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难点问题

2024-10-19

解决难点问题(精选12篇)

解决难点问题 篇1

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 是目前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难题。近十年来, 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 还是代课教师这个群体, 都期盼有关代课教师的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各地政府也都在不断地实践, 以期能找到一个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方法。

不同的省市或地区在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上采取的方法和思路不一样, 社会和媒体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但都凸显了当前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迫切性、复杂性。那么, 究竟复杂在哪里?困难有哪些?

一、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现状和思路

要了解当前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难度, 首先要分析当前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现状及思路。本文介绍颇具代表性的重庆市、广东省和甘肃兰州市在代课教师问题解决上的现状及思路。

重庆市在2007年拿出近一个亿的财政资源, 进行了一次规模近八千余人的代课教师转正行动, 转正比例达80%以上。重庆市的行动促进了辖区内教育的公平, 对于提高重庆市农村教育质量, 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万名转正的代课教师转正后也能够更加安心地为教育继续添砖添瓦。尽管这一政策实施过程还有待完善, 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仍待解决, 但总体上来说, 重庆市的代课教师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其做法也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积极评价。

2008年9月, 广东省政府明确表示要在两年内解决5万多代课教师的转正问题。但实际上进度却很缓慢。以深圳市为例, 截至2009年9月, 经过转正或清退, 代课教师人数只比2008年减少了18%。深圳市于2009年10月18日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转正考试, 考试规模也有八千余人。然而, 相比重庆80%以上的转正比例, 深圳此次转正比例只有1:4.3。[1]

甘肃省兰州市副市长周丽宁在2009年11月初的表示, 兰州在代课教师问题上的解决思路是: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通过考试录用、补偿清退的办法, 将完成全部清退农村代课教师的任务;对于被清退的代课教师按任教时间满一年1000元的标准, 予以经济补偿;这次清退将涉及1240名农村代课教师。[2]也就是说, 兰州市在代课教师问题解决上, 解决的重心放在了清退和补偿上。但是, 清退的程序是否公正, 补偿的方案是否合理, 目前都遭到了社会和媒体的质疑。

由上可见, 目前在代课教师问题解决上, 主要的思路就是: (1) 高比例转正, 小部分清退 (近乎全部转正) ; (2) 努力解决, 转正一部分, 清退一部分, 但转正比例不高; (3) 全部清退, 适度补偿。事实上, 更多地方采取的方式是逐年消化或维持现状, 其做法的本质就是“让时间来解决”。

二、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困境

为什么各地政府在代课教师问题解决上选择的方法不一样?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难度到底在哪里?

制约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缺乏统一刚性的政策、决策者的教育观念不同等, 但笔者认为, 主要的原因恐怕在于地方财政资源的不同。重庆市之所以能够大比例的进行转正,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市财政每年多付一亿元”。兰州市选择“全部清退”的方式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就可能是从“财政资源”的角度进行的考虑。广东辖下县市在推进代课教师问题上力度不够、进度缓慢, 可能也是因为“财政资源”的问题。

从媒体报道中可知, 广东省政府拿出了4.3个亿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但是广东省的现实状况是:代课教师数量近5万余人, 是重庆市代课教师数量的5倍之多;广东省内教师的工资状况地区内差异较大。比如, 对于粤北的一些欠发达的县市, 因为教师工资低, 省政府如果按人头分配的这4.3亿的财政资源, 足以支付代课教师转正的费用;但对于粤南一些发达城市, 4.3亿的资金就可能不够了, 而需要下级政府再拿出很大一笔财政资源进行配额。由于配额不同, 因此, 不同的县市在推进代课教师问题解决上必然会态度不一, 转正比例不一, 进度也不一。而这也正是广东省目前代课教师问题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从财政资源上考虑, 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中处于以下的某个境遇中。

1. 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资源。

对于很多经济较为发达、财政资源较为充沛的地区而言, 只要上级政府有相关的政策, 不努力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就是说, 如果有充足的财政支持, 地方政府是愿意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

2. 地方政府自身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 但是上级政府愿意承担充分的经费。

事实上, 重庆市下面的各县市之所以能够较好地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最主要就是代课教师问题解决所需的费用, 是由重庆市财政支出的。因此, 其辖下县市在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上都能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进度和力度都比较到位。

3. 地方政府自身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 上级政

府愿意提供, 但是提供的费用不足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事实上, 广东省所辖的县市就可能面临这一问题。因此, 其辖下县市在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上的配合度、力度、进度, 都不很理想。

4. 地方政府自身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 上级政府

未承诺或不愿提供相应的费用, 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经费需要地方政府承担较大一部分。甘肃省兰州市目前就面临这一现状。因此, 兰州市目前就面临着转正不具备充足的条件、清退赔偿标准又过低的这种进退两难的窘境。

因此, 代课教师问题能否充分得到有效地解决, 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有”或“得到充分”的财政资源。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地方财力不足, 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这就使得中国代课教师问题的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解决。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表明:2002年, 全国2070个县 (市) 中, 财政性收支倒挂县占县级政府总数的73%, 赤字总量占财政收入的77%。[3]其中, 中西部一些贫困县 (市) 的财政收入大多入不敷出, 使许多地区的学校处于负债运行的状态, 特别是贫困县, 对其义务教育经费投资的冲击更大, 导致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更为狭窄, 加重了贫困地区学校的负债。《瞭望》2009年第46期以“地方财政之殇”为主题, 刊登了一组调研报告和政策分析。从中可以得知当前我国地方财政严重不足。如文中所述, “由于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的不彻底、公共事务的增多, 造成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严重:财权大幅上收, 事权层层下放, 导致目前大部分县乡政府的财力, 已经无力承担由上级政府层层下压的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和农业地区, 不少‘无财行政’的基层政权一盘散沙, 几近于瘫痪”[4]。

分析到这里, 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困境已经很明确:县一级的地方政府财政资源不足, 许多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政策可以说是与地方的财力脱节;县一级的地方政府承担的事务太多;县一级的地方政府过多承担“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福利的责任。从承担的责任看:财权及财力向上集中, 事权及责任不断下移, 县级财政需要承担70%以上人口的公共事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支出中, 县乡约负担87%、省市约负担11%、中央仅负担2%, 由于财力拮据, 县乡在基础教育上力不从心。[5]因此, 在这种背景下, 如果强制性地要求县市一级政府清退代课教师, 而不给予财政政策上的额外支持或财政支持地不充足, 那么地方政府在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上, 必将瞻前顾后、左右摇摆。

由此可见, 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 不只是全部清退或全部转正这么简单的问题, 它不是单一的教育问题, 也不是省一级政府或中央政府制定一个政策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代课教师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有”或“能否得到充分”的财政资源。如果目前的教育投入机制不能加以完善, 不能让县一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对称, 并让县一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资源充沛起来, 那么省一级财政或中央一级财政就必须拿出足够多的财政资源, 只有如此, 再结合精心设计的政策和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案, 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参考文献

[1]贺林平.广东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承诺兑现困难政府出硬招[N].人民日报, 2009-09-14.

[2]李林娜.兰州代课教师年内清退[N].兰州晨报, 2009-11-06.

[3]王彦才.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2) :12-14.

[4]健君.地方财政之殇[J].瞭望, 2009, (46) .

[5]安徽省人大财经委课题组.建立健康稳定的县级财政[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62) .

解决难点问题 篇2

恪守。他们应该按照 工作进度表交付之前承诺的工作结果。他们应该对其他成员的想法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别人一提出 什么就忙着反对。他们应该能敏锐地觉察到同事的需求和感受,应对 不同意见表现出宽容。他们可以争论问题,但应该保持对对方的尊敬。他们可以质疑对方的想法,但不应质疑对方的专业水准和人格。最后, 他们应该仅限于在会议室里唇枪舌剑,出了会议室的门就应该齐心协 力。只要团队成员没有做到上面所说的任何一项,他们就需要顾问式 沟通的帮助。从哪里开始呢?还是想想那五个目标吧。

1.确认问题的存在 确认问题的存在
首先,你需要和问题员工把“问题”确定下来。为了让他在谈话开始 的时候不那么紧张,有很多方式可供你选择来开始这个谈话,比如: “小 王,近来我总是为一些问题感到担忧,我想跟你谈一谈。”或者“小李,有 些问题总是困扰着我,我想看看是不是从你这里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 帮助。” 谈话开始后,你应向员工描述一下你希望他达到的业绩,鉴于他现 在没有达到,你就可以把话题引向这个问题的实质所在。当然,对方可 能并不同意你的判断,你们双方可能存在分歧。而且还有一种可能,那 就是对方虽承认了你的判断,但他把这或者归咎于他人,或者归咎于缺 乏某种关键的资源。总之,这是他没有办法控制的,这不是他的责任。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要让这套咨询程序起作用,首先而且最重 要的前提是问题员工承认的确有问题存在,并且他应该对这个问题负 责,这样双方才能够把谈话引向深入。如果你是这名问题员工的主管,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进行谈 话前你就应做足功课。你要了解这个问题多久发生一次,它是如何影 响了员工的业绩以至连累了团队的业绩。更重要的是,你应该有自己 的观察记录。在把问题摆上台面后,你要准备好听听员工是如何解释 的。为了促使他做出回应,你可以说:“告诉我整件事。”或者“关于这 件事是不是我还应该知道得更多一些呢?”

