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麻醉(精选10篇)
小儿静脉麻醉 篇1
氯胺酮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药物, 起效快, 持续时间短,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小[1], 因此, 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使用较为广泛。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在常规护理干预期间, 加强了人性化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儿34例, 其中男20例, 女14例, 年龄6个月~11岁, 平均 (6.25±1.85) 岁。患儿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4例, 胸部手术6例, 头面部手术8例, 四肢手术6例。实验组患儿34例, 其中男21例, 女13例, 年龄5个月~11岁, 平均 (6.33±1.97) 岁。患儿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3例, 胸部手术7例, 头面部手术9例, 四肢手术5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氯胺酮麻醉药物使用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的心理准备、肠道准备、一般准备;手术中的密切观察和配合, 手术后对患儿的监护。实验组患儿在氯胺酮麻醉药物使用期间给予人性化护理:氯胺酮使用前, 护士要进入病房对患儿进行访视, 对年龄较小的、不能明白护士语言的患儿, 护士要积极与患儿家属交流, 分析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年龄大且能够明白护士语言的, 护士要用耐心的、亲切的语言, 关心和爱护患儿, 告知患儿手术中的类型, 用简单的、形象的表述, 让患儿接受, 尤其要强调手术中的无痛。让患儿对护士和医生形成依赖感, 并利用抚触等放松方式。做好抢救准备, 包括开口器等, 以方便抢救[2]。氯胺酮使用期间, 护士要告知患儿麻醉是为了消除患儿的疼痛, 使其更好地配合, 并每0.5~1 h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3]。分散患儿注意力, 如问患儿喜欢玩什么、喜欢吃什么, 手术后就能跟健康小孩一样活动等鼓励的语言。调节室温, 在氯胺酮注射后, 如患儿有面色潮红和皮肤温度升高, 护士要为患儿再次调节室温, 让患儿感觉到更加舒适, 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服。妥善固定患儿, 并做好约束, 注意在约束期间要保护患儿。一般氯胺酮使用后, 患儿肌张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因此护士在对患儿活动时要动作轻柔, 并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苏醒后护理:手术后结束氯胺酮使用时, 护士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及时清除其分泌物, 避免误吸, 密切监护患儿, 防止出现坠床等。在确定患儿清醒后, 护士再安全地将患儿送入到病房内。鼓励和表扬患儿, 并询问患儿是否有需要, 并尽量给予满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前安静入睡时间, 患儿麻醉药物使用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34例, 手术前安静入睡时间为 (3.26±0.77) min, 术后不良事件1例 (2.94%) , 患儿在手术中均较为安静, 且呼吸平稳, 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入睡时间 (5.85±1.23) min, 术中不良事件6例 (17.65%) , 术后不良事件6例 (17.65%) , 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手术后1例不良事件为气管导管脱出;对照组手术中6例不良事件为3例躁动, 3例呼吸暂停;手术后6例不良事件为2例器官导管脱出, 2例体温下降, 2例磕碰。
3 讨论
氯胺酮是全麻药物的一种, 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等多方面的作用[4], 但是, 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会出现有选择性的抑制和兴奋作用, 并可能会兴奋延髓及其边缘系统, 对丘脑产生抑制, 因此可能会出现麻醉后的精神症状等[5]。加之小儿对手术的接受性差、配合差、对疼痛的耐受性差, 因此容易发生各种麻醉期间的不良事件, 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
笔者所在医院在麻醉期护理工作中, 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这种人性化护理, 以安抚患儿情绪, 确保患儿麻醉为目的。其主要具有以下优势:首先, 人性化护理要求护士更严格地对患儿进行查对, 能够有效地防止差错的发生, 避免患儿手术前准备不当即进入手术室;其次, 人性化护理可以更好地保证患儿的安全, 加强了对患儿的保护, 避免了出现磕碰等情况;第三, 人性化护理更满足患儿的需求, 能够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 使其麻醉期间更加安静。最后, 这种护理干预还能够起到预防并发症发生, 降低不良反应的效果。
从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验也可以看出, 实验组患儿手术前安静入睡的时间更短, 其手术中和手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 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士在人性化护理工作中要注意, 人性化护理要符合患儿的实际情况, 并做到以患儿为中心, 为患儿实施更加完善的护理。在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期间给予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借鉴。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安静入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34例, 手术前安静入睡时间为 (3.26±0.77) min, 患儿在手术中均较为安静, 且呼吸平稳, 无不良事件发生, 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关键词:小儿,氯胺酮,麻醉,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Vander Kam E L, De-Vry J, Tzschentke T M, et al.2-Methyl-6 (phenylethynyl) -pyridine (MPEP) potentiates ketamine and heroin reward as assessed by acquisition, extinction, and reinstatement of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in the rat[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9, 606 (1-3) :94-101.
[2]张丽娟, 杨士华, 赵媛媛, 等.小儿氯胺酮联合咪哒唑仑麻醉术后恢复期躁动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4) :569-570.
[3]史巍.60例神经干细胞移植氯胺酮麻醉术后患儿转运途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1) :1040-1041.
[4]杨亚红, 罗英士.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术后患儿转运风险评估及对策[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4 (5) :76-78.
[5]陈会.小儿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术后苏醒期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9) :158.
