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点

2024-08-23

就业难点(精选4篇)

就业难点 篇1

1 研究生就业形式严峻,创业前景却相对乐观

当前,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持续扩招,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高校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据教育部公布2010年研究生将扩招2万余人,达到43.5万余人,一向被视为“皇帝女儿”的研究生也出现了“愁嫁”危机,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就业率甚至低于本科生。在2009年北京地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这种企业“不看好”和研究生自身“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就十分明显,招聘会现场虽十分火暴,但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普遍低于本科生[1]。

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消费结构、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新行业层出不穷,特别在金融危机过后,各行各业面临新的挑战,要求行业通过转变生产方式,研发新产品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就急需一批掌握现代科技、富有创新精神的带头人,这为研究生创业提供了很大空间。但是,研究生对于这一形势普遍认识不足,表现出创业素质不高、观念落后、信心不足等,以直于出现“等.观.看”现象,使很多好的创业商机白白流失[2]。

其实,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它不但可以解决研究生自身的就业,还可以解决他人就业。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培养一批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业精神,同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生创业队伍显得尤为重要[3]。

2 影响研究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2.1 创业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研究生习惯于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中谋职,求稳的择业心理普遍存在,研究生毕业“易分配、包分配”的观念根深蒂固。可他们一旦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才发现现实根本不是这样,社会就业形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有编制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相比极少,即使到国有大企业就业难度也很大。

2.2 缺乏创业信心

市场千变万化风险大,但也存在和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创业机会,问题是机遇一旦出现,有创业倾向的研究生是否有信心用果断的行动抓住商机?然而大多有创业观念的研究生缺乏信心、害怕风险、畏惧不前,结果错失良机。

2.3 缺乏创业经验

大多研究生缺乏创业方面的经验,主要表现在:(1)在人际交往上,不能摆正自己和他人、眼前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关系圈。(2)缺乏必要的理财经验,没有实际资金筹资、投资、结算方面的经验,不能合理地运用和调配已有资金。(3)没有实际操作经验,营销经验缺乏。缺乏最基本的市场发掘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公关能力、商贸谈判能力、不了解营销技巧。

2.4 缺乏创业资金

资金缺乏是阻碍自主创业的最大障碍。即使有极少数毕业生有创业资金,也多为从家庭得来,很少能自主筹集到资金,主要原因是许多研究生不了解相关政策,不能合理地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团体那里筹集到资金。由于毕业生“身无分文”,创业就显得力不从心、无从起步。

2.5 缺乏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的内容体系一直未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致使研究生在创业教育方面知识相对匮乏。新形势下,过去老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研究生了解创业知识的需求,急需改进教学内容。当前在部分学校开展的KAB教育(Know About Business)就是这方面有益的探索。[4]另外,研究生在就业前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致使不能很好的了解国家有关扶持就业创业政策,也是阻碍研究生创业的一大因素。

3 解决研究生就业创业难的出路和对策

3.1 转变观念,积极创业

一个创业者要获得发展和成功,必须摆脱传统落后的思想束缚,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首先,学校要改变教学观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如通过开设KAB之类课程,让学生先去体验,在实践中转变观念;或通过实施“三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学”学科来推动大学生转变观念。其次,学生自身也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主观偏见中解放出来,从创业误区中解放出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坚定志向,争做创业先锋。

3.2 研究生要坚定信心、自强不息

自信心是自己赋予自己的,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一个创业者越是自信,在身处逆境或面对不利因素时,就越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成功。创业者生存意识中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定、自信,自强不息,不怕风险,甚至乐于冒险。事实证明,乐于创业的人也大多是意志坚强、自信心很强的人。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就是靠自信换取了成功基业,他15岁在米店学徒,相信自己一定能经营好米店,正是有了这种自信,才有了他辉煌的商业奇迹,而这种自信正是许多研究生所缺乏的。要克服这种信心缺乏,首先,创业者要相信自己是最强的,像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那样,要求集团所有子公司做到同行最好,他坚信每个子公司都应有这个能力,三星集团虽不是各方面都占第一,但以李健熙为首的三星集团按照“追求第一”的理念要求自己,才使集团立于不败之地。比尔.盖茨也是用这种方法激励下属,争取让世上每台微机都用微软公司的软件。其次,制定可行的目标,步步实现目标,提高信心。遇到困难,把其当做成功道路上的考验。维尔纳.西门子在创业初期,因帮朋友决斗被监禁5年,面对困境,西门子没有灰心,在狱里他托人购买大量实验用品和工具,通过不懈努力,研究发明了金属镀金镀银技术,后来人们问他在监狱里是怎么发现镀金镀银技术的,他说:“蹲监狱是件不舒服的事,但我自慰的是,我没有失去信心,我始终把所遇到的困难当做成功道路上最后一步。”[5]

