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

2024-06-03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共8篇)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 篇1

论坛 |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五省市十五名师工作室读写专题联席教研活动主题发言选登

(一)2016年12月22日-23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五省市名师工作室读写专题联席教研活动”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来自浙江、江苏、四川、广东、重庆五个省市的十五个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与骨干成员240多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特别安排了一场主题论坛,十五个名师工作室各派出一位代表,围绕“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发表看法,兹将各位代表的发言摘录如下,和大家分享。

名师简介

严英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听涛小学校长,开发区引进人才,曾任杭州市小语会、杭州市小管会常务理事,杭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小语教学名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浙江省小语会、浙江省青语会会员,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小学语文名师。曾任杭州市小语会、杭州市小管会常务理事。多次参加教学参考用书、地方课程教材编写,出版过十多本(套)教师、学生辅导用书,主持过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培训专家,曾赴全国10多个省市做辅导讲座40余场。

观点概要

从课文中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怎么学习?从哪里入手学习?本文以例举的方式,阐述在课文学习时,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式,学习有特点的段落的、篇章的写法,以促进有效阅读,有利习作。

阅读教学的内容,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几点:(1)了解、体会文本的内容和主旨;(2)品味语言,交流阅读感受;(3)积累典型语言;(4)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前的某些阅读教学,我的感受是:(1)了解、体会文本的内容和主旨,所花时间过多;(2)品味语言,交流感受,办法不多;(3)积累语言,侧重于读背,偏向于应考;(4)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研究不多,效果不佳。

说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研究不多,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没有意识或关注不够。按传统,凭经验,以前怎样,现在依旧,习惯于走老路,以致教学没有相应的设计,课堂没有相关的环节。(2)没有办法或办法不多。有意识了,知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很重要,但感觉无从着手,不清楚要做哪些,从哪里做起,也不知道怎么来引领学习活动。实际工作中,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字词和句子,即学习构词方式,仿照例子句子等,对课文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关注不多,或者说,关注的办法不多。

怎么来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课文中哪些表达方法可供我们学习?怎么在教学中渗透基本表达方法的关注、了解、揣摩和感悟?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课题。人教社郑宇老师曾有专题发言:阅读教学要立足用好教材。她说,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有两种语言现象特别值得关注:一种是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一种是“陌生化”的语言现象。

我们来读这段话:“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人教版五下《人物描写一组》)

临死前的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的两个指头代表什么意思?我们读了课文很容易就能知道。知道了,还可以做些什么?——感悟课文的写法。它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有老师这样教:(1)严监生的两个指头代表什么意思呢?读读课文,找到依据。(2)课文不是直接写赵氏,而是先写了一大段的其他内容:众人的猜测;请你按“谁、怎么猜”填写下面的表格;(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写?即“为什么要写一大段旁人的猜测,而不直接写赵氏说的话?”

课文不是直接写赵氏说的话,而是先写了众人(大侄子、二侄子和奶妈)的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不一定能说明白这样写的好处,目的是提醒学生关注这样的写法。一提醒,学生发现了,“如果直接写赵氏说的话,直接把原因写明,就没意思了。”这表明,学生开始了解这种铺垫写法的特点了,领会到这样间接衬托的作用了,这对学生的习作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关注之后,推及其他。我们会发现,类似的写法,普遍应用于文章的写作。如《落花生》(人教版五上),父亲说:谁能说说花生的好处,接着写姐姐说,哥哥说,最后写了我说。为什么不直接写我说,或者先写我说?道理与不直接写赵氏说是一样的。

还有,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版四上),魏校长让诸生说说为什么而读书。课文先写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最后,再写周恩来怎么说。同样的提示:为什么不直接写周恩来怎么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们知道,作文之法关键一点是:制造情节。这样的写法值得关注和学习。再如《画家与牧童》(人教版二下),课文这样写:围观的人看了,纷纷称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了……

前半文在写戴嵩如何画画,众人在如何称赞他画画得好,突然——“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了…… 这是转折,这一转,又转出一片新天地。众所周知,文章的情节推动有重要一法:风云突变。教学中,我们如果引导孩子关注这些,并经常强化,从而形成意识,学生的语文学习一定能获得快速的提高。

