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外科手术(精选5篇)
单纯外科手术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外科手术和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效果,为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03年2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2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保乳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改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5年时,观察组的复发率为7.63%,对照组为14.5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治疗可明显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纯外科手术,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世界妇女恶性肿瘤之首,具有侵袭性和治愈难的等特点[1],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经过治疗后,仍有发生复发或转移的可能,预后不良[1],且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2003年2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2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2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2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均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按随机自愿的原则将被研究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1例,平均年龄(45.67±10.34)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07例,髓样癌15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内癌2例,其他4例;无腋淋巴结转移者20例,转移淋巴结≤3枚者48例,转移淋巴结≥4枚者63例;对照组131例,平均年龄(44.94±11.25)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04例,髓样癌14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导管内癌3例,其他5例;无腋淋巴结转移者19例,转移淋巴结≤3枚者50例,转移淋巴结≥4枚者6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注:两组患者比较*P<0.05,与同组0年和半年相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后2~4周进行放射治疗,采用60Co或6MV-X线配合6Me V电子束照射,照射区域包括锁骨上下区、内乳区和腋窝区,对于胸壁采用6Me V电子束照射垂直照射或者切线照射,照射频率5次/周,照射剂量1.8~2.0Gy/次,总照射剂量一般为50Gy,最大不超过60Gy,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随访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并在治疗后0年、半年、1年、3年、5年时采用Karnofsky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记录并比较1年、3年和5年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进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参与随访,并定期进行复查,随访期间无一例失去随访和死亡,所有均圆满完成随访。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占13.74%,对照组以皮下积液为主,占10.69%,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56%,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年、3年、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53%、5.34%、7.63%,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29%、6.87%、14.50%,两组患者比较,治疗后5年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两组患者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随访中Karnofsky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年、3年、5年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0年和半年,对照组治疗后3年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0年和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0年、半年、1年、3年观察组Karnofsky评分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年后观察组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乳腺癌概述与治疗
乳腺癌属于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在我国,其发病率占全身恶心肿瘤的7%~10%[2],并且发病率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3],家族乳腺癌史、40~60岁和绝经前后妇女为乳腺癌高发人群,男性乳腺癌患者罕见。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乳腺肿块和疼痛、乳头外形改变及溢液、皮肤改变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乳晕异常等。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据陆相吉[4]等报道,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化疗,其中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术。有研究证实,乳腺癌不仅可以通过淋巴途径扩散,而且可侵犯血管而发生远处转移,对于乳腺癌手术范围的扩大,将会是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因此,目前在许多国家,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已被禁用[5]。
3.2 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为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单纯外科手术和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进行研究,本研究中,两组本研究患者在治疗并发症上,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56%,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27%,以皮下积液为主,两组患者就起并发症总的发生率而言,差异不显著(P>0.05),这与林少民[6]的研究相似,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两组患者并发症组成的差异,可能与射线照射、损伤范围不同和局部护理差异有关;在治疗后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1年、3年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远期预后较好;在生活质量的评估上,同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年、3年、5年Karnofsky评分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后3年Karnofsky评分明显升高,但对照组在治疗后5年时Karnofsky评分反而降低,差异显著(P<0.05);组间患者进行比较,治疗后0年、半年、1年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Karnofsky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5年后观察组的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与张晓峰[7]等研究相一致,表明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逐年改善,且远期生活质量高于单纯外科手术。
综上所述,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和单纯外科治疗无明显差异;在预后方面,外科手术联合放疗治疗可明显提高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获得较高的远期生活质量,远期预后和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钰洁,常徽,糜漫天.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25(1):23-28.
[2]张以滔,郭松.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治疗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8-59.
[3]谢永红.肿瘤干细胞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嘉兴学院学报,2011,23(3):60-64.
[4]陆相吉,刘丽君.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3):75-78.
[5]莫春连,卢永刚.乳腺癌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9):843-844.
[6]林少民.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3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6):82-83.
[7]张晓峰,汪临奇.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术后放疗的生存比较[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4(2):135-136.
