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师(精选7篇)
麻醉医师 篇1
医院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聚集地。手术室具有独特的接触血液致病菌的危险, 如长期与手术开放创面接触, 经常施用锐利器械以及接触大量血液等, 其感染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需要防护的是血源性疾病感染, 其主要感染来源: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器官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手术室也是个特殊的工作环境, 有特定的工作性质, 要求工作的协调性、配合性极强。因此, 手术室巡回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 还要熟悉麻醉学知识, 掌握麻醉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处理。这样才能与麻醉医师良好地配合,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笔者通过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到麻醉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与手术医师的配合
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与麻醉医师配合的护理质量, 必须注意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 协助麻醉医师配合好体位, 做好输液和输血及麻醉药物的配合, 积极参与急救工作, 使手术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 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真正认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2]。
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进行患者病情分析, 明确手术部位、体位, 征求患者意见确定手术方案。比如:到底实施局麻还是全麻, 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全面分析, 局麻采用脊椎或硬膜外麻醉法, 对整体生命影响不大, 手术后恢复情形也可能会较好, 但手术时间不易控制, 患者苏醒期可出现不适感;全身麻醉则是深度的麻醉, 要让患者进入昏迷状态, 使用的药物较多, 对医师控制手术情形和时间较容易, 易紧张的患者也不会发生问题。两者各有利弊, 但如果是下肢手术, 半麻的并发症可能少一些。总之, 麻醉医师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应担负手术准备、手术实施和术后护理等重要责任, 尤其是同手术患者以及手术医师的密切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上述几点在基层医院仍然存在缺陷。
2手术室与患者的配合
重视术前人文关怀, 对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面貌乃至病情转归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患者手术前难免存在种种思想顾虑, 如恐惧、紧张和焦急等。情绪激动和失眠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术后的并发症;过度、持久的焦虑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 导致机体整体功能调节减弱, 这样会增加手术危险性, 固如何缓解患者术前焦虑与害怕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麻醉医师应该针对患者术前担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通过解释、疏导和安慰等松弛训练, 使患者做出最大努力进行适应, 主观上避免引起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 并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做具体解释, 针对存在的顾虑和疑问进行交谈, 取得患者的信任, 争取充分合作。对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控的患者术前数日即可开始服用适量镇静、催眠药, 讲明有关手术的知识, 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要求是必要的。由于不少患者会对半身麻醉感到很害怕, 觉得意识清醒看着自己的身体被做手术很紧张, 所以就会希望全身麻醉, 医师通常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全麻也好、半麻也罢, 首先应从麻醉专业上考虑, 但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和病情, 使其心中有数, 减轻其恐惧、焦虑情绪, 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在决定采取何种麻醉方式时, 麻醉医师要事先做好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此时的身体状态、服药情况、有无高血压等问题, 以及告知术前禁食时间等要求。麻醉医师应调节麻醉环境和手术室的条件, 通常室温在22~24℃, 相对湿度为45%~50%的手术室内为患者进行麻醉, 因为手术室温度过高, 相对湿度过低时, 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室温过低时, 患者易患感冒, 特别是采用吸入麻醉者, 更易并发肺部感染。因此, 必须注意保持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
3麻醉前、后的用药护理
麻醉前给患者注射苯巴比妥钠、阿托品、盐酸哌替啶等药物, 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应激性的目的, 还可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减少或避免术中发生反射性低血压, 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 麻醉前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 并且应用推车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 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给予麻醉药物前, 应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 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 了解各种皮肤试验结果, 是否禁食及有无义齿等。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 极为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因此, 一般手术须首先建立静脉通道, 以保证麻醉和手术地顺利进行。手术完毕, 麻醉医师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手术中用药及术中和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 麻醉后注意事项等。术后麻醉医师及时跟踪患者的情况, 并告知康复过程的注意事项等[3]。
4与患者家属的配合
家属对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做好其家属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要求配合做好手术前、后的各项检查;让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和医师共同商定手术方案;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可根据患者需要, 为其播放一些轻音乐或鼓励其阅览一些休闲刊物, 以缓解手术前后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等。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注意感染及心理护理[4]。
