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2024-10-14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精选12篇)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是一种最常见和多发的疾病, 同时也对老年的健康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该病主要在咳嗽、呼吸困难以及活动耐力差方面上显现, 这些方面对老人的生命质量严重影响。在卫生资源中老年COPO患者是最大受用者[1]。根据最新研究可知, 对于COPO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就要从肺功能的康复和锻炼上入手。因此,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学生资源, 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协助, 帮助社区中的COPO患者缓解并实施家庭肺功能的康复与锻炼的指导, 得到很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有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最大81岁, 最小45岁;病程最短为15年, 最长的为42年, 其中患者中有78%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方面的慢性疾病。30例患者均为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笔者医院呼吸科出院的COPD缓解期的患者, 其呼吸困难程度分别为:0级0例, 1级7例, 2级13例, 3级8例, 4级2例, 且均有吸氧史。其中呼吸困难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0级就是除了剧烈活动以外, 并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1级则是在上缓坡和进行快走的同时出现气短现象;2级主要是根据自己在地上行走时的速度, 出现呼吸困难时, 需要停下来呼吸, 或者出现呼吸困哪时, 会比同龄的人步行的很慢。3级是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4级是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 或者穿脱衣服时气短[2]。

1.2 具体实施方法

在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中选拔一批学习成绩较好, 具有爱心和责任心, 能懂方言具备和社区老人进行有效沟通能力的学生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相关知识的培训, 在社区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走访COPD患者, 详细了解病史,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呼吸困难的程度, 再此基础上对患者建立家庭护理健康档案, 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和现有的居家场所和设备来“量身定做”制订肺康复锻炼计划, 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接受能力, 每周由学生上门具体实施指导和陪练1~2次, 要求家属照顾者参与, 社区护理人员巡回检查指导效果,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3 具体干预内容

(1) 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呼吸体操; (2) 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 (3) 体能训练:包括下肢肌力训练, 如:定量散步、医疗行走, 上肢肌力训练, 如:太极拳、上举运动以及交叉两臂触肩等。每次15~30 min, 每天2次, 指导陪练时间6~12周后逐渐由家属照顾者取代陪练。训练时间、次数、方法应据病人状况而定, 每做一次运动后, 脉搏控制在 (170-年龄) 以内。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 5 min以下的运动训练不能改善心肺功能, 每次锻炼的总时间应为15~60 min[3]。 (4) 健康教育指导:包括COPD疾病的认知、营养支持、呼吸的控制和放松方法、坚持肺康复训练益处等。

2 结果

30例社区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通过社区正确的家庭护理干预, 提高了功能性锻炼能力, 改善了呼吸困难状况, 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主观症状明显减轻, 发病次数减少。经家庭肺康复锻炼指导干预3~6个月后, 改善了呼吸困难的状况, 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分别0级4例, 1级12例, 2级8例, 3级5例, 4级1例。

3 体会

社区老年C O P D患者因病程长, 预后差, 易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患者常有焦虑、易怒、烦躁和忧郁等情绪[4]。因此, 心理护理必须贯穿社区老年COPD患者家庭护理的始终。社区护士和医学生陪练员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老人, 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 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予以真诚的鼓励。同时, 积极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尤其在家中实施肺康复活动锻炼计划时, 更应对其家庭照顾者强化这方面的知识。COPD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 肺康复锻炼指导护理必须同时重视这两方面。肺康复活动锻炼可减少患者对发生呼吸急促的恐惧性, 由于活动能力提高, 从而增加了患者生活的自信心, 改善了生存质量, 减少患病状态。

在老年COPD患者中大约有30%的病人会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5]。肌肉组织减少会引起呼吸肌萎缩, 最后导致病人呼吸衰竭。因此, 要重视营养支持在肺康复锻炼中的作用, 营养支持是解决老年COPD病人体重下降的最有效方法, 为使营养支持达到良好的效果, 社区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包括:健康的饮食及膳食均衡, 每天多种水果和蔬菜、含高纤维素的谷类食品和鱼, 并要注意缓慢进食, 特别是在休息的情况下也存在气喘时, 避免暴食, 足量饮水等。同时, 使患者掌握COPD疾病知识,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教育与督促及时戒烟, 可减少呼吸道刺激, 防止呼吸道阻塞的进一步加重。

肺康复活动锻炼是帮助社区老年COPD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其成功与否, 与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社区护士应全面掌握社区老年COPD患者的病情变化, 同时, 由于社区老年COPD患者, 体质差, 接受能力弱, 所以在实施家庭肺康复锻炼指导时社区护士要因人而异, 制定个性化的计划, 并建立记录手册, 定期进行强化指导及效果评价。

摘要:本文针对社区日益增多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学生资源, 对社区缓解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家庭肺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的体会, 旨在为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肺功能康复锻炼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周士枋.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20 (9) :703-704.

[2]彭敏, 蔡柏蔷.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 2005, 44 (5) :394-397.

[3]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26.

[4]周玉兰, 刘枢晓, 米继民.呼吸机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4) :361-363.

[5]王平, 王少红.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途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 24 (3) :105.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2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采用病房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病房常规护理+呼吸训练,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 经相对处理后症状缓解, 不影响护理效果。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呼吸训练, 有利于快速改善患者肺功能, 促进呼吸系统康复, 应用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影响;呼吸训练

为进一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改善方法, 改善患者肺功能, 本院选取7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8月~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1], 经X线和CT检查确诊, 均行临床对症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4例,平均年龄(58.4±4.6)岁,平均病程(11.5±1.7)年;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5例,平均年龄(57.9±4.4)岁,平均病程(11.3±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病房常规护理, 包括病房基础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 主要内容包括:①缩唇呼吸法:患者处于端坐状态, 将两手平放于膝盖上方使用鼻吸气, 待屏息片刻用嘴呼气, 呼气时缩唇轻闭, 慢慢呼出气体, 将膈肌抬高, 最大限度的排出残气, 保持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 以1:4为最佳努力目标, 3次/d;②腹式呼吸法: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或站位, 采用吸气鼓腹、呼气缩腹方法进行呼吸训练, 并在训练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胸部稳定, 通过鼻部深吸气之后缩唇呼出, 保持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 3次/d;③全身呼吸法:使患者处于坐位状态, 紧握双手, 肘关节行屈伸运动, 屈曲时深吸气, 伸直时深呼气或通过展臂吸气-抱胸呼气, 交替呼吸15次, 2次/d, 早晚各1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其中肺功能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FEV1/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VC、FEV1和FEV1/FVC等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中出现1例呼吸不畅和1例失眠, 对照组中出现2例失眠;经临床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严重性并发症, 不影响整理护理效果。