单纯外科手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择期手术共100例, 男36例, 女64例;年龄17~54岁。其中子宫切除术25例, 剖宫产术24例, 阴式子宫切除术11例, 阑尾切除术15例, 膀胱肿瘤切除术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 0例, 观察组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均常规开放静脉通道, 术前30min给予阿托品0.3~0.5mg肌内注射, 静脉滴注林格液10mL/kg。取头低脚高左侧卧位穿刺, 观察组组用硬腰联合麻醉包, 先于平手术切口相应节段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再选择L2~3硬膜穿刺, 成功后用锥形腰穿针穿入蛛网膜下腔, 见脑脊液后, 根据体重差异以0.75%布比卡因1.5~2mL快速注入, 患者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 如果麻醉平面不够或手术持续时间过久, 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4~5mL/次。对照组在腰椎1~2或腰椎2~3间隙采用18G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 成功后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3 c m, 推入1.7 3%碳酸利多卡因3~5 m L作为试验剂量, 观察无不良反应后追加8~1 0 m L, 用针刺法测定阻滞平面。
1.3 观察项目
(1) 麻醉起效时间:指开始注入局麻药至病人感觉下肢有发热或麻木感的时间; (2) 阻滞完全时间:指开始注入局麻药至麻醉平面范围针刺无痛的时间; (3) 局麻药用量及术中术后有关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寒战和腰背痛等。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样本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从表1中可见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 (P<0.0 1) ;阻滞完全时间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 (P<0.0 5) ;而局麻药用量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1 2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恶心呕吐4例, 头痛3例, 寒战3例和腰背痛2例。而对照组1 4例存在不良反应, 其中恶心呕吐6例, 头痛2例, 寒战4例和腰背痛2例。两组恶心呕吐、寒战及术后头痛、腰背痛发生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腰麻直接作用于神经根, 具有麻醉阻滞完全、迅速、可靠的特点, 但同时存在可控性差、易发生低血压以及不能连续给药的缺点[2]。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有较好的可控性, 可根据手术时间延长麻醉时间。硬腰联合麻醉利用了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点, 即腰麻起效快, 阻滞完全, 而当腰麻阻滞平面不够, 手术时间过长时, 即采用硬膜外给药方式进行补充麻醉, 使麻醉达到最佳效果。由于腹部手术范围广, 种类多, 手术过程中对麻醉不但要求患者充分无痛, 还要达到很好的肌松效果, 术者才能有很好手术野。硬膜外麻醉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肌松和不能消除牵拉反射, 常需要大量的静脉辅助药物, 要么只能勉强完成手术, 要么只有改全麻。单纯硬膜外麻醉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解剖上的原因可能造成药液扩散受限, 或置管时管端锐角折叠或置入血管或埋藏于椎旁孔等均可导致单纯硬膜外麻醉麻醉不全或麻醉失败。因此, 近年来硬腰联合麻醉在腹部临床手术应用较为广泛, 且具有起效快, 维持时间长, 局麻药用量少等优点。
总之, 硬腰联合麻醉是一种简易可靠易行的麻醉方法, 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同时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 也弥补了他们各自的不足, 具有起效快, 维持时间长, 局麻药用量少, 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祥, 丰浩荣.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1036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7 (12) :1419~1420.
神经外科手术手术室专科护理 篇3
颅脑组织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手术精细,手术时间也普遍比较长。因此,对麻醉手术体位及手术仪器设备要求高;需用的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对需要进入颅内的器械,其精细程度要求也高。要求专科护士熟悉本专科手术的解剖结构,保证手术器械及专科仪器设备正确使用方法及维护措施。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颅脑外伤 颅内肿瘤 脑积水 脊髓肿瘤 脑出血 脑血管畸形 脑动脉瘤
环枕畸形 等。
一 护理评估
1.确认患者信息,三方查对。
2.手术患者的神志 瞳孔对光反射 肢体活动情况。
3.有无疼痛 恶心呕吐 烦躁不安症状。
4.有无紧张 焦虑 失眠等负面情绪,并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安抚,与患者积极沟通,适时进行健康教育,以缓解负面情绪造成的影响。
5.观察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检查术前备皮。
6.有无脱水 电解质紊乱情况;术前补液情况;是否下尿管;术前备血情况。
7.手术所需设备是否完好可用;术中所需耗材是否齐备。
8.针对患者不同疾病,评估患者病情。
二 常规护理计划与措施
1.针对患者不同病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2.患者进入手术间有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进行三方查对,确认患者信息;昏迷患者应在进入手术室前,由其近亲属、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确认信息。
3.躁动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应有专人守护,适当约束,防止坠床;注意保护患者携带的管道(静脉输液管、引流管、胃管、尿管等),确保不脱出、打折、反流。
4.有颅内压过高,脑疝形成或手术需要应遵医嘱给予利尿剂,降低颅内压。
5.根据手术需要,准备手术用物,调试手术所需设备使其处于功能位;
6.协助术者摆放手术所需体位,并使用眼贴膜保护患者眼睛,外耳道使用棉球填塞避免消毒确流入,保患者安全。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要求,防止手术感染。
8.术中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与麻醉剂术者沟通,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术中输血,严密观察尿液颜色的变化及患者皮肤,警惕输血反应的发生。三 个案手术护理计划与措施
