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

2024-06-16

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精选10篇)

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 篇1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并反复发作为特征。主要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降低、过敏因素、气候、寒冷、感染、吸烟、大气污染有关。常呈现常年反复发作、病程长的特点, 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是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研究将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病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其中男50例, 女50例;年龄60~95岁, 平均61岁;病程1~30年。均有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咳嗽, 每年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 并排除肝肾其他疾病。临床症状: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 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主要症状以喘息、咳痰、咳嗽。X线胸片显示:紊乱、增粗、纹理增多。致病因素:一般认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遗传因素、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降低、过敏因素、气候、感染、寒冷、吸烟、大气污染等有关。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

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安置在整洁舒适的环境, 病室温度应保持在17~2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对痰多者应给予拍背、体位引流等排痰方法。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对呼吸改变、生命体征的波动能及时发现并适时给予正确处理, 是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2.2 观察病情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避免剧烈运动, 湿化呼吸道, 定时翻身, 叩击背部。但切忌用力过猛, 拍背的力量频率以使痰液排出顺利, 患者能承受为宜。

2.3 避免诱因

保持房间空气新鲜, 室内定期做空气消毒, 告诉患者要注意保暖。

2.4 用药观察

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常服多种药物, 因肝肾功能下降, 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差, 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

2.5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对患者配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

2.6 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易悲观、抑郁、激动、焦虑等。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 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常年反复发作, 病因复杂, 主要症状是喘息、咳痰、咳嗽为主, 当并发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时, 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 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应提高预防与治疗的认识, 提供患者相应的学习资料, 鼓励患者家庭成员承担促进患者康复的责任。患者要预防感冒, 注意保暖, 气候变化时注意衣服的增减。饮食宜清淡, 应戒烟, 多饮茶、多饮水, 以稀释痰液, 利于排痰。适当休息, 发热、咳喘时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否则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 使病情加重, 平时患者应参加适当活动或劳动。要科学地安排患者活动, 可根据患者自身体质选择锻炼项目, 坚持锻炼, 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活动量以患者无过分疲劳、心跳加速及明显气促为度。增大患者肺泡通气量, 纠正呼吸减速, 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干预 篇2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排痰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67-01

慢性支气管炎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较高,病因比较复杂,呈慢性过程,且病程长。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般为无色粘液、浆液样痰,量不多,较稀薄易咳出,有感染时痰为粘液脓痰,量增多,并可能出现高热,有的老人除了咳嗽、咳痰外,还可能有哮喘,终日喘息不停[1]。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对5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了积极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对其特点及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年龄60~85岁,平均73岁。病程5~15年。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啰音,多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下肺野明显。肺功能检查,提示后气道阻力增加。

1.2方法:戒烟能使多数病人的症状改善,减缓或阻止肺功能下降。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慢支和肺气肿急性加重期多与感染有关,应积极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剂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道阻塞,使症状改善,并有利于痰液的清除。激素在慢支和肺气肿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要结合个体差异,在急性加重期合并喘息时,或对β2受体激动剂有肯定疗效者,可考虑使用激素。慢支和肺气肿病人气道分泌物增加,祛痰药通过降低痰液黏稠度而促进痰液的清除,有利于气道通畅,减少感染机会。

2护理

2.1休息饮食护理:急性期有发热、喘息时,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新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心、肺功能正常者,可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使痰液易于排出。同时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摄入,以利于恢复体力和组织病变的修复。此外,必须要戒烟酒[2]。

2.2排痰护理: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咳嗽无力,反应迟钝等因素,如痰液排出不畅而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引起急性发作,从而促进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护理的重点。气道湿化方法可以补充水,雾化吸入,吸入氧气湿化和温化,湿化气道纤毛运动能力增加,防止分泌物黏稠,结痂,促进排痰。经常更换体位,每1~ 2h翻身1次,以防止肺不张。无意识者,在吸入口,鼻腔分泌物后在翻身,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痰量增加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排痰,拍背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120度,指腹与大、小鱼际肌与背部接触,利用腕关节用力,从上到下,从边缘到中心,有敲击节奏叩拍患者背部,嘱病人深呼吸,注意用力不能过大,过猛,以防止肋骨骨折,肺泡破裂。定时听诊肺部呼吸,呼吸音判断根据痰的位置,选择调整体位引流的适当位置。取痰鸣音明显侧躺时注水,痰鸣音在上时叩背排痰或吸痰。

