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难点

2024-09-22

应用难点(精选12篇)

应用难点 篇1

摘要:管理会计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日益广泛, 其应用的难点也逐渐出现。主要的难点有五个, 第一是决策者问题, 第二是企业外部环境问题, 第三是技术方法问题, 第四是基本假定问题, 第五是管理会计的目标问题。根据这五个难点的特征, 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化解。

关键词:管理会计,难点,应用,会计

一、决策者问题

管理会计认为, 决策者能够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 独立作出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决策;企业的不同决策层次, 利用管理会计的独立性是相同的, 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该理念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 提炼出一个决策, 排除外界因素, 有利于数学上的推导及证明。另一方面, 表明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切实可行, 以此为基础, 选定的其他决策方案也是有效的。当然, 对某些行业的某项财务工作而言这个理念有其不恰当之处。

管理会计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基本上都参与了市场竞争。虽然有政府的干预, 但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的利用与操纵。企业不会简单地受市场支配, 各级决策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认清形势, 预测, 利用市场指向, 英明决策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影响企业决策有多方面的因素。管理会计提供的决策方案主要是从财务入手, 体现成本最低和目标利润最大这一原则, 不考虑企业决策者之间的联系与制衡, 依赖于定量分析, 外部其他因素对企业目标的影响未作妥当的考虑, 这正是阻碍管理会计应用的一个因素。同一企业之中, 不同层次之间, 决策的着重点不同, 子公司与母公司, 分厂与总厂之间, 车间与厂部之间, 对最佳决策的认可各不相同。鉴于此, 根据管理会计有关原理可以认为, 企业各决策者可以相互的实用意义要大打折扣。

二、企业外部环境问题

管理会计提供了很多预测、决策方法, 这些方法大都沿袭于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决策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引入之后, 很多运用者既没有按照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时进行适当的变通, 也没有足够地考虑到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而是试图从会计的角度使这些方法得到新的应用, 以致给工作制造疑难问题。如, 变动成本法下的保本分析, 总是假定价格不变, 单位变动成本相等。作为数学推导, 静态理想的模式, 可以为人所接受, 但是, 在一定时期, 单价不变难以成立, 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 要求得出各产品的变动成本已是相当困难, 使其不发生变化就更难了。一些简单的预测方法, 如高低点法、回归法等, 本是一种理论上的趋势预测方法, 恰当运用也仅仅能预测企业管理中某些方面的变化趋势。企业生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 单个企业不能左右市场;从这点上看, 企业生产上不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 显然这种预测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 但要把预测的结果认为完全正确的, 并作为决策的依据, 那就是削足适履了。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的是一个稳定、宁静的外部环境, 认定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许多因素都将不变或只呈规律性变化。在资金流量分析, 长短期投资决策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由此可见, 管理会计更适宜于应用在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中。

三、技术方法问题

定量分析要以完整、准确的资料为前提, 否则, 只能将错就错。事实上, 在会计实务中, 要获取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准确的量化资料是不容易的, 因而必须依赖于定性分析。由熟悉企业经济业务和市场行情的专家, 根据各自的经验, 综合多方面的意见, 经过分析判断, 提出定性分析结果。定性分析不能得出精确的数据资料, 但它可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 考虑更多难以量化的因素, 再结合定性分析, 管理会计所建立的大量的数学模型才会有生命力。

1. 经济批量方面

经济批量是指企业为适应其标准产品的总产量而准许某一部门的最大逐批产量。经济批量模型可适应存货的批量。在管理会计中, 确定经济存货量的因素有: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费及全年需求量等。利用这些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很快就可以求出每次最佳进货量。实际工作者认为, 确定每批进货量并不这么简单, 首先公式中的因素都不是常量, 其次尚有更多的因素影响着经济批量的形成。“库存为零”是对经济批量的一个挑战, 奉行这一原则的日本企业, 降低了成本, 增加了效益。当然这些企业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生产, 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产供销渠道, 有良好的企业信誉。

2. 质量管理方面

管理会计是围绕目标利润最大化这一中心。利润只是企业的一个经济目标, 企业同样要负起社会责任。在产品质量控制上, 管理会计主张把质量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如果提高质量带来的收益小于由此增加的成本, 则宁愿质量稍低。这样做会带来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容忍质量偏差, 这类产品进入市场后, 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二是近来虽然取得较好的收益, 但从长远来看, 不利于技术进步, 危及企业的长远利益。我国已有很多企业提出的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向管理要效益的“口号”。“容许质量偏差”不能不说是一种经营中的“短期行为”。

四、基本假定问题

运用管理会计知识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很多基本假定问题。主要的基本假定问题有四种。

1. 成本性态可分。

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贯穿于管理会计的始终。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等都要求成本可按其与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加以区别。但在实务中, 企业品种、工序繁多, 各项费用发生频繁, 很难真正按个别产品划分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2. 信息无代价。

决策者可以不花代价取得所需的各种信息。但各方面的信息需要经过多环节加工整理才可能成为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果决策者把信息的代价考虑进去, 那信息的及时性和有用性就不会无代价了。

3. 决策目标统一。

只有企业投资者和决策是一致的, 最优方案才可推行。否则由于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最优方案就要重新考虑。另外, 单个决策者可以脱离企业其他决策者独立决策。

4. 经营环境稳定。

许多方法都假定一些因素在规划期内不发生变化或是规律性变化。在这一前提下, 预测、决策的数学模式可以建立起来, 可进行精确的量的分析。

可是这些假设, 有些还无法证实, 也有些可能在某些方面脱离不同行业的会计事务, 难于得到实务界的认可, 妨碍了管理会计知识的广泛应用。

五、管理会计的目标问题

管理会计的各项决策总是围绕目标利润最大化这一中心。“社会责任”、“社会成本”等问题的提出, 要求企业不仅要实现其经济目标, 又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作为社会责任会计要反映: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对社会的净贡献;企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企业对消费者所尽的责任等。只有企业实现了一定的社会目标, 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显然是对管理会计利润至上这一原则的一个冲击。

社会责任会计不仅是对管理会计, 也是对传统财务会计目标的一个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经营环境中, 政府是不可能包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 而企业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确定的“利润最大化”这一宗旨来经营。企业如果不考虑承担社会责任, 不顾社会后果, 就无疑在干杀鸡取卵的蠢事, 即使暂时实现了利润最大也绝对无法长久盈利。

参考文献

[1]杨为, 彭浪, 彭秋琼.管理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8.

[2]黄正健, 龚凯颂.管理会计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3]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胡奕明.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价值相关分析[J].财经研究, 2001 (5) .

[5]孟焰, 孙丽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 (10) .

[6]尹玉, 孙长江.价值链分析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 2004 (7) .

[7]赵立, 时浩明, 蒋祥虎.运用预算管理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现代医院管理, 2004 (3) .

应用难点 篇2

太阳能蓄电池的结构原理

太阳能汽车的“心脏”就是电力存储系统,它由蓄电池和电能组组成。蓄电池组相当于普通汽车的油箱。一辆太阳能汽车使用蓄电池组来储存电能以便在必要时使用,太阳能汽车启动装置控制着蓄电池组,但是当太阳能汽车开动后,是通过太阳能阵列提供能量,再充到蓄电池组内。由于技术原因,蓄电池存储能量是有限的,而且还分不同类型(铅酸蓄电池、镍镉蓄电池、锂电池以及锂聚合物电池)。在太阳能汽车顶上,有一个圆弧形的太阳能电池板,板上整齐地排列着许多太阳能电池。这些太阳能电池在阳光的照射下,电极之间产生电动势,通过连接2个电极的导线,就会有电流输出。太阳能电池方阵是太阳能汽车的能源。方阵是由许多PV光电池板(通常有好几百个)组成。方阵类型受到太阳能汽车尺寸和部件费用等的制约。目前,主要有2种类型的光电池板:硅电池和砷化合物电池。一般等级的太阳能汽车通常使用硅电池板,硅太阳能电池能把10%~15%的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它既使用方便,经久耐用,又很干净,不污染环境,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电源,只是光电转换的比率小了一些。许多独立的硅片被组合,形成太阳电池方阵,依靠光伏电源供电动发动机驱动太阳能汽车。这些方阵的工作电压通常在50~200V,并能提供1000W的电力。方阵输出功率的大小受到太阳、云层的覆盖度和温度的影响。超级太阳能汽车也能使用通常类型的太阳能光电板,但更多的是使用太空级光电板。这种板很小,但是比普通的硅片电池板要昂贵得多,然而它们的使用效率非常高。一般情况下,汽车在运动时,被转换的太阳能被直接送到发动机控制系统。但有时提供的能量要大于发动机需求的电力,那么多余的能量就会被蓄电池储存以备后用。当太阳能电池方阵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来驱动发动机时,蓄电池内的被储存的备用能量将会自动补充。当太阳能汽车不运动时,所有能量都将通过太阳能光伏阵列储存在蓄电池内。也可以利用一些回流的能量来推动汽车。当太阳能汽车开始减速时,换用通用的机械制动,这时发动机将变成了一个发电机,能量通过发动机控制器反向进入蓄电池内进行储存。回充到蓄电池中的能量非常少,但是却非常实用。