5与相关科室的配合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不仅取决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周到的服务, 而且降低医疗事故, 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发生医疗事故较多的手术科室, 不仅需要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 也需要医护之间和其他科室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降低或杜绝医疗事故, 保证工作地顺利进行, 有利于医院地良好发展[5]。
6自我防护
要注意预防皮肤黏膜的破损:人体皮肤黏膜破损, 则天然屏障消失, 此时若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 即有被感染的危险[6]。注意防护的危害因素还有锐利物品损伤。手术室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抽血、使用注射器、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和剪等锐利器械, 装卸、清洗器械时, 均可能被锐器损伤, 使病毒直接进入血液而被感染。进行矫形、骨关节、乳腺、甲状腺等易出血的手术时, 小动脉出血点容易溅到眼睛里或皮肤上, 明显血迹较易被发现, 但多数肉眼看不到的情况易被忽视。此外, 手术中手套的穿孔率甚高。
具体防护对策如下: (1) 对手术室护士应进行自我保护及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血源性疾病的危害性, 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 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2) 保护皮肤和黏膜。由于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 因此, 需要把来自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骨碎片溅出时, 戴面罩、护目镜, 穿一次性塑料围裙, 如眼结膜、口腔黏膜溅有血液, 即用0.25%洗必泰醇溶液冲洗,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 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操作步骤。 (4) 规范锐利物品的使用及管理制度。 (5) 重视预防接种, 提高护士的免疫力。对可经过免疫注射降低血源性传播的疾病, 应予以预防接种。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自我防护,配合技巧,传染病
参考文献
[1]乔歌歌, 程相珍, 薛中青.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0) :952-953.
[2]王晓光, 马克美, 祝有菊.浅淡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23) :2903-2904.
[3]孙琼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配合要素[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 2001, 3 (4) :388-389.
[4]宗瑞丽.浅谈麻醉手术苏醒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3) :114-115.
[5]孙艳侠.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因素与防护[J].河北医学, 2005, 11 (9) :839-840.
[6]李帅民, 郭丽娟.浅谈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医护间的相互配合[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8, 6 (7) :122-123.
麻醉医师 篇2
响应卫生部组织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卫生支农、送医药下乡和卫生宣传活动,我有幸成为医生下乡支援的一员,亲身参与这一重要活动,在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下乡支援工作。在各级领导指导关怀下,我积极、认真工作,严格执行医德行为规范,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使自己得到了锻炼,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圆满完成了下乡支农任务。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素质,为服务当地群众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在支农工作期间,我按照市卫生局和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坚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关于卫生支农的重要意义,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大责任,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全年支援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积极协助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按照着力服务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的要求,在支援工作期间,我紧紧把握“传技术、帮管理、带人才”的卫生支农工作重点,不断是使自身知识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共享,配合该院医务科对乡村医生进行麻醉专业知识讲座,规范诊疗等培训。带教卫生院麻醉医师3名,通过开展麻醉操作常规培训,喉罩通气道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的培训,有效提高了该院麻醉管理水平,对围手术期麻醉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基本实现了提高理论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服务能力的目标。
三、开展日常麻醉工作,方便群众就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在支援期间,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日常手术麻醉工作,把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放在工作首位,对手术患者,耐心检查,细心解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术中严密观察病人为手术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一年来圆满完成约40余例手术的麻醉。在历时一年的卫生支援工作中,我以全力实施支援项目为己任,以医院工作制度为依托,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在医院出勤天数达全勤。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紧密团结周围同志,积极协作配合工作,得到较好认可。总之,一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回顾过去,我感慨万千。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虽然是一个乡镇卫生院,但是,卫生院职工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令我感动,并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刻苦钻研医术,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几点建议:
一、卫生院根据现有的医疗资源,积极开展常规的手术。加强手术室安全监护措施,使手术安全得到更好地保障。
二、每年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适合本院发展的新项目、新技术。
三、适当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生活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向半年来在工作中给我给予关怀和帮助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向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给我提供的支持和方便表示感谢。
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医师的配合 篇3
1麻醉前的护理
1.1 评估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在麻醉前1d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应访视患者, 向患者做自我介绍, 了解患者健康及全身状况, 尤其注意目前全身各重要脏器功能, 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1.2 心理护理
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 大多存有恐惧心理, 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 麻醉方法, 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 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 解除其恐惧心理, 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 安全渡过手术期。
1.3 麻醉术前饮食
麻醉前应禁饮禁食, 以免术中呕吐窒息, 一般禁食12h, 禁水4~6h。
1.4 室内环境的准备
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 ℃, 湿度45%~50%, 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 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 呼吸道黏膜干燥, 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 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 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 不易复温、保温, 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5 认真执行核对制度
麻醉前应与麻醉医师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名称、检查术前用药情况、各种管路是否通畅、有无义齿 、皮试反应结果以及术野准备情况。
2麻醉护理
2.1 体位
协助麻醉医师摆好并维持麻醉操作所需体位, 并向患者说明如何配合麻醉操作, 以利于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手术时按需要摆好手术体位并用约束带固定, 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避免神经损伤和腹部、眼部、耳廓、鼻翼等及骨突部位受压, 必要时放置头圈、软垫等。需要术中变换体位时, 注意保护患者肢体, 搬动时动作要轻柔, 防止患者坠床或引起关节脱位、体位性低血压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各种管路, 勿使拔出或受压。骨折、脱位、脊柱损伤等特殊患者摆放体位时应有手术医师指导操作, 避免加重损伤。
2.2 维持静脉通路
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不仅是手术麻醉成功的重要保障, 术中至少保持一路或以上可靠的静脉通路, 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和血容量稳定, 输液的速度视患者病情调节, 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渗漏现象及患者有无输血、输液反应, 同时注意监护仪各参数的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3 严密观察术中变化,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量、引流液体量、输液量、尿量及监护仪参数变化等, 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迅速报告麻醉医师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术室护士应熟悉麻醉的基本知识、原理, 熟练掌握相关急救技术, 做到紧张有序而不慌乱, 掌握各种急救药物的特点、使用剂量、方法, 以便在急救过程中快速、准确地用药。
3麻醉后护理
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体位轻轻复原, 全身麻醉苏醒拔管后, 吸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 鼓励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防误吸。术后与麻醉医师一同护送患者回病房或监护室, 途中注意保暖, 术后躁动患者注意保护其肢体, 适当约束, 注意各种管路是否在位和通畅, 并向病房护士详细交代实施手术的名称、部位、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液体出入量及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麻醉、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并待病房护士监测完患者生命体征后返回, 并定时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术后情况,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小结
手术室护理配合直接关系到麻醉安全, 手术室护士的操作技能和临床经验对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工作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护理配合在临床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急诊饱胃及有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插管诱导时, 将手术床头调高至30°, 并在患者入睡后持续向脊柱方向按压环状软骨直至套囊充气完成, 可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 在麻醉医师气管插管操作的过程中, 适当的按压或移动患者喉结, 可改善声门的暴露, 缩短插管时间, 提高插管成功率;实施椎管内麻醉时协助患者维持正确的体位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缩短操作时间, 也减少了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等。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 掌握护理技能的同时, 应该积极地学习临床麻醉的相关知识, 有预见性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就可能降低麻醉意外的发生率, 同时, 在临床麻醉过程中, 护理配合贯穿始终, 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提高了麻醉满意度, 从而减少了医疗纠纷。
麻醉医师述职报告 篇4
在20xx年里,继续坚持:
一、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紧围绕医院开展的廉洁自律主题,从事医疗活动,紧跟国际国内形势,拒绝行贿、受贿,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爱岗敬业,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与纠纷;工作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本着“节约、节省、环保、优效”的原则,选择简单的麻醉方法,做出最理想的麻醉效果。
二、在科主任的领导下,业务上秉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认真学习,勤于总结,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完善、娴熟地应用各种麻醉常用方法和技术,如:各部位的神经阻滞、各区域阻滞、各种全身麻醉方法和各种穿刺技术,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使用。指导、辅导实习医生,低年资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掌握基本麻醉方法的操作技术和工作流程,言传身教,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医德医风医技方面的浸染,充分发挥了一名副主任医师应有的作用。
三、工作业绩与上年相比,麻醉例数有所增加;日间麻醉水平有所提高;学习掌握了麻醉科几种新药的具体应用;小儿、老人麻醉更加得心应手。
麻醉医师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 , 即在同一时间截点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 选择宜昌市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宜昌市中医院、宜昌市东山医院、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葛洲坝中心医院的麻醉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职业危害暴露现状及认知状况调查。
纳入标准:包括在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工作的麻醉医师, 且在同一工作岗位连续工作时间 (工龄) >1 a。排除标准:未接触职业暴露的非一线工作人员, 如未从事专业工作的科室主任等;连续6个月未从事日常麻醉工作, 如外出进修学习;不能配合完成本次问卷调查者。
1.2 问卷调查
使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对符合条件的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在跟医院医务部门沟通协调后,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前, 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各项指标的回答要求, 以期得到被调查者的充分配合。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个人基本情况:包括麻醉医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 (2) 职业暴露现况调查:包括职业暴露史、发生职业暴露处理方式、发生职业暴露行为情况、职业暴露的培训情况等。 (3) 职业暴露认知情况调查:包括职业暴露相关知识, 如是否知晓六步洗手法;职业暴露相关态度, 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患者标本后是否需要彻底洗手;职业暴露相关行为, 如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患者或患者标本后是如何洗手的等。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 检验水准α为0.05。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职业暴露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麻醉医师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1份, 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有效回收率为97.52%。其中, 男性68名, 女性50名, 男女性别比为1.36∶1;平均年龄 (36.82±8.11) 岁。见表1。
2.2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行为发生情况
对抽样的10家医疗单位的118名麻醉医师近1 a内锐器伤等常见职业危害行为的发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行为总体发生率为67.8%。见表2、表3。
2.3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防护现状
结果显示, 防护用具配备率最高的是防护服 (98.3%) , 其次为口罩 (92.4%) ;使用率最高防护用具是口罩, 使用率也仅为51.1%;其他防护用具使用率均低于30%, 见表4。
2.4 麻醉医师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知晓率最高的条目是“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要分类处理”, 知晓率为100.0%;其次为“职业暴露防护可以降低院内感染”, 知晓率为96.6%;以及“标准预防既能保护医务人员又能保护患者”, 知晓率为93.2%;而条目“标准预防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又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回答正确的人数有80人, 知晓率最低为67.8%。见表5。
2.5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条目进行赋分, 对每个条目回答正确均赋值1分, 回答错误赋值0分, 满分9分。118名麻醉医师得分3~9分, 平均分 (7.59±2.37) 分。以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相关知识评分作为因变量, 以各人口学指标及职业暴露情况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 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影响临床实验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情况、医院级别、文化程度。见表6。
3 讨论
近年来, 虽然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 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手术项目不断增多, 麻醉医师在协助临床医师完成手术时, 每天会接触大量的血液、体液等具有生物危险性的物质, 从而更增加了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4,5]。在国内众多研究当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职业暴露较多地体现在了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身上。而麻醉医师是维持医院各类诊断、治疗、手术等不可缺少的部门组织, 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也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之一, 同时也是职业暴露最容易忽视的群体, 医院管理部门和监理部门在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学习标准防护知识、监测职业暴露人群时, 应该重点关注作为平时最容易忽略的麻醉医师群体。在主观方面, 麻醉医师的自我防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研究结果显示,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行为总体发生率为67.8%, 80名有发生职业危害行为麻醉医师中, 只发生1种职业危害行为的有69人, 发生2种职业危害行为的有9人, 发生3种及以上职业危害行为的2人。这与麻醉医师的工作性质有关, 麻醉师每天都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由于工作繁忙而往往容易忽视自我防护, 不按传染隔离制度办事, 接触污染的器械部件时, 也往往会忽略了生物安全防护[6]。
