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放射治疗

2024-07-13

单纯放射治疗(共8篇)

单纯放射治疗 篇1

笔者采用调强适行放射治疗(IMRT)联合紫杉醇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09年我院食管癌患者103例,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其中男59例,女44例;年龄<70岁;卡氏评分≥70分;病变长度≤10cm。入选标准:以前未接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无活动性出血及穿孔征象;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能进半流质饮食;无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放疗前经腹部CT检查,均未发现有明显腹腔淋巴结转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男33例,女27例;病变部位:胸上段9例,胸中段36例,胸下段15例;病变长度:<5cm 9例,5~7cm 31例,>7cm 2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病变部位:胸上段10例,胸中段21例,胸下段12例;病变长度:<5cm 6例,5~7cm 18例,>7cm 19例。2组性别、病变部位和长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给予IMRT加同期紫杉醇化疗;对照组给予单纯IMRT放疗。IMRT放疗方法:患者行CT扫描,靶区勾画后给予常规分割IMRT计划要求:95%计划靶体积(PTV)剂量为66Gy/33Fx,99%PTV体积剂量为62.7Gy/33Fx;双肺V20≤25%;心脏平均剂量Dmean≤30Gy;脊髓最大剂量Dmax<45Gy。化疗方法:采用周剂量紫杉醇全身用药方案,紫杉醇60mg静脉滴注3h,放疗当天给药,以后每7天给药1次,用药前给予预处理,同时予以止吐、升血、中药等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全面体检1次,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根据影像学表现评定,参照1980年郑州会议确定的疗终影像学4级分类法:满意、基本好转、部分好转、无变化。以满意+基本好转计算总有效率。(2)进食梗阻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及结束时作全面体检,每2周行食道钡餐片1次,详细记录进食梗阻症状得到改善时放疗次数及放疗剂量。进食梗阻症状改善情况参照万钧等[1]提出的三联分类法。(3)不良反应:仔细观察和记录颈部淋巴结变化情况及消失时放疗剂量范围。详细记录皮肤、食道及胃肠道反应。每周至少查血常规1次,每月查心电图1次,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各查1次。不良反应按1979年WHO分度标准评估。(4)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进食梗阻症状改善情况

研究组治疗结束后进食梗阻症状改善率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69.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研究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肺炎Ⅰ+Ⅱ级分别为10例(16.7%)、9例(20.9%),Ⅲ级以上分别为3例(5.0%)、2例(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分别为33例(55.0%)、25例(58.1%),Ⅲ级以上分别为7例(11.7%)、9例(20.9%);骨髓抑制Ⅰ+Ⅱ级分别为22例(36.7%)、19例(44.2%),Ⅲ级以上分别为5例(8.3%)、9例(2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均表现为咽喉部干燥、胸骨后及咽下疼痛,给予对症、补液及抗炎治疗好转。

2.4 生存率

研究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52/60)、68.3%(41/60),高于对照组的55.8%(24/43)、32.6%(1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现时已到中晚期,治疗以手术为主,但食管癌手术后生存质量差,因此放疗成为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单纯放疗失败率高,主要原因有局部未控、局部复发、穿孔和转移[2]。许多国内外研究亦表明,食管癌经放疗后出现补偿性加速再增殖,表现为治疗周期延长、肿瘤局部控制下降[3,4]。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一般<30%[5]。因此,局部控制率、转移仍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问题。

化疗是治疗食管癌的另一重要方法。近年来,紫杉醇作为主要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受到重视。美国MD Anderson癌症治疗中心Ajanid等将其用于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取得很好的疗效[6]。紫杉醇用于治疗食管癌的单药有效率可达16%~31%。IMRT具有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优点,改善了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减少了靶区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照射剂量,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7,8]。临床适合于复杂解剖结构部位的肿瘤,如鼻咽癌、上颌窦癌及颅内肿瘤等;形状不规则且周围有重要器官或组织结构的肿瘤,如肺癌、食管癌及前列腺癌等;多靶点的肿瘤。

放疗和化疗同期应用时,所选用的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等)对食管癌放疗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可提高放疗对局部病灶的控制力;作为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其本身也对局部病灶或全身可能存在的播散病灶有杀灭作用。故临床将两者同期应用,应有疗效互补,效应相加之功效[6]。

综上所述,IMRT放疗加同期紫杉醇化疗可提高食管癌的近期有效率及长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耐受。

参考文献

[1]万钧,肖爱琴,高淑珍,等.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介标准[J].中国放射肿瘤学,1989,3(4):205-207.

[2]谷铣之,殷蔚佰,刘泰福,等.中国放射肿瘤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Nishuimura Y,Ono K,Tsutsui K,et al.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impact of total treatment time and fraction[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4,30(5):1099-1105.

[4]Fowler JF,Lindstorm MJ.Lost of local control with prolongation in radio-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2,23(2):457-467.

[5]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

[6]al-Sarraf M,Martz K,Herskovic A,et al.Progress report of combined 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radiotherapy alone in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an intergroup study[J].J Clin Oncol,1997,15(1):277-284.

[7]Lorchel F,Dumas JL.Esophageal cancer:determination of internal target volume for conformal radiotherapy[J].Radiother Oncol,2006,80(3):327-332.

[8]Vrieze O,Haustermans K,De Wever W,et al.Is there a role for FGD-PET in radiotherapy planning in esophageal carcinoma[J].Radiother Oncol,2004,73(3):269-275.