三、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 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2], 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可形成呼吸障碍, 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很大[3], 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同时, 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即便经过临床治疗, 改善了患者活动能力,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大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较长, 肺功能仍呈进行性下降, 病情恢复较慢并易反复, 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尤以呼吸系统和肺功能并发症较为常见。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需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肺功能为护理重点。

呼吸训练主要是指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提高呼吸肌功能, 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训练方法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全身性呼吸等多种训练方法, 主要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以及肺结核和尘肺等慢性肺实质疾病患者, 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 加强机体气体交换,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本院选取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 患者呼吸系统和肺功能改善良好, 并发症较少, 实施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寿依群.肺俞穴经皮电神经刺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36(9):705.

[2] 杨秀荣. 25-二羟维生素D3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12):1349.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3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 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类具有气流受限制特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会导致经常的咳嗽、咯痰和呼吸困难,能引发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等,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生命健康。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到2015年>60岁人口将>2亿,约占总人口的14%,而我国<50岁的人群COPD患病率高达15%。据WHO的统计,COPD的致死率高居第4位,占据呼吸系统疾病总致死率的20%左右。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和控制感染等。虽然上述治疗原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但是要取得最好的疗效还必须有正确而合理的护理。2011年2~12月收治老年COPD患者48例,对护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老年COPD患者48例,经诊断全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准相符合。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60~90岁,平均72.2岁。患者的一般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均采取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和控制感染等常规的治疗,同时进行合理和正确的护理。

结 果

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好转而出院47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7.9%。

护 理

营养护理:老年COPD患者大多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其原因主要有:①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患者因长期的低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及肺动脉高压引发右心功能不全,胃肠道瘀血导致消化功能出现紊乱;②患者因在咀嚼、呼吸和吞咽等方面的困难造成患者进食量减少。③老年COPD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要比正常人多消耗10%~20%的能量,而且基础的代谢率也增多30%,从而导致总的消耗量增加[1,2]。所以要正确指导和改善COPD患者的饮食结构,提高能量的摄入,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功能良好。根据总热量需求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热量合理安排比例。通常老年COPD患者供能比例为蛋白质15%~50%、脂肪30%~35%、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的维持量1.2~1.9g/kg体重。同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3,4]。

心理护理:由于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症状痛苦,很多老年患者因为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体质逐渐虚弱,加上担心病情加重产生的经济负担,常出现焦虑、恐惧、易激动、失落感、罪恶感、自卑情绪等不良情绪[5]。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提出问题要耐心地解答,减轻其心理负担,介绍疾病的相关,使患者对本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鼓励他们要及时给予患者精神安慰,以取得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戒烟:在我国COPD约有70%~80%是因吸烟导致的。吸烟会造成呼吸道出现慢性的炎症,降低了局部的免疫力,使痰液潴留等病理产物很难咳出,进而引起呼吸道出现反复的急性感染,最终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对有吸烟习惯的老年患者,要向他们讲解吸烟的害处。同时要让亲属监督,提高老年患者的戒烟率,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氧疗:老年COPD患者通常表现为低氧血症。长期氧疗能稳定甚至逆转肺动脉高压的发展,纠正低氧血症而又不引起高碳酸血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COPD患者长期吸氧,要特别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一般主张患者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1.0~2.0L/分,氧浓度25%~29%,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使PaO2>60mmHg,和(或)使SaO2升至90%,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积极排痰: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使患者处于舒适卧位,在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时,引导其先深吸气,后保持口张开,再通过连续地咳嗽,把痰排到咽部,最后将痰用力排出。COPD加重期,痰液较黏稠,不易咳出,可应用祛痰药及支气管舒张药,以利痰液咳出。必要时使用吸痰器将痰抽出,吸痰的正确顺序:先将气管内附着的分泌物吸出,然后再把鼻腔与口腔内的分泌物吸出,要按无菌操作进行吸痰。每次吸痰的时间通常≤15秒,连续吸痰的次数要<3次。要经常给长期卧床的患者翻身,并检查其皮肤的状况,防止出现压疮。协助患者每隔1~2小时进行1次翻身,因拍背不但有助于咳出痰液,还能减轻患者呼吸肌的氧耗,所以每天需拍背3~5次。并要求房间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保持病房的空气清新且整。

呼吸训练:通过训练患者呼吸可改善其肺部的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主要包括慢而深的缩唇呼气和腹式呼吸性训练。①缩唇呼吸训练:患者闭嘴,经鼻腔吸气,呼气时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秒,一般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1:2或1:3。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②腹式呼吸锻炼:保持患者立位,而长期卧床患者可取坐位,使其上半身肌肉充分的放松,做深呼吸時,要将两手放于胸前和腹部,挺腹吸气,也可通过手给腹部加压,呼气时腹部凹陷,将气用力呼出,通常吸气2秒,呼气4秒。两者的时间比约1:2或1:3。要求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同时要求做到深吸缓呼,保持呼吸频率7~8次/分,开始时2次/日,每次10~20分钟,熟练后可提高频率和时间,并逐渐锻炼成自然的呼吸习惯。

讨 论

由于COPD的病程较长,病情复杂,

加之老年患者体弱,抵抗力低,并发症多,护理困难。通过对48例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到为了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精心的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强调营养、心理、戒烟、合理氧疗、协助排痰、呼吸锻炼等有利于COPD 患者的尽快康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玉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营养支持3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4(17):70-71.

2 蔡映云,徐京,柳启沛,等.饮食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103.

