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针刺

2024-10-20

单纯针刺(精选4篇)

单纯针刺 篇1

单纯性肥胖是特指除由“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 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度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 显著超过正常人体生理需要, 且有害身体健康和正常功能的状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带脉理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50例, 并与常规针灸治疗相比较, 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50例, 男19例, 女31例, 年龄17~55岁;对照组50例, 男22例, 女28例, 年龄19~52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 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0]×0.9。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下为过重;超过21%~30%为轻度肥胖;超过31%~50%为中度肥胖;超过51%以上为重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定为肥胖的标准。 (2) 体重指数 (BMI) =体重/身高平方 (kg/m2) 。BMI=25~26为超重;BMI=27~30为轻度肥胖;BMI=31~40为中度肥胖;BMI>41为重度肥胖。BMI≥27定为肥胖标准。 (3) 脂肪率F (%) :即人体脂肪百分率 (%) =人体脂肪/体重×100%。以体重≥标准体重的20%, BMI≥27, 脂肪率≥30%, 3项均符合或3项中有2项符合且排除继发性肥胖的患者可确诊为单纯性肥胖。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讨论通过《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的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分型标准。 (1) 胃肠积热型:形体肥胖, 食欲旺盛, 消谷善饥, 渴喜冷饮,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舌红, 苔黄, 脉弦滑数; (2) 脾胃气虚型:形体肥胖, 疲乏无力, 肢体困倦, 纳少腹胀, 便溏尿少, 舌淡胖, 苔薄腻, 脉濡或缓; (3) 脾肾阳虚型:形体肥胖, 面色白, 形寒肢冷, 面浮肢肿, 腰膝酸软, 尿少, 带下, 舌淡或胖, 脉细沉迟。诊断证候除肥胖外, 具备2~3项以上, 舌、脉象基本符合者, 即可诊断为该型。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 (2) 性别不限, 年龄为16~60岁; (3) 对试验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标准; (2) 年龄小于16岁, 大于60岁者; (2) 继发性或病理性肥胖者:如垂体瘤、下丘脑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引起的肥胖者; (4)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5)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或未按规定治疗, 中途退出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主穴:取中脘、双侧天枢、梁门、大横、带脉[2]、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丰隆、带脉穴及其上下各一寸取2穴。配穴:胃肠积热型加用内庭、梁丘;脾胃气虚型加用足三里、气海、关元;脾肾阳虚型加用肓俞、太溪[3]。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 用0.3mm×40mm毫针直刺, 实证用泻法, 虚证用补法。得气后, 双侧带脉穴分别与同侧天枢穴接用华佗牌SDZ-II型电针仪, 选用连续波, 强度以双侧腹外斜肌有抖动感且无疼痛为宜。留针30min。

1.5.2 对照组

主穴:取中脘, 双侧天枢、梁门、大横、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丰隆。配穴:同治疗组。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 用0.3mm×40mm毫针直刺, 实证用泻法, 虚证用补法。得气后, 天枢穴与同侧大横穴接SDZ-II型电针仪, 选用连续波, 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min。在治疗同时, 嘱两组患者三餐定时定量, 少食高脂肪、甜食, 忌宵夜, 配合适量运动, 晚餐后1h快走或慢跑40min。

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 10次为1个疗程, 休息1周后进行第2个疗程,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6 单纯性肥胖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1998年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肥胖病研究会第四次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 见表1。

2 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n (%) ]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病多因机体热量摄入过多, 大于消耗热量, 或摄入热量正常而消耗热量过少, 久而久之, 脂肪过度堆积而成。目前, 国内外虽然对肥胖病机制的认识与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 而关于肥胖病的综合疗法, 相关报道已散见于论文和著述, 甚至在祖国医学文献或现代中医院校教材中亦有相关阐述, 但对其确切病因、完整发病机制及有效持久的治疗手段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证据, 缺乏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大样本相关研究, 并且理想的、无毒副作用的减肥药物至今仍没有突破性进展。纵观近年相关文献, 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病的发生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 而其中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因素、能量失衡等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对其治疗, 常采用食物抑制药、增加能量消耗药、抑制肠道吸收消化药、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诸多药物虽然短期效果明显, 然而安全性低、副作用大、极易反弹等缺点亦较为明显。

