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难点

2024-10-16

业务难点(精选9篇)

业务难点 篇1

保理业务是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 集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坏账担保及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前几年国内保理业务在业务规模上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但是从2014年开始,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 企业应收账款违约增加, 国内保理业务风险凸显, 不良业务大幅增加, 银行纷纷压缩国内保理业务, 这给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发展国内保理业务, 成为经济发展一个迫切的课题。本人从银行操作实践的角度对国内保理业务难点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国内保理业务发展的现实难点

(一) 违约追责难

虽然近年来我国从建立企业征信系统开始, 在各地区、各行业的积极探索下,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征信领域, 已经建立起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行业和个人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但是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然滞后, 惩罚机制还不完善, 企业违约成本低, “失信”现象屡屡发生, 银行对违约企业制约手段不多。通过法律诉讼从立案到受理、一审、二审或终审, 再到处理抵押物一般要2-3年, 在此期间企业还有很多办法对付银行对账户、财产的查封。有些地方政府也会出于保护本地企业的考虑, 拖延时间、制造障碍, 让银行有理难伸张、有法难落实, 追责难度很大, 影响了银行办理国内保理业务的积极性。

(二) 操作风险环节多

国内保理业务与普通贷款相比较, 操作的环节比较多。国内保理业务除了借款人, 还有应收账款的债务人。银行给予授信时, 要对应收账款双方进行资信调查分析, 这增加了调查的工作量, 也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

此外, 国内保理业务是建立在应收账款的基础上, 银行要对双方的贸易背景进行核实, 审核相关的贸易合同及商业票据。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发票管理还不够严格, 部分企业利用其中漏洞虚构应收账款, 骗取银行融资, 也增加了审核的风险。

此外, 保理业务虽然在央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 但是这种登记不同于土地、房地产的登记, 没有强制约束性, 只是消极登记, 作为一种软约束仅仅起到公示作用。

(三) 诉讼法律程序复杂

保理业务纠纷所引发的诉讼管辖问题成为商业银行在债权清收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银行作为融资的优势一方, 往往会通过各种协议约定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诉讼管辖, 而保理业务的自身特点却打破了银行约定管辖的这一优势。一般银行借款合同中约定出现争议可向银行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但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及目前的审判实际, 国内保理应该按照转让应收账款基础合同, 即《购销合同》确定管辖法院, 而大多数的《购销合同》中已经明确约定管辖法院是合同签订地法院, 而不是银行所在地。这样企业会利用法律条款拖延时间, 而且可能利用地方保护主义给银行制造障碍。

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 增加了担保物权特别程序, 具体规定申请实现担保物权, 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物权法等法律, 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时效一般是立案之日起30日审结, 大大短于普通程序的6个月时效, 缩短了银行实现债权的时间, 对于有抵押担保的国内保理业务来说提供了新的债权实现途径。

二、商业银行发展国内保理业务的对策

(一) 树立风险意识, 设立专门经办部门

由于国内保理业务的复杂性, 商业银行应当将保理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 建立全行统一的保理业务授权管理体系, 由总行自上而下实施授权管理, 各机构不得越权或超授权办理保理业务。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保理业务建立完整的前中后台管理流程, 各环节要职责明晰并相对独立。

在发展实践中, 银行成立专门的保理工作室或团队, 以专业的人办专业事为原则, 集合专业人员集中办理业务, 负责产品研发、业务操作、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经办人员必须由熟悉保理的公约、法规、行业贸易、企业财务、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专门人员办理, 做到专人专岗。开始时可以保理工作室的形式出现, 从建立健全制度、培训专业人员入手, 走专业化道路, 在有效管控保理业务风险前提下促进业务发展。

(二) 严格基础客户选择, 适当增加增信条件

保理业务不同于一般的贷款, 是将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的金融品种, 对于买卖双方, 特别是对买方的信用要求较高。因此, 要尽可能了解客户, 包括公司构架、法人治理结构、法人专业与品质等。由于保理业务的延展性较强, 同业市场操作形式较多也带来操作的复杂性, 因此, 在实践操作中, 要选择信用状况良好、配合程度高的客户, 避免出现违约后带来复杂的处理程序。

此外, 由于业务操作的复杂性, 风险相对较大。为了防控可能的风险, 可以考虑在应收账款转让的基础上, 增加担保条件, 如保证、抵押等, 降低授信业务的风险。

(三) 严防操作风险, 审慎办理利息手续费入账

国内保理业务操作的环节比较多, 风险点也比较多, 经办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办理, 比如审核贸易合同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商业发票的票面要素以及资金入账的账务流程等等。

实践中对于融资本金认定是常见的纠纷。《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规定保理业务应根据业务成本、风险承担、合理利润等因素制订收费、计息标准。现实操作中, 保理业务有多种支付利息和手续费的方式, 可以先收 (放款时一次性收取) 、后收息 (到期时一次性收取) , 还可以按月或按季收取。出于收益实现考虑, 一般银行都要求先收利息和手续费, 而在入账时, 存在直接将扣收利息和手续费后的余额计入客户账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 一旦发生纠纷, 容易影响债权金额的认定。最好的做法是企业将应付的利息和手续费先存入账户, 发放保理款后再扣收。如果企业不能先存入账户资金, 银行应该将融资全款发放企业账户后再扣收相关利息和手续费, 并由企业在相关凭证上签章同意。

(四) 加强贷后跟踪频率, 及时采取措施

对于账期较长的保理业务要增加贷后跟踪的次数, 及时掌握应收账款买方的经营情况, 如果发现不利信号及时采取措施如提前督促还款或提前做好延期手续;对于可能进入法律程序的业务要及时做好材料收集工作, 如果存在漏洞要尽快弥补, 如可以通过延期申请等方式让企业明确表示融资本金、利息、手续费等关键要素, 减少审判阶段的纠纷。

在贷后检查中, 如果发现国内保理业务不能按期收回资金且企业配合程度不高, 保全面临的困难就比较大。这种情况下, 可以考虑将国内保理业务转化为贷款等普通融资方式, 减少以后可能发生法律诉讼的难度和处置的时间。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笔保理业务, 由于银行提前发现了企业可能存在按期不能归还情况, 就在业务发生不良之前, 取得了企业对业务重要法律要素的认可, 又增加了抵押措施。等业务出现不良后, 银行按照担保物权特别程序提起诉讼, 6个月就完成了法律程序, 处置了抵押物, 维护了银行权益。

(五) 利用商业信用保险, 降低资产风险

信用保险是指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的一种保险, 是一项企业用于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其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 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 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多家保险公司都推出了信用保险项下的商业信用保险, 为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保险, 在保险范围内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银行在办理有商业信用保险的保理业务时, 可通过保险将业务风险降低、减少损失, 同时, 还可以减少风险资产占用, 增加考核利润。

(六) 围绕核心企业, 做好买方保理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信用环境还不是很理想, 而且由于国内保理操作复杂、风险大, 银行办理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各金融机构围绕实力较强的核心买方企业做足文章, 从买方保理入手逐步扩大国内保理份额。所谓买方保理就是买方授信项下保理, 即银行给予资信状况较好的买方授信, 由买方向银行推荐保理融资人, 并承诺以其所欠应收账款归还的业务。这种操作模式围绕买方这一核心客户, 给予众多中小企业保理融资, 既解决了买方授信提用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降低了银行的操作风险, 提高了业务操作效率, 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大力推进国内保理业务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田辉.我国保理市场现状和发展动向, 中国经济时报, 2014-11-20.

