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2024-08-04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共10篇)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篇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的变化, 胆道疾病明显增多, 且以老年患者居多。而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反应差, 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不符, 加之代偿能力差, 免疫功能低下, 常常伴有重要器官疾病, 治疗较为棘手。现将我院1991年6月-2008年6月所进行的60岁以上的62例老年人胆道疾病外科手术作一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62例中男25例, 占40.32%;女37例, 占59.68%;平均年龄69.8岁, 其中61~65岁18例, 66~70岁24例, 71~79岁15例;80岁以上5例。

1.2 疾病与手术类型

本组以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为多 (48例, 占77%) , 手术方法以胆囊切除、胆囊造瘘、胆总管探查加T管引流为多, 共53例, 占86%。

1.3 病程与诱发因素

病程最长的15年, 有6例 (9.68%) ;病程5~10年20例 (32.26%) ;5年以下有15例 (24.19%) ;首次发病的21例 (33.87%) 。本组发病前均有饮酒, 进油脂餐, 受凉或全身其它慢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1.4 临床表现

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黄疸及右上腹包块等, 本组62例中, 右上腹痛46例, 占74.19%, 右上腹痛与发热兼有41例, 占66.13%;右上腹痛、发热、黄疸三者并有29例, 占46.77%;右上腹痛、发热、黄疸、右上腹包块同时出现有14例, 占22.58%。其中休克2例。

1.5 并存疾病

43例 (占69.35%) 伴有重要器官疾病, 依次为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肝炎、肺部疾病及糖尿病, 同时并存两种以上疾病27例 (占62.79%) 。

1.6 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感染13例 (20.97%) , 其中肺部感染3例, 腹腔感染4例, 切口感染6例 (其中伤口裂开1例) , 胆瘘1例, 急性心力衰竭4例, 肾功能衰竭1例, 应激性溃疡1例, 拔T型管后胆汁性腹膜炎1例, 死亡2例 (3.23%) , 分别死于急性心力衰竭、MOF。

2讨论

2.1 病因

胆石症及胆道感染为老年胆道疾患的主要原因, 本组经手术证实有结石51例 (82.26%) , 胆道或胆囊化脓性炎症39例 (62.90%) , 术后病理证实胆囊癌有2例 (3.23%) , 老年胆道管壁弹性降低, 胆汁易淤滞, 加上胃酸相对降低, 易发生胆道感染。

2.2 老年胆道疾病的特点

老年人机体反应差临床表现与病变并不完全相符, 易延误治疗, 本组有11例 (17.74%) 临床表现轻微而术中发现胆囊已化脓、坏疽及胆总管化脓, 应引起重视, 老年人全身营养状态差, 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免疫功能低下, 一旦发病, 进展迅速, 病情危重, 本组有l例从发病至手术仅10h, 术中发现胆囊已坏疽、穿孔, 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老年人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代偿能力明显降低, 而且并存疾病多, 本组有43例 (69.35%) 伴有重要器官疾患, 并且有27例同时并存两种以上疾患, 抵抗感染能力差, 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多, 同时细菌内毒素对重要脏器的影响易发生MOF, 应引起重视。

2. 3 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老年人全身功能的减退, 免疫反应能力下降, 胆道疾病的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及预后较青壮年有很大的不同, 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时,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在考虑手术时, 年龄本身不是手术的禁忌证。笔者认为:凡是有手术适应证, 应不失时机, 经过短时间必要的术前准备后应积极手术, 特别是对高度怀疑胆囊坏疽、穿孔、胆管炎合并胰腺炎和严重梗阻性黄疸时应急诊手术, 对并发休克, 应在抗休克同时积极准备手术。此时正是施行胆道减压手术的有利时机, 但如考虑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性, 持等待观望态度, 迟迟不能决定手术, 一味强调手术“条件”, 往往丧失手术时机, 有的虽施行手术, 结果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至于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变部位的解剖情况及术者的技术能力等因素灵活掌握, 尽可能一次性切除病灶, 以解除梗阻恢复胆道的通畅为原则, 如患者一般情况不允许, 只能迅速而简单的做胆囊造瘘术, 以挽救生命, 争取以后做择期手术, 如病变主要局限于胆总管, 同时确认胆囊仅为一般炎症, 尚能排空, 可仅做胆总管探查和引流, 不同时做胆囊切除。如同时合并胆囊炎症、结石, 只要情况允许, 则同时切除胆囊, 但往往对手术的估计比较困难, 病情又危重, 以胆总管探查引流加胆囊切开取石, 胆囊造瘘为妥。笔者认为及时有效的引流加胆囊造瘘也能提高疗效, 减少并发症。

2. 4 术后管理

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外科手术, 尤其是急诊手术, 术前不可能进行充分准备, 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作各项检查, 以致采取相应的处施, 给术后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因而术后管理尤为重要, 除了常规的术后管理外, 尚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管理, 注意减轻代偿功能不良的各重要脏器的负荷, 早期发现, 妥善处理各种细小的病情变化, 加强营养支持, 纠正低蛋白血症, 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 良好术后管理可使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收稿日期2009-06-26

