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思考

2024-09-27

难点思考(精选12篇)

难点思考 篇1

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踟蹰不前, 甚至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呢?

一、单刀直入, 难点前置

教师可将教学难点放在教学活动之前, 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以故事教学为例, 如果在故事教学前, 教师仅仅是按常规设计教案, 那么有些故事内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 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时, 就不妨采取难点前置法, 将难点放在教学活动之前。如:在故事《包公审石头》中, 幼儿很难理解“包公为什么会罚观看热闹的人每人一枚铜钱, 并让他们把所罚的铜钱扔入水中, 由此来判断偷卖油条小孩钱的小偷是谁。”为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准备了几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没有沾油的硬币, 让幼儿分组做小实验, 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 并观察实验操作中的现象, 从而帮助幼儿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在文学活动《微笑》中, 小蜗牛的信是个难点。于是教师在导入部分安排了读小蜗牛的信, 使幼儿懂得了小蜗牛信中的意思。这样的难点前置, 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故事中小蜗牛爱朋友的情感。

二、遵循规律, 小步递进

教师可将教学难点分解为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小难点, 使幼儿在逐步解决各个小难点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可使幼儿解决更高难点的条件, 引导幼儿解决更高的教学难点。如:大班集体舞《田纳西摇摆舞》的教学难点是角色轮换。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教师设计了三个小步子递进的游戏。第一个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用来练习幼儿的入场动作, 使幼儿感受基本的节奏, 熟悉基本的动作模式。然后教师借助《照镜子》游戏, 将预设的动作模式直接告知幼儿, 幼儿受教师动作的启发依次创编。最后教师安排《换朋友》的游戏, 使幼儿能够在角色间进行转换。又如:在大班体育活动《挑战飞人》中, 幼儿难以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为此, 教师将跨栏高度从低到高分为三种, 让幼儿分别尝试。从第一次练习时的一道跨栏, 到第二次练习时的两道跨栏, 再到第三次竞赛中的三道跨栏, 使幼儿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 体验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快乐。

三、寻找阶梯, 搭建支架

教学必须从幼儿的现有水平出发, 教学难点的设置能够给幼儿提出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求。而要引导幼儿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 有时需要教师不断地为幼儿搭建学习支架, 克服学习困难。如:在《田纳西摇摆舞》教学中, 结交舞伴是难点。为突破此难点, 教师让一半幼儿戴黄色手腕花, 一半幼儿戴红色手腕花, 并要求:戴黄色手腕花的小朋友在教室中间围成一个圈, 手放下, 背对圆心;每个戴红色手腕花的小朋友去找一个戴黄色手腕花的小朋友, 和他面对面站好。此处, 教师巧妙地利用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手腕花, 达到了让幼儿快速结伴的目的。又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小青蛙学游泳》中, 画出小青蛙不同方向的游泳姿态是教学难点。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椭圆形作为支架, 先让幼儿讨论小青蛙向下游时, 头在哪里?眼睛在哪里?向左游呢?等等。然后让幼儿借助椭圆形摆造型, 幼儿可以将椭圆形任意摆放:横着、竖着、斜着……教师只需根据椭圆形的方向添画出青蛙的眼睛、四肢等, 便可表现出姿势各异的小青蛙了。

难点思考 篇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渐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如何做好当前的信访工作,解决好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新矛盾、新问题,是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应该研究探讨的课题。

问题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一心扑在经济效益上,忽略了经济效益与信访工作的关系。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自己的地位与职工地位对立起来。三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分割开来。四是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问题二:区域性的政策因素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一是个别政策的制订远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征求职工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群众对企业的不满,给上级部门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对新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性不够、准备不足,造成企业被动、威信降低、形象受损。三是政策口径不

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四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

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

问题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组织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有理无理占三分,不以政策为依据。

问题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不断上访。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臵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把群众“逼”上上访之路。二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三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态度不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综合上述难点,如何做好当前信访稳定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企业信访工作是直接为职工服务的工作,是企业联系职

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干群关系的渠道,使各级领导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可以改变各级干部对信访工作抱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增强群众观念,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只有各级组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

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

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领导是信访工作的主体,是群众信访的直接对象,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导。发挥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强化信访工作领导机制的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信访工作不是一阵子重视,而是长期的重视;不是仅仅党政一把手或分管领导重视,而是领导班子整体重视;不是哪一级领导班子重视,而是各级领导班子层层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落实、一追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和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组织解决。建立追究领导责任制度,把以上三项责任制作为硬任务纳入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落实奖惩,对因工作失职导致发生恶性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2、强化“分级负责机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各级要将信访工作纳入单位全年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信访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信访工作的有序运作。

3、强化“信访督导机制”。督导检查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有效的督导工作,使群众信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改变过去存在的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

三、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抓好“三项工作”

1、构筑全方位信访工作格局。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信访工作是全企业的共同职责,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首先,各级领导对信访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把预防、控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本部门、本单位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妥善处理。其次,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工作。三是各部门、单位要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信访部门,认真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应由本部门、单位解决的问题,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职责。

2、加大宣传疏导工作的力度。一是要认真宣传国家《信访条例》和《治安处罚法》及有关信访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责成公安部门依法查处。运用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妥善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突破科学课教学难点的思考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38-02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这些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着极大的落差。如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跳一跳,够得着”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教学的思考方向。科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化难为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一、言传身教——教学活动需主导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小学(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时也特别强调教师要适时、有效地开展指导,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究素养和对世界的认识。教材中的每部分新知识的难点,往往都是旧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面新知识的基础。如果让学生独立地来解决这一难点,难度较大,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着手。而学生一旦有了畏难情绪,探究活动就无法开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闻道在先,并有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应发挥好前引后连的主导示范作用,以帮助学生掌握并内化新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常会使用到酒精灯。对初次接触酒精灯的学生来说,树立规范操作的意识,对以后的实验探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正确点燃火柴和熄灭酒精灯是学生动作技能的难点所在。根据这一教学实际,我决定调整教学策略,将“练习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单列出来作为一次技能训练的课程,并直接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先演示并讲解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让个别学生练习体验。再由学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观察并提出改进方法。最后再组织全班学生练习规范使用酒精灯。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不仅发挥了教师正确示范引导的作用,还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了这一项基本技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体现在,对学生面对困难时作出鼓励性评价,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在上述引导学生正确点燃火柴的教学中,如果学生没能成功点燃火柴,那么教师可以说:“你能勇敢拿起火柴,已经向成功迈进一大步,再试试,你一定行的!”这样的课堂将会是和谐的,使学生面对难点不气馁,保持积极的探究情绪。

二、循序渐进——设计问题有坡度

有资料显示,泰山主峰有1545米高,每一个游人都能够顺利爬上顶峰去领略日出的胜景,是因为山有坡度,并且山坡上有供人拾级而上的台阶。

科学教学中的难点,对学生来说,就如那高高的山峰。有经验的老师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围绕难点设计有坡度的问题,化难为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技能。如研究热空气性质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观察到了塑料袋内空气受热,塑料袋膨胀上升的现象,一时又难以利用热空气的性质来加以解释。我是这样设计问题进行引导的:①袋子里原来有什么?——普通的冷空气。②袋内装入冷空气后松手会怎样?——掉到地上。③当袋内空气受热后,袋子变大说明什么?——里面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④现在袋内充满了热空气,松手后袋子上升了,说明轻的东西应该是什么?——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通过这四个有逻辑联系、层层推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得出“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在老师铺设的台阶中一步步攀登上本不可及的“高峰”。

