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共10篇)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1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部感染性炎症,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衰退、加之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也是老年人因病住院治疗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顺应性下降, 气体呼吸交换代偿力不足, 呼吸机功能较差, 呼吸储备功能降低, 更易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本研究选取5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应用抗生素联合治疗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58例, 均符合美国感染协会/胸科协会颁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 并排除入院前48 h使用抗生素治疗、合并活动性肺结核、间质性肺病、肺血栓栓塞、新发肺部肿瘤、呼吸系统以外部位感染、免疫系统性缺陷、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29例。对照组男17例, 女12例;年龄57~82岁, 平均 (69.32±3.85) 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3~7年, 平均 (4.75±0.36) 年;基础疾病:高血压23例, 冠心病11例, 慢性心功能不全7例。试验组男18例, 女11例;年龄56~82岁, 平均 (69.31±3.84) 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7年, 平均 (4.73±0.34) 年;基础疾病:高血压22例, 冠心病10例, 慢性心功能不全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 再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1.2 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南京臣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10694) 进行静脉滴注, 2次/d。试验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的用法与对照组相同, 再给予患者0.5 g阿奇霉素 (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103069) 静脉滴注, 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3]: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发热消退,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恢复正常, 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片状阴影炎性病灶完全吸收;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发热消退,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恢复正常, 胸部X线片片状阴影炎性病灶吸收明显;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好转。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愈13例, 有效14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治愈10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2.4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13.6±4.1) d, 试验组住院时间为 (10.4±2.5) d。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方案较多, 合理选择抗生素, 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不仅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 单一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有所下降, 因此, 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以抗生素联合应用为主, 以优化抗生素的使用, 防止产生耐药菌为重要方案。
阿莫西林是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对细菌外层细胞壁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均比较强, 克拉维酸钾对β-内酰胺酶的具有独特的抑制作用, 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可使阿莫西林的疗效增强130倍[4]。阿奇霉素是15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的一种, 不仅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 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减轻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 还能减少气道黏液分泌, 增强气道的纤毛运动, 缓解气管痉挛, 促进肺功能的恢复[5]。
本研究中, 试验组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后,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抗生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显著, 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观察抗生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5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29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试验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3.10%) 显著高于对照组 (72.41%) (P<0.05) ;试验组住院时间为 (10.4±2.5) d, 明显短于对照组[ (13.6±4.1) d] (P<0.05) 。结论 抗生素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显著, 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
参考文献
[1]汪春晖, 章锦秀, 周全.15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0) :19-20.
[2]刘振千, 冯华松, 孟激光, 等.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 (4) :353-357.
[3]王玉梅, 刘博.复方清金化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 (3) :1-4.
[4]周伦, 杨静, 宋薇, 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14, 23 (21) :2530-2535.
[5]杨志芸.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 21 (6) :96-9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2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7月收治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64~83岁,平均69.7岁。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7例,合并慢性肺心病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31例。31例患者均符合《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1]。合并纵隔气肿1例、皮下气肿6例、胸腔积液12例、血气胸2例、呼吸衰竭1例、呼吸性酸中毒2例、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2例、冠心病5例。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突感一侧胸痛、气急、憋气,可有咳嗽、但痰少,小量闭合性气胸先有气急,但数小时后逐渐平稳。当有胸膜黏连和肺功能减损时,即使是小量局限性气胸也可能明显胸痛和气急。其中14例患者起病急骤、突发性呼吸困难、喘息急促、端坐呼吸、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明显、心悸并伴濒死感;12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胸痛体征;15例患者咳嗽并渐进性加重;5例患者伴有气管移位、患侧或局限性气胸体征;3例患者无典型气胸体征。
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方法采用胸腔穿刺抽气、肋间闭式引流为主的内科治疗,辅以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支气管舒张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在31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肺压缩≤20%且无呼吸困难和发绀的患者,仅治疗原发病而未进行抽气治疗,并动态观察积气量变化,15~22天治愈;另21例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18~30天治愈,其中4例因病情变化和误诊转致上级医院和其他科室进行手术治疗,1例因基础疾病严重、心肺功能差而死于呼吸衰竭。