关键词:胆道疾病,老年人,手术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篇2

【关键词】 老年;胆道疾病;术后护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51-02

老年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现阶段胆道疾病发生比例正在逐渐增加[1],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大不如前,常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因此,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难度相对较大,本次研究主要对33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入手术治疗的老年胆道疾病患者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62-81岁;主要病症为:慢性结石性胆管炎14例,急性结石性胆管炎11例,胆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炎伴胆囊息肉2例。合并并发症:合并心脏病患者1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合并呼系统疾病患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33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患者13例,择期手术患者20例。手术采用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

1.3 护理方法 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常规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包括心率、心律、脉搏、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维持血氧饱和度>95%,观测尿量变化,维持尿量>30ml/h,若尿量过低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观察病人神智是否清醒,主动询问其是否有不适症状并作出相应处理。②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根据具体情况放置胃肠减压管、胆囊造瘘管、T型管和导尿管等,对于各种引流管应做好标识,观察和记录引流管内液体的质、量、色。保持引流管通畅,并且在患者移动时注意引流高度,避免反流。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避免感染。有的老年患者自控能力差,因此,在其意识不清时(如全麻术后清醒时)应安排专人守候,避免其不自主将引流管拔出。③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胆道手术常见并发症为创口感染、缝合创口裂开、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胆瘘及肺部感染等。术后应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合有效地抗生素治疗。

2 结 果

33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治愈23例,好转9例,死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共15例,7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3例缝合创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胆瘘,1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3 讨 论

老年患者机体组织器官老化,对于手术的耐受性也会大大减低,因此,术后的护理应格外注意。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防止并发症,本次研究对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如下:①创口感染及裂开: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另外营养不良、贫血等均可影响伤口愈合,造成感染,因此术后应积极给予营养支持和必要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适当延长拆线时间,以避免创口裂开;②腹腔感染:术后应观察患者腹部特征,密切注意引流液的性质,早期应用抗生素,并注意药物配伍,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注重营养,增加抵抗力;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短期内易大量出血,造成低血压,对此,术后应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流量,纠正失血状态,必要时可采取胃内注入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100ml,以收缩血管,进而起止血作用[2]。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以防患者恐慌,能够稳定下来积极配合治疗;胆瘘:胆瘘是胆道疾病手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3],老年人由于其耐受性差,胆瘘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手术后的拔管时间应正确掌握;本次研究发生胆瘘1例,采用保守治疗后,进行充分引流,联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③肺部感染:为常见胆道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在术中由于气体插管、术后切口疼痛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加之老年人体弱,因此,极易伴发肺部感染。术后应定时拍背翻身,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咳痰,注意防寒保暖,合理使用抗生素;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血流速度缓慢,术后长期卧床易形成血管内血栓,因此护理适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色泽、皮温及末梢循环状态。注意患肢有无肿胀。疼痛及压痛,如若发现,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术后早期应进行患肢被动按摩及主动屈伸训练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后症状消除。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胆道疾病术后的护理因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对先兆性症状进行预见性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肖莉,黄海英,等.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B):1721-1722.

[2]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6.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其中男62例,女22例,年龄61-79岁不等,平均年龄(68.2±8.3)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7例,合并糖尿病8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其中25例患者有黄疸表现,查体表现为压痛与肌紧。所有患者均行改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急诊手术治疗。

1.2 方法

全麻下,选择入路对胆总管进行游离,低位切开2cm,取出结石后冲洗干净,对病灶部位进行探查确定无狭窄后,在屈氏韧带以下15-20cm离断空肠,缝合好远端空肠端,在离空肠缝合端5cm处将浆肌层与胆管缝合,再将胆管切口相对应长度的肠壁切开,连续缝合。再行空肠-空肠端侧吻合,放置引流管。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例数与死亡率。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12个月,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临床效果判断:治愈:随访3-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正常;好转:随访3-12个月,患者有轻微上腹疼痛表现,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本组84例患者,经过急诊手术治疗后,5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9.0%,治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2.7)d,好转8例,好转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3.5)d,总有效率为:94.3%。术后出现4例切口感染、2例胆瘘、2例肺炎、2例腹腔出血等共计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9%,随访期内再次手术者10例,再次手术率为:11.9%。84例患者均获3-12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老年人的Oddise括约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松弛以及弹性减弱,使得胆道的净化功能明显较面青人差,其对细菌等的抵抗力较差,致病菌可逆行进入胆道,易发生逆行性胆道感染,胆道性细菌感染是发生胆道疾病的重要诱因,且胆石症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加呈正相关[3],因此,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它年龄的患者。再加之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差,加之腹壁肌肉萎缩,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一旦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就诊时,其病情的严重程度通常较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临床对于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尽快解除患者的病情,避免出现严重后果。故此,急诊手术较多应用于老年胆道疾病患者。选择怎样的急诊手术方式,是治疗老年胆道疾病的关键所在。

