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青光眼(精选7篇)
老年慢性青光眼 篇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青光眼延误的诊治原因。方法加强老年人眼睛健康的宣教工作, 树立定期体验的意识, 建立及时就医的行为, 提高其子女对青光眼疾病的认识。结果防止了慢性青光眼带来的视功能损害。结论老年人缺乏眼病常识, 导致在就医时已处于青光眼晚期甚至绝对期。
关键词:老年慢性青光眼,延误诊治,对策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 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多数情况下, 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是高眼压, 也有少数发生在正常眼压, 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青光眼的临床特征虽然多样化, 但最重要的危害是视功能损害, 其表现为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 慢性高眼压及持续高眼压, 后期造成视神经萎缩, 导致缺损[1]。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一旦发生, 是不可恢复的。因此青光眼强调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 有很大一部分老年性青光眼, 尤其是慢性青光眼, 往往由于知识缺乏, 没有定时体验的概念, 没有及时就医的行为, 信息来源不正确等, 导致患者就医时已处于青光眼晚期, 有些到了青光眼绝对期, 最终致使视力丧失, 甚至眼球摘除。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1月-12月共收治老年慢性青光眼患者12例, 男5例, 女7例, 年龄54岁~89岁, 平均年龄73岁。其中10例为病程晚期, 视力为0.15~无光感, 视野缺损明显, 占83%。仅有2例为疾病的进展期, 视力0.25~0.8, 占17%。
2 延误诊治原因分析
2.1 知识缺乏
患者缺乏青光眼相关知识, 缺乏相关信息及信息来源少, 不了解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更不了解青光眼所带来危害及后果。
2.2 没有定时体检的意识
青光眼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发病率增高, 而青光眼早期的患者往往只有在体检中被发现。特别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因其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或没有特异性不易发现。因此建议老年人增加定期体检的意识, 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3 信息不正确
因老年性慢性青光眼以视力渐进性下降及隐匿性视野缺损为主, 其他症状不明显, 且与老年性白内障症状相似, 因此很多老年人在视力下降后还误认为是白内障。曾有1例在我科住院的青光眼晚期女性患者, 很后悔地告诉笔者说:“我的视力下降有一年多了, 我也不知是什么病, 别人告诉我说这是白内障, 不要急着去医院, 要等到两个指头伸出来看不到的时候才去医院做手术。我就在家等啊等, 等到现在两个指头伸出来都看不到了才来医院, 可这一诊断说是青光眼, 视力不能恢复了, 你说我冤不冤?”
2.4 没有及时就医
很大一部分老年人一辈子都很坚强, 善于忍受, 有一点小毛小病总认为熬一熬就过去了, 而不是及时寻求医生或者朋友的帮助;再加上慢性青光眼没有明显疼痛症状, 因此有一部分老年人到眼晴看不见了才到医院诊治, 甚至失明了也认为是老了的原因。
2.5 子女没有及时带老人就诊
很多老年性慢性青光眼患者行动不便, 需要子女陪护就诊, 有些子女忙, 且认为年纪大了视力下降是正常现象, 或者认为是白内障, 择期去做手术就行了。等到有空时才带老人去就诊, 往往一查就是眼压非常高, 视力破坏明显, 属于晚期青光眼。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
加强对青光眼预防知识的宣传, 成立社区防盲组织, 致力于白内障、青光眼等知识的普及, 利用张贴海报、宣传画等形式, 宣传常见致盲疾病, 提高老年人对常见致盲疾病的认识, 以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 从根本上达到防治目的。
3.2 增强老年人定期体检的意识
虽然医学在不断发展, 科学日益进步, 医学上的很多难题都被攻破, 但许多疾病还是无法治愈, 需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来防止疾病给人类带来痛苦。青光眼患者一旦视力下降, 视野缺损, 是呈不可逆性的, 因此特别要加强老年人定期体检的意识。
3.3 养成及时就医的习惯
一旦出现视力下降, 视野缩小, 视物模糊, 眼酸、眼胀、虹视、雾视等征兆, 就应立即主动就医, 以便及时发现, 及时诊治, 可以防止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
3.4 加强子女对老年性青光眼的认识
俗话说家有老人是个宝, 老人健康就是福。一个人到了晚年双眼却失明了, 不仅无法安享晚年, 还会给子女晚辈带来很多麻烦。做子女的要认识到青光眼是致盲性疾病之一, 不管多忙, 都要多关心重视老人的健康问题, 发现老人有眼睛方面的问题, 要及时陪护就医, 防止不可逆性的损害, 以免留下遗憾。
4 讨论
慢性青光眼除了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外, 其他临床症状不明显, 很容易被老年人误认为是老年性白内障。加上有些老人没有定期体检的意识, 没有及时就医的行为, 以及晚辈的忽视等原因, 导致很大一部分老年慢性青光眼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或绝对期。因此, 应对老年人加强眼睛健康宣传力度, 扩大健康宣教人群, 改进健康宣教的手段, 树立老年人定期体验的意识, 建立及时就医的行为, 并提高子女对青光眼疾病的认识, 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慢性青光眼带来的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 减少老年人失明的发生,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家琦, 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22
