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治疗

2024-08-08

麻醉治疗(精选12篇)

麻醉治疗 篇1

宫腔镜检查与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诊断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膨宫液的吸收有可能发生低钠血症和肺水肿等并发症[1,2]。我院在2009年共实施了250例在静脉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术, 本文分析这一术式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0例择期手术女性病人, 年龄18岁~60岁;体重43 kg~65 kg;ASAⅠ级~Ⅱ级;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种类:不孕症病人102例, 其中输卵管因素 36例, 子宫内膜因素18例, 宫腔粘连 48例;术前阴道流血原因待查26例, 经宫腔镜确诊并行治疗内膜息肉37例, 黏膜下肌瘤剥除术63例, 纵隔子宫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术后复查22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内注射长托宁 1 mg或阿托品 0.5 mg。入室常规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开放静脉通道。病人术中全程采用面罩吸氧, 氧流量3 L/min。待病人摆好体位, 术者做好准备, 即予异丙酚1.5 mg/kg静脉诱导病人入睡, 再消毒铺巾。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麻醉即静脉泵入异丙酚4 mg/ (kg·h) ~6 mg/ (kg·h) 和瑞芬太尼0.1 mg/ (kg·h) ~0.2 mg/ (kg·h) 。

1.3 术中观察

严密观察膨宫液的使用量, 并分时段计算出入量;严格控制膨宫压力<100 mmHg, 及时更换防止空气进入发生意外;严密监测灌注液入量和出量的差值, 如行子宫肌瘤剥除等手术时间较长者, 膨宫液用量数可达上千甚至上万毫升, 出量少于总量时应严密观察, 防止水中毒及低钠血症, 重点观察病人的意识、 呼吸力学变化、外周静脉扩张及尿量等情况。

1.4 结果

250例病人中有10例出现低钠血症, 1例轻度肺水肿, 其他病人均手术顺利清醒后安返病房。

2 麻醉苏醒期的护理

术毕停止麻醉药泵注, 如病人无呼吸抑制、循环波动即转入恢复室。 转入途中需将病人束缚, 以免病人躁动、跌落。同时密切观察病人自主呼吸频率、口唇黏膜颜色。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继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病人意识、瞳孔、恶心、 呕吐, 肺部听诊, 外周静脉扩张及尿量等情况。定期做血气分析监测血电解质。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人静脉全身麻醉术后可因麻醉药的残余、手术刺激消失等原因再次出现嗜睡、舌后坠等呼吸道梗阻状况, 可放置口咽通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 并给予面罩吸氧。同时病人此时易出现恶心、呕吐, 可予止吐药物预防, 加强观察。

2.3 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2.3.1 低钠血症

由于术中膨宫压力过高, 大量膨宫液经宫壁开放的血窦或血管进入体循环所致, 导致血容量过多, 血浆渗透压降低及血钠过低, 通常在手术近结束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由于其发生率较低, 在术中常被忽视, 然而一旦发生, 病情凶险, 轻者表现为足部水肿和多尿, 重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头痛等症状, 出现氧分压明显降低和低钠血症。护理措施: 临床上以预防为主, 对手术时间长、子宫腔内血管损伤手术 (如肌瘤剥除术) 、 膨宫液用量较多者应严密监测记录出入量。本组有10例病人在手术毕检查确诊为低钠血症, 护理上注意恢复期补液量及速度, 并根据血气分析水、电解质情况调整输液的种类[3,4]。

2.3.2 肺水肿

1例病人出现心慌、 胸闷、 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咳嗽伴大量白色泡沫痰等症状, 双肺闻及大量湿啰音, 血氧饱和度降至90%, 面罩吸氧无好转, 球结膜水肿, 口腔吐出白色泡沫痰, 随即通知医生。护理:当病人发生肺水肿后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改变病人体位为头高脚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面罩加压高浓度供氧,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20%~30%乙醇湿化, 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 使泡沫破裂以利于改善肺泡通气, 减轻肺水肿。利尿脱水, 按医嘱静脉给予呋塞米 20 mg~40 mg, 迅速排出体内吸收的灌注液, 减轻心脏负担及肺水肿。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纠正低钠血症、低钾血症。

2.4 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手术操作均在宫腔内, 术后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及术前长期阴道流血的术后病人应重点观察, 出血量多者及时报告医生分析对症处理。阴道填塞止血纱布者排尿时指导病人取出。对节育环嵌顿取出难度大者注意观察腹部肠鸣音及排便情况, 以防止子宫穿孔等引起腹腔内出血。

2.5 观察排尿情况

术毕 2 h督促、指导并协助病人排尿, 排尿困难者给予物理疗法帮助病人排尿。

2.6 其他并发症

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空气栓塞、子宫穿孔、宫腔出血等, 出现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

3 讨论

宫腔镜技术是近年来妇科领域的一门新技术。通过摄像录像系统直视下对宫腔疾病进行治疗, 具有不开腹、无切口、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5,6,7], 对宫腔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独特的作用。但由于术中需要大量的液体冲洗宫腔, 术中、术后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稀释性低钠血症 (血钠<120 mmol/L, 又称TURP综合征) , 如不及时识别和处理, 可危及病人生命。据文献资料统计, 其发生率为3%左右。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血压、中心静脉压升高、脉搏降低甚至精神症状 (全身麻醉下不容易观察到病人精神症状) 。稀释性低钠血症在手术时间长 (>1 h) 、手术期间引流不畅、宫腔内静水压力过高、子宫穿孔时更易发生, 严重时甚至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肿、脑水肿, 严重低钾血症极易导致心搏骤停。做好细致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恢复期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 及时观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及时处理, 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总结静脉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术后病人恢复期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250例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术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总结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结果]250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病人经过术中严密观察, 积极处理及恢复期的细致护理, 绝大多数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术中有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轻度肺水肿, 经治疗后恢复。[结论]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护理, 注意低钠血症和肺水肿发生,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关键词:全身麻醉,宫腔镜,恢复期,护理

参考文献

[1]梁屏好.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河北医学, 2010, 16 (5) :625-627.

[2]郭银树, 段华.宫腔镜术中TURP综合征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6) :368.

[3]刘娟, 金玲.宫腔镜手术临床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及处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 (7) :48.

[4]夏恩兰.宫腔镜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7 (21) :405-407.

[5]杨跃玲.宫腔镜在手术中的应用要点[J].护理研究, 2009, 23 (sup-pl.1) :157.

[6]范梅.宫腔镜下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护理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8C) :2212-2213.

[7]丁永艳, 范植蓉, 李晓晴.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异常宫内节育器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6C) :1652-1653.