CESAR于1893年首创了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5]。因该处空肠的血供丰富而完整,有足够的长度可以行远距离转移,该术式经报道后,被广泛应用于胆道、胰腺及胆道与消化道的吻合手术。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及改良,目前,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已经成为了腹外科较为常用的内引流术式,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病死率低、复发率低的优势,而收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本组84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采用急诊改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4.3%,并发症率及病死率指标均较良好。且该术式的特点,决定了其适合对于任何部位的胆管实施重建,因此,改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适合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首选术式。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提高临床老年胆道疾病的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行改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急诊手术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临床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死亡率等指标,分析改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急诊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疾病的效果。结果 84例患者中,5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9.0%,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4.3%。术后出现4例切口感染、2例胆瘘、2例肺炎、2例腹腔出血等共计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9%,随访期内再次手术者10例,再次手术率为:11.9%。84例患者均获3-12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行急诊改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老年性胆道疾病,具有手术风险较低,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是适合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老年性胆道疾病,急诊,改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参考文献

[1]吴振昶.7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症外科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5(2):231-232.

[2]范德标,许建平,简锋,等.胆道再次手术68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9(2):76-79.

[3]陈国忠,褚爱春,徐辉文,等.胆道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87.

[4]杜立学,滋汉宁,胡海田,等.老年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4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5):297-298.

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篇4

关键词 胆道梗阻性疾病 超声诊断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2例均为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的住院患者,男54例,女17例,年龄11~80岁,平均53.2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仪器:PHILIPS HD1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MHz。

方法:检查前空腹8小时以上(急诊除外),按常规胆道系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同时结合运用高档数字超声中的X-RES、SonoCT、以及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对难以显示胆总管下段者,可采取适当加压探头、饮水或延长扫查时间等方法,尽可能显示胆总管全程,并仔细观察梗阻部位及其声像图特征,同时鉴别其与毗邻脏器的关系。不能确诊者,可于次日复查。

结 果

72例病例中,超声诊断准确率93.1%(67/72),误漏诊率为6.9%(5/72)。其中误诊4例,2例壶腹部癌分别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及胰头癌,1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结石,1例胆总管下段胆栓误诊为结石;漏诊1例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见表)。

讨 论

提高胆总管下段梗阻部位的显示率。由于胆总管下段的解剖部位较为复杂,位置较深且隐蔽,而且常常受到病员自身情况如肥胖、胃肠气体的干扰,故该处的病灶不易显示。在胆道系统常规扫查的基础上,我们采取饮水、改变体位、加时、加压探头等方法,同时,运用现代超声X-Res、SonoCT、以及三维成像等技术手段,使病灶显示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肥胖、胃气干扰较大的较小的病灶。具体方法是:病员取平卧位,先在第一肝门部显示胆总管下段以后,探头沿胆总管上段长轴扫查,然后往下显示胰头部,在胰头部后外侧显示扩张的胆总管,探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轻轻向下移动探头,连续显示胆总管中下段至十二指肠壁内段,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屏住气,适当加压探头,加时扫查,结合三维透明成像模式、X-Res、SonoCT等手段,辨别病灶与胆总管管壁之间的关系以及病灶本身有无血流信号,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局部放大图像,调节聚焦。

误漏诊原因分析:1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结石,由于肿块后方伴弱声影,未考虑到部分癌肿含有纤维成分以及钙化而出现声影,同时对CDFI和三维成像的应用缺乏耐心,应当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肿块与管壁的关系,同时结合病史,耐心、细致地检查;1例胆总管下段胆栓误诊为结石,因探及强回声周围可见液性暗带包绕,尽管其后方无声影,但由于结石发生率较其他疾病高得多,故而首先诊断为结石从而导致误诊,其原因是临床经验不足所致;2例壶腹部癌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和胰头癌,系多次超声检查均提示结石和胰头癌,因此检查时不应仅满足于发现病灶而导致先入为主,特别是胆总管扩张的程度与结石大小不吻合时,应当仔细询问病史并充分运用CDFI。总之,造成胆总管下段梗阻误漏诊原因主要是检查者手法不熟练,经验不足以及缺乏耐心、细致的检查,同时,未充分应用现有设备多种技术手段。其次是较小的病灶,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汁充盈不足,超声显示困难。此外,患者肥胖及胃肠气体干扰也有关系。

超声的诊断价值:应用超声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较高,目前已经得到公认,已经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本组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1%。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我们认为掌握好的检查方法及注意避免误漏诊的原因,并根据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对大多数胆道梗阻性疾病能够作出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著.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4

2 王薇.胆总管下段病变的B超、CT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3):246

3 黄丽萍.三维超声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4):277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50例中, 男22例, 女28例, 年龄56~78岁。40例患者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 阵发性加重, 疼痛向右肩放射, 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8例患者表现畏寒、发热;35例患者查体时右上腹有压痛和肌紧张, Murphy征阳性;26例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到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6例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1.2 治疗方法

