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2024-05-10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精选9篇)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篇1

摘要: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4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42例。接受静脉快速诱导法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最后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不同诱导方法后,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同参照组进行对比,前者明显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显著。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患者行健忘镇痛慢诱导法,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并广泛推广。

关键词:不同诱导方法,老年麻醉气管插管,安全性

据有关资料统计,气管插管麻醉会改变患者的心率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自身具有特殊性,一旦不能合理选择麻醉药物,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此同时,老年患者在实施麻醉期间,其血压和脉搏会出现明显变化[1]。由此可见,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2]。为此,本次研究为寻求有效的麻醉诱导方式,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4例,分别给予患者静脉快速诱导法和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现将对比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4例,其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84例老年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试验组42例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75~60(62.5±4.1)岁。参照组42例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79~62(65.1±4.8)岁。两组老年患者的基本资料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和检验可知,未见明显差异(P>0.05)。本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所有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

1.2 方法

两组老年患者入院后,在麻醉前30min,将0.01mg/kg的阿托品,其后将静脉通道予以建立,与此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创动脉压等。其后参照组患者予以静脉快速诱导法,使用的药物为咪唑安定,使用剂量为0.05mg/kg,芬太尼,使用剂量为2μg/kg,异丙酚,使用剂量为0.5mg/kg,罗库溴铵,使用剂量为0.06mg/kg,所有药物均静脉注射[3]。在此期间,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待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开始实施气管插管。试验组患者则予以健忘镇痛慢诱导法,首先将浓度为1%的丁卡因喷到患者的咽喉部,而后将0.05mg/kg的咪唑安定和2μg/kg的芬太尼滴入小壶中,3min后实施甲膜穿刺,同时给予患者3m L的丁卡因,同时配合面罩吸氧,最后放置在喉镜处,导管需结合患者的气流进行合理安放,待完全固定后给予患者0.5mg/kg异丙酚和0.6mg/kg的罗库溴铵[4]。最后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

1.3 指标观察

两组经不同诱导方法后,对其MAP和HR变化进行统计和对比,记录时间均为首次、2min后、插管前、即刻、插管3min后以及插管6min后等。同时对两组诱导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以及低血压等。

对两组用药前后、用药5min以及10min后进行Ramsay镇静评分。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则为1分,平静合作为2分,对指令存在反应为3分,患者处在睡眠状态为4分,反应迟钝为5分,麻醉状态为6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参照组和试验组所得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指标变化以均数±表示,组间检验予以t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检验予以卡方进行,若检验结果P<0.05时,则表示参照组和试验组差异显著,若检验结果P>0.05时,则表示参照组和试验组未见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参照组麻醉效果分析

试验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后,较比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的参照组,前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后,试验组与参照组间差异显著,数据结果。见表1。

2.2 试验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后,4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参照组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后,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后,试验组低于参照组,数据结果。见表2。

2.3 试验组与参照组麻醉评分对比经比较后,试验组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见表3。

3 讨论

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且自身器官功能和代谢能力逐渐下降,同时易合并其他疾病。因此,老年患者在选择麻醉药物时,要合理选择,这样一来,对临床和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就复合全身麻醉来说,其主要优势是可以改变患者的体位,其血液动力学可以确保稳定,同时可以进行通气和供氧。近年来,麻醉诱导出现的不良反应受到了临床上的高度关注,尤其是高龄患者,且伴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疾病的人群,极易出现循环危象。

静脉快速诱导法在临床麻醉方法中较为常见和普遍,该方法的诱导速度相对较快,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在使用异丙酚时,会抑制心脏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心脏储备能力和代谢能力得到明显降低,同时改变其血流动力学[5,6]。异丙酚可以使交感神经活性得以降低,同时对血管平滑肌造成影响,从而降低其血压。有学者对心肌细胞进行试验显示,异丙酚可以减少细胞膜钙内瘤流,同时降低细胞膜钙内流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患者的血压,同时降低患者的心率。除此之外,静脉主要的抑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同时会刺激气道,一旦行气管插管时,会对中枢造成一定影响,增多茶氨酚胺的同时,可以升高患者的血压,同时增快患者的心率。健忘镇痛慢诱导法主要是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刺激得到明显减少,同时抑制气道产生的刺激。老年患者在使用该方法时,若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对心血管的影响也会随之减少。与此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骨质平面不整齐,一旦给予面罩加压,会造成给氧严重不充分。健忘诱导法可以不必张大患者的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牙齿的损伤。除此之外,该诱导方法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7,8,9,10]。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较易出现误吸,使用健忘诱导法可以使患者的胃处于紧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误吸和返流的发生。结合本次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试验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参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结果显示试验组麻醉效果要好于参照组,从安全性来看,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组间比较后差异显著。这一研究充分体现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由上述结果可知,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患者行健忘镇痛慢诱导法,效果理想,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MAP和HR,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健忘镇痛慢诱导法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并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范谦,杨晓纯,郑绪伟,等.衰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大鼠体内活性氧介质和活性氮介质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杂志,2016,11(3):324-328.

[2]武志鹏,张美.不同诱导方法对于老年麻醉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6):56.

[3]陈晓宇,吕黄伟,姜国成,等.不同诱导方法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安全性分析[J].医药前沿杂志,2011,1(16):59-60.

[4]丁玲玲,金朝海,张宏,等.不同诱导方法对老年高危患者麻醉气管插管安全性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2010,3(3):221-224.

[5]张忱,岳云,吴奇伟,等.不同剂量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镇静深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8):790-791.