太阳能天窗的原理与优点

在外观上,太阳能天窗与普通玻璃天窗有较大区别。太阳能天窗上安装了格栅状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天窗开启后,通风透气的效果与普通天窗一样,但在天窗关闭时,从车内则看不到天空。这种太阳能天窗是在汽车天窗的玻璃下方设置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与设置的控制单元输入端相连接,输入端连接车辆空调系统的温度传感器,同时输入端还与蓄电池和点火器相连接。点火开关打开后,用此选装开关可使太阳能天窗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当驻车或在无人看管汽车的情况下离开汽车时,一定要将太阳能天窗完全关闭。阳光充足时,鼓风机在关闭点火开关之后自动切换为太阳能运行模式。此后鼓风机电机由太阳能电池驱动,并为汽车内部空间提供新鲜空气。只有在信息娱乐系统内设置了通风功能,并且太阳能天窗已处于外翻或关闭状态时,才能运行通风。关闭点火开关后,只要没有开启驾驶员或副驾驶员车门,那么约10min内仍然能够打开或关闭太阳能天窗。遮阳板与太阳能天窗以固定方式连在一起,不能单独移动。为使气流产生的风滞噪声降至最小,导流板根据车速和天窗开度自动移动到最佳的外翻高度,此外还能明显降低车内空气的振动噪声。玻璃下方的太阳能电池吸收太阳能,经汽车天窗控制单元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保证蓄电池的电能充足,同时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太阳能天窗带给消费者的最直接好处是,在高温天气里,汽车在烈日下停车熄火,完全没有能源供给时,能自动调节车内温度。利用内置在天窗内部的太阳能集电板依靠阳光所产生的电力,经过控制系统来驱动鼓风机,将车厢外的冷空气导入车内,驱除车内热气,达到降温的目的。当驾驶者及乘员再打开车门及坐在座位上,不会感觉闷热难耐,汽车的空调系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车内温度降至舒适的程度。同时可以改善车内的空气状况,冬天也可以减少车内前挡风玻璃的结霜。根据资料,与没有通风降温的车型相比,安装了太阳能天窗的汽车驾驶室内的温度最低可降至20℃。太阳能天窗利用太阳能供电,节能降温,十分有效地减少了汽车内由热所产生的“孤岛”效应。目前国内销售的车型当中,奔驰E级、奥迪A8、A6L、A4和途锐等部分车型都已配备了太阳能天窗。新奥迪A6L太阳能天窗可以在阳光充足时利用太阳能将鼓风机运转,将车内外空气进行交换,不消耗电能和其他能量;

辉腾轿车车顶天窗上整合了28个太阳能电池板,总共可提供24W的能量,还可以在车辆静止的状态下为电扇供电,减少蓄电池能量消耗。装备了太阳能天窗的车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调的使用频率,除了能为驾乘者提供舒适的用车环境以外,也有利于节省燃油,更加环保。目前,配备天窗的车型在国内已十分流行,如果能在原有天窗的基础上加上太阳能的功能,虽然会增加一定的造车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节省燃油以及环境保护,同样也是未来轿车的发展趋势[2]。

太阳能汽车充满商机

近年来,各国都在竞相研发新型太阳能汽车。美国已研制成光电转换率达35%的高性能太阳能电池,为光电池在汽车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太阳能汽车已经在一些幅员辽阔国家或沙漠地区得到有效的应用。全球最负盛名的太阳能汽车比赛在澳大利亚已经连续举办了20多年,为推动太阳能汽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介绍,由瑞士的4所理工大学联合成功开发的“太阳能的士”,其制造得到了几家技术领先的瑞士公司的支持。“太阳能的士”的50%的动力来自装载了Q-Cells公司提供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挂车,其动力心脏———ZEBRA电池可以保证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驾驶300km。其50%的动力需求将会在瑞士的太阳能发电站补充。“太阳能的士”历时18个月,跨越5个大洲、50个国家,至少行驶5万km,成为人类历史上第1个不消耗一滴汽油、无丝毫尾气排放而环球旅行的交通工具。据报道,在环保汽车备受追捧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巨头一方面竞相推出油电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来抢占市场,另一方面相继开始了搭载太阳能电池汽车的研发。日产汽车公司的纯电动与零排放新车Leaf已在日美欧市场销售。据悉,该公司正考虑把太阳能技术用于此款新车,在其车顶后半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车载空调和其他部分车载设备提供辅助能源,从而提高电动车的续驶能力。本田公司也在积极进行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且已经试制出搭载太阳能电池的电动汽车样车。与日产公司一样,其样车的太阳能目前也是用于为车载空调及其他车载设备提供辅助电源。用更新和更高的环境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燃油费用,已成为日本车商竞争的关键所在。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一是太阳能主要在传统汽车上作辅助电池用,而不是作为汽车的驱动力,因为它不能带动空调里面的压缩机,空调里的压缩机上千瓦,太阳能只可以带动空调里的电扇,作为辅助动力使用;二是太阳能可以作充电站,比如在房子上搭很多的太阳能板,把太阳能收集起来给电动汽车充电;三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由太阳能先发电,用电解水的电制出氢气后,储存在一个大罐子里,给汽车里的燃料电池加氢,氢和氧气再化合生成水同时放出电,供汽车使用。目前,太阳能车代替燃油车还不能广泛推广使用,主要是因为太阳能电池能量密度小,转化效率低,价格昂贵,技术还不成熟。但是太阳能电动车是最清洁的绿色环保汽车,可以对电动车的核心技术进行创新改造,利用发电型智能控制系统,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增加续驶里程。所以它的推广具有广阔的前景[3]。

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能实现真正的零排放。正因为其环保的特点,太阳能汽车被诸多国家所提倡,太阳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日益蓬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定会在汽车上逐渐应用普及,这也是汽车企业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本文作者:崔立宏 工作单位: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需要快速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应用难点 篇3

关键词:突破难点 存储器分段 存储器访问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它和工程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工程实际中能够解决很多关键的难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课程具有很多的难点,很多学生都无法真正的消化掉这些难点,不仅制约了编程应用,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的为实际工程服务,及时的解决一些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应该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理论知识,这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把计算机控制技术理论掌握好,才有能力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进而在工程应用出现问题时有能力解决那些问题。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了微型计算机:

①中央处理器CPU。②存储器。③I/O接口电路。④I/O设备。

在学习《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存储器的组织和使用。在进行难点突破时,我们以存储器的分段为例,存储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装置,属于计算机不可分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计算机要想发挥自身的作用,存储器是必要部件,反之,计算机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虽然微型计算机有很多类型,但是只要掌握其中的一种,其他的类型也都大同小异。因此我们在讲解存储器的使用方法时可以以8086/8088微型计算机系统为例。首先说明该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及原理,然后学习该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组织。

1 存储器分段的原因

8086/8088CPU的20根地址总线决定了8086/8088系统的存储器容量,其存储器容量是1MB。但是该系统要想寻址1MB的内存空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该系统CPU内部的寄存器是16位的寄存器,这与20位地址的要求是冲突的。即16位寄存器装配不了20位的地址或数据,只能装配16位的地址或数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装配20位的寄存器,但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限,8086/

8088CPU无法装配20位的寄存器。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8086/8088CPU的设计师,很巧妙的把1MB的内存进行分段,实现对全部内存的管理和使用。

2 实现分段管理的办法

8086/8088CPU内部提供了4个16位的段寄存器,分别是CS、DS、ES、SS;2个专用寄存器;8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

4个段寄存器的用途:

装配20位地址的高16位地址是4个段寄存器的作用,并且该地址能够被16整除。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地址低4位都是0,也就是xxxx xxxx xxxx xxxx 0000的形式。如果20位地址是这样形式的,那么我们把这样的20位地址叫做段的地址起始,简称段地址。虽然段地址也是20位地址的,但是由于其低4位都是0,可以把都是0的这4位省略掉,保留高16位地址。如此一来,4个段寄存器中就可以装配段地址的高16位地址,那么16位段寄存器的要求也就得到了满足。

一般情况下,代码段寄存器CS装配的是某一程序代码的起始地址。数据段寄存器DS装配的是某一数据段的起始地址。附加数据段寄存器ES装配的是某一附加数据段的起始地址。堆栈段寄存器SS装配的是系统堆栈或用户设置的堆栈段的起始地址。

8个16位通用寄存器的用途:

装配16位数据是AX、BX、CX、DX四个寄存器的主要作用。装配16位偏移地址是BX、SI、DI、SP、BP这5个寄存器的主要作用。由于在8086/8088系统中,寄存器是16位的,而8086/8088却有20根地址线,8086/8088的寻址是通过段地址与偏移地址合成的,这样的话,如果用cs来指明段地址,用IP指出偏移地址,由于IP是16位的,它能表示的偏移地址只有0000H-FFFFH,也就是共64KB,而8086/8088地址线有20根,也就是可以寻址空间为1M,这样就需要通过分段管理,把内存地址分为若干段,每段有一些存储单元构成。用段地址指出是哪一段,偏移地址标明是段中的哪一个单元。每段最多为64KB,最小为16个字节,并且每段必须以16的倍数开始,也就是说每段的最后一位必须为0,如00000H,10000H,00010H等。逻辑地址是用户编程时使用的地址,分为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实行分段管理就是把段地址装配到相应段寄存器中,把偏移地址装配到地址寄存器中。如此一来,8086/8088CPU内部的寄存器都是16位的寄存器,所有矛盾都获得了解决。