3 Rochester DF.Nutrition nepletion[J].Sem Respir ned,1992,13(1):44.

4 吴洁,左志通.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028.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 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 (62±8.4) 岁, 病程 (12.3±3.4) 年, 住院时间 (15±3) d, 文化程度:小学41例, 文盲1例, 中学28例, 中专10例, 所选患者均无精神异常, 亦无沟通障碍及意识不清。所选患者均因COPD急性加重就诊, 给予抗感染、平喘及化痰等综合治疗。

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疾病的折磨, 病情反复发作, 影响生存质量。老年患者经常表现出忧心悲观, 对疾病预后没有信心, 甚至存在恐惧心理, 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 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 患者都希望被重视和受尊重, 作为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态度温和, 与患者多进行沟通, 要鼓励患者对疾病控制树立信心, 告知患者家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多给患者支持和帮助, 尽可能减少心理负担, 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 告知患者焦虑、烦躁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 强化患者的心理防御功能, 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2]。 (2) 生活及饮食护理:a.生活: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室温维持18~20℃, 相对湿度55%~60%, 坚持做好晨间护理, 每天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定期跟换床单, 病房要做好终末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b.饮食护理:饮食要含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合理膳食, 营养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 >1500 m L/d。同时对于血糖正常的老年患者, 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防止发生便秘。 (3) 呼吸道护理:a.吸氧:老年COPD患者应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每天吸氧时间15 h以上为宜。注意氧气湿化, 提高耐受性, 采用1次性双腔鼻导管, 湿化瓶应每日定期消毒, 更换无菌蒸馏水。b.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清醒患者鼓励自主咳痰, 对于痰液黏稠患者, 可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 对咳痰困难者, 护理人员可以用手从上自下的叩击患者的背部, 或使用机械振动排痰机排痰, 2次/d, 20 min/次, 使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松落而易咳出。叩击时应注意患者的呼吸, 面色, 咳嗽咳痰情况,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危重患者痰液填塞明显, 对呼吸不畅的患者, 可考虑吸痰。吸痰时, 要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吸痰动作轻柔, 从深部向上提拉, 左右旋转, 吸净痰液, 吸痰时间<15 s[3], 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 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 (3) 呼吸功能训练:由护士指导患者长期坚持做呼吸操, 训练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这两种呼吸训练方法, 均要求尽可能多的呼出气体, 呼气时间持续5 s左右, 达到吸呼比1: (2~3) , 这需要多次训练, 达到锻炼呼吸肌的目的。同时指导患者做有氧运动, 从低强度开始, 逐渐增加, 病情稳定期可适当活动, 活动时应量力而行, 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4]。 (4) 用药指导:因许多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服药种类多, 由于年老体弱, 肝肾功能下降, 也宜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长期服药引起胃病, 胃肠道反应明显, 且有些药物分餐前或餐后服用, 不适当的服药, 影响了药物疗效, 所以应该给患者讲明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时间及服药方式等。口服药要给患者发药到手, 服药到口。另外, 输注液体不能过多, 过快, 以免引起肺水肿。 (5) 健康指导:a.控烟:吸烟是引起COPD的重要危险因素, 告知患者戒烟是预防COPD的重要措施, 应耐心劝导患者, 与家属合作, 帮助患者戒烟。共同制定戒烟计划, 必要时药物干预。有研究显示, 15%吸烟者最终将成为COPD, 吸烟者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2~8倍[5]。b.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及家人学会监测病情变化, 一旦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 应及时入院就诊, 防止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结果

经合理治疗与护理,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病情好转78例, 转院2例, 控制或缓解率达97.5%。

讨论

老年COPD在老年人发病率很高, 且病情反复, 病程较长, 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而正规的护理指导, 能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制定个体化的长期治疗方案, 最终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治疗依从性[6]。实践证明, 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 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合理治疗与护理,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控制或缓解率达97.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及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控制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参考文献

[1]叶衬笑, 李见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8) :119-120.

[2]吴少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肺气肿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 :44.

[3]张德海, 韩素霞, 张树杰.慢阻肺患者气道排痰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2) :212.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

[5]郭武, 张孝彬, 廖秀清.吸烟对中年男性肺功能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06, 27 (8) :806-806.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急性加重期有喘息、胸闷,静息状态下也感到气促。常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和呼吸衰竭,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据统计,世界范围内,(COPD)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1】。除了合理用药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科于2011年8月成功救治1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历资料

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伴活动后喘息10年,加重伴发热4天”就诊。患者自20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以白色黏痰为主,晨起明显,未行检查及治疗。10年前患者咳嗽、咳痰加重,并逐渐出现活动后喘息,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以冬春季节明显,曾以“COPD 急性加重”住院治疗,院外经常应用舒喘灵气雾剂吸入、口服氨茶碱及抗感染药物治疗。4天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加重,咳黄白痰,痰不易咳出,喘憋明显,伴发热,体 温37.6 ℃左右。口服阿莫西林及氨茶碱、甘草片治疗效果差,来院就诊,为行系统治疗以“慢阻肺急性加重”收治入院。既往吸烟史40年,约10支/日。查体:轻度喘憋貌。咽部充血。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未闻及湿啰音。辅 助 检 查 :血 常 规 :WBC 9.23 × 109/L,NEU0.87,RBC 4.61 × 1012/L。动脉血气分析(未吸氧):pH7.40,PaCO242 mm Hg,PaO252 mm Hg。胸部X线片:胸廓对称,肋间隙增宽,气管、纵隔居中,双肺纹理增加。心膈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后给予立即吸氧、抗感染、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2护理

2.1合理氧疗COPD患者由于肺通气功能障碍,膨胀的肺泡挤压其周围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大量退化而减少,肺泡间的血流量减少,导致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采取鼻塞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每日吸氧时间不低于15h。因高浓度给氧可使动脉血氧迅速提高,从而解除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2】。用氧过程要加强巡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氧疗知识,禁止随意调节氧气装置,防止吸氧不当,加重缺氧症状。每日更换湿化瓶水和氧气管。

2.2促进有效咳痰

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①患者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有助于膈肌上升。②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缓慢的通过口腔尽可能呼气。③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腹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因部分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除鼓励患者多饮水,用超声雾化吸入法。用生理盐水、加氨溴索,加地塞米松每日超声雾化1次,既可使气道湿化,解除局部炎症;又可使痰液稀释、使痰液易于咳出,改善了患者的气道阻塞症状。作雾化时每次10-20min,温度35-37℃,雾滴要小而均匀,嘱患者做深吸气、呼气,使水分和药物能慢而深地吸入,以达到远端终末支气管;还应注意防止窒息、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阻塞支气管。