进入高年级,我们总在为学生的作文写不好而犯愁,我的一个基本的思考是,阅读教学中,课文学习时,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式,学习有特点的写法,尤其是段落的、全篇的。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对阅读教学有利,对习作教学也有利。

读写结合,是传统、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重点在结合,怎么结合?读是基础,读出什么?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重要内容。读出了方法,才能运用这种方法练写,才能更好地完成读与写的结合。

名师简介

魏强,“行思语文”名师工作坊领衔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启源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开发区第一层次名师、浙江省小学语文高端班学员。多年来潜心于语文教学研究,系统研究小学阅读理解层次教学,探索有效途径和策略,论文获奖发表几十余篇,参与编写著作两部,先后在浙江、江苏、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辽宁、黑龙江等地作课交流,为推动区域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多新意和参考。目前主持“行思语文”工作坊,旨在探索研究以语文学习为主体的语言思维发展。

观点概要

读写能力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

——魏强行思语文工作坊

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发展思维能力,无论哪一种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十八个点,也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这个本质。对此,语文教学专家也都有共识:

思维是核心竞争力,语文教学要抓住这个本质(特级教师沈小玲);

语文教学培养全面语文素养,包括一主两翼三个方面,一主是思维,两翼是语言和情感(特级教师刘荣华);

人的能力核心是思维,思维能力的核心是概括,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培养(特级教师曹宝龙); 思维能力的培养,价值指向核心素养,是应时应景。语言是思维,思维是语言的外形。语文是人的语文,有情怀、情感。语文是交际的语文。语文是思维的语文。语文是文化的语文,传承文化。(特级教师滕春友)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思维能力的思考: 语言与思维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出现的语言表达问题,与思维能力有什么关系?例如,表达不清楚,表达不准确,表达不细致,这些是思维的哪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与年段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否一致?不同年龄段的思维特点是否影响了目标的达成?

思维是复杂的体系,在语文教学中怎样研究思维能力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行思语文工作坊采取序列化的研究路径。

首先,学习思维的内涵与原理,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思维特点,分析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关系。

第二,参照已有的思维教学经验,如中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教学,如思维导图在学科中的借鉴。

第三,寻求点上突破。工作坊成员结合自身特点在“识字写字”“语境理解”“观察”“培养概念”几个点上进行研究,立足语文教学,让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语文教材的校本整合,实现“课堂——课程——教学”与语言思维发展的融合。

我们行思语文工作坊认为,发展语言思维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根本办法。我们经常被一种假象迷惑,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了,这样设计未必会让学生继续保持注意力,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继续学习下去。只有想办法让学生的已有经验进入了新的东西,才可能促进思维发展,发生有效学习。如果长期在学生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平面上教学,学生的求知欲就会下降,思维发展停滞。因此,读写能力的提高要在思维的发展上下功夫,不断产生新问题、思考,唤起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让思维停滞、懈怠。

语言思维的研究既是传统的研究话题,也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

名师简介

曾海玲,省级骨干教师,广东省继续教育专家库成员,深圳市中青年骨干,福田区首席教师,福田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福田区优秀园丁,福田区小学语文核心教研组成员。她以课题研究带动教育教学实践,先后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多项课题,多次承担省、市、区观摩课任务,主讲的优质课曾荣获省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语文教学通讯》《教育科研论坛》《班主任》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先后有40余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出版10万字童话习作教材一部,24万字个人专著一部。

观点概要

建构科学的体系,让习作教学找到载体

当下,随便走进一间教室,问一问学生,“最不愿意写什么作业?”答案常常是惊人地一致,那就是:习作。随意采访一下语文教师,“最怕教什么内容?”,回答多半也是习作。中、小学生厌恶写作,已经是很广泛的事情; 中小学语文教师害怕上习作课,同样也是普遍存在的。

导致这一现状的根源是什么?

