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2024-05-26

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精选7篇)

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篇1

在PICU患儿治疗过程中, 为明确诊断, 争取抢救时机及协助治疗, 常需采血检验。真空采血法以其穿刺成功率高, 无需手动抽回血, 计量准确, 标注方便, 无菌程度高, 密闭性能好, 对血液成分破坏小, 标本运送方便等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将真空采血法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血管

对于真空采血法, 宜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与传统采血法相比, 注射器可通过观察针乳头的回血来判断针头是否入血管内, 而真空采血器的针头持针器之间直接连接, 观察不到回血, 只有依靠感觉判断, 所以选择合适的血管至关重要。婴幼儿一般选择股静脉或颈内精脉。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针

通常使用的真空采血针, 是硬式双向采血针, 即针头与橡皮套针头连接, 适用于较粗大静脉采血。试管内呈负压, 一次性采血针:有7号和8号两种, 常用7号。

3 护理问题分析

(1) 局部血肿及瘀血:多见于肥胖、及ITP等凝血机制较差者的患儿。 (1) 操作方法不熟练:穿刺过深或过浅, 均可使前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 一半在血管外, 血液流入皮下, 造成皮下淤血。 (2) 按压方法不当:抽毕, 棉签只按压住皮肤进针处, 而未按压住血管进针处;或按压时间过短, 面积较小, 力量较轻或过重, 均可造成皮下淤血。

(2) 抗凝血液凝固:使用抗凝剂的试管, (1) 在抽血过程中未及时摇晃, 致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 (2) 婴幼儿采血不易, 由于血流较慢致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 (3) 血粘度高的患儿。

(3) 溶血: (1) 真空负压较大, 在操作过程中血液迅速流入试管, 血液与试管壁碰撞造成溶血。 (2) 采集具有抗凝剂的真空负压管时, 在采血过程中摇晃过于激烈, 造成溶血。

(4) 真空负压管吸血不畅或吸不出血现象: (1) 由于前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2) 由于管内真空度不够。 (3) 换管后仍不能正常取血, 多见于大出血、严重脱水患儿。

(5) 多管采血失败率高, 反复更换采血管时牵拉采血器造成针头脱出。

4 护理对策

(1) 局部血肿及瘀血多由穿刺过程中静脉后壁造成损伤或采血后按压方式不正确所致。为预防其发生, 应首先提高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抽血前护士应选择较粗大、饱满、位置相对固定且富有弹性的静脉进行操作。在采血过程中, 护士应注意观察采血位置的局部情况, 以免意外的发生。采血结束后, 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按压, 包括按压手法、按压时间等。如果发生血肿, 应立即冷敷以减轻出血情况, 48h后换成热敷以促进血肿的吸收。

(2) 抗凝血液凝固。在向真空管中插入后针头时, 尽量斜插以减少血液落至试管壁的距离, 同时摇晃血液时动作要轻缓, 不可用力过猛。

(3) 溶血护理人员不可从正在输液的针头处取血作检查, 否则将会严重影响被测物浓度。血标本抽取后, 要将试管加塞, 防止水分挥发而使血液浓缩, 导致血液中生理成份浓度升高。

同时血标本应尽快送检, 如不能在短时间内检测, 也应先放在阴暗处保存, 有条件的病区, 应在冰箱中保存。抽取血液后不可用力摇晃试管。

(4) 真空负压管吸血不畅或吸不出血现象, 切记采血前就将采血器与真空负压管连接, 或穿刺不顺利急于连接真空负压管, 否则会使真空试管与大气相通负压消失, 在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针头角度, 抽血前应仔细检查试管, 多备1~2个, 防止使用无负压的试管, 大出血、严重脱水患儿真空负压管吸血不畅时, 可松止血带, 5s后重新炸止血带, 并叮嘱患儿握拳与放松交替进行。

(5) 多管采血失败率高准备好带有无菌棉球的胶布, 穿刺成功后将其固定针柄再连接试管。

5 结语

真空静脉采血器在临床使用中有诸多优点, 我们在受益的同时, 也应熟知操作规程, 了解采血原理,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方法, 最大限度的减轻患儿的痛苦, 使患儿享受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冯江雪, 杜亚伟.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09, (11) .

