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精选11篇)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的穿刺方法、介绍其优点, 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方法 采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手背静脉或头皮正中或颞浅静脉采血的方法可以提高儿科静脉采血的成功率, 并且可以减少患儿痛苦, 避免重复穿刺, 保护血管。结果 采血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避免了因采血量不足而影响化验结果, 减轻了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法简便易行, 节省时间, 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采血,静脉留置针,探讨
随着现代医学的需要, 各种检测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采集血量也呈相应增加, 静脉采血次数也与日俱增。由于小儿静脉血管细小, 血管充盈度差, 反复穿刺不仅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 而且取不到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反复穿刺也容易引起家长的怨言, 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通过在儿科多年的临床工作, 特别是自从留置针广泛使用以来, 笔者总结了一套利用留置针静脉采血的方法, 不仅可以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而且可以及时提供实验检查数据, 对患儿病情的及时治疗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患儿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法共2 120例, 其中男1 136例, 女984例;年龄1 h~5周岁;病种以儿内科为主。采血量根据化验需要而定, 用于血液学、生化、免疫学、血培养等各项实验室检查。
1.2 工作原理
由于小儿静脉血压大于大气压力, 针头刺入血管后, 血液从留置针管腔自行流出, 从而流入采血管, 不容易凝固及堵塞, 能较快地采集到相应血量。
1.3 采集方法
(1) 静脉留置针套真空采血试管采血法: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并固定好后将采血针针头一头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 另一头插在采血试管上, 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使血液自动流入试管中。 (2) 静脉留置针分离空针采血法: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并固定好后, 将肝素帽取下, 放置于无菌盒内, 试管垂直放于留置针下, 血液自动流出流入试管。
1.4 操作过程
1.4.1 用物准备
采用驼人集团艾仁牌24G Y形静脉留置针, 备治疗车, 铺无菌盘, 内装碘伏消毒液、棉签、透明敷贴、5 m L注射器抽有生理盐水备用、各种采血试管和采血针头。
1.4.2 穿刺方法
静脉的选择:操作前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合作。一般情况下要选择管径较粗且直的血管, 如手背静脉或肘正中血管, 不宜选择下肢血管, 因为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 血流缓慢, 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头皮静脉以选择正中或颞浅静脉为佳。
1.4.3 进针方法
于穿刺点上方5 cm~6 cm处扎止血带, 常规皮肤消毒, 范围超过6 cm×7 cm,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遍待干, 转动针芯360°[2], 左手拇、示指分开绷紧固定穿刺静脉两端皮肤, 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穿刺, 见回血后继续进针1 mm~2 mm, 把套管缓慢送入静脉, 拔出针芯。先用透明敷贴做初步固定, 然后根据患儿静脉回血情况, 利用上述两种方法之一采取所需血标本, 若采血不顺畅可以调整留置针方向, 防止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采集完标本后, 松开止血带, 迅速用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进行脉冲式推注, 以防血液凝固致留置针堵管。如果采用头皮静脉采血, 最好2人操作, 穿刺者剃去穿刺部位头发, 常规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头皮皮肤待干, 其采血方法同上, 区别是如果采血不畅时可轻轻弹患儿耳垂或足底致小儿哭闹, 小儿哭闹时头皮血液供应更丰富, 血液更容易流出。血液标本采集完成仍用生理盐水注射器冲管, 然后根据需要输液或夹管备用。
2 结果
对在我科住院的2 120例年龄1 h~5周岁住院患儿应用此方法采血, 一次穿刺成功1 986例, 成功率达93.68%;失败134例, 占6.32%, 未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3.1 操作简单易学
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操作简单易学, 成功率高, 适用于临床住院需要采血和输液的患儿, 既方便输液又减轻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对于新上岗或轮转到儿科的护士经过带教培训, 均能够独立完成此项操作, 采集到所需的血液标本。
3.2 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留置针硅胶管为一高分子聚合物弹性体, 质地较柔软, 具有短期抗凝作用, 抽血过程中不易产生凝血阻塞现象。留置针采血较其他方式采血有明显优势, 可以防止发生脱针或采血量不足, 确保血标本质量, 对新入院患儿能做到早检验, 早报告, 早诊断, 早治疗。
3.3 社会满意度提高
我科自从推广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法后, 取得了广大患儿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增加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以前我们多采用股静脉或颈静脉采血, 因为股静脉和颈静脉周围组织结构复杂, 穿刺时易损伤周围组织, 且操作难度较大、成功率低, 一旦失败家长意见较大, 不愿意继续配合采血, 从而影响检查贻误诊疗。而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后, 采血后保留静脉通路, 不仅减少患儿痛苦, 也方便临床输液用药, 家长更易理解配合。
开展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法后, 不仅增加了群众对医院的信任感, 而且满足了临床治疗护理的需要, 患者也比以前相应增多, 护士们也没因为穿刺不顺利而遭到投诉。所以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芳.人体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 1989:340-341.