鼓励患者自行咳嗽,促进排痰。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翻身可促进患者痰液排出,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有益于肺部炎症吸收好转【2】。

2.3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性质、痰量;有无缺氧及缺氧程度;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呼吸困难的程度;用药疗效和有无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神志恍惚,谵语、嗜睡等肺性脑病表现;密切注意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动态.根据患者的呼吸方式、皮肤颜色、脉搏、血压、神志及精神状态等有无改善来以判断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氧浓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记录尿量及其性质提示肾功能变化和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4用药护理 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源性心脏病,按医嘱给予用抗生素,止咳、祛痰药强心利尿药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在20-30滴/min之间。掌握药物不良反应,按医嘱予西地兰缓慢静推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心率的变化,并倾听患者主诉。使用利尿药严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弹性、电解质、痰液黏稠度以及心律情况,并注意记录24尿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2.5心理护理 患者因病史长,长期呼吸困难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体质虚弱、病情反复发作、常住院等情况,家庭关心、照顾也因久病而减少;因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适感更明显,故出现焦虑、抑郁、消极、悲观等心理障碍。经及时耐心疏导、讲解有关知识,介绍本病治疗的成功的例子;并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性格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使患者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感受到重视和关怀,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又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给予其心理、经济支持等,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2.5生活护理 患者喘息严重、呼吸困难,予卧床休息。宜采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患者经常大汗,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禁止吸烟,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65-75%。

2.6饮食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少,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淤血,患者食欲缺乏,严重感染和发热,呼吸做功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又因呼吸困难、缺氧及药物不良反应等使进食减少,很容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这可使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应增加营养摄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进食低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食物要易嚼、易咽、并少量多餐,为促进食欲,提供患者喜爱的食物。餐前餐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餐后避免平卧。避免食用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避免食用产气的食物如豆类,马铃薯、胡萝卜等。为减少呼吸困难,保存能量,患者饭前至少休息30分钟。患者活动少,食欲差,易发生便秘,要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7做好出院指导:加强COPD缓解期的健康指导是避免和预防肺心病急性加重和延缓肺心病进展的关键。因此,做好出院健康十分重要。(1)坚持戒烟和避免被动吸烟,预防感冒,注意避免受凉,过度疲劳等诱因,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如果出现咳嗽、鼻塞、咽痒等上感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感染加重。(2)加强体育锻炼及肺功能锻炼,如早晚散步,练气功等,教会患者做呼吸操及缩唇式呼吸;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方法,出现痰液性状的改变、体温增高、咳嗽、憋气加重、夜间端坐呼吸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3 讨论

COPD患者病情复杂,病程长,特别是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异常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难度较大。因此科学系统、有针对性、合理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该患者是一名有多种慢性病的患者,病情复杂,抵抗力差,需从心理、生活、药物、病情观察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韩中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63-1564 [2] 郭得兰.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的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9):90-91 [3] 耿霞,周钦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340-341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呼吸科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008~2011年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年龄70岁以上,均依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1],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均在70岁以上。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等差异相近。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静脉输液及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90mg,1次/日静滴。

观察指标及方法: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情况)体征(肺部啰音的变化)。

临床症状:⑴咳嗽:①无咳嗽;②轻度咳嗽: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③中度咳嗽:介于轻度及重度咳嗽之间。④重度咳嗽: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⑵咳痰:①无咳痰;②少量:昼夜咳痰10~51ml;③中量:昼夜咳痰51~100ml;④大量:昼夜咳痰100ml以上。⑶肺部体征:干湿性啰音:①双肺无啰音;②双肺底少许湿啰音及散在哮鸣音;③双肺中下部有较多湿啰音或哮鸣音;④双肺满布湿啰音及哮鸣音。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咳嗽次数明显减少,痰量明显减少,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②有效:咳嗽次数减少,痰量稍减少,用力咳嗽能排出,呼吸困难减轻,肺部啰音减少;③无效:咳嗽次数未减少或反而增多,痰量增多且更加黏稠,用力咳嗽仍不能排出,或需吸痰,肺部啰音增多。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0天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組70%。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结果显示,治疗组38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时间平均7±2.6天。对照组28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时间平均10.2±3天。治疗组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A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加重。在老年AECOPD中,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院内感染均易发生痰液的增多和引流不畅,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进行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吸氧等治疗的同时,有效的祛痰剂选择成为保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的新一代黏痰的稀释剂[2],为溴己新的代谢产物,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适用于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者。其药理作用有以下表现:①氨溴索能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合成的酸性糖蛋白减少,使呼吸道的黏液腺和杯状细胞调节黏液性及浆液性液体分泌,使液体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增强,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减轻气道阻塞,缓解喘憋状态[3]。抑制气道平滑肌,达到解痉平喘作用。②盐酸氨溴索可抑制肥大细胞和白细胞急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嗜碱性细胞释放免疫调节物质-细胞因子,并可以减少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的释放。减少肺氧化和肺破坏作用。盐酸氨溴索可促进肺泡表面物质生成,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③有报道指出[4],盐酸氨溴索在肺部组织的浓度是血清浓度的20倍,而在气道上皮黏液内的浓度高于肺泡液中浓度的50倍。④盐酸氨溴索与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使抗生素的肺组织与血浆浓度比值上升,增加抗生素在气道中的药物浓度,增强细菌生物膜对抗生素的渗透性[5]。氨溴索对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体内氨溴索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6],从而提高抗生素的疗效,缩短病程。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报道表现腹泻、纳差、上腹部不适、皮疹、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在本临床研究中及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患者均未见以上不良反应。

本研究表明,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静滴治疗AECOPD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少,与抗生素合用能增加抗生素在肺内的血药浓度,缩短抗生素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2001.

3 陈红兵,陈继昌.盐酸氨溴索呼吸道冲洗对机械通气早产儿肺力学影响的研究新进展.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149-151.

4 Mezzetti.M,Colombo L,Marinni MG,et al.A Pharnaeokinefies study on pulmonary tropism of ambroxolon patients under thoracie surgey[J].Surg Zntersive Care,1990,13(1):179.

5 杨华,余加林,等.氨溴索对环丙沙星透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4):221-229.