如何将问题设计成适合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坡度,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充分展示,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试金石”。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站在大部分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基础。

三、众志成城——合作学习共探究

合作学习能更有效地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激发思维,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学会与人共处的社会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科学课学习中,面对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分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当教学中的难点在群体团结的力量下一个个被瓦解时,学生将从中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有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要求教师做到:第一,要科学安排合作小组成员。科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对学生综合评定,然后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合理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第二,要正确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关系。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先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体验,待学生有了初步的思考后再通过组内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合作探究中要求人人都有分工,个个都要交流,个个都需倾听。这样就促使每一位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群体共同完成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例如,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芽是否必须需要水分这一个教学活动时,在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并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实验。有的学生用文字来记录,有的学生用科学简图来记录,也有学生用简图记录的同时标注上重点文字……然后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组认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再由小组内指派代表交流本组意见,班级其余各组进行质疑。由于交流的内容是小组集体的智慧,代表着全组的荣誉,本组人员会格外认真,从而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深入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对比实验要则这一教学难点。

四、善于借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众所周知,学习活动是一种在情感参与下理智的思维活动,理智的思维活动是与情感体验相伴而行的。面对学习活动中的难点,学生自然会产生畏难退却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多媒体以特有的直观、生动、形象的魅力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使单一的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而利用标本、模型、模拟活动等直观性景象,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搭建思维的联接点,启发学生借助具体的模型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新知识。

教科版科学教材在解释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中提出:“因为气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受热,微粒就加快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物体受冷后,微粒就减慢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这样的阐述,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理解上的难点:一是学生对气体是由微粒构成的感到困惑;二是要求学生用抽象思维去理解“微粒受热,运动加快,相互间距离增大而使物体膨胀,反之缩小”,这明显对小学生要求过高。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既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气体微粒的变化,又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活动是这样的:一部分学生扮演空气微粒站在圆的中间,一部分学生手拉手绕着“微粒”围成一圈,作为气球。当“空气微粒”安静地挨个站到中间时,拉手的同学只需要围成多大的圈?然后请“微粒”们手舞足蹈或做剧烈运动,拉手的同学又要围成多大的圈?最后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来呈现他们的理解。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原本抽象的概念难点顺利内化为自己的理解。

在组织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有很多,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充分挖掘教材,依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法,遵循教学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节能监察执法难点及相关思考 篇4

自从1999年上海成立全国首家节能监察机构, 节能监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至2015年初, 中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重庆、西藏外全部组立了节能监察机构, 15个副省级城市也全部组建了节能监察机构。济南市节能监察支队自2008年11月成立以来, 不断开拓创新, 2015年全年, 对全市211家单位实施了日常监察, 共开展监察及检查290余次, 淘汰落实设备1 327台 (套) 。随着节能监察不断深入, 企业及公众的节能意识有了很大改观, 全社会共同节能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但执法过程, 也遇到不少困难, 本文对节能监察相关难点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1 执法难点

1.1 执法立法依据不足主体资格弱化

目前, 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而法规中对执法主体的职能、地位和权限没有做出明确界定, 也没有对执法过程的技术细节、违规处罚的量化标准作出说明[1]。《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也只是说明了节能监察的内容及方式, 对用能单位的违法行为没有做出明确处理办法, 细化、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不完善, 使得日常节能监察依据不充分, 影响了监察的深入。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国家对落后的能耗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行淘汰制度。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的目录和实施办法, 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这就出现如下问题:

a) 工信部不是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其公布的第一至第三批机电产品淘汰目录能否作为执法依据;

b)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应是节能监察的执法依据, 在日常监察中遇到的淘汰机电设备, 如JO系列电动机、YB系列隔爆型电动机、S7系列变压器、SJL系列变压器、C620车床、B665、牛头刨床、X52铣床等在淘汰工艺装备中没有列入, 只是在淘汰落后产品中列入。这将产生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淘汰机电产品是对生产企业而言的, 只要公布企业就不得生产, 作为设备使用的生产企业就不作为淘汰机电设备;第二种理解是只要公布了淘汰目录, 不论是产品还是作为设备, 都在淘汰范围内, 都得立即停止使用, 但产品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理解相关部门没有统一说法。同时, 节能法规定, 国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制度,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未提及如何验收, 《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成后应当经节能验收。未经节能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 不得投入生产、使用。”由谁验收、如何验收, 没有法律依据明确。

现在节能监察大部分属于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执法, 而中国目前的节能监管实行的是统一监督管理, 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进行分管相结合的一种监管体制, 这种方式在促进各个领域合理用能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但也导致了节能监察执法难, 同时也出现了部门职能交叉、责任追究难的问题。比如节能监察的对象主要是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四大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 济南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与工业主管部门同属于一个系统, 所以工业节能执法较为顺手, 而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方面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节能监察的质量,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相应立法来保障节能执法的有效性。

1.2 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素质不一管理水平难以考核

监察过程中发现, 工业企业能源成本占企业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 工业企业比较重视节能工作, 其能源管理人员也有较高专业水平, 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容易被其接受。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的节能管理大部分缺少激励机制, 能源管理人员节能改造积极性不高, 存在怕改造效果不佳而需自己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况, 好的节能改造建议难以向部门领导汇报。而公共机构和公共建筑单位中, 能源管理人员通常为兼职管理, 且节能管理人员变动频繁, 管理效果难以达到要求。现在, 大部分公共机构实行物业管理, 节能水平与物业管理水平有较大关系, 且对公共机构能源管理的好坏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公共机构和商业用能中还存在一个问题, 即使能源管理非常先进, 设备运行及能源统计都很完善, 但能源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情况很难控制。如, 经常在自然光完全能满足照明的情况下, 能源使用者也习惯打开照明灯具,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更为普遍。在日本, 学校就对学生进行如何省水、省电、省油的基础节能教育[2], 节能观念深入人心, 这点值得借鉴。1.3监察范围难以扩展用能全过程监督存在一定难度

《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第七条规定节能监察的主要内容包括供应能源的质量状况及用能项目和其它相关项目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执行节能设计规范和建成后合理用能情况, 而现在大部分节能监察机构在这两方面的工作难以进行。控制能源供应质量是实现能源有效利用的源头保障, 现阶段对能源供应质量状况的监察难以展开同样是因为相关条例、办法的不完善。而对供能质量的监察,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的做法值得借鉴, 其对煤炭、重油、柴油、电力等能源供应单位进行采样监察[3], 保障能源供应质量。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核的监察如前所述, 需法律进一步细化及监察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2 相关措施

以上困难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以下是对如何提高现阶段节能监察的质量及效率的几点思考。

2.1 抓住重点根据用能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监察

济南市100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占济南市总消耗量的50%以上, 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就等于抓住了节能工作的重点, 但也不能放松对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节能工作的监管。在检查中普查重点用能单位, 抽查中小企业, 同时, 普查重点用能设备及耗能工艺, 抽查小的耗能设备, 可提高节能监察效率和质量。

