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留置针

2024-09-06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用12篇)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1

在ICU医院感染日益严重的环境下, 减少有创操作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之一, 而在ICU护理过程中, 患者病情危重, 感染严重, 常需要长期反复输液、加强静脉营养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高浓度药物等多种刺激, 导致四肢外周静脉血管穿刺困难, 而且留置时间短, 静脉穿刺费时长。近两年来, 我科采用普通静脉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留置输液, 在穿刺技术和留置针护理方面效果明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2013年我科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共198例, 男132例, 女66例, 年龄27~96岁, 中位年龄48.7岁, 成功192例, 成功率97%, 留置时间2~12d, 平均7d。1.2穿刺方法患者取去枕仰卧位, 必要时可在肩下垫薄枕, 使头低肩高, 头偏向穿刺置管对侧,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选择充盈的颈外静脉上1/3处为进针点, 消毒范围为10cm×10cm大小待干, 静脉充盈者可一人进行操作, 不充盈者需要1人协助, 助手在锁骨上压迫颈外静脉使其充盈, 穿刺者根据颈外静脉的粗细、需要输入液体的量和速度等情况选择18G、22G、24G大小不等的留置针, 在留置针连接处连接2%肝素钠生理盐水注射器, 在穿刺点上方绷紧皮肤, 以30度的角度进针, 边穿边抽回血, 见回血后降低角度, 沿血管走行边进针边退钢针, 完毕后再次抽回血确定, 并再次消毒, 待干后用透明敷贴固定, 并在敷贴外用无菌纱布覆盖, 此方法用于颈外静脉不充盈或患者比较肥胖的情况下, 无法从外观看见颈外静脉, 我们称其为盲穿刺法, 患者的体位、留置针的选择、留置针准备等同上, 不同的是在穿刺时我们在下颌角与锁骨中点连线的上1/3处穿刺进针, 待留置针全部进完毕后采用边退边回抽血, 见回血后再边进留置针边退钢针, 穿刺好后同上处理方法。

2 留置针护理

(1) 在操作和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 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敷贴固定, 使其松紧适宜, 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 该处由于患者的汗液常导致透明敷贴粘贴不牢, 或者患者头部活动, 致留置针滑脱。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并加强固定套管针延长管处及留置针肝素帽处, 防止过度牵拉。 (3) 正确的封管:用0.9%氯化钠溶液250ml加肝素钠12500U的肝素钠盐液进行正压封管法。即每次输完液后用配置好的肝素钠盐溶液3~5ml冲管, 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 可选用0.9%氯化钠溶液5~10ml作为封管液, 每隔6~8h冲管1次。封管时应边推边停, 在推的过程中加闭留置针的小开关, 并使其关闭位置尽量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 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 免凝血堵管。 (4)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每班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性反应等, 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 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立即拔管, 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以促进血液循环, 恢复血管弹性, 减轻患者的痛苦。

3 讨论

我科对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指征较为严格, 能不穿刺尽量不穿刺。但ICU患者病情都危重, 需要治疗的药物多, 刺激性大, 对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等患者, 住院时间较长, 四肢外周静脉血管经长期刺激后穿刺较为困难, 有的穿刺成功后有回血, 但留置时间常较短, 常出现外渗严重或时有回血但液体不滴等现象, 护士们常在建立静脉通道上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颈外静脉作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该处穿刺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较高、创伤小、留置时间长, 静脉炎发生率低, 在我科应用广泛, 同时对于四肢外周静脉穿刺难度大患者如:外伤急救、失血性休克患者、小儿急救、晚期肿瘤患者、慢性病患者等, 采取颈外静脉建立通道, 既可迅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抢救, 又能减少患者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在留置时间上, 有时较一般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时间长, 但只要注意无菌操作, 每班注意观察, 在较长时间内也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 我们也应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股静脉穿刺,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2

操作前,首先整理衣帽,评估患者及环境。核对医嘱,请问您是 吗?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听说今天晨起你有腹泻的症状,(是的),稍后遵医嘱我要为你静点0.9%nacl,为您补液,防止脱水现象的发生。本次输液大概持续一个小时,您看您是否需要去卫生间吗?(不需要)先让我看一下你的血管好吗?您的这根血管没有瘢痕,穿刺次数少,按压疼吗?稍后我会选择这跟静脉为您进行输液,为了避免反复穿刺给您带来的痛苦,我将要为您选择静脉留置针,但是留置针的价格比一般的输液器贵一些,您可以接受吗?那现在我去为您准备用物,请您稍等!评估环境 病室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用物准备完毕,现在开始操作 洗手,戴口罩

再次核对医嘱,三卡一致(医嘱,输液卡,瓶贴)

1、检查药液,0.9%nacl 250ml在有效期内,瓶口无松动,瓶体无裂痕,倒置对光检查无混浊,沉淀絮状物。

2、贴瓶贴

3、开启瓶盖,检查棉签在有效期内,无漏气。碘伏在有效期内,瓶体无裂痕。消毒瓶口至瓶颈。

4、检查输液器,在有效期内,无漏气。打开包装,将粗针头插入瓶口,输液器置于袋内不拿出,关闭调节夹。

5、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6、再次核对,我现在要为你进行静脉输液,您准备好了吗?

