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难点(共7篇)
工艺难点 篇1
0 引言
传动箱体是我厂的核心关键件, 其精度要求高。由于传动箱体具有体积大、壁薄、内外腔结构复杂等的特点, 加工精度不易保证, 加工难度很大。如箱体内腔的多组主轴深孔孔系中, 有的孔系不但精度要求很高, 其孔间距也特别大, 且最大的长径比可达到22倍;另外由于传动箱体腔大、壁薄, 结构刚性不足, 容易在夹紧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 从而造成加工的位置尺寸误差大, 突出表现在传动箱体前后端面的销孔位置度超差严重。
我们通过对箱体加工进行工艺分析, 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 选用合适的工装与加工方法等措施, 逐项解决了该箱体在加工中遇到的各项加工难点问题, 保证了加工质量。
1 传动箱壳体加工难点分析
传动箱体材料为HT250, 毛坯为铸件, 箱体的主要加工表面有平面、传动主轴孔和轴承孔等。在对传动箱体的加工工艺方案设计和工艺调试过程中, 主要存在了以下方面需要工艺分析解决的加工难点:
1) 加工难点一。传动主轴孔及轴承孔主轴孔系的尺寸精度、同轴度公差及孔系之间的平行度公差要求较高, 其中4层轴承孔:准225±0.007 5、准210、准200±0.007 5、准180, 同轴度公差为准0.01, 孔圆柱度公差0.007, 圆柱度精度均达到了4级, 形位公差一直不稳定, 加工难度非常大。
2) 加工难点二。该箱体存在多组细深孔系, 孔的深度较大, 特别是Ⅲ轴的孔系, 从外到内的3个孔径分别是Ф45H7、Ф28H10、Ф22H7, 孔距485 mm, 同轴度要求为0.03 mm、0.025 mm, 其长径比达22倍, 镗孔时镗刀易振, 孔系的同轴度、孔表面粗糙度易超差。常规加工手段难以达到如此小孔且这样高的孔距的同轴度要求。孔系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 加工难点三。为保证传动箱体装配质量和整机清洁度, 在传动箱体很多不同规格的孔口及锐边均设计有倒角, 以避免在整机运行状态下锐边及尖角材料破损掉落造成箱体内部的污染。这些倒角大部分设计成了30°, 并且要求将倒角后的倒棱进行圆角处理。在传动箱体倒角设计中还存在如图2所示的孔口倒角, 除了以上要求外, 同倒角相连接的2个圆周面均有尺寸要求和公差要求, 2个圆周面先加工完成后进行倒角加工, 如果用常规的倒角铣刀进行倒角加工, 会把与倒角相连接下面的内孔圆弧面破坏。由于非标刀具制造周期长, 刀具费用昂贵, 如何在试制中利用常用标准刀具来保证如图2中粗糙度Ra6.3的内孔表面不被二次加工造成破坏, 并将粗糙度Ra3.2倒角面一同加工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4) 加工难点四。在传动箱体的批量加工过程中, 为保证基准统一, 所有工序的加工定位采用统一的工艺销孔, 在各序间反复使用的工艺销孔易发生磨损和挤压变形, 会增大定位误差, 使工序间加工要素的关联误差加大。
5) 加工难点五。由于夹紧与加工变形等原因, 在加工传动箱体的端面上2-Ф20F7定位销孔时, 两销孔位置尺寸420±0.05和210±0.05长期存在0.02~0.05 mm的超差。
2 传动箱壳体加工难点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加工难点, 我们开展了多项技术攻关和工艺研究, 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2.1 加工难点一的解决方案
将粗、精加工分开, 先在卧式镗床上对该箱体的传动轴孔和系列轴承孔进行粗加工, 然后在高精度进口卧式加工中心上一次装夹进行孔的精加工, 从而减少精加工的变形量。由于主轴孔的尺寸精度和圆柱度公差要求很高, 我们选用品牌刀具配备立方氮化硼刀片在加工中心上加工, 孔径尺寸非常稳定。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内腔多层孔时, 箱体需要调头加工, 工作台回转存在误差, 而且由于4个孔尺寸不同, 所用刀具长度不同, 都会影响到加工精度。我们通过对零件的测量, 摸索偏移规律, 对同轴度孔的编程原点进行修正, 利用程序改变坐标系对这些误差进行补偿, 使其与实际加工后的轴承孔在同一轴线上, 使加工保证同轴度要求。针对加工中心在工作台交换后, 工件坐标系与工作台中心在X方向有一微量差值, 变化范围在0.01~0.05 mm左右波动, 这也势必影响工作台回转后加工两端孔中心坐标的偏差, 引起两端孔不同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 决定利用该机床自身RENISHAW检测系统, 每次工作台交换后用测量头来检测夹具, 通过检测数值来修正工件坐标系与工作台中心在X轴上的差值变化, 使每次交换工作台后, 工作台中心坐标与工件坐标系实际数值相一致, 达到加工孔同轴度不发生偏差,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在传动箱壳体精加工工序前增加RENISHAW测量工序, 并编制了测量程序。经过实验, 传动箱壳体4个轴承孔同轴度能够控制在准0.03mm以内, 解决了这一难题。
2.2 加工难点二的解决方案
从孔系的简图可以看出, 孔Ф22H7和Ф28H10的间距为135, 孔Ф22H7和Ф45H7的间距为455, 孔准28H10和准45H7的间距为320。因准45H7距离Ф22H7和Ф28H10较远, 采用三阶梯复合铰刀同时铰这3个孔就不够经济。我们考虑先加工孔Ф45H7, 再采用阶梯复合铰刀同时铰孔准28H10与孔Ф22H7。孔Ф45H7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要求Ф0.03靠卧式加工中心和刀具的精度保证, Ф28H10与孔Ф22H7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要求Ф0.025靠辅助支撑夹具和刀具的精度保证。
根据孔系3个孔的直径公差、粗糙度及同轴度要求, 制定如下加工方案:先加工孔Ф45H7, 加工方案为:钻、粗镗、精镗。再加工孔Ф28H10和Ф22H7。孔Ф28H10和Ф22H7距离孔Ф45H7较远, 为保证3个孔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要求, 在加工刀具和加工中心的主轴刀柄间, 需要增加一个加长过渡定位套筒, 再安装辅助支撑夹具, 由夹具上的导向套通过加长过渡定位套筒对钻头等进行导向、定位, 如图3所示。
导向套的内壁加工有螺旋槽, 可以存储冷却液从而起到润滑作用, 也可以把一些小铁屑排出来, 避免过渡定位套筒与导向套之间研死, 导向套的内径为Ф40。
加长过渡定位套筒的外径为Ф40, 保证导向套和加长过渡定位套筒之间有0.04 mm左右的间隙。如果这个间隙过小, 就有可能发生导向套和过渡定位套筒研死的事故。如果这个间隙过大, 又起不到很好的导向、定位作用, 这3个孔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要求就无法保证。
