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

2024-10-13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共10篇)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 篇1

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刺激胰腺分泌及Oddi括约肌痉挛, 是引起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ti-tis, AP) 的常见原因, 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上限值的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形态学改变, 并排除其他疾病[1]。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胰腺消化酶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具有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2,3]。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何种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院将科学的、真实性、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应用到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实践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 其中男45例, 女15例;年龄32岁~69岁, 平均50.5岁;发病诱因:暴饮暴食23例,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6例, 胆道疾病31例;均有上腹部剧烈疼痛, 伴腹胀、恶心、呕吐、发热, 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淀粉酶升高, 经B超或CT检查确诊。经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6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全部康复出院。

1.2 方法

根据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治疗要求、病人的心理和健康需求进行综合分析, 查阅资料、检索有关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文献, 制订护理措施, 并将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2 护理

2.1 健康宣教

本组大部分病人不查看医学书籍, 不了解急性胰腺炎, 更不懂预防。护理措施: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让病人了解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后的病理生理过程、疾病的转归、目前治疗方法、预防、护理措施、需要病人配合的相关检查项目、检查目的等, 以满足病人对疾病知识的需求, 提高其对治疗措施及护理的依从性。

2.2 心理护理

急性胰腺炎发病突然, 来势凶险, 剧烈腹痛。护理措施:将病人安置在舒适、干净、整齐的单间, 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嘈杂, 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缓解腹部疼痛感。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在50%~60%, 使病人感到舒适、利于休息。责任护士要同情病人, 主动与病人沟通, 了解其心理需要, 以真诚的态度、诚恳而亲切的语言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相关问题,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3 病情观察

持续性腹部剧痛和应激性消耗都会引起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持续心电监护, 监测体温、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观察病人意识和腹痛、腹胀的程度、部位、性质。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 禁用吗啡, 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腹痛情况、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变化。腹胀明显时使用中药大黄鼻胃管注入能清热解毒、通理攻下, 减轻腹胀和渗出[4]。

2.4 体液不足的护理

禁食、呕吐、胃肠减压、炎症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导致腹腔积液、体液、电解质丢失及有效血容量减少。护理措施:为保证补液、治疗有效进行, 预防药物配伍禁忌, 应迅速建立3条以上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血急诊生化结果、病人脱水程度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另一条静脉通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用药较多, 如抗感染、护胃、解痉止痛等, 需专用一条静脉通道;特殊治疗药物有时间、速度限制, 如生长抑素需要24h持续泵入, 不宜与其他共用静脉通道, 亦需要专用静脉通道。在补液时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心肺功能、脱水程度调节补液速度, 在维持电解质平衡、预防低血压的同时要防止出现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以免发生意外。

2.5 禁饮、禁食护理

急性胰腺炎大多数病因是由于病人暴饮暴食引起, 急性期进食刺激胰腺分泌增多, 增加胰腺负担, 使病情加重。护理措施:告诉病人严格禁饮、禁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及必须性, 禁饮食时间需要3d~5d, 禁饮食期间还需安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期间要妥善固定胃管, 保持通畅, 勿扭曲, 保证有效减压,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量并做好记录。禁食期间要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2次, 预防口腔炎或咽炎。在禁饮食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所需营养, 可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给予肠外营养液, 以满足病人身体需要、增强抗病能力。待腹痛、腹胀消失或减轻及病情基本控制时可适当进食清淡流质饮食, 若病情进一步好转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饮食, 适应后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

2.6 出院宣教

暴饮暴食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 但不规律饮食亦会诱发急性胰腺炎。护理措施:重复宣教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症状, 让其掌握发病规律, 预防复发。告知病人养成规律进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要注意饮食清淡, 忌高脂肪、油腻、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饮食。告诫病人身体经过发病、抗病、恢复等应激, 抵抗力下降, 尽量不要去公共场合, 避免呼吸道感染, 多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抵抗力[5]。在家康复期间注意休息, 如有不适随时来医院就诊。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 多以持续性中上腹部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起病, 常伴有轻中度的腹膜炎体征, 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异常升高, 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异常。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组织自身及周围脏器产生的自身消化作用, 可导致胰腺组织及周围脏器发生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出血和坏死, 严重时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甚至死亡。因此, 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尤为重视,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内容采取科学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雨田, 陈岳祥.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 (草案) 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4) :317-319.

[2]张竹华.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9) :57-58.

[3]申存毅, 杨勤玲, 尚蓓.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循证护理[J].护理研究, 2013, 27 (9A) :封三.

[4]陈红, 李艳.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10, 8 (5) :69-70.