7、将输液袋挂于输液架上,展开输液器,将墨菲滴壶倒置,打开调节夹,当液体流入2/1-2/3满时将墨菲滴壶倒转。将调节夹移至适当位置。当液体流至过滤网时,关闭调节夹。输液器内无气泡。将输液器放置于输液架另一侧。

8、检查留置针在有效期,无漏气现象。打开留置针的包装,连接留置针。先将头皮真插到肝素帽适当位置,待空气排除后将头皮针全部插入。液体流至黄色腔时关闭调节夹。

9、协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垫脉诊和治疗巾,检查贴膜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无破损,无潮湿。

10、放好止血带,选血管,第一次消毒皮肤。直径为8*8

11、在穿刺上方6厘米处系止血带,再次消毒

12、打开调节夹,使少量液体滴出。关闭调节夹,检查针头和输液管内无气泡。

13、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取下护针帽。

14、嘱患者握拳,穿刺时可能会疼痛,请不要紧张。一手在消毒区外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另一手持留置针。在选定的静脉血管偏下方进针。针尖斜面向上成15-20度角进针,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针头沿血管方向潜行少许。

15、右手持针翼,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16、一手固定针翼,三松。观察液体流入顺畅,拔出针心,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用输液体将留置针u型固定,防止压迫穿刺血管。

17、记录日期时间,贴于透明贴膜上。

18、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及老年人20到40滴/分。根据病情需要我为您调至60滴/分。请您不要随意调节。

19、记录输液卡,将起挂于输液架上。20、整理用物。

21、整理床单位,我会每15-30分巡视病房一次。如有需要或不适,请按呼叫器,我会马上就赶来。

二、封管

1、,你的输液已经结束,现在感觉怎么样了?现在我要为你封管。

2、拔出头皮针,将输液管和输液瓶取下,放入处置车下层。将留置针输液贴揭下,肝素帽消毒两编。

3、用无菌等身生理盐水5-10ml,每6-8个小时重复封管一次。

4、将注射器针头全部插入肝素帽中,脉冲式封针,边推边退。推液速度大于退针速度。

5、关闭调节夹,拔出注射器

6、,现在封管已经结束。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避免用力过猛及下垂姿势。以免大量回血堵塞导管。洗澡时注意防水。保持敷料固定、您还有其他需要吗?请您好好休息。

三、拔针

1、,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为3-5天,您的留置针已经到了拔出的时间了,我现在来为你拔针。

2、揭去输液贴和透明胶贴,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

3、请您按压穿刺点及前方皮肤直至不住血为止、4、请问还有其他需要吗?

5、车上无菌和有菌物品分开放置。取下输液卡。洗手

6、将头皮针、套管针置于利器盒内,输液管毁形。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3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09-02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解血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紧急救治的措施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改善循环衰竭状态,降低死亡率。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周围循环衰竭患者,采用四肢浅静脉建立通路比较困难,往往延误了救治时机,为了寻求更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我科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为消化道出血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达到了及时准确用药的目的,为抢救成功奠定了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来自织梦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02例男性64例,女性38例,年龄在27~80岁,平均年龄53.5岁。其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2例,胃癌晚期出血6例,结肠和直肠出血8例。按需行颈外静脉穿刺补液共75例,其中男47例,女28例。

1.2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采用颈外静脉建立通路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知青同意和配合。备齐用物,检查有效期及外包装。在患者肩下垫一薄枕,头低于肩部,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外静脉,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为穿刺点;取10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接20号或22号静脉留置针排气,用茂康碘消毒皮肤2次,范围大于8cm,待干。操作者以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翼,以30~40°进行穿刺,穿刺中觉得有穿破感时回抽注射器,见回血后放低15°再沿血管潜行1~2cm,以保证外套管也进入血管,然后稍退针芯0.2~0.3cm,持针座及白色针翼,将导管一起全部送入静脉。针芯撤出前再回抽一次并推注生理盐水,证明外套确实在血管内,退出针芯;固定针翼,并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针尾固定于面部;连接输液器,调节输液速度;记录穿刺日期和时间。

2 结果

75例病人中颈外静脉穿刺穿刺1次成功68例,2次成功5例,穿刺失败2例,所有病人穿刺不超过3次。

3 对策

3.1 封管方法 每天更换输液器,输液完毕后,用3~5ml稀释肝素液或5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1]。

3.2 防止穿透血管 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因其表浅且易于固定,故可用于输液,但不可多次穿刺[2]。血管周围有颈部浅筋膜和颈阔肌包绕,当针梗抵达血管腔后,忌来回抽动,以免穿破血管壁形成血肿。

3.3防止留置针滑脱 对不合作的病人,助手固定头部是穿刺成功的关键环节,穿刺成功后迅速固定。交代患者避免颈部过度活动,防止敷贴及留置针脱落;注意适当固定病人头颈部,应在护士协助下活动及搬运。

3.4熟悉颈部解剖位置,防止损伤胸导管 胸导管又称左淋巴导管,是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多注入左靜脉角,故应尽量采取右侧颈外静脉穿刺,可避免损伤胸导管。

3.5严防空气栓塞 进针前排尽空气,及时更换液体。静脉推药时可用针头直接刺入消毒后的肝素帽,再关闭输液器开关,杜绝空气进去。

3.6 处理留置针管腔回血 内若留置针管腔内有回血,需及时用稀释肝素生理盐水冲管,避免留置针被血块堵塞;如发生血块堵塞针头,不能用注射器用力把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3],应拔除留置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4 讨论

4.1 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若30min内出血量超过2000ml,54.1%终因机体在短期内不能代偿导致急性血容量不足而死亡[4]。而有关早期输液复苏的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出血性休克后早(15S)输液复苏与不输液相比,能明显提高肝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尿液,明显降低死亡率。因此,优选静脉通道,以尽早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保障液体量的补充尤为重要。颈外静脉位置表浅、弹性好,尤其是右侧颈外静脉,相对粗、直,离心脏近、循环路短,尤其适合需大量输血补液的患者,留置针最大流量速可达97ml/min,能满足患者快速大量补液的需要[5],由此,在抢救消化道出血时,能较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救治患者患者赢得时机而又不影响其他护理工作进行,如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4.2 肝素在体内外均具有抗凝作用,稀释后作为留置针封管液而广泛用于临床。其浓度与剂量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疾病而选择。对于成人出凝血机制正常,使用肝素封管液封管是安全的。