麻醉治疗 篇2

【摘要】目的 探讨曲马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术中寒战反应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腰硬联合麻醉后术中出现寒战反应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静脉给予曲马多1.5mg/kg,对照组静脉给予哌替啶0.5mg/kg,比较2组患者寒战治疗效果和术毕时寒战复发率。结果 曲马多和哌替啶均能有效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引起的寒战反应,但曲马多组的患者寒战不易复发。结论 曲马多是临床上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反应的理想用药。【关键词】曲马多;哌替啶;腰硬联合麻醉;寒战

腰硬联合麻醉由于其完善的阻滞效果,快速的起效,已成为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寒战是腰硬联合麻醉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且发生比例较高,其发生率高达65%【2】。剧烈的寒战可急剧的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加重心、脑、肺等器官的负担,造成患者不适,严重影响手术医师的操作,也影响麻醉医师对病情的观察。曲马多作为一种中枢性镇痛药,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术后镇痛,近几年来,其在手术后的寒战治疗中亦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腰硬联合麻醉后出现寒战反应的患者共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5岁。体重41~85kg,平均57.5kg。ASA分级I~ Ⅱ级。所有患者体温正常,无神经肌肉传导异常及帕金森综合征等,无明显心、肺、肝、肾等功能异常。

腹部手术25例,下肢手术11例,室温(24±2)℃。所有患者术前30min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患者进入手室后在右侧卧位下行腰硬联合麻醉后置管,局麻药为0.5%布比卡因1.6ml,15 s内注入,控制麻醉平面在T6以下。局麻药的具体用量以阻滞平面能满足手术实际要求为度,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常规使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ECG、SPO2、BP、HR的变化。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冶疗组(曲马多)18例和对照组(哌替啶)18例。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术中出现寒战时均立即给药:治疗组静脉给予曲马多1.5mg/kg,对照组静脉给予哌替啶0.5mg/kg。寒战程度分级:当寒战持续>2min时给予评级。患者无寒战为0级;患者上肢未出现明显随意运动,但面部或颈部出现轻微抽动,且ECG检查发现干扰为I级寒战;患者l组以上的肌群出现明显的颤抖为Ⅱ级寒战;患者出现全身大群肌肉抖动及床板抖动为III级寒战【3】。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寒战消失为有效,治疗后寒战未消失为无效。观察记录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寒战治疗效果、术毕时寒战复发率及不良反应。2 结果

(1)寒战治疗效果:治疗组有效18例(100%)、对照组有效17例(96.2%)。治疗组术毕无一例出现寒战复发,对照组术毕4例出现寒战复发。(2)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出现恶心、呕吐,治疗组1例出现恶心。对照组3例患者SPO2显著降低,经面罩吸氧后恢复正常;治疗组未出现SP02降低的患者。3 讨论

寒战反应对于清醒的手术患者来讲,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作用。腰硬联合麻醉后出现寒战反应与机体表面大范围血管扩张,体内热量从深部向外周再分布、深部温度下降、体表散热、精神紧张及手术创面热能损失等多种因素有关【4】。患者发生寒战时,随着肌肉的颤动收缩,机体的氧耗量及二氧化碳的产生成倍增加,使心肺等器官的负担明显加重,容易产生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对老年体弱、原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5】。因此,术中寒战反应的治疗也日益受到重视。阿片类药物哌替啶可以降低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反应的阈值,是治疗寒战的主要药物。但哌替啶会增加手术中呼吸抑制的危险性,可能出现嗜睡、恶心、呕吐、血压降低等副作用。同时哌替啶起效较慢,药效维持作用时间短,长时间手术时寒战容易复发,而反复追加用药也会增加呼吸抑制的危险性,因此使用时有一定的顾虑。曲马多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弱激动药,属非麻醉性中枢镇痛药。曲马多抑制脊髓水平的突触小体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摄取,使该两种递质浓度升高,从而阻断寒战的发生【6】。曲马多的优势是无呼吸抑制作用,药效维持作用时间较长,长时间手术时寒战不容易复发。

综上所述,曲马多和哌替啶均能有效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引起的寒战反应,但曲马多对呼吸无明显抑制,治疗寒战起效快、不易复发,是临床上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术中寒战反应的理想用药。

_______________

参 考 文 献

[1] 余光强.曲马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J].中

国现代医生,2010,48(1):80.

[2] 苏艾中,韩继成.奈福泮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寒战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792.

[3] 王义钢.曲马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效果[J].实用医药

杂志,2007,24(1):40.

[4] Matsukawk T,Sessler D,Christensen R,et a 1.Heat flow and distri.bution during epidural[J].anesthesiology,1 995,83:96 1.

[5] 李旭.曲马多用于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中寒战[J].中国现代药物

应用,2010,4(12):149.

手术患者90例麻醉心理分析治疗 篇3

【关键词】麻醉 ;心理; 手术

【中图分类号】B8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11-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01/2009-12对90例患者进行心理观察治疗,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82岁。

1.2 方法

(1)术前访视: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准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心理疏导:以手术患者及家属为主要对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麻醉配合、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状态分析

(1)紧张和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对手术室环境陌生,对手术麻醉的方法及配合认识不足,担心麻醉不安全或发生意外而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同时,患者会向医生提出许多问题,如麻醉时意识是否清醒,有什么不适反应,麻醉后是否还会疼痛等。(2)悲观和绝望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需要全身麻醉。患者担心手术治疗能否成功,因此产生悲观和绝望心理,进手术室时还会流露出与家人永别的悲伤感。(3)担心麻醉效果:患者迫切希望能安排责任心强、技术高超的麻醉师给予最佳麻醉,以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及不适感觉。同时又十分担心麻醉发生并发症或意外而不能复苏,所以患者常常对麻醉顾虑重重。

1.2.2 心理治疗

1.2.2.1 取得患者合作

麻醉师在术前看望患者,进行心理咨询,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麻醉的配合知识、施行的方案及采取的安全措施,使患者对所实施的麻醉有初步了解。增强患者对麻醉及手术成功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建立信任感,使患者以最佳心态去迎接手术。

1.2.2.2 获得安全感

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中将始终陪伴患者,并暗示患者麻醉师医术高超,麻醉方法安全可靠,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放心,获得对麻醉的安全感。

1.2.2.3 讲解有关注意事项

麻醉师应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地迎接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手术中麻醉时动作要敏捷,有条不紊,操作娴熟、准确,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关心患者的需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患者意识清醒,麻醉师要用温和的言语给予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保持平静乐观情绪。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要用适当的语言,交待手术中所出现的常见反应,如腹部手术牵拉内脏时会有不适感和疼痛,让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嘱患者做深呼吸尽力放松,以减轻不适。手术结束后,应告诉患者麻醉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以坚强的意志忍耐和克服术后疼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因躯体麻醉带来的不适感,为疾病早日恢复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2 结果