3 地址转换方法

要想得到20位的实际地址(物理地址),程序地址(逻辑地址)利用以下公式就可以实现:

段地址×16d+偏移地址=物理地址(实际地址)

参考上述公式,利用CPU的地址加法器就可以把程序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实际上是当你在编程时,写一条指令,例如:

MOV AL,DS:[2002H]

已知DS的值,比如:5678H,那么56780H就是数据段的起始地址,并且在指令中偏移地址已经给出就是2002H。数据在内存的物理地址是:56780H+2002H=

58782H。

通过指令译码器把指令译码后,发出一系列控制信号,把数据段空间偏移地址为2002H单元中数据传送给AL寄存器。实际上,源操作数程序地址已经被地址加法器转换成物理地址58782H,之后20位地址信息被发出,这20位地址信息就是所对应的数据内存单元地址58782H,把内存单元地址58782H中存放的数据传送给寄存器AL。完成了这一条指令的操作。

4 4个段寄存器CS、DS、ES、SS和几个通用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默认搭配关系

①CS与IP搭配,用于程序代码段空间的访问。

②DS与BX、SI、DI搭配,用于数据段空间的访问。

③ES与DI搭配,用于附加数据段空间的访问。

④SS与BP、SP搭配,用于堆栈段空间的访问。

5 存储器的寻址方式

以上已经学习了存储器的组织和存储器分段问题,之后应该学习存储器的寻址方式这个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真正掌握了存储器的分段问题,那么学习存储器的寻址方式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比如,指令

MOV BX,3002H

MOV AX,DS:[BX]

对于第二条指令的功能就能真正理解,从而从实质上进行掌握。她的意思是:源操作数在内存数据段中存放,数据段的段地址在寄存器DS中存放,相对于数据段的起始地址,偏移地址是3002H单元,这个地址在寄存器BX中存放。因此,叫做寄存器间接寻址。在这个单元中存放的数据要传送给寄存器AX。因为,存储器的分段问题的难点已经掌握,所以对存储器的寻址方式也很容易掌握了。

6 指令的功能和用途

在学习了存储器的分段方法和对存储器的访问方法之后,应该学习指令的功能和用途,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应用效果。

7 提高编程能力和应用能力

如果能够突破存储器的分段问题的难点,那么正确使用内存资源在编程的过程中就简单多了。由于数据都是在数据段中,并且都是存放在内存中。因此很多在实际的工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如何存放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一旦一个数据段不够用,存放时是否应多安排几个数据段等。

例如,模/数、数/模转换问题:声音数据采集,录音和播放声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通过对内存的有效安排,将采集的数据分别存放在内存的不同数据段区域。为数据的管理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效率。

通过对实际应用工程的编程实践,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力量和作用及其价值,自己动手设计编程,获得成果,兴趣大增。编程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显然得到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继灿.新编16/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沈美明,温冬婵.IBM-PC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李晖,张世彤.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控制变量法应用难点的有效突破 篇4

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 在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一些思维漏洞, 而这些思维漏洞往往就反映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使用控制变量法的要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 最终达成学生能力的提升。

第一, 变而不变, 假变量迷糊学生思维。所谓的变而不变, 即学生表面上在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 力求探究所研究的物理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学生在改变一个物理量的过程中, 因某一些细节没有处理恰当, 或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疏忽, 导致这个变量本质上没有改变, 即形成虚假变量, 导致在整个变量研究过程中, 失去变量的价值。

比如, 在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如图, 学生选取两个横截面积和材料完全一样, 但长度不同电阻丝R1和R2。其中R1的长度大于R2的长度, 让两根电阻丝串联, 并在两根电阻丝上插上完全相同的两根火柴, 通过比较哪根火柴先被点燃来比较哪个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从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判断方法来分析是比较严谨的, 应该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基本操作要领。而这里面却真真实实存在着变而不变的思维漏洞, 导致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 发现两根火柴几乎同时被点燃。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失败后, 学生会深入分析其中的本质原因, 原因在于选取的电阻R1和R2虽然电阻大小不一样, 但是导致电阻不一样的原因是电阻的长度不一样, 而对火柴提供热量的电阻几乎是与火柴接触的那部分电阻, 而接触那部分电阻的长度也是一样的, 这样就直接导致与火柴接触的那段电阻是一样的, 所以产生热量也是一样的, 实验的结果与实际预设相违背。此处的实验设计就出现了变而不变的思维漏洞, 导致探究失败。而这个失败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变而不变的思维漏洞, 并引以为戒, 让学生在改变一个物理量的过程中, 注重变量转换过程中的唯一性、稳定性, 即确保变量本身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变成不变的量。

第二, 变而多变, 多变量混淆学生思维。所谓的变而多变即改变一个物理量的过程中, 无形之中促使另一个物理量的改变, 从而直接导致实验过程中多个变量的产生, 直接混淆了学生的思维, 干扰了实验现象的产生。

比如, 学生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 有部分学生就采用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取一块木块,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它, 测出它此时的滑动摩擦力, 接下来将木块切去一半和三分之二, 再次重复上述操作过程, 分别测出面积改变后的滑动摩擦力, 比较三次所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从而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控制变量的操作过程, 学生是通过切去一部分木块的方法来改变接触面积大小, 而此时虽然已经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 但是在改变接触面积大小的同时, 也改变了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 从而导致改变一个量的同时, 另一个量发生变化, 即控制变量法操作过程中的第二个思维漏洞:变而多变。

类似这样变而多变的思维漏洞在学生应试的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 比如, 研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学生在研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 还在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再比如, 学生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 还在改变压力的大小, 等等。很多教师经常让学生记住教材中或教师补充的实验来提升学生的应试分数, 但是这样强化的记忆是无效或低效的, 我们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改变一个量的过程中, 充分分析这一变量的改变是否会导致其他量的改变, 注重几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或干扰因素,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所有变量进行深入分析, 善于扑捉变量之间的本质关系, 从而学会真正改变变量而不产生新变量, 真正达到控制变量的效果。

应用难点 篇5

应用

【摘要】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中桥梁施工情况,分析其地基处理、桥墩设计及浇筑等施工难点,积极采取加强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工人安全、材料设备质量等监督管理措施,使山区高速公里桥梁施工质量得以全面提升,为山区高速公路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大幅度增加了人们行车的安全性。【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难点;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众所周知,道路是链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纽带,也是某一地区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施工项目,与平原地区相比较,山区地势险峻,地理条件较差,在该地区开展道路桥梁施工,具有较大的难度。近些年来,国内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推动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加之国家对山区道路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各类公路工程在山区陆续展开,可以说,桥梁施工是山区高速路施工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也一直备受关注。山区高速路桥梁施工具有难度大、地理条件差、施工环境恶劣等特点,所以,在实际施工当中,建筑单位应当加强对桥梁施工难点的分析,积极结合山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且科学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并且积极选择先进的事故技术,加强施工监督与管理,全面保障山区高速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工人们的人身安全,同时帮助山区交通提供切实的帮助。

1.分析山区高速路桥梁项目施工难点

山区地理条件差以及施工难度较高,导致该地区高速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加。并且在这些地区,通电较难,很多地区道路狭窄,工人架设线杆困难,导致投资增加等等。可以说山区施工环境十分恶劣,该地区高速路桥梁项目施工过程中,难点较多,最为关键的有以下几点: 1.1 桥梁的地基施工

在山区开展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当中,难以避免桥梁施工,而对桥梁地基展开有效的施工处理是整个桥梁项目中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一个难点,该环节的施工对于整个桥梁建设极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施工处理时,建筑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山区地理特征及地质环境等,采取有效、合理的地基施工处理,方能保障桥梁项目施工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桥梁施工环节,往往主要采取清理地基表面覆盖物质,或者处理掉已风化的岩石等,又或者直接采取接触灌浆以及固结灌浆、回填灌浆等先进技术处理,保障桥梁地基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在开展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需及时做好防渗策略,对于某些薄弱地基加强加固施工,以便提高地基的稳固性。如果遇到岩溶地基,还需要对其溶蚀作用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根据此处具体的形态、大小来选择清爆换填技术施工,使得方岩溶水能够得以有效排出,避免其对桥梁地基造成腐蚀,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1-2]。

1.2 桥梁墩身设计与建造

在开展山区高速路桥梁施工中,墩身设计亦是整个施工中较难控制的一个难点。由于桥梁墩身的结构各不相同,有的形式复杂,有的较为单一。当前,在桥梁桥墩设计当中,常常使用的施工方法有爬上模板施工、滑升模板施工以及翻升模板施工等,虽然施工方法各部相同,但是这些方式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将墩身划分为几小段分后,再由下至上施工[3]。1.2.1 墩柱浇筑

在整个桥梁工程中,墩柱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墩柱的墩身浇筑施工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也使一个需要控制的难点。所以,在开展桥梁墩柱浇筑施工的时候,应当对混凝土进行充分利用,使各个缝隙封闭严实并且保持其外观的平整,可以保障浇筑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墩柱外观的美观度。1.2.2 模板施工。