(一)颅脑外伤和普通神经外科手术
1.急诊手术:接到急诊手术应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协调手术间,准备用物及抢救设备。
2.术中要保护好骨瓣,根据手术需要处理骨瓣;若需去骨瓣,应将骨瓣交给家属,并签字。3.在局麻下进行钻孔引流手术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转运患者是应保护好引流管。
(二)颅内肿瘤手术
1.做好术前护理,减少患者心理负担。
2.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材:电刀 显微镜 负压吸引器 气钻动力系统,保持其功能状态。
3.根据手术需要摆放合适体位,由于手术时间长,术前应使用啫喱垫保护患者皮肤,术中及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4.显微镜应放置在空旷易于使用位置,并用一次性显微镜套套好备用。
(三)神经外科血管疾病手术
1.做好术前护理,减少患者心理负担,避免患者情绪的大幅波动,转运患者前应与患者及时沟通,告知,且动作要轻柔,稳妥,防止因刺激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
2.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材:电刀 显微镜 负压吸引器 气钻动力系统,保持其功能状态;动脉瘤手术应提前备好两套吸引装置,防止出血过多,影响手术视野。
3.术前检查备血情况,术中及时输血;有条件应备自体血回收设备。
4.洗手护士应熟练配合手术,熟悉器械的分类和使用;动脉瘤夹闭时应确认术者所要动脉瘤夹的型号,并将临时阻断夹分开放置。四 手术体位
神经外科手术常在显微镜下操作、手术部位深、术野狭窄、手术精细、时间长。因此神经外科手术体位的摆放在正确、舒适、安全的原则上,充分考虑体位对颅内压、脑血流、呼吸的影响;避免颈部过度扭转;利用脑组织重力下垂增加术野的显露等并注意保护眼睛。
(一)仰卧位
1双肩超过(或平齐床)背板,双手并与身体两侧,术侧靠近床沿,头下垫头圈。
2.头过度偏向一侧时,则使用头架,入路侧肩部垫高以支持体位,防止颈部肌肉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神经,同时缓解头架的压力。
(二)侧卧位
1.病人呈90°侧卧(体位垫同一般侧卧要求)背部与床缘平齐。此时髂部及手的约束至为重要。侧卧位的挡板一定要顶在耻骨联合和骶尾部。
2.头下垫头圈,注意保护下方的耳朵。
3.用长棉条约束带向下拉肩,适当升高手术床,并向对侧倾斜10~15°,使术者的眼睛与术野保持在同一水平,便于手术操作。
4.需要上头架时,要平于床头横一中单,腋下平床背板,撤除头托板后,肩垂下床背板用中单兜起,大弯钳固定。注意保护肘部的尺神经
(三)俯卧位
1.俯卧位时应注意勿使患者胸腹受压,以保证呼吸顺畅及下肢血液循环通畅;注意男性病人应保护生殖器不受压。
2.若不使用头架,应用啫喱头圈保护额面部。五 神经外科手术常用仪器设备
(一)显微镜
1.作用:放大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清晰,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更大程度上扩大病灶的清理。
2.使用流程: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自检-调整体位-套无菌显微镜套-移至术野-调整亮度焦距
3.维护及养护
1.使用显微镜者需经过专业培训。
2.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是否处于功能状态。
3.及时擦拭目镜及物镜,保持镜头的清晰洁净。
4.存放位置应相对固定,避免碰撞。
(二)头架钉
1.作用:固定头部
2.使用原则:避免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薄的骨质,如:颞骨鳞部;避免放置于颞肌和枕下肌群;固定钉不能放在横窦或矢状窦上,或存在的分流设备和颅骨缺损部;钉子要距切口2~3cm,三个钉子要在不同的三维平面上;压力适中,避免穿透内板;美容原则
单纯外科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其中男70例,女58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2.5±9.5)岁。128例患者经门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CT检查明确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脑损伤分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轻型、中型、濒死型脑损伤病人及脑脊液鼻漏和耳漏等不利于此列观察[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治疗,包括调节颅内压、脱水治疗、护脑治疗、预防感染及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必要时还应进行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畅通[2],注意对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治疗组患者还进行高压氧治疗,方法为:进行神经外科治疗后,采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对空气进行加大压力,压力为0.2 MPa后控制压力时间约30 min,进行面罩吸氧时间为60 min,吸氧中应进行10 min的休息,后缓慢降低压力30 min出舱,行1次/d治疗,10次治疗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周期应依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决定。该文中患者治疗为11~100次治疗,平均治疗31~42次[3]。在氧舱中还应注意氧舱温度的调节,夏季24~28℃;冬季18~22℃,或是以体感适宜温度为准[4]。避免温度过高或是过低引起患者不适,影响氧疗效果。
1.3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脑损伤情况及缺氧得到控制,患者已恢复清醒,意识状态良好;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脑损伤情况及缺氧得到控制,患者恢复清醒但意识状态存在模糊;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脑损伤及缺氧状态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没得到缓解,缺氧或损伤呈现进行性加重。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预后GCS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注:P<0.05。
注: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是持续性昏迷,主要致病原因是外伤引起,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及其它的继发性改变,若不进行及时纠正、缓解,可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进而发生致残、致死。故进行常压给氧,不能较好的纠正患者脑缺氧状态。