采用倒推法制定孔Ф28H10和Ф22H7的具体加工方案如下:
1) 考虑铰孔余量。确定孔Ф28H10的铰前尺寸为Ф27.6, Ф22H7的铰前尺寸为准21.6。又考虑孔Ф28H10和Ф22H7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要求都是准0.025, 采用阶梯复合铰刀同时铰孔Ф28H10和Ф22H7。采用Ф22H7/Ф28H10阶梯复合铰刀铰孔时, 合理确定两段铰刀的间距为120, 使先铰孔Ф28H10, 等铰刀进入Ф28H10一定深度后, 再开始铰孔Ф22H7。
2) 考虑铰前孔的加工方法。孔Ф28H10铰前孔Ф27.6的底孔定为Ф24, Ф22H7铰前孔Ф21.6的底孔定为Ф18.5。跟铰孔的道理一样, 采用Ф21.6/Ф27.6阶梯复合扩孔钻扩孔时, 合理定两段扩孔钻的间距为120, 使先扩孔Ф24到Ф27.6, 等扩孔钻进入Ф27.6一定深度后, 再开始扩孔Ф18.5到Ф21.6。
3) 底孔的加工方法。先在孔Ф28H10的位置打中心孔, 钻一个Ф0的小底孔, 采用Ф18.5/Ф24阶梯钻 (合理定两段钻的间距) , 把Ф20的小底孔扩到Ф24, 等扩孔钻进入Ф24一定深度后, 再在Ф22H7的位置钻一个Ф18.5的底孔。
综上所述, 孔Ф28H10和Ф22H7的加工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2.3 加工难点三的解决方案
不使用专用倒角铣刀和非标刀具, 使用加工轴承孔端面的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对此类倒角进行加工。由于在标准立铣刀设计中一般从刀尖到刀柄侧的直径略微减小即带有向后的锥度称圆锥刃倒锥的结构, 同时选用合适刃长立铣刀, 保证入刀点无干涉, 利用标准立铣刀的端头进行加工, 能够保护已加工表面。具体加工时使用立铣刀的刀尖部分按照倒角的轮廓对倒角进行分层次加工, 每次进给0.1 mm, 按圆周进行插补, 插补一圈后, 刀具沿倒角的30°方向进给0.1 mm, 再次进行圆周插补加工。依次类推, 直至完成整个倒角的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同时保护了2个已加工表面。另外, 小进给量加工过程中, 立铣刀的底刃后角 (R角) 可对加工倒角后的倒棱进行圆角处理。立铣刀刀尖方案实施后, 倒角加工达到图纸要求, 与倒角相连的2个已加工表面完整, 没有二次加工的痕迹, 已加工表面保护良好, 如图2所示。
2.4 加工难点四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夹具设计中打破惯例, 通过定位精度误差的累积计算, 将粗加工工序定位销孔长度减至4 mm, 半精加工的定位销孔长度减至6 mm, 加工中心精加工定位销长度保持8 mm不变, 这样既可保证精加工的准确定位, 又有效避免了粗加工工序定位销孔发生磨损和挤压变形对定位误差造成的影响, 经过后续的批量生产工艺验证, 加工质量稳定。
2.5 加工难点五的解决方案
针对长期存在端面上定位销超差问题, 我们对加工零件在加工后的上下料前后各状态下分别进行连续的跟踪测量, 同时绘制出箱体简易三维模型进行受力分析, 同样得出销孔处变形量较大结果。主要原因是受定位面的不平度及腔壁夹紧变形影响造成, 因此实施工艺改进, 根据工装的压紧位置和内腔结构, 在内腔设计简易的可调内置支撑装置, 如图5所示, 从而加强了壳体的装夹刚性, 减小了零件的压紧变形。另一方面使用扭矩扳手来量化零件的夹紧力, 通过试验确定夹紧力的大小, 稳定控制零件夹紧变形量,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定位面不平及腔壁压紧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3 结语
通过对箱体加工难点进行工艺分析, 从工艺方法、刀具、工装上全面解决了传动箱体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加工难点问题, 使箱体的加工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类似零件的加工中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摘要:结合工作实际, 针对传动箱体加工中的特殊主轴孔系加工、特殊倒角要求、定位基准误差消除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工艺分析并采取措施解决, 保证了加工精度。
关键词:箱体,加工难点,工艺分析,工艺方案
参考文献
[1]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2]袁锡璠.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装备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技术难点 篇2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技术难点,解决措施
1 提高对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
对于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其中的基本要求, 还需要注意的是园林施工建设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进行城市园林建设前, 需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文、自然环境有全面的认识, 将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整合, 分析其中的联系, 为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这是进行城市园林施工建设的基础环节, 同样也是提高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预见性的重要工作。例如园林石材新工艺和材料的选择需要满足园林建设整体设计的要求等。根据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预见性工作, 进行城市园林建设设计计划的调整, 使其符合新工艺的使用标准, 并且满足园林施工新工艺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的要求, 这就需要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也是提高城市园林建设实用性的重要方式。解决园林施工新工艺中的技术难点问题, 需要意识到提高园林新工艺运用预见性的重要性, 并且在实际城市园林建设中满足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基本原则。
