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共11篇)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6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 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外周静脉留置针,效果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但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降低了治疗效果, 甚至为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影响[1]。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防的一种管理模式[2], 旨在减少风险, 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分析了护理风险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16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观察组男55例, 女25例, 年龄42~86岁, 平均年龄66.5岁;对照组中男52例, 女28例, 年龄44~85岁, 平均年龄65.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纳入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1 识别和评估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对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容易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 结合临床经验和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 总结出留置针脱落、液体渗漏、皮下血肿、静脉炎、针头回血、留置针阻塞等风险因素[3],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和措施。
1.2.2 预防留置针脱落:患者在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有多种原因容易造成留置针脱落, 主要由于留置针尾部位置比局部皮肤高, 加之外力作用, 对患者皮肤状态造成影响, 无法规范固定而导致留置针脱落。对此, 护理人员应利用3M敷贴将针梗和穿刺部位严密盖住, 利用两条胶带将肝素帽和延长管固定于穿刺口[4], 胶带另一端固定于针柄上;在患者输液期间, 加强巡视, 在穿刺前做好准备工作, 详细介绍留置静脉管时的注意事项。
1.2.3 预防皮下血肿: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熟练, 没有掌握穿刺技巧, 容易导致皮下血肿。而且, 患者静脉血管的弹性小、脆性大, 也容易导致针头穿破血管壁而发生血肿。因此, 可定期组织留置针穿刺相关护理知识培训, 使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 在穿刺前, 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
1.2.4 预防液体渗漏:临床留置针输液时造成液体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导管选择和进针角度不当、外套管不完全[5]、固定不牢等。对此, 护理人员应选择适宜的留置针型号、血管和穿刺部位, 通常, 选择短、细针头, 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穿刺时做到快、准、静、慎;同时妥善固定, 加强巡视和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皮下组织渗入液体。
1.2.5 预防静脉炎:导致静脉炎的常见原因是输液药物具有刺激性且浓度较高、输液时间较长, 没有彻底冲管、用药速度较快等, 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也容易引发静脉炎[6]。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掌握不同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重视用药注意事项。穿刺时, 应选择粗大的静脉, 以确保回流通畅, 有效稀释血液。在实际操作时, 动作轻柔, 避免损伤静脉壁;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 提高其免疫力。在留置针输液期间做好基础护理。
1.2.6 预防留置针阻塞:造成留置针阻塞的主要原因包括静脉输注营养液后冲洗不彻底、选择封管液种类不当、推注速度不适宜等。对此, 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使用留置针时的注意事项和观察内容, 加强巡视, 防止穿刺部位受到压迫, 若发生回血则应及时利用封管液进行处理, 注意选择正确的封管液, 通常从接头处推注5ml浓度为10IU/ml的肝素盐水, 同时注意控制推注速度。
1.2.7 预防针头回血:部分患者由于心血管疾病影响了血流速度, 从而出现针头回血或血块, 若采取加压推注, 容易将针头内凝血推入静脉, 导致血栓形成, 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此, 护理人员应严格把控推注速度, 先利用注射器抽取2ml肝素盐水, 与留置针连接, 回抽小血栓[4];及时更换阻塞针头, 并重新进行穿刺。
1.2.8 预防感染:发生感染的常见原因是没有严格、规范执行无菌操作, 对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不彻底, 增加了感染因素;对此, 护理人员应树立强烈的无菌意识, 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执行;加强对病房的管理, 定时通风换气, 彻底消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风险发生率, 包括留置针脱落、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留置针阻塞、针头回血、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并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风险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8例, 风险发生率为10%, 对照组32 例, 发生率为40%, 两组差异显著 (χ2=11.476, P<0.05) 。见表1。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风险进行识别和总结, 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包括医院环境、医疗设施设备、卫生条件、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等[7], 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有效保证了医疗安全,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 责任心增强, 主动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或事故。本文中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确切, 可在临床护理工作领域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育玲, 翟晓梅, 李丽红, 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8) :2002-2003.
[2]张志平, 李继红, 韦弘.风险管理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2, 33 (4) :873-874.
[3]刘仁莲, 严雪诊, 梁锦娣.护理风险管理在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12, 23 (24) :152-154.
[4]李蓓, 全钰平.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2) :1724-1726.
[5]马雪琴, 翁燕萍, 朱建英, 等.基层医院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评估及分析〔J〕.浙江医学, 2014, 36 (18) :1572-1573.
[6]吴跃华, 郭金梅, 聂淑花.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分析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25) :165.