小儿静脉麻醉 篇2
【关键词】小儿麻醉;骶管阻滞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56-02
小儿吸入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应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由于麻醉用药及手术创伤,使手术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尤其是实施小儿麻醉时,风险更大。因此,手术室护士做好麻醉的护理配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56例小儿吸入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科开展小儿手术行吸入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56例,年龄1岁~10岁;其中男54例,女2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5例,睾丸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14例,隐匿性阴茎阴茎整形术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2例,包皮环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30 min~90 min。
1.2方法
小儿进入手术室后选择保留自主呼吸吸入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后开放静脉,行喉罩放置。在常规吸入浓度(1.5%-2%)监护下行骶管阻滞麻醉,然后摆放手术体位,术中严密监护。手术完成后将小儿安置到麻醉苏醒室专人監护,病人完全清醒后在麻醉师、手术室护士陪同下送回病房。
1.3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行吸入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术中麻醉安全,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儿术中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经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后好转,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2 麻醉护理配合
2.1麻醉前护理
2.1.1术前访视 术前1 d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访视手术患儿。详细了解患儿的年龄、病情、手术名称及过去史、体质量。了解患儿术前1周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术前护理。对婴幼儿护士每次接触患儿时,先与患儿父母谈话,并进行核对,给患儿舒适的接触,如环抱、抚摸等。对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术前应主动让患儿及其父母了解关于手术室情况,以宣教手册等形式让他们了解手术及麻醉的过程,给予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语言,以帮助树立信心,取得合作。
2.1.2术前禁食 向患儿及家长说明术前禁食的重要性,由于婴儿耐受饥饿的能力差,家长不要因小儿哭闹而偷偷给其食物而影响手术。一般禁奶禁固体食物8小时,新生儿至1岁术前4小时可给清淡液体,1岁以上至5岁术前6小时给清淡液体[1]。
2.1.3麻醉前准备 小儿麻醉应常规准备麻醉药品、吸引器、氧气、各种不同型号的面罩,吸氧管、喉罩、气管插管用物、麻醉穿刺包、四肢固定带、小儿留置针(24号)、小包装液体等。调节手术间温度24 ℃~26 ℃,防止术中小儿受凉。
2.1.4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查对制度 接病人入手术间,根据病历仔细核对小儿腕带、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对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小儿应与患儿父母认真核对,防止接错病人。手术者、麻醉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分别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执行安全查对,防止发生差错,并认真详细记录签名。
2.1.5开放静脉通路 小儿由于自制能力差,大多不能很好地配合静脉穿刺。因此,对不合作的患儿于手术室缓冲间内行肌注射咪达唑仑,等待其安静入睡后再抱入手术间内吸入七氟醚后行静脉穿刺。小儿输液应选择小包装液体,方便麻醉医生临时调整用药,速度要严格控制,必要时可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输液针要妥善固定,防止小儿躁动被拔除,选择近关节部位的静脉穿刺成功后,可用小夹板或空纸盒跨关节固定,既保证输液通畅,又防止套管针脱落。
2.2麻醉中配合
2.2.1麻醉穿刺的配合 麻醉过程中护士始终在患儿身旁,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进行骶管阻滞麻醉穿刺时,协助麻醉师让患儿取前倾侧卧位,双膝尽量接近下颌。充分暴露骶裂以利穿刺。由于小儿应用吸入全身麻醉后进入无知觉状态,此时应暴露患儿面部,密切观察呼吸、心率、氧饱和度,防止患儿口鼻被被褥堵塞,一旦麻醉药误入血管发生抽搐、血压降低、心律失常、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心搏骤停等局部麻醉药中毒症状,立即停止注药进行抢救。
2.2.2手术监护 手术平卧时将小儿的头稍后仰,使呼吸道呈水平位,禁止采用俯卧位。术中常规低流量吸氧(1 L/min~2 L/min),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以及氧饱和度,大于2岁应监测无创血压。因七氟醚为挥发吸入性麻醉药物含有轻微刺鼻气味,可诱发出现患儿闭气、喉痉挛等不良反应,术中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如发生口唇发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不规则、有鼾声屏气等状况时,应立即用双手拖住下颌,及时拔出喉罩,用面罩吸氧。有痰鸣音时,应给予吸痰,吸痰时间为10 s,动作要轻柔,随时准备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本组3例病人手术中出现轻度喉痉挛,血氧饱和度降至92%,经加深麻醉吸入浓度,面罩加压给氧后恢复正常。
2.2.3保温护理 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变化不规则、手术创伤、麻醉作用、冷的消毒液刺激皮肤,手术区皮肤暴露等都可造成麻醉期间体温发生变化。所以麻醉中小儿应特别加强术中保暖,室温应控制在24 ℃~26 ℃,用棉被等覆盖非手术部位,有条件者可使用变温毯,输入的液体和冲洗体腔的液体都要加温至37 ℃,保持手术床单元的干燥,防止体热散失。
2.2.4加强输液管理 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手术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小儿静脉通路要妥善固定,加强保护。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液体外渗,输液输血速度应根据小儿体质量、术中出血量决定,不宜过快或过慢。及时更换液体,每次静脉用药一定要排尽输液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空气栓塞。术中用药多为口头医嘱(无医嘱单)。护士在给药时必须严格执行给药前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术中安瓿,待手术结束与麻醉师再次核对后方可弃去。用药完毕,提醒麻醉师及时将用药情况记录在麻醉单上。
2.3麻醉苏醒期护理
手术结束后随同麻醉师一起将患儿护送至苏醒室,专人护理,低流量持续吸氧(1 L/min~2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心率、面色、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度等,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对小儿的不良刺激。苏醒期小儿意识尚未恢复,易出现躁动、哭闹、幻觉,容易发生窒息和意外,应加强床旁看护和制动,防止坠床。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进行四肢固定,但要注意松紧适宜,手腕及足踝等骨突出处用棉垫保护,约束胸、腹部时保持其正常的呼吸功能。制动时维持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位,每15min观察一次[2],妥善固定好静脉输液及防止脱出,待患儿意识清醒、呼吸平稳、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30 min以上,与麻醉师共同护送患儿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并做好记录。
3 讨论
小儿由于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病情随时可能变化。七氟醚作为诱导麻醉药,用药后会诱发喉痉挛。同时骶管麻醉是在小儿无知觉下进行,需要配合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局部麻醉药的中毒症状,缺氧及其他并发症。因此,麻醉期间的护理非常重要,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齐抢救药物及插管用物。麻醉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脉氧的变化,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观察麻醉药物毒性反应,注意保暖,加强输液管理和苏醒期护理,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处理,确保小儿手术麻醉安全。
参考文献:
[1]艾登斌,《简明麻醉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十五章,第二节.
