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麻醉胃镜(精选9篇)
静脉麻醉胃镜 篇1
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常用的诊疗方法, 但常规胃镜检查时病人可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呛咳、咽喉疼痛等不适, 使大多数病人望“镜”生畏, 不愿接受胃镜检查或术中不能很好配合。目前, 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在临床得到应用[1]。2004年8月—2007年8月我院对拟行胃镜检查的病人采用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 并与常规胃镜检查进行对比,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8月我院拟行胃镜检查的病人250例, 男150例, 女100例;年龄22岁~74岁, 平均56.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 2组病人的年龄、一般情况、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检查。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 插镜方法与常规方法相同, 插镜前开放静脉通道, 病人取右侧卧位,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常规吸氧3 L/min~4 L/min, 静脉注射经生理盐水稀释的咪达唑仑0.10 mg/kg~0.15 mg/kg, 丙泊酚1 mg/kg~2 mg/kg, 注射速度4 mg/s;待病人入睡, 睫毛反射消失, 呼之无反应时即开始插镜;如为镜下治疗, 可根据病人情况, 适当追加药物用量维持麻醉, 以少量缓慢为原则[1]。
1.2.2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不良心理状况 (焦虑、恐惧、紧张) 、不适反应 (恶心、呕吐及咽喉疼痛) 、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以及操作顺利完成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例 (%)
3 讨论
胃镜诊疗术是一种刺激源, 可引起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2]。传统胃镜由于操作时间长且内镜反复通过咽喉, 增加病人痛苦, 从而使病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甚至拒绝进一步治疗及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 接受传统胃镜检查病人需要忍受痛苦与不适。
咪达唑仑、丙泊酚有明显的镇静、抗焦虑、抗呕吐作用, 适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病人的镇静, 可抑制咽喉反射, 有利于插镜。2种药物联合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尤其适合咽反射敏感, 精神紧张、焦虑, 难以配合的病人。其次, 丙泊酚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作用时间短、醒后无宿醉感的短效麻醉药, 使用其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正是利用病人短暂入睡, 使插镜过程中无记忆、无痛苦, 通常10 min~15 min即可完成操作过程, 15 min内病人即可恢复意识。
本研究显示, 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具有缓解病人焦虑、恐惧与紧张心理, 提高操作顺利完成率和病人舒适性及满意度的优点, 从而也提高了病人复诊的依从性。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50例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检查, 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不良心理状况 (焦虑、恐惧、紧张) 、不适反应 (恶心、呕吐及咽喉疼痛) 、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以及操作顺利完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心理状况、不适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而病人满意度、操作顺利完成情况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可减轻病人痛苦, 提高病人舒适性和满意度, 提高操作的顺利完成率。
关键词: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明宜.静脉麻醉胃镜诊疗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3) :35-36.
[2]任存格, 杨小平.胃镜检查中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13-14.
[3]李楠, 刘金华, 吴凯, 等.丙泊酚静脉麻醉消化内镜检查体会[J].临床消化杂志, 2006, 18 (1) :57.