[7]赖爱萍, 朱丽芳, 邹苑媚.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7) :219-221.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2
【目的】
1.正确实施医嘱,给患者实施治疗;
2.保护静脉,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血管损伤;
3.保持静脉通畅,便于抢救和治疗。
【评估】
1.输液目的、药物作用、注意事项;
2.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药物过敏史;
3.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4.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及肢体活动情况,宜选择易固定粗大的静脉。
【准备】先到病房评估,再洗手备物
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治疗盘、输液药物、留置针、输液器、透明敷贴、注射器、瓶口贴、压脉带、棉签、安尔碘、75%乙醇、封管备125u/ml肝素钠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无菌弯盘、胶布、消毒砂轮、排液碗、污物缸、手消液、护理记录单、锐器盒、优氯净小桶、垃圾桶、治疗车。
环境准备:清洁、安全、光线适宜、利于无菌操作;
病人准备:体位适宜,注意保暖。
【方法】
处理转抄医嘱(输液卡、瓶签)→携护理记录单、输液卡到病房核对手腕带,解释(你这几天都要输液,液体量有点多,为避免反复穿刺给你带来痛苦,我为你留针,你同意吗?同意!)评估皮肤及血管情况,询问是否小解→环境评估,移输液架到床头→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均能使用→取药液检查贴瓶签,开封口75%酒精消毒N次(按医嘱加药,核对加药,消毒)→取输液器检查插入液体瓶→再次核对→放用物于治疗车上(锐器盒放于下层)
携用药至床旁(先床尾),核对手腕带,暴露穿刺部位→手消→核对药液挂于输液架排气于针头→检查留置针(效期、型号)暴露肝素帽插入头皮针少许,开调节夹使液体充满整个肝素帽后插入全部针头→排气后挂于输液器上→扎止血带(穿刺点上方10cm处)→手消→用安尔碘消毒一次(直径>8cm)→待干→检查撕开透明膜撕开一半放于治疗盘内→再次核对药物,姓名(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排气→去针套,松套管→进针(角度15—20°)→见回血退少许针芯送入全部针管→左手接着退出针芯“三松”→贴膜(先固定针的位置向下压,不留空气)手消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贴于贴膜下缘)→撕胶布固定头皮针(2条胶布头皮针、留置针)→手消→调节滴数→记录挂输液单于架上→整理床单元,告知宣教(你现在输的是654-2,止痛的输液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口渴)→再次核对手消后回治疗室,处置用物,洗手脱口罩,记录时间。
每小时巡视:核对,询问主诉,观察是否通畅,观察滴速,局部有无渗血,红肿及全身反应,记录巡视时间,责任者。
封管:输液完毕→洗手,戴口罩→检查取出弯盘两层包布一起打开(在有效期内)→检查封管液体(125u/ml的肝素液或0.9%氯化钠溶液)→75%乙醇消毒→取注射器针帽放小弯内,抽5ml封管液套针帽放入弯盘→贴瓶口贴注明瓶日期→携用物至床旁,床尾核对解释→关闭调节夹与小夹子→撕胶布拔出头皮针放锐器盒→取下液体及输液器放于治疗车下层→手消→取酒精棉球消毒肝素帽(消毒时稍用力时间10—15s)→封管,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推至剩余1ml时夹闭小夹(盐水2—3ml,肝素1ml),边退边推正压封管→U型固定(肝素帽位置高于穿刺点)→告知注意事项(穿脱衣服时避免将针头带出;洗手时避免潮湿;出现红、肿、痛时及时告知;敷贴卷边告知。)→手消→记录(输液完时间,封管时间,封管液名称)→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
再次输液时:(按医嘱、按输液程序备药)携用物(液体,输液单)到病房核对姓名→挂液排气→撕开胶布检查局部有无红肿、渗漏、按压有无硬结,听主诉→备一条胶布→手消→75%酒精消毒肝素帽(停留15s)→核对姓名再次排气→插入头皮针→打开小夹子→检查回血,确认在静脉内打开调节夹→按输液流程完成输液→固定头皮针柄→核对整理床单元→手消调节滴速记录。
拔留置针:输液完毕核对姓名→查看留置针有渗血、渗液,告知拔除
→关闭调节器(小夹子)→撕开胶布0°角平撕开透明膜→手消→取干棉签竖压穿刺点上方拔针,嘱患者按压5—10min→分离头皮针,放头皮针和留置针放入锐器盒,取下输液装置放于车下→无出血后活动穿刺肢体,观察有无不适→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移回输液架→手消记录(拔针时间)→回治疗室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选择血管应由远心到近心端,根据药物性质、量,选择合适的血管。
3.不宜选择的穿刺部位:关节处、静脉变硬处、已有输液渗漏、静脉炎以及发生血肿处、有静脉曲张影响血液循环的部位、手术同侧肢体及患肢静脉,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
4.穿刺时,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20°角;进针速度要慢,以免刺破静脉后壁,穿刺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回血。
5.掌握输液速度,一般成人为40—60滴/分,小儿为20—40滴/分,对严重脱水、休克患者可加快速度,对有心、肾疾患,老年、小儿患者输液速度要慢,遵医嘱调节速度。
6.对昏迷、小儿等不合作患者应选用易固定部位的静脉,并用夹板固定肢体。
7.根据病情安排输液。
8.注意观察输液反应,如有发冷、寒战、皮疹、胸闷等反应立即减速或停止输液并查找原因。
9.输液过程中应按时巡视,注意观察液体是否通畅。针头有无脱出、阻塞、移位。当发现注射部位肿胀、漏液时,需及时处理或更换注射部位。
10.24小时连续输液时,需每日更换输液器。
11.更换透明膜后要记录当时穿刺的时间。
12.静脉留置针一般留3—5天,最好≦7天。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3
【关键词】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防范对策;护理
目前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为常用的一种输液手段,其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留置时间相对较长等诸多优势,深受广大患者和护理人员的青睐。然而有调查结果显示[1],尽管静脉留置针的优势明显,但是依旧会引起静脉炎、堵管等问题,对临床输液护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对堵管发生情况了对比,并比较堵管与未堵管患者的相应情况,总结分析了堵管原因,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抽取其中的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各105例,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62例,女43例,年龄40-87岁,平均(65.3±12.6)岁,原发疾病包括:冠心病患者25例,高血压患者1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6例,脑梗塞患者22例,脑出血患者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1例。观察组中包括有男61例,女44例,年龄44-86岁,平均(64.7±13.2)岁,原发疾病包括:脑梗塞患者26例,冠心病患者1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6例,高血压24例,脑出血13例,其他疾病8例。以上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原发疾病等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21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入选对照组,双号患者入选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防范留置针堵管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堵管者与未堵管者的相应资料,总结堵管发生原因。
1.2.2 堵管防范对策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防范留置针堵管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 保证封管液剂量准确。多数情况下成人用肝素钠溶液浓度在125U/ML,然而针对出血性疾病则不适宜采取肝素封管,应采取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保证血管内的药液与血液得以冲净,一般剂量为5ml,但是存在出血倾向者禁用肝素。② 采取脉冲式正压封管。正压封管法就是利用肝素稀释液或者是等渗盐水进行封管的过程中,采取便推注便推出针头的方法,保证封管液可以充满整个管腔,能够使套管内保持足够正压。脉冲式正压封管能够对血液粘附管壁内后引起的堵管进行有效的避免。脉冲式冲管能够保证冲管液在导管与导管附近血管内形成一个小漩涡,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样有利于导管内残留药物、血液的冲净,减少了血管内的药物与血液沉积,缩短了刺激性药物在局部血管的滞留时间从而减少堵管的发生。③ 注射高浓度液体后及时充分冲管。在注射甘露醇,脂肪乳、白蛋白等药物时会增加堵管的发生率,因此在输注该类药品时应及时采取等渗盐水进行有效冲管。若是患者需输注脂肪乳剂,则可与氨基酸、葡萄糖等溶液进行混合,在稀释后再输注,也可经三通管将脂肪乳剂同氨基酸注射液同时输注,从而减少脂肪微粒附着在血管壁上。④ 控制留置时间。一般静脉留置针在超过96小时后会增加炎症反应以及堵管的发生危险,目前关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还未出现一定统一的标准,然大量临床实践与经验表明,留置时间在3-5天时安全性较高,切忌超过1周。⑤ 对药物的配伍禁忌严格掌握。⑥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实现患者的自我防范。
1.3 堵管的判断方法
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使阻力较大或者是无法推注,不回血;出现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出现局部潮红甚至是肿胀者均可视为发生堵管。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在对比过程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以t检驗,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以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堵管率比较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留置静脉留置针期间,发生堵管者9例,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患者在留置静脉留置针期间,发生堵管者25例,发生率为23.81%。显然观察组患者堵管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