本组均积极配合治疗,手术顺利进行。

3 讨论

在麻醉医师术前访视工作时,发现多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导致术前难以入眠,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波动明显,肌紧张甚至晕厥。有调查显示,有69.3%患者在术前存在恐惧忧虑,包括对手术失败、死亡、创口疼痛的担心,有86.7%患者希望入睡后再进行手术,有23.6%患者担心睡着后能否安全苏醒。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科学、客观地认识麻醉和手术,减轻心理负担,稳定患者情绪,降低焦虑和紧张程度,从而有效调节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使患者进入积极的术前状态,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以上的心理指导治疗,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改变,麻醉师掌握与患者恰当的思想交流技巧,不仅能体现出指导合作和共同参与的新型医患关系,同时也能使患者获得足够的思想准备,缓和紧张心理,较好的适应手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速机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麻醉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其内容包括:麻醉前热情访视,麻醉过程中全面关心,麻醉后认真随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待患者如亲人。同时要掌握交流技术,与各种麻醉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顺利安全度过麻醉这一关。

国内心理干预在麻醉、手术应用的实践证明,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麻醉和手术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目前,围术期的心理干预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心理疗法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受到重视,其研究将得到不断深入,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方法,并给予罹患疾病的患者解除痛苦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2] Selye H.The stress of life[M].New York:McGraw-Hill,1956:489.

[3] 李彦虹.心理干预对非额叶脑膜瘤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7.

[4] Kehlet H.Multimodal approach to control postoperativePathophysiology and rehabilitation[J].BrJ Anaesth,1997,78:606-617.

[5] 徐華.手术心理应激反应应对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5):278-281.

麻醉治疗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治疗患儿18 例, 年龄为1 岁8 月~10 岁, 其中男性8 例 (占44.4%) , 女性10 例 (占55.6%) , 平均年龄 (48±30) 个月, 体重 (15.5±3.8) kg, 4 例为弱智儿童 (占22.2%) 。牙病防治内容包括充填修复、根管治疗、拔牙、舌系带修整、间隙保持、窝沟封闭、氟保护漆防龋, 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纳入标准:尝试其他方法不配合牙病治疗, 排除患有其他系统性疾病, 无麻醉禁忌证的患儿。

1.2 麻醉方法

首先了解患儿心理状态, 消除其紧张情绪, 并与家属解释麻醉的必要性、麻醉经过及麻醉风险并签署麻醉同意书, 预约麻醉时间, 嘱家属按照全身麻醉要求对患儿进行禁食禁饮。

麻醉诱导及维持 予氯胺酮7~8 mg/kg、阿托品0.1 mg/kg肌注进行麻醉。患儿入睡后静脉输注50 g/L葡萄糖生理盐水以补充禁食量, 用微量泵静注异丙酚, 辅以氯胺酮1 mg/kg维持麻醉。

麻醉过程中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防止治疗过程中舌根下坠、分泌物、冲洗液、异物等导致呼吸梗阻。

自治疗结束至患儿哭闹或者唤之睁眼的时间称为苏醒时间;自手术结束至患儿离开恢复室回家的时间称之为离室时间。患儿苏醒后经麻醉医师同意并解释麻醉后饮食、呕吐防治措施及患儿活动注意事项后方能离开。

由于患儿居住地较远, 因此均采取电话或手机联系, 主动询问或由家属反馈患儿麻醉后情况及并发症, 并指导家属进行处理。

2 结 果

小儿全身麻醉下行牙病治疗共18 例。治疗时间平均97.2 min, 患儿苏醒时间平均20.8 min, 最快10 min, 最慢40 min, 离室时间平均为78.3 min, 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当日返回家中 (表 1) 。在麻醉期间大多数患儿监测指标均正常, 无心律失常、低血压、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恢复期及术后访视有2 例出现呕吐, 均于当日晚前恢复正常。

3 讨 论

我院门诊在全身麻醉下开展牙病治疗18 例患儿, 因恐惧原因占77.8%;智力障碍及脑瘫占22.2%。对于全身麻醉, 患儿家 属 顾虑较多, 主要是对全身麻 醉不了解, 尤其担心全身麻醉对智力发育有影响的误解, 经耐心解释后少数家属方同意全身麻醉。

国内有作者报道使用肌注复方冬眠灵对不合作幼儿进行龋齿治疗[1], 但复方冬眠灵起效慢, 麻醉效果和对痛觉抑制作用弱且药物对血压和神经系统有副作用, 不适合小儿门诊麻醉, 同时没有麻醉医师协助对呼吸、循环的监测, 患儿安全得不到保证 (英国官方于2001-12-01起要求所有牙科麻醉必须在有急救设备的医院科室内进行) [2], 所以没得到推广应用。

由于口腔手术或治疗与麻醉医师抢占口腔通气道, 使得麻醉医师呼吸道管理的难度极大。气管插管通常是口腔麻醉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佳方法, 亦有门诊麻醉中使用喉罩[3]的报道, 但使用气管插管及喉罩不仅成本高, 加重患儿的经济负担, 而且麻醉维持需要的药物剂量增大, 术后并发症较多, 影响患儿的恢复。故本研究采用不进行气管插管, 保留自主呼吸, 鼻导管中流量给氧, 使用吸引器吸出或纱布条阻碍口腔内水、分泌物及异物进入咽部, 但如此仍存在上呼吸道梗阻的危险。水、分泌物等不慎进入咽部可造成误吸或者治疗中采取某些体位 (如头前倾位) 可发生舌根下坠等呼吸道梗阻 (本治疗出现2 例) , 尚有3例由于治疗的刺激出现喉痉挛。因此保证门诊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也是一个必须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目前我们尚未找到非常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快速苏醒与尽早恢复活动是门诊麻醉首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我们选用短效的氯胺酮肌注后, 使用异丙酚进行维持, 仅用较小剂量的异丙酚即能保证患儿治疗中平稳。另外, Averley 等[4]发现使用咪唑安定结合七氟醚、笑气和氧气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则效果和成功率均明显提高。因此吸入麻醉亦是门诊麻醉下进行牙病治疗的较佳选择。但吸入麻醉药物昂贵, 需要较好的呼吸管理设备, 也考虑到吸入麻醉药物对治疗医师的影响, 我们未将其作为首选方法。

麻醉恢复期, 所有患儿苏醒迅速, 最快10 min, 平均20.8 min。18 例患儿均能当天返回家中, 麻醉后进行随访, 18 例患儿除2 例出现呕吐外, 均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父母对治疗效果、医院服务等均表示满意。

通过本次研究, 我们认为在门诊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病治疗是可行的。我们已逐渐掌握了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病治疗的技术要点, 也正积极开展新的技术方法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我们相信, 这项技术的普及将会为儿童牙病治疗及口腔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并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庆新, 姜广芝.肌注复方冬眠灵在不合作幼儿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 (附18例报告) [J].哈尔滨医药, 2002, 22 (1) :51.