4.3 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的优点:(1)留置针较深静脉导管价格便宜、经济、实用。(2)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操作方法简捷易行,单人可独立操作。(3)失血性休克时,颈外静脉穿刺所需的时间短于四肢静脉。(4)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后,患者身体活动自由,不受任何限制。(5)留置针质地柔韧,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对血管刺激小,无毒、无害,可随血管弯曲;可较长时间留在体内,保证及时、准确、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紧急抢救;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6)颈外静脉上段较表浅,直径达0.6±0.2mm,是较理想的穿刺部位。颈外静脉血流量直接注入锁骨下静脉,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血管后立即被大量的血液稀释,可迅速减低液体的渗透压,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损害;同时也减少了药物的外漏而引起疼痛、坏死、静脉炎,保护了外周静脉。(7)为危重、急诊、急救、晚期癌症患者的抢救、用药提高了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

参考文献:

[1] 陶丽敏,高永分.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封管效果比较[ J ].护理学杂志,2000;15(5):284~285.

[2]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18.

[3] 陈宝吟,洪蝶玫.浅静脉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现代护理,2001,(1):9-10.

[4] 宋伦阳.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7例死亡分析[J].现代护理,2001,7(1):9-10.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4

关键词:颈外静脉,静脉留置针,护理

我科2006年6月~2009年3月以来, 对26例使用浅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采用了颈外静脉留置针,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由于留置针外套管柔韧、刺激性小, 延长了留置时间, 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患儿26例, 年龄6个月~8岁;脱水15例, 肺炎8例, 高热惊瘚3例。留置针保留时间2~4 d。

1.2 方法

1.2.1 材料及准备

患儿穿刺均由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材料使用BD公司第3代Y型留置针。向患者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1.2.2 进针角度

30°~40°进针, 具有穿刺后回血时间快, 一针成功率高, 损伤程度轻的优点[1]。

1.2.3 体位

小儿颈短、皮下脂肪多、合作性差, 行颈外静脉穿刺比成人困难。穿刺时, 可让患儿取仰卧位, 头偏向对侧45°为宜, 颈肩部以软枕垫高, 这个体位可使颈部皮肤固定颈外静脉, 减少静脉滑动, 并能使颈外静脉显露充分[2]。

1.2.4 穿刺方法

选择锁骨上缘中点处颈外静脉作为压迫点, 由助手按压颈外静脉上1/2与下1/2交界处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皮肤后, 右手持留置针导管座和针翼部分, 取下针尖保护套, 左手食指固定并压迫穿刺点下方的颈外静脉使其充盈, 拇指往上拉紧皮肤, 操作者右手持与输液器连接的留置针, 以30°~40°穿刺, 并用手指按压颈外静脉近心端, 充分显露颈静脉。操作时动作要轻快, 避免套管针来回移动, 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见回血立即松动针芯退出约0.2 cm, 再顺血管把软管送入, 直至套管完全置入, 置管的深浅要适宜, 过深会压迫、刺激针眼处皮肤, 过浅易致套管脱出, 针芯撤出前再次挤压输液管见回血良好, 退出针芯[2], 然后固定, 固定后在留置针合适的位置写上穿刺的日期及当时的时间。

2 结果

置管期间发生药液外渗2例, 皮下血肿1例,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穿刺失败

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技术水平、操作环境不佳有关, 护理人员在情绪波动、外界干扰、紧张等情况下可导致穿刺失败;操作环境光线不佳也可导致失败。因此, 护士操作前应与患者沟通, 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置管前护士应将颈外静脉置管的目的、意义告诉患儿及家属, 嘱患儿穿低领开衫, 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翻身时勿压迫穿刺处, 平卧位或向穿刺对侧卧位, 保持穿刺点周围清洁。本组26例穿刺失败2例。

3.2 患儿及其家属对留置针怀有恐惧心理

在穿刺前先征求家属的意见, 依据小儿及家属的理解程度解释穿刺的过程和目的及注意事项, 必要时让家属选护士, 对于紧张的家属给予理解和体谅, 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主动配合穿刺;护士应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保持稳定的情绪及良好的心态,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操作流程, 以确保留置成功。对于婴幼儿可通过轻柔的抚摸来安抚其情绪, 对少儿多给一些鼓励性、表扬性的语言, 减少患儿的恐惧感, 争取最大程度的合作。经耐心的护患沟通, 本组26例家属都能心情平和地配合穿刺。

3.3 加强穿刺技术

穿刺时力争一次成功, 避免针管在血管内反复移动, 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穿刺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师职称及以上人员进行操作, 选择颈外静脉上1/2与下1/2处为穿刺点, 固定要妥当, 输液时不防碍患儿转头。本组26例患儿都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进行操作, 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及对血管的损伤。

3.4 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避免化学性及机械性损伤。穿刺成功后, 注意观察是否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脱落、堵塞, 液体是否畅通。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避免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3]。在临床实际操作中, 患儿躁动及不配合, 输液时患儿须得将头偏向对侧, 如若改变体位常可引起输液滴数不畅或不滴现象, 严重影响治疗的有序进行, 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为解决这一问题, 在留置针导管座下放置一小棉垫, 使之与颈部成5°~10°, 以改变留置针角度, 从而使滴速通畅[4]。本组26例穿刺部位液体渗漏2例, 皮下血肿1例。

3.5 加强对留置时间的观察

记录留置针上注明的穿刺日期及时间, 因小儿躁动不合作及留置针周围皮肤清洁不方便, 留置时间长出现留置针软管打折及红、肿等应及时拔管。临床置管时间一般3~4 d。对留置时间4 d后仍然通畅无红、肿的, 为避免血管炎及感染的可能也应拔管重新穿刺[5]。本组26例患儿置管时间2~4 d, 无一例血管炎及感染。