我认为是习作教学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所致。众所周知,现行的语文教材侧重阅读教学,没有专门的习作教材,习作只是跟在阅读教材的后面,成为阅读的附庸。而现行的阅读教材都是以不同的人文性主题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这样的体系就决定了它很难科学规划语言发展的线索,更无从体现螺旋上升的语言发展体系。仔细分析现行的几套小学语文教材,习作训练的内容是杂乱、无序的,要求也不够明确、具体,还有重复现象,缺乏可操作性,让教师难以实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习作教学是没有教材的。

怎样才能切实改变习作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围绕这两个核心目的,我们潜心探究,试图在遵循儿童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到小学习作训练的科学序列和训练重点,使小学作文教学体现序列清楚、重点突出、教法明确、训练扎实的特点。首先,我们对现行教材中的习作内容进行梳理,把每个单元的训练内容、训练要点明确化、具体化,再根据发展需要增补了一些语文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然后打乱现有的杂乱体系,建构了科学、高效的习作教学序列和框架。

习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成就扎实的言语表达功力,而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包含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基本的语言能力。基本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积累,句型,标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的构成和章法。基本的语言能力从低级到高级,大体又有:遣词造句的能力,有条理表达的能力,生动表达的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等。我们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能力的训练这两条线索有序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训练要点之中,织成一张完善的、系统的知识与能力训练网络。

在小学阶段,按照学期,分为12个阶段,我们给每一个阶段设定一个训练专题,突出训练重点。每一个训练重点就作为学期的训练专题,以训练专题为主线,贯串读、说、听、写活动,编制本学期的习作教材。以此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突破,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累积,至小学毕业时,让全体学生,全面达到小学习作训练的要求。

名师简介

廖永琴,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教师,成都市双流区“周晓玲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廖老师在周晓玲导师的引领下一直致力于“双融语文”教学研究,探寻“双融语文”教学理念,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读与写”、“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自主与合作”有效融合教学主张,强调语文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和策略方法的“多维融合”。

观点概要

“双融语文”聚焦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提升语文能力

——周晓玲名师工作室读写能力提升研究

探源:语文核心素养之读写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情感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它是通过人自身的言语活动逐渐建构起来的,可以通过学生具体的听、说、读、写等行为表现出来,最直观、显性的表征之一便是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破译:“双融语文”内涵追溯

周晓玲工作室自2009年成立起,探寻“双融语文”教学理念,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读与写”、“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自主与合作”有效融合教学主张,强调语文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和策略方法的“多维融合”,着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研究,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载体:“双融语文”聚焦课题研究

工作室于2011年确立《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实践研究》市级课题,立足于研究多元类型的课外阅读课,探索多样化的课外阅读策略与途径等,以阅读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海量阅读培养其真正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四、致用:“双融语文”读写“三路径”

(一)读中积累,写中运用

读是输入,即语言积累。我们通过定类积累和定期积累来引导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将积累对象固化,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强化其积累语言的意识和习惯,并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写是输出,即语言运用。我们梳理出训练书面语言表达的几种方式:及时迁移,牛刀小试;读书分享,我型我秀;诗意前行,笔下生花。我们也在低段口头语言表达训练方面实施创新举措:利用家长资源,分享“长了腿的新鲜事”;通过欣赏评价,演绎“课前三分钟,趣文齐分享”。

(二)读中悟法,写中用法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在课堂研究中,我们提出“读中悟法,写中用法”,通过“认知——实践——迁移”的三段式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感悟、认知文本写作方法,并当堂练习运用方法进行实践、迁移,形成习作能力。

(三)读中得意,写中达意

既得言,也得意,是文本教学的美好追求,也和“双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主张相吻合。研究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情感,领悟文章主旨,让学生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在此基础上,设计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将“意”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方式尽情抒发,有效提升表达能力。

名师简介

刘俊,男,1979年10月出生,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孟纪军工作室成员。本科学历,一级教师,1998年从教。从教19年来,多次获镇江市、句容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师》《基础教育论坛》《中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或获奖;曾在2006年江苏省第七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

观点概要

抓表达 促读写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了学生应具备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在培养科学精神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方面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了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学生素养的形成应落实到语文实践中,而学生读写能力的不断攀升成为了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为了在课堂中更好地落实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孟纪军工作室提出了“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教学主张,旨在通过不同文体呈现的特质表达,选择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整体关注思维

整体永远大于部分之和。比如一件瓷器,一旦打碎,无论碎片如何精美,其价值也会一跌千丈,欣赏每个碎片,只会劳而无功。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也是在这样的整体中不断丰厚的。