祖国医学认为, 肥胖病的发生与脾肾关系密切, 其病机多与“气虚”“水湿”“痰瘀”有关;治疗时通过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瘦身目的。而祖国传统医学的针刺疗法对人体糖代谢、脂肪代谢、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及消化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其化浊降脂的减肥效果尤为明显。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根据经络循行的相关理论, 采用带脉腧穴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认为:肥胖起因多与带脉的约束功能下降有关, 带脉循行“横”是其特点, “纵”与“横”相对, 入体横行一带脉, 相对纵行诸条足经和奇经, 以一当十, 调节带脉一经可影响任、督、冲、跷、维、肝、肾、脾、膀胱、胆、胃十余条经脉之气血;另外其循行横于腰间, 分人体于上下、天地、阴阳之份, 可降下之, 可承举之, 是谓枢机之效。带脉气血盛衰可影响下肢的运动, 总束足三阴经, 则影响到肝、脾、肾之功能, 尤其对男女肾气有维护作用, 而带脉腧穴穴能畅通带脉经气, 管束诸经脉[4], 且能加强局部的刺激作用, 从而治疗肥胖之腰腹肥大者。故运用带脉理论及带脉穴, 发挥双向调节作用[5]。通过经络-腧穴达到全身整合作用和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效果, 并且运用带脉理论采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 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疗效稳定, 是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绿色健康疗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带脉理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治疗组患者运用带脉理论进行针刺治疗,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天, 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及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 优于对照组的7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运用带脉理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带脉理论,针刺,单纯性肥胖

参考文献

[1]危北海, 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8 (5) :317-319.

[2]唐庆芬, 邓倩萍, 徐秋玉.肥三针治疗单纯性肥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4, 36 (10) :50-51.

[3]万国强.针灸辨证分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 (12) :19-20.

[4]唐庆芬, 邓倩萍, 徐秋玉.肥三针治疗单纯性肥胖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4, 36 (10) :50-51.

[5]王晓娟, 刘广霞, 针灸减肥思路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 2003, 19 (7) :3-4.

单纯针刺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患者36例。其中男3例, 女33例,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56岁, 平均年龄 (32.4±10.5) 岁, 病程平均 (5.2±3.3) 年, 体质量最重100kg, 身高163cm, 腰围98cm。大多合并患有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及月经不调等症。排除不能完全接受整个疗程的患者。

根据1997年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1], 成人标准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0]×0.9, 肥胖度=[ (实测体质量-标准体质量) /标准体质量]×100%, BMI (kg/m2) =体质量/身高2。满足以下2项即可诊断为肥胖: (1) 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 但肥胖度<20%; (2) 体质量指数 (BMI) 25~26kg/m2; (3) 脂肪百分率 (F%) 女性25%~30%, 男性30%~35%。

1.2 治疗方法

以腹部任脉、足阳明胃经腹部循行线、足阳明胃经大腿部循行线为主穴部位、配取足三里、丰隆。沿任脉腹部、足阳明胃经大腿部循行线以排针方法进针1~1.2寸、顺取足阳明胃经腹部经穴梁门、太乙门、天枢、水道行合谷刺。足三里、丰隆行泻法。随机选腹部穴位行电针刺激, 疏密波、连续波交替进行。1天1次, 6次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

(1) 体质量:治疗前后的早晨空腹使用相同称、穿着同样衣服称重; (2) 体围 (腰围、臀围、大腿围、手臂围) :治疗前后由同一护士、同一皮尺测量; (3) BMI、脂肪含量、基础代谢率使用脂肪测量器 (欧姆龙生产HBF-306) 于治疗前后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