老年慢性青光眼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4例(86只眼),男24例(30只眼),女40例(56只眼),年龄45~72岁,平均63岁。术后随访4~18个月,平均(8.5±2.5)个月。术前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房角镜、视野,均由专人检查。对术前眼压高者,给予药物降眼压治疗。如眼压高于25.0mmHg(1mmHg=0.133kPa)者则术前30min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
1.2 入选标准
确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有较明显的白内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2)晶状体核硬度≤Ⅳ级;(3)房角有粘连者;(4)眼底窥不清者行B超检查以排除视网膜脱离等。
1.3 术前房角粘连情况
64例(86只眼)中窄Ⅳ完全粘连者12例(12只眼),窄Ⅳ粘连2/3者17例(23只眼),窄Ⅳ粘连<1/2者21例(31只眼),窄Ⅲ完全粘连者l4例(20只眼)。
1.4 手术方法
术前30min以美多丽滴眼液散瞳,球周阻滞麻醉,透明角膜切口,长度为3.0mm。以前房穿刺刀于透明角膜缘做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healon),撕囊镊行直径约5.0mm的连续环形撕囊,充分进行水分离及水分层,旋转晶状体核,采用美国Alcon公司生产的Legacy Series2000型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原位机械加超声碎核乳化吸除,因为患者多为近熟期白内障,乳化总时间一般不超过30s,但I/A时问较长,I/A后向囊袋内植入推注式折叠后房型直径为5.5mm的人工晶状体;于360°向房角内注入粘弹剂(healon)钝性分离撑开房角,5min后用灌注头在灌注水的同时反复吸吐周边虹膜,利用负压牵拉作用对房角粘连进行分离。对分离的色素及机化物进行冲洗和吸出,将I/A头伸人囊袋内及IOL后面彻底抽吸粘弹剂和分离后的色素、机化膜等杂物。水封透明角膜切口。手术均顺利,术中无后囊破裂及前房出血,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涂典必殊眼膏后包眼。
1.5 术后处理
次日开放点眼,典必殊滴眼液每2h一次,3d后改为4次/日,每周递减一次。前房反应严重者每1次/1h,睡前涂典必殊眼膏。术后2~4d出院。
1.6 统计学方法
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平均眼压、前房深度进行统计学分析,Willcoxon符号秩检验法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术前视力光感-0.4,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1.0,术前术后视力比较,符号秩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的矫正视力≥0.5者80只眼(93%),6只眼术前视力为光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1~0.2,眼底检查2只眼见视乳头颜色苍白,3只眼见老年性黄斑变性,1只眼见黄斑裂孔。
注:手术前后比较,P<0.01
2.2 眼压
全部术眼术后早期均停用降眼压药物,术前测量的最高眼压在22.3~34.2mm Hg(2.97~4.55Kpa)(1mm Hg=0.133Kpa)之间,平均(26.50±6.79)mm Hg[(3.52±0.90)Kpa]。术后随访期内眼压平均眼压为(15.78±3.01)mm Hg[(2.10±0.40)Kpa]。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4,P<0.01)。其中有2例2只眼术后3月内复查眼压正常,4个月左右出现眼压升高,最高达25.0mm Hg,需1~2种降眼压药水(毛果芸香碱和/或美开朗眼液)降至正常。房角镜检查见房角均明显开放,周边较多色素沉着,无睫状环阻滞。余术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的84眼,均未发现眼压再次升高。
2.3 房角
术后1月房角镜检查:86只眼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程度不同开放,周边虹膜粘连的范围变小。术后6月及及18月房角镜检查未发现再次粘连及关闭。房角全部开放者82只眼(95%)。
2.4 中央前房深度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1.33±0.36)mm,术后增加到(3.38±0.51)mm,手术前、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1,P<0.001)。
2.5 视野
在术后6月及12月有复查记录的48例(69只眼)中,视敏感度增加者69只眼(100%),无明显视野缩小者。
2.6 并发症