[5]苏兆群.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14) :142-158.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 篇2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67-0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急性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的症状, 同时伴随明显的血胰酶含量增加。根据临床研究证明,通过内科治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内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50 例, 其中男性患者30 例, 女性患者20例, 年龄分布在20-40周岁, 平均年龄为30.5+-3.5周岁, 所有患者都符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发病原因: 饮酒20例, 脂肪过量8例 , 胆石感染20例,其他原因2例。临床症状表现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 女性患者10例, 年龄分布在20-38周岁, 平均年龄为30.3+-3.5周岁, 发病原因: 饮酒12例, 脂肪过量3例 , 胆石感染9例,其他原因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 女性患者10例, 年龄分布在21-40周岁, 平均年龄为30.5+-3.8周岁, 发病原因: 饮酒8例, 脂肪过量5例 , 胆石感染11例,其他原因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内科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吸氧治疗,然后进行抗生素治疗,使用奥曲肚进行静脉滴注,保持0.6 m g/24 h的滴注速度, 在患者病情有些缓解后, 把比例改为0.l m g / 8 h , 在肌肉上进行注射, 加入乌司他丁10 万U 放人250 m L10 % 浓度的葡萄糖里, 滴注患者的静脉, 频率为12 h/ 次, 治疗疗程为1周, 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患者病情恶化应当采取手术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心肺状态, 一旦患者的病情恶化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方法, 早期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1.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治疗后一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测值恢复正常;

显现:治疗后一个月临床症状获得一定的好转,实验室检测值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后一个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实验室检测值没有改善,甚至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样本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n表示病例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分布的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腹部疾病,患者症状主要包括急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同时 体内的血胰酶明显上升。目前,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早期采取手术治疗还是内科治疗依然存在比较大的争议。目前,普遍认为手术疗法和内科疗法都难以充分证明自身的方法应当为首选方法。然而经过本文研究,可见,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同时其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由此可见,内科治疗法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中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内科治疗方法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积极开展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J].胰腺病学,2002,2(2):65-65.

急性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全部来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来我科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13例;年龄17~61岁, 平均43.5岁;发病后2h~2d就诊, 其中23例发病前有暴饮暴食史, 19例入院后检查发现胆道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疼痛、腰部疼痛, 部分患者伴发腹胀、恶心、呕吐等。检体发现体温增高, 肠鸣音减弱, 上腹压痛, 部分患者有黄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 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均升高。B超检查见胰腺体积增大, 边界模糊不清, 内部回声减弱, 有时可见胰管扩张、胰腺周围组织间隙积液等。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禁食、补充水电解质、胃肠道减压、解痉止痛、抑制胰腺分泌及抗感染等进行综合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基础护理因急性胰腺炎起病急, 发展快, 患者机体消耗也

多, 应而应嘱其绝对卧床休息, 同时做好体温、心率、脉博、血压、呼吸、尿量等一般生命体征监测, 防止意外发生。对体温过高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 但要防止降温过快或温度降的过低。病情较重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 应在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给予吸氧, 监测患者血氧变化。发现患者出现休克, 应及时和医师联系, 立刻开通2条或2条以上静脉通道, 配合医师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还应做好患者口腔及皮肤护理, 协助患者翻身,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 防止口腔、皮肤及肺部感染发生[1,2]。

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胰腺受损可导致胰液外漏, 从而导致胰腺自身及胰腺周围组织溶解, 这也是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难于控制的主要原因, 因而给予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降低胰液活性是目前治疗胰腺炎的主要手段。给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静脉通畅, 严格控制液体滴注速度, 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患者如出现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3.2 禁食及胃肠减压急性胰腺炎发生时, 胰腺组织细胞水肿甚

至坏死, 因而胰腺功能降低;如患者进食, 食物刺激可导致胰腺分泌活动增强, 这无疑又增加胰腺负担;如患者胃肠内原有食物未完全消化, 胃肠压力也会出现相应增高, 胃肠压力增高同样会刺激胰液分泌;因而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饮食护理, 应采取禁食, 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初期以全胃肠外营养为主, 经积极治疗, 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 腹痛、恶心等临床症状症状消失, 肠蠕动恢复后可开始口服低糖、低脂流食, 随病情好转可逐渐正常饮食。在进行胃肠减压时护理人员要对引流液进行密切观察, 认真、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内容物及量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3.3 腹部疼痛护理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胰腺组织细胞水肿, 胰腺

体积增大, 胰腺内胆管可受阻, 胰腺内压力增高、胰腺被膜下神经末梢受压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腹部、腰背部疼痛;如果胰腺受损后, 胰酶外漏导致胰腺自身组织及胰腺周围组织坏死、积液、出血等, 患者产生的疼痛可能更为严重。疼痛多突发、持久, 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加剧, 严重的疼痛可引起患者休克。因而护理人员应认真仔细地做好疼痛护理, 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等, 还应注意患者疼痛时是否伴随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 有无放射疼痛及放射的部位, 对患者神志变化也要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3]。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以减轻疼痛,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 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其做好相应处理。