[2]赵立成.国内保理业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建议, 河北金融, 2012 (05) .

[3]林晓龙, 纵雅婷.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究, 中国集体经济, 2011 (22) .

[4]李勇.国内保理巧融资, 新理财, 2014 (10) .

[5]田浩为.有关国内保理适用法律的思维方法, 商业保理专委会, 2015-04-15.

业务难点 篇2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一个细胞,一个群体,一个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为领导者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的重要来源。因此,收费站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我司收费站的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些对策或建议:

收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超时车的处理:一般司机都会解释说在服务区休息、或在路上修车,但是没有证明,所以在处理超时车的时增加了难度。

二、“绿色通道”免费政策认定难

1、按最近一次交通厅下发的文件要求,凡是目录上没有的绿色农产品不能给予免费,如按此要求很难实施,很多时候遇此情况,一般采取咨询公司监控中心的办法,但明明目录上没有,公司还是通知免费,这就给我们收费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压力,这就充分说明我们文件上的免费农产品目录明显不够齐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能尽量完善目录,对比较难辨别的蔬菜采取图片的方式告知。

2、绿通验货放行:由于目录不全,目前各路段各站对农产品免费不统一,事例一:5月15日零点班一辆装载红薯苗的车辆,应属种苗,车主要求免费,但按文件规定不在免费范畴,最后司机倒车从梨温高速某站下,某站给予了免费。

三、养护施工车辆:部分养护施工车应该免费的不能及时通知到位,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认证是否免费。

四、装载收割机的车辆:日前发现有些运送收割机的车辆,但明显不是跨区作业车,对于此类车公司通知不管有证无件,只要是装载收割机车辆应免费放行。

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收费管理工作方面

1、日常稽查不仔细,数据分析能力弱。

日常稽查是检查员工是否作弊、是否违章操作等最有效的方式。而数据分析,不仅仅可作为收费站管理是否到位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从中可发现隐患问题,因此对收费站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产生问题原因: a)个人因素:

部分管理员工作中有惰性,在稽查过程中不认真、不仔细,存有应付心理,对班组员工出现的异常情况不会跟进,对于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录像、图像不能较好的利用,缺乏分析。

b)业务技能差,对有问题的数据不能及时反应。

收费站的数据千变万化,但每种数据都有其不同的含义,都代表着一个工作状态。然管理者因对数据不了解,缺乏学习,从而导致对数据的敏感度下降,在面对有问题的数据时,不能及时地反应,给予处理,待发现时问题已经变大。

2)解决问题办法:

a)加强审带员的思想教育,对其工作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发现任何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加强监督,决不能让审带员有半点松懈之心。b)根据收费站各种报表特性,开展“数据分析”讲座,组织审带员学习,明确报表功能及各数据的作用。

2、绩效管理缺沟通,员工工作难发展

绩效考评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是对员工的指导与开发。它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

1)产生问题原因: a)绩效管理缺认识。

完整的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制度、绩效考评、绩效分析、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在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要强调通过计划、分析、评价、反馈等环节达成结果的过程。然我们却忽视了过程,注重了结果。

b)月度考核走过场。

月度的最终目的是对员工工作的指导与开发,月度是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信息反馈和有效沟通的方式之一,然由于管理员忽视了月度考核的作用,使员工不知道自已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绩效考评工作无法达到改进管理绩效的目的,进而妨碍绩效考评对员工的指导教育作用。绩效考评找到了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

2)解决问题办法:

a)加强管理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强调绩效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做好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让其理解绩效的真正含义。b)及时反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应该包括观察和讨论两个环节。观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或报告、会议等来进行;讨论则需通过实际的交谈与沟通。从而帮助员工从客观、有针对性角度制定改进计划,共同确定下一周期工作目标。同时,肯定员工成绩、提高员工满足感,能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二、优质服务问题方面

收费站是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维护文明、优美、整洁的收费环境是我们每个收费员的职责。我们的收费员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驾驶员,因此端庄的仪表、良好的举止、文明的服务、熟练的技能都将给广大的司机及“匆匆过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1、文明服务不到位,维护形象成问题

在面对简单重复、单调乏味的收费工作时,文明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维护收费文明服务形象,塑造文明服务的窗口形象的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产生问题原因:个人因素,业务素质及技能的参差不齐。不仅仅体现在有形的外表上,更体现在员工个人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精神风貌等方面。有的员工因业务水平不高,操作速度慢,文明服务顾不过来;有的员工对文明服务的意义理解不深刻,服务意识相对缺乏,在实践中表现为重自由而轻纪律,想说文明用语时就说,不想文明服务时就出现“三欠”现象,即“服务欠周到、帮助欠真诚、微笑欠甜美”。有的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将工作之外不愉快的事情带进收费岗亭,或有过多或过强的挫折感,情绪易波动,甚至低落,工作时精神面貌不佳,影响文明服务质量

2)解决问题办法:

加强员工的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途径,抓牢抓准收费站的服务特点,定期开展服务质量培训,培训包括基本礼仪知识讲座、人际关系的处理、说话技巧与沟通的方式等等,通过培训,加强了员工与司乘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平息司乘人员对收费工作的不解。同时增强了员工的服务质量。

2、延伸服务缺主动,服务特色难体现

延伸服务是在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满足司乘人员提出的其他服务要求。

1)产生问题原因:

a)部分管理员服务意识薄弱,没有认真倾听需求,为车主着想。b)缺少部分硬件设施,使延伸服务难以开展。如:修车工具、休息场所等。

2)解决问题办法:

a)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多倾听车主的需求,设立车主意见箱,从而有的放矢的提供服务和帮助。

业务难点 篇3

一、我国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

1.我国银行的保理业务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都是买方市场,对进口商不利的信用证结算的比例逐年下降。据联合国贸发中心的统计,信用证的使用率已降至16%,在发达国家甚至降至10%以下。在欧美国家间的贸易结算中,国际保理基本上取代了信用证而成为首要的结算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开展保理业务起步较晚,无论在总量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银行在1992年率先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至今我国共有15家银行成为会员。但直到今天,我国历年的保理业务量只占出口结算额的万分之几的比例且极不稳定,这说明我国国际保理业务还远没有被了解和普遍接受。国际保理这项业务在我国尚处于介绍推广期,这种状况是与国际发展潮流相悖的。

2.我国银行的保理业务发展迅速。虽然我国银行的国际保理业务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近几年己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和企业采用了这种方式,国际保理业务的增长势头越发明显。目前我国己与FCI在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多家会员公司签署了国际保理协议。以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最早和最多的中国银行为例,自2000年至2007年中行国际保理业务量从0.24亿美元增至85.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1.4%。同时保理产品线的收益率也始终保持着高增长态势,2007年中行保理业务收入较2006年同比增长近150%,收益率在各项贸易融资产品中遥遥领先。