[6]王晓英,毛振北,张宏.不同诱导方法对老年麻醉气管插管安全性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5,16(10):81-82.

[7]杨莉,徐凯智,赵昕,等.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9):3713-3714.

[8]孙海涛,孙莉,薛富善,等.不同脑电熵指数水平下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431-433.

[9]康茵,邓龙姣,赵国栋,等.Narcotrend监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8):734-737.

[10]王昆,李成文,史继红,等.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杂志,2015,95(30):2437-2441.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篇2

关键词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声带手术麻醉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4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声带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43例患者为经鼻管插管组,43例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为经口插管组,年龄19~58岁,平均325±265岁;体重42~66kg。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方法:①经鼻管插管组麻醉方法:本组43例患者麻醉诱导前常规面罩吸氧去痰,肌注01g苯巴比妥钠与05mg阿托品,开放上肢静脉通路,1%呋麻液滴鼻2次,丙泊酚2~3mg/kg、芬太尼4~6μg/kg、琥珀胆碱15mg/kg麻醉诱导,插管前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肌震颤消失后经鼻气管插管,吸入异氟醚2%~25%,静注维库溴铵002~003mg/kg维持麻醉,机控呼吸。②经口插管组麻醉方法:本组43例患者麻醉诱导等方法均同经鼻管插管组,肌震颤消失后经口气管插管。

观察指标:观察麻醉前、插管前、置镜时、术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显示,插管前两组血压、心率均下降,置镜时血压、心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前、置镜时、手术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声带手术基本在支撑喉镜下完成,由于该手术要求较高,首先要求声带静止[1]、咽喉无不良反应,同时要求声门暴露清晰,因此,需要在全麻下完成,从本研究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显示,两组在麻醉前、置镜时、手术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两种方法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从操作角度看,经口气管插管全麻由于气管导管在口内,会对手术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导管不易固定,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避免上述不利因素,首先气管经鼻插入,不影响支撑喉镜的置入,而且声门可以充分暴露,不会因导管而影响手术操作,其次,气管插管固定容易,因此,笔者认为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声带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从麻醉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显示,支撑喉镜置入时,两组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可能是置镜或手术时刺激咽后壁而导致的应激反应[2,3],两组术后血压、心率均恢复正常,结果提示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从操作角度出发,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更方便操作与声门的显露。

参考文献

1艾登斌,殷玉萍.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方法改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11):44.

2侯炯,程文华,许涛,等.异丙酚配伍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7):564.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老年手术患者100例, 男65例, 女35例, 年龄56岁~70岁, 平均年龄 (65.2±2.3) 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喉罩组与插管组各50例,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

1.2 方法

(1) 喉罩组:先对患者进行面罩通气, 操作时间为1 min~3 min, 后将氧气供入面罩内, 排出氮气。待意识呈消失或模糊显示后, 在气道门处轻柔放入喉罩, 依据病理临床实际情况, 正确对喉罩位置矫正, 后对患者肺部呼吸频率评估, 确定喉罩位置的正确性。 (2) 插管组:先对患者面罩通气1 min~3 min, 后往面罩供氧, 排除氮气。待意识呈消失或模糊状态后, 根据喉镜指引, 将气管导管放入气管中, 根据患者临床情况, 适当矫正导管长短, 防范导管误置入食管, 以免引发死亡风险, 后确定导管位置, 并掌握导管长短。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喉罩组患者误差小, 操作简单, 均一次置入成功, 置入成功率为100% (50/50) ;插管组误差大, 所需时间长, 置入成功率为70% (35/50) ,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χ2=17.641, P<0.05) 。喉罩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喉罩为在声道门上安装的通气装置, 为近年来最重要的手术麻醉发明, 其经不断改进, 已在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麻醉中广泛应用, 效果明显。应用传统气管插管法实施麻醉有较大的操作难度, 实际工作中, 因细微失误, 易将管道插入食管, 若短时间内未有效处理, 患者易出现死亡;且采用气管插管, 一次性成功率较低, 且易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特别是在急救性手术中应用时[2]。

本次研究中, 喉罩组患者均未用肌肉松弛剂, 易将喉罩在声道门处一次性置入, 防范了采用肌肉松弛剂诱导的不良反应, 如患者心血管压力、颅内压出现程度不等的增高, 手术后肌肉出现疼痛反应, 甚至有存在麻痹状况。

经实践显示, 相较传统气管插管麻醉, 喉罩麻醉优越性较明显, 尤其是在并发症状上, 采用传统气管插管麻醉, 患者气管易有摩擦性损伤, 可引发术后出现支气管痉挛、声道损坏等系列并发症状[3]。临床采用喉罩麻醉, 仅将喉罩放置在患者声道门处即可, 对患者气管及分布在气管上的黏膜组织无直接刺激, 无需全麻即可实现, 术中患者痛苦较轻, 意识在术后苏醒阶段恢复较快, 不用依靠呼吸罩, 在术后短期内患者即可自主呼吸。术后患者无痰少、咽喉部不适等不良状况, 不会因喉罩的置入而诱导肺部出现细菌感染;此外, 将喉管轻柔地在声道门处放入, 产生的刺激较小, 反应较轻, 临床老年人身体多虚弱, 刺激轻微, 更易促进手术效果提高。喉罩在术后可对患者自主呼吸更好地辅助, 术中也可依据实际需要, 反复去除或置入, 此种操作传统气管插管无法完成。