要小心翼翼地探寻,以确定是否真的有问题。也许这名员工从心 底就不赞成要完成的任务,或者分配给他的工作量太大了,给他完成工 作的时间的确有点紧。在前一种情况下,如果你不能说服员工让他认 可这项工作的意义,恐怕就只有劝他离开了。在后一种情况下,也就是 他对工作有兴趣,但是很多其他的事务让他分心,以至于不能全心投入, 也许你可以和他共同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让他及时了解整个团队的进 度,或者找一个人来分担他的工作。

2.找出症结在哪里 找出症结在哪里
当你为一名问题员工做咨询时,应考虑下述原因可能会造成其业 绩不

良: 压力: 压力:有时压力来自工作,有时又来自别的方面。工作的优先顺序不明:如果这是问题的症结时,责任更应该由主 工作的优先顺序不明: 管而不是员工来担负。在员工上班的第一天,主管就应该让他清楚哪 些工作是最重要的,是应该优先完成的。糟糕的时间或工作管理: 有些员工很善于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工作, 糟糕的时间或工作管理: 有些则不然。在今天的企业里,一个人常常要同时承担多项工作,而且 每项工作都同等重要,这就让那些缺乏此项能力的人常常处于手忙脚 乱的困境中。通常,这些人最需要的是一些关于如何确定优先次序,如 果计划和管理时间的培训。管得太多或者太少:主管管得太多,会造成员工特别是有创造力 管得太多或者太少: 的员工觉得束手束脚,如果不先征得上级的同意就别想实施自己的想 法。如果问题出在主管管得太少,那么员工就可能不知道应该如何去 完成任务。人际冲突:冲突也许存在于同级别的员工当中,也可能存在于员 人际冲突: 工和主管之间。不论如何,都应该迅速解决掉。违背承诺: 员工也许是在其入职的第一天就对工作或公司产生了 违背承诺: 不满。在面试的过程中,他误以为自己在争取的职位很重要,有很多发 展机会,可是到岗之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最初主管也许是出于善 意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可是情况变了,超出了他所能控制的范围。员工 觉得上级违背了承诺,因而心生不满,并且把这种情绪发泄在同事或者 顾客身上,并且交付二流的绩效。个人问题:问题员工的个人问题也许是他自己造成的,也许是和 个人问题: 他关系密切的人造成的。不管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使得他不能全心

投入工作。更糟的是,它使员工生产效率低下,容易和人起争执,并且变 得不好合作。上述这些问题无一例外会造成员工业绩不良,以至影响整个团队 的绩效。在对方承认问题的确存在的前提下,主管应该用心地倾听,用 温和的方式探究问题的根源,直到找到症结所在。3.确定改进方案并持续跟进 一对一顾问式沟通的第三个目标,是双方对于应该采取那些措施 来改进绩效达成一致。别被员工漫不经心的一句“我试试看”骗过去。当他说“我试试看”的时候,这意味着他同意了行动计划,但也仅仅意味 着他愿意去试试,而这样的试试并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你已准备好结 束谈话,而对方只是一个劲地说“我试试看”,你就应该引导对方不能仅 做出这个空洞的承诺,而应该脚踏实地来说说到底应该做什么让这个 计划变成现实。第四个目标是跟踪了解。在第一次谈话的时候,主管就应该确定 下次会谈的时间,以确保员工正在

向你们两个共同制定的目标迈进。

4.强化正确的行为模式 强化正确的行为模式
承认员工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以激励他持续改进。到最后,也许你 会用一个参加特别培训的机会或者一个特别的岗位来奖励对方呢。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顾问式沟通所处理的问题其实远不止绩效 好与坏的问题。有时候,管理者决定给问题员工留出多少时间来改进 其绩效,除了会受这名员工做出改进的意愿与努力程度的影响,还有其 他一些因素也会发挥作用。比如,压力可能促使你很想将一名问题员 工调岗、降职甚至终止其工作合同,因为他没有掌握操作一些新的办 公技术所需要的技能。也许你估计去雇一些新人来比花时间培训问题 员工更有效率,但真的是这样吗?还有,即便是这样,这么做公平吗? 在屈从于压力之前,不管这压力来源于不断增加的工作量还是客 户亦或是同事,你应该把找到新人来填补空位的时间成本和招聘成本, 包括花费在新人培训上的时间以及辞退一名员工带来的士气上的伤 害,与顾问式沟通带来的好处比较一下。这些好处包括改进员工的业 绩,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等。别忘了,没人能保证你新雇来的人 就会做出好成绩。如果你要去扭转一个问题员工的业绩,就必须让他明白他不能只 做表面文章,摆出个想要改进的姿态。要做到这一点,惟一的方法是用

行动表明如果他不做出明显的改进,你随时准备采取强硬的行动(这 意味着发出警告或者辞退他)。在第一次谈话之后,就要密切关注他 的行动,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改进也应该予以表扬,因为这会激励他 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双方约定的时间到了,还看不到变化呢?你需要了解问题继 续存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可以考虑其他新方案,比如额外的培训或在关键的领域给予更多 的指导以帮助他克服困难。制定一个新的改进计划,并获得员工的认 可,然后确定一个新的评估日期。如果那时他的业绩表现上升到令人 满意的水平,就要表扬他。或者如果你认为合适的话,给他一些积极的 肯定来巩固正确的行为模式,比如给他分派一个喜欢的工作或者新的 职责,以显示你对他的信心。

5.你适合做顾问式沟通吗 你适合做顾问式沟通吗 你适合做顾
如果你对以下问题的回答都是“是”,就说明你很适合为员工做顾 问式沟通。1.我给过员工机会分享我所知道的关于团队形势的信息吗? 2.我清楚地向员工指出他的哪些行为需要加以改正了吗? 3.在向员工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后,我又接着提了封闭式的问题以 抓住症结所在了吗? 4.我解释了改进不良行为的必要性,并且说清楚了如果不改的后 果了吗? 5.我是否给予员工帮助以

解决难点问题 篇3

[关键词]高校 后勤社会化改革 战略思维

[作者简介]邓易元(1972- ),男,重庆开县人,重庆工学院后勤处副处长,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后勤教育管理研究工作。(重庆40005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064-02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由政府主导,以社会承担为主,高校选择办学所需要的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①一方面依托社会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改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称为“外引进”;另一方面,为使现有校内后勤部门由封闭走向开放,转化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产业化、社会化的经济实体,从而形成多元化、全方位支持的、企业化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的后勤保障系统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服务水平,这称为 “内调整”。“外引进为主、内调整为辅”推行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经验,但高校后勤存在的主要矛盾,即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使得在实践中操作中,出现了至今仍然是困扰高校后勤社会化甚至是高校改革的难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三个难题”:“甲方乙方”相互关系确定的制度安排问题,“乙方”性质确定及“过渡期”安排问题,“过渡期”人、财、物的管理方式设计问题。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难点问题的思维成因

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事业单位的环境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始终处于“探索”或“冒进”状态。不论是哪种状态,始终没能仔细分析造成三大难题的思维基础。笔者认为,造成“三大难题”的思维基础有:一是学校的外部环境。学校的对外环境主要指配套政策和地理位置。在政策的总体影响上各校几乎相同,但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有关税务、工商、物价、财政等关键部门的政策是否配套,直接影响该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进程。地理位置主要指学校校区坐落于发达的城区还是闭塞的乡镇。一般说来,若是前者,学校可能方便从社会上得到各种服务,就不需要自己来办;若是后者,学校不自己办,社会难度很大。二是学校的内部条件。学校的内部条件主要指学校的经济实力、校内师生的购买能力、学校的规模、学校的自主权、学校内部的人文环境因素等。学校的经济实力决定着高校在改革中是否由“社会”来提供服务。校内师生有效的购买能力形成市场,社会化改革缺少了这样的市场基础就会寸步难行。学校内部的人文环境因素影响着公众的认知能力,影响着人们的观念问题,以及对改革措施的理解力度、支持程度和一致性程度。三是推行改革的风险因素。风险是指在一定环境、时期内,在目标的期望值约束下,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可能发生的差值,差值越大风险越大,差值越小,风险越小②。任何改革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要推行改革,必须寻找到引起风险主要因素,方可对症采取措施,减少潜在风险带来到风险后果。

三、解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难点问题的思维抉择——战略思维

如上所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三个难题”制约着改革的深入,严重影响着改革的力度,要想解决好这些难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要继续保持站在高校改革时代潮流的前端,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就必须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③,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1.战略思维。“一般而言,战略定义为: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规律性的或全局的谋划。”④战略具有目标性、对应性、长期性、全局性等显著特征。战略实施不仅需要制定战略目标、战略方针、确立战略重点、落实战略部署和战略措施,更需要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战略谋划的智慧,是关于经济、社会以及人自身发展战略的构思过程。战略思维的核心就是能够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和趋势,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要求我们能够使用系统、辩证、创新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科学地针对关系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有预见的理性思维活动。在战略思维过程中,主体既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思维方法,又要把主体的目的性、价值取向加以充分的展现。

2.战略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是思维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则,是思维运动获得成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思维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思维方法是一个复杂系统,因此,战略思维运用科学的战略方法。科学的战略思维方法需要将宏观思维和微观思维辩证统一起来,将超前思维和反馈思维辩证统一起来,将创新思维和常规思维辩证统一起来,将集体思维和个人思维辩证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战略思维价值观。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战略思维价值观,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理性价值和人文价值、现实价值和目标价值、人类利益和自然利益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以保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解决难点问题的战略思维支撑。(1)加强思维理论研究,寻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科学理论支撑。科学的理论是正确决策的思维基础,这需要理论界加强对“后勤社会化”的概念、范畴、基本的理论框架有完整的表达。只有当人们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根本的转变,改革才能走得顺、走得远,最起码要让改革的参与人(包括上层的设计人和基层执行人)弄清为什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某学者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文件中,得出高校后勤社会化应具有三重目标,即直接目标、远期目标、潜在目标。它的直接目标是缩小办学资金刚性支付范围,部分解除“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缓解教育经费供需矛盾;远期目标是剥离非生产性资产,按照社会分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使高校后勤服务系统融入社会经营系统;潜在目标是弱化单位低效率的平均主义,按市场经济原则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2)政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在出台后勤社会化改革思路时,要避免“一刀切”、不把表面状态列为考核指标的做法,而应积极鼓励各校做切合本校实际的尝试。后勤改革步骤的方案设计要坚持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合适的就是好的。(3)学校各方要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报以理解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进改革。学校是将后勤社会化改革思维进行创造性推广的直接实施者。学校要消除导致改革困难的深层原因,学校各方皆要有耐心去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加之学校除后勤外的系统没有进行全面的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先锋。因此,若干当事人既是改革者又是被改革的对象,在正确处理这两个角色的错位或矛盾时,本人要多一分勇气和大度,旁人要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战略思维抉择