[2]彭清荣.真空采血法与传统采血法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 2005, (10) .

[3]于红梅, 马丽芳.真空静脉采血器在临床应用及常见问题的防治[J].当代护士, 2006, (4) .

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篇2

1.1 临床资料

真空静脉血包括了3部分:负压玻璃管、安全旋盖、双向针头;常规静脉穿刺用物。

1.2 操作的方法

血标本的选择最好来自于外周静脉部位, 尽量选那些浅表、有弹性、粗、直的血管, 像是头静脉、贵要静脉。对于一些肥胖的患者, 按静脉的走向和解剖位置也能触摸到准确的、理想的静脉[1,2]。

应在穿刺点上2.5~3cm处松紧适宜地扎上止血带, 扎上后不能拍打穿刺的周围。静脉不明显的时候, 要先选好穿刺点后先松开止血带再消毒, 至少2min后再进行在第二次扎止血带。止血带捆扎时间最好在30s左右, 最多不能超过1min。血液进入采血管后就要立刻松开止血带。扎止血前患者要走松握拳头多次, 扎上后不能再进行松握拳头。以穿刺点为中心逆顺消毒2遍, 范围直径不小于5cm, 消毒液要在1min后才能发挥作用。

采血针穿刺程序:二次扎止血→打开采血针包装, 然后检查后端护套是否连接紧密→按照正确的穿刺方法常规穿刺→看到回血后, 再扎进1~2cm→把针柄用胶贴固定住→将采血针后端刺入采血管胶塞, 由于采血管的负压作用, 血液将自动流入采血管→血液停止流动后, 将采血管分离 (不能完全依赖, 同时需观察采血管血量刻度) →如果是抗凝管分离的话, 分离后要立马上180度颠倒混匀5~8次→如果是多管采集的话, 按照顺序重复采血针后端刺人采血管胶塞, 并且要严格控制不相同的采血量→全部采血结束之后, 在穿刺点处贴上带护垫的输液贴→指导患者或者是他们的家属轻轻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针→叮嘱患者或家属按压5~10min, 直到不出血为止→把用过后的采血针丢弃到固定的容器内→把采血管上端的代码标签剥离, 并贴在相对应的申请单右上角得标本代码处。

2 真空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

(1) 操作的人要戴口罩、洗手、衣帽整洁。基础治疗盘里要另外配备手套、正确型号的采血管和专用的采血针以及胶贴, 采血针和采血管型号要相配。 (2) 确认患者的身份, 明确患者的床号和姓名全称, 并且他们的床号、性别、姓名、住院号要和申请单上标注的一样。 (3) 向患者做出解释, 稳定好他们的情绪, 并正确安置他们的体位。采过血的人要休息30min。

标本尽量在30min内送检, 2d内检验, 不能马上检验的要放在4~6℃冰箱里保存。抗凝管采血后要马上上下颠倒5~10次, 让血样和添加剂充分的接触。采血管都要使采血量达到了刻度线。如果在采集血标本的时候要使用抗生素则必须在申请单上另外标注明白。

采血管的采血量:血培养瓶一般10~15m L;黄管/红管/白管3~5m L;篮管1.8m L;绿管3m L;紫管1~2m L;灰管2m L;黑管1.6m L。

3 采血时常见的问题和护理方法

3.1 采血量不足

方法: (1) 尽量减少对老年患者和静脉血管细小的患者的采血量, 还要用真空采血管。 (2) 用手指进行静脉定位, 定位准确后轻柔的穿刺。 (3) 直到采血管里真空耗竭并且血流终止时才能撤针。

