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核心素养

2024-10-13

英语核心素养(精选12篇)

英语核心素养 篇1

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可见,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很多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针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

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思维引领工作。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不是只有单一的智能,而是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和个人内在智能等八种。而且各种智能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却又不是独立的。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等,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情、情感以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行,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学生跟着教师的启示回答出问题。

二、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特点不是很了解,导致对英语的学习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西方国家的文化,如此餐桌文化,让学生从中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可以问学生:哪位学生了解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会将平时学习中或者是生活中了解的西方餐桌礼仪文化进行汇总,然后回答。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西方餐桌礼仪了解甚少,因此,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补充,补充要全面具体,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对西方餐桌礼仪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其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此外,由于西方的餐桌礼仪较为复杂,很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的资料,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通过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西方国家餐桌礼仪的资料,供学生学习之用。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地学习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核心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三、利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情感素材进行培养。所谓的情感素材培养主要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的素材,同时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部经典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汇集了很多的西方元素,有真挚的爱情,有在危难时不离不弃的亲情,也有危难时被抛弃、被人背叛的感觉。由于电影是全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研究人物的对话,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对人物所说的英语台词进行记忆。此外,教师还需要学生了解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人物关系。教师在提出要求之后,开始与学生共同观看电影。学生在观看的同时,需要结合教师的要求将重点内容记录在本子上。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电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电影进行点评,学生在对电影诸多方面进行点评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

四、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

由于英语与汉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教师英语教学水平有多高,学生依然学习的是中国式的英语,对学生核心英语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针对此种情况,为了使学生学习到地道的英语,充分了解英语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可以组织座谈会,邀请外国好友参加。学生可以向外国友人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而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最好采用全英语,而当外国友人发现学生发音不规范的时候,也可以及时地进行纠正。此外,学生可以与外国友人交流家乡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等等,学生在了解外国友人家乡的风俗文化的同时,会对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有所了解,而这也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与外国友人交流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就是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及文化,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地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的更大进步。从某个角度来讲,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也是一种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方式,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了解西方文化,不断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的距离,促使学生热爱西方文化,主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索,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总之,英语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长远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告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了解自身在英语核心素养方面的缺陷,并且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以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进而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

英语核心素养 篇2

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可见,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很多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针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

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思维引领工作。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等,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情、情感以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行,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学生跟着教师的启示回答出问题。

二、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特点不是很了解,导致对英语的学习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西方国家的文化,如此餐桌文化,让学生从中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可以问学生:哪位学生了解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会将平时学习中或者是生活中了解的西方餐桌礼仪文化进行汇总,然后回答。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西方餐桌礼仪了解甚少,因此,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补充,补充要全面具体,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对西方餐桌礼仪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其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此外,由于西方的餐桌礼仪较为复杂,很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的资料,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通过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西方国家餐桌礼仪的资料,供学生学习之用。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地学习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核心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三、利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情感素材进行培养。所谓的情感素材培养主要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的素材,同时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部经典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汇集了很多的西方元素,有真挚的爱情,有在危难时不离不弃的亲情,也有危难时被抛弃、被人背叛的感觉。由于电影是全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研究人物的对话,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对人物所说的英语台词进行记忆。此外,教师还需要学生了解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人物关系。教师在提出要求之后,开始与学生共同观看电影。学生在观看的同时,需要结合教师的要求将重点内容记录在本子上。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电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电影进行点评,学生在对电影诸多方面进行点评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

四、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

由于英语与汉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教师英语教学水平有多高,学生依然学习的是中国式的英语,对学生核心英语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针对此种情况,为了使学生学习到地道的英语,充分了解英语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可以组织座谈会,邀请外国好友参加。学生可以向外国友人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而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最好采用全英语,而当外国友人发现学生发音不规范的时候,也可以及时地进行纠正。此外,学生可以与外国友人交流家乡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等等,学生在了解外国友人家乡的风俗文化的同时,会对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有所了解,而这也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与外国友人交流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就是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及文化,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地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的更大进步。从某个角度来讲,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也是一种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方式,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了解西方文化,不断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的距离,促使学生热爱西方文化,主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索,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初中英语课堂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使命 全面发展 润物细无声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上着课,教着孩子时,我会试着回忆以前我的英语老师是怎么教会我现在进行时,BE动词的用法等等,可却记忆得很模糊。记忆和深刻的却是是一节教Japan 这个单词,老师用了近半节课的时间跟我们读了当时很让中国人受伤的一篇文章《夏令营里的较量》。里面的中国孩子在日本孩子面前的不堪一击,特别是最后幼儿园里老师拿个好吃的苹果对一群稚童说:“好吃的苹果中国有”,如此赤裸裸的教育,让我至今记忆深刻,并对日本这个民族没有好感。这也许就是学科的育人价值,它除了使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外,还要渗透学生的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非常感谢我的英语老师,让我们这么一群懵懂少年顿时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满格,我们的英语老师把一节英语课上成了一节主题是爱国的班会课,让我至今难忘。

在当今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究竟我们教学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应在课堂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英语课堂中语言能力的渗透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困难是缺少语言环境,他们接触英语的主要方式还是文本,活动场所是“冰冷”的课堂。因此,我认为在英语的课堂上可以借助一些形象的背景资料,最好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运用语言。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多说,告诉学生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克服害怕说英语,耳朵听着英语,脑子里想着英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严格训练,授予口语表达的技能和方法;拓展语言的形式,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反复运用才能灵活掌握。