3.3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积累创业经验

研究生作为研究创新型人才,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但缺乏一定的创业经验、经商经验,学校可通过向学生介绍成功创业人士、优秀校友奋斗史等,让学生从中学习成功经验。同时,学校可通过教授有关企业运行常识和创业基本知识技能,建立KAB课程体系等,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普及创业知识。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到企业体验、实习、实践,提高创业经商技能。

3.4 积极筹措创业资金,支持研究生创业

学生创业的基本筹资渠道是国家、政府和学校,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团体、风险投资资金等渠道筹集资金。创业研究生要善于利用国家或地方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6]如2009年,山东多渠道设立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各地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资金,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时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对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

研究生还应认识到自身的最大优势是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技技术,通过这一点很容易通过实践把所学知识转变成资金,再利用原始资金投资自己的事业,实现先期创业。正如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认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财富,再利用财富来支持科技。

3.5 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大事所趋,培养创业型人才,迫在眉睫。高校应向着“三创”教育方向改革,建立“创业学”学科体系。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和完善创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就业创业中介组织,对高校生进行创业指导。以某高校为例,为了帮助创业学生从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了解市场需求,以团委为依托,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工作卓有成效,已成为研究生与企业、社会之间密切联系的纽带。如今许多大学也都有类似的组织机构,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研究生创业虽困难重重,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研究生转变观念、坚定信心、自强不息,就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作为21世纪的研究创新型人才,研究生创业不但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还可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就业空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春辉.北京地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报道[N].国际金融报,2009,(7).

[2]张喜梅,吕雅文.大学生创业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3版.

[3]李嘉曾.关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施构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3).

[4]迪恩高.大学生KAB创业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2版.

[5]李萍.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比较[N].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6]凡禹.经营自我与创业之路[J].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9,第5版.

就业难点 篇2

[摘 要]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这个问题能否较好解决,关系到改革能否深化,经济能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社会能否稳定。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的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本文正从下岗在就业困难的社会现状出发,分析了下岗职工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的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多个角度给出相应的而建议和对策,从而实现逐步改变下岗再就业难的现状,达到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扩大,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为我国的难题,年复一年被各界讨论。近年来,下岗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随处可见,人才市场里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不占少数,这些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政府权威部门所公布的数据,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就业难”的客观事实。尤其是近些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严峻。

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负效应,失业人口的存在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一,失业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宏观角度看,过剩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创造价值的道路,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其二,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立在稳定的和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础之上的。但失业一般发生在相对稳定的一小部分人身上,这些人既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并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严重失衡,往往成为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危人群,诱发社会危机,产生社会动荡。其三,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城乡贫困。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显然,研究解决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下岗就业困难的现状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的富裕地带,它和杭州,湖州一起被誉为:“杭嘉湖天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及城市化进度的加快,与之相应的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下岗人员呈上升趋势。下岗职工困难状况甚忧,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发展。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有职工4418人,长期处于休业、待岗、下岗状态的职工就有2056人,占职工总数的46.54%,只有2362人上岗,上岗率53.46%。下岗职工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下岗职工生活补助偏低,思想情绪化。目前,下岗职工每月仅有680元生活补助,且每年按10%递减。由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机会少,生活上失去了保障,因此在思想上产生了对企业、对政府不满的情绪。一些特困职工对自身前途命运感到渺茫,个别下岗人员产生结束生命的错误做法。

二是下岗职工劳动技能单一,再就业能力差。下岗职工技能单

一、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有的职工懒惰成性,整天沉醉在打牌赌博之中,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较差,下岗后再也找不到工作。

三是下岗职工不思进取,社会矛盾增多。下岗职工因生活困难引发的夫妻离婚率不断上升,低收入父母家生活的人口不断增加,为老人增加了负担,使自己丧失了进取的信心。

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职工群体闹事来看,由于职工生活保障问题而引发的抵制、阻挠企业重组、兼并、破产等改革措施的时间屡见不鲜。这一问题如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下岗职工困难解决好。