同时, 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用能单位也应有不同的监察重点, 如大型国企、集体企业由于节能工作起步较早, 有较好的能源管理基础, 但在设备和生产工艺上与先进设备和技术有较大差距, 所以这一类企业可作为淘汰落后工艺及设备的重点进行监管, 但这些企业往往由于资金缺乏而不能按期完成淘汰计划, 可相应提高节能激励措施, 提高企业淘汰落后的积极性。而外资、合资企业工艺和设备较先进, 但厂龄较小, 能源管理体系大都不完善, 需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上给予相应指导。三产由于能源成本占经营成本的比例较小, 对节能管理不够重视, 节能管理基础最为薄弱, 需要的是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指导, 主要是提高能源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公共机构节能有《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但现在公共机构节能与条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同时需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加强工作力度, 提高公共机构节能实效, 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

2.2 细化监察过程注重监察中的分工合作

细化监察过程, 实现长效化管理, 监察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整个系统, 提高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意识及节能自主管理水平, 这才是节能监察工作的目的。由于监察内容的增加, 需要监察人员之间分工合作。确定每个人在监察工作中的侧重点, 分项监察, 有助于提高监察效果。当然, 要注重监察项目的细节, 把握监察特点。如在淘汰落后用能设备中, 在查看设备台账后, 现场重点抽查较老的用能设备, 看是否和设备台账相符, 同时注重淘汰落后设备的处理, 防止高耗能设备的转移使用。监察结束后, 要把分项监察的结果汇总到一起, 找出该单位的节能潜力, 及时把结果反馈给用能单位。

2.3 加强对节能服务中介机构的监管

节能服务机构可为用能单位提供能源测试、建设、调试、操作、管理等服务, 有利于节能工作有效开展。但也存在中介服务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中介机构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 中介机构本身技术素质有待于提高。因此, 必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与指导, 尤其是在技术领域的管理, 向着“政府监管、企业为主、中介服务”的节能工作新格局发展。可通过节能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实绩、社会评价和诚信记录等情况, 对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评价, 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现阶段对节能服务中介机构监管还不够, 对节能服务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对节能服务中介机构的奖励和惩处措施也较少, 不利于节能工作新格局的发展。

3 结语

几年来, 济南市节能监察支队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 也取得不少成绩, 节能执法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加强。下一步济南市节能监察支队将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规范执法程序, 不断寻求节能监察执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何燕.试论我国的节能监督管理体制[J].中外能源, 2009, 14 (12) :22-25.

[2]张胤鸿.外国节能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决策, 2005 (9) :23-24.

对幼儿园教学难点突破的思考 篇5

作者:吴文艳(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踟蹰不前,甚至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呢?

一、单刀直入,难点前置

教师可将教学难点放在教学活动之前,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以故事教学为例。如果在故事教学前,教师仅仅是按常规设计教案,那么有些故事内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时,就不妨采取难点前置法,将难点放在教学活动之前。如:在故事《包公审石头》中,幼儿很难理解“包公为什么会罚观看热闹的人每人一枚铜钱,并让他们把所罚的铜钱扔入水中,由此来判断偷卖油条小孩钱的小偷是谁。”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准备了几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没有沾油的硬币,让幼儿分组做小实验,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并观察实验操作中的现象,从而帮助幼儿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在文学活动《微笑》中,小蜗牛的信是个难点。于是教师在导入部分安排了读小蜗牛的信,使幼儿懂得了小蜗牛信中的意思。这样的难点前置,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故事中小蜗牛爱朋友的情感。

二、遵循规律,小步递进

教师可将教学难点分解为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小难点,使幼儿在逐步解决各个小难点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可使幼儿解决更高难点的条件,引导幼儿解决更高的教学难点。如:大班集体舞《田纳西摇摆舞》的教学难点是角色轮换。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三个小步子递进的游戏。第一个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用来练习幼儿的入场动作,使幼儿感受基本的节奏,熟悉基本的动作模式。然后教师借助《照镜子》游戏,将预设的动作模式直接告知幼儿,幼儿受教师动作的启发依次创编。最后教师安排《换朋友》的游戏,使幼儿能够在角色间进行转换。又如:在大班体育活动《挑战飞人》中,幼儿难以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为此,教师将跨栏高度从低到高分为三种,让幼儿分别尝试。从第一次练习时的一道跨栏,到第二次练习时的两道跨栏,再到第三次竞赛中的三道跨栏,使幼儿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体验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快乐。

三、寻找阶梯,搭建支架

难点思考 篇6

【关键词】电力施工安全;管理;难点;策略

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断的进行改革与调整,由于电力施工安全是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现阶段的电力施工安全需要不断的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电力施工安全的技术与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电力施工安全,因此能够提供一个完善的安全施工环境。

一、电力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1.重视度较低。在整个电力施工过程中来说,由于一些企业对于电力施工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因此经常会产生生产技术的安全问题,导致经常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施工不够安全,进而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与影响。在一些施工单位的管理者中,由于不断的注重对经济效益的增长,不断的漠视电力施工安全,因此电力施工安全经常产生严重的问题。对于电力施工单位来说,不断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对于电力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因此才能够合理的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但是由于一昧的不重视电力施工安全,产生偷工减料的行为,这样不能够使电力施工发挥真正的用途。

2.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由于我国的电力施工技术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因此在现阶段施工人员的数目渐渐的变多,因此经常会出现有些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导致整个施工进度延缓,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国的劳动力较多,因此对于素质的要求不够高,由于长期的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人才,因此经常会导致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的安全,技术都不够高。但同时由于缺乏工作的责任心,因此在自我意识中经常缺乏对企业的的考虑,只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没有从大局出发。因此这样的因素经常导致电力施工安全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进一步的影响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模式,造成整个企业的经济与发展上的损失。

3.生产设备中存在问题,在整个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安全问题就是生产设备的安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依靠优秀先进的施工技术,还要针对生产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要不断的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完善,进而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的提高电力施工生产能力。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经常出现故障,设备老化等一些基本问题一旦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就会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进而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在施工设备采购的过程中不能够为了经济效益压低对设备的预算,选择不合格的生产设备,这样会对施工团队有进一步的损害,不利于电力施工正常的发展。

二、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1.提高对电力施工的重视度。对于基层人员与电力施工技术人员来说,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他们的自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在电力施工技术管理中要不断的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按照基本的要求约束自身,才能够将电力施工技术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提高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能够保障电力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失去这样的一层保障,就会导致整个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在电力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的模式,从而能够把握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进一步的提升。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整个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中要不断的把握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是施工人员具备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态度与意识,进而能够帮助电力施工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培养员工的专业素质中,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为技术人员制定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工作的时候发挥专业水平,要强化施工人员对施工设备掌握能力,要不断的培训员工引用先进技术进行施工,在施工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断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使电力施工过程更加完善与高效。要不断的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要制定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监督的方式,使施工人员能够依照规章进一步的合理规范自身,因此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使施工团队的工作更加迅速。

3.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在整个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想不断的对安全管理有进一步的提高,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把握对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正常发展。要根据自身的施工安全管理团队进行合理的划分,要将每一个细节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使电力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更加严谨。要根据安全危险进一步的进行规定,依据已出现的施工问题制定一个严谨的解决方案,保障在以后再次出现问题的同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处理,因此能够提高电力施工安全的发展。

结语:

就目前来说,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成为整个电力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问题,在店里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制定严谨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要提高对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度,才能够不断的加强对电力施工进步,因此能够不断的完善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艳萍.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9).