山区桥梁工程施工,模板建设较为重要,实际施工中需要按照桥梁实际结构的尺寸及大小来确定与之相合适的模板安装位置,然后采取定型钢板组合加工。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安装牢靠稳固,尽可能避免模板在混凝土振捣时发生脱落,或者出现泥浆渗漏情况,确保桥梁施工顺利展[4]。1.2.3 纵横坡施工

在实际桥梁施工中,常常遇见纵横坡情况,这种情况一旦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极有可能对桥梁后期使用年限造成影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就地浇筑形成肋板式桥梁,把横坡设于桥墩顶部的位置处,让桥梁上部结构可以形成双向倾斜状态,进而使其承载力有效减缓,提高桥梁使用性能。对于山区地区而言,桥梁施工的地理位置比较复杂、特殊,所以在实际施工当中难以避免会出现较多的施工难点,所以,建筑单位要结合山区实际条件,选择先进的技术辅助施工,全面保障桥梁施工的质量[5]。山区高速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

2.1 加强施工时质量的监督管理

在山区地方展开高速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最施工质量方面的监督管理绝不可懈怠,施工管理者要要求所有施工工人严格按照专业的施工流程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得以正常开展。与此同时,施工质量监管人员还要加强施工材料的应用管理,杜绝一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事情发生,与工程负责人、投资人等加强交流、沟通,使得三方负责人员都能够明白控制投资成本并不意味着节约施工材料的意识,应该对整个桥梁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给予严格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桥梁工程质量达到山区地方的标准,便于后期应用中,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进而保障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加强监督,对于重点、难点施工环节,要及时配备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施工人员负责,同时在旁加强指导监督。最后,要针对山区地方的高速路桥梁施工情况,建立一套质量检测及保护体系,将一切施工材料参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将施工指令控制职责落实到个人,加强施工工人的质量控制意识,使得整个桥梁施工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质量保障[6]。2.2 建筑材料及设备质量的安全管理

在修建山区高速路桥梁的过程当中,所需的施工材料及辅助施工的机械、设备均要保障其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秉承安全施工的原则进行,可以说,质量安全是确保桥梁顺利施工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对所有的材料情况进行检查,看其质量十分达到安全施工的标准,比如:钢筋、混凝土等重要施工材料,在运输进入施工场地之前,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加强检测,仔细核对其型号、数量以及相关生产信息等等,一旦发现任何问题,立刻进行退换。在实际检测当中,要重点对钢筋材料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其承载力,与此同时,查看混凝土的配比比例十分合格,检测其性能是否达标,保障后期施工质量。在开展桥梁施工当中,必然会投入大量的施工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的应用,施工管理人员首先要确定其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在使用前进行测试,看其是否正常运行,避免投入使用时出现故障,带来不必要的施工麻烦。另外,在施工中,设备使用完毕之后,要注意对其进行清洁与保养,然后将其摆放在专门防治设备的地方,避免在施工场地随意摆放,影响施工工人正常施工。2.3 施工工人的安全管理

无论在何种项目施工中,保障施工工人的生命安全均属于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在开展施工之前,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所有施工工人加强安全教育,加深其安全意识。在实际安全教育中,管理人员要对一些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对某些极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解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施工人员在开展高空作业的时候,务必配备相应的平台上及上下通道等,同时检查施工人员的安全带十分捆绑好,严格要求佩戴安全帽,并且将施工人员下方的杂物清理干净,以免工人坠落时被杂物戳伤。总而言之,在桥梁施工,所有人员需严格按照安全施工、人人有责的施工原则进行,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全面提升工人们的人身安全[7]。

2.4 桥梁维护及保养管理

在上文中提到,桥梁建设时需要运用模板辅助建设,从而有效避免泥浆发生渗漏等问题,并且在投入使用后还可以对桥梁定时进行维护及保养管理。加强桥梁维护及保养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其出现治疗问题,比如桥墩开裂、桥面裂缝等,可以得到及时发展并采取有效维护措施进行应对。在保养的过程当中,质量控制管理者要严格按照桥梁工程养护的规范及要求来进行,使得桥梁使用寿命得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同时也为人们的交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8]。结束语

总而言之,山区的环境恶劣,地理条件较差,导致该地区高速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加。所以在开展山区高速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时,要严格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同时对难点、重点施工环节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全面提升各施工患者的质量保障。此外,施工管理人员还需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对施工工人的安全教育,为其创建一个安全、高校的施工环境,严格按照安全施工、人人有责的施工原则进行,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全面提升工人们的人身安全,最终,为山区修建质量高、寿命长的高速公路。参考文献:

应用难点 篇6

【关键词】电大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68-02

电大作为一种诞生于互联网科技的一种教育形势,在我国的国民教育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具有的远程性、智能化、定制化等优势使其能够使我国国民普遍收受益。作为一种网络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其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于此,在很多地域,计算机应用基础都一直是电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演进,尤其是电大教众的变化,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着本门学科的发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难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电大教育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WIN7,OFFCIE2010应用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占到最终考核的90%。在电大教学模式中,教学的环节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远程教学,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本身较差,再加上其他各方面原因,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在电大入学的开放教育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在高中都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程,会用Office 等软件。由于电大的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年轻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而40岁以上的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电脑,那学起来就比较费劲,基本要手抓手来教才行。

教材内容比较繁多,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公共课程,只是讲计算机基础内容,但其内容几乎覆盖绝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一些常用应用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包括WIN7、OFFCIE2010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讲解十分的清晰与细致,学生能够完全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学习,WIN7、OFFCIE2010等在计算机教学中大都使用安全配套的教学光盘,能够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清除的讲解。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软件或者是应用的介绍,这些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对这些学科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考核也是计算机教学中主要的辅导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堂以外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容的深化讲解,为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老师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试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成果的考核和分析。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能够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WIN7、OFFCIE2010是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针对难点工作进行的对策

针对以上描述的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难点,作者经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的对策进行应对。

1.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教学

所谓的教学难点,无非是学生面对枯燥的概念和文字无从理解。如果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实践中获得对问题更深的认知,甚至在教学的初级阶段让学生用试错法找到感觉,对于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讲解WORD知识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电子贺卡的制作,这一实例的操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WORD中图片和编辑,以及艺术字、绘图工具的使用。一般制作一份精美的贺卡可以在系统现存的图片基础上,运用绘图工具进行图形设置并且添加艺术字。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制作多种卡片,增加学生对WORD功能的理解。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再如,讲解EXCEL表格的时候,为了与实际相结合,我特意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日常支出表格的制定。家庭支出项目主要包括食物、储存、服装、旅游、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并且建立工作表标签,明确表格的主要内容。并且运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进行版式的设计。建立这个表格,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庭一年收入情况,支出情况。提高学生的理财意识。通过这一表格的制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表格的制作知识。

2.科学安排计算机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科,要想学好计算机应用知识就需要进行实际的反复操作和练习。可是一些电大的老师并没有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他的课程明确的区分开,老师按照以往一般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讲解,将一些应该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其中的真正意义。在上机的时候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安排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情况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讲解WIN7、OFFCIE2000的时候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计算机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Excel的时候在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班级表格的制作,在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而且在讲解WORD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简历的制作,通过个人简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WORD知识的详细了解,在了解了EXCEL和WORD之后,要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融合,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学生的负担。假如一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整整一个学期都只是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操作和讲解,那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如人意。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时候,笔者就在课上进行了ppt知识的讲解,例如让学生进行小组演示,进行主题的探讨,将最终的主题运用幻灯片进行实际的演示。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所谓的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难点,无非是学生情绪上和教学技术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认真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计算机相关教学是一个常新的教学模型,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占据重要地位的教学模型。从这两方面入手,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翠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铁碳合金相图的难点突破与应用 篇7

铁碳合金相图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表示了平衡条件下合金成分、状态和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 是分析铁碳合金成分和组织变化规律的有效工具。

铁碳合金相图是该课程前述和后续知识之间的联系纽带, 是学习后续章节的理论基础, 是分析组织、判断性能、选择材料、确定热处理及铸锻焊工艺的重要依据, 尤其是在热处理内容的教学中, 热处理工艺的加热温度都是依据铁碳合金相图来确定。如果学生能把相图全面理解掌握, 热处理章节的内容就会变得轻松自如[1]。

由于铁碳合金相图的内容比较抽象, 相图中点、线、相区、组织、温度较多[2], 学生很难完全理解, 只是机械地将铁碳合金相图中各区域的组织记下来, 无法掌握各组织的转变规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老师觉得已经讲得透彻明白而学生却不知所云。如何使学生快速、彻底地理解和记忆铁碳合金相图, 并能正确运用相图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笔者以理论教学为主线, 辅以相图为综合渗透, 融会贯通, 使学生既做到对理论的掌握, 又得到能力上的锻炼。

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二、前期铺垫

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钢铁的重要理论基础, 实际生产中使用的铁碳合金的含碳量不超过5%, 因而常用的铁碳相图只是Fe-C合金相图的一部分, 即Fe-Fe3C相图。研究铁碳合金只需深入研究Fe与Fe3C相图部分就可满足生产上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重点应掌握的是简化了的Fe-Fe3C相图, 即略去了相图左上角的包晶相图部分, 如图1所示。