三、就业困难的原因

2行为(一)下岗失业人员不适当的择业观和择业○

再就业难主要应从劳动者自身上去找原因。在就业领域上,认为只有到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这就导致一些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到私营、个体等非国有经济单位工作。在就业形式上,认为只有从事长期稳定的工作才算就业,因而不愿从事一些新的职业,如临时工、非全日制工、小时工、弹性工作

3。一些人从国有企等。由此,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两类问题。其一是隐性就业○

业下岗失业以后,或干个体,或从事临时工或其他形式的有收入的工作,但他们仍然进行失业登记。其二是自愿失业。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眼高手低,在各种就业机会面前过分挑拣,钱少了不去,活累了不去,路远了不去,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做条件差一些的工作。我认为在现在的下岗失业人员中,隐性就业和自愿失业者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再就业难的症结不在于就业机会的缺乏,而在于劳动者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的不合理。因此,要切实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转换再就业者的观念应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二)下岗失业人员的文化与技能的整体水平较低

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素质水平是影响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适应性、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技能素质较差不仅往往是导致职工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影响他们失业之后再就业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职工失业后,往往面临着转换行业、职业或工种的问题,原有的技能用不上,新的技能又不具备,这种状况使他们在寻求就业岗位时难免力不从心,缺乏竞争就业的技术实力,使他们在市场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进入工厂的一干就是 20多年,工龄长,技术单一,曾经为工厂、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工厂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目前是人到中年,家庭负担和心理负担都很重,因此面对失业极易产生失落感。

(三)就业性别和年龄歧视现象严重

首先,下岗失业女性从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大。在下岗失业女性从业人员中,如果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在 35岁以上,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我认为,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在再就业中非常突出。用人单位比较苛刻,招收清洁工人也要强调年龄、身材和相貌。其次,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目前大多数招工单位对年龄都有严格的限制,许多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往往因为年龄超过限制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女生就业难于男生,同时女生的就业质量也低于男生。问卷调查显示,80%的女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在同等条件下,男生鉴约率要高出女生8个百分点。“只要男生”、“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的情况十分普遍。此外,在同等条件下,鉴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点百分点。

(四)就业观念保守落后和竞争就业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国企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享有比较稳定的就业保障,不仅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端上了“铁饭碗”④,而且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虽然劳动合同制已广泛实行,但职工失业的数量也很少。近年来,大部分国企陷入持续亏损,导致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上千万职工失业,他们对突然失去就业保障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往往感到茫然和失望,在寻求重新就业和参与市场就业竞争方面显得被动。至今仍然有许多失业人员在就业方面对国家和企业的依赖

性很大,缺乏自主就业的责任感和自立自强的精神。

四、解决就业困难的对策

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策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面临着这么多的难题,只有得到充分的解决,职工才可以重新上岗,重新为社会劳动,与社会共同进步。然而,做到如此需要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有地方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

(一)转变下岗人员的就业观念

解决下岗、就业,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民为本,重在切实保障市民的就业、生活与发展权。这次调查从基层入手,深入了解普通下岗人员的具体情况及他们的心态和就业障碍等。从根本的思想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要破除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比如,要树立自主就业观念。认识到劳动力流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一部分职工临时性地下岗分流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下岗后要及时调整心态,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要树立灵活的择业观念。要看到择业的天地很宽,无论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还是在三资企业、个体和私营企业,都可能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念,认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本领,多一门技能,就多一种选择,多一条出路。

(二)政府部门应多提供就业机会

着重开展就业援助行动。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工作。要充分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各乡镇政府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领导责任,从经费上加大投入,从人员上重点考虑,夯实工作平台,打牢工作基础。各相关部门领导要把促进就业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体现在行动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要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措施。

经济结构不合理可以导致经济增长,企业效益的下滑,同时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它是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深层矛盾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必须为失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只有在打好大环境基础下,才能使整体局面得到改善,实现就业岗位增加。