基于战略思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该做出科学的战略抉择。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未来的战略思路。后勤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业务工种繁多,其战略目标必然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经济效益,又包括社会效益;既包括定性目标,又包括定量目标。高校后勤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依托学校,与学校发展同步发展,以优质价廉的服务、高效经济的保障,保证学校快速发展的正常有序,满足师生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并适度开拓社会市场。高校后勤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1)以“学”为本战略。大学,关键在一个“学”字。作为高校后勤,必须“以学为本”,“学”包括学校、学者和学生。以学为本的含义是指“时为学所用、钱为学所花、物为学而在、人为学者先”。 “时为学所用”是指我们管理服务所用的工作时间,是否有利于学校、学者、学生的发展;“钱为学所花”是指有限的后勤运行经费是否有效地运用在学校发展建设、学者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成长上;“物为学而在”是指后勤的有形设施、设备和无形文化精神是否为学而生、为学而在;“人为学者先”是指后勤人必须牢记以“学”为核心,把“学”的利益永远摆在前面。(2)“人才强企、教育兴企”战略。后勤队伍建设的水平决定着后勤的何去何从与兴衰成败,也决定着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的实现。“人才强企、教育兴企”战略的实施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观点。要创造一种服务教育、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思想氛围,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选拔、培养、考核职工的标准,重学历而不唯学历、重岗位而淡化身份。要牢固树立“只有开心的员工,才能照顾好每一位师生”的理念,善待员工就是善待集体善待学校、学者和学生。(3)创“学”字号品牌战略。作为大学的后勤服务实体,首先要围绕大学的根本职能进行自身服务的定位。高校后勤无论怎样社会化,其根永远是在学校。高校后勤要充分利用“大学”这个品牌,在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在服务的效应上动脑筋,创造“学”字号服务品牌。(4)提升组织自动力战略。组织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即外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内部具有永动力,即组织的自动力。组织自动力的提升,需要更新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需要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组织获得自动力的源泉。要建立岗位博弈机制,从心理上激发全体员工的内在潜力。要有稳定的人才流动途径。后勤实体要适应社会和学校的发展进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像远程抄表、远程控制、机械作业、自动控制、网络传递等,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5)组建虚拟组织战略。后勤实体现在是一个大而全的实体,尽管体系庞大,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学者和学生的需要。为此,需要通过组建后勤服务虚拟组织,联系校内外或其他高校后勤同行和社会同业组织,根据项目需要,搭建不同的虚拟组织,以实现服务信息、人财物技术资源的共享。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后勤在组建虚拟组织时,要牢牢把握虚拟组织的核心层和主动权,方能不被淘汰。

2.战略目标的实现途径。为实现高校后勤发展战略目标,就要选择实施的途径。由于高校后勤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复杂系统,在途径的选择上,也呈现多样性或多途径同时并举。但是,为适应国家、学校“十一五”发展的需要,实现后勤实体“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进行观念的创新,重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文化伦理建设。

一是观念创新。它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前提。主要的创新观念如下:首先,建立和谐的思维方式。根据社会发展进步、客观条件的变化,学校后勤以“和谐”的思维、“中和”的思想,用调和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满意的效果。其次,创立“e”服务观。所谓“e”服务观就是网络化服务观。信息时代人们对服务的需求已经由“解决温饱”跃进“小康时代”,而这种“e”服务观正是为满足人们对服务的快捷性、对服务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品位性应运而生的。最后,强化育人观。高校后勤工作需要强化育人观。服务和育人两者互为关联,相互促进。在服务过程中,以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文明的风尚,在精神和道德上给我们的服务对象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在接受服务时得到良好的教育。处理好服务与育人的关系,要求重新审视“质量观”。质量观的内涵首先是我们对学校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所能起到的直接、间接作用在哪里,其次是我们的保障产品、服务产品的质量以及育人工作的质量如何体现。

二是创建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创建新型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学校与后勤实体间的责权关系,学校的甲方在对后勤实体实施保障管理和服务方面,应该强化指导协调和服务,后勤实体应该在组织、人、财、物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经营,需要放权,但它应该成为后勤集团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保证经济行为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学校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建设“强化管理、放权经营”的新型组织模式。在后勤实体内部构架上,要充分体现战略需要和业务需要,为适应虚拟组织建设而构建核心层。核心层的基础是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和关键人才,这是设计新型组织的依据。其次是要引进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决定后勤实体生存发展的关键是其管理服务工作质量,要进行相关标准的认证,提升质量控制能力,减少质量的差异性,保证后勤管理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再次要建立适于后勤灵活运转、指挥有力、环节精练的扁平组织形式,即通常所说的“A组织模式”。它是实体管理权的分配体系、指挥权的分配体系、协调权的分配体系,在这个框架下垂直领导,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协调有力。

三是加强后勤文化伦理建设。高校后勤承担着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保障和培养人才需要的后勤保障,在高校这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环境中,更需要丰富的企业文化来支撑企业的发展。后勤文化既能凝聚员工力量,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起到育人的效果,因此,加强后勤文化伦理建设是实现后勤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后勤实体要不断更新企业的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企业精神,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建设后勤文化,要特别关注后勤伦理建设,正确引导后勤员工对市场行为的认知。后勤伦理是指在后勤保障、服务和经营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经济学告诉我们,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有诚信,需要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在经营行为上有伦理上的制约。正如人们常说的,“维持法律的执行需要法律之外的精神加以约束”,这种精神就是伦理。

[注释]

①郑善学.后勤社会化改革[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51.

②(美)詹姆斯·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黄长全,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

③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1.

解决难点问题 篇4

一、制约联网审计发展的问题

1. 联网审计的成本。

传统的审计监督有成本, 联网审计同样也存在成本管理的问题。目前在大部分审计项目中, 审计成本预算管理基本上是个空白, 对于联网审计的成本问题更是没有考虑。联网审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联网审计的成本管理涉及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等多个方面。据测算, 开展以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和会计结算中心为重点的联网审计, 仅建设成本每项都在百万元以上, 这对于很多市、县级审计机关都是难以承受的。

2. 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

联网审计是一项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业务综合性高的工作。审计人员面临知识更新的需要, 一方面要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 要熟悉审计政策、法规和其他审计依据;另一方面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 要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有充分的了解。这些技术因素往往超出传统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由于我国审计机构组建的历史不长, 审计信息化工作推广时间不长, 审计人员大都来自财经部门或财经院校, 他们掌握的知识主要限于财会方面, 极少受过系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据安徽省审计科学研究所从反馈的30个县、市、区审计局调查问卷看, 30个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所学专业, 2003年为审计专业148人、财会专业153人、其他专业65人, 法律、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人员增加缓慢。人员结构问题制约了联网审计的发展。

3. 被审单位的配合。

愿意与审计部门联网, 接受24小时监督, 的确需要勇气, 这就相当于去掉一切伪装, 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给了审计部门。一些被审计单位不愿意与审计局联网, 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担心财务数据泄密;二是不希望审计局看到一些“敏感”数据, 因为与审计局联网就意味着把“家底”暴露在阳光下。事实上, 全国各地在联网审计试点过程中已经遇到了类似难题。早在2002年, 某市审计局就提出了与该市会计结算中心联网的想法, 但对方却以财务数据需要保密为由拒绝了审计局的要求。资料需要保密是拒绝联网表面上的原因, 更关键的原因是怕把“家底”暴露在阳光下。

4. 审计法律问题。

按照《审计法》, 审计机关要提前三天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 然后才能调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如今, 通过联网, 审计机关可以实时对联网的任何部门进行数据查询, 这是否与《审计法》相违背呢?实行联网审计后, 审计机关能随时看到被审计单位的资料, 是在下载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前下达审计通知书还是在进驻被审计单位前才下达审计通知书?再如审计周期, 有的单位联网后数据每天拷贝到审计机关的服务器内, 是否需要每天对数据进行审计?如果不天天审计, 有没有天天拷贝的必要?所有这一切, 都是联网审计今后发展中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5. 内部控制的被动依赖。

首先, 审计基础数据需要内部控制来保证。联网审计模式下, 审计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而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主要是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换言之, 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那么审计人员的工作都将建立在虚假信息之上, 带来极大的审计风险。其次,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依赖是“被动依赖”。现场审计模式下,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来确定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这种依赖可以称之为“主动依赖”。而在联网审计模式下, 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强度和频率很难得到保证, 而实质性检查不可能达到穷尽所有业务的程度。因此, 审计人员不得不“被动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6. 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

联网审计主要通过远程取证来完成审计, 主要的审计取证工作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由于计算机的使用, 引入了一些新的审计方法, 这些审计技术方法能够有效地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效率。但是, 联网审计模式下, 传统审计中的一些常用方法, 如询问法、观察法、盘点法在联网审计中将不再适用。而这些方法在审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传统的审计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技术方法, 由于审计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 审计线索、方法、手段也必然受到影响。原有一些审计方法已不适合使用, 缺乏与联网审计适应的技术方法。

7. 被审计单位隐蔽违纪违规行为。

随着联网审计的深入, 一些被审计单位知道“审计机关可以实时看账”后, 其违纪违规行为也变得更加隐蔽。仅靠审计财务数据或者审计一套账已很难发现问题。

8. 安全保密风险。

联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 能够适时、准确、快捷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信息, 这在给审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因为管理问题给审计机关带来前所未有的审计风险, 如因适时了解数据信息带来的保密风险, 因网络连接带来的技术安全风险等。