2.2 堵管原因分析
本组210例患者在留置静脉留置针期间共有34例出现堵管现象,通过与未堵管患者进行比较发现,造成堵管的原因主要为:封管液剂量不足者10例(4.76%),封管操作不当者14例(6.67%),输注营养液以及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者6例(2.86%),留置针在静脉中留置时间过长者3例(1.43%),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1例(0.48%)。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率逐渐升高,其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输液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由于诸多因素会导致静脉炎以及堵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给临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210名接受静脉留置针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结果发现,经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堵管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降低,可正式,留置针堵管经合理的防范后可得到有效避免,临床护理人员应对其给予关注。通过对比堵管者与未堵管者的相关资料发现,堵管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封管操作不当,其次为封管液剂量不足,以后一次为输注营养液以及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留置针在静脉中留置时间过长以及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者,相应的护理人员应依照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以减少堵管的发生,保证输液工作的顺利完成[3]。
综上所述,造成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较多,护理人员应加强防范,并应注意患者的健康教育,实现患者的自我防范,最终实现减少堵管发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倪元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12(01):786-787.
[2] 秦汝娟,周兴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J].海军医学杂志,2011,11(01):453-455.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4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重型颅脑损伤,输液,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 无手术指征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病程长使用甘露醇脱水剂, 对血管损伤性大, 意识障碍者易躁动不安, 传统输液针易渗漏, 反复穿刺, 损坏血管, 病情反复多变, 随时需要用药抢救。我科自2007年以来使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 改善了上述种种弊端,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使用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7年以来治接受留置针输液患者198例, 男性141例, 女性57例, 年龄9~72岁, 平均年龄38岁, 采用留置针为BD24G密闭式静脉留置Y型针, 其尾端有2个接口, 一端是肝素帽, 用于输液过程中直接加药, 另一端是螺旋帽, 拧开后接输液器的接头, 也可不取螺旋帽, 直接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 排气后进行注射。使用留置针输液法, 穿刺成功率98%, 最长保留时间为7d, 最短1d, 平均3~5d。
1.2 方法
穿刺人员必须技术熟练, 心理素质好, 穿刺前作好宣教工作,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静脉留置针使用优点、选择好血管 (血管宜粗、直, 无静脉瓣) 常规消毒, 止血带扎在离穿刺点上方10~15cm, 时间为40~120s为最佳时间, 扁状止血带优于圆管形, 以保障肢体远端血运, 穿刺深度应以穿刺部位, 静脉深浅粗细而定, 有效控制静脉穿刺进针速度, 动作轻, 稳见回血后平行进针, 两手配合, 右手推针管, 左手退针芯, 边进边退, 待针梗完全进入皮肤穿刺点用3M透明贴固定, 用胶布妥善固定留置针尾及肝素帽, 躁动不安者, 肢体给予适当制动, 输液侧肢体禁止测血压抽血等操作, 输液完毕用1∶50肝素钠盐水10mL正压脉冲式封管, 用胶布固定好肝素帽后再用头网将盲端撕开像袖带一样网住穿刺部位肢体起固定作用, 置管期间注意保护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每日更换3M透明敷贴, 消毒穿刺部位,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每次输液前亦要用1∶50肝素钠盐水10mL冲洗管路, 检查有无堵塞渗漏情况。
1.3 经常巡视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漏、堵管, 脱落现象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 BD公司推荐为3~5d, 不超过7d[1], 有报道浅静脉留置针留置5~7d无静脉炎发生时, 可留置7d, 超过7d, 局部压痛明显。我科因输液组数多, 甘露醇药物刺激性大, 一般保留3~5d, 就有静脉炎症状。还因意识障碍, 躁动不安, 易致针头导管脱出, 针头堵塞等并发症。当要拔除留置针按压时间应适当延长, 这与输液期间采用肝素钠盐水封管, 使血管局部出现肝素化现象, 影响局部凝血因子的聚集, 致拔针后针眼局部血管止血时间延长。黄琳[2]临床研究显示按压>3min, 才能有效防止皮下出血。
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静脉炎
穿刺及换药应严格无菌技术, 选择粗、直血管, 尽量选择刺激小的药物, 刺激性强的应予稀湿, 出现静脉炎时应拨针, 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抬高患肢, 患处给予50%硫酸镁湿敷, 3次/d, 20min/次。
2.2 针头脱出
穿刺后妥善固定, 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换药时敷贴应朝向心方向撕开, 脱出针梗部分不可重新插入, 重新固定查看输液是否通畅。
2.3 导管堵塞
每次输液完毕用1∶50肝素钠盐水10mL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穿刺肢体上方禁止测量血压, 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应及时冲管, 血栓形成堵塞针头后用10mL注射器连接导管回抽无效可拔管。
2.4 敷贴过敏
选择透气性能好的防水敷贴, 穿刺点避开过敏, 炎症破损部位, 发生过敏时采用纱布替代敷贴的换药方法, 并采用绷带固定纱布块。
3 小结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 有效避免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躁动不安引起输液渗漏损坏血管, 特别适合神经外科每天多次间歇静脉用药和紧急抢救用药, 减轻护士工作量, 提高护理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72.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5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58-01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为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操作,降低患者的痛苦。随着医学的发展,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静脉留置针的输液并发症也随之增多。临床护理经验表明[1],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避免或减少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产生。现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18例患者,进一步探析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1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患者中,3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5-73岁,平均年龄(46.72±5.18)岁。研究组59例患者中,31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围6-70岁,平均年龄(45.92±5.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仿,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存在突出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9例患者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主要是观察穿刺部位情况、胶带固定情况、皮肤清洁护理等。
