病率的提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上的健康,而且給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上的负担。所以,如何安全安全有效的治疗前列腺癌已经成为了医疗领域刻不容缓事情。前列腺癌是男性易患恶性肿瘤之一,此病伴随着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等典型症状[1]。虽然采用手术的方法可以进行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不仅破坏了前列腺的完整性,而且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大量临床病例证实,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术更安全更有效,它的术后生存率也大大提高,而且并发症少,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放射治疗已经成为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武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4年4月泌尿外科的48名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71岁。患者常常伴有尿频、尿痛、肉眼血尿和排尿困难的现象,严重者会出现骨痛的情况。患者未曾进行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根治术。

1.2 方法放射治疗法包括:①外照射法、②内照射法、③外照射与内照射联合放疗、④姑息性放疗。根据放疗的适应症,采取不同的放疗方法,对48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前列腺癌放疗根治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随访过程中,除5名患者失访外,其他43名患者全部随访成功。发现43例患者中,5年的生存率为76.5%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6.7%

1.3 发射治疗的前列腺癌的适应症:第一、局限性前列腺适合根治性放疗;第二前列腺癌术后有残留或T3期前列腺癌术后需辅助性放疗;第三、因前列腺增生采用电切术后组织病理发现癌(偶发癌)需根治性放疗;第四、应用去势和内分泌治疗无效的前列腺癌需根治性放疗;第五、当前列腺癌出现骨转移、血尿、下尿路梗阻是需姑息性放疗,可起到止痛、止血、缓解症状的作用。

1.4 发射治疗的并发症:①泌尿系统:尿频、排尿困难、血尿;②消化系统:腹泻、直肠溃疡、狭窄和瘘道、直肠炎、结肠炎;③循环系统:血栓性静脉炎、淋巴管炎;④其它:外阴和下肢浮肿、阳痿。

1.5 患者的护理

1.5.1 放疗前的护理:①劝导患者戒烟戒酒,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硬的食物,一面损伤黏膜。②放疗之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放疗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③注意休息,活动适度。

1.5.2 放疗期间的护理:①要始终保持照光野线条清晰。②为了防止照在正常组织上,在进行照射时,切不可移动照射位置。③在照射前、后半小时内,嘱患者尽量不进食,防止引起条件反应性厌食症。④放疗后嘱患者至少静卧30-60min,以减轻放射反应。⑤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以利于毒素排泄。⑥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炎症。⑦饮食宜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宜消化的清淡食物。

1.5.3 放疗后护理:①执行放疗科一般症状护理。②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多饮水,勤排尿,每天饮水量2000ml。③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吃易消化,少渣食物,保护直肠黏膜,多饮水,防止便秘。⑤嘱患者一定要禁烟禁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实用清淡食物。

2 结果

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易患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临床案列和数据分析,放射治疗是是治疗前列腺癌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治疗案列分析,观察放射治疗的前列腺患者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等多项重要指标,发现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可以达到同样的疗效。采用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不仅可以保留前列腺的完整性,而且组织结构形态正常,并发症少,病人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发射治疗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局限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3 讨论

放射治疗虽然在治疗前列腺癌时的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它本身存在着一些并发症,所以在临床上的很多前列腺癌患者不能够坚持治疗。采用放射性治疗的方法虽然能够破坏肿瘤细胞,但是也对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产生了副作用。患者放疗后会出现尿频、尿痛、腹泻、直肠炎、结肠炎、血栓性静脉炎、淋巴管炎、下肢浮肿和阳痿[2]。

在给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要做好术前护理,除了术前的饮食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对即将进行放疗术的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得知自身所患的疾病后往往会情绪不稳定,焦虑,对疾病产生恐慌心理,甚至会以消极的方式来排斥放疗[3]。护理工作人员在放疗之前要使患者了解放疗的全过程,并且带患者进行参观放疗中心,使患者能够放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的进行治疗。

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放疗术后要做好定期回访工作,观察放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经过临床案例的调查回访,发现放疗后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76.5%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6.7%这说明放疗术对于治疗前列腺癌疾病是具有显著成效的。

总之,放疗已经成为了除手术方法之外的另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大量的临床案列来证实。它的术后生存率也能够达到手术手的生存率,并且他还具有并发症少,保存前列腺的正常形态的优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随着更多更先进放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信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会更加改善。

参考文献

[1]梁朝朝,周骏,叶元平,等.腹膜外入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41例.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5(4)294-297.

