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疾病/外科手术

2024-06-25

眼疾病/外科手术(精选8篇)

眼疾病/外科手术 篇1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1],甲状腺疾病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疾病,治疗甲状腺肿物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是外科手术[2],如若手术方式不正确,则易引起甲状腺危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科12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以期发现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小的手术方式,来指导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0年8月-2011年4月诊治的126例年龄为16~52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4例,女性62例。甲状腺双侧均有肿瘤者45例,肿瘤为单侧者81例,甲状腺结节的直径1.2~4.3 cm。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抗体等检查,手术中切除的标本送冰冻切片检查。良性病变有110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为42例,毒性甲状腺肿为38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恶性病变有16例,其中甲状腺腺瘤为9例,甲状腺癌为5例,微小癌为2例。把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76例,应用不规则切除和囊内切除法,对照组50例,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前常规予静吸复合麻醉,再应用不规则切除和囊内切除术:颈丛麻醉后使患者仰卧,消毒下颌下缘、下唇与两肩之间的平面,以及前胸乳头平面,在颈前区作弧形切口,用电刀按顺序割开真皮、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分离皮瓣,结扎浅静脉,切开颈白线,在甲状腺真、假包膜之间游离出颈前肌群,将颈前肌群用包扎线牵引,轻轻向外牵拉,露出甲状腺中静脉、下极血管和悬韧带,切断甲状腺锥状叶,把瘤体一侧游离出后切断峡部,并根据病变组织外形切除瘤体,检查创面,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后常规缝合。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平均出血量

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m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手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甲状腺危象1.3%(1例)、神经损伤2.6%(2例)、暂时性受阻抽搐2.6%(2例)、血肿致呼吸困难1.3%(1例)、短时声嘶及甲状腺机能衰退等并发症1.3%(1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病种多,症状隐匿,若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会带来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3],而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能以肿瘤的良恶性来简单地制定手术方式[4]。目前良性甲状腺结节或腺瘤采用甲状腺局部切除术、次全切除术和全切除术[5],如手术方式选择不当,会导致剩余甲状腺组织内隐匿病灶残留[6],更会导致甲状腺危象、神经损伤、呼吸困难、声嘶、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而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7]。

常规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能会引起甲状旁腺血供损伤,从而导致如血管栓塞和痉挛、吻合支损伤等风险,而且往往不能彻底切除病变部位。而不规则切除法因为保留了甲状腺后背膜,因此能保证残留甲状腺体和旁腺的血供,还能预防误切甲状旁腺和从源头上预防因为血供问题导致的甲低。此外,实践证明,部分甲状腺病变组织因形状不规则和体积过大,传统手术不能保证疗效,此时不规则切除法可依照甲状腺病变组织形状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无定型手术,具有较强针对性,但对病变组织仍需注意依照原则彻底切除。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在手术之后,两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在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因此,手术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中解剖要娴熟清晰,动作轻巧、止血要彻底,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切口引流管保持通畅,及时引出伤口内的积液积血[8],同时术中要尽量减少甲状腺创面缝合,有利于减少术后压迫症状复发[9]。而甲状腺不规则切除和囊内切除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少,手术过程灵活,为保证甲状旁腺血供保留下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综上所述,甲状腺组织的不规则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具有灵活性强、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特点,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10,11,12]。

眼疾病/外科手术 篇2

糖尿病(DM)目前在我国呈现着逐渐攀升的趋势。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产生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上存在缺陷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出现障碍,糖尿病的特征是高血糖。糖尿病不仅会对人体组织产生严重危害,还会造成糖尿病患者心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本文以合肥市某三甲医院(1998年-2004)2012年~2014年间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4位糖尿病患者为例,进行关于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的分析研究,现将这64个病例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这一组病例由36位女性和28位男性组成,平均年龄为50岁,年龄范围在30-70岁之间。其中,14位患者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11位患有胆囊炎,10位患肠梗阻,21位患急性阑尾炎,8位腹部受到外伤,这些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已接受了针对这些疾病的相应治疗。这64位患者在手术前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为8.65mmol/L,尿糖(+~++),手术后第2d,这些数值变为12.9mmol/L,尿糖(++~+++)。其中4位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的现象,2位患者的切口裂开,并且发生了肺部的感染。在本组患者中,除了于手术后自动出院的2位患者,其余患者均接受治疗,并在治愈后出院,这些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d。