研究组:59例患者采取专门静脉留置针护理。(1)液体渗漏的预防护理:液体渗漏情况较轻时,容易产生局部镇痛剂胀痛等刺激症状;比较严重时,会出现组织坏死。所以,在穿刺操作期间,必须注意保持患者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存在干扰,并加强穿刺部位的规范化护理。在发现液体渗漏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重新选择穿刺部位,把患者患侧适当抬高。仔细分析液体渗漏的原因,如果为小量渗漏,则不需干预机体能够自行吸收;如果渗漏液体为刺激性化疗药物,必须及时进行特殊处理,注射相应的拮抗剂或是局部外敷。(2)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操作前严格执行手卫生,全程无菌操作[2],注意药品的配伍、剂量以及注意事项。静脉选择时,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最好一次性成功。如果患者输注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应利用 NS 进行冲管处理,同时重新选择穿刺部位,同一部位不能多次输液。护理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穿刺部位有红肿出现,需及时拔掉留置针,24小时内冷敷处理,24小时后开始热敷。或是应用硫酸镁(浓度为50%)溶液湿敷在局部表面,每天二次,每次湿敷时间20分钟。(3)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为避免发生静脉血栓症状,穿刺部位选择时,应尽可能排出感染、关节、神经、损伤以及硬化的静脉,以弹性较好、粗大的血管为宜。护理人员还应该重视宣教工作,告诉患者一旦发现穿刺部位有局部炎症或者胀痛感,应及时呼叫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勤于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解决。(4)皮下血肿的预防护理:引起皮下血肿的主要原因为穿刺皂搓技术不熟练,欠缺穿刺技巧。所以,才穿刺期间,护理人员动作必须轻、准、稳,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出现静脉破损、皮下出血而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必须立即停止穿刺输液,若皮下血肿较轻,可让机体自行吸收;若皮下血肿较重,应及时进行冷敷,促进血液凝固,24小时后应用适宜的硫酸镁湿敷血肿部位,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凝血吸收。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 X2 进行检验。当 P 值小于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输液并发症的概率约为6.78%(4/59)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5%(10/5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良好的推广应用,发展较为成熟,尤其是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中留置的时间比较长,不会对血管造成穿破损伤,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一致认可。静脉留置针用于输液治疗中,可明显降低因为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进而降低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负担,以便输液过程中患者血管处于通路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穿刺,有助于患者的紧急抢救治疗。现阶段,静脉留置针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状态,但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及好评,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是,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治疗期间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在留置针期间应该针对常见的输液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尽可能避吗免临床并发症发生,以便确保临床的治疗效果。本次试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出现输液并发症的概率约为6.78%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5%,这与余斯玲等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相近[3],说明本次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好。由此,我们进一步论断,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开展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11(21):1996-1997.
[2]徐兰慧,董克平,樊景莉.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4):460-461.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6
关键词:留置针,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护理
笔者将我院外周静脉短导管 (留置针) 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6月在我科使用留置针的患者80例, 其中, 女53例, 男27例;年龄3~80岁, 平均42岁。
1.2 方法
1.2.1 血管的选择
应选择柔软而富有弹性且较直的静脉。
1.2.2 穿刺部位的选择
应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 再次选择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穿刺腕部的桡静脉发生桡神经损伤率高, 如选桡静脉应尽量靠上, 避开关节部位;选择穿刺部位时应避开静脉瓣及肢体关节部位, 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通常选择手背、腕关节以上、肘关节以下的血管, 避开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1,2];应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 由于下肢有发生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 所以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留置针穿刺的常规部位。
1.2.3 留置针的选择
原则上在满足输液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型号小的短细导管。临床实践证明流量为每分钟22 ml的24G型留置针可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摩擦, 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性静脉炎, 从而延长留置时间。
1.3 操作注意事项
(1) 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配合。 (2) 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 在留置针穿刺时,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不小于8 cm×8 cm。 (3) 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15°~30°直刺血管, 禁止在皮下走行, 见回血减低角度后再进针少许, 然后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 (4) 透明膜固定后再将延长管U形固定, 有利于减少回血, 防止导管堵塞。 (5) 透明膜上应注明时间及穿刺者姓名。
2 护理要点
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保持穿刺点无菌, 以透明辅料覆盖, 保持辅料清洁干燥, 黏性丧失或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2.2 输液前的注意事项
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需用生理盐水冲管, 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2.3 输液后的注意事项
输液完毕后正确冲、封管, 并且用“小夹子”夹闭延长管。
2.4 穿刺部位的选择
更换穿刺部位时应选择对侧手臂或不同的静脉。
2.5 防止堵塞导管
每次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5 ml冲管;输液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用肝素盐水2 ml封管。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 U肝素。如果发生导管堵塞, 应拔管重新穿刺, 切忌用力推注, 以免将管内血凝块推进血管内引起栓塞。
2.6 静脉炎的防治
静脉炎是临床输液常见的并发症, 多由于不能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 反复穿刺或静脉内置管时间太长致血管损伤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导致血管壁纤维增生, 使血管壁增厚, 内皮细胞破坏, 血管内淤血, 周围组织炎症水肿等反应所致[3], 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发红, 提示有静脉炎发生, 应拔出留置针, 进行相应处理:可应用: (1) 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或局部贴静脉炎贴。 (2) 土豆切成片状, 沿静脉走行方向贴敷于皮肤上, 每日更换数次。 (3) 局部理疗。 (4) 酒精纱布湿敷, 可保护血管, 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的静脉炎[4]。
3 健康教育
(1) 告诉患者穿刺肢体不输液时可正常活动, 但应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输液侧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 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2)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沐浴时用透明保鲜膜保护, 避免局部潮湿。 (3) 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 应立即告知护士, 由护士拔出套管针。 (4) 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96 h。
4 结果
按照以上操作方法和护理措施, 8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中, 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5 讨论
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及熟练的操作技能,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输液管长短适宜;在应用套管针期间,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注意每次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防止形成静脉血栓;在静脉留置针应用输液的过程中, 护士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加强输液管理, 完善输液体系, 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黎旌江.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1) :31.