1.3.4 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急性胰腺炎起病急, 病情进展快, 突

然发生的严重疾病可使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承受, 加之该病治疗费用高、病死率高, 确诊后患者及其家属易产生焦虑、恐惧甚至悲观情绪, 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向其介绍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知识及医院、医生技术水平, 消除其负性心理影响, 增强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引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注意劳逸结合, 合理饮食, 避免疾病复发[1]。

2 结果

经医护人员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 31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近年发生率不断上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 病情凶险, 在内科保守治疗时护理人员应注意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胃肠减压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 这样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提高疾病冶愈率。

参考文献

[1]姜琳.急性胰腺炎内科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21) :111-112.

[3]王秀梅, 邹玉敏, 姜艳.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1) :135, 158.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4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36-01

为了探讨、研究不同治疗手段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25例患者,并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2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9±2.3)岁,其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的标准,且均无严重的系统疾病,如心、肝、肾疾病等。并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发现两组患者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

1.2治疗方法

康复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微创手术,并在术后对其进行加强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是应用非手术治疗,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用胰酶抑制剂,其能直接或者间接的抑制胰酶的分泌,降低胰管压力,减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缩短治疗的时间;其次是饮食的控制,即禁食水,其主要目的是为减轻肠胃的负担、抑制胰酶类分泌以及防止恶心呕吐现象的出现;再次是营养支持治疗,即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通过鼻空肠内营养可以使后肠绒毛明显增加,从而增加血流灌注以及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从而促进肠胃的蠕动,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从而进一步缓解病情;最后是抗生素的应用,即早期应用抗生素以此防止胰腺感染,从而降低胰腺脓肿周围感染的发生,在临床多半应用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三代等[1]。

1.3统计学方法

将在本次临床价值获得的数据全部应用到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为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取得相应的疗效,其中康复组痊愈患者22例,占88%,死亡患者3例,占12%,而对照组痊愈患者19例,占76%,死亡患者6例,占24%,具体情况如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以及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其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主要是通过损害患者的全身脏器器官,而致使患者身体机能降低,从而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近几年来,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逐年上升,尤其是重型胰腺炎患者[2]。当下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分为两种治疗手段,微创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临床中最为有效的方法。

当下,由于急性胰腺炎病死率居高不下,学者对急性胰腺炎研究也随之深入,但由于急性胰腺炎的诸多并发症,在临床上还是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探讨出有效、科学的治疗措施非常的重要,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上述的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取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康复组患者主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其取得临床治愈较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在大量临床医学研究中,发现对于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以治愈[3]。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首先给予患者常规保守治疗,倘若其疗效不明显可以再转化为微创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治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可知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手段,可以取得不同的治疗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多数的患者可以首先给予常规的保守治疗,并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倘若其疗效并不明显,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从而进一步保证患者的有效的治疗以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程宇星,冯志蠫,程晶,孙文.急性胰腺炎各证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14,4(04)56-57

[2]鄭秀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护理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4,1(04)23-24

[3]刘其雨1,夏红天2,刘志伟2,蔡守旺2,张文智2.自身免疫性胰腺炎43例诊治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4,8(07)55-56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 所有患者经B超、血淀粉酶检查后确诊。男38例, 女30例, 年龄25~65 (43.2±4.3) 岁;发病原因:胆道感染、胆系结石35例, 胰管结石29例, 饮食不当4例;临床症状:发热34例, 腹痛23例, 腹胀34例, 呕吐23例, 恶心35例。

1.2 方法

(1) 抗感染:全身炎症反应期间, 因体液潴留于炎症的后腹腔、血管大量液体渗出及其他软组织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或感染性休克时, 给予液体复苏, 针对炎症反应的早期处理进行积极抗感染处理, 选择较好渗透性的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给予头孢塞肟钠 (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5g治疗, 连续治疗14d;病情较轻者使用甲硝唑 (南京亿华药业有限公司) 0.75g治疗, 1次/d, 连续治疗7d;病情较重者采用降阶梯性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亚胺培南 (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 2g静脉滴注, 持续40~60min, 分3~4次静滴, 连用7d, 随后进行药敏测试, 结合细菌培养结果, 有针对性进行药物治疗。 (2) 抑制消化液分泌:若患者胃酸分泌过多, 为减少胃酸分泌, 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并给予生长抑素治疗, 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 抑制腺液和胰酶分泌。配合乌司他丁注射液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U+葡萄糖500ml静脉注射, 3次/d, 连续治疗2周。 (3) 对症支持治疗:经B超或血淀粉酶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后, 立即禁饮禁食, 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积极吸氧, 补充足够的血容量, 若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应实施胃肠道减压, 血流动力学稳定及临床症状消失后, 早期给予胃肠外营养, 如肠道可放置鼻空肠管, 并逐渐过渡到行肠内营养。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胰腺水肿消失, 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所有减轻、B超检查示胰腺仍有水肿, 血淀粉酶下降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为无效。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及APACHE-II。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取±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本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均有所好转, 其中治愈42例 (61.75%) , 有效24例 (35.29%) , 无效2例 (2.94%) , 总有效率为97.06%, 其中2例无效者转外科治疗。