3.6 留置针堵塞

与留置针导管打折、血液返流有关, 加强巡视, 留置针导管堵塞时可适当变换体位, 检查体位改变是否影响输液。本组26例无一例堵塞。

总之,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特别是在对穿刺困难、循环差、危重患儿的抢救时, 能及时保留住通道, 保证用药, 增加抢救成功机会, 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危重患儿常因循环不良, 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其行径表浅, 位置较恒定, 易于穿刺, 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输液与周围静脉留置管方法相同, 操作简单, 有利于为危重、循环差、穿刺困难的患儿赢得宝贵时间, 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避免了重复穿刺, 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保证及时临床用药,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英, 于晓锦, 沈宏, 等.浅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1) :854.

[2]吴艳华.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5) :155-156.

[3]梁如芳.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及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 2005, 27 (9) :1475-1476.

[4]孙宛玲, 孙会, 李国正.颈外静脉留置针角度与输液滴速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8) :45-46.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篇5

【目的】

1、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血管的损伤。

2、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于抢救和治疗。

3、补充水分及电解质、营养物质、输入药物等。【适应证】 1.需长期输液者。

2.静脉穿刺较困难者。【禁忌证】

局部感染、静脉炎、血管硬化者,躁动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后进行。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准备:安尔碘或碘伏、一次性输液器2个、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各1个、无菌棉签、弯盘、敷贴、胶布、止血带、治疗巾、小枕、药物;治疗车一侧放手消毒液;治疗车底层准备:锐器盒、医疗垃圾容器、止血带消毒容器等。

【操作步骤】

1、评估

1)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2)询问、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评估病人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与病人进行交流。

2、操作要点

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准备输液架、胶布、敷贴。

2)核对医嘱,查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和有效期等,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将瓶倒置,检查药液是否浑浊、沉淀或有絮状物。消毒瓶口,悬挂于输液架上。

3)检查输液器及留置针的型号、包装的完整性,有效期等。取出输液器,打开留置针,持输液管及排气管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左手持针头,使输液管内充满溶液,茂菲滴管内有1/3~1/2液体,排气一次成功。检查管内有无气泡,将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将留置针放回输液袋内。(排气时药液经过过滤膜时速度要慢)

4)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手臂下铺治疗巾,将小枕置于穿刺肢体下,在穿刺点上方 8-10cm处扎止血带,选择静脉。

5)嘱握拳,消毒3 遍,消毒范围 6-8cm。待上一次消毒干后再次消毒。6)再次核对

7)取下留置针的护针帽,旋转松动外套管,进针,见回血,压低,再进 2mm,针芯退 5-10mm,送软针,松止血带,松拳,抽针芯至锐器盒,打开流量调节器。

8)固定:以穿刺点为中心,用透明敷贴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延长管呈U型固定于敷贴上方的皮肤上.9)撤治疗巾和止血带。10)最后一次核对。

11)调节输液速度,根据年龄、病情以及药液的性质调节输液速度。通常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老人以及心脏疾患要适当减慢滴速。或按医嘱调节滴速。

12)注明穿刺时间,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放置传呼器开关于病人可及处;告知注意事项;向病人致谢。13)按照使用后物品种类进行处理。

14)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或者手消毒,做记录,签名。将签字后的输液巡视卡挂于输液架上。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对于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确认针头已进入血管后再输入。

3)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4)输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滴入是否通畅、有无溶液外溢、有无输液反应等,每次观察后应及时记录。

5)血管显示不佳时的处理方法:放低穿刺肢体,轻拍静脉、运动拳头、热敷扩血管、超声引导。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6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时间;影响因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8-01

静脉留置针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诸多优点,如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液体外渗、减小护士工作量等[1]。但是临床中静脉留置针不能留置太长时间,一般为3-5天[2]。我们收集40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总结分析影响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使留置时间由1-4d(平均2±1.3d)提高到5-14d(平均7±3.5d),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0例患者为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其中男387例,女213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7±7.8岁;留置时间5-14d,平均7±3.5d;材料:德国贝朗留置针,BD公司生产的“Y”形静脉留置针,威海杰瑞医用制品所产的三通留置针,敷贴为3M透明敷料,封管液采用1:50肝素液。

2 留置时间影响因素

2.1 血管因素 以老年患者较为常见,老年患者血管硬化,弹性及充盈度不理想,血管变细且弯曲,静脉瓣也较常见,以上因素均会使留置时间减少。

2.2 穿刺部位 穿刺部位合并有外伤、感染、硬结,靠近关节,静脉有炎症及其他不宜长期留置的特殊部位等,均能够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3]。

2.3 静脉留置针因素 主要是静脉留置针型号的选择,若患者血管较粗而留置针型号过小,套管容易打折;而若血管较细留置针型号过大,容易刺激血管导致静脉炎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这均不利于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2.4 护理人员因素 ①缺乏无菌观念:消毒范围过小,消毒液未风干即进行穿刺,或穿刺成功后未对穿刺点及手接触到的针柄部分进行二次消毒,这容易造成针眼感染,缩短留置时间。②操作不熟练:未能一次穿刺成功,在同一位置多次穿刺,或使用同一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穿刺,易造成感染。③固定方法不规范:穿刺完毕后未留置针固定不牢靠,敷贴和套管根部间留有缝隙,留置针易松动或脱出,从而缩短留置时间。④封管方法不正确:封管液的配制不规范,封管液量太少,未正压封管,最终造成堵管,影响留置时间。