[2]Landes DP.The provision of general anaesthesia in dental practice, an end which had to come?[J].Br Dent J, 2002, 192 (3) :129-131.

[3]Atan S, Ashley P, Gilthorpe MS, et al.Morbidity followingdent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under intubation general anaes-thesia in a day-stay unit[J].Int J Paediatr Dent, 2004, 14 (1) :9-16.

麻醉医生麻醉医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5

理论知识,不断改造思想,使自己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讲原则、识大体、顾大局。其次再者在业务工作能力方面,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领导决策、用人、授权、协调、沟通、激励等能力与艺术,使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处事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均得到了应有的提高,使我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做好工作落实;在分析问题上能够做到思路清晰,头绪分明,解决问题能够抓住要害,行止有度;同时在从领导和管理上看创新,从领导和管理上看战略,用战略眼光发现机会和威胁,识别优势和略势,分析和处理矛盾问题。

二、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切实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完善了自身知识结构。同时让我明白了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哲理性问题,帮助我在工作实践中,善于用辩证的眼光和方式看待处理问题,善于用战略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德识才学的学习,了解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德”的重点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利观、事业观,求真务实,勇于担当,“识”为智慧,及要有远见卓识,能料事如神,慧眼识人,要有胆识,及敢作敢为,用于担当,“才”指知识、经验和技能,“学”,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广才,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进一步解读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总书记的公私观:公私分明、克己奉公;通过对拒腐防变与廉洁从政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自身拒腐防变能力,自觉抵制各类不良风气,严格自律,廉洁从政;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重点加强以下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政治的鉴别力、公共服务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调试的能力等,使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全面实现自身价值

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治疗泪道阻塞 篇6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或狭窄是眼科常见病,可发生在泪小管、泪小管泪囊接合部和鼻泪管处。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细菌在泪囊内繁殖,形成慢性泪囊炎,临床上常见流泪,挤压泪囊有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阻塞的患者,生活上会有很多不便。我们采用泪道内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治疗泪道阻塞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50眼中,男10例10眼,女40例40眼;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3个月~3年,挤压泪囊有脓性分泌物的有10例10眼,无分泌物的有30例30眼。

1.2 手术器械 泪道冲洗探针1套,泪小点扩张器1个,硬膜外麻醉导管1根,9号硬膜外麻醉穿刺针芯1个,注射器1个。

1.3 术前准备 挤压泪囊有脓性分泌物或者黏液性分泌物的患者,术前1周用庆大霉素4万单位+地塞米松5mg每日清洗泪道,并每日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

1.4 手术方法 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泪小点,取合适泪道探针涂红霉素眼膏自泪小点插入约2mm,然后转向水平顺泪方向插入至鼻骨,自转向垂直方向,向后、向外、向下插入鼻泪管至鼻腔开口处。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通畅,留置探针10~30min。拔除探针,将9号穿刺针芯插入至硬膜外麻醉导管中,涂红霉素眼膏后,自盲端开始插入泪道中,插入管长约40mm,拔除管内9号针芯,冲洗硬膜外麻醉导管。鼻腔内有生理盐水证明插管成功,将外端的硬膜外麻醉导管留取一定长度后用胶布固定在鼻根部。

1.5 术后处理 术后1周内每日换药,活动硬膜外麻醉导管,并冲洗以保证通畅。硬膜外麻醉导管在泪道内留置1~3个月,拔除导管后每日或隔日冲洗泪道,对少数冲洗不畅者,可向泪道内注入氧氟沙星眼膏。

2 结 果

2.1 手术成功率 泪道探通成功45例45眼,探通成功率为90%。泪道插管术后观察最长6个月,最短1个月,通畅35例35眼,占插管成功的70%;明显改善10例,占20%;无效5例5眼,占10%,总有效率达90%。术中并发症:假道形成是主要的并发症,本文有4眼假道形成。

2.2 术后并发症 硬膜外麻醉导管滑脱,须再次插入导管,若通畅可不必再插入导管。对于泪小点外翻,因为是由硬膜外麻醉导管较硬引起,拔管后多可自行恢复。慢性泪囊炎复发4例,依然溢泪。

3 讨 论

泪道阻塞或狭窄是眼科常见病,可发生在泪小管、泪小管泪囊结合部以及鼻泪管处。由于齐泪管阻塞,泪液潴留,细菌在泪囊内繁殖,形成慢性泪囊炎,临床上常见流泪。挤压泪囊有黏液性或者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阻塞患者生活上会有很多不便。慢性泪囊炎患者,当角膜外伤或者内眼手术时甚至会有导致眼球失明的危险。

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的硬性,辅以9号穿刺针芯,可以很顺利地插入到泪道中。同时,硬膜外麻醉导管还可成为良好的支撑物,达到扩张泪道的目的;硬膜外麻醉导管中空,盲端有孔,可冲洗以判断是否通畅;硬膜外麻醉导管上的刻度,可以判断进入泪道的长度。对有脓性或者黏液性分泌物的患者,泪道插管前一定要在术前用抗生素冲洗泪道,并局部应用抗生素,防止泪道探通时细菌蔓延扩散,同时必须有娴熟的手术技巧,尽量避免假道的产生。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对病程长患者,进行泪道探通容易导致手术失败。

泪道内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是一个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手术,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家涛,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5.

[2] 沙素琴.鼻泪管炎性阻塞无创治疗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78.

[3] 廖任宏.134例鼻泪管阻塞的治疗[J].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6,14(4):212—213.

[4] 吕国芳.慢性泪囊炎泪道硅胶引流管插管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0):715.

[5] 周振德.临床泪器病[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10.