[2]王芳.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采血方法介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3) :3261.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2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32.181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手送管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400例,小儿入院后疾病类型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0 例(接受单手送管)和对照组200例(接受双手送管)。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③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置管时间。结果 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及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分别为(2例、1例、1例、1例、1例)、(7例、6例、8例、9例、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置管时间分别为(5.3±0.4)d、(3.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手送管相比,单手送管可以减少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并发症的发生,对延长置管时间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单手送管;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
[中图分类号] R7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181-03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在临床中使用广泛。小儿静脉细、管壁薄、弹性差,采取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减轻小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留置针在减少护士工作量的同时,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及皮下血肿等。有学者指出并发症的发生与送管方法及技巧密切相关[1]。目前临床上静脉留置针根据置管方法可以分为单手送管法和双手送管法。因此该文拟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400例该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探讨单手送管和双手送管的疗效差异。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收集该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小儿入院后疾病类型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分为:研究组(接受单手送管)和对照组(接受双手送管)。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6.4±6.3)岁、男性89例、女性111例、(6.6±6.5)岁、男性95例、女性105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①患者外周静脉完整。②家属知情同意、配合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血液系统疾病者。③恶性肿瘤者。
1.4 留置针穿刺方法
1.4.1 对照组 头皮静脉备皮,四肢静脉扎止血带。由一名护士固定患儿。消毒皮肤,旋转松动留置针护套并取下,Y 型软管座旋转至留置针的左侧。左手拇指、食指呈C字,无名指、中指、小拇指呈E字,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呈15~30°进针,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1 mm。助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护士右手固定针芯,边退针芯边用左手拇指食指指腹捏住 Y 型软管座向前推送套管,至针芯全部退出[2]。
1.4.2 研究组 准备工作同对照组,将 Y 型软管座旋转至留置针左侧。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呈15~30°进针,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1 mm。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指尖在 Y 型软管座与留置针的夹角处向前推送套管,食指、中指退出针芯3 mm,将带针芯留置针全部送入血管内,左手拇指固定留置针,右手将针芯全部抽出,贴无菌透明敷料贴[3]。
1.5 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
1.5.1 静脉炎 ①静脉炎好发于每日输液量大,输液种类多的患儿中。对于此类患儿,护士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如抗菌药物、高浓度氯化钾输入后采取低浓度液体输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对于输液量>500 mL的患儿,要把握好输液速度,避免快速输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冲击损伤。②对于血管的选择,要考虑一下几点:弹性好、管径粗、远离关节的?o脉;避免选择靠近关节的静脉;从血管远端选择穿刺点。③执行穿刺前,执行无菌技术,保证一针见血。④液体配置完毕,立刻使用,输液期间,抬高肢体,利于血液回流。⑤发现静脉红肿、硬结时,立刻拔管,给予硫酸镁热敷,饮食中给予新鲜水果、蔬菜、喝银杏水,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血管抗氧化能力。
1.5.2 感染 主要与护士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医院应该定期指导护士进行培训,学习理论知识。此外对于营养状况差的患儿,应该加强营养,调整饮食结构,增强体质。留置针使用前检查有效期限。
1.5.3 液体渗漏 进针角度小、固定不牢等因素有关。针对上述症状,护士应该选择合适进针角度,妥善固定导管,穿刺后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液体渗漏,皮下组织有无肿胀。
1.5.4 导管堵塞 与封管液种类、用量、患儿基础血管情况、置管时间等有关。针对这一现象,护士要脉冲式正压封管,套管针留置 4~6 d,避免肢体下垂。
1.5.5 皮下血肿 选择走向直、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把握好进针角度。
1.6 观察指标
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③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置管时间。
1.7 统计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取SPS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及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分别为(2例、1例、1例、1例、1例)、(7例、6例、8例、9例、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置管时间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置管时间分别为(5.3±0.4)d、(3.1±0.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讨论
静脉输液是护士护理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静脉输液中约有35%~55%的患者曾经发生过静脉炎[4]。静脉炎发生后不仅给患者增加身体上的痛苦,还为护士造成额外的工作负担。该研究中该文对小儿采取留置针护理方法,静脉留置针生物相容性好,对血管刺激小,还可节约护士工作量。但是留置针穿刺时难免会遇到穿刺失败、并发症等问题。主要与护士穿刺时心里压力、技术水平、光线、血管基础状态等因素有关[5]。
该研究中对研究组操作时采取单手送管方法。有学者指出单手送管可以很高紧绷皮肤,减少助手按压皮肤时引起皮肤出现皱褶。而且回血时左手绷紧固定皮肤不动,不仅能固定肢体,还能保持血管平直,见回血后稍退针芯,避免针芯触及血管壁,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6]。还有学者指出针芯支撑下不仅能据血管走行调整进针方向,还避免外套管扭曲,提高穿刺成功率[7]。发生静脉炎后,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硫酸镁湿敷封闭于渗漏处或采取湿毛巾进行湿热敷。②红光照射加硫酸镁湿敷。③取鲜芦荟洗净,用小刀刮去表皮,将芦荟汁滴在病变局部。总之静脉炎的护理方法较多,主要目的为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避免有??伤性护理措施[8]。该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及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分别为(2例、1例、1例、1例、1例)、(7例、6例、8例、9例、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丹等[9]学者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一文中所提到的168例患者采用单手送管方法发生并发症(皮下血肿13例、液体渗漏8例、套管堵塞5例、局部静脉炎6例、9例患者穿刺部位轻微感染)相一致。可以看出单手送管方法能明显减少输液中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士护理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静脉输液中约有35%~55%的新生儿曾经发生过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引起小儿留置针相关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较多,如置入技术、穿刺部位、型号、材质、留置时间及输入药物等。该研究中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护理中根据小儿不同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全面合理的静脉治疗安全管理制度,减轻小儿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10]。同样有学者对小儿采取单手送管和传统送管,结果发现研究组在静脉炎、留置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11-12]。