2 对园林建设的施工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园林施工新工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在进行园林建设的时候, 充分合理地运用施工资源, 也就是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土地资源, 施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也是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主要目的。例如在采用园林灌溉技术时, 就需要满足水资源的高效运用, 传统的园林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也因此新的园林灌溉工艺逐渐广泛运用于城市园林建设中, 以保证在符合园林灌溉用水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简言之, 园林施工新工艺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2]。在实际的城市园林建设中, 园林施工新工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耗费高、产出低的园林施工工艺, 当然这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对于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需要施工人员的创新精神, 对园林施工资源进行有效的探索利用, 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要实现对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施工人员对当地资源的合理分类和差异分析, 寻求各资源间施工建设的联系, 通过这些联系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 使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佳状态。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而取得成功的城市园林建设有很多, 通过长期的了解分析可以发现, 园林新工艺的运用对提高施工资源的使用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也使得资源之间的配置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在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时要注意平衡新工艺和传统工艺之间的矛盾, 不仅要对园林施工新工艺有全面的了解, 并且能够解决新工艺中基础的技术问题, 分析新工艺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差异, 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充分了解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具体效果, 是选择施工资源配置和实现资源使用最优化的重要依据。
3 探索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园林施工新工艺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一直阻碍着城市园林建设发展, 发觉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定是解决技术难点的重要途径。要想真正利用园林施工新工艺来提供城市园林建设施工资源的使用效率, 就需要对新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 努力探索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才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技术难点, 发挥其在城市园林施工建设中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园林的园路施工设计时, 不仅需要考虑岩石材料和路面类型的选择, 还需要考虑园林园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保证材料和路面类型选择的合理性, 满足路面干净整洁、安全耐用的要求[3]。在实际的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过程中, 施工人员对其基础性的技术是可以掌握的, 而新工艺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则可以将基础性技术和技术难点联系起来, 施工人员的探索创新精神是必备条件, 除了对园林施工新工艺进行理论分析, 研究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外, 更为重要的是在园林实践建设中进行有效的探索, 在基础性技术中找到技术难点的突破点, 时刻注意对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联系和规律进行探索, 不仅可以帮助解决新工艺中的技术难点, 真正的意义是提高了施工人员对新工艺的利用程度, 也决定着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园林施工新工艺技术难点的探析过程, 挖掘新工艺的内在联系和规定是关键。
4 结论
在实际的城市园林建设中, 新工艺中的技术难点一直是施工人员想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更多的施工人员将其作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目标, 根据实际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园林建设难题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园林施工新工艺对提高园林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着重要的帮助, 同时也是提高施工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 因而对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探索工作仍需继续。
参考文献