[2]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A) :62.
[3]任旭东.甘露醇静脉注射对兔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2) :68.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40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②穿刺部位在穿刺前无明显污染;③穿刺前患者体温(腋温)<37.5℃,无菌血症;④无碘及肝素过敏史;⑤透明敷贴固定严密,留置过程中不更换敷贴;⑥如同时输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之间无配伍禁忌。排除标准:①因意外因素需中途拔除留置针者;②输注高渗药液者;③糖尿病患者;④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单病种的患者。
1.2 抽样方法
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40例,采取随机抽样,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将患者分为3组:手背组、前臂组、足背组;每组再根据留置时间分为4个时间段:T1:48 h≤t<72 h,T2:72 h≤t≤96h,T3:96 h
1.3 采样及检验方法
1.3.1 穿刺部位皮肤采样方法
在消毒后及拔针时对每位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各取样本一次。留置针引起的局部感染可通过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痛、化脓等炎性反应来判断,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棉拭子配合5 cm×5 cm规格板,在留置针穿刺点周围位置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之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送检。取1 mL待检样品进行检测。
1.3.2 留置针针头采样方法
先进行局部消毒,无菌取出留置针导管,用灭菌剪刀剪下近心端的2~3cm,以无菌操作方法将针头投入到10 mL洗脱液中,取1 mL样品检测。标明导管的类型、穿刺部位。
1.3.3 留置针头检验
洗脱液和培养基无菌试验:将1 mL洗脱液加入需氧-厌氧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分别置30~35℃与20~25℃72 h。
1.4 结果判断标准
1.4.1 穿刺点细菌定植
消毒后及拔除留置针时皮肤菌落数>10 cfu/cm2;
1.4.2 留置针导管细菌定植
经培养有细菌生长,穿刺部位无红肿热痛感染症状,无分泌物。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6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受试对象,操作前由研究人员对受试对象进行讲解要求与程序,以取得合作。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均由接受过外周静脉留置针正规操作培训的护士操作,操作前剪指甲、洗手,衣帽、口罩穿戴整齐,穿刺部位用络合碘螺旋式消毒两遍,消毒直径为8 cm,待干后穿刺;统一采用50 u/m 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在留置针留置期间注意保护,穿刺部位不能有水渍浸湿等。皮肤采样及导管采样由研究者本人及助手协助完成。操作前严格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工作服清洁,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所有采样标本在24 h内送长沙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验。
2 结果
2.1 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
2.2 3组患者拔除留置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3组患者T1、T2均未检出细菌,分别对3组患者T1、T2、T3和T44个时间段做统计分析,发现手背组χ2=22.500,前臂组χ2=12.632,足背组χ2=34.802,均P<0.05,说明留置针不论留置在哪个部位,其留置时间不同,其穿刺部位皮肤细菌生长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2.3 3组患者拔除留置针时,留置针导管作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手背组、前臂组两组患者T1、T2、T3、T44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足背组患者T1、T2未检出细菌,T3检出4例,T4检出6例,4个时间段做统计分析,χ2=12.343,P<0.05,留置针在足背留置的时间不同,其留置针导管细菌生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参照产品说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为3~5d,最好不要超过7 d;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规定留置时间不超过96 h[1];瑞典留置针的推荐使用时间为12~24 h[2];王汕珊[1]认为夏季最佳留置时间为96h,张丽华等[3]研究发现留置时间3 d与5 d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留置7 d并发症明显增加,以静脉炎和堵管为主;BISWAS等[4]报道最佳留置时间为72 h;WEBSTER等[5,6]研究发现,常规72~96 h更换留置针与根据临床需要再更换留置针,其静脉炎与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OWELL等[7]认为只要没有临床症状,可以留置10 d;马淑霞等[8]则认为只要穿刺部位无红肿疼痛,则不需要更换部位及留置针;郝建红等[9]建议对年老、体弱、血管状况差的患者适当缩短留置时间。
本研究中3组患者在T1、T2都未培养出细菌;手背组和前臂组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T1、T2、T3和T4均未有细菌生长;手背组在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T3有6例有菌生长,T4有10例有菌生长,前臂组T4有4例有菌生长;足背组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T3有7例有菌生长,T4有14例有菌生长,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T3有4例有菌生长,T4有6例有菌生长。本研究表明,留置时间不同其留置针拔针时皮肤样本及导管样本阳性率也不同,从而从细菌学的角度说明:留置针留置在手背或是足背不宜超过96 h,留置在前臂不宜超过120 h,留置时间越长细菌定植的几率将越大,导致留置针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
摘要:目的 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各个留置部位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 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0年7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个时间段,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②3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41例有菌生长;3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均未检出细菌,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3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两组患者4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足背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未检出细菌,T(396 h<t≤120 h)检出4例、T4(120 h<t≤168 h)检出6例,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内科患者留置在手背和足背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96 h,留置在前臂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20 h。
关键词: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细菌定值
参考文献
[1]WANG C.Prevention of infection of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J].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2008,5(5):5-7.
[2]BISWAS J.Clinical audit documenting insertion date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e[J].Br J Nurs,2007,16(5):281-283.
[3]WEBSTER J,CLARKE S,PATERSON D,et al.Routine care of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versus clinically indicated re-placement: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MJ,2008 Jul 8,337:a339.doi:10.1136/bmj.a339.
[4]VAN DONK P,RICKARD CM,MCGRAIL MR,et al.Routinereplacement versus clinical 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catheters in a regional hospital in the home program: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9,30(9):915-917.
[5]LI YX.Discuss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time oftrocar routine[J].Chinese Journals of Practical Medicine,2008,2(14):155-156.
[6]JIN XY,ZHAO F.Discussion on the indwelling time of shallowvenous indwelling needle[J].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Medicine,2007,12(1):82.
[7]WANG YH,FAN YH.Discussion on the puncture site of venousindwelling needle[J].Military Medic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2001,15(3):55-57.