在中职和高职的有关教材中出现的大多数是简化后的铁碳合金相图 (如图1所示) 。尽管经过简化, 要让现在的中职甚至高职学生掌握这个相图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往的相图教学中, 往往是按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 首先讲解相图的组成, 在讲解完相图的组成后便直接介绍相图上的点、线、区的含义。相图上的点、线、区众多, 大多数学生往往不知老师所云,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既然学生不可能一下接受, 那么可以对这个难点进行分解, 让学生逐步接受。

在“铁碳合金相图”之前有一个内容, 即“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主要介绍了铁碳合金的五种基本组织, 即铁素体F、奥氏体A、渗碳体Fe3C、珠光体P和莱氏体Ld的组成以及性能特点。在介绍其特点时都以文字说明, 例如描述奥氏体:在1148℃时, 溶碳能力达到2.11%, 随着温度的下降, 溶解度逐渐减小, 在727℃时溶碳能力为0.77%[3];描述莱氏体:莱氏体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 用符号Ld表示, 它是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1148℃时的共晶产物。当温度降到727℃时由于莱氏体中的奥氏体将转变为珠光体, 所以室温下的莱氏体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 这种混合物称为低温莱氏体, 用符号Ld'表示[3]。

让学生记住这些枯燥的文字很困难, 而这些知识点又比较重要, 如果掌握不好, 铁碳合金相图的教学将更难进行。从表现手法上看, 图形展示比文字描述形象得多。如果将这些语言转化为图形并且与后续的铁碳合金相图联系起来效果会更好。

笔者进行了如下处理:将奥氏体、珠光体和莱氏体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图2所示, 其他组织类似。通过将文字转化为图形, 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将一段很长的文字转变成一个简单的图形看似容易, 其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找到有机结合点, 巧妙转变,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解相图

在讲授铁碳合金相图时, 有的教师事先备好图, 有的事先备好课件, 上课时对着图形讲, 认为这样可以提高上课的效率, 事实证明, 这样做的效率提高了效果却下降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相图的绘制相对比较简单, 可以将图形分成若干阶段去完成, 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对相图深入的研究发现, 掌握相图的难点在于如何记忆各区域的组织。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内容作了如下处理。

1. 基本组织先标好。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将已知的组织填入所划分的区域, 先填入简单的与前面所学知识有关的组织, 如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莱氏体等。这些组织前面都已经学过, 在图上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应该比较容易。而最上面一个液体L是因为那个区域温度最高, 当温度最高时所有的组织都会变成液体 (如图3所示) 。这些区域组织的标注要与学生共同分析, 与知识准备联系起来, 找到知识间的连接点, 形成知识链, 便于学生形成记忆。

2. 相间组织共逍遥。

在图3的基础上标出图4画圈部分的三个区域的组织,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三个区域组织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规律。

总结归纳如下:先标基本组织, 其他区域的组织等于相邻区域的组织的混合, 例如奥氏体A和液体L之间的区域组织就是A+L, 其他区域类似。让学生根据以上的标注及总结的规律完成图5的填空, 分析图5中右边的三个区域有一个共同的组织Fe3CI, 中间的四个区域有共同的组织Fe3CII, 指导和引导学生发现共性。提醒学生注意含碳量为2.11%时没有组织, 含碳量为0.77%和含碳量为4.3%时的组织。通过便讲授边绘制让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相图, 可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 实践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图, 学会运用相图, 教会学生绘制简化后的铁碳合金相图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绘制的步骤自己进行绘制, 在绘制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手脑并用, 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相图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边绘制、边讲解, 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动,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从手脑并用变成了手、口、脑并用。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 学生对相图的理解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四、相图应用

1. 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

铸造性能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倾向等。流动性好的金属, 充型能力强, 能获得轮廓清晰、尺寸精确、外形完整的铸件。而金属只有在温度最高呈液态时流动性才最好。结合铁碳合金相图, 指出ACD区是液相区, 确定浇注温度一般在液相线以上150C°左右, 并且可选择流动性好的合金, 即接近共晶成分的合, 应用最为广泛。

2. 在锻造工艺上的应用。

塑性越小, 变形抗力越小, 则金属的锻压性能越好。铁碳合金中, 含碳量越低, 锻压性能越好。而通过铁碳合金相图可知, 钢经加热后获得单相的奥氏体组织, 其强度低, 塑性好, 易于塑性变形加工。因此, 钢材轧制或锻造的温度范围多选在单一奥氏体区。确定始煅温度1150~1250C°, 终煅温度是750~800C°左右。重要零件生产都要采用锻钢, 锻造生产可以使粗大晶粒变成细小晶粒。晶粒愈细小, 金属性能愈好。

3. 在热处理工艺上的应用。

常规热处理即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加热温度的选择都要依据铁碳合金相图。退火的加热温度与GS线和PSK线有关, 加热之后随炉冷却;正火的加热温度与GS线和SE线有关, 加热之后放在空气中冷却;淬火的加热温度与GS线和PSK线有关, 加热之后放在冷却介质中冷却;而回火是对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后保温一定的时间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热处理中的“四把火”,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 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通过在铁碳合金相图中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温度加以比较, 可以让学生对热处理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总结

铁碳合金相图内容抽象, 概念繁多, 成分、组织和相图之间的关系又很复杂。本文对铁碳合金相图的区域组织如何识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通过前期铺垫, “顺藤摸瓜”, 抓共性找差异等方法使学生快速、彻底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在热处理工艺的教学中, 通过有效利用相图辨清四种常规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 使学生更加明白铁碳合金相图的重要性, 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丁艳辉, 朱文英.铁碳合金相图教学方法浅议[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9) :66-68.

[2]王丽.铁碳合金相图教学方法探讨[J].正德学院学报, 2010, 8 (2) :22-25.

应用难点 篇8

景石在中国园林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了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中西古典园林具有不同的意境, 置石在中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展现为“山水画”式的, 委婉含蓄, 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意趣。置石在现代园林上则延续了中国古曲园林的“虽由人作, 宛如天开”的精神意境, 同进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不仅仅是自然美的追求, 同时在这个资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年代, 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也增加了一项“功能性”, 如将本来散置在草坪四周的景石, 在这个树木环绕的环境中, 景石则要求做成类似椅子的高度, 不仅要保持原有的独特观赏景观, 同时还具备当椅子的功能。

2 景石的定义

景石是指只用来起装饰作用, 观赏性强的石头。常见的园林景石有黄石、太湖石、灵壁石、英德石、千层石、波纹石等。他们多来源于自然山野、河床等地, 天然石块经过大自然长期风化、搬运 (水流作用) , 而形成了鬼斧神工之杰作。景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审美观在向高层次发展, 景石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景石除了这些天然形成的外还有一些人工并打磨成与天然景石相类似的人或更有特色的塑石。

塑石:在不产石材地区, 更为广泛利用。塑石是指近代有用灰浆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假石。此法可不受天然石材形状的限制, 随意造型, 但保存年限较短, 色质等也不及天然石材。由于其成本较之于真石低, 且不如真石重, 塑石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3 景石的一般的布置手法及选材

3.1 特置

又称孤置, 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作成。常用作整体或局部的构图中心和视线焦点。可于入口处作障景或对景, 也可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 要与周围的环境、尺度、颜色相配。

特置的选材特别重要, 并不是什么石头都可以用来作特置的, 要求石材本身应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 能独立成果, 或形奇、或姿俏、或花纹绮丽、或雄浑厚重。此外, 还要具备一定的体量才行。特置也可以小拼大, 不一定都是整块的立峰。

3.2 对置

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 以陪衬环境, 丰富景色。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

对置的选材也很重要, 要求石材大小相仿, 形态相似或相对, 或一立一卧, 有唱有和, 妙趣横生也可以。

3.3 散置

又称散点, 即“攒三聚五”的作法。于小径尽头、空旷之处、狭湖岸边、嘉树之下散置一定数量的天然石块, 大大小小的石块看似无心散置, 实则是经过精心布局的结果。

散置按体量不同, 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 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 既减缓了对地面的冲刷, 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小散点, 如海珠湿地公园北门果林前的作法, 显得深埋浅露, 有断有续, 散中有聚, 脉络显隐。

散置的选材相对于以上两个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只要比主景石小, 少破损的就可以了。

4 景石布置应用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4.1 景石布置时景石露脚, 搁置太浅, 石组不够均衡稳定, 缺少自然感

这个是目前园林施工中最容易犯的, 也是对整个景观效果有比较直观的不良影响。由于景石重量大, 难于运输, 堆坡造地型后一般是先置石再铺种植物, 以免破坏植被及园路, 这样的施工工艺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景石露脚的情况。若是为了达到某种景观效果的时候, 不可避免景石要露脚的话, 根据环境要求可将草皮补种至石脚, 但一定要自然和谐, 或是在景石散置一些小灌木以达遮挡石脚的效果。

4.2 盲目追求名石、奇石, 不顾环境的要求

美石、奇石固然好, 但若是使用不当也只是浪费。山石是天然之物, 有自然的纹理、轮廓、造型, 质地又纯净, 朴实无华, 但是属于无生命的建材一类。因此山石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过渡, 一种中间体。"无园不石", 但只能作局部景点点缀、提示、寄托、补充。若盲目追求名石、奇石, 而忽略环境要求, 那就失去造园的生态意义, 同时也哄抬了工程的造价。