二、解决联网审计所遇问题的方法

1. 政府提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特别是提高对网络审

计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 认识到网络审计的巨大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尽可能地为审计机关网络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另外, 审计机关应大力压缩不必要的开支, 量力而行, 化整为零, 分年度、分阶段实施, 不求高档求够用, 不求一步到位, 只求不断进步, 逐步搞好联网审计建设;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 建议由审计署向中央财政申请联网审计专项补助资金, 对地方政府无力解决联网审计资金的审计机关进行专项补助, 以切实解决联网审计建设资金问题。

2. 就调整审计人员结构而言, 在编制增加困难、实际人

数超编、自然减员缓慢的背景下, 大量引进计算机人才的空间很小。因此, 在推进联网审计过程中, 应注意采取切实措施, 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使他们在审计岗位上成为专才, 在实践中成为专家。审计队伍专业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 今后一段时间内, 在职学历教育将成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改善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因此, 应对审计人员在职学习做出规划;在通过自然减员的有限编制积极引进计算机人才的同时, 鼓励和引导在职审计人员“兼学别样”, 使广大审计人员在审计岗位上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3. 拒绝联网审计的原因还有很多, 但来自联网审计对象的阻力, 无疑是推广联网审计之难点所在。

联网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受被审计单位领导认识水平、信息化建设状况、内部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审计机关必须努力摆脱这一困境, 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如通过政府发文的形式为顺利推进联网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4. 国家审计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周德铭说, 法规

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 不应当成为先进生产方式的障碍。如按照现有审计法规, 审计机关是否具有与被审计单位联网取得数据的权力, 有没有随时获取被审计单位数据并进行审计的权力, 在发现问题后有没有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的权力, 被审计单位有没有相应的义务等, 需要与时俱进地对现行法规进行诠释。因此, 国家立法机构应尽快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健全问题, 使审计活动在法律的范围内更好地发挥作用。

5. 虽然各地联网审计基础情况不同, 但审计署可以在系统技术层面上出台建设标准或指导性意见;

联网审计的审计程序、审计时限、公文格式等需要进一步规范, 要与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相协调, 审计机关原有组织方式应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6. 联网审计因为管理问题给审计机关带来前所未有的审计风险, 因此, 应特别关注联网审计的安全管理问题。

应根据审计准则明确建立联网审计管理制度, 如跟踪作业制度、日常监控结果报告制度、审计人员网络权限管理制度、审计程序选择制度等。

7. 针对被审计单位联网上隐蔽违纪违规行为, 应尝

试建立基于多种经济数据库间关联关系的审计方法, 发现一些更加隐蔽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多个信息系统的联网, 通过在一个系统的多个单位之间、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查询、分析、比较、核实, 发现一些更加隐蔽的违法犯罪行为。

8. 构建纵横交错的联网格局。

在整合审计资源基础上, 在一定范围内构建纵横交错、运行高效的联网格局, 实现扩大联网审计覆盖面, 畅通监控渠道, 高效发挥审计职能的目标。

解决难点问题 篇5

2017.6.19

一、正确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充分说明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乡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政权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形象来认识我们的党,通过乡镇政权的执政能力来判断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充分认识做好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镇领导如何正确审视自己,找准发展路子,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镇工作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乡镇干部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尤其是像我县这样的民族边远地区,乡域分布较宽,人口居住分散,下乡到村有时要走两天。再者,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在待遇、工作量、工作难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乡镇干部整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工作,但政治、经济待遇较县级机关更低,而且往往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正确评价。乡镇干部对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每天百事缠身,上管天,下管地,鸡毛蒜皮全管尽。工作稍落后,便要受到多个“婆婆”的批评和指责,容易两头受气。工作辛苦也就罢了,还往往得不到农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乡镇干部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而且由于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身处各类矛盾的漩涡之中,群众稍有不满,乡镇干部就是他们的直接发泄的对象.“有吃有穿不怕你,出了问题要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你来硬的要告你,催粮催款不理你”就是农民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态度的普遍反映。我县属国定贫困县,经济十分贫困,有些乡镇政府机关的基础设施甚至比一般的农民生活条件还要差,很难使干部做到“以乡为家”。没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安心干本职工作,乡镇干部思“城”心切,都想往城里、往机关跑,一些乡镇干部干不了几年就要求进城、进机关,有的乡镇领导甚至提出,到机关当个一般干部都行,甚至有些宁愿外出打工也要放弃这相对比较稳定的“铁饭碗”。由于上级领导只过问乡镇干部的作风、任务完成情况,不问工作背景,对他们的酸甜苦辣、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家庭住房等后顾之忧无人问津,因而导致乡镇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众所周知,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造成职权行使“虚化”和“悬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根拽得紧,就跟哪根转。由于国家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市县一级条条块块分割过宽、过细,“衙门”、“婆婆”和“菩萨”过多,哪尊“神”也得罪不起,今天你来检查,明天他来验收,应接不暇,乡镇领导整天应付不完。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与工资、考核、奖惩挂钩,不搞不行。乡镇干部经常“跑断腿,磨破嘴”,不分昼夜也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诸多指标。这达标,那验收,样样都需要钱,庞大的招待费使得乡镇政府无法招架。凡事有考核,轻则受处罚,重则“一票否决”。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让乡镇领导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有些乡干部很无奈地说:“乡镇干部真是忙,一票否决压脊梁。成天泡在乡村里,难有空闲难见娘。上面下面都得顾,忘我工作也无房”。这就是对当前农村基层工作难抓的最主要原因。

3、乡镇班子不稳定。由于《组织法》规定,乡镇班子的任期是三年,而通常是第一年“看”:调查了解,熟悉情况;第二年“干”: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第三年“换”:本来应该是大干快上,加快发展,但因为又面临着换届,很多乡镇领导又只有等待观望,得过且过了。加之,近年来,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较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变动频繁,致使乡镇经济发展的决策还未来得及实施,或刚刚实施就调离,决策落实不了,规划实现不了。而新上任的领导又另起炉灶烧上“三把火”,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延滞了经济发展步伐。

4、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镇一级政府财力单一,特别对我县这样的国定贫困县而言,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广大农民基本解决温饱,至今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乡镇又实行财税包干制,要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工资,乡镇工作困难重重。乡镇领导要突出政绩,又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这样虽然政绩出来了,但给乡镇遗留下了许多隐形债务。甚至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务开支,乡镇政府只好经常向老百姓伸手,向老百姓“挤”,这是导致当前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的重要因素。笔者曾下乡搞调查研究,全县49个乡镇,只有10%左右的乡镇因经济条件较好,能基本上保证按月发薪,其余的均不能按时、足额给职工兑现,最长的有连续8个月没有领到一分钱,干部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经济困难,乡镇政府根本无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别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财政平衡难这“三难”是制约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

5、乡镇干部身份复杂,违法行政难以有效遏制。现在中央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依法行政强调得特别严,它虽能规范干部的行为,也有利于干部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法治手段不配套,人治手段违法,行政手段又无用,乡镇领导经常处于“早起来丈夫怪罪,晚起来婆婆怪罪”的两难境地而无计可施。且乡镇干部的身份难以准确定位,实际工作中“被迫”身兼数职,不仅是乡官还是税官、警官甚至是法官,在没有任何执法权的情况下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还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而且在不少工作中直接点名要书记、乡长挂帅,一把手负总责。由于少数乡镇干部法律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具备,为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就难免出现违法行为,与群众发生冲突和矛盾,这就直接造成了群众与乡镇政府的对立。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披露基层干部违法行政受处罚的典型案例,受处理的几乎是乡镇一级,乡镇干部在农民心目中形成了“上级干部爱民如子,基层干部视民为草”的印象,得不到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6、农民对基层政权的依赖逐步削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政务公开全面实施,农民对乡镇政府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客观地讲,除了征收超生费及办理有关证明外,乡镇政府巳无多大行政安排职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经济非常贫困的地方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无所不能”的形象,也让不少乡镇干部产生一种大权旁落、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如今农村就流传着这样的思想:土地到户不靠你,大小事情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要钱要粮不给你,你逼急了就告你。这是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客观反映。

三、搞好乡镇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搞好乡镇工作,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领导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要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抓乡镇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乡镇工作的新路子。针对少数干部在一个地方不安心,思“迁”、思“调”的问题,要在乡镇领导班子

及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力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苦干实干带群众致富”的学习热潮,以“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秉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乡镇领导既要在届期内出成绩、出政绩,又不能留“尾巴”、留“后遗症”。通过学习,要求乡镇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切实转变乡镇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服务,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

2、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不能过于频繁。除了任届期满,或班子极不团结,或个别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低、素质差外,在任期内(宪法修改后应为五年)一般不宜对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大的调整,也不宜把这个乡镇的领导调到另一个乡镇去交流使用,要尽量在本乡镇使用(特别是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以保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乡镇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同时,要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在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乡镇干部的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让乡镇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3、给乡镇干部松绑减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非常繁重,县上各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和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任务下派,减少基层工作压力。各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在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层,要更多地为乡镇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上级党委、政府要适当压缩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对乡镇工作的检查考核要简化程序和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效,不能单纯强调投入、装备。

禁止多头检查,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各部门及对口联系单位不得在乡镇乱吃乱喝,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强行向乡镇摊派报刊、书籍,为乡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这个会那个会,这个应酬那个接待,党政正职不参加,就说你不重视,就要挨批评。所以,还要尽量压缩文山会海,减少乡镇政府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切实给乡镇领导松绑减压,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这是基层干部的强烈愿望,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4、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目前,乡镇一级政权的行政职能发生转变,市场手段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正逐渐成为乡镇工作的主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维护市场秩序。乡镇领导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重点,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政税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导乡镇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业税收,扩大基础财源。根据我县实际,各乡镇要大力发展具有雷波特色的优质脐橙、茶叶、青椒、莼菜、竹笋等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5、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大力号召全县乡镇干部开展知民情、化民怨、帮民富、暖民心和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法律的“四民四送”活动,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乡镇工作主要就是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乡镇干部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和田头地角,同农民讲政策,听农民心里话,帮农民办实事,体察群众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