结果
31例患者中,有24例经胸部X线片或肺CT检查明确诊断;2例因病情危重不能拍片,行诊断性穿刺抽气而明确诊断。3例被误诊为COPD急性加重,1例誤诊为合并重症支气管哮喘,1例误诊为冠心病所致心绞痛,总误诊率16.1%。
讨论
该病所收集到临床患者具有以下几种特点:①多数患者伴有呼吸道感染;②胸部疼痛程度不剧烈或疼痛患者数量不多;③症状疑似基础疾病急性加重;④多数患者缺乏气胸的典型体征;⑤多个并发症并存,无单一并发症患者;⑥多数患者胸部出现广泛哮鸣音;⑦解痉平喘治疗效果不理想。
上述几种临床特点极易致使该病病情被掩盖,患者及其家属会错误地认为是COPD急性加重,不愿拍胸部X线片或做肺部CT检查,导致该病的漏诊或误诊。
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发现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容易误诊,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伴有肺大炮,而局限性或包裹性气胸与巨型肺大疱在症状、体征和X线胸片上均类似[2],但仔细检查,确有不同点:①巨型肺大疱病史长,症状发生较慢,而气胸病史短,症状往往发生突然;②肺大疱位于肺野内,气腔呈圆形或卵圆形,而气胸位于胸部外带胸膜腔内,呈带状气影;③肺上部大疱可见基底缘向下凹陷,下缘下外方肺组织向上伸延,而上胸部包裹性气胸其外下方气影向外下方倾斜;④肺大疱若在下叶,则肋膈角圆钝,贴近胸壁处可见到被挤压的肺组织和(或)胸膜,气腔内无液平面。而气胸患者肋膈角可见到液平面;⑤经较长时间观察,肺大疱大小很少变化,而气胸形态则随时日而变小,最后消失。
在护理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且易消化的饮食,补充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应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和易于产生气体的饮食。便秘,应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同时避免用力排便[3]。而且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避免屏气。继续练习缩唇腹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改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蒋修全,寇瑛莉.胸腔镜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54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1):67-68.
3 赵志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144-14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性化护理,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 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 往往长期迁延不愈, 且呈进行性发展, 给患者的身心均带来较大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通过对7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不错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老年患者15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 男55例, 女27例;年龄 (60~84) 岁, 平均 (74.16±4.92) 岁;病程 (4~25) 年, 平均 (9.15±1.83) 年;FEV1 (70.71±7.58) %, FEV1/FVC (65.82±4.83) %。观察组78例, 男59例, 女29例;年龄 (60~87) 岁, 平均 (74.71±5.07) 岁;病程 (4~24) 年, 平均 (9.26±1.78) 年;FEV1 (70.35±7.18) %, FEV1/FVC (65.26±4.39)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 且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后均给予平喘、消炎、抗感染、雾化吸入以及基础治疗[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主要是执行医嘱, 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于患者入院后向其热情介绍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 消除患者的患者的陌生感。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并对其不良情绪给予疏导和安慰[4]。通过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帮助患者放松精神。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应帮助其保持坐位或半卧位, 并给予较低流量的持续吸氧。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 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但是对于痰多痰阻较为严重的患者不宜采取雾化吸入[5]。向患者讲明长期氧疗的重要性, 并向患者讲解放松、哈气以及控制性咳嗽的方法以及训练呼吸肌的方法[6,7]。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定, 并指导患者合理进食, 适当补充蛋白质, 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尽量减糖类的摄入, 以免产生较多的CO2;可以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在用力排便时增加心肺功能的负担。建议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 但是要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后采用SAS (焦虑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 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分值越高说明心理状况越差。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从五个方面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经过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SAS、SD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 上述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分)
注:*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生活质量
经过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发生于有害气体以及颗粒的炎性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 其发病率越来越高,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 人们对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 在这个模式之下, 护理的对象不是疾病, 而是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 且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较好的病房环境, 定时通风换气, 保持合适的温湿度, 并做好空气消毒工作。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 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以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给予健康宣教, 使患者了解疾病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消除不必要的恐惧, 增强治疗的信心,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8]。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监测血氧饱和度, 并定期进行血气分析。
本研究中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祛痰、消炎、平喘等治疗的同时给予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 可以作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的常规模式。
参考文献
[1]葛明玉, 邱定金.农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住院患者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5) :4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3]陈恒, 彭毅强, 朱锦琪.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0) :2309-2310.
[4]张香云.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2) :44-45.
[5]林水平, 闫娜娜, 李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 :158-159.
[6]张建华.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5, 19 (3A) :478-479.
