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采血(精选7篇)
外周静脉采血 篇1
溶血是指由于红细胞膜破裂造成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及其他物质释放进入血浆中。标本溶血不仅会降低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计数, 使血清和血浆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 红细胞内和红细胞外的成分混合, 还会影响镁、钾、转氨酶和胆红素等临床检验指标的准确性[1,2,3]。而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会影响对患者的正确治疗。因而如何降低血标本溶血率, 保证血标本的质量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问题[4]。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单纯采血器采血、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和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三种不同采血方法的溶血发生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840例, 随机分为三组。排除非一次性抽血成功者以及自身存在烧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高溶血状态的患者。A组280例, 男186例, 女94例;年龄35~72岁, 平均 (55.39±16.12) 岁。B组280例, 男185例, 女95例;年龄36~73岁, 平均 (56.42±17.43) 岁。C组280例, 男183例, 女97例;年龄37~71岁, 平均 (56.12±16.43) 岁。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可进行比较。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采血方法
A组:采用常规真空采血针进行采血。B组:先常规进行留置针穿刺, 用透明敷贴将留置针固定, 再把留置针和注射器相连接, 缓慢将血液抽出, 最后把血液注入到真空采血管中。C组:常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 用3M透明敷贴固定, 将采血器与留置针连接进行采血, 轻轻抽出血液, 采血完毕分离采血器, 并将血液沿管壁慢慢注入真空采血管。三组均采血5 m L, 3种方法扎止血带时间均<1 min, 所得血标本均经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立即送检。为了减少采血人员之间的误差, 在试验实施前对参与人员均进行了采血规范化培训, 并通过了规范化操作考试。
1.3 观察指标
按照LOWE等[5]制订的标准判断溶血情况。1轻度:离心后血清呈现粉红色, 血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 000 mg/L;2中度:离心后血清呈现紫红色, 血清血红蛋白水平为2 000~3 000 mg/L;3重度:离心后血清呈现红色甚至深红色, 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大于3 000 m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溶血程度和溶血发生率比较:A组溶血总发生率为3.93%, 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27.14%、13.57% (P<0.05) , 且A组的轻度、中度、重度溶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重度溶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B组比较, *P<0.05;与C组比较, #P<0.05;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溶血不仅会造成血标本不合格, 延误临床资料的釆集, 还会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 增加患者痛苦, 甚至带来生命危险[6,7]。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单纯采血器采血、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和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三种不同采血方法的溶血发生情况, 结果发现, A组溶血总发生率为3.93%, 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27.14%和13.57%, 且A组的轻度、中度、重度溶血发生率 (2.86%、0.71%、0.36%) 亦均为最低, C组次之 (8.21%、4.29%、1.07%) , B组最高 (18.93%、5.71%、2.50%)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比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溶血率高, 其原因是注射器对压力较难控制, 即使抽取的动作轻微缓慢, 也很难克服压力不均的问题, 而一旦过度用力, 就会出现湍流及冲击, 造成机械性的红细胞破裂, 如果注入试管时有气泡出现, 就会降低表面张力而引起溶血;而留置针连接采血器进行采血可以避免血液标本的两次转移, 从而降低了采血量不足情况的发生率。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的真空采血管里的负压维持在固定水平, 血液到达一定量时就会自动中断血流, 因此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比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溶血率高[8,9,10]。本研究结果发现, 采用单纯采血器进行采血的溶血发生率最低, 与以往的部分文献结果不一致, 分析其原因, 可能为本研究采用的是国外溶血判断标准。
笔者认为, 当抢救危重紧急患者时, 推荐使用单纯采血器采血, 以保证血标本的检验质量, 降低溶血发生率;而当有足够的抢救人员的情况下, 可采取一人负责静脉通道的开放, 一人通过使用真空采血器采血, 其采血所需时间比留置针连接采血器进行采血更短, 且溶血发生率更低, 更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抢救患者[11,12,13,14]。