静脉麻醉胃镜 篇2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胃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50
胃镜诊治是目前上消化道诊断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但是在检查过程中,由于胃镜对胃壁的刺激,患者会出现疼痛、恶心、呃逆等不良反应,影响了诊治效果,为减少患者的疼痛,近年来,笔者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1年7月收治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77例,其中男51例,女26例,年龄23~75岁,平均54.6岁。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47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两组术前均禁饮食10小时,检查前取左侧位,给予生命体征监护,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多卡因喷雾咽喉表面麻醉,麻醉组给予上肢静脉开放,缓慢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然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2mg/kg,20ml丙泊酚追加1ml利多卡因,并立即给予阿托品0.5mg。待患者意识逐渐消失之后,置入胃镜。
观察项目:观察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镇痛效果评定标准[1]:①优:表情安静,无肢体活动;②良:表情稍微痛苦,且肢体的活动幅度较小,不影响检查操作;③差:极度痛苦,大幅度肢体活动或躯体活动,无法进行检查。
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经过麻醉,观察组中优40例(85.1%),良7例(14.9%),差0例,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中优14例(46.7%),良8例(26.7%),差8例(26.7%),优良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本组诱导时间为2.6±0.9分,检查时间为4.1±2.1分,苏醒时间为7.5±3.3分,术前数字-符号替换测试评分(DSSST)评分为46.3±15.0分,术后DSST评分为37.3±15.0,DSST恢复率为82.3±24.9%。术中生命体征,收缩压84.3±10.0mmHg,舒张压45.9±11.2mmHg,呼吸频率为9.3±3.3次/分。
不良反应:观察组检查中发生肢动1例(2.1%),无呛咳、恶心;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14例(46.7%),出现呛咳3例(10.0%),肢动7例(23.3%),恶心4例(1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论
胃镜诊治是目前上消化道诊断治疗的最常用方法,过去在检查过程中很少使用麻醉,患者会出现疼痛、恶心、呃逆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恐惧,有些患者甚至拒绝检查,延误了诊治。在检查前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向他们介绍电子胃镜检查的重要性及优点,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肠内的异常变化,精确测定病灶的大小、深度,并可钳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电子胃镜使用安全、方便、图像更清晰,确诊率高,具有其他检查所无法替代的直接效果。同时,还应讲清检查的目的、术中配合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耐心解答疑问,消除顾虑,以确保检查成功。对于受检者,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随着麻醉医学技术的发展,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受到很多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好评,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瑞芬太尼又名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阿片类麻醉镇痛药,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性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可以很快与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半衰期短、清除快(清除率是肝血流的数倍,主要以肝外代谢为主)、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长时间输注无蓄积术后苏醒迅速等特点,故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苏醒快、患者离院早。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具有镇静作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扩张外周血管,并对心脏有轻微抑制作用。丙泊酚合并瑞芬太尼麻醉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较芬太尼合并丙泊酚组显著增加,提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用加重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高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可能與瑞芬太尼有关,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等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对呼吸有轻微抑制作用,尤其是静脉注射较快时呼吸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本研究表明,经过麻醉,观察组中优40例,良7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中优14例,良8例,差8例,优良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是无痛胃镜检查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静脉麻醉胃镜 篇3
关键词:胃镜诊疗,静脉麻醉,配合,临床疗效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肠疾病的临床标准, 是一种插管式的检查方法借助胃镜管伸入胃中, 对患者的胃肠病变进行观察。这种方法虽然治疗效果良好, 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并发症, 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 医护人员常选取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进行诊疗[1]。该文就该院收治2012年11月—2013年2月间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术的临床研究, 探讨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胃镜诊疗术患者250例, 其中男性患者150例, 女性患者100例, 患者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 (56.7±2.4)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25例。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胃镜诊治,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术。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诊治, 让患者取侧卧位, 将胃镜管由口放入到患者胃部, 对患者消化道进行全面检查。可以通过胃镜小洞中中夹子的使用来做患者切片。检查前一定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 采用GIF-Q240、EC590电子胃镜操作, 常规胃镜管进行插镜, 开放静脉通道。保证患者左侧卧位, 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进行监测, 测定患者SPO2。鼻导管全程吸氧3~4 L/min, 对其静脉进行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昂丹司琼8 mg注射止吐, 维持静脉通道, 术前予0.03 mg的芬太尼静脉注射, 1~2 min后丙泊酚1~2 mg/kg静脉注射, 注射速度保持40 mg/10 s, 待患者入睡, 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胃镜。