[8]HAO JH,SHANG LP.Research of alcohol wet dressing to pre-vent phlebitis caused by intravenous drip of mannitol on[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01,36(5):333-334.
[9]ZHU YF.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ommon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and nursing[J].Capital Medicine,2009,2:26.
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管的选择
新生儿宜选相对粗直、有弹性、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的静脉:如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头部耳后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等。
1.2 置针型号的选择
使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型号为24G的Y型针或直针两种均可。留置针胶布选用透明敷料, 以利于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反应及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1.3 穿刺前准备
(1) 皮肤准备:如行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 先用备皮刀剃尽所选静脉周围的头发, 备皮范围应大些, 以利于消毒和留置针的固定, 一般约5 cm×5 cm, 早产儿可酌情缩小备皮范围。 (2) 如果是24G的Y型留置针, 先用5 mL注射器抽取3 mL生理盐水与留置针连接排气备用。
1.4 穿刺方法
选好血管后, 用75 %的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将针套去除, 检查导管的完整性, 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360°,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左手食指固定静脉、绷紧皮肤, 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 进针速度易慢, 以免因过快刺破血管后壁;见回血后, 降低针的角度, 再沿血管向前进针3 mm, 将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 右手固定针芯, 左手推入外套管。通过临床观察, 因新生儿血管比较细,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 左手边送入外套管的同时, 右手边退针芯。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 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如果用的是直型静脉留置针, 穿刺成功后, 为防止血液溢出, 用左手中指按压血管内套管的尖端以阻断血流。 (1) 固定:因新生儿皮肤娇嫩, 为防止留置针压疮, 肝素帽下垫无菌棉, 待酒精完全干燥后, 再用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 并注明留置针穿刺的日期和时间。贴敷料方法:将穿刺点置于敷料中央, 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切忌将辅料绷紧, 从皮肤的一侧向另一侧粘贴, 这样易导致新生儿敷贴下的皮肤张力性损伤。 (2) 封管:输液完毕后, 抽取2 mL生理盐水注入消毒后的肝帽内, 注入时边推注边退出针头封管, 如是Y型留置针封管后用套管针自带的夹子夹住导管。 (3) 留置时间:留置针置管的时间一般以3~5 d为宜, 因为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病儿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而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费用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但输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时应缩短置管留置时间, 一般应以不超过3 d为限。特别是早产的新生儿, 更应注意置管时间和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
2 护理体会
2.1 常规护理
(1) 使用留置针期间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 如有及时拔针并涂喜疗妥。 (2) 如果留置针扎在头上, 防止新生儿压迫针头, 尽量用小毛巾等物品固定婴儿头部, 使头部留置针处充分暴露, 以保证留置针不压在头下。如在手背上则适当约束双手, 防止抓脱。 (3) 如果敷贴出现破损, 脱落或有空气等情况, 取下敷贴用75 %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更换新敷贴。
2.2 出现并发症的护理
(1) 液体渗漏:由于血管选择不当, 进针角度小, 固定不牢, 加之病儿躁动不合作, 或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护士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 还应妥善固定导管, 必要时可适当约束。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发现液体外渗应及时拔针, 用酚妥拉明湿敷改善循环, 也可外用喜疗妥涂擦。 (2) 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 触诊时血管如绳索般硬, 滚、滑, 无弹性等, 护士应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 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高浓度药液、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均需用生理盐水冲管,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 导管阻塞:通常与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导管脱出、打折、封管液选择不当等有关。护士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药物时, 应正确封管, 穿刺时尽量将软管部分送入血管, 用敷贴平整固定牢靠, 并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宜的封管液和量。推注速度应越慢越好。封管肝素钠生理盐水浓度通常为2.5~10 U/mL, 推注量一般以3~5 mL为宜;也可选用生理盐水溶液直接封管。 (4)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 长期卧床病情危重的病儿, 多次反复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 也是促成血栓形成的因素。因此为了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护士在穿刺时应该选择粗直静脉, 尽量选择前额正中、颞浅、耳后、手背等较粗直的血管, 要注意保护血管,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但对于肢端活动度差的患儿, 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在推注冲管液体时, 禁止将导管内的残留血液注入机体, 以免形成血栓。
3 讨论
血管的选择与穿刺成功率有很大关系, 一般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较粗直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新生儿容易置管的头皮静脉较少, 为了保护静脉, 提高穿刺成功率, 建议早期留置。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穿刺的次数,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新生儿病情变化快, 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 可随时给药, 有利于紧急抢救;又可随时停药, 进行各种检查及护理操作。对危重患儿可同时从肝素帽开通多条静脉通道, 静脉滴注各种治疗药物, 确保新生儿各种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总之, 使用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 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机会和时间, 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 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梅.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概况[J].右江医学, 2007, 35 (3) :330-331.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新生儿80例, 男42例, 女38例;入院日龄15 min~10 d, 平均3 d;体质量1 175~3 268 g, 平均 (2 135.0±478.0) g;其中新生儿窒息复苏20例, 新生儿感染伴高热7例, 巨大儿6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例, 新生儿硬肿症13例, 早产儿10例, 新生儿肺炎1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0例新生儿分为外周静脉组和胸腹部静脉组各40例, 2组新生儿在日龄、性别、出生体重、喂养方法、病情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留置针采用BD公司生产22~34GY形留置针, 3M敷贴覆盖, 注射器抽取5 m L盐水连接头皮针, 将针头刺入留置针肝素帽内, 排尽空气备用。将患儿平躺在开放式远红外线辐射台上, 注意保暖, 在要穿刺的一侧胸腹部下垫软枕, 稍抬高, 暴露胸腹部皮肤。选择胸肋骨周围粗、直、弹性好的静脉, 由2名穿刺水平高的护士配合穿刺;在此处穿刺受胸腹部上下起伏的影响不大, 对进针的深浅比较好把握易成功。局部用安尔碘消毒, 直径在8 cm以上, 将针芯柄与留置针三通处重叠, 左手中指、拇指绷紧穿刺处皮肤, 呈向心方向穿刺;右手持针柄, 在吸气末以10°~15°角从静脉上方缓慢刺入皮肤[2]。见回血后降低角度, 大拇指将针芯柄勾起, 示指抠起针芯柄使其退出少许, 将软管缓慢送入, 用注射器抽吸见回血, 拔除针芯。以穿刺点为中心, 再次消毒后, 针座下垫小棉球, 再粘贴3M敷贴固定, 注明穿刺日期、时间、责任人。2组患儿封管方式相同 (采用10 m 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在临床上由于新生儿血管细, 管壁薄, 喜哭闹及四肢上下运动, 易引起血管脱落, 打折、渗漏等, 缩短了留置时间, 多次穿刺易对外周血管造成破坏[3]。中心置管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技术要求高, 在基层医院尚未开展。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只好选用较少采用的胸腹部静脉穿刺, 以保证治疗需要, 实践证明其确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3.2由于分娩不顺利导致窒息、硬肿症、皮肤发绀、感染、外周血液循环不良、水肿、烫伤、巨大儿等情况增加了穿刺难度, 多次穿刺不成功既影响治疗效果, 还易危及新生儿生命, 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4];而新生儿胸腹部静脉丰富表浅清晰, 走行直, 易操作和固定。临床上常选择脐以上静脉进行穿刺, 此处静脉充盈度好。本文结果显示采用此静脉穿刺成功率高, 留置时间长。在外周静脉不宜进行穿刺时, 其可作为临床静脉穿刺的首选。
3.3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严格无菌操作,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每班严格交接班, 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外渗, 软管脱出等;敷贴潮湿或使用3 d后, 及时消毒更换;发生外渗及时拔除留置针, 涂以喜疗妥进行局部按摩;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苍白甚至坏死等情况, 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志红, 温芳芳.小儿胸腹部静脉留置在小儿外科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 25 (5) :652-653.