综上所述, 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进行采血的溶血发生率最高, 单纯采血器进行采血的溶血发生率最低。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考虑样本量和留置针型号对溶血的影响, 而有相关文献报道, 样本量和留置针型号与血标本溶血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5,16], 因此还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标本溶血的影响, 为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度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840例, 随机分为三组各280例。A组使用单纯采血器采血, B组使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 C组使用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 比较三组的溶血程度。结果 A组溶血总发生率为3.93%, 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27.14%和13.57%, 且A组的轻度、中度、重度溶血发生率 (2.86%、0.71%、0.36%) 亦均为最低, C组次之 (8.21%、4.29%、1.07%) , B组最高 (18.93%、5.71%、2.50%) , 三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进行采血的溶血发生率最高, 单纯采血器进行采血的溶血发生率最低。
关键词:采血器,留置针,溶血
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护理分析 篇2
关键词: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静脉穿刺采血,疼痛,不良反应
新生儿护理工作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难点,新生儿年龄较小,抵抗力较差,临床护理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于成年人。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1],最大限度减少治疗纠纷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临床新生儿常需要行采血,但新生儿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实际采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以往新生儿采血一般采用静脉穿刺,但对护理人员技术要求高,且对新生儿有副作用。近几年我院新生儿采血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方法[2]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护理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30min~28天,平均16.4±2.3天,胎龄28~42周,平均38.5±1.2周,体重4~7kg,平均6.0±2.3kg;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29min~28天,平均15.4±2.6天,胎龄27~42周,平均32.5±1.1周,体重5~8kg,平均5.0±3.1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胎龄、体重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采血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穿刺法采血。观察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先使患儿平卧,护理人员将小儿穿刺手放直,左手掌托住患儿肘关节,拇指绷紧肘关节前臂并置于肘关节下方5cm处,右手指触摸新生儿肱动脉走向,轻压动脉出现的痕迹作进针标记;随后使用常规消毒液局部消毒患儿皮肤,我院常用采血工具为5号半头发皮钟头连接10mL注射器,头皮针面对患儿消毒处皮肤,针与皮肤形成20°~45°夹角,选皮肤搏动最明显处进针,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后拔出针头,按住新生儿皮肤加压止血5min;患儿止血后立即松开,避免影响新生儿手指血液流通致缺血[3]。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新生儿疼痛、不良反应、一次采血成功率。评价疼痛采用VAS评分,0~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严重疼痛。1.4统计方法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adit值()表示,采用Ra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一次成功采血42例,两次或以上18例;观察组一次成功采血54例,两次或以上6例;观察组一次成功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对照组凝血3例,血肿5例,呼吸暂停2例,溶血3例;观察组凝血2例,溶血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1)P<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新生儿血流分布多集中在躯干、内脏等重要部位,且血管小、充盈度差等原因,临床护理困难。患儿采血难度较成年人大,常规静脉穿刺采血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表明,新生儿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远低于外周动脉采血,并不良反应多,直接影响患儿健康及后期治疗。新生儿股静脉、股动脉与神经并行,护理人员采血时很容易损伤患儿动脉或神经,且股动脉位置较深,临床采血不易一次找准位置,降低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多次穿刺采血会引起患儿血管损伤,出现血栓[4]。另外,股静脉属于人体大血管,穿刺不当很容易造成血肿,新生儿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容易增加新生儿临床护理风险性[5]。
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能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为护理人员后期护理奠定基础,减轻其后期护理工作量,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效率。新生儿抵抗力较差,股静脉采血操作不当会加重其病情,而外周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避免多次采血,降低其不良反应几率,利于后期治疗。因此,外周动脉采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巧稚.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210-211.
[2]2张蓉.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4:566-567.
[3]浦秋圆.浅谈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4,14:240.
[4]4朝艳玲,王惠兰.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123-124.