3.2 穿刺成功, 但血液不流或流入不畅

原因:低血压或者血粘度高、采血针头紧贴管壁、真空压力不够, 或由于真空采血管有裂缝所致。处理:调整采血针的角度, 或者是用手指由穿刺经脉上段向下轻轻按摩;嘱患者握拳与放松交替进行, 利用肌肉收缩, 使血液从组织回到血管内。在采血前要严格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采血管壁有无裂纹, 避免使用破损采血管采血。这时护士应各备1支5mL注射器将针头插入试管内, 向外抽气, 人工制造负压, 血液即可流人管内, 抽气量要大于或等于采血量。

3.3 不能确定穿刺是否成功

方法:用手指由穿刺静脉上段向下轻轻按摩, 如有回血则成功了。或者是连接上真空管, 如果穿刺成功的话则会顺利采血。如果没有见到回血, 则说明穿刺不成功, 这时候不能先拔针, 在连接真空管的情况下从不同的角度穿刺, 以第一时间确认穿刺成功。

3.4 溶血现象

预防措施:采血的时候让采血针的尾部针头靠近试管壁与之呈45°角;采血困难使得采血不够的时候, 可以把真空管的头盖旋下, 使残余的负压放出;采血结束后, 试管不能剧烈震荡, 不能上下晃动的混匀血液。

3.5 采血时血液漏出

原因:采血管松动或者是采血需要换很多个试管, 橡胶护帽没有弹性回缩, 使针头露出, 血液流出[3]。方法:在换试管的时候, 反折采血针硅胶管。

3.6 皮下淤血

原因:穿刺时过于猛烈或者是进针的时候太慢的话, 就容易导致采血针的针头的斜面一般在血管里面, 另一半在血管外面。此外, 当采血针的针头没有固定住, 在强大的负压情况下, 血流流入试管的时候也会流到皮下, 导致大面积的淤血。方法:进针时候的动作必须要轻、准、快。在采血之前要准备好无菌棉球和胶布, 将采血针妥善的固定好。采血结束后, 针眼按压的时间太短、按压的力量太小或者是按压的面积小, 就容易造成皮下淤血。所以, 要是患者学会拔出针后正确按压方法和按压的时间要求[4], 并且抬高采血一侧的肢体, 告诉他们采血后不能马上做握、撑、推、提、拉等运动。

4 小结

真空静脉采血操作简单方便, 采血量精确, 安全没有污染, 病患的疼痛较小, 全封闭的系统给了医护最大程度的保护, 同时避免了院外转送过程中试管易倾倒血液溢出等优点, 极大方便了社区家庭护理工作。在操作中, 我们针对出现的问题, 分析原因.提出确实可行的办法来预防和补救, 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总之, 真空静脉采血是一项新的采血技术, 近年来, 采血的装置不断更新, 这使得采血的过程更加的科学化、无害化、规范化, 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会不断的总结经验, 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充分发挥它安全快速、方便高效、准确可靠的优点, 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张晦燕, 张燕萍.血液榆验中的安全同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998, 21 (3) :179-181.

[2]孔辉, 吕慧敏.采血一针成功率浅析[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2 (6) :564.

[3]焦连亭, 耿洁.真空采血器的技术特点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6) :376-378.

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1月在我室行静脉采血的600例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男162例, 女138例, 年龄16岁~78岁 (52.1岁±12.5岁) ;对照组男171例, 女129例, 年龄18岁~75岁 (54.6岁±11.2岁) 。两组病人均无血液及血管方面疾病, 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静脉采血方法

观察组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对照组行无菌注射器采血。

1.2.1.1 无菌注射器采血

使用5 mL无菌注射器采血, 一般选用肘正中静脉, 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后嘱病人握拳, 左手拇指压住静脉并固定, 右手持无菌注射器,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20°由静脉上方刺入皮下, 试采有血后, 抽取所需要血量。抽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 用棉签压住针眼, 拔出针头, 并将血液沿试管壁注入试管。