2.3积极控制感染,促进痰液排出 使用消炎、祛痰、平喘药。药物吸入更好,抗生素,抗痉挛,α-糜蛋白酶加200毫升煮开,直接蒸汽吸入呼吸道的形成。咳嗽、咳痰训练病人取坐位或立位,卧床病人抬高床头60°,因为此种体位有助于产生较高的咳嗽压力和气流速度,可节省病人体力消耗。嘱病人深吸气,屏气几秒钟,再张口连续咳嗽3声,咳嗽时收缩腹肌,腹壁内缩,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辅助咳嗽。如为胸腹部手术后的病人,指导者应按压术区部位,以减轻切口张力并减轻疼痛。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排出。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上述动作,连做2~3次后,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再重新开始。如深吸气诱发咳嗽,可继续分次吸气,争取肺泡充分充气,增加咳嗽效率。

2.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寒性 在早晨散步,气功,试用冷水洗,洗手,有一定的帮助。腹式呼吸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的位置就可以了,一只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轻压腹部,腹部收缩,吸气是对抗手压力,腹部外鼓,注意呼吸时用鼻吸气,呼气时慢慢呼气,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2倍,5分钟/次,逐渐增加至10~15分钟/次,2~3次/d[3]。缩唇呼吸方法:指导患者闭嘴鼻吸气,然后撅起嘴唇像吹口哨,缓慢地呼吸4 ~ 6S,呼气时缩唇的大小程度由病人自行调整,呼气时呼出气流可使距唇处15 ~ 20cm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适。呼气时有无腹部肌肉收缩,但最好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

2.5心理护理:老年慢支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在患病过程中,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病人往往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情绪,并对治疗缺乏信心,要指导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急躁,要安心静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促进疾病康复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健康教育

讲解吸烟与本病的关系,嘱其暂时隔绝与烟友的交往,采取系统的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如戒烟中病人想吸烟时,可以吃瓜子,分散想吸烟的注意力,让病人逐渐减少吸烟,直至完全戒烟。在发作期治疗的重点是消除病因、控制感染、祛痰、平喘,不宜单独或擅自使用镇咳药,因痰液不能及时咳出时可加重病情。如咳嗽剧烈要查明原因,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尽量避免在粉尘、烟雾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对有过敏史的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或减少接触致敏原,以减少过敏引起哮喘发作[4]。寒冷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气道分泌物增加,气道受阻症状加重。寒冷还可增加感冒的机会。因此,应随着季节的变更增减衣着,防止受凉。保持环境舒适与室内空气新鲜、洁净,保持合适的温度(18~20℃)。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老年慢支和肺气肿病人要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要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加重能量消耗。

参考文献

[1]傅华.社区预防与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4-306.

[2]梁淑慧,张丽娜.4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9):1056-1057.

[3]刘则杨,武巍.社区护理供给现状与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2,17(7):550-551.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 篇3

1 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要幽雅、安静、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有些人常年门窗紧闭,这是不益健康的,要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扫地前要洒水,防止吸入扬尘。避免烟雾和灰尘飞扬,亦禁放含过敏原的花草,不要在室内养宠物,以免刺激呼吸道而加剧咳喘。居室的温度要冷暖适宜,一般以15~20℃为最佳。湿度要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2 家庭氧疗

