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留置针(共12篇)
股静脉留置针 篇1
婴幼患儿由于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浅静脉留置针穿刺难度大、不易保留,因病情及用药的需要,紧急情况下会选取股静脉留置针置管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及时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笔者介绍2例婴幼儿股静脉留置针输液致腹腔积液的病例,以供同行借鉴。
1 一般资料
例1,患儿男,5个月,因食管裂孔疝于2009年3月20日入院,由于患儿肥胖且禁食,需全量补液,故入ICU后用18G套管针行股静脉置管输液对症治疗。穿刺当日20∶00及次日16∶00于此留置针处静推西地兰均可见回血。2009年3月21日9∶00交接班时检查回血通畅,接静脉输液点滴(其中包括静脉营养)。后患儿出现面色微绀,眼眶略凹陷,查血电解质示血钠134 mmol/L,有脱水表现,腹胀明显,有腹膜刺激征。同时回抽股静脉留置针无回血,即行B超提示腹腔积液。2009年3月22日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白色液体。
例2,患儿女,2个月,因迁延性腹泻病及电解质紊乱于2009年4月23日入ICU,入院当日因患儿院外治疗时间较长,长期禁食行静脉营养治疗。外周血管穿刺困难,于9∶00选用20G套管针行股静脉穿刺,穿刺顺利送管,反复抽回血后固定。17∶00患儿出现腹胀,床边摄片提示肠梗阻及腹腔积液。此时查看留置针抽回血断断续续,即退针芯少许(约0.5 cm)后,见回血通畅,予以重新固定,床边行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液体。
2 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2 例患儿均选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规格18G(1.3 mm×48 mm)及20G(1.1 mm×48 mm)。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下肢略外展并轻度外旋,于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内侧约0.5 cm下方0.5~1.0 cm为穿刺点,穿刺角度约40°,进针1 cm左右后见回血退针芯,送软管2 cm左右,连接T形连接管,回抽血液通畅,妥善固定,并连接输液通畅。
3 误入腹腔原因分析
3.1 选择留置针的型号不适宜
常规情况下,护理人员认为留置针软套管进入血管的长度越长,留置时间会越长,故在选择留置针时型号偏大,但由于腹股沟静脉距腹腔较近,因穿刺针长、管径粗,穿刺后滑入腹腔。
3.2 穿刺进针点及穿刺角度选择不当
穿刺前应根据患儿肢体皮下脂肪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若选择进针点偏高,进针角度较大,置入血管后,套针前部斜靠向血管后针管与血管不平行,易进入腹腔。
3.3 留置针材质较硬
若留置针在血管内的软管材质较硬,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刺激较大,易摩擦穿破血管壁进入腹腔。
3.4 体位改变
由于患儿肢体活动频繁、不易固定,套管针在血管内发生移位,在压力作用下自行穿透血管壁及腹膜而进入腹腔。
3.5 机体与物理因素
因患儿基础病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原因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使留置导管在血管薄弱处穿出进入腹腔。
4 讨论
4.1 选择合适的置管时间
股静脉或颈外静脉等大静脉因患儿体表定位不准确,属于“盲穿”,建议不作为留置针穿刺的首选部位,但强调急救状态及患儿血管条件差时除外。
4.2 选择导管质地优良的留置针
应选择导管质地优良的留置针,如BD第4代留置针、BD安全型留置针及贝朗安全型留置针,以减轻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
4.3 选择正确的操作方法
护士要熟悉股静脉的局部解剖结构,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股静脉留置套管针时穿刺点宜低,穿刺角度不宜过大[1],穿刺时,皮肤穿刺点应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下1.0~2.0 cm处,或在腹股沟皮肤皱褶下方1 cm动脉搏动点内侧0.5~1.0 cm处,以30°~40°进针为宜[2],使针管进入血管后能相对保持平行。
5 置管后的护理
妥善固定留置针,必要时行肢体约束。体位的改变是留置针刺入腹腔的重要原因[3]。患者年龄小,四肢活动不易受限,因此,穿刺成功后应减少相应肢体的活动,必要时加以约束。
严格交接班制度,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前必须用含淡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负压抽吸,有回血时方可使用留置针。在使用特殊药物及静脉营养前也应观察有无回血,如有异常应拔除留置针,不可强行使用。
加强病情观察,腹腔容量大,积液不易早期发现。护理人员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患儿烦躁不安,同时伴腹胀、腹膜刺激征时,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可以行B超检查以确诊。
如出现留置针误入腹腔导致腹腔积液时,应立即拔除留置针。患儿取半坐卧位,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小量腹腔积液时可以不做特殊处理,腹腔积液可通过大网膜自行吸收,中量及大量腹腔积液时可行腹腔穿刺减少腹腔积液[4]。
摘要:婴幼患儿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会选取股静脉留置针置管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及时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本文报道2例婴幼儿股静脉留置针输液导致腹腔积液的病例,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留置针,股静脉,腹腔积液
参考文献
[1]张莉.股静脉置管误入腹腔1例教训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47.
[2]李麟菘.临床介入放射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4.
[3]李敏.股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导致腹腔积液2例[J].护理研究,2004,18(18):1691.
[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26.