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扩容、抗休克、纠正酸碱失衡。心率>120次/min, 心电图明确窦性心动过速应用西地兰等改善心功能, 预防心衰;病情严重者应用激素。当血压回升至80mmHg时, 即在抗休克同时争取及早施行胆道减压手术, 35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行胆囊底造瘘取石引流者15例, 32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

2 治疗结果

术后2周28% (14例) 的患者治愈;手术后4周32% (16例) 的患者治愈20例;其他19例患者手术后5周治愈;无一例患者死亡, 患者死与肺部感染、心衰等症状。

3 讨论

胆道感染、胆石病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 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症、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等, 成为外科的常见、多发、难治疾病。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内有细菌感染, 可单独存在, 但多与胆石病同时并存, 互为因果。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 胆石如阻塞胆总管则有80%~90%合并感染, 感染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胆石病在静止期可无明显症状及体征, 或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厌油腻饮食等症状;当胆道某一部位发生胆石移动、梗阻或细菌感染时, 可出现中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右上腹可出现压痛、肌卫、反跳痛或扪及肿大胆囊之底部。重症感染可并发胆囊坏疽穿孔、胆道出血、肝脓疡、中毒性休克等。胆石病包括原发于胆囊及原发于胆管系统的结石, 二者在发病机理和临床过程中均有显著差别。胆石虽是由胆汁中的成分构成, 但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与病人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营养条件、胆道本身的病理改变和身体的代谢活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西方国家结石主要发生于胆囊, 但我国及东南亚、日本一带, 原发于胆管系统的色素结石却很常见。

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是胆总管结石梗阻、感染而致急性胆管炎的典型三联症状, 如出现神昏谵语、血压下降等中毒性休克征象时, 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重症胆管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 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 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油腻饮食常为胆绞痛诱发因素, 体温常在38℃以上, 右上腹有压痛、肌卫, 有时可扪及肿大之胆囊。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嗳气和厌食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 类似“胃痛”, 有时可感到右肩胛下、右季肋处隐痛, 右上腹部可能有轻度压痛和不适, 无典型的临床症状, 病史可长达数年至十余年, 部份病人可曾有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史。较大的胆囊结石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闷胀不适, 或呈慢性胆囊炎症状;较小的胆囊结石可使在油腻饮食或夜间平卧后结石移动阻塞胆囊颈部引起胆绞痛及继发急性胆囊炎;结石如长期阻塞胆囊颈管不发生感染, 则形成胆囊积水;约有半数的胆管结石病人, 可因无症状而终身被忽略, 称为隐性结石。肝内胆囊结石症状常不典型, 表现为经常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肝区闷胀疼痛, 畏寒发热, 有时出现黄疸, 肝区有叩击痛或可扪及有触痛和肿大的肝脏。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接触梗阻、胆道减压、引流胆汁, 挽救患者生命。因此, 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 通常采用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1]。胆总管探察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的基本步骤, 如果在患者病情平稳、患者生理状况允许的条件下, 应尽量仔细探察肝内外胆管, 尽量清除胆总管下端及左右胆管内的结石, 在梗阻的近端引流胆汁。但对于难以取净的肝内胆管结石, 可待日后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 应激反应迟钝, 其胆道结石病程较长, 常合并存在多种器官疾病, 一旦胆道疾病发生急性感染发作则病情进展迅速恶化, 易出现中毒性休克, 胆囊出现化脓、坏疽、穿孔, 有胆管炎者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应尽早手术解除胆道梗阻。手术方式以尽快缓解胆道炎症和解除胆道梗阻为原则, 在病人全身状况和局部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可作胆囊切除术, 否则就暂作胆囊造瘘、取石、引流, 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以减少、减轻并发症, 降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篇6

老年人患胆道疾病时, 因为其合并诸多并存疾患, 手术风险大为增加, 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也相对升高, 正确认识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积极处理并存的心肺、代谢性等疾病, 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我院1992年5月-2008年12 月收治的老年胆道手术155例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5例患者, 男47例, 女108例;年龄60~79岁。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38例,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84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33例。其中胆囊坏疽穿孔1例, 重症胆管炎5例, 胆源性胰腺炎3例。本组有并存疾病者103例占66.5%, 其中心血管疾病62例, 呼吸系统疾病48例, 糖尿病11例;低蛋白血症1例, 入院时有肝功能损害13例, 肾功能损害2例。

1.2 手术方式

急诊手术37例, 择期手术118例。其中胆囊造瘘术1例, 胆囊切除术125例, 胆管切开引流术23例, 肝部分切除4例, 胰包膜松解术2例。

1.3 治疗结果

治愈150例;死亡3例, 均为多系统器官衰竭 (MSOF) ;2例因病情严重家人放弃治疗, 自动出院。153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2例, 肺炎6例, 切口裂开4例, 腹腔残余脓肿3例, 应激性溃疡2例, 胆瘘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18.3%。