1.2.1.2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和一次性真空贮血管, 使用7号针头, 一般选用肘正中静脉, 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后嘱病人握拳, 持一次性采血针 (前针头) 以15°~30°穿刺静脉, 见回血后顺静脉再进针少许, 并将采血针尾端 (后针头) 插入真空管胶塞内, 采集所需血量后, 抽血完毕时松开止血带, 分离真空管及采血针, 用棉签压住针眼, 拔出采血针。采血完毕后, 左右均匀摇动真空贮血管。

1.2.2 观察指标

1.2.2.1 采血时间

无菌注射器采血时间从静脉进针开始至所采血液全部注入试管为止;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从静脉进针开始至拔出采血针为止。两种采血方式均用秒表计算。

1.2.2.2 一次成功

静脉采血一次成功, 过程顺利, 所需血量足够。

1.2.2.3 血样符合

所采血样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符合相关血液检查要求, 并能得出相关血液检查值。

1.2.2.4 血液污染

包括两方面, 一为采血者及病人的手、申请单、相关护理用品有血液污染;二为所采血样被污染。

1.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率描述,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例 (%)

3 讨论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 医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使用真空采血器可以说是血标本采集的一大改革。真空采血器采血省去了卸针头、分装等采血后的处理过程, 避免了操作过程中血标本被污染或倒出[3];具有无菌程度高, 密闭性好;自动抽取, 自动计量;一次性注入试管;具有不同色码、分类明确的优点[4]。5 mL无菌注射器抽血速度太快, 易造成红细胞破坏和溶血, 不能有效保证所采血样的原始性状的完整性, 且要自行配制各种添加剂, 费时费力, 还会产生较多的医疗废弃物[5]。同时因采血过程密闭性不强, 易出现采血者及病人的手、申请单或血样被污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方法与无菌注射器采血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血样符合率高、干净安全等优点, 减轻了病人采血过程中的痛苦, 提高了采血者的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比较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与无菌注射器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门诊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 观察组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对照组行无菌注射器采血, 比较两组病人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采血时间、一次成功率、血样符合率、血液污染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血样符合率高、干净安全等优点。

关键词: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无菌注射器采血,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艳艳.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8) :1724-1725.

[2]刘奠忠.真空采血法使用的利弊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2, 17 (4) :59-60.

[3]曾漫瑜.门诊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 9 (11) :78.

[4]雷菊华.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J].家庭护士, 2007, 5 (9) :41.

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进行真空静脉采血的129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 选择2012年4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进行真空静脉采血的131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1290例受检者中, 男566例, 女724例;年龄15~79岁, 平均 (37.4±5.2) 岁。研究组1310例受检者中, 男553例, 女757例;年龄12~77岁, 平均 (36.5±4.0) 岁。两组受检者性别、年龄、血管条件及凝血功能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全部受检者均使用Styrileeo真空采血系统, 真空采血管用不同颜色的采血管盖区分, 根据采血化验项目选用相应的真空负压采血管。

1.3 方法

仔细核对受检者的姓名及化验单, 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 交代注意事项, 消除受检者的紧张情绪, 取得配合。首选肘正中静脉作为穿刺部位, 扎止血带, 常规用碘伏以进针点为中心进行消毒, 待晾干后, 根据受检者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采血针, 取下采血针的针套, 以15°~30°斜行穿刺静脉, 见回血后固定住针柄, 将采血针另一端插入真空负压采血管中, 采集多管血标本时, 应先采集抗凝管, 最后采集血清管[3], 每采集完一管后立即左右轻轻均匀摇动采血管。每次换采血管时需固定好采血针头, 防止拔除血管外或穿透血管壁。采血完毕后, 解开止血带, 用棉签压住穿刺针眼, 拔除穿刺针, 嘱患者轻压针眼3~5min, 切勿用力揉搓。

所有采血由门诊采血室2名护士完成, 分析对照组受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 并对研究组受检者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总结干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行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分析对照组受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并进行干预后, 研究组受检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83, P<0.05) 。见表1。