[2]左大可, 高兴玲.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1995, 10 (4) :45.
[3]林彩杏, 陈梅花.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 2012, 8 (24) :86-88.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1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输液室浙江杭州310003)【摘要】总结200例儿科门诊浅静脉留置针病人健康宣教方法,认为落实系统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儿科门诊浅静脉留置针的维护知识,能有效降低门诊浅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从而达到安全留置并进一步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关键词】儿科门诊;浅静脉留置针;健康宣教【中国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54-01 20世纪60年代,留置针在美国广泛应用90年代传入我国,并受到普遍欢迎,因为留置针外套管柔韧、对血管刺激小,可较长时间的在血管内留置,方便临床用药,并减少每天穿刺导致的痛苦[1] 。使用留置针,患者可适当活动,感觉较舒适,尤其在小儿,容易管理,但随着留置针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越来越多的使用,家长对留置针相关知识和自身健康的重视,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病人留置针的应用中愈显其重要性,并对小儿留置针的使用安全和留置时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我院门诊200例1岁以内小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应用留置针期间的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们收集了200例一岁以内门诊输液病人,在输液期间应用了留置针,其中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7月龄(2月龄~ 1岁);实验组100例,平均年龄6月龄(1月龄~ 1岁)。200例患者均为第一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于下肢足背静脉,护士操作技术和方法等因素对照无显著差异。1.2 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为进行一般的常规口头宣教与指导,并发放常规的书面宣教资料,实验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落实护士与留置患儿分组结对,实行一对一教育,采取的方法有口头讲解、书面资料、,现场举例,个别交谈等相结合,同时提供咨询电话,解答患儿离院后关于留置针的问题。1.3 健康教育的方法:(1)健康教育人员 对从事留置针穿刺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留置针规范操作可大大下降留置针应用的并发症,对从事留置针穿刺的护士进行考核,包括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和维护知识的考核,考核优秀的才能参加此次实验。(2)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内容 : 置管前的健康教育 对患儿的家长进行置管的目的,意义及常见并发症,并讲解成功案例,使患儿家长对留置针使用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告知患儿家长现在国际上均不提倡在头皮静脉进行输液,而四肢钢针输液存在输液不顺利容易渗出肿胀的缺点。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保护小儿的血管,减少有创穿刺操作的次数,且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同时在输液过程中能提高患儿与家长的舒适度。让患儿家长接受并使用留置针。同时告知患者留置针的费用,经调查,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的护理及其会引起哪些并发症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2],所以,在置管前应让患者了解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虽然静脉留置针可出现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可以通过护理手段加以预防,消除患者思想上的顾虑,更好地进行配合。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讲解所使用的药品名称和主要作用,适当的输液滴速控制在多少,切忌不可自调滴速。当液体滴完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防止因时间过长留置针内回血返流导致堵管。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留置针上方衣着不宜过紧 输液肢体长时间处于某种强迫体位造成肢体疲劳,发生不自主移动或躁动,导致留置针脱出;衣着过紧时,由于长时间压迫有留置针的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凝固而阻塞,同时勿让患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若发现穿刺部位有红肿、疼痛等不适,应立即报告护理人员。带管离院后的健康宣教 发放留置针维护使用手册,倾听患者的主诉,包括提供24小时咨询电话,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作出相应处理。让患儿家属掌握留置侧肢体的活动程度,应减少活动,尽量避免站立等运动,避免沐浴。保持置管区域干燥。做好不输液时留置针的固定,可用弹力适中的棉袜将足部包裹,防范小儿不配合造成自行拔出或抓脱留置针,夜间睡眠时要做好留置针的相对固定,例如:,睡眠时可在双腿之间放一小枕头进行阻隔,防止留置针意外滑脱。2 結果健康教育对使用留置针的患儿的影响见表一与表二表一:两组患儿家长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度 表二:两组患儿留置针使用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率通过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经过系统的健康宣教,患儿家长的留置针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常见并发症特别是留置针导管的堵管和滑脱发生率明显下降。3 结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3]。小儿门诊输液过程中常发生因输液引发的护理纠纷,通过这次实验发现,在小儿门诊输液时推行留置针输液并做好系统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儿家长的留置针自护能力,延长静脉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患儿和家长的舒适度,减轻痛苦。从而也降低了儿科输液纠纷的发生率。
同时我们应该了解到系统的健康教育对护士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除了掌握留置针的穿刺过程和操作要点,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娴熟的交流技巧并将护理程序贯穿整个健康教育中[4] 。随着儿科门诊开展越来越多的留置针输液,我们因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只局限于规范操作而忽视了健康教育,我们要努力将健康教育做好做实,从而降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增加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何伟华
小儿留置针的临床使用问题及护理对策 华夏医学 2007.20(3): 596-597[2]崔丽君 魏雪梅 杨苓 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存在的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1):78[3]彭艺刚 试论护士健康教育职能的强化[J] 护士进修杂志 1999,14(1):37[4]顾文珠 张娟 健康教育在门诊留置针输液病人中的应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30(2):245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了1月至6月开展品管圈前后大外科480例PVC病人为活动对象, 并将改善前2014年1月、2月中的240例PVC病人为对照组, 改善后5月、6月中的240例PVC病人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为:年龄15岁~80岁、单次输液时间≥4h、连续输液天数不少于3d, 治疗药物非化疗性药物, 排除有对碘过敏史, 烦躁、精神异常者[3]。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疾病类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品管圈的成立。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 设圈长1名 (由静疗组长担任) , 辅导员1名 (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 , 圈员8名 (均来各科室的静疗小组成员) , 圈名为“脉乐圈”寓意为:维护生命之线, 提高病人满意。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开展活动。
