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策略思考

2024-10-19

应对策略思考(共12篇)

应对策略思考 篇1

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 是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的既定战略目标。作为供电企业, 要把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实实在在的实践, 促进企业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1 金融危机对供电企业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县域经济深受影响, 供电企业也随之受到了影响。一是售电能量滑坡。如江西省龙南县的全社会用电当中, 工业用电占76%以上。在这些工业用电当中, 纺织制衣、玩具塑胶、电子信息三大以出口为主的外贸型企业用电占到了90%以上, 所以自2008年年底以来, 龙南县的用电市场呈现下降趋势。二是电费回收风险增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电费交纳信用不良的企业逐渐增多。由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实施的是先用电后付费的交费机制, 结算以月为时间单位, 一旦企业破产或者关门停产, 都将给供电企业电费足额按时回收增加风险。三是客户满意程度下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用电企业出现资金危机, 以致出现企业越生产亏损越严重的恶性循环现象。而供电企业为确保电费按时足额回收, 严格执行电力法律法规和供用电合同, 必要的时候采取中止供电措施。地方主管部门为救活企业, 要求供电企业缓交电费, 但供电企业又必须按规办事, 从而在一些用电客户的心中留下了难以解开的“结”, 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满意程度下降, 由此也给供电企业行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2.1 做好重点工程、“家电下乡”服务工作, 寻找电能量增长的新亮点

保增长是供电企业的首要任务, 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内需, 2009年龙南县出台的重点项目共有68个, 其中基础设施类36项, 产业类32项。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 将对用电能量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为此, 供电企业要全力以赴做好重点项目的用电服务工作, 优化业扩流程, 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做到提前介入, 主动上门走访, 变过去客户上门办手续为主动上门为客户办手续, 并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 指定专人负责重点客户的报装, 科学组织协调整个业扩流程, 直至客户工程验收送电。

针对“家电下乡”农村用电新形势, 要大力开展供电特色服务, 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在95598服务热线增设家用电器用电咨询项目, 建立客户联系制度, 走访了解农户用电情况, 积极处理客户投诉问题, 严格兑现供电“十项”承诺。加快农网建设与改造步伐, 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农网完善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的有利时机, 加强农网投入, 优先解决农村中、低压电网“卡脖子”问题, 提高供电水平。

2.2 全心服务, 确保用电企业转型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保民生, 就是要为客户服务好。优质服务不仅是用电客户的期望, 更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和寻求效益最大化的需求。针对用电企业面临金融风暴积极寻求生存机遇和政府扶持转型发展的实情, 供电企业必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采取多种服务举措, 与用电企业同患难、谋发展, 帮助用电企业走出困境。一是创新优质服务新举措, 推广优质服务新内容,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实施大客户经理制、VIP客户服务, 努力使电力服务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二是促进需求侧管理, 降低客户用电成本。以推行优化用电方案为契机, 重点针对企业用电结构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电费支出的现象, 为企业“量体裁衣”, 提供优化建议, 使企业电力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三是延伸服务内涵, 推行客户安全用电服务理念。通过对客户侧用电状态的检查, 把对客户安全用电服务贯穿于服务客户全过程, 实现前期沟通、现场服务、专家会诊、跟踪服务的闭环管理。

2.3 全力以赴, 想方设法, 确保电费资金按时回收, 足额上缴

保稳定, 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金融危机发生后, 国家已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对企业实行财税支持以及降低贷款利率等, 使一些企业获得生机。供电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 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加强对电费风险防范机制的评估, 认真执行电费风险预警制度, 提高电费风险防范能力, 化解电费回收风险。一是密切关注、及时掌握营业区内电力客户财务运行状况、产品市场销售状况、银行贷款状况、电费交纳能力等, 特别要关注用电大户的经营状况, 确保电费回收风险降至最小。二是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 从技术、管理、法律、信息等层面落实各项措施, 加大电费回收力度, 把关注电费回收风险与关注企业安全生产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时刻关注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电费回收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供用电合同和电费结算协议, 积极与客户沟通, 促成客户资产电费担保方式, 或者银行电费担保方式。四是对新报装的用电客户采取安装预付费计量装置的措施, 防范电费回收风险。2009-08-11收稿

应对策略思考 篇2

利润问题是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4个典型例题之一,也是初中阶段用方程思想和模型解决的最后一个应用题. 我在利润类应用题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 课前思考

苏科版九上“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问题4是:

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 为了扩大销售,增加赢利,商场决定采取降价措施. 经调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衬衫的单价每降1元,商场平均每天会多售出2件. 如果商场通过销售这批衬衫每天要赢利1200元,衬衫的单价应降多少元?