术后早期无一过性眼压升高发生,无视网膜脱离、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晶状体较厚或位置偏前,导致瞳孔缘相对于虹膜根部的位置靠前引起瞳孔阻滞,使后房房水不易流入前房,致后房压力增高,造成房角的狭窄或关闭,所以晶状体对房角的形态及青光眼的发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房角粘连的发展过程是缓慢逐渐形成的。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尽管存在多种机制,但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瞳孔阻滞。由于晶状体的摘除,可彻底解除瞳孔阻滞,加深前房,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房角的拥挤,从而使非粘连性的关闭房角(贴附性关闭房角)开放[2]。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使眼压下降[3,4],患者术后降眼压药物的用量也明显减少[5]。Teekhasaenee和Ritcht[6]报道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后64例86只眼的房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宽,粘连解除,前房中轴加深,84只眼非用药情况下眼压降至正常,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般认为,房角粘连时间超过一年,小梁就可能失去代偿功能,房角分离术后,小梁功能不足以代偿房水的排出。本组病例中有2例2只眼术后3月内复查眼压正常,4个月左右出现眼压升高,最高达25.0mmHg,需1~2种降眼压药水(毛果芸香碱和/或美开朗眼液)降至正常。后补行小梁切除术。检查房角镜房角为开放,也无睫状环阻滞,但眼压高于正常。其余84只眼观察6~18月多次复查眼压均正常,复查房角未发现再次粘连及关闭。这也表明术后大部分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粘连范围减少,开放部位的小梁网功能及开放范围可以满足房水流出的需要,维持正常眼压。
关于促使房角重新开放的原因,笔者推测可能有多方面因素:第一手术吸除混浊膨胀的晶状体而代替为较薄的折叠人工晶体后虹膜后退,使中央前房明显加深,减轻了前房拥挤状态;第二术后瞳孔阻滞因素解除,使前后房压力差减小,虹膜膨隆减轻或消失,虹膜根部变得平坦;第三超声乳化术中,由于切口的密闭性较好,相对高压力的灌注液可形成对房角的冲击作用,使部分贴附性关闭房角开放;第四术中反复向前房角内注入粘弹剂,造成对房角的撑开以及对虹膜根部的推压推挤等综合作用,致使房角粘连的钝性分离等。但在本研究中有2例2只眼术后眼压再次升高,检查房角为开放,周边较多色素沉着,未见睫状环阻滞,应用降眼压药水后降至正常,推测术后重新开放的房角,可能由于小梁网与虹膜的长期粘连或摩擦,已造成了小梁网功能的严重损害,丧失了功能性的滤过作用。
曾有文献报道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早期可发生眼压一过性升高,可能与房水-血屏障的破坏、晶体皮质或粘弹剂残留等有关[7]。但本研究中未观察到早期一过性眼压升高,可能与本组选用的病例白内障均未完全成熟、晶体核不超过Ⅳ级核,且术中超声乳化操作技巧熟练、超乳能量低(<13%)、对虹膜扰动少、角膜内皮损失小、粘弹剂及残留皮质、色素等抽吸较彻底、无后囊破裂或玻璃体溢出、切口密闭性好对房角损伤较轻等有关,术后视力提高较快,患者也比较满意。手术要求具有娴熟的超声乳化技巧,手术操作轻柔,术中注意减少虹膜扰动及保护角膜内皮,钝性分离房角及I/A反复抽吸房角时避免虹膜出血,防止后囊破裂或玻璃体溢出等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眼压。
本研究中行房角粘连分离术是在完成人工晶体植入之后,术中前房内注入多量粘弹剂维持前房,并可有效限制虹膜出血。本组病例曾在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还是房角分离术方面做过比较,认为房角分离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顺序可是任意的,无明显差异。浅前房及凸起的虹膜前表面对于房角分离术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性,否则术中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虹膜根部离断,前房出血,术后一过性眼压增高等,前房出血意味着房角根部或虹膜的撕裂,远期可能形成瘢痕造成房角再次粘连。另外,选择透明角膜切口对于保护上方球结膜为将来可能进行的小梁手术留有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老年性白内障均是40岁以上人群的高发病,在临床上往往二者共存,特别是部分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与晶状体的老年性变化密切相关[8]。因此在合并近熟期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能良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加深前房,且操作安全简捷,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 选择确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64例(86只眼),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4~18个月,全部房角均较术前增宽,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80只眼(93%)视力明显提高,84只眼(98%)眼压明显降低,82只眼(95%)房角全部开放。结论 超乳联合房角分离在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方面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除,房角分离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参考文献
[1]Hayashi K,Hayashi H,Nak no F,et al.Changes in anteriorchamber angle width and intraocar lens implantation in eyes withglaucoma[J].Ophthalmology,2000,107(4):698-703.