[7]孙丽.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9 (25) :135-137.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4
【关键词】 肺功能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人;诊断指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一秒钟用力呼气流量(FEV1)出现不可逆下降为特点,并伴随不断加重的呼吸困难,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症状和体质进行性下降。COPD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是肺功能较低水平[FEV1/用力肺活量(F-VC)<0.70]的人群中有超过70%的人潜在阻塞性肺疾病可能,老年人比例明显增加。潜在的老年患者往往不重视而错过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机会。据研究表明[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就会出现肺功能的改变,因此通过肺功能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我们对48例老年患者进行较全面的肺功能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0岁-81岁,平均年龄67.4岁;发病时间2天-42天,平均发病时间21.7天。将这48例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分为单纯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组(15例)、轻度肺气肿组(12例)、中度肺气肿组(11例)、重度肺气肿组(10例),另外选择15例健康老年查体者作为对照组,五组患者其年龄、性别差异通过统计学计算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肺功能测定采用美国固德公司2800型肺功能测定仪。监测项目包括VC、FEV1、MVV、MMEI、FEF75、PV、PV/TLC和DLCO。受检者取坐位,每次肺功能检查重复3次,并记录结果,取最佳值作统计分析用。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COPD患者MMEF和FEF75降低比例最大,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组降低明显;RV和RV/TLC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升高;VC、FEV1、MVV、DLCO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轻度肺气肿组MVV和FEV1出现明显降低;中、重度肺气肿组DLCO和VC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最大危害就是造成肺功能进行性减退,COPD导致的肺组织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使支气管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弹性减弱,肺过度膨胀,顺应性下降,呼气时易发生气道陷闭,使肺呼出气量明显减少,肺泡内大量气体潴留,导致大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受膨胀肺泡的挤压而退化,肺泡间的血流量减少,不能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导致缺O2和CO2潴留[2]。
小气道病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早期阶段[3],FEV1和FEV1/FVC是反映COPD气流阻塞的最佳指标。高危期患者小气道阻塞时MMEF%、V50%、V25%下降,MEFV曲线是检测小气道功能异常的主要方法,MMEF%、V50%、V25%是最佳指标。如果MMEF%、V50%及V25%中有两个<65%正常预计值,可判断为小气道病变。FEV1%、FEV1/FVC是反映COPD气流阻塞的最佳指标。在COPD早期FVC无明显改变,仅有FEV1下降,因此FEV1/FVC能敏感地发现气流阻塞的存在。但随着病情加重,FVC与FEV1出现下降,其比值无相应变化,可用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来反映COPD气流阻塞的存在和程度。有气道阻塞性病变时RV/TLC比值增高(>30%),并且随着气流阻塞程度增加而升高,RV/TLC是反映气流阻塞程度比较敏感的指标。DLCO指肺泡膜弥散能力,是反映肺换气功能的综合性指标。DLCO测定虽然不如呼气流速及肺活量的测定对COPD严重程度的评价准确,但DLCO与FEV1%及其他返流肺功能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小气道病变是可逆的,一旦发展到阻塞性肺气肿阶段则变为不可逆[4]。老年人体质较弱,基础疾病较多,组织器官老化,一旦出现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很容易发展到中、重度肺气肿。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键。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物理检查方法,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老年人易接受。通过本组资料显示MMEF和FEF75对COPD患者病情的变化最敏感,DLCO最不敏感。临床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的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检测,既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做出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又能节省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彩娟.早期肺功能检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6):26-27.
[2] 陈燕,陈平,刘志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58例肺功能特征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6(2):214-216.
[3] BAMS P J,SHAPIRO S D,PAUWELS R 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J].Eur Respir J,2003,22(22):672-68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入选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3月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7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处于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未并发其他肺外疾病,1周内未使用茶碱类药物。入选病例分为2组:A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8~88(64.3±23.5)岁。B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6~86(65.1±21.2)岁。2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吸烟及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病例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A组:用多索茶碱300mg加入到5%葡萄糖液250mL中,每天1次静脉点滴。B组:氨茶碱250mg加入到5%葡萄糖液250ml中,每天1次。疗程均为10~14d。试验期不使用影响茶碱吸收、代谢、排泄的药物。有发热、血常规增高者加用抗生素。试验前1d及结束做血气分析,每天详细记录呼吸、气喘、肺部哮鸣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咳嗽、喘息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肺部哮鸣音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2)好转:咳嗽、喘息症状减轻,肺部哮鸣音减少,但未完全消失;(3)无效:咳嗽、喘息无缓解或加重,肺部哮鸣音未减少或增多。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资料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
A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的有效率分别为97.5%、95.0%、100.0%,较B组患者的80.0%、75.0%、85.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B组比较,*P<0.05
2.2 血气分析
A组血气变化PO2、PCO2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2.5%,高于B组的65.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B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B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B组比较,*P<0.05
3 讨 论