单纯放射治疗 篇2

近年来放射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进行对治疗靶区的勾画、分期及诊断,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超高能射线放疗(HLET)使放射治疗的增效比有明显提高,其中可以加强对呼吸运动的跟踪及控制,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现就具体方法综述如下。

1.1 PET-CT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确定肿瘤的原理主要是根据正常与恶性细胞间糖代谢的不同,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来进行显像,可反映出体内的代谢状况,提供的功能图像一般质量较高,但在空间结构的分辨能力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所采用的PET-CT是借助CT提供的高质量解剖,再结合PET的显示作用,可具备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来识别肿瘤病灶,是一种复合性成像的装置。

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过程中,PET-CT能发现较多的肿瘤远处转移和外部侵犯,对肿瘤的边界和体积更能准确的定位和评估,对肺不张和肿瘤可以做到正确区分,能把计划靶区更为准确的勾画出来,并可对转移性淋巴结做出精确判定。

可通过合理的具有根治性的放疗、化疗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放射治疗的效果也能做出检测,有学者研究发现,22%的患者发现有转移淋巴癌,范围在距离原发灶5cm处,55%的患者需对放射治疗的计划进行改 变,23%的患者由根治性转为姑息性放疗。

有报道还指出,采用PET-CT对计划靶区检查和CT对计划靶区的检查存在差异,有患者PET-CT计划靶区大于CT的计划靶区,其原因是患者远出处出转移淋巴结,有患者出现PET-CT的计划靶区小于CT的计划靶区,其原因是因为脊髓或心脏超过耐受力或是肺不张。

因放疗后组织一般会形成瘢痕组织、坏死或是纤维化,在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上,CT、MRI等都很难对肿瘤的复发和残存在形态学上做出鉴别,而PET-CT可利用坏死纤维化组织代谢低和肿瘤组织代谢旺盛等特点,做出比较明确的鉴别诊断。

1.2 3D-CRT与IMRT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与计算机技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正在广泛开展和应用,其中调强适形(IMRT)和三维适形(3D-CRT)具备了适形放疗技术的特点便衍生出来,其优越分布的方式为正常组织是低剂量,肿瘤区域是高剂量的特点,3D-CRT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可以预防和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Rosenzweig[5]等研究表明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在术后IMRT的治疗与3D-CRT和二维的技术剂量结果做对比,IMRT可使肺组织与心脏的体积剂量显著降低,可显著降低平均剂量,并且能对靶区的剂量进行更好的分布,有学者研究在用IMRT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59例患者中,因患者本身受是否有过放疗史和肺功能自身的原因,或者受肿瘤紧邻的重要结构与肿瘤的范围影响,合剂量因体积的限制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造成不能使用常规的技术。

采用中位剂量63Gy,其中6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和47%,按计划使冶疗得已完成的患者有84.8%例,研究表明,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治疗难度在较高水平的人群,应优先选用IMRT,虽远期的效果还在进一步的验证,但仍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

IMRT虽然对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剂量上能够体现出一些优势,在进行冶疗的过程中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临床上,要做好对病例的选择,IMRT对肿瘤靶区贴进食管和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能起到作用,IMRT使正常肺组织可以接受低剂量的放疗体积增加,在应用时通过采用射线的高利用率和减少照射野的LMRT技术来完成。

1.3 HLET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近来,放射治疗的技术和设备在不断的飞速发展,采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60Co到电子兆伏级的加速器,提高了放射治疗肿瘤的可操作性和精确度,虽然设计在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完美之处。

推拿治疗单纯性便秘 篇3

1 临床资料

共治疗5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8~77岁,平均46岁。完全治愈22例,约占总病例的39%;有效29例,约占总病例数52%;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

2 治疗方法

2.1 以和肠通便为总的治疗原则。

实证者,以清热降浊、疏肝理气为原则;而虚证者则健脾和胃,壮阳散寒为主。1个疗程10~15次。

2.2 基本手法操作

2.2.1 仰卧位施术: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左侧,双掌沿任脉和旁边的胃经两线,由剑突推至耻骨2~3遍,宜轻柔缓和。由上至下掌揉上述三线,力度适中,3~5遍。提拿腹直肌,由肋弓至耻骨3~5遍,力度稍重。以掌平抚于腹直肌上,掌根与手指交替用力,由上至下做大面积的拨揉法3~5遍,下腹部的拨揉力度与辐度都要适当增大。双掌重叠至于腹壁,缓慢按下,稍停猛然抬起,由上至下,1次做3~5遍,按压应柔和有力,抬起应速捷,注意迎和患者呼吸。以双拳轻全腹2~3遍。点揉中脘、天枢、关元各30秒。

2.2.2 俯卧位操作:

患者俯卧,术者立于一侧。掌推腰骶部2~3遍,要轻柔缓和。掌揉膀胱经,由肝俞至小肠俞段3~5遍,力度适中。以掌根或肘按压上述膀胱经,宜稍重。以拇指拨揉提拿背腰部竖脊肌3~5遍,力度宜重。揉腰骶部3~5遍,手法宜轻。轻叩腰骶部30秒。点揉小肠俞、大肠俞各30秒。

2.2.3 坐位操作:

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提拿肩井5~6遍,手法宜重。点揉双侧内关30秒。轻拍肩背腰30秒结束。