2.2 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及APACHE-II较治疗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较为严重的一种分解代谢性疾病,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 (1) 胰酶引起的自身组织消化及胰腺循坏出现障碍而引起全身脏器损伤; (2) 乙醇通过刺激胃酸分泌, 增加胰腺外分泌; (3) 饮食不当, 尤其是长期酒癖者, 胰液内蛋白含量增高, 容易形成蛋白栓, 导致胰液排出不畅[3]。急性胰腺炎本身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 若不及时加以治疗, 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临床医学界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一直是研究重点。

目前临床研究指出, 急性胰腺炎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急性胰腺炎实施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对症支持治疗, 通过禁食减压肠道, 不仅可以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 同时也可以降低胰腺分泌;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经B超检查胃肠鸣音恢复正常[4,5]。本组资料显示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治愈42例 (61.75) , 有效24例 (35.29%) , 无效2例 (2.94%) , 总有效率为97.06%, 且治疗后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及APACHE-II指标较治疗前低, 本组2例无效者转为外科治疗, 其余病例均1个月后均痊愈出院。笔者认为绝对的禁饮禁食及胃肠道减压可控制胰液的分泌,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早期空肠营养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能减少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抗生素治疗可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 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 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并实施早期空肠营养, 既可提高治疗效果, 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出院, 消化内科治疗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理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程玉洁, 邵凤梅.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1 (12) :103-104.

[2]许颖莉, 杨改霞, 王新芳, 等.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17) :73.

[3]邓妮.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 :142-143.

[4]邱德祥.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11) :103-104.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 男45例, 女35例, 年龄25~79岁, 平均 (53.4±2.5) 岁。均经CT检查确诊:急性出血性胰腺炎22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8例;大量暴食和饮酒12例, 有胆结石50例, 其他18例。临床诊断: (1) 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均有上腹痛, 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 多突然发作, 为进行性持续性似刀割样疼痛, 并向肋部、背部放射, 伴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36例白细胞≥15×109, 血淀粉酶在73~1924U/L, 明显升高60例, 与正常值比较, 腹腔积液淀粉酶均明显增高。8例血钙<2mmol/L, 7例血糖>11.1mmol/L, 3例PO2<8.0kPa, 5例尿素氮>7.1mmol.L。62例有肝功能损害, 31例ALT增高, 为53-264U/L, 59例AST增高, 为48-327U/L。总胆红素升高47例次, 白蛋白降低12例次, 40例肾功能损害, 4例有镜下血尿表现, 2例为肉眼血尿, 24例有蛋白尿存在。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行常规内科补液、对症治疗, 观察组依据病情行针对性综合治疗,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病情观察及镇痛

行支持治疗, 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 对全身或局部并发症行积极预防, 禁食, 以使胰腺充分休息, 可改善腹胀、减轻因胃肠功能紊乱造成的严重胃潴留。对病情行密切观察, 疼痛剧烈时给予镇痛治疗, 可给予杜冷丁注射, 避免使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或吗啡, 以免诱发或加重肠麻痹, 收缩括约肌, 使病情加重。

1.2.2 抑制胰腺外分泌

乌司他丁为临床常用药, 可对多种酶的活性同时独立产生抑制, 减轻临床症状。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而间接对胰腺的分泌进行抑制, 另外, 对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故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可以应用。

1.2.3 血管活性物质及抗生素应用

因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过程中微循环起过重要作用, 可选择具有改善胰腺和其他器官微循环的药物应用, 如丹参制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等。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 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肠道常驻菌为主要胰腺感染的致病菌, 故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甲硝唑为一线治疗药物。

1.2.4 肠道衰竭的防治

对患者的排便和腹部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对肠鸣音变化进行监测, 给予如乳果糖、硫酸镁等促肠道动力药物在早期应用, 对肠道菌群给予微生态制剂进行调节, 应用谷氨酰胺制剂对肠道黏膜屏障进行保护, 尽可能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在早期行肠内营养或恢复饮食, 对肠道衰竭进行预防。