二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一般长期患病的人相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更容易产生烦躁心理,而且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需要一直进行治疗,治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相当繁琐,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躁情绪。消极情绪对于身体的治疗与恢复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时刻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关于糖尿病的详细解释,使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除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糖尿病,还要针对为治疗所需要做的一系列准备和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手术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细节统统告知患者及家属。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患者能够拥有一个心理准备,还有利于树立患者的信心。恐惧来源于无知,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并促使家属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起到鼓励、支持的正面作用,及时排遣患者的消极情绪,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手术。

2.环境护理

良好舒适的环境不仅能让患者产生愉悦的心理,还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术前术后不受感染。病人的身体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感染,使病情恶化,甚至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在手术前要加大对病房的清洁力度,同时控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并减少其他人员在病房的出入,将患者受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调整身体的环境,使其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从而接受手术。对病人休养环境的护理不应只在术前进行,术后应更加注意,因为术后病人的身体更为虚弱,也越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3.身体护理

除了多加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之外,还要注意病人身体状态的详细变化。在手术前,相关医护人员应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病人在手术时因一些不合适的操作遇到风险。全面的身体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病人身体的变化,以判断患者在这一时期适不适合进行手术,如果暂时不宜进行手术,则要先调理身体,以达到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另外还要对病人实行手术晨护理和术前教育,实行手术晨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测试患者有无生命体征,术前教育则是教育患者如何进行简单的肢体沟通、如何进行深呼吸、如何有效吐痰等,患者在术后会面临有一段时间无法离床活动的状态,这有助于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咳痰、翻身,以及术后的身体恢复。

手术前还要尽早纠正患者不好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督促患者在术前停止对烟酒等有害物质的摄入。指导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高脂肪类的食品,尽量将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分别控制在60%~70%、20%~25%和15%的范围内,以改善部分患者营养不良的身体状态。此外也要注意患者在这段时间里对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视情况而定,改变用药方法或用量。

(二)术中护理

患者手术的过程也离不开护理,术前要将患者的具体资料交给负责手术的医生,资料要真实反映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病史等,尤其是血糖控制的情况,使医护人员在手术进行时对患者出现的状况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手术进行时病人十分脆弱,医护人员要保证手术进行中患者姿态的舒适性,不要使患者受到过分压迫,并时刻记录手术中的相关数据、情况,辅助医生的手术操作。还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和变化,患者感到不适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

1.预防并发症

接受手术后,因应激反应患者的身体呈现出比术前更为脆弱的状态,刚结束手术的这一段时间里,要十分注意患者的身体情况,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当引发并发症时,也能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治疗。糖尿病本身比较容易诱发并发症,因此更要加强预防。

在护理时,要注意患者的手术切口、肺部和尿路的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三个方面最容易在术后引发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手术切口是否在正常恢复,有无发炎现象,注意切口的卫生状况。鼓励患者使用术前教育的咳痰方法进行咳痰,避免呼吸道及肺部发生感染。在本组的护理对象中,有2位患者引发了肺部的感染,其中1位患者(胃溃疡患者)接受过胃大部切除手术,另1位(肠梗阻)接受过松解手术,分别在手术后第7d和第8d受到肺部的感染,并因剧烈的咳嗽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医生对伤口进行重新缝合、治疗,让患者雾化吸入抗生素Bid,持续一周,此外加以细致的护理,最终使病人有所好转。还要鼓励患者及早进行自主排尿,减少留置尿管的使用,这有利于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和身体恢复;并鼓励患者早日下床走动,对于暂时无法走动的患者,要帮助其翻身并注意患者四肢的血液循环情况,防止深静脉血栓。endprint