3.金融危机为我国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提供了契机。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使我国银行国际保理业务获得快速发展的契机。由于金融危机造成进口国国内市场需求下降,进口企业对外支付能力下降,违约率提高。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统计,我国出口商平均坏账率约为1%,而2008年坏账率高达5%。最严重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增长了至少3倍。素有“外贸风向标”之称的义乌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268%。另外,受金融危机打击,进口国银行收紧信贷,这对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资金周转的中小贸易商冲击非常大。一旦无法从银行贷款,就有可能拖延支付货款的时间甚至赖账。而我国出口往往采用赊销,一般三个月结一次款,有的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这就给坏账埋下了隐患,增加了我国企业出口收汇的安全。我国出口企业为规避风险,对国际保理的需求加大,这为我国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我国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难点

1.银行风险较大。国际保理业务通常是建立在赊销和承兑交单方式基础上的,银行在买断出口商应收账款的同时也买进了收款风险,失去了追索权。我国目前尚无保险公司为商业银行开展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提供保险,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独自承担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从而使得风险成本增加,实际收益降低。另外,由于国内银行在国外的分行、代理行或联行较少而且分布不匀,也使国内银行办理国际保理业务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国外客户的情况,面临很大风险。被称为入世后中外银行竞争的标志性事件——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直接原因就是交通银行不能提供无追索权的国际保理业务。这次事件使交通银行痛失了一个多年的优质客户,在银行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而交行不能提供这个业务的直接原因是担心风险。当时南京分行因担心风险请示总行,总行最终还是考虑到风险拒绝了此业务。可见,惧怕风险是横在我国银行面前的一条巨大的鸿沟。

2.我国银行对国际保理业务不够重视。国内银行,除了中国银行外,大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国际业务。时至今日,这些银行的国际业务与国外银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据FCI统计,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海外分行的保理业务总额不足2000万美元,占全球总额不足1%。国内银行大多仍满足于以往的传统结算方式,缺乏对国际保理业务应有的重视和宣传。目前只有中国银行在总行结算部设有一个专门负责保理业务的保理处,其他银行保理业务只是由国际部某个处监管,总行以下均没有专门从事保理营销和操作的部门和人员。

3.我国出口企业使用国际保理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大多数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国际保理缺乏足够的、清晰的认识。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仍以服装、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客观检测性较低,容易引起合同纠纷。而在保理业务中,买卖双方对产品有争议或买方因产品质量拒付时,保理商不承担付款责任,这使出口商惟恐会钱财两空,而宁愿选择传统的结算方式。另外有些企业认为保理商监管他们的销售分类账户就是暴露了财务状况,担心自己的客户资料、市场信息等商业秘密泄露和企业财务管理运营的安全,以致于不愿采用保理。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国际保理的费用较高。保理的手续费一般为应收账款的1.75~2%,利率比优惠利率高2~2.5%,与银行透支利率大体相同,还要收取调查进口商信用的资信调查费。这对于那些出口集中、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直接限制他们了使用国际保理的积极性。

4.国际保理法规建设滞后。由于保理在我国应用率低,国家目前没有出台有关保理的系统和专门的法律法规,也没有部门规章层面的管理条例。构成我国开展国内外保理业务国内法律依据的,现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两部法律中有关债权转让的数量不多的原则性法条规定。国际上有关保理的公约《国际保理公约》和《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只对成员有指导建议作用,不具有法律效力。我国银行做国际保理业务没有完备的法律后盾,发生纠纷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难免受制于人,这也是我国银行在国际保理业务上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5.国际保理从业人员匮乏。国际保理是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01年末我国只有10名左右拿到FCI资格证书的专业保理人员,由于费用高昂,中行后来不再送人参加国际考试,开始自己培养保理人员。最初得到国际培训的几个人就成了珍贵的种子,撒播到各个银行去。在实践中,由于我国保理业起步较晚,数量较少,从而造成从业人员缺乏实务方面的锻炼。这些原因势必导致从业人员在办理保理业务过程中业务不熟练,工作效率低,工作不得力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推广速度和应用范围。这种欠缺具有高素质和业务水平人才的现实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

三、我国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对策

1.加大对国际保理的推广力度。我国银行应将国际保理业务纳入整体营销战略,将客户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深入调查分析客户的需求。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大对目标客户的宣传和营销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分支机构网络,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国际保理业务知识。通过举办各类讲座、产品推介会等活动,面向广大的进出口公司和企业领导,使他们对国际保理业务有系统、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通过开办企业培训、上门宣传讲解、实施尝试期优惠费率等手段让更多的企业尝试使用国际保理。只有广大企业充分认识了国际保理的优势并在对外贸易中广泛使用,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基础才能坚实牢靠。

2.加强国际保理的风险管理。一方面,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方法,并通过银行之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建立完整可靠的企业资信情况管理系统,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资信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借鉴欧美地区保理商的做法,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尝试开展保理业务保险,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防范风险。欧美地区的保理商为了降低自身的坏账风险, 大部分将保理业务再向保险公司投保,如美国的NATIONAL BANK CORP就将保理佣金的2/3用于投保。在进行业务过程中,银行应密切关注出口商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密切监控其现金流,对保理业务进行专户管理,确保账款的收回。同时还要考察进口商及其账务记录,评价其付款意愿和能力。另外,金融危机形势下进出口商资信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这就要求银行不仅要对新客户,对老客户也要采取以上措施。

3.丰富国际保理业务种类。目前我国银行提供的国际保理业务还比较单一,大部分只提供出口保理,不去承担境外的风险。而双保理是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模式,与单保理模式相比,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它一方面,解决了单保理模式下出口保理商与进口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出口保理商可以依赖进口保理商对债务人核准的信用额度来弥补自己可能承担的业务风险。近年来,无追索权的国际保理是保理发展的大趋势,在业务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而我国银行仍以有追索权的保理业务为主。为此,我国银行已有了诸如前面提到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的沉痛教训。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银行必须积极开展无追索权的国际保理业务。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国际保理业务从业人员是高级的复合型人才,银行要利用多种途径,加大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理论学习上,银行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人员参加FCI组织的保理函授课程学习和考试,以获得FCI颁发的合格证书。同时还可邀请国外专家来国内授课或派人员到国外学习等,以紧跟国际保理业务的最新发展。在实践技能方面,银行通过FCI加强与世界知名保理商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此外,国内各银行之间的定期研讨会、业务磋商交流也是一个有效的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办法。

5.制定国际保理法律法规。金融监管当局应依据《国际保理公约》和《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借鉴国外成熟保理业务管理经验及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保理业务管理法规和操作细则,以便规范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管,把保理业务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中来,具体工作有:一需要尽快确定完善保理业务的专业监管单位;二要适量放松金融管制,以推动国际保理业务创新;三要确定完善保理商准入资格规则。总之,通过法律规范和金融监管培养一批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的银行和保理公司,推动我国保理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文会.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3):83.

[2]蒋渊巍.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状况的研究及对策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6):39~41.

[3]张伟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6):54~55.

[4]李贞彩. 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保理业务的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09(11):128.