2讨论

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 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但老年人全身脏器功能却呈退化状态, 免疫能力下降, 并存疾病多, 尤其当老年人器官功能不全时, 手术风险更大。老年人手术危险性增加与其多种病理生理改变、伴随疾病加重及急诊手术有关, 而不是年龄本身的问题[1]。这就要求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 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2.1 术前准备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地行体格检查以及全面详尽的实验室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全身情况、脏器储备功能及手术耐受力, 了解并发症的程度, 对于危重患者, 边积极手术准备, 边抢救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 抗感染能力差, 极易发生酸碱、电解质紊乱及感染性休克, 且并发症与急腹症相互影响, 使病情复杂, 治疗更加棘手, 甚至危及生命。对存在并发症的患者需在治疗急腹症的同时干预并发症, 如控制血压、血糖, 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2]。

2.1.1 心血管系统: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当有胆道疾患时, 因胆汁淤积、胆道压力增高及肝细胞损害, 导致心肌抑制因子产生, 心肌缺血, 出现胆心综合征, 使心血管病的矛盾更加突出。对有高血压的患者, 需正规治疗, 术前舒张压控制在14kPa较为安全[3]。合并冠心病者, 可扩张冠状动脉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1~2周, 以提高心肌供氧, 改善心肌功能。

2.1.2 呼吸系统:

老年人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很高, 术前积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前1周应戒烟, 间断给氧改善低氧血症, 给予化痰药物以利于痰液排出, β2受体阻滞剂雾化吸入, 茶碱的应用, 有计划的训练患者作深呼吸, 锻炼咳嗽技术, 积极恢复通气功能。

2.1.3 糖尿病: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 有50%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糖尿病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组织修复能力减弱, 致手术切口及创面愈合能力下降, 术后易发生切口不愈合及继发感染[4]。术前应控制饮食, 应用降糖药物, 将血糖控制在8.8mmol/L, 当大于此值或合并有酮症时, 在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同时, 予以胰岛素治疗, 根据血糖指标配备1∶2.5~4。糖尿病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低下, 术前积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抗生素选择以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为主。

2.1.4 肝肾功能损害:

大部分患者胆道疾病反复发作, 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对于有黄疸的患者, 术前术后常规静脉滴注维生素K1, 积极应用保肝药物, 不用肝毒性药物, 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可输注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或新鲜血。术前应重视肾功能、尿常规、肌酐及尿素氮检查, 对有肾功能不全者应积极处理, 并禁用肾毒性药物。

2.1.5 体液失衡:

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由于感染、发热、呕吐及自身免疫力降低, 往往合并有体液失衡, 使其术中对失血的耐受力降低, 易出现休克, 术后易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因此术前应详细行实验室检查, 积极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

2.1.6 抗生素的应用:

老年患者并发症多, 免疫力下降, 手术感染率高。笔者对急症手术者常规术前应用抗生素, 择期手术患者于麻醉后切皮前30min予静脉注射抗生素1次以预防术后感染。

2.1.7 营养支持:

术前营养支持对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切口感染均有重要影响。术前营养不良, 突出表现为低蛋白血症以白蛋白更为重要, 可伴有血容量减少。术前应积极纠正营养不良, 可通过输白蛋白、全静脉营养制剂 (TPN) 、输血纠正等治疗。

2.1.8 其他:

如有胆源性胰腺炎, 血、尿淀粉酶升高, 术前应常规用抑制胰酶药物及H2受体阻滞药物或质子泵抑制剂。

2.2 术中处理

麻醉宜选用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 便于呼吸管理, 生理干扰小。术中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手术操作宜轻柔, 宜简不宜繁, 避免过度牵拉, 诱发心脏停搏。如全身情况差, 局部粘连重, 解剖关系不清, 不必勉强彻底手术, 可以在取净结石后作简单的引流手术, 以减少手术时间, 增加手术安全性。

2.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行心电监护、吸氧, 常规应用镇痛泵减轻疼痛刺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控制液体速度。有心血管疾病者, 术后3d不宜下床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高血压患者术后继续静脉滴注降压药物。有呼吸系统疾病者, 给予抗生素、化痰、解痉、雾化吸入治疗。定时变换体位、叩背, 必要时给予激素治疗。PaO2低于8kPa时, 要考虑辅助呼吸。术后严密监测尿量、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肾功能变化, 控制补液速度, 必要时加用利尿剂。对于手术创伤大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应急性溃疡的发生, 对胆性胰腺炎的患者继续应用胰酶抑制剂。有糖尿病者继续应用胰岛素至口服降糖药物,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术后保持引流通畅, 注意引流量及性质, 腹腔引流根据引流量多少而决定拔除时间, 一般在72h内拔除, 如果引流量过多, 可适当延长拔除时间。由于老年人愈合能力差, T管拔除时间应延迟至术后4周, 切口拆线应在术后第9天分次进行。为预防切口裂开, 除要加强营养支持外, 预置减张缝线并使用腹带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沈镇宙, 张亚伟.老年人外科手术中的若干问题[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1995, 9 (3) :127-129.