2.预防低血糖现象

胰岛素的用量会影响患者血糖的变化,使用胰岛素不当,很有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在护理对象中,有4位患者因为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多,且受到胃肠减压和禁食行为的影响,出现了低血糖的反应,症状较轻的患者有头晕嗜睡、出汗乏力或心悸的反应,最重的陷入昏迷,对此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停止对降糖药物的使用,并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液,随后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并好转。在术后的这段时间里,要坚持每天对病人进行尿糖和血糖的监测,以便根据病人血糖的变化来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从而达到预防低血糖现象的目的,减轻病人的身心负担,促进病人的身体恢复。

3.指导患者饮食

正确合理的饮食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摄入过多含有糖分的食物,会导致患者病情不稳定或加重的现象产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术后饮食,要给予相应的指导,除了对患者提出合理饮食的要求,还要借助患者家属的力量,督促患者正确地饮食。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做到定时、定量,严格控制患者对热量的摄入。将患者每日所需的热量平均分摊成5份,按照早中晚1:2:2的比例来分配这些热量。并且,要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不能长期单一地按照固定菜单为患者提供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患者在恢复期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影响身体的康复。

4.指导患者活动

适当的活动、运动有利于身体的复原。糖尿病患者在术后一般都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或不便下床走动,如果长期维持这种状态,对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除去完成手术的当天,自第二天起就可以指导病人进行适当、合理的运动。

患者若处于还无法离床的时期,在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时,要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动作,如伸缩四肢、深呼吸等,配合医护人员的动作,完成翻身和拍背,促进四肢的血液循环,让患者逐渐适应身体的活动。在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后,可以开始对患者的离床活动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要以患者的承受能力为活动的依据,如若患者感到不适或疲劳,应停止离床活动;若患者可以承受,则适当扩大活动的范围,增加活动的距离。度过这两个阶段之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已经明显增强了,此时可以根据患者身体的状况,向患者推荐一些可在目前的身体健康条件下进行的活动,如散步等简单而不剧烈的运动。

5.離院后指导

当患者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达到可以出院的标准时,医生要嘱咐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如饮食、活动和用药方面,在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遵循定时、定量的饮食要求,坚持适量、合理的运动。在用药时,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效果、影响,如果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则要详细说明,保证患者能够掌握胰岛素的注射知识。此外指导患者学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出检测,及时了解身体的变化,掌握身体的情况,并适当做出生活习惯上的调整。教会患者采取简单的措施应对低血糖等症状,并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在患者的恢复期注意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患者家属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其在患者出现一些症状且无法自行解决时能够向患者提供帮助,并辅助控制患者的日常饮食、用药,督促患者进行活动或复查。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保证患者拥有一个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

三 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医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本身是一项比较复杂、需要耐心的工作,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时,还患有其他不同类型的疾病,这给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带来了难题,也提出了新要求。此外,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在护理糖尿病患者时,除了按照一般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程序和注意事项来进行护理工作外,还要根据患者其它病症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护理。护理的过程要全面细致,涵盖入院到出院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促进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祝建婷.普外科疾病伴隐形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学,2001(11):1032-1033.

[2]史玉杰.外科疾病伴隐性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07):177.

[3]江秀清.外科疾病伴隐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0(07):400-401.

眼疾病/外科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4 例患者资料。

1.2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回顾分析方式对收集的64 份病案进行分析, 查看原始病案, 并对疾病诊断编码及手术操作编码情况进行分析, 其中疾病诊断编码以ICD-10 (第2 版) 为标准, 手术操作编码则以ICD-9-CM-3 (2011 版) 为标准。对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分析时应安排5 名专业编码员及2 名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同时进行。

2 结果

2.1 疾病诊断方面编码情况64 例病案中出现编码缺陷14 例, 占21.9%;其中诊断选择错误2 例, 诊断合并编码错误1 例, 疾病诊断名称书写不规范导致编码错误1 例, 编码员失误1 例, 编码员遗漏Z53编码9 例。

2.2 手术操作方面编码情况64 例病案中出现手术操作方面编码缺陷10 例, 占15.6%;其中手术操作名称书写不规范4 例, 临床医师遗填手术及操作项目4 例, 编码员阅读病历不认真2 例。