小儿静脉麻醉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符合手术指征且择期行外科手术的83例3~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及对麻醉药物过敏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 对照组40例,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4~12岁, 平均 (6.7±1.5) 岁, 体质量14~38 kg, 平均 (20.5±3.7) kg;试验组43例, 男26例, 女17例, 年龄3~12岁, 平均 (6.2±1.4) 岁, 体质量14~36 kg, 平均 (20.2±3.3) kg;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 两组均行阿托品0.1 mg/kg肌内注射, 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监测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对照组以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 麻醉诱导用药:丙泊酚1~2 mg/kg, 维库溴铵0.1 mg/kg, 芬太尼2~4μg/kg, 分次静脉推注行麻醉维持, 保持丙泊酚4~7 mg/ (kg•h) , 芬太尼1~2μg/ (kg•h) ;试验组以芬太尼2μg/kg进行诱导, 1 min后静吸6%~7%七氟醚, 保持氧流量为4 L, 麻醉维持时保持七氟醚吸入浓度为2%~4%, 并根据麻醉深度进行调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平均苏醒时间 (8.9±6.7) 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4.3±6.4) min (P<0.05) ;试验组术后平均 (11.2±8.8) min后即可拔管, 而对照组拔管时间为 (17.6±9.4) min, 两组对比, 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此外, 试验组患儿术后 (14.3±8.1) min即可恢复定向力, 而对照组恢复定向力时间需 (23.1±8.9) min,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由于小儿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 小儿临床手术对麻醉的要求高, 其应满足诱导快、持续时间长、术后苏醒快、易控制麻醉深度及安全可靠等。丙泊酚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4,5,6,7,8,9], 具有起效快、苏醒完全等优点, 但其麻醉持续时间不长, 持续输注无残留, 因而术中需分次推注药物以维持麻醉效果。七氟醚被誉为吸入式麻醉药物的里程碑药物, 具有无刺激性气味, 诱导起效快, 麻醉深度控制好、持续时间长, 不产生呼吸道分泌物, 同时还可有效放松肌肉, 促进患儿术后苏醒, 且其不良反应少。芬太尼是一种镇痛药, 常与麻醉药合用, 本研究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均合用2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 有利于减小肌肉应激反应, 控制麻醉深度, 促进术后恢复。
对比两种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 试验组平均苏醒时间 (8.9±6.7) min、术后拔管时间 (11.2±8.8) min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 (14.3±8.1) 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更为平稳, 对和患儿生命体征影响更小, 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需提请注意的是, 七氟醚与钠石灰作用后可分解产生多种有毒气体, 尤其是在CO2吸收剂温度高于45℃时, 有害产物更多, 因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时不宜使用钠石灰行全封闭麻醉, 可以钡石灰代替。
参考文献
[1]谷海飞.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D].大理:大理学院, 2013.
[2]金熊元.小儿麻醉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2, 16 (3) :160-163.
[3]孙瑛.小儿麻醉期间心搏骤停的原因及处理[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3, 24 (2) :107-110.
[4]王更强.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 2013, 9 (20) :22-23.
[5]陈翔.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4) :119-120.
[6]胡晓锋.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 (5) :454-455.
[7]王永丰.小儿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的比较探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25) :141-142.
[8]朱锋, 谢智凤.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2014, 27 (26) :129-130.