[2]于凯江.危重病医学新进展[J].黑龙江医学, 2003, 27 (6) :401.

[3]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26.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性胆道疾病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胆道疾病的诊断标准, 且均具有接受急诊外科手术的相关指征。排除标准为:精神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不具有急诊外科手术指征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3例, 女性患者27例;年龄60~85岁;胆囊结石患者38例, 胆管结石患者10例, 胆囊息肉患者7例, 胆囊癌患者5例。干预组中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25例;年龄61~83岁;胆囊结石患者37例, 胆管结石患者12例, 胆囊息肉患者9例, 胆囊癌患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 干预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 手术评估。患者接受手术前,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 包括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询, 避免患者病情延误, 主要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的具体情况等, 为患者的急诊手术做好准备[3]。

(2) 心理护理。很多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的年龄较大, 对于胆道疾病及具体治疗存在严重焦虑的心理, 甚至出现烦躁、不配合治疗等, 这种较强的应激反应对于手术效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把握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并开展心理疏导, 告知患者手术方法等, 消除患者顾虑。

(3) 合并症护理。对于病情极为危重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 确保药物可以及时输入患者体内, 还需要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酸中毒等情况, 及时为患者补充碱液, 在必要时可以让患者接受吸氧治疗。若患者合并高血压, 护理人员可让患者服用降压药物, 但是需要控制好服药剂量, 避免出现过度降压;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让患者控制饮食, 并根据患者病情为其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确保患者的空腹血糖在7.0~8.0 mmol/L, 餐后2 h血糖值在8.0~10.0 mmol/L为宜。对于合并有营养不良的患者, 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实施静脉营养支持, 确保患者营养均衡。

1.2.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可以多安慰患者, 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可以让患者在麻醉前收听轻音乐等, 转移患者注意力;在患者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若发现患者体征出现异常, 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在患者接受手术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手术体位, 确保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 避免因体位不当而影响手术效果。

1.2.3 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可以为其补充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观察患者的胃肠功能, 患者首次排气后, 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进食适量的流食, 避免患者营养不良。护理人员还需要在术后保证患者T管的畅通, 观察患者腹部是否出现压痛, 引流物中是否出现胆汁等。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包扎, 适当延缓拆线, 若患者切口开裂, 需要及时处理。此外,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 以免出现压疮, 并指导患者进行排痰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表示为n/%, 利用χ2检验, 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13例出现并发症, 干预组患者则仅有2例出现并发症,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各类急性病中, 胆道疾病十分常见, 且很多胆道疾病的患者年龄都偏高。目前, 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患有各类胆道疾病者可以占到30%。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的自身机体能力较弱, 手术耐受性较差, 在接受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4]。老年胆道疾病患者自身胆道的净化能力远不如年轻患者, 对于细菌等入侵的抵抗能力相对较低, 这就导致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与此同时, 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在就医确诊时, 病情一般就已十分严重[5]。临床护理对于保证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来说意义重大, 因此, 对患者实施科学护理十分关键。

在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传统护理主要侧重于对患者的病情监测等, 但是很难满足患者的多方面护理需求, 导致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效果难以达到相关标准, 很多患者由于未能接受更为全面的护理, 而在术后出现并发症, 给患者的后续治疗与康复带来了严重影响。我院在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急诊外科手术围术期应用综合护理, 有效加强了患者护理工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护理人员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分别入手, 加强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术后营养护理、并发症护理、合并症护理等, 切实满足了患者多方面的护理需求, 使患者的手术效果得到了较好的保证。综合护理可以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确保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这也确保了综合护理应用的系统性与广泛性。

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后可以看出, 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4%, 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7%,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静.180例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7) :133-134.

[2]陈松.老年性胆道疾病患者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2) :9-11.

[3]梁路君.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115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 :671-672.

[4]黄晓红.老年胆道疾病90例外科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 (28) :67.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 男27例, 女41例;年龄68~78岁, 平均67.2岁, 病程8天至20年;临床表现、体征为:黄疸17例 (25.0%) 、腹痛51例 (75.0%) 、发热或寒颤32例 (40.1%) 、恶心呕吐26例 (38.2%) 、反跳痛与肌紧张35例 (51.5%) 。既往曾有手术史27例 (39.7%) , 其中胆道手术史21例。

1.2 诊断及其合并症

68例胆汁培养均呈阳性, 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粪球菌、变形杆菌、厌氧菌中的脆弱杆菌等, 部分为混合菌生长, 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胆囊结石36例、胆总管结石21例、急性胆囊炎7例、胆囊扭转2例、总管下端癌1例。68例均有糖尿病合并症, 其中23例还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肝硬化、前列腺增生症等。