麻醉医师没有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对手术室内潜在的危险缺乏预见性, 缺乏正规的培训。麻醉医师职业暴露的途径主要接触、呼吸道、损伤的皮肤, 因此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 戴口罩和帽子, 必要时戴手套;结束操作应及时洗手。需要明确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本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 对118名麻醉医师所在单位或科室职业危害防护用具配置及使用情况分析, 发现防护用具配备率尚可, 而使用率普遍较低。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 “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要分类处理”和“职业暴露防护可以降低院内感染”这些常识性的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高;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如“标准预防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又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知晓率则明显偏低, 说明整个麻醉医师群体没有进行完整的职业危害防护的培训, 导致整体知晓水平低下。同时, 麻醉医师群体的自我防护意识比较薄弱, 遇到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时, 不知如何采取防护措施, 或防护措施不到位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7]。
多因素分析发现,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医院级别以及是否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和医院对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视程度与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表现为:医院对职业防护更重视、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的麻醉医师的相关知识得分越高;医院级别越高、麻醉医师的文化程度越高, 其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也越高。从这方面看, 低学历、低级别医院的麻醉医师没有真正去重视职业暴露这个问题, 从而不能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与预后。在对待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问题上普遍存在“重检轻防”的思想, 医院/科室领导应该更新思想, 健全规章制度, 让全科人员知道防止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并且要采取很多措施, 如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条例》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和管理办法,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 落实到人, 定期监测, 杜绝随意性[8,9]。
参考文献
[1]戴青梅, 王立英, 刘素英.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37 (7) :532-534.
[2]蔡伟良, 钟琴书, 陈兰.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 (2) :114-115.
[3]徐俊涛, 朱文克, 冀红霞.输血科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与防护[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9 (5) :894-895.
[4]Obalum DC, Eyesan SU, Ogo CN, et al.Concern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towards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Nigeria[J].Int Orthop, 2009, 33:851-854.
[5]Qu B, Zhang Y, Guo H,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IV/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mong student nurses: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AIDS Patient Care STDS, 2010, 24:59-63.
[6]赵惠芳.手术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职业与健康, 2009, 25 (19) :2038-2039.
[7]祝有菊, 王晓光, 陈雪萍.手术室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15) :4086-4087.
[8]乔建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3) :312.
麻醉医师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研究可视喉镜用于临床教学对学习效果的短、中、长期影响。我们选择实习结束的皖南医学院麻醉学专业2007、2008级学生共152名 (其中男90;女62) 。共收到有效问卷137份 (男81;女56) 。
调查表的制作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实习医院名称、实习期间所完成的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实习开始一月内有无进行过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 (或老师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示教) 、实习开始一月后对插管技能的自我评价、实习开始三月后对插管技能的自我评价、实习一年期满后对插管技能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插管成功率、插管用时及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综合考虑, 起点为0分, 满分为10分 (0分标准为不能对MalamPati试验、张口度、甲颊间距和寰枕关节伸展度测量均无异常的患者完成气管插管操作, 10分标准为可以熟练使用普通喉镜应对一般难度的气管插管, 成功率高, 插管并发症少, 动作娴熟、轻柔, 并可借助工具处理部分困难气道) 。
1.2. 数据处理
数据剔除标准: (1) 将一年实习期间完成插管少于200例; (2) 对于实习开始一月内是否使用过可视喉镜或接受过可视喉镜示教不能做出明确回答者; (3) 评分低于或高于所在组均值2.0分以上者。根据是否在实习开始一月内进行过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 (或老师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示教) 将被调查者分为两组, 接受过可视喉镜示教的为A组, 未接受过的为B组。对两组资料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 计量使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A、B两组性别组成无统计学意义 (表1) 。