6 李福军,刘国祥.沐舒坦药理作用机制[J].中华医学丛刊,2001,4(10):34-35.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43例, 女17例。年龄60~91岁, 平均69岁, 病程均在4年以上。

2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患者因缺氧造成的呼吸困难又极大地限制了其活动范围和强度, 而使部分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甚至生活自理能力, 此时患者容易产生自卑、沮丧、忧郁、焦虑等情绪, 可表现为拒绝治疗、厌世、乱发脾气, 造成他人难以接受的局面。护士应充分理解患者异常表现, 耐心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具体想法;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订和实施康复计划, 消除患者悲观情绪, 指导患者学会放松肌肉, 可减压和控制惊恐, 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及焦虑, 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可使患者从容面对现实,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对表现焦虑的患者, 教会其缓解的方法, 如听轻音乐、游戏、下棋等, 以分散注意力, 减轻焦虑。

2.2 饮食护理

呼吸功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 应摄入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以增加免疫力和减少感染的机会。了解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的原因, 针对原因协助改善。进食环境舒适, 餐前适当休息避免影响食欲。进食有气喘者, 以鼻导管给氧。饮食要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吃易产气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或饮料。

2.3 呼吸功能锻炼

COPD患者需要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困难, 且常为胸式呼吸, 有效性低, 患者易疲劳。因此, 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 以增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 改善呼吸功能。缩唇呼气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 增加气道压力, 延缓气道塌陷。指导患者闭嘴经鼻吸气, 然后通过缩唇 (吹口哨样) 缓慢呼气, 同时收缩腹部[2]。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 以能使距口唇15~20 cm处, 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腹式呼吸患者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 两手分别放于前胸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 膈肌最大限度下降, 腹肌松弛, 腹部凸出, 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用口呼出, 腹肌收缩, 膈肌松弛, 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 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指导老年患者只能在疾病恢复期 (如出院前) 进行训练。

2.4 排痰训练

排痰训练包括体位引流, 胸部叩击、振动及咳嗽训练。目的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减少气流阻力, 减少支气管、肺的感染。不同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 目的是使病变肺段处于高位, 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利用重力清除肺叶或肺段的黏液。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 一般做2~3次/d, 每次引流一个部位, 时间5~10 min, 如有数个部位, 则总时间不超过30~45 min, 以免疲劳。

3康复指导

长期低流量吸氧, 可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使COPD患者的生存率提高2倍。提倡家庭氧疗[3], 每天应在家吸氧15 h以上, 尤其夜间应给予吸氧, 在氧气使用过程中主要应防止火灾及爆炸, 在吸氧过程中应禁止吸烟。COPD患者易患感冒, 继发细菌感染后使支气管炎症状加重。可采用冷水洗脸、防感冒按摩、食醋熏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增强体质等方法来预防感冒。戒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许多老年人有较长的吸烟史, 戒烟较困难, 需制定合理的戒烟计划, 耐心地讲解吸烟的危害及戒烟对治疗及诱发疾病的意义, 以使患者很好地配合。在戒烟期间可食用水果、蔬菜为主的低热量饮食, 多饮汤水以排除体内积蓄的尼古丁。告诉老人及家属在戒烟期间可出现坐立不安、烦躁、头痛、腹泻和失眠等戒断症状, 但可逐渐消失, 不必紧张。指导患者避免接触吸烟人群或环境。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指导。方法 选取近两年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的康复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处于COPD的稳定期。结论 通过康复护理指导使患者改善气道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障碍, 预防并发症, 降低住院率,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20, 23.

[2]黄津芳.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10:91.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2例, 所有患者均与相应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38例, 女例24, 年龄为59~84岁, 平均为 (73.2±5.4) 岁;病程为3~12年, 平均为 (7.2±1.3) 年。将有学习认知能力障碍、有对运动有影响的骨关节病、结核、肿瘤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症等患者排除。

1.2 护理方法:

62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祛痰药物、支气管舒张药物及自行锻炼等治疗, 均未接受呼吸功能锻炼与康复运动锻炼, 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包括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社会支持、氧疗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利用美国森迪斯出产的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干预前后肺活量 (VC) 、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 (MMEF) 、第1 s用力呼气量 (FEV1) 、第1 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率 (FEV1/FVC) 、呼气峰值流速 (PEF) 。干预前、后6个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焦虑及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 当P<0.05时, 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62例患者护理干预前中咳嗽47例 (75.8%) , 咳痰43例 (69.4%) , 气促37例 (59.7%) ;护理干预后咳嗽17例 (27.4%) , 咳痰4例 (6.5%) , 气促6例 (9.7%) ;护理干预后患者咳嗽、咳痰及气促比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 。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62例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 (P<0.05) , 具体见表1。

2.3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干预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生活能力 (10.1±1.5) 分, 日常生活能力 (15.7±3.5) 分, 焦虑 (15.7±2.1) 分, 抑郁 (17.8±3.2) 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生活能力 (16.7±2.4) 分, 日常生活能力 (25.7±3.6) 分, 焦虑 (8.7±2.3) 分, 抑郁 (9.2±3.6) 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社会生活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 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过程表现为进行性发展, 多数为不可逆进展[3], 当患者疾病进展成肺功能受损时将会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同时患者因为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 日常活动有诸多不便, 社会活动明显减少[4], 这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不良影响。已有临床研究揭示,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 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抑制疾病进展过程, 有效临床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肺泡通气与换气功能显著改善。

我院在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开治疗时, 在给予祛痰药物及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对症治疗基础上, 同时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环境护理:保持休养环境安静整洁, 将室温控制在18°~20°, 对空气湿度予以调解, 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并定期消毒。 (2) 体位护理: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此时应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头部不可前屈, 以免造成窒息。 (3) 心理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原因容易出现悲观、焦虑、紧张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主治医师应结合自身专业知识,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展开一对一的交流, 认真解答患者疑问, 为其提供需要的信息, 对其心理需求加以满足;在患者入院后第3周起, 每周组织1次健康教育, 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与, 详细为其讲解该疾病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和饮食及生活习惯与该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每日下午安排患者听轻音乐20 min, 舒缓其急躁情绪。 (4) 用药指导:在急性期展开积极抗感染治疗, 根据医嘱给予相应药物, 对药效进行观察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指导患者掌握雾化吸入时呼吸方法, 增强口腔检查, 在吸入结束后立即漱口。 (5) 社会支持:每日下午在患者家属探望时和其耐心沟通, 鼓励家属主动关心、安慰患者, 给予其情感帮助与支持。 (6) 氧疗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和意义, 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 并告知患者不可擅自中断吸氧或调节氧流量;在吸氧过程中应保证用氧安全, 吸入氧浓度不可过高, 以免造成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 (7)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展开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进食易咀嚼、易消化食物, 禁食生冷、油腻、辛辣或过热食物, 同时严禁饮用易产气饮料, 加强水分补充;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和水果, 增强其免疫力。 (8) 运动指导: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展开太极拳、步行等有氧运动, 活动应以舒缓运动为主, 不可展开剧烈运动。