2.3 上述手法的辨证加减

2.3.1 实证者:

双掌分推肋部3~5遍,力度适中。双掌揉按两侧肋3~5遍,力度宜轻。点颤膻中1分钟;拿揉带脉30秒;点揉涌泉30秒;拿揉太冲30秒;拿勾太溪、昆仑30秒。还可掌敷于患者腰骶部,另一手握拳叩击掌面,力度稍大由上而下,反复4遍。

2.3.2 虚证者:

以横擦摩小腹30秒,横搓八,以透热为度;擦左背,以微热为度。掌按腹时可改为快按慢放。点膈俞1分钟;点揉三阴交、血海各30秒。背部手法可突出对肝俞、脾俞、胃俞的刺激。

2.4 心理疏导

个别患者对排便产生心理太力,甚至形成了心理焦虑。对此术者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有针对性心理疏导,严重者还可附以自我心理松弛法训练。

2.5 注意事项

便秘患者应养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多饮开水(可晨起饮服淡盐开水)应多食蔬菜、水果,忌食忌饮刺激性食品;适当户外活动,多做下蹲起立及仰卧屈髋压腹动作。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46岁,职员。2004年10月来诊。主诉:大便秘结不通,每3~7日排便1次。嗳气频繁,胸肋胀满,有时甚至腹胀痛饮食渐少。舌苔薄腻,脉弦。病程已达两年。确诊为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便秘属实证范畴。经2个疗程手法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但排便依旧困难。后经仔细询问,发现其有排便焦虑。休息1周后,又治疗了2个疗程,除手法外,配合使用了‘自我松弛’法等心理疏导,病告痊愈。后经跟踪调查,未见反复。

4 讨论

所谓“单纯”性便秘顾名思义,无非是除去那些因其它疾病所导致的便秘,因此治疗前应仔细检查鉴别是极其重要的。本病是目前常见的病证,治疗方法也很多。笔者是通过按摩手法物理刺激和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心理疏导这三个方面入手,标本兼治来解决问题的。

4.1 物理刺激加快肠蠕动

便秘最直接的症状就是排便困难,这与肠蠕动的减慢直接有关。笔者在腹部手法中先用了“拨性”揉、按抚(慢按快放)等手法,使手法的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腹腔脏器,尤其消化脏器,胃、肠、胆。这样物理刺激就使肠胃的蠕动加快,患者可迅速排便,往往立竿见影。

4.2 辨证论治,治病求本

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单纯机械性的物理刺激,只能使排便意识畅通,要想巩固疗效或治愈本病,必须审证求因,找发病源求本;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即治本。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 (1) 实证型: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度,多食辛热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热病之后津液耗散,导致肠道燥热,津液失于疏布而不能下润,于是大便干结。另外,尤其胃虚,情志不舒,而致肝气郁结、脾气不疏,气失通降,肺气不足或壅滞,则肃降无力,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据此,笔者先用了气会同时又是肺之募穴的膻中以调气;拿揉带脉,以调机肠内气机;点涌泉以引火归原;揉太冲以疏肝;昆仑、太溪以降火泻实。总则就疏肝理气,降火降浊。 (2) 虚证型:劳倦内伤,病后体虚或老年人气血不中,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大便排出艰难;血虚则津枯,不能下润大便而致干燥。这是气血亏损所致。另外,阳虚体弱或年老衰退,阳气不足,温煦无源,寒自内生,凝滞肠胃而大便干燥。对照这些虚证,采用了健脾胃,和气血,壮阳散寒的手法和腧穴。横摩小腹、擦八与左背均有温中散寒,培阳固本的作用。按腹时改为快按慢放,也是取其利益作用。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称为‘后天’之本,笔者强调了对脾胃俞的刺激。而膈俞、血海、三阴交者是治疗血分证的要穴,公孙善治下腹证。

4.3 适当配合心理疏导

现代医学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由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共同导致的,而这互为因果。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长期便秘者对于排便产生了焦虚,甚至恐惧等心理障碍,影响了治疗效果。于是吸收了医学心理学‘自我松弛’法等,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取得一定效果。

总之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按摩的作用适当配合心理疏导,标本兼治,便秘是可以治愈的。笔者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 篇4

30例均为本院针灸科减肥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2例, 女性28例;年龄在18~65岁, 平均33.7岁;病程最短12个月, 最长23年, 平均9年。在选取的30个患者中:23≤BMI≤24.9 (肥胖前期) 的患者有16人;25≤BMI≤29.9 (Ⅰ度肥胖) 的患者有9人, 30≤BMI≤38 (Ⅱ度肥胖) 的患者有5人。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年人体重指数 (BMI) 分类标准[1]拟定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1) 病理性肥胖; (2) 服用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肥胖; (3) 骨骼较粗和肌肉比较发达者如运动员, 长期体力劳动者等; (4) 肥胖合并有严重冠心病、高血压等急重症者; (5) 肥胖但身体虚弱、严重神经官能症、妊娠后肥胖者; (6) 肥胖但凝血功能障碍, 蛋白过敏体质和瘢痕疙瘩体质; (7) 近3个月服用过减肥药物或采用其他减肥方法的患者。 (8) 不能按本法要求治疗、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9)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 治疗方法