难点思考 篇7

一、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高中数学在必修3部分首次接触概率, 主要学习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其中主要涉及了以下概念: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基本事件、事件的关系、和事件、积事件、互斥事件概率公式及古典概型概率公式等.因此在学习条件概率前,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条件概率相关的基础知识,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

1. 由简单具体问题出发引向深入, 逐步认识条件概率概念及其本质

教材提供的问题背景具体熟悉, 学生容易理解, 设计的探究题、思考题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 因此, 跟着教材走是行之有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教材设置的问题, 借此在复习古典概型知识的基础上, 逐步有效认识条件概率的要素和特征, 突破内涵理解.

教材51页的探究题:“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 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 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的小?”

将三张奖券记作X1、X2、Y, 其中Y是中奖奖券.要求学生独立列举“三个同学无放回依次各抽一张奖券”的全部基本事件, 可用集合形式表示为:

Ω包含6个等可能基本事件, 记作:n (Ω) =6, 可以将Ω等同于全集.为便于理解, 不妨用统计观点思考, 将Ω理解为样本, 则Ω包含的全部基本事件个数n (Ω) 就是样本容量.

用B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注意语句中未提及第一名同学是否抽到) , 则B=X1X2Y, X2X1YX, B恰好包含2个基本事件, n (B) =2.

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

(通过列举基本事件, 计算普通概率, 让学生恢复对概率的基本感觉, 便于与后续的条件概率作区别与对比, 自然就为初步认识条件概率做了铺垫)

教材51页思考题:“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

接着指引学生思考教材52页的问题:“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 为什么会影响到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弄清这个问题就揭示了条件概率的本质特点!

Ω、A、B间存在着确切的包含关系, 用集合韦恩图表示如下 (此图帮助学生理解条件概率效果很好) :

给出描述性概念:“在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条件下, 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就叫做“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接着引导学生抽象描述一般性的条件概率概念:设A、B是在同一问题背景 (或称同一概率空间) 中的两个基本事件, 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称作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作P (B|A) .

在条件概率问题中, 通常把“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记作B|A (重要, 务必让学生清清楚楚) .

指导学生作一些变式训练:

(1) 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则最后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 (条件) 概率:

(2) 已知第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 (条件) 概率:

(3) 已知第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最后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 (条件) 概率:

前面总是用基本事件的个数来计算概率的, 能否用A、B的概率来计算条件概率P (B|A) 呢?自然提出52页思考题:“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 P (B|A) 与他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 由此引导学生从古典概型入手导出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也给出公示性定义) :

这样, 就用事件A和AB的概率将事件B|A的概率表示出来.

水到渠成后, 给出条件概率的计算式定义:

接着组织学生探析条件概率的基本性质:

(2) 设事件B、C互斥, 则事件B|A与事件C|A必然互斥, P ( (B∪C) |A) =P (B|A) +P (C|A) .

(可用本条性质转化计算某些条件概率问题)

(3) 事件B|A与事件B|-A必然互斥, 满足:

这准确表明了概率P (B) 与条件概率P (B|A) 的区别与联系.

2. 准确理解条件概率的各要素及其本质特征

“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B关于A的条件概率, 简称条件概率.这是条件概率的描述性定义, 是顾名思义的定义, 直觉的定义.

上述条件概率概念, 包括三个要素:①事件A, ②事件B, ③条件关系: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三者缺一不可.在要素③的限制下, 事件A已经发生, 已经不具有随机性, 此时此刻, A具有“确定性”的特征.同样是在要素③的约束下, 事件B具有“随机性”的特征.

如果没有要素③的限制, 将在A∪-A所包含的所有情形中研究问题.如果在要素③的限制下, 就只能在A所包含的全部基本事件中研究问题, 在③的限制下基本事件的范围可能缩小了.如果范围真缩小的话, 必有P (B) ≠P (B|A) .要素③的特征 (作用) 就是“缩小基本事件的范围”.因此, ③必然是条件概率的核心要素.

特别要求学生注意, AB哿B, 当AB≠B时必有n (AB) <n (B) , 学生经常用n (B) 代替n (AB) , 这是做错条件概率问题的根源之一.

其次, 学生容易混淆P (AB) 与P (B|A) , 要特别指明:在P (B|A) 中, A是确定性事件, B是随机事件;在P (AB) 中, A、B都是随机事件.

建议可以用教材51页思考题:“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编制一些变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条件概率的三要素及其作用, 如:

例1五张奖券中恰有两张中奖券, 分别由五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 依次每人抽一张, 求:%%

(1) 第五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2) 第五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3) 已知第一名同学已经抽到中奖奖券, 求第五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4) 已知第一名同学抽到的奖券不是中奖奖券, 求第五名同学没有中奖的概率.

解析:用排列组合知识, 五人依次抽5张奖券 (每人1张) , 将全体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记为Ω, 则基本事件总数n (Ω) =A55=120.将事件“第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记为B, 将事件“第五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记为C (特别注意:语句中未提及第一名同学是否抽到中奖奖券) .

(3) 已知第一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即事件B发生, B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n (B) =C21A44=48 (<n (Ω) , 基本事件范围缩小了) .“事件B发生且事件C发生”记作BC, n (BC) =C21C11A33=12, n (BC) <n (C) .则“在第一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条件下, 第五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条件概率) :

(4) 第一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即事件B没有发生, B-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n (B-) =C31A44=72 (<n (Ω) , 基本事件范围缩小了) .事件“事件B没有发生且事件C没有发生”记作B-C-, n (B-C-) =A32A33=36.则“在第一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条件下, 第五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条件概率) :

二、条件概率的判定

由于条件概率问题的特殊性, 某些条件概率问题的表征可能不太清晰:有些本来是条件概率问题但容易被误判为不是条件概率问题;有些问题本质上不是条件概率问题但容易被误判为条件概率问题, 有些问题学生弄不清它到底是不是条件概率问题.教学时要通过正反两方面例子分析示范, 让学生学会准确分析条件概率概念的三个要素, 准确判断是否属于条件概率问题, 防止误判.

做好教材53页之例1、例2教学.对于例1的抽取题目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用恰当的字母表示事件, 训练用“缩小基本事件范围”的观点判断、计算条件概率问题, 训练用古典概型方法和条件概率计算式两种方法计算条件概率.对于例2的储蓄卡密码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概率和条件概率的性质, 加强对条件概率知识的理解.

例2 (例1改编) 五张奖券中恰有两张中奖券, 分别由五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 依次每人抽一张, 求第一名同学和第五名同学都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事实上, 第一、五名同学或者都中奖, 或者都不中奖, 或者恰有一个中奖, 必须在最大的基本事件范围内求解, 此问不属于条件概率问题,

例3工人王佳生产了12个零件 (含3个次品) , 李明生产了8个零件 (含2个次品) , 合计共20个, 从中任取1个, 求:

(1) 取到的是正品的概率;

(2) 取到的是王佳生产的正品的概率.