[1] 易红.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的探讨[J].绿色科技, 2011 (5)
[2] 韦艳梅, 莫仁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三要素的分析与探讨[J].北京农业, 2011 (12)
工艺难点 篇3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 并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 认为“要想教得好, 学得好, 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 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话更恰当地说明专业实习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在服装实习教学中, 由于制作方法、技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 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之处, 这时候不仅要给学生指出工艺制作方法与技巧, 还要教会他们用结构来化解缝制工艺过程中的难点。下面就是利用结构化解缝制工艺过程中两个难点的实例。
一、男衬衫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比例失当时, 可利用结构设计化解之
男衬衫的领为立翻领 (又称装脚领) , 是翻领与领脚经工艺装配后相接的一类领型。它是男衬衫制作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成品平服, 左右对称, 外表美观。但大部分学生很难把领脚做到左右大小一致, 并且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比例失当, 领子外表美观不足, 影响整个成品的质量。
那么衬衫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保持怎样比例才理想呢?笔者认为, 要化解这个难点, 不仅仅在于提高工艺制作的技巧, 而且更在于加强结构制板的合理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工艺制作中找出不足, 再利用结构图来分析不足原因, 加深学生的印象。
参考各类裁剪书 (包括各年的教材) 的衬衫领领脚的制图形状, 将会发现各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均不一致, 有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较大, 而有的却较小, 这完全是由于衬衫领采用独立裁剪制图造成的。如下图所示:
很多学生不禁会问:“每个老师的手法不同, 线条也不尽相同, 老师有老师自身的经验, 我们学生根本无经验可谈, 难道前端斜度及‘黄鱼肚’可以不受条件制约, 任意绘画吗?”答案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先来看看下图:
从以上图中明显可看出领脚的领底线是与领圈相匹配的。因此, 前衣身及前领圈无疑是用来鉴别领脚形状合理与否的一个可靠的参考因素。这也就要求在前衣身制领图上能保证衬衫领领脚的前端斜线不偏不倚, 恰巧处于门襟与止口线所在的同一直线上, 同时还要能保证衬衫领领脚的“黄鱼肚”不大不小, 与前领圈的前段部分正好重合。
该方法不仅能解决衬衫领领脚的裁剪制图问题, 而且本身又是鉴别前端斜度及“黄鱼肚”合理与否的一个直观方法。
由此可见, 一旦前领圈的形状确定, 则衬衫领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大小也将唯一确定;也只有用这种方法确定的衬衫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才较为理想。
二、西裤的腰口线难达圆顺要求时, 可利用结构设计化解之
在西裤制作时, 学生往往把腰口缝线制成凹凸不平的一条线, 主要表现在后裆缝处的后腰口缝线要么成凸势, 大于180度, 要么成凹势, 小于180度。很多学生为了修平腰口缝线, 达到车缝一致, 就拿起剪刀剪掉不平的。如此一来, 裤子的实际规格就会改变, 裤形也紧跟着改变, 达不到预先要求。那怎样才能达到腰口线圆顺呢?下面结合构图来讲解。
其实腰口线圆顺与否与裤子的后翘 (指后腰缝线在后裆缝处的抬高量) 有关。见下图所示:
如上图可以看出, 因为后裆缝存在困势, 后裆缝与后腰缝的夹角必大于90度。如果后翘为零, 待后裆缝好后, 上端部将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凹角, 且后裆缝困势越大, 这凹角也越大。只有在凹角处随势划顺后腰缝, 才能消除这凹角。这就是后翘产生的原因 (学生通常为了腰线圆顺, 顺势就剪掉多余的侧缝, 而这样必定缩短了裤长) 。可以说后翘就是决定裤腰口缝线圆顺的关键:后翘太小易产生凹角, 后翘太大易产生凸角, 而且静态站立时后臀部会出线较多的横波纹。
那么后翘究竟多大才算合适呢?下面以图1作解释。
从理论上讲:
(1) 如果后侧缝的劈势为零, 则后翘应如图2所示:
(2) 如果后侧缝存在一定的劈势, 则后翘应如图3所示:
(3) 如果后侧缝出现相反的劈势, 则后翘应如图4所示:
从以上几个图中可以总结出AB=BC, 其中AB线与后裆缝保持垂直, BC线与侧缝线保持垂直。只有ABC是一条圆顺的腰口弧线, 才能保证侧缝处、后裆缝处缝合时圆顺, 最后也保证了腰口缝线的圆顺。
从上面两例我们可以看出, 工艺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服装结构的合理与否, 而服装结构的合理与否就需要我们对人体结构的细度揣摩, 需要由理论到实践, 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反复求证。
在服装专业的实习教学中, 利用结构化解缝制工艺过程中难点, 第一, 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第二, 可以强化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而有利于透彻分析结构;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 进而提升学生的辩知能力、审美能力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蒋锡根著.服装裁剪疑难解答150例[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0) .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服装裁剪与缝纫[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999.
