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

2024-09-13

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共10篇)

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 篇1

近几年肿瘤患者病呈逐步上升趋势,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 它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患者生命, 减轻痛苦, 但在放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增加患者痛苦, 如何对放疗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总结我院多年来临床肿瘤护理经验, 笔者认为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应对患者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健康教育, 对肿瘤患者提高疗效、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放射治疗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首先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放射治疗的知识, 介绍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全身或局部反应及注意事项, 针对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心理, 给患者以专业性的指导、疏导、鼓励、帮助、暗示, 根据其性格和职业、文化程度, 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等, 使患者能正确地认识癌症和对待癌症, 面对现实, 稳定情绪, 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保持一个良好而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增加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信心。

1.2 营养与饮食护理

癌症是一种消耗性强的疾病, 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常因出现恶液质而不得不中断治疗, 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限的目标非常不利, 所以在治疗的开始就给患者一些饮食方面的指导,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抵抗力。膳食时, 宜食用富含热量, 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 如蘑菇、香菇、薏仁、大豆、木耳及瘦肉、蛋类、鸡、甲鱼、墨鱼等, 还可选用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动物肝脏, 还有一些患者在进行放疗时, 食欲常不佳, 则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一些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虚弱, 食欲差, 胃肠道功能减弱、腹胀等, 可佐以少量山楂、萝卜等消化性食物, 海藻、海带等海产品, 软坚散结, 又有抗癌作用, 食之可配合治疗, 改善症状。忌食难以消化的油炸食品, 少吃葱、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1.3

对头颈部病变的患者若口腔在照射范围内, 放疗前应洁齿, 拔除龋齿, 去除金属冠, 对牙周炎或牙龈炎者应采取相应治疗后再进行放射治疗, 对身体上有手术切口的患者须等到切口愈合后再进行放疗。

2 放射治疗间的护理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治疗癌症患者, 使癌细胞被消灭而正常组织和细胞能得到康复。但放疗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放射反应, 包括全身和局部以及放射并发症。

2.1 皮肤的护理 放疗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皮肤反应, 照射前应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的重要性。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 以减少磨擦, 勿用手撕剥脱层的干皮, 照射区内勿用手指搔痒, 忌用肥皂擦洗, 禁贴胶布, 勿剃毛, 避免粗糙衣物摩擦, 避免冷热的刺激, 勿风吹、日晒, 禁热敷, 照射野内禁止用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照射, 勿涂擦刺激性或含重金属的药物, 如碘酒、红花油、红汞等。在护理中如皮肤上出现红斑、色素沉着、毛囊扩张、毛发脱落、皮肤脱屑, 自觉皮肤搔痒、灼热感, 可选用1%冰片滑石粉或薄荷滑石粉涂抹, 并尽可能暴露局部皮肤。如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疱形成, 水泡穿破后表皮糜烂、渗液, 可用喜疗妥膏涂擦, 严重者可选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创面, 贝复济喷洒, 效果更佳, 暴露创面, 避免使用凡士林等其它的油脂类敷料。

2.2 营养与饮食的护理 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加强营养对促进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性、不良反应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食品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 少量多餐, 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对口腔及食道黏膜反应较重, 影响进食者改流质食物, 饭前可用2%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颠茄合剂混合后润漱或咽下止痛, 饭后可饮温开水冲洗食管, 避免过热过凉, 或辛辣的食物。滴水不入或呕吐严重者应按医嘱及时补液。对全腹或盆腔放疗引起的腹泻, 易进少渣、低纤维饮食, 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 如糖、豆类、洋白菜、碳酸饮料。严重腹泻时, 需暂停治疗, 给予素膳或完全胃肠外营养。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3 000 ml。

2.3 密切观察、定期检查血象变化或观察体温的变化。护理中严密监测血象情况, 保持病室的清洁和空气流通, 减少探视, 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室。妥善安排患者休息、睡眠, 多摄入营养, 少去公共场所, 勿接触上呼吸道感染者, 保暖、忌寒冷、防感冒。如体温超过38℃应暂停治疗并给予相应处理, 每周测体重1次, 如果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有降低情况, 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禁用易使白细胞下降药物, 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生活要规律, 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2.5 腹腔、盆腔照射前应排空小便, 保持大便通畅, 有无腹疼、腹泻、便血、血尿等。

2.6 进放射治疗室不能带金属物品如手表、钢笔等。

2.7 鼻咽癌患者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

3 放射治疗后的护理

3.1 放射治疗结束后, 应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

3.2 照射野皮肤仍继续保护, 为期至少1个月。

3.3 随时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反应消退情况。

了解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篇2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皮肤性病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全国银屑病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皮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激光质控专家组委员,上海市性病质控专家组委员,等。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等多项课题;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皮肤病著作多部。曾获得同济大学“三八红旗手”,入选医院“后备学科带头人”计划,获得院首届“希望之星”、院“优秀共产党员”、院“优秀青年”、院“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多次获得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二等奖。擅长银屑病、白癜风、痤疮和皮肤科其他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激光美容及皮肤微整形注射美容。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之一,用于临床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放射治疗的介入,而每100个被治愈的肿瘤患者中,就有40人通过放射治疗获益。但是,公众对“放射治疗”却知之甚少,肿瘤患者也很少会主动去放疗科就诊,有些甚至因此错失了有效的治疗手段或治疗良机,非常可惜。

什么是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机器或同位素所产生的各种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如α、β射线,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一百多年前,伦琴发现X射线,我们日常医疗中常见的“拍片子”“做CT”,就是利用射线来诊断疾病。现在,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放射治疗,部分癌症可以用放射治疗达到永远根治的疗效。由此可以看出,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射线是如何杀死肿瘤的

恶性肿瘤是由人体内正常细胞演变而来,是生长失控、具有侵袭性的一群细胞。一个胚胎长成婴儿,再发育为成人,本身就是一个细胞增殖的过程,但却是有序的、可控的。而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后,就好比一匹脱缰的野马,人体无法像以前一样约束它,产生所谓的“异常增生”。简单地讲,在肿瘤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些大分子如DNA会处于活跃复制状态,此时对射线最为敏感;而正常人体细胞由于大部分发育完全,DNA处于静息状态,对射线比较耐受。也就是说,在接受照射之后,肿瘤中活跃的DNA被破坏了,失去了增殖能力,趋向于抑制或者死亡;而人体的正常组织却没有受到致死性的破坏,可自我修复。放射治疗的机制之一就是利用这个差别,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但是在放疗过程中,不同的肿瘤细胞群对射线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肿瘤细胞内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有的癌细胞死亡了,被消灭了,而有的仅仅只是“挂了彩”,一段时间后还会卷土重来,继续作恶,这就是所谓的“未控”或“复发”。放射治疗的目的就是利用肿瘤的这种特性,采取各种先进技术,尽可能地杀灭肿瘤细胞。所以,会有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的常规放疗;每天照射多次的超分割放疗;尽可能提高肿瘤区域剂量,保护正常组织的精确放疗;大剂量打击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等针对不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有哪些先进技术

随着人们对肿瘤放疗方法研究的深入,以及科技的日益发展为医学影像技术带来的革新,放射治疗已经进入了“精确放疗”“靶向放疗”的年代;两者综合使许多复杂的放射治疗都能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更精确、更有效、更快速地完成,不仅可以做到更为精确地区分敌我双方,“指那打那”;还可以做到顾及移动误差,“如影随形”,使放疗的精度提高到5毫米以下。更好地给予肿瘤区域高辐射剂量,而正常组织也得到更为全面的保护。