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篇4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随着医学的发展,家长的期望,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给小儿静脉穿刺压力很大,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粗谈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外来因素的干扰
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紧张因素,要充满自信。
孩子的哭闹不要受影响,要耐心,仔细的寻找静脉。
家长的期望与埋怨。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理解并极力配合。
穿刺的方法
小儿静脉穿刺易选头部,因头部静脉好固定且不易滑动不影响孩子的手脚活动成功率较高。头部静脉有前额的正中静脉,和头部两侧的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如穿刺选择正中静脉最好两人配合,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可叫家长配合。方法:孩子可横躺在病床的中央,家长在孩子的前面用自己的双腿夹住孩子的膝关节,双手肘及胳膊用来固定孩子的上肢,双手护住孩子的头部。用双手的大拇指绷紧所选静脉前方的皮肤,其余指头则固定头部。操作者则站在孩子头部后面,将静脉周围毛发剃光并消毒皮肤后,用左手拇指绷紧静脉后面皮肤,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以10°~15°角缓慢刺入皮肤后再平行进针,有落空感且有回血即证明穿刺成功。
对静脉不充盈的如脱水患儿,可轻拍、揉搓、按压穿刺部位。肥胖患儿穿刺时进针要深、稳。这种孩子的静脉大多稳定性较好,如感觉有落空感却无回血也不要急于拔针,可用手折住头皮针细管抽吸一下,如还无回血还可以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针柄慢慢翻过来。(就是把针柄从右边翻到左边)实在不行再另选静脉穿刺。
如果选择的要穿刺的静脉较短(≤1cm时)用的是51/2号针头时,可在距静脉0.8~1cm处进针,这样针头的2/3都刺入皮内好固定不易滚针。如所选穿刺静脉较长较粗可在距静脉0.3cm处进针。不可在静脉中间进针。
固定的方法
固定也很重要,沒固定好等于穿刺不成功。如选择头皮静脉穿刺时一定要将所选静脉周围的毛发都剃光,最好范围大一些。因有毛发胶贴会黏不牢如孩子哭闹,出汗则更不行。可用绷带整个绕头一圈,绷住穿刺部位,记住要在侧面打结,减少摩擦。
如穿刺部位为手或脚,可用手板或空药盒给与固定,以防手脚随便乱动导致滚针。
嘱咐家长看好孩子,不要让孩子乱抓乱动。转移注意力。
分 析
小儿静脉麻醉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手术患儿共80例,上述患儿均实施择期手术,为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病例,上述患儿ASAⅠ级。排除不同意参与本实验研究的患儿或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本实验的。所选的80例患儿在随机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分别为21例和19例;患儿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为5岁和14岁[平均年龄为(9.1±3.1)岁]。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分别为20例和20例;患儿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为5.4岁和13.8岁[平均年龄为(9.4±2.9)岁]。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在术前30 min应用阿托品(剂量为0.1 mg/kg)肌内注射,进入手术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剂量为1~2 mg/kg)实施麻醉诱导,而后给予维库溴铵(剂量为0.1 mg/kg)静注、芬太尼(2~4µg/kg)静注,待到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控制患儿呼吸。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麻醉诱导前首先给氧去氮3 min,使氧饱和度超过98%。应用循环回路诱导,使呼吸回路中充满7%的七氟醚气体,氧流量设为4 L/min。控制患儿呼吸,给予纯氧吸入。对照组患儿中恒速给予丙泊酚每小时4~6 mg/kg、芬太尼(6~10µg/kg)分次推注,实施麻醉维持。观察组吸入3%~5%七氟醚,吸入过程中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对吸入的浓度进行调整。观察组患儿在手术结束前的10 min停止吸入,并给予芬太尼(剂量为2µg/kg)静注。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停止对丙泊酚的输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情况,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速度情况,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率和均数比较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速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为(55±10)s;对照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为(47±8)s;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为(174±22)s;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为(135±18)s。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晚于对照组,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为(13.4±2.1)min;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为(20.1±3.5)min;观察组患儿的拔管时间为(14.5±2.3)min;对照组患儿的拔管时间为(23.4±3.9)min;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8.8±2.7)min;对照组患儿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8.7±2.6)min;观察组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为(35.2±3.3)min;对照组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为(44.6±6.1)min。观察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七氟醚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具有显著优点,如其对呼吸道产生的刺激作用较小,麻醉诱导快,对肝脏毒性小,应用七氟醚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有研究报道,采用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时,七氟醚在麻醉中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对患儿没有产生不良刺激[3,4]。研究认为,在气管插管前对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有助于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程度,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反应。在七氟醚诱导麻醉前对患者应用芬太尼,患者的意识和痛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消失,所以复合七氟醚诱导可以产生协同作用[5,6]。七氟醚麻醉手术结束时,可有苏醒期躁动产生,这种躁动容易在儿童和青少年术后产生,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低。儿童七氟醚麻醉苏醒时较为迅速,苏醒后对周围的环境陌生,同时术后疼痛存在,所以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时儿童或青少年容易产生苏醒期躁动[7,8]。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已经在临床得到证实,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后能够获得较好麻醉效果,且患者的意识消失快,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短。研究认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对患者的心率影响更小,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为平稳。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七氟醚静吸符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患儿苏醒快,定向力恢复也快,麻醉安全,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入选的手术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麻醉前给药,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诱导,并恒速给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7%七氟醚诱导,而后吸入3%~5%七氟醚。观察组患儿在手术结束前的10 min停止吸入,并给予芬太尼(剂量为2µg/kg)静注。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情况。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速度情况,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晚于对照组,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小儿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术后苏醒快,应用安全,值得借鉴。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小儿手术
参考文献
[1]王丹丹,杨程,崔苏扬.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血糖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2):1049-1050.