解析: (1) 记事件“取到的是正品”为A, 则

此种解法错了, 原因是:望文生义, 误认为附加条件的概率就是条件概率, 机械套用条件概率公式.在概率符号P (B|A) 中, A是确定性事件, B是随机事件, 但前述设置的A是随机事件.此概率并非是条件概率.

正解:记事件“取到的是王佳生产的正品”为B, B发生当且仅当A与B都发生, 则取到的是王佳生产的正品概率等于:

例4一个盒子内装有大小一样的6个白球4个黑球, 从盒内无放回地摸出2个球, 求第一次摸出白球后, 第二次摸出黑球的概率.

(错解) 记“第一次摸出白球”为事件A, “第二次摸出黑球”为事件B, 则事件“第一次摸出白球后, 第二次摸出黑球”的概率等于:

辨析:由于A先发生B后发生, 于是错误地把A看成条件, 把该问题误判为条件概率.句式“A发生后, B发生”只表示两个事件A、B发生时间的顺序:A先B后, 但缺乏证据说明A已经发生, A只能是随机事件, 故“第一次摸出白球后, 第二次摸出黑球的概率”绝对不是条件概率.

正解事件“第一次摸出白球后, 第二次摸出黑球的概率”发生, 当且仅当A、B都发生, 则所求概率等于:

例5 (2014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科第5题) 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 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 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 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 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

记“第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为事件A, “第二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为事件B (注意:此处没有提及第一天空气质量是否优良) , 则事件“连续两天空气质量为优良”发生当且仅当A、B同时发生, 用AB表示, P (A) =0.75, P (AB) =0.6.事件“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优良, 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就是事件“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 A具有确定性, B具有随机性, 此概率属于条件概率问题, 将该事件记作B|A, 则

三、结语

难点思考 篇8

实际上将例题的作用单纯的理解为课堂练习其实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例题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借助一些自己的例题的设计案例来建议他巧用例题, 更好的利用例题来整合课堂知识点, 加强课堂教学思路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一、巧设例题、解难言之点

有些知识点并非大纲上的教学重点, 却是学生理解问题的关键。不讲则难以为学生解惑, 讲则难以一语言明。比如3-4教材中“多普勒效应”的教学重点是“波源发射频率一定的情况下, 观察者接收频率会随着观察者和波源发生相对移动而变化”, 但为什么变化、如何变化却并非教学的重点。人教版3-4物理教材中在变化规律上仅仅说明了“观察者靠近波源时接收频率变大”。至于这个“变大”是相比于原来观察者静止时的接收频率, 还是接收频率越来越大却没有结论。放弃这样一个教学难点显然不行, 要阐述到位又太耗时间, 而巧设例题就发挥很好的作用。

设计例题1.水面上有一位置不变的波源S, 波源频率为20HZ。实线代表水波波峰, 某一时刻波形如图所示。

(1) 若人在A点不动, 则1秒内接收到几个完全波?从A点开始匀速向波源靠近, 1秒后运动到B点, 则其接收到几个完全波?

(2) 若人保持 (1) 中的运动状态, 再过1秒后到达C点, 则其在继续靠近波源的过程中接收到几个完全波?他的接收频率是否变化?

设计理念:设计第1小题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接收频率为什么会变化。波源1秒内发出20个波。人从A到B能接收到一个波, 那么两者同时进行人能接收到的就是21个波, 即接收频率为21Hz。

第2小题则是为了说明接收频率如何变化。学生根据例题会得到“人匀速接近波源时接收频率不变”的结果, 进而掌握两个知识点:一是观察者匀速接近位置不变的波源时, 接收频率不变。二是前面实验所得观察者靠近波源时接收频率会变大, 应该是相对于波源的发射频率而言。通过该例题学生就可以清楚的掌握多普勒效应的原因和规律。

二、以例代讲、回忆过往

除了攻克教学难点, 例题还可以在课程引入阶段对学生的知识回顾发挥作用。比如《宇宙航行》一课中, 需学生对过往学过的离心运动等知识要有清晰的把握。通过例题就可以在课程一开始让学生很好的回忆相关的知识, 免除了由教师叙述知识的机械性, 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例题2.如图所示, 一小球拴在弹簧上, 球与弹簧套在一光滑水平轻杆上, 弹簧另一侧拴在轻杆的端点上。轻杆绕其端点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

(1) 小球跟随轻杆一起匀速圆周运动时, 由 ____ 提供向心力。

(2) 若轻杆的角速度增加, 弹簧的长度将 ____。请简述理由。

设计理念:在《宇宙航行》一课中卫星变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其中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的相关内容是基础, 但在教学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系统回顾和总结离心运动的条件。所以巧用这一例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物理模型中快速回忆和总结物体产生离心运动的相关条件。即F合=F向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F合<F向时物体做离心运动;F合>F向时物体做靠近圆心的运动。

这种以例题来代替讲述, 让学生在解题的思考中理解和总结相关的知识要点, 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归纳,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合例题、引导思路

例题并不是只能孤立的对应各自的知识点。我们还可以通过例题间的相互联系来打出组合拳, 层层递进, 将隐性的课堂教学思路主线具象化为学生更容易把握的。

设计例题3.如图所示, 发射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时, 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 然后经Q点将卫星送入椭圆轨道2, 然后经P点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 2、3相切于P点。

(1) 不考虑摩擦阻力等因素, 在地球上该以怎样的发射速度才能将卫星发射至轨道1上?

A.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C.大于第二宇宙速度D.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2) 要使卫星从轨道1进入轨道2时, 应在Q点使其_________;而从轨道2进入轨道3时应在P点 _____。 (加速, 减速)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通讯卫星稳定在轨道3后有可能经过北京正上方

B.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C.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难点思考 篇9

关键词:铜陵,产学研合作,难点,对策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创新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1]。这种合作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

1 铜陵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

铜陵产学研合作大体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9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紧贴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联结为纽带,在科教实力相对薄弱地区有效集聚优质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之路。产学研合作呈现五大特点:

1.1 合作基础不断夯实

从资金投入情况看,突出表现在各企业都不断加大了科技投入,200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85 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从人才队伍建设看,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拥有民营科技企业164家。企业专职技术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提高,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技术中心的建立看,目前全市共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全市大中型企业多数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

1.2 合作呈现良好态势

目前,铜陵已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市校全面合作关系,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定签约项目、双方共享技术信息资源的合作、共享实验、技术与生产设备的合作、为企业培训、提供专业人才的合作全面发展。比如铜都环保公司与清华大学,中科铜都粉体材料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所的项目合作,蓝盾光电子公司与中科院光机所,铜陵有色机械总厂与长沙矿山研究院以技术产权为纽带组建的经济实体等都是产学研结合的成功范例。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高科技项目入园孵化,入驻企业已达40多家。

1.3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

铜陵市委、市政府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高度,把产学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早在“九五”期间,铜陵就成立了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技术市场管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承担全市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市场的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2006年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推进技术市场建设的意见》,把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从机构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2007年制定了指导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铜陵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近年又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先后制订(修订)了《铜陵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贯彻落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决定〉的若干政策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