二、精准知识表达 1.依文而定

文章是个例子,我们就是要依托文章的独特价值,设定学生素养发展的目标。教师将文章这个例子与学生对接时,关键在于“把读本当成什么”,其答案的丰富与单一决定了结合方法的丰富与单一。

2.依生而设

新课标指出: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有时一篇文章的说明方法有好几种,我们必须有所侧重,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进行取舍,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有明确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才可以有力地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理性思辨明晰 1.异中求同找规律

教会学生学会比较。比较是策略,有比较才有思辨。学生有了比较,学会判断,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2.同中求异寻个性

核心素养指出,要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教学中,我们运用比较策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这种个性的选择与判断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体现。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 篇2

事实上,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早有强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避免“哑巴英语”的关键;当下研究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为自然无法回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这个主题。本文尝试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找到现实的教学途径。

一、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核心素养的联系

语言运用能力原本是指向语言学习的,在本文中,对其界定自然具有英语的学科特征。具体地说,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研究表明,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天然的综合特征,其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组成,其中这五个方面又有具体的子目标,如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情感态度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等;文化意识则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等。研究该图可以发现,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所强调的听说读写,以及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记忆的词汇、语法等,仅仅是语言运用能力中语言技能以及语言知识这两个组成部分,而对于另外的三个要素很少涉及。这说明日常的英语教学是偏颇的,是不全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通俗理解,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思考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及对英语、母语文化的理解,等等。笔者以为,建立这样的通俗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立足于语言的运用,去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有研究者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情感、文化素养、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由于前三者具有一定的通用理解,因此这里不展开论述,仅就其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一解释。语言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为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借助于英语词汇、语法等表达一种思想的能力,其与交际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只不过后者更包括了交往过程中的自我概念、理解他人与社会责任等因素。但是不要以为这些因素与英语学习无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因素类似于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如果利用好了,是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的。

由以上比较可知,英语学习中所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两者有重叠的地方,同时前者做好了,后者则可自然得到培养,而后者尤其可以在理论方面给前者提供方向性的帮助。

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通过语言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并在此过程中由后者给予前者一些理论指导,以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融合。现以译林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的“Wild animals”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首先,从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来看,课文一开始的卡通对话就有了更大的教学价值。课文中两个卡通的对话: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wild.Eddie?No.Why not?Wild animals are free and happy.I don’t think so.They may become dishes on the table any time.So could you please not eat them?No why?Please have pity on them.Eddie.I may without them in fact,these are not wild animals.Hobo.这段对话如果从应试角度看,就是一个教学的引子,但如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就可以发现其对学生英语交流与英语文化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这些语言非常口语化,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另一方面,Eddie所表达出来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观点,其实是很适合初中学生思考的。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不只是扮演一个角色,更重要的是走进角色内心,思考它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语言,在认为自己把握准了角色意图之后,再用适当的语气与表情表达出来,于是对话的过程就大异其趣了。

其次,从语言运用与学科素养比较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深度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很好地走入了角色内心,从而就会产生一种“附属学习效应”,即要积累的词汇与要学习的语法被角色扮演这个更有趣的活动所掩盖了。但是学习目标又在学生的活动中达成了,这种附属效应是英语教学所需要高度重视并借力的。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语言运用的过程,积累了词汇,掌握了语法,还了解了英语语言的文化习惯,无形当中又通过附属学习获得了一种学习方法。而这些,不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吗?!

再次,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语境下的学生活动。上面提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模仿相应的角色进行对话,这里情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进入到比较好的语言表达心理当中去,从而从环境上保证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真实自然。在母语为汉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这种仿真情境的创设与学生活动的设计了。有一种英语教学思想是这样说的:“英语学习对于情境的需要不体现在理论上,而体现在教学细节中,你(指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进入对话的角色,决定了你所说出来的(英语)语言是不是属于你自己的!”笔者以为这样的论述,正是指向语言运用的。

所以说,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发掘教学潜力,以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英语语言的情境中去,并以英语习得的语言习惯进行教学,那学生自然就会有所收获,英语素养自然会提高。