主穴:以胃经、脾经经穴为主, 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大横、足三里、丰隆, 均取双侧。随症配穴:便秘加支沟、上巨虚;便溏加水分、阴陵泉;食欲亢进加上脘、脾俞、胃俞;月经不调加关元、归来、子宫、血海、地机;水肿加水分、水道、阴陵泉;腹部肥胖加上腹或下腹脾胃经上的经穴与阿是穴结合应用, 如梁门、关门、太乙、大巨、水道;腰部肥胖加带脉。取穴数量:埋线一次普通患者取穴10~15穴, 特别肥胖患者可取穴15~20穴。注意:女性患者治疗时避开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疗程:穴位埋线3次1疗程, 每次之间间隔15天, 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体重恢复正常或在允许超重范围内;显效:体重下降>5kg;有效:体重下降3~5kg;无效:体重下降未达到3kg。

3.2 治疗结果

痊愈6例, 占20.0%;显效13例, 占43.3%;有效7例, 占23.3%;无效4例, 占13.4%, 总有效率86.6%。

3.3 不良反应

本次观察的30例患者中, 除2例首次治疗出现硬结, 1例治疗后出现口干, 其余患者无不适感, 本法安全性好。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过多, 或久坐少动, 久坐伤气, 皆导致脾胃运化失司, 水谷精微失于输布, 化为膏脂和痰湿, 痰湿痹阻留滞于肌肤、脏腑、经络而导致肥胖。故治疗取穴以胃经、脾经穴及背俞穴为主, 根据病情虚实不同, 决定施穴多少, 依据刺激轻重不同而达到补泻目的。同时, 治疗中根据病人具体肥胖情况的不同, 因人制宜, 辨证选穴, 从而达到和阴阳、理气血、调脏腑、通经络的治疗效果。

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 埋入穴位后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 使淋巴组织致敏, 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 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 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学刺激可长达15天或更长[2], 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 因此, 穴位埋线疗法减肥反弹率低。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6.6%, 表明穴位埋线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43.

单纯性牙周炎临床治疗探讨 篇5

1临床表现

单纯性牙周炎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齿, 也有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齿或个别牙。患牙牙周破坏程度与其菌斑、牙石的量大多相一致。磨牙区和前牙区较多见, 是因该处易堆积菌斑、牙石之故。单纯性牙周炎病程进展缓慢, 常为交替出现病变活动期和静止期。本病可于始开青年时期, 病史可长达十余年, 甚至数十年[1]。病变早期即可出现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 仅表现为牙龈红肿, 刷牙及进食时出血, 常被患者忽视, 延误治疗, 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单纯性牙周炎除有牙周炎的四大特征外, 晚期还可出现牙齿移位;食物嵌塞 (由于牙齿松动移位所致) ;继发性牙合创伤;牙龈退缩, 根面暴露;牙周脓肿;牙周袋溢脓及口臭等症状。

2局部治疗

治疗成人牙周炎强调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2]。治疗应坚持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原则。大多数患者经过恰当治疗后, 病情可得到控制。局部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菌斑, 彻底清除牙石, 平整根面;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牙周手术;固定松动牙;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 以利于邻牙的治疗和组织恢复。

2.1 刷牙

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原刺激物, 刷牙是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 但患者必须选用设计科学的牙刷,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才能有效地去除菌斑[3]。

2.2 牙石

牙石是矿化了的菌斑, 清除龈上牙石称为洁治术, 龈下牙石的清除称为龈下刮治术, 洁治和刮治术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任何其他治疗手段只应作为基础治疗的补充手段。对一些炎症严重、有肉芽增生的深牙周袋, 在刮治术后需用药物处理袋壁。可在牙周袋内放置抗菌药物, 如甲硝唑、四环素、洗必泰等, 采用缓释剂型, 疗效更好。经过上述治疗后, 若仍有深牙周袋存在或根面牙石不易清除彻底, 可进行牙周手术[4]。松动牙固定术是用金属丝将患牙与邻近的稳固牙齿结扎在一起, 并以自凝塑胶加固 (制成牙周夹板) , 使牙合力分散于一组牙上, 减少个别牙的负担或使其免受侧向扭转力的损害, 以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单纯性牙周炎一般为慢性过程, 除非出现急性症状, 一般不采用抗生素类药进行全身治疗。对严重病例可口服甲硝唑或螺旋霉素等, 使急性炎症得到控制。有些患者有慢性系统病如糖尿病、贫血、消化道疾病等, 这些全身疾病可能与牙周炎互相影响, 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 因此须同时控制全身疾病。

3全身治疗

主要是增强全身抵抗力并积极治疗与牙周炎有关的系统性疾病。发生牙周脓肿时, 全身反应较重的患者, 应口服有关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并注意休息。中医辩证论治:祖国医学对牙周病的认识早有记载, 并着重辩证论治。如:肾阴虚型:宜滋阴补肾, 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肾阳虚型:宜温补肾阳, 用附桂地黄丸加减。胃经实火型 (牙周脓肿) :宜清胃泻火, 用清胃汤加减。

4预防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有利于预防牙周炎的发生[5]。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早晚刷牙, 饭后漱口;多种牙膏交替使用, 正确选择牙刷并定期更换牙刷;3~6个月定期去医院作超声波牙周洁治;可适当按摩牙龈或叩齿。

参考文献

[1]曹采方.牙周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5.