[2]李腾成,高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分析[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4)330-333.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篇3

关键词: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局部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吉西他滨

胰腺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几乎对等,且在居民死亡原因的排名中已上升至第6位[1]。因其在早期症状十分不明显且无特异性导致其早期的诊断十分困难,手术是被公认为根治胰腺癌的唯一方法,但只有10%~20%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且5年存活率仅有20%~25%[2],80%在诊断时便存在远处转移或者无法进行手术,2年存活率为5%~18%,5年存活率仅为0~5%[3]。20世纪末已有报道吉西他滨(gemcitabine, Gem)比传统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在治疗效果与生存获益上更具优势[4],所以美国NCCN将吉西他滨归入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线用药,但临床中患者单用吉西他滨化疗预后仍不满意,故有学者将希望放到吉西他滨联合放射治疗[5],因对吉西他滨化疗效果的研究众多,故本研究主要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放射治疗对比单纯放射治疗的效果,现就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70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6.38±8.92)岁。卡氏评分(KPS)均≥60;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30d内无其他抗癌化疗药物使用史。其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腺癌65例,腺鳞癌5例;临床Ⅲ期患者46例,临床Ⅳ期患者24例;癌症部位胰头42例,胰体16例,胰尾12例;临床症状包括黄疸63例,消瘦69例,腹痛70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卡氏评分、临床症状、癌症类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由两名以上医师共同证实其不适合行手术切除,且无放化疗禁忌症方可纳入研究。研究开始前均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均经其同意后进行对比观察。

1.2 研究方法

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仅采用放疗疗法,具体方法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由真空垫固定行螺旋CT扫描,层厚3~5mm,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后勾画靶区,三维重建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形状,确定肿瘤体积(GTV)和计划靶体积(PTV), GTV向冠状轴和矢状轴外放8~10mm、人体长轴外放12~15mm,以6MVX线行常规分割照射,每次1.8~2.0Gy, 1次/天,5次/周,共治疗6周,总剂量55~65Gy,根据靶体积的形状和大小采用前后2野和双侧2野的4野照射,每次4个野同时照射,照射野的上界为第10胸椎椎间隙,下界为第3腰椎椎间隙[6]。试验组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增加药物化疗,选择吉西他滨500mg/m2,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30min静滴,每周一次,每2周为1个疗程,在3D-CRT第一次接受放疗时同期开始化疗,直到放疗结束共3个疗程。治疗中予以必要的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及胃复安止吐护胃等,引发骨髓抑制症及时给与白介素-Ⅱ治疗。

1.3 疗效评价

疗效水平主要依靠镇痛剂使用剂量、卡氏评分、体质量情况和CT下肿瘤大小为主要参考依据。具体做法为在接受治疗前一天,和治疗结束后第一个月和第五个月分别检测镇痛剂用量、卡氏评分和体质量,治疗前1周内、治疗开始后第4周和治疗结束后第4周行CT检测确定肿瘤情况。镇痛剂使用量降低>50%且持续时间达4周以上者为+,增加者为-,其他记为0;体质量增加超过7%且持续时间达4周以上者为+,其余为-;卡氏评分增加20分以上且持续4周以上者为+,下降20分以上且持续4周以上者为-,其余记为0。+记为50分,0计25分,-不计分,用作量化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治疗情况

全部70例患者除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治疗中病情恶化退出外,其余68例全程参与。试验组肿瘤完全退缩(CR)、肿瘤部分退缩(PR)、肿瘤情况稳定(SD)、肿瘤病情进展(PD)分别为5例、9例、7例、14例,总有效率(CR+PR)为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8.18%(CR1例、PR5例、SD8例、PD19例),两组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获益情况

获益对比方法为评价标准中提到的评分方法,主要对比两组评分,试验组镇痛剂使用剂量评分、卡氏评分、体质量评分分别为(38.1±6.5)分、(43.6±5.8)分、(39.1±4.7)分,优于对照组的(28.9±6.7)分、(3.7±6.1)分、(30.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1~2度胃肠反应和1~3度血液毒性反应,1、2度胃肠反应,试验组7例,对照组3例;1~3度血液毒性反应,试验组11例,对照组6例,两组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多为轻度损伤或无明显损伤,肾功能未见明显损伤,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2.4 存活率

两组患者6个月存活率对比:试验组65.71%(23例),对照组51.52%(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个月存活率对比:试验组45.71%(16例),对照组21.2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个月存活率对比:试验组22.86%(8例),对照组3.0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胰腺癌总体治疗效果差,因此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放疗疗效与剂量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普通放疗因易危及胰腺周围器官,剂量难以提高,从而影响到放疗效果[7],而近几年放疗设备的进步,3D-CRT技术以定位精确、剂量控制良好等优点在市场中得以迅速普及,其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控制效果非常好但对于远处转移率和病死率的控制却不令人满意[8],化疗药物因通过静脉滴注,可以全身给药,单从理论上来看可以控制远处的转移率并提高生存率,吉西他滨的化学结构于抗代谢药物阿糖胞苷类似,是核糖核苷的还原酶抑制剂,该药与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有将强亲和作用,且细胞穿透力强,可在细胞内长期潴留,提升抗肿瘤效果[9],但其定位差,故总体上疗效提高不显著。笔者选用良种方法共同对局部晚期胰腺癌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首先对胰腺癌的原发灶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单纯放射治疗,另外临床获益也较为明显,不良反应患者都可以耐受,最终结果12、24个月的存活率较传统疗法更佳。原发灶的有效控制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精准定位,减少对周围器官损伤、且提升了放射剂量有关[10]。胃肠道反应与血液毒性反应的增加说明吉西他滨血液毒性较强,但没有增加肝肾损伤,说明药物化疗剂量控制尚可,提示两种疗法结合使用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且不可盲目追求治疗效果而增大使用剂量。虽可断定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但因本研究病例较少,且没有单纯吉西他滨药物对照组,所以判定放化疗联合治疗效和毒副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继营, 李峻, 田丹, 等.高能聚焦超声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9, 14 (9) :47-48.