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宏观可以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顾名思义是指射线从体外经由身体各种组织进入体内,在肿瘤靶区产生放射效应,杀灭肿瘤细胞,主要包括常规放疗,各种“刀”如伽马刀、射波刀、陀螺刀等,还有重离子放疗也归属于外照射。另一类为内照射,包括粒子植入、131碘治疗甲状腺癌、99锝治疗骨转移瘤等,它们的特点是将放射性物质置于肿瘤部位,产生短程射线束,自内而外用射线杀灭肿瘤。还有一些近距离后装治疗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由于后一类在现实运用中需要较高条件的硬件设备,对于治疗病种的先决条件较严格,一些治疗还会将放射源留置于体内。我们经常提及的放射治疗,往往是指外放射治疗。其中主要的先进技术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断层放射治疗等。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 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它利用CT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结构,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也就是说,照射肿瘤光束的形状尽量适合肿瘤的形状,而不是过去矩形光野或简单的几何形状,大大减少了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保护了正常组织。

调强放射治疗(IMRT) 采用逆向算法设计,使用高能X线、电子束、质子束等放射源,其射野绕人体用连续或固定集束,在旋转照射方向上达到更精确边界,三维数字图象重建功能,使三维图象中靶区等重要器官与图象吻合,这是IMRT除三维适形之外,为更精确起见所插入的必要步骤。通俗讲来,就是在三维照射的基础上,不但考虑了肿瘤的形状,还有肿瘤的厚薄等立体因素,使得照射更为集中地落实在肿瘤上,达到肿瘤区域剂量更高,损伤更多;正常组织剂量减少,损伤更少。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 是一种基于上面所提的放射治疗技术上的质量控制技术,也就是说,当周边组织越照越少,也就是放疗的安全边界减少了,一旦出现误差,很可能造成漏照。而引入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后,照射的时候会在治疗位置上进行验证,确保没有误差再进行治疗,使得精确的放疗剂量“确确实实”地落在了肿瘤区域,它是治疗精度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对患者进行放疗前、放疗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放疗。

nlc202309040349

断层放射治疗(TOMO) 是集IMRT(调强适形放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结合计算机断层影像导航调校,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安全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是运用以上的各种技术或特殊设备,给予小体积肿瘤更为集中的剂量分布和更高剂量的照射,以期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但也受限于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类型和其他条件。

放射治疗有哪几种

放射治疗在临床上的运用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性放疗、姑息性放疗以及肿瘤急症放疗。

根治性放疗 根治性放射治疗对于某些肿瘤的治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患者的放疗疗效甚至同手术疗效一样好,如早期宫颈癌、声带癌、皮肤癌、舌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但患者可以保留说话、发音、咀嚼、进食和排便等功能,外观也保存完好。还有一些不宜手术的肿瘤,如鼻咽癌、影响容貌的皮肤癌等,放射治疗也能起到根治性的疗效。

辅助性放疗 辅助性放疗是一种和手术结合、减少局部复发的治疗手段,常见有术后放疗,就是一些相对晚期,但仍旧进行手术切除的直肠癌、乳腺癌、肺癌、食道癌等肿瘤,这些患者在术后可以通过放射疗法治疗潜在的肿瘤局部播散,达到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一些肿瘤如乳腺癌,甚至可以减少复发,获得长期生存的获益。辅助放疗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一些早期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局部的肿块切除而非全乳腺切除,在术后加上局部放射治疗,不但可以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外形得以保护,手臂的活动也更加自如。辅助性放疗还包括术前放疗,有一些直肠癌的患者,可以在手术前接受5周的放射治疗,不但能够减少局部复发,还可以避免肛门切除、移位,也就是达到了保肛的目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这些辅助放疗技术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认可,写入了临床治疗指南。

姑息性放疗 姑息性放疗是指应用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的原发和转移病灶,其主要目的是延长生命,改善症状。特别是在止痛、缓解压迫和梗阻、止血、促进溃疡性病灶愈合等方面,疗效肯定。由于它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损伤不大,相对手术或化疗而言,对患者的体质基础要求不高,因此有一些相对晚期,甚至全身扩散的患者也可以针对某个局部的症状,使用放射治疗控制病情。比如,放射治疗可以控制80%以上骨转移癌的疼痛,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一些相对较早的转移病灶,如局限性的淋巴结转移,也可以通过放疗,达到长期控制的效果。

肿瘤急症放疗 肿瘤急症放疗适应症不多,如肿瘤椎体转移压迫脊髓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在刚刚起病时如果能及时放疗,往往可以达到控制肿瘤、改善症状的目的。

放射治疗副作用大吗

总的来讲,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所发生的毒副作用也往往和局部有哪些重要脏器有关。常见副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头痛头晕 这些往往为接触射线后的一过性反应,即便持续也不会很严重。

血象反应 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现象,这也往往取决于照射部位、剂量、以往化疗病史等,不能一概而论。

局部反应 由于身体各组织部位对放射线的耐受性不同,且放射线的类型、剂量、照射面积也不同,所以各组织部位的表现也不一致。如照射部位在头部,会出现头晕、掉发等;照射部位在盆腔,会出现腹泻;照射头颈部,引起口腔黏膜溃疡;等。

患者在接受放疗时,会被告知每周至少去主诊医生处就诊一次,以便了解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给予及时的干预处理,90%的患者可以完成

疗程。

小贴士 放疗中需注意的事项

1.放射治疗前应与治疗医生充分沟通,告知以前的治疗病史,基础疾病,是否接受过放疗或其他治疗,这是保护自己的首要措施。

2.放射治疗进行时没有感觉,一段时间(约2~3周)后才会有所反应。要进行连续的照射,达到一定剂量后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未经医师允许,请勿自行停止治疗。

3.治疗期间需按照医师指示,随时或定期检查(如血常规等),以观察治疗中的身体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4.治疗期间病人饮食上无需忌口,按照自己原本的饮食习惯来,可适当补充一些高蛋白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养精蓄锐。

5.如有手术或其他医师的指示要变更治疗方式,如加入化疗等,请及时与放射治疗医师联系,以免加重毒副作用。

6.照射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涂抹各种药物和胶布之类,以免加重放射反应。

7.放射治疗前,医师在治疗部位的皮肤上所做的记号为放射治疗所必须的,治疗期间要保持干净,切勿擦掉;若记号变淡,请不要擅自加深,一定要告诉医生,请放疗科医生来帮助你加深标记。

8.放射治疗完毕时,应继续遵守医师的指示,定期接受追踪诊查,以了解病情治疗后的变化。

林 清 副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疗科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放疗科主任、肿瘤学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Loma Linda大学医学院质子治疗中心以及美国Albany医疗中心研修恶性肿瘤的治疗。精通各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直肠癌、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以及妇科肿瘤等的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20余年临床经历,在肿瘤放疗及合理的综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特别在晚期乳腺癌、大肠癌综合治疗上有独到见解。擅长乳腺癌综合治疗,特别是针对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能合理安排结合化疗、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达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专家门诊),周二上午(特需门诊)

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6年2月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218例肿瘤患者, 男124例, 女94例。鼻咽癌28例, 喉癌18例, 上颌窦癌11例, 食管癌16例, 肺癌21例, 肝癌8例, 恶性淋巴瘤13例, 皮肤癌10例, 宫颈癌24例, 乳腺癌38例, 其他肿瘤31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经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 对患者进行讲解后, 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对文化程度低或者文盲患者, 则由笔者代填。发放218份, 收回218份。接受集体心理治疗的患者10~12名为一组, 每周1~2次。每次1~1个半小时。