[2]罗礼君.牙周病中医药治疗的概况和展望.牙体牙髓牙周病志, 2003, 13 (9) :534.

[3]黄再光.浅论牙衄、牙宣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疆中医药, 2003, 21 (2) :7.

[4]马云虎, 秦彪.中药玉女煎治疗急性牙周炎的疗效分析.口腔医学, 2001, 21 (2) :87.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篇6

(Tomotherapy) 是一种使用兆伏级CT (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 MVCT) 图像实时引导的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1], 是本世纪放疗领域的里程碑。6MV的直线加速器安装在特制的CT滑环机架上360°旋转, 通过MVCT实时获得靶区的三维图像, 追踪靶区的位置, 执行治疗计划, 以精确的靶区定位和准确的照射剂量治疗肿瘤。

1 精确放疗的发展

常规放疗的缺点在于不能将照射剂量都集中到靶区, 靶区定位精度较差, 而三维适形放疗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 3D-CRT) 和IMRT克服了以上缺点。3D-CRT是在每个照射方向上的照射野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IMRT是在3D-CRT的前提下利用逆向计划系统, 根据需要调节靶区内不同区域的照射剂量, 使其在形状和剂量分布上双重适形。IMRT与3D-CRT相比能更好地把剂量集中到不规则的肿瘤靶区, 更好地保护重要的临近正常组织和器官[2,3]。图像引导放疗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T) 是在分次治疗摆位时或治疗中采集图像, 利用这些图像引导治疗以确保摆位或治疗精确。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的设计目的是实行图像引导的IMRT [4], 治疗开始前进行MVCT成像扫描, 重建靶区的三维影像, 与计划CT的影像进行比较, 从三维方向上修正摆位误差, 实现图像引导下的IMRT治疗[5]。

2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的结构特点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治疗机6MV的直线加速器安装在孔径为85cm的CT滑环机架上, 治疗时机头发出的扇形束随机架旋转对人体360°旋转照射, 单次照射多达2万个子野数目使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更高。治疗时治疗床缓慢跟进, 通过治疗床的连续移动能够实施全身调强治疗, 长度可达160cm。治疗时无需考虑患者和机头碰撞的危险, 也无需考虑楔形板角度、档铅、机架角度、准直器角度、床角度、MLC和托架、电子线、电子线限光筒等常规加速器需要考虑的计划因素。

治疗时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首先经窄条形的初级准直器形成窄扇形束, 在等中心处的射野大约为40cm× (1cm、2.5cm、5cm) 。一组64片二进制多叶准直器安装在初级准直器的下方, 可以实现非等中心照射技术, 每个叶片高10cm, 在等中心的投影宽度为0.625cm。准直器的叶片只有“开”和“闭”两种位置状态, 当叶片处于“闭合”状态, 该单元不允许射线穿过, 叶片处于“开放”状态时, 该照射野单元允许射线穿过。气动马达驱动叶片进出扇形束, 叶片一次开闭的时间约为20ms, 叶片开、闭时间很短不会因为叶片运动而产生散射, 超快速二元多叶光栅调制射线强度, 使治疗时能够同时照射多个靶区。叶片漏射率非常低, 叶片间漏射率低于0.5%, 叶片中漏射率低于0.3%[6], 散射少和漏射率低能够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进行MVCT成像时扇形束为3.5MV, 单次扫描的总剂量为0.5~3cGy, 患者做IGRT时照射剂量更低, 图像不受金属伪影的影响。在治疗前和治疗中获得的MV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比较, 校正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可以检测放疗过程中由于肿瘤、危险器官或体重减轻引起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的变化。根据MVCT还可以精确计算和记录每天的照射剂量分布, 这种重建的剂量分布代表了实际接受的剂量, 与计划CT显示的剂量分布对比可提供剂量验证[7,8]。Langen等[9]研究了MVCT在剂量重建中的应用, 结果显示: 根据螺旋断层放疗机的MVCT图像计算出的实际剂量分布, 其精度与根据普通KVCT所做治疗计划的剂量精度相当。兆伏级锥形束CT (MV-CBCT) 同样是利用加速器发出的MV级射线束获得治疗体位下患者的三维图像。Gayou等[10]对MV-CBCT图像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2~3cGy能够显示出骨结构而进行位置验证, 8~12cGy才能显示软组织结构进行剂量重建。另外MV-CBCT的影像视野通常只有27cm左右, 剂量重建只能应用于头颈部, 其它KV-CBCT的图像由于散射太大、变数太多等多种原因, CT值不准, 基本不能用于剂量重建计算和验证[11]。

3 螺旋断层放疗临床应用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既可以用无创、无框架的立体定向方式精确治疗颅内外的小肿瘤病灶, 也能做到对40cm直径的横断面和160cm长的全身范围进行图像引导下的调强治疗, 其适应证几乎覆盖所有适合放射治疗的病例, 如脑部多发转移瘤的同时治疗、解剖结构复杂的头颈部肿瘤、毗邻重要器官的胸腹部肿瘤、盆腔部位肿瘤行和全中枢神经系统照射以及全身多部位肿瘤同时放疗[12,13] 。