1.2.5 其他治疗

依据急性胰腺炎中医辩证特点, 选择促胆汁和胰液排出及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经胃管注入使用, 以降低胰管压力, 增加排便次数, 使肠道内细菌移位减少。患者在病情较重, 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例中, 治愈38例, 占95%, 转外科治疗和死亡各1例。对照组40例中, 治愈34例, 占85%, 转外科治疗4例, 死亡2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 具有较高病死率。大量炎症介质在病情进展过程中产生, 使全身出现炎性反应综合征, 损伤实质细胞和内皮细胞, 机体控制炎性介质反应的能力消失,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休克。胰腺病变的轻重和血尿淀粉酶值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 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 因严重破坏了胰腺腺泡, 减少了淀粉酶的生成, 淀粉酶在血、尿中的水平反而不高, 临床易误诊, 故在诊断中因本病发展快, 在高度怀疑急性胰腺炎时可给予抑制酶活性药物早期应用, 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胃蛋白酶、胃酸及胰腺的内外分泌有抑制作用, 使内脏的血流减少, 对小肠和胆囊的分泌产生抑制[2], 使Oddi括约肌松弛、减轻毛细血管的外渗, 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产生抑制, 如施他宁、奥曲肽等。腹痛消失、临床症状改善、血清淀粉酶活性呈正常下降为停药指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 有报道生产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 也可获得满意效果。应尽量在早期使用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避免暴饮暴食,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预防复发, 以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综上所述, 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 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做出明确诊断, 并行综合性内科治疗方式, 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减少外科中转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40例行针对性内科综合治疗, 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 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做出明确诊断, 并行综合性内科治疗方式, 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减少外科中转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2-534.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 篇7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

急性重症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起病急, 病情凶险, 进展快, 容易发生局部或全身性的并发症, 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对20例该病患者进行了内科综合治疗, 经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SAP患者, 男12例、女8例, 年龄29~72岁, 均以上腹痛伴呕吐入院, 查体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上腹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表现;血、尿淀粉酶升高超过500IU, 入院后24 h内行动态增强造影CT (DCT) 检查, 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早期给予吸氧、禁食、胃肠减压, 硫酸镁及柴芍承气汤导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 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等方法抗凝、改善微循环;应用白蛋白、鲜血或血浆维持机体有效血容量;选用奥曲肽、乌司他丁、西咪替丁、洛赛克等抑制胰腺外分泌, 降低胃酸保护胃黏膜;应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等抑制炎症递质及清除氧自由基;早期选择高效广谱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 之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采用三阶段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对于内科治疗无好转者中转手术治疗。

2结果

本组20例SAP患者经上述内科综合治疗后, 治愈17例, 治愈率85%;死亡3例, 其中死于急性呼吸困难综合征1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中毒性休克1例。患者治愈出院后经随访1~3年, 均未发生胰腺炎复发。

3讨论

对于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 , 以往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 但疗效很不理想。1994年第十届国际消化病会议提出SAP早期应进行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因为食物中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促进胰腺的分泌, 肠管内压力增高, 加重胰腺的病变。所以, SAP患者必须禁食, 胃肠减压, 使胰腺处于“休息状态”。在SAP的病理过程中, 存在以缺血为特征的胰腺微循环障碍, 故改善微循环对SAP有一定治疗作用。使用生长抑素能减少胰腺的内外分泌, 降低胰管内压力, 还能清除坏死性毒物, 保护胰腺细胞。明显减少内脏器官的血流量, 而又不引起体循环动脉血压显著变化, 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较重要的措施[2]。SAP合并感染是导致重症胰腺炎病程迁延、并发症频发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选用易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 如头孢类、喹诺酮类等。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容易造成菌群失调, 引起真菌感染。所以,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 可联合应用抗真菌的药物。SAP病程长, 机体消耗大, 长期处于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状态, 应行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的目的要在不刺激胰酶分泌和加剧胰腺自身消化的基础上, 满足新陈代谢增高的需要, 提高机体对多因素刺激的耐受性。在SAP初期应以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为主, 待患者无明显腹胀, 肠蠕动恢复且肛门排气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进行肠内营养时, 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泻、心慌及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加重等情况, 评估营养状况, 监测患者体重、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淀粉酶, 及时调整营养液的成份和量[3]。笔者对20例SAP患者采用了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胃酸和胰腺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疗法等内科综合治疗措施。结果表明, 本组治愈17例, 治愈率85%;患者出院后经随访1~3年, 均未发生胰腺炎复发, 疗效满意。为了提高SAP的临床疗效, 降低患者死亡率, 我们体会诊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及时准确诊断, 尽早采取治疗措施。②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是SAP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和关键之一。③尽早应用生长抑素, 保护胰细胞, 抑制炎性介质释放, 防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④早期预防性使用对胰腺组织穿透性强的广谱、耐酶、低不良反应的抗生素, 能有效降低SAP患者的死亡率。⑤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可明显缩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 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之, 早期正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 可以提高疗效, 降低SA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兴鹏.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3) :190-192.