为防范手术并发症, 需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具体包括: (1) 术前准备:气管插管者, 需先仔细行血压水平检测, 并监测心电图, 后行合适的氧气供应, 细致检查麻醉器材和其他设备, 准备是否妥当, 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 行气管插管后, 先检查患者胸腔呼吸运动规律平缓度, 一旦食管中误入导管, 需立即取出, 以免增加死亡风险。成功插管后, 需依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 行矫正和调节。 (3) 术中物品需严格无菌化处理, 行气管插管和手术时, 需用一次性灭菌手套, 提高导管清洁度, 防范感染。全麻手术中, 气管插管为惟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选择。人体咽喉部解剖结构与SLIPA喉罩塑形相吻合, 与传统喉罩相比, 插入时更具快捷性和方便性, 插入后不易出现移位。SLIPA喉罩的应用, 防范了充气喉罩因充气过度诱导的舌下神经损伤风险, 可避免患者出现喉痛。将喉罩置入时, 喉镜对咽喉不会产生机械刺激, 无需入气管,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全麻药用量, 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 避免了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并发症。本次选取的病例, 将SLIPA喉罩插入和拔除时, HR、BP均平稳, 患者在苏醒期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较气管插管组, 绝大部分患者无呛咳、躁动, 较安静, 喉痛少, 舒适度较气管插管组更为理想, 对无法承受心血管应激反应者, 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气道控制方法。喉罩为一种新型非充气型声门上通气设备, 较为符合咽喉部弹性组织解剖结构形状, 行吻合操作, 可促正压通气实现。在患者体温的作用下, 其置入后通过体温作用, 可微塑形, 贴合咽喉部组织, 降低漏气率。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为老年手术麻醉关键, 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 因颅内受损区域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减弱, 血压易骤升骤降, 可引发严重脑肿胀、脑缺血, 引发瘤体破裂。相较气管插管组, 本次研究中喉罩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对原因进行分析, 为喉罩防范了对气管黏膜、咽喉腔造成的刺激, 进而促进心血管反应减轻[4]。另外, 因喉罩插入、留置、拔出过程中对咽喉产生的刺激较小, 呛咳发生率更低, 更具安全性。因任何喉罩均存在反流及误吸风险, 故喉罩体部设计拥有可容50 m L液体空腔, 正确行置放操作, 可使前端突起在食管开口内, 与食管环咽肌正对, 可防反流误吸, 保障各项操作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 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喉罩装置, 有较高的一次置入成功率, 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萍, 魏闯, 唐延先.深麻醉下Supreme TM喉罩替代气管导管对老年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2, 41 (32) :3391-3393.

[2]沈大川.喉罩在老年髋关节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2, 31 (27) :44、46.

[3]倪春艳, 刘卓, 姜新, 等.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在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19) :5634-5635.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篇4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腰硬联合复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88-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100例,最大的年龄为45周岁,最小的年龄为20周岁,平均体重为49千克。在手术之前,患者的心电图均较为正常,均没有心肺疾病,其中ASA患者有I级和II级别,I级患者有50例,II级别患者有50例。针对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用器官内插管,B组患者,采用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

1.2麻醉方法

在手术前两组患者均需要注射0.5mg阿托品,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并且注射0.1mg苯巴比妥钠,且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每一项生命体征指进行检测。在A组采用的是气管插管全麻,通过麻醉诱导方式,输入丙泊酚、舒芬太尼等药物。随后进行气管插管工作,运用机械进行辅助通气,对患者的呼吸予以调节。在手术中,保证持续泵入丙泊酚,速度为20~30ml/小时,并且吸入氨氟醚。维持肌松,保证2~4万可松持续输入。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方式为两点穿刺。注入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以及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等,同时,在手术中,采用氟-芬合剂强化麻醉,对阻滞平面进行调节。在麻醉前、麻醉后进行检测,在手术24小时后,进行麻醉监测。不管是在麻醉前还是在麻醉后,均应当注重患者的呼吸以及循环系统的情况,主要采用的指标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

2结果

将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变化作为指标,英文缩写为MAP、HR、SpO2和PET-CO2,通過统计测量,按照结果显示,MAP指标,A组和B组在任何时段都没有统计学意义,HR指标,A组和B组则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各时段均是如此。SpO2和PET-CO2的统计结果,和HR指标对比;

3讨论

腹腔镜手术中,正确的麻醉方法能有效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气管插管全麻与腰硬联合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够控制祈祷呼吸,并有效排除CO2,在腹腔镜手术中应当予以推行,作为首选,但手术前后,要做好二氧化碳的监测工作,保证供氧量,有效保证集体机能的有效运行,尽量保证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情况不会发生,处理好异常情况后,及时处理好相关的情况。在手术工作时,还应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此种联合麻醉方法十分适用。

腹腔镜手术,通过二氧化碳进行人工气腹,该手术方式优点较多,如创伤小、出血少以及切口小等,并且手术后恢复比较快。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克服了患者的精神紧张和头低位引起的不适,但容易在术中发生低血压而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较气管插管全麻明显升高。气腹后,膈肌上升,造成肺功能余气量减少,潮气量下降,CO2潴留,血PETCO2升高,再加上CO2经腹膜吸收入血引起高碳酸血症。同时,膈肌受到CO2直接刺激,多数病人主诉肩背放射性痛疼,本文Ⅱ组术中辅助丙泊酚减弱了气腹对腹膜刺激及膈肌升高等引起的不适,并能增强腰硬联合阻滞效果,减少局麻药用量,有效地控制了伤害性刺激引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由于阻滞平面的影响,降低肺功能的代偿能力,气腹本身导致心输出量的降低,加速阻滞平面的血管扩张,必导致气腹后PaCO2,PETCO2的增加。但在手术中,人工气腹也容易引发并发症,比如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等,使手术存在较大风险。此时,通过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能够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发作的机会,对整个手术而言意义重大。

在临床上,主要有三种麻醉方式应用在腹腔镜麻醉上,第一,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阻滞符合气管内差挂静脉全身麻醉,以及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比较,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选取1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并比较不同的麻醉效果,并有不同的发生率,对临床的效果予以评价,并准确评定安全性。

总之,气管插管全麻与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均能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CO2蓄积方面,气管插管全麻均明显优于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因此,更适合于腹腔镜手术。

参考文献

[1]刘小青,马利,黄爱兰,梁宁.快通道麻醉技术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02).