[3]魏静主编.服装结构设计 (上册)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宋春文.服装结构制图[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6.
工艺难点 篇4
1 现代园林施工中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园林工程建设行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对于未来前景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我国园林工程发展进程的主要表现在于改变了起初仅提供少数城市居民的观赏消费性质, 确定了园林景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和目标。但做到这一点远远不足以达到我国园林工程设计的理念和目的, 其施工的问题仍需解决, 以下内容主要分析施工技术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
1.1 园林工程建设行业法制与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起步较晚
我国对园林工程建设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实施, 是为了能够在规范施工工艺、组织指导生产和提高施工生产效率问题上起到一定地积极作用, 以利于我国园林工程建设行业在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奠定基础, 同时可以推动我国园林工程建设行业系统的协调统一发展。但是, 由于其法制与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起步较晚, 在一定程度上讲, 其施工技术水平完全落后于发达国家。
1.2 园林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进程和内容扩充不断加快
跟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脚步, 城市园林工程建设行业发展也突飞猛进, 且行业结构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行业内容也不断的扩充丰富, 各个行业领域打破隔行如隔山的局限性, 分别进行不同行业内容之间的交融, 这样的情况在潜移默化之间逐步在推动着我国园林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
1.3 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用地紧张导致具有局限
我国人口众多, 自实行社会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人口的增长比例逐年递增, 城市人口居住用地压力非常大, 而人口密度也高的城市恰恰最为需要的是对园林工程建设。近些年来, 虽然我国某些城市的用地情况有所改善, 但也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改观。
2 加强园林施工工艺管理与技术难点
2.1 园林施工技术要求
生态化园林建设是一项旨在提高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宏伟工程, 它包含的内容主要是以丰富多样的植物为城市居民提供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便利条件, 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知道, 园林绿化对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十分高, 无论是在花草树木的选种栽培还是修剪整形, 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依据。在园林施工工作中, 园林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对现代园林的规划设计、操作工艺等实验活动, 解决了很多园林施工和技术操作中的难点。因此, 园林工人不但要熟练掌握园林技术, 还要懂得使用掌握先进的园艺手段, 开展“源于生活, 并且高于生活”的园林创思。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无论是游览区, 还是公园, 甚至小到插花、盆景等细节工作, 每一个园林工作者创作的每一处艺术作品都意味深远, 充满生命力, 这些元素无疑是其他艺术作品所不能代替的。
2.2 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的绘制
现代园林设计图纸是供园林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交流的语言, 它可以把设计者的理念通过图纸很直观地阐述清楚出来, 从而给园林施工省去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 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的绘制是设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计算机辅助设计, 英文名称Computer Aided Design, 一般简称为Auto CAD, 是在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使用它在绘制平、立面过程中, 可以很简单地通过绘图命令完成园林工程各部分尺寸、纹样的设计。通过Auto CAD绘制的平面图与立面图, 不但可以准确地表明设计者的意图, 还能根据图纸定义颜色生成三维模型, 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设计与施工间的空洞。当然, Auto CAD绘制出来的图形难免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在设计界还常利用Photoshop来绘制平面的效果图。
2.3 技术应用创新
伴随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型载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趋势下, 传统的园林设计模式必将被淘汰, 新的设计理念也就呼之欲出了。“虚拟现实”设计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道上世纪80年代, 它从理论的角度上对园林布局进行分析, 认为所有园林的地理数据都能在多维的虚拟风景园林环境中得到表示, 这些表示形式除一般的时空维数之外, 色彩、光影、甚至声音等因素也被归纳入额外的“维度”中, 用以增强视觉信息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渐趋成熟, 比较传统模式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思维上风景园林的局限性, 在系统作业上对设计的表达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这不但有利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创新也会有着莫大帮助。
2.4 园林日常养护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对于有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建设发展标准生态化园林城市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和必然趋势。园林绿化工程完成以后, 要开始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植物生长离不开水, 但对水的需求量以及季节关系, 不同植物表现出来的赖水性不同, 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浇水工作。养护的质量管理是园林建设不同于一般基本建设的方面。由于园林中必含植物, 而植物的生长和成型时期通常大于土木建设的工期, 再加上植物栽植常需在土木建设基本完成之后进行, 因此园林建设的质量常要在竣工后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定型。
2.5 全面质量管理是技术管理的依据