COPD患者主要表现是通气受限,而通气受限是由于气道狭窄所致,气道狭窄常有可逆性的平滑肌痉挛成分存在,这种痉挛的存在常由冷空气及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4]。因此解除气道痉挛是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治疗措施,茶碱类药物常被用于治疗COPD,由于茶碱药物的治疗窗狭窄,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对于曾长期口服缓释茶碱的患者更为危险[5,6]。多索茶碱与氨茶碱的结构不同,但都属于甲基黄嘌呤衍生物,为具有抗炎作用和支气管扩张作用的新一代甲基黄嘌呤衍生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低呼吸道高反应性、解除呼吸道痉挛的临床疗效,能抑制多种炎症递质、细胞因子的释放,控制呼吸道慢性炎性反应等。多索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是在氨茶碱的分子结构的N-7位增加了3-二氧戊环结构,它能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解除呼吸道痉挛的临床疗效。多索茶碱抑制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比氨茶碱强10~15倍,且起效快,仅需30min,药效持续时间达12h。多索茶碱能更强的抑制各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控制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及降低气道张力。因此其对患者症状及通气功能的改善显著强于氨茶碱。通气功能的改善,将有利于COPD患者氧的摄取和二氧化碳排除,降低心脑并发症的发生率[6,7]。本组观察了多索茶碱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与氨茶碱对照组相比,多索茶碱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不良反应显著低于氨茶碱组。另外,由于多索茶碱对肺外其他系统如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的腺苷受体亲和力小,因而对这些系统的作用轻微,临床不良反应少,安全范围大[8]。因此,对于COPD的患者,多索茶碱是替代氨茶碱的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A组)40例和氨茶碱对照组(B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300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氨茶碱250mg每天1次,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喘息症状和肺部哮鸣音的增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仅2例(5.0%)有胃肠道症状,B组有11例(27.5%)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心血管、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较氨茶碱安全、有效,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方案的首选。
关键词:多索茶碱,氨茶碱,慢性阻塞性肺炎
参考文献
[1] Diagnosis of pulmonary hear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Klin Med(Mosk),2009,87(2):56-60.
[2] Calbo E,Valdes E,Echaguen A,et al.Bacteraemic pneumococcal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better outcomes than expected[J].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 Dis,2009.
[3] Sankar J,Lodha R,Kabra SK.Doxofylline:The next generation methylx-anthine[J].Indian J Pediatr 2008,75(3):251-254.
[4] Hegewald MJ,Elliott CG.Sustained improvement with iloprost in aCOPD patient with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J].Chest,2009,135(2):536-537.
[5] Hupfl M,Schmatzer I,Buzath A,et al.The effects of aminophylline onbispectral index during inhalational and 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J].Anaesthesia,2008,63(6):583-587.
[6] Mokra D,Drgova A,Mokry J,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low-dose vs.high-dose aminophylline on lung 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J].J Physiol Pharmacol,2008,59(Suppl 6)449-459.
[7] Garcia-Talavera I,Aguirre-Jaime A.COPD,normoxia,and early desatura-tion[J].Chest,2009,135(3):885-88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及其分院) 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并发真菌性肺炎的65例COPD患者为感染组, 占同期COPD住院患者2079例的3.1%。同期无真菌性肺炎的2014例COPD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住院<48 h, 合并恶性肿瘤或血液疾病 (贫血除外) , 器官移植, AIDS患者, 住院期间进行外科手术患者。两组均为严重程度Ⅲ~Ⅳ级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除感染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及糖尿病合并症率高于对照组外, 两组患者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感染组中深部痰培养提示白色念珠菌43例, 热带念珠菌11例, 光滑念珠菌5例, 近平滑念珠菌3例, 毛霉菌2例, 曲霉菌2例, 血清G试验 (+) 患者35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 [3], 并发真菌性肺炎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制订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临床诊断标准[4]和原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5]。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使用时间、不同种类和不同疗程的广谱抗生素联用或不联用甲强龙患者真菌性肺炎发生率、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机械通气及呼吸衰竭的比率, 分析这些因素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属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M (QR) ]表示,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于真菌性肺炎与各因素的关系采用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组与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感染组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甲强龙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感染组机械通气和糖尿病发生率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2 不同疗程广谱抗生素或联用甲强龙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情况比较
2079例COPD患者广谱抗生素使用率为78.6% (1634/2079) 。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未联用甲强龙的334例和广谱抗生素联用甲强龙的1300例患者中, 真菌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7% (9/334) 和4.3% (56/1300) ,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使用广谱抗生素21 d以上, 或广谱抗生素联用甲强龙14 d以上者真菌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升高 (P<0.05) , 联用或不联用甲强龙的相应疗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7 d比较, *P<0.05;与7~14 d比较, △P<0.05
2.3 广谱抗生素疗程超过14 d患者真菌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在广谱抗生素疗程超过14 d的346例患者中, 使用广谱抗生素而未联用甲强龙患者有61例, 联用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有286例, 其真菌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2% (5/61) 和12.2% (35/286) ,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碳青霉烯类联用甲强龙患者真菌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头孢类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联用甲强龙者 (P<0.05) , 联用或不联用甲强龙的相应抗生素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与头孢类+甲强龙比较, *P<0.05;与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甲强龙比较, △P<0.05