[2]王宁利,周文炳,叶天才,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1995,3l(3):133-l36.
[3]Matllalone N,Hyams M,Neiman S,et al.Long-term intraocularpressure control after clear corneal phacoemulsification inglaucoma patien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5,31(3):479-483.
[4]Roberts TV,Francis IC,Lertusumitkul S,et al.Primary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uncontrolled angle-closure glaucoma[J].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0,26(7):1012-1016.
[5]Lai J,Tham C,Chan J.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cataract extractionby phacoemulsification in eyes with primary angle-closureglaucoma(PACG)and coexisting cataract:a prospective case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4月第11卷第10期临床研究559series[J].J Glaucoma,2006,15(1):47-52.
[6]Teekhasaenee C,Ritch R.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goniosynechialysis for uncontrolled chronic angle-closureglaucoma after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J].Ophthalmology,1999,106(4):669-675.
[7]Roberts TV,Francis IC,Lertusumitkul S,et al.Primary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uncontrolled angle-closure glaucoma[J].J Camtact Refract Surg,2000,26(1):1012-1016.
老年慢性青光眼 篇3
关键词:老年,青光眼,白内障,疗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逐步迈进老龄化, 导致白内障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在膨胀期, 晶体内部纤维会发生肿胀而引起晶体厚度上升, 并且中央部分变凸而使眼睛的屈光力不断增加, 导致暂时性的近视。若前房变浅, 严重者可导致房水循环受阻, 最终导致继发青光眼[2]。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对我院52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老年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疗法, 并分别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共52例 (57眼)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老年患者, 均通过眼球超检查、眼压、视力以及裂隙灯等临床检查得到确诊, 并排除了为其他疾病。其中男38例、女14例, 年龄52~78岁, 平均 (67.89±3.78) 岁。患者有白内障病史为1.1~5.2年, 平均 (3.27±0.23) 年, 均无青光眼病史。继发青光眼病程为15 h~45 d, 平均 (27.34±3.45) d。术前眼压为41~75 mm Hg (1 mm Hg=0.133 kPa) , 平均 (56.56±10.32) mm Hg。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 (26例、28眼) 和实验组 (26例、29眼) ,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及病情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可以进行分析比较 (P>0.05) 。
1.2 方法
术前通过药物进行眼压控制, 术中通过对玻璃体腔进行抽液以降低眼压。术前经过房镜进行检查结束显示57眼均为闭角。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先进行小梁切除, 但是在将小梁切除之前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然后在继续实施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联合房角分离疗法:在进行超声乳化时通过灌注液的水流将因粘连而关闭的房角充分的分离, 然后在房角处将粘弹剂注入以实施钝性分离, 最后将人工晶体植入。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地塞米松和甘露醇等, 并给予滴眼液。
1.3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视力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显著提高 (P<0.05) , 且实验组视力改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 但是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 (PP>0.05) ,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术后眼压对比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显著下降, 且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但是实验组4例 (15.39%) 在术后3个月内眼压略有升高, 平均为 (27.12±2.34) mm Hg, 经过使用滴眼液等治疗有效缓解。对照组无眼压升高现象, 且两组患者随访半年至1年眼压均维持较稳定, 无升高现象。见表2。
2.3 两组术后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前房角检查, 结果显示房角开放均超过180°。同时对照组术后15眼 (53.57%) 发生前房渗出, 实验组5眼 (17.24%) 发生前房渗出, 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χ2=8.2253, P<0.05) 。但是经过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散瞳药物进行治疗后在2周内均吸收完全。
3 讨论
老年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主要为闭角型。其发病机制为[3,4]:晶状体出现混浊, 不断膨胀胀及增厚, 使得其占据的空间不断增大, 并且和虹膜的接触面积不断上升, 引起房水从后房流经前房时的阻力上升, 使瞳孔发生阻滞, 造成晶体的虹膜隔发生前移, 导致房角变得狭窄, 使房水外流的阻力上升, 导致眼压不断提高, 最终引起青光眼。该症一旦确诊, 需要及时治疗, 否则危及视力, 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症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疗法[5]。本次研究分别采取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再联合房角分离术或者小梁切除疗法进行治疗。由于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而这两种疗法均可一次性的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从而避免二次手术, 显著降低了患者痛苦, 所以这两种疗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前者术后出现前房反应比较轻, 且视力恢复较快, 眼压长期控制良好, 近期个别出现轻微上升, 但经过治疗均可恢复正常。后者的手术难度较大, 术后经常出现前房反应。本次研究术后实验组前房渗出发生率 (17.24%) 显著低于对照组 (53.57%) (P<0.05) 。但是均可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有效缓解, 与报道相符[6]。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均显著改善, 但是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通过随访半年至1年间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稳定。综上所述在术前术中进行眼压控制的基础上, 对于老年人来说,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但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联合房角分离疗法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是治疗该症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黎巧玲.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护理[J].柳州医学, 2008, 21 (2) :112-113.