对农民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盼望什么,领导干部应做到心中有数。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干部。只有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打开新局面。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法规,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难点,往往是工作得以突破和推进的关键;群众关心的热点,常常是大局稳定与否的“晴雨表”。当前要积极按照中央安排部署,稳步推进和巩固“费改税”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民集中精力抓发展、奔小康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论数字口译难点及解决 篇6

【关键词】数字口译 口译教学

一、数字口译的困难源自哪里

英汉进制的差异是导致困难的重要原因。英语的进制为“三位一进制”,分别为 thousand,million,billion,trillion等。而汉语的为“四位一进制”,分别为万,亿,兆等。这就决定了译员不仅要进行语言间的转换,还要进行数字进制间的转换,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例如:译员非常容易将“万”和“million”弄混;把“亿”和 “billion”弄混。而对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数字方面的表达也会略有不同,比如30亿在英式中是“three thousand million”,在美式中是“three billion”。2008年在英式中是“in the year of two thousand and eight”而在美式中则往往被说成是“in twenty oh eight”。

其次,在数字倍数表达以及单位表达方面,中英文也有明显不同。比如汉语中有很多传统的计量单位,如斤,亩,里等,英文中又有很多英制的情况,如 mile,foot,inch 等。以上原因与都会给译员的迅速转换造成困难。而当一连串数字,甚至带单位的数字连续出现的时候,转换更是难上加难。

二、为什么针对数字译员容易发生错误

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语速、发音、语境和数字串等多种作用所致。当然主要还是译员双语技能欠缺、汉英数字转换不熟练、现场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首先,在倾听和分析阶段,译员就会遇到困扰。首先,数字出现的时间短,密度大。其信息量远超过其他材料。比如一篇介绍广州经济的文章:“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州的生产总值翻了四翻多,至2004年,达到4115.81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在5.63万元,按2004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6800美元”。短短的两句话里面就包含了数字:20多,四翻多,2004年,4115.81亿元,5.63万,6800美元。如第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记录,那么第二阶段的产出就更难做到,甚至在同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被发言人越落越远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翻译效果和译员信心,甚至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其次,有些时候数字可能含有其他意思,不能够直译。比如:at sixes and sevens。這个正确的解释是:乱七八糟。或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并不用把具体的十和百翻译出来。而是直接意译成“It takes time to educate a person”即可。

再次,如果不记忆数字单位,纯粹地记录数字也是毫无意义。比如第二届全国口译大赛中就有这样一段:“今年1至7月份,中美签订技术引进合同888项,合同金额达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占中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25.3%。”除了快速的跟进这些数据以外,更应分清每项数据后面的单位是什么。

三、如何克服数字难题

首先,采取循序渐进原则,由个位数的数字开始练习,渐渐拓展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万位数及以上数字的翻译。双语数字转化能力同等重要。

同时,尤其注意训练学生万位以上数字的翻译能力。在一定的单个数字训练之后,可以将数字融入句子、段落和篇章来翻译。反复训练,熟练数字转换模式和笔记方法,使之固定在译员的长时记忆中,达到自动化,从而节省听辨所需精力,腾出更多精力组织译语产出。

其次,在实践中,无论是同传或交传,对于涉及到的数字,要进行快速地跟上记录,因为人脑的能力是有限的。关于数字笔记方法,前人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如方框模型、点线法,缩略记录法,填空记录法,分节号记录法等等。表格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虽然接纳性强,却有其操作上的硬伤。同时,如果是一篇数字堆积的文章,其在操作上也有困难。因此,笔者不提倡推广表格法。缩略记录法和用分节号将数字隔开,从而快速的得出转换的结果,都是比较有效的记录法,具体哪种方式能更快的记录和译出还需要口译学习者和译员不断地摸索。

再次,在遇到大量数字的情况下,还应尽量缩短口译滞差,紧跟数字翻译。如听到Imports of jeans from China have increased by 9.3%,from the Phillipines by 6.5%,译员可以先译数字:9.3%,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牛仔服的增加量,6.5%,从菲律宾进口的增加量。这样既可以快速地将数字包袱抛掉,又可以紧跟发言人,避免因数字干扰而遗忘信息。

最后,如果数字密集量大,而发言人的语速又很快,那么译员可以退而求其次,翻译出一个整数或者约数,或是用一种形容性量词来代替。这种方法只能说是在高压之下避免出错的权宜之计。而对于同传实战来说,译员之间的配合也可以缓解数字造成的压力。当然,译员还应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克服现场紧张情绪。

四、结语

总之,数字是口译学习者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想顺利克服,需要译者进行训练和摸索。而目前的一些研究,例如表格法,点三杠四法等等,已经取得了进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而笔者仅希望在这一领域能有更多的实践,研究,帮助译者解决数字难题,达到顺利口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达妮卡·赛莱斯科维奇.口笔译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解决难点问题 篇7

1. 建立市场化的经营者选拔机制

建立企业经营者的市场选拔机制, 逐步废除经营者由行政机关任命的制度, 实行社会招聘, 将经营者的选聘市场化, 建立经营者信誉制度, 加大信誉不良的经营者择业和从业的难度, 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 公司监督机制的建立

针对上市公司监督机制薄弱的问题, 应加强财务监管, 通过及时报告、备案, 委派财务总监、监事、完善审计制度等,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同时要保证经营者股票期权计划规范进行, 对公司的高管的持股、行权等方面信息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

3. 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

目前, 我国乃至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推行股票期权的公司往往采取单一的行权标准——股价。这种单一的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第一, 股价作为一个指标, 不仅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关, 而且可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决定了我国新兴资本市场上的股价有时并不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管理当局的努力投入程度。

第二, 利率、汇率因素仍然可能影响股票的价格。以利率为例, 由于我国银行近年来不断调低利率, 再加上利息税的开征, 这使得居民储蓄的回报率日益降低, 经济人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特点必然导致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流向资本市场;面对涌入资本市场的大量资金, 股票出现暂时的供小于求的局面;其结果导致股票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如果此时再以股价作为股票期权行权的惟一标准, 那么股票期权的存在将既无法对管理当局进行恰当的激励, 也容易产生激励的扭曲性。

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 以及我国企业经理人员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我们认为在我国推行股票期权的过程中, 不应该单独以股价作为股票期权行权的标准。在关注股价的基础上, 应该同时辅以对企业核心财务指标的考核。因为尽管经理人员可以在短期内利用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蓄意操纵股价, 但是其要立即对若干财务指标进行完全的操纵, 困难不小。因为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钩稽和此增彼减的关系, 那么企业管理当局要想同时操纵财务指标并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私人利益的方向发展, 几乎不可能!

4. 股票期权制度健康运转的机制设计

我们认为, 股票期权制度要想健康地运转, 必须能够有效解决并抑制可能诱致财务欺诈与股票期权魔术的诸多因素。因此, 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革新:

(1) 尽可能缩减可供企业管理当局选择的会计政策的范围

由于目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往往允许多种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存在, 所以管理当局经常从个人的私人利益出发, 选择一种最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 并按照此编制财务报告, 向资本市场提供会计信息。由此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基本的公允性, 无法促使社会资源的趋利性流动, 而且往往可能不恰当地影响企业的股价, 由此导致管理当局从高涨的股价中谋取暴利, 但投资者却因此受到损失, 使管理当局不恰当地从股东手中掠夺财富。

(2) 关注股票期权制度推行的经济后果

股票期权制度之所以成为财务欺诈和舞弊的温床, 一个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股票期权价值并未计入企业的成本。而将股票期权价值费用化, 则可以正确地衡量管理当局的努力程度, 使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得以正确的发挥。

(3) 由股价和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共同决定行权标准

解决难点问题 篇8

近年来, 在机械化秋整地组织实施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 机械化秋整地的难点问题

1.农民认识不足, 秋整地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虽然大型机械秋整地技术可提高地力, 灭虫害、草害, 更好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是一项已经被证明了的成功的增产技术措施, 但农民对此还是认识不足。为了提高产量, 农民多种植晚熟品种, 存在倒地慢、拖拉的现象。由于秋整地有效作业期较短, 本应秋季整地, 不得不改在第二年春季进行, 机械秋整地的技术效果发挥不出来, 出现秋、春两季作业的现象。2010年春季低温多雨, 耕地出现明水内涝, 机车下不了地, 近50%的旱田区农民在5月初才开始进行机械整地, 过了农时种不上地, 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大型机具不足, 农机装备结构不够合理

受目前农机田间作业收费市场调节以及投入产出比的影响, 旱田区应用小型整地机械仍是农民的首选, 进而也影响了农民更新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 出现小型机具多, 大中型机具少, 农机装备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多年的实践证明, 长期使用小型轮式拖拉机组进行整地作业, 不但影响作物产量, 而且会造成土壤严重板结, 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保证秋整地作业质量, 必须使用大中型机具来完成作业。但目前有的乡镇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严重不足, 加之大量的大中型农机具已接近报废期, 有的还在超期服役, 机具技术状态不达标, 势必影响到秋整地的质量与数量。

3.整地投入不足, 大型农机具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受投入产出比的影响, 农民对自家的承包田存在舍不得投入的思想。目前, 全区旱田主体采用小型根茬粉碎还田机进行灭茬复原垄作业。每公顷作业收费240~300元。如采用大型机具 (全方位深松机、液压双向翻地犁、灭茬深松起垄联合整地机等) , 农户需付作业费每公顷380~420元。受投入产出和农机田间作业市场调节影响, 导致小型根茬机在旱田整地中占主导地位。旱田多年未翻或深松的耕地约占50%。出现犁底层上移加厚、节骨草、小根蒜荒地等现象, 导致土壤板结, 不利作物根系发育和土壤有效养分的吸收。同时, 板结的土壤将难以形成很大的土壤水库来吸纳天然降水, 减轻洪灾的损失。