园林工程建设跟城市自然生态的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国园林工程建设的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居生活质量。质量决定工程寿命, 是工程的重中之重。据调查分析, 我国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和关心程度逐步在提高, 城市环保问题已然成为城市生活的焦点, 质量责任的重要可想而知。全面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取着无法替代的位置, 站在质量控制的角度上来看, 很多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仅是施工技术的原因, 更多情况下都是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所造成的, 因此, 对于园林工程中每一阶段都要狠抓质量, 也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严格的质量体系、开展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 才能使所建工程历百年而不倒, 这也是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果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营的保证与前提。
3 结束语
在我国园林工程建设中, 必须大力加强科学研究, 在施工方面需要发展一些涉及面比较广、应用能力强的关键性技术, 并且还需要培养一大批综合素养高地专业技术人才, 力求能够推动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工程的发展。加强园林工程施工工艺管理与技术难点控制工作的力度, 与时俱进, 实现现代园林工程为我们提供一个自然优雅、环境适宜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峰.综述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9) :23-25.[1]王峰.综述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9) :23-25.
[2]莫旭芬.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1) :34-35.[2]莫旭芬.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1) :34-35.
工艺难点 篇5
1 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
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采用上必须要注重园林施工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要对园林工程所在地域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地质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现有的地形地貌等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并且要通过科学论证、现场试验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检验新工艺的使用效果, 从而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 全面规划园林施工。比如在园林顽石、林叠石 (含孤赏石峰、) 点石、卧石等石材的新工艺的采用上, 无论采用何种工艺、何种新材料, 必须保证顽石、叠石堆叠、点石、卧石定位都要符合整体设计的要求, 放置石材的基础一定要牢固, 要确保能够经得起强风、暴雨、地面震动、水流冲刷等的考验, 要符合安全性标准。顽石、叠石 (含孤赏石峰) 、点石、卧石等石材的质地、形状、颜色、观赏面、清洁度以及放置场所都要符合美观性的要求。为了保证园林顽石、叠石 (含孤赏石峰) 、点石、卧石等走向符合合理性、科学性的要求, 避免杂乱无章的情况出现, 在搭接的缝隙采用新工艺进行勾嵌时, 要确保勾嵌材料的光滑度、膨胀度以及色泽度和所用石材是相同的。在加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的基础上, 必须要认真对照城市园林施工的整体图纸的要求,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使用方向要主动调整, 把每一个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思维和每一个园林施工的环节调整到具体园林新工艺的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上来, 从而增强园林施工的实效性, 体现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实施在园林景观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实施原则是要坚持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土地、林地、湿地等资源。实施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合理配置有限的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园林灌溉技术要充分体现高效节水的特点, 从传统的漫灌向喷灌、滴灌等方向实现新工艺的转换, 园林灌溉新技术的采用能在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耗费的基础上, 确保园林植物的用水需求。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实践中, 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那些低产出、高耗费的施工工艺要被高产出、低耗费的施工工艺所取代。大胆探索园林施工新工艺, 使园林工程所需植物、灌溉、养护、等各项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 最大限度的实现现有的园林资源有效利用, 对各类资源及时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 并要区别对待, 在实践中检验新工艺的效果。通过园林工程新工艺的采用, 不断地提高土地、水、林地、坡地、丘陵、湿地等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 注重解决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与传统工艺运用之间的矛盾, 针对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运用的效果, 确定在园林施工中采取何种工艺, 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 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要注重内在规律的作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可循,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采用也不例外, 所以, 园林工程的建设在引进大量新工艺, 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 应该要积极探索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规律, 精确地把握园林工程新工艺的发展方向, 通过明确目标、清晰思路, 合理、科学地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 以达到明显的园林景观效果。比如在园林园路的施工过程中, 无论是采用花岗岩、砂浆路面等岩石路面、水泥路面、卵石路面还是塑胶路面等, 都要必须保证路面的安全、整洁和舒适耐用, 这种要求就是对园林园路内在规律的探求。在采用新工艺时, 必须要注重这些内在规律的作用, 才能科学地、合理地、成功地运用新工艺进行园路路面的施工。
4 总结
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是园林施工新工艺, 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效果。在园林施工中广泛实施新工艺, 是为了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客观需要, 通过新工艺的实施, 来达到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但是, 在园林施工中实施新工艺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 制约着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强度和运用范围, 只有不断地加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 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 探求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规律, 才能实现新工艺运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天宇.浅谈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1 (5)