二、英语课堂中文化品格的渗透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文化是指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教Thailand Elephant 那篇文章后,我从泰国人保护大象转入让学生思考:What can we do for the animals in danger in china? 学生们各抒己见,中国有哪些濒临没绝的动物,怎么会濒临没绝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动物。最后我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做一张英语手抄报,把自己的想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们回去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得出的数据,让大家非常震撼。其中班上一位学生写的大标语:Helping animals is helping ourselves,让全班同学齐声高呼。我想通过这节课,我的学生以后在餐馆看到穿山甲,白天鹅应该会犹豫吧。

三、英语课堂中思维品格的渗透

思维品格是什么?它是思维的核心,是智力中重要的能力。在课堂活动中,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借助不同途径和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重视培养学生求知欲和钻研精神,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思维独立性训练,通过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比如学习teacher,经过独立思考后学生可产生含有的“er”后缀的单词worker, farmer等的联想,进而得出此类词大多和职业有关,促使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和归纳总结;重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对比in the tree 和 on the tree这两个短语的区别时,引导学生联想长在树上果实的形状圆圆的和哪个单词接近,鼓励学生大胆联想;重视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思考问题,把多种假设,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方法提出来,透过事物的表象找出本质,举一反三。学习了used to时就应该想到 be used to doing something , use 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be used to do 并进行分析。

四、英语课堂中学习能力的渗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已经提了多年。新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它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要让学生在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初中阶段是培养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黄金时期,因为初中生的年龄,心智已经达到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而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尚未定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有下列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主动预习 (2)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大胆提问,积极回答。(3)课后主动复习所学内容,善于总结和归纳。(4)使用工具书解决部分新知识。(5)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6)多听,多说英语,不怕说错 (7)多读英语,使用各种阅读技巧,快速而准确的把握大意。(8)多写英语,养成用英语记日记的习惯。

语言运用能力与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篇4

事实上,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早有强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避免“哑巴英语”的关键;当下研究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为自然无法回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这个主题。本文尝试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找到现实的教学途径。

一、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核心素养的联系

语言运用能力原本是指向语言学习的,在本文中,对其界定自然具有英语的学科特征。具体地说,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研究表明,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天然的综合特征,其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组成,其中这五个方面又有具体的子目标,如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情感态度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等;文化意识则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等。研究该图可以发现,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所强调的听说读写,以及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记忆的词汇、语法等,仅仅是语言运用能力中语言技能以及语言知识这两个组成部分,而对于另外的三个要素很少涉及。这说明日常的英语教学是偏颇的,是不全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通俗理解,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思考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及对英语、母语文化的理解,等等。笔者以为,建立这样的通俗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立足于语言的运用,去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有研究者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情感、文化素养、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由于前三者具有一定的通用理解,因此这里不展开论述,仅就其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一解释。语言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为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借助于英语词汇、语法等表达一种思想的能力,其与交际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只不过后者更包括了交往过程中的自我概念、理解他人与社会责任等因素。但是不要以为这些因素与英语学习无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因素类似于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如果利用好了,是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的。

由以上比较可知,英语学习中所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两者有重叠的地方,同时前者做好了,后者则可自然得到培养,而后者尤其可以在理论方面给前者提供方向性的帮助。

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通过语言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并在此过程中由后者给予前者一些理论指导,以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融合。现以译林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的“Wild animals”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首先,从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来看,课文一开始的卡通对话就有了更大的教学价值。课文中两个卡通的对话: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wild.Eddie?No.Why not?Wild animals are free and happy.I don’t think so.They may become dishes on the table any time.So could you please not eat them?No why?Please have pity on them.Eddie.I may without them in fact,these are not wild animals.Hobo.这段对话如果从应试角度看,就是一个教学的引子,但如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就可以发现其对学生英语交流与英语文化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这些语言非常口语化,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另一方面,Eddie所表达出来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观点,其实是很适合初中学生思考的。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不只是扮演一个角色,更重要的是走进角色内心,思考它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语言,在认为自己把握准了角色意图之后,再用适当的语气与表情表达出来,于是对话的过程就大异其趣了。

其次,从语言运用与学科素养比较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深度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很好地走入了角色内心,从而就会产生一种“附属学习效应”,即要积累的词汇与要学习的语法被角色扮演这个更有趣的活动所掩盖了。但是学习目标又在学生的活动中达成了,这种附属效应是英语教学所需要高度重视并借力的。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语言运用的过程,积累了词汇,掌握了语法,还了解了英语语言的文化习惯,无形当中又通过附属学习获得了一种学习方法。而这些,不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吗?!

再次,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语境下的学生活动。上面提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模仿相应的角色进行对话,这里情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进入到比较好的语言表达心理当中去,从而从环境上保证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真实自然。在母语为汉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这种仿真情境的创设与学生活动的设计了。有一种英语教学思想是这样说的:“英语学习对于情境的需要不体现在理论上,而体现在教学细节中,你(指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进入对话的角色,决定了你所说出来的(英语)语言是不是属于你自己的!”笔者以为这样的论述,正是指向语言运用的。

所以说,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发掘教学潜力,以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英语语言的情境中去,并以英语习得的语言习惯进行教学,那学生自然就会有所收获,英语素养自然会提高。

三、思考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体现是什么

在这一话题的思考中,笔者常想:英语学科素养如果有所体现,那应当体现什么?显然,学科素养不是考试分数能够完全体现的,那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来看,应当是什么呢?笔者梳理之后认为答案有二。