2 治疗结果

见表1、2。

4 讨论

本法取“生气之原”的任脉、“多气多血、五脏六腑之海”的足阳明经为治疗部位, 再以“合谷刺”行于足阳明胃经腹部循行线, 《灵枢官针》:“合谷刺,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 此脾之应也。”该法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与脾有关的肌肉痹症等疾患。此外, 历代也有人解释为三针或四针同用。中医理论认为肥胖症是一类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的病症, 与脾胃密切相关。应用该法可加强了对腹部及全身刺激和调整, 达到扶正祛邪、调理脾胃、清泻胃肠实火、消积导滞、活血化瘀行气之效果, 从而, 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 改善人体的内分泌紊乱状况, 使毒素得以排出, 机体的内在功能得以不断调整, 机体质量新建立新的平衡, 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而达到减肥效应的。在疗程中, 可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 而饮食方面不用过度节制。也说明了针灸在治疗肥胖症的同时, 通过激发经气, 疏通经络, 调节脏腑功能, 达到通气、通血、通便之目的, 对人体的健康状态的综合调理作用十分明显。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P<0.05,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基础研究表明[2], 针刺治疗可以抑制胃体, 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延迟餐后胃排空时间, 到达减少进食的目的;并且针刺可抑制下丘脑的饱觉中枢, 从而抑制食欲, 减少饥饿感, 减少进食, 达到减肥的目的。本研究表明, 通过针刺治疗患者, 体质量明显得到减轻, 体质量指数得到改善, 体围缩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针刺治疗还可以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 通过促进机体脂肪代谢, 增加产热, 消耗多余脂肪, 并且激活分解脂肪的酶系统, 加速体内脂肪转化为热能, 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本文结果表明脂肪含量百分比及基础代谢率都较治疗前得到改善 (P<0.01) 。因此, 针刺治疗可达到减肥、保健、调理、治病的综合功效。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的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减肥效果。方法 对3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2个疗程后观察体质量、体围、脂肪含量、体质量指数及基础代谢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体质量、体围、脂肪含量、体质量指数及基础代谢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刺治疗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针刺治疗,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危北海, 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8 (5) :317-319.

单纯针刺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其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龄为18~58岁,平均年龄为(36.8±2.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病症,且愿意接受针刺联合红外线方法进行治疗。

1.2 方法

患者端坐,对针灸针及相关的针刺部位进行消毒。对百会、四神聪、大椎、风池(双侧)、

印堂、迎香(双侧)、合谷(患侧)、列缺(患侧)等穴位进行针刺,在进针得气后,对针柄进行捻转,留针30min。同时,以红外线治疗灯对患者的鼻面部进行照射,根据患者的耐热程度对灯照射距离进行调节。30min后,拔除针灸针。于大椎穴进行火罐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in。连续治疗7d。

1.3 诊断标准

以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作为诊断标准,具体划分如下:(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除,鼻腔通畅,鼻粘膜肿胀消退,鼻道内无分泌物;(2)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除,鼻腔通畅,鼻粘膜肿胀有效缓解,鼻道内分泌物明显减少;(3)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鼻粘膜肿胀有逐渐缓解趋势,比内分泌物有所减少;(4)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有效率%=治愈率%+显著改善率%+改善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1周后,我院对两组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依据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划分,并得出下述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著改善12例、改善1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

3、讨论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耳鼻喉科疾病,该病具有病程长、治愈困难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常通过西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西医具有治标不治本的特征,无法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彻底根除。长期以往,造成患者病情反复,增加患者的内心压力。近年来,中医学发展迅速,这使得临床工作者联想到,是否可以通过中医学治疗法对慢性单纯性鼻炎到达彻底治愈的效果。为此,我院特地展开此次调查,探讨针刺结合红外线照射法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