1.4 合作平台逐步构建

政府部门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搭建平台。一是“走出去”,市委、市政府领导定期率领企业负责同志到省内外高校寻求高科技项目和技术,组织企业参加博览会、省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并设立了市政府驻东北专家联络处、铜产品研究中心、中科大铜陵工程技术中心等。二是“请进来”, 重点加强与国内一流工科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博士研究生铜陵社会实践基地,设立了中科院等离子所、光机所联系机构,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利用青铜文化博览会等活动邀请教授、专家来考察、交流,促成双方技术合作,三是建成了铜陵市技术市场综合服务网站。市科技部门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 2006 年上半年组织开发并建成运行了“铜陵市技术市场综合服务网站”。网站内含科技成果库、企业技术难题库、科技专家库、产学研合作高校数据库等技术市场综合信息,可以提供科技成果查询、技术需求在线申报、科技项目网上评审、技术咨询诊断、与全国各主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技术交易所的链接等服务,架起了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更为便捷高效的合作通道。

1.5 合作成效不断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铜陵市企业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有200多项,累计新增产值30多亿元,利税4亿多元。多项新产品、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多项填补国内空白。

2 铜陵产学研合作的难点

2.1 合作的主动性难调动

在产学研结合的体系中,企业是利益的主体、风险的主体。但是目前铜陵大部分企业的这种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主体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很多企业是不推不动,有的企业甚至是推而不动。

2.2 合作的层次难以提升

多数企业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寻求合作,仅着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不注重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的培养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这使得铜陵企业的自主创新、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等核心竞争力难以提升。

2.3 政府的协调功能难发挥

由于政府的职能有限、某些做法还带有很大的主观臆断性,没能充分发挥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组织协调功能。一方面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法规和政策还不健全,缺乏对产学研合作的计划性指导。有些法规较为抽象、概括,缺乏具体的实施政策,产学研各方所涉及到的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未作详细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缺乏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协调。经济、科技、教育、科研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制定产学研合作计划和政策,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 ,造成产学研合作信息资源的重复,各类名目繁多的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成果交流会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企业疲于应付各种会议却无法找到真正合适的合作伙伴或科技项目。

2.4 中介的服务能力难提高

铜陵中介组织大多由原来行政部门、事业单位演化而来,其运作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工作思路,遗留着行政机关的烙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缺乏新颖之处,运作机制比较僵化;同时,工作人员对项目水平、国内外法规政策的把握能力等综合素质也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服务质量较低。一些机构缺乏清晰的业务定位和核心竞争力,专业化水平低,无法满足客户的综合要求,多数科技中介机构尚未创出品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化协作的服务体系。

2.5 产学研合作模式难突破

产、学、研三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合作过程中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合适的合作模式是激励各利益主体充分发挥潜力的前提条件。铜陵产学研合作多采用 “点对点模式”,即单个科研人员或单个课题组参与企业的某个项目攻关,课题完了,合作也就结束了,这种单一技术、单一项目、单一课题组的合作模式,至今难以从根本上突破,不利于实现整体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产学研合作,对推动整个行业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作用极为有限。

3 铜陵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

一是着力培育企业家的契约精神和大气开放心态,把追求技术进步作为企业自觉行为,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培育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眼光,挑选战略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实力的企业要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并保障经费来源。三是建立健全合作机构,并在合作内容、利益分配及风险承担、科技成果共负保密、遵守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

3.2 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机制

一要加强合作信息网建设。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广泛征集适合铜陵产业发展的项目成果,向本市各类企业广泛征集技术需求,及时发布有关产业技术政策和项目成果信息,包括重点扶持的领域与项目指南,引导和促进项目成果转化与技术需求的解决。二要推动合作模式升级。从零散、小型、短期的项目式合作,转向系统、有规模、中长期的机构性的战略联盟;从单一出资购买成果、专利、生产工艺,转到校企联合开发、共建研发中心、技术入股等高层次合作轨道。三要加强示范引导。抓好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产学研联合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四要突出重点。积极鼓励和支持铜加工、电子材料、装备制造等具有产业集群集聚优势的龙头企业自建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建、共建行业技术中心。

3.3 强化产学研合作的协调机制

政府要根据具体的产学研合作规划、计划制定各具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政策,在技改补助、火炬计划、创新基金、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前瞻性技术,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并支持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同时,引导权力下放,在科技资源的配置中充分保障科研人员的学术自由和企业以市场为主导下的项目自主选择。

3.4 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机制

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2]。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利用法律、法规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中介机构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使中介服务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其次,借鉴和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通过科技中介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等,提高科技中介从业人员的素质,创出科技中介机构品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文君.浅析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J].科教文汇,2007(29):219-220.

难点思考 篇10

(一) 相关单位客户多为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在开立对公账户及相关电子渠道后即开始频繁交易, 账户月均交易笔数多、合计金额大。

(二) 客户账户中的交易绝大部分通过P OS机、ATM机、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 从账户登陆信息及交易行为来看体现同一团队控制的特征。

(三) 交易时间呈现7*24小时无休运转状态, 交易峰值集中在凌晨, 通常账户收到资金后, 短时间内转出, 快进快出。

(四) 交易金额呈现分散、对应的特点, 账户转入、转出交易基本上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 资金流向呈现链式迂回、分层快速流转、最终归集或分散转出的特点。

二、电子银行反洗钱监管的难点

(一) 客户身份难以识别

与传统交易方式不同, 电子银行办理业务借助ATM机、互联网、POS机即可完成交易行为, 对客户身份的认证主要通过密钥、证书、数字签名等验证方式, 客户无须面对银行工作人员, 虽然客户开户时按规定签订协议、提供了相关资料, 但金融机构难以定期对电子银行客户资料进行核实审查, 对于客户的资料变更也无从得知, 难以在日后的网络交易中对账户实际操作人进行识别。

(二) 异常支付交易难以监控

电子银行交易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方式, 没有交易场所, 客户无需填写纸质凭证, 缺乏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大额交易资金进行监督, 通过电子支付网络即可自主完成资金划转, 同时交易数据散落在各类交易渠道, 交易信息大多采取集中备份的方式保存并被定期覆盖, 在没有原始凭证, 只有客户交易流水和分户账情况下, 银行工作人员很难对电子银行交易进行监控, 容易造成银行可疑支付交易的漏报和迟报, 难以对客户的交易背景、资金用途进行监督和分析,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 交易数据大量增加, 仅凭人工甄别已很难满足电子银行反洗钱工作的需要。

(三) 监管的复杂性

一是电子银行交易渠道复杂, 不法分子可以通过POS机、ATM机、网上银行等多种渠道进行交易, 交易渠道的复杂性增大了监督和追查难度;二是资金监管的时滞性, 电子银行具有7*24小时全天候交易的特点, 尤其是网上银行客户, 只要有互联网, 即可在任意时间和地点登录自己的账户, 完成各类转账、支付交易, 银行往往在交易早已完成后才发现洗钱行为, 无法做到及时的监管;三是电子银行全天候、跨区域、便捷、即时的特点使得洗钱资金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转移, 制约了对资金流向的追踪和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