Sheng等[14]研究了10例口咽部肿瘤, 总剂量50Gy, 分次剂量2Gy, 分别用螺旋断层放疗机和常规IMRT治疗机做治疗计划, 比较靶区剂量的适形度和正常组织的保护。结果显示: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治疗舌根肿瘤与常规加速器相比危及器官剂量降低17.4%;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治疗腮腺肿瘤与常规加速器相比危及器官剂量降低27.14%;腮腺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80%。螺旋断层放疗机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优于常规IMRT治疗机的治疗计划[15]。 Hui 等[16]用仿真膜体研究图像引导的螺旋断层放射进行全中枢照射。结果显示敏感器官的照射剂量下降到靶区剂量的35%~70%, 并可根据MVCT影像调整治疗床的位置用以校正每天的摆位误差。Mahan 等[17]研究了8名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放疗后复发的患者, 用螺旋断层放进行第二次脊柱转移灶放疗。研究中先用圆柱体膜测试剂量梯度和脊髓最大剂量, 评估后发现采用图像引导的螺旋断层放疗无需使用特殊的立体定向头架就可以把剂量梯度控制在每毫米递减10%, 位置精度控制在1.2mm以内。Bauman 等[18]采用螺旋断层放疗小儿扩散性室管膜瘤, 结果显示螺旋断层放疗在全脊髓照射时: 患者可以仰卧位接受治疗, 消除了接野造成的冷点和热点, 剂量分布均匀性非常好。

Kron等[19]公布了螺旋断层放疗Ⅲ期不适合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结果, 15例患者接受了研究。淋巴引流区的处方剂量为46Gy, 原发灶处方剂量为60Gy, 与普通IMRT计划相比螺旋断层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都好, 而且能更好的保护正常肺组织。Ramsey等[20]研究了7例肺肿瘤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 结果显示: MVCT扫描可以测量肿瘤的消退, 整个治疗过程中GTV缩小60%~80%, 在每天做影像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自适应放疗技术即每周更改治疗计划, 正常肺组织接受20Gy剂量平均减少了21%。在肺部肿瘤的放疗中同时采用治疗前图像引导和自适应放疗计划, 有可能使肺毒性降到最低, 同时提高了肿瘤照射剂量。

Aoyama等[21]研究了前列腺癌患者同时用6MV和20MV能量的常规直线加速器设计3D-CRT计划和IMRT计划与螺旋断层放疗计划比较。研究发现常规加速器的3D-CRT计划和IMRT计划的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差别很小,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对直肠壁与精囊的保护要比传统加速器的调强计划和适形计划更有优势, 而正常组织的总照射剂量要比6MV的适形计划要少。Madsen等[22]总结了40例前列腺癌螺旋断层放疗效果及急、慢性毒副反应, 随访期为21~60个月, 结果显示: 1~2级胃肠道和泌尿系统急性毒副反应分别为48.5%和39%, 1例3级胃肠道毒副反应;1~2级胃肠道和泌尿系统慢性毒副反应分别为45%和37%, 没有3级以上的毒副反应。作者认为, 在前列腺癌的螺旋断层放疗中, 急、慢性毒副反应较轻微, 可提高肿瘤照射剂量。 360°旋转照射的照射方式, 并没有增加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Kupelian等[23] 研究了10例前腺癌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 总照射剂量78Gy, 分次剂量2Gy, 每日治疗前用MVCT对病灶进行扫描, 获取MVCT图像并进行剂量重建, 分析每次病灶D95的照射剂量及直肠和膀胱接受2Gy照射的体积。结果显示: 病灶D95的照射剂量的变化范围为1.79~2.20Gy, 直肠接受2Gy照射的体积范围为0.1~67.3cm3, 膀胱接受2Gy照射的体积变化范围为0.3~36.8cm3。由于直肠和膀胱位置及体积的变化, 可导致靶区及直肠和膀胱所受的剂量变化较大, 螺旋断层放疗可以在每日治疗前获得靶区的MVCT图像, 进行剂量重建, 进行自适应放疗。

总之, 断层放疗是一个不同于现有任何一种放疗技术, 它不但突破了传统放疗的诸多局限, 将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技术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而且实现了图像引导下的自适应放疗, 它的使用标志着真正精确放疗的开始。

单纯放射治疗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切片确诊为宫颈浸润性鳞癌病人46例, 年龄43岁~73岁 (60.2岁±12.3岁) 。病人均行根治性放疗 (盆腔外照射+后装腔内治疗) , 外照射先予全盆腔照射DT 30Gy, 后中央挡铅照射总量DT 46Gy~50Gy, 后装治疗予A点DT 42Gy, 其中41例同期配合化疗, 方案为单药顺铂、5-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顺铂中的一种。根据美国放射治疗组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其中1级7例, 2级29例, 3级10例。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予口服蒙脱石散及缓痉合剂对症处理。放射性肠炎3级病人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失衡, 注意及时补液纠正, 若出现痉挛性腹痛加剧可加用盐酸屈他维林或奥替溴铵片解痉止痛处理。46例病人均采用以下保留灌肠治疗。灌肠方法:将维生素B120.5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16×104U、2%利多卡因5mL、蒙脱石散6g, 合并出血者加用肾上腺素, 加入生理盐水100mL, 药液温度38℃。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取左侧卧位, 臀部抬高, 将灌肠管插入20cm~25cm, 将灌肠液缓慢灌入, 早晚各1次, 保留时间至少1h, 7d为1个疗程。