[2]孙瑛,许文音,胡洁,等.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73-75.
[3]张学康,赵为禄,徐琳,等.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7):647-649.
[4]张海军,李玉兰,孙绕,等.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小儿术后躁动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1):1367-1372.
[5]郭弘理,王玲玲.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复位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6(3):314-316.
[6]孙捷豪,韩宁,吴秀英.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988-996.
[7]马化鑫,周少丽,谢汉镔,等.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1):103-107.
小儿静脉麻醉 篇6
关键词:七氟醚,小儿,丙泊酚,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由于小儿年龄过低, 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 因此, 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 不仅要求手术操作精细准确, 更要求能够合理使用麻醉药物。七氟醚作为一类具有诱导速度快, 苏醒较快等突出优点的新型吸入麻醉药, 不仅对小儿生理机能影响较小, 同时对其呼吸气道刺激较少, 已被广发医疗工作人员认可并应用。而芬太尼为一类具有强效中枢镇静镇痛作用的阿片类药物, 丙泊酚则为一类新型的短效麻醉药。现临床常将以下两类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手术当中, 一类为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与维持, 一类为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 该研究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进行口腔科手术的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年龄为3~12岁, 其中男126例, 女74例。均为口腔科手术小儿, 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A、B两组, 均为100例。其中A组年龄为3~11岁, 其中男61例, 女39例。B组年龄为3~12岁, 其中男65例, 女35例。
1.2 方法
全部患儿在术前做禁食禁饮处理, 取平卧位后连接心电监护仪。进入手术室之前行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1 mg/kg、异丙嗪1 mg/kg。麻醉方法:术前为两组患儿均行肌肉注射0.1 mg/kg的阿托品, (1) A组麻醉诱导:丙泊酚1~2 mg/kg, 维库溴铵0.1 mg/kg, 芬太尼2~4μg/kg。 (2) A组麻醉维持:丙泊酚4~7 mg/ (kg·h) , 芬太尼6~8μg/kg, 分次推注。 (3) B组麻醉诱导:芬太尼2μg/kg, 1 min后吸入6%~7%七氟醚, 氧流量为4 L。 (4) B组麻醉维持:2%~4%七氟醚吸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ACU滞留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该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B组小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较A组相比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由于小儿年纪较小, 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 处于清醒状态的依从性较成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无法主动配合所需医疗操作, 主要表现为与父母分开之后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 严重时哭喊抵抗治疗过程。为此, 临床麻醉医师应针对小儿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实施有效可靠的麻醉技术[2]。
七氟醚作为一类新型的吸入型麻醉药物, 不仅具有起效快, 麻醉过程平稳等优点, 同时减少了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 不易产生喉痉挛、屏气等并发症, 且可达到良好的肌松效果[3]。另外, 由于七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较低, 患儿在手术结束后能较快的苏醒, 并且具有较少的肝毒性, 对重要的器官与组织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 临床工作者将七氟醚作为一种适合全麻诱导及维持的吸入麻醉药, 已被广泛应用[4]。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5], 在插管前给予患者使用2μg/kg的芬太尼, 并于1 min后在吸入七氟醚, 可有效降低因插管处理为患儿带来的应激反应。另外, 由于七氟醚与钠石灰共同作用可产生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 因此, 在临床手术过程中不宜将钠石灰用作全紧闭麻醉[6]。
大量研究表明, 阿片类物质具有强大的中枢镇痛作用, 不仅可以阻断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还可同时可减少其他麻醉药物的用量, 且临床应用方面更加广泛, 体现出了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7]。另外, 由于芬太尼具有较高的脂溶性, 所以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后, 再分布于机体内的其他组织。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若反复多次注射芬太尼, 则可使得机体内芬太尼产生蓄积作用, 含量过高, 出现作用间延长, 术后苏醒和拔管延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8]。
丙泊酚作为一种具有催眠作用的镇定剂, 不但具有稳定患儿情绪的作用, 同时具有起效快, 药效维持时间较短等优势[9]。将其与芬太尼进行复合应用, 对患儿不易造成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损坏, 且可在一定程度较少麻醉药物用量, 提升了患儿在麻醉期间的安全性[10]。另外, 应用丙泊酚麻醉苏醒迅速而完全, 且持续输注后无蓄积反应, 对机体伤害性较小。而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在插管时使用芬太尼2~4μg/kg, 再用丙泊酚可有效降低因插管而引起机体出现的包括体温升高, 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
七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苏醒时间为 (8.4±7.4) min, 拔管时间为 (10.9±11.6) min, 定向力回复时间为 (13.4±7.0) min, PACU滞留时间为 (30.6±4.8) min, 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 具有麻醉平稳, 苏醒时间早, 拔管时间早, 定向力恢复时间短, PACU滞留时间短等优势, 这与Yoon, J等人[11]于2012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此种麻醉方法更适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米娜瓦尔·热扎克, 叶建荣, 郑宏, 等.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7) :608-609.
[2]NairBG, PetersonGN, NeradilekMB, et al.Reducing wastage of inhalation anesthetics using real-time decision support to notify of excessive fresh gas flow[J].Anesthesiology, 2013, 118 (4) :874-884.
[3]谢颖, 陈依君.OSAS小儿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8 (10) :1314-1316.