A组实习开始一月后的自我评分显著高于B组 (p<0.05) , A、B两组实习开始3个月后的自我评分和实习结束时的自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
注:与B组相比, ap<0.05
3 讨论
可视喉镜镜片前端安装有高清晰度防雾摄像头, 通过光缆可将图像传递至外接的液晶显示器上, 操作者可从显示屏上清楚地观察到插管时镜片所经过的口腔、咽部结构。本次研究主要从学生角度, 让学生自我评价实习不同阶段对插管技能的掌握程度, 并对比接受过可视喉镜教学和没有接受过学生的得分。结果发现, 使用可视喉镜进行临床教学在早期可以明显加快实习医师的插管技能的掌握, 但对实习后期插管技能的娴熟程度无明显影响。我们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以下两点: (1) 在应用普通喉镜带教学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 带教医师必须将视野让给学生, 如果学生碰到困难, 带教医师只能根据外部线索和学生反馈的有限信息来进行指导, 当语言指示无效时, 多数带教医师顾虑患者安全经常接管操作,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的尽快积累, 延长了学习时间。而可视喉镜的外置显示屏可使教师和学生甚至多个学生都能观察到操作过程中各阶段的实时解剖图像, 便于教师及时、准确地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错误, 帮助解决碰到的困难。此外, 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相对于普通喉镜有更高的插管成功率, 这样增加了实习医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 因而对他们早期气管插管经验的积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 应用普通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方能达到。实习医师在学习气管插管的后期, 插管技术的提高主要要靠经验的积累和双手协调性的提高。故可视喉镜的使用与否, 对他们最终插管技能的熟练程度已无明显影响。
综上, 我们认为可视喉镜用于麻醉学专业实习医师的临床教学在实习的起始阶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更快掌握气管插管技术, 可以在实际带教中推广使用。但是对于已经初步掌握插管技能的实习医师, 可视喉镜的使用与否已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李玄英, 薛富善.视频技术在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综述与讲座, 2005, 12 (2) :127-13.
[2]Mackenzie CF, Xiao Y, Hu FM.et al.Video as a tool for improv-ing tracheal intubation tasks for emergency medical and trauma care[J].Ann Emerg Med.2007, 50, (4) :436-42.
[3]Aziz MF, Dillman D, Fu R.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C-MAC video laryngoscope versus direct laryngoscopy in the set-ting of the predicted difficult airway[J].Anesthesiology.2012, 116 (3) :629-36..
[4]Griesdale DE, Liu D, McKinney J.et al.Glidescope?video-laryngoscopy versus direct laryngoscopy fo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an J Anaesth.2012, 59 (1) :41-52.
[5]范晓华, 刘骥, 陈辉, 等.HC可视喉镜在临床专业学生麻醉科实习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7) :1093-1094.
[6]Low D, Healy D, Rasburn N.The use of the BERCI DCI Video Laryngoscope for teaching novices direct laryngoscopy and tracheal intubation[J].Anaesthesia.2008, 63 (2) :195-201.
麻醉医师 篇7
1 麻醉住院医师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
麻醉住院医师培训是培养麻醉学专科医师的关键阶段,关系到麻醉学专科医师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后劲,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要求麻醉住院医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麻醉常见病例和突发事件的诊断和处理,还要培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使住院医师直接以患者为对象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的传统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且以往单一的“师带徒”式的麻醉临床带教方式存在的削弱其主观能动性、限制其思维与想象力的弊端。因此,如何能提高住院医师临床的综合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是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键。为此,我科将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克服了传统教学单调、抽象的缺点,解决临床典型病例不足、病人配合困难的问题。通过情景化的模拟教学,不仅使住院医师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住院医师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增加了其临床心理承受能力[1]。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为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和思维的培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使住院医师在模拟的临床场景中能够更好的掌握医学理论、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
2 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在麻醉住院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2.1 提高临床技能
临床技能培训是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临床麻醉教学涉及大量的临床操作,如:气管内插管、硬膜外腔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桡动脉穿刺、神经阻滞穿刺等有创操作。要想熟练掌握各项麻醉技术技巧,最好的学习对象莫过于病人或真实的人体。但是,如果让住院医师在操作技术尚未规范、熟练的情况下直接在病人身上实施操作,将有可能给病人造成心理和身体的双重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目前,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具有很好的仿真性,可进行重复操作与训练,并具有记录和保存功能,还可暂停操作以供临场即席讨论,或重新模拟正确示范。通过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的反复训练,可以使住院医师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和相关的临床麻醉技能。且训练过程不受医疗安全、医患关系、医学伦理等因素的干扰[1,3]。