本组62例患者通过上述综合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肺功能得到显著好转, 社会生活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显著减轻。这一结果揭示, 综合护理干预可促使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 大幅改善患者肺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亚勤, 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 :25-27.

[2]候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6) :108-109.

[3]阳凤华.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7A) :120-121.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9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75例, 所有患者经临床问诊、Х线胸片及肺功能检查确诊, 均有慢性反复咳嗽、咳痰, 进行性呼吸困难, 情绪异常等, 并发呼吸衰竭, 肺源性心脏病, 合并喘息等。均为男性, 年龄56岁~86岁。治愈50例, 治愈率占29%;病情好转96例, 占54%;死亡29例, 占17%。

2 病情观察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病情较重, 变化迅速, 为尽快控制病情, 在临床病情观察方面, 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咳嗽、咳痰的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晨间起床时咳嗽明显, 白天较轻, 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 偶可带血丝, 清晨排痰较多, 应及时观察痰的性质、量、颜色及气味并做好记录。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 痰量增多, 可有脓性痰, 此时可做痰培养指导抗生素应用。

2.2 呼吸的观察

注重呼吸的频率、节律、呼吸困难的程度, 能否平卧, 活动后有无进行性加重。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 喘息样呼吸时, 应及时抽血送检做白细胞计数及电解质的测定, 防止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2.3 意识的观察

意识的改变能反映病情的轻重与治疗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出现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谵语、躁动、性格改变等, 往往是肺性脑病的先兆, 应密切观察并及时报告医师做出处置。

2.4 脉搏及心率的观察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认真测量脉搏及心率并记录, 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心律失常, 警惕有无合并肺源性心脏病。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对疾病的观察和护理到位程度, 因此, 做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合理氧疗, 用药的观察和护理, 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 做好疾病健康内容宣教等全方位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3.1 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病室环境, 保持安静, 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有适宜的温湿度, 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 温度保持在18~20℃[1]。但应避免对流风, 以免患者受凉。病情较轻的患者, 指导其适当活动, 做呼吸保健操。而病情较重的患者, 嘱咐其卧床休息, 并协助患者家属做好生活料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3.2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并排痰

有效咳嗽有助于患者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和呼吸道通畅, 坐位或立位时的咳嗽可产生较高的胸内压和气流速度, 其效果更好。无效咳嗽可使患者疲倦、胸痛、呼吸困难及支气管痉挛加重, 因此, 教会患者有效咳嗽至关重要。

对于病情较轻者, 可指导患者坐位或立位, 上身略向前倾, 缓慢深吸气, 屏气几秒钟, 继而咳嗽2~3次, 咳嗽时收缩腹肌, 腹壁回缩。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 帮助咳嗽。停止咳嗽时, 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 连做2~3次, 休息几分钟后可再重新开始, 以便咳出痰液。

对于长期卧床排痰无力患者, 应采取翻身、叩背、吸痰、雾化等方法, 协助患者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1 h~2 h翻身1次, 并给予叩背, 利用叩背的力量产生振动, 使痰液由小支气管流入大支气管, 而易于排出。翻身前吸尽口鼻、咽喉部的分泌物, 叩背时5指并拢略弯曲, 由外向内, 由下向上, 力度不宜太重。右侧卧位时叩左侧, 左侧卧位时叩右侧。

对昏迷患者, 要反复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吸痰管粗细适宜, 吸痰由浅入深, 先吸近处, 后吸远处, 以免将痰液推下, 吸痰的动作要熟练、轻快, 用手指控制负压, 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每次吸痰10 s左右, 为避免吸痰引起缺氧, 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s, 吸痰前应充分吸氧。对痰液黏稠不易排出的患者, 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 保持呼吸道湿润, 以稀释痰液,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湿化气道时应注意防止窒息, 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管, 应帮助患者翻身叩背, 及时排痰, 尤其是体弱、无力咳嗽者。控制湿化温度, 在35~37℃, 温度过高可引起呼吸道烧伤;而温度过低则可诱发哮喘、寒战反应。避免湿化过度, 湿化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以10 min~20 min为宜。过度湿化可引起黏膜水肿, 气道狭窄, 气道阻力增加, 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体内水潴留, 加重心脏负荷。

3.3 正确合理氧疗

合理的氧疗可纠正缺氧, 增加运动耐受能力, 减轻呼吸困难, 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展。我科用双鼻头吸管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每日吸氧至少15 h, 氧流量1~2 L/min[1]。氧疗期间, 严密观察患者的缺氧有无改善, 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 注意保持鼻导管通畅, 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氧疗。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调节氧流量, 应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氧疗效果, 防止发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潴留;注意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 以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刺激及气道黏液栓形成;输送氧气的鼻导管、湿化瓶和水应定时更换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3.4 用药的护理

根据病情适当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 并遵医嘱给予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及使用呼吸兴奋剂时, 在严格控制滴速的同时, 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部分患者需要使用气雾或干粉吸入剂, 教会患者掌握正确有效吸入药物的方法, 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监督患者用清水漱口。年老体弱无力咳痰及痰多者, 不宜服用强效镇咳药, 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加重病情;若服多种药物时, 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以防降低疗效。