2.2 两组采血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分析

针对对照组受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实施干预后, 研究组受检者发生晕针、皮下淤血、血流不畅、针头脱出、医源性污染以及血标本溶血的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7.60、36.42、51.20、44.33、37.86、29.17, P<0.05) 。见表2。

3 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

3.1 溶血

在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 采血技术不正确或标本处理不当均有可能造成溶血, 人为因素导致的溶血主要原因为: (1) 进针不准, 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造成第一管溶血。 (2) 从血肿的静脉中采血, 血肿中的组织液导致红细胞破裂。 (3) 采血量不足, 造成添加剂浓度过高, 因渗透压过高而溶血[4]。 (4) 颠倒混匀时过分振荡或混匀次数过频过多。

防范措施: (1) 避免将小号针头和大号真空采血管配套使用。 (2) 避免从血肿中采血。 (3) 颠倒混匀采血管时动作应轻柔, 切勿过分振荡。此外, 采血后一定立即颠倒混匀, 使添加剂与血样充分接触, 否则导致标本微量凝血或是去抗凝效果, 特别是EDTA、肝素管, 短时间即可凝血, 需重新采血。

3.2 晕针

由于受检者采血时多有紧张、恐惧心理, 导致迷走神经兴奋, 内脏血管扩张, 造成脑供血不足引起晕针。此外, 空腹采血致饥饿、体质虚弱、疼痛等也可导致晕针, 常发生在采血过程中或采血后几分钟内。晕针一般为一过性表现, 持续5~10min即可自行缓解。

护士在采血之前, 首先需向受检者进行充分的解释, 与其沟通, 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采血过程中可适当与其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因饥饿导致晕针者可自备糖块或糖水以缓解。

3.3 皮下淤血

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引起皮下淤血的常见原因有: (1) 护士操作不熟练, 导致穿刺过深或过浅, 使穿刺针头斜面一半露在血管外面, 导致血液流入皮下引起淤血。 (2) 采血完毕, 受检者按压穿刺点方法不当, 用力揉搓或按压位置错误, 或按压时间过短, 按压力度较轻或较重, 均可影响局部凝血。 (3) 受检者采血一侧肢体过早用力活动, 导致刚闭合的针眼被冲开, 引起皮下淤血。

防范措施:护士在穿刺前仔细寻找血管, 尽量一次穿刺成功, 对于血管条件较差者可局部热敷以充盈局部静脉。更换采血管时需固定好穿刺针, 以防脱出。采血完毕后, 由护士示范正确的按压方法, 以按压血管上的针眼为主, 不可揉搓。前臂伸直, 不能屈肘止血。中等力度按压3~5min, 凝血功能差者需适当延长按压时间。采血后1h内采血侧肢体不可剧烈运动[5]。

3.4 血流不畅

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血流不畅多为采血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或采血管内真空度不够所致, 少数由于受检者血液黏度过高。护士可轻轻转动采血针头, 让受检者用力握拳, 一般可顺利采血, 由于采血管内真空度不够所致血流不畅则需更换合格的采血管[6]。

3.5 针头脱出

采血过程中采血针头脱出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在更换真空采血管时未能将针头牢固固定, 或进针力度过大、针头穿出血管, 或由于受检者、尤其是小儿不能很好地配合采血。因此, 在更换采血管时, 需对采血针头进行有效固定, 动作轻柔, 防止用力过猛而将针头带出。穿刺进针时力度适当, 对于小儿需由家属配合固定穿刺部位。

3.6 医源性污染

由于采血时采血管内的负压已被耗尽, 拔除针头后存留在采血针内的血液不能流入采血管, 导致血液流到采血台面上引起污染。采血完毕后, 采血针与采血管连接处也容易残留血液导致污染。因此, 护士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应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采血完毕后应先松开止血带, 拔出针头, 然后再分离采血针与真空管, 使血液全部流入采血管中。

4 讨论

真空静脉采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多优点, 但同时操作不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 门诊采血过程中, 需要采血者严格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 了解真空静脉采血系统的原理, 发现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将静脉采血的并发症降至最低。本研究发现, 通过分析对照组受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研究组受检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χ2=40.83, P<0.05) , 发生晕针、皮下淤血、血流不畅、针头脱出、医源性污染以及血标本溶血的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χ2=27.60、36.42、51.20、44.33、37.86、29.17, P<0.05) , 提示及时总结和分析门诊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给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并有效减少采血过程中的并发症,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彭清荣.真空采血法与传统采血法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05, 20 (5) :49-50.