[2]张珂,周育南.全身麻醉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02).

[3]马腾彪,董晓华,陈秀玮.6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麻醉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03):229-230.

[4]邢庆永.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J].中国实用药,2010,(17):108-109.

[5]姜爱华,陈林静,史秀姗.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06):752-755.doi: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2.06.030.

[6]张学春.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2):67-68.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2.067.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 ASAⅠ~Ⅲ级, 其中男42例, 女48例;年龄60~82岁, 平均 (71.5±8.4) 岁;合并高血压27例, 心律失常32例, 糖尿病14例, 呼吸系统疾病10例, 肝功能异常7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推入手术室后连接多功能监护仪, 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腰硬联合麻醉组在穿刺成功后进行26G腰针穿入蛛网膜下腔, 并给予0.75%左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注射液1.6~2 ml, 退出腰针, 置入硬膜导管, 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8左右。全凭静脉麻醉组给予全麻诱导药, 即咪唑安定 (0.1 mg/kg) +芬太尼 (2~3μg/kg) , 顺苯阿曲库铵针 (0.1 mg/kg) +依托咪酯 (0.2 mg/kg) , 行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控制通气, 术中麻醉维持依靠全屏静脉微量泵泵入丙泊酚4~6 mg/ (kg·h) +瑞芬太尼0.1~0.5μg/ (kg·h) , 术毕停止泵药。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记录麻醉前、麻醉30min、麻醉60 min及术毕的SBP (收缩压) 、DBP (舒张压) 及HR (心率) 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围术期认知功能评定:采用MMS[2]对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进行评定, 通过作者询问患者一系列问题, 包括定位时间、地点, 从后向前拼读一个单词、写一句话和复制一份图形等11个问题, 来定量评价其认知功能。MMS最高分为30分, 23分或低于23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重复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患者SBP和SDP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麻醉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MMS评分比较

与术前基础MMS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 h MMS值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术后1 h、3 h、6 h、24 h两组间MM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术前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全拼静脉麻醉组患者下床锻炼时间分别为 (8.9±2.5) d和 (9.4±2.8) d, 出院时间分别为 (17.8±4.5) d和 (15.7±5.7) d,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腰硬联合麻醉的特点

腰硬联合麻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 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完善, 肌肉松弛, 注药后3 min左右可出现麻醉平面, 10~15 min麻醉平面固定, 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有效抑制了创伤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 使老年患者血压和心率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3]。腰硬联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 具有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肺部并发症和应激反应的特点, 但在麻药用量和追加麻药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4]。对危重患者的麻醉处理相对全凭静脉麻醉来说可以简化, 但患者的舒适度相对较差, 认知影响较小。

3.2 全凭静脉麻醉的特点

全凭静脉麻醉是在静脉麻醉诱导后, 采用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复合应用, 以间断或连续静脉注射法维持麻醉。本文中, 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方法进行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是目前常用的超短效静脉麻醉药和镇痛药, 药物可控性较好, 丙泊酚镇静作用强, 半衰期短;瑞芬太尼镇痛效果强, 起效迅速, 长时间持续输注无蓄积[5]。全麻二者复合可降低用药量, 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但全麻诱导行气管插管时, 常因兴奋交感神经, 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 增加心脏负担, 可使原存在的心肌缺血或高血压病情加重, 甚至发生严重心脑血管意外, 应引起重视[6]。对危重患者麻醉处理的掌控有一定难度, 但患者的舒适度好, 认知功能影响较大。

两组患者SBP和SDP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均可满足手术要求。

3.3 两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较多显现的问题,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恢复, 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而且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 应选择代谢迅速的麻醉药物。本文中术前、术后1 h、3 h、6 h、24 h两组间MM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腰硬联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相似, 仅有段时间认知障碍。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运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 其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相似, 均可满足手术要求。因此, 针对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利弊, 应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尹秀荣, 郭庆彬, 丁金英.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11) :75-76.

[2]岑雁源, 林晓峰, 易仁合, 等.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 (2) :32-35.

[3]虞焰, 卢玉敏, 王宏斌, 等.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7) :1114-1115.

[4]傅博宇.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6) :62.

[5]王立文, 梁华, 贺雅琳, 等.不同麻醉方法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9, 30 (4) :262-264.