3 讨论

病案信息的核心部位即病案首页, 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展示, 然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及手术操作编码的正确性则是诊断相关分类的关键, 对确保医疗服务规范、医疗信息准确性、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价值[2]。近年来, 国际疾病分类 (ICD) 已逐渐广泛应用于医疗保险、病种付费、理赔等业务中, 因此, 提高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现阶段心血管外科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编码还存在一定问题。

3.1 疾病诊断方面编码问题

3.1.1 主要诊断选择错误本研究64 份病案中共2 例发生主要诊断选择错误, 以其中1 份病案为例进行分析, 该例患者主要诊断为左小腿手术切口感染, 糖尿病为其次要诊断。其问题关键在于:主要诊断即患者因何种疾病就诊[3]。该例患者因左小腿手术切口感染就诊, 故而应以该病为主要诊断。

3.1.2 主要诊断合并编码错误主要诊断合并编码错误1 例, 风湿性心脏病为其主要诊断, 二尖瓣狭窄为次要诊断;而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则是该例患者的正确诊断。问题关键在于风湿性心脏病较为笼统, 通过对二尖瓣狭窄进行诊断则能更加具体描述疾病性质, 且二尖瓣狭窄为临床主要治疗疾病, 故而应以其为主要诊断。

3.1.3 疾病诊断名称书写不规范所致编码错误本研究患者中因疾病诊断名称书写不规范而使得编码不正确患者仅1 例, 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为Ⅲ级, 腔隙性脑梗死是该例患者的出院诊断,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I05.0 为其编码。然而老年该滑行二尖瓣狭窄I34.2 则应为该例患者正确的诊断编码。问题关键在于诱发二尖瓣风湿性病的因素较多, 故而编码会随之改变, 医师在书写疾病诊断时若太过简略, 不能明确疾病诱发因素, 则极易造成编码错误现象发生[4]。

3.1.4 编码员失误所致疾病编码错误本研究64 份病案中共1 例因码员失误所致疾病编码错误。该例患者出院诊断为左房粘液瘤, 错误编码为M884000/0, 正确诊断编码为D15.1M8840/0。该编码错误的关键在于:粘液瘤在心脏各个腔室均可生长, 其中左房为其最常见部位, 肿瘤编码和普通疾病不同, 其至少应包含两个编码, 一是部分编码, 二是形态学编码, 临床医师不熟悉编码规则、编码员未进行认真核对均极易导致编码错误现象发生[5]。

3.1.5 编码员遗漏Z53 编码本研究共9 例病案出现编码员遗漏Z53 编码现象, 以其中1 份病案为例进行分析, 该例患者为男性, 年龄50 岁, 诊断夹层动脉瘤, 患者因经济压力未进行手术操作, 符合Z53, 但遗漏未报。其多是因编码员对Z53编码了解较少所致, 另外病案首页出院诊断栏中未明确Z53编码相关疾病的诊断名称也是导致遗漏未报的常见因素。

3.2 手术操作编码情况分析

3.2.1 手术操作名称书写不规范所致编码操作本研究共4 份病案因手术操作名称书写不规范导致编码错误, 以其中1 份病案为例进行分析, 该例患者病案首页手术操作名称为不停跳冠脉搭桥术, 错误编码为冠状动脉搭桥术36.10, 体外循环39.61;其正确手术操作编码则为单侧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36.15。问题分析:手术操作名称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书写[6]。编码6.10 指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对于根数不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式应进行相应细目编码, 且该术式无需体外循环辅助, 因此无需填写体外循环编码。临床医师书写不规范也是导致导致编码错误的主要因素。

3.2.2 临床医师漏填手术及操作项目所致编码错误本研究共4 份病案因临床医师漏填手术及操作项目所致编码错误, 以其中1 份病案为例进行分析, 该例患者病案首页手术操作为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87.42, 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39.64 等编码被遗漏未报, 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仅重视对手术名称的书写, 而忽略了有创操作及诊断性操作的重要性。