2 放疗患者心理特征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肿瘤患者放射治疗 (下简称放疗) 时其心理除具有一般依赖性增加, 自尊心增强, 主观感觉异常, 情绪易波动外, 其突出心理特征为恐惧、猜疑、焦虑不安和绝望。

2.1 恐惧心理

本组184例有恐惧心理, 占84.4%。患者由于平时身体健康, 突然得知患癌, 毫无思想准备, 加之周围人的紧张和过分关心, 使其忧心忡忡, 整日惶恐不安, 加重了其心理负担。患者害怕癌症治不好和受病痛折磨, 害怕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难以完成放疗计划, 忧虑放疗效果而出现恐惧、悲观、绝望心理, 失去战胜癌症的信心。表现为愤怒、抗拒和抵触情绪。有的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心理反应。

2.2 猜疑心理

201例 (占92.2%) 患者有不同程度猜疑心理, 在疾病确诊前, 既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愈后, 又害怕知道真相而对医务人员和亲属的言行、表情特别敏感, 怀疑对自己不讲真实病情;有的抱多疑及侥幸心理, 自认为可能是误诊或癌症尚属早期;有的将放疗反应猜疑为病情恶化或癌转移, 甚至将自己与病情较重的患者不加分析地对照或查阅有关书刊, 造成过度紧张加重心理负担。

2.3 焦虑不安

201例有猜疑心理的患者中, 同时存在焦虑不安心理。患者感觉有极度紧张、恐惧伴有难以忍受的不适感, 有的表现为严重自卑。他们害怕因患癌失去职业、地位, 减少或失去经济来源, 由当初恐惧或侥幸转为自怜和怨恨, 愁闷不已, 情绪极度消沉。

2.4 绝望心理

87例 (占39.9%) 属癌症晚期患者, 肿瘤侵犯神经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或广泛转移呈恶液质, 患者极度痛苦, 而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动、暴躁、孤独消沉, 丧失治疗信心或拒绝治疗, 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5 不同个体心理特征

癌症患者常因年龄、性别、经济状况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患者的中、青年患者其精神极度紧张, 思想包袱沉重, 情绪低落。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念, 求生欲望强烈, 迫切希望早日治愈。老年患者对疾病治疗很大程度受经济状况的制约, 因为癌症是一种难治疗、经济耗费大的疾病, 相当长的治疗过程及昂贵的医疗费用, 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庭在精神、心理、经济上不堪重负, 曾有41例患者想放弃治疗。女性情感脆弱、思想负担重, 而男性则相对较开朗。

3 肿瘤放疗患者心理护理

3.1 有目的地做好宣教工作

针对放疗前多数患者对肿瘤及放疗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特点, 我们采用广播、办健康宣教栏、咨询等形式宣传肿瘤及放疗常识, 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谈, 讲清肿瘤放疗的必要性, 介绍其原理、方法, 放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使之对放疗有一定的了解,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树立治疗信心, 消除不良心理, 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

3.2 注意保护性治疗

医疗人员切记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 谈话时语言要谨慎, 避免过早泄露诊断结果, 避免或减轻不良刺激及恐惧、猜疑心理。

3.3 根据不同病程, 给与相应的预见性处理

在放疗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全身或局部反应, 如血象下降、皮肤反应等等。特别是晚期癌性疼痛, 一般药物难以控制而产生精神疑虑和恐惧心理。医技人员应具有预见能力, 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局部预防性照射等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 稳定情绪, 增强信心。

3.4 充分发挥放疗的抗癌作用

扎实的基础理论, 娴熟的医疗技能与操作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治疗前应认真核查放疗条件, 操纵治疗机时各种数据和治疗附件的应用应准确无误;严格杜绝治疗摆位过程中的误差, 技术操作要做到稳重、准确、熟练迅速。应不断提高放疗技术人员素质和责任感, 保证放疗精确度, 提高疗效, 使患者增强治愈信心, 消除对放疗的忧虑心理。

3.5 创造良好心理环境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

良好的医德、热情和蔼的工作态度可使患者产生安全和信任感。我们在病区开设音乐康复区, 在不影响治疗和休息的前提下, 利用播音形式宣传肿瘤防治科普知识;播放轻音乐, 使患者精神有新的寄托, 减少忧虑及痛苦。

3.6 有选择的采用五种集体心理治疗方法

"认识癌症":由肿瘤专科医生深入浅出地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 是病人了解癌症的基本知识, 改变错误认识, 从而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和心态。"明星座谈":组织癌症病人与抗癌明星座谈, 请明星讲述自己治疗肿瘤、与疾病作斗争、身体康复的经历和经验。明星的现身说法往往会使病人得到很好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冥想放松训练":启发病人通过沉思冥想、放松心身的行为训练方式, 达到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目的。"气功与康复知识讨论":让病人讨论和交流如何通过气功和其他康复方法进行功能锻炼, 一方面逐渐恢复体能, 一方面获得良好的心境。"面对自我":引导患者紧密结合自己的情况, 积极参与讨论, 说出自己所面对的问题, 如生活方式与肿瘤的关系, 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等。

4 讨论

近20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社会心理因素在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的将癌症归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1]。祖国医学强调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不和, 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患者心理障碍必然影响放疗效果。我们针对患者不同个性及共性的心理特征, 按照上述心理护理方法, 在放疗前、中、后分别给给予心理护理后, 恐惧心理减轻72例, 消除112例;猜疑、焦虑心理减轻53例, 消除148例;绝望心理减轻32例、消除55例。

心理活动过程是内外因素作用下, 高级神经中枢作出的复杂反应, 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肿瘤放疗患者猜疑心理来源于恐惧, 而恐惧又加重猜疑心理。焦虑不安也是一种心理异常表现, 是一种精神症状。个性心理因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我们根据患者个性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的进行暗示诱导、宣教等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和了解放疗;用防癌、抗癌科普知识开展咨询活动, 以帮助患者克服恐癌和疑虑心理, 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

在制定、执行放疗计划过程中, 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 以保证计量和摆位准确。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能取得病人的信任, 增加安全感, 使之乐于接受治疗。

一般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集体心理治疗,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和认知程度会有明显改变, 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可以改善他们的无助、绝望、焦虑和抑郁状态;表现为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增强。病人对上述方式容易接受, 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 又进一步促进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情绪焦虑、抑郁、恐惧和担忧等痛苦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 而且贯穿于生病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张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2695.

[2]舒耀荣主编.肿瘤预防与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7-11.

[3]彭慧.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周红[J].浅谈临终患者的护理原则, 2005.5.

[4]李军, 王群.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及临终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 3 (8) .