[4]ChohanAmandeep S, Greene Stephen A, Keegan Robert D, et al.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cardiopulmonary variables during isoflurane o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at various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ultiples in normocapnic dogs[J].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2013, 74 (3) :369-374.
[5]郭建忠.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J].包头医学, 2007, 31 (4) :206-207.
[6]于菲, 陈卫民.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4) :666-667, 671.
[7]ElokhinVA, ErshovTD, Levshankov, AI.et al.Mass spectrometry monitoring of sevoflurane in the breathing circuit of an inhalation anesthesia machine[J].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66 (13) :1258-1261.
[8]秦承伟, 张如意, 赵彦明, 等.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1, 5 (15) :4526-4528.
[9]王晓芳.小儿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27) :155-156.
[10]Foste rBL, Liley DTJ.Effects of nitrous oxide sedation on resting electroencephalogram topography[J].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13, 124 (2) :417-423.
小儿静脉麻醉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ASA I~Ⅲ级患儿, 其中男42例, 女20例;年龄4~12岁, 平均年龄 (4.5±2.7) 岁;术前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手术包括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32例, 包皮环切术20例, 四肢手术10例。随机分为2组, 每组31例, 治疗组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组, 对照组为异丙酚组。2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麻醉方法
患儿术前禁食8h, 禁饮4h, 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 苯巴比妥钠2mg/kg。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 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治疗组麻醉诱导:瑞芬太尼0.001mg/kg、异丙酚2mg/kg。对照组单用异丙酚2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 潮气量10mL/kg, 呼吸频率16次/min, I∶E为1∶2, 调节PO2在30~35mmHg之间。麻醉维持以微量泵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6mg/ (kg·h) , 一般不需追加肌松药。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泵注异丙酚和 (或) 瑞芬太尼, 待神志、咳嗽反射和潮气量满意后, 摆侧卧位, 在手术室拔管, 发现无异常情况后送麻醉恢复室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
2组术中情况比较见表1。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舌根后坠, 呼吸浅慢2例, 术中躁动3例, 分泌物增多1例。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特点, 决定了小儿麻醉时易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故术后快速完全苏醒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静脉麻醉对呼吸道无刺激, 诱导迅速, 苏醒较快, 患儿舒适。尤其由于短效、强效静脉麻醉药的问世及靶控输注技术的革新, 静脉麻醉的应用日趋完善。
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全麻药, 以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快,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具有兴奋逃走神经作用, 部分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摄取, 使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抑制中枢对儿茶酚胺的再摄取, 从而显示心血管兴奋, 表现为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还可引起精神症状、肠功能紊乱等。一般均需配伍其它镇痛药。瑞芬太尼是μ受体激动剂, 起效快, 可迅速达峰效应, 持续时间短, 大剂量应用也不会延长作用时间, 有报道证实静脉麻醉时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具有协同作用, 合用时可降低各自药物用量。其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 术后很少因呼吸抑制需要纳洛酮拮抗。本文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行小儿非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 采用复合用药微泵输入法, 调节给药剂量与速度, 维持血药浓度相对稳定, 从而达到靶浓度注药法的理想效应, 明显减少复合用药的使用剂量, 大大减少了各自的副作用。同时观察结果表明, 2组患儿术中均无明显呼吸抑制, 镇痛、镇静好, 术中无明显腹肌僵直, 不影响术者操作, 术毕苏醒均较快, 亦无呼吸再抑制现象。但是治疗组停药后苏醒快于对照组, 是因为瑞芬太尼不依赖肝肾功能, 不受体重、年龄和性别影响的独特药代动力学特点所致。
总之,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微泵法行小儿静脉全麻可控性强, 镇静、镇痛完善, 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 术毕苏醒较快, 无明显并发症, 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静脉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ASA I~Ⅲ级的手术患儿62例, 随机分为2组各31例, 治疗组麻醉维持应用瑞芬太尼+异丙酚, 对照组则为异丙酚。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不良反应也明显比对照组少 (P<0.05) 。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静脉全身麻醉对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清醒快, 值得临床推广。
小儿静脉麻醉 篇8
腹股沟疝好发于小儿, 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为其常用麻醉方式。我科2009年1~12月在所有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均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腹股沟疝患儿234例, 男154例, 女80例, 年龄1~8岁, 体质量8.7~29.7kg。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分级Ⅰ~Ⅱ级, 无其它疾病。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均禁食6~8h, 禁饮3~4h。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为阿托品0.01mg/kg, 舒芬太尼0.2μg/kg, 丙泊酚2~4mg/kg, 维库溴铵0.1mg/kg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舒芬太尼静脉注射之后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舒芬太尼0.005μg·kg-1·min-1, 插管成功后输液泵持续泵入丙泊酚0.1mg·kg-1·min-1, 术中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和手术情况先调整丙泊酚用量, 然后再调整舒芬太尼用量, 并根据手术情况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丙泊酚, 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舒芬太尼。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均采用MET-PM9000监护仪监测心电图 (ECG)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无创血压 (NIBP) 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ETCO2) 。
2结果
全组患儿麻醉效果满意, 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20~35min, 出血量10~35ml。麻醉过程中出现心率减慢17例, 给予阿托品处理9例;麻醉过程出现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 24例, 给予麻黄素处理13例。所有患儿术毕均清醒后拔管送回病房, 苏醒过程中无躁动和意识不清, 术后恢复良好, 无麻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儿腹股沟疝最常用术式。因手术时间相对较短, 呼吸道易管理, 临床通常采用非气管插管而保留自主呼吸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此麻醉方法的缺点是麻醉深度不易掌控, 不良反应多, 术中维持效果不佳, 且麻醉恢复时间较长。笔者在麻醉过程中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麻醉, 因丙泊酚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可控性强等特点[1,2], 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麻醉需要, 还由于丙泊酚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及直接抑制心肌的双重作用可以很好地调控血压[3,4]。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药物, 其起效和消除时间迅速, 术后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 不良反应少, 血流动力学稳定[5,6]。笔者将其复合进行全凭静脉麻醉, 不仅使术中麻醉过程平稳, 而且由于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好, 患儿醒后无明显的突发剧痛, 尤其适合小儿手术。笔者认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马忠, 吴健, 王珊娟, 等.异丙酚的临床应用和准确性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 22 (11) :660-663.