因此,该文认为与双手送管相比,单手送管可以减少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并发症的发生,对延长置管时间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春燕.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3(32):319-320.[2] 张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6(11中旬刊):11-13.[3] 胡洁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15,7(10):2605-2606
[4] 廖春萍,肖秀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6(5):104-105.[5] 冷蓉,欧艳凌,蓝杏好,等.使用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26):5521-5522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3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影响因素;优化方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和传统的针管注射器相比,在临床使用中,对于需要多次注射或者输液的儿童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来说,能够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也能够安抚患者的情绪,对提高儿科的治疗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许多临床应用表明,这种输注器材在留置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就需要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1 临床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现状
1.1 忽略无菌操作的要求 静脉留置针在穿刺以及留置期间,对穿刺部位的消毒情况比较严格,要求保证穿刺部位的无菌环境。但是具体的使用中,有些护士或者护理人员,由于专业技术和工作态度,经常或忽视这种要求,比如在操作时未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或者消毒不彻底,采用敷衍的态度,更甚者多次穿刺时不按要求更换留置针。穿刺后以及出针后,未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和更换无菌透明贴膜。
1.2 选择血管和穿刺时技术不够 此类的留置针主要的应用对象是婴幼儿和儿童,由于他们身上的血管比较细小,穿刺时很容易引发穿刺部位的肿胀情况;同时有的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也存在问题,有的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成功,给患儿带来痛苦。
1.3 留置针的选择方面 在临床使用中,静脉留置针也是有区别的。考虑到儿童的血管发育情况以及儿童的多动天性,护理人员应该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细小的、较短的留置针,减少对儿童的影响,降低留置针对儿童血管内壁的磨损。但是实际使用中有的护理人员忽视了这一要求,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1.4 穿刺成功率手的质疑 在具体的使用實际中,我们发现有的护理人员自身的穿刺技术不佳,导致留置不成功;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因素,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的心态无形当中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2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优化方法
2.1 正确的选择穿刺血管 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特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地选择穿刺血管。一般而言,穿刺时应该注意选择比较清晰的静脉,与普通注射一样,要选择血管粗大、血流量丰富的上臂或者头皮血管。
2.2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早产儿来说,采用腋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比较高,并且可以留置的时间长,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对于婴幼儿来说,最好是选择头皮静脉;对于稍大一些的儿童,可以选择手背静脉走向直且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并且嘱咐其不要移动穿刺针管。
2.3 严格要求穿刺的程序 穿刺时,应该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应该保证穿刺时的无菌环境。穿刺时,护理人员应该对穿刺部位的皮肤采取常规的消毒,如若选择头皮穿刺,则应该将穿刺部位的头发剃去,以免造成感染。其次,对于留置针的穿刺角度也有要求。一般而言,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缓慢地进入到血管中去,避免针头对血管内壁的损坏。
2.4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由于患者的年龄特征以及生理特征,在固定留置针时,难度比较大。因为小儿自身无自我控制意识,经常会触动留置针。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应该尽量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的方法。在固定前一定要对穿刺部再次进行消毒,并且保持周围皮肤的干燥,以便于发挥透明贴膜的黏贴作用。同时为了保证留置针的稳定性,在实践中还可以在贴透明敷贴周边加粘3M宽透气胶带,效果也比较好。临床中,在固定留置针时,也要主要到头皮针与肝素帽、输液器末段与留置针近心端肢体均需用胶布固定,遇牵拉时,可极大地缓冲外力。肢体留置导管者,为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可用托板适当固定肢体,防止导管扭曲及脱出。
2.5 合理的进行封管 封管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合理人员要妥善处理好下面两个问题:
2.5.1 封管液的选择 在留置时对封管注射封管液是为了给管腔加压力,以防止血管内的血液倒流。为了提高封管的质量,减少血液倒流现象的发生,降低患儿的痛苦,现在临床上一般使用生理盐水这一封管液,既有利于患儿的生理需要,且符合经济原则。并且生理盐水自身对患儿的身体有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小,能够降低各种并发症,也不受病种限制,尤其对肝素钠禁忌证,如消化道出血、DIC、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等病人适用。
2.5.2 封管方式的选择 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操作是否成功,封管液要选择合适,封管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封管时要求正压封管,边退针边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可采用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封管液脉冲式封管较封管液匀速推注封管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
3 结 语
要想切实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的,就要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穿刺规范化程序,提高他们的穿刺技术以及选择穿刺血管的技巧,并且要探讨合理的固定方法,做好封管等工作,才能保证静脉留置针的有效使用,保证患儿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琴,徐孝华,蔡淑琴.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25—926.
[2] 高慧玲,李淑红,虎倩.7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396—397.