真空采血法应用于股静脉采血 篇3
1 操作要点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体位要正确。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膝关节微屈,准确选择穿刺点。股静脉是下肢最粗大的静脉,股动脉位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联线中点,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0.5 cm处,选准位置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前提。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操作者洗净双手,戴口罩,先用0.5%碘伏溶液和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中指,用消毒后的指头触膜到股动脉搏动后,然后再次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消毒范围要广,消毒直径超过6cm。用一次性采血针以30°~40°角斜刺进针1.5~2.0 cm,穿刺手法同四肢静脉穿刺,抽吸见回血后,将采血针试管注入端插入真空试管。由于负压原理,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待达到标本需血量后,拔出针头,随即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处约5~10 min。
2 优点
双向针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另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
外周静脉采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2008年9月共收治心力衰竭病人856例, 其中全身水肿、采血难度大的病人92例, 经股静脉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采血92例, 采血量2 mL~12 mL。
1.2 方法
备齐用物, 携至床边,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病人取仰卧位, 穿刺侧大腿伸直稍外展外旋与躯体纵轴呈45°, 使腹股沟展平, 膝关节弯曲与大腿成直角, 另一腿伸直[2]。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以便穿刺。操作者位于穿刺侧, 以左手食指在股三角内1/3处扪及股动脉搏动, 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0 cm~1.5 cm, 股动脉搏动内侧0.3 cm~0.5 cm[3], 或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 垂直交叉点内侧约0.5 cm 处定位[4]。常规消毒后, 操作者右手持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股静脉定位处与皮肤成90°角进针, 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右手固定, 左手拿真空采血管, 将针头插入试管, 血液自动流入试管, 达到需血量后拔针, 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约5 min。
2 结果
全部病例一次性穿刺成功, 无任何并发症, 保证了标本的及时送检和化验的准确性, 减轻了病人因反复穿刺的痛苦。
3 体会
心力衰竭病人四肢水肿, 因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 静脉压增高, 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通透性增高。血管穿刺时寻找血管困难, 感觉无突破感, 容易穿刺进入皮下组织而造成穿刺失败。
股静脉为深静脉中最易穿刺的静脉, 由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腘静脉汇合而成, 通过髂总静脉直接与下腔静脉相连并与同名动脉伴行。股静脉通过它的数条属支收集下肢静脉的全部血液, 且管腔较四肢静脉管腔宽大, 血流快、血量充足、无泡沫。这样的血液对于避免标本溶血和凝血, 提高化验的准确性起决定性作用。
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采血, 采血量视需要量而定, 可留取多个血标本。采集血标本时, 左手拿采集针止流帽端刺入负压试管时, 注意采血针软管勿拉动过紧, 以防针头脱出血管[5];同时负压试管应倾斜45°, 将采血针头斜面靠近试管壁, 使血液缓慢流入管底, 以防止机械性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6]。当采集2 个以上血标本时, 采血针在拔出第一个试管刺入下一个试管时, 不可停留时间过长, 以免造成血液凝固针头堵塞而导致穿刺失败[5]。
穿刺结束后, 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5 min左右, 且勿按揉, 这样既可减轻疼痛, 也可阻止出血及血肿形成等并发症。经股静脉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采血,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减轻病人痛苦, 保证了送检标本质量。
关键词:静脉采血针,心力衰竭,穿刺采血
参考文献
[1]吕钰, 李建华, 高希春.当代心脏病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1:277.
[2]徐润华, 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740.
[3]章赛春.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 :41.
[4]马新华.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定位的新方法[J].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7, 3 (6) :29.
[5]王葵花, 徐虹, 刘海燕, 等.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小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4, 25 (1) :75.