1.核心素养体现为对英语文化的直觉性运用。第二语言学习的实际,决定了初中学生不可能像英语国家的人那样表达,但是笔者以为,经过初中英语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当有一种英语文化思维支撑下的言语细节。比如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辅之以西方人式的耸肩、扬眉等动作,笔者以为这就是可取的,因为语言不是纯粹的语言,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往往都是有肢体语言辅助的。英语国家的人喜欢以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表达内心的思想,这其实是与口语一体的,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如,笔者以为学生偶尔冒出来的一两句英文,也正是英语内化的一种体现,这说明英语语言的运用,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语言表达的直觉性行为。显然,这样的教学细节也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但其又与英语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核心素养表现为一种英语语言作用下的思维习惯。应当承认中西方文化是有所区别的,而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与世界更好地交流之外,也是了解他国的先进文化。对于初中生而言,让学生尝试去理解英语文化算不算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以为,英语文化未必是指那种高大上的文化论述,相反,对于学生而言,英语文化应当是通过英语语言促进学生逐步触摸到英语语言特征的一种文化。因此,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英语文化理解能力,这也是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

从语言运用到英语核心素养,是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思路,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种追求。

课堂:英语核心素养植根的沃土 篇5

为了在课程教学层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战略目标,教育部组织专家研制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及将核心素养体系落实到各个学科课程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改革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甚至不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而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组成部分。这一指向价值观建设的教育改革必将深度影响中国教育的未来,乃至中国的未来。核心素养无论是关键能力,还是必备品格,都是整个教育、各个学科的共同目标。英语课程具有英语学科学习内容的百科全书特性,这使英语课程具有发展每一核心素养的可能。不过由于学科教育的现实,以及各学科的自身优势,各学科可以聚焦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一些素养。

正在研制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学科厘定了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或将成为各个学段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成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修订的基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需要一个基本环节,即需要探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为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可能,因为只有可以落实为课堂教学实践,方可能真正成为英语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笔者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在中小学英语课堂的诸多有效传承与新进尝试,应有助于英语课堂成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沃土。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

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学科首当其冲的核心素养便是语言能力,即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通过发展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获得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语和书面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的语言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英语教育在我国具有至少150多年的历史(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始办学),由此积累了我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大量成功的实践方法,也显现出一些显著问题。基于对语言能力内涵的理解可知,一切有助于显著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均应继承运用,如通过诵读帮助记忆,通过情境理解学习词汇,通过比较学习语句结构等;当然,一切不利于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则均应摒弃或革新。

既然是改革,尤其是深化改革,当然不是单纯地继承传统、修正错误,更包括新的发展,因为只有新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改革,深化改革。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内涵中,新增了篇章知识、语用知识等语言知识内涵。篇章知识与语用知识包含什么、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或许结合课文分析篇章知识、语用知识,将成为把握其内涵的基础。基于课文进行篇章知识、语用知识向篇章能力、语用能力的转化,亦将成为核心素养时代英语课堂的新常态。

整合式学习路径等学习方式成为语言能力的重要新内涵。在整合式学习中,整合什么、如何整合,课堂如何整合、教学与评价考试如何整合,需要探索,基于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的整合,基于素养、能力、品格、知识的整合,基于学业、职业、生活、兴趣的整合,基于课堂内外学习的整合,基于常规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整合等等,应成为整合式学习不可或缺的路径。

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

英语作为外国语文课程,显然必须包括文化内涵以及在文化内涵中蕴含的品格,具体包括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这要求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自尊、自强的品格,建构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2001年伊始的课程改革,使英语学科积累了十多年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领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诸多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这些乃是核心素养时代英语学科发展文化品格的基础,值得传承。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品格,自然不只是已有的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的组合,而必然包含彰显深化改革核心的新的发展。基于文化品格的内涵,在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知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哪些内涵在英语教育中更为有效,如何进行基础教育阶段最为关键的价值观教育,如何发展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等,均可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加以实践。如基于绘本阅读、批判性阅读建构价值与意义,基于跨文化主题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建构文化异同比较的意识与能力等,通过传播中国优秀文化项目实践而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价值认同、发展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等,或将成为核心素养时代的英语课堂的新可能。

通过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外语学习显著有助于促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2001年以来的英语课程改革的最为显著的发展,乃是将思维品质作为外语教育的显性目标加以规定,从而在本质上丰富外语教育的目标体系,更加彰显了英语课程的语文课程特性,也进一步彰显了英语课程促进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价值。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包括辨析语言和文化表现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多元思维能力。

基于思维品质本身内涵的阐释,英语课堂实践需要明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尤其是不同学段的学生的阶段性的认知规律与特性;明确英语课程有助于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维度,确定相关思维品质发展的空间与路径,大胆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中,以有效的方式,促进这些思维品质发展;明确英语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相关思维能力,同时明确多元思维能力的内涵、发展价值、英语教学发展多元思维的方式等,在教学中实践多元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

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已有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发展这些思维品质的最为便捷的方式,乃是通过教师对提问的设计而实现,这不仅包括教师自己提出问题,也包括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是对诸多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经久传承的经典故事的提问。如对于Wolf!(狼来了)这个学生非常熟知的故事的问题设计,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Why did villagers help the boy at the boy

’s first and second cry?(村民们为什么在男孩第一和第二次呼喊时

孩?)Which is the reason why the villagers did not believe the boy at last, telling a lie or telling too many lies?(什么原因导致村民最后不再相信男孩,是撒一个谎?还是撒太多谎?)What do you think that the boy