股静脉留置针 篇2
【评估】
1、输液目的、药物作用、注意事项。
2、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药物过敏史。
3、心里状态及配合程度。
4、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及肢体活动情况,宜选择易固定粗大的静脉。
【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污物缸、排液碗、安尔碘、肾上腺素1支、5ml注射器2付、胶布、套管针(根据评估情况选用适宜型号)、透明敷贴、压脉带、棉签、输液器1付、根据医嘱备输液药物1瓶、0.9%NS、无菌弯盘、输液单、输液瓶贴、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垃圾袋、锐器盒、装污染压脉带小桶(初次输液时用)
环境:清洁、安全、光线适宜,适合无菌操作。体位:体位适宜,注意保暖。【方法】
处置医嘱:正确处置医嘱→评估环境、解释→协助取舒适体位→洗手、戴口罩→再次核对液体瓶贴、输液单→检查液体→输液标签贴于液体瓶(袋)侧面→开启封口→检查输液器质量、有效期→插入液体瓶中、在液体瓶贴上签时间及责任者→再次核对。
输液: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头卡(床号、姓名),核对手腕带,解释→挂输液瓶(袋)→排气→检查套管针质量、有效期、撕开外包装尾端→将头皮针针尖斜面刺入肝素帽中打开调节夹,松动白色帽端,当换液体充满肝素帽后将头皮针完全刺入肝素帽中,拧紧白色帽端→与患者沟通,扎压脉带(穿刺点上方10cm处)→选择静脉→手消→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直径大于8cm,正反各消毒一次)→检查透明敷贴,撕开一端,放于治疗盘内→再次排气→再次询问患者姓名,告知→关闭调节夹→松动针芯→去除针套→嘱患者握拳→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套管针尾部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少许,撤出针芯(约0.5cm)沿血管走向将针芯和套管一起送入血管中→撤出针芯,置于锐器盒内→三松(压脉带,调节夹开2/3,拳)→敷贴固定(透明贴膜纸质边框内侧缘对齐静脉留置针尾部)→在小标签上注明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贴于静脉留置针的尾部→固定针柄→U型固定留置针延长管(禁压穿刺血管,肝素帽高于导管上方,白色帽端靠近穿刺静脉)→取出压脉带放于污染容器内→再次核对手腕带→手消→调节滴数→记录→协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交待注意事项→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巡视:查看床头卡(姓名、住院号)→观察液体是否滴完,数滴数→询问患者主诉→查看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有无渗液、红肿及疼痛等)。
封管:输液完毕→检查无菌弯盘,打开备用→检查0.9%NS溶液→检查5ml注射器→将注射器针帽放于无菌弯盘→抽取0.9%NS 3—5ml放于无菌弯盘内备用,再次核对药液的名称→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头卡、手腕带)并解释、查看留置针→关闭调节夹及小夹子→松开胶布→分离输液器,将0.9%NS溶液注射器连接输液头皮针,轻轻抽吸排出空气→脉冲式封管→推至余0.5-1ml时,关闭小夹子→边推药边拔针→胶布妥善固定→再次核对手腕带→整理床单位→交待留置针注意事项→手消→记录(输液结束时间、封管时间、责任者)→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评价】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
2、操作规范、熟练,穿刺一针见血,透明敷贴固定符合要求。
3、输液滴数符合医嘱及病情需要。
4、封管符合操作规范。
5、与患者沟通并做相关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知晓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插队制度。
2、选择血管应由远心到近心端,根据药物性质、量选择合适的血管。
3、不宜选择的穿刺部位:关节处,静脉变硬处,已有输液渗漏、静脉炎以及发生血肿处,有静脉曲张影响血液循环的部位,手术同侧肢体及患侧肢体静脉,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
4、穿刺时,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20°角;进针速度要慢,以免刺破
静脉后壁,穿刺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回血。
5、掌握输液速度,一般成人为40-60滴/分,小儿为20-40滴/分。对严重脱水、休克患者可加快速度;对有心、肾疾患者,老年、小儿患者输液速度要慢,遵医嘱调节速度。
6、对昏迷、小儿等不合作患者应选用易固定部位的静脉,并以夹板固定肢体。
7、根据病情及治疗原则安排输液顺序,输完一组,在输一组;按病情缓急及药
物半衰期等合理分配用药,并注意配伍禁忌。
8、注意观察输液反应,如有发冷、寒战、皮疹、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
液体及输液器并查找原因。
9、输液过程中应按时巡逻,注意观察液体是否输入顺畅,针头有无脱出、阻塞、移位。当发现注射局部肿胀、漏液时,需及时处理或更换注射部位。10、24小时连续输液时,需每日更换输液器。
11、每日正确使用肝素溶液正亚封管,胶布固定套管针分叉处,应在穿刺点
上方。
12、更换透明敷贴后要记录穿刺时的时间。
1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变化及患者主诉。每次输液前后,应检查留置针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等。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拔除留置针及相关妥善处理。
14、及时做好记录。【理论提问】
1、简述肝素液封管的浓度和用量。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3
【摘要】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可以应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动脉及静脉抽血等。适用于年老体弱、长期输液、血管穿刺困难等,能够保护患者静脉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能够随时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便于急救和给药。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7月,对14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的输液观察,年龄21~78岁,留置时间3~5 d不等。大多数患者状况良好,140例患者中有7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局部静脉炎1例,液体外渗3例,皮下血肿1例,套管堵塞2例。
2输液方法
2.1套管针的选择 套管针型号很多,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2.2血管的选择 一般患者应选择走向清晰、比较粗大、血管充盈、弹性好、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若是手术患者应以不妨碍手术者的操作,便于麻醉师用药和抢救,保证输血、输液顺利通畅为原则。
2.3协助患者舒适卧位,选择穿刺静脉,检查并打开静脉留置针包装袋,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上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患者握拳,取出静脉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头皮式套管针内的空气。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操做者手持静脉留置针,使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一30°.进行静脉穿刺,同时观察回血,见到回血后,调整穿刺为1O°左右。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2.4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嘱患者松拳,左手固定针柄,右手取出针芯,用输液固定贴膜固定留置针。注明置管日期和时间,胶布固定留置针管。
2.5暂停输液时,先拔出部分静脉输液针,仅剩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缓慢推注2—5 m1封管液,使导管及肝素帽内充满,剩下0.5~1 ml后并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拔出输液针头,确保正压封管,避免空气进入。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的橡胶塞,先推注5—10 m1生理盐水冲管,再将静脉输液针插入肝素帽内,进行输液。
2.6拔管停止输液时,先撕下小胶布,再揭开输液固定贴膜,将无菌棉签置与穿刺点前方,迅速拔除套管针,按压穿刺点,避免穿刺点出血。
3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静脉炎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并减慢滴数,防止药物露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并停止在此部位的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鎂溶液或95%乙醇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2次/d,20 min/次,也可用金黄散局部外敷。若合并感染,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3.2液体外渗当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同时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减少留置针肢体的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也可局部热敷,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3.3套管堵塞 为避免套管堵塞,患者静脉高营养输液后要彻底冲洗管道。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5 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人血管内。同时要正确封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并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 h,肝素液维持12 h.