从中医辨证角度看来,慢性单纯性鼻炎属于“鼻窒”范畴。而鼻的作用与肺部密切相关,因此,单纯性鼻炎的发生与肺部受邪具有重要的关联[2]。简单说来,即是肺部受到外邪入侵,导致肺气失宣,阳气受损,进而对鼻部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因此,中医学认为,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治疗的关键在于驱外邪、正肺气、补阳损。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百会、四神聪、大椎、风池(双侧)、印堂、迎香(双侧)、合谷(患侧)、列缺(患侧)等穴位进行针刺。其中,百会穴与大椎穴为任督脉中的重要穴位,而中医学中指出,任督脉是阳脉之海,通过对百会穴及大椎穴进行穿刺,可以补阳气、驱湿邪,

巩固患者体内的阳气根本,改善患者的虚弱体质。对四神聪进行针刺,可以达到醒脑开窍等作用,由于慢性单纯性鼻炎常常带来头晕、头痛等影响,而通过对四神聪进行穿刺,可有效对头部不适症状进行缓解,降低头晕、头痛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合谷穴与列缺穴是肺部表里配穴,因鼻与非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通过对合谷与列缺穴进行穿刺,通过除湿邪、宣肺气的目的改善呼吸不畅、鼻内堵塞的症状。合谷与迎香穴具有清泻肺热的临床效果,其通过对手阳明经期进行调理,以改善肺热症状,提高患者的嗅觉灵敏程度。通过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因慢性单纯性鼻炎带来的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除了基本的穴位穿刺外,在此次调查中,我院还对患者进行红外治疗灯照射。红外灯的照射可使得鼻部及其周围组织的温度得到明显上升,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增大血流量,提高血流速度。促进鼻内细胞的代谢能力加强,提升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而达到消除炎症,改善鼻粘膜肿胀等症状[3]。

此外,我院还对大椎穴进行拔火罐治疗,拔火罐可增加对大椎穴的温热刺激,并通过腹负压的作用使得体内的邪气侵出,达到补阳气、固根本的效果。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在针刺结合红外灯照射治疗后,获得了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在此次调查中,共有96%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可对针刺结合红外灯照射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肯定。同时,中医学治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服用西药而言,可以有效避免药物成分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针刺结合红外灯照射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林灿,于圆圆.针刺结合红外线治疗3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观察[C].//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41-43.

[2]佟帅,刘建桥.针刺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39-640.

单纯针刺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及分部门诊收治的60例单纯性消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17~41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BMI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s)

1.2 入选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1997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体重指数 (BMI) 指标与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小组公布的亚洲成人BMI指标, 正常范围18.5~22.9kg/m2, 其中BMI<18.5为低体重、消瘦[2]。

中医辨证分型:辨证符合脾胃虚寒型, 症状如手足不温或畏寒肢冷、食欲不振、食后脘闷、大便稀溏或虚秘、或初硬后溏等。。

排除标准:排除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消瘦。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取穴:双侧上巨虚。操作: (1) 毫针:采用华佗牌无菌针灸针 (0.30mm×60mm) , 患者取仰卧位, 双下肢自然伸直, 75%酒精皮肤常规消毒后, 直刺1.5~2寸, 平补平泻, 得气后留针30min, 隔日针刺1次, 针刺15次结束治疗, 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揉腹:顺时针向腹部稍施压力按揉10~15min, 遇腹部深层硬条硬结, 稍加施力着重按压。

1.3.2对照组

取穴:胃俞、脾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操作:常规针刺, 平补平泻, 得气后留针30min, 隔日针刺1次, 针刺15次结束治疗, 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疗效观察

1.4.1 观测指标

体重及BMI变化情况。

1.4.2 疗效标准

痊愈:体重增加且BMI≥18.5;显效:体重增加≥5kg, 且BMI<18.5;有效:体重增加>2kg且<5kg, BMI<18.5;无效:体重无变化或体重增加≤2kg者, BMI<18.5。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 优于对照组的9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比较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两组患者疗效相当。见表3。