1.3 结果治愈26例, 好转17例, 无效3例。

2 护理

2.1 放疗前护理

2.1.1 心理准备

宫颈癌病人有较复杂的心理, 怕长期受病痛折磨, 怕被丈夫抛弃, 甚至有的怕死, 又有强烈求生的欲望, 期待接受治疗后能解除或缓解症状。护理人员应告知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治疗配合事项,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房备有健康教育手册, 方便病人阅读。

2.1.2 身体准备

一般情况较差者尽快调整, 如纠正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如有感染, 先控制感染后再治疗。

2.1.3 各项检查的准备

指导病人完成各项检查, 告知各项检查注意事项, 详细介绍治疗流程。

2.2 放疗中护理

2.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特别是当发生放射性直肠炎时, 由于大便次数多且伴有疼痛, 使病人烦躁不安、心情抑郁, 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 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解释是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关心、安慰病人, 告知病人及家属相关的治疗和目的, 劝之积极配合治疗。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病人的信任感, 有针对性做好健康指导。根据不同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 可通过介绍成功病例、小讲座、公休座谈会,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饮食护理

合理充足的饮食营养, 不仅能保持体力, 减轻不良反应, 同时使生理、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 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顺利康复。因此, 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病人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纤维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 少量多餐。尽量避免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食物, 如辣椒、大蒜等。忌含糖量高和易产气的食物, 如土豆、洋葱等。嘱病人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对直肠的刺激。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饮水3 000 mL以上, 以加速体内毒素排泄。

2.2.3 照射野皮肤的护理

皮肤反应一般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灼热感;湿性反应表现为明显的充血、水肿、水疱形成, 水疱穿破后表皮糜烂、渗液, 甚至出现溃疡。放疗过程中指导病人保持照射野界线清楚;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照射野皮肤避免刺激:忌洗擦肥皂, 禁贴胶布, 勿剃毛, 穿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 勤换洗;禁止热敷, 勿涂擦刺激性或含重金属的药物, 如碘酒等, 以免加重皮肤反应。若出现干性皮炎可涂皮肤保护剂;若出现湿性皮炎应暴露局部皮肤,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防止继发感染。

2.2.4 阴道冲洗的护理

放疗期间每日予阴道冲洗, 清除阴道坏死组织, 防止感染和粘连。腔内放疗能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 阴道黏膜充血、水肿, 坚持每日阴道冲洗是减轻放射性阴道炎的有效方法, 而且通过阴道冲洗可及时将阴道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冲洗干净, 增加放疗敏感性, 提高治疗效果。

2.2.5 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放疗过程中如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便, 甚至脓血便等消化道反应时, 做好解释工作及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放疗前排空大便, 以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 必要时予抗感染、止泻剂、保留灌肠。

2.2.6 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

放疗过程中如出现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下坠感等, 指导病人多饮水, 放疗前排空小便, 以减少膀胱的射线受量;腔内放疗时在阴道内填塞纱布, 以增加膀胱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 减少膀胱受累。

2.2.7 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护理

放疗常引起骨髓抑制, 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常见。每周监测血常规1次, 如病人的白细胞低于4.0×109/L, 嘱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防感冒, 遵医嘱予升白细胞处理。血小板低时遵医嘱予升血小板应用, 必要时输血, 嘱病人注意安全, 勿磕碰, 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出血。

2.2.8 保留灌肠的护理

保留灌肠前应做好病人的宣教及心理疏导, 告知病人灌肠的目的、方法、不良反应及配合事项, 使其了解灌肠的重要性并主动配合。

2.2.9 重视家属的参与

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病情观察、治疗的督促等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对家属进行同期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

2.3 放疗后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放疗虽然结束, 但射线在体内还会发挥作用, 所以仍应保护照射野皮肤, 加强营养, 注意休息, 适当运动, 保持心情愉快。指导病人坚持阴道冲洗, 告知冲洗液的浓度、温度及冲洗方法。指导病人半年内要避免性生活, 以免影响黏膜的愈合。告知病人随访的重要性, 指导病人定期复查, 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来医院就诊。

3 小结

经过全程健康教育, 护患关系融洽, 提高病人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使治疗顺利完成, 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摘要:[目的]探讨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肠炎病人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6例的宫颈癌病人在住院期间实施全程护理, 观察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愈26例, 好转17例, 无效3例。[结论]有效的护理能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使放射治疗顺利完成, 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性肠炎,放射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郑惠国, 梁素娣.现代妇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49.

单纯放射治疗 篇8

关键词: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较为常见, 骨折类型分为横型、粉碎型、纵型和撕脱型。横型者包括斜型, 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2/3, 粉碎型骨折包括星形, 约占1/3, 纵型者及撕脱者均较少见[1]。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 我科采用双空心螺钉结合单纯双空心螺钉并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单纯髌骨骨折对照,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年龄20~68岁。闭合性骨折为主, 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为Ⅰ型;骨折为简单骨折, 包括横型、纵型。手术时间为伤后7d内;手术由创伤骨科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完成;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