4.3 实际操作中, 常有一些山石体形颇佳, 但白璧微瑕, 稍有缺陷, 或由于运输中保护不善而造成部分损坏

这类山石弃之可惜, 可用背景加以衬托, 适当配以植物、小品或其他办法加以弥补, 弥补的好, 常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4.4 塑石造型及外表粗糙、人工痕迹明显

目前的工程很多工程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又想达到独特的天然景观, 于是塑石产生了。塑石是由钢筋支架外覆混凝土造成景石形态, 然后在外层再加刷涂料而成的。塑石的制作对工艺水平要求很高, 要不做出来的塑石没什么形态可言外加石块表面显得十分粗糙, 人工痕迹十足。而由于市场上对这种施工工艺熟悉的人且水平高的人炙手可热, 为赶工期, 很多项目都会临时聘用其他人来做塑石, 但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施工过程中塑石造型时应有经验丰富施工人员在现场给予意见, 并指导、改善塑石不符合要求之处。利用植物和石刻、题咏、基座来修饰置石, 转移游人注意力, 减弱人工痕。

4.5 堆砌罗列杂乱无章, 特别是水景堆砌及驳岸堆石, 缺少自然的意态神韵之美

水景堆砌及驳岸堆石都要求设计者和施工者胸中有设计成品的影像或细流飞瀑, 蜿蜒曲折路旁, 骑沿若干, 峰回路转, 曲径通幽等才能把景堆得自然, 宛如天开。若胸中无景, 或照搬照抄, 胡乱置石, 就只得乱景一个, 或许还背上个画蛇添足的骂名。

4.6 山石重, 置石时应注做可靠的山石基础

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 要做可靠基础。山石瀑布造于新堆土山之上, 则要注意防止泥土或基础沉降而产生裂隙, 或因漏水、雨水冲刷水土, 逐渐变形失真, 产生危险。

4.7 真材 (天然石材) 、假料 (GRC等) 配合的造型设计, 不失为一种良策, 一种革新

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 在人接触不到的地方, 使用人造假山, 往往可以少占空间, 减轻荷重, 而整体效果好。CRC材料特别要注意玻璃纤维的质量, 造价如以800元/m2, 和真材也相差无几。

4.8 返工率高

由于景石重, 人工及机械费用高, 而返工则大大增加了工程成本。设计方案要进行多方案比较, 施工前后可用各种方法进行模型比较, 确定最佳方案和最佳观赏面, 减少返工次数。

5 结语

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及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 现代园林建设将会不断出现新要求、新变化、新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新物质新技术条件作用下的新形式和新风格, 完成自然与艺术的谐调, 传统与创新的谐调。置石作为现代园林建设的物质要素之一, 量少质高确非易事。在实践中我们应明确置石目的、布局特点, 反复推敲置石的方案, 把置石与各种园林要素配合起来, 创造一个统一的又具有独到之处的空间环境,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为园林绿地增添异彩。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10)

[2]孙中华.园林景观中置石的研究[J].规划与设计, 2009

[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1

五五摊销法应用过程中的难点 篇9

根据五五摊销法的定义,五五摊销法就是在周转材料领用时摊销其一半价值,在报废时再摊销其另一半价值的方法。

例1:宁远股份有限公司领用了500个全新包装箱,无偿提供给客户使用。包装箱单位成本100 元,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

领用包装物,摊销其价值的50%,会计分录如下:

包装物报废,摊销剩余50%的价值,会计分录如下:

例2:宏达工厂基本生产车间3月领用工具20只,每只成本1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5月,有6只专用工具报废,残值50元入库。

对于这个习题,很少有同学能根据五五摊销法的定义与全部一次性报废情况的方法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3月会计分录如下:

5月会计分录如下:

根据五五摊销法的定义,学生在处理例2 时,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有学生认为3 月领用周转材料时,摊销了1000 元,月份报废时也应摊销1 000元;5月结转“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的账面余额的时候,应该结转的是2 00元,而不是600元。

如果按照正确的分录来进行处理的话,这就不符合五五摊销法的定义,而是多次摊销法的应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五五分摊法的定义实际上是有歧义的,缺少详细的说明。因此,五五摊销法的定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给人以下感觉:好像只能分两次摊销,一次是领用时,一次是报废时;每次都是摊销总金额的一半;在摊销完报废的周转材料时,需要结转周转材料的全部账面价值。

实际上五五摊销法应该这样定义:在领用周转材料时摊销领用周转材料总额的一半,然后在报废时摊销报废周转材料金额的一半(如果是全部一次性报废,则摊销周转材料总金额的一半;如果是分次报废,则每次摊销报废周转材料金额的一半),并按照报废的周转材料的金额来结转周转材料摊销额。

二、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五五摊销法区别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别的周转材料在应用五五分摊法时,却有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细账户的设置不一样。

在会计处理时,包装物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以及出借的包装物;二是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与出租的包装物。第二种情况的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一样,通常使用五五摊销法。但是,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借的包装物,在客户使用完包装物后,一般都要求客户归还包装物,然后在以后的销售中包装物将再次被出租或出借,又再次被收回。所以包装物就处于不断地被出租或出借,不断地被收回,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使用状态中。低值易耗品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将自己的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常都是会使用到报废,不存在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的情况。因此,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在会计核算时,明细科目的设置不一样。出租、出借的包装物在核算时,明细科目有:“包装物——库存未用包装物”、“包装物——库存已用包装物”、“包装物——出租包装物”、“包装物——出借包装物”、“包装物——包装物摊销”;而低值易耗品在核算时,通常只设置“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明细科目。

2.领用时的处理不一样。

由于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的特点的不同,包装物通常会处于不断地被出租或出借,又不断地被收回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周转使用状态中,所以必须反映包装物的收回情况;而低值易耗品一般被使用到报废,因此低值易耗品很少有收回的核算。

因此,在领用包装物时并不是一律都摊销50%的价值,而是要看领用的是否是未用包装物,只有领用的是未用包装物时才摊销50%的价值,对于领用的已用包装物则不需摊销,因为已用包装物在其第一次被领用时已摊销了50%的价值,剩余的50%的价值必须等到报废时才摊销。对于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一律要摊销50%的价值。

3.报废时注销的处理不一样。

包装物的报废一般是在对存放在仓库里的、已经收回的包装物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的,报废的是库存已用包装物。所以在注销报废的包装物的会计分录中,贷记“包装物——库存已用包装物”科目;而低值易耗品报废的是在用的低值易耗品,在注销报废的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分录中,贷记“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科目。

三、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下五五摊销法的应用区别

与实际成本法相比,计划成本法下周转材料的五五摊销法应用的难点在于周转材料存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与摊销问题。从计划成本法的定义来看,月末需要对存货成本差异进行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因此,当企业使用计划成本法时,周转材料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则必须对周转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的周转材料、摊销的周转材料以及未摊销的周转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与结转。

例3: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管理部门月初领用新的低值易耗品100件,单位计划成本100 元;月末报废其中20 件。月末经计算,本月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差异率为2%。

月初领用低值易耗品时,会计分录如下:

先摊销其价值的50%,会计分录如下:

月末报废的20件低值易耗品补提另外50%的摊销额,会计分录如下:

转销报废的20件低值易耗品,会计分录如下:

结转本月摊销的低值易耗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5 000+1 000)×2%=120(元),会计分录如下:

四、五五摊销法下押金的会计处理

关于押金的问题,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是收取押金;二是退回押金;三是没收押金;四是补收押金。

收取押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退回押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没收押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如果要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如果要交消费税)”科目。

补收押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若要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若要交消费税)科目。

在处理出租或出借包装物业务时,经常会出现包装物报废或逾期不退还包装物的情况,从而导致没收押金,甚至需要补收押金的情况出现。要做好没收押金与补收押金的业务处理,关键在于理解没收押金与补收押金业务的本质区别:没收押金视同销售包装物,因此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补收的押金相当于在原来押金的基础上,为了督促对方退回包装物而加收的押金,而原来的押金通常和包装物的价值相当,所以补收的押金是属于超过包装物价值的额外部分,本来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笔收入的,所以记入“营业外收入”。

摘要:五五摊销法在周转材料的摊销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同时也难以理解与把握。本文对五五摊销法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与规范,并解析了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在使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时的区别,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下五五摊销法的应用区别以及五五摊销法中有关押金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五五摊销法,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押金

参考文献

孙响响,张庆雷.盈余管理新动向——低值易耗品项目[J].财会月刊,2012(10).