’s parents might do if they appeared in the story?(你认为如果故事中出现男孩的父母,他们可能做什么?)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the villagers, the boy and his parents?(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村民、男孩和他的父母?)以此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理解故事,同时自己提出问题。不仅这些问题本身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而且最后一问可以发展学生自己的提问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自主发展。

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英语学习策略是2001年以来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发展为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监控和管理学习过程,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2001年以来的英语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为学习能力发展形成丰富的有效积淀。深度总结有效学习策略发展的实践,探究英语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的具体内涵、有效发展方式,将促进作为英语学科素养的学习能力的课堂实践。

不过,在电子竞技成为国家战略之后的今天,在互联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正在成为学生生活必需品的今天,对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显然需要更多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网络游戏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都有着更多的课堂实践的可能,比如诸多互联网教育机构以电子游戏的方式开展语法、词汇学习的有效尝试,以及国外基于大型角色扮演游戏开展英语学习的成功案例,都是核心素养时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值得尝试的课堂可能。

以上只是案例,借以说明在课堂实践中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诸多可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的落实,也是因学生不同而丰富万象的。

英语核心素养 篇6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那么,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有各自的见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途径”专题讲座中提到,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定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一)三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它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是形成语言理解(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说、写、译)的途径。语言各技能相互依托、共同促进。语言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一种内化,而语言表达则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基础上的最终输出。

2.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思维模式在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方面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3]。

3.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任何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培养世界意识,最终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二)两个关键

1.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学习能力是其他素养的“催化剂”。

2.情感态度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情感态度是其他素养的“润滑剂”。人的发展是自我发展,它不是靠教育直接发生,特别是在语言学习中,学生的成长发展靠的是来自于与情感态度紧密相连的动机。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才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态度”达到和谐共鸣,才能创造出课堂活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4]。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下同)Module 3 Unit 1的阅读部分“Fog”的第二课时教学中,首先呈现课文中的情境来回忆和巩固上一课的内容,而后以与课文相关的雾天发生的个人真实经历为整体情境,巧妙地将重点词汇进行串联,具体如下(加下划线的为重点词汇或短语):Last Friday, when I was on the way to my school, I was knocked down by a young man who was nowhere to be seen soon. The pain in my leg held me still. People gathered around me, some glanced at me and walked away, some just stared at me without offering any help. At that moment, Li Ming came up. Without hesitation, he reached out and helped me up despite the fact that his mom stopped him from doing so. I was very grateful for his timely help. Seeing his sons good behavior, Li Mings mom was touched. She said, “Actually, the reason why I dont help is that people nowadays are not that trustworthy.” Indeed, some immoral behavior does exist nowadays. But I firmly believe once the trust between people is rebuilt, we will have a more beautiful world.最后讨论:“What will you do if you come across such a situation?”通过对这个经历(情境)的呈现,既让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学到了语言知识(重点词汇),又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言表达。

(二)问题导向 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5]。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Module 6 Unit 3阅读部分“Cultural difference”的教学中,通过OK手势的图片呈现,以“What does the gesture mean?”的问题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进入课文学习后,提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What does Waled say when he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speak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等两个问题,通过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的适当总结,引出本课的阅读策略——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examples。随后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examples in the text? Can you find some other examples in the text? Why are they used to do?”学生通过阅读reading strategy能很快地发现答案,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对阅读细节处理后,结合课题“Cultural difference”提出“As is known to us all, its important to act while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can you use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tyles to explain or confirm it in groups?”这个问题。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创新思维,以创新活动从更高层次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挖掘。其中有小组以小剧本的方式,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聚会为背景,巧妙地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阐明“入乡随俗”。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发表不同见解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训练。

(三)加强交际 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只有通过交际才能习得,而文化意识的培养更需要交际来实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利用教材以外的网络信息资源来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各方面的信息很方便,因此本文所指的交际是突破了以往的仅仅是“面对面的真实”的交流,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国外的“面对面的虚拟”交流。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作业优化设计 篇7

一、优化作业设计首先要体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多考虑作业本身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否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应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知识点精练;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倡布置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得。因此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上下学途中或外出游玩时,用记录本记录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且可以用英文去描述这些事物。这种生活中的英语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积极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因为他们在实践中无时无刻都可以用到所学的英语知识,他们获得了从学习到使用英语的成就感。

二、优化作业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条件,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使他们在兴趣中探索。疑问是创新的来源,在设计作业时,应创设带有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找出隐含的疑点。冲破教材有限的资源,不断向课外延伸,和生活接轨。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打破师生间的时空分离,将作业变成互相探讨与交流的对话过程。把作业的呈现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由单一的机械式训练过渡到自主研究创造的过程,将传统的“温故”型作业过渡到研究创新型的作业。充分地将各个学生的自身特点、生活状态等结合到英语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使学生在独有的背景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出对英语的感知。例如,假设外国友人将要到你家乡游玩,作为本地人,我们该怎样带领外国友人去领略家乡的特色呢?接下来可以由学生自己思索家乡的特色,用已学的词和句子写出家乡的介绍,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可以由一部分学生充当游客,进行提问或者补充。此类型作业覆盖了听、说、读、写,学生在查找资料和思索探究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英语语言的积累,又体验到了教材之外精彩的世界,复习并使用了已学的表达方式;同时也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对家乡进行描绘;通过在课堂的呈现,锻炼了学生“说”英语的胆量,并且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也进行了训练;而且同学间的互动与交流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如此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涉及的地点是学生熟悉的成长环境,因此学生在进行作业时也会更得心应手,在完成作业后也将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三、优化作业设计,进而拓展学生的文化内涵