[2]李兆申.急性胰腺炎药物治疗进展.中国处方药, 2007, 60 (3) :43-45.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院治疗的5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47~83(58.2±1.4)岁,病程1~7(3.2±2.6)d。发病原因:胆结石20例,胆囊炎11例,饮酒、暴饮暴食者9例,其他原因10例。所有患者入院前临床表现为腹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症状。CT和B超检查可见胰腺明显肿大、边缘模糊、不规则、回声增强、不均匀等。

1.2 方法[2,3]

应用内科综合治疗所有患者象。肠胃减压是治疗的最重要的部分,然后给予患者一些营养物质补充,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还需要做些抗休克、抗感染的处理及补充血容量等。具体操作如下:(1)内科综合治疗: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防止患者受到紧急状况发生带来的危害,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患者在入院后按常规操作开始禁食,即对胃肠减压,必要时候可以用硫酸镁或柴芍承气汤进行导泻,从而排空肠胃减压。(2)液体复苏:重症患者很容易出现休克,为了防止休克,入院时给予大量水分,必要时应用白蛋白和鲜血、营养物质的补充,钙离子和钾离子的检测也非常重要,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右旋糖酐等进行补充血容量和改善微循环。(3)早期使用抑制胰腺分泌和抑酶的药物:可使用生长抑素等抑制胰液分泌和活性,使用胰酶抑制剂抑制胰酶的活性。(4)抗生素早期预防应用:使用抗菌谱广的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同时合并使用抗厌氧性菌药如甲硝唑,使用2周左右。(5)注意监测器官功能,积极预防治疗胰腺外器官损害,心功能不好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强心剂,如出现肾功能异常,必要时要进行透析,如出现呼吸衰竭可根据血气分析给予高流量吸氧。(6)随时观察病情,对病情发展一手掌握,如病情恶化,必要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痊愈27例,占54.00%(27/50);明显好转17例,占34.00%(17/50);好转和中转手术各3例,各占6.00%(6/50);死亡1例,占2%(1/50)。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进行中转手术的3例患者,采取转外科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后治愈,1例死亡患者因为拒绝进行手术治疗,且该患者已有80岁。

3 结论

因为现在人的生活习惯不规律,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不同程度的痛,有恶心感想吐、持续发热等,这些症状都不是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症状,可导致该病的诊断比较困难,一般建议进行影像诊断,早期发现胰腺炎。胰腺炎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所以CT诊断在SAP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全身性的炎性反应,早期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虽然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清除死亡的胰腺细胞,但是手术治疗会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这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多的影响,而且未知的术后病发症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发展和恶化,这对于患者的心理创伤进一步加重,对于后期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且手术治疗存在很大风险,手术会大大增加感染机率。

近几年,医学界提出应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不仅能让患者度过急性反应期,而且内科综合治疗不需要进行手术,很好地维护了肠道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感染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本次研究对SAP患者的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一旦怀疑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就应在重症监护病房内接受治疗,精确记录代谢流程,必要时作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生命体征,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钙、镁、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早期腹腔灌洗以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被经常应用到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早期清除腹腔积液及大量毒素性物质。用腹膜透析法灌洗,灌洗越早效果越好。经腹腔灌洗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灌洗越早效果越好。对腹腔充分的灌洗从而稀释胰酶并引流。重症胰腺炎还会引起肺水肿,影响肺功能,所以要在早期要进行器官功能监测,保护好重要器官。胰腺炎会导致大量体液从消化道丢失,以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容量大量丢失会导致休克,为防止休克,应补充营养液,给予患者补充必要的营养度过急性期[4]。重症胰腺炎有很严重的炎症存在,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炎症的进展,需要给予患者一些抗生素,且要使用抗菌谱比较广的。在患者进行手术后,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这要求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养都比较高,不仅能给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还能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5]。

综上所述,以内科综合治疗SAP,特别是在病情急性期,以免加重患者全身循环、代谢紊乱,最好采用对机体干扰小的措施。在临床医学中,内科治疗被广泛应用,不仅治疗时间短,且致死率低,本次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内科综合治疗SAP不但可行而且疗效可靠。

摘要:将5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内科综合治疗的疗效。50例中,排除进行中转手术和中断手术的中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全组病死率为2.00%。采用内科疗法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进行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帮助医生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也有助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潘明芬,宋明霞.急性重症胰腺炎28例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1):2027.

[2]陈祝勇.急性重症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1(5):72-73.