适当的氧疗可以改善气管症状,纠正低氧。家庭氧疗可选用氧气筒、氧气袋、小型便携式化学制氧机等,原则为低流量、持续性、长疗程。目前一致认为吸氧至少15 h,使动脉血氧分压至少达到8.0 kPa (60 mm Hg)才能获得较好的氧疗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患者在家自行决定氧流量,每天吸氧时间也达不到15 h, 15 h是每天必须达到的最低值,特别是睡眠时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更低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低氧。

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湿度80%左右为宜,在湿化瓶中盛50~70℃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每天更换,也可用暖瓶塞上打2个小孔,在瓶内盛4/5瓶50~70℃温开水,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保证吸入适宜温度、湿度的氧气。

家庭氧疗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装置的消毒,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消毒的重要性。目前家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2 000的84消毒液浸泡15 min,生理盐水冲净备用或75%的乙醇浸泡30 min,清水冲净备用。

3 体位引流

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有发热者应定时测量体温;痰多者,可进行体位引流;高龄体弱的患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餐后、睡前要漱口;同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和感染;吸烟患者应戒烟,避免烟尘和有害气体;帮助痰多而咳痰不畅的患者排痰。现将体位引流方法介绍如下: (1) 安排患者在一定体位(病灶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下,轻轻拍其胸部、背部,使痰液移动,或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使痰咳出。劝患者多饮开水,以使痰液稀释。痰多者应设法经常更换体位,以利排痰。 (2) 在空腹时进行,每天2~3次,每次10~15 min,引流量在每天30 ml左右,排痰后给予温开水漱口。 (3) 排痰不畅、痰黏稠者,可先给予雾化吸入,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易于咳出。家庭中简易雾化装置可用一个保温杯盛满热水,杯口处倒置一个漏斗,让热蒸汽从漏斗底部小漏管里逸出,患者徐徐吸入,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4) 对痰多无力咳嗽者,要注意防止呼吸道堵塞而发生窒息。应准备好吸痰器,以备需要时及时吸出痰液。 (5) 高龄、衰弱、呼吸困难、伴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进行引流。

4 饮食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长期大量咳痰者蛋白质消耗较多,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食品,切忌挑食、偏食。

4.1 保证足够的营养

营养总热量应略高于健康老人,特别是蛋白质应丰富,如鸡蛋、鸡肉、瘦肉、牛奶、动物肝、鱼类、豆制品等,寒冷季节应补充一些含热量高的肉类及暖性食品,以增强御寒能力,适量进食羊肉、狗肉、牛奶等,对极度虚寒者可采用。

4.2 多吃新鲜瓜果

应经常进食新鲜蔬菜及瓜果,以确保对维生素C的需求,如青菜、萝卜、西红柿等。含维生素A的食物亦不可少,有保护呼吸道黏膜的作用。特别是有止咳化痰作用的食物,如橙、梨、百合、藕、莲子、白果、核桃等。

4.3 清淡饮食

应选择易于消化而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禁食辛辣、油腻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少食过甜、过咸、醋腌、海腥发物;少食油炸煎烤及不易消化的炒果,如花生、瓜子之类;少食辛香类食品,如辣椒、生姜、韭菜等。

4.4 多饮水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数血液黏稠,应适当多喝水,使痰稀化,易于咳嗽,常吃大蒜、木耳等,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几率。

4.5 适当服用扶正固本中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久咳体虚老人,只宜清补,不宜峻补,以防助湿生痰,反生他病。

5 活动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老人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爱好选择体育运动,如做体操、打太极拳、散步、自我按摩、练内养功等,因为运动可使老人保持一定的生理功能,提高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主动咳痰的能力。

坚持耐寒锻炼,老人耐寒能力差,如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除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外,要坚持耐寒锻炼。坚持用冷水洗脸、擦四肢乃至全身。同时冬天外出时要戴口罩和围巾,预防冷空气刺激及感冒。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并发肺气肿患者,不能服用药效较强的镇静安眠药,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出现呼吸障碍。本病重症易发生变化,故应注意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气喘发作时间和程度,以及面色、意识等变化。如发现患者有明显气促、发绀,甚至出现嗜睡现象,应考虑病情有变,要迅速送医院。

参考文献

[1]许晖.慢性支气管炎与年龄、吸烟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1) :157-158.