(四) 电子银行可疑支付交易识别机制建设滞后

商业银行虽制定了反洗钱工作的内控制度, 但反洗钱工作并未完全嵌入业务的各个环节, 未建立针对不同的业务种类的可疑交易识别、操作细则, 缺乏电子银行反洗钱方面的控制制度。

三、电子银行反洗钱的建议

(一)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电子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

商业银行应认真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反洗钱最新监管政策要求, 结合《反洗钱法》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组织架构, 建立系统化的电子银行反洗钱内部工作机制和流程, 确保反洗钱全过程有效涵盖电子银行业务, 避免出现监管管理真空或盲点, 同时持续总结电子银行业务反洗钱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不断完善反洗钱工作制度, 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良性发展。

(二) 持续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坚持“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 持续对客户相关资料及交易信息进行识别。一是在首次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严格执行客户准入, 确保客户身份真实, 对不法信息进行事先甄别;二是建立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 当客户的交易行为出现异常, 存在洗钱等异常活动嫌疑时, 应该对客户的信息进行重新识别与确认, 确定交易实际操作者身份, 对不配合银行开展身份重新识别工作的客户, 应及时中止为其办理业务;三是各个商业银行之间建立客户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信息交流合作, 提高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 加强对电子银行异常支付交易的监控识别

目前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基本都实现了大额可疑数据上报, 但现有反洗钱交易监测系统更侧重于对传统业务的监控, 面对海量的电子银行交易数据, 通过系统筛选出的可疑交易数量十分巨大, 人工甄别判断、追踪可疑交易的流向难度较大, 要想有效防范与打击网上洗钱活动, 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反洗钱交易监测系统, 对反洗钱监测软件进行不断开发和完善, 并建立起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交易监控系统, 设定合理的大额和可疑交易识别参数, 对异常支付交易进行自动、及时的监测和记录, 使数据的甄别分析智能化, 为打击洗钱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 应通过多方面渠道收集客户信息来进行电子银行可疑交易的判断, 结合以往客户身份资料、客户交易类型、数量、金额、交易对手等客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交流, 帮助商业银行确定客户的身份, 将日常工作中的事后监督变为实时的持续监控, 提高电子银行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 加强电子银行反洗钱队伍建设

随着电子银行的高速发展, 洗钱犯罪有科技化、高智商化的倾向, 商业银行应适时建立一支既熟悉电子银行业务和网络技术, 又精通银行业务与监管技能的反洗钱专业人才队伍, 定期进行电子银行业务反洗钱的后续教育和专项培训, 充实电子银行反洗钱工作队伍, 提高各级反洗钱人员专业素质, 以应对高科技洗钱的新形势。

(五) 开展国际间反洗钱交流合作

电子银行业务跨越国境的特点, 使得必须通过国际间合作来打击国际洗钱犯罪。一是开展技术合作, 相互交流打击电子银行洗钱活动的先进做法, 不断提高反洗钱预防能力;二是加大反洗钱情报信息交流, 及时交换与反洗钱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将涉嫌洗钱的非法犯罪嫌疑人相关信息进行共享;三是加强洗钱犯罪司法协助, 签订司法协作条约, 堵塞电子银行洗钱活动的漏洞, 共同遏制反洗钱行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电子银行业务以其便利、快捷、高效等特点, 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渠道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电子银行交易在为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为不法分子洗钱提供了可乘之机, 识别和发现洗钱活动, 防范和控制电子银行业务的洗钱风险, 已成为金融机构反洗钱的一项重要工作。

难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单位换算;打比方

一、善于总结,巧记单位换算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碰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单位换算。很多学生都感到单位换算关系难以记住,尤其在解答计算题目时,往往错在单位换算上,造成“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后果。怎样才能让学生巧妙记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用心发现、善于总结。

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

长度的单位,学生在小学数学里已经学习过,知道长度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这么多的式子显然很难一下子记住,我总结了一种方法巧记上面的单位换算关系。

把每个长度单位比作一级级的楼梯,最大的千米单位放在楼梯的顶层,接下去把换算为千的单位一级级往下排并放在楼梯的上层,直到排到最小的单位纳米;接着再把换算为十的单位分米和厘米嵌在米和毫米之间,放在楼梯的下层。

如果是换算为千的单位,只要记住每下一个台阶是乘以103,两个台阶是106,以此类推;而每上一个台阶是乘以10-3。

例如:1.5 km= nm,3 μm= m

(从千米到纳米,一共下了4个台阶,所以结果是1.5×1012纳米;而从微米到米是上了两个台阶,所以结果是3×10-6米)

如果是换算为十的单位,同理每下一个台阶是乘以101;而每上一个台阶是乘以10-1,这里就不举例了。

那如果是3.6 dm= μm呢?

(首先看从分米到毫米下了两个小台阶,就是乘以102,再看从毫米到微米下了一个大台阶,再乘以103,则最后结果为3.6×105微米。)

长度的单位换算搞清楚之后,对于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关系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我们已知数学的公式:(ab)n=anbn,(an)m=amn。为了方便物理学中的单位换算,暂借用它的形式一下。如面积的单位换算关系,可以这样推导之:

因为1米=100厘米,再两边分别平方,则有(1米)2=(100厘米)2运用数学公式去括号得:12米2=1002厘米2,即1米2=104厘米2。又如,体积的单位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两边分别立方,则有(1米)3=(100厘米)3,去括号得:13米3=1003厘米3,即1米3=106厘米3。

由此可知,只要记住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便能十分容易地推导出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关系,灵活运用它,不必再死记硬背了。要把小的面积单位或体积单位换算成大的面积单位或体积单位,仿照长度的单位换算方法,用负指数来表示它即可。这样就攻克了单位换算这一难点。

二、善用表演的艺术,理解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许多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不好理解,如果教师仅用理论去诠释,反而让学生对其理解更加模糊,此时如果能够利用表演来诠释,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成效。例如,

在探究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通电线圈能在磁场中转动,但不能持续转动下去,这是为什么呢?书上用了四幅图去解释这一现象,有些教师甚至还用了多媒体演示,可学生就是不理解。该怎么办呢?我是用表演的方法攻克这一难点的,具体做法如下:

让甲、乙两同学各执一块牌子代表磁体的N极和S极,并站在两边;再做一个矩形框代表线圈,然后让A、B两同学各执矩形框的一条边,代表电流方向相反的两条导线(A代表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B就代表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并站在甲、乙两同学的中间,就好比把一个线圈放在了磁场中,这时A、B两同学所处的磁场方向是相同的。老师就作为旁白,当老师喊完“通电”之后学生就开始表演。

A的电流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在这样的磁场中我受到的力是竖直向上的,于是A同学就慢慢往上移动;B的方向与A的相反,垂直纸面向外,所以受到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B同学慢慢往下移动。

此时,下面的同学就可以看到在A、B两同学力的作用下,线圈开始转动。当转到平衡位置时,刚好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所以,我们把这个位置称为平衡位置。此时线圈由于惯性要继续转动,从而越过平衡位置。

越过平衡位置之后,A、B继续表演。

A的电流方向没有变,磁场方向也没有变,当然受力方向也不变,于是A受力阻碍线圈转动;B和A一样,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没变,所以B受力方向也不变,同样阻碍线圈转动。