现在是全球化信息时代,在“地球村”的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与合作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紧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因为英语是使用最多的世界通用语言之一,而作为语言也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凝聚了英语国家的民族思想,文化底蕴和生活情感,其中有许多先进的思想可供我们学习,借鉴。因此,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丰富的思想美,道德美,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查找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体会它所传递的友爱和包容。然后结合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体现的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的意义,提高同学们对奥运知识和内涵的理解,坚定同学们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祖国的信念。同时可以开展“西方饮食文化节”,组织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辩论赛等等,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和个性,教师不能机械地把知识内容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只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只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应该只强调答案的准确性,唯一性,而不给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否则学生就会慢慢地懒于用脑了。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对学生的策略指导。例如:1.要求学生对作业首先要认真思索,看清要求,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采取与自己相适应的解题办法,并要求他们尽可能独立完成。同时要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2.加强合作学习。在单独完成后,通过生生、师生、学生和家长的协同合作,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作业资源无时无刻地播撒生活的点滴教育,把一个个真实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寻所需的新知识。使学生们逐渐学会在自主学习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体验生活的真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凸显素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想方设法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全方位人才为目标,充分挖掘英语学习的闪光点,紧密联系生活实践,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摘要: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新课改要突出“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建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更加重视改变学生的心智和生活,从培养“全人”的角度来考量。英语作业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延续与反馈,能显现出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和语言感知过程。注重优化的作业体验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好英语。

英语核心素养 篇8

1.1 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还不透彻

经过调查发现, 约有六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基本的语言技能和人文修养等;约有二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运用能力与较高的道德品质;约有二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是英语的交际能力、思维品质、道德素质、人文情怀;约有七成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的课堂语言、提问策略、反馈与评价策略、学生综合素质及上课的专注程度都会影响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但现实中, 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只顾个人演讲式的讲课,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是单纯地为了讲课而讲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还不透彻。

1.2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不科学

由调查数据可得, 约有七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的主要来源是从网络上借鉴现成的案例, 进而再设计课堂问题等, 约有一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周围其他高中英语教师的以往教学案例, 约有二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实际高中英语教学中总结后精心设计的。在关于调查哪种类型的课堂问题较多时, 约有八成的教师课堂问题主要是启发性的问题, 约有四成的教师课堂问题主要是理解性、记忆性的问题, 约有一成的教师课堂问题主要是评价性的问题。这表明虽然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案例时, 注重了提高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 但却忽略了内容的多元化与结构化, 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

1.3 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参与度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 在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提高核心素养效果的关键因素。约有六成的学生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 在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问答, 然后与自己的原有知识进行比较、融合。约有三成的学生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 一般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约有一成的学生只关心周围的有趣事情。由此可以看出, 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 有不少学生不能认真听讲, 这严重妨碍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 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互动。

1.4 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通过对测试分析发现, 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状况不理想。其中, 高中生在英语词汇与语法积累方面的学习水平普遍较低, 平均得分率为63%;综合阅读能力的学习水平略高, 平均得分率最高, 为72%, 但仍在低层次的学习水平;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的学习水平的平均得分率, 为65%。可见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 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采取有效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的学习水平, 促进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发展。

2 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对策

英语教师适宜采取“教师一家长一社会”的三合作协同教学形式、三联动的育人机制, 精设课堂教学内容, 关注高中生个性禀赋,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支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促进高中生成长进步, 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1 以构建师生联动机制为支撑, 培养善于灵活交际的“能人”

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地关注教师的角色的倾向, 打破教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的二元对立格局,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培养善于灵活交际的“能人”。与此同时, “师生共进”也要求教师要具有“共和精神”, 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 打造教学共同体, 奏响教育最强音。

首先, 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 创造合适的情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增强口语交际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日常生活中注意多观察、多阅读, 主动积累习作素材, 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因此我们应以构建师生联动机制为支撑, 积极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 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革。健全的师生教学共同体, 可以清除师生之间的分界线, 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在教育共同体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融入到“教学做”的整个过程中, 发挥各元素应有的作用。同时, 在师生共同体中, 可以发挥群体及交往的作用, 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其次, 在加强师生双向情感交流过程中, 教师担任着组织者、控制者、检测者、启发者、参与者以及信息源等多种角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此外, 在教学中, 要特别注意“做”的核心作用。成功的教育是实践出真知的教育, 是运用有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因此,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潜力, 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使学生成为善于灵活交际的“能人”。

2.2 以科学发问策略为载体, 培养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

首先,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引人入胜, 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培养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科学发出提问, 一方面是扩大问题覆盖面,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把问题提给全体学生, 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 做好随时回答的准备。因为如果学生觉得自己不会被提问到, 学生就不会积极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进行有针对性、适宜的提问, 挑选具有不同层次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最后, 有效分解问题, 授人以渔,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 教师要做到精确理解英语课程标准,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了解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同时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 引人入胜。教师进行知识的重点、难点讲解时, 要在提出问题后, 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 使学生成为高效运用语言的“巧人”。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 通过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也可以运用演示等手法进行提示。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综合性问题的时候, 要有效分解问题, 授人以渔,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为根基, 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真人”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实施的根与魂。陶行知立足中国教育现实, 在批判传统教学中提出“真人教育”。从本质上来看, “真人教育”是关注学生个性禀赋的根本要求。学生要发展核心素养, 就是要成长为“真人”。因此, 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为精髓, 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同时, 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人才的素养要求修正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能够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于一身, 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的对接, 以此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培养具有个性禀赋的“真人”。