4.农户耕地分散, 农机具整地作业成本高

我区现有耕地面积289万亩, 农村人口60万, 人均耕地3~5亩。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种植作物不一, 田间作业方式、方法不同, 无疑给适于大面积连片农机田间作业的我区各种农业机械充分发挥作用, 设置了难度。养机户田间作业燃油空耗加大, 增加了作业成本和资源浪费。我省连片整地作业油耗1 kg/亩左右, 现在由于耕地分散经营, 机具田间运输空耗加大, 养机户田间作业油耗一般达到1.5 kg/标亩以上。2004年以来, 我区已组建了股份制农机作业合作社52个, 配套的大型农机具在我区农业生产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装备数量较少,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可连片耕作的组织化程度较弱, 这些大型农机具的作用发挥占全区的份额有限。

5.农民资金不足, 技术指导与服务滞后

近年来, 随着物价和人员工资的不断上涨, 包括农用油料、农机配件和驾驶员工资在内的组织机械秋整地的各项费用等都在不断攀升, 县级农机田间作业的收费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 秋整地机耕费已占农业生产总费用的25%~30%。同时, 秋整地时, 养机户和用机户尚未出售手中余粮, 资金看紧, 已成为影响秋整地进度的因素之一。另外, 随着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单靠销售厂家的售后服务是远远不够的, 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对养机户在新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服务上比较滞后, 影响到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机具作用的发挥, 进而影响到秋整地的质量和数量。

6.片面追求政绩, 忽视了秋整地的科学性

搞好机械化秋整地工作, 涉及区农委、区农机局、乡镇、村、户、地块等诸多环节, 它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作为涉农部门要做好组织宣传、方案制定、现场推进、技术服务、搞好“统”的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乡村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和突出自身工作业绩, 不顾“耕塇制”的技术要求, 出现有的路边地块连年深松、深翻, 而有的非路边地块连年利用小型根茬粉碎还田机灭茬起垄作业的不正常现象。对于路边地块, 为了抢进度, 大多是乡村组织雇用机车进行作业, 机耕费由村集体承担, 这也是目前村级新的债务形成的因素之一, 也影响了农民进行秋整地的积极性。

二、 搞好机械化秋整地的对策

1.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对秋整地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要充分认识农机化的科技载体作用,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技术资源, 通过“科普之冬”等有效活动形式, 采取讲座、现场解剖机具与下发技术资料相结合等方式, 深入乡村, 宣讲机械化秋整地的整地方式、效益分析、技术要点;同时做好秋整地与春整地、大型机械与小型机械整地作业效果的对比, 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应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增产增收效果。

2.探索统种分管, 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 要本着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不断探索实行统一品种, 统一连片种植, 分户管理, 统一收获, 连片机械秋整地作业的生产模式。同时, 要不断创造条件, 大力鼓励、扶持农机个体经营大户和农业生产大户, 鼓励土地流转, 适度规模经营, 引导他们走联合、股份合作的家庭农场、互助农场的发展道路。这既能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 提高机械利用效率, 降低秋整地的机耕费用, 又能解决农机化大生产与小户分散经营的矛盾。

3.调整装备结构, 提高大型机械的比例与技术状态

(1) 要加强农业装备结构调整

目前, 我区可整地机械中, 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726台, 能够一次性完成 “松、旋、起”等复式作业的农具保有量830台, 远远满足不了高科技含量秋整地对大型农业机械的要求。近年来, 国家对大型农业机械更新补贴力度不断加大,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在有限的财力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 用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鼓励引导农民多方筹集资金, 加大农机具更新力度, 不断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装备比例, 推进机械秋整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要提高可整地机具的技术状态

充分利用城乡农机修理厂点的技术力量, 搞好大型机车恢复性修理, 挖掘现有农机装备潜力, 提高可整地机具的技术状态水平, 为秋整地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 要加大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力度

要积极争取指标, 筹集多元投入, 组建不同经济成分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农机田间作业合作社, 强化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达到良性运行, 确保农业生产的高质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 转变工作方式, 要统筹安排机械秋整地

对于秋整地工作, 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要摒弃片面追求政绩, 应付检查的思想, 要因地制宜, 按照“耕塇制”的技术要求, 树立农机科学发展观, 对本乡、本村的耕地做好科学规划, 达到科学轮耕, 为农业的增产增收服务。

三、结论

解决难点问题 篇9

中期汇报课指的是在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 学生收获了一些成果, 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堂课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汇报和解决难题, 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 总结上阶段活动中的收获, 从而为下阶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铺垫。因此, 中期汇报课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中期汇报中, 教师有效的指导是整个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而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更是检验中期汇报课教师的指导成功与否。

《大家一起来植树》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提高对植树这种做法的认识,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策划、协调、合作能力。我尝试着通过制订活动预案, 让学生在植树前要做好准备、注意安全问题。本堂课是在对学生活动预案制订后的指导, 为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重点是小组成员明确本组任务, 并能付诸行动;教学难点是在小组团结合作下, 解决本组遇到的困难。

二、情景描述

第一次试教情景描述:

3月, 各个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因此, 乐清市丹霞路小学的校本活动“学雷锋”就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提高对植树这种做法的认识,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策划、协调、合作能力呢?为此, 我尝试着通过制订活动预案, 让学生在植树前要做好准备、注意安全问题。本堂课是在对学生活动预案制订后的指导, 为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次试教:

片段一:前一堂课是制订活动方案, 小组分工准备。这一堂课, 在汇报与指导中, 轮到种植组在汇报小组成果时, 两名成员汇报在网上搜索和花圃询问选择了3种树, 并相应作了介绍。同时, 他们也提出了小组在活动准备中碰到的困难:在小组确定树苗时, 小组意见还没有统一, 现在想和全班同学一起商量, 到底选哪种?当我听到孩子们碰到问题时准备求助大家, 我也为他们的行动感到非常欣喜。小组的活动中, 学生有了收获, 也有所困惑。综合实践活动中期反馈课不就是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吗?顺水推船, 为了让全班孩子都参与到决策中来, 我让他们举手表决, 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出了树苗。

片段二:选好树苗, 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种植了。我问:你们觉得在种树的过程中, 会碰到什么困难?孩子们纷纷回答:不知道水浇多少?怎么种树?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 在他们和我的共同讨论下, 确定了种树的步骤并板书, 我还让他们多读牢记。

这节课结束后, 听课的老师反应是: (1) 选择树苗这一环节处理不是很妥。在反馈课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没有错, 但足足花费了6分钟的时间才选好树种, 这对后面内容学习有情绪上的影响。 (2) 如何植树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 但用多读牢记法似乎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 我也静下心来思考, 修改了这部分的内容。

第二次情景描述:

修改后片段一:选择树苗依旧成了孩子们的困惑, 也是本课的重点, 我给孩子们发了一张表格小组讨论选择。

“大家一起来植树”树苗选择表

小组名称:

选择树苗:夹竹桃 () 桂花 () 樟树 () 选择理由:

提示学生音乐响起开始讨论, 3分钟音乐结束停止讨论。同时, 在讨论的过程中, 让学生考虑树苗的习性、作用、种植场地并进行选择。在这一环节, 小组同学为了能帮助种植组解决难题, 助人的热情很高, 小组成员能集思广益, 理由充分, 很快地解决了难题。

修改后片段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种植方法, 全班同学充分进行讨论, 并充分地挖掘利用学生资源。教师有效地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以前有没有植过树, 有没有同学有能力解答这个问题?”这样, 有些简单的问题便可以轻易解决, 还可以带来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次在原有的基础上, 出示一则种植小组拍摄的规范种植的视频:种植步骤录像+步骤作用的解说。看着孩子们全神贯注的眼神, 我相信出示视频的直观教学策略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 难点的突破就自然是不攻而破。

三、分析与讨论

(1) 中期指导———小组合作法。中期指导课除了分享和鼓励, 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 并进行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其中种植组的成员说在确定树苗时小组意见还没统一, 想和全班同学一起商量商量选哪种?

而学生能做的事情, 我们尽量不要插手帮忙。特别是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在合理的小组分工下, 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同时, 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这样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商, 又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2) 中期指导———直观导入法。这一堂课中, 要解决学生对在种树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由于学生对于种树不是特别了解, 会出现很多有关植树的困难。教师应该有效地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以前有没有植过树, 有没有同学有能力解答这个问题?”这样, 有些简单问题便可以轻易解决, 还可以带来解决问题的快乐。当挖掘了他们已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我认为一个视频的直观演示, 可以马上清晰地解决问题。通过视频, 学生会被里面生动的讲解吸引住, 显而易见, 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便可以轻易解决。通过直观演示法, 可以适时轻松地解决困难, 有效地指导明天的植树。

四、反思与总结

基于这次难得机会的磨课, 对于中期指导课重难点突破的有了一些认识。

(1) 多媒体教学, 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直观地接受生动、形象的文字、图形、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使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合二为一, 集中精神解决难题。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当人的情感与思维自然地融为一体并能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 从感性到理性, 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并循环往复, 能实现质的不断飞跃。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利用好多媒体软件教学, 就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2) 小组合作学习, 突破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的方式, 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孩子们随心所欲地交谈, 不仅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更能促进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有了团队的力量, 大大地激活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欲望, 更为他们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3) 趣味探究学习, 突破教学重难点。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因此, 培养孩子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是重中之重。教师既要保证学生当前一时的兴趣, 又要培养学生长期探究学习的兴趣。可以说, 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才能激发他们突破重难点的思维。

解决难点问题 篇10

在语言活动中, 我们往往会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发展的需要抓住有价值的教学点来设定活动的目标及活动的重点难点。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 及怎样解决重难点的策略与过程。重点难点的教学过程也是这个教育活动的核心, 是幼儿获得提升的关键。因此找准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 将其有效突破是教师开展语言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通过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反复实践, 总结出了语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内容包括:一是把倾听、理解、体验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内涵作为重点和难点, 如图1所示。二是把丰富词汇, 创遍句式, 学说短句等表达方面的目标作为重点难点, 还有就是把观察图片, 讲述故事以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语言活动的重点难点。正如语言活动有多种形式一样, 语言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也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在确定了重点难点之后, 笔者要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活动中的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