困难气管插管的麻醉处理 篇6

1 临床资料

患者1, 女, 58岁, 因“左下肺癌”拟在气管内麻醉下行“左下肺癌根治术”, 患者个矮 (150 cm) , 体胖 (68 kg) , 颈部粗短, 快速静脉诱导3次插管均未成功, 待患者清醒后表麻下经口插管顺利完成。此患者是由于颈部粗短而导致气管插管困难, 起先进行了静脉快速全麻诱导, 但是声门显露困难, 根据情况等患者清醒后, 改用表面麻醉后清醒状态下插管成功, 而且ASA制订的“困难气道处理方案”, 对于术前评估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 安全的处理方式是保持患者清醒和自主呼吸。

患者2, 女, 40岁, 因“胃癌”拟在气管内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存在颈椎病3年, 在术前访视患者时根据气管插管的评估方法 (患者的颈长度、喉结间距离及头后仰角度不在正常范围, 致使口轴线、咽轴线和喉轴线难于重叠) 将患者定性为困难气道, 所以笔者依据困难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准备, 让患者保持清醒状态, 在表面麻醉下进行了清醒气管插管。

患者3, 男, 65岁, 因“胆囊结石”拟在气管内麻醉下行“LC术”。患者牙齿异常 (门齿过度前突且有所松动) , 在静脉快速诱导后, 插管时上齿支撑很难显露声门, 用喉镜稍微用力, 门齿脱落进入患者口腔内, 紧急由麻醉护士使用插管钳将脱落的牙齿钳出来。因此对于门齿前突的患者不宜用力过猛, 以免将上门齿撬歪, 甚至脱落掉入气管内, 宜采用导管置入法。

2 小结

气管插管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应的插管困难及插管失败也就屡见不鲜。据国外资料统计, 气管插管失败率为 (5~35) /万;插管失败而无法用面罩维持通气的发生率为0.01~2.00例/10 000例;全身麻醉期间因通气失败而引起心跳骤停的发生率为50%~75%, 所以气管插管技术是每个临床麻醉医师应该熟练掌握的重要技术之一。有学者报道, 在与麻醉有关的死亡中, 约30%是由于困难气管插管所致[1]。因此, 对于困难气管插管麻醉医师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一旦患者的自主呼吸或用呼吸囊、面罩控制通气发生困难甚至无法进行, 经气管插管最为安全可行, 但如同时伴有声门显露极度困难或无法显露并导致气管插管失败, 则对患者生命的威胁极大。

2.1 困难气道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作了如下定义:气道困难, 是指在经过常规训练的麻醉医师的管理下患者发生面罩通气和 (或) 困难气管插管;面罩通气困难是指在面罩给予纯氧和正压通气的过程中出现通气不足, 使麻醉前Sp O2>90%的患者无法维持Sp O2在90%以上;喉镜暴露困难是指在常规喉镜暴露下无法看到声门的任一部分;困难气管插管 (difficul tracheal intubation) 是指常规喉镜下插管时间超过10 min或插管次数超过3次[2]。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困难气管插管定义为: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插管超过3次以上方成功、插管时间超过10 min的称为困难气管插管;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是指医学本科毕业3年后麻醉专业3年临床实践的麻醉师, 在我国相当于主治医师级别。

2.2 困难气道分级

2.2.1 Cormack和Lehane分级法 (四级)

Ⅰ级:声门完全显露, 可见声门前后联合;Ⅱ级:声门部分显露, 可见声门后联合;Ⅲ级:不能显露声门, 能看见会厌;Ⅳ级:声门和会厌均不能看见。Ⅲ、Ⅳ级或无法置入直接喉镜均属困难插管[3]。

2.2.2 Mallampati分级

患者取坐位, 尽可能张嘴并伸出舌头, 根据所能见到的口咽结构进行分级:Ⅰ级可见咽腭弓、软腭、悬雍垂;Ⅱ级可见咽腭弓、软腭, 悬雍垂被舌根遮盖;Ⅲ级仅能见到软腭;Ⅳ级能见到舌根, 无法看到软腭。随着分级增加, 困难插管的发生率也升高[4]。

2.2.3 依据喉镜暴露的程度分级

在实际的麻醉工作中, 笔者发现应用直接喉镜暴露声门时, 如果仅能看见会厌的前端, 使用管芯帮助盲探插管的方法往往会出现较大困难;依据喉镜暴露的程度分为六级, Ⅰ级:声门完全显露, 可见声门前后联合;Ⅱ级:显露1/2声带;Ⅲ级:声门部分显露, 可见声门后联合;Ⅳ级:不能显露声门, 能看见会厌;Ⅴ级:不能显露声门, 能看见会厌前端1/3;Ⅵ级:声门和会厌均不能看见。

2.3 气管插管困难的分类

根据患者及操作者的实际情况, 笔者将困难气管插管分为三大类, (1) 生理性的困难气管插管; (2) 病理性的困难气管插管; (3) 麻醉者操作技术不恰当或错误导致插管困难。临床上将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气管插管失败统称为困难插管患者。下面就前两类情况进行分别阐述:

2.3.1 生理性的困难气管插管

(1) 肥胖颈部粗短患者, 喉头轴线与口腔轴线的交角较大, 不易调整到同一条线上; (2) 先天性面颌畸形、牙齿异常门齿过度前突; (3) 下颌骨发育不全、唇腭裂、颞颌关节活动度受限; (4) 舌体肥大, 会厌扁宽肥厚、过长, 喉结过高、前突漏斗喉等。

2.3.2 病理性的困难气管插管

(1) 小口畸形, 颈部化学烧伤、烧伤瘢痕挛缩, 有的合并口周瘢痕; (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喉头水肿鼻疾病后鼻孔闭锁肿块; (3) 声门下疾病, 先天性狭窄, 感染 (哮喉) ; (4) 气管, 纵隔肿瘤, 颈部肿块, 脊柱疾病 (颈椎损伤、严重颈椎病、强直性脊椎炎) ; (5) 特殊体形者如脑垂体瘤、鸡胸、驼背、佝偻病等; (6) 口腔内或颈部巨大肿瘤; (7) 喉头气管感染、肿瘤、化学物品腐蚀、手术、放化疗或外伤后继发喉头气管狭窄等。