试论颜色级检验技术的难点及应用 篇10

1 颜色级感官检验难度大

色度上棉花颜色变化呈现三维渐变, 不过对其进行空间真正意义的分割难度较大, 因此, 为降低棉花颜色的区别难度, 人们对棉花颜色类型进行适当划分, 即, 依据棉花黄色程度将棉花划分为黄染棉、淡黄染棉、淡点污棉、白棉四种类型。其中正常棉花底色多呈现乳白色或白色, 属于白棉。棉花生长期间, 受虫害、干旱等因素影响死亡的棉纤维多呈现深黄色。同时, 棉花存储期间受时间、湿度、温度等因素影响也会呈现深黄色。研究发现, 棉花颜色受敏感程度、饱和程度影响, 为便于识别人们提出运用反射率、黄度两个重要指标进行评定。人们观察到的棉花正是这两个指标的综合反映, 符合棉花颜色图划分走势, 即, 反射率、黄度为斜线与曲线。在实际检验中, 用感官对颜色级进行检验的难度较大, 为保证检验质量, 运用颜色级知识时, 检验人员应不断的思考与总结规律, 并进行长时间的锻炼。

2 实物标准比对要求严格

棉花检验中品级和颜色级依据的标准存在较大差别, 尤其颜色级检验步骤要求较为严格, 要求先对棉花进行分类, 而后进行定级。其中分类指先对其所属的类型加以判断, 而后确定所属的级别。品级一个级仅有一块样品, 而颜色级一个级别的每盒中包括四块反射率与黄度不同的样品。因此,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 初步判断棉花样品, 确定属于黄染棉、淡黄染棉、淡点污棉、白棉中的哪一类。相邻类级别的判定依据为:超过相邻类相邻级或黄度相近的第一块。同时, 还应注重亮度的判定, 当亮度超过相邻类相邻级的第一块时, 需对本类上一级实物标准进行对比。另一方面, 确定样品类别后, 对所述级别进行判断, 认真观察样品黄度, 原因在于当前实物标准一级含有四块, 尽管其处于统一级别, 但在亮度与黄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对比时应将接近或相应黄度块找准, 而后进行亮度的对比。

为提高检验准确度, 应注重实物标准的正确比对, 原因在于品级实物标准一般情况下为每级一块, 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样品状态与实物标准不对应的情况, 此时需在认真研究品级文字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而采用颜色级检验技术可防止上述不良状况的发生, 颜色级检验对棉花特点的涵盖较为全面, 每级的四块棉花展示出了该级棉花特殊范围, 因此, 为保证检验质量, 实现感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员应确保颜色级实物标准的正确使用。

3 分级类型图线不易理解

理解分类类型图线时, 需重视颜色级分级图上存在的自右向左倾斜的曲线。由相关理论得知, 当棉花的反射率较低时, 黄色深度会小一些, 与黄色深度大、反射率高棉花视觉上较为接近, 因此, 类型线呈现由右上向左下倾斜的状态。但应引起重视的是:棉花的反射率高, 吐絮相对较好, 成熟度高, 黄色深度稍大, 不过并不会影响对其质量的评定, 这一点是颜色级和品级评定差别最大之处。当棉花反射率低, 黄色稍深, 吐絮较差, 成熟度低, 质量相对越差, 因此, 反射率低时, 对黄色深度具有越高的要求, 类型线呈现由右上向左下倾斜和棉花自然生长状态相符。

依据黄色深度进行判断, 即便处于同一类型, 其反射率也处在较大差别。依据反射率可将棉花划分成不同级别, 尤其根据视觉特征得知, 当反射率相同时, 棉花越黄反而感觉越亮, 等级线向右下倾斜, 使得相同等级的棉花给人亮度相同的综合感觉。分析棉花自然生长特点, 不同地域的棉花颜色不同, 反射率也不同, 黄色较浅, 对应越高的反射率。黄色深度高, 反射率反而越低, 因此, 级别线由左上向右下倾斜, 与棉花地域特点相符。

依据棉花颜色级相关标准, 运用颜色级检验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感官检验向仪器化检验的实现, 降低人为感官带来的误差, 从而提高检验的权威性、普遍性以及科学性。但实践中目光感光检验仍不可缺少。因此, 棉花加工之前应注重对棉花繁育、种植、采购以及扎花等环节的考虑, 将其与最新的棉花标准对照。同时, 确保颜色级技术的合理运用, 检验员尤其应认真学习标准内容, 掌握检验方法与技巧, 借助实物标准对观察结果加以校准。而且平时注重与同事的交流, 相互借鉴检验经验, 不断提升自身检验水平。除此之外, 棉纺企业应注重定期举行颜色级检验技术培训活动, 邀请知名技术专家为检验员讲解颜色级检验专业知识, 以及检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全面提高检验员颜色级检验水平, 为颜色级检验技术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4 结论

棉花检验新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促进了棉花质量评价体系的改变, 因此, 为给棉花实际检验工作带来参考, 本文对颜色级检验技术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1) 棉花质量新标准给检验员检验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不仅要求其熟练掌握颜色级感官检验技术, 而且还需检验目光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提高感官检验和仪器化检验的相符与一致率。

(2) 受多种因素影响, 颜色级检验技术应用面临感官检验难度大、实物标准对比要求严格、分级类型图线不易理解等难点, 因此, 为满足检验标准要求, 检验员应加强颜色级相关理论的学习, 并根据标准内容进行实践, 不断总结颜色级检验中存在的不足。同时, 多与同事沟通交流, 吸取他人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不断提升颜色级检验水平及效率。

摘要:为提高棉花检验技术水平, GB1103.1-2012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实施, 要求颜色级检验技术应用到棉花质量检验中。但受一些因素影响, 颜色级检验技术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颜色级检验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 为棉花品级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颜色级检验,技术,难点,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钰杰.把握要点做好棉花颜色级检验[J].中国棉花加工, 2015 (06) :37-39.

[2]鲁伟东.棉花颜色级检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和对策[J].中国纤检, 2015 (07) :58.

应用难点 篇11

金融IC卡推广应用是列入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金融IC卡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在欠发达地区存在着诸多制约金融IC卡推广应用的因素,本文对欠发达地区金融IC卡推广应用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一、金融IC卡概述

金融IC卡是具有转账结算、现金存取和社会管理等多应用功能的银行卡,将金融IC卡工作与地方政府城市信息化工作相结合,在社会各个行业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一卡多应用,为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建设智慧型城市提供手段是当前金融IC卡发展的趋势,金融IC卡应用将成为强化政府公共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推动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发挥其具有的标准性、安全性、多应用性和创新性优势,能够方便群众在交通、医疗、小额支付等方面更加快捷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办理各项社会事务;用金融IC卡逐步取代社保卡、公交卡等,可以推动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实现不同公共服务的统一管理和供给,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运行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2008年,人民银行确定宁波市为金融IC卡试点城市,由该市政府牵头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的市民金融IC卡将民政、劳动、医疗卫生、公积金、公安、工商、税务、教育等政府服务项目与交通、公用事业等商业服务项目整合在一张IC卡上实现了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公用事业、便民服务等多行业领域的初步应用。随后,全国各地逐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金融IC应用探索,成都、贵阳、铁岭等城市已将金融IC卡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市民可以使用金融IC卡乘坐公交车、地铁;在江西新余,市民能在水、电、气、通信等行业一卡通用;在天津、银川、深圳等地,金融IC卡均已在医院应用,为缓解排队难、挂号难等问题提供了有益探索。

二、欠发达地区金融IC 卡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

(一)政策引导不够,社会各界缺乏认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IC卡还比较陌生,对其安全、快捷、便利的用途和使用范围还不甚了解,政府各部门对金融IC卡推广与城市信息化的关系理解有偏差,对金融IC卡推进的引导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程度不高,多渠道宣传推广金融IC卡的局面尚未形成,统筹推动金融IC卡应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行业壁垒阻碍较多,制约金融IC卡应用。推广应用金融IC卡的关键在于跨行业应用,特别是在公交、医保等公用事业行业。一方面,当前很多公用事业行业推行了行业卡并具有相当规模,金融IC卡要进入这些领域,需要对行业卡进行整合,势必对现有利益格局形成冲击,行业应用阻力较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行业壁垒,比如,某家银行经过前期合作和投资,加载了某行业应用,为了自身利益,是不愿意别家金融机构介入的,从而导致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行业壁垒,制约金融IC卡应用。

(三)经济基础薄弱,电子信息化水平较低。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投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导致一些行业电子化水平低下,缺乏自身结算系统,无法实现联网通用,金融IC卡应用无法惠及此类行业。

(四)投入成本较高,金融机构积极性不够。目前,金融IC卡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磁条卡,大规模发行,金融机构难以承受;同时,发行金融IC卡面临着银行卡系统升级、受理环境升级改造,投入成本较高。金融IC卡加载行业应用,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加之发行金融IC卡实际经济效益短期内不明显,致使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

三、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统一推进金融IC卡应用。金融IC卡多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统一推进。在欠发达地区,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使政府认识到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手段,提升城市信息化的需要,从而制定金融IC卡应用规划,出台鼓励金融IC卡应用的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与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形成多渠道、多领域推动金融IC卡应用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金融IC卡推广氛围。建议人民银行总行制定统一的金融IC卡应用宣传材料及素材(如动漫宣传片、宣传手册等),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大力督促金融机构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一方面,开展金融IC卡知识培训,促进从业人员和特约商户对金融IC卡知识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利用金融机构网点或报刊媒体广泛开展金融IC卡知识宣传,举办知识竞赛、宣传活动月等活动营造良好地宣传氛围,促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金融IC卡。