3.4皮下血肿 静脉穿刺失败,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动作不规范,使静脉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穿刺时动作要轻稳、熟练、准确,根据不同患者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输液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针可保留置5—7d,每2天更换一次留置针护贴,进针处用碘伏擦试消毒。如果护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等应及时给予更换,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入对血管壁有刺激药物时,输入前后应适量输入生理盐水冲管,可减少静脉炎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如有静脉炎发生,立即拔管,并做相应处理。
5注意事项
5.1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要检查产品的有效期和外包装是否完好,同时检查产品的完整性及针头斜面有无倒沟,导管边缘是否粗糟。
股静脉留置针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恶性淋巴瘤患者100例均经胸部X线、CT检查证实纵隔占位, 均用CHOP方案化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 女20例;年龄10~70岁, 中位年龄33.1岁;对照组男31例, 女19例;年龄13~78岁, 中位年龄41.1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观察组
操作均由同一名护士进行。选用BD公司生产的18G、20G、22G第三代套管Y型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
2.2 对照组
选用BD公司生产的20G、22G、24G第三代套管Y型静脉留置针, 选择内、外踝、足背、小腿、大腿浅静脉按常规方法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
2.2.1 用物准备:
根据患者体型, 股静脉大小、深浅度, 选用BD公司生产的18G、20G、22G第三代套管Y型静脉留置针, 抽取肝素稀释液 (62.5U/ml) 5ml或10ml, 注射器放置无菌盘内, 无菌手套, 透明敷料, 茂康碘, 75%乙醇, 胶布、速干手消毒液等。
2.2.2 测量双侧大腿围并做好记录:
以便观察有无渗血、渗液, 红肿感染。
2.2.3 体位:
患者取平卧位, 穿刺侧 (首选右侧) 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成45°[1], 臀下垫一小枕或折叠4~8层的毛巾, 以充分暴露穿刺侧腹股沟区, 减小股静脉的弯曲度。
2.2.4 定位:
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cm处可摸到股动脉搏动, 在搏动最明显处内侧旁开0.5cm为穿刺点。
2.2.5 无菌要求:
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75%乙醇、茂康碘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的方法各消毒3次, 消毒直径>8cm, 打开无菌盘, 戴无菌手套, 取抽好肝素稀释液 (62.5U/ml) 的注射器连接留置针, 拧紧留置针肝素冒, 拔除留置针护针冒并排干净留置针内空气。旋转针芯, 使套管与针芯稍有松动, 利于送管。
2.2.6 穿刺:
左手食指触摸股动脉, 右手持留置针于股动脉内侧0.5cm处进针, 针头与皮肤呈30°~45°刺入, 针尖斜面进入皮下后慢慢朝脐部方向穿刺[1], 边进针边用左手回抽注射器, 见暗红色回血即提示留置针已刺入血管, 此时将进针角度放低, 再进针约2~3mm, 再次回抽, 回血顺畅, 此时右手固定针芯, 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再次回抽, 回血顺畅, 拔出针芯, 注入5~10ml肝素稀释液 (62.5U/ml) 封管。
2.2.7 固定:
穿刺处用6cm×7cm透明敷料固定, 敷料外面再用2~3条医用胶布环绕大腿加强固定, 留置针延长部分也用医用胶布固定好。
2.2.8 拔管:
拔管时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针眼5~10min,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压迫>30min, 必要时用沙袋压迫, 并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由于留置针套管柔软、血管损伤小, 拔管后血管修复快, 本观察组无拔管后血肿发生。
2.2.9 注意事项:
(1) 体位:平卧位, 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 臀下垫一小枕或折叠4~8层的毛巾, 以充分暴露穿刺侧腹股沟区, 减小股静脉的弯曲度, 利于送管。 (2) 股静脉定位要准确。 (3) 准确掌握股静脉的深浅度和进针角度。 (4) 带负压进针, 即针尖斜面进入皮下后边进针边回抽。 (5) 见回血后放低进针角度, 再进针2~3mm, 使套管尖端进入血管, 右手固定针芯, 以针芯为支撑, 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 送管感觉无阻力, 送管后回血试验阳性。勿见回血后立即送管, 因此时套管尖端未进入血管, 造成送管失败。
2.3 观察指标:
(1) 留置针输液操作效果。①一次穿刺成功率。②液体通畅度。打开输液开关, 滴速>50滴/min为良好, ≤50滴/min为差[2]。③刺激耐受性。注射昂丹司琼8mg/4ml注射液或输注5%葡萄糖100ml+阿霉素40mg无不适感为耐受良好, 有疼痛感为耐受不良。 (2) 穿刺口局部情况。局部感染、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套管脱出、套管打折、套管堵塞。 (3) 留置针留置时间。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3 护 理
3.1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每天对导管穿刺处进行标准换药[3], 并更换透明敷料,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血肿、红肿感染等征象。嘱患者及家属在洗澡、擦身时勿弄湿敷料, 如有敷料潮湿, 立即报告护士, 及时更换敷料。24h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装置。如有发热, 应及时查找原因, 对不明原因的发热, 应拔除导管, 并进行导管末端细菌学培养。
3.2 加强巡视
避免导管受压、打折、脱出, 保持导管通畅, 及时更换液体, 避免引起空气栓塞, 每天输液前后测量大腿围并与穿刺前大腿围对比, 及时发现液体外渗。一旦发现输液肿胀, 立即拔针并抬高患肢, 局部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TDP) 照射治疗、生马铃薯片外敷、50%硫酸镁湿热敷[1],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消除肿胀。
3.3 封管
采用正压封管[4], 每天输液结束, 将针头退出至仅针头斜面在肝素冒内, 推注封管液至剩余0.5ml时, 边推封管液边拔出针头, 同时左手关闭夹子于留置针近端。
4 结 果
4.1 2组留置针输液操作效果比较
观察组输液通畅度和刺激耐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4.2 2组穿刺局部情况比较
观察组局部感染、静脉炎和液体外渗情况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2组套管脱出、套管打折、套管堵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4.3 2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留置时间为 (5.10±1.22) d长于对照组的 (2.26±0.83)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5 讨 论
5.1 留置针选择