工艺难点 篇6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技术难点
1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概念与作用
园林施工新工艺主要是指在园林施工过程中, 通过在植物种植、园林小品等施工方面进行管理与技术上的创新, 达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运用园林工程新工艺, 不仅能提高园林施工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还能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城市噪音, 给城市居民带来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2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
2.1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难点
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会存在交叉施工, 不同的施工单位需要及时沟通、积极配合、自主调整, 才能保证园林施工的正常运行。然后由于在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 未能对施工队伍进行有序组织, 导致岗位职责不明确, 工程材料供应容易出现不足等情况, 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2.2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技术难点
常见的园林施工新工艺技术包括雨水回收技术、三维垫网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等, 通过各种技术的利用, 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环境、气候等对植被容易造成影响, 不同的乔木、灌木、花卉等对水分、土壤、阳光等生存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如何通过物种的配置, 实现各种植物都能成长的目标, 是园林施工新工艺技术的一大难点。此外, 对于盐碱化的土壤如何实现再利用, 对于被污染的土壤如何避免被二次污染, 都是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技术难点。
在园林景观搭配方面, 由于园林的管理人员通常缺乏相关的植物知识与美学知识, 未能根据各种植物的特点, 将乔木、灌木、花草进行各种合理的搭配, 实现叶、花、果的结合, 使园林风景呈现高、中、低的层次。由于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的不足, 给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
3解决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的策略
3.1 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中, 应熟知施工图纸, 并做到对施工现场的掌握, 针对不同施工单位的交叉施工, 应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购置充足且质量合格的原材料与机械设备, 从而使施工队伍能够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进行施工, 保证园林工程能够按时竣工。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 包括对园林土壤质量的测量、园林植物成活率的检测、苗木的修剪与浇水、园林后期的养护等, 从而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
3.2 加强对植被的培育与土壤的治理
园林管理人员在栽培植物的过程中, 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存条件, 包括当地的气候与环境特点, 植物对水分、土壤、阳光等的需求, 园林土壤的特点等, 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与土壤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植物栽培, 根据植物的特点, 改善植物的生存条件, 包括土壤的改良、雨水的利用等, 从而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在土壤的治理方面, 针对盐碱化的土地, 应结合具体的地形条件排出盐分, 采用天然雨水淋洗、管道与盲沟排除土壤水分、栽种根瘤菌植物等方式, 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针对被污染的土壤, 可通过在表层铺石子、增加土层厚度等方式, 避免土壤的二次污染。
3.3 注重园林的景观搭配
在园林景观搭配方面, 管理人员应首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景观搭配计划。其次, 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 制定出相应的景观搭配, 景观搭配应注重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 可结合专业的园林景观搭配技术和相关城市园林搭配景观的成功范例,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在景观搭配的同时, 应注意植物对自然资源的要求, 如使园林景观体现四季变化和古诗意境而选择多种类的绿色植物进行景观搭配, 然而部分植物喜阳光, 部分植物喜阴, 管理人员在搭配过程中应注意植物的特点, 既要符合植物的生长特性, 又要形成一定的美感。
4结语
在现代园林工程的发展过程中, 新工艺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对城市建设产生良好的作用。然而, 由于新工艺存在一系列的管理与技术难点, 包括施工管理、物种选择、土壤治理、景观搭配等方面, 不利于园林工程的发展。因此在新工艺使用过程中, 应注重对施工过程加强管理, 加强对植物的培育和土壤的治理, 同时注重园林的景观搭配, 从而使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促进园林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中祥.关于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J].四川水泥, 2015 (2)
工艺难点 篇7
1新工艺在园林施工中的重要意义
在园林施工中严格的施工细节和过程,随着设计和施工人员的经验的增长,以及对园林的追求更美观、更高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就会引进新技术,结合实际工程,从而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这是新工艺产生的背景。新工艺具有实用性强、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最重要的是新技术指导新的实践,侧面促进了园林行业的不断进步,因此也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新工艺在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与技术难点
2.1新工艺管理难点
园林建设中,应用一种新工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管理新工艺。目前,我国对景观建筑新工艺的管理存在欠缺。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园林建设的后期发展,管理体制不完善,对许多细节的控制不到位,规范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建设速度较快,社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快,致使园林建设无法跟上国家的发展,导致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客观方面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这种具体国情导致人均土地紧张,阻碍了园林建设[1]。
2.2技术难点分析
2.2.1高边坡防护技术难点。城市园林建设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天然的河流和湖泊,也根据一些人工水域的设计和施工,施工环节中,需要注意边坡的治理必须到位。为了保证水区边坡的稳定性,将采用一些高边坡防护技术,不仅会增加边坡的抗滑能力,同时还能显著地提高边坡的力学性能。从边坡的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主要是为了处理场地高差。因此,实际施工要充分了解设计高程的具体数据,要充分了解水域的水文状况,常年的水平线的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2]。