2.5 药物因素 药物浓度、种类、渗透压及酸碱度等均能够影响留置时间,如高渗液体、高浓度液体及化疗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留置针留置时间会相应缩短[4]。

2.6 患者因素 患者不配合、过度活动、私自拔除针头等均能够缩短留置时间。

3 护理对策

3.1 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部位 选取弹性好、粗且直、无静脉瓣、方便固定的静脉,且避开关节,有利于留置针的长期留置。有文献报道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最长,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及大隐静脉的留置时间无显著性差异[5]。临床中一般选取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及手背静脉。

3.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视患者血管情况选取合适型号的留置针,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一般选取小号留置针为宜,能够减少套管对血管壁的摩擦及损伤,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率,从而延长留置时间。

3.3 提高护理人员水平 护理人员应加强无菌意识,规范操作过程。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应大于8cm*8cm,待消毒液干后再穿刺。穿刺針太高15°-30°直刺静脉,回血后压低针头送入0.2-0.5cm,右手固定并稍抬起针芯,左手拇指和示指送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打开输液夹,见液体流入后退出针芯,避免血液残留在套管内堵塞管腔。对穿刺点及手接触到的针柄部分进行二次消毒,待消毒液干后取透明敷贴进行无张力固定,注意穿刺针根部和针柄两侧不能留有空隙,U形固定延长管,肝素帽应高于留置针尖端,避免回血及堵管。

3.4 穿刺部位护理 保持敷贴牢靠,局部皮肤干燥,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液体流入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

3.5 规范配制封管液 封管液应按照生理盐水250ml+肝素12500U配制成1:50的肝素液,取配置好的肝素液5ml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若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可用生理盐水10-20ml进行正压封管[7]。

3.6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前后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放慢输液速度,刺激性药物应安排在同一组液体中输入,或与非刺激性药物相隔输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3.7 对患者进行评估宣教 综合分析和评估患者情况,并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采取适当体位,留置侧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及下垂,留置针上方衣着应宽松[8]。对意识不清及不能配合的患者,应做好陪护家属的宣教工作。对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以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朱爱民,王静.静脉留置针应用在临床[J].当代医学,2010,16(3):127-128.

[2] 赵翠萍,陶庆云.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5):69.

[3] 李娟炜,林雯倩,梁前芝,等.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探讨[J].现代医学,2007,7(8):100-101.

[4] 刘森,朱月琴,刘凤青.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液用量的临床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824.

[5] 蔡燕玲,陈伟璇,闫伟珍.改进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77-78.

[6] 庄倩,单丽霞,田亚勇,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方法的改良及应用[J].基础护理,2006,12(1):31.

[7] 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8-290.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212例, 男126例, 占60%;女86例, 占40%, 年龄最小3岁, 最大84岁, 平均年龄43岁。留置时间3 d~7 d, 首次成功率98%。无1例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症状。

2 穿刺方法

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套管针, 规格型号:24G×19 mm、22G×25 mm。对患者及其家属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穿刺前, 首先协助患者去枕平卧, 头偏向对侧, 必要时在肩下垫一小枕, 使头部尽可能后仰, 使颈部上侧伸展平直, 便于穿刺操作, 然后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穿刺时, 左手中指轻压颈外静脉下1/3处, 使静脉充盈, 无名指和大拇指绷紧穿刺点周围皮肤, 右手持针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 颈外静脉外缘进针后, 按常规留置套管针法操作, 穿刺成功后, 贴上无菌透明膜, 固定。

3 护理

3.1 正确操作

穿刺前准备好体位, 准确定位血管走行, 进针角度应为15°~30°。进针角度过小会造成留置针在皮下行走太长, 使外套管进入血管内有效长度缩短, 易导致液体外渗、脱管;但进针角度过大则容易刺破血管, 导致穿刺失败[1]。同时, 还应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穿刺点皮肤干燥, 使无菌透明膜粘

3.2 细心观察

留置套管针期间, 应密切观察穿刺点皮肤, 及时发现并处理渗漏、堵管或脱管现象, 保证输液通畅;及时擦干汗液, 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 必要时更换无菌透明膜, 避免局部感染及静脉炎等情况发生。

3.3 操作禁忌

颈外静脉较粗, 靠近大血管, 应用留置套管针输液过程中, 若遇到液体滴入不畅时, 应均匀用力挤压输液管, 否则会将小凝血块强行挤入血液中, 随着血液循环形成栓塞[2]。进行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 否则可使血管内部压力骤增, 管壁通透性增加, 导致液体外渗。拔管时用消毒棉签纵行按压针眼法, 而不用传统的棉签直接横行按压法, 可以大大减少局部皮下淤血现象。按压穿刺点时不要用力过大或按压范围太广, 以免造成脑缺血或因颈动脉窦受压迫而反射性引起心搏骤停。

3.4 留置时间

目前尚无套管针留置时间的统一规定。有人建议: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或小凝血块进入血管, 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7 d[3]。另有资料认为:套管留置时间应根据治疗需要和局部情况而定, 定期更换导管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4 讨论

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具有留置时间长、患者受伤程度小、无并发症、易于操作等优点。由于静脉血管粗、弹性好、局部刺激性小, 更易耐受高渗液体和刺激性强的药物, 穿刺成功率高。同时, 颈部活动幅度小, 套管针更易穿刺固定, 饮食及大小便等活动不受影响。留置针最大输液量可达每分钟97 ml, 能满足危重患者抢救、围手术输液、全肠外营养 (TPN) 及手术中快速补液的要求。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 可随时给药, 对于危重患者紧急抢救时具有重要意义, 并对住院和家庭病床的患者的静脉输液提供方便[3]。

总之, 经临床实践证明, 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是较为理想的输液途径,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艳平, 杨佳涛, 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7) :409~410