(三)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提高下岗人员的技术水平

进行再就业培训是为了把下岗人员灌输市场经济知识,促进他们再就业的本领。世界上很多国家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失业的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再就业的基本方针。目前,部分下岗人员对其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培训对找到合适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也反映,在被调查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政府在进行再就业培训没能真正把下岗人员吸引过来,因此,政府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时,应该注意宣传力度,尽量让大多数人知道进行的什么内容的培训。政府的劳动就业培训部门和就业服务部门必须更新工作思想,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劳动择业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对下岗人员培训服务。其一摸清下岗人员的就业和培训意向;其二;通过对下岗人员抽样调查和根据劳动部门提供的就业培训信息,了解生源结构,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市场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乃至社会公民的整体就业能力,做是实实在在的努力,按市场需求调整方向;其三对市场需求进行统计分类,并做出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员的实际要求,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便于下岗人员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技能的培训专业,其四建立就业基地,由培训就业机构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用工条件不高的企业,建立就业援助基地,组织劳务输出。积极推行职业介绍代理人制度。

(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可能导致许多人不能及时就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可以给就业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失业人员及时就业。劳动力市场越规范,越透明,交流越活跃,越有利于各种劳动力参与公开、公平和有序的竞争,有利于调节劳动供求,促进劳动就业。

五、结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民之道。做好促进再就业工作,帮助下岗职工解决生活困难,是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民心工程,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德政之

举。总之,能否有效地解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使得他们都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不仅事关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实现长期高效有序的发展。因此,从政策和制度上再就业难题,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注释:

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和劳务的价值。

2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

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3隐性就业:是指没有按照规范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的一种工作和生活○

状态。选择这种方式的大学毕业生们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没有和同龄人一样得到一份固定的劳动合同,他们通过拆分时间,打上几份零工,可以得到不错的收入。

4铁饭碗:顾名思义,饭碗乃铁所铸,坚硬非常,难于击破。人们通常将○

其意延伸,指一 个好的单位或 部门,工作稳定,收入无忧。长期以来,“铁饭碗”一直为人们所羡慕和追求,若捧得此碗,从 此便可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捧不得此碗,便意味着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一生不得安宁了。“铁饭 碗”思想在中国之根深蒂固,非同一般。虽然改革以来,“铁饭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依然 是相当一部分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邵际珍 对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26 卷

[2]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

[3]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02

[4]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主义中国的失业问题[J]。特区经济2008.08

[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经济论坛2006.11

[6]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经济论坛2006.11

[7]《中国失业保障制度与再就业》[M],郭松山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04

就业难点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就业问题,对策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直接影响其成长与就业, 与公办高等学校学生相比, 具有以下几下显著特点:

1、文化基础较差, 学习自觉性不高。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的今天, 高校生源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流, 连年扩招增加的生源慢慢地由独立学院吸收。独立学院在本科第三批次招生, 从近几年来独立学院的入学分数来看, 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成绩与一本、二本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分数往往比一本、二本学生低几十分, 甚至上百分。而入学后, 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等情况。

2、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个性较强, 自律性较差。

学生家境比较富裕, 从小就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 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社会责任感不强, 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 过分依赖旁人的鞭策和监督, 需要在管理和制度上加以约束和规范。

3、自卑感强, 自信心不足,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高考成绩的差距对他们的自信心打击较大, 使得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少经受过挫折考验, 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一旦遇到挫折, 往往会悲观、失望、自卑, 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独立学院的品牌尚未建立, 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还不高。

由于独立学院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高等学校, 其培养目标和体系、教育质量、毕业生质量等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要被社会认可和接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无疑更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专业设置与学生培养方案以及

课程体系参考其他高校, 没有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独立学院在高等本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 培养方向定位并不明确;专业设置大都是市场热门专业, 但没有自身的特点, 因此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独立学院师资多由其他高等学校教师兼任, 本身的专任教师力量不足, 而且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3、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完善。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 独立学院办学起步晚, 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还在逐步摸索之中。就业专职人员、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基地、就业指导教材等方面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还不完善。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解决对策

由于社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质量还不能完全认同等原因, 使学生在学习、心理以及就业方面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与教育体系加以解决。以下提出几个对策:

1、开展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在一些发达国家,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有着一整套成熟的体系, 而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才刚起步。因此, 要让学生大一侧重适应大学生活, 建立专业与职业的思想;大二塑造和完善自己, 建立自我概念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找准就业定位;大三则要侧重于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增强创业和就业能力;到了大四要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教育, 对他们的职业生涯等方面进行指导。