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分析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行腹膜后肿瘤手术麻醉患者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30~67岁, 平均 (45.2±1.3) 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腿痛、腰背痛和腹痛, 部分患者由于腹膜后肿瘤压迫器官, 出现了排便次数增多、呕吐、恶心等症状。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来治疗腹膜后肿瘤, 除淋巴瘤以外的所有腹膜后肿瘤都进行手术切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淋巴瘤可以进行化疗和放疗, 对于儿童神经细胞瘤进行放疗[2]。评估腹膜后肿瘤患者行麻醉手术前和行麻醉手术后的疼痛指数, 评分标准50分。

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行麻醉手术前的疼痛指数平均 (39.4±3.56) 分, 行麻醉手术后的疼痛指数平均 (28.45±2.57) 分。患者行麻醉手术前和行麻醉手术后的疼痛平均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将腹膜后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 其中恶性肿瘤占腹膜后肿瘤总数的80%。恶性肿瘤和肉瘤具有远处转移能力、复发能力、破坏性生长能力和浸润能力, 具有局部侵袭性,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3]。由于腹膜后肿瘤的部位较深, 发病初期无明显的症状, 而且肿瘤具有一定的扩展余地, 在早期很难对腹膜后肿瘤进行明确的诊断。随着腹膜后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 会对周围的组织和脏器造成一定的侵袭和压迫, 开始出现各种不良症状。这也给彻底治愈肿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腹膜后肿瘤会对周围的脏器和组织造成压迫, 使患者产生刺激症状。例如腹膜后肿瘤对膀胱造成刺激, 会产生尿急、尿频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部分肠梗阻症状;腹膜后肿瘤对胃产生刺激, 会产生呕吐、恶心等症状[4]。随着病情的加重, 腹膜后肿瘤压迫的程度越来越深, 可能造成患者泌尿系统的肾盂积水。如果患者双侧膀胱严重受压还可能引发尿毒症。如果腹膜后肿瘤对椎间孔进行浸润, 可能会造成脊髓受压, 使患者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患者还可能出现会阴和下肢的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逐渐麻木、知觉减退的现象[5]。

对腹膜后肿瘤进行治疗的基本方式, 除淋巴瘤外所有的腹膜后肿瘤都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很容易紧密地粘连腹膜后和腹腔脏器中的神经和血管, 给手术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维护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内环境、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平衡, 一般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作为手术的麻醉方法[6]。如果患者的情况允许, 也可以采用椎管内麻醉。使用的麻醉诱导药物主要有依托咪酯、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插管前可以适当给予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使用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或去极化肌肉松弛药, 如果患者的肝肾功能受到损害可以使用阿曲库铵。在麻醉诱导时用小剂量的药物, 并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观察。这是由于使用肌肉松弛药和麻醉药之后, 一些巨大的腹膜后肿瘤会压迫血管, 使血压出现剧烈波动的现象。使用全凭静脉麻醉或吸静复合麻醉作为麻醉维持方法, 尽量选择被拮抗的药物或者短效易于控制、不经肝脏代谢的麻醉药物。椎管内麻醉会对失血引起的代偿机制进行干扰, 不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和头胸创伤患者, 只适用于下腹和下肢手术。

危重患者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全麻的四要素可以通过不同药物的复合应用来达到, 并使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得到阻止, 气管插管可以使患者保持充分的供氧, 并具有一定的镇痛功效。全身麻醉能够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进行调控, 也不会产生痛苦。当前比较主张不应过浅的麻醉, 可以分次静注芬太尼来避免患者的心肌抑制。对于危重患者传统的观点是尽量浅麻, 这是为了对患者的心血管抑制进行减轻, 但是容易使患者术中知晓, 造成患者较大的痛苦, 甚至引起病情的恶化。在进行手术时要进行严密的观察, 对腹膜后肿瘤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最大程度地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手术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气道压、潮气量和频率。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手术麻醉、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行腹膜后肿瘤手术麻醉患者30例,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行手术麻醉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患者麻醉手术治疗前的疼痛指数与麻醉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指数相比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临床疼痛指数,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

参考文献

[1]刘庆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附103例报告) [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 7 (9) :457-459.

[2]刘小平, 贾鑫, 张宏鹏.复杂性腹膜后肿瘤手术中血管重建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 6 (5) :90-92.

[3]和钢, 李锦, 李全达.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探讨 (附26例临床分析) [J].实用肿瘤杂志, 2014, 6 (5) :110-112.

[4]宋少柏, 王平, 梁法启, 等.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手术处理经验 (附20例报告) [J].中华外科杂志, 2013, 6 (11) :124-126.

[5]董茂盛, 梁发启, 宋少柏, 等.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与重建[J].中华外科杂志, 2011, 5 (2) :673-675.

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麻醉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0月在本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0例肿瘤患者, 其中男27例, 女13例;年龄23~79岁, 平均 (48.5±4.5) 岁。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或良性肝脏肿瘤, 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转移性肿瘤18例, 原发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4例, 良性肿瘤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 射频消融系统采用美国RITA1500型的射频消融系统, 主机能量为150W, 发生器频率为460k Hz, 电极针为14G。术前先确认患者的肿瘤大小以及范围, 消融范围超出肿瘤范围的0.5~1cm。对于肿瘤大小超过3.5cm的患者, 进行多灶重叠消融[2]。

1.2.2 麻醉方法

进行手术前, 两组患者均建立常规的静脉通道, 并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机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脑双频指数和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 在进行全麻之前, 两组患者均采用浓度为1%的10~20ml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对照组在进针前注射0.02~0.03mg/kg的咪达唑仑, 并分次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组在消毒前持续静脉注射0.1μg·kg-1·min-1的雷米芬太尼, 直至射频消融手术结束, 术间分次静脉注射丙泊酚。与对照组相同, 观察组也在每次进针之后分次静脉注射丙泊酚。在进行麻醉剂的注射过程中, 注意保证患者的脑双频指数在50~6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射频消融术麻醉后舒张压 (SBP) 、收缩压 (DBP) 及心率 (HR) , 并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情况比较

观察组射频消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53.4±16.7) min, 对照组为 (55.3±14.8) min,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 (156.2±57.2) mg, 对照组为 (234.8±83.7) mg,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麻醉前、中、后两组SBP、DBP及HR比较

麻醉中与麻醉后两组SBP、DBP及HR均较麻醉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麻醉中、麻醉后SBP、DBP及H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 观察组出现呼吸抑制有3例, 大出汗有4例, 恶心呕吐有2例;对照组出现呼吸抑制有4例, 大出汗有10例, 恶心呕吐有4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已成为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一种微创式有效的治疗手段。射频消融术的主要手术原理是通过各种方式使肝脏肿瘤凝固、坏死等途径来达到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 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手术中, 射频消融在麻醉的深度方面没有较高要求, 但由于单纯的穿刺点局部麻醉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 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 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过程中, 可以合理选择相应的麻醉剂和镇静药物辅助麻醉[3]。

3.2麻醉药的影响

在进行射频手术的过程中, 麻醉剂的应用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 第一点是保证患者在麻醉后能够保持清醒和安静;第二点是保证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影响, 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要达到这两方面的目的就需要科学地选择麻醉药, 准确把握药物的用量, 既要防止用量不足无法达到麻醉效果, 又要注意避免用量过多导致的昏迷不醒。

尽管咪达唑仑的镇静作用强,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需要的丙泊酚量较多, 并且对患者的血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导致患者术前、中、后的血压极不稳定, 更重要的是, 采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显著多于观察组的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4]。

丙泊酚是一种临床常用镇静麻醉药物, 但是并没有镇痛的作用[5], 对于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而言, 在单用丙泊酚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无意识的躁动, 因此, 在射频消融术中, 不宜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短效受体激动剂, 具有较为强烈和密集的镇痛效果, 该药物的药效作用时间比较短, 采用持续注射的方式提高了该药的可控性。在射频消融术中采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安全、可靠, 能够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具有显著的镇痛麻醉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注:与麻醉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参考文献

[1] 陈敏华, 杨薇, 严昆, 等.应用射频消融法对肝肿瘤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 2009, 25 (12) :78-80.