三、思考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体现是什么

在这一话题的思考中,笔者常想:英语学科素养如果有所体现,那应当体现什么?显然,学科素养不是考试分数能够完全体现的,那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来看,应当是什么呢?笔者梳理之后认为答案有二。

1.核心素养体现为对英语文化的直觉性运用。第二语言学习的实际,决定了初中学生不可能像英语国家的人那样表达,但是笔者以为,经过初中英语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当有一种英语文化思维支撑下的言语细节。比如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辅之以西方人式的耸肩、扬眉等动作,笔者以为这就是可取的,因为语言不是纯粹的语言,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往往都是有肢体语言辅助的。英语国家的人喜欢以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表达内心的思想,这其实是与口语一体的,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如,笔者以为学生偶尔冒出来的一两句英文,也正是英语内化的一种体现,这说明英语语言的运用,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语言表达的直觉性行为。显然,这样的教学细节也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但其又与英语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核心素养表现为一种英语语言作用下的思维习惯。应当承认中西方文化是有所区别的,而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与世界更好地交流之外,也是了解他国的先进文化。对于初中生而言,让学生尝试去理解英语文化算不算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以为,英语文化未必是指那种高大上的文化论述,相反,对于学生而言,英语文化应当是通过英语语言促进学生逐步触摸到英语语言特征的一种文化。因此,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英语文化理解能力,这也是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

从语言运用到英语核心素养,是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思路,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种追求。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

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影响,我国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普遍较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只有从根本上加强对英语写作的重视,才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达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应用的意义

英语作为全球运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当代初中生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无疑对传播我国文化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功效。但是,在传统教育背景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学教师只是单纯地将英语作为一门必学的学科,而忽略了它的实用性,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初中生无法掌握高效学习英语的方法,并且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漏洞。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初中英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是极其有利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

1.课前导入部分

在阅读开始前,应该由教师首先进行课前的阅读导入,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时,避免由于对文章的背景不了解而丧失阅读兴趣的情况出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的阅读资料,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也可以在课前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上两种做法都有利于消除学生对阅读的紧张感,从而使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2.正式阅读部分

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的同时,着重关注文章中所出现的写作技巧并加以记忆,以便于日后在进行协作的过程中为自己所用。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为今后的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相关信息处理部分

与单纯地进行阅读或写作教学不同,当课堂上需要同时完成这两个任务的学习时,就需要教师能拥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的能力,避免出现学习时间分配不均的情况。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做到环环相扣,例如,在课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在课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后通过写作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才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明确且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4.小组讨论部分

这部分是教师进行读写结合模式教学过程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实施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可以尝试着将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且与其他小组的同学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样做对于构建学生英语思维,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5.课后写作部分

在进行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出与所学文章相联系,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命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相应的作文,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的是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让学生不怕出现语法或用词错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可以在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阅读与写作时间分配不均导致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情况出现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佳妮.“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胡振莉.初中英语读写一体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束蓓蓓.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促进有效写作教学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6(10):215.

[4]杨桃.基于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4):103-104,107.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 篇4

摘 要 在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于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学科作为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科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能够扩展小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灵活性。本文通过对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043-01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最终教学目标。逻辑思维是一种渐进式、有步骤以及有条件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主要是利用概念以及推理等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特别是对于接受奥数考试以及常规考试的学生而言,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积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重视数学课程的总体概念,建立学生逻辑思维的整体性,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大量的研究和讨论结果明确显示,7~12岁的年龄阶段是小学生思维转变和形成的主要时期,不仅仅是小学生好奇心、提出质疑以及求知欲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的启蒙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数、分数以及公式等数学知识属于一种十分抽象的教学内容,加减乘除等算数方法则是带领学生走入抽象世界的启蒙大门,思维能力也由此开始逐步提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利用分析、推断以及推理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充分掌握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更加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当中。