[2]朱莹泉, 纳赛琳.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 2010, 16 (22) :86-87.

[3]孙艳艳.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8) :1724-1725.

[4]李煜晓.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河北医药, 2008, 30 (1) :886.

[5]谢志萍.外周静脉采集血标本致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 9 (5) :434-435.

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篇5

1 方法

(1) 病人采取仰卧位, 下肢伸直并外展; (2) 穿刺部位消毒待干; (3) 操作者站于穿刺侧, 消毒左手的食指及中指, 在腹股沟中部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按压定位, 右手持采血针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进针, 当针尖斜面刚完全刺入皮肤, 即将穿刺针的尾端插入采血器中形成负压, 针头继续缓慢刺入, 见回血即停止进针, 根据需要采集完所需的标本, 操作完毕按压。

2 讨论

注射器采血时, 需要往回抽活塞, 针头难以固定, 容易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外, 致采血量不足或采血失败;而一次性采血针有一段硅胶管, 可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不易使其脱出血管外, 同时针头在进针过程中已与采血器连接是带有负压的, 一旦进入血管血液立即被抽出, 穿刺成功率高,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为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5年3月—2008年3月前来我科采集血标本的婴幼儿分别用两种方法采集血液标本。

1.2 方法

随机将400名婴幼儿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改进组各200名,常规组用5 mL注射器股静脉采血,改进组用6号或7号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采血量为2 mL~5 mL。

1.2.1 常规组方法

一次性股静脉采血,患儿仰卧,下肢伸直,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与躯体纵轴呈45°,垫高穿刺处,展平腹股沟,膝关节弯曲与大腿成直角,另一腿伸直[1]。以左手食指于股三角区找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中点的方法进行股动脉定位。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45°,在腹股够沟韧带下一横指股动脉内侧0.5 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左手固定针头[2]。抽吸致所需血液量,拔出注射器用无菌纱块压迫止血10 min~20 min,取下注射器针头及试管帽,让注射器内血标本沿试管壁缓缓流入试管,并且需注意勿将注射器里的气泡注入试管中,以免产生溶血。

1.2.2 改进组方法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穿刺采血,患儿仰卧,肩下垫小枕,头偏向对侧使颈部伸展平直,并稍低于肩膀,一名助手固定患儿的头和手,操作者左手食指与拇指分开,食指按压在穿刺点上方颈静脉三角处,使颈静脉充盈,拇指放置在穿刺点下方,并绷紧穿刺部位皮肤,手持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稍进针少许,右手松开针柄,持采血针止血帽端,左手拿真空采血管,将针头以45°插入试管,血液沿试管壁自动流入试管,到所需标本量后拔针,用干棉签或棉球按压穿刺点及上方5 min~10 min即可[3]。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使用注射器股静脉采血的缺点

部分血液循环较差及肥胖的患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穿刺前定位为了摸清动脉搏动耗时很多;因股静较深,不能在明视下穿刺,操作者对穿刺成功的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凭手感选择穿刺点,如手感不明显,反复穿刺易致皮下血肿;穿刺成功后针头不易固定,因操作不熟练及心理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使针头易脱出血管;采血量受注射器的限制,且如需采多管血时,要将试管帽依次打开,然后把注射器里的血标本分别注入各试管,既耗时、易造成标本凝血和溶血又容易污染操作者。