[2] 江涛, 王轩, 陆雷, 等.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评价[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12 (7) :29-31.

[3] 郭玉林, 陈勇, 朱力, 等.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C].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 2009.

[4] 潘振宇, 范志毅, 陈敏华.老年肝脏肿瘤病人射频消融治疗时的麻醉[J].肿瘤学杂志, 2008, 7 (4) :9-10.

羚牛滚蹄病手术治疗的麻醉体会 篇9

1 临床症状

发病羚牛年龄分别为20岁和9岁, 均为雌性, 2005年起两头均出现蹄甲生长畸形, 向外侧延伸, 导致走路不稳、左右摇摆、跛行等运动障碍症状。老羚牛较瘦, 体况较差, 小羚牛体况一般。

2 药品与器械

2.1 药品

眠乃宁 (保定药, 长春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研制) :是二甲苯胺噻嗪 (Xylazine) 等药物经优选配比组成的新型复方制剂, 为无色透明水针剂。特制苏醒灵4号、苏醒灵3号 (催醒药, 长春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研制) :均为α2特效受体拮抗剂。其他辅助药物:阿托品、尼可刹米、盐酸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止血敏、抗菌素。消毒药:碘酊、酒精。

2.2 器械

麻绳、钢锯、斜口钳、修蹄刀、鞋钉钳、木锉。

3 手术处理

3.1 麻醉保定

用眠乃宁为保定药, 老羚牛用眠乃宁5.0 ml 肌注, 1分钟后进入药物诱导期, 5分钟后卧倒, 进入麻醉期。小羚牛用眠乃宁5.3 ml肌注, 1分钟后进入药物诱导期, 3分钟后进入麻醉期。在羚牛进入麻醉期后, 在羚牛头下枕一个草垫, 两人保定其头部, 用麻绳固定四肢, 拉出舌头, 以保证其呼吸通畅。

3.2 矫蹄

一人专门负责羚牛的呼吸、脉搏等情况观察。两人负责矫蹄, 先用钢锯向外呈45°角锯掉多余的蹄甲, 再用斜口钳、鞋钉钳、修蹄刀慢慢矫正, 以不伤及角质化组织为准, 然后用木锉磨平。手术过程每只羚牛约45分钟。

3.3 催醒

矫蹄手术完成后, 每只羚牛用特制苏醒灵4号8 ml+苏醒灵3号2 ml进行肌肉注射。8分钟后羚牛抬头, 缓慢站立, 1小时后基本清醒, 5小时后开始觅食, 但精神差, 步履缓慢, 低头流涎。为了让羚牛尽快恢复, 每只补充注射特制苏醒灵4号5.3 ml, 半小时后停止流涎, 步态稳定, 采食恢复正常。

4 小结与体会

4.1 眠乃宁具有强效中枢神经抑制、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 安全范围广, 作用迅速, 麻醉时间长, 诱导期短, 能平稳地进入麻醉期。其特效拮抗剂苏醒灵3号和苏醒灵4号, 可随时控制麻醉的深度和催醒, 注射拮抗剂后, 动物苏醒恢复快, 毒副作用小。

4.2 根据麻醉药的推荐剂量及羚牛的体况, 结合我们对其他偶蹄类动物使用的经验, 对老羚牛使用5.0 ml眠乃宁, 小羚牛用5.3 ml眠乃宁, 1分钟左右均进入诱导期, 3分钟左右进入麻醉期, 在矫蹄时羚牛一切体征正常, 说明麻醉药的用量准确。

4.3 眠乃宁对羚牛的麻醉效果非常好, 注射拮抗剂后, 苏醒快, 8分钟后均能抬起头并缓慢站立。麻醉期老羚牛呼吸深, 呈间歇性, 呼吸15~20秒钟, 间歇30~40秒钟, 肌注尼可刹米1.0 ml (0.25 g) 兴奋呼吸, 但效果不明显, 眼球转动, 接触身体条件反射强烈, 麻醉后期呼吸间歇时间缩短。小羚牛在麻醉期呼吸深而平稳。

4.4 矫蹄时工具最重要, 我们经过实践摸索, 使用鞋钉钳、修蹄刀的效果最好, 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伤到动物, 避免修多而造成出血, 但是用此工具比较费力, 用时较长。因矫蹄修得过多造成的出血可以用医用棉压迫止血, 也可以用止血敏等药进行止血。

4.5 在矫蹄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羚牛的身体或毛发, 因为羚牛的应激反应较大, 突然接触会使其猛然抖动, 四肢强力收缩造成意外, 伤及羚牛或工作人员。

麻醉治疗 篇10

加速康复治疗技术最早由丹麦的Kehlet提出, 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患者的教育;良好的麻醉、止痛和外科技术以减少应激;加强术后康复[1]。加速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麻醉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医生们的重视, 尤其在结直肠手术中应用最广。现对我院进行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别应用加速康复外科 (FTS) 方案麻醉法和传统麻醉法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术后应激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麻醉技术在加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5月—2009年9月间, 我院46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研究对象排除急诊手术、超高龄 (≥80岁) 、患者术前处于营养不良或伴严重并发症者, 其中男31例, 女15例。结肠癌22例, 直肠癌24例。随机分为2组, 其中采用FTS麻醉方案 (FTS组) 的23例, 选择传统麻醉方法 (对照组) 的23例。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患者的术中外科处理措施无明显不同。