3.2.3 编码员阅读病历不认真导致手术及操作编码遗漏所致编码错误本研究中共2 份因编码员阅读病历不认真导致手术及操作编码遗漏所致编码错误, 以其中1 份病案为例进行分析, 该例患者手术操Bentall, 体外循环39.61, 自体血液回收99.00 等编码被遗漏未报, 其主要原因是采用英文缩写形式填写相关操作名称, 且编码员对医学知识了解较少, 不清楚该项操作, 故而极易因漏报而影响编码的准确性。

3.3 提高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准确性的对策加强对临床医师ICD知识培训的重视, 诊断及手术操作名称是编码的关键, 现阶段多数临床医师缺乏对ICD-10、ICD-9-CM-3 等的了解, 在填写病案首页时极易产生诊断或手术操作名称书写不规范、主要诊断选择错误等情况, 影响编码正确性。重视对临床医师ICD编码知识的培训, 可为减少错误编码的发生提供有力保障, 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 应加强对编码员医学知识培训的重视, 编码员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也是导致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 需组织编码员学习相关医学知识, 且应认真对医师所填病案资料进行检查核对, 以确保编码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心血管外科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操作较常见, 应加强对临床医师及编码员的培训, 严格遵循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原则对确保编码变化准确具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外科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溪市金山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4例患者资料, 对64份病案的诊断情况及手术操作编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病案中出现疾病诊断方面编码缺陷14例, 占21.9%;出现手术操作方面编码缺陷10例, 占15.6%。结论 心血管外科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操作较常见, 应加强对临床医师及编码员的培训, 严格遵循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原则对确保编码变化准确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手术操作编码

参考文献

[1]卢蓉, 李雪, 陈廷静, 等.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非心血管外科疾病的观察及护理[J].广东医学, 2013, 34 (19) :3062-3063.

[2]陈萍.胸心血管外科疾病的整体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2) :46-46.

[3]李诗成, 兰军, 涂昌, 等.心房颤动患者24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6 (6) :513-515.

[4]侯亚杰.逐瘀降浊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 2015, 23 (6) :38-39.

[5]杨贵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 (S3) :211-213.

眼疾病/外科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2例, 女68例, 年龄12~76岁, 平均 (38.6±2.1) 岁;疾病类型:肾囊肿58例, 肾上腺肿瘤32例, 输尿管结石24例, 精索静脉曲张12例, 重度肾积水8例, 无功能肾积水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2]。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 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侧卧位, 沿其腋中线髂嵴上部做一2 cm切口, 分离肌层, 并将其分离至筋膜, 撑开后放置腹膜后间隙, 并放置自行调制的水囊, 水囊中具备300~5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在水囊中放置套管, 并注入CO2, 气压维持在1.5~1.9 k Pa, 然后放置内镜[3]。建立CO2气腹后, 根据患者具体疾病给予针对性手术方案, 肾囊肿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去顶术, 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肿瘤切除术, 输尿管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高危结扎术, 肾积水患者行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1次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次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①1次手术成功率:观察组患者1次手术成功67例, 成功率为95.7% (67/70) ;对照组患者1次手术成功34例, 成功率为48.6% (34/70) ;观察组患者1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中, 感染3例, 继发出血5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1.4% (8/70)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3 讨论

泌尿外科涵盖诸多疾病, 各类尿结石、复杂性肾结石、肾脏肿瘤及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均属于泌尿外科疾病范畴[4]。在以往泌尿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 会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但是该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创伤大, 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术后并发症较多。以术后并发症为例, 可能会出现继发出血、腹腔或切口感染、肠粘连。针对这些并发症, 在手术过程中便需要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按照科学的手术流程进行, 遵循手术规范操作。而临床实践表明[5], 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效果明显, 经腹膜实施腹腔镜手术, 对腹腔干扰程度低, 同时操作简单、创伤小, 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 并发症发生率低。宋体松等[6]经研究表明, 泌尿外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其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1次手术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1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能明显提高1次手术成功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同时可缩短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赖晋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 2013, 4 (9) :58-59.

[2]王新宇.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70例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5, 1 (12) :47-49.