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 篇4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老年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护理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84-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人体的支气管和气管等周围出现慢性的非特异性的炎症现象。这种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患者长期咳嗽,病情会逐渐加重,常见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病情常常会加重,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护理,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能够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无缝隙”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新突破,这种护理模式能够找出护理工作中的缝隙,并对出现缝隙的根源进行改革。因此,临床上应该加强对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43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在56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67.8±4.5)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与58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6±4.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发现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值得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护理人员时刻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报告给医生。

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无缝隙护理模式,这样能够通过掌握护理管理的理论知识来领会护理管理工作的是指。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并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缝隙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缝隙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找到护理问题的关键,进而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缝隙问题,例如:患者的住院环境和医院的走廊扶手的环境卫生。同时,还应该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此外,开展必要的心理护理,这样能够有益于患者的身心,促进患者身心的健康发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形成必要的临床观察指标。

1.4统计学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15.0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表示,并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5.3%,远低于对照组的61.4%,差异明显,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后,能够感受到十分优质的身心护理,也能够有效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这样就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修整护理过程中的缝隙问题,也能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进行优化,进而巩固护理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过程中,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文章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方面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必要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远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笔者本次研究的相关结果与钱利娟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似,说明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无缝隙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吸氧监护,也能够让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开始吸氧和停止吸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放松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经常性的变换患者的体位,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结语: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质量方面意义十分重要。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开展必要的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让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也能够让患者打开心结,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未来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该加强对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使用,这样就能够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刘洁.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质量探讨[J].包头医学,2015,16(04):213-214.

[2]黄英.护理管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2015,9(01):120-121.

[3]钱利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19(31):115-116.

[4]区秀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9):20-21.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篇5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病因主要由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等引起的, 也可继发于急性支气管炎。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主要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伴有喘息, 常可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心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9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 年龄45~75岁,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6例,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6例。正常组42例,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9例。所有患者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息, 痰呈白色黏稠状不易咳出。

1.2 诊断依据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1]。

1.3 方法

98例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干预组。①正常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 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 室内空气流通,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受凉, 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室内不养宠物, 不放有过敏原的植物, 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用药的护理, 以口服平喘祛痰药为主, 监督患者及时和准确的用药。②干预组在正常组护理的基础上, 采用腹式呼吸法护理[2], 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增加肺活量, 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 预防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具体方法: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 呼气时尽力呼出使腹部凹下。每天锻炼2~3次, 每次10~20min。促进排痰的护理,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 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保护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指导患者学会有效的咳嗽方法, 鼓励患者咳嗽, 轻轻拍胸部、背部, 使痰液移动;劝患者多饮水, 以使痰液稀释;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可用雾化吸入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 易于咯出。家中简易雾化装置可用一保温杯盛满热水, 杯口处倒置一漏斗, 让热蒸气从漏斗底部小漏管里逸出, 患者徐徐吸入, 但要注意防止烫伤。另外, 要指导患者合理正确的使用家庭氧疗, 在此基础上注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多进行室外活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与正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8%、59.5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受凉、吸入刺激性气体及感冒常使本病诱发或加重。常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 咳嗽无力及肺功能低下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 造成病程长, 反复发作, 对抗病毒和抗菌素制剂产生耐药或不敏感, 致使疗效下降[3]。寒冷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季最怕冷, 也很易患感冒, 每次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 肺功能也受影响。根据患者体力, 可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 如慢跑、太极等能增加肺活量和耐力,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避免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是长期的, 要有足够的耐心对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此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去。

本次干预结果表明, 干预组和正常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59.5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结果提示, 对社区内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相关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包括常规护理、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家庭氧疗、耐力锻炼、健康指导等, 对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住院率,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4) :199.

[2]Krishnasamy M.Social support and the patient with cancer:aconsiderafion of the literature[J].AdvNurs, 1999, 23 (4) :757-762.

