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研修总结

2024-09-24

核心素养研修总结(精选9篇)

核心素养研修总结 篇1

2017-2018研修计划

靖边县第九小学 王继龙

一、指导思想

以我县教育局、进修校举办的“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为依托,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锐意创新的能力和实验教学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特制定我的个人研修计划。

二、研修主题

立足课堂,研究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

三、研修目标

1.进一步学习核心素养的概念,深入理解掌握核心素养的内容,把握核心素养特点。

2.结合学情,探索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书本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4.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探求有效的教学模式,思考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四、研修内容

1.深入研修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与同事交流研修体会,以便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要求。

2.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科学知识体系,总结出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的特点,全面把握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难点。

五、研修措施

1.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利用每次学习的机会,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平时多抽时间研读核心素养及教育专业杂志等有关书籍,钻研教材和教法,让丰富的理论支撑教学活动。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所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立足于学校实际,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难题,以研促教。

4.积极参加我校定期的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现在通过进修校组织的国培送教下乡活动,我和同事们一起学习,研修提高感到非常荣幸,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走向“核心素养的教与学转型”的“深处”,实现自己的研修目标。

核心素养研修总结 篇2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重视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践行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今的课堂是新时代的课堂,是活跃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只有虚心学习新时期的教育理念,用名家的思想来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质疑、交流式课堂模式,引导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上《荷塘月色》我是这样导入新课:先播放一段关于朱自清先生的微课,这一微课将课文《荷塘月色》的内容和朱自清先生的生平经历结合起来,从而将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学生也能从中领悟到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根据文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让音乐、图片等引入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学习方式,从而又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发展能力素养。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从语言的构建开始,强化阅读,组织语言表达,训练语言技巧。借助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形象化的图

片课件视频入手,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质疑,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发学生思考,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发展学生能力。

(三)培养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当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许多孩子受家长的宠爱,唯我独尊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团结他人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把自己的方法、心得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纠正那种保守自私的偏狭心理,在合作中共赢,在合作中发展。

二、强化课堂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开放的课堂体验都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让这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尤其是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通过自编自演课本剧,小小辩论赛、猜字谜、对对子、背经典、诗配画等活动,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还课堂以活力,打造高效和谐课堂,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收获成长。

三、打造人文环境,给学生成长的动力

人文关怀最容易焕发孩子的精神动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的色彩,流溢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传递,因而语文课堂必须凸现人文关怀,应该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园地。

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真正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甚至于是“情到深处时”的一种表演。

二是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课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更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施展舞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语文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是温馨的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

当然,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我们教师对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这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后进学生的内心更渴求别人对他的认同,更需要老师对他的关爱。对这样的学生,我常常真诚地说:“你经过自己的努力,能正确地读出这一段话,真不错!如果你再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更流利。”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即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四、关注学困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指个体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知识技能的发展、道德伦理的发展、审美素质的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发展等”,也指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学困生,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教师,只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才能是成功的教育。

但是由于个体的性格差异,学习基础的不同,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的差异,学困生的出现也是正常现象。为了让学困生早日摆脱困境,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对于那些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对于那些能力不强的同学,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而对于那些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

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有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才能重新建立起来,从而为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个人素养研修计划 篇3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张卉宁

当前,学校开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规划活动,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次新的契机。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事业,本学期,我将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学识,提高素质。努力探索,大胆实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通过个人研修方式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教师要用自己的品格育人,以自己的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塑造学生。作为合格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还必须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动方案》,理解《方案》内容,吃透《方案》精神,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此,本人特制定本个人研修计划。

一、业务水平方面

(一)加强个人的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1.学习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标准解读》,深入领会精神实质。

2.经常阅读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和课改方向,用最新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

(二)注重备课。备课是老师们交流的平台。在备课时,老师们相互交流平时教学中的点滴,遇到的难题相互帮忙,出主意。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工作和发展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多阅读课外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有学不完的东西,书中有许多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青年教师可以借鉴。

(四)做好“师徒”结对,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进步的机会。上学期,听课不是很多,本学期计划多听老教师、“师傅”的课,多问、多看、多学。

(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教案设计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提高执教水平。每周看一篇教育理论文章,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开课活动以及园外培训活动,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汲取新思想、新做法。

二、思想素质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有政治理论的素养,自觉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依法办事,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工作漂浮现象,增强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职业道德

(一)对待教育事业:要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进一步巩固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德。

(三)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四)对待自己:要学而不厌,勤于进去,严于律已,严谨治学。

总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将严格执行提升计划的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实际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认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强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通过不断的自我改造、陶冶、锻炼,成长为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让组织放心,让家长满意。

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想象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研修总结 篇4

文件【1208】号 尊敬的各位老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掀起了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高潮,带来了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这对每一个幼儿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幼儿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对象,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受益者,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幼儿教师是很难应对改革带来的改变和挑战的。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具体执行人,他们素质的高低对于幼儿个体的终身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习型幼教组委会定于2012年6月15-6月17日在北京举办“学习型幼教•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专题研修班”现诚邀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并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幼儿教师

二、培训时间、地点

2012年6月15日-17日6月15日报到地点:北京

三、拟定培训内容

专题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爱”的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一)、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师幼关系?