(三)加强沟通合作,鼓励金融IC卡多领域应用。一方面,政府应该引进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外资加大对行业电子化设施投入,提高行业的电子信息化水平,同时鼓励该行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使用金融IC卡代替行业卡片;另一方面,协调中国银联和各金融机构建立金融IC卡应用长效机制;金融机构按要求改造受理环境,主动发卡,积极拓展行业应用,相关单位(部门)应充分研究金融IC卡利益格局,提出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的方法,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四)合理分摊成本,有序推广金融IC卡。首先,普及金融IC卡知识,加深广大客户对金融IC卡的认识,提高广大群众对IC卡的接受度,营造金融IC卡推广和应用的良好环境;其次,制定统一合理的收费标准,使发卡机构有据可依,防止乱收费,造成市场混乱;最后,加强行业合作,转移金融IC卡的部分成本,增强银行卡服务的业务扩展性,为银行带来增值业务收入,以降低金融IC卡成本,吸引客户,有序推进金融IC卡发展。

高职应用性项目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篇12

1 应用性研究项目管理的难点

1.1 应用性的研究项目出成果难

高职院校的应用性研究项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申报上级科技部门的自然科学研究课题;二是与行业企业或地方企业合作, 承接生产第一线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横向课题;三是为解决校内教学第一线的实际问题, 进行教学设备的研发、实训基地建设中的技术项目开发与改造项目研究等。然而, 无论来自哪一个渠道的课题, 在实际的科研课题申报中, 被立项的应用性研究课题总是很少。申报上级科技部门的自然科学研究课题成功率很低, 寻找企业的横向课题又很难, 如果学院对教师们自己研发再没有信心的话, 能体现高职院校优势和特色的应用性研究更是难上加难, 没有应用性研究课题的立项, 怎么会有应用性研究成果。

1.2 应用性项目成果管理难

近几年, 高职院校连续扩招, 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每天忙于上课, 而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无法投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们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就算通过艰难申请才被立项的少量应用性研究课题, 也常常因为时间不够而一次次延期。尤其是学院自己立项的应用性研究课题, 由于约束力不够大, 因为种种理由被延期的就更多, 有的甚至导致课题中途夭折, 不了了之, 学院和教师们都感到无奈, 学院科研处作为科研管理部门, 对科研团队的管理难度加大。

1.3 应用性项目成果转化难

高职院校虽然有深厚的行业背景, 与企业的关系密切, 加上有不少教师来自于企业,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按理说研究出来的应用性研究成果能够被企业认可。可事实上, 除了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能顺利结题, 其他的自然科学研究由于研究的质量不高, 成果能转化的较少, 能够转化为产品的更是少之又少。有的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很少去相关企业, 缺乏与企业的技术专家沟通, 不了解企业第一线的需求, 很难真正转化为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还有的科研人员只重视研究, 忽视成果转化, 一结完题就万事大吉了, 即使有应用性研究成果申请到专利, 也很少去积极转化为产品, 更不关心其研究成果是否有开发应用前景、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

2 应用性项目成果管理难的原因分析

2.1 部分研究人员的认识有偏差

应用性研究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生产实践。然而, 部分高职院校的研究人员对应用性研究成果的理解与企业的要求不一致。一方面, 院校的研究项目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 研究方向也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 这也是应用性研究项目缺乏针对性的原因之一。研究人员进行应用性研究, 大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评职称, 对研究成果转化的重大意义缺乏认识, 缺乏市场意识, 因此, 其应用性研究成果常常是偏重于理论研究的层面。另一方面, 企业则希望院校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是可以立刻产生效益的科技成果, 对一些虽有内在潜力或应用前景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拒之门外。正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造成了院校的应用性项目成果不能与企业衔接, 不能实现成果转化。

2.2 高职院校申报机会少

国家、省、市的科技管理部门每年都设有很多的自然科学课题可以申报, 可大多数是面向科研院所和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除了申请到一些低层次的自然科学课题外, 不少自然科学课题在申报条件上就已将高职院校排斥在外, 高层次的自然科学课题无法申请, 如果想参与一些高层次的自然科学课题, 也只能在其中承担一个子课题或作为一般的实验学校参加, 教师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3 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不强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中专升格而来的, 教师的科研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素质的培训, 有的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课题项目的研究, 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不知如何选择课题、如何填写申报书、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撰写科研报告、如何申请专利。科研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科研团队缺少学术带头人。

2.4 科研人员缺少企业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高, 都有过在企业实践的经历, 但由于在企业实践锻炼时, 大多数教师只有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实践经验, 而没有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实践训练, 即使有教师参与了技术研发, 也只是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因此, 企业对高职院校认同度不高, 有的教师难以争取企业的横向课题;有的在与企业合作进行应用性研究时, 感到力不从心;有的教师接了横向课题, 其科研成果与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要脱节, 成果自然无法转化, 也不能转化。

2.5 应用性项目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高职院校激励及约束机制不完善, 重学术论文发表, 轻技术应用开发与推广。在利益分配上没有更多地向应用性研究人员倾斜;在职称评聘中没有把应用性开发与其挂钩;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约束制度不到位, 很多教师的科研动力不强, 缺乏应用性研究方面的专题培训与指导。常常以发表论文和申请课题项目的数量、所获奖励级别、参与人学术地位的高低、有无专著和专利, 作为衡量教师科研能力的标准。这样的导向没有考虑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培养与人才培养的结合, 没有考虑高职教师应注重技术应用开发的特点, 削弱了高职院校应有的科研活力。

3 应用性项目管理的思路

3.1 增强应用研究的四种意识

要从根本上改变应用性研究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无论是技术研究人员还是科研管理人员, 必须从转变观念开始, 增强四种意识:一是增强应用性研究意识。应用性研究项目是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科研特色。科研管理部门主动为技术应用性研究课题组服务;研究人员坚持与本校特色专业相关的技术应用性研究, 就能逐步创立自己的技术应用性研究的品牌。二是增强市场意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与企业长期合作, 才能避免应用性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的产生。三是增强研究成果转化意识。引导技术研究人员在科研工作之初, 就要以成果“转化”为目标, 无论是前期的调研策划阶段, 还是研究过程, 都坚持以此为研究思路。四是增强风险意识。由于市场前景时常变化莫测, 研究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随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 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确保其研究成果符合市场的新需求。

3.2 营造成果转化的环境

高职院校的应用性研究项目搞得好不好, 应用性项目成果多不多, 除了认识到位, 技术研究人员的研究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院过去那种靠天收的科研管理方法需要改变, 积极创造宽松的应用性研究环境。第一, 主动调整科研政策, 鼓励教师从事应用性研究成果推广、转让和产业化, 考核指标不仅要有论文专著发表量、取得成果奖项的要求, 更要有成果应用转化数量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指标。第二,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对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教师给予重奖。第三, 建立以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管理制度。让所有的研究人员明白:符合社会需求, 申请的应用性研究项目方可立项, 研究成果能够转化或正在转化过程中的研究项目才能结题。

3.3 加强校企横向研究合作

应用性项目成果转化不是简单的技术转让过程。成果转化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说高职院校的应用性项目成果通常不是直接可使用的技术, 它需要有一个开发转化过程;另一方面, 转化的过程需要与企业的合作, 成果转化才能实现。为此, 加强校企合作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院制订奖励政策, 鼓励系 (部) 或教师主动与企业联系, 了解企业的需求, 获取校企合作的应用性研究项目, 避免出现教师不愿参与应用性开发, 而私自到企业兼职的现象。二是对企业提供的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 采用宽中严的管理办法, 所谓宽是企业提供的研究经费, 学院除了按照国家规定扣除管理费, 其余的经费由课题组支配;所谓严是一切科研经费的使用都必须按财务规定使用和管理。三是实行校企合作共赢策略, 结成更多的企业合作伙伴。企业面临产品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严峻问题, 高职院校具有人才济济和技术攻关优势。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不但解决了企业技术上的难题, 促使企业技术上的创新, 同时高职院校也锻炼了应用性研究队伍, 提高了技术研究人员的能力。

3.4 保护研究人员的知识产权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 要主动为技术人员服务。首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 在学院的科研网站上提供上级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文件, 供研究人员学习和下载。其次, 邀请专家学者来学院举办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讲座, 增强技术研究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意识, 提高技术研究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再次, 加快确立以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新的科研成果管理机制,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管理水平, 防止科研成果的流失。

3.5 建立应用项目管理平台

应用性项目管理平台不仅有科研管理功能, 还有沟通交流的功能。不仅为教师提供技术供求信息检索、成果管理, 而且有为教师们提供各种服务, 如科技合同与合作、成果转化与专利申请。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网络空间, 实现技术研究的项目申报、成果登记, 企业技术合作需求查询以及横向合同到款检索的网络化, 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在平台中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 还可以借助平台发布自己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二是为系 (部) 技术研究所提供技术研究管理平台, 如应用性研究项目、成果、学术活动等数据的审核管理工作, 以及所在单位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转化等工作。三是校级科研管理部门适时动态发布科研信息;进行横向合同管理、横向到款管理;通过平台进行汇总分析, 为领导提供学校最新的应用性研究信息, 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应用性项目的研究是高职院校的科研特色, 只有坚持这个特色, 应用性项目成果才能越来越多;只有进行创造性地管理, 应用性项目成果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文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成因及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46-49.

[2]毛建梁.关于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14) ;56-57.

[3]臧力克.谈高职院校应用性科研[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 (1) :15-17.

上一篇:专业决策者下一篇:光纤通信中光纤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