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 篇6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满意度

在近些年,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人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而且由于该病常年复发、病程漫长, 并且还会伴有肺心病、肺气肿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 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外, 还应该注重其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 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1]。现搜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辽源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对其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经临床诊断, 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实验组共43例, 平均年龄是 (66.24±5.04) 岁, 年龄57~72岁, 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8例、15例。对照组共43例, 平均年龄是 (65.13±3.35) 岁, 年龄53~76岁, 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5例、18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 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给予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给予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 具体表现为: (1) 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患者进行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和健康知识, 消除他们对该疾病的错误认识, 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详细地解答; (2) 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 稳定患者情绪, 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其放松心情配合治疗; (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热量的摄入, 保证足够的营养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为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湿润, 从而有助于痰液的咳出, 患者应加强饮水量, 每日应饮水1500 m L以上, 叮嘱其严格遵守; (4)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卧床休息; (5) 护理人员可以用手指在患者胸骨上窝稍加用力将气管按住, 并横向进行滑动, 使患者气管受到刺激, 从而引起咳嗽, 促进患者排出呼吸道内以及肺底部的痰液; (6) 护理人员对患者情调及时规范用药的重要性, 并叮嘱患者家属在没有得到医师的允许下不可以随意的加减药物[2]; (7) 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如有日常, 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等等。

1.3效果评价标准: (1)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显著改善, 机体恢复正常, 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变消除, 痰菌也转为阴性; (2)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变部分消除; (3)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反而有加重的迹象。总有效率包括显效率和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 显效3 2例, 显效率为74.42%, 有效10例, 有效率为23.26%, 无效1例, 无效率为2.32%, 总有效率为97.67% (42/43) ;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 显效25例, 显效率为58.14%, 有效13例, 有效率为30.23%, 无效5例, 无效率为11.63%, 总有效率为88.37% (38/43)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 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5.35% (41/43) , 2例不满意, 占4.65%;10例基本满意, 占23.26%;31例比较满意, 占72.0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6.05% (37/43) , 6例不满意, 占13.95%;18例基本满意, 占41.86%;19例比较满意, 占44.1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 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5) 。

3讨论

在近些年, 优质护理工作被逐渐应用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优质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而且也能够使患者对此疾病有了科学的认识,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息, 还能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3]。在本文的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表明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认为, 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 作用显著, 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洪依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 2015, 34 (12) :149-150.

[2]孙铭一.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 2015, 10 (8) :93-94.

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4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1~80(72.37±5.26)岁;病程2~20(8.74±2.05)年。研究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60~80(72.29±5.23)岁;病程为3~20(8.77±2.11)年。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活可自理,且不存在严重的并发症。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的讲解,室内清洁指导,健康讲座等。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流程如下:(1)行为指导。为了提高患者的通气量,使患者能够顺畅地呼吸,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法,扩张其横膈活动范围至23cm。同时帮助患者训练咳痰和咳嗽的具体方法,掌握其技巧。此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提高身体耐寒能力与身体素质的方法,从而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饮食护理。合理的膳食能够为患者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有助于患者更快的康复。为此护理人员可制作一份食谱,教会患者如何搭配饮食。同时建议患者荤素搭配,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多食用绿色果蔬,保证每日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促进消化。饮食应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减少油脂摄入量,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做到均衡膳食。(3)心理教育。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反复发作且病程长的特点,给患者的精神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担,使其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躁、抑郁、暴躁等,患者也因此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为了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恢复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交流时,护理人员应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并以安慰的话语鼓励患者面对疾病,坚持治疗,同时向其讲解相关的治疗手段与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此外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从精神上和行动上给予患者支持,消除患者的顾虑。(4)运动护理。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以适量的体育锻炼,从而增强其抵抗力与耐力。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鼓励其坚持锻炼,并叮嘱其运动后要进行适当地舒展放松活动,保证有规律地作息,防止过度锻炼造成病情恶化。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SAS、SDS量表主要是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据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15%[3],说明我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之多。虽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大部分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过敏因素、空气污染、病菌感染等。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必须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同时对患者实施护理。社区护理秉承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时刻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4]。采用社区护理干预,从行为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教育、运动护理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合理规划饮食和作息,并鼓励其加强体育锻炼,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树立康复信心。该护理方法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5],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参与治疗,加快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坤.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6,9(5):107-108.