业务难点 篇4

一、商品代销业务概述

与一般商品销售相比, 商品代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代销商品的所有权在受托方售出以前一般归属于委托方, 因此, 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一般不能确认销售实现, 但根据税法规定, 应视同销售计交增值税;二是受托方对收到的代销商品一般没有自由处置权, 不能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也不能作为自有商品进行管理, 一般作为代理业务资产进行核算;三是商品的销售收入通常归委托方所有, 受托方则通过收取手续费或者加价销售赚取差价来获取代销服务收益。

根据受托方获取代销服务收益的方式不同, 商品代销可以分为两种主要代销方式:一是收取手续费的代销, 二是加价销售的代销。第一种代销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受托方需按照委托方确定的售价销售商品, 然后根据实际销售金额和费率计收代销手续费。第二种代销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收取代销手续费, 但可在双方约定的结算价格的基础上加价销售代销商品, 可视为受托方按约定结算价格买断代销商品, 然后加价销售, 实际售价与结算价格的差额即为受托方获取的代销收益。因此, 这种代销方式也称为视同买断的代销、不收手续费的代销。

加价销售的代销又可以根据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后是否将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即转移给受托方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发出代销商品时转移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二是发出代销商品时不转移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如果代销协议约定, 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 无论是否能够卖出或是否获利, 均与委托方无关, 则属于第一种情况;如果代销协议约定, 受托方若没有将商品售出, 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 或者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 则属于第二种情况。

二、商品代销业务财税处理的难点

代销业务涉及委托方和受托方, 委托方的财税处理难点包括:一是收入的确认时点;二是发出商品的处理;三是代销手续费的处理;四是货款结算与退回商品的处理。受托方的财税处理难点包括:一是收到代销商品的处理;二是销售实现时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三是货款的结算与涉税处理。

1、委托方的财税处理难点

(1) 收入的确认时点。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需要同时符合五个条件, 正常情况下的商品销售, 这五个条件很容易判断和满足。与一般商品销售不同, 委托方在发出代销商品时, 如果是采取受托方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 则没有转移代销商品的风险和报酬, 不符合收入确认的第一个条件, 不能确认收入, 需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后才能确认收入实现;如果是采取受托方加价销售的代销方式, 则还需要根据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后是否将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受托方来确定收入确认的时点。如果代销协议约定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 无论是否能够卖出或是否获利, 均与委托方无关, 表明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在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即转移给受托方, 则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 需确认收入实现, 如果无约定, 则委托方不能在发出代销商品时确认收入, 需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后才能确认收入实现。

(2) 发出商品的处理。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涉及两方面问题的处理, 一是成本结转问题, 二是增值税涉税问题。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 需要根据是否可以确认收入来确定发出商品的成本结转去向:如果属于受托方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或者属于受托方加价销售的代销、且代销协议没有约定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 无论是否能够卖出或是否获利, 均与委托方无关的, 则委托方不能在发出商品时确认销售收入, 相应的也不能结转销售成本, 此时, 需增设“发出商品”账户, 将代销商品的成本从“库存商品”账户结转到“发出商品”账户进行核算;如果属于加价销售的代销、且代销协议约定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 无论是否能够卖出或是否获利, 均与委托方无关的, 则受托方需在发出商品时直接确认销售收入, 相应的也需要结转销售成本, 把代销商品成本由“库存商品”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 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无论会计上是否确认销售实现、是否确认收入, 税法上均视同销售, 在发出商品时均需按照不含税售价或者计税价格和相应的增值税税率计交增值税。

(3) 代销手续费的处理。采用受托方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时, 委托方需向受托方支付代销手续费。委托方支付的代销手续费属于为销售商品发生的推销费用, 应在代销协议约定的结算时点计算确认为销售费用, 不能以代销手续费抵冲销售收入。

(4) 货款结算与退回商品的处理。委托方在收到受托方发来的代销清单后, 即可进行货款结算, 除此之外, 如果委托方在发出代销商品时尚未确认收入, 还需要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如果委托方发出的代销商品由于质量规格不符或者无法售出等原因允许退回, 则委托方收到退回的代销商品时, 需根据发出时代销商品结转的去向反向结转回来。

(二) 受托方的财税处理难点

(1) 收到代销商品的处理。受托方收到代销商品时, 如果属于受托方加价销售的代销、且代销协议约定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转移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 与一般商品购进无本质区别, 按正常赊购商品处理, 收到代销商品记入“库存商品”账户, 待售出后按协议价结转已售商品成本;属于收取手续费代销或者属于加价销售代销、且代销协议没有约定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转移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 受托方需将收到的代销商品作为代理业务资产管理, 不能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待售出或退回委托方时才能冲销, 此时, 可增设“代理业务资产” (或“受托代销商品”) 和“代理业务负债” (或“代销商品款”) 账户进行核算。

(2) 销售实现时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受托方销售代销商品取得的货款收入, 是否确认为委托方的收入, 同样需要根据具体的代销方式确定。如果是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 受托方收取的代销商品货款收入属于受托方的代收款, 不能确认为受托方的收入, 相应的应收手续费收入才能确认为受托方的代理业务收入;如果是加价销售的代销方式, 受托方有定价权, 销售代销商品后, 视为销售自有商品, 需要确认为受托方的商品销售收入。

(3) 货款的结算与涉税处理。受托方通常与委托方定期结算货款, 如果是加价销售的代销, 按代销协议约定的价款进行结算, 如果是收取手续费的代销, 则按扣除手续费后的协议价款进行结算。对于受托方而言, 代销商品业务既涉及增值税也可能涉及营业税。无论何种代销方式, 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均属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 均需按视同销售计交增值税, 受托方售出代销商品后, 也均需按照受托方的售价 (不含税售价) 计交增值税;至于营业税, 则只有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才涉及, 而且只针对代销手续费收入计交营业税, 采用加价销售的代销, 受托方对代销商品自行加价销售取得的加价收入, 由于已经计交增值税, 故无需计交营业税。

三、商品代销业务的财税处理例析

根据上述难点分析,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分别以列表方式列示代销双方在两种不同代销方式下的有关会计分录,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代销方式对双方财务方面的影响。

例: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一项代销协议, 由乙公司代销甲公司的产品1万件, 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税率17%。假定该产品在甲公司的生产成本为6元/件, 市场正常售价 (计税价) 为10元/件 (不含税) , 现可采用两种代销方案:

方案一:不收手续费代销方式。乙公司按每件8元的价格协议买断, 假定乙公司在市场上仍以每件10元的价格销售, 销售价与协议买断价之间的差额即2元/件归乙公司所有。

方案二:加价销售代销方式。乙公司按甲公司规定的每件10元的价格 (不含税) 对外销售, 根据代销数量和不含税代销收入, 向甲公司收取20%的代销手续费, 营业税税率为5%。

1、委托方的财税处理分录。委托方对于代销商品的财税处理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发出代销商品时, 不管采用何种代销方式,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 均视同销售, 需要按照协议价计算缴纳增值税。特别需要注意委托方在发出代销商品时, 如果不能确认销售收入的, 很容易忽略记录销项税额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而仅作把库存商品成本结转到“发出商品”账户的分录。

第二, 由于受托方收取手续费的代销, 需按照代销商品正常市场价计税, 无疑加大了增值税的计税基数, 相比之下, 采取受托方加价销售的代销方式, 可以按照代销双方协议价计税, 而该协议价一般要比正常市场价要低, 因此, 从委托方角度来看, 选择受托方加价销售的代销方式将有助于减少实际支付的增值税, 但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最终的增值税负担者还是最终的消费者, 不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成果。上例中, 委托方采用受托方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比加价销售的方式多交的增值税0.34万元 (1.7-1.36) , 在实际收到货款时也全额收回来了。因此, 对委托方而言, 同等条件下, 选择两种代销方式并无实质区别, 但采用受托方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 委托方的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会有有所改善, 因此, 委托方选择采用支付手续费的代销方式稍优于选择加价销售的代销方式。