1.3 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

本组均在入院后2h至3d内血压趋平稳即刻手术, 麻醉方法为气管插管吸入全身麻醉51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7例;行胆囊切开取石造瘘35例、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17例、单纯胆囊切除11例、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4例, 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1例。手术时间35min~3h。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7例, 占10.3%, 其中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2例、胆瘘1例, 共治愈54例, 好转14例, 无住院死亡病例发生。

2 体会

2.1 老年人胆道疾病的特点

(1) 老年人生理机能和抗病能力相应降低, 免疫功能低下, 各脏器功能减退, 因此术后并发症多, 要防止中毒性休克、胆道感染三联征。 (2) 老年胆道炎性疾病临床进展快, 病情凶险, 应及时作好术前准备, 入院后应尽快进行心电图、胸透、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的检查, 必要时先补给加用有效的抗生素平衡液, 合并糖尿病需先用正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10mmol/L。高血压者则应降压, 使血压控制在24/14kPa~20/12kPa之间。

2.2 手术指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糖尿病并非老年胆道疾病的手术禁忌证, 除近期内有心梗和重度心衰者, 其它如有心肺功能正常的冠心病、陈旧性心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合并症, 只要术前准备充分, 仍可做手术。

2.3 手术时机

老年胆道患者中约77%的病人是坏疽性胆管炎[2], 保守治疗或延误手术时机均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对于有多次胆道手术史、老年患者、合并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 亦不应过分担心病情复杂, 过分强调术前准备, 不能要求所有生命指标均正常才行手术, 犹豫不决, 延误手术时机, 将会导致病情恶化, 带来严重后果, 但对炎症胆管狭窄, 胆管原发、继发结石处在稳定期的老年患者应争取择期手术。

2.4 术式选择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而定, 力求简单、安全、有效。麻醉以局麻加监护配合止痛为佳, 如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宜选用硬膜外麻醉, 老年病人手术耐受性小, 合并糖尿病的手术风险更大, 更要求宜简不宜繁, 以及时解除梗阻, 畅通引流为主, 避免盲目地探查和复杂手术。我们体会出术式越复杂, 死亡率反而越高。单纯胆总管结石可选择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 , 这样可避免剖腹手术创伤及麻醉风险, 减少手术创伤疼痛。由于胆囊管多细而弯曲, 还可有炎性狭窄或其它梗阻因素, 故一般不采用胆囊造瘘替代胆管引流, 对胆总管暴露不清, 胆囊三角粘连, 水肿严重的, 应行逆行胆囊切除为宜, 以防误伤胆总管。

2.5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老年病人由于呼吸肌萎缩, 肺的顺应性减退, 咳痰无力, 大多有肺部慢性疾病, 故易并发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因此, 术后应鼓励病人深呼吸, 尽量将痰液咳出, 待病情稳定应早下床活动, 出现肺部感染应积极做好相应处理, 术后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过多, 继续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8例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7例 (10.3%) , 其中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2例、胆瘘1例, 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能耐受胆道手术, 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时机、减少并发症是关键。

关键词:老年,胆道疾病,糖尿病,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邵文雨, 钱海鑫.42例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24 (4) :552-553.

[2]石劲松.老年胆道疾病68例外科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10) :1191-1192.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篇9

关键词:胆道手术;老年患者;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65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63-02

在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胆道疾病发病概率逐渐上升。由于患者年龄大,生理机能都逐渐衰退,抵抗力逐渐下降,使得老年群体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进而多种疾病出现在老年群体中[1]。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在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胆道手术6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老年胆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胆道手术62例。患者年龄为56-88岁,平均年龄为(68.3±8.6)岁。所有患者中伴糖尿病12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或慢性胆囊炎28例,胆囊息肉15例,伴高血压13例,伴前列腺肥大7例,伴冠心病15例,,伴慢性支气管炎11例,伴胆源性胰腺炎2例.所有患者中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有30例。

1.2方法

在所有患者实行胆道手术期间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了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其实施步骤主要如下:

(1)术前护理

在患者施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外科常规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时做出准确的入院评估,并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全面的护理规划。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进一步确认患者心、肺、内分泌等功能情况,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血生化、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在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当做好营养评估,测量患者体重以及血浆蛋白的测定。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能够对老年患者预后营养不良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措施,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热量[2]。在护理人员交接班次的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为患者补充营养,保证患者维持良好的体能。

在老年患者入院治疗后,由于各种因素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身心健康。在此情况,护理人员应当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老年患者实行相应的情感疏导,基于患者安慰和关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向患者接受手术实施的方法。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由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促使患者对手术中治疗有准确的认识,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针对老年患者伴有其他疾病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疾病。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患者并发症的种类,护理人员在遵医嘱的情况指导患者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术后护理