[2]赵晓燕.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183-184.

[3]章惠娟.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229-231.

[4]刘芳.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J].医疗装备,2016,29(3):190-191.

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 篇8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护理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疾病中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支气管黏液增多、腺体增大, 临床表现为1度以上的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 不易被发现, 患者多在冬季发病, 天气转暖后有所缓解, 晚期咳嗽加剧, 炎性反应明显, 常年咳嗽, 不分季节。老年人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易感人群, 由于病情进展缓慢, 不易引起人们重视, 病症极易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发展为肺动脉高压、阻塞性肺气肿、心脏病等疾病。笔者选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 对其中34例住院患者采用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 女26例;年龄 (70±5) 岁。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分析患者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内在心理问题, 如迷茫、沮丧、悲观等消极情绪, 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进行护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疾病, 病情发展缓慢、病程久、危害性广等特点, 应引起高度重视, 并要求患者戒烟, 在季节交替的时段做好保护措施, 便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 所以护理人员切记要对病患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 引导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及时学习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 以便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的相关措施和简单护理的方法。使患者本人了解吸烟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性, 严格禁止患者和病区人员吸烟。提醒患者及时做好保暖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降低感染情况的发生。

1.2.3 环境护理:

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和室内温湿度, 温度一般控制在23~25℃, 每天定期开窗, 保证室内至少有一次紫外线消毒。减少在公共场合活动, 避免病患吸入烟雾或灰尘。

1.2.4特殊护理:

春季病情开始好转, 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一般有慢跑、唱歌、腹式呼吸等。功能性训练应逐渐加强其难度和时长, 在不使患者感到疲乏的状态下训练其呼吸功能。如患者处于病程急发期, 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护理, 使用消炎平喘的药物。抗生素、解痉药经雾化处理后吸入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痰多的患者应首先鼓励其自主排痰, 严重者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排痰, 调整合适的体位, 轻拍胸和后背帮助排痰, 若患者无力排痰可使用吸痰装置。痰液黏稠的患者, 多饮水, 增加空气湿度, 便可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度。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2组临床疗效。显效: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体检示炎症基本吸收, 临床表现部分消失;进步:X线胸片示炎症吸收, 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无效:胸部X线片示肺部炎症未吸收, 用药5~10d,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44.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病情反复、病程长的多发性疾病。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综合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1) 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素质, 给予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严格禁止患者吸烟, 减少在公共场所活动, 尽量避免患者吸入刺激性气体, 注意个人卫生, 降低感染情况的发生; (3) 引导患者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尤其是呼吸功能的锻炼。本结果示, 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和特殊护理等综合护理后, 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频率、发作时长及患者发作时病情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护理方法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P<0.05) 。综上所述,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疾病治愈率, 同时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真完成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晓云.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0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6) :18-19.

[2] 董程程, 赵楠, 陆金莹.老年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J].航空航天医药, 2013, 24 (7) :883-884.