3.2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因颈静脉粗直,显而易见,特别是在患儿哭闹时,颈静脉更加充盈,操作者可在直视下穿刺,操作者的信心增加,穿刺成功的把握大。而且在穿刺成功后,松开右手,采血针头在血管里可呈自然位置不易脱出血管,也不会因操作者心理紧张因素的影响使针头脱出。

3.3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操作方便、快捷

在寒冷天气,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一般不需要脱衣裤,暴露肢体,可以避免患儿受凉;同时因颈静脉大多很明显,不用触摸血管搏动即可选择进针点,只需摆好体位并固定好患儿就可以进行穿刺,所以操作时间短、省时省力[4]。

3.4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采血量不受限,血标本质量有保证

因颈静脉粗直,属人体大静脉,血液循环快,可一次采集较多的血量。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留取多个血标本时,只要将采血针的止血帽端从第1试管拔出刺入第2试管即可,一次可留取多个血液标本并且血液不易溅落造成污染;同时因血液直接流入试管,操作者可根据血液标本的要求及时混匀抗凝剂或静置,使血液标本质量得到保证。

3.5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操作方法便于初学者掌握

颈静脉穿刺手法类似手背静脉穿刺,初学者较注射器采血易于掌握[5]。穿刺是在明视下进行,且颈静脉又粗直易见,不要求操作者的穿刺技术非常高,只要掌握正确的穿刺体位并加以固定,同时注意向家属做好解释,消除其紧张情绪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高,使操作者的信心增强;也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痛苦及造成家属的不满,取得了护患双赢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采血的新途径。[方法]将200例婴幼儿注射器股静脉采血(常规组)与200例婴幼儿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改进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液标本质量及采血时间等均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进行颈静脉采血的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易掌握。

关键词:婴幼儿,血液标本,一次性真空采血,颈静脉,股静脉

参考文献

[1]周丽华,陈燕,于桂云,等.静脉穿刺直入法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690-691.

[2]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7-98.

[3]杨轶,赵宏发.体检穿刺部位淤血的预防[J].临床军医学杂志,2005,33(1):115.

[4]黄华梅,潘小英,钟燕芳,等.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3(9):37.

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 共进行12905例健康体检人群静脉真空采血, 其中158例采血失败。年龄11~87岁, 平均58岁。我科使用真空采血管和采血针, 进行静脉采血。

1.2方法

制订静脉真空采血失败原因分析调查表, 进行调查和分析, 针对静脉真空采血失败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

2结果

12905例健康体检人群中静脉真空采血失败患者158例, 对采血失败原因分析, 如表1~3所示, 护士静脉采血技术导致采血失败89例, 占56.33%;患者自身情况导致采血失败47例, 占29.75%;真空采血系统质量导致采血失败22例, 占13.92%。

3原因分析

3.1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技术在采血失败原因中居首位, 本组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技术导致采血失败89例, 占56.33%, 如表1所示。我科护士人员年轻化, 就职时间短, 临床技术操作经验缺乏, 对穿刺困难的患者, 不能一针见血而采血失败;静脉采血时, 止血带扎的过紧或过近, 没有达到距穿刺点至少6cm的距离, 会因血液无法引出或引流较慢而导致穿刺失败;采血中常由于未妥善固定针头, 更换真空采血管时, 过度牵拉使针头脱出血管而采血失败;采血时力度运用不恰当, 针头就会因用力穿透血管, 引起局部血肿造成穿刺失败, 造成大面积皮下淤血;采血时对于穿刺难度大的患者, 不能正确评估血管的情况, 选择血管不当, 盲目穿刺, 加上紧张的心理因素而静脉采血失败。

3.2患者自身情况有关原因分析, 本组患者自身情况导致采血失败47例, 占29.75%, 如表2所示。肥胖患者的皮下脂肪较厚, 静脉血管位于皮下较深的部位, 容易导致采血失败;婴幼儿血管浅而细, 静脉压力不足, 血流速度过慢, 导致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接触而造成血液凝固, 导致采血失败;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硬脆且滑, 静脉穿刺时血管难以固定导致采血失败。