术中根据患者胃镜情况可以对患者进行适量麻醉药物追加, 保证少量缓慢注射。
1.3 临床检测标准
对选取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测的标准主要有:患者是否出现焦虑不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恐惧。患者是否出现咽喉肿痛, 患者是否恶心、呕吐。患者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患者对麻醉治疗过程是否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症状明显减轻, 仅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97.6%患者的手术操作过程非常顺利, 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症状明显, 70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仅60例 (48.0%) 患者的手术操作过程尚顺利, 有3例患者因反应过大被迫停止胃镜检查, 见表1。
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n (%) ]
3 讨论
3.1 胃镜诊疗术
胃镜是目前临床诊疗中常见的一种诊疗方法, 通过对胃镜管的利用, 对患者的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病变进行观察, 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微小病变。胃镜检测能够对患者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进行直观反应, 对患者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 确保对症状的明确诊断, 对检测患者上消化道急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常选取的胃镜方式有传统胃镜和静脉麻醉胃镜2种, 通过专业医师对患者实施麻醉, 可以大幅减少患者的检查时间, 降低患者治疗痛苦, 提高诊治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检查标准:第一, 患者检查当天空腹, 无进食饮水。第二, 患者有半年内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检查结果, 检测显示没有严重的心肺、脑疾病。第三, 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有人陪同, 其他基本没有明显不适。第四, 患者检查后不能独自驾车。进行胃镜检查, 必须使被检查部位很干净, 不进食物及饮料, 禁止吸烟。前一天晚饭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 降低患者胃粘膜颜色发生改变程度,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3.2 胃镜诊疗操作
在进行胃镜诊疗前一晚患者进食少渣易消化的食物, 胃镜当天禁食禁水。对怀疑有胃潴留患者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洗胃, 在诊治前1 d对患者进行洗胃, 对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仰卧体位, 确保患者胃内残留洗液完全排出, 以保证胃镜诊疗的准确性。由于钡餐检查后钡餐钡剂可能附于胃肠粘膜上, 特别是溃疡病变的部位, 使纤维胃镜诊断发生困难, 故对已行钡餐检查患者必须在钡餐检查3 d后再做胃镜检查。
胃镜诊疗操作:麻醉成功后常规胃镜操作, 对患者食道、胃、十二指肠状况进行全方位观察, 观察上消化道内各部位的健康状况。对可疑病变部位, 医护人员通过胃镜上的活检孔伸入活检钳进行取材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全程胃镜检查持续时间一般为10 min, 进行病理检查一般为20~30 min[2]。
3.3 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
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对患者胃镜过程进行麻醉, 有明显的镇静、抗焦虑作用, 可以降低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度, 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程度。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静脉麻醉, 降低胃镜对患者诊疗过程的刺激, 减缓患者体内的应激反应, 对患者的胃镜诊治具有非常积极的疗效。传统胃镜由于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过程较复杂很容易引起患者对胃镜的恐慌, 很多检查者有明显的咽喉反射、呛咳、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给患者造成诊治痛苦, 大大降低了患者诊治的依从性[3]。由于检查反应过大,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与医生配合度低, 常常会影响操作医生对病灶的观察和诊治。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治疗通过对患者全程麻醉, 使手术操作简化, 减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恐惧感及不良反应, 缩短操作时间, 提高诊治效益,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诊疗方法。
在该诊断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这两种药物具有明显的麻醉疗效, 可以对患者进行高效镇痛, 降低患者的焦虑和呕吐程度, 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芬太尼和丙泊酚能明显提高患者插镜顺利程度, 降低患者咽喉反射敏感程度和精神紧张程度。诊疗中, 通过对该药物合理运用,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症状明显减轻, 患者满意度达到100%。研究结果显示: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静脉麻醉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利用患者入睡时间进行插镜, 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恐惧程度, 对当前我国胃镜技术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4]。
该诊疗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静脉全麻。实验组患者在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临床症状较轻, 患者在术后咽痛发病率较低, 整体并发症较对照组而言较少。对患者进行麻醉配合胃镜治疗后, 患者在5 min左右完全清醒, 7 min后患者可以正常定向, 12 min左右可以正常运动, 患者诊疗过程临床表现符合本次研究要求。
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 确保患者能够正常进行胃镜操作。术前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对患者胃镜诊疗疑问进行详细解答, 降低患者对治疗过程的疑虑, 提高患者对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的依从性[5]。详细了解病史, 给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 注意有无禁忌症及麻醉药物过敏史, 测血压、脉搏、呼吸,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术前准备检查当天需禁食至少5 h, 在空腹时进行检查。为了使插镜顺利进行, 减少咽喉反应, 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咽喉麻醉时间不应少于10 min, 喷雾要达咽后壁。在治疗过程中为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 医护人员还可以对患者注射少量的镇定剂。在诊治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 合理进行静脉麻醉配合胃镜诊疗, 提高患者诊疗的满意程度, 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东卫, 黎智勇, 刘育琼, 等.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胃镜检查62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0) :121-122.