1.2 研究方法

FTS组麻醉处理措施: (1) 术前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告知手术中的麻醉和手术措施;有胃梗阻的病人, 术前禁食6 h、禁水2 h。所有患者于术前12 h口服10%葡萄糖液1 000 ml, 术前2 h再服500 ml;术前应用镇静止痛剂 (非阿片类) 。 (2) 术中采用硬膜外复合静吸全麻;麻醉药物使用短效的静脉或吸入麻醉剂;避免低温;控制输液量, FTS组平均输液量为35 ml/kg, 其中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为3︰1。 (3) 术后使用硬膜外置管有效镇痛 (PCA) ;麻醉清醒4 h后即可饮水, 逐步过渡经口进清流食、半流食, 以病人无呕吐和腹胀为限;为避免术后恶心呕吐, 应用止吐药物如格拉司琼。

1.3 观察指标

病人的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术后应激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胰岛素、C-反应蛋白 (CRP) 。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FTS组病人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FTS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FTS组病人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血CRP、皮质醇和胰岛素无统计学差别。术后第一天, FTS组CRP、皮质醇检测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胰岛素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术后患者大多会存在手术创伤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 上述P<0.05。

3 讨论

FTS主要是通过术前病人体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准备、减少治疗措施的应激性、阻断传入神经对应激信号的传递等多方面的努力而达到目的[2], FTS不仅仅是外科医生的工作, 它需要多学科包括麻醉、护理、心理等多部门的努力, 而其中麻醉医生在减少围手术期的应激方面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包括优化术前治疗、提供良好的术中条件、加快麻醉康复、减少术中术后的应激和减少术后疼痛等。

术前宣教是术前准备中的重要一环, 不仅对患者, 对患者的家属也要进行麻醉和手术的宣教, 以期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 以及其他需要患者配合的医疗行为, 要让患者成为医疗行为的主体。消除因医疗行为造成的恐惧、焦虑导致的身体的应激反应。有证据表明详细的术前宣教和辅导, 是快速康复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3]。

另有研究表明, 术前2 h禁饮与传统禁食相比, 无不良反应, 相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4]。目前, 我们一般选用的肠道准备药物如磷酸钠盐口服液等均能导致病人脱水, 而麻醉尤其是硬膜外麻醉时血管舒张, 加上病人因术前肠道准备而导致的脱水, 会进一步加重低血压。而为了手术安全, 势必要输入大量的液体, 这可能导致术中输液过多而引起肠道水肿, 进一步影响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5]。因此, 肠道准备能直接影响麻醉状态和病人术后肠功能的恢复。而且术前2~3 h饮水400 ml, 可以减少术前的口渴、饥饿及烦躁, 并且显著地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6]。在术前麻醉用药对焦虑的确切效果仍没有定论的情况下, 术前给予抗焦虑药可增加术后的镇静效果[7]。

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快通道麻醉法强调了应用硬膜外麻醉或区域性阻滞麻醉, 术后应用硬膜外置管止痛, 其主要目的在于阻断交感神经对应激的反应。可以显著地减少儿茶酚胺、皮质醇的释放, 与单独全麻方法相比, 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下降约40%,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8,9]。使用半衰期短的麻醉药如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等, 可以使病人术后快速苏醒、认知能力及早恢复, 减少催醒药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在手术当天就可以进行康复活动;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避免术中低温可以减少对内分泌代谢和交感反应的影响以减少应激[10], 而且, 在复温过程中产生应激, 有损害凝血机制以及白细胞功能、增加心血管负担等不良作用。术中及术后早期的保温, 具有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脏并发症, 以及降低分解代谢的作用[11]。防止术中低体温的措施包括:保持手术室室温在25℃、使用保温毯、温盐水冲洗腹腔等。

许多外科手术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系统渗漏综合征, 并产生所谓的第三间隙效应, 传统方法为应对微循环低灌注状态, 补充第三间隙丢失所采取的液体复苏, 常常会输入量超过从体内排出的液体量, 导致患者术后体重增加3~6 kg, 表现为液体正平衡。但围手术期液体正平衡量过大, 可导致组织器官水肿, 氧弥散距离加大, 产生缺血缺氧、酸中毒, 进而发生器官功能不全[12]。过量补液还会导致胃肠道失去张力、黏膜水肿、增加吻合口漏的风险, 导致术后肠功能恢复障碍。Brandstrup[13]研究显示过量的输液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增加肠麻痹的发生率。此外, 补液过量还易引起肺水肿、肺泡腔内多余液体的排出不仅依靠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 而且依赖钠的主动转运, 钠通道功能受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而围手术期静脉补液会抑制这些激素的分泌[14], 进而发生肺水肿。另外, 从补液的内容上讲, 过量的晶体液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皮肤水肿、降低组织的氧化, 这将延迟伤口的愈合, 影响了病人术后的康复, 延长了住院时间。必须强调的是, 限制性输液并不是单纯地限制液体输入, 也要达到补充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保障组织的灌注和氧合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

麻醉治疗 篇11

【关键词】肿胀麻醉;微创;刮吸;腋臭;重度

【中图分类号】R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01-01

腋臭(狐臭)发病有明显的遗传和种族倾向, 在我国汉族人群的发病率为4.09% ,在维吾尔族人群的发病率为15.5%[1]。近年来随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前来就诊的维族腋臭患者显著增多。由于维族患者大汗腺的腺体数量多、体积增大,参照Youg-JinPark 等制定的判断标准[2],多为3级(未活动时也散发出强烈的臭味,在1.5m外即可以闻到)重度腋臭,我科自2011年6月起改用肿胀麻醉刮吸微创法治疗重度腋臭共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6月-2012年2月治疗重度腋臭共68例,其中维族患者51例,男8例,女43例,汉族患者17例,男5例,女12例。年龄在17~39岁,平均26岁。所有患者均为双侧发病。

1.2 手术方法

术前保留腋毛,沿腋毛范围外2~3cm 予甲紫溶液棉签画线梭形区域标记,碘酊固定,常规消毒铺巾单。肿胀麻醉液配置:2%盐酸利多卡因400mg+1%盐酸肾上腺素0.5mg+0.9%Nacl溶液500ml,双侧腋窝皮下注射肿胀麻醉,一侧注射约200ml左右。于腋下术区远端纵向切开长约3mm切口,以吸脂针连接吸引器反复抽吸分离腋窝皮下腔隙。更换腋臭刮匙器,于真皮下不同位置反复多次交替刮吸腋下汗腺组织,刮吸力度适中,至术区皮肤色泽微红或潮红,腋毛可自行脱落为度,缝合切口,腋下打包加压固定,力度适中,双肩外展90度弹力绷带固定。于术后5天拆除打包,拆除缝线。