2.4 气管插管的评估方法

每位患者在手术前1 d麻醉医师均要去术前访视, 所以对患者气道的评估尤其重要。笔者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以下的评估方法:患者身体保持正中位, 尽力头后仰后曲枕寰关节, 然后测量上齿咬合面与水平的角度。当颈部向前中度屈曲 (25°~35°) , 而头部后仰, 寰枕关节伸展最佳, 口、咽和喉三条轴线最接近为一条直线, 此位称为“嗅物位”或“Magill”位。在此位置, 舌遮咽部较少, 喉镜上提舌根所需用力也较小。寰枕关节正常时, 可以伸展35°。检查方法如下:患者坐位, 头垂直向前看, 上齿的咬合面与地面平行。然后, 患者张口尽力头后仰, 伸展寰枕关节, 测量上齿咬合面旋转的角度。上齿的旋转角度可用量角器准确的测量, 也可用目视法进行估计分级:Ⅰ级为寰枕关节伸展度无降低;Ⅱ级降低1/3;Ⅲ级降低2/3;Ⅳ级完全降低。寰枕关节伸展下降时, 为使喉镜暴露声门, 就需要用更大的上提力量使颈椎前凸。床旁估计则可以病房门窗垂直框作为参照物, 目测患者头后仰时头部矢状面与之所成的夹角。根据后仰角度将寰枕关节伸展度分为四级:Ⅰ级, 正常可以伸展35°;Ⅱ级35°~25°;Ⅲ级25°~15°;Ⅳ级低于15°。

2.5 困难气管插管的术前准备

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患者后心中就会有个大体的了解, 对于预计有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 应该首选在清醒的状态下或镇静安定、保留自主呼吸的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 不能轻易作全麻诱导。一般情况, 麻醉医师应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法, 麻醉诱导前最好有两个麻醉医师及以上一起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而且做气管插管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2.5.1 麻醉器械和物品的准备

包括麻醉机、气管导管及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物品、喉镜、吸引器和吸痰管、麻醉药品、特殊器械 (喉罩、光帮、纤维光导气管镜、气管切开包) 等。

2.5.2 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心理准备尤为重要, 尤其是采用清醒插管的患者, 必须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进行局部的表面麻醉及用一些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 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提高患者耐受气管插管的操作。

气管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管理的确切方法, 是麻醉和抢救危重患者时的一个重要措施。困难气管插管在临床也常遇见, 快诱导下反复探插可造成咽喉部损伤、低氧、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同时麻醉者情绪急躁, 操作欠细欠佳, 更加重了损伤和意外的发生, 甚至可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 麻醉诱导出现插管困难的发生率为1%[5]。因此麻醉前应根据患者张口度、头颈活动度、口咽鼻腔情况并结合患者生理功能来判断插管困难性。处理气管插管困难的方法比较多, 目前处理困难气道的常用方法, (1) 经鼻盲探插管; (2) 经口盲探插管 (导管芯塑形法、指探引导法) ; (3) 光索引导法; (4) 导引管引导法; (5) 喉罩引导法; (6) 纤维支气管镜 (FB) 引导法; (7) 逆行气管插管; (8) 气管切开插管。困难气管插管最安全可靠方法是行清醒插管, 首先要准备工作充分, 包括患者心理准备、完善的气道表面麻醉、抑制呼吸道分泌药物和适量的镇静药。就我科2008年以来发生过的5例困难气管插管病例, 笔者体会, (1) 熟练操作步骤。紧急情况下, 不能慌张, 在积极进行处理的情况下通知高年资的麻醉医师,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赢得充分的时间, 提高了成功率和安全性。 (2) 困难气管内插管因多次试插和盲插, 咽喉部多有出血、水肿, 术野不清, 应及时吸引干净。 (3) 气管导管尽量选择比正常的气管导管小0.5~1.0个ID。 (4) 在逆行气管插管时, 最好用硬膜外导管牵引, 牵引两端一定要拉紧, 拉与送同步, 在进入声门时, 会有一定的阻力, 应轻轻转动气管导管, 将之送入气管内。 (5) 术后一定要严格控制拔管指征, 待患者意识、自主呼吸恢复、Sp O2、呼末二氧化碳正常后方可拔除气管导管。目前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最佳办法是纤支镜插管, 但设备昂贵, 难以普及。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28-931.

[2]吕娇阳.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5) :1948.

[3]Koh LK, Kong CE, Yam PC.The modified cormack lehane score for the grading of direct laryngoscopy:evaluation in the Asian population[J].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2, 30:48-51.