由于年龄的影响,老年患者各脏器储备功能逐渐减低,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慢性病症较多。患者手术期间如果采用麻醉手术将有可能一起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进而伴随疾病恶化。因此,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应当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并准确记录。针对病情危急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应当给予患者心电图监视,保持呼吸道顺畅,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保持患者氧饱和在95%以上。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胡在那个狂。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必要的情况下还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做好引流管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术后应当密切观察患者腹部刀口敷料有无渗出的情况,注意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加重以及腹肌紧张等症状。注意观察患者T管和富强引流管是否正常。如果患者引流管出现堵塞应当由上而下轻轻压引流管。在患者下床活动时,护理人员应当嘱咐患者将引流带放置在地狱切口的水平位置,防止出现逆流,造成腹腔感染[3]。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加强基础护理,促进术后恢复。术后输液是维持患者水电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当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的通畅,合理安排患者输液。患者输液的速度应当保持匀速。尤其是针对心肺疾病的患者,应当避免滴速过快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准确记录患者输液的进出量。观察患者皮肤弹性,注意观察有无脱水的症状。在老年患者处于麻醉的状态时,注意体温调节。体温的变化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护理人员应当特别注意术后注意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注意防止烫伤。

2 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所有老年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书院期间并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且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在老年患者由于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身体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期间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老年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实行胆道手术治疗期间,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文黔,丁宪群,杨媛媛,等.胆道手术后带T管病人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17(9):557-558.

[2] 戚艳丽.胆道手术合并糖尿病43例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6(23):881-882.

老年胆道外科疾病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 01 0年1月至2 01 4年1 2月收治的老年胆道疾病患者32例, 曾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同时并存其他疾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6例 (81.3%) , 其中结石性胆囊炎颈部结石嵌顿22例, 非结石性胆囊炎4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梗阻6例 (18.8%) 。其中男23例, 女9例;年龄60~7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8小时到6天。起病急20例 (62.5%) , 数小时内即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 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起病较缓12例 (37.5%) , 右上腹痛起初较轻, 后逐渐加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 右上腹明显压痛、反跳痛, 局部腹肌紧张;触及肿大并有压痛的胆囊, 墨菲征阳性14例 (43.8%) ;伴腹胀12例 (37.5%) ;恶心、呕吐、纳差10例 (31.3%) ;寒战、黄疸6例 (18.8%) 。

合并症:心电图有异常改变21例 (65.6%) , 高血压病19例 (59.4%) , 慢性支气管炎15例 (46.9%) , 糖尿病11例 (34.4%) , 肺气肿9例 (28.1%) ;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22例 (68.8%) 。发病前因饮食不当诱发 (进食油腻食物史) 18例 (56.3%) , 无明显诱因14例 (43.8%) 。

1.2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禁饮禁食, 对恶心、呕吐严重者行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关注合并症的治疗。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造瘘术, 胆囊管、胆总管梗阻的6例同时行胆总管引流术。

1.3 术后情况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 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住院7~10天带管出院。术后3个月来我院经再次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治疗, 痊愈25例 (78.1%) ;因自身原因出院后未再行根治性手术7例 (21.9%) , 随访无症状及结石复发。

2 讨论

老年急性胆道疾病的特点:①因胆囊排空能力下降, 肝脏胆固醇代谢能力及排泄胆汁酸能力降低, 导致结石发生率上升。本组32例中胆石症占87.5% (28/32) 。②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 病变进展较快, 消退较慢, 且并发症多, 应激能力差, 对疾病及手术的反应及耐受力较差。长期的胆道炎症致患者消化能力及营养状况较差, 胆道结石的存在, 在并发胆囊炎后胆汁排空受阻而加重感染, 易导致并发症。③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 对炎症反应迟钝, 腹痛及肌紧张不明显, 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也不明显, 这种临床表现与病情不平行的特点, 易误诊为一般性胃病或单纯胆囊炎。④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合并2种及以上慢性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 给胆囊疾病的诊疗带来困难和风险。⑤老年人多有全身性动脉硬化, 胆囊动脉管腔变窄, 末梢血管因急性炎症发生闭塞, 可引起胆囊缺血、坏死穿孔。

胆囊有储存胆汁的功能, 在胆总管下端梗阻性疾病, 而胆囊管又通畅时, 胆囊起到一定的减压作用, 可减轻肝功能损害。患者如病情重、情况差, 不允许做根治性手术, 先做胆囊造瘘术能起到引流、减黄的效果, 为再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待病情好转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术[1]。如患者年迈体弱, 并存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 伴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本组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 先行单纯胆囊造瘘术26例, 对合并胆囊管、胆总管梗阻者, 先行胆囊、胆总管同时造瘘6例, 效果均满意。

胆囊造瘘术由于保留了胆囊, 有利于再次手术时辨认解剖关系, 对避免医源性损伤有重要意义。其次, 再次手术前亦可通过造瘘管做X线造影或经造瘘管做胆道镜检查, 判断胆管内有无残留结石, 及了解胆管通畅情况, 对设计择期手术的方法, 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及残余结石有一定帮助。也可经造瘘管行胆道镜取石治疗。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基本写法下一篇:村镇住宅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