2.4 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与各因素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对表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变量进行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发现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与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使用时间及低蛋白血症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1) , 三者的OR值分别为8.542、3.056和0.718, 说明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及低蛋白血症可使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风险分别增加8.5倍、3.1倍和1.4倍。建立回归方程:Y (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 =Logit (odds) =-0.870+2.087×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 (d) +0.356×甲强龙使用时间 (d) -0.234×血清白蛋白 (g/L) +0.473×机械通气-1.786×糖尿病+0.138×APACHEⅡ评分。该方程的Nagelkerke R2=0.812, 说明拟合度较高, 预测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准确率为89.3%。见表5。
注:“-”表示无数据
3 讨论
COPD发病率高, 病程长, 反复出现急性加重使机体长期处于缺氧和慢性消耗状态, 全身和局部免疫防御功能受损, 易并发真菌性肺炎。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 肺真菌性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6]。有研究提示, 肺真菌病的危险因子是先前激素使用和COPD[7], 而严重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病的风险更高[2]。本研究发现, 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患者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使用时间、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及糖尿病合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COPD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及低蛋白血症呈正相关。
呼吸道细菌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 抗生素的选用贵在合理。在广谱抗生素使用过程中, 如果出现持续性发热、心率和呼吸加快, 伴寒战和低血压, 并有肺部浸润影形成时, 应考虑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可能性[8]。本研究提示, 感染组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使用广谱抗生素21 d以上或联用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14 d以上者真菌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升高 (P<0.0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用甲强龙患者真菌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头孢类抗生素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联用甲强龙患者。这可能与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碳青霉烯类等特殊级抗生素, 或联用甲强龙时, 损伤机体免疫功能, 致使菌群失调, 造成机会性致病菌感染有关。因此, 应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特殊级抗生素的使用, 减少与甲强龙联合使用, 以降低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发生率。
COPD急性加重期食欲减退, 进食量减少, 体内脂肪和蛋白质消耗增加, 体重指数下降, 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 引起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COPD合并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20%~60%[9], 营养状态不良可能是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0]。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可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易致肺水肿, 加重缺氧, 在不合理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等情况下, 更促进肺真菌感染的发生[11]。本研究显示, 感染组体重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血清白蛋白的OR值为0.718, 说明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 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的风险增加1.4倍。血清白蛋白水平为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接受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为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危险人群[7,12]。这些患者一旦并发真菌病, 结局较差, 病死率与免疫缺陷患者相似[13]。本研究显示, 感染组甲强龙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甲强龙可使COPD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风险增加3倍, 这与长时间使用甲强龙引起免疫系统抑制有关。COPD患者住院期间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甲强龙。对于长期使用甲强龙的COPD患者, 若出现持续肺部感染, 深部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或血清G试验阳性, 应考虑抗真菌治疗[14]。
综上所述, 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甲强龙、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用甲强龙14 d以上及低蛋白血症是COPD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应加强对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碳青霉烯类等特殊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尽量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甲强龙的联合使用, 并应重视对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纠正。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并发真菌性肺炎的COPD患者65例为感染组, 以同期无真菌性肺炎的COPD住院患者2014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与广谱抗生素种类和疗程、是否联用甲强龙、血清白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使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 (均P<0.05) , 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广谱抗生素使用21 d以上或联用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14 d以上真菌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升高 (P<0.05)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用甲强龙14 d以上患者真菌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头孢类抗生素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联用甲强龙患者 (P<0.05)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 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与广谱抗生素和甲强龙使用时间及低蛋白血症密切相关 (均P<0.05) 。结论 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甲强龙、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甲强龙14 d以上及低蛋白血症是COPD并发真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 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 (62±8.4) 岁, 病程 (12.3±3.4) 年, 住院时间 (15±3) d, 文化程度:小学41例, 文盲1例, 中学28例, 中专10例, 所选患者均无精神异常, 亦无沟通障碍及意识不清。所选患者均因COPD急性加重就诊, 给予抗感染、平喘及化痰等综合治疗。