加强阅读教学,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首先,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 从而在阅读和思考中提高语感和阅读能力;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体心灵的成长, 就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阅读, 对学生成长为“真人”至关重要。

2.4 以生活教育为重点, 培养具有道德素养的“活人”

鼓励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 以优帮弱促进英语学习的均衡发展。坚持“生活教学”理念现行, 始终将教育与生活相互交融。首先, 将教学内容的核心定格为生活, 这样才能全面使学生获得实际生活上的满足, 发挥其个人在社会整体运行中的重要价值。其次, 将教学材料定义为一种立足生活的动态素材, “生活教学”属于“活的教育”, 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陶行知主张“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他认为, 活的教育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校教育中, 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是课本, 但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中, 而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鲜活的素材相融合, 在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时, 将“活的知识”融入生活, 以“双铸”生活教育为重点,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 铸就具有双重素养的“活人”。因此, 以立足生活的教材为载体, 在教学中铸就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加强教育教学与生活的互助功用, 借助“活书”“活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

2.5 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为关键, 培养具有思维品质的“智人”

培养具有思维品质的“智人”, 就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 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只有善于思维, 懂得思考, 才能有创新和发展。一是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因素, 根据不同特质的学生来确定“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方法论意识并非仅指教学方法的选用, 更多的是唤起教师关于教学方法论的内在觉醒, 即着力加强教师的“适切意识、视角意识、层面意识、分析单位意识、思维方式意识”等,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灵活地将教学各环节、各元素有效地融合, 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促使学生从反省、走向反思性思维, 成为会思考、有思想的“智人”。这不仅仅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同时也体现了培养思维品质的智慧教学过程。因此, 在教学改革中, 我们应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 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艺术,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培育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与学者们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上是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 探索出一些提升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效果的现实路径,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在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 出现了高中英语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还不透彻;课堂教学的设计不科学;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参与度不高;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 构建师生联动机制, 设计科学发问策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坚持生活教育、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 以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课堂,核心素养,高效

参考文献

[1]刘丽艳, 刘永兵.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04) :76-82.

英语核心素养 篇9

英语阅读作为信息输入的一种主要手段, 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 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也是英语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明确了方向, 即在“素养”的层面上重新定义阅读教学。笔者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一、核心素养的缺失: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实然囧境

阅读的重要地位, 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然而笔者却意外地发现, 大部分学生的书包里竟然找不到一本英语课外读物。 即使是英语课本, 除了在英语课上使用外, 很少有学生会真正去阅读、体会与品味。

误区一:教学内容偏离核心素养

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方面, 在没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政策的支持下, 英语教师们很少去真正实践, 没有真正去引导学生, 养成阅读习惯。从家长、学生、教师到社会都只是关注英语学习的书面成绩, 英语阅读意识淡薄,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误区二:教学方法偏离核心素养

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实践时, 注重阅读的结果, 淡化语篇的整体理解、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以致许多学生阅读速度慢, 在阅读中养成逐字逐句翻译的习惯, 没有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 影响了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不强, 使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中遇到障碍, 对英语阅读产生畏难情绪, 恶性循环, 让学生们对英语课外读物失去了兴趣。

误区三:教学环境偏离核心素养

在我国书店、图书馆中适合小学生看的英语课外读物很少, 可选择范围小, 即使有一些, 也是中英文对照, 甚至都是纯中文的, 很少有纯英文版本的课外读物。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渐渐被淡忘, 专家们更多的只是关注初中生至成人的课外读物, 没有在实践中调查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的需求和现状。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 缺乏社会阅读氛围和阅读保障机制。

二、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然归旨

英语阅读素养是以形成个人英语知识、 潜能和参与社会活动为目的, 对英语阅读材料或文本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 是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需要课内课外配合并互相促进, 笔者从课内外这两方面进行了策略的构建思考。

(一) 立足核心素养, 构建英语阅读课程

英语教材是核心的课程资源, 新版小学英语教材的修订立足于文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基本的英语素质。教材文本是最好的阅读材料, 作为教师, 要多维度地研读教材, 教材的文本内涵及背后存在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教育因素, 需要我们去挖掘、提取, 转化为学生语言发展能力提升的驱动力。

1.嫁接阅读前知, 开发想象力

在每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中, 增编了20篇包括故事、剧本、寓言等在内的短文。 其中包括学生们喜欢的, 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设计有效的分层阅读任务, 通过“感知—理解—应用” 来增长语言知识, 发展阅读能力。 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运用已知经验对文本进行预测、假设和推理, 捕捉有用的信息, 利用上下文和图片情境让学生猜测词义, 开发想象力, 预测阅读内容, 使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而非语言形式。 建构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 让语言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从而提升英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引领阅读任务, 发展思维力

教师在完成阅读前知的嫁接后, 通过完成不同的语言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深化对教材文本的理解, 以问引学, 创设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文本, 阅读出示的任务, 一般分为整体与细节问题, 先是整体感知, 理解大意, 再突破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出示细节问题。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自己提出问题,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引发学生情感的升华,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寓意及结构进行观察, 让学生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 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二) 紧扣核心素养, 构建阅读教学法