2、受托方的财税处理分录。受托方对于代销商品的财税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加价销售且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转移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代销, 与收取手续费的代销, 两者的财税处理基本相同, 不同在于实际售出代销商品时, 后者对取得的销货款收入, 不能确认为受托方的营业收入, 而应确认为对委托方的负债, 只有收取的手续费收入才是受托方的营业收入 (视重要性程度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

第二, 一般的财务会计教科书对于代销业务的涉税处理介绍过于简略, 通常只对加价销售且代销协议约定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转移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代销按照正常销售自有商品一样进行会计处理并涉及增值税, 对于其他代销方式的涉税处理均较少涉及, 往往是收到代销商品时, 直接按不含税协议价, 借记“代理业务资产”, 贷记“代理业务负债”, 忽略了增值税的处理。实际上, 应按不含税的协议价借记“代理业务资产”, 按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按照含税协议价贷记“代理业务负债”。等到实际售出代销商品时, 如果是加价销售的代销, 受托方需要确认销售收入, 同时直接按不含税的协议价结转销售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贷记“代理业务资产”账户, 并按含税售价确认实际负债, 借记“代理业务负债”账户, 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如果是收取手续费的代销, 则受托方不能确认销售收入, 但应按视同销售计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因此, 应把加价销售的代销方式下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不含税收入改记入“应付账款”账户, 视为对委托方的负债, 同时将收到代销商品时按含税协议价记录的“代理业务负债”账户与按不含税协议价记录的“代理业务资产”账户对冲, 差额即为增值税额, 也应确认为所欠委托方的负债, 记入“应付账款”账户, 此时, “应付账款”账户所记金额就包含了原记入的不含税收入和增值税额, 这样才能确保代销商品涉及的增值税的正确核算。

第三, 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下, 受托方收取的代销手续费, 应作为其代理业务收入, 按照重要性不同, 可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同时,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 受托方取得的代销手续费收入还需计征营业税, 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

第四, 采用收取手续费的代销方式需要对代销手续费收入计交营业税, 相对于加价销售的代销, 其税负有所增加, 同等条件下, 受托方应优先选择采用加价销售的代销方式。

摘要:文章通过对商品代销业务财税处理难点的分析, 分别对代销双方在不同代销方式下所涉及的税务与会计处理进行举例解析, 并提出代销双方可根据纳税影响合理选择代销方式。

关键词:商品代销,会计处理,税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人民出版社.2010.

业务难点 篇5

一、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现状

永胜县共有1个票据交换所和5个票据交换机构(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吉庆路支行),除国库部门和邮政储蓄银行吉庆路支行因未开通小额支付系统而未参与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外,其余4家票交机构均是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参与者。其中,县农发行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采取集中接入模式办理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县农行和县建行采取分散接入模式办理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各机构均采用印鉴核验方式对支票信息进行付款确认。到目前为止,县农发行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合理配置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影像采集设备,并在行内系统中设置了电子验印系统。县农行和县建行在系统上线初期,开户单位的印鉴采集均要通过其上级主管行来完成,且成功率较低,从今年开始,两家行陆续配置了扫描仪,印鉴采集改由支行自己来完成,因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未延伸至各个基层网点,故县农行下辖的1个分理处、2个营业所和农村信用社下辖的11个乡镇信用社共494户开户单位的印鉴未进行采集,县级4家票交机构共扫描完成开户单位印鉴728户,占实际开户数944户的77%。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全县仅办理支票影像交换业务2笔,金额384元,系统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二、县域支票影像交换业务拓展的难点

(一)银行机构的上级行对这项工作没有统一的安排部署,使县支行办理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系统自上线以来,个别银行机构的上级主管行对这项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至今为止从未对下级行开展支票影像交换业务作过明确的安排和部署,致使下级行对人民银行布置的支票影像交换业务产生消极态度,推诿敷衍,走过场,与人民银行未形成合力,步调不一致。部分行连最基本的印鉴扫描工作也是在县人行的一再督促和监督下才于2008年开始陆续进行,但由于扫描设备达不到人总行要求的相关技术标准,部分印鉴扫描工作被搁置,开户单位的印鉴未全部扫描入金融机构的行内电子验印系统。

(二)培训、宣传力度不够,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培训工作是由总行自上而下进行,但县支行参加全面的系统性培训的人员寥寥无几,甚至有个别商业银行到现在都未参加过上级行组织的培训,对该业务的了解仅仅是从人总行编写的各类操作指南中获得,而培训回来的人员也未对其他人员进行过再培训,导致金融机构一线人员对支票影像交换业务感到很陌生,不熟悉业务操作流程,致使业务推广不起来,这从根本上不能满足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提高处理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能力,一旦出现参加培训人员被轮岗或请假不在岗等情况发生,客观上将造成无人能办理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后果,严重阻碍了支票影像业务的健康发展。加之金融机构对外宣传工作仅局限于张贴几张海报,悬挂几条宣传标语,柜面摆放一些宣传册等,未组织过与客户面对面的宣传、讲解、交流等形式的银企座谈会,缺乏有效、直接的沟通交流平台,临柜人员也从不主动向客户宣传和讲解支票影像交换业务,从而导致客户对此项业务不了解、不认识。

(三)客户对支票影像交换业务了解不多,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与跨区域的经济往来活动,往往习惯于选择汇兑、现金等支付结算方式办理资金清算业务,其灵活性和便利性较差,使用现金支付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对使用支票带来的用途广泛、携带方便、结算便捷、费用低廉等一系列优势不甚了解,企业自然无异地使用支票意识,也不愿意去了解和熟悉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加之个人支票业务在县域发展中的严重滞后性,也大大的削减了支票影像业务使用的客户群,从而导致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异地的采购和公务活动中,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汇兑、信用卡和现金等支付结算工具,偏好传统结算方式的习惯要想在短期内实现显著性改变难度较大。

(四)受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制约,支票影像业务拓展的空间狭窄

在经济发达的地方,由于商品交易频繁,人们使用支票进行异地资金清算的用量会很大,而像永胜县这样一个扶贫攻坚县、农业大县,县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其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它与周边地区横向经济往来不频繁,无较大的依存和互补关系,区域间、城市间的商品交易量小,对外商品交易活动不频繁,经济往来不密切,经济关联度小,经济依赖度弱等,使用支票作为异地支付结算工具的需求不高,严重制约了县域支票影像业务发展的空间。

(五)银行机构开办支票影像交换业务,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按照人总行系统建设要遵循节约成本原则,银行机构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设备,降低成本投入,但由于部分银行机构配置的扫描仪技术参数不高,扫描出来的支票影像或是不清晰、或是不能双面扫描、或是由手工一张一张地摆放,致使银行机构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更新这类设备,但系统自上线以来发生的业务屈指可数,设备利用率极其低下,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投资与收益不成正比,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三、对策及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联动,逐步推进县域支票影像业务的发展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是金融支付结算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与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一起,共同筑建了我国快速、安全、规范的资金运行的“高速公路”,能够为社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公共平台,有助于减少现金交易,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方便经济活动,满足企业和老百姓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因此,各级银行机构应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建设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支撑支票全国通用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上级行要对系统内支票影像业务做出周密的安排和部署,要做好对下级行的督促、指导和培训工作,指导下级行积极开展这项工作。下级行要积极响应,及时将开户单位的印鉴扫描入验印系统,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局面,逐步推进县域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发展。