[2]曹忆妹, 陈妙娟, 王久花, 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2) :714~715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8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颈外静脉,心血管内科,危重病人

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 本人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为78例危重病人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保证了病人的快速用药和输液,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病人, 男43例, 女35例, 年龄在52~87岁,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33例, 急慢性心功能不全37例, 严重心律失常病人8例, 均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静脉留置针。

1.2 穿刺前准备

(1) 物品准备: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无菌透明安妥贴, 输液器、延长管, 皮肤消毒物品; (2) 病人准备:根据病人的病情, 讲解颈外静脉穿刺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留置时间,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1.3 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 头向后仰, 并偏向穿刺对侧, 暴露左或右侧颈外静脉。穿刺点选择颈外静脉中上段,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 术者右手持留置针的针翼, 左手食指、拇指平衡固定穿刺点上、下皮肤, 助手用食指轻轻按压锁骨上窝处颈静脉, 使静脉充盈后以15~30°进针, 见有回血后, 沿血管方向继续平行进针1~2 mm, 右手固定针芯, 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进静脉内, 然后以左手食指和中指按压留置针尖端处静脉, 右手慢慢抽出针芯, 连接输液器或延长管, 观察液体是否通畅, 血管周围是否肿胀。穿刺成功后用安妥贴固定留置针, 并将穿刺的日期、时间及穿刺人的姓名记录于透明的安妥贴上, 便于进行护理交接班。

2 观察护理

2.1 加强观察, 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解释工作。

2.2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感染的发生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穿刺后第一个2 4 h应更换安妥贴, 用吉尔碘常规消毒;以后可根据情况, 2~3d更换1次;若发现安妥贴内有渗液、渗血、汗液等, 应立即给予更换, 并常规消毒处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形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拔出留置针, 一般情况下留置针可保留5~7 d, 在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2.3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时, 选择穿刺点不应过低, 否则易致留置针套管尖端贴近静脉角, 病人活动时使导管在血管内扭曲、打折, 影响输液等治疗或发生其他意外。

2.4 输液前均应注意将输液器或输液延长管内空气排尽, 后与留置针连接紧密, 防止脱落, 液体输完应及时更换输液瓶, 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2.5 停止输液时, 可用低浓度肝素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3~5m L以正压进行封管, 防止血液凝集在导管内而引起导管堵塞, 影响治疗。

2.6 留置针保留期间发生堵塞是被血液和沉积物所堵塞

其发生原因: (1) 封管时操作不当导致血液返流形成; (2) 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引起静脉压力导致血液返流形成; (3) 穿刺部位过低, 接近锁骨, 当患者侧卧时使锁骨与胸锁乳突肌形成夹角, 引起液体滴入不畅回血凝固而堵塞。

3 优点

3.1 穿刺所需要的时间短

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充盈良好的情况下均能在1.5min左右建立静脉通路, 但在心血管内科中, 由于多数病人年龄偏大, 本组所选病人病情重, 特别是心功能不良的病人循环差, 由于循环不足时外周静脉充盈不良, 穿刺难度增加, 而颈外静脉管腔大, 相对充盈较好, 血管弹性好, 穿刺容易成功, 穿刺所需要的时间就较外周静脉穿刺时间短。另外, 颈外静脉留置针较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留置中心静脉管简单、易行, 与其相比穿刺时间更短。

3.2 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对于心血管内科的病人, 特别是老年危重病人, 由于年龄及循环等因素, 外周静脉弹性差、充盈不良致使穿刺不易成功, 而颈外静脉相对充盈度较好, 而且其走形表浅, 位置较固定穿刺容易成功, 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且颈部相对活动范围小, 减少了脱管、堵管、渗漏的发生, 并且由于颈外静脉较粗, 留置针浮于血管中, 减少了对血管壁的刺激, 从而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可以使保留时间延长。

3.3 留置针不易脱出

由于颈部相对活动范围小, 留置针易于固定, 而且输液瓶距离注射部位较近, 病人有足够的活动余地, 所以留置针不易脱出。

3.4 药物及液体循环路线短

颈外静脉, 尤其是右侧离心脏最近且静脉粗、直、弹性好,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通畅良好, 减少了血管活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不易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经颈外静脉通路给药, 药物也容易直接到达心脏后进行循环。

4 结果

本组7 8例病人, 按上述操作方法进行颈外静脉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 4.8 7%, 全部病人无穿刺并发症。

5 体会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9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6月晚期胃癌和肠癌化疗患者60例, 年龄30—85岁。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3例, 女17例;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 其中男19例, 女11例。所有患者都是肿瘤晚期化疗, 并且其中使用辰雅 (奥沙利泊) +5-FU泵联合化疗的患者。

1.2 材料。

均选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型号24号, 0.7mm×19mm, 流速:19ml∕min。

1.3 方法。

1.3.1 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方法。

向患者了解平时习惯的卧位, 尽量选择不受压的一侧颈部穿刺。患者取去枕平卧位, 肩下垫薄枕, 脸偏向对侧, 使颈部伸展平直, 显露颈外静脉。常规消毒穿刺点皮沿肤, 以及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 请助手用食指按压于静脉近心端的上方。穿刺者左手笔绷紧皮肤, 右手持留置针针柄以胸锁乳突肌中点颈外静脉外缘为穿刺点, 与皮肤呈15°—30°进入皮下后以10°倾斜, 沿颈外静脉方向直刺血管, 见回血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观察输液通畅后, 拔出针芯, 3M贴膜固定, 并记录穿刺时间。

1.3.2

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方法按常规操作。

1.3.3 置管后护理同常规护理。

指导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勿过多活动头部与伸脖子。如有局部疼痛、肿胀应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颈外静脉组及外周静脉组的五天留置针保留成功率, 静脉炎发生率, 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1.5 判定标准。