选用BD公司生产的第3代套管Y型静脉留置针, 其管壁特别平滑, 与人体的亲和性好, 套管针在血温下柔软度增大[5], 对血管内膜刺激性小, 不易发生静脉炎;且Y型静脉留置针的延长管, 使输液、静脉注射等操作远离穿刺点, 大大减少了人为套管牵拉移位、刺激, 减少导管脱出及静脉炎的发生。其套管与针芯衔接紧密, 套管尖端不易发生毛刺或翻边现象, 更大程度地保证穿刺成功。
5.2 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是充满压力的工作[6],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 练就过硬的穿刺技术, 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7]。护士要对自己有信心, 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才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形成心态和技能的良性循环。熟练掌握股静脉的定位和深浅度, 熟练掌握操作流程, 进针角度, 强调带负压进针,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5.3
严格执行无菌要求,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 是预防穿刺口局部感染、静脉炎的关键, 而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5]。观察组无局部感染和静脉炎发生, 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 (5.10±1.22) d, 保证了化疗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
5.4 小结
由于股静脉置管技术相对简单, 出现技术相关并发症少, 多采用股静脉置管, 穿刺时无需麻醉, 易于操作 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下肢浅静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8];又因股静脉具有管腔大、弹性好、血流快、不易塌陷等优点, 可迅速稀释化疗药物, 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在股静脉输入脂肪乳、多巴胺、葡萄糖酸钙等高渗刺激性药物局部无红肿、发白等现象发生[9]。故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输液通畅度、刺激耐受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国内无统一标准, 美国BD公司推荐为3~5d, 本研究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 (5.10±1.22) d长于对照组的 (2.26±0.83) d。
综上所述, 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化疗中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纵隔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选用股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照组选用下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比2组留置针输液操作效果、穿刺局部情况和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输液通畅度和刺激耐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局部感染、静脉炎和液体外渗情况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观察组留置时间为 (5.10±1.22) d长于对照组的 (2.26±0.83)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 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留置时间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纵隔肿瘤,化疗,留置针,股静脉穿刺,护理
参考文献
[1]周晓娜.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者中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3) :204-205.
[2]张文波, 李时琼.股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1) :673-674.
[3]蔡玉兰, 谢甲年, 陈虹萍, 等.标准换药程序用于预防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4A) :902.
[4]李柳英, 徐映君, 曾漫瑜, 等.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试验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9) :1756-1757.
[5]陈志玲, 何春桂, 吴世凤, 等.影响化疗病人套管留置针留置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 2001, 11:64-65.
[6]吴欣娟, 张晓静, 高风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4) :197.
[7]杜丽敏.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 (综合版) , 2010, 5:41-42.
[8]许艳丽.股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危重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3, 3 (9) :1427.
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 篇5
主讲人:护士长
参加人:全体护士
内容: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2010年2月22日
主讲人:护士长
参加人:全体护士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二、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 篇6
【关键词】静脉输液;留置针;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45-02
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其优点是减轻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
按普通静脉输液做好穿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安慰、舒适的体位、留置针的选择、敷贴及药液的准备、核对排气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直径为6~8 cm,先检查并打开留置针,取出静脉留置针,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等,调整针头斜面,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约15°,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1~2 mm,左手持针座将套等全部送入静脉内,右手同时抽出针芯,松开止血带,并用敷贴固定,用20%碘伏消毒肝素帽,将排好气的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调节滴速,用胶布固定肝素帽及针柄。穿刺后要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静脉留置一般可以3~5天,最好不超过7天。穿刺时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因套管针芯长度比外套管略长约1 mm,有时针尖已进入血管见回血,而外套管并未进入,此时直接送管则会引起穿刺失败。敷贴固定时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2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点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点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认知。