受所学语言环境的影响, 中国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主要来自课堂, 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在阅读教学中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 采取不同的阅读训练方法,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1. 整体领悟, 跨越阅读障碍

小学英语阅读材料多以故事、寓言、童话和短文为主, 文章难度较小。教师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阅读领悟的技巧和方法, 克服畏难情绪, 跨越生词、难词的障碍, 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情况下, 引导学生往下读, 难点的解答很有可能就在文章后面的叙述中。

在开展阅读训练时, 可以采取反攻的训练法, 如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的过程, 整理一篇次序混乱的短文,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领会文章的组织与结构, 有较强的语感和阅读能力。从侧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整体领悟, 通读全篇, 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持之以恒, 阅读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2. 借助KWL , 多维度提升阅读能力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尝试理解未知的信息。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在阅读前启动、激发或建立背景知识的图式。 KWL就是以此为目的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 K是Know, 代表What I know, 是学生已掌握的背景知识, 了解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熟悉程度。 W代表What I want to know, 是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自己渴望获得的新知识, 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L代表What I have learned, 是学生阅读材料后尝试找出问题的答案, 通过阅读总结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使用KWL策略进行阅读教学能够通过激活背景知识的环节, 完成对相关背景知识的输入来减少阅读材料的难度。 借助KWL阅读教学法, 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可以增加适度的真实语言输入和文化背景, 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

( 三) 凸显核心素养, 构建 “ 第二课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倡导教师积极利用音像资源、报刊等,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让学生以不同形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 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英语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 有限的课堂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要求。第二课堂就是以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为突破口, 建立英语文化学习的多种方式, 是对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

1.开发隐性课程, 营造英语阅读氛围

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指出“隐性课程”是“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风气施加给学生影响, 起到教育作用的课程, 它的特点是利用周围环境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去影响学生”。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外语, 缺乏学习的环境。营造阅读氛围是英语阅读素养养成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设立儿童英文读物的阅读室, 利用我校多位英语教师出国考察学习的有利条件, 引入大量原版的英文儿童文学读物, 并按主题和阅读难易程度分类摆放, 提供给不同年级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借阅。

设立英语生活馆, 创设语言交际的场所, 例如超市、书店、快餐店等, 把西方国家的自然、历史、风土人情及社会习俗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英语的学习提供真实的场景, 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 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设立各种激励方式, 激励学生购买和订阅课外英文读物, 积累家庭图书资源, 分年级举办英文读物的 “跳蚤”市场, 交换学生拥有的英语阅读材料。开展英语文化节, 让学生动手、动脑制作连环画读本, 也是英语阅读的反馈:语言的输出。小组、班级、年级范围内进行交流阅读,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不断提升英语阅读素养。

2.探索适读书目, 建构英语阅读世界

新课标在学习策略二级目标中提出, 要“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 促进英语学习。课外读物的选取要以教材中的话题和主要词汇为基准, 所选的语言材料要尽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 不能有太多的生词量, 也不宜有过多陌生、难懂的语句和语法现象, 以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阅读兴趣。笔者在此推荐两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绘本故事和中英文对照读物。通过精读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外读物, 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结构。

一类是绘本故事。纯英语文本的绘本故事是深受小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籍, 也是图文结合, 内容具有一定情节、想象或创作等特性的书籍。英文绘本多样的构图和丰富的色彩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绘本以图画为媒介的独特表达形式契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英文绘本不仅能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还可以增加其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与语言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拓展知识, 丰富情感体验,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类是中英文对照读物。中英文对照阅读对词汇的积累, 语感的形成很有帮助。 因为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 阅读能力较弱, 通过中英文的对照阅读, 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同时掌握更多新词。 阅读时可以先阅读英文内容, 大体了解之后, 对照中文看看自己理解的对不对, 对于不懂的单词, 通过中英文对照可以理解单词的意思。

英语核心素养 篇10

一、在“高结构设计”的理念下开发英语博雅校本课程

为了创建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英语博雅课堂,首先,我们从高处着眼,探究能够通过英语课堂的渗透和拓展来培育的核心素养有哪些。我们研读了大量文献和课程标准,并在国家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我校学生的学情确立了四个核心素养,即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和文化素养。语言素养涵盖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分析和表达的基本能力;思维素养包含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多元思维,其中多元思维是英语学科所特有的,要求学生除了母语的思维习惯外,还能学会用英语思考;学习素养包含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维度;文化素养包括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每一个素养的一、二级指标下,我们还设定了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三级表现指标,最终完成了对我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建构。

依据这个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我们开展了英语博雅校本课程的建设。我校英语学科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内容:必修课、选修Ⅰ和选修Ⅱ。英语博雅校本课程主要针对的是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的课程是对必修课的拓展和延伸,与必修课构成了互为促进的有机的整体。目前在建设的有博雅听说和泛读课程。我们围绕着必修课的主题,选取一些原汁原味的优秀语篇和视听资料。选材时不仅注重话题的时代性、体裁的多样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循序渐进,而且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纳入到编撰的体系中。

除了选修I的课程,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开设了选修II的课程,为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并在实施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陈琼老师为高二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探索英语语言与文化”,设计了十个章节的课程大纲:前六章是文化概览,它引领学生探索英国的历史、地理、希腊神话、圣经故事等对英语演变发展的影响;后四章则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英语的习语、谚语、俚语和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