3.3采血系统质量情况有关原因分析, 本组采血系统质量情况导致采血失败22例, 占13.92%, 如表3所示。真空管内负压过小或无负压, 抽回血流速缓慢, 血液间断地被吸入负压管内, 并混有气泡, 血液标本量过少, 导致采血失败;真空管内负压过大, 抽吸血液快速射向真空管底部, 可引起部分红细胞破裂, 而发生机械性红细胞损伤, 导致采血失败;采血针头阻塞, 血液不能抽吸出来而采血失败;采血管接近失效期, 穿刺后回血缓慢, 血液间断被吸入采血管内, 混有气泡, 致使红细胞破坏, 造成溶血[2]而采血失败。

4预防对策

4.1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技术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操作方法, 避免不规范操作, 提高静脉真空采血的成功率。护理人员应熟悉不同静脉采血项目、真空静脉采血用具、功能、操作步骤和方法, 详细了解抽血部位周围血管的解剖结构, 将静脉采血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牢记于心[3]。护士扎止血带距穿刺点上方约6cm, 若过近或过紧, 穿刺成功后接真空采血管, 血液引出缓慢甚至不能引出。采血时如果针头穿透血管。此时应将采血针头向血管外退出少许, 检查针管内是否有血液流出, 避免为患者二次穿刺。静脉穿刺成功时应注意要妥善固定针头, 尤其与真空采血管相连接时, 避免由于牵拉引起采血针脱出。对于静脉穿刺采血困难的患者, 应由经验比较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完成, 避免盲目穿刺, 同时高年资护士对年轻护士要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4.2针对患者情况穿刺采血对过于肥胖的患者, 由于皮下脂肪较厚, 穿刺进针角度要大、速度要快;婴幼儿在采血时容易哭闹挣扎, 导致采血失败, 因此要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做好患儿相应的肢体固定, 以顺利完成穿刺。针对静脉穿刺困难的婴幼儿, 穿刺时进针角度要小, 动作轻而稳, 沿血管表皮轻轻刺入, 有血液流出时松开止血带;对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 采血前可将局部热敷,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使静脉充盈, 易于静脉穿刺, 穿刺时拉紧皮肤, 针尖直对血管稳而快刺入。

4.3检查采血系统质量操作前应严格检查采血系统, 真空管壁有无裂隙或管塞有无松动, 针头有无阻塞, 确定真空管是否在有效期内, 避免因质量问题引起采血失败;真空采血管有无负压通过肉眼往往无法确定。一旦有采血管真空过小或消失, 及时更换真空管, 因此在抽血前需准备多根真空管或注射器, 在确定静脉穿刺成功后, 如无血液流出需更换真空管, 或可人工制造管内负压, 将5m L注射器的针头插入真空管内抽气, 要求抽气量应不小于采血量, 此时可由人工制造负压使血液流入真空管内, 避免二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如果管内负压较大, 嘱患者不宜用力握拳, 可以减慢血液流入管内的速度, 同时真空管应向左倾斜, 使针头斜面靠近试管壁, 避免血液直接射向管底, 减轻血液的机械震荡[4]。

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真空采血的失败原因, 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自制静脉真空采血失败原因调查表, 调查我科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采血失败患者158例, 对采血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与护士静脉采血技术、患者自身情况和采血系统质量三个方面有关。结论 分析真空采血失败原因, 提出预防对策, 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技术和针对不同患者情况进行穿刺采血, 严格检查采血系统质量三个方面, 提高静脉真空采血成功率。

关键词:静脉真空采血,失败,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钟翠莲, 徐立琴, 李连君.静脉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8) :99.

[2]张小洁, 刘建芝.真空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3) :180.

[3]何亚仙, 董秀丽, 施晓勤.静脉真空采血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10, 9 (1) :51-52.

上一篇:工艺难点下一篇:完形填空解题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