[2]王顺平, 李英赛, 高扬, 等.刘艳风.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治疗中的配合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11 (20) :23-24.
[3]刘龙发, 赵久华, 李秋霞, 等.异丙酚静脉麻醉取上消化道异物3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3) :34-35.
[4]李芬.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胃镜检查的观察[J].吉林医学, 2010, 31 (27) :78-79.
静脉麻醉胃镜 篇4
2005年1月以来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共行内镜下治疗90例次。其中普通组15例,共35例次;无痛内镜组23例,55例次。
方法:①普通组:术前肌注山莨菪碱10mg、地西泮10mg后,咽部2%利多卡因5ml局部喷洒,多功能监护仪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用WG-88FP电子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根据情况选择硬化治疗或套扎治疗。②无痛组:术前肌注山莨菪碱10mg后,鼻导管吸氧1~2L/分,多功能监护仪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静脉应用丙泊酚100~200mg、芬太尼0.1mg麻醉处理,余同普通组。
观察指标: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患者神志反应。患者术中反应及术后咽痛,术中出血情况,患者对胃镜下治疗的耐受情况,内镜医师对两组患者镜下视野及蠕动情况满意度。
结 果
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值变化:无痛组应用静脉麻醉药物后,收缩压术前至术中下降8.5%,术后可恢复术前水平;舒张压术前至术中下降10%,术后亦可恢复术前水平。心率术前78.22±15.67次/分,术中73.86±14.86次/分,术后78.02±14.55次/分。呼吸术前17.5±4.6次/分,术中16.7±5.1次/分,术后17.7±5.2,无显著差异。血氧饱和度术前、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变化。普通组收缩压升高8.8%,舒张压升高12.3%,为一过性,术后可恢复术前水平。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55例次无痛组患者中咳嗽4例次、恶心1例次,无呕吐、躁动者,较35例次普通组的咳嗽12例
次、恶心16例次、呕吐6例次、躁动3例次明显减少。无痛组术中无1例出血,而普通组有1例因剧烈呕吐造成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经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出血控制。术后咽痛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在对内镜操作耐受方面,无痛组患者对胃镜治疗过程无畏惧心理及无痛苦感觉,普通组患者术后均表示紧张、恐惧,治疗过程痛苦,有20%的患者表示不能再次接受同样治疗。
内镜医师对两组患者镜下视野及蠕动情况满意度:无痛组食管胃分泌物少,视野清晰,蠕动减弱,术者操作轻松方便,与普通组对照相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医师对视野清晰度及食管蠕动情况满意度明显提高。
讨 论
静脉麻醉胃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 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误吞异物, 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异物留置于上消化道内;异物种类包括玻璃球、硬币、纽扣、玩具零件、假牙、瓜子等。根据患者意愿或患儿家属意愿将研究对象分为普通胃镜治疗组及静脉麻醉胃镜组, 各44例。普通胃镜治疗组中男24例, 女20例;年龄3~68 岁, 平均年龄 (10.3±1.5) 岁;误吞异物至就诊时间30 min至15 h, 平均时间为 (3.6±1.2) h。静脉麻醉胃镜组中男23 例, 女21 例;年龄3~67 岁, 平均年龄 (10.5±1.4) 岁;误吞异物至就诊时间30 min至15 h, 平均时间为 (3.7±1.3)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误吞异物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电子胃镜设备, 配件包括胃镜套管、活检钳、三抓钳、鼠齿钳、圈套器、网篮、吸氧鼻导管及心电监护设备等。静脉麻醉胃镜组:术前均经影像学X光片检查明确异物滞留部位, 常规禁水、禁食;术前30 min开通静脉通道, 取下假牙, 松开腰带与衣领, 并在心电监护下在皮下注射0.01mg/kg东茛菪碱、2~3 mg/kg异丙酚及0.5~1 mg/kg芬太尼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术前给予患者1% 利多卡因3~5 m L进行咽部麻醉,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保持头部后仰, 使咽喉部与食管呈一条直线。电子胃镜进入后首先明确异物位置, 将其充分暴露后采用相应的辅助器械套住、夹住或拉入橡皮套中, 最后随胃镜退出。普通胃镜治疗组不采取静脉麻醉措施, 直接取出异物, 取出方法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异物的取出时间、取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 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 行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异物取出的时间对比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为 (7.25±7.54) min, 普通胃镜治疗组异物取出的时间为 (15.55±7.84) min;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42, P<0.05) 。