2.2.2土壤处理技术难点。土壤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被污染的土壤,由于一部分受污染土壤,就应该与其他的土壤隔离开来,在土壤表面的石头和纺织布作为屏障层,以提高土壤厚度,不仅可以避免土壤和土壤之间的污染,而且还保护植物的根。如果土壤出现非常严重的污染情况,与有关环保单位沟通,及时作出调整方案。
2.2.3雨水回收技术难点。雨水回收技术是一种流行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可以实现节能环保。在园林建设中,雨水回收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2个方面:第一,完善使用该技术要运用到的相关配套设备和设施;第二,有效分类回收大气降水和地面灌溉水。大气降水可以直接回收,再需要时可以直接循环利用,多余的灌溉水可以继续浇灌植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节能环保。
3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园林的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园林建筑的工程规模较大,其施工范围、施工内容等方面都影响着园林施工,因此在新工艺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园林建筑的选址,施工前,要充分测定园林设计的地形和地貌,然后对园林建设的地势做出估量。第二,就是景观园林设计,首先根据园林景观环境和用处来设计,园林中大的景观设计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如假山,保持假山的稳定是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坍塌事故。第三,就是对绿植的建设,是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景观设计来选择植物,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能够适应城市的气候和生存条件。
3.2园林的艺术性效果
在实际园林建筑工程建设中,影响绿色植物在搭配过程产生的效果有很多种因素,如不同的园林地表面需要不同的植物覆盖,以显示水平的花园,花园中的小池塘,就是加入湿地景观组成,表现出园林的层次感。另外,植物多样性和环境的生长的差异,也会导致花园在植物配置存在着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园林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3.3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足
园林施工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施工人员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施工技术,不重视园林施工艺术,缺乏对植物配置的了解,使得新工艺在园林建设中难以发挥其作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景观规划项目起步较晚,导致该地区相关的研究理论较少,难以提供良好的指导。二是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一些园林工程单位考虑成本对人员培训不及时,造成管理水平低,缺乏规划和建设的花园[3]。
4改善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与技术难点的措施
4.1科学运用新工艺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其原因,其存在必须有其特点和规律,要充分认识新事物的规律和特征。园林施工新工艺也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首先要了解应用对象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领域的不同的景观要求,合理利用技术;其次,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按照科学的方法,尊重设计图纸,合理实施;最后,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和合理的应用技能,保证植物的生长。
4.2施工资源的合理分配
园林建设应遵循生态发展的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资源使用的一些要求,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利用新技术,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具体做法是在花园水域的设计时,要合理安排水域的水,实现源头和走向能够循环利用;灌溉时,如果有大量的水,可以根据雨水回收口再利用灌溉其他景观,建筑过程中挖掘的土壤经过处理之后可以用来培养绿植,同样,丢弃的建筑材料可以用于园林景观小品的施工中[4]。
4.3要做好人员管理
选拔施工人员时,施工队必须严格审查。考虑施工队的质量水平、信誉等指标。选择施工队员时,应该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杜绝暗箱操作的行为。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工作,确保施工环节的标准化,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4.4加强环保
环境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其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园林建设中也应该注意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是在创造新的园林景观环境的同时,不能破坏其他环境,更加不能污染生态环境。有几点要注意的是:首先在绿色植物的选择上,要精挑细选,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特点和植物形态,避免引进未知品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此外,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对植物和培养,提高成活率。最后是要慎重选择虫害药物,在保护植物的基础上不伤害其他好品种。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实践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除了管理上有问题之外,也存在新工艺的技术难点,严重影响了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效果。因此,研究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与技术难点非常迫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充分体现园林施工新工艺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
摘要:现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品质,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因此人们对园林施工工艺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园林施工工艺的进步,带动着园林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发展的新走向。通过分析新工艺在园林施工中的重要意义,工艺的管理和技术难点,以及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判断园林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技术难点
参考文献
[1]张元玉.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研究[J].四川建材,2016(2)
[2] 胡学兵,冯博,吴迪,王晓玲.对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研究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8)
[3] 居国斌,马兰,宋士虎.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