(二)、如何爱岗、敬业、勤奋、较好地适应幼教工作的职业环境?

(三)、如何在幼教活动中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四)、如何能正确地了解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

专题二: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将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各领

域的教育相互渗透,在不断积累中提升教育渗透的智慧与素养。

(一)、班级组织与管理

1、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

2、班级环境的创设与规划;

3、打造合理班级管理一日工作流程。

(二)、家长工作策略

1、家园合作——如何开展班级家长工作;

2、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3、如何以家园共育带动家长参与教育。

(三)、教师反思能力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2、在教学活动后反思,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3、在听课评课后反思,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四、拟邀专家

王建云:第二炮兵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2008年党代表接受胡主席接见、2008年评为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2010年评为海淀区园长管理创新奖。

赵秀敏:北京市丰台第一幼儿园副园长、高级教师、北师大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讲师、荣获丰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丰台区师德先进个人。曾多次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专题讲座,先后接待全国各地千余人参观学习。

五、培训费用

会务费:1080元/人(含学习资料、照片、证书费用等)住宿统一安排,费用各单位自理。

六、报名事宜(为保证会议质量,请参会学员提前报名,不接受现场报名)

电话:***联系人:钱老师

传真:010-62202721电子邮箱:bsdyjsbgs@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北师大科技园57号楼319室邮编:100875

全程博雅教育科技(北京)中心(代章)

学习型幼教·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专题研修班

核心素养研修总结 篇5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王崇微

学校教育不是给人生画上一个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它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荡起核心素养的新桨来?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等系列问题。

这个寒假,在浙江省张作仁名师工作室倡行的“春节51科研力量共读一本书”活动中,我遇见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通过对本书的整体浏览,了解到本书的基本逻辑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并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整本书自成系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有详尽的论述,又有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便于读者理解作者,是一线教师必看的好书。

基于本工作室宗旨——用科研思维照进工作、学习、生活。本次阅读,我们采用拆书方式进行深度研读,即各学员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研读章节并作线上线下分享交流。我重点研读分享的是第十一章意义化策略。

本章节组织阐述的逻辑框架同前五大策略,也是从概念的意蕴和具体策略两大章节展开,其中意蕴从有意义学习的渊源和意义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展开阐述。具体策略从意义化教学案例和意义化教学改革的案例展开阐述。意义化策略的核心概要既可以从学习论的角度理解,又可以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理解。从学习论的角度来说,有意义学习是奥苏泊尔最为倡导的,他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同化的方式和已知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情感的陶冶、价值的形成、思想的启蒙、道德的养成,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学也是和学生精神上相遇的过程。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基于此,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基于意义化策略的课堂主要是指向人的精神层面的,是对人的价值的足够尊重,余文森教授提到了三种课堂:道德课堂、生命课堂、幸福课堂。这些课堂立足生命的终极意义,实现了从知识教学到精神意义层面教学的提升与飞跃。

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有句常被引用的话:学校教育给你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就叫素质。那么剩下的东西究竟是指什么?()纵观本书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答案,核心是指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是知识更为隐性,更为重要的内在东西,是影响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也是意义化策略重点阐明的价值所在。

爱因斯坦说,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礼物,字典上解释,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由此联想,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倡行一种师生建构性的交往,那么,作为学科教师(送礼者)如果能研究如何为受礼者(学生)传递信息(本学科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情感、意愿(本学科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的思维方式来关照自己的课堂,那么,无论是课程内容确定、活动方式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时空的拓展等,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也只要这样的课堂交往过程,我们才可以说也将知识及其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得以涵养、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发、价值得以形成的过程。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篇6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2.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逻辑关系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素养”来统领。

3.物理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

内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描述:

①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②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内涵:“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 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 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描述:

①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②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③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科学探究

内涵:“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描述:

①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②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③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④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4)科学态度与责任

内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描述:

核心素养论文 篇7

南头镇升辉小学 梁舒敏

内容摘要英语“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提升英语的表达能力。而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法。小学英语课堂应当充分利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学习能力,积极寻求一种高效合理的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习能力合作预习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了学生潜能和主体地位,它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合作”为主体,辅以灵活灵活、快速的反馈矫正以及合作性的奖励手段,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课堂氛围。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缺乏合作能力,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变得任性、自私,不懂得正确地语文交往,加上小学英语课程作为外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因此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合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合作预习交流,提高自学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这些主要课程的预习有时候都做得不是很好,更何况英语这么不被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所认可的学科了,但农村的孩子课外学习的资源少,个别父母虽然很重视但因为自身原因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所以有效的合作预习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人多了,每个人都出一份力,力量就不可估量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我担任四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自我镇进行课堂改革模式,我尝试着开始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每次在上新内容前都会布置网上平台的一起作业,让学生先对新的内容有一个感知,例如:我在新授四年级上册Unit3My Week,学生先在网上预习单词的读音,第二天上课前进行预习反馈,小组长带着组员把自己预习的情况检查一遍,互相补足各自不会读的单词,接着由小组长反馈小组里不能解决的单词,通过群体的力量去解决,不难发现剩下大家不懂的单词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我有目的地去进行渗透,让学生达到人人会懂,通过这样的合作预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去进行每个单词的讲授,这样既能避免了机械性的操练,又可以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又能使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团结协助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新单词。

我们学校处在乡镇地区,每班学生都达到50人,如果实行传统的大班教学,老师未能一一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靠死记硬背地掌握单词,不仅违背了语言交流的原则,时间长了还会打消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小组长的作用来监督学生学习单词和记忆单词。如广东版开心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3Bank or Beach?学习新内容前我先让小组长每人分好学习任务,每个新的单词每人负责记一个单词的读音,等录音播放完后每人都是小老师,负责把自己学到的那一个新单词教会组内的同学,我会给足时间孩子进行小组的自主学习,接着请小组上来进行反馈,同时由各自负责单词的同学监督读音是否正确,有读错的地方就及时纠正,全部新单词读对了就进行相应的加分评价,进过多次的训练发现学生也很主动地去学习新单词,由于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谁也不愿意输给别人,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出丑,所以学生都会很认真去学习组长分给的任务,当然在这个过程里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水过鸭背,这样就需要组长的帮助提醒。

(二)合作表演故事。

教师创设好情景,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搞好合作学习,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刚接触英语不久,一切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新鲜。多数学生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与别人交流。作为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尽可能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情景,让他们在情景中学,在情景用。那么,怎样创设情景呢?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沟通,如果只是为了学习或者应付考试而没有实践,不仅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更没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会在学完每课的Story后,都会让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故事表演,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训练,接着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听众负责找出表演者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加分,学生每次学习一个新的Story,都会很积极地进行表演,学生只有通过表演运用就会加深掌握知识的印象,大大减少英语学习与学生所处环境之间的差距。

(三)合作做游戏。

游戏竞赛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语言交际场合,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学会用英语交际。从心理学角度看,游戏是符合孩子们心理发育的特征,小学生爱玩的本性,游戏是他们最受欢迎的,对游戏极易产生兴趣,以小组为单位的游戏的当中,能大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凝聚力。如:在学习广东版开心学英语Unit5My Body,在学习了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Touch your„/Touch my„”的游戏,小组成员轮流发出指令,组员进行听音回应并做出相应动作的练习。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既能巩固新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

三、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机制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因此我在平时的评价体系中采用评价中的合作,即伙伴评价策略。既考察个人的评分,又要考察小组的整体评分,奖励小组成绩在班级领先的组,让学生不会自己顾自己,产生自私的心理。

(一)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当场进行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等方式进行即时鼓励评价。如跷一下大拇指;经常说“excellent”“well done”等的表扬的话;全体学生鼓掌;摸摸学生的头;送上一朵小红花等等。这些奖励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机会。一次认可也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学生产生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良好情绪情感体验。这种良好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各项合作能力的评价,它包括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形式,在过程评价中教师要做好对评价的指导工作,设计好各项评价表格,使学生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中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三)结果评价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定期对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优秀小组”,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提高的局面。如在教室后面设置每次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的总分表,并将平时各种合作评价表的总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期总成绩。

教师应努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每个学 生都明确改进方向,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小学英语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好书上所学习的基本知识,更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各学科核心素养 篇8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 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六个方面

1、数学抽象

2、逻辑推理

3、数学建模

4、数学运算

5、直观想象

6、数据分析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

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

2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

3文化品格: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

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学科,其核心素养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大量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我们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我们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当学生将具体的物理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的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物理基本观念。物理基本观念包括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物理价值观。