2.2 两组患者异物取出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对比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00%, 显著高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81.82%,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静脉麻醉胃镜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 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29.55%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上消化道异物属于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指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造成非自身所固有的物质留置于上消化道内。该病误服异物的种类也十分繁杂, 包括玻璃球、硬币、纽扣、假牙、玩具零件、瓜子、钉书钉、别针等, 可引起吞咽困难、呕吐、拒绝饮食等症状。临床发现, 若有尖锐的异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过长, 可造成消化道损伤, 甚至穿孔[3]。因此, 上消化道异物取出应力求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以此降低对患者上消化道功能的影响。目前, 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吞食史等, 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外科手术为主。
近年来, 随着电子内镜技术的发展, 胃镜下异物取出已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低等优势。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主要有普通胃镜与无痛 ( 静脉麻醉) 胃镜两种, 为了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该研究对88 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且异物取出成功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治疗组, 与诸多报道结果一致[4]。可见, 相较于普通胃镜, 静脉麻醉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时间更短, 效果更佳。这主要是因静脉麻醉药物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提高镇静程度, 降低活动度, 继而强化了依从性, 保证食管平滑肌得到充分的放松, 避免在治疗期间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 所以在上述条件的保障下显著减少了操作时间, 提高了取出的成功率。静脉麻醉胃镜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 (P<0.05) 。结果说明, 静脉麻醉胃镜可以有效降低镜端与上消化道接触所致局部刺激性反应, 继而有效避免了呕吐症状。需要注意的是, 静脉麻醉胃镜组中有2 例患者出现呛咳, 究其原因主要是静脉麻醉后舌后坠, 患者无法自主吞咽, 继而造成咽部分泌物进入气管而产生了呛咳, 临床操作时应对此现象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 相较于普通胃镜, 静脉麻醉胃镜可以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时间, 提高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概率, 适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静脉麻醉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意愿或患儿家属意愿将其分为普通胃镜治疗组44例及静脉麻醉胃镜组44例。结果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为 (7.25±7.54) min, 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 (15.55±7.84)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00%, 高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81.82% (P<0.05) ;静脉麻醉胃镜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 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29.55% (P<0.05) 。结论 相较于普通胃镜, 静脉麻醉胃镜可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时间, 提高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概率, 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麻醉胃镜,普通胃镜,上消化道异物
参考文献
[1]方凛强, 陈少龙.无痛胃镜治疗不同年龄段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观察[J].新医学, 2014, 6 (12) :403-407.
[2]杨彬.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69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12, 1 (15) :85-86.
[3]陈立.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 2012, 2 (20) :220-222.