(二)加大社会宣传和培训力度,多管齐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员素质

县级金融机构管理层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加大对内部业务经办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一线人员熟悉和掌握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操作流程和处理方法,能够通过学习和培训,充分了解支票全国通用的有关业务知识,为客户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积极推动支票全国通用的实施,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灵活的支付清算服务。人民银行要组织辖内各银行机构,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开展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知识;各银行机构要充分利用银企座谈会,开办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知识讲座,广泛宣传支票全国通用的相关政策规定,帮助社会公众了解掌握支票使用常识,使客户真正了解支票是一种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支付结算工具,使客户能主动接受此项业务。要利用柜台咨询、业务推介等方式,积极引导客户通过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使用支票来办理异地资金清算,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保障。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提高支票影像业务的社会认知度

一是在帮助客户提高认识基础上,尊重客户选用支付结算工具的意愿,让客户逐渐了解和接受支票影像交换业务。二是选准使用支票影像业务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放在大型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及与外地有商品及货物交易的代购代销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及批发零售企业,分步实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使用支票办理异地货款的结算,让他们充分认识使用支票的一系列便利性。通过在这些行业的推广使用,逐步将这项业务辐射延伸至更多的行业和领域,让更多行业的客户来选择和使用支票。三是采取多方措施,大力推广个人支票业务,增加支票使用的客户群。

(四)以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拓宽县域支票影像业务发展的空间

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拓展,应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分地域、分阶段逐步实施。但随着地区经济差异问题、城乡发展二元化等问题的逐步解决,支票影像业务仍有较大的开拓市场,金融部门要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和发挥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县域经济与金融双促进、双发展。

(五)立足长远,整合资源,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

业务难点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业务拓展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银行根据个人的财务情况, 建立合理的财务规划、财务分析、资产管理及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的难点

(一) 分业经营的制约

我国对证券、保险、银行三个市场的分业经营, 使得我国金融体制的业内风险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金融业的相互促进发展, 同时限制了个人理财拓展空间。保险、证券、银行三个领域分隔, 客户资金只在各自的内部体系运用, 他们都各自为自己的客户理财, 从而无法在其他市场来谋利。而在实际中, 市场没有将三个领域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 而且客户自身的情况如风险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盈利要求等综合条件并没有作为依据, 来制定理财计划, 实现客户资金在各个领域的不同运转。

(二) 不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政策

国外商业银行能有广阔的空间自主经营, 主要是依赖于开放的市场化利率以及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权, 使他们可以按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思路确定价格和设计产品, 促进各项业务的相互发展。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利率, 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也就没有定价权。这样, 我国商业银行失去了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动力。

(三) 理财市场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第一, 理财市场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市场的监管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下必然存在缺陷, 从而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各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 法律制度覆盖面小, 某些特殊的领域法律并未涉及。

第二, 理财市场的监管方面也存在较多不足。比如, 由于对资金和业务的要求等方面的监管标准不统一, 从而容易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

(四) 对“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理解不足

现在经济效益的产生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精神层面的因素如自我满足感、自我愉悦感。那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趋势必然会形成。这就是要实现“给对的客户, 以对的价格, 提供对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对的渠道, 在对的时间去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愿望”目标。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是以客户为中心, 他们通过分析市场来进行产品设计, 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我们国内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金融业务其品种设计却不是根据客户需求, 而是以银行自身为中心进行的。

(五) 市场营销能力欠缺

1.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做得不够全、不够准

市场细分是基础, 市场定位是目的, 对于银行发挥差异性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 对产品和服务的营销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设立起点确定接受个人理财服务的客户, 但因各银行的理财业务趋于相同, 可以说是提供产品服务基本无差异, 这样就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需求。缺乏全面准确的市场定位的个人理财业务, 那么提供的个人理财规划建议没什么特色。

2.理财服务“品牌”意识清淡, 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

各家银行并没有推出了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及个性特点的理财品牌, 加上各银行的业务基本相似, 顾客不了解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 更难有一致认同的品牌。这时银行大都会用产品名称代替品牌, 使得客户对理财产品认识不深, 从而影响了业务的拓展。

(六) 真正专业的理财人士的缺乏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需要具备相当强的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性综合业务, 其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投资技能、较强的专业知识、充足的理财经验, 而且还必须掌握房地产、法律等相关知识, 并在人际交往能力、公关能力等有一定的优势。我国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较低, 加上单一的银行工作人员业务, 缺乏了长期对客户的联系, 缺乏长期对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支持, 从而降低了“一对一”的专家理财水平, 对个人理财的全面营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七) 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不足

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大多是关于个人生活的理财产品, 这些理财产品大部分仅是将银行原有的产品、业务重组一下, 或在服务上做一些改变, 而缺乏了实质性突破。金融创新的涉及面小、创新不足, 产品的设计效果差、技术含量低, 加上相对落后的中间业务创新, 进一步导致产品服务滞后于市场需求。

(八) 缺乏组织机构以及运行机制保障

个人理财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创新性综合理财业务, 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 因此它的大力发展需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相互配合, 而在国内银行目前这种组织机构设置中, 个人理财业务工作大都规划在个人银行业务部。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面极为广泛, 覆盖了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银行资产, 而这些业务又是分别由发地产信贷部、中间业务部、个人银行部等多个部门管理, 使得前后台业务分割, 从而一站式客户服务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小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2) .

[2]湛雷.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1 (02) .

业务难点 篇7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如今互联网其已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 其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也都逐渐显现出来。而对于互联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其对于金融业务来说影响更大。而要想使互联网在金融业务中可以更好的应用, 就必须要将其对金融业务发展的制约性问题都解决, 将互联网在金融业务中应用的风险都降到最低, 这样其才会保证互联网在金融业务中更好的应用。本文笔者就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难点以及风险进行分析, 结合互联网发展情况以及我国金融业务的特点, 对改进互联网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希望可以对互联网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有所改进, 促进金融业务中互联网的应用, 为金融业务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二、我国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一) 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扩大, 其在我国金融业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而其在金融业的应用现在可以说是迅速发展。在2012年我国就已经有电商巨头在金融领域中大展拳脚, 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独特性, 其也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在金融业中发展和应用。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其在我国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已经可以说是不容忽视了。

(二) 我国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

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现在仍然是属于二元经济, 这也就导致了我国金融体系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政府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正规金融机构, 一类是不受政府监管部门对其资金等进行限制的民间金融。这两种金融模式之间其有着各自的优点, 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正规的金融企业其自然是由于各方面都比较好, 其有很多的优势, 不过由于其对于个人以及小额贷款等不重视, 这就使得民间金融机构存在是必然了。民间金融机构其存在虽然可以帮助很多个人以及零星的小额贷款需求的人顺利实现贷款, 不过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就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管理方面不到位, 就导致了其发展受到影响, 其很难做到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会出现信贷危机。

(三)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在金融行业其应用的广泛程度也在不断扩大。而且由于我国金融业的特殊性,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 其运作与发展也正在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使得其人们在进行金融业务办理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 这不但对于我们进行办理的人员来说方便,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也可以大大节省其时间。同时, 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其对于个人以及中小企业的资金等问题带来了更多的方便。而且在互联网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 这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 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其也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