2.1 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1)静脉留置针套管由先进的生物材料Vialon制成的,套管柔软、韧性大、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其漏液率在13.8%以下。(2)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伤小,有效地保护血管,拔管后经短暂修复即可重复使用,减少对血管的破坏。(3)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病人血管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4)套管针在血管内保留时间较长,对于手术、新生儿、危重、抢救等病人可随时做到静脉输液,保证治疗。(5)套管针的经济价格与普通的头皮钢针输液耗材基本相等,比较经济实用。
3 静脉留置针护理
3.1 重视患者健康教育讲解有关套管针护理知识,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套管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置管期间护理套管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无菌敷料与皮肤之间有气泡、被污染、卷边应及时更换;连续输液患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d,肝素帽至少更换1次/周。封管液只能当天配制使用,封管注射器1例1具。封管后注意观察管腔内有无回血,若有回血且量较多者,可先注入生理盐水10ml,再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以免管腔阻塞。每班均应交接套管针的通畅情况。
3.3 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并给予50%硫酸镁持续湿敷24~36h,局部涂喜疗妥软膏等进行处理。
3.4 套管针留置时间 在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病人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的6~7天,而5天内的发生率为0[4]。目前,我国对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尚无明确规定,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建议时间是72~96h;BD公司的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天,而本科对使用套管针的患者观察发现,留置时间72h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发生率增高,因此我们常规留置时间定为最长不超过72h,既可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
参考文獻:
[1] 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婴儿静脉留置针内踝留置优于头皮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 本院内儿科住院婴儿行头皮静脉留置针及大隐 (内踝) 静脉留置针共200例。男107例, 女93例, 年龄29天至1岁。所用药物为抗菌、抗病毒药及能量支持等。按住院时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基本情况相似。
1.2 方法
1.2.1 静脉留置
两组患者均采用同型号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将留置针护套去除, 检视导管完整性, 并旋转导管360度。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看到回血后, 降低针的角度, 并将针向前推入1~2毫米。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 固定针座, 将导管推入血管中。固定软管座, 抽出针头, 取出肝素帽, 将肝素帽与导管连接座连接, 旋紧以防漏液。在静脉穿刺时尽量将留置管全部注入血管内, 并在留置针针柄与肝素帽下垫较小消毒棉球, 避免留置管对皮肤产生摩擦。对照组将留置针留置在头皮静脉, 取3L粘贴手术巾 (规格6cm×7cm) , 粘贴后用药棉从3L粘贴手术巾的中部向两边抹压, 使其与皮肤熨帖粘合紧密, 在3L粘贴手术巾外 (穿刺部位) 用医用纸胶带再绕头固定包扎1周, 窄胶布填上穿刺时间, 贴于3L粘贴手术巾上。观察组将留置针留置在大隐 (内踝) 静脉, 并在留置针柄与肝素帽下同样垫较小消毒棉球。取3L粘贴手术巾 (同上) 粘后外加用3M自我黏缠外科绷带缠绕在穿刺部位4~5周, 覆盖肝素帽及3L粘贴手术巾, 包扎固定后用手将所有部位按压一下[1], 以达到自粘固定效果, 再用小夹板固定功能位。以上操作为经验丰富、穿刺技术熟练的主管护师进行。
1.2.2 封管
两组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 (生理盐水) 封管。其方法为:用注射器抽取10ml生理盐水, 只将针头斜面进入肝素帽内, 均匀推注生理盐水, 拔针时注意一手固定留置针, 一手轻轻将注射器拔出, 保证正压封管。
2 结果
两组不同部位留置针对皮肤的刺激情况及留置时间对比 (表1) 。观察组的皮肤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静脉留置时间小于2天所占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头皮静脉留置
住院患儿浅静脉留置针应用广泛, 常规选择婴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 但因患儿皮肤较嫩, 特别是头部皮脂腺较多, 湿疹患儿头皮易有脱屑, 头皮静脉置管时以胶布或留置针粘贴固定, 在拔针卸胶布时极易撕伤 (脱) 置管部位的皮肤[2]。婴儿在哭闹时易出汗、头皮皮脂腺多、毛发长, 导致胶布粘贴不牢固, 加上家长抱着走动, 患儿头皮痒时易摇头摩擦或用手抓留置针引起滚针或针头脱出。其次头皮静脉较细, 血液回流量不能满足药物稀释的要求, 慢慢地使细胞内的水分被带走, 细胞缺水而致防御能力降低, 易致静脉炎、渗漏[3], 增加患儿痛苦, 造成患儿烦躁及家属痛心。
3.2 大隐静脉留置
大隐静脉相对较粗, 足部皮肤无脱屑也无油脂, 有利于粘贴手术巾粘贴。留置针留置后在3L粘贴手术巾外还可加用3M自我黏缠外科绷带, 外科绷带采用无纺涤纶作被衬表面涂以高分子聚合物, 被衬中埋有聚酯弹力丝, 具有无粘性但能自我粘合、延展性佳, 可随意调节压力的特点, 包扎后产生恒定的压力能较好防止留置针滑出, 且透气性好[4]。3M自我黏缠外科绷带既起到了保护穿刺部位的作用, 又有利于护士用肉眼直接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 保证了留置针稳妥固定的效果。表1显示大隐静脉留置针出现红肿少, 且留置时间延长。
3.3 大隐静脉置管注意事项
输液时露出肝素帽接针面, 缠绕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宜, 太松起不到固定作用, 太紧可影响穿刺局部血液循环, 甚至发生输液不畅、血凝块填塞针头。每次输液前松开绷带观察皮肤情况, 防止留置针软管及肝素帽接头处导管压迫皮肤、软组织, 造成压疮, 故在留置针柄与肝素帽下垫较小消毒棉球, 可起保护皮肤作用。
3.4 家属配合很重要
在大隐静脉选定留置部位时, 应向家长解释选择此部位的优点, 获得家长理解, 取得配合, 母亲喂奶和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应避免触碰留置针以免引起血管穿破出现液体外渗。尽量让留置针的部位裸露, 以便于观察和护理。使用夹板时应将患儿肢体固定于功能位, 严密观察患儿肢体的末梢循环。
参考文献
[1]李红鹏.对脑外伤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 :60-61.
[2]江美兰, 涂英, 罗志方, 等.实用新型静脉留置针固定贴的设计与研制[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22) :2075-2076.