[3] 金翔凤.儿童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效果分析[J].华夏医学,2005,18(5):841—842.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25例患者为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病例, 均为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年龄为1 d~2岁, 病种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出血、维生素K1缺乏性颅内出血、脑干脑炎、新生儿重度窒息、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将25例患儿分成两组, 采用自体对照法, 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同一患儿不同部位, 并且同时采血。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时间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动脉采血[1]。首先准备好常规用物, 并向家属解释并告知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动脉血管 (桡动脉、股动脉等) 并定位、消毒, 然后穿刺取血, 拔针并按压至少5 min。治疗组按新法:首先准备好常规用物, 并向家属解释并告知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动脉血管 (头皮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等) 及合适的留置针 (双翼型开放式留置针及密闭式Y形留置针) , 然后按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2]穿刺并固定 (采用网状透气布胶布固定) , 用6~20 U/ml肝素钠[3]0.5~1.0 ml封管 (第一次可取血后再封管) , 红笔注明时间、动脉采血专用。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 如发现异常随时拔针。以后每次采血化验前常规消毒肝素帽后注射器取血1~2 ml弃去, 再采取合适血量标本送检, 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最后用12.5 U/ml肝素钠0.5~1.0 ml封管。以后每次取血重复上述操作。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留置时间:3~5 d最佳。有人认为可在血管内保留5~7 d[4]。
1.3 观察指标
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并发症如动脉血管留置针处血肿、感染、血栓形成, 患儿接受情况 (哭闹) 。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
见表1。由表1可知,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动脉血管留置针处无出血、血肿, 穿剌处无感染, 留置针无血栓形成, 而对照组有4例血肿、6例有出血。见表2。
3 讨论
患儿采血做检验是一件很难办的事, 尤其是病危患儿。一是患儿不配合、哭闹, 二是患儿本身血管细小、难找, 三是家属的溺爱。但是对于病危患儿又要经常监测血生化指标, 特别是血气分析, 有时每小时就要进行动脉采血。一般需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采血[5], 每次采血不一定一次成功, 多次采血后局部出现明显的淤血、肿胀、多个针眼, 不易再次定位穿刺;而且拖延采血化验时间, 影响疾病的诊疗工作;常常因为穿刺不成功而发生护患纠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近年来, 笔者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病危患儿动脉中留置采血后, 上述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并且该段时间内取血化验, 均只需随时从动脉留置针中采血即可,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本研究表明, 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病危患儿动脉中采血, 具有安全性。没有出现出血、血肿形成、感染等并发症, 而且患儿与家属易接受。本法明显减少了反复穿刺取血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 减少了因反复穿刺不成功造成的医患矛盾, 也减少了家长的紧张情绪, 检验值与病情相符合,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护士、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临床应用效果好, 该方法操作简单, 易于掌握,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亚红.小儿动脉采血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9) :846.
[2]邹红玉, 邹红雨.儿科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 :203.
[3]卞俊, 陈玲, 傅丽娟.血气分析样本的采集及误差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4) :225.
[4]李晓艳, 刘洋.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5 (5) :300-301.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5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科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83例门诊患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28例;年龄1个月~8岁,平均2.3岁;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42例,腹泻患儿15例,外伤患儿2例。
材料:我科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型号为24号头皮静脉留置针,此留置针表面光滑刺激小,尖端设计好,外形美观,便于操作及固定。留置针胶布选用3M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料,其中有块1cm×3cm的小纸胶。
穿刺部位选择: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动脉血管,尽量避开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部位。通常选用手背静脉,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头皮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
皮肤准备:行头皮静脉穿刺,应先剃尽穿刺周围的6cm×6cm范围大小的头发,再用湿毛巾擦净头皮散发。行肢体静脉穿刺前可用清水洗净周围的6cm×6cm范围大小的皮肤并擦干。
穿刺:用安儿碘消毒6cm×6cm的皮肤,将留置针接输液器排气,松动外套管与针芯,右手拇指与示指夹住留置针两翼与头皮呈15~25°角,对准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呈10~15cm。角,再进1~2mm,松开两翼,用左手示、中指将其固定,右手缓缓抽出针芯0.5mm后,再持一侧针翼,根据静脉走向,将缓缓软管全部送入血管。送管完毕后右手固定,左手再拔出全部针芯,送管时无阻力,按压血管上端见波动的血柱,表示穿刺成功。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正确的固定是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的一个关键步骤。穿刺成功后用,1条透明胶布固定针翼,防止患儿头部摆动使针滑出,再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输液器连接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即可输液。最后用胶布将延长管、肝素帽固定在患儿头顶或前额以方便患儿活动与睡眠。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如果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引起局部皮肤出汗潮湿,应用无菌棉签拭干汗水。如果患儿好动,可用夹板固定肢体。各班要加强巡视,若胶布有松动或不洁,要即时重新消毒、更换、固定,以免套管脱出。
封管:采用生理盐水,实践表明,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盐水平衡及血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输液完毕后抽取3~5ml生理盐水注射液,先消毒肝素帽,再注入肝素帽内,推注液体至1/2时,边拔针边推注,以保证管腔内正压不使血液回流,让生理盐水注射液充满导管及肝素帽,完毕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在留置针部位。