三、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风险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其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不过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难点和风险, 以下是对这方面的问题的简单总结。

(一) 安全风险

大家都知道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 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 如果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就会导致有欺诈的现象出。而且有的时候, 有的人会通过多账号注册, 或者是造假等行为来进行非法的集资。这是互联网在金融业务中应用存在的一个安全风险, 同时,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 还有各种各样的黑客和病毒出现, 就是我们平常所使用的个人电脑中也会经常有这样的病毒, 其会对我的隐私以及信息安全等造成影响。对于金融业务中, 其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 要是遇到病毒的入侵的话, 其对于我们的财产安全也会有严重的影响的, 同时其对于金融经济的正常运行也是会有严重的影响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中, 安全问题其已经成为了制约现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 监管风险

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 其是离不开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管的, 必须要保证其监管到位, 才可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而在现在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过程中, 其监管的成本比较高, 政府在监管的过程中仍然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管体制,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国家应当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有一套完善的方案, 保证其监管可以真正的有效, 切实的达到我们所想要的监管目的。同时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 应当对各方面进行均衡的管理, 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才可以使其达到最好的监管效果。同时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 政府也应当注意其在其中所占的地位, 要有一个监管的度, 不能过多的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干涉, 不过也不能放任不管。监管得到完善以后, 才可以将监管方面的风险彻底的杜绝, 这样才可以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利进行, 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 信用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 其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其并不需要交易的双方见面, 也不需要委托代理人, 因此信用就十分重要。而且信用也是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正常办理的关键基础。不过由于我国的信用制度体系本身就不完善, 网络的信用体系存在的风险也更大。而且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媒体报道的关于各种金融机构的网上交易平台骗人的也非常的多, 这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也就更加担心了。

四、对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改进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范围的扩大,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也非常的快速, 而且前面已经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这就足以看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未来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不过由于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好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要是想达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 同时也要在这方面多进行改进, 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一) 完善安全管理

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来说, 安全是最关键的一点。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要逐步建立其一套完善的交易方案, 以及对交易双方的信息进行了解的方式以及平台, 这样保证双方的信息对称, 也就可以大大的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交易方面出现的问[1]。同时还应当注重对网络交易平台的建设, 防止出现一人注册多个账号的现象出现。

在对待病毒以及黑客的公交方面, 也应当加强技术方面的完善, 通过这种方式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将由于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样对于顾客来说是一种保证, 同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也是一种保证, 可以使其在顾客心中的地位进一步的提高。

(二) 政府加强监管

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来说, 政府的监管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的不容忽视的。政府必须要指定相应的监管方案, 对互联网非法集资的团体以及个人等进行严格处理, 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中业务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2]。同时, 政府对待民间金融机构的互联网的发展也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合理地进行这方面的规划, 使民间金融机构以及正规的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中的发展都得到保护。

除了监管以外, 政府还应当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运用科学的眼光, 通过法律、行政等方式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调[3]。这样可以减少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也有助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政府应当推广信用评级制度, 对金融业务的交易前、交易中以及交易以后的信用都进行严格的认证, 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在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业务办理的过程中的异常用户, 对金融机构的利益是一种[4]。同时, 对金融机构的信用也应当进行评级, 这对于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了解会有所帮助, 可以让顾客在进行办理的过程中对所选择的金融机构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 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信用认证体系, 这样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将会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中, 金融业务中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变得愈来愈广泛。本文就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针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 提出了改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措施。分别从政府监管、信用评级以及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措施的提出, 希望可以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喆.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7期.

[2]周英红.信息过滤:防火墙技术演进的重点[J].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08期.

[3]朱绵茂.我国发展网上证券交易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电子化.1999年12期.

[4]袁旭峰.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03年Z1期.

业务难点 篇8

一、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工作难点

(一) 客户身份识别难

传统支付交易行为过程中, 银行等服务机构要求客户提供真实身份证明, 并可以提供直观的交易物证, 这使洗钱犯罪的取证相对容易。而在网络环境中, 客户可以在任何地方进入在线金融账户并实现资金转移, 且没有直观的身份证明, 很难找到可以进行追踪的切入点;即使找到了电子证据, 也可能因为出现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被窃取的情况, 难以确定不法分子的真实身份。加之个人网上银行开户数量及企业网上银行业务经办人开户数量剧增, 交易额剧增。以曲靖市为例, 仅曲靖市级16家个人网银、企业网银开户数、交易额从2012年的30万户发展至2014年末的80万户、交易额从1202亿元增长至3496亿元。但从发生的相关案件的回溯情况来看, 个人网银代办时有发生, 加大身份识别难度。

(二) 可疑交易发现难

银行对涉及网银业务的可疑交易人工分析存在诸多困难。一是网银交易信息多以电子备份方式保存, 不保留纸质凭证。二是网银交易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多笔资金转移, 交易数据量巨大, 交易行为复杂。不法分子通过将资金小额、多笔转入转出, 或者在多个账户间转账等操作, 达到逃避监管的目的。三是由于网上银行缺乏完善的客户身份识别体系, 核实伪造虚假身份证件和利用虚假注册公司开户等还存在一定困难。四是目前还没有针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特点开发出一套跟踪监测比对发现可疑交易的系统, 这就使得目前网上银行可疑支付交易的发现和甄别困难重重。

(三) 资金流向追踪、监控难

互联网实现资金转移, 它不仅减少了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直接接触, 而且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在现有条件下, 每天从大量的交易数据中甄别可疑交易已非易事, 相比传统业务, 资金通过网络交易更难被追踪和控制。一是网络交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资金能够被瞬间转移, 线索很容易被切断。二是不法分子可通过网络频繁转账、频繁更换交易对象、多次存取等手段割裂资金链条, 将资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三是通过网银业务, 只要在账户余额不透支的情况下, 客户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意自主地汇划资金, 而且也无须注明用途。

(四) 完整信息掌握难

支付流程的碎片化导致了交易信息和客户身份信息的分割, 如完成一笔交易, 需要发卡机构、互联网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收单机构、持卡人、商户甚至外包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参与主体的碎片化致使同一客户的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被分散保存在不同的机构中。由此, 反洗钱监管部门和各义务主体均难以掌握开展反洗钱工作所需要的充分信息, 导致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效力被削弱。

(五) 反洗钱监管制度缺陷

一是对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法律法规不健全。2010年6月14日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将非金融机构 (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 规定非金融机构应当遵守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管理办法中缺少客户身份识别、客户尽职调查、支付业务信息保存、可疑交易识别、报送、具体的洗钱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预警制度等环节, 操作流程不明确, 监管环节难以全面把握等。

(六) 反洗钱监管范围受限

当前新兴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如:第三方支付机构上海富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上海汇富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和北京随行付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只在人行昆明中支进行报备, 但业务拓展范围却包括曲靖市级和县级等多个区域, 业务拓展区域监管机构只能被动地从上级监管检查涉及第三方支付机构问题户和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中收集到一小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关信息。还有大量未备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巨大的资金规模游离于金融监控之外, 这种监管的“真空地带”对监管权限和范围提出了巨大挑战。