[2]龙波, 李恒, 唐知进, 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6) :1145-1146.
[3]王立华.老年人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临床诊治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2013, 7 (6) :99.
[4]谢丽莲, 朱俊东, 陈文芳, 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 6 (2) :168-171.
[5]李艳.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22) :20-21.
老年慢性青光眼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小梁切除术CACG患者22 例(22 只眼),男8 例,女14 例,年龄45~73 岁,平均(59.88±9.11)岁,22 例患者均有完善的术后随访结果,且其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CACG:对眼内压(IOP)进行测量3次,3次测量值均>21 mm Hg(0.133k Pa=1 mm Hg)。虹膜出现高褶状,房角窄但中央前房较深,房角镜检查下虹膜的表面外观呈正常,偶见轻度凹陷,但根部赘长,形成高原虹膜。扩大瞳孔后,虹膜周边会折入窄房角中和小梁接触,房角尖端会接触并阻挡流出房水。但房角的4 个象限不发生完全一致的改变,且各象限变化差异较大。排除标准:(1)患者的角膜出现病理性变化;(2)有角膜接触镜佩戴史;(3)有眼部手术史如激光手术、角膜和晶体状手术等;(4)小梁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主要的术后并发症有前房不形成或出血, 睫状体、视网膜或脉络膜脱离脱落,眼压<5 mm Hg。
方法:(1)检查方法:使用ORBSCANⅡ眼前节检查分析系统。本研究中的检查环境为暗室,且由同1 名医师进行眼前节检查分析系统的操作。(2)手术操作: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对患者的眼球进行常规麻醉后,以角膜缘为基底进行上方结膜瓣操作,在拟定的切口处采用热凝的方法进行浅层巩膜止血,再做深度为巩膜厚度半、规格4 m×4 mm的三角形巩膜瓣,进行分离直至透明角膜的1 mm处,切除1.5 mm×3 mm大小的深层角巩膜组织,其中包括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在虹膜恢复后对巩膜瓣的间断使用规格10-0 的尼龙线进行缝合,针数3针,可选1针作为可松懈缝线,对结膜瓣进行连续缝合。上述手术操作过程均由1 名医师进行。(3)检查时间:在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的前后1 周、1 个月和6个月,分别使用ORBSCAN Ⅱ眼前节检查分析系统,对其接受手术的患眼进行眼压和视力的测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则以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人群的描述:女15 例(68.2%),男7 例(31.8%),年龄47~75 岁,平均(60.73±8.04)岁。
小梁切除术前后CCT的变化: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8.628,P<0.001,可以认为不同时间的校正眼压值总体均数不全相等,与术前比较,术后1 周CCT增加(P<0.05)。术后1 个月、术后6 个月,CCT逐渐恢复,见表1。
小梁切除术前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水平方向角膜曲率减少,垂直方向增加,呈现出顺规性散光趋势变化,于术后1周最为明显,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曲率基本恢复,见表2。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患有原发性青光眼疾病的患者,其眼角膜曲率的半径较小、前房较为短浅、晶状体较为肥厚以及眼轴制之间距离较为短小等特点已经被医学临床所广泛接受。对于角膜曲率以及角膜薄厚度的生物学客观测量可以为患有青光眼疾病的患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治疗后,上述指标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作为有效并且稳定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采用ORBSCAN Ⅱ测量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接受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前后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曲率的变化程度进行测量和分析,从全新的发展角度去观察小梁切除手术对于患者眼前段生物状态的影响。
眼前段ORBSCAN Ⅱ测量分析:眼前段ORBSCAN Ⅱ测量系统主要是运用裂隙光带对患者眼前段部位进行生物扫描的一种测量方式,其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对患者实施麻醉或者是探入患者病处的方法,能够避免引发患者在术后感染并发症以及角膜损伤等优势,更加适用于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手术后的实时观察。在具体检查过程中,患者眼前的每个表面都具有9 500余个信息平台可以供临床观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除此之外,其测量方法还具有实时性和反复性等特点,也作为临床的研究优势。
采用ORBSCAN Ⅱ测量方法对小梁切除术后生物学的各项指标:(1)角膜厚度:根据研究和调查表明,可以采用光学的测量厚度方法、超声波测量厚度方法以及ORBSCAN Ⅱ测量方法对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测量和比较,经测量结果表明,ORBSCAN Ⅱ测量中可重复性特点最佳适宜测量的具体过程中,其测量结果与超声波测量结果相比较而言数值更大,结果更加具有可参考价值。本研究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1 周后,角膜的厚度呈显著增加的状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到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损伤以及并发症等,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术后的皮内功能失调,与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者阎亦农等结论相同。除此之外,本研究患者在手术1 个月后,角膜的厚度仍然偏厚,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到手术半年后已经基本恢复术前功能和水平。