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 篇9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27-01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的呼吸系统炎性疾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者患者的健康。由于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较多,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另外,由于老年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均严重的降低[1]。因此,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2]。本文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研究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7±7.6)岁;病程4-23年,平均病程(11.4±7.2)年。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4±7.1)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1.1±6.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经过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病程漫长、治疗效果欠佳且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的情绪十分低落,甚至出现烦躁、绝望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休息,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了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帮助其排解心中的不快,树立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②健康宣教。由于老年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导致日常生活中难以多加预防,致使疾病反复发作。因此,要根据老年患者理解能力较差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患者的认知度,自觉地预防和配合治疗。③呼吸道护理。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道炎症,呼吸道分泌物会增多且粘稠,老年患者体弱难以咳嗽和有效的进行排痰。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饮水,勤翻身,家属协助患者拍背,以便有效的排出痰液[3]。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医嘱进行雾化吸入。④吸氧护理。由于呼吸道阻塞,导致患者缺氧,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可以吸氧,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吸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加巡视,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氧气的流量,密切观察是否存在吸氧管扭曲、脱落的现象,保障患者用氧安全。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①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恢复正常,痰菌培养阴性,X线胸片检查显示炎症基本吸收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X线胸片检查显示炎症略有吸收为有效;患者用药治疗7d后,病情无改善为无效。②生活质量。参照WHO QQL-100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的78.18%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的提高(9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3.26±7.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44±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病情加重,比如寒冷、环境、吸烟、感染、过敏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4]。针对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对药物不敏感、理解和配合能力差的特点,我们对其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其次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高其认知度和积极配合的能力;然后,给予患者呼吸道和吸氧护理,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78.18%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的提高(94.55%);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优越(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地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大力推广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江梦雪,王芸.85例老年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91-92.

[2]黄晓英.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10):109.

[3]韦云霞.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16例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8):2030-2031.

老年慢性气管炎护理 篇10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效果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又称老慢支, 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 起病原因一般都是感染或者非感染, 该病时常伴随咳嗽和剧烈喘息, 并且与气候有关, 反复发作。该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经常出入医院, 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负担, 同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 预防以及治疗对患者和家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 男63例, 女57例, 年龄60~80岁, 病程6个月~20年。确诊120例患者皆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排除患有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部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者咽部疾病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并进行2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用药和护理方式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内容: (1) 采取一对一或者是团队讲座的方法,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影响因素以及避免病情加重的方法等, 降低患者反复发病的概率。 (2) 对患者饮食进行严格指导和要求, 要求患者每天的饮水量达到>1 500 m L, 并且食物应多含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元维生素。另外, 要求患者戒烟戒酒, 忌生冷辛辣的食物, 指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3) 鼓励患者多做呼吸操等有氧运动, 指导患者控制自己的呼吸频率跟呼吸方法。 (4)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例如抗生素、祛痰平喘类药物等都应遵照医嘱。另外, 患者用药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主治医生反应。 (5) 指导患者有效地咳痰:患者首先应该深呼吸至少5次, 然后吸气、屏气, 这样会使痰顺利地从气管远端移向大气道;患者可以将两手的手指并拢, 迅速有规律地敲击自己的肺叶部位, 叩击2~3 min。 (6) 指导患者时刻注意天气变化, 预防受凉;同时保持空气清新, 在有刺激气体的环境内戴口罩。 (7) 指导患者自己调节情绪, 控制自己的情绪平稳。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相同疗程内慢性支气管炎的再次复发时间间隔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的再次复发时间96~160 d, 平均115 d, 临床治疗1个疗程时间6~18 d, 平均12 d;观察组在经过治疗后的再次复发时间149~224 d, 平均194 d, 临床治疗1个疗程时间5~11 d, 平均7 d。见表1。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干预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对照组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23例 (38.33%) , 戒烟戒酒31例 (51.67%) ;观察组在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50例 (83.33%) , 戒烟戒酒高达59例 (98.33%) 。两组的结果对比,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改善生活有重要作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症之一, 一般都是因为感染或者非感染原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由于该病会并发肺心病及肺气肿,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该病的预防及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由于该病的多发性因素,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病从老年人的心理安慰、生活习惯、正确咳嗽咳痰方法等7个方面对老年人进行指导, 提高老年人对该病的认知程度, 改善老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

本文通过两组对比的方式, 研究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从研究结果看,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可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时间, 延缓患者的再次复发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成晓平.健康教育在高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15) :163.

[2]唐修英.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9 (13) :129-130.

上一篇:生活的激流下一篇:电子天平计量的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