[3]肖艾青, 谢立华, 马媚媚, 等.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5) :99-100.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体会 篇8
1 对操作者的要求
1.1 静脉穿刺技术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之一
操作者应认真学习外周静脉解剖部位、走向、穿刺首选静脉的结构特点, 并通过看、摸、具体感觉血管的弹性、硬度、脆性及血管固定与滑动的区别等, 提高感性认识[2]。从理论到实践,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平时善于总结穿刺失败的经验与教训, 使静脉穿刺水平进一步提高。
1.2 心理素质是静脉穿刺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患儿的恐惧、哭闹、躁动, 家长唠叨、对操作者缺乏信任等可影响穿刺成功。因此, 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并在操作时保持情绪稳定, 充满信心, 集中注意力,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 穿刺针的选择
选择适合患儿的留置针, 一般以22G~24G为主, 使用前要对留置针的质量进行检查, 针头有无倒钩, 套管有无断裂, 开叉及起毛边的现象, 保证其锐利、通畅、光滑。
2.2 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选择
根据小儿年龄、治疗目的等具体情况选合适血管。1岁以内婴儿首选头正中静脉及颞浅静脉, 此部位平坦, 血管不滑动, 易于固定, 又不影响患儿的卧位及休息;1岁以上幼儿以四肢血管为主, 不宜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3 合适的进针方法及进针角度
婴幼儿皮肤嫩、血管浅, 笔者认为用正刺法以10°~15°角度一次性刺入皮肤血管, 针头刺入皮肤时用力要小而轻, 速度要稳而慢, 见回血后应顺血管再进入0.5 cm~1.0 cm, 以食指中指固定针芯, 用拇指直接将外套管轻轻推入血管, 送外套管时动作应缓慢轻柔, 以免穿破血管。
2.4 穿刺成功后的合理固定
用3M粘贴薄膜均匀地从上到下把外套管针全部覆盖, 肝素帽部位应加强看护, 避免撕脱, 尤其是在蓝光箱中未穿衣服的新生儿, 可用纱布将手包裹成拳头并略加固定, 使其不会在哭闹中抓落留置针。对于出汗较多的小儿, 有研究认为使用一条带棉芯的输液贴, 盖住留置针针眼, 然后覆盖3M透明敷料固定, 出汗、渗液渗血等可吸附在一次性输液贴的棉芯上, 避免了穿刺局部潮湿[3]。
3 留置时间相关因素
3.1 封管技术及封管方法
封管液得当, 方法正确, 则可延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传统的静脉套管针的封管是用注射器抽吸25 U/mL的肝素液进行封管, 有文献显示, 肝素液封管对某些出血性疾病则不宜使用。近年来我科采用生理盐水代替肝素盐水封管, 可防止留置针内血栓形成, 同时扩大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的使用范围, 且不需配液, 免受污染, 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故用生理盐水封管较安全、妥当。封管时用左手食指按压针翼, 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 cm~5 cm, 缓慢推封管, 边推注边封管边退针, 快推完后再拔针, 避免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 使血管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 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 可防止回血现象发生, 起到抗凝作用, 避免堵塞发生。同时,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重复封管也是避免留置针堵塞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封管方法无一例失败, 平均留置时间为5 d, 最长留置时间为10 d。
3.2 输入药物性质
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壁, 会引起血管收缩、痉挛, 影响留置时间。因此, 输注此类药物时, 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 同时输注速度宜慢, 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延长留置时间。
3.3 患儿家长合作程度
婴幼儿因套管针留置于头部有不适感, 爱哭闹, 易扯脱。因此, 在使用静脉套管针前, 应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先告知家长套管针的优点及有关注意事项, 争取得到家长的合作, 配合做好婴幼儿的照护。对较大婴幼儿采用简单、易接受的语言进行沟通劝慰, 尽量争取得到患儿的合作。对不合作者用无指手套套住双手, 以防扯脱针头。
3.4 静脉炎发生情况
静脉炎导致非正常拔管占45.9%[4], 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为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操作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穿刺点进行彻底消毒。若发现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苍白状分支, 均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除套管针, 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 一般24 h内症状基本消失。有资料表明, 使用新鲜马铃薯外敷置管局部的方法, 明显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延长了留置针的时间[5]。
4 小结
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 还可以保护血管, 既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而静脉留置针在应用中除了要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外, 还应加强无菌观念,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解释工作等, 从而使套管针留置的成功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姜华, 宗六一, 毕慧亚.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影响因素的探讨[J].全科护理, 2008, 6 (11C) :3029-3030.
[2]肖文丹, 王艳.血管分级带教法对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21) :61-62.
[3]邱君婷.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使用护理[J].全科护理, 2008, 6 (10B) :2693-2694.
[4]陈筱兰.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08, 6 (11C) :3052.
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体会 篇9
1 方法
1.1 穿刺要点
头皮静脉穿刺应尽量把周围毛发刮干净, 备皮面积大于贴膜面积, 由助手固定头部。针头与皮肤呈10°~20°角刺入皮肤, 进针见回血后, 放平针 (减少角度) , 右手大拇指、食指固定针芯保持不动, 左手拇指和食指持套管针“Y”处, 直接将外套管轻轻推入血管, 动作应缓慢轻柔。助手绷紧血管下方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 使外套管顺利送入血管, 不易发生扭曲、打折。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难度较大, 无菌要求严格。因此, 护士应熟练掌握普通静脉穿刺技术, 同时保持心理镇定并合理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免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 对于粗大充盈的血管, 见回血后顺血管再进少许, 然后再送入套管。
1.2 固定
固定至关重要, 决定着静脉留置的成功与失败。固定时, 既要位置准确、动作敏捷, 又要达到稳妥、安全、方便的要求。固定位置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心, 近心端透明贴固定于套管座末端, 远心端透明贴完全覆盖穿刺部位皮肤。为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将留置针尾部软管固定于透明贴周围的皮肤上, 不宜固定在透明贴膜上而影响视野观察。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以便于更换输液装置、封管、拔针等操作。
1.3 封管
封管液的选择同样也非常关键, 选择不当, 可致针管堵塞。临床选用肝素盐水液封管 (10~100 U/m L) , 用量3~5 m L, 以边退针边推注的方法正压封管, 夹闭止血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者选用可来福接头, 用盐水冲管。
1.4 留置时间
小儿静脉置入留置针时, 因血管细小, 外套管紧贴血管壁, 易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刺激, 加上药物的化学刺激均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加大了静脉炎的可能性, 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通过应用观察, 留置时间最好为3 d.