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疾病的折磨, 病情反复发作, 影响生存质量。老年患者经常表现出忧心悲观, 对疾病预后没有信心, 甚至存在恐惧心理, 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 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 患者都希望被重视和受尊重, 作为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态度温和, 与患者多进行沟通, 要鼓励患者对疾病控制树立信心, 告知患者家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多给患者支持和帮助, 尽可能减少心理负担, 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 告知患者焦虑、烦躁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 强化患者的心理防御功能, 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2]。 (2) 生活及饮食护理:a.生活: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室温维持18~20℃, 相对湿度55%~60%, 坚持做好晨间护理, 每天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定期跟换床单, 病房要做好终末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b.饮食护理:饮食要含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合理膳食, 营养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 >1500 m L/d。同时对于血糖正常的老年患者, 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防止发生便秘。 (3) 呼吸道护理:a.吸氧:老年COPD患者应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每天吸氧时间15 h以上为宜。注意氧气湿化, 提高耐受性, 采用1次性双腔鼻导管, 湿化瓶应每日定期消毒, 更换无菌蒸馏水。b.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清醒患者鼓励自主咳痰, 对于痰液黏稠患者, 可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 对咳痰困难者, 护理人员可以用手从上自下的叩击患者的背部, 或使用机械振动排痰机排痰, 2次/d, 20 min/次, 使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松落而易咳出。叩击时应注意患者的呼吸, 面色, 咳嗽咳痰情况,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危重患者痰液填塞明显, 对呼吸不畅的患者, 可考虑吸痰。吸痰时, 要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吸痰动作轻柔, 从深部向上提拉, 左右旋转, 吸净痰液, 吸痰时间<15 s[3], 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 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 (3) 呼吸功能训练:由护士指导患者长期坚持做呼吸操, 训练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这两种呼吸训练方法, 均要求尽可能多的呼出气体, 呼气时间持续5 s左右, 达到吸呼比1: (2~3) , 这需要多次训练, 达到锻炼呼吸肌的目的。同时指导患者做有氧运动, 从低强度开始, 逐渐增加, 病情稳定期可适当活动, 活动时应量力而行, 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4]。 (4) 用药指导:因许多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服药种类多, 由于年老体弱, 肝肾功能下降, 也宜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长期服药引起胃病, 胃肠道反应明显, 且有些药物分餐前或餐后服用, 不适当的服药, 影响了药物疗效, 所以应该给患者讲明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时间及服药方式等。口服药要给患者发药到手, 服药到口。另外, 输注液体不能过多, 过快, 以免引起肺水肿。 (5) 健康指导:a.控烟:吸烟是引起COPD的重要危险因素, 告知患者戒烟是预防COPD的重要措施, 应耐心劝导患者, 与家属合作, 帮助患者戒烟。共同制定戒烟计划, 必要时药物干预。有研究显示, 15%吸烟者最终将成为COPD, 吸烟者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2~8倍[5]。b.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及家人学会监测病情变化, 一旦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 应及时入院就诊, 防止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结果
经合理治疗与护理,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病情好转78例, 转院2例, 控制或缓解率达97.5%。
讨论
老年COPD在老年人发病率很高, 且病情反复, 病程较长, 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而正规的护理指导, 能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制定个体化的长期治疗方案, 最终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治疗依从性[6]。实践证明, 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 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合理治疗与护理,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控制或缓解率达97.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及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控制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参考文献
[1]叶衬笑, 李见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8) :119-120.
[2]吴少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肺气肿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 :44.
[3]张德海, 韩素霞, 张树杰.慢阻肺患者气道排痰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2) :212.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
[5]郭武, 张孝彬, 廖秀清.吸烟对中年男性肺功能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06, 27 (8) :806-80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COPD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82例, 均同时符合以下几项:①既往无支气管哮喘史;②无慢性心力衰竭、肿瘤或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③6个月内未予糖皮质激素;④1个月内无急性发作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2例, 男31例, 女11例;年龄60~92岁, 平均76.5岁。对照组40例, 男30例, 女10例;年龄62~89岁, 平均75.8岁。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COPD的诊断标准采用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断指南[2]。COPD急性发作标准[3]:1周内出现脓性或勃液性痰, 痰量明显增加或伴发热等炎症表现, 或咳、痰、喘任何一项症状明显加剧;COPD缓解标准:咳、痰、喘好转, 痰量减少, 无发热,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
1.3 方法
①仪器:压缩超声雾化吸入器, 型号PARILCD, 德国百瑞有限公司产品, 药液雾化微粒直径可达1μm。②治疗方法: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英国葛兰素史克集团生产, 批号KR0091) 。两组均采用吸氧、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茶碱类平喘、化痰、营养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超声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每次2 ml加4 ml生理盐水, 吸氧流量3 L/min, 每天2次。治疗过程中患者咳嗽时需暂停片刻, 给予叩背, 鼓励其咯出痰液, 体弱及重症患者超声雾化吸入时须密切观察病情。
1.4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 包括咳嗽、咳痰、胸憋、气喘、肺部干湿性啰音改善 (或消失) 时间、疗程,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用
2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咳嗽、喘憋症状肺部干湿啰音改善 (或消失) 时间及疗程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P<0.05) 。见表1。
注:*P<0.05, **P<0.01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对照组1例出现惊厥, 2例继发泌尿系真菌感染, 3例出现继发性高血糖, 给予对症处理均得到控制。
3讨论
既往认为, COPD的特征是气流受限, 至少在疾病晚期, 其气流受限很大程度为不可逆, 这一定义也导致了临床普遍认为COPD无法治疗, 然而这一观念已有所转变, 目前认为, COPD的气道阻塞实际上是“部分可逆”的, 国际上各种COPD指南已将减轻患者呼吸困难作为COPD治疗的重要目标, 支气管扩张剂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药物, 其应用使COPD治疗有了重大进展。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是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可快速选择性扩张支气管, 有作者报道, 中、重度COPD患者应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后, 呼吸困难、肺过度通气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呼气容积 (FEV;) (0~24 h) 平均增加0.198L, 第1秒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证明支气管扩张剂有药物性肺减容作用。由于老年COPD急性发作患者机体老化, 包括肺功能在内的多脏器功能减损, 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 合并肺部感染时疗程延长,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病死率高。常规抗菌药物、茶碱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老年COPD治疗易发生菌群失调, 继发二重感染, 并可诱发血糖、血压增高,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惊厥及其他不良反应, 使病情复杂, 增加了危险性。