[2]王志震, 袁智勇.射波刀-低分割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最佳执行者[J].中国肿瘤临床, 2009, 36 (4) :127-128.

[3]杨秋, 张峰, 邢涛, 等.超级伽玛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5 (3) :395-396.

[4]卢宁宁, 金晶, 李晔雄, 等.41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胰腺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9, 18 (2) :97-98.

[5]石永刚, 江波, 李甸源, 等.间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6) :53-54.

[6]栗建军.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21例疗效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 22 (1) :72-73.

[7]丁广成, 刘新疆, 朱晓民, 等.胆汁引流联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38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8, 20 (11) :61-62.

[8]张慎贵, 黄靖.局部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健择化疗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 2 (4) :135-136.

[9]李霞, 孙德宇, 何文贵.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08, 35 (12) :182-183.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行放射治疗的患者56例, 均为女性, 年龄31~68岁。所有患者在就诊时未发现合并远处转移。初治时临床分期为:Ⅰ~Ⅲ期。T分期:T1 2例;T2 21例;T3 33例。TNM分期:Ⅰ期2例, Ⅱ期45例, Ⅲ期9例。雌激素受体 (ER) 和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20例, 阴性3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47例, 肿物切除后诊为乳癌再行根治切除术9例。既往行术后放疗3例 (适应证为ⅡB期及以上者、术后有明确残留者) , 未行术后放疗53例;25例曾进行了术后化疗:CMF或CAF方案2~6周期。

1.2 原发癌手术至局部复发时间

从首次诊断乳腺癌后手术, 到出现术后复发的时间, 为无瘤生存期。最早者为术后3个月内, 至数年不等。2年以下共34例, 占60.7%, 其中6个月内复发例4例, 6~12月复发12例, 1~2年复发18例。2年以上复发22例 (22/56) , 占39.3%。

1.3 复发病灶临床资料

31例为单发结节或包块, 14例为多结节或片状红斑, 11例为弥散病灶。复发病灶大多位于皮肤表面, 部分位于皮下组织或胸壁肌肉。其中4例合并腋下淋巴结转移, 2例为原手术术痕处复发, 锁上淋巴结转移伴局部胸壁复发2例。

1.4 局部复发与术后放疗的关系

56例中仅有3例是术后放疗后复发。53例未行术后放疗, 其中40例为有术后放疗指征, 而未行术后放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胸壁复发后均接受放疗, 照射范围为患侧胸壁切线野, 复发病灶处推量照射, 加淋巴引流区照射。放疗靶区包括患侧全胸壁和同侧锁骨上下区, 全胸壁采用钴-60切线野外照射, 胸壁剂量达50 Gy后, 缩野至瘤床推量达60 Gy。锁骨上下区予预防性照射, 剂量50 Gy, 有转移的加量至60 Gy, 合并同侧腋下转移的加照腋窝区。本组病例行同步或序贯全身化疗30例, 行内分泌治疗22例。

1.6 疗效评价

放化疗结束后4周行近期疗效评价。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一标准评定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变化 (NC) 、进展 (PD) , 以CR加PR为有效 (RR) 。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本组随访至2014年1月, 随访时间为10~160个月, 中位随访期为 (70.2±0.6) 个月。

2.2近期疗效

局部控制CR 48例, PR7例, NC 1例。CR率为85.7%, 总有效率为98.2%。48例患者经治疗后胸壁复发完全消失, 病灶未达到CR的8例分别为:放疗前病灶直径大于3 cm的3例, 多发、弥散病灶5例。

2.3 生存率

全组胸壁复发后生存期6~102个月, 中位生存 (53±3) 个月, 2、5、8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0% (42/56) 、55.4% (31/56) 、28.6% (16/56) 。本组患者截至到末次随访时, 17例仍存活, 中位存活 (79±3) 个月 (范围:61~102个月) 。