[4]安刚, 薛富善.困难气道的处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72-404.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9例, 年龄4个月~1岁, 平均年龄 (7.6±1.2) 个月, 体重6~15 kg, 平均体重 (8.2±2.7) kg;实验组男27例, 女18例, 年龄5个月~1岁, 平均年龄 (7.1±1.1) 个月, 体重6~17 kg, 平均体重 (8.1±2.5) kg。两组婴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实验组给予喉罩麻醉, 麻醉药物:2 mg/kg氯胺酮、0.1 mg/kg咪唑安定, 在婴儿入睡后还需通过罩吸给予6%的七氟醚, 将其氧气流量控制在3 L/min, 1 min后将药物浓度调节至3%, 再吸入1 min后将吸入方式改为喉罩。对于6个月~1岁的婴儿一般选用1.5号的喉罩, 并将氧气流量控制在2 L/min, 然后还需要给予0.8%~3.0%七氟醚麻醉处理, 手术过程中要保持婴儿自主呼吸。

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 麻醉药物:2 mg/kg氯胺酮、0.1 mg/kg咪唑安定, 在对婴儿进行插管之前需要给予0.5 mg/kg的肌松药罗库溴铵, 然后再进行气管插管, 并给予1%~3%七氟醚进行麻醉。

两组婴儿的麻醉操作需要同一位麻醉医师进行处理, 并选择同一型号的麻醉机完成, 然后根据呼吸频率 (RR) 、血压 (BP) 、HR、血氧饱和度 (Sp 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及手术刺激强度对麻醉药浓度进行调整。在手术结束前1 min需要停止麻醉药物的注射, 并对婴儿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1.3评价指标 (1) 对两组婴儿的T1、T2、T3、T4婴儿的HR、MAP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2) 对两组婴儿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2结果

2.1两组婴儿MAP及HR变化情况对比实验组婴儿HR中T1、T2、T3时段高于对照组, 而T4低于对照组;MAP中T1、T2、T4时段指标高于对照组, 而T3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婴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婴儿的清醒时间 (118.7±12.3) 、拔管时间 (62.5±7.4) s、并发症发生率2.22%均低于对照组的 (482.1±117.9) 、 (322.5±71.0) s、11.1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儿科每年都需要接收大量的婴儿, 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麻醉处理, 从而保证婴儿治疗的顺利进行。麻醉技术将会直接决定手术成功与否。临床上对婴儿麻醉一般采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 喉罩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 其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耐受性好等特点, 而且还能够确保婴儿的自主呼吸和术中呼吸道通畅, 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与传统气管插管相比, 喉罩麻醉可以确保血流动力学平稳, 从而提高了婴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婴儿年龄比较小, 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够成熟, 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受到破损, 从而加重婴儿的病情。因此在对其进行麻醉处理时, 最好选择短小的静脉全身麻醉手术, 而喉罩麻醉无需加用气管和肌松药, 可以降低对婴儿造成的伤害, 而且术后拔管比较方便。

本次研究发现, 实验组HR中T1、T2、T3时均高于对照组, 在T4时低于对照组;MAP在T1、T2、T4时均高于对照组, T3时低于对照组。喉罩麻醉婴儿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婴儿入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根据婴儿的病情和身体特点, 为其选择合理的麻醉的方式, 而喉罩麻醉不仅可以降低对婴儿造成的损伤, 而且还能确保婴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为婴儿的临床治疗和后期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婴儿,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实验组给予喉罩麻醉, 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婴儿心率 (HR) 中入室后 (T1) 、术后10 min (T2) 、麻醉插管后 (T3) 时段高于对照组, 拨管后 (T4) 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 (MAP) 中T1、T2、T4时段高于对照组, T3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喉罩麻醉可以降低对婴儿造成的损伤。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儿麻醉

参考文献

[1]周弘钧.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z1) :91-92.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26例患儿均为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 其中, 男82例, 女44例;年龄6个月~1周岁, 平均 (9.2±1.2) 个月;ASAⅠ~Ⅲ级;行胸腹部上下肢血管瘤切除术36例, 唇裂修补术34例, 脑室腹腔分流术24例, 并指分离术17例, 马蹄内翻足矫治术15例。对照组126例患儿为我院同期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者, 其中, 男79例, 女47例;年龄6个月~1周岁, 平均 (9.1±0.8) 个月;ASAⅠ~Ⅲ级;行胸腹部上下肢血管瘤切除术38例, 唇裂修补术32例, 脑室腹腔分流术28例, 并指分离术15例, 马蹄内翻足矫治术13例。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均给予阿托品0.02 mg/kg、苯巴比妥钠2 mg/kg肌注。

1.2.1 观察组

观察组126例患儿进入手术后, 均采用氯胺酮 (2 mg/kg) 、咪唑安定 (0.1 mg/kg) 进行麻醉诱导。然后经面罩给予4%~6%七氟醚, 吸氧, 2~3 min后放置面罩, 面罩大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麻醉操作由同一麻醉师完成。术中保持自主呼吸。

1.2.2 对照组

122例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麻醉。

1.3 监测指标

监测记录各麻醉监控点即入室后 (T1) 、麻醉插管后 (T2) 、术后10 min (T3) 、手术结束时 (T4) 、拔管后 (T5) 患儿HR、MAP情况, 以及麻醉恢复过程中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 10.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MAP及HR变化情况比较

对照组T2、T4较T1时MAP下降明显, HP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T4、T5较T2时HR呈明显增快, MAP的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T4、T5时MAP降低, HR减慢,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拔管时间为 (62.5±7.4) s, t=2.0373, 清醒时间为 (118.7±12.3) s, t=2.0443;对照组拔管时间为 (322.5±71.0) s, t=2.373, , 清醒时间为 (482.1±117.9) s, t=2.0373, 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发现轻微肺部感染2例, 药物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喉罩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通气工具, 喉罩通气与传统通气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 患者耐受性好, 对患者气道刺激轻微, 属于无创操作技术, 临床并发症少且轻微等诸多优点, 深受患者好评[1]。