[3]赫文喆.急性重症胰腺炎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236-237.

[4]谢昌明,郭招生,卢星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综合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55-156.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治疗研究 篇9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治疗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科常见疾病,绝大多数为轻症胰腺炎(MAP),临床治疗效果好,但有15%~20%的胰腺炎,临床过程凶险,常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称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AP)。

1发病机制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胰酶消化学说:正常胰腺分泌的酶多以前体或酶原形式存在,没有活性,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在进入十二指肠前不致被激活。正常情况下胰腺导管上皮能分泌粘多糖覆盖在上皮的表面,具有粘膜屏障作用。胰腺在这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下可免受蛋白酶的消化。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胰腺自身防御机制中的某些环节被破坏,出现酶原的异常激活,能产生多种有害酶类。另一方面PLA2还是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限速酶,其降解产物中许多物质均直接或间接地介导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如血栓烷(TXA2),白三烯(LTs)等;

(2)胰腺微循环障碍学说: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胰腺血流量下降所致的胰腺缺血可导致胰腺组织出血坏死,并认为这是急性胰腺炎的启动因素。胰腺缺血所致的细胞膜功能破坏主要表现在胰管壁通透性增高、腺泡细胞膜稳定性下降和细胞器膜结构受损,导致酶原活化,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另一方面,胰腺缺血可使胰腺泡细胞Ca2+的浓度升高,造成细胞内钙超负荷,Ca2+的持续升高是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的启动因素。

(3)“二次打击”理论:正常肠道细菌因肠道机械、免疫和生物屏障阻隔难以突破粘膜易位至肠外组织。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由于大量的渗出使肠血流量减少,导致肠粘膜缺氧、缺血再灌注损害肠粘膜屏障,造成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物质如细菌和内毒素即可穿越损伤的肠粘膜易位至其它脏器。SAP发生后组织损伤、坏死和内毒素血症等因素造成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和脂多糖水平升高,进而刺激IL-6、IL-8等产生,造成第一次高细胞因子血症,激活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肺、肝等器官,但这时尚不造成严重的脏器损害。如果发生细菌易位、感染等并发症,则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引起循环中第二次细胞因子高峰,从而过度激活中性粒细胞,最终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衰竭(MOF)。

(4)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早在1988年Rindemecht提出了急性胰腺炎的“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认为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等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包括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它们的过度反应及不平衡使胰腺出血和坏死不断发展,继发感染又可刺激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系统,产生和释放大量内源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发机体炎症反应。这些炎性介质随血流释放至全身各器官激活其它炎性细胞,释放出更多炎性介质,从而形成级联效应,引发胰外脏器损伤不断加重形成SIRS,乃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DS)。

2SAP的治疗

2.1器官功能支持:SAP的治疗应以提高氧输送为基本原则。在氧的输送过程中,3大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血管系统保证组织灌注;呼吸系统使血液得到充分氧合;血液系统提供足够的血红蛋白以携氧。

(1)液体复苏SAP引起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大量液体丢失到组织间隙、胸腹腔及肠腔等第三间隙,丢失的液体量可达到血容量的20%~30%,甚至更多,因此,积极的液体复苏极为重要。第1个24h补液量可高达8—12L,补液成分可以晶体液为主,但补充血浆代用品、白蛋白和新鲜冰冻血浆更有利于恢复血管内容量、升高血压。若扩容后休克状态仍不能纠正,需考虑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可加用血管活性药物。

(2)改善微循环:微循环障碍在SA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早期液体复苏虽能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但不能阻止胰腺微循环灌注的继续下降及胰周组织的继续坏死。因此有效改善微循环在SAP治疗中尤为重要。常用药物有前列腺素E1、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配等。

(3)肺功能支持:病人人院后常规吸氧,监测氧饱和度,定期分析动脉血气,保证氧分压在正常范围,避免ARDS的发生。若血红蛋白下降,应及时输血,补充足够的血红蛋白(Hb>10g/dL),使血液有足够的携氧能力。

(4)肾功能支持:在保证肾脏足够的血液灌注的前提下,及时应用利尿剂,避免或缓解少尿的发生。如发生少尿性肾功能衰竭,可酌情行血液滤过治疗。

2.2胰腺休息疗法

禁食、胃肠减压:SAP患者常规禁食,胃肠减压,一方面可减轻麻痹性肠梗阻引起的腹胀、呕吐,另一方面还可减少胃酸及胃泌素刺激胰腺的分泌,使胰腺得以休息。

营养支持:SAP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研究发现其蛋白质代谢增加了80%,能量消耗增加了20%,因此营养支持成为治疗SAP的重要环节。按给予途径可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