[3]白遵光, 王昭辉, 雷振华, 等.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7 (9) :1647-1648.

[4]时坚.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 2014, 5 (32) :165-166.

[5]卢晓明, 王进峰, 周国洋, 等.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初步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13, 34 (4) :1004-0501.

眼疾病/外科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38~82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急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11例,急性阑尾6例,嵌顿性疝4例,小肠破裂消化性溃疡并急性穿孔3例,肠梗阻2例,创伤性破裂5例,其他3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 般方法

在刚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血糖监测、体温检测等。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在对糖尿病患者行普外手术前一定要做好术前处理令患者的血糖下降到6.1~11.1 mmol/L以下才能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每隔1 h测量1次患者的血糖。手术完成之后,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在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普通胰岛素进行静脉滴注,每一天都测量1次患者的空腹血糖,并且根据患者的血糖和尿糖的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以避免其出现血糖昏迷状况,当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方可进行正常进食。

1.3 诊 断以及疗效评估标准

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1 mmol/L,饮食2 h后血糖含量≥11.2 mmol/L。将疗效评估标准分为4个级别:术后患者血糖完全正常,普外科疾病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患者血糖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普外科疾病症状为显效;患者的血糖不完全正常,但是和住院前相比有明显的好转为有效;患者的血糖完全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向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痊愈6例(35.29%),显效5例(29.41%),有效5例(29.41%),无效1例(5.88%),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患者中痊愈3例(17.65%),显效4例(23.53%),有效3例(17.65%),无效6例(35.29%),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13±7)mm Hg、舒张压为(75±5)mm Hg,对照组收缩压为 (135±9)mm Hg、舒张压为 (84±5)mm 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要严格进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值,在手术前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2]。通常情况下,胰岛素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一般持续10 min[3]。对于实施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病人,在术前应该根据患者的中、长效胰岛素变化调整需静脉滴注的短效胰岛素剂量[4]。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34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急诊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7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2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2.9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13±7)mm Hg、舒张压为(75±5)mm 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13±7)mm Hg、舒张压为(75±5)mm Hg,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大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眼疾病/外科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泌尿系统外科疾病伴随糖尿病的患者, 其中, 1型糖尿病4例, 2型糖尿病56例。15例为输尿管结石, 21例为前列腺增生, 14例为膀胱肿瘤, 6例为肾肿瘤, 4例为前列腺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38~80岁, 平均年龄 (68.0±10.2) 岁;糖尿病病程5个月~17.5年, 平均病程 (6.42±2.54) 年;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39~78岁, 平均年龄 (67.5±10.8) 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16.0年, 平均病程 (6.01±2.68)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泌尿外科手术常规护理, 观察组另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 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针对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合并症的严重性, 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对术前准备、血糖控制工作的重视;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降低心理压力。根据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严格控制患者饮食, 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热量较高的食品, 治疗期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饭前30 min, 为患者注射胰岛素, 待空腹血糖含量稳居于7~11 mmol/L后, 开始实施手术。手术开始前, 最后一次使用胰岛素, 剂量不得高于日常剂量的1/2。

1.2.2 术中护理

每30~60分钟为患者测量1次血糖, 根据血糖值变化, 选择合适的剂量胰岛素 (1~2 U/h) 实施皮下注射。严格注意因手术刺激而造成的血压变化, 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以内。

1.2.3 术后

(1) 采取措施干预感染症状, 比如: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患者留置导尿管时, 增加清洁护理频率, 帮助患者实施尿道口护理6次/d, 女性患者实施会阴部位冲洗4次/d;采用0.25%甲硝唑液以及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交替冲洗;仔细检查切口部位颜色变化及渗液情况, 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 尽量保持伤口的干燥清洁。 (2) 预防低血糖: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神情, 查看是否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疲倦、出汗等症状, 若出现此症状, 应考虑发生低血糖, 及时为患者补充温水、静脉滴注葡萄糖, 使患者卧床休息;术后3~5 d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及葡萄糖的用量, 保证血糖稳定。