静脉麻醉胃镜 篇6
关键词:丙泊酚,复合麻醉,胃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无痛胃镜的检查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患者。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咪唑安定与单纯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 评价哪种配伍更适于胃镜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ASAⅠ~Ⅱ 级的胃镜检查患者90例,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48例, 随机分为3组, B组为丙泊酚组, BF组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 BM组为丙泊酚复合咪唑安定组, 各30例。B组男14例, 女16例, 年龄 (48.8±15.4) 岁, 体质量 (56.7±11.4) kg;BF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 (46.6±16.4) 岁, 体质量 (57.5±10.1) kg;BM组男13例, 女17例, 年龄 (47.2±14.4) 岁, 体质量 (56.6±11.4) kg。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胃镜检查前禁食12h, 禁饮8h, 确认患者无特殊病史及无特殊药物服用史。开放静脉通道, 取左侧卧位。B组静脉推注丙泊酚至意识消失, 咽喉部松弛, 可以插胃镜时开始检查。BF组与BM组先分别以芬太尼0.7~1μg/kg和咪唑安定0.05~0.1mg/kg诱导后, 再静脉推注丙泊酚。所有患者均常规鼻导管吸氧 (5ml/min) 。
1.3 观察项目 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O2) , 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MAP、HR及SpO2变化
3组HR均明显减慢, MAP降低, 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组的SpO2在检查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P>0.05) 。见表1。
2.2 丙泊酚总用量、意识恢复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BF组与BM组的丙泊酚总用量均明显少于B组, BM组与B组清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F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尤其BM组清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需时最长。见表2。
注:与基础值比较, *P<0.05
注:与B组比较, *P<0.05, 与BM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 镇静时患者感觉舒适, 镇静深度容易控制, 停药后能快速、彻底、清醒的特征而广泛用于临床的短小手术或侵入性检查的麻醉。在无痛胃镜的检查中, 也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丙泊酚也存在推注过快易产生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短暂的呼吸抑制、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及镇痛作用很弱的不足[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尝试在丙泊酚麻醉时加入不同的辅助药, 利用其协同作用, 尽量减少丙泊酚的不良反应, 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芬太尼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 小剂量的应用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 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时可增强镇痛作用而减少丙泊酚的用量[2]。咪唑安定半衰期短, 有明显的镇静、顺行性遗忘作用, 小剂量应用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也很小, 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也可以增强镇静作用而相应减少丙泊酚的用量[3]。
检查过程中3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循环抑制, 血压、心率均有下降。丙泊酚有呼吸抑制作用, 能引起呼吸频率减慢, 幅度变浅, 尤其与芬太尼合用后呼吸抑制较为明显[4], 但在检查过程中常规给予鼻导管大流量吸氧, 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有效避免了术中SpO2降低, 故SpO2未出现统计学意义的变化。3组均无恶习、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加用芬太尼后丙泊酚的总用量明显减少, 意识恢复及定向力恢复用时最短。加用咪唑安定后丙泊酚总用量减少但意识恢复及定向力恢复同时都延长, 这与咪唑安定镇静催眠作用有关。
本结果表明,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的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安全、有效, 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麻醉苏醒快, 无明显不良反应。其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的咪唑安定。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81-487.
[2]吴永伟, 王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纤维检查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 8:823.
[3]曾莉, 吴新民.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 18:395-397.