外周静脉采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1月在我室行静脉采血的600例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男162例, 女138例, 年龄16岁~78岁 (52.1岁±12.5岁) ;对照组男171例, 女129例, 年龄18岁~75岁 (54.6岁±11.2岁) 。两组病人均无血液及血管方面疾病, 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静脉采血方法
观察组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对照组行无菌注射器采血。
1.2.1.1 无菌注射器采血
使用5 mL无菌注射器采血, 一般选用肘正中静脉, 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后嘱病人握拳, 左手拇指压住静脉并固定, 右手持无菌注射器,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20°由静脉上方刺入皮下, 试采有血后, 抽取所需要血量。抽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 用棉签压住针眼, 拔出针头, 并将血液沿试管壁注入试管。
1.2.1.2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和一次性真空贮血管, 使用7号针头, 一般选用肘正中静脉, 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后嘱病人握拳, 持一次性采血针 (前针头) 以15°~30°穿刺静脉, 见回血后顺静脉再进针少许, 并将采血针尾端 (后针头) 插入真空管胶塞内, 采集所需血量后, 抽血完毕时松开止血带, 分离真空管及采血针, 用棉签压住针眼, 拔出采血针。采血完毕后, 左右均匀摇动真空贮血管。
1.2.2 观察指标
1.2.2.1 采血时间
无菌注射器采血时间从静脉进针开始至所采血液全部注入试管为止;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从静脉进针开始至拔出采血针为止。两种采血方式均用秒表计算。
1.2.2.2 一次成功
静脉采血一次成功, 过程顺利, 所需血量足够。
1.2.2.3 血样符合
所采血样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符合相关血液检查要求, 并能得出相关血液检查值。
1.2.2.4 血液污染
包括两方面, 一为采血者及病人的手、申请单、相关护理用品有血液污染;二为所采血样被污染。
1.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率描述,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例 (%)
3 讨论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 医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使用真空采血器可以说是血标本采集的一大改革。真空采血器采血省去了卸针头、分装等采血后的处理过程, 避免了操作过程中血标本被污染或倒出[3];具有无菌程度高, 密闭性好;自动抽取, 自动计量;一次性注入试管;具有不同色码、分类明确的优点[4]。5 mL无菌注射器抽血速度太快, 易造成红细胞破坏和溶血, 不能有效保证所采血样的原始性状的完整性, 且要自行配制各种添加剂, 费时费力, 还会产生较多的医疗废弃物[5]。同时因采血过程密闭性不强, 易出现采血者及病人的手、申请单或血样被污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方法与无菌注射器采血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血样符合率高、干净安全等优点, 减轻了病人采血过程中的痛苦, 提高了采血者的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比较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与无菌注射器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门诊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 观察组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对照组行无菌注射器采血, 比较两组病人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采血时间、一次成功率、血样符合率、血液污染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血样符合率高、干净安全等优点。
关键词: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无菌注射器采血,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艳艳.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8) :1724-1725.