讨论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①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②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儿家属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③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④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穿刺前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或过则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皮肤消毒比一般静脉穿刺面积要大,且要彻底,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应缩短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
健康教育:①在操作前:应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套管针的基本特性:在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恐惧与疑虑。②在操作完毕后:要详细介绍带管注意事项,保持带管的身体部位的稳定。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争取留置时间延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无菌、干燥,如洗澡时被打湿,应及时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减少穿刺部位活动,防止导管脱出。③带管回家期间:要向患儿家属交代注意事项: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及其延长线上的小卡子是两道安全设置,孩子好动,家长一定要提防孩子玩耍、乱拔。液体输完后,护士旋紧肝素帽,同时卡紧延长线上的小卡子,这样即使肝素帽松动也不会出血。提醒家长或患者,一旦发现肝素帽松动或脱落,要立即返院,如果路途遥远,也不要紧张,只要压住穿刺部位,拔出留置针,再按压穿刺部位一会儿就可以了。有时留置针软管里有回血,由于生理盐水的作用机理,管腔内的血液不易凝固,遇此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在管腔内血液不多的情况下,可不予处理。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6
1 方法
根据医嘱在治疗室认真核对药物, 按常规消毒配好第一组液体, 根据采血量备一次性注射器、真空采血管。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检查真空采血管有无抗凝剂、无裂痕、试管帽有无松动 (试管内负压不足会导致血液流不出) 。将用物备齐置治疗车内推至病人床旁, 核对床号、姓名, 做好家属及病人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选择上肢较粗血管, 止血带扎在进针处上6~8cm处, 常规消毒, 准备用物, 将注射器针头刺入静脉留置针胶皮塞内, 取静脉留置针手持针柄静脉穿刺, 见有回血后, 略进少许, 左手送管, 右手退针, 用敷贴固定, 取所需血量后, 松开止血带, 取下注射器, 同时接上输液器, 打开调速器, 保持液体通畅, 将血液按量分别注入真空采血管。固定好输液器针头, 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整理用物及床铺, 标本送检。
2 优点
(1) 此法采血、输液一次完成, 减少了穿刺带给病人的疼痛, 简化了操作过程, 节约了时间, 保护血管, 充分考虑到病人的需求, 站到病人的立场为病人着想, 减少操作程序, 减轻病人的痛苦, 避免多次穿刺而损伤血管;而且采血输液一次穿刺减少了家属和病人的顾虑和恐惧, 深受病人家属欢迎。
(2) 采血使用的真空试管虽然有刻度, 但血液流入试管是通过负压, 过早或过迟都可能使采血量不准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刻度精确, 采血量易控制。
3 小结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7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 它将先进的针尖保护系统与设计良好的结合在一起, 带来一个完全无血和更加安全的操作环境, 可靠的保护患者远离针尖扎伤的威胁。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方 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赢玛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套管针型号。选择合适血管, 皮肤常规消毒, 松动套管, 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 见回血后退针1~2mm至外套管内, 再将外管缓慢送入血管内, 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穿刺成功后, 将透明的无菌敷贴固定在穿刺部位, 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用采血针插入留置针内, 连接真空采血管, 抽取到需检查的血标本送检。连接处用可来福密闭式接头, 调整液体输体滴速, 输液完毕后用肝素液5ml封管, 再次输液时, 用安尔碘消毒可来福接头, 连接输液器即可。
2 注意事项
(1) 使用留置针静脉采血, 应在穿刺成功未输入液体前进行, 严禁在输液中或无输过液的留置针采血,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2) 使用套管进行留置针进行输液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 每日2次安尔碘棉球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 并用无菌纱布敷盖,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触痛等, 注意沿静脉走向有无静脉炎的发生。 (3) 留置套管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 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4) 留置时间一般以3~4d为宜, 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5) 使用Y型管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不用时Y型管应用肝素帽, 防止脱落。
3 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穿刺部位发红, 液体外渗, 血管堵塞, 针眼渗血, 静脉炎, 疼痛等。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操作, 消毒范围>8cm, 改善患者营养不良, 控制输液速度, 严格掌握穿刺技术, 合理正确封管。
4 讨 论
4.1 安全静脉留置针作为当今最主要的输液工具, 可保持静脉的通畅, 完成持续或间断给药, 也为急诊抽血提供方便, 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护士工作量。专利保护的针尖系统通过伸缩式的设计在拔出针芯的同时, 自动的将针尖收纳于保护套内, 并且无法复原, 可靠的保护远离针尖扎伤的威胁。
4.2 护士要具备高度责任心, 注意观察防止静脉炎的发生。为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须严格按照常规消毒制度消毒, 范围>8cm碘酒消毒待干后方能用75%乙醇脱碘2次, 防止过多的碘酒、乙醇通过皮肤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而造成化学刺激, 以致短期出现穿刺周围皮肤的红肿、硬结。如果操作中软管进入静脉太短, 肢体活动较剧烈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症反应[1]。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再穿刺前应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取得患者的认知、理解和信任,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除静脉炎外常见的局部输液并发症还包括液体外渗和套管堵塞, 这三者的发生均与套管针的留置时间过长有关。由于套管针的刺入及在血管内的来回移动, 机械损伤血管及化学刺激性药液对局部血管内进一步损伤, 使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及管尖部聚集,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 血栓形成, 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组胺使血管扩张, 血流增加, 局部微红及轻微疼痛。白细胞聚集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液体进入组织间, 套管内血栓形成及管壁周围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包裹造成套管的堵塞[2]。为防止套管堵塞每次输液完毕用肝素液封管, 保持套管通常。
4.3 在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 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 导致静脉炎, 血流不畅, 而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留置时间。
总之, 要重视患者健康指导, 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 如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 对长期输液患者, 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 局部进行热敷等, 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 减低血管脆性等。
参考文献
[1]张力华, 龙小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 2008, 29 (6) :794.