提示角膜的内皮移植使得患者使用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补偿,本手术治疗能够避免对患者的角膜内皮造成损伤,并且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炎症,对患者角膜生理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2)角膜曲率:ORBSCAN Ⅱ能够同时检测全角膜前、后表面的地形图,因此测量结果反映了角膜的真实屈光情况。倪卫杰等研究认为,ORBSCAN Ⅱ系统是一种能够较好地测量角膜屈光状况的仪器[3]。在本研究中,采用ORBSCAN Ⅱ测量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出现顺规性散光趋势的变化,术后1 周最为明显,术后6 个月基本恢复,与国内外报道相符[4,5]。在手术过程中,巩膜瓣经烧灼后出现组织收缩, 恢复原位缝合缩小垂直半径,增加水平半径,从而导致顺规性散光。因此,通过调整巩膜瓣缝合的松紧度可以对角膜散光进行控制。术后短期眼压偏低对角膜散光产生影响,眼压下降时,垂直方向角膜屈光力变大,水平方向变小,这与眼睑和眼外肌的机械压力有关。术后眼压逐渐恢复,机械压力影响逐渐变小,顺规性散光也逐渐降低。
综上所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患眼出现角膜增厚,应该重视CCT对IOP测量值的影响。早期患眼出现可逆性顺规性散光。ORBSCAN Ⅱ在青光眼患者筛查、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
[1]Marsich MW,Bullimore MA.The repeatability of corneal thickness measures[J].Cornea,2012,19(6):792-795.
[2]阎亦农.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角膜厚度变化[J].实用眼科杂志,2013,11(1):19-23.
[3]倪卫杰,蒋坚,施彩虹,等.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状况[J].眼科新进展,2012,22(1):38-39.
[4]Hugkulstone CE.Changes in keratometry following trabeculectomy[J].Br J Ophthalmol,1991,75:217.
老年慢性青光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1年7月本院共收治76例CACG患者,年龄18~65岁,所有患者眼压均≥22 mm Hg MD≤15 d B,行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3个;所有患者未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未见对所用药物过敏反应。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6.8±1.7)岁,眼内压平均值为(23.7±1.9)mm Hg,MD平均值为(6.74±2.39)d B,左眼17只,右眼28只,总眼数45只,病程平均时间为(25.1±3.4)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6±1.5)岁,眼内压平均值为(24.2±1.8)mm Hg,MD平均值为(6.53±2.62)d B,左眼21只,右眼22只,总眼数43只,病程平均时间为(23.8±2.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先给予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用药1周后,联用布林佐胺滴眼液,联用3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肝郁气滞型患者口服疏肝理气活血汤剂,肝肾阴虚型患者口服滋阴清热汤剂,脾气虚弱患者给予健脾益气方剂[3],服用中药汤剂时间同西药治疗时间,并随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汤剂组方进行相应的加减味。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对于眼压持续升高不能缓解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内压变化及MD平均值变化,同时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根据以上检测指标结合视力和视野检查结果评价临床疗效[5]。
1.4 疗效判断
临床疗效分为3类:显效即国际对数视力表检查提高2行以上,视野扩大5°以上,眼内压及MD显著改善;有效即视力表检查提高2行,视野扩大2°~5°,眼内压及MD值明显改善;无效即视力和视野未见变化,眼内压及MD值未见改善甚至恶化[6];将显效和有效视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引起视神经损伤的眼部疾病,眼内压病理性升高被认为是导致视神经损伤的重要诱因,因而临床治疗均以降低眼内压为首要原则[7],闭角型青光眼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CACG临床表现为反复性、间歇性的眼压升高及眼痛,严重患者还常伴有充血和虹视,当眼压≥35 mm Hg时,房角就会部分关闭,但眼压下降恢复正常时,房角又恢复正常,由此产生眼压的反复性升高,临床治疗不及时患眼的眼底及视野相继出现青光眼性改变,视野和视力出现不可逆损伤[8];对于眼压≤25 mm Hg症状较轻的患者临床上多给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缩瞳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高渗脱水剂,临床上一般将两类以上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9],中医辨证CACG属“乌风内障”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致病原因为脾湿生痰、阴阳失衡、肝气阻滞等导致的气血失和,经脉不畅,进一步引起玄府闭塞,神水阻滞不畅,这一辨证结果与西医对CACG是由房角闭塞导致房水无法排出的诊断一致[10,11],因此中西医治疗的原则均是降低眼压保持房水通畅为根本治疗措施。
老年慢性青光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续发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7例(57眼),女23例(23眼);年龄分布在52~73岁,平均年龄(66.57±5.38)岁;病程16 h~38 d,平均病程(7.44±2.67)d;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雾视、眼红、眼胀,虹膜膨隆、前房变浅等。患者术前均接受眼球检查、视图测试、眼压测定(Goldmann)[2]、裂隙灯等常规检查确诊。
1.2 方法