静脉麻醉胃镜 篇7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无痛胃镜检查
我院在胃镜检查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并与局麻下胃镜检查进行比较, 以探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胃镜检查患者80例, 男41例, 女39例, 年龄18~60岁, 体质量35~70kg, 麻醉分级 (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34例, 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2组均于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患者取左侧卧位, 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 O2) 、心电图 (ECG) 及呼吸情况。麻醉机备用, A组患者开放静脉, 以瑞芬太尼0.75μg·kg-1·min-1静脉注射, 然后静脉注射丙泊酚0.8~1mg/kg, 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 自主呼吸正常后, 开始胃镜检查。必要时酌情静脉分次追加丙泊酚0.5~1mg/kg。B组患者按常规方法局麻下进行胃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监测所有患者检查前、中、后的MAP、HR、Sp O2和操作时间, 检查结束15min后进行疼痛评分, 比较检查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变化
A组检查后MAP、HR低于检查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各时间段MAP、HR、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检查前比较, *P<0.05
2.2 检查后评估
A组检查时间短于B组, 检查结束15min后疼痛评分低于B组, 检查成功率高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药, 起效快、作用消退快、镇痛强, 丙泊酚镇痛作用弱, 瑞芬太尼可增强镇痛作用, 提高麻醉效果, Milne等[1]在研究中发现瑞芬太尼靶浓度增大, 可降低相同麻醉深度条件下丙泊酚的靶浓度, 显著减少围术期丙泊酚用量,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快速消除, 苏醒更快、更安全,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增加安全性。
无痛胃镜检查MAP、HR均略有下降, 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2组患者的Sp O2在检查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但在检查中仍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如术中出现下述情况需立即停药并积极处理[2]:气管阻塞持续30s;Sp O2<85%;收缩压<80mm Hg (1mm Hg=0.133kPa) , 舒张压<40mm Hg;心跳、呼吸暂停或HR逐渐减慢 (HR<50次/min) ;发生过敏现象、误吸, 同时注射麻醉药过程中要注意给药速度及给药量。术后患者血压恢复至术前或接近术前水平, 神智清楚, 步态稳健后方可离开, 3h内需有人陪护[3]。
总之, 普通胃镜检查患者较痛苦, 致使治疗不成功或不彻底, 而无痛胃镜检查可提高治疗准确性, 成功率高, 减少患者的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ilne SE, Kenny GN, Schraag S.Propofol sparing effect of remifentanil using closed-loop anaesthesia[J].Br J Anaesth, 2003, 90 (5) :623-629.
[2]Clarke AC, Chiragakis L, Hillman LC, et al.Sedation for endoscopy:the safe use of propofol by general practitioner sedationists[J].Med J Aust, 2002, 176 (4) :158-161.
静脉麻醉胃镜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或门诊就诊行胃镜检查术患者。其中观察组为接受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对高血压肥胖者68例;对照组为同期体重、血压均正常的接受胃镜检查术者68例。观察组男38例, 女30例, 年龄24~65岁, 平均 (43.64±11.87) 岁;对照组男35例, 女33例, 年龄23~65岁, 平均 (40.52±12.76) 岁。肥胖诊断标准:体重指数 (BMI) 在28 kg/m2以上。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统一标准, 即收缩压在140 mm Hg以上或舒张压在90 mm Hg以上。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胃镜检查术前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取患者左侧卧位, 麻醉前8 h禁食水, 予以吸氧、全自动监护仪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道, 先静脉推注芬太尼0.05 mg, 随后将丙泊酚以40 mg/10 s的速度缓慢推注1.0~2.0 mg/kg, 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待患者安静入睡, 仅对指令有反应或至睫毛反射消失时, 停止注药, 插入胃镜检查, 操作过程中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追加丙泊酚, 术中持续给氧, 并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予以常规胃镜检查术操作方法进行检查, 监测相同的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
2.1.1 参与者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 无脱落病例。
2.1.2 完成情况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 无穿孔及死亡或因麻醉并发症、不能耐受而终止检查情况发生。
2.2 统计推断
2.2.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5
2.2.2 两组患者检查前及操作中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术扩展了胃镜的临床应用, 常规胃镜检查时患者常因难以坚持, 或难以耐受而使诊疗不彻底或失败, 麻醉下无痛对于因恐惧及肥胖等原因无法在常规胃镜操作时通过咽部更为适用, 能够显著提高诊疗的准确性。薛凌[2]等研究发现, 麻醉下胃镜检查能减少患者紧张、恐惧、躁动等应激因素, 使胃镜术操作过程中的并发症减少, 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本组研究示, 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胃镜术操作过程中均有升高, 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3], 证实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术操作时存在危险因素, 但静脉麻醉下胃镜操作能够使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变化不大。丙泊酚是目前内镜检查常用的超短效静脉麻醉剂[4], 具有起效快、麻醉易控制、代谢快、毒性小、苏醒快等特点, 与芬太尼联合可以起到抑制心血管系统作用, 能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低氧血症等, 对于高血压患者, 能够使其血压维持稳定, 能避免因精神因素而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多数合并有肥胖症,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和影响因素, 肥胖患者舌根易下坠, 比普通人群更易堵塞气道, 更易造成通气不足[5]。本组研究结果示, 静脉麻醉下胃镜术检查能使高血压肥胖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 可能与麻醉药物抑制呼吸、唾液误吸引起呛咳等有关。可见, 高血压肥胖患者适合于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术检查, 但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可引起血氧饱和度的下降, 操作时需严格生命体征监护, 控制麻醉药剂量及给药速度, 在胃镜进入食管前清除咽部分泌物, 进入胃内后适当抽吸潴留液, 并予以充分吸氧, 增加患者的氧储备。
参考文献
[1]王诗荣, 高飞.心理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当代护士, 2009, 2 (20) :84-85.