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学生的能力与过程方法是不可分离的,能力必须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训练才能得到。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从而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形成良好科学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的过程。科学思维是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物理学科教学要通过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四、培养正确科学态度。

何谓科学态度就是合乎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并据此在言行中有相应的表现,即包括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科学的行为方式.物理教学不能“为知识而知识”,而应将知识作为育人的载体,充分挖掘知识建构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和内在价值,通过相应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随着物理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考查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作为一线的物理老师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传授所需科学知识及其技能为基础;以培育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为主导;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养成应用科学方法的行为和习惯为重点;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背景,渗透科技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观念

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2.理性思维

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3.科学探究

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4.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坚决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通过有效提问等教学手段帮助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等,让学生不仅仅是得分数,而更重要的是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和祖国有用的人才。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2)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3)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

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2.培养学生基本的公民素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基本的公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知识。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音乐的实践能力:音乐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学生掌握音乐实践能力应以用为本,围绕学生在校时和毕业后经常进行的音乐活动,重点培养选择合适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受和表现优秀作品的能力,即兴表演和创作的能力等。

2、音乐的情感体验:指学生在听、唱、奏、动等音乐活动中,通过直接体验(音乐感知觉直接产生的情绪体验)和间接体验(音乐表象及联想产生的情感体验),用音乐表达与抒发情感,或从音乐感悟与激发情感,这是音乐从音响形式转化为情感本质的关键过程。音乐情感体验能力是重要的音乐素养。

3音乐文化理解:应包括认知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征;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理解音乐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其是重要的社会人文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

教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9

北戴河新区沟儿湾小学 王梓璇

第一次听到“素养”一词时,我用拆分的解释方法,释义为素质、教养,并未与教育教学相联系。第二次听到“素养”一词,便是在新教师培训中了,听过专家老师的细致分析,恍然大悟,不禁感慨“素养”、“核心素养”二词已然渗透进当今的教育事业,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务必要好好参透这两个词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何为“素养”?

通过查阅字典、百度等资料,我有了以下的见解,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

那么,何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们谈核心素养,还需要考虑两个针对性,一个是针对时代的需求,一个是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由此看来,在信息与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要想让小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与步伐,着重培养核心素养非常有必要。

根据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养无需特别要求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触到各种电子设备,故无需专门培养他们的信息技能,反而应该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和现实社会。

2、初步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非逻辑思维。因此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是需要的。

3、平等合作意识 独生子女这方面比较薄弱

4、相对系统的知识学习

小学阶段学习的大都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等

5、保存活泼开朗的天性

最好的教育不是扭曲孩子,而是保持他们的自然天性。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此项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养:虽然现阶段很多小学生接触网络及电子设备非常多,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小学生接触网络还是有限的,我将多利用多媒体白板进行教学,既提高了孩子们对于网络的认识,也将高效课堂和“核心素养”理念相结合,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2、初步的逻辑思维素养: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终生受用的,学好语文,对于锻炼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将着重强化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双管齐下,两手抓,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便可以相应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学会理解,对于学习和理解数学、科学等其它学科作用非凡。

3、平等合作意识素养:当今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虽然农村小学独生子女比例少,但现阶段,很多家庭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比较娇惯,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合作意识差。基于此点,我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多采取“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综合实践”等新颖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在授课中,我也会对于平等、合作类为主题的课文以及课外阅读进行细致分析,利用更多实例影响学生。

4、相对系统的知识学习素养:众所周知,无论如何改革,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切改革的出发点也都是更好地让学生吸收和转化知识,学有所用。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将更加重点强化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提升学习水平,从最基础的拼音、生字、词开始,到写句、段以及理解文章,按部

就班,有目标、有系统的对于学生的知识素养进行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保存活泼开朗的天性素养:学生的天性即活泼开朗,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变化,很多时候,磨灭了孩子的天性,部分家长给孩子的学业压力、成绩压力过大,甚至小学生都被迫整日上补习班,童年生活少了很多乐趣。事实上,如果学生能够真正把握课堂四十分钟,都能够掌握好课本知识,没有必要把课余时间浪费在补课上。基于此,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改革:1向课堂要质量,提高学生的听课、思考和完成作业质量,学校事学校毕,不把沉重的负担带回家;采取丰富多彩的授课模式,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多发言,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多进行实践课、户外活动课、调查课等与大自然接触和有利于还原学生天性的课程。2作为一名班主任,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更新思想,与时俱进,家校共同努力,给孩子适当减负,还他们快乐美好的童年。

上一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下一篇:西北工业大学年鉴编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