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4

【摘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之前很多教师都采用板书的教学模式,目前显露出较多的缺陷,现代的教学方法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方法传授给学生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有较大的优越性,本次针对肿瘤放射治疗学这一门课程采取多方面的改革,掌握良好的教学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学 教学改革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R7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53-01

肿瘤放射治疗学为放射医学这一专业中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对肿瘤的放射治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熟练掌握各种疾病采用肿瘤放射的治疗方法和手段[1]。肿瘤放射治疗学会涉及到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的概念,抽象难懂,系统性较强。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一般被动的吸收学习知识,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点死记硬背,没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降低学习效果。为提高学习效果,可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思维导图策略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主要是用于表达发射性思维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注重图文并用,通过层级图将各级主题的关系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学习水平[2]。

教师在备课时采取思维导图的策略,将放射治疗学的放射生物学和物理学知识都制作出引导图,根据思维引导图教师来组织课堂教学,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6-7个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将思维导图作业完成,教师将内容要点讲解完成后,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思维导图中央放置最有包含性的主题,再将这个有包含性的概念分解为很多具体的二级主题,继续将二级主题分为很多三级主题,采用线条连接这些主题,在连接词来连接这些主题,加以注明,制作为完整的思维导图,做相应讲解,最后点评学生做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点,从主题来层层分解,锻炼发散性思维[3]。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还能感到学习愉悦感,提高学习主动性。开展思维导图策略,能够增加师生间互动,使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对思维导图进行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在制作过程中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每个小组成员要良好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进行学习和研究[4]。

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钴60治疗机,X线治疗机、近距离后装治疗机、医用直线加速器为核心的肿瘤放射治疗因素,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这些放射治疗器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在制作PPT中,将各种真实仪器图片插入其中,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仪器结构。内照射和外照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需要患者熟练掌握,在文件中采用动画技术,为其展示内、外照射动态的过程,采用线条表达射线,使学生得到全面、详细的了解[5]。在放射治疗技术中,中心照射技术和楔形板技术,其中等中心照射技术,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这项技术剂量的分布图,同样通过图片为其展示楔形板加与不加的剂量分布图,使其理解楔形板有修整放射线束的作用,可以均匀分布治疗区域的剂量,不会存在重叠区和高剂量区,使学生全面理解楔形板意义。在办公软件中,对图文有强大的处理功能,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和从属关系都表现出来。教师在制作PPT的过程中,要制作超链接,这样在对之前知识点回顾时,可直接跳跃到之前的知识点,减少查找资料的时间。教师还可在专业的医学网站上下载声像资料,观看临床的实际操作。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理解[6]。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大大节约了上课时间,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在PPT文件中可以写入大量教学信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方便,不需要挂图,也不会遗漏教学的内容,若教师在贝壳中,发现知识点的讲解错误,还可及时修改和调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肿瘤放射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分析和研究,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从而更好的满足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定期测评

学习完放射生物学基础和物理学基础后,对学生做单元测试,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授课细节,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提高学习效果,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提供良好的干预措施。

对于定期测评的开展,除了通过教师开展教学测评,同时还要开展学生之间的学习测评,对于教学测评,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学生征询过去一段时间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并鼓励学生说出肿瘤放射治疗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通过整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另外,教师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可以通过知识测评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对应的教学措施,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也为后续的教学开展提供更多条件。

四、结束语

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对放射治疗的理论知识和时机操作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策略,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知识理论体系,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8]。在课程中和具体操作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肿瘤放射治疗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今后可以更好的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蒙渡,杨蕴一,马瑾璐,刘锐. 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继续医学教育,2016,04:26-27.

[2]秦继勇,刘志敏,李文辉,杨毅,侯宇,李岚. 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探讨[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S2:366-369. [3]李光辉,陈正堂. 综合性教学医院肿瘤放射治疗学实习带教的特点和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2010,06:1243-1245.

[4]江浩. 辩证思维在肿瘤放射治疗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2015,08:1346-1347.

[5]张瑾熔,阿衣古丽·哈热.等.肿瘤放射治疗学见习教学方法探讨和体会[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08:1006-1007.

[6]刘贤称,季斌,陈不尤,施健. 放射治疗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外医疗,2013,15:125.

[7]鞠云鹤,秦继勇,李文辉,夏耀雄. 探索具有肿瘤放射治疗学特色的教学查房模式[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9:6001-6002.

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老年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 其中男15例, 女5例, 年龄66~78岁, 平均71岁。肺癌11例, 乳腺癌3例, 食道癌3例, 大肠癌1例, 恶性淋巴瘤2例。以上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整个疗程。

2 观察及护理

2.1 注意观察血糖变化

放射治疗使血糖应急性升高, 不易控制, 同时由于放疗造成饮食减少, 代谢消耗增加, 使血糖下降, 出现低血糖反应, 因此要加强患者血糖的检测与控制, 合理调节饮食, 注意胰岛素用量不宜过大, 否则会加速肿瘤的生长。

2.2 定期检测血象变化

由于放疗不仅杀伤癌细胞, 也可损伤正常细胞, 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表现周围血液白细胞下降, 血小板减少[1], 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白细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时, 应及时通知医生暂停放疗, 同时遵医嘱应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立生素或白介素-Ⅱ, 注意预防感染和出血情况。因此要每周1~2次检测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 并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及主诉,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放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

(1) 由于放疗时必须暴露照射野部位以便于固定, 而治疗室的温度相对较低, 老年肿瘤糖尿病患者多年来人老体弱, 抵抗力低, 尤其容易感冒、发热, 故放疗时更应加强保暖, 因人而异, 防止患者着凉感冒。 (2) 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 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2]。放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注意有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有针对性地定期检查, 测量血压, 提醒病人按时服用降压药, 定期测量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 预防低血糖反应。对每一位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我们要掌握病情, 预防并发症发生, 使其配合完成放疗。

2.4 心理护理

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在接受与面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 其思想情绪经常波动在焦虑、悲观、抑郁状态, 而焦虑、抑郁情绪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使血糖升高[3]。特别是老年病人多较固执, 需要被人尊重, 有强烈的独立感, 对住院后多方面受到限制感到不满, 担心自己被冷落, 对“死”产生担心, 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 要对老年患者做长期、细致的心理护理, 充分了解老年病人的个性, 对老年病人不能直呼床号或姓名, 可根据不同身份给予亲切称呼, 及时解除悲观情绪, 动员家属子女多来看望老人。做好心理疏导, 重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以高尚的医德、热情和蔼的工作态度, 使老年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同时注意保护性医疗和护理。经常向患者讲解有关放疗知识及糖尿病知识, 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需要配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避免或减轻放疗不良反应。

2.5 放疗反应的护理

(1) 皮肤护理: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较高, 皮肤抵抗力下降, 加之放射线对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有损伤, 病人的皮肤更容易溃破、感染, 形成恶性循环, 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给患者带来痛苦。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的标准:[4] Ⅰ级滤泡暗红色斑, 干性脱皮, Ⅱ级皮肤触痛红斑, 中度水肿, Ⅲ级皮肤湿性脱皮, 凹陷性水肿, Ⅳ级溃疡、出血、坏死。因此, 应指导病人保护照射野皮肤,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勿用肥皂或粗毛巾擦拭, 衣服宜宽大、柔软, 避免衣领或腰带摩擦, 照射野内禁贴橡皮膏, 禁止涂碘酊或敷含重金属的药物, 避免冷、热刺激, 防止在烈日下暴晒, 如出现湿性皮炎时, 采用暴露疗法, 可用贝复剂或肿瘤生长因子金因肽外喷患处。如有小泡形成, 可涂硼酸软膏, 包扎1~2d后暴露疗法, 保持创面干燥, 防止局部破溃、感染。注意调整好血糖, 一般2周左右即可愈合。 (2) 口腔护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口腔黏膜、腮腺等照射部位皮肤的放射性损伤, 常出现口干、咽痛, 应告知病人这是正常的放疗反应, 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每次饭后用软毛刷含氟牙膏刷牙, 每日用漱口水含漱至少4次, 每次2min。红肿红斑处勿用硬物刺激以免放疗后黏膜脆性增加易受损出血。故应进软食, 勿食过冷、过硬、过热食物,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6 饮食护理