2.4 复发情况及治疗方法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

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为5%~30%, 以胸壁复发最为多见, 发生率为5%~8%[1], 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其次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胸壁复发可能继发于原发病灶切缘不净、肿瘤细胞沿皮肤淋巴管的播散或手术切缘的肿瘤种植[2]。胸壁复发的患者复发后的生存率与原发肿瘤的特征、无病间期、复发情况、复发灶的数目和部位、胸壁复发后的治疗方式等相关[3]。

胸壁复发可发生在乳腺癌术后的任何时间, 复发后的生存与胸壁复发前的无瘤生存期相关。无瘤生存期反映了肿瘤细胞增殖的活跃程度。复发灶的数目与大小反映了肿瘤负荷。陈佳艺等[3]报道, 无病间期小于1年。1~2年、2年以上年以上5年生存率分别为23%、72%、78%。复发灶数目为单个结节、多个结节、弥散5年生存率分别为69%、55%、46%。本组资料显示复发发生在2年内占60.7%, 与乔学英等[4]报道相近, 术后生存期较低。

研究显示, 胸壁放疗能很大程度地控制局部复发[2,3,4], 尤其是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美国癌症协会 (ASCO) 按循证医学观念A级证据推荐:乳腺癌术后应行胸壁放疗[5]。本组病例中53例均为根治术后未行补充放疗。有学者报道, 单纯胸壁复发的患者以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在16%~28%, 故建议对这部分患者行锁骨上预防照射[6]。胸壁复发后, 本组均行胸壁照射, 和锁骨上预防照射, 行放疗近期有效率达98.2%, 降低了再次复发率。合并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组, 远期生存率提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 需进一步观察。

总之, 乳腺癌术后应行规范的术后放化疗, 并定期复查随访, 以早期发现胸壁复发, 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复发患者中的应用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行放射治疗的疗效。结果 56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 放射治疗的有效率为98.2%。结论 乳腺癌术后出现胸壁复发的患者, 放射治疗是胸壁复发的有效治疗措施。配合化疗、内分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生存期。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复发,放射治疗

参考文献

[1]殷蔚伯, 余子豪, 徐国镇, 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1182-1182.

[2]胡洪林, 敖睿, 朱学强, 等.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39例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 2006, 16 (3) :223-225.

[3]陈佳艺, 冯炎.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放射治疗[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4, 13 (3) :196-199.

[4]乔学英, 肖爱勤, 周道安, 等.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复发放疗110例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1996, 5 (4) :249-249.

[5]Abram Recht, Stephen B E, Lawrence J, et al.Postmastectomy radiotherapy: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J].JClin Oncol, 2001, 19 (5) :1539-1539.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胰腺癌患者均为未能根治性切除患者, 其中胰头癌5例, 胰体尾癌4例。男性4例, 女性5例, 年龄43~81岁, 中位年龄60.55岁。

1.2 放射源的选择

选用美国欣科公司生产的125I粒子作为放射源。放射性粒子为长4.5mm, 直径0.8mm, 内有3.0mm×0.5mm银柱吸附125I的圆柱柱状钛合金封装体。125I粒子平均能量27~35Ke V, 半衰期59.6d, 半价层为0.025mm铅。组织穿透能力1.7cm, 初始剂量率7c Gy/hr。单个粒子活性0.63~0.81m Ci。粒子出厂前经检漏实验, 活度测量后, 合格者按A型包装寄至医院。其特点是半衰期较长, 应用方便, 能量较低, 易于防护, 植人后不易产生过热点而避免损伤主要脏器。

1.3 粒子置入数量及部位

植入粒子前, 根据患者CT图像, 应用计算机立体TPS系统进行治疗计划设计。根据肿瘤靶体积3个互相垂直的直径, 计算出肿瘤匹配周缘剂量, 即模拟实体肿瘤在处方剂量下的近似剂量分布, 由此确定植入肿瘤的导针位置, 方向及植入粒子的数目。粒子植入采用模板法或缝扎法, 术中根据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 在直视下经粒子植入枪和专用施源器植入。全组患者于植入手术次日, 常规拍摄治疗部位X线平片, 核对植入粒子数目。9例患者共植入125I粒子287枚, 最少18枚, 最多47枚, 平均31.88枚。

2 术前护理

2.1 病人准备

按胰腺癌手术前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重点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讲解胰腺癌手术相关知识, 介绍术中粒子植入的目的、疗效及术后防护相关知识。介绍医生诊疗技术, 护士的护理水平, 以及我科以往治疗的经验与成果, 让患者对治疗的软硬件充满信心。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尽量提供较多有益于治疗的信息, 如饮食、休息、锻炼、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做到心中有数, 可有效的缓解心理紧张。本组有2例患者心理压力大, 经过管床护士的有效沟通, 减轻了心理压力, 积极地配合治疗, 效果满意。