神经外科治疗的关键是及时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在CT明确诊断及确定血肿和脑损伤位置时,清除脑血肿及发生挫伤后坏死的脑组织,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脑疝及脑水肿的发生;如有发生呼吸道阻塞,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畅通,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几率及改善缺氧状态;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注意控制血糖、血压等,并进行严格监测,详细记录。
进行高压氧舱给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血氧分压,以增加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保持患者全身给氧的充足[5];迅速增加脑组织的氧含量,恢复脑组织环境的正常,提高患者椎动脉的血流,降低颈动脉系统的血液流通[6],保持患者脑部血液供应,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及促进意识状态的恢复。同时可降低患者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降低钙离子浓度,延缓及降低组织损伤,增加患者损伤组织的再建及功能的恢复,故采用高压氧舱联合神经外科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清醒、提高康复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研究分别对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相同的神经外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采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GCS,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优越于单纯采用神经外科治疗,患者预后情况好,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研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66例,采用高压氧联合神经外科治疗;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单纯神经外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预后情况好,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压氧,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分析对比
参考文献
[1]李红玲,郭非,王马魁,等.3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康复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4):418-420.
[2]李俊,刘红朝,张刚利,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2):225-228.
[3]杨瑞疆,娄晓辉,王朝晖,等.高氧液超早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36-837.
[4]易声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1-2.
[5]左积文.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08例诊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36.
单纯外科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30~60岁, 平均年龄为 (44.5±13.5) 岁。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评分) , 患者的颅脑损伤类型为:16例特重型, 44例中重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0例, 两组年龄构成、性别比和颅脑损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 包括开颅手术、抗感染、降颅压、脱水和护脑等基础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 在手术1周后或是住院1周后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选择宁波高压氧总厂研制生产的NG110/320型双人高压氧舱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治疗设备, 治疗压力设置为0.2 MPa, 0.2 MPa表示的是2.0个绝对大气压, 每个治疗过程共分为3个阶段, 包括:连续20~25 min的升氧过程, 使用99%的纯氧, 并将高压氧舱内氧浓度控制在80%以内, 治疗过程中持续40 min换气, 再行连续20 min减压, 总计80~85 min。对于特重型的颅脑损伤患者, 由于其通常存在窒息症状, 因而需要切开气管, 此时患者需保持平卧位, 在舱内接受静脉滴注治疗, 医护人员需将开口器、注射器、急救药品和担架等同时带入高压氧舱内, 治疗过程中及时吸痰, 并控制好点滴速度和药物浓度。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高压氧舱的温度应控制为:冬季18~22℃, 夏季24~28℃。每天行1次高压氧治疗, 每10 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GCS评分结果, 以及治疗后的清醒时间[1]。本次临床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 指患者劳动和生活能力完全恢复, 生活完全自理, 恢复正常的肢体运动能力, 自觉症状完全缓解;显效, 指患者可以独立行走, 精神症状、失语和偏瘫等显著改善, 自觉症状显著缓解;好转, 指患者生活无法完全自理, 但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 指患者临床治疗前后体征和症状未见任何改善[2,3]。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使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例 (%)
2.2 GCS评分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GC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临床治疗, 实验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治疗后平均清醒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会遭到破坏, 进而出现颅内压迅速升高, 脑细胞肿胀、水肿, 脑组织缺氧、缺血, 局部微循环障碍等临床症状, 严重者还会出现继发脑疝进而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常规的神经外科治疗, 包括吸氧、应用脱水剂、清除血肿、清创、手术治疗等, 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无法根本纠正脑组织缺氧、脑水肿现象, 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有限[4]。高压氧治疗能够纠正患者的脑组织缺氧状态, 进而避免发生脑水肿, 并加快脑组织功能的恢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