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大多数年老体弱, 放疗期间病人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恶心、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味觉减退、黏膜溃疡、张口困难等不良反应, 从而影响进食, 导致机体营养失调, 抵抗力下降。而加强营养对促进病人组织的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有重要作用[5]。因此, 要指导病人以糖尿病饮食为基础, 给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 多进优质动物蛋白, 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以碳水化合物饮食为主, 占每天摄入总热卡的50%~60%。并向病人讲解胰岛素的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以及低血糖反应的症状、预防措施及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每次注射前要询问病人是否进食, 并嘱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进食。对于服用降糖药的患者, 要使患者掌握降糖药服用的时间, 注意低血糖反应。老年病人往往习惯性便秘, 要嘱病人多饮水, 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保证病人良好的身体状况, 以配合放疗的正常进行。

3 体会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6]。据资料报道: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11% [7]。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糖尿病又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至今尚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当肿瘤合并糖尿病时, 更是雪上加霜, 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所以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护理起来很棘手, 病人的焦虑、恐惧和绝望不仅加重了病情, 影响了放疗效果, 同时也引起了血糖的变化, 变化了的血糖加重了放疗的副作用。特别是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质弱、合并症较多、病症较重, 因此, 护理人员要充分体贴、安慰、关心患者, 多给予心理支持,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满足病人心理和治疗方面的需要, 从多方面配合, 做好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保证病人顺利地完成治疗。所以护理、放疗、血糖三者互为因果, 这样, 不仅使病人保存了生命, 减轻了病痛, 而且对提高生存率、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而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

关键词:老年肿瘤,糖尿病,放射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月芹, 康琳, 等.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4 (4) :59.

[2]郭素平, 陈海燕, 等.糖尿病鼻咽癌病人三维调强放疗的护理 (J) .家庭护理, 2007, 5 (10) :2.

[3]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1.

[4]殷蔚伯, 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51

[5]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52.

[6]孙江涛, 冯笑山, 等.老年肺癌伴糖尿病及心肺疾患的围手术期治疗 (J) .山东医药, 2007, 47 (7) :74.

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9例恶性肿瘤病人中, 男99例, 女40例;年龄32岁~74岁;宫颈癌4例, 肝癌95例, 胸腔恶性肿瘤12例, 肝转移瘤3例, 肺转移瘤21例, 恶性纤维组织瘤3例, 胸壁转移瘤1例;均经CT、核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后确诊。本组病例中应用放射性粒子源强为0.6 mCi~0.9 mCi, 平均每例病人使用32粒。本组病例术中粒子植入成功率达100%, 术后1个月复查, 未发生粒子移位和游走以及肺栓塞、放射性肺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1.2 方法

治疗前先行CT扫描获得病人肿瘤情况, 将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 (TPS) , 计算出放射性粒子的剂量, 然后在局部麻醉下用特制的18G带刻度、针芯的专用放射粒子穿刺植入针, 在CT定位下, 按所需间距逐次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入病灶内, 并将放射性粒子植入瘤体内, 粒子纵向、横向间距在1.0 cm~1.5 cm 。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常规护理

术前详细了解病人病史, 做好血细胞分类计数、血生化、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CT等检查。术前1 d做碘过敏试验、备皮、生命体征监测, 饮食照常, 嘱病人做好自身的个人卫生。手术当日病人可进食早餐, 勿太饱, 术前2 h开始禁食、禁水, 换上干净的衣服, 在护士的护送下按医嘱带CT片及病历入CT手术室。

2.1.2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项新技术, 病人对此治疗不了解, 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 主动与病人沟通, 了解病人的顾虑,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此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基本过程、疗效、术中配合、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强调射线防护知识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消除病人的顾虑,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1.3 用物准备

手术当日准备干净的床单位及手术用物, 包括氧气、心电监护仪、各种急救药品及用物等。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监测

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6 h, 立即给予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并观察尿量。根据病人情况适当给予氧气吸入。如出现气胸、血胸者, 应给予病人患侧卧位。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水疱、皮肤损伤、出现粒子浮出等现象。嘱病人卧床休息12 h, 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因为肿瘤病人大都有心肺功能减退, 加上手术刺激, 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急性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休克等。避免剧烈运动, 如剧烈咳嗽, 可按医嘱给予镇咳药止咳;大便困难时, 嘱病人避免在床上用力排便, 给予开塞露通便。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 如洗脸、刷牙、床上抹身等。

2.2.2 加强营养支持

肿瘤病人特别是高龄、晚期癌肿病人, 因化疗、放疗药物等致食欲下降, 摄取减少, 病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加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消耗, 病人营养状态进一步恶化。而营养是机体生长、修复组织、提高抵抗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3], 因此, 放射性粒子植入病人的围术期饮食应按病情和治疗的需要进行调节及安排, 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2.2.1 饮食指导

术后当天给予流质饮食, 第2天逐步过渡到半流食、普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易消化、易吸收、有营养的食物, 如豆浆、牛奶、鱼、新鲜蔬菜及水果;禁食生、冷、硬, 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防止便秘。

2.2.2.2 静脉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需要及个体因素, 如极度消瘦、进食困难等原因, 可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采用静脉营养袋, 即将葡萄糖、脂肪乳化液、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等溶液混合, 静脉输入, 从而满足病人机体的营养需要。

2.2.3 疼痛护理

病人术后大多数可有轻微的伤口疼痛, 但可以忍受, 医护人员应及时巡视病房, 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尽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教病人学会放松, 如听音乐、看书、聊天、穴位按摩等, 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止痛药。

2.2.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的并发症有肺栓塞、气胸、血胸、出血、发热、感染、粒子浮出等, 因此在术后应加强病情观察,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4.1 肺栓塞

肺栓塞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4]。肺栓塞的发生主要是放射性粒子迁移到肺形成肺栓塞。当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并伴心率加快、发绀等症状时, 应立即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勿深呼吸, 避免剧烈活动,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尤其是呼吸, 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给予低流量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 同时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2.2.4.2 气胸、血胸

气胸、血胸一般发生在术后48 h内。对于行胸部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病人, 术后如病人出现气胸、血胸的临床症状时, 应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 以利于止血和防止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等, 嘱病人勿大笑, 避免剧烈咳嗽, 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咯血、发热、胸痛、胸闷、气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发生少量气胸可不必处理, 嘱病人卧床休息, 绝大多数于1周内会自行吸收消失[5];如肺压缩超过30%者,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胸腔抽气术, 必要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 注意观察排气情况, 保持引流通畅。剧烈咳嗽者给予镇咳剂, 保持大便通畅。

2.2.4.3 出血

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应加强巡视, 定期查看病人穿刺点是否渗血,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如有出血现象, 应明确出血的部位, 对症止血, 及时处理。咯血时, 应让病人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口腔内积血, 防止窒息, 加强口腔护理, 注意进行床边交班。

2.2.4.4 发热

粒子植入后病人常会出现低热, 一般不超过38.0 ℃, 属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正常反应, 可不予处理, 如果体温超过38.5 ℃, 可适当给予物理降温, 如乙醇擦浴、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 可给予复方氨基比林2 mL肌肉注射或口服百服宁, 适当补液, 鼓励病人多饮温开水。高热病人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 应及时擦干汗液, 并更换内衣, 以防感冒。一般2 d~3 d体温降至正常。