2.2 器械准备

器械常规消毒, 125I粒子先高压灭菌, 使用时用75%酒精浸泡30min。

2.3 防护物品的准备

放射防护检测可防护99.9%的防射线, 粒子植入系统经高压灭菌消毒。

3 术中配合

3.1 术中配合方法

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路、摆放体位, 并确保机器与插头的正常接驳及操作, 严密观察心电监护, 确保术中安全。手术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将已消毒的粒子移入旋转植入器, 用植入针经转盘上的小孔将粒子推入针管远端直达肿瘤组织, 后退针管1cm, 再同法植入第2粒, 如此重复, 在肿瘤组织内, 粒子之间间隔1cm左右, 植入针拔离肿瘤时, 注意出针伤口有无出血, 若有出血即按压3~5min。种植完毕于肿瘤下缘放置胶管引流, 缝合关闭切口。粒子种植过程中及完成后注意清点粒子数目, 严防粒子丢失和泄漏, 以免引起放射性污染。

3.2 术中防护方法

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术中均穿铅衣, 近距离操作者戴铅手套。控制人员出入及数量, 禁止参观手术。植入时医生与放射源距离约为30cm, 操作中轻柔准确, 避免损坏粒子外壳致放射泄漏。器械护士在接取植入针时禁止徒手, 采用血管钳夹取。按照放射防护原则[2]: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我们的护理人员经过专门放射培训, 注意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 尽量缩短接触放射线时间, 减少受照剂量。开瓶及分装源时穿铅衣, 戴铅手套, 防护眼镜操作, 并用长镊子夹取, 术后要用辐射测量仪检查手术操作周围是否有放射性粒子遗留, 防止放射源丢失。放射性粒子尽量一次性使用完, 如遇特殊情况, 一次未用完, 要与主管人员交接好剩余粒子的数量并登记, 医护技三方人员核对签名后交专管人员放入特定位置保管。

4 术后护理

4.1 常规护理

术后将患者置入监护室, 常规心电监护, 动态血压监测BP、P、HR、Sa O2及心电图的变化。观察碘籽植入后情况: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四肢活动、末梢血液循环的变化, 以便及时发现碘“籽”脱落游走致肢体及脑栓塞等并发症。测体温q4h, 并告知患者碘籽植入后局部出现热烘感及1周左右的低热属正常反应, 经消炎痛纳肛等对症处理后, 症状即消失;术后第2天, 常规床边摄X线片, 以确定碘籽的位置是否正常。继续做好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紧张情绪。

4.2 放射防护

放射防护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辐射。通过采取增加距离、缩短接触时间及简易屏蔽防护的方法减少辐射剂量。

4.2.1 距离防护

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住单一病房内或集中在同一病室统一管理, 病室内病床与病床之间应相隔1m以上, 保持病室通风, 空气清新。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护理时尽可能与患者保持约1m以上的距离, 为患者留置PICC管或颈内静脉导管留置行静脉输液。陪护家属与患者距离1m以上, 孕妇、儿童与患者保持2m以上距离。

4.2.2 屏蔽防护

护理人员需要近距离护理操作时, 戴铅制防护围裙、防护颈围、防护眼镜;或采用自制铅防护小中单, 遮盖住患者的粒子植入部位。

4.2.3 时间防护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及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提高操作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在保证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访时间。

4.3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粒子植入的并发症为胰瘘、胃肠出血、感染、粒子移位和肺栓塞, 其中胰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3]。为了避免粒子植入术后发生胰瘘, 应在术中仔细操作, 动作轻柔, 注意无菌技术;穿刺时要避开血管及胰管, 如遇出血则略改变穿刺方向, 按压出血点止血;植入的粒子距胰腺表面要超过0.15cm以上;做好创口处理, 用大网膜覆盖;将双套管置于胰腺下缘, 腹壁戳孔引出。术后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检查腹部外科体征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是早期发现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本组病例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 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发生胰瘘1例, 经过反复换药后局部瘘口愈合, 但延迟15d出院。

5 讨论

由于125 I为放射性物质, 所有工作流程均应遵循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及有关放射物管理法规。

5.1 患者放射防护

125 I放射距离短, 距被植入患者1m之内有放射线, 应将患者隔离于单间病房, 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清新洁净, 温湿度适宜, 尽量减少较热空气与散在射线结合污染环境。所用放射源为全封闭, 与患者体液无沟通, 故其排泄物及分泌物等均无放射污染, 无须特殊处理[4]。告知家属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限制探视时间及人员, 孕妇及未成年儿童不得探视, 植入术后2周内探视者与患者维持2m距离。

5.2 医护人员放射防护

手术过程中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因此, 护士在准备物品时要齐全, 摆放要合理以便快速的供应手术需要, 在保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 派经验丰富、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集中治疗与护理, 以减少与放射线接触的时间。医护人员需近距离操作时尽量站在粒子植入的对侧, 必要时使用铅制防护围裙与屏罩, 参与手术的护士还要不断学习粒子植入知识, 加强防护意识。