2、应建立专门化、职业化、专家

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提升职业指导水平。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多重任务, 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要相应提高,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要成为生涯设计指导者, 就业信息的咨询员;既要掌握或熟悉相关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交际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又要具有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只有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 才能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的专家化, 才会有专业化的就业指导。

3、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用人需求单位的对接。

大学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直为很多用人单位所诟病, 要解决这一问题, 没有企业的参与是不可能的。

综上, 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 学生自身的学识、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人情和社会关系等的影响在降低。这就需要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要跳出受教育情况、家庭背景等就业大背景的影响, 做的更全面、更细致、更有针对性, 从而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提供更直接而有效的促进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清莲:《独立学院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08 (8) 。

[2]明新、邹冬生、张胜利:《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 2008 (4) 。

[3]于忠华、张玉荣:《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浅析》, 《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 2007 (12) 。

就业难点 篇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下称“广外”) 是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高校, 于2004年6月正式成立独立建制的正处级职能部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下称“中心”) 。多年来, 中心主动与国际接轨, 以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 更新就业创业工作理念, 勇于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开创性地构建具有广外特色的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新模式。

一、贯彻政策, 勇于攻关, 就业创业工作协调发展

1、争先创优, 破解难题亮点突出

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要求“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开展有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如何有效发挥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学校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是广外在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征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此, 广外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全面落实广东省提出的“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 建立‘三个适度挂钩’的机制, 即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事业规模适度挂钩、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专业设置适度挂钩、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估适度挂钩”的精神, 将学生就业质量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中考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级指标, 每年定期督查, 推动全校各单位切实将学生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 学校发展较快, 新增专业较多, 由原来的单科性院校发展成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传统专业毕业生所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中心大胆探索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推荐模式, 举办“凤起岭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生风采展演暨新专业推介会”, 主动邀请这些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参加这些新专业毕业生的校园文化活动, 扩大用人单位对新专业毕业生的认识, 为新专业毕业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使新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没有成为全校就业工作的短板, 反而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心牵头从2010年起连续多年与国内知名的教育咨询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合作完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借助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有关客观调研数据, 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推动学校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

2、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提升亮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社会评价指标。广外致力于培养国际化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认真实施教育创新计划。中心围绕这一目标, 组织人力在校内外进行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教学单位和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为学校确立“双高” (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 、“两强” (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 , 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决策依据。中心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推动学校根据学生就业创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外语+专业、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复合培养方式, 把学生分别培养成为应用型、学术型、复合型人才,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力和工作创新力。经过努力, 广外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的显著特点,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用人单位充分肯定, 许多知名企事业单位纷纷来校招聘人才, 呈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二、稳中求进, 优化环境, 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1. 创新就业指导模式, 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 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同时, 当代大学生价值多元化、思维活跃化、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突出。中心主动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创新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从2006年起就建立起了“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大学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 (2学分) , 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求职与择业》课 (2学分) , 面向毕业生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 为有意创业的学生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 (2学分) 、《科学研究方法》和《创业设计》课三门选修课程。为提升创业教育水平、切实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从2011学年度秋季学期开始, 在“嵌入式”学期制中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 运用体验式、参与式、模拟实训式等教学方法对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的创业教育。

中心大胆创新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模式, 通过组织职业规划大赛、名企实习岗位招聘精英节、职业辅导月、薪火成长计划、行业分析报告会等群众性活动, 普及就业创业知识;开辟“就业指导网络课堂”、职业咨询室等, 随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与知名企业合作举办JA全球商业挑战赛、ACCA就业力大比拼、联想营销大赛等各类大赛, 帮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竞争, 提前做好就业创业准备。培养了学生较好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意识, 保持较高就业质量。广外2011届本科生总体就业率99.57%, 研究生总体就业率100%, 在广东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继续保持“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的局面。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 获得校友单位一致好评。