1. 学情分析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中的利润类问题,数量关系较多且复杂,很多学生读完题后,不知其所以然,即不知从哪里入手分析,不知道该题型的数量相等关系是什么. 所以一旦出现此类考题,失分面就非常大,不过,此题型是中考重要题型. 许多教师利用课本上的列表法梳理数量关系,但到具体问题时,却很少有学生通过列表分析数量关系,所以最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解题;有的教师则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学,成绩好的学生解答后,让其说出方法,教师再强调,随后让学生解答其他类似类型的题目,但效果还是不好. 这里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利润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教学难点是寻找利润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 从生活出发,提纲挈领

利润类问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问题的落脚点在于“降价(提价)后获得总利润××元”. 我将“降价(提价)后获得总利润××元”定义为关键词,由题意可得“降价(提价)后每件利润×降价(提价)后所售件数=降价(提价)后获得总利润××元”. 设好未知数后,结合题中已知量,寻找“降价(提价)后每件利润”“ 降价(提价)后所售件数”,从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关键词”好比“牛鼻子”,再强壮、再有劲的牛,只要牵住它的鼻子,它一定会乖乖地跟你走.

■ 课堂实践

1. 分析、解决问题

师:商场销售这批衬衫,平均每天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每天赢利多少元?

生1:每天赢利40×20=800(元).

师:现在商场要赢利1200元,商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2:商场采取了降价措施.

师:具体解释一下“降价措施”?

生2:在一定范围内,衬衫的单价每降1元,商场平均每天要多售出2件.

师:为什么衬衫降价,赢利还多了呢?

生3:薄利多销,衬衫的`单价虽然降了,每件赢利少了,但是,商场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多了,这样,每天的赢利就多了.

师:说得对!那么,谁等于1200?即,本题的相等关系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一下)

生1:降价后每件的赢利×降价后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1200元.

师:若设衬衫的单价应降x元,那么,降价后每件衬衫赢利多少元?降价后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是多少?

生4:降价后每件赢利(40-x)元,降价后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是(20+2x)件.

师:请大家在座位上列出方程.

(学生在座位上列方程,教师巡视后,让学生口答列方程)

生5:(40-x)(20+2x)=1200.

师:很好,与生5列的不一样或没列出来的请举手!

(教师环顾四周,发现三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没列出来)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本题是谁统领着方程?

生3:1200元.

师:对,因为最后“要赢利1200元”,所以由1200元出发,寻找降价后每件衬衫的赢利和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所以“1200元”就是本题的关键词,就是本题的“牛鼻子”,只要抓住这个“牛鼻子”,整个题意的相等关系式以及方程就列出来了. 下面请大家体会和交流一下!

(教师让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并与学生交流)

师 :下面,我们将本题解答完,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解方程.

(教师巡视、指导)

师:方程的解是多少?(师板书x1=10,x2=20)需要对此取舍吗?

生6:不要,因为降价10元或20元都能得到赢利1200元.

师:谁再解释一下?

生7:降价10元,就是降价后,每件赢利30元,售出40件;降价20元,就是降价后,每件赢利20元,售出60件.

师:大家理解了吗?

学生齐:理解了!

2. 引申拓展

师:本题若在“增加赢利”后,增加“减少库存”,怎样办?

(学生思考后开始跃跃欲试)

生8:将结果x=10舍去即可.

师:为什么?

生8:减少库存就是多卖出件数,只要降得价多就行了.

师:很好!所以大家在解题后要认真审题,检验所得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师:若将“衬衫的单价每降1元,商场平均每天要多售出2件”改为“衬衫的单价每降3元,商场平均每天要多售出6件”,怎么办?方程怎样列?

生9:按题意,只要求出衬衫的单价每降1元,商场平均每天要多售出多少件就可以了,所以方程是(40-x)·20+■x=1200.