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体会 篇8
1 方法
1.1 穿刺要点
头皮静脉穿刺应尽量把周围毛发刮干净, 备皮面积大于贴膜面积, 由助手固定头部。针头与皮肤呈10°~20°角刺入皮肤, 进针见回血后, 放平针 (减少角度) , 右手大拇指、食指固定针芯保持不动, 左手拇指和食指持套管针“Y”处, 直接将外套管轻轻推入血管, 动作应缓慢轻柔。助手绷紧血管下方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 使外套管顺利送入血管, 不易发生扭曲、打折。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难度较大, 无菌要求严格。因此, 护士应熟练掌握普通静脉穿刺技术, 同时保持心理镇定并合理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免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 对于粗大充盈的血管, 见回血后顺血管再进少许, 然后再送入套管。
1.2 固定
固定至关重要, 决定着静脉留置的成功与失败。固定时, 既要位置准确、动作敏捷, 又要达到稳妥、安全、方便的要求。固定位置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心, 近心端透明贴固定于套管座末端, 远心端透明贴完全覆盖穿刺部位皮肤。为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将留置针尾部软管固定于透明贴周围的皮肤上, 不宜固定在透明贴膜上而影响视野观察。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以便于更换输液装置、封管、拔针等操作。
1.3 封管
封管液的选择同样也非常关键, 选择不当, 可致针管堵塞。临床选用肝素盐水液封管 (10~100 U/m L) , 用量3~5 m L, 以边退针边推注的方法正压封管, 夹闭止血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者选用可来福接头, 用盐水冲管。
1.4 留置时间
小儿静脉置入留置针时, 因血管细小, 外套管紧贴血管壁, 易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刺激, 加上药物的化学刺激均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加大了静脉炎的可能性, 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通过应用观察, 留置时间最好为3 d.
2 常见失败原因及对策
2.1 套管针脱落
套管针的脱落多因小儿活动量比较大, 不易看护, 本身不接受静脉留置针, 有恐惧心理, 烦躁哭闹自行抓脱, 在睡眠中翻身撕脱, 或患儿头部大量分泌油脂、汗液, 使敷贴失去黏性, 致套管针脱出。应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并有效固定。临床选用弹力帽固定法, 头部固定法:把弹力帽顶部撕开, 形成一环行圈, 固定于头围, 用网帽压住贴膜, 把套管针的肝素帽网固定在弹力帽的边缘。手脚固定法:手脚部位穿刺成功后用较长的胶布固定好, 再用弹力帽包裹手脚, 不至于让患儿撕脱, 减少套管针的脱落。
2.2 套管针阻塞
正确封管, 选用肝素盐水保证封管成功, 已有局部肿胀的患儿应控制滴速, 加强观察。若肿胀明显伴疼痛者应拔除套管针, 抬高患肢促进局部吸收, 必要时用50%硫酸镁湿敷。
2.3 局部渗漏肿胀
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 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配制浓度、输液的速度和温度。套管针留置72 h后拔除, 输液过程中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及硬结。输液后必须冲管将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流, 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3 小结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9
1 选择血管时要选粗直的静脉
头部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 其次是手背静脉, 同时避开关节血管, 保持套管进入血管长度, 送管时动作轻柔, 减少来回移动。
2 剃头面积
在剃头发时, 面积尽量大点, 约8 cm×8 cm, 和贴膜大小相等。
3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针头与皮肤呈10°~20°角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固定针芯保持不动, 再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持套管外端“Y”处, 轻轻将部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见液体点滴通畅后, 左手将针芯全部拔出。
4 穿刺成功后的固定
因小儿在扎针时哭闹, 容易出汗, 使透明膜粘贴不紧, 应在穿刺前用碘伏消毒皮肤, 穿刺成功后, 再用75%乙醇脱碘, 因为乙醇挥发性较强, 短时间内穿刺部位皮肤即可干燥, 使透明膜粘贴紧, 固定好针头, 延长留置时间[2]。
5 正确的封管方法
当输液完毕时, 关闭输液器的调节器, 将针头与肝素帽分离, 消毒肝素帽, 用抽有生理盐水的5 mL注射器直接刺入肝素帽内, 先缓慢推注2 mL封管液, 边推余液边退针头斜面至肝素帽内使其充满整个管腔及肝素帽腔, 再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关闭夹在靠近“Y”接上端关闭, 拔掉针头。
6 持续热敷穿刺肢体
因热疗可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静脉血回流, 有助于血管创伤的修复。
7 减少自行拔针
为防止小儿自行拔针, 采用外科用的网膜, 以固定留置针, 大大减少了自行拔针的现象。
8 加强宣教
告知家长留置针的好处和保护方法, 如睡觉时不要躺于扎针侧, 喂奶时不要摩擦家长身体。保持留置针局部清洁、干燥, 防止穿刺点感染, 避免洗头、洗澡等。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月英, 孙秀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J].护理研究, 2008, 22 (3A) :589.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 篇10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茂名525000)【摘要】目的 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在操作过程中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保证穿刺成功的具体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158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病例,对出现穿刺失败的比例、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抽样患者中有55例患儿穿刺失败,失败率为34.8%。结论 对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充分了解,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穿刺操作,可以使该操作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中国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51-01 静脉留置针可以使血管穿刺的次数明显减少、刺激的危险性相对较小、安全性较高、迅速较快、操作难度比较小、便于固定处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减轻等优点, 能使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为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在操作过程中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保证穿刺成功的具体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帮助患者对静脉穿刺技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为患儿提高更加优质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服务,使患儿得到更加及时的治疗,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分组抽样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抽取来我院就诊158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病例。抽样研究对象中包括84例男性患儿和74例女性患儿;患儿中年龄最大者9岁,年龄最小者4个月,平均年龄2.6岁;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1.2 方法:对穿刺过程中操作失败的比例、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分析。1.3 留置操作:
对局部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将导管针取出,去除针套,转动针心后使针头的斜面向上,使头皮针刺入到肝素帽內,将输液器的开关关闭,将空气排尽。针头与皮肤保持15°~30°角进行穿刺,见到回血之后,使角度降低后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右手对导管针进行固定、左手将针心拔除0.5~1cm,左手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将针心抽出,用专用的敷贴将导管针固定,之后再对肝素帽进行固定,将压脉带取出,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血流状况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最后进行封管操作。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 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抽样患者中有55例患儿穿刺失败,失败率为34.8%。导致临床患儿静脉留置针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心理因素、技术水平、患儿血管因素、患儿不配合。在对该类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提高操作者心理素质、选择合适血管、正确操作、重视家属心理、及时排除故障可以使穿刺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3 讨论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技术水平、血管因素、患儿不配合等因素都会引起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出现失败,以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① 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在医学心理学方面证实个性的积极水平以及倾向性会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1]。使静脉穿刺成功得到提高的关键是操作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不好是致使穿刺失败发生的重要原因。所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得到刺激的因素均能对护士的穿刺技术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不能一针成功,患者及其家属就会产生不理解的心理,更有甚者会对护理人员进行严厉的指责。在面临各个方面的压力的时候, 护理人员若是不能有效的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对于外界的干扰不能予以及时的排除,一旦发生紧急或是危重情况就会产生恐惧、紧张甚至是害怕的心理等都会诱使穿刺失败[2]。② 技术水平: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进行衡量的指标是静脉穿刺能力,若是护士的基本功不扎实, 很少能够做到一针见血或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见到血后害怕将血管刺破就不再进针于是就会后退针芯,这样套管口也许就没有进入血管, 或者是仅进入血管一小部分,导致套管很难推进, 或是前端出现卷曲的现象, 没有妥善的固定进而导致套管出现扭曲、漏脱等现象也会造成穿刺失败[3]。③ 血管因素:血管的粗细、有无静脉瓣、是否弯曲、走向是否清晰等诸多因素都会对穿刺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④患儿不配合:患者恐惧害怕穿刺,会哭、闹或是挣扎, 对治疗不能予以有效的配合, 造成穿刺失败。使穿刺成功率提高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使操作者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使自己的情绪能够保持稳定以及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外界的干扰能够予以及时的排除, 使自己的护理行为得到规范,正确判断所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努力做到镇定自若, 冷静沉着, 有条不紊,忙而不乱[4]。② 选择合适血管:若患者有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时,护理人员应尽量选则相对来说比较粗直、血流丰富、有弹性、没有静脉瓣、且容易进行固定的血管;若是儿童则一般选择选择头部或是耳后的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一些较粗直的血管。③正确操作:扎止血带的位置要在穿刺上方的10厘米处,留置针的外套管要放松, 针尖斜面向上,在15-30度的角度上予以进针,速度应慢, 若是过快会刺破血管的后壁。出现回血后穿刺角度应降低, 沿血管方向再前行1-2cm左右,让外套管的尖端能够全部进入血管, 用右手将针芯予以固定,左手将外套管推入, 将止血带松开, 将针芯拔除,将输液器的开关打开, 顺利点滴, 患者没有出现不适应的感觉, 再用透明胶贴进行固定。在输液结束后应立即用5ml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处理[5]。④ 注视家属心理:儿童患者的家长对于在患儿头皮静脉进行穿刺会有所害怕,对其是否会对大脑产生影响而担心, 因此不接穿刺。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要将此次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方法向患儿家属讲明, , 使患者家属的顾虑以及紧张、恐惧的心理能够得到减除, 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⑤排除故障:穿刺结束后若患者有局部疼痛的感觉,存在滴入液体不通畅、套管内存在回血等状况时, 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并进行及时的处理[6]。总而言之,对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充分了解,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穿刺操作,可以使该操作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保证患儿的病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使临床治疗时间尽可能缩短。参考文献[1]王昕,高树燕.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131例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251-252.[2]李美芳,黄秋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98-3199.[3]徐秋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5(12):145-146.[4]薛坚,陈文芳.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护士心理调适方法[J].医学创新研究,2009,13(18):217-218.[5]王玲,董晓春.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操作技巧[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16(13):236-237.[6]黄威.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540-541.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注射,护理