1.3 临床评定指标

出院前统计患者住院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护理完成后, 询问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统计两组满意率。记录两组中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7.4±1.2) d, 护理满意率为96.67% (29/30) ,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1/30)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 (12.4±1.3) d、70.00% (21/30) 、33.33% (10/30) 。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48,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8, P<0.05) 。观察组1例并发症为泌尿系统感染, 对照组10例并发症分别为4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切口感染、3例低血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2, P<0.05) 。

3 讨论

多项研究表明, 糖尿病是影响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3]。护理者为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血糖监测以及调控, 同时为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宣教, 给予其充分的心理安慰, 在术后重点对常见并发症实施积极控制, 是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合并症治疗效果的必要保证。

本院此次为30例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合并症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的整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结论证实了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所具有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为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合并症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 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 有效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摘要: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于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患泌尿系统外科疾病且伴随糖尿病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观察组行围手术期系统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对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实施比较。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7.4±1.2) d、96.67% (29/30) 、3.33% (1/30) ;对照组分别为 (12.4±1.3) d、70.00% (21/30) 、33.33% (10/30) 。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行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泌尿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护理满意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泌尿外科疾病,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钟琳.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 (15) :18-19.

[2]俞群, 周金玉, 蒋美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 (11) :76-77.

眼疾病/外科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的67例小儿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5例, 女22例, 年龄在3~13岁, 平均年龄为 (5.71±2.11) 岁。疾病类型:3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 13例为肾发育不良, 12例为肾上腺肿瘤, 9例为肾囊肿。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全部予以后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全身插管, 并进行全身静脉麻醉, 患者取健侧卧位, 将腰桥抬高, 在患侧腋后线第12肋缘下作一斜切口, 长度约为2.0 cm, 利用弯血管钳, 对肌层与腰背筋膜实施钝性分离, 直到后腹膜间隙。将食指伸入其中, 对腹膜后腔隙进行分离处理, 且从腹侧将腹膜推开, 放入自制的气囊, 在气囊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 120~200 m L, 停留5 min左右, 之后将气体排出, 且把气囊取出, 构建人工腹膜后腔[2]。在手指的引导之下, 在腋前肋下缘放置5 mm的Trocar, 在腋中线髂嵴上放置10 mm的Trocar, 另外, 在腋后线12肋下再放入一个Trocar, 之后进行缝合处理, 以避免发生漏气的现象。充入气体二氧化碳, 使气腹压力维持在8~12 mm Hg。将腹腔镜与其他相应的操作设备导入其中, 对腹膜外的脂肪进行清理, 沿着腰大肌, 纵向将Gerota筋膜予以切开, 于肾周脂肪囊与前层肾周筋膜间, 进行深度的分离, 之后既能将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肾脏等充分暴露出来, 此后, 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实施相应的手术处理措施[3]。结束手术治疗之后, 进行止血、缝合。

1.3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对患者手术治疗的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予以详细地记录, 同时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67例小儿泌尿外科患者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后, 均已痊愈, 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 (71.5±23.5)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66.7±24.6) m L,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 (1.3±1.2)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5.7±1.4) d。

手术后, 全部患者均没有出现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 2个月之后将双J管予以拔除;6~12个月之后, 回院复诊, 检查B超, 没有出现肿瘤复发的现象, 患者肾功能已恢复正常。

3 讨论

伴随着现今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 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 腹腔镜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泌尿领域当中, 自此之后, 在临床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上, 后腹腔镜技术的运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的后腹腔镜手术, 指的就是经腹膜后入路的腹腔镜手术, 其是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到腹膜后间隙中, 以此来构建腹膜后腔气腹, 之后在腹膜后腔中实施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而言, 后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的优点, 即对腹腔的干扰小、分离组织比较少等。1992年, Gaur第一次提出了采取球囊扩张术构建腹腔后手术空间, 这一想法在之后的实践中得以成功。因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入路方式更为直接, 对人体腹腔脏器的干扰也不大, 不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例如脏器损伤、肠粘连等, 正是因为如此, 使得其成为一种较为关键的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手段。