(七) 反洗钱监管手段限制

2014年12月《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 (试行) 》正式颁布, 管理办法明确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通过反洗钱现场检查、走访、非现场监管、风险评估、分级考核、综合评级等手段对监管机构进行管理。但实际的反洗钱监管工作中,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本行的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涉及银行卡客户信息不能直接获取, 只能从反洗钱监督管理系统提取需经人工进行客户尽职调查后才能有部分数据被明确, 人工主动发现数据异常性能动性十分欠缺。现场检查、走访等监管手段又存在时间短、内容多、检查量大等因素制约, 对电子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涉及银行卡客户交易异常情况难提取, 监管手段限制极大制约了监管成效和监管水平。

二、对策建议

(一) 完善反洗钱立法

互联网金融的反洗钱工作应贯彻“风险为本原则”, 加强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洗钱立法, 尽快制定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指南。将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商纳入反洗钱法报送主体范围, 并建立反洗钱相关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参与方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其线上业务的内控制度, 禁止通过其系统进行非法在线支付, 关注可疑账户资金异动, 及时提交相应的可疑交易报告。三是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商设立前置性审批条件, 如:发牌照进行从业资格认证。

(二) 着力推进反洗钱信息技术建设

反洗钱是一项复杂性工作, 需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大数据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一是建立和完善反洗钱监测系统, 采用科技手段加强网络交易监控识别。及时根据网络交易特征设置识别参数和标准, 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进行自动、及时监测和记录, 使数据甄别分析智能化, 并与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实行联网, 以利于及时监测和甄别洗钱线索。二是加强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网络支付的真实性, 减少虚假交易;督促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发更智能化的数字认证技术, 针对网银交易识“证”不识人的问题, 尽快开通个人网上银行指纹认证系统, 通过网银账户开户时预留指纹等程序, 避免账户持有人和实际控制人分离, 确保网上银行用户实名制落到实处。对企业网上银行客户应综合企业资本规模、经营范围和交易情况进行分析, 结合实地查访等手段, 确保企业网上银行用户身份和网银用途的真实性。

(三) 强化反洗钱业务管理

一是要做好客户尽职调查工作。要通过回访, 实地查访, 向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多种渠道进一步核实客户身份, 调查了解网银客户的住址、职业、经营状况等真实情况, 对调查中发现的身份不明或代办开户的客户坚决予以取缔。二是对网络资金账户设置交易限额。根据单位、客户的注册资本和经营规模设定网络支付限额。对难以进行真实交易身份识别、难以判断真实交易是否存在的资金支付要限制在一定规模以内交易。尤其是日均交易频次过高、日均余额与交易金额相比过小或凌晨等非正常交易时间大量交易的账户有必要调整其风险等级, 给予重点关注。三是建立客户风险等级识别制度。根据客户等级设置支付单笔限额、单日限额和跨境支付限额, 将资金流与信息流加以匹配和管控, 通过规模控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

(四) 加强反洗钱监管协作

一是建议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协作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网站备案制, 严格最低注册资本要求,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洗钱风险提示和反洗钱系统建设等。二是建立人民银行账户管理、征信系统与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帮助确定客户身份, 并利用账户和征信系统采集相关资料, 为异常交易的识别提供基础信息。

(五) 构建反洗钱工作体系

业务难点 篇9

关键词:用友畅捷通T3软件,购销存业务,操作流程,难点

用友畅捷通T3软件的研发和推广, 对中小企业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在企业运行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针对中小企业运行实行用友畅捷通T3软件系统, 满足中小企业实行对生产管理和购销存等不同工作流程的需要,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对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用友畅捷通T3软件

用友畅捷通T3软件,简称畅捷通T3软件或者用友T3软件,是由用友公司开发研制的软件系统,主要分为财务和一体化两种应用部分[1]。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财务中的应用:账目总结核对、经济来往管理出入账、理财管理和出纳通等。 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一体化部分中的应用:采购项目财务管理、销售财务管理、 库存记录和核算记录等。用友畅捷通还在企业管理中的其他方面和教育训练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用友畅捷通T3软件通过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便于掌握核心技术,操作简单,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实现高效系统的管理,适用于各类管理工作。

二、用友畅捷通T3软件购销存业务操作流程

( 一) 初期准备工作

针对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中的具体工作,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 以确保用友畅捷通T3软件的正式运行。 购销存业务的初期准备工作,是指针对购销存业务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和管理系统,同时针对资金往来建立账目出入账管理系统。其中采集信息,是指包括货物进出仓库建立档案管理、针对货物手法建立联系系统、设定销售和采购系统等,采集完整的信息,有利于系统建设的完善, 从而促进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科学控制资金的出入账管理,通过原材料采购初期的数量管理和原材料支付记录等方式,科学管理原材料的数量和资金投入,从而维护企业经济效益。

( 二) 购销存业务管理

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操作系统中,应结合购销存日常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以实现购销存的科学管理。针对购销存不同业务,应采取分类管理方式。例如在采购阶段,应结合采购阶段的业务往来建立采购管理系统, 针对采购订单和出入库及相关发票进行完善记录,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采购工作的科学有效管理,同时便于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由于采购业务需要对日常制单进行逐批管理,应加强对记账和采购记录工作,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针对购销存业务中的单价进行管理过程中, 应结合订单管理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同时结合订单价格作为销售价格,出库价格作为成本价格,通过价格差,进行账目管理记录。

( 三) 购销存业务处理

针对购销存业务进行相关处理工作, 主要包括审核账单、记录账目和账目总结等工作。审核账单,是指用友畅捷通T3软件结合账单管理要求,针对入库和出库等相关订单制定完善记录。记录账目,是指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的应用中,针对审核产品进行入账管理的登记记录。账目总结,是指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应用中,利用模块化分类结账方法,实现账目管理和计算的需要。

三、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中的操作难点

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中的操作难点,主要是指收账管理和付账管理两种工作中[2]。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用友畅捷通T3软件工作方式也产生变化。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进行收账管理时,主要针对预收账目加强操作控制, 以达到管理收账账单的目的。首先通过客户菜单,选择客户往来页面,其次根据收款款项,进入客户管理中心,然后点击保存和代收页面,系统自动生成客户来往账单管理需要。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进行付账管理时,主要通过管理客户信息和银行实现有效衔接的方式,完成付账管理工作。首先点击客户信息,并进入银行信息页面,选择客户支付页面,并根据银行收账信息,进入客户服务中心页面,点击删除页面,撤销对应的收款单。

四、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应用的必要性

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的应用中,有利通过软件系统实现管理业务各环节的活动,并根据系统记录的数据, 制定相应的售后服务和跟踪措施,确保购销存业务进行的完善,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同时解决人员来往中造成的麻烦和额外经济支出。在用友畅捷通T3软件管理中,有利于管理阶层根据业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对相应的购销存活动采取综合管控措施,确保购销存业务进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结束语

用友畅捷通T3软件在购销存业务中,主要对账目实行科学管理,并针对购销存业务相关活动,采取合理管控措施, 有利于提高财务部门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购销存业务的正常往来,以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根.用友畅捷通销售管理业务操作探讨[J].商业会计,2015(03).

【业务难点】推荐阅读:

开征难点05-09

听力难点05-20

营销难点05-24

难点关注05-25

工艺难点05-26

存在难点05-28

设计难点05-31

服务难点06-16

安装难点06-16

语音难点06-26

上一篇: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下一篇:上海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