二、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粗略

1.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充分表明,在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以容易理解的形式,并进行彻底的分析和灵活的应用,而情境教学是学生最为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沉闷而又严肃的课堂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天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因此,数学老师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积极为学生构架一个真实而又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利用小学生的天性和特点,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和课堂计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利于学生开展学习讨论,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才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利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数字,但是不管是较大的数字还较小的数字老师都能够立即说出结果,在此期间,学生对于老师如何又快有准的判断提出疑惑,此时老师开展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带着渴望和好奇的心态进入到全新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这样能够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进而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性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抽象观念的课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将数学课程的抽象概念融入到学生的逻辑思维中,可以采取多媒体辅助、与实践生活相结合的方式等,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例如:老??在讲解有关图形的数学知识时,则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并且针对同一图形的教学,可以利用电脑设备的缩小和放大功能,进行纵向比较,将每一图形不同形态的变化规律清晰呈现出来,更加利于学生对于各种图形特点的了解和记忆。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利用教学用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这种更加直观的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3.加强教学内容关联性

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短时间所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够扩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的教学阶段跨度6个年级,因此,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年级的逻辑思维培养方式和重点各不相同,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于抽象逻辑的兴趣培养,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确保逻辑思维能力的保持和发展。因此,对于数学老师而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具有跳跃思维的发展能力,随后,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已有思维能力的强化和记忆。老师则需要根据每一名学生的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采取递进的方法积极扩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提出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因材施教,对于数学思维能力过于突出的学生而言,则可以适当安排奥数等扩展训练,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则需要重新梳理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逻辑思维是确保学生未来学习的基本素养,当今社会,各种社会信息大量袭来,只有利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学生小学阶段积极培养其认知的理性。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 篇5

校应该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我们这一轮的课程改革,就像全面围绕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审美情绪等等几大方面,将会成为下一轮深入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

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中心素养是关于先生知识、技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名先生取得成功生活、顺应团体毕生开展和社会开展都需求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其开展是1个延续毕生的进程,可教可学,最后在家庭和学校中培育,随后在1生中不时完善。中国先生开展中心素养以培育“片面开展的人”为中心,分为文明根底、自主开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迷信肉体、学会学习、安康生活、责任担当、理论创新6大素养,详细细化为国度认同等108个根本要点。文明根底、自主开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构成的中心素养总框架。

3、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增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性。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另外还得加强运算练习,养成好习惯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提高学生的运算也不例外,必须加强练习,进行严格训练。综合练习可以较好的把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练习起来加以运用。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其次还让学生建立纠错本,把平时算错的积累起来以便日后不再出错。

(2)做好情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初四第一节课,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解知识,而是从我自身学习数学的经历谈起,从小学的数学学困生到中学的成绩进步,到大学的专业选择,最后谈到研究生的考试,我这样对学生说:“一个人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被自己击败,我这样一个笨的人都能学好数学,更何况你们这些聪明的呢?”于是接着和同学们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其中我重点强调了“做一个永远赶在老师前面的学生,学会预习的学生”,一节课就在我所谓的“演讲”中很快结束,同学们表现的出奇的认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发现,想学习数学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同时由于自己毕业只有三年时间,和学生的沟通显得很方便和直接,课前总是早去,一方面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和学生说说话,谈谈心,不只限于数学,久而久之,学生把我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为自己的以后教学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础。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分层次,进行梯度教学.任何一个学生,他的智力和学习状态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这样学生才能有积极性。

(3)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的学习,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篇6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内涵: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学习领域内容相关。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与“数与代数”领域直接相关,在学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运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时,与这些核心素养直接联系,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数感,数感受建立有助于学生数的理解和把握。空间观念与“图形与几何”领域密切相关,学习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关系等内容应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探索一个正方体有多少个面、怎样求易拉罐的表面积等内容时都需要空间观念的支撑。数据分析观念与“统计与概率”领域直接密切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呈现和判断的整体过程是形成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过程。价值:

第一,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总是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 篇7

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就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体现的:最基础的就是双基指向,主要就是将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作为主要的内容;中间的就是问题解决指向,也就是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基本的方法进行获得为主要的目的;最上层的就是科学思维指向,也就是说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认识等过程形成较为稳定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 在对中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提高核心素养教学的相关内容.