临床上, 后腹腔镜手术常被应用在成年患者身上, 例如在李长梁[4]的研究中, 其对75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采取了后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经治疗后, 其中有36例治愈 (48.0%) , 22例显效 (29.33%) , 11例有效 (14.67%) , 6例无效 (8.0%) , 其总有效率为92.0% (73/75) ;另外, 术中出血量在100 m L以内, 术后3 d内, 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7 d出院。由此可见, 后腹腔镜手术应用在成年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上, 疗效明显。

小儿患者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相对于成年人而言, 其脂肪含量比较少, 肌层较薄, 因而,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小儿患者更易构建腹膜后腔;此外, 患儿的内脏解剖标志更加的清晰、明确, 这有助于手术操作者的准确辨认。由此可见, 从某方面来讲, 对小儿泌尿外科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本次研究中, 对67例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患者采取后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其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 (71.5±23.5)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在100 m L,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 (1.3±1.2)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5.7±1.4) d。该研究结果与徐卫强等人的研究结论相符。

虽然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 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但在对小儿实施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时, 应注意几点问题, 即手术操作过程中, 动作应当轻柔, 尤其是在构建后腹腔途径的过程中, 与成年人相比, 小儿患者的气囊扩张应小一些, 依据小儿患者的实际情况, 注入适量的气体;由于小儿患者的后腹腔吸收能力相对比较强, 因而后腹腔空间气腹压力不可太高, 以防止Pa CO2的上升, 继而引发高碳酸血症。通常, 气腹在8~12 mm Hg左右, 二氧化碳流量在每分钟2 L, 这种设定不但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治疗, 同时还可降低腹压, 避免二氧化碳对小儿患者呼吸循环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 临床上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 治疗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贾红星.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3) :79.

[2]徐卫强, 关超, 方文革, 等.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 2012, 33 (1) :14-16.

[3]阿布来提·艾孜布拉.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6) :101-102.

眼疾病/外科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于患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 观察其临床资料, 其中男21例, 女29例, 年龄36~85岁, 平均年龄 (56.7±5.7) 岁。其中患有急性胆囊炎为20例、胆囊结石 (3例化脓性胆管炎) 患者, 患有急性阑尾炎患者为9例 (其中2例穿孔并发腹膜炎) , 患有肠梗阻患者为8例, 患有嵌顿性疝患者为7例, 患者小肠破裂消化性溃疡并急性穿孔患者为4例, 患有创伤性肝破裂患者为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等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治疗, 治疗组患者则行以急诊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 需要进行糖尿病术前处理, 当患者血糖水平在6.1~11.1 mmol/L时方可进行手术。在手术中, 每隔1 h检测1次血糖, 在手术后, 患者采取糖尿病饮食, 并且静脉滴注融有普通胰岛素的糖溶液, 1次/d空腹血糖检测, 4~6次/d尿糖检测, 并根据患者的血糖及尿糖情况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 防止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状况, 待患者的病情恢复后才能正常进食。

1.3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方法, 用 (n, %) 表示,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7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0%, 明显高于对照组7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行手术治疗, 虽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但只要在术前做好准备, 术中严格监测血糖,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就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使患者摆脱疾病的控制。在正常情况下, 胰岛素在体内的半衰期为10 min, 调节较方便, 因此在术前应将患者的中长效胰岛素改成短效胰岛素静脉滴注,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局部循环的吸收限制, 也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概率[2]。

注: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总满意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术前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节, 使其接近正常值, 但对于尿糖阴性患者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在术中, 由于患者体内调节,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限, 患者会出现血糖上升的情况, 严重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针对上述问题, 应用胰岛素-葡萄糖-钾混合液, 并实时调节胰岛素剂量, 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在手术后,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 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告诫, 并对禁食期间的血糖水平予以控制, 必要时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3]。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伤口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进而恶化糖尿病病情, 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 因此, 医护人员在术前应保证血中药物浓度, 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

综上所述, 采用急诊手术方法对患有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进行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手术创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金水, 李剑辉, 黄秀芹.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55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4) :401-402.

[2]林立钧.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5) :116-117.

上一篇: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下一篇:花卉市场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