5.3 康复指导

(1) 因125 I放射粒子的半衰期为50~60d, 放射性活度半年后消失。故粒子植入后半年内, 家属及探视者需采取防护措施, 与配偶宜分床睡, 孕妇及儿童不得与患者同住一个房间, 并避免近距离接触。 (2) 嘱患者出院后定期检查, 以确定粒子的位置及数量, 如在口鼻腔分泌物、大便内发现粒子, 用镊子夹起放入带盖铅罐中, 立即送交医护人员, 不可随意丢放。 (3)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为主。尽量不要让患者外出活动。

摘要:介绍对施行姑息性手术的胰腺癌病人术中同时行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 进行内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125I粒子,胰腺癌,护理

参考文献

[1]赵维勇, 王洪芬, 张丽伟, 等.彩超导航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胰腺癌疗效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17 (6) :570~573.

[2]杜志航, 袁林秀.浅谈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25) :12~13.

[3]吴汉青, 吴河水, 杨智勇, 等.125I粒子植入在胰腺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28) :2951~2954.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9~65 (39.25±6.46) 岁;具体的肿瘤位置为:左侧29例, 右侧31例;内上象限有15例, 内下象限有16例, 外上象限有14例, 外下象限有15例。将6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行保乳术后14~42d内, 可开始放射治疗。患侧乳房为照射野, 采取半野切线等中心照射。内侧缘可选择正中线, 或是选择中线偏向健侧的2cm位置, 外侧缘可选择患侧的腋中线。患侧乳房的锁骨头下缘至乳房皱襞下的2cm处为照射野的范围, 为使照射区的照射剂量能够均匀分布需加上15°的楔形滤板在内外切线野中。使用直线加速器 (4~6Me V) 进行5w的放射治疗, 其中全乳照射的剂量为50Gy, 瘤床可追加10Gy的照射剂量。

1.3 观察指标

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时间为3~5年, 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与产生的不良反应, 并进行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随访3年, 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肿瘤转移率为2.87%, 生存率为90.76%,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转移率为1.23%, 生存率为93.84%, 两者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两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复发率对比上, 观察组为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4%, 存在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0例发生皮肤湿性的不良反应, 占33.33%, 对照组中有11例发生消化道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占36.67%, 两者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一种发生于腺上皮组织部位的恶性肿瘤, 发病于局部部位但会影响属于全身性疾病, 高发于女性群体, 大约占99%。在我国, 乳腺癌已成为第二大癌症杀手, 其死亡率仅低于肺癌,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3]。

治疗乳腺癌的常见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放射治疗与内分泌治疗等, 根治术 (又分为扩大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 、保乳术属于手术治疗。行根治术治疗虽可挽救患者生命, 但切除了乳房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行乳房保留术后加放射治疗已逐渐成为患者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向[4]。尤其是在当前医疗技术日益进步的背景下, 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 既希望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又希望可以保留乳房。有研究显示, 当乳腺癌为Ⅰ期或是Ⅱ期时, 可采取保乳术进行治疗, 乳房的完整性可以保留, 不但能够使患者的身体损坏降低, 而且可以满足患者的保乳要求, 提高其生活质量。因为乳腺癌会通过淋巴渠道扩散与转移, 容易导致复发, 所以为了减少保乳术术后的肿瘤复发, 通常在保乳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有学者认为该治疗技术虽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但仍需对影响局部空置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5]。但这并不影响保乳术联合放射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一种主要模式。

本研究中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方法, 结果显示, 与采取根治术治疗, 行保乳术加放射治疗, 能够对肿瘤进行有效控制, 降低复发率, 且整形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以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采取保乳术加放射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的转移率、复发情况、生存率与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经随访发现, 在3年的时间里, 对照组的肿瘤转移率为2.87%, 复发率为12.74%, 生存率为90.76%, 观察组的肿瘤转移率为1.23%, 复发率为2.36%, 生存率为93.84%, 两组对比, 对照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为33.33%, 对照组为36.67%, 两者对比, 无显著差异 (P>0.05) ,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采取保乳术加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 可减少肿瘤复发, 且具有美容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勇.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放射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下半月) , 2012, 24 (18) :2194.

[2]赵志会.24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8 (7) :89.

[3]段建军.69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27) :6-7.