[n (%) ]

(±s, kg)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两组患者疗效相当。见表4。

(±s, kg/m2)

3 讨论

单纯性消瘦为中医临床常见疾病, 但从文献研究来看, 其在医学界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资料表明过度消瘦容易引发诸多身心健康问题, 如自我否定、免疫力下降、月经不调、不孕、内脏下垂等[3]。同时有研究表明身体素质与体重指数 (BMI) 高度相关, BMI值偏低对大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4], 体重过低也是增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5], 且妇女孕前体重过低与不良妊娠结果相关[6]等。临床上脾胃虚寒型单纯性消瘦患者较常见, 但常规针刺治疗, 取穴较多, 操作相对复杂。

上巨虚为大肠经的下合穴, 大量临床验证, 肠腑病多可在大肠经的下合穴上巨虚中出现异常反应, 针刺或艾灸上巨虚可改善肠腑功能, 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 具有显著的功效[7]。刘氏等[8]运用生物能量信息医学诊断仪探测针刺双侧上巨虚前及起针后10min、1h和24h正常人体各部的能量变化, 发现针刺上巨虚穴可调整患者食道、胃、直肠等消化功能。

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 较系统地总结了摩腹的方法、医治病证及愈病机理[9]。摩腹可治疗腹痛、腹胀、虚劳里急、风湿痹、风邪候、大便难等。沈权民认为[10]当手掌按摩腹部时, 这种良性刺激由腹部神经末梢传入大脑, 有助于于机机体体体体液液调调节节和和内内环环境境的的平平衡衡, , 有有促促进进腹腹腔腔内内血血液液循循环环、加强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孙庆等[11]指出摩腹作用于腹部, 可通过补脾胃、调气机, 对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均可起到调节灌输的作用, 疏通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

笔者根据导师张克镇先生多年临床经验, 采用针刺单穴上巨虚配合揉腹法治疗,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疗效与传统针灸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但该法操作简单, 易被患者接受。此外, 揉腹方法简单, 患者易掌握, 可自行操作, 在当今医疗改革大环境下, 这也为探索新型良好医患互动诊疗模式提供新思路。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上巨虚配合揉腹治疗脾胃虚寒型单纯性消瘦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探索新型医患互动诊疗模式。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单纯性消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针刺上巨虚配合揉腹治疗) 和对照组 (常规针刺治疗) 各30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 (B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两组患者疗效相当。结论:针刺上巨虚配合揉腹增重治疗单纯性消瘦患者疗效确切, 操作简单, 同时也为探索新型医患互动诊疗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单纯性消瘦,脾胃虚寒,针灸,上巨虚揉腹,体重指数

参考文献

[1]吴永刚.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规律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 (2) :71.

[2]于澎.针刺对体形增肥及减肥的双向调节作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 8 (6) :326.

[3]喻辉.对于增加体重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信息, 2009 (34) :747.

[4]许浩, 江文凯.对江苏省成年人BMI指数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1, 22 (6) :39-43.

[5]钱卫冲, 郭剑涛, 张文生, 等.体重指数过低与总死亡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19) :1162-1165.

[6]周岩, 徐燕, 王凤莲, 等.低体重孕妇对妊娠预后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15 (12) :950-951.

[7]施茵, 张凌凌, 张榕, 等.上巨虚穴在针灸治疗肠腑病证中的应用[C].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 2010:252-258.

[8]刘颖, 陈仪琳.针刺上巨虚穴对人体生物能量信息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10, 30 (6) :481-484.

[9]包来发.摩腹源流考[J].浙江中医杂志, 1995, 30 (3) :123-125.

[10]沈权民.摩腹除百病[N].大众卫生报, 2003-12-25.

上一篇:永磁同步电梯下一篇:理工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