2. 优化创业实践环境, 创业水平明显提高

学校与企业合作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校内开展创业实践与勤工助学, 先后成立了“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和“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心”。以“云山创业园”为基地, 成功创建云山咖啡屋、云山网球俱乐部、云山健身室、云山广源数码港等30多个校内创业实践与勤工助学实体, 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一提的是, 所有实体均由学生组织团队, 进行市场调查与实践, 撰写创业计划书, 再通过竞标方式创立实体, 在老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经营,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创业模式有力地促进传统勤工助学模式的改革, 这些创业实体可同时接收2000多名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 创办至今营业总收入近3000万元, 每年发放学生勤工助学工作酬金近200万元, 目前还结余400多万元。此外, 这些实体还从结余款项中提出部分资金为学校设立了“云山励志奖学金”和“云山助学金”, 以及“特殊情况救济金”。这一创举不仅基本解决了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来源, 还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经过创业实体工作的学生完成学业后100%就业, 且就业质量高。学生创业形成的“云山”品牌现已经注册商标, 成果参加国际创业教育案例展, 曾荣获最高奖项——最佳成果奖。这种“济困育人”模式营造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在广外快乐学习, 幸福生活, 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感动几乎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获得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先后两次将广外以勤工助学创业实践模式进行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做法大版面作了报道,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果。

中心作为学校专门负责全校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的职能部门, 不断积极开拓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新空间。近3年来, 与广东公正拍卖有限公司、广州日报社、邓老凉茶公司、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合作, 积极争取有效资源, 共获得超过协议资金1000万元的支持, 为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心在大学城校区建设了1个上千平米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并组建直属“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心”的校级学生社团“学生就业创业管理中心”为进驻实体提供物业管理、政策咨询、信息查询、技术支持等服务, 真正实现学生创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让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锻炼成长。现已遴选首批8支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基地运营, 并举办首届广外“BAB” (Be a boss) 学生创业项目竞投大赛, 继续从24个参赛学生创业项目中遴选优胜团队入驻基地。创业项目涉及广告设计、文化图书、实物定制、交易咨询、教育服务、留学咨询、软件开发等, 目前大部分团队经营状况良好, 有的团队参加省市各类创业大赛获奖, 有的团队已完成前期技术开发工作等。该基地于2011年11月被广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广州市创业 (孵化) 示范基地”。中心还以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训练活动和创业大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创业能力。近年来, 学生的多部创业作品获“挑战杯”省级、国家级的金奖、银奖和铜奖, SIFE (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 创业团队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华南赛区的第一名, 2009年以优秀的表现获中国赛区第一名。此外, 中心还邀请创业教育专家、创业成功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分享创业理论与经验, 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三、理念先进, 作风踏实, 就业创业服务质量保证

1. 实施国际化战略, 拓宽毕业生出路

广外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于2009年开始着力打造“310”工程 (即在五至十年内出国 (境) 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到10%、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到10%、在校工作的国 (境) 外教师人数占在编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10%) , 广外每年有约10%毕业生出国深造, 有越来越多的2-3年级学生以交换生的方式出国留学。中心积极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布局, 选派骨干干部赴美国欧洲等地的大学学习, 与世界接轨, 结合学校实际, 大胆更新理念思路, 创新工作模式, 推动学校建立新西兰、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海外校友会, 开辟海外校友工作新平台, 为毕业生出国深造和就业开辟新路径。

2. 干部队伍理念先进, 工作作风踏实

中心高度重视干部队伍职业化发展建设, 设立“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研室”,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理论实践兼备、教学能力强、热心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来源包括有较深厚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理论素养的学生工作干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关院系专业老师以及企业经理人, 其中部分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 熟悉国际先进的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理论。目前教研室共有专兼职教师33人, 另聘有45名“薪火成长计划”讲师,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 同时重视科研工作, 发表了一批论文、教科书和论著。

中心不断端正服务态度, 提升工作水平, 结合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新特点, 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如何提升毕业班辅导员业务素质等问题。中心工作人员不计个人得失, 对学生的合理需求有求必应, 经常利用节假日和晚上加班职业咨询、举办就业创业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积极改进工作作风, 尽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每学期向全体毕业生印发“就业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每次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时主动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 征询他们对中心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提升工作水平。从2010年开始, 中心配合其他单位组织隆重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校长亲自为每一个获得学位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并与之合影留念, 深受学生欢迎, 增进了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

【就业难点】推荐阅读:

业务难点10-16

难点解决10-18

开征难点05-09

听力难点05-20

营销难点05-24

难点关注05-25

工艺难点05-26

存在难点05-28

设计难点05-31

服务难点06-16

上一篇:人生经历下一篇:内、外固定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