二、在“低结构实施”的理念下建设英语博雅课堂

在通过“高结构设计”的理念规划了核心素养体系以及博雅校本课程后,我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低结构实施”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实施上文所提到的博雅泛读课程“科学技术”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让其展开合理的想象,自行设计一种可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可穿戴技术。学生在设计中需要用英语说明此技术的原理、功能和在现实中运用的价值并配以插图。这项任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呈现的作品精彩纷呈:如可以充当公交卡和校园卡的戒指,利用太阳能发热的外套和可以监控身体生理指标的手表等。同时,在用英语描述和说明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语言素养中的表达能力。

英语核心素养 篇11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才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学生在将来走向社会的时候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小开始培养。针对小学英语的教学,小学英语老师不仅要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完善、健全的人格。

一、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内涵

1.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质,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另外,国家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小学生掌握听、读、说、写的英语基础知识,并让小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对学习保持自信心,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良好行为习惯,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核心素质,需要小学英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心智培养、道德培养、思维培养,让学生具备学习辨识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2.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水平、思想道德、创造能力等。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小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小学生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有效捕捉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有自己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直觉思维、批判思维等;另外还要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避免其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

二、社会相关案例及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社会上存在很多的案例,主要指的就是学生没有核心素养,造成了人格的缺失,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乃至对社会都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例如:愚人节整人事件,在上海复旦大学就曾发生,原因仅仅是因为学生与室友不合,便在愚人节当天往饮水机投毒,造成了室友死亡的悲剧;另外还有与同学产生口角,便杀害同学事件;无自理能力被学校劝退事件等。这些案件无不说明培养小学生高尚品德,使其具备核心素养的重要。那么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有哪些呢?

1.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的思想

小学英语老师要在英语教学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的渗透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包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小学生,及将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等。

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比较好动、好玩,所以小学老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教学过程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歌唱等形式,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让小学生能够对做人的道理有所思考。另外,在教学中小学英语老师要通过启发教育的方式,开启学生的脑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分清是非对错。老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小学生,让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活泼、开朗的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小学英语老师还可以通过反面教育的方式,让小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的好处,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小学生在这种反面教学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通过班级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通过剪纸比赛、演讲比赛、答辩分析、创新设计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形成面对挫折的勇气,能够对自身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在这些班级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情商。

3.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

小学英语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质培养的时候,还要注意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小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例如: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较生动有趣的短片、视频、动画片,让小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中得到启发,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小学英语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手段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长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4,02(210):91.

[2]陈美惠.浅谈对小学英语人文性的思考与践行[J].基础教学研究,2014(09):30-31.

英语核心素养 篇12

一、人文底蕴的培养和践行

人文底蕴具体是指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小学生通过英语的定期学习和熏陶,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巧,还可以积淀下一定的人文底蕴。例如,在进行“My school”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笔者首先会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了解,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对学校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而后,笔者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通过带领学生对学校进行参观,为新语言“Where’s the teachers’office?It’s on the second floor.”的呈现做铺垫。而后笔者还让学生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模拟,让学生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新语言“This is our school.It’s clean and beautiful.”体会书本的具体内容。在具体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还会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提问并对他人的提问热情回答,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有关校园的各种信息,在这些活动的背后,其实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践行

科学精神不论是在什么领域都是我们所推崇的主流思想。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导。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中培养并践行这种科学精神呢?我们可以这么做,举个例子,在教“At the zoo”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会提前一周让有条件的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动物园实地看看动物,对于没有条件的学生则会要求他们通过网络观看一些动物园小动物的视频,以便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外貌,为学习“It’s short and fat.It has a long nose.”等句型做铺垫。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带学生重温在动物园的情景,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动物的形象展示给学生,然后再通过口头简述或是电子朗读的方式来向学生大致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等。最后,再循循善诱地告诉学生要自觉培养科学的意识、实事求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事实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求真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自主学习的培养和践行

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认为学习就是做好教师布置的任务就行了。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更多的应该是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要能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能够做到主动求知、主动探索,这才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有限,大多数的小学生都还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要想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必须从引导学生思想开始,从每一堂课开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健康生活的培养和践行

我们核心素养中提倡的“健康生活”,这也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何谓健康?我所理解的健康就是不但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拥有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而我们英语教师要做的就是向学生传递这份积极乐观的心态。以“Colour song”为例,这种歌的情感比较欢快,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和学生进行一次歌词的接力小游戏,一名同学领唱“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接着全班唱“I can sing a rainbow,sing a rainbow,Sing a rainbow now.”或者也可以男女生分别唱前两句,最后一句合唱,同时,选择一名学生担任指挥,让课堂更像舞台。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不仅可以起到激发他们对英语课的兴趣,让学生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还愉悦了我们教师的心情,消除了疲劳,让我们更积极地投入工作中。

五、责任担当的培养和践行

在小学英语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有关英语的比赛,比如说英语写作比赛、朗读比赛或者情景剧比赛比赛等,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通过活动学习致用。例如,在大合唱“Walking in the sun”时,由于是全班性的比赛,所以对于整体的协调和团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学生应当将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教师应在教学歌曲之前,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提高学生责任心,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合唱活动中来,担起班级一分子的责任。同时教师也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尤其是对于在唱歌中表现不佳的学生更要如此,予以适当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通过团队性活动,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及责任感,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践行。

总之,小学英语教育在培养和践行核心素养上仍然需要大多教育人士以及社会人士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讨,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教师都不应惧怕,要勇于向前,积极克服改革路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荀洪梅.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下一篇:马拉松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