2 常见失败原因及对策
2.1 套管针脱落
套管针的脱落多因小儿活动量比较大, 不易看护, 本身不接受静脉留置针, 有恐惧心理, 烦躁哭闹自行抓脱, 在睡眠中翻身撕脱, 或患儿头部大量分泌油脂、汗液, 使敷贴失去黏性, 致套管针脱出。应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并有效固定。临床选用弹力帽固定法, 头部固定法:把弹力帽顶部撕开, 形成一环行圈, 固定于头围, 用网帽压住贴膜, 把套管针的肝素帽网固定在弹力帽的边缘。手脚固定法:手脚部位穿刺成功后用较长的胶布固定好, 再用弹力帽包裹手脚, 不至于让患儿撕脱, 减少套管针的脱落。
2.2 套管针阻塞
正确封管, 选用肝素盐水保证封管成功, 已有局部肿胀的患儿应控制滴速, 加强观察。若肿胀明显伴疼痛者应拔除套管针, 抬高患肢促进局部吸收, 必要时用50%硫酸镁湿敷。
2.3 局部渗漏肿胀
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 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配制浓度、输液的速度和温度。套管针留置72 h后拔除, 输液过程中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及硬结。输液后必须冲管将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流, 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排气方法改进 篇10
1 静脉留置针排气方法
1.1 旧方法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茂菲式滴管下端输液器内有空气时, 护士在给予排气时直接将输液管反折, 然后将输液管内气泡用手指慢慢往上弹或直接将输液接头与留置针接头分离将输液管道内有气泡的液体排出, 这样不仅要浪费护士很多时间而且排气时药液易造成污染, 同时又容易造成静脉回血, 引起针头堵塞, 重要的是输液管道内气泡往往未能完全排干净, 在输液管壁内形成小气泡, 在输液中很难避免一小部分空气进入血管, 就会给病人及家属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从而引起对我们护理工作不满。
1.2 新方法
现介绍一种新的静脉留置针排气方法, 既可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又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当输液器茂菲式滴管下端进空气时护士先将静脉留置针直水夹卡紧, 然后将输液器的调节器降到输液管内进气泡下方后关闭调节器, 将调节器轻轻往上推, 以能看见输液器内气泡全部排净, 无小气泡为止, 打开调节器开关及静脉留置针的直水夹, 使液体缓缓流入, 这样整个输液管道小气泡完全排空, 没有空气盲端, 在输液时就没有气泡进入血管, 而且减少静脉回血, 引起针头堵塞, 消除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压力, 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 而且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提升了护理质量。
2 优点
静脉留置针120例患者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
【中国分类号】 R69.1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42-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用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传统头皮针更新换代产品,由于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急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路,及时用药,把握有利的抢救时机,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减少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时被针刺的危险[1]。2011年01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对120例乳腺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年龄21~72岁,均为乳腺科女性患者,其中乳腺癌46例,乳腺良性肿块8例,乳腺炎66例,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4 d。
2护理
2.1心理护理和干预 由于静脉留置针较普通的输液钢针长且较粗,在血管内留置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心理负担,担心会引起疼痛和活动不便。为此护士要做好详尽的解释,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和有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解除对留置针的理解误区,消除心理负担,乐于接受。
2.2做好血管评估 通常选择四肢浅表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有血栓性静脉炎的血管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甚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对创伤性抢救患者要特别注意创伤部位的选择,应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成人选择血管的顺序一般为前臂中段,手背,手腕,手肘,尽量避免下肢静脉,因为下肢血液循环较差,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2]。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建议选择管径较小的留置针,管径较小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导管漂浮于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常用的留置针型号为24G。
2.3严格无菌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前仔细检查留置针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整,常规进行输液前排气至过滤器端,拆除包装,连接留置针并排净气体,用0.2%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3次,范围大于8cm,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直接穿刺进入皮下血管内,见回血后降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平行再进入1-2mm,以保证套管针进入血管,左手退出针芯同时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再次消毒穿刺局部,然后用无菌贴膜无张力粘贴固定,注明穿刺时间及贴膜时间。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两手的稳定性,避免滑动造成穿刺失败。如遇到血管条件不太好的患者,可在预穿刺部位热敷按摩5-10分钟,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2.4正确封管,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封管操作不当将导致血液反流,形成阻塞。一般认为,封管时用注射器向静脉帽内注入封管液,边推注边退针,直至针头完全退出为止,确保正压封管[3]。我们在留置针护理中,均用62.5U/ml稀释肝素钠封管液3ml正压封管。另外,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这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2.5做好留置针的维护及并发症的护理 每日输液前观察留置针的局部情况,注意血管局部有无红肿、渗出,针头有无脱出,患者是否感到疼痛,贴膜是否需要更换等。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给予拔针:局部有红肿或患者感到疼痛;血管硬化;留置针内血液堵塞。更换贴膜时,用0.2%碘伏棉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3次,消毒范围大于8cm,待干后贴上新贴膜;肝素帽视具体情况进行更换,其位置应高于穿刺部位,可减少血液回流造成堵塞;每次封管后滑动夹应靠近穿刺端夹紧,避免挤压暴露于外侧的导管,减少血液回流和堵塞。输液时按时巡视患者,做好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留置期间保持局部清洁,严禁沐浴;输液时严禁自行调节滴速,可适当活动及抬高留置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肢体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护士进行处理。
3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因钢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操作简便,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因此,护士要加强留置针的护理,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以保证最佳留置时间及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英,蒋金会.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84-285.
[2] 许培琴,顾建秀.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183.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8 - 290.