1.2 一般资料及分组

符合上述标准共32例, 均在伤后2h至3d入院, 并行X线检查确诊。其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27~58岁, 平均36岁。跪伤18例 (56.3%) , 车祸伤9例 (2 8.1%) , 坠落伤4例 (1 2.5%) , 刀砍伤1例 (3.1%) 。横型骨折2 9例 (90.6%) , 纵型3例 (9.4%) 。闭合性骨折2 9例 (9 0.6%) , 开放性骨折3例 (9.4%) 。单侧31例 (96.9%) , 双侧1例 (3.1%) 。合并股骨中段骨折、胫腓骨骨折各2例 (各6.3%) , 胫骨平台骨折、胫骨中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同侧肋骨骨折、全身多处骨折各1例 (各3.1%) 。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16例设为对照组, 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6例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肢侧、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等情况大体相似, 见表1。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取髌骨皮肤纵形直切口或髌骨下缘弧形切口, 长5~8cm, 逐层切开, 显露骨折断端。常规探查关节腔, 清除积血, 清洗骨折端, 清除血凝块和嵌顿于骨折块之间的软组织, 于膝关节伸直位将骨折块复位, 触摸关节面平整后, 暂用两把布巾钳固定。将2枚直径1.5 m m的克氏针自髌骨远端逆行穿出, 克氏针侧位观位于髌骨髓腔的中央, 正位观位于中外1/3与中内1/3交界处;将2根长度35.0~40.0mm、直径3.5~4.5mm的空心螺钉顺行拧入, 并加压见骨折间隙小于1.0 m m时拔除克氏针。冲洗后放置皮片引流, 依次缝合髌骨前筋膜、髌旁支持带、皮下组织和皮肤, 有合并伤者予以相应处理。对照组:手术过程同前, 在拔除克氏针后, 以两根直径0.8~1.0mm钢丝穿过空心钉, 于髌前呈“∞”形交叉, 或两根钢丝以“0”形固定, 于髌骨上极外上方拧紧钢丝, 剪断多余钢丝, 冲洗、放置皮片引流, 逐层缝合, 有合并伤者予以相应处理。

1.3.2 术后处理

不做外固定, 术后当天做足趾、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24h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抗阻力屈伸练习、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C P M) 锻炼。术后1~2d拔出引流皮片。术后3~5d躺在床上或坐在床边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1周后直腿抬高练习, 能够完成直腿抬高动作后即可扶床不负重活动, 2周后练习膝关节屈曲, 3~4周膝关节屈曲可超过90°, 4~6周可逐步负重。

1.4 随访

术后1、3、6个月门诊复查, 后每半年复查1次, 内容包括患肢术后X线片、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 HSS评分标准:疼痛30分, 功能活动 (包括走路、爬楼梯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2分, 关节活动度18分, 肌力10分, 无畸形10分, 无不稳定10分。使用拐杖或有关节伸直受限时要减分。85分以上为优, 70~85分为良, 60~69分为尚可, 60分以下为差。 (2) Lysholm评分标准:跛行5分, 拄拐5分, 绞锁15分, 不稳定25分, 疼痛25分, 肿胀10分, 上楼梯10分和下蹲5分共8项。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两样本t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8~24个月, 平均1 4个月。H S S评分情况:观察组优1 4例, 良2例;对照组优15例, 良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P>0.05) 。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由表2可见, 两组病例手术前后L y s h o l m评分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髌骨骨折除无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外, 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样, 传统手术方法有钢丝环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等[2]。充足的血供和合理的固定是治疗骨折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固定方式直接影响伤口和骨折的愈合[3]。近年来的趋势是最大限度减少骨折局部已受损的血运遭受手术操作和固定物造成的进一步损害。Carpenter等在1993年提出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Berg在1 9 9 7年应用了该法, 并认为其对软组织干扰小, 骨折固定牢固稳定, 可早期功能锻炼, 能作为其他内固定手术失败的补救手术。近年来, 有学者[4]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内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 认为聚髌器各爪支的连接体部正位于髌骨前表面, 固定完全符合张力带原则, 固定效果远较其他方法可靠, 可更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本组病例分别采用双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和单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比较其优缺点。

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 (1) 空心螺钉比克氏针把持骨能力更强, 且对骨折端起到加压作用, 使骨折端更加稳定与牢固。 (2) 空心螺钉内穿“∞”字钢丝环扎, 使整个髌骨骨块、空心螺钉和钢丝形成一整体, 避免了关节活动后因股四头肌肌腱和髌腱的牵拉引起内固定松动、滑脱。 (3) 由于钢丝环扎呈“∞”字固定, 避免了钢丝对股四头肌肌腱和髌腱的切割、压迫而影响血液循环。 (4) 内固定后, 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将张力带前方拉力变成压力, 有利于骨折愈合[5]。单纯空心螺钉固定的优点: (1) 髌骨体内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复位, 在应力方向利用螺钉的拉力作用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 加大了断面摩擦阻力。同时, 骨质内螺杆的中轴效应, 防止骨块旋转、成角、侧方移位。 (2) 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3) 可经皮拆除内固定, 手术损伤小。

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单纯髌骨骨折, 无论在生物力学方面, 还是在临床效果方面都得到了证实。本文结果显示, 与双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比较, 单纯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二期拔除方便等优点, 且临床效果与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效果相当。但是在生物力学评价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是否能够进一步推广, 还需要更多临床和科研资料。

参考文献

[1]王亦璁, 姜保国.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384-1386.

[2]明新广, 明立功, 明新杰, 等.髌骨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 2001, 4 (3) :222-224.

[3]李起鸿.加强四肢复杂骨折治疗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5) :261.

[4]程福寿.微乔线环形缝合结合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 9 (6) :59-60.

上一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下一篇:生命责任教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