与传统的超声雾化比较, 氧气驱动超声雾化吸入以氧气为气源, 吸入时吸氧浓度明显提高, 可改善低氧血症, 提高超声雾化吸入的耐受性和效果;同时可将药液雾化成直径1μm的气雾微粒, 随呼吸动作进人细支气管及肺泡内, 直接作用呼吸道, 扩张支气管, 加速了咳嗽、气喘症状的缓解, 利于痰液排出, 促进了炎症吸收, 缩短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临床使用更安全、稳定、有效[4]。
总之, 氧气驱动超声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能迅速缓解COPD急性发作患者咳嗽、咳痰、胸憋、气喘等症状, 缩短了抗菌药物、茶碱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时间, 而且应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临床禁忌证, 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常规用药之一。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在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2例, 对照组40例, 两组均采用吸氧、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茶碱类平喘、化痰、营养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超声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每次2ml加4ml生理盐水, 吸氧流量3L/min, 每天2次, 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憋症状肺部干湿啰音改善 (或消失) 时间及疗程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5) 。结论超声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临床禁忌证, 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常规用药之一。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沙丁胺醇
参考文献
[1]张春雨, 胡伟山, 阎君艳.痰热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 8 (4) :412-41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8) :453-460.
[3]MehtaS, Hill NS.Noinvasive ventilation.AmJRespirCritCareMed, 2001, 163 (2) :540-577.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9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14-0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亦称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肺部疾病,不属于独立的疾病,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者其他的慢性肺部疾病发展而来,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X线检查可见肺泡壁被破坏、非呼吸性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明显扩大等病征,该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其生命质量[1]。舒适护理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是以提高病患生命质量为目标。我科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组6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均通结合X线检查及症状观察确诊,诊断结果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COPD标准。按随机分组方法,全部患者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干预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8-89(73.65±3.11)岁,其中21例为单纯性的肺气肿,6例合并肺部感染,5例合并肺心病;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58.7-88(73.09±3.52)岁,其中20例为单纯性的肺气肿,9例合并肺部感染,3例合并肺心病。两组病患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合并症等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措施包括疾病相关健康宣教、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常规氧疗护理、饮食运动作息指导等。
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具体护理过程如下:(1)舒适的体位护理。日常生活中,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在其肘关节下方放一个软棉垫或软枕,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膈肌的位置,有利于扩大胸腔的容量,还能较好地缓解内脏对心肺的压迫,增加患者的舒适感[2]。用餐时,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吞咽,餐后2h内禁止平卧,防止食物反流误入气管,导致肺感染或其他气管问题。(2)采取叩击拍背、体位引流等方式帮助患者排痰,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咳痰办法,给予持续的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帮助缓解上呼吸道阻塞症状,增强呼吸的舒适性;(3)此外,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不畅、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导致其体能消耗大,而又因疾病对机体的影响,患者多存在食欲差、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因而,患者营养不良问题普遍存在。对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补充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类食物,忌生冷辛辣,少食多餐。(4)营造舒适的环境。每个病房不宜设置过多病床,以2-3张为最佳。病房内保持整洁干净,经常通风去除异味,温、湿度分别控制在18℃-25℃、50%-60%之间。(5)心理干预。由于阻塞性肺气肿治疗时间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较易出现焦慮、恐惧、烦躁、绝望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情绪疏导,对其疑问及时解答,帮助患者消除负面心理,提高心理的舒适性,同时建立克服病魔的自信。
1.3评价内容与方式
本组评价的内容包括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其中,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护理部自制,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级,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 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作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1.2±1.9)d,对照组为(18.2±1.7)d,两组对照,干预组疗程更短,存在显著优势(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是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见表1。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照
3 讨论
阻塞性肺气肿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肺部病变恶化的结果,临床表现较多,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常见,有肺部感染者,可能出现咯血[3]。如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阻塞性肺气肿容易复发,疗程长,发作期间,除了给予相应的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外,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4]。本研究对干预组所实施的舒适护理,以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为原则,从体位、呼吸、饮食、环境及心理方面进行护理,结果,干预组的病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P<0.05),这表明,舒适护理方案适用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能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加快病情康复,改善预后,体现了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邵凤娣,罗伟芳,赖锦礼.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舒适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14):120.