以前我们在语言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 主要是提升幼儿的兴趣, 引发幼儿的专注力, 而现在的研究实践就不仅仅限于此了, 而是更深一步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如何解决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 使其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服务。

二、指导思想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也是迅速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一个时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为幼儿创设环境, 使幼儿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 能够大胆表达。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正确地给予引导, 在解决语言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同时, 注重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为幼儿全面协调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实施过程

1. 运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 解决理解体验文学作品的重难点

幼儿在体验文学作品的意境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时, 感官的调动是非常重要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视觉和听觉方面都给幼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来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如诗歌——《风在哪里》重点难点是帮助幼儿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 提高幼儿对语言美的感受力。理解诗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等词语的意思, 朗诵诗歌。笔者应用了幻灯片中一个个动态的画面让幼儿通过视觉理解风在吹过时给周围的景物带来的变化, 大树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 就是风在吹过。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 就是风在吹过。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 就是风在吹过。同时这首诗歌又韵含着文学作品的美感, 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 提高幼儿对语言美的感受力, 笔者又在幻灯片中插入了轻音乐《风的色彩》, 柔和悠扬的乐曲将幼儿带入了诗的意境, 幼儿陶醉其中, 充分地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 也情不自禁地跟随着音乐朗诵起来。这个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就通过音频与视频的结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以往的活动中我们比较注重视觉的效果, 从视觉的角度去解决理解体验文学作品的重点和难点的策略比较多, 而忽略了听觉的感受。经过不断实践笔者发现了在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时, 适宜的音频效果也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在诗歌《家》的朗诵中配以萨克斯名曲《回家》, 在《春天的色彩》中配以《春之声》的音乐, 在《小球小车》的诗歌后面配以欢快的游戏音乐, 都把幼儿带入了诗歌中的意境。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理解体验作品。

因此, 应用视听结合的信息技术帮助我们解决了理解体验语言意义和内涵的重难点, 同时也提升了幼儿对语言理解的能力。

2. 运用电子白板技术, 让幼儿在参与操作中解决主动表达的重难点

在语言活动的目标中幼儿学说短句, 创编句子, 丰富词汇会经常出现, 让幼儿大胆地说, 创编和表达就是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 而怎样才能让幼儿主动地参与, 自主地表达, 笔者应用了电子白板技术, 把课件制作成幼儿可以参与操作的形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故事《找春天》, 笔者把几个小动物藏在图形的后面, 让幼儿通过点击白板把几个小动物找出来, 一边找, 一边来学说它们的对话。小兔子说:“我看到春天了, 春天的草是绿绿的。”小鸭子说“我摸到春天了, 春天的水是暖暖的。”小蝴蝶说:“我闻到春天了, 春天的花是香香的。”孩子们通过参与白板的操作, 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也乐于主动地表达学说句子。在儿歌《小球小车》的幻灯片中, 请幼儿来点击白板, 让幼儿在自由猜想的基础上, 自己去揭开答案, 小车到底是什么小动物, 而小球又是谁?孩子们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变成小鸭, 变成乌龟, 快快乐乐, 游来游去。”后面的儿歌成为了孩子们主动学说的过程。在丰富词汇的活动中, 笔者用电子白板的遥控功能, 把幼儿组出的新词汇快速地反映到白板上与全班幼儿一起分享, 幼儿感觉很神奇, 自己的答案被全班幼儿肯定认可更感到很神气, 就会更加积极地表达, 让丰富词汇成为了自主表达的过程, 如图2所示。

在以往的活动中, 我们也让幼儿参与电教设备的操作, 但仅仅限于让幼儿使用录音机, VCD和DVD,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笔者相信幼儿电脑, 电子白板也将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语言活动中主动表达的重难点, 还可以成为幼儿在其他领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好伙伴。

3. 运用电子白板的不同操作形式, 解决观察讲述的重难点

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 要求幼儿能系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讲述的内容来自于图片, 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以往我们采用传统的图片, 比较死板, 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 指导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在应用了幻灯片的技术之后,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形式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如:在“有趣的尾巴和耳朵”的讲述过程中采用了幻灯片与录像交叉放映的方法给幼儿观察想象的空间, 通过观看“有趣的尾巴和耳朵”的录像和幻灯片, 幼儿感受到动物的奇妙之处, 主动把自己看到的表达出来:“看呀, 狗的耳朵能竖起来, 还能转动呢, 所以四面八方的声音, 它都能听到。”“松鼠的耳朵毛茸茸的, 挺大挺大。它成天在树林里跑来窜去, 用这样的大耳朵保护自己的眼睛, 不让树枝刺伤”。还有“原来蜻蜓飞过水面, 尾巴点几下水, 就是在产卵。蜜蜂的尾巴是叮敌人的武器;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 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 又能在袋鼠跳跃时帮助袋鼠跳得更快更远。”等。同时应用电子白板遥控器的鼠标键可以使幻灯片与录像在交叉放映时自然流畅, 运用灵活。也可让幼儿的讲述过程清晰流畅。

在运用电子白板系统进行讲述时还可以利用聚光灯的方法任意地调整图片的顺序, 让讲述跟随着孩子的发展思路来进行。同时在回答讲述后的问题时也可以运用聚光灯的效果增加神秘感提升幼儿讲述的兴趣。如在对夏天的季节图片进行讲述时, 幼儿说出从哪里找到夏天的, 教师就可以把聚光灯拉到哪里。让幼儿的讲述更加准确到位。为了便于幼儿对细节的观察, 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放大镜功能将图片中的一个细节放大, 让幼儿发现人物表情, 动作的细微变化, 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还有以往我们在展示图片时只能是直接放映幻灯片, 现在应用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 把图片像拉幕一样缓缓拉开, 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对图片的关注, 给教师在实施讲述活动中的重点难点打下基础。在电子白板运用的实践中, 针对不同的语言活动内容和不同的图片, 笔者应用了聚光灯、拉幕和放大镜的方式, 都很好地解决了观察讲述的重难点, 让幼儿的讲述能力获得了提升。

解决难点问题 篇11

关键词:矿物绝缘电缆;防潮;密封;电缆绝缘测试

某单位承建的贵阳花果园项目,总建筑面积125万㎡,共计12栋住宅和1栋幼儿园。幼儿园3层,住宅楼地下2-4层,地上43-47层,住宅楼总高度均在150米左右,单栋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结构型式为框支剪力墙,均属于超高层建筑。该工程消防应急回路均采用矿物绝缘电缆,总长度约30万米。

1 矿物绝缘电缆简介

矿物绝缘电缆又称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由铜导体、氧化镁、铜护套两种无机材料组成。

矿物绝缘电缆的特点具有防火性能好,工作温度高(耐高温),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防爆性能、承载能力大,耐腐蚀无污染,抗机械损伤等长处。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矿物绝缘电缆的施工难点,在这里对出现的施工难点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

2 矿物绝缘电缆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2.1 矿物绝缘电缆头中间连接头、终端头在制作安装过程中易受潮,影响电缆绝缘。

矿物绝缘电缆的绝缘材料采用金属氧化物氧化镁,此种氧化物极易与空气中的水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绝缘的物质——氢氧化镁。在制作电缆头时,当剥开电缆护套层时,导体裸露后,在电缆头制作完成之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电缆绝缘阻值会从300兆欧以上1小时内下降到10兆欧以下。因为本工程大部分矿物电缆都在地下室,空气湿润,电缆头剥开之后,不立刻采取密封防潮措施,绝缘值会迅速下降甚至为零,致使电缆无法利用成为废品,增加工程成本。

针对此种情况,在电缆头制作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一、切断电缆后,迅速将所有的电缆头采用自粘式密封胶带或者封口胶封口,避免或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并要求技术人员逐个检查,当天截取的电缆必须当天施工完成。切断后不立即进行敷设的电缆必须入库,不得在施工场地内随意放置。

二、采用剥切工具剥开电缆护套,长度为8~10cm,在清除将导体表面的氧化镁粉末时严禁用嘴吹掉,而是直接用剥切工具将氧化镁粉末敲落,再用细毛刷或者干净的抹布迅速清除导线上外露的粉末。

三、对电缆断口处至30cm(特别潮湿环境要达到50cm)范围内用明火炙烤,炙烤时,电缆末端向上倾斜,火焰由下往电缆末端方向缓慢移动,重复多次,时间15至20分钟。

四、炙烤完后,立即进行绝缘测试,达到要求后快速对电缆切割处进行密封,并进行电缆头制作,保证一气呵成;若绝缘值不符合要求,将电缆切掉至少1米后再行加工制作。

五、每个电缆头制作完成后,要再次进行绝缘值测试,确保线路绝缘良好。防止电缆头全数制作安装完成后检测绝缘时才发现问题,将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问题检查和返工,甚至整根电缆报废。

六、每个电缆头制作过程必须控制在40分钟以内,必须按照操作步骤严格进行,要确保电缆头的制作质量。

2.2电缆敷设过程中护套易破损,影响电缆绝缘

本工程体量极大,地下室桥架返弯处多,接头量大,在矿物电缆敷设过程中,经返弯接头处时护套破损概率特别大。

针对此种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电缆桥架接头切割面处先用机具打磨光滑在再安装,保证接头处必须平整光滑,以免在电缆敷设时造成外皮被锋利的桥架切割面划破,影响绝缘。

二、在桥架返弯处,将矿物电缆按照桥架返弯的角度围弯,确保电缆在受挤压时外皮不容易破损。

三、电缆装卸转运时,尽量采用人工搬运,若用机械转运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避免金属机械和电缆护套直接接触,碰撞挤压,损坏电缆保护层。在敷设时,采用人工拉引方式进行。