二、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思想进行融合

为了使得素质教育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的教育部门进行了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就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 在这个文件中最为核心的词语就是核心素养.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核心素养被称为是DNA, 可见其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与教学系统之外的社会需求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国际教育所进行的改革相互适应,使得我国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将数学思想与核心素养进行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 主要就是产生了抽象、推理以及模型思想,这三种不同的思想分别对应不同的三种能力,也就是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这三种能力对于人的成长与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仅仅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其他的学科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抽象,也都是通过不同的形式从个别到一般,或者是从一般到个别进行不同类型的推理. 同时对于数学模型也是, 不同的学科也是都有自己本学科的模型的,例如物理模型、化学模型等,所以也可以说,抽象、推理以及模型是不同的学科都可能具有的共同素养特征. 但是这些特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下面就将对这三个特征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与体现进行阐述.

1. 抽象

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 抽象是最为基础的特征,而抽象主要就是为推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只有进行了抽象才能够进行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数学虽然不是对事物的本质进行研究,但是认识事物都是具备量与形的, 所以在生活中数学也是无处不在的. 所以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数学中的抽象学习,不仅仅体现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也就是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在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从形与量的角度进行出发,这也是对客观的世界进行认识的主要方式之一, 对于从事任何职业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数学中的抽象是具有层次性、理想化和符号化特征的,这对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都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能够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事物中进行形或者是量的提取,并且对其的本质意义进行分析, 将非本质属性中的干扰信息进行排除.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其的抽象能力进行提高,对于学习研究领域内的问题,同时对于社会中的各种场合以及在面对多种不同的因素时,能够将次要的因素进行舍去,通过主要的信息对活动进行分析,这在其他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无法达到的.

2. 推理

在进行教学的理科设置的过程中,实验学科是最为重要的,而这些学科都是通过事实进行说明,主要就是通过实验对事实进行判断. 而数学主要就是通过推理对其的真伪进行判断,并通过结论进行证实,这也是其他的学科所无法实现的. 这也就是指推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中的推理进行感知,进而能够对无法通过实验所得到的新知识以及新结论进行体验. 但是进行数学推理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而是希望能通过数学教学使得学生不仅仅是相信眼见为实,而是通过推理对感官、经验以及常识中的局限性进行有效的突破,这是对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模型

模型所对应的就是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在生活或者在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通过模型进行学习也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式. 模型思想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已经进行了明确的注明,指出模型思想是学生对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进行体会与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模型思想的有效应用, 能够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也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 对核心素养的内容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将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到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思想. 希望本文能够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核心素养进行充分利用,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裴新宁.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中国教育,2013(12).

[2]刘新阳.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3]辛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核心素养与读写能力 篇8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3)沟通与合作能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4)反思与发展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发展规划能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1.现代教师的专业角色

(1)探求者:要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善于提出课题;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搜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或者争取专家的指导,这样就能够逐步成长为教育研究者。

(2)合作者:合作学习,在合作对象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师合作;二是师生合作;三是生生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员合作;二是全程合作;三是全域合作。

(3)指导者:指导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个性;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指导学生学会生活;指导学生学会创造。

(4)学习者: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面对新课程全新的设计思路、全新的目标、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应是一个学习者,并且要善于学习,方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5)自省者:反思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育结果:反思教育整体;反思教育个案。

2.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专家引领:聆听专家教育教学理论学术报告或教育教学改革学术讲座,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提高素质;观摩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观看其录像课,学习其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方法和艺术;邀请专家来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现场诊断,分析过程,理清思路,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水平;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网络或座谈、对话等形式,与专家对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或互动研讨;邀请专家对骨干教师进行带徒指导,促使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举办研修班,邀请专家就课程实施和开发等问题进行指导研究。

(2)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教研是一种有效选择。

(3)科研沙龙: 每次沙龙要有一两个中心主题,这些主题一定要从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土壤之中提炼出来,它既是教师所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也是教师体验过的问题;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围绕主题,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摆出问题,总结过去,理清思路,形成体会,提出困惑,寻求对策;沙龙的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在沙龙进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沙龙结束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4)专业进修:一是“三个为主”的原则。即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二是分类要求的原则。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专业进修的重点是教育教学常规,使之较快地熟悉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已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深入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加深拓宽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学有专长,较有特色的骨干教师;对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则结合自己的工作,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著书立说,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 三是学用结合的原则。

上一篇:闯关范文下一篇:长江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协会总结联谊晚会活动总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