[2]薛凌, 王岩.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4) :35-36.
[3]陈亚红, 杨国玲, 曹东航.无痛胃镜在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内镜杂志, 2006, 12 (6) :653-655
[4]李红灵, 邓云坤.无痛性胃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贵州医药杂志, 2003, 27 (11) :1037-1038.
静脉麻醉胃镜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并进行胃镜检查的84例患者给予临床分组分析, 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42例。研究组42例胃镜检查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20例, 年龄在19~72岁, 平均年龄为 (42.6±1.3) 岁, 身高在154~182cm, 平均身高为 (165.6±12.6) cm, 体质量在42~83kg, 平均体质量为 (64.8±4.7) kg;对照组42例胃镜检查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1例, 年龄在18~70岁, 平均年龄为 (43.0±1.2) 岁, 身高在152~183cm, 平均身高为 (166.2±13.0) cm, 体质量在44~81kg, 平均体质量为 (65.4±5.1) kg。研究组与对照组胃镜检查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且P>0.05,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胃镜检查患者均进行常规准备措施, 指导患者检查前禁食8h, 禁水4h, 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若有异常应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胃镜检查。研究组胃镜检查患者在上述检查前常规准备措施完成后, 给予麻醉措施, 具体做法为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 并经鼻导管给予吸氧措施, 给予每千克1.0~1.5μg的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 在20s内注射完毕, 间隔一分钟后将每千克1~2mg的丙泊酚缓慢推注入患者体内, 40s内推注完毕, 上述麻醉措施完成后严密观察患者临床反应, 待患者完全入睡后给予胃镜检查;对照组胃镜检查患者在上述检查前常规准备措施完成后直接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得出结论。检查结束, 当患者完全苏醒后, 方可离开。三天内需有人陪护, 尽量避免高体力消耗的活动, 以防意外。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 (χ—±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胃镜检查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或检查后,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 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研究组胃镜检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 明显低于对照组胃镜检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0.48%, 且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利用胃镜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疾病检查及确诊已得到临床广泛使用。但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 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体内环境造成一定刺激, 因此患者易发生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甚至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1],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研究可知, 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给予适当麻醉措施, 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 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检查措施, 同时有助于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观察与正确诊断, 提高确诊正确率。异丙酚是一种作用时效短、起效快、清醒快, 无蓄积作用, 可控性强、药效平稳的静脉麻醉药, 但对心肌和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反射及呼吸功能有抑制作用, 会引起心率减慢, 血压降低及呼吸减慢, 血氧饱和度下降, 但大多数在正常低值范围。但仍然需要严格对待。因此, 当患者具有严重的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休克等症状时, 则不适宜使用麻醉胃镜检查措施[2], 高龄患者在进行麻醉胃镜检查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并进行突发事件的积极应对准备[3]。芬太尼镇痛作用强, 且心血管状态稳定, 两者配伍使用, 能有效提高麻醉效果, 使用芬太尼可以减少异丙酚的用量, 从而达到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 应用麻醉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率, 但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经济能力进行酌情选用。
参考文献
[1]张旭, 周宁宁, 高莹.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 2006, 7 (5) :113-114.
[2]段立杰, 任风琢, 陈宁.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 2006, 3 (1)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