此时,下面的同学可以发现线圈正向转动减速,然后开始反方向转动,反复几次后,线圈最后静止在平衡位置。如此,学生清晰地知道了线圈为何不能持续转动的原因。

三、巧用“打比方”,解释“串联分压”等物理现象

所谓打比方,指的是用一种容易明白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不容易明白的事物。它具有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容易理解的问题的优势。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解释物理问题效果甚佳,下面我就举例来说明打比方在解释物理现象中的优势。

在讲解短路现象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如在你的面前有一座山,你想从山的这头到山的那头去,给你两条路选择:一是爬到山顶再下山,二是直接过隧道,请问你走哪条路?学生异口同声:“走隧道。”为什么呢?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轻松无阻碍啊!(我顺势引导:电流其实比我们还聪明,有导体的那条路好比是爬山,没有导体的那条路好比是过隧道,毫无疑问电流也就直接过隧道喽。)由此,学生顺利理解了短路的含义。

又如,我们都知道串联是分压的,且电阻越大分的电压就越多,但在讲解这一结论时,学生总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解题时常常出错。这时,如果还是纯粹用理论来解释,学生可能会出现当时好像理解了,但一做题目还是错,总也记不住,情况越来越糟。教学中我利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电源看作是一个地主,而把电源提供的电压看作是地主所拥有的财产,把电路中的导体看作是地主的儿子,把导体的电阻看作是各个儿子所拥有的势力。现在假设地主的几个儿子要分家,那这些财产该如何分配呢?儿子们并不想平均分配,每个人都想多分点,那就要各凭本事了,势力大的分得的财产就多,换句话说这个财产其实不是分的而是抢的,谁的势力大当然抢的财产就多,如果势力增大的话抢得的财产当然也就变多。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既方便学生的理解,又方便记忆。

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打比方解释物理现象的并非只有这些,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我都尽量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其中的道理。实践表明,利用打比方的方法处理问题有时比高深的理论更能让人明白。

难点思考 篇12

1.1 一些企业女职工组织组建率和女农民工入会率较低。

在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女职工组织基本上还是健全的, 但在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 多数就没有女职工组织, 大量的女农民工没有被组织到女职工组织中来。主要因素:一是相当一部分小型企业女职工组织组建工作认识不到位, 认为女农民工本身就在职工的范围之内, 成立工会就可以了, 不必再成立女职工组织, 对建立女职工组织有抵触情绪, 采取回避和躲避的办法;二是一些企业规模小, 生产经营不稳定, 人员流动性大, 客观上给组建工会女职工组织造成一定难度;三是这些企业女农民工对女职工组织认识不够, 对依靠女职工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作用不了解, 也有些女农民工怕失去手里的一些工作, 认为有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不敢有太多的考虑, 对加入女职工组织态度不明朗、不主动。

1.2 一些企业女农民工劳动保护问题突出。

一些企业女农民工合法权益无保障, 有关工时、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尚未落实到女农民工身上, 《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贯彻实施还是空白, 普遍存在加班、加点、劳动条件差、没有规定的节假日、无医疗费用、女农民工的“四期”得不到落实, 特殊利益得不到保护等等。

2 原因分析

2.1 整体素质不高, 尤其是法律意识淡薄。

女农民工除个别综合素质较高, 能够在比较正规的企业谋一职, 享受与城里人基本相同的劳动权利外, 女农民工大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 多数从事餐饮、服务、保姆、纺织、环卫、服装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基本上是从事缺少劳动技能的低层次工作。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当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 女农民工的权益因没有签订用工合同而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有的女农民工因不懂法而犯法, 造成终生遗憾。

2.2 管理不规范。

一些企业重眼前经济利益, 把女农民工看成是廉价的劳动力, 赚钱的工具。认为女农民工来去自由, 没有必要签订合同, 企业也少了一些责任和束缚, 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想尽一切降低女农民工工资, 延长劳动时间, 加大劳动强度, 对于各种社会保险能不交的就不交。加上社会监督、执法监督还不是很到位, 致使女农民工各项权益受到侵害时, 得不到保障。

3 做好女农民工工作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女农民工维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具体有哪些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手段呢?笔者认为:

3.1 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扩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覆盖面。

在指导思想上不强调企业规模大小, 女职工人数多少, 而要坚持哪里有女职工, 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原则、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最大限度地把女职工组织工会中来。《企业工会工作条例 (试行) 》第六章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企业工会有女会员十名以上的, 应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不足十名的应设女职工委员, 女职工委员要与同级委员会同时选举、同时产生”。尤其是要把民营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好, 要以贯彻实施《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为契机,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女职工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女职工组建工作的新路子, 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组建女职工组织。要利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促进组建女职工组织工作。要以各级政府、工商、税务和劳动部门为桥梁, 发挥其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工作, 使民营企业女职工的组建工作得以落实。民营企业涵盖面比较广, 情况比较复杂, 但不管怎么样, 始终要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 工会组织建设就要延伸到哪里, 女职工委员会就要建到哪里。在组建形式上要多样化, 企业规模较大, 女职工较多的应独立建立女职工委员会, 女职工人数较少的应设女职工委员。

3.2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在社会形成尊重女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女农民工是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 她们不怕苦、不怕累, 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的加大, 女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此, 全社会要给女农民工提供“市民待遇”, 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管理、同教育、同服务、同维权资格。发挥舆论宣传作用, 利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宣传女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的作用, 宣传她们的创业典型,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农村妇女进城务工的良好氛围。

3.3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女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一是搞好上岗前的培训。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各类技校、职业学校的职能, 对女农民工进行岗前技能培训的同时, 把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作为重要内容, 使女农民工在务工前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突出抓好进城务工后的教育。各企业工会要对女农民工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在女农民工中开展“比学习、比技能”的竞赛活动, 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她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3.4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要定期

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及相关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情况。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 深入劳动用工单位, 对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工资发放情况、“四期”保护情况及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等进行检查。对未签订用工合同的企业要予以经济处罚, 并补签用工合同, 对随意延长工时, 占用女农民工法定休息日的要用工单位按规定及时纠正, 对确实需要延长工时和占用休息日的要按规定给女农民工加班费, 对应缴纳的社会保险, 要按规定交齐。对女农民工要加大特殊权益的保护力度, 女农民工进了企业工作, 只要签订了劳动合同, 就和企业的正式女工一样享受“四期”特殊劳动保护待遇, 防止出现女农民工一结婚生子就辞退的现象。

3.5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为维护女农民工权益提供保障。

一是各部门要将维护女农民工权益作为今后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把优先解决女农民工权益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程,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应通过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方式解决;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 尽快将女农民工的医疗、养老、工伤、生育方面的保险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解决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批示要求工会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前不久, 国务院就解决农民工问题专门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明确工会作为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 为工会做好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这就为基层工会维护女农民工合法权益及特殊利益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新的形势下, 女农民工维权的热点、难点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思考。

【难点思考】推荐阅读:

开征难点05-09

听力难点05-20

营销难点05-24

难点关注05-25

工艺难点05-26

存在难点05-28

设计难点05-31

服务难点06-16

安装难点06-16

语音难点06-26

上一篇:计算机普及教育下一篇:工业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