2.3矿物绝缘电缆硬度和重量大,施工难度大

矿物绝缘电缆硬度和重量两个方面都比同规格的普通电缆大,重量甚至是相当于同规格普通电缆的两倍。

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认真核对电缆数量、规格、型号、走向,确定电缆在桥架内的排布及中间连接头位置,尽量避免电缆交叉。

二、制作专用的矿物质电缆放线架,避免电缆护套的磨损。

三、在电缆中间连接头、终端头位置,都要足够的预留量,以便制作电缆头时有足够的弯曲半径和加工长度。

2.4矿物电缆型号多,线路长,查找故障困难。

本工程的矿物电缆型号多,涵盖了从BTTZ-4*4到BTTZ-4*(1*185)所有电缆;敷设线路长,最长线路接近500米;电缆中间头多,查找故障困难。

针对此种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把每个回路的矿物电缆绑扎在一起,在每趟回路起始端和终端、所有中间连接头处,穿墙套管处,进出桥架处、桥架拐弯处悬挂显眼的电缆标识牌,明确注明每根电缆回路的编号和相序,避免回路连接错误。

二、矿物绝缘电缆回路大部分由单芯电缆构成,在进行矿物电缆安装时,每一个回路的电缆单独敷设完毕后再进行下一个回路的敷设。在每一个回路敷设完毕后,将该回路电缆按一定间距绑扎在一起,避免混淆。

2.5 竖向电井狭窄,进出配电箱和桥架处弯曲成型困难。

该工程强电竖井内设备集中,布置紧凑,影响电缆的进出线。因此,在制作安装矿物电缆头时的操作空间非常狭小。针对此种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合理布置电气竖井内的设备,特别是电缆T接箱位置,并画出布置图,明确井道内电缆走向,并严格布置。

二、因為应急配电箱在电气竖井内是按每三层布置一个,因此,在敷设矿物电缆和制作电缆头时,按照电井布置图截取足够的电缆长度,包括连接上下两个应急配电箱层T接箱的电缆长度、出竖向桥架到箱体的电缆长度、以及箱体内预留电缆长度、返弯转折部位预留长度等,在井道外按照操作工艺加工制作电缆头,大大节省了电缆头的制作时间。

解决难点问题 篇12

本文所指的“回译”是指从汉语译文再译回到英文原文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所选用的“原文”均应来源于正确的、地道的英文材料。

在外语教学中使用“回译”, 能够有效地解决因语际差异引起的语言难点, 具体表现如下:

1 唤醒和增强学习者的注意力

由英及汉的教学过程, 只停留在对目标语言的辨认和理解的输入阶段, 而缺少对目标语言的输出, 即练习和使用阶段, 并没有完成“学会”语言应完成的完整的学习循环。这就导致学习者“懂而不会”, 在使用英语时经常词不达意, 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用错误。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 仅仅以语言输入为目标, 使学习者只注意到语言的外在现象, 达到“辨认”、“理解”的程度即可;而以语言输出为目标的学习, 就要求学习者完成从辨认、理解到正确表达的全过程, 刺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地练习、比较、修正、提高, 直至达到标准。此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对学习者的注意力产生刺激, 从而影响信息加工的结果。

回译恰恰是一种以“源语”为标准的语言输出练习,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懂”, 而且要再译回原文。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的注意力得到多次唤醒和增强, 所以效果更好。

例如, “I’m going to sell the house, together with the furniture”, 当学生回译到“连同家具一起”时, 在记忆中搜索合适的词汇就对其注意力产生刺激, 用到“furniture”这个词时, 也必须关注到它的单数形式, 从而在脑海中留下相关的印记。

虚拟条件句是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我们对4个同类班级采用不同的方法。实验表明, 采用回译法的2个班级比采用句型讲解法的2个班级学习投入度更高, 掌握率提高38.2%。

2 帮助学习者准确地把握语际差异

语际差异是导致外语难学的重要原因, 越是差异较大的语言, 学习起来困难越大, 反过来, 如果能合理地利用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则能对外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回译, 是把汉语译文再译回原文, 在语言加工的过程中, 直接反映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和语言习惯。通过和正确地道的原文进行比较, 正好可以帮助学习者注意并把握这些差异, 较为深刻地理解目标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结构、功能和表述习惯。同时, 在练习和运用过程中, 逐渐向后者靠拢。

例如:Breakfast can be served to you in your room for an additional charge. (如果加点钱, 可以把早餐送到您的房间。)

此句包含被动语态, 并且served和for an additional charge也无法直译为“服务”或“更多的费用”, 只有通过回译, 学习者拿自己的译文和原文进行比较时, 才可以“意会”到原文词句表达的精准地道。

We need a recommendation letter from your former employer before we can give you a definite answer. (我们需要你以前的雇主给你提供一份推荐函, 然后才能给你明确的答复。)

此句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 把“before”译作“然后才能”。讲清楚意思很容易, 但目标语言的表述习惯, 却只能通过模仿、练习、比较、修改, 才能出来。

注意到语际差异, 才有可能学会并使用那些与自身母语有差异的语言知识, 也才能学到标准地道的英语。

3“逆向”学习, 化繁为简

由英及汉这种重视语言输入过程的外语教学, 忽略了由汉及英的输出过程, 令我们只能片面地界定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 基于这些片面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反过来又使我们陷入“化简为繁”的泥潭, 付出很多, 而收获极少。

例如, 大部分的学习者都认为记单词是最为困难的事情, 但更糟糕的是, 他们往往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却记住一大堆没用的或者用不出来的单词。

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注重讲解单词之间的区别, 并把其确定为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事实上, 越是重点讲解的知识, 学生反而越难以掌握。

例如, pay、cost、take和spend都是“花费”的意思, 单词的拼写和使用都非常简单, 但还有好多学生不会用。原因是学习时的重点不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它们, 而是辨别它们的不同。花费精力记忆所谓的“区别”, 反倒不如引导学生回译原文, 如此反复练习, 形成语言习惯。

再如, 我们一般认为定语从句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词的选择使用和从句的位置, 实际真的如此吗?请看下面的例子:

It is unnecessary for those who study hard to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of failing the exam. (那些刻苦学习的人根本不用考虑考试通不过的可能性。)

学习者只要具备句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就可以提取出”It is unnecessary for those…to do sth…”这样的主体结构。如果要根据译文回译到原文, 即使已经看到过原文, 首先面临的问题, 既不是从句的位置, 也不是引导词的选择, 而是确定句子要表达的最基本的、主要的意思——“那些人根本不用考虑考试通不过的可能性”。如果主句的表达合乎目标语言规范和习惯的话, 从句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通过回译环节, 我们发现, “逆向”学习时遇到的问题, 才是真正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语言就学好了。

4 减少因语际差异引起的英语表达错误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流, 既能理解英文表达, 也能使用合理规范的英文表述自己的意思。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意思, 学习者却不能正确表达。

例如, 将“请小心”译为“Please careful”;“现在是下午1点钟”译为“Now is 1 o’clock p.m.”;一些工作场所的标识“外人止步”被译为“Other people stop”;“凭票入场”被译为“Buy ticket and enter”等。

这些“见文思义”的中式英语, 词语和表达都很简单, 完全在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内, 错误的原因主要出自对原文的注意度不足和没有正确参照标准的语言使用。

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正确模仿, 而非个性创造。回译, 把原文作为语言输出是否合理的判断标准, 首先能够确立正确、规范、地道的检验标准, 避免似是而非的主观臆造, 然后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语言基础, 在此基础上再得到提高。

再如, Nothing made me feel better than preparing the eggs and serving them just the way the customers wanted. (没有什么比完全按照顾客的要求做好鸡蛋并给他们端上来更让我感到高兴的了。)

这样的句子, 无论用词还是语序都和汉语相差甚远, 只能意译。如果让学生进行汉译英, 错误千奇百怪, 绝对回不到原文。但通过和原文对比, 学生会注意到“做好鸡蛋”可以用“preparing the eggs”来表达, 而不是“making eggs”、“cooking eggs”、“doing eggs well”等, “给他们端上来”也不能用“giving them”或者“taking to them”等随心所欲的表达, 而是“serving them”, 原来“serve”这个词, 也可以这样用。

这就是语言学习, 不是将学到的单词随意组合, 而是要注意正确的表达是什么, 并在需要时能用出来。

5 培养合乎语言习惯和规范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建立在反复练习使用的基础之上的, 只输入不输出, 或者重输入轻输出的语言教学, 导致学习者投入和产出的极度不平衡, 也造就了大批的“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甚至“废品英语”。不过, 学习者总是避免使用那些与母语差异较大的语言表达, 或者说根本就不会使用这些表达。但如此表述, 信息接收方就会认为不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规范。

例如, 在一则邀请信中, 学习者习惯于这样表达:

I am glad to invite you to attend my birthday party.It will be held at 6:00 p.m.this Friday.

而很少用这样的句子:

I am glad to invite you to attend my birthday party, which will be held at 6:00 p.m.this Friday.

我们往往说:

I’m going to spend the winter holidays in Hainan, because I have some relatives there.

而一般不用:

I’m going to spend the winter holidays in Hainan, where I have some relatives.

教学定语从句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即使能写出正确英文的学生, 却未必能使用地道的表达。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回译的方法, 推动学生养成“模仿—比较—修正—运用”的学习习惯, 不仅为学习者创造了既学习又运用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 从一开始, 就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导向规范正确的语言目标。这一点, 非常重要。

6 结语

回译, 不是解决语言学习问题的唯一办法, 但却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刺激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投入度,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地道的语言基础和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述和语感方面, 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回译的方法, 能够避免许多因为语际差异带来的“见文思义”式的错误, 让语言学习不仅仅止步于“听懂”、“明白”、“乱用”, 而要达到真正“学会”、“规范”、“地道”。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 M.&Cowie, M.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韩虔.认知视角下回译的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9) :57-59.

[3]李娜.回译教学在语篇翻译意识培养中的应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3) :118-121.

[4]王正良.回译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应对策略思考下一篇:世贸组织竞争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