婴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手术麻醉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 由于患儿生理发育条件的限制, 其自身应激能力较差, 静脉麻醉时, 气道管理困难, 易导致呼吸抑制。杨优存等[2对54例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喉罩麻醉, 临床麻醉效果满意。从两组恢复情况来看, 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喉罩麻醉也有一定的缺陷, 如喉罩不能完全封闭喉口, 存在发生反流和误吸的潜在风险, 故使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3], 局麻或单次使用镇痛药对手术患儿来讲,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4,5], 喉罩支持下的静脉复合麻醉无痛和镇静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陈芳[7]对649例采用喉罩麻醉患者的分析显示, 反流、误吸、气道阻塞、喉痛等是临床最常见的麻醉并发症, 但总体发生率较低, 并发症也较轻微, 采取积极的预防手段可有效避免。

综上所述, 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气道损伤小、麻醉苏醒快等优点, 可满足婴儿手术要求,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喉罩麻醉的12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 并以同期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的126例婴儿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儿各麻醉控制点血液流变学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变化情况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麻醉监测点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观察组拔管时间为 (62.5±7.4) s, 清醒时间为 (118.7±12.3) s;对照组拔管时间为 (322.5±71.0) s, 清醒时间为 (482.1±117.9) s, 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发现轻微肺部感染2例, 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 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气道损伤小, 麻醉苏醒快等优点, 可满足婴儿手术要求,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儿,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左舒婷, 王丽萍, 王淑梅.喉罩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0, 31 (17) :2575-2576.

[2]杨优存, 范勇, 冯富强, 等.喉罩麻醉在手外科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手术外科, 2008, 22 (3) :174.

[3]沈书斌, 宋铁鹰, 王虹, 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喉罩麻醉在小儿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 2008, 30 (3) :291-293.

[4]Yun MJ, Hwang JW, Park SH, et al.The 90°rotation technique im-proves the ease of insertion of the ProSeal laryngealTM mask airway inchildren[J].Can J Anaesth, 2010, 16 (4) :523.

[5]张建军, 陈明, 刘兴鹏, 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喉罩麻醉的方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 2009, 23 (5) :456-457.

[6]Combes X, Jabre P, Margenet A, et al.Unanticipated difficult airwaymanagement in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setting:prospective validationof an algorithm[J].Anesthesiology, 2010, 114 (1) :105-110.

老年麻醉气管插管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40例患儿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 其中, 男27例, 女13例;年龄6个月~3周岁。平均 (21.2±1.1) 个月;ASA I~Ⅲ级;行唇裂修补术14例, 并指分离术11例, 马蹄内翻足矫治术2例, 腹股沟斜疝修补13例。对照组36例患儿为我院同期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者。其中男19例, 女17例;年龄6个月~3周岁, 平均 (19.1±0.8) 个月;ASA l~Ⅲ级;手术与喉罩麻醉相似, 无明显差异。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手术、病情等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术前均给予苯巴比妥钠2 mg/kg、阿托品0.02 mg/kg肌注。观察组40例患儿进入手术后。均采用咪唑安定 (0.1 mg/kg) 、氯胺酮 (2 mg/kg) 进行麻醉诱导。然后经面罩给予4%~6%七氟醚。吸氧, 2~3 min后放置面罩,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面罩的大小。同一麻醉师完成所有麻醉操作。麻醉中保持呼吸自主。对照组气管插管麻醉36例患儿。

1.3 监测项目

监测记录各麻醉监控点即人室后 (T1) 、麻醉插管后 (T2) 、术后10 min (T3) 、手术结束时 (T4) 、拔管后 (T5) 患儿HR、MAP情况。在麻醉恢复过程中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T2-T4较Tl时HP减慢、MAP明显下降, 差异明显 (P<0.05) ;对照组T4、T5较T2时HR增快明显, MAP明显增高,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标胶观察组与对照组, T4、T5MAP降低, HR减慢, 差异显著 (P<0.05) 。

观察组拔管时间为 (57.5±6.4) s, 清醒时间为 (129.7±11.3) s, t=2.0 1 6 7;对照组拔管时间为 (2 8 2.2±5 9.0) s, 清醒时间为 (361.2±97.1) s, t=2.0373, 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喉罩是一种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通气工具新型的通气工具。与气管插管相比, 对患儿耐受性较好, 临床并发症如:起到损伤, 血流动力学影响等较小, 即使出现临床并发症也较轻微且易于控制和处理, 属于无创性操作技术。喉罩麻醉因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深受患者及从业人员的好评。但是喉罩较气管插管比较, 其不能完全封闭喉口, 且存在误吸、反流等并发症可能性, 及其严重的潜在风险, 故使用应特别注意患儿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本实验研究显示喉罩置入、拔出时较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轻微, 观察组拔管前后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拔管后较拔管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从两组麻醉恢复情况数据分析, 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 。患儿由于生理发育条件的限制、年龄小, 体质量低等决定了其手术麻醉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若对患儿实行短小的静脉全麻, 因其自身应激能力较差, 其呼吸道必然难予管理, 同时易致呼吸抑制的产生, 然而喉罩置入保持呼吸通畅, 使其安全性得到保障。杨优存等对54例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喉罩麻醉。临床麻醉效果满意[1]。在麻醉中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诱导, 更有利于喉罩的置入, 且不进入气管, 无需肌松药辅助, 对脉搏及血压、呼吸等影响轻微, 同时咽喉部刺激小, 明显可以减少患儿拔管的时间。

总之, 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血管反应刺激小、苏醒快且恢复良好气道损伤小等优点、值得在婴幼儿麻醉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左舒婷, 王丽萍, 王淑梅.喉罩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0, 31 (17) :2575-2576.

上一篇:社区金融服务下一篇: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