2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3侧术后腋下出现局部皮肤溃疡,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2~8个月不等,其中4侧仍遗留程度为2级的异味,其余无异味残留,所有患者术区均无明显瘢痕及上肢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出现,腋毛较术前明显减少或消失,均对手术效果满意。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腋臭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传统外科方法将腋毛区皮肤、皮下汗腺以及皮下脂肪大范围梭形切除,虽可治愈,但由于切口处皮肤张力大,易造成明显瘢痕,有的甚至造成上肢活动受限。改良方法包括,将切口改成“Z”、“S”形,进行皮瓣修薄剪除汗腺毛囊组织,但不可避免遗留切口瘢痕,同时术后血肿、皮肤坏死、延迟愈合、瘢痕增生及腋臭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影响其最终疗效。

以肿胀麻醉刮吸法治疗腋臭,可有效地清除腋部皮下大汗腺、破坏毛囊组织,与以往手术方法比较,具有治疗彻底、切口小、创伤小、简便快捷、术后无瘢痕、恢复快等诸多优点[4]。对本组重度腋臭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其疗效可靠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其手术关键在于:皮肤刮吸程度的把握,本组病例早期治疗时,有4侧遗留不同程度的异味,主要在于大汗腺(顶泌汗腺)破坏程度的欠缺。由于大汗腺主要分布在皮肤真皮网状层和皮下浅层脂肪层,其根治手术实质就是要将腋下皮瓣刮吸成全厚皮片甚至为厚中厚皮片,锐性搔刮加负压吸除正好能分别对症施治,较传统剪除法更能均匀彻底破坏大汗腺组织。初始刮吸可感到皮下有毛糙颗粒感,反復刮吸后可感觉皮下渐光滑且阻力减小,皮肤微红表明皮肤厚度已近全厚而潮红时则接近厚中厚水平。以传统外科手术方法将皮瓣修至全厚或厚中厚水平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几率会显著增加,而刮吸法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处理后的皮肤与基底仍有多量条梭性纤维连接,除可提供部分血运外还能有效帮助皮肤与基底固定,分隔腔隙,本组病例术后均未放置引流但无一例发生血肿或血清肿也证明其有效性。

本组病例术后5天即全部拆除打包和缝线,减少了传统打包的固定时间,提高了手术的舒适性,易于为患者接受和配合,对于维族患者尤为适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晓伟.中厚皮瓣腋臭根治术在维吾尔患者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15(1):84-85.

[2] Park,YJ,Shin MS.What is the best method for treeing osmidrosis[J].Ann Plast Surg,200l,47:303-305.

[3] 马博,任菲,梁国平. 两种美容术式治疗腋臭的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5-18.

[4] Tsai RY,Lin JY.Experience oftumescent lipos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smidrosis[J] Dermatol Surg,2001,27(5):446-448.

通讯作者:

麻醉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SL治疗组100例。男26例,女74例。年龄24~54岁。剖宫产手术50例、阑尾炎手术7例、子宫肌瘤手术22例、下至骨折内固定手术16例、胆囊切除手术5例、其中穿刺T8-T9间隙5例、T12-L17例、L1-22例、L2-486例。其中疑难穿刺(穿刺两次以上)占8 2例,对照组5 0例,男11例,女39例,年龄23~55岁,剖宫产手术23例、阑尾切除手术4例、子宫肌瘤14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6例,胆囊切除手术3例。其中,穿刺T8-9间隙3例、T12-L13例、L1-22例、L2-42例。硬膜外穿刺在两次以上占40例。两组病者腰背痛发生时间:手术24小时~6个月不等。疼痛程度:剧烈疼痛12例患者VAS评分在7分以上,口服止痛药无明显效果;中等疼痛76例VAS评分在5~7分之间,口服止痛药症状稍减轻;轻疼痛62例VAS评分在3~5分之间,口服止痛药症状基本消失。两组患者均无脊髓、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1.2 方法

SL治疗组:病人俯卧,照射穿刺间隙(B型探头与皮肤垂直角度)及穿刺间隙两侧旁开3~4cm(B型探头向内下倾斜35°)每点7~10分钟,输出功率80%~90%,照射:停顿=1:1,每天照射1次,共10天为一疗程。中、重度疼痛患者辅以复方保泰松50g tid po+氯唑沙宗0.4g tid po,连服5天。100例病人中治疗次数最短为5次,最多为10次。对照组病人口服非甾体类抗炎素:复方保泰松50g tidpo,氯唑沙宗0.4g tid po,辅以卧床休息以及局部热敷。

2 结果

SL治疗组,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为治疗后2~10天。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为治疗后7~15天(其中20例一疗程结束仍疼痛,改用SL方法治疗消除疼痛)。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椎管内麻醉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腰背痛是腰部椎管内麻醉后(包括脊麻、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持续数天到数周不等(少数可以遗留为慢性腰背痛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多发生在穿刺部位及其周围的脊背部。它的发生主要是在进行麻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软组织损伤所致。特别是硬膜外麻醉穿刺,针较粗、针尖圆钝,穿刺经路通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损伤是必然的[1]。尤其穿刺不顺利,反复多次穿刺导致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骨膜严重受损或引起腰部血肿而导致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有关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报道不一,发生率在2%~44%不等[2]。

引起腰背痛发生的原因多认为与局部充血、组织刺激、反射性肌痉挛、手术体位等有关。因此反复多次,粗暴用力、Tuohy针穿刺方向及穿刺针头的粗细对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痛的发生情况有直接的关系。病理学研究也证实肌内痛点的变化与缺血和代谢障碍有关[3]。有报道:棘突间注入加有地塞米松的局麻药液可以使椎管内麻醉穿刺后的腰背痛率下降50%左右[4]而对术后引起的腰背痛的有效治疗报道却很少。根据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为:穿刺部位软组织的损伤引起的局部充血、水肿、肌肉痉挛等,导致术后致疼物质增多的病理改变,而采用局部理疗,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韧带的修复,将是根本上的治疗方法。

SL是一碘灯作光源,用光纤材料传输直线偏光宽波谱近红外线的移动或光疗仪器,它具有输出功率高、组织透射力深,凭借其光子、电磁波与光化作用,对机体起赋活刺激作用,促进体内活性物质的产生,刺激末梢神经,抑制N的兴奋性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并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胶原新生、能起到治愈创伤、消炎的作用,进而有效地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损伤恢复,临床疼痛得以很快消除。

椎管内麻醉后引起的腰背痛,常规治疗所需时间长(部分病人效果不理想)。应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穿刺相应部位与常规方法相比,可尽快消除疼痛,且无副作用、无损伤、无痛苦,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7,601

[2] 李兆军.硬膜外穿刺后的腰背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11) :647

[3] 蒋奕红,林高翔不通椎管内麻醉方法对病人术后腰背痛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1) :53-54

上一篇:微博营销效果提升下一篇:激光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