1.5.1 静脉炎的判断。

Ⅰ级:穿刺局部轻微疼痛, 红肿。Ⅱ级:穿刺局部中度疼痛, 静脉呈条索状改变。Ⅲ级:穿刺局部剧烈疼痛, 红肿, 静脉呈条索状改变, 有硬结, 水泡。

1.5.2 置管保留成功的判定:

留置针无堵塞, 无脱落, 穿刺处无渗液, 无静脉炎。

2. 结果

实验组颈外静脉组及外周静脉组的五天留置针保留成功率, 静脉炎发生率, 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肿瘤晚期患者因长期、反复化疗致四肢末梢静脉炎, 静脉闭塞给药困难, 小静脉穿刺困难, 置管保留时间短, 化疗用药不安全,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颈外静脉管经大, 血流快, 能将化疗药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减轻局部疼痛, 延长留置时间。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又顺利完成了化疗, 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村罔幸彦.输液引起静脉的原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88, 5, (6) :209.

[2]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 2007, 17, (10) :42.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2月, 我急诊科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70例,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30例, 年龄25~82岁, 平均年龄45岁。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脾破裂18例、肝脏破裂10例、多发性创伤26例。

1.2 方法

1.2.1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18~24G) , 并根据病人情况, 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

1.2.2 准备工作

备好胶布及3M敷贴一张。留置针连接好肝素帽 (或三通管) 及输液瓶, 排好气后备用。

1.2.3 体位及穿刺部位

患者去枕平卧, 一般选择右侧颈外静脉, 头偏向左侧, 使穿刺侧颈外静脉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为下颌角与锁骨中线联线的上1/3处。

1.2.4 穿刺方法及固定

常规无菌技术消毒皮肤至少两次, 若静脉充盈不足, 穿刺时助手用手指按压锁骨中点上方颈外静脉入胸处 (即锁骨上凹颈静脉流入处) , 以阻止血流, 使颈外静脉充盈, 注意不能用力过大;持穿刺针, 转动针芯使针芯斜面向上, 右手持穿刺针, 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 见回血后再沿血管前行约1.5cm左右, 然后以针芯为依托, 左手将外导管针送入血管内, 打开输液夹, 观察输液是否通畅, 血管周围是否肿胀, 确定穿刺成功后, 右手拔出针芯, 用3M敷贴固定好留置针, 并固定好Y型分叉处。

2 结果

本组穿刺平均所需时间为2min, 有66例为一次性穿刺成功, 4例为二次穿刺成功。在输液过程中无一例套管滑出、仅出现1例局部红肿、2例针管堵塞现象。静脉穿刺后收缩压上升到80mmHg 平均所需时间为11min, 留置针留置时间6~18d, 平均为12d, 无一例发生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相关的并发症。

3 讨论

3.1 穿刺所需时间短、成功率高

在急诊的危重病人大多数由于微循环差, 周围血管极度不充盈, 穿刺难度大, 容易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而且反复的穿刺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管径粗, 充盈时最大管径可达0.8~1.0cm[2], 在患者受到创伤时仍可保持较好的充盈状态, 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 减少病人的痛苦, 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而为抢救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3.2 液体通畅良好、流速快、收缩压上升快

颈外静脉尤其是右侧离心脏最近, 粗直弹性好, 循环干线短, 液体流速快, 最大滴速可达97mL/min[3]。因其能够快速输液、输血, 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碱平衡, 所以是抢救心肺复苏时的重要措施。

3.3 导管不易脱出, 容易固定, 渗漏率低

由于危重病人多数烦躁不安, 使得外周静脉留置针难易固定, 但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置管较易固定, 并且输液瓶离注射部位距离较近, 活动余地较充分, 所以导管不易脱出, 渗漏发生率低。

3.4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保留时间长

临床上影响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4], 而机械性刺激是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5]。颈外静脉内血流量大, 且流速快, 留置针在静脉内多数呈漂浮状态, 较少会对血管壁引起刺激作用, 药液在颈外静脉内稀释较快, 从而减少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另外,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由于成功率高, 从而减少了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因此, 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也较外周静脉留置的时间长。

总之,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收缩压上升快、渗漏发生率低、并发症少, 留置针保留时间长, 利于紧急抢救, 所以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应用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70例危重患者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 分析其效果。结果:70例危重患者, 穿刺平均时间2min, 6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 4例二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套管滑出、仅1例局部红肿、2例针管堵塞;输液后收缩压上升到80mmHg平均时间11min, 留置针留置时间6~18d, 平均12d,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液体通畅良好、液体流速快、收缩压回升到80mmHg所需的平均时间短、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颈外静脉,危重急救病人

参考文献

[1]闵祥兰.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9) :1737.

[2]黄梅光.颈外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医药导报, 2005, 11 (3) :51-52.

[3]毛秀英, 吴欣娟.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3.

[4]许燕, 赵艳伟.头皮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12) :3.