[2]田金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综合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9):143.
[3]杜美俊.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5):181.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2例, 所有患者均与相应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38例, 女例24, 年龄为59~84岁, 平均为 (73.2±5.4) 岁;病程为3~12年, 平均为 (7.2±1.3) 年。将有学习认知能力障碍、有对运动有影响的骨关节病、结核、肿瘤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症等患者排除。
1.2 护理方法:
62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祛痰药物、支气管舒张药物及自行锻炼等治疗, 均未接受呼吸功能锻炼与康复运动锻炼, 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包括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社会支持、氧疗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利用美国森迪斯出产的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干预前后肺活量 (VC) 、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 (MMEF) 、第1 s用力呼气量 (FEV1) 、第1 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率 (FEV1/FVC) 、呼气峰值流速 (PEF) 。干预前、后6个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焦虑及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 当P<0.05时, 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62例患者护理干预前中咳嗽47例 (75.8%) , 咳痰43例 (69.4%) , 气促37例 (59.7%) ;护理干预后咳嗽17例 (27.4%) , 咳痰4例 (6.5%) , 气促6例 (9.7%) ;护理干预后患者咳嗽、咳痰及气促比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 。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62例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 (P<0.05) , 具体见表1。
2.3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干预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生活能力 (10.1±1.5) 分, 日常生活能力 (15.7±3.5) 分, 焦虑 (15.7±2.1) 分, 抑郁 (17.8±3.2) 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生活能力 (16.7±2.4) 分, 日常生活能力 (25.7±3.6) 分, 焦虑 (8.7±2.3) 分, 抑郁 (9.2±3.6) 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社会生活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 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过程表现为进行性发展, 多数为不可逆进展[3], 当患者疾病进展成肺功能受损时将会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同时患者因为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 日常活动有诸多不便, 社会活动明显减少[4], 这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不良影响。已有临床研究揭示,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 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抑制疾病进展过程, 有效临床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肺泡通气与换气功能显著改善。
我院在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开治疗时, 在给予祛痰药物及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对症治疗基础上, 同时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环境护理:保持休养环境安静整洁, 将室温控制在18°~20°, 对空气湿度予以调解, 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并定期消毒。 (2) 体位护理: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此时应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头部不可前屈, 以免造成窒息。 (3) 心理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原因容易出现悲观、焦虑、紧张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主治医师应结合自身专业知识,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展开一对一的交流, 认真解答患者疑问, 为其提供需要的信息, 对其心理需求加以满足;在患者入院后第3周起, 每周组织1次健康教育, 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与, 详细为其讲解该疾病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和饮食及生活习惯与该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每日下午安排患者听轻音乐20 min, 舒缓其急躁情绪。 (4) 用药指导:在急性期展开积极抗感染治疗, 根据医嘱给予相应药物, 对药效进行观察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指导患者掌握雾化吸入时呼吸方法, 增强口腔检查, 在吸入结束后立即漱口。 (5) 社会支持:每日下午在患者家属探望时和其耐心沟通, 鼓励家属主动关心、安慰患者, 给予其情感帮助与支持。 (6) 氧疗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和意义, 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 并告知患者不可擅自中断吸氧或调节氧流量;在吸氧过程中应保证用氧安全, 吸入氧浓度不可过高, 以免造成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 (7)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展开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进食易咀嚼、易消化食物, 禁食生冷、油腻、辛辣或过热食物, 同时严禁饮用易产气饮料, 加强水分补充;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和水果, 增强其免疫力。 (8) 运动指导: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展开太极拳、步行等有氧运动, 活动应以舒缓运动为主, 不可展开剧烈运动。
本组62例患者通过上述综合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肺功能得到显著好转, 社会生活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显著减轻。这一结果揭示, 综合护理干预可促使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 大幅改善患者肺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亚勤, 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 :25-27.
[2]候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6) :108-109.
[3]阳凤华.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7A) :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