1.2.1 主题选定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静疗方面的4个选题, 再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项目并按“5、3、1”进行打分, 最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着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分数最高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定义:指留置针在留置期间静脉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 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红斑, 压痛, 疼痛, 发热, 肿胀, 硬结, 化脓或可触及的静脉条索。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会 (NIS) 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
1.2.2 活动计划拟定主题选定后, 根据每个圈员的能力和职务进行分工, 按照PDCA进行预期6个月的活动。
1.2.3 现状调查制作查检表, 调查2014年1月16日到2月12日的240例PVC病人, 按NIS静脉炎标准进行查检, 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4.6%。
1.2.4 目标值设定根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 (现况值 × 改善重点 × 圈能力) =54.6%- (54.6%×87%×64.4%) =24.0%。
1.2.5 解析明确目标后, 圈员使用鱼骨图 (见图1) 分别从护士、病人、用物、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层层分析, 根据特性要因评价确定了引起静脉炎发生的6个小要因。随后圈员依据“三现”再次查检最终确定了4个真因, 分别是:消毒液未待干、培训无针对性, 监管力度不够、护士宣教形式单一, 无针对性、药物刺激性大。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针对以上4个真因原因, 圈员经过充分的分析、讨论, 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并积极组织实施。
1.2.6.1 完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①增加护士操作准入规定, 所有护士只有通过PVC操作培训考核通过方能进入临床实施PVC的相关操作。②增加操作前评估病人的治疗方案, 确定病人是否适合使用PVC。③调整操作步骤, 操作中要使消毒液充分待干, 先消毒, 再连接输液器及留置针, 以免消毒液随穿刺进入皮下引起静脉炎[5]。④护士长每日随机查看2名护士的输液操作流程, 提高护士执行力。
1.2.6.2 对护理人员进行同质化培训 ①制定外周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流程, 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定期培训学习PVC的操作标准及要点, 实现操作的同质化。②严格执行行业标准, 组织科室操作员学习静脉输液行标的解读, 并传达给每一个护理人员。③增加护士内涵学习, 护理部为护士提供更多有关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期刊, 要求护士不能仅限于输液的过程及结局, 还要了解最前沿的静疗知识的学习[6]。
1.2.6.3 制作特色专用宣教卡、宣教视频 ①制作以绿色为基调圆形为载体的留置针宣教卡, 并悬挂于使用PVC病人的床头, 一方面提醒查房的护士随时关注病人的置管情况, 另一方面方便病人根据卡片内容了解使用PVC的相关知识。②根据病人及家属的年龄、心理、社会及文化程度等制作宣教视频, 使其便于理解和接受。③提高病人主动维护意识, 对有PVC的病人增加宣教次数, 科室定期开展静疗主题讲座, 并邀请病人及家属参与。
1.2.6.4 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①规范操作流程, 输入非化疗刺激性药物后必须冲管[7]。②各科室建立常规药物及新药物说明登记本。③制作科室常用药物渗透压, PH值对照表, 让护士掌握相关药物的性质。④联合多次用药时优先输入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避免相同刺激药物顺序太近而增强对血管的刺激引发静脉炎[2]。⑤持续性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建议病人遵医嘱使用PICC或CVC导管。
2 实施效果
2.1 有形成果改善后查检了5 月19 日—6 月16日的240例PVC病人, 同样按NIS静脉炎的标准进行查检, 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3.3%。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见表1) , 改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目标达标率= (改善后-改善前) / (目标值-改善前) ×100%= (23.3%-54.6%) / (24.0%-54.6%) ×100%=102.3%。
例 (%)
2.2 无形成果通过本次品管活动, 提高了圈员的综合素质和自信心, 尤其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3 讨论
我院作为市级的三甲大型综合医院, 收治危重病人多, 输液工作量大, PVC也成为我院临床输液中最主要的工具。 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的降低了PVC在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而且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 同时制定PVC的宣教内容也深入人心, 拉近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也是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体现。
通过品管圈活动, 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 也节省了经济资源。一个PVC静脉炎病人与正常PVC病人相比较, 按尹成会[8]静脉炎的疗效效果好, 时间短, 而且治疗相对舒适的治疗方法计算, 护士为其操作时间平均每人次可节约时间约30min, 病人每人次可节约费用约63元。通过品管圈活动, 使我们的工作理念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经验式护理工作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护理工作的要求, 需要更多的是科学的、循证的、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品管圈活动的推行, 在一定程度也激发了圈员了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实现了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娟, 赵君健.不同形式健康教育对钢针零容忍的影响[J].健康必读杂志, 2013, (6) :6.
[2]叶玉梅, 宋晴.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380例的原因及防护[J].辽宁中医杂志, 2015, 42 (4) :745-746.
[3]莫敏妮.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1) :139-141.
[4]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J Infus Nurs, 2006, 29 (1Suppl) :S1-92.
[5]方华.新生儿PICC临床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3 (8) :17-18.
[6]梁秋会.本院静脉输液治疗的现状调查分析研究与对策[J].医药界:学术版, 2015 (1) :3.
[7]王令焕, 徐梅.外周静脉留置针致局部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 2015, 37 (11) :175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