[2]彭春, 周力平.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阿曲库铵加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2) :27.
[3]李圣平, 王力甚, 王作俊, 等.异氟醚麻醉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用于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 2003, 9 (11) :19-20.
[4]杜良刚.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的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8) :129, 132.
[5]刘鲲鹏, 廖旭, 薛富善.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05, 7 (6) :454-456.
小儿静脉麻醉 篇9
【关键词】幼儿;并发症;麻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5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完成手术麻醉实施对于86例儿童患者。其中52例患儿为男孩,另外34例患儿是女孩。实施全身麻醉46例,其中18例急诊,实施椎管内麻醉40例,包括15例急性。在全身麻醉下手术46例:胃,胆管和腹部手术23例,下肢骨折、骨病手术13例,脑部手术患儿10例,椎管內麻醉共40例,其中32例为腹部阑尾绞痛手术幼儿患者,下肢手术幼儿患者有8例。
1.2麻醉方法
1.2.1全麻传统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的使用,导致的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静脉注射麻醉,其次是氯化琥珀胆碱或阿曲库铵静脉滴注,气管插管,麻醉靶控异丙酚复合液维持,低浓度异氟醚和安氟醚吸入辅助,其麻醉药物用量约为成年人约1/2。静脉麻醉在静脉麻醉诱导后,利用各种各样的短效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以间歇或连续静脉维持麻醉。静脉麻醉药镇痛效果非常好,因此具有潜在的麻醉性镇痛麻醉过程中,为了加强麻醉效果,抑制应激反应。为了达到放松肌肉、促进机械通气的目的的实现,必须给予肌肉松弛剂。所以,单纯使用静脉麻醉药麻醉状态的实现,必须静脉麻醉药,镇痛和肌松剂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发挥各种药物的优点,又克服不利影响;可诱导快速和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避免因挥发性麻醉药造成环境污染;如果药物及时的,适当的,可使麻醉过程平稳,快速恢复。麻醉医师的药理特性必须在各种药物的精通,可以使用灵活,麻醉效果好。在严格的监控和循环呼吸功能的同时变化,浅麻醉应激反应综合征的条件应仔细观察,血药浓度监测,或根据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微机控制管理,以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咪唑安定,麻醉性镇痛药吗啡,芬太尼,和肌肉松弛剂是根据长期或短期的效果都要进行选择。长效药可分为静注,而短效肌松药和其他药物,最好应该注射持续静脉输注泵。
1.2.2椎管内麻醉手术的麻醉水平维持在T8以下在做下腹部手术时,维持在T10以下为下肢和会阴手术,用量为成年人的1/3,根据情况使用辅助药物,适当的使用氟芬合剂,进行常规吸氧。
1.3并发症对于幼儿患者的血压,其下降超过基础值30%以上的,全身麻醉组一共发生7例,椎管内麻醉组共发生12例。心率下降到55次/分钟以下幼儿患者全身麻醉组有3例,椎管内麻醉组共有6例。
2讨论
幼儿的身体组织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发展,各种功能,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些都是需要小心处理。
2.1术前准备幼儿患者可能与疾病相关的重要器官,看到更多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①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术前心功能不全代偿反应;②同呼吸道的感染有联系,一定要在手术中控制住感染;③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使用降压的药物,把患者血压降到可控制的水平,一定不要停止使用降血压药物于手术之前;④对于有糖尿病患者,血糖尽可能控制在8.3mmol/l内,最高不可以超过11.1mmol/l;⑤与水和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是尽快控制,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急诊患者非常重要;⑥治疗患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改善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
2.2麻醉实施幼儿患者需要全身麻醉药用量比成年人显着降低的约1/3-1/2的量,幼儿患者的表现是分布面积增加,血浆的清除率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长的。如使用咪唑安定0.3mg/kg,儿童患者率为100%,而0.5mg/kg让成年人只有60%的用量,异丙酚或咪唑安定麻醉可选定的患儿,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轻,异氟醚或安氟醚。Mac和减少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使用量。幼儿患者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剂量比成年人的需要少,但效果是漫长的,但霍夫曼消除阿曲库铵神经肌肉和剂量需要达到稳定水平的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适用于肝和肾功能不全患者阿曲库铵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阿曲库铵。儿童脊髓麻醉具有许多特点,因为年龄小,经椎间孔腰椎管狭窄和闭塞,导致硬膜外分布广泛,容易在局部麻醉向头侧扩散,和蛛网膜绒毛儿童患者明显增多,引起局部脊髓优秀脊膜可以渗透[1]。
2.3并发症急诊幼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的患者要高的多,情况严重的急诊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纠正术前缓解时间不足。下腹部会阴手术在下肢的孩子,不超过T8脊髓麻醉的极限,但血压较基础值超过30%,仍高于全麻患儿,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容易产生抑制作用,如呼吸,降低麻醉的剂量是安全的,但麻醉心律的患者在一个较高的患儿全身心律失常发生率脊髓麻醉。心血管疾病和严重的电解质不平衡的存在,许多患者的水损失,如果心律失常应立即停止麻醉,采取适当的措施。脊髓麻醉,在T8-T10平面控制麻醉,以满足儿童操作的需要,对于血液流体动力学的影响很小[2]。为此,它拥有下面的优点:①脊髓麻醉对应激反应是很强的阻塞操作,由于应激反应,内分泌变化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引起的全身麻醉是光,因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可减少术后。②在俯卧位通气/灌注异常导致的低氧血症,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较常见的椎管麻醉。
参考文献
[1]盛卓人.重新认识幼儿麻醉的临床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9(3):58.