随着社会得发展, 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 同时也能减轻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以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院自从2006年底开始引进了美国B、D公司生产的小儿静脉留置针, 在临床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1.1 护理目标
成功穿刺、保护血管、安全留置。
1.2 护理成果
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 提高工作效率, 使患儿家长满意。
1.3 应用留置针的优点
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1.4 使用留置针的基本原则
使用粗直, 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套管针、选用安全的穿刺产品。
1.5 操作步骤的几个重要环节
(1) 洗手是关键:肥皂水-清水-消毒者哩-擦手纸
(2) 消毒剂的应用:酒精、碘伏
(3) 消毒范围:8cm
1.6 穿刺的方法及技巧
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两人操作刮净血管周围毛发, 应用碘伏、酒精严格消毒。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用输液管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 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 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 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 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 右手紧持蝶翼, 沿血管走向, 缓缓刺入 (进针点在血管的上方) , 见回血后, 再缓缓进针2~3mm, 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 使血管成一直线, 操作者右手持翼蝶向后退针芯, 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这样一退一进, 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送管要及时, 动作要轻、稳、快, 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用B.D公司生产的专用透明透气胶布固定, 针尾及Y型管处向前挽一下再用胶布固定。
1.7 封管方法
用注射器直接封管。输液结束时, 关闭输液器调节器, 分离针头与肝素帽。消毒肝素帽, 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5 m L, 直接将注射器刺入肝素帽内, 先缓慢静推3 m L封管液, 然后边推余液边退针头至拔针。推注速度宜慢, 以减少对血管的冲击力, 同时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 关闭留置针。
次日输液时, 用碘伏棉签消毒肝素帽, 以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推入, 再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当天液体全部输注完毕, 用外科术后使用的弹力网状帽将患儿的头部连同静脉留置针一起固定, 防止小孩不慎拔管。
封管液的选择及剂量。封管液的浓度为50 U/m L的肝素盐水 (用1支肝素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 L中配制) , 封管液的剂量为肝素盐水5 m L。
2 并发症的表现及原因
2.1 体液渗漏
表现为局部肿胀、触痛, 滴注刺激性药物时疼痛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 使针头刺破套管未能及时发现;固定不牢, 病人躁动不安, 使导管脱出血管外;或部分患儿使用留置针3-5d后出现局部渗漏, 肿胀均不明现, 且回血较好, 但患儿多诉局部疼痛, 并伴有输液速度减慢。分析可能与血管弹莘下降, 脆性增加及某些药物造陈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2.2 脱管
表现为导管脱出皮肤外。多为患儿自己将留置针爪脱, 或小儿活动过多,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或患儿头部大量分泌油脂汗液, 使敷贴失去粘性, 导致套管针脱出。
2.3 导管堵赛
表现为冲管有较大阻力, 回处无回血, 或重力输液液体不滴或速度过慢。其主要原因可能使封管不当或封管液注入量不足, 导致血液反流形成;封管后病人过渡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返流, 形成小血栓而致。
2.4 周围皮肤炎症
此症多发在1岁以内的婴儿。表线为留置针出透明敷贴覆盖处皮肤发红, 小水庖形成。主要原因是婴儿皮肤损伤;胶布透气不够, 出汗多, 易造成皮肤炎症。
2.5 静脉炎
表现为滴注部位出现疼痛、肿、发红、组织周围发热或可能触及静脉索。主要原因与药物刺激, 导管的机械刺激, 无菌操作不当, 反复穿刺的影响, 液体的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3 护理
3.1 做好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诉家长, 以取得合作, 让家长合理保护, 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避免潮湿, 并注意防止患儿不慎拔除留置针。
3.2 注意观察局部反应
置管期间, 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若发现局部皮肤肿胀明显, 或皮肤发红、触痛, 有小水疱, 均应拔除导管, 更换静脉, 并给予相应的处理。静脉炎可用50%硫酸镁湿敷, 亦可用土豆片沿静脉方向帖敷于皮肤上, 每日更换数次。皮肤有小水疱者, 可用络合碘涂擦, 每日涂擦2~3次, 并保持干燥。
3.3 保持正确的正压封管技术
我们的做法是:待液体滴完后, 用注射器抽取2~5 ml生理盐水, 与头皮针连接, 先推注1~2 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以使导管保持通畅, 然后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 只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 均匀推注余下生理盐水。此法保证了正压封管, 效果很好。
3.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保持穿刺点无菌, 保持敷贴干燥清洁, 合理选择血管、穿刺部位、针头型号。熟练掌握置管穿刺技术, 并固定牢固。对于在关节处的留置针更应妥善固定, 避免过松过紧。对于小婴儿, 当封管后, 用无菌纱布覆盖套管针, 防止小儿不慎拔管。
3.5 拔针时护理
(下转152页) (上接194页)
先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再用干棉签按压, 嘱家长按压5分钟, 并保持局部干燥, 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岳立萍, 周立, 席淑华.外周浅静脉输液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4) :73-74
【2】杨丽莉, 谢彩霞, 王红梅.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1) :3859-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