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囊外三联术)[3]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三联术)[4],术后进行随访,分别对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然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囊外三联术。患者行局部麻醉,以穹窿作为基底作结膜瓣,上方巩膜作以角膜缘为基底1/2层厚三角形巩膜瓣,从角膜缘切口向两侧扩大切口,娩出晶状体核,选择10-0尼龙线对膜瓣根部进行缝合,后行闭合式灌注及抽吸术,将前房的晶体皮质清除,拆除角膜缘及巩膜根部的缝线,选取适当间距在囊袋内注入黏弹剂,运用旋转法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将虹膜根部切除,缝合巩膜瓣、角膜缘、结膜。
1.2.2 观察组手术方法
观察组进行超声乳化三联术。手术前眼压控制在20 mm Hg以下,利用美多丽-P[5]滴眼帮助散瞳,患者进行球后麻醉,以穹隆为基底作球结膜瓣,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 mm×5 mm巩膜瓣,在巩膜瓣下作穿刺进入前房,并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原位超声乳化粉碎晶状体核,吸净皮质,扩大切口至5.5 mm,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切除小梁组织,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游离角和结膜瓣。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散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玻璃体脱出、后囊破裂、前房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轻度水肿7例、房水混浊5例;观察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轻度水肿4例,房水混浊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眼压、散光和视力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好转,而且观察组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青光眼和白内障都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致盲眼病,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青光眼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加重白内障的病情,白内障在膨胀期和熟期又可继发青光眼,故治疗中经常将青光眼和白内障共同治疗[6]。在该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散光情况都较术前出现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观察组术后眼压已达到平均(13.51±3.24)mm Hg的理想水平。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对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同时,联合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方法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且随着手术技巧的日益成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越来越少,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不断提高,该组研究中的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玻璃体脱出、后囊破裂、前房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早期只发生角膜轻度水肿7例、房水混浊5例;观察组发生角膜轻度水肿4例,房水混浊3例,后经对症治疗均取得痊愈。
传统的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方法经常要通过2次手术来完成,这样既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提高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同时也对患者身心造成二次损伤,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随着临床中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已广泛开展,联合手术有利于房角开放,对眼压控制效果好,能够有效避免和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缩短康复时间。在临床中,要注意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联合的手术项目以及手术方式,对于老年硬核患者应选用囊外三联术。
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人白内障续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期间该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续发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对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玻璃体脱出、后囊破裂、前房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轻度水肿7例、房水混浊5例;观察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轻度水肿4例,房水混浊3例。结论 超声乳化三联术是治疗老年自内障后续青光眼合的理想术式,但对于老年硬核患者不宜进行超声乳化的患者也可选用囊外三联术。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马文豪.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高龄患者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32):97-98.
[2]韩立坡,韩瑶,许厚银,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前后昼夜眼压波动及眼部血流动力学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1):553-555.
[3]薛红玉,胡铁民.高龄白内障手术方法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1-122.
[4]丁晓艳.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3):232-233.
[5]孔庆健.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2):35-37.