静脉留置针急诊应用及体会 篇11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41-01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难、重等患者的主要场所和场地,因此急诊科室的患者的病情十分危重,其存活与死亡二者之间的时间宽限度较为狭小,如果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抢救,极有可能会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笔者认为,若要很好地完成抢救任务,一定要抓住时机,并及时、迅速地建立起一整套可靠的静脉通路,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保证药物以及药液尽快而又准确地注射至急危重患者的体内,那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尽可能多地被吸收。所谓静脉留置针,又可以称为“套管针”,主要是由一种先进的生物制作而成的材料而成,它主要是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产品,近年来,它在医学上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并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下面将我院急诊科在2008.10-2010.10的120例急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静脉留置针运用于实际的静脉输液过程之中,下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于2008.10-2010.10入住我院的120例急危重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66例,女性患者为54例,年龄范围为9-77岁,平均年龄为(55.3±5.1)岁。将本组120例患者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为普通金属头皮针组,治疗组为静脉留置针组。主要的病种为:四肢骨折45例,胃出血36例,酒醉患者10例,颅脑损伤患者29例。上述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进行了静脉注射治疗。

1.2 临床方法:临床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1)选择穿刺针:对于穿刺针的选择,一般的选择依据为合适的型号,对于成人而言,多选用18和20G静脉留置针,对于儿童而言,一般宣言的是22和24G的静脉留置针。对于失血较多或者对于需要快速输液的患者一般选用16G的静脉留置针。由上述可以得知,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2)选择血管: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操作前需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所用药物等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及血管,一般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宜于固定的血管,避开关节活动处。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好、患者躁动不配合、外置套管置人过浅都可引起液体渗漏,轻者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出现局部坏死。因此,在置管时应妥善固定留置针,对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肢体,穿刺部位应外露,以免影响观察。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故不为首选,必要时选择颈外静脉穿刺。(3)穿刺方法: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程序。穿刺前先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至过滤器内,打开留置针,暴露出肝素帽部分,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少许,排尽输液器针头及肝素帽顶部空气后,将针头插入肝素帽内(静脉留置针的外包装尚保留)放好备用。

1.3 统计学方法: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t检验以及 检验,二组的差异性用p表示(p<0.05,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无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的输液渗透率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由静脉留置针的实际特点可以得知,其外部套的一根软管无尖,将其放于血管之内不容易将其刺破或是滑出血管,可以在血管之内保留一段时间,这样就可以很适合静脉注射药物。下表1显示了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对照。

上述两组对比,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可以得出,静脉留置针注射法明显优于普通的金属头皮针输液法。

3 结论

经过多次的临床应用,笔者认为对急诊患者的抢救,应该依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与通常使用的输液器自带针头相比,可有效解决患者躁动、体位改变时针头滑出血管外等问题,具有输液速度快、不易脱出和不影响肢体活动,给患者造成痛苦小等优点,并能充分发挥“一针多用”的优点,减轻患者痛苦,有效的保护血管,提高抢救效率。笔者认为,静脉留置针急诊运用具有很大的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战文娟, 赵淑艳.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26):4553.

[2]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7(3):220.

[3]张家荣,李翠芳,吕义荣.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38-439.

颈外静脉留置针 篇12

关键词:安全型留置针,普通型留置针,急救,临床效果

留置针流速较大, 可达到97ml/min, 能够满足为重患者抢救的急速补液, 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由于肘部静脉、腕部静脉及下肢静脉的穿刺难度较大[1], 故临床上常常以颈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 本文主要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急诊治疗的1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安全型留置针组:共67例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35例;年龄为4~72岁, 平均年龄 (43.6±6.8) 岁;其中有16例患者为严重的复合伤, 有19例患者为心源性猝死, 有14例患者为亚硝酸盐中毒, 有8例患者为脑卒中, 有10例患者原因不详;普通型留置针组:共67例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34例;年龄为3~70岁, 平均年龄 (44.5±6.4) 岁;其中有17例患者为严重的复合伤, 有18例患者为心源性猝死, 有13例患者为亚硝酸盐中毒, 有7例患者为脑卒中, 有12例患者原因不详。经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基本一致, 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安全型留置针及普通型留置针均购于BD公司 (美国) ;所有患者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医务人员的对侧, 必要时可以把肩部垫高, 在肩部下垫10cm左右的枕头, 使患者处于头低肩高的状态, 将患者的颈外静脉充分暴露, 穿刺点位于下颌角与锁骨上缘的中点连线的1/3处;根据患者的血管粗细选择20~22号左右的留置针;对患者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消毒范围直径待遇8cm, 左手拇指将穿刺上方的皮肤紧绷, 右手拿穿刺针, 若患者的静脉充盈不足或者出现滑动, 可以由一名助手用手按住患者颈外静脉三角处, 帮助静脉使其充分充盈, 穿刺后看到回血后慢慢将针芯抽出, 将留置针管向里推进5cm, 再确认穿刺成功后可将留置针固定妥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通畅率、脱针率及刺伤率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 本次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脱针率及刺伤率等进行比较时, 采用卡方检验, 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软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通畅率比较

安全型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97.1%, 普通型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91.1%, 两组患者的通畅率分别为100%和89.6%, 安全型留置针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通畅率高于普通型留置针组患者,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脱针率及刺伤率比较

安全型患者和普通型患者两组患者的脱针率分别为1.5%和4.5%, 刺伤率分别为2.9%和8.9%, 安全型留置针组患者的脱针率及刺伤率低于普通型留置针组患者,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普通型留置针的应用

普通型留置针相比较与安全型留置针具有一定的缺陷, 主要是在于其容易刺伤患者,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套管内的针芯是钢制材料[2], 尖端较为锋利, 同时没有保护装置, 在留置针穿刺后抽出针芯的过程中, 容易刺伤患者。

3.2 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

安全型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其具有自身的优势, 安全型留置针其前端设计更为人性化, 其针尖具有独特的斜面设计, 这样就减少了穿刺时对于局部组织的损伤及疼痛感, 是穿刺过程变得温和, 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皮肤穿刺的损伤, 降低局部疼痛感[4]。

本研究对于134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分别为安全型留置针和普通留置针, 其结果显示:安全型留置针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通畅率高, 脱针率及刺伤率低于普通型留置针组患者,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安全型颈静脉留置针效果较高, 穿刺成功率较高, 通畅性好, 值得在临床急救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俐.手术室静脉留置针不同角度穿刺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10, 8 (12) :3150-3151.

上一篇:医药电子商务下一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