2.2.4.5 感染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为侵入性的操作, 存在着潜在的感染。所以, 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术后按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同时要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液、红肿、疼痛, 定时测量体温。

2.2.4.6 粒子的丢失

一般粒子丢失常发生在植入术后的前3 d , 当发现有粒子浮出掉地时, 嘱病人千万不可徒手捡起。应通知医务人员, 在适当屏蔽下操作, 使用长镊子和汤匙夹起, 放置特制铅罐内并报告核医学人员妥善处理。

2.3 预防

放射性粒子是低能量的放射性核素, 所以向家属及病人讲明防护的重要性, 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病人尽量安排居住同一间病房, 有条件的将病人安置在单人病房, 手术后及住院期间给予防辐射铅布覆盖手术部位, 禁止病人串门, 保证病室通风, 空气新鲜。嘱病人与家属保持1 m距离, 病人家属尽量不要站在病人粒子植入一边, 防止长期接受照射, 影响身体健康, 不让病人抱婴幼儿, 并提醒孕妇及儿童不宜与病人接触。

2.4 出院指导

嘱病人出院后按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 了解治疗效果。指导病人及家属做好自身防护。遵医嘱用药, 适当锻炼,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做重体力劳动, 如有不适及时就诊[6,7]。

3 小结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 其治疗弥补了常规外科、化疗、放疗的不足, 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危险性低、创伤小、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可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8]。在临床工作中, 护士应掌握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原理和护理, 通过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对病情进行严密细致的观察,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粒子的安全防护, 使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更加安全和可靠。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术前对139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 术后对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 做好相应的病情观察、营养指导及防护措施,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粒子植入成功率达100%, 术中发生1例气胸, 肺压缩体积在30%以内, 术后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 做好护理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肿瘤,放射性粒子,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福君, 吴沛宏, 顾仰葵, 等.CT导向下125I植入治疗肺转移瘤[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38 (9) :906-909.

[2]刘朝阳, 林少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J].临床护理, 2007, 13 (16) :119-120.

[3]杨玉珍, 李峙.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1) :3-4.

[4]陈俊春, 王素芳, 何华英.老年人晚期胰腺癌姑息性手术加粒子治疗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2) :27-28.

[5]莫励敏.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 (2) :221-222.

[6]刘素杰, 韩冬梅, 尹广君.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442-443.

[7]范斌, 刘爱英, 郝海芳.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4B) :1009.59.

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年龄25~86岁,中位年龄57.9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本组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或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或并肝内转移10例,鼻咽癌、肺癌、肠癌、肾癌治疗后复发肝转移7例,肺癌Ⅲ~Ⅳ期3例,乳腺癌并淋巴结转移2例,皮肤癌1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恶性脑膜瘤复发转移1例,胰腺癌梗阻黄疸1例,颈部转移癌3例。治疗的肿瘤最大为8.0cm×9.0cm,最小为1.3cm×3.0cm,植入治疗为原发灶者14例,转移灶者16例,患者Karnofsky评分60~80分,植入放射性碘125粒子4~33粒,每粒活度0.5~0.8毫居里。粒子植入后7d内在粒子植入部位行体外高频热疗28例,4周后行热疗2例。

1.2 治疗设备

1.2.1 放射性碘125粒子

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所生产的CIAE-6711型碘125密封型颗粒种子放射源,规格0.8mm×4.5mm,每粒活度0.5~0.8mci。

1.2.2 粒子植入防护设备

双螺旋CT、B超、粒子植入针、植入器、粒子装载器、防护屏、防辐射眼镜、铅帽、铅衣、手套,颈围等,袖珍放射监测仪。

1.2.3 体外高频热疗机

为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G-2000型体外高频肿瘤热疗系统,工作频率为13.56MHz,透热紧度0~25cm。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准备治疗区皮肤及各种皮试,术前倾听患者的诉说,说明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局限性,手术的目的和方法,解除患者对植入和携带放射性粒子产生紧的张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

2.1.2 用物准备

根据植入计划的设计需要用的碘125粒子的数量,穿刺针,粒子植入器、粒子装载器、尺等灭菌后备用,防护设备(防护屏、防辐射眼镜、铅帽、铅衣、手套、领围等),袖珍放射监测仪。

2.2 术中配合

2.2.1 固定体位

根据病变部位取有利于穿刺及粒子放置的适当体位,以保证粒子植入部位的准确性。

2.2.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2.3 注意清点粒子

在手术前要清点粒子数量,种植过程中也要注意清洁粒子数量,严防粒子丢失,以免引起放射性污染。

2.2.4

术中注意患者非治疗部位及主要操作人员的防护工作,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设备。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的时间不太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还不完全了解,因此观察生命体征对术后患者很重要。

2.3.2

粒子植入后予局部包扎,1周内做X线复查粒子位置情况,定期复查血象及肝、肾功能1个月后复查CT了解肿块大小,评价临床疗效。

2.3.3 放射防护

(1)患者单间病房,缩小患者活动范围,不过床串房,定期测定患者体表及周围射线剂量率。患者治疗后1~2个月内,应昼避免与孕妇、儿童密切接触,或保持1m以上的距离。(2)护理需近距离治疗操作时,使用铅制防护衣与屏罩,在保证质量及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接触时间。

2.4 高频热疗护理

2.4.1 科学评估患者有无热疗禁忌证,做好患者高频热疗前的心理护理评估及心理准备。在热疗前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解释热疗的目的、意义,使患者消除顾虑。

2.4.2 熟练掌握了热疗系统及正确使用,维持热疗机处于最佳状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温度在41~43℃,时间60~90min。

2.4.3 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症状、生命体征及局部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调整热疗机的输出功率或终止治疗,给予相应处理。

2.4.4 保持与患者交流,听取患者随时反映治疗时的信息、痛感、不舒适感。对感觉迟钝的部位和瘢痕部位、老年患者进行加温治疗时,要严密监测体温,可不以患者的感觉为依据。对接受加温治疗的患者应慎用镇静剂或止痛剂,以免掩盖患者对热痛的感受。

3 疗效评价及结果

按WHO癌症治疗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判断[2]分为完全缓解(CR),部份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30例患者中,CR2例,PR18例,NC6例,PD3例;患者Karnofsky评分70~10分,3例患者治疗后4个月死亡,5例在6个月后死亡,其余患者存活1年以上;完成全程治疗29例,1例例热疗3次后出现皮肤发红,停止治疗后恢复正常。

4 讨论

肿瘤患者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为发展方向,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但临床上确认为癌症的患者大部分处于中晚期,手术治愈率不高,易术后复发或转移。外放疗能提高肿瘤的治愈,减少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放疗使正常组织有一定的损伤,可出现放射性后遗症,个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其借助立体定向三维图像技术将不足5mm长、安全系数高的放射性粒子,精确、均匀地置入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粒子持续释放低能量γ射线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组织的作用,肿瘤的再增殖由于受到射线持续照射而明显减少[3],周围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放射性粒子植入适用于部分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使肿瘤缩小,或进而获得手术机会;对晚期有转移或术后复发患者,可对其原发灶或转移灶行粒子植入治疗,达到减轻肿瘤负荷,消除局部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4]。

体外高频热疗是应用高频振荡电流通过空气作为人体与电极之间加热的介质,产生高频电磁场作用于肿瘤组织,磁场的能量被肿瘤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通过热量堆积,使肿瘤内温度升高,抵制肿瘤组织合成,破坏其细胞骨架,最终使肿瘤组织凋亡。