[5]熊裕民.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20) :71-72.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 -2012年0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50例,年龄28~65岁,平均45岁;其中左侧乳腺23例,右侧乳腺27例;肿块位于外上象限30例,外下象限13例,内上象限5例,内下象限2例。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40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小叶原位癌3例,导管内癌2例;根据AJCC(2010)分期标准,Ⅰ期32例,Ⅱa期18例。

1.2术后放射治疗

采用乳腺托架,大孔径CT模拟定位,扫描范围从喉到上腹部,层厚5 mm,CTV包括整个乳腺,CTV外扩5 mm形成PTV,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均用6 MV X线照射,放射治疗量:42.5 Gy/16 F 3.2周,2.66 Gy/F,局部瘤床加量9.00 Gy/3 F。危及器官包括肺、心脏及对侧乳腺。40例患者行CAF化疗4~ 6个周期,其他方案化疗10例。

1.3随访及观察指标

50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中位数随访36个月, 观察指标包括局部病灶的复发、急性及迟发性的毒性反应、乳房美容效果、血液学毒性及心肺不良反应。

2结果

2.1肿瘤控制和生存

随访期间局部病灶复发2例(4%),远处转移3例(6%),3年总生存率100%。

2.2皮肤急性及迟发性毒性反应

依据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皮肤急性毒性反应G08例 (16%),G133例(66%),G29例(18%);皮肤迟发性毒性反应G110例(20%),G21例(2%)。

2.3乳房美容效果

主观和客观上判定放射治疗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4%和93%。

2.4血液学及心肺毒性

所有患者无明显心肺毒性,依据RTOG毒性分级,血液学毒性Ⅰ级5例(10%),Ⅱ级2例(4%)。

3讨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是一种标准的治疗手段,目的是最大化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常规放射治疗是患侧乳腺照射50 Gy/25 F,2 Gy/F, 5次 / 周,加或不加局部瘤床推量,患者的治疗时间长且经济负担重。国外一些机构和组织就早期乳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做一些随机对照试验[7,8],加拿大报道一项多中心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42.5 Gy/16 F,22 d完成)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50 Gy/25 F,35 d完成)。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肿瘤控制率、生存率、皮肤急性及迟发性毒性反应和乳房美容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和96.8%,5年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6.8%和77.4%,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2%和6.7%,10年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68.9%和71.3%。结果表明,大分割放射治疗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效果相似[9]。另外一项是英国的STRAT研究,该实验分为A、B两组,A组总共2 236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给予41.6 Gy、 39 Gy,13 F,5周完成和50 Gy,25 F常规分割放射治疗,5年局部复发率为5.2%、3.5%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1];B组共2 215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给予40 Gy/15 F,3周完成和50 Gy/25 F常规分割放射治疗,5年局部复发率为2.2%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两组的局部控制率和毒副反应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O等[13]纳入133例乳腺癌患者,予以40 Gy/15 F,结果表明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7.6%,5年总生存率为77.7%,患者无皮肤急性反应为14%,Ⅰ级皮肤急性反应为75.2%,Ⅱ级皮肤急性反应为10.7%,无 >Ⅲ级皮肤急性反应。

国内王淑莲等[14]用43.5 Gy/15F,3周完成,结果表明急、慢性毒副反应均可以接受,患者近期效果较好。赵淑红等[15]研究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相似,急、慢性毒副反应均可以接受。郝福荣等[16]行全乳腺42.5 Gy/16F,2.66 Gy/F,瘤床区同步X射线加量至48 Gy,结果表明可以明显缩短放射治疗时间, 没有加重血液学毒性及皮肤急慢性毒副作用,亦未增加局部复发风险,未降低总生存和美容效果。

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0 月~2012 年10 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乳腺癌放疗的患者74 例。 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乳腺癌, 年龄22~65 岁, 平均 (48.01±6.54) 岁;Karnof-sky评分≥60 分;排除年龄>70 岁、既往或现在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4]。 患者入院后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进行分组, 其中观察组 (奇数号) 40 例和常规组 (偶数号) 34 例, 常规组由小组护士负责, 观察组患者由健康管理团队固定管理员负责。观察组40 例中, 年龄 (54.14±10.34) 岁, Karnofsky评分 (76.42±4.94) 分;常规组34 例中, 年龄 (53.27±9.71岁) , Karnofsky评分≥ (71.59±7.05) 分。 两组年龄、Karnofsky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建立疾病档案, 患者疾病档案包含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患者一般资料, Karnofsky评分表。 观察组疾病档案还包含患者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均经过统一培训的健康管理员当面交给患者, 指导患者即时自评并当场收回, 回收率100%。

1.2.2 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填写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EORTC QLQ-C30) , 患者出院后3 个月复查时再次填写该量表。 EORTC QLQ-C30 量表是由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系统开发, 是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共性测定量表, 其中文版适用于中国癌症患者[10]。 该量表主要包括5 个功能领域、3 个症状领域、6 个单一条目和1 个总体健康状况。 计算量表各领域粗分 (RS) 。 5 个功能领域:角色领域 (RF) , 躯体领域 (PF) , 情绪领域 (EF) , 认知领域 (CF) , 社会功能领域 (SF) ;3 个症状领域:恶心呕吐 (NV) , 疼痛 (PA) , 疲劳 (FA) ;单一条目:食欲丧失 (AP) , 失眠 (SL) , 气促 (DY) , 腹泻 (DI) 、便秘 (CO) 、经济困难 (FI) 。 功能领域得分和总体健康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症状领域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问题越多, 生存质量越差。