3.5 加强饮食护理

临床研究发现, 营养不良可引起呼吸肌疲劳, 呼吸困难加重, 咳嗽咳痰能力降低,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易反复加重呼吸道感染, 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强营养至关重要。我们指导患者掌握饮食营养知识,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保持一定饮水量, 少吃脂肪食物。每日正餐应安排在患者最饥饿、休息最好的时间, 为避免过早出现饱胀感, 患者餐前和进餐时避免过多饮水。为促进食欲, 提供给患者舒适的就餐环境和喜爱的食物;餐前及咳痰后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餐后避免平卧, 有利于消化。腹胀的患者应进软食, 少食多餐, 细嚼慢咽, 避免进食产气的食物, 如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 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

3.6 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疾病, 许多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多次住院,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绝望、轻生等心理问题。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知识;鼓励家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物质关怀, 让患者不再有“负罪感”, 而重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引导患者适应慢性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 如放慢思维, 控制呼吸, 眺望远处, 外出散步, 听音乐或培养养花种草等爱好, 以分散注意力, 减少孤独感, 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并认真解答患者的提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3.7 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宣教, 加强对疾病的防治

指导鼓励患者戒烟;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 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指导患者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避免受凉感冒。教会患者和家属依据呼吸困难与活动之间的关系, 判断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以便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疾病, 病程长, 并发症多, 治疗效果差, 病死率高。通过对1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 我们体会到:做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因此, 工作中要重视观察, 加强护理,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率, 让患者减轻痛苦, 活出质量。

参考文献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资料加以研究分析, 并依据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加以分组, 基础护理组为60例, 其中33例男性, 27例女性, 年龄62~84岁, 平均年龄 (69.2±7.3) 岁, 分期:急性期39例, 稳定期21例, 综合康复护理组60例,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25例, 年龄63~85岁, 平均年龄 (68.4±6.8) 岁, 分期:急性期35例, 稳定期25例, 纳入标准: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3]确诊120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排除标准: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等;排除2周内有急性发作病史并曾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排除1个月内曾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基础护理组采用基础性的护理措施, 主要是帮助患者调整呼吸的频率, 简单的营养调配, 静脉注射药物等措施进行护理。综合康复护理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 (1) 健康宣教:注意预防疾病发生诱因的发生, 主要是预防感冒、适当的进行运动提高免疫力, 戒烟等; (2) 加强有氧运动:加强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有氧运动的时间一般是30~50min,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决定运动量; (3) 呼吸功能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时进行“478”呼吸功能训练, 主要是用鼻子吸气4 s, 屏住呼吸维持7 s, 然后再用嘴呼气8 s, 整个过程就是深吸气慢呼气, 每天进行呼吸训练3次, 每次呼吸训练15 min; (4) 康复性护理: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吸氧氧流量, 一般多是持续性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为1~3 L/min, 预防氧中毒的发生。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每天进行叩背, 主动排痰, 通过听诊了解患者痰液所在位置, 一般采取痰液在高位的排痰体位, 手指合并, 手背隆起, 各个手指关节微屈, 从肺底部开始, 从下向上、从外向内逐步的对胸壁进行叩击, 每个肺叶叩击1~3 min, 注意避开肩胛骨、脊柱, 如果啰音相对较强, 注意延长叩击的时间和加大叩击的力度, 然后对叩背前后的听诊声音进行对比。患者采取坐位, 双脚和地面接触, 身体微微向前倾, 双手抱住枕头, 采用深深的缓慢的腹式呼吸, 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度的咳嗽, 然后将痰液吐出, 咳嗽过程中要收缩腹部肌肉, 也可以手指按压上腹部来帮助咳嗽; (5) 心理疏导:在护理人员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病患列举周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的成功范例, 以消除老年患者的恐惧并降低他们的焦虑心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肺心病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状况进行观察, 肺功能相关指标通过肺功能测定仪进行检测, 主要包括1 s用力呼吸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情况 (FEV1%) 。

1.4 统计方法

对两组肺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 并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 P<0.05, 表明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见表1) 两组肺心病患者护理前FVC、FEV1、FEV1/FVC、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合康复护理组肺心病患者护理后FVC、FEV1、FEV1/FVC、FEV1%优于基础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老年患者常见性疾病, 其发生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 其临床特征为气流受到限制, 且属于不完全可逆, 并呈现进行性发展, 呈现死亡率和患病率均高的状况, 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4,5]。该研究通过分析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资料, 依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组, 60例在基础护理组而另外60例在综合康复护理组。其中综合性康复护理包括健康宣传教育、康复性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和心理疏导等。健康宣传教育主要是护理人员耐心的讲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和预防复发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6,7]。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同时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可以增强肺部通气和肺功能的恢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临床治疗效果[8,9]。康复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调整吸氧流量、进行体外排痰、嘱咐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等措施, 从而有效的改善肺部通气量和机体血液循环状态, 提高排痰量, 改善肺功能[10,11]。心理疏导可以充分地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忧郁等心理情绪予以分析, 熟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防御风格, 汇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的认知,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错误认知予以校正, 协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和心理预期[12]。通过比较, 结果表明, 两组肺心病患者护理前FVC、FEV1、FEV1/FVC、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综合康复护理组肺心病患者护理后FVC、FEV1、FEV1/FVC、FEV1%优于基础护理组, 提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对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行纠正, 有效的控制液体负平衡, 降低肺部毛细血管静水压、肺泡水肿等临床表现, 提高了肺功能恢复水平。综上所述,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秀娟, 黄庆愿.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5, 34 (7) :90-92.

[2]彭锐, 廖容.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9) :21-23.

[3]林水平, 闫娜娜, 李艳, 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 :158-159.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 (4) :255-264.

[5]耿利琼.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2, 26 (18) :1716-1718.

[6]鞠贞会, 王吉勇, 王艳萍.过渡期护理模式对患者居家无创正压通气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 (6) :243-246.

[7]曾丽智, 陈沁, 刘辉, 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32) :3637-3639.

[8]卿利敏, 席明霞, 莫文娟, 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自护行为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46 (10) :965-967.

[9]罗荣华, 冯翠连.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7) :90-91.

[10]刘世敏.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4) :542-543.