2.3预防胰腺感染:感染已成为SAP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多来源于肠道,有证据显示,防止胰腺坏死可以使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下降。胰腺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因此,选择抗生素需遵循抗菌谱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脂溶性强、能有效通过血胰屏障三大原则。常用抗生素包括三代头抱菌素、哇诺酮、亚胺培南、甲硝哇等。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并发真菌感染,因此应限制抗生素使用时间,研究称5—7天可避免出现此并发症。肠道细菌异位是SAP继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应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及微生态制剂可明显减少肠道细菌异位。

2.4外科手术治疗: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治疗方案的完善,对于SAP患者,多主张内科保守治疗,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外科手术干预,特别是CT提示胰腺坏死者,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若提示无菌性坏死,可继续保守治疗,若为感染性坏死,则行外科手术。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患有急性胰腺炎 (AP) 的患者, 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组的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为25例, 且年龄在15~60岁, 男为15例, 女为10例, 这其中酗酒和高脂肪餐所引起的有7例, 胆源性胰腺炎为15例, 其他情况引起的为3例;B组的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也为25例, 年龄在16~61岁之间, 男为16例, 女为9例, 这其中酗酒和高脂肪餐引起的为8例, 胆源性胰腺炎的为14例, 其他情况引起的为3例。

1.2 方法

单一西医治疗的方法:A组和B组所使用治疗的西医方法大致相同, 其中包括监测生命体征, 禁食, 解痉, 抑制胰液和胃酸的分泌, 抵抗休克,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水和抗感染的治疗, 腹膜后间隙和腹腔内在急性全身反应期间被大量液体渗入, 与此同时, 大量液体在肠道里积聚、呕吐频繁, 所以骤减的为有效循环血量。快速扩容的原则是根据抢救低血容量为准, 要补充全血、白蛋白和血浆等溶液, 还要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和补充电解质, 这些要根据酸碱度情况和电解质情况而定。要对患者不断的进行缓解腹胀, 胰液分泌的降低, 胃肠减压, 保持人体正常的循环功能, 抵抗蛋白酶活化对胰腺组织消化就要使用蛋白酶抑制剂, 还要使用生长抑素14肽让括约肌松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营养补给, 使用抗生素给予联合用药, 例如头孢他啶或者是喹诺酮类, 要谨防感染真菌。

中西医治疗的方法:此法除了要使用西医治疗的方法, 还要每天饮用清胰汤一剂, 此剂需要放凉后饮用或者鼻饲150~200mL, 饮至患者顺利排气, 腹胀和腹痛消失。

2 结果

选取出的50例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分成A组和B组, A组的25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治愈的有21例, 治愈率为84%;而B组的25例患者治愈的有14例, 治愈率为56%。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50例患者的治疗和对比, 可以得到一些临床治疗体会。急性胰腺炎 (AP) 的患者, 要被密切的观察, 包括患者的面色、体温、意识和皮肤温度等, 还要检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A组的25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治愈的有21例, 治愈率为84%;而B组的25例患者治愈的有14例, 治愈率为56%。

使用合理的抗生素, 是治疗的重点。根据一些相关报道,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的患者, 其中的40%~60%在发病后的3周里可能会出现继发感染, 尤其后期发生的继发感染常会引起死亡。

抗胰酶的药物, 可以有效的抑制胰腺分泌和蛋白的合成[2]。反应胰腺自身坏死程度和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胰腺内分泌障碍的重要指标是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还需要禁食, 时间一般都在10~14d之间, 上腹的疼痛基本消失以后, 可以斟酌进食, 从低脂流食到低脂普通食物。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也很重要, 保证了患者的营养, 才能提供抵抗力。

患者因为病痛的折磨, 再加上病程时间长, 医疗的费用也高, 这样就给患者带来了重大的心理压力, 情绪会相当波动, 消沉和悲观, 所以护理人员要多接触患者, 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针对状况, 采取措施。

选举出来的50例患者, 都是急性胰腺炎的患者, 两组的患者具有可比性, P>0.05。综上所述, 在原有的西医治疗方法上, 加入中医治疗方法, 达到中西医结合, 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效果和治愈率。这种方法更有效, 是这的被推广使用的。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医院通过对2005~2010年间的50例患有急性胰腺炎 (AP) 的患者进行治疗, 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为25例, 使用中西医治疗方法;B组为25例, 使用单一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A组的25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治愈的有21例, 治愈率为84%;而B组的25例患者治愈的有14例, 治愈率为56%, 两组结果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 本文通过对50例患者诊断和治疗上的方法, 中西医治疗的方法较之单一西医治疗的方法更有效果。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AP,药物

参考文献

[1]孔颖泽, 倪红飞, 周新宇, 等.急性胰腺炎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9 (1) :46-47.

上一篇:运动与免疫系统研究下一篇: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