1.2.3 常规组患者均于放疗后进行常规健康宣教, 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处方, 遵照健康管理处方调整个人生活、康复及临床复查。

1.2.4 观察组健康管理的实施。由健康管理团队每位患者的固定管理者进行, 常规每周2 次电话随访, 视患者需求和具体情况安排复诊及住院治疗。 具体管理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处理。

1.2.5 健康管理处方内容。根据健康管理团队医疗专家意见并参考相关护理文献后制订“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处方”[5,6,7,8]: 1自我监测内容包括学习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疾病复查时机;2居家休养期间常见问题及自我护理知识, 包括肢体活动障碍、癌性疲乏、疼痛、肢体功能锻炼、 胸部及腋下放射区域的皮肤护理、留置PICC导管期间的维护、 输液港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9,10,11]、居家用药注意事项、乳腺切除后体形的重塑、消化道症状、 住院期间未改善的放化疗副作用等;3膳食计划, 调整饮食结构, 科学搭配三餐, 保证营养均衡, 保持饮食规律, 多食用预防乳腺癌复发食品如海带, 少食类雌激素食物如豆制品等, 多食用鹌鹑蛋、牛尾汤等提高免疫力的食物;4行为干预处方包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适当运动, 选择适宜乳腺癌康复的有氧运动如康复操、太极拳等;5依观察组量表评定结果, 判定患者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从而提供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 6培养适宜的新的生活兴趣、缓解心理压力。 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目的是使患者认识到乳腺癌成为慢性病的理念并接受所患疾病进入慢性化康复的过程, 促进其进行积极调适, 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 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前生存质量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出院前EORTC QLQ-C30 量表中的15 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2.2 患者出院后3 个月生存质量量表比较

观察组PF、RF、CF、SF和总体健康状况 (QL) 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PA、AP和SL项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其余项目两组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注:RF:角色领域;PF:躯体领域;EF:情绪领域;CF:认知领域;SF:社会功能领域;NV:恶心呕吐;PA:疼痛;FA:疲劳;AP:食欲丧失;SL:失眠;DY:气促;DI:腹泻;CO:便秘;FI:经济困难;QL:总体健康状况

注:RF:角色领域;PF:躯体领域;EF:情绪领域;CF:认知领域;SF:社会功能领域;NV:恶心呕吐;PA:疼痛;FA:疲劳;AP:食欲丧失;SL:失眠;DY:气促;DI:腹泻;CO:便秘;FI:经济困难;QL:总体健康状况

3 讨论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目前社区专业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合作, 以健康教育方式, 使患者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及自我防护、了解保健技能, 参与自我检测疾病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的特点, 得到广大社区专业人员的普遍认可[11]。 但是我国传统上是谈癌色变, 使女性患者能够做到患病后接受疾病, 从而脱离医院的专业指导而进入社区慢性病管理, 尚需要患者的认同及医院专业队伍的扶持。 放疗科成立的健康管理团队恰好成为医院及社区的桥梁, 使患者在接受疾病的治疗及认知中有一定的缓冲时间。 尤其是放射治疗后患者自身抵抗力、放射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放疗护理专业性强, 患者更愿意同医院专家保持更密切的联系, 以促进疾病的康复[12,13,14]。 本次研究自制的乳腺癌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患者普遍认同。 健康管理者在健康随访中, 同患者所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始终保持着联系, 进而对他们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指导, 从而更新了社区癌症护理知识和专业内涵。 在健康管理过程中也及时纠正了患者居家休养期间的许多问题, 如: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不正确的肢体活动, 可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输液港的非正规护理、口服药物依从性差、 放射治疗区域的不正确护理等等。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及时为患者进行了处理, 消除了一些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 使患者居家休养更加安心。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肿瘤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产生了长期影响。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积极应对在疾病治疗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 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是规范治疗后使患者努力达到的目标。 目前国内的多项调查显示,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差、普遍存在情绪及角色障碍等问题[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PF、RF、CF、SF和QL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而PA、AP和SL项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可见, 经过个性化健康管理, 患者某些功能领域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而观察组在EF、FA、NV等症状方面的得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今后的健康管理中应针对这些方面增加相应的干预指导措施。

另外, 本次研究的健康管理团队均为经培训合格的在职临床医务人员, 在项目实施中增加了一定的工作负担。 同时团队人员在与社区、患者联系时需要具备审时度势, 根据患者所处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 因而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 呼吁医院科室能加强同社区的合作, 能有充分人力得到培训并参与其中, 成为协助患者回归社会、康复的社会力量, 期待能有更多专业人员从事本项工作。

上一篇: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提高体育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