2.2 训练临床思维
在临床工作中,手术麻醉患者病情千变万化,麻醉医师能否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的关键。大量医学文献都指出有许多医疗过失是由于临床紧急处置能力的有限及临床技术不熟练所造成的。因此,临床紧急处置能力的高低是病人生命是否有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及时对术中出现的麻醉问题做出正确的诊断与处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中之重。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使我们从旧式“see one,do one,teach one”的训练模式转变成仿真实境的整合教育。并为住院医师提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其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4]。
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不仅进行常见临床麻醉问题处理的训练,还可以模拟术中麻醉意外事件、麻醉并发症等情况[5]。如:局麻药中毒、支气管痉挛、恶性高热、呼吸心跳骤停等。围术期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需要麻醉医生快速作出诊断和处理,然而对于绝大数住院医师而言可能由于缺乏认识和经验不足而延误抢救与治疗。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通过情景化模拟麻醉突发事件,使住院医师在训练中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紧张的抢救过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转归、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上级医师还可将病例相关的检查、影像图片、阳性体征等资料导入到病例中。并可根据住院医师的不同处理方式,随时调整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的参数变化,如果诊断错误,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Simman将显示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而且麻醉过程出现突发事件时,往往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构建一个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医疗小组是救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SimMan综合人系统通过摄像装置将整个医疗过程记录下来,以便对每个角色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大家协调、沟通和管理的能力。住院医师通过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可将临床诊断、鉴别、治疗和操作融为一体、融会贯通,能有准备的应对更为复杂的临床问题和突发事件。尤其使住院医师在病情判断、抢救流程、急救药品和仪器的使用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2.3 医学培训和考核的标准化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采用真实的患者作为考核平台,常常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且由于真实患者病情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导致考核标准不统一,无法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不能准确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具有可重复性和标准化性,因此可以用来作为麻醉培训考核和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考评的工具。解决了临床技能考核中缺乏统一考核对象与标准的问题。与传统的评价工具比较, 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不但可以考察住院医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考察住院医师在具体的场景中组织管理、沟通交流、观察和应变的能力。
2.4 SimMan用于教学的不足
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虽然可以大大缩短从学生到医生、从没有经验到成熟的过程,有效提高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替代临床实践。从技术上讲,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生面对是病人,需要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但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不能像真实患者那样将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告诉医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由于接受其机械性训练,缺乏对病人的关心和沟通交流,切忌只见疾病不见人。SimMan综合模拟人所包含的体征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疾病多种多样、复杂多变,而模拟人只能模仿其中的一些急性病症。特别病例的设计依赖教师的临床理论和实践经验,考虑不周就会影响培训效果。
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化的模拟教学,使受训住院医师能更好的掌握医学理论、临床技能、病例分析与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模拟医学教学在中国才开始起步,但它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主流,更是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的必然趋势。因此,在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使用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不仅对麻醉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鲁开智,陈杰,陈金梅,等.SimMan综合模拟人在麻醉学本科实习学员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重庆高教,2009,22(1):19-21.
[2]朱萧玲,陈绍洋,熊利泽.医学模拟教学与临床技能的培训[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50-651.
[3]冯志平,张大辉,刘秀.Simulation Medicine教育提高临床技能的认识与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1):97-99.
[4]杨璐,李民.模拟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当代医学,2008,14(23):58-59.
【麻醉医师】推荐阅读:
麻醉医师简历范文11-26
麻醉医师岗位职责01-11
麻醉主治医师工作总结12-30
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01-18
静吸复合麻醉麻醉05-30
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07-19
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11-17
麻醉穿刺07-20
麻醉检测10-17
麻醉术后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