[2]刘奠忠.真空采血法使用的利弊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2, 17 (4) :59-60.
[3]曾漫瑜.门诊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 9 (11) :78.
[4]雷菊华.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J].家庭护士, 2007, 5 (9) :41.
猪前腔静脉采血技术 篇6
1 注射器的选择
一般选用一次性注射器, 选择合适的针头是采血成功与否的关键, 小猪选大针头容易对猪只造成损伤, 大猪选小针头则容易造成采血失败。根据猪只的大小和前腔静脉的深浅不一样选择针头。一般种猪宜选16号针头, 30kg以上的中大猪宜选12号针头, 10~30kg小猪宜选9号针头, 10kg以下仔猪宜选7~9号针头。
2 猪只的保定
根据猪的生长发育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猪只保定方式。40kg以上的中大猪建议采用站立保定方式, 饲养员用保定绳或金属保定器圈环套住猪的上颌骨, 向前方用力牵引, 并将其上颌骨吊起, 尽量向上提, 使猪前肢刚刚着地不能踏地为准, 目的是暴露出采血部位。40kg以下的小猪一般采用仰卧式和倒提式两种保定方式, 保定人员分别抓住小猪的2只后腿向后拉或倒提, 按住头部并稍微向右偏。这样的保定方式都是为了使猪只充分暴露两侧胸前窝。
3 采血部位
猪的前腔静脉为引导头、颈、前肢和大部分胸腔的血液注入右心房的静脉干, 在胸腔前门由左、右颈静脉和左、右腋静脉汇合而成, 越往头部越浅越细, 越靠近胸部越深越粗, 所以应选择合适的部位。建议采血部位在第一肋骨与胸骨柄结合处的前侧方呈两个明显的凹陷窝处。由于左侧靠近膈神经, 故多于右侧凹陷窝进行采血。采血针头刺入方向呈近似垂直并稍向中央及胸腔方向, 刺入深度依猪体大小而定, 一般2~6cm。
4 采血技术
根据经验小猪采血在前肢两侧胸前窝凹底部, 用70%酒精棉球消毒后, 采血人员手持注射器近似垂直稍偏向中央及胸腔方向刺入, 同时做抽吸动作, 如果针头扎到前腔静脉血液随着抽吸快速流入针管, 如果未见血液调整进针深度, 见有回血即稳住注射器, 慢慢抽吸, 一般采3~5m L采血完毕后用消毒棉球紧压针孔处, 迅速拔出采血针管, 压迫片刻, 防止出血。
中大猪的采血在前肢内侧与胸颈部交汇处的凹窝处, 消毒后沿胸壁走向, 针头与气管方向约成150°方向进针。调整进针深度, 直至前腔静脉血液呈直线状射入注射器, 一般5m L即可。取出采血针, 用酒精棉球消毒进针部位按压止血后, 解除母猪保定。
5 采血的注意事项
5.1 整个采血过程保定的好坏直接决定采血成功
与否, 所以保定要求猪相对稳定, 不能左右摇摆或后缩。胸前窝一定要充分暴露, 才能顺利进行前腔静脉采血。
5.2 采血过程动作不要粗暴, 尽可能的减少对猪的
应激。另外采血之前应停食8~12h, 以便保定和监测出的抗体准确。
5.3 由于猪的大小不同, 前腔静脉的深浅不一样,
要求使用的针头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5.4 采血部位的掌握是关键, 小猪的采血部位应稍靠后, 中大猪采血部位应略靠前。
5.5 采血者一定要掌握采血针头的进针部位、角度, 切不可将针头刺入气管。
猪的前腔静脉采血 篇7
1 采血的部位
前腔静脉采血:右侧或左侧胸浅窝内, 即在第一肋骨和胸骨柄结合处前方, 因为左侧靠近膈神经容易受到损伤, 所以一般取右侧。
2 优缺点
猪的前腔静脉采血的优点:采血量多、省时省力、不易感染。在一个大型猪场, 如果送检50头份猪血, 耳静脉采血需要5 h以上, 而前腔静脉采血最多需要2h。猪的前腔静脉采血的缺点:要想熟练地掌握此技术, 必须掌握操作要领和需要时间摸索。
3 采血前的准备工作
3.1 保定
3.1.1 25 kg以上猪的保定。
一般用口吻绳保定, 一端套在猪上唇的猪嘴角上拉紧, 另一端找猪就近能牢固拴紧的地方, 拴的高度和猪的前脚能着地而用不到力气为最佳。
3.1.2 25 kg以下猪的保定。
用双手提举两后肢小腿部倒立, 后背紧靠在固定面上。
3采血针的选择
采血针必须依据猪的体重来选择大小长短, 如果针头太长很容易刺穿整条前腔静脉;如果针头太短刺不到前腔静脉那么就采不到血。因此可根据猪的体重选择适宜的针头:25 kg以下的猪选用9#× (20~25mm) 针头, 25~50 kg的猪选用12#×30 mm针头, 50kg以上的猪选用16#×50mm针头。
4 采血的技术要领
4.1 找准进针的刺入点
25 kg以上猪血管较粗、较深, 25 kg以下小猪血管较浅、较细。而猪的前腔静脉离心越远越细, 也越浅;离心越近越粗, 也越深。所以可根据猪的大小来找最佳的进针刺入点。25kg以上猪的刺入点:应选择离心略远的地方, 一般选颈部最低凹处;25 kg以下小猪应选择离心近的地方, 一般选两前肢与气管的交汇处。
4.2 采血的操作
4.2.1 25 kg以上猪。
在颈部最低凹处进针, 使针头与气管的夹角成15°。如果针头刺中前腔静脉, 可见大量血液涌入针筒。如果不见血液涌入针筒说明针头没有刺中, 那么可使针头刺深一点、也可使针头往后稍退或左右摇摆针头, 直到有大量血液涌入针筒为止, 抽取到所需血液。
4.2.2 25 kg以下猪。
在两前肢与气管交汇处垂直刺入, 稍拉针筒活塞。如果针头刺中前腔静脉, 可见血液大量涌入针筒;如果不见血液涌入针筒, 可使针头上下移动直到有大量血液涌入针筒为止, 抽取到所需血液。
在操作熟练后, 静心时容易听到针头刺破前腔静脉壁时发出“扑”的一声。
4.3 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