放射治疗对肿瘤中心的乏氧细胞和S期细胞作用较弱,而这些细胞却对高热最敏感,热疗可通过干扰细胞亚致死损伤或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来增强放射效应,因而,放射与热疗的联合应用可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死作用[5]。

由于粒子植入及热疗的部位不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一,严密观察及监测生命体征是预防并发症有效的措施。由于体外高频热疗作用肿瘤组织,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有出血的可能,对血压监测尤其重要,防止肿瘤出血。护理人员要掌握不同部位热疗的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治疗中,患者正常组织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4℃,而治疗肿瘤的理想温度是43℃,二者很接近,避免热疗区疼痛是防止对正常组织产生热损伤的主要方法。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治疗,二者合一的护理比单一的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或高频热疗的护理难度更大,需要完善的护理程序,在粒子植入时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监测,热疗前后的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全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系列完善的护理程序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直视或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治疗计划将放射性碘125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持续照射,术后于患者病变区域行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进行实例的观察与护理,制定完善的一整套护理程序。结果30例患者中:CR1例,PR26例,NC2例,PD1例,完成全程治疗的29例,1例热疗3次后需停止(不能完成)。结论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二者合一的护理比单一的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或高频热疗的护理难度更大,需要完善的护理程序。

关键词:碘125粒子,植入,体外高频热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力军,马林,吕在鹏,等.现代高新技术治疗恶性肿[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34,269.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46.

[3]池捷,王晖,吴关慧.碘125粒子立体种植治疗晚期肿瘤[J].广州医药,2003.34(5):15-16.

[4]黄志庆,田华琴,郎江明,等.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报告[J].河南医学,2003,14(5):16-17.

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研究 篇8

关键词:放射线,肿瘤基因放射治疗

1 肿瘤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肿瘤目前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凶险的疾病之一,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探寻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 使肿瘤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从1991年第一个临床实验得以实施, 至今全球已有超过5000例肿瘤病人分别在400余个治疗方案中接受基因治疗。人们曾将彻底根治肿瘤的希望寄托于基因治疗, 但是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 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肿瘤基因治疗效果目前还难以同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效果相比拟。肿瘤的基因治疗是将对肿瘤有直接和间接杀伤作用的基因经载体转入体内, 以期在肿瘤生长部位进行表达, 杀伤肿瘤。

但由于基因导向技术尚不完善, 难以实现肿瘤杀伤基因的定位表达, 肿瘤的基因治疗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人们发现肿瘤基因治疗始终存在两个有待完善的问题: (l) 治疗基因的可控性表达; (2) 基因的靶向性导入, 其中前者更令人关注, 因为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是基因治疗研究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另外, 基因的靶向性导入也可以减少基因治疗中的毒副作用, 对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 在治疗中必须有效地调控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靶向性表达。

2 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的设想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 但长期以来, 肿瘤临近部位的正常组织损伤, 一直是困扰肿瘤放疗疗效与应用的一个棘手问题。尤其是对于某些具有辐射杭性的肿瘤需要提高照射强度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或是在肿瘤生长部位毗邻有重要器官时, 这一问题就更显严重和突出。

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都是对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也都在各自的实践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1 9 9 1~1 9 9 2年, 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学家WeichaelbaumRR首次提出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即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 (gene-radiotherapy) 的设想。其含义是将对肿瘤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的基因转入肿瘤细胞, 在对肿瘤实施放疗时诱导基因表达, 造成射线和基因对肿瘤的双重杀伤作用。这样一方面不仅可以降低等效照射剂量, 缓解正常组织的损伤, 而且由于基因的表达可由辐射诱导, 使得转导基因的时间控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电离辐射能精确操作, 使外源射线局限于肿瘤部位, 从而使转导基因的空间控制得以实现。

对于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中所使用的目的基因, 虽然多数具有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但大多不具有辐射诱导特性, 即不因为辐射的刺激而提高其表达量, 因此, 可以采用与辐射诱导基因的调控序列相福连的方法赋予其辐射诱导特性。因此, 对于大多数肿瘤杀伤基因而言, 该方法是实施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的一项关键技术。有些肿瘤杀伤基因在治疗过程中本身可以提高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3 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

辐射诱导基因 (radiation一inducibtegene) 是指在细胞受到辐照后表达量呈应激性升高的一类基因, 此类基因的调控序列有一个突出特点, 即可直接感受辐射刺激而诱导下游基因的表达。其中利用可受辐射诱导表达的早期生长反应因子基因E g r-1启动子与相应的目的基因构建成辐射诱导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可能与该系统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有关。在研究辐射诱导性基因Egr-1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发现, Egr-1基因的5’端调控区存在6个CC (A+T) 6GG序列结构域, 可感受辐射介导产生的氧自由基而启动Egr-1基因的表达。Weichselbaum等首先将含上述调控序列的Egr-1启动子与TNF-a基因构建成表达质粒pEgr-TNF-a, 转染造血干细胞系HL525, 并将其注射入对辐射具有杭性的人鳞状细胞腺癌株SQ-20B的移植瘤内, 当给予肿瘤局部x线照射后, 瘤内水平较未照射对照组高2.7倍, 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在荷瘤裸鼠的血清中未检测到, TNF-a, 且未见局部和全身毒性的增加。Stabe等利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pEgr-TNF基因的转移, 观察放疗联合基因治疗对不同大小肿瘤的治疗作用, 结果发现, 单纯X线照射仅对较小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而瘤内注射Ad-pEgr-TNF加局部放疗对大小移植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密切结合临床实践, 为解决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 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及定位表达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对于具有辐射杭性, 患者耐受能力有限难以采用大剂量照射的肿瘤, 通过结合基因治疗, 来减轻辐射剂量, 减少副作用的产生。目前对于浅表或可触及的肿瘤, 如体表黑色素瘤、乳腺癌或头颈部肿瘤, 采用直接的瘤体内穿刺注射。经实验证实, 这种方法注射的大部分剂量集中在肿瘤内, 使得肿瘤组织获得不同的基因转导, 可以更多的激发局部抗肿瘤反应, 而对全身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目前的实验研究尚在初始阶段, 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相信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的深入, 肿瘤的基因一放射治疗在技术上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这一方法将为恶性肿瘤及其它方面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魏道严, 戴冰冰, 陈诗书.放射诱导调控腺病毒介导g尔报告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001, 33 (l) .

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护理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30-0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近年来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缓解病情,但是食管作为放射治疗的靶区所受剂量较高,容易发生放射反应及损伤;我院在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加强支持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放疗前后的全面护理工作,对减轻或减少放疗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自2006—2011年总共收治食管癌病人109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4.5岁;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出现胸痛、吞咽困难、刺激性咳嗽症状,10例伴有远处转移。

1.2结果

109例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所有病例食管炎性反应明显减轻,疼痛和进食困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放疗并发症减少,生存期延长。

2护理

2.1放疗前护理

2.1.1心理干预我们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食管癌的治疗方案、效果及预后情况,说服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变消极状态为积极心理状态,从而保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从而使其心理平衡,增强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功能。

2.1.2放疗前的准备协助医师完成各种检查包括血常规、CT、 定位,清洁患者照射部位,增强其营养,保证充足睡眠,改善全身状况,为放疗做好身体准备。

2.2放疗期间的护理

2.2.1心理护理积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放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争取病人和家属的支持。列举成功的典型病例,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2.2.2进入机房的护理 帮助患者配合技术员摆正体位,去除随身金属制品,照射中指导患者注意呼吸动度。