[11]王绣芳, 李琴, 易利霞,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4, 36 (13) :2057-205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管理 篇11

社区管理措施

建立健康档案:所选病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嗜好、居住环境、体检资料(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病程长短、每次住院情况、重要辅助检查资料、合并其他慢性病资料(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矽肺等)。

定期或不定期随诊和康复知识培训:其目的是讲解疾病知识,提高自我防护和康复能力,使患者明白康复治疗对自己疾病恢复的好处,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以取得家属的最大支持和配合,并形成与社区医务人员的互动。

祛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对有吸烟史的患者,详细说明烟是COPD的最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COPD患病率越高[1]。告诉患者及家属注意居住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有条件者可用消毒剂定期或不定期喷洒,防止滋生病菌。居室内避免放置可导致过敏的花草植物,以免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活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例如匀速步行、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体操,以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应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指导合理饮食。COPD患者的最大吸气压和呼气压明显降低很大程度与营养不良致呼吸肌减弱有关。由于COPD患者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和分解代谢增强的原因,常常发生营养不良。因此,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指导合理饮食,纠正营养不良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患者身高、年龄查得标准体重,求出实际体重占标准体重百分比和体重指数(BMI),再结合患者皮下脂肪消耗、水肿、血浆白蛋白情况综合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轻度营养不良采取宣传教育,强调营养支持治疗是COPD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如鸡蛋、牛奶(250~500ml/日),指导患者每日饮食维持在如下水平:碳水化合物占40%、蛋白质占35%、脂肪占25%。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中重度营养不良者除增加饮食摄入外,适当静脉输住白蛋白、脂肪乳或氨基酸。

家庭氧疗:长期家庭氧疗被认为是COPD缓解期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疗程在半年以上,每日吸氧时间达15小时以上,低浓度(25%~30%),低流量(1~2L/分)吸入氧气,能使COPD患者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偏慢,基础代谢降低,氧疗最好在夜间进行,既不影响白天的活动,又可达到治疗目的。

有效的呼吸操锻炼:指导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其要领是放松全身肌肉,以鼻吸气,缩唇呼气,让气体通过缩唇的口型呼出。一般吸气,呼气时间比例1:2,逐渐延长呼气时间。鼻吸气的同时腹肌舒张放松,使腹肌尽量隆起,同时膈肌收缩,位置下移,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开始时,2次/日,15分/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并可在卧位、坐位、站位时进行锻炼。

合理用药:抗生素不应长期服用,病情好转且稳定后应停用,以免出现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出现咳嗽,咳痰时可使用祛痰、止咳药,如沐舒坦,止咳合剂等。指导患者接种免疫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减少感染导致的COPD急性加重。

心理干预: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生感染,反复住院,易产生焦虑、烦躁、自卑等心理障碍,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保持情绪乐观和开朗。同时医生、家属和陪护人员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关怀,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语

总之,COPD患者的社区管理极为重要,可减少疾病复发,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并且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的检查排除COPD的老年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诊断标准:COPD的诊断均符合我国2002年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标准[7,8]。完全告知患者研究的性质, 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分析方法及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问卷法, 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家族病史、文化程度、户外活动、FEV1%、FEV1/FVC%、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尿素氮、胆固醇、肺外感染及肺炎。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将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历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38例, 女26例, 年龄59.66±9.79岁;对照组男35例, 女25例, 年龄59.16±11.48岁。病历资料比较表明, 两组年龄分组吸烟情况、家族病史、户外活动、FEV1%、FEV1/FVC%及肺炎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而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文化程度、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尿素氮、胆固醇、肺外感染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2 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

将表1中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年龄 (OR=2.52, 95%CI=1.61~5.38, P=0.033) 、吸烟情况 (OR=5.18, 95%CI=1.58~21.33, P=0.008) 、家族病史 (OR=3.04, 95%CI=1.42~7.34, P=0.026) 、FEV1/FVC% (OR=1.52, 95%CI=1.46~8.99, P=0.021) 和肺炎 (OR=12.73, 95%CI=3.52~18.44, P=0.004) 是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该病好发于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多、机体功能下降等, 加之COPD伴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的威胁, 常导致病死率和致残率增加,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9,10]。近年来, COPD发病率逐年增加, 且在老年人群其主要器官功能逐步丧失, 身体机能逐年下降。对于这一人群COPD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 老年COPD患者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多, 吸烟老年者比不吸烟老年者COPD发病率明显增高, 家族病史是老年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 FEV1%及FEV1/FVC%降低老年COPD发病率随着增高, 并且研究组肺炎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吸烟情况、家族病史、FEV1/FVC%和肺炎是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吸烟对COPD的影响有研究还发现, 吸烟者约15%~20%患COPD, 且吸烟年龄越早、吸烟量越大, 患COPD的危险性越大[11]。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情况的金标准之一, 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外周气道的阻力及肺实质的破坏性增高、伴有冠心病等血管硬化的肺血管改变, 造成低氧血症的形成, 导致器官缺氧和组织损耗, 而摄入不足则造成了营养不良, 促使呼吸肌无力、通气功能受限、胸腺萎缩、免疫功能受到侵袭、对外来的应激力抵抗力下降, 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是呼吸衰竭的形成因素[12]。肺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密切, 本研究也证实肺炎是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学者认为, 老年COPD合并肺炎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引起机体一系列功能损害的基本因素[13]。本研究也同样存在一些限制, 本研究限于患者数量, 仍需要大型的多中心联合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入组患者来源限于本省, 未能阐明不同地域人口的情况, 中国地域广阔, 南北方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差异显著, 是值得探讨的方向。

总之, 本研究结果提示年龄、吸烟、家族病史和肺炎是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价值。

摘要: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选取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的检查排除COPD的老年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问卷法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家族病史、文化程度、户外活动、FEV1%、FEV1/FVC%、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尿素氮、胆固醇、肺外感染及肺炎, 并做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分组吸烟情况、家族病史、户外活动、FEV1%、FEV1/FVC%及肺炎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而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文化程度、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尿素氮、胆固醇、肺外感染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年龄 (OR=2.52, 95%CI=1.615.38, P=0.033) 、吸烟情况 (OR=5.18, 95%CI=1.5821.33, P=0.008) 、家族病史 (OR=3.04, 95%CI=1.427.34, P=0.026) 、FEV1/FVC% (OR=1.52, 95%CI=1.468.99, P=0.021) 和肺炎 (OR=12.73, 95%CI=3.5218.44, P=0.004) 是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家族病史和肺炎是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

上一篇:怎样上好初中物理课下一篇:传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