小儿静脉麻醉 篇10
关键词:瑞芬太尼,氯胺酮,小儿麻醉
瑞芬太尼为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 它起效迅速, 作用时间短, 消除快, 长时间应用蓄积少和苏醒快等优点, 是全凭静脉麻醉的理想药物 。单用瑞芬太尼用量较大且会出现呼吸抑制和术中知晓。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 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轻的静脉全麻药, 它是小儿全麻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但其药量随患儿体重和手术时间增加而增大, 不良反应较多, 故两药都不宜单独作小儿静脉麻醉。本研究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以探求一种新的麻醉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 瑞芬太尼与氯胺酮联合应用既可满足手术需要, 又可以减少各自用药量,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且缩短苏醒时间, 是一种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ASAⅠ~Ⅱ级及1~6岁手术患儿100例, 其中男62例, 女38例, 体量5~21 kg。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50例患者。手术包括斜疝高位结扎术, 鞘膜积液翻转术, 肠套叠手法复位术, 包皮环切, 隐睾下降固定术等。手术时间约为15~45 min。
1.2 方法
患儿术前常规禁食6 h, 禁饮4 h, 术前0.5 h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苯巴比妥钠4 mg/kg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 单次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 不行气管内插管, 保留自主呼吸, 面罩吸氧2 L/min。A组:氯胺酮100 μg/ (kg·min) 持续泵注维持;B组:氯胺酮70 μg/ (kg·min) 配合瑞芬太尼0.06 μg/ (kg·min) 持续泵注。术中监测患儿心率 (HP) 、血氧饱和度 (SpO2) 、平均动脉压 (MAP) 的变化, 并根据术中情况适当调整泵注速度。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氯胺酮泵注, 5 min停止瑞芬太尼泵注。术毕计算氯胺酮用量及术后患儿苏醒时间。苏醒判断方法以患儿呼吸通畅, 血氧饱和度>95%, 有意识体动和哭闹为标准。
1.3 统计分析
各组均数采用
2 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手术种类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术中心率 (HP) 、血氧饱和度 (SpO2) 、平均动脉压 (MAP) 的变化 (见表1) 。A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 而B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 (P<0.05) 。两组患儿术中呼吸抑制、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情况 (见表2) , B组术中躁动数、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和短于A组 (P<0.05) (见表2) 。
注:B组术中HR与A组比较P<0.05
注:两组比较精神症状、躁动、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时间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瑞芬太尼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 主要经过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 且不依赖肝、肾功能。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 起效迅速, 静脉注射1 min即迅速达到血脑, 作用时间短、消除快, 重复或长期用药无蓄积作用, 是全凭静脉麻醉的理想药物[1]。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呼吸抑制, 但剂量为0.06~0.12 μg/ (kg·min) 泵注时很少引起呼吸抑制[2]。而氯胺酮麻醉为“分离麻醉”, 单独静脉滴注剂量3~5 mg/ (kg·h) [3], 虽镇痛效果好, 但镇静效果差, 消除半衰期较长, 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苏醒时间长, 多次反复用药易产生耐受性, 不良反应较多[4]。故两药都不宜单独作小儿静脉麻醉。
本文两组术中心率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术中精神症状、躁动、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 (P<0.05)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优点有如下几点:①患儿苏醒快;②氯胺酮用药量明显减少;③术中患儿安静;④精神症状和体动少;⑤患儿心率平稳, 术中波动小。但术中应严密观察患儿呼吸, 同时做好防止呼吸抑制的准备。
综上所述, 小儿静脉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与氯胺酮联合, 具有减少用药量, 术中麻醉效果好, 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患儿苏醒快, 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是一种理想联合用药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盛娅仪.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6, 28 (2) :132-134.
[2]吴新民, 叶铁虎, 岳云, 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 (4) :245-248.
[3]赵平, 聂连之, 王莉, 等.氯胺酮用于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的药代动力学.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6, 16 (4)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