2.2.3照射野皮肤的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放疗中保护皮肤的重要性,保持体表照射野标志线的清晰、完整,穿宽松柔软的纯棉内衣,禁用肥皂、沐浴乳、粗布等刺激性物品擦洗,避免阳光照射及冷风吹,照射前后涂以皮肤保护剂预防放射性皮肤反应。经常剪指甲。出现皮肤的不良反应时及时向医生汇报,遵医嘱使用药物。

2.2.4饮食护理食管癌患者大都存在吞咽困难,膳食应为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所能进食的食物。放疗中食管粘膜水肿,会增加穿孔和出血的机会,饮食应进食软、烂、细的少渣食物为主,并注意保持充足的营养。禁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倡导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有资料表明照射前给予口服酸奶制品附着于食道粘膜可有效降低食道放射性损坏。

2.2.5食管反应的护理 放射性食管炎是食管癌患者放疗中最常发生副反应,多发生于放疗进行1-2周后,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逐渐加重或进食疼痛,严重时患者不敢进食和不能进食。此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餐前饮温开水50ml冲洗食管减轻食管炎症和水肿的作用。疼痛较重者进食前30分钟按照医嘱给予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口服,使药物粘于食管壁上,以保护、修复食管粘膜,减轻疼痛和进食困难。

2.2.6放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无食管穿孔、出血的发生,对患者疼痛的性质、体温、脉搏、血压等的变化情况要认真记录,观察有无异常,是否有进食进水呛咳现象,这些都是提供有无穿孔、出血的有利依据。定期做消化道造影,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遵嘱给予处理。

2.3放疗后出院指导

(1)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护照射野皮肤,按原方法护理半年以上,局部避免外伤。(2)继续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保证充足的食营养,根据病情在半年至一年后可进普通饮食。(3)用药及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可能的副作用,出院后1月复查。(4)适量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5)指导患者行锁骨上下区域、淋巴结的自我检查,及时发现转移复发的症状。

3小结

总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通过全面的、细致的护理干预,明显减轻或减少了放疗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尤其是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的病人,容易对治疗丧失信心,通过我们对病人更加耐心、细致、全面的护理,从放疗前准备至出院后,注重每一个细节,同情和关心病人,使其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0.

[2]康瑞.健康宣教对食道癌适形放疗的影响及护理体会.医学信息,2004,17(12):864.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头部肿瘤的探讨 篇10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4例, 女6例, 年龄20~71岁, 平均年龄51岁。10例脑部肿瘤患者中垂体肿瘤3例, 脑胶质瘤2例, 脑膜瘤1例, 肺癌脑转移2例, 右桥脑肿瘤1例, 四叠体区肿瘤1例, 小脑肿瘤1例。10例均为单发病灶, 肿瘤大小3.35~120 cm3。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ADAC公司的全身立体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作治疗计划。先用面膜将患者头部固定在头部治疗架上, 然后用MRI或64排CT 定位扫描, 层厚3 mm, 并记录下头部定位标志数据, 以便治疗时复位。扫描后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并进行剂量优化, 设非共面同中心照射野4~6个, 临床靶区及肿瘤边缘外2~5 mm, 以85 %等剂量曲线包及靶区。

肿块小者采用多叶光栅, 大者采用适形铅挡块, 治疗采用医科达医用直线加速器。对高病理分级脑胶质瘤和肺癌脑转移者常规给予全脑照射DT 30Gy, 局部补量给予DT 30Gy, 单纯3DCRT 治疗者给予DT 50Gy, 分10次照射, 间日1次。

疗效评价。恶性肿瘤以治疗后3~6个月MRI或CT结果评定, 良性肿瘤以治疗后6个月至1年MRI或CT 结果评定;CR 为病灶完全消失, PR为病灶缩小> 50 %, NC为病灶缩小不及或增大未超过25 %。

2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 根据治疗后3~12个月MRI 或CT检查, 10处病灶中CR 2例, PR 6例, 有效率80%, 存活3年1例, > 2年4例, >1年3例, 生存率80%。本组10例患者中死亡2例, 1例系肺癌脑转移治疗1年后死于其他部位广泛转移, 另1例死亡者均为脑胶质瘤患者。病理分级Ⅲ~Ⅳ级, 其中1例为术后1个月CT检查残存肿瘤进展迅速, 而行3DCRT 治疗, 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但影像学检查肿瘤退缩不满意, 分别在治疗后7个月和8个月死于脑部肿瘤未控, 另1例系在外院手术后行X 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 剂量DT 26Gy, 治疗后8个月局部复发而行3DCRT, 治疗后前期症状有所改善, 于治疗后7个月死亡。

放疗期间为防止放射治疗引起的脑水肿, 酌情给予25 %甘露醇250 ml 加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滴注。

3讨论

3DCR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放疗新技术, 它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成像, 治疗计划设计, 放射治疗实施和验证, 使放射剂量分布与肿瘤立体形态基本保持一致。其最大优点是可使肿瘤获得比常规治疗高得多的剂量, 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可得到有效保护[1]。应用上述理论, 对本组10例脑部肿瘤进行3DCRT 治疗。

根据时间剂量分次 ( TDF) 值表对靶区照射3次/周, 5Gy/次, 共10次, 总剂量50Gy, 相当于常规照射76Gy的生物效应, 照射6次总剂量30Gy 则相当于常规照射46Gy 的生物效应, 加上全脑预防照射则有76Gy的生物效应, 而周围脑组织则远低于正常允许剂量范围内。

脑膜瘤和垂体肿瘤的治疗临床报道多见于用SRT, 本组5例采用3DCRT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有效率达88.9%。对于脑膜瘤目前研究认为其放射生物机制有两种可能:一是肿瘤增殖活跃细胞被高能射线杀死, 残存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二是肿瘤受高能射线照射后DNA 损伤, 细胞增殖活性下降 [2]。脑膜瘤和垂体肿瘤属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对放射线不敏感, 因而其治疗目的不是利用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快速消灭瘤体, 而是使肿瘤细胞接受一定的放射剂量, 使其增殖能力下降从而控制或阻止其进展, 最终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本组有3例在治疗后6个月肿瘤缩小, 2例在治疗后1 年肿瘤缩小, 说明对颅内良性肿瘤采用3DCRT疗效观察应有一个较长的时间, 最终疗效观察应该长期观察后下结论。脑胶质瘤是常见颅内恶性肿瘤, 其疗效与病理分级有关, Ⅰ+Ⅱ级治疗疗效优于Ⅲ+Ⅳ级, 更适宜采用3DCRT [3]。

3DCRT能提高放射剂量与靶体积适形的能力, 可以使接受高剂量照射的正常脑组织减少30 %~50%, 临床值得推广应用。3DCRT 对于肿瘤形状很不规则, 剂量分布仍不理想, 对治疗中和治疗后出现的脑水肿应予以重视。

摘要:目的评价脑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0例实行3DCRT脑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根据治疗后3~12月MRI或CT检查, 10处病灶中CR2例, PR6例, 有效率80%。结论3DCRT能提高放射剂量与靶体积适形的能力, 可使接受高剂量照射的正常脑组织减少30%~50%,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头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参考文献

[1]吕仲虹, 杨天恩.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景.中华肿瘤杂志, 2002, 31 (05) :537.

[2]王修德, 王欣梅, 刘大星.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几个问题.中国肿瘤, 2004, 18 (08) :342.

上一篇:投资开放式基金的技巧下一篇:开放甲状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