股静脉留置针 篇12
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现状
2006年以前, 国内外对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颇多, 有研究[3]通过对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观察, 总结认为留置时间最长27d最短2d, 平均留置时间为8~9d[4]。 有报道说[5]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超过96h后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提高, 机化血栓也明显增多。 有研究[6]发现静脉炎发生率与液体渗透压密切相关, 建议输入高渗液时留置时间最多不超过3d。 如果病情需要可在3d后更换到其他部位, 就会减少留置部位局部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有研究[7]通过对2005年1~10月应用的浅静脉留置针的研究, 用细菌学方法初步确定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 结果是留置时间7d以内是相对安全的时间, 9d则不可取。 对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INS)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DC) 、 美国BD公司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合理留置时间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更新, 20世纪90年代, 美国INS[8]将留置时间规定为3d。 目前, 美国BD公司依据INS发行的2006 年版 《 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 》 和美国CDC的标准, 将其留置时间统一为72~96h。 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 建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应严格按照美国输液治疗学会标准, 留置72~96h。
2.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大量研究发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诸多因素有关, 其影响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不同的留置针, 由于其质量不一, 同样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在面对各类穿刺对象时, 其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也将出现异同。 有研究发现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情况下, 选择留置针以细、短为宜, 因相对较小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 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 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形成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9]。
2.2静脉留置针留置穿刺方法
正确的穿刺方法可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作用, 体现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提高工作效率, 为临床治疗和抢救赢得时间。 研究表明, 采用创新的穿刺方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延长留置时间[10], 目前采用如下方法: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 进皮肤后降低度为10°平行进入血管约4~6mm见回血, 继续进针5mm左右, 左手推进外套管, 右手持针芯后退, 继而再向血管走向进针2mm, 如此反复至外套管全部针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内, 左手固定外套管针尾, 右手取出针芯, 松开止血带, 无菌透明敷贴固定, 此方法由于减少了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 避免引起机械性静脉炎, 进而能使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相对延长。
2.3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式
留置针的固定方式或手法将很大程度地决定其留置时间的长短。 传统方法是直接用透明服帖, 或先固定分叉处再用透明敷贴等方法固定。 有研究表明[11]先用输液贴固定分叉处再用透明敷贴固定的方法比传统的直接用敷贴固定留置时间更长。 留置针固定不牢固, 易导致其移位, 部分突出或全部突出从而影响留置时间, 也可以在穿刺成功后将套管针延长管向上反折, u型固定, 用透气性好、黏度高的敷贴以穿刺部位为中心平稳贴, 同样可以很好地延长留置时间。
2.4静脉血管的选择
血管的选择很大程度地决定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好的血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不良的血管选择与局部渗液、静脉炎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维护静脉通路和延长留置时间, 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循环丰富的血管, 同时注意避开关节、神经、肌腱、患病肢体等方法值得采取。 常用穿刺部位有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避开下肢静脉。 尽量选择近心端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 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2.5输入药物
输入药物的性质、输注速度、输注部位也会一定程度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应当根据患者情况、药物的性质或特性调节输注速度, 对于浓度高或者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当选择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输注药液。 高渗性、高刺激性、高浓度、 高分子药物的化学作用引起的静脉炎也是影响留置时间的常见因素, 临床应用甘露醇、营养液、含钾药物、抗肿瘤药物因其对血管刺激性大而导致静脉炎, 从而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2.6患者的基本情况
血液黏稠度及血脂浓度对留置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血液黏稠度异常病人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少于血液黏稠度正常的患者[12], 另有一些研究者发现血液粘稠度与血脂高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比正常患者的时间明显缩短[13]。
2.7封管技术
选用封管液不合适、封管方法不合理、在输注一些黏稠度高的液体或血液后未能及时冲管, 护理方面的疏忽导致导管内回血都会导致留置时间缩短。 为此, 首先封管液的选择可以考虑肝素液进行封管, 稀释肝素液封管堵管率低于生理盐水封管, 其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 大剂量优于小剂量。 封管液浓度过小, 剂量不够, 不能彻底冲洗血管内的药液常导致堵管。 其次进行正压封管,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 边推封管液, 边退针, 导管内充满封管液时即可拔出针头, 可防止回血现象发生[14]。
2.8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时间有关
影响浅静脉留置时间重要的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的发生与以下诸多因素相关:穿刺技术不熟练, 反复穿刺, 造成血管损伤; 穿刺操作时无菌消毒不严, 造成细菌性静脉炎;输液速度过快, 大于血流速度, 增加血管壁侧压力, 药物对血管壁刺激增加;留置针型号与所选血管不相称;输入药物的浓度、p H值、渗透压等对血管的刺激。 因此, 控制引起静脉炎的因素, 延迟静脉炎的发生可以相应延长留置时间。 具体处理方案为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 保持敷贴的黏性和清洁干燥, 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 及时拔针, 给予局部热敷等。 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 即穿刺前消毒, 穿刺后消毒, 拔针前消毒, 这样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同时应当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进行静脉穿刺, 以免血管壁损伤, 局部血栓形成。
2.9自然环境因素
夏天天气炎热, 出汗多, 易致敷贴脱落, 留置针被动带出或穿刺处感染;冬天寒冷, 且输入低温液体可引起血流速度减慢, 药物对于血管壁的刺激时间延长, 引起局部疼痛, 麻木容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 导致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 在临床工作中, 可以通过科学地改变环境, 例如使用空调, 夏天用温毛巾擦拭汗液, 并及时更换敷贴等, 冬天适当热敷输液侧肢体, 促进血液循环, 这样可以起到延长留置时间的效果。
2.10其他因素
穿刺部位皮肤过敏或者局部炎症, 留置针局部渗液;患者自身体位不当或者着装影响留置针的畅通。 置管后护理不到位, 如敷贴脱落、局部消毒不严、健康教育不到位等。 患者自身的因素:合作程度, 患者及家属对留置针的了解程度、患者的病情、留置对象等因素有关, 患者及家属如果对留置针缺乏了解, 以上这些因素就可使留置时间缩短。 在穿刺前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及意义, 使其了解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肢体过度活动。 清醒患者, 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但是昏迷躁动或精神失常的患者, 则争取得到家属或看护人的合作, 避免患者自行拔管。 留置后的护理措施同样关键, 凡放置留置针的患者应加强巡视, 进行床头交接班, 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硬结、疼痛或青紫等现象,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用, 滴速宜慢, 前后均用生理盐水冲洗,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结语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受上述诸多因素影响, 临床工作中很多因素会导致静脉炎发生、堵管、脱管等情况, 所以不得不重新置管, 在临床工作中, 只有加强原因分析, 从细微处做起, 做好各项护理, 减少影响因素, 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留置针的作用, 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摘要:为了总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本研究通过查阅维普、万方等期刊数据库, 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 发现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受到留置针自身、穿刺技术、患者血管、后期护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够长期保留是其最大的优点, 但是并不是留置时间越久越好, 只有做好静脉留置针各项护理, 减少影响因素, 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留置针的作用, 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股静脉留置针】推荐阅读:
股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儿的应用及护理05-28
安全静脉留置针05-12
外周静脉留置针09-08
静脉留置针穿刺11-13
头皮静脉留置针11-15
新生儿静脉静脉留置针05-30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07-18
颈外静脉留置针09-06
BD静脉留置针09-19
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