老年慢性青光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共收集病例60例, 60只眼, 其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30~65岁, 平均50岁, 发病时间最短3月, 最长10年, 所有病例均在降眼压的基础上, 按患者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片组进行治疗。
1.2 诊断标准
参考青光眼学有关资料拟定[1]: (1) 周边前房浅, 中央前房略浅或接近正常, 虹膜膨隆现象不明显; (2) 房角为中等狭窄, 有程度不同的虹膜周边前粘连; (3) 眼压中等度升高 (25mmHg≤眼压<50mmHg) ; (4) 眼底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凹陷; (5) 伴有不同程度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控制眼压的基础上, 治疗组用护网明目方 (由赤芍、茺蔚子、石斛、牛膝、草决明、葛根、泽兰等组成) 治疗, 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口服, 每次30mg, 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连服3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与方法
两组病例均观察视力、视野、P-VEP和P-ERG的变化, 初查一次, 作为疗前积分, 疗程结束后再查一次, 作为疗后积分, 观察时间为给药前和给药3个疗程后。
1.3.2 疗效标准
视力>1.0记5分, 0.6~08记4分, 0.3~0.5记3分, 0.1~0.2记2分, <0.1记1分;视野除生理盲点外, 正常视野内无光敏度下降或暗点记5分, 相对性或绝对性的中心暗点、鼻侧阶梯、颞侧锲形缺损记4分, 视野缺损如弓型暗点、环形暗点及鼻侧视野缺损等记3分, 视野缺损仅残留<10°或管状视野和 (或) 颞侧视岛记2分, 无视力记1分;眼P-VEP P-100波潜时 (ms) 89.0-98.0、振幅 (μV) 8.1~13.0时记5分, 潜时 (ms) 98.1~102.9、振幅 (μV) 7.0~8.0记4分, 潜时 (ms) 103.0~107.9、振幅 (μV) 5.5~6.9记3分, 波潜时 (ms) 108.0~125.0、振幅 (μV) 2.0~5.5记2分, 潜时 (ms) >125、振幅 (μV) <2.0记1分;眼P-ERG P50的潜时 (ms) 及振幅 (μV) 分别为50.0~55.0、3.0~3.5记5分, 为55.1~60.0、2.3~3.0记4分, 为60.1~65.0、2.0~2.3记3分, 为65.1~70.0、1.5~2.0记2分, 潜时>70、振幅 (μV) 1.5记1分, 疗效指数n= (疗后积分-疗前积分) /疗后积分×100%, 显效:n≥60%, 有效:20%≤n<60%, 无效:n<20%。
2 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的比较见表1。
应用χ2检验二者显效差异无显著性 (P>0.5) , 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护网明目散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尼莫地平片组。
3 讨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 致盲率高。高眼压是目前已知的造成青光眼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主要危险因素, 但随着研究的进展, 人们发现既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许多青光眼患者视力、视野依然持续受到损害, 最终失明。因此, 除降眼压外, 眼科界越来越关注改善视神经乳头血流灌注, 和加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治疗, 尤其应改善视神经的血液供应, 强调在眼压升高时, 既要及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性治疗[1]。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绿风内障”、“黑风内障”的范围, 中医病因复杂, 《外台秘要·眼疾品类不同候》中认为“内肝管缺, 眼孔不通”则发为本病,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中则谓:“痰湿所致, 火郁、忧思、忿怒之过”引起, 现代许多学者如李宗志[2]等认为病机的关键在于“血瘀水停”, 其指出诸因犯目, 致目之气机失常, 气血失和, 脉络不利, 致目中玄府闭塞, 血瘀水停, 以致神水瘀积而发为本病。《审视瑶函》说:“血养水, 水养膏, 膏护瞳神。”广义“瞳神”包括目系 (视神经) 及视衣 (视网膜) 。《目经大成》曰“瞳神, 均属乎肾, 肾为水火真源, 神光幽潜之所, 四轮不能视物, 为此明察秋毫, 轮曰水”, 《原机启微》指出:“血, 阴类, 类地之水泉, 性本静, 行, 势也。”其治一要行, 二要养。根据视网膜属阴, 其基本病机为血瘀水停的理论, 我们采用具有行血利水养阴明目功效的护网明目散施治本病, 方中赤芍、泽兰、活血利水, 葛根、石斛养阴明目, 茺蔚子、草决明清肝明目, 牛膝活血通经, 引血下行, 共奏行血利水、养阴明目之疗效。护网明目散对改善青光眼眼底微循环状况、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及保护视神经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临床结果来看, 在常规控制眼压的基础上予以护网明目散口服后视力、视野、P-VEP、P-ERG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片治疗后的西药组, 说明护网明目散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护网明目散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在常规控制眼压的基础上, 护网名目散组口服护网名目散, 尼莫地平片组予口服尼莫地平片, 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根据疗效指数评定, 护网明目散组的有效率高于尼莫地平片组。结论 护网明目散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功能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网明目散,观察临床
参考文献
[1]李美玉.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