师:解答应用题,要切实理解数量关系,条件变化了,要把握不变的部分. 将本题的“每件赢利40元”改为“进价50元,售价90元”又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教师又对问题进行引申,学生交流热烈,较好地理解了利润类问题的数量关系.

3. 小结、解释说明

师: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利润类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较多,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赢利多少”,这个“赢利多少”就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词,它好比一头牛的牛鼻子,只要牵住牛鼻子,这头牛再强壮或不听话,它也会乖乖地跟你走. 例如,课本中的问题4或类似题,只要抓住“赢利1200元”等,就能找出降价后每件衬衫的赢利是(40-x)元,降价后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是(20+2x)件,从而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解方程后,对结果进行处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4. 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第一组: 4人板演,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做.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注意3、4两题.

(1)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每千克能获得20元利润,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1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可增加1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并尽快减少库存,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

(2)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每千克能获得20元利润,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1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可增加1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

(3)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时,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1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可增加1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要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

(4)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时,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可增加2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则每千克核桃应降价多少元?

第二组:一人板演,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做.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注意设未知数和问题的处理.

特产专卖店销售核桃,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按每千克60元出售时,平均每天可售出100千克,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单价每降低2元,则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可增加20千克,若该专卖店销售这种核桃想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每千克核桃应定价多少元?该商店应售出核桃多少千克?

第三组: 一人板演,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做.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注意题型的变化.

某越剧团准备在市大剧院演出,该剧院能容纳1200人. 经调研,如果票价定为30元,那么门票可以全部售完,门票价格每增加1元,售出的门票数就减少30张. 如果想获得36750元的门票收入,票价应定为多少元?

三组题板演后,讲评、纠正,强调由关键词出发寻找相等数量关系的方法,然后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是作业纸),下课.

■ 课后思考

1. 打通了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解决应用题的基础,解决应用题若没有解题思路,将很难继续下去. 应用题是教、学的难点,难点在于解题的入口和分析数量关系,以及寻找相等数量关系. 应用题是数学知识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读完题,从哪儿入手,往下的路怎么走,简单地说就是往下要做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教师必须给学生理出路子,否则,学生拿到应用题后会无从下手,更别说解决问题了. 本课教学较好地打通了解题思路. 由读题理解“平均每天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可以求得什么入手,再到“要赢利1200元,商场采取了什么措施”,最后到“降价后每件衬衫的赢利×降价后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1200元”,从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显得自然、合情合理,学生也接受得顺畅和轻松,应用起来,有路子可走.

2. 抓住了解题关键

解题关键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即,读完题后,首先要从哪里开始突破,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课教学给学生提炼出“要赢利1200元”的问题的落脚点为解题的关键词,由它出发,寻找“降价后每件衬衫的赢利和降价后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在教学中被形象地比喻为“牛鼻子”,学生感到很亲切,今后学生在解决此类应用题时,读完题,一定都首先去找“牛鼻子”,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向性就会变得非常明确.

3. 突破了全部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建模的过程. 从现实生活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抓关键词、理思路、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一套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很好方法. 我在此前的一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不等式(组)应用题的教学中,采用了“抓关键词,牵牛鼻子”的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强化了巩固和应用

应对策略思考 篇3

关键词:高原期;策略;障碍

一、学生学习“高原期”究其原因

1.身心障礙

学习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长时间过度劳累,将会使思维迟钝、学习效率降低。同时,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怕苦怕累,时冷时热,急于求成,浅尝辄止等不良心理因素都可能使学习的正常过程受到阻碍。

2.方法障碍

学生学习经过初期快速进步之后,达到了当时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以后,要想进一步提高成绩,需要调整和改变旧的学习模式结构和方法来适应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

3.兴趣障碍

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己要求不高,加之社会、家庭等消极因素影响,这是造成学习成绩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某一学科学习时间较长,学习兴趣可能有所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也会导致成绩停滞或下降。

二、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的对策

1.作好心理诊疗

作为教师,要正视青春期每个跳动的节拍,用科学的思维去“会诊”高原期的学生,通过“望、闻、问、切”来对症下药,兼治标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虚荣心,打开闭锁的自我,调节不良的情绪。

2.注重情感投入

情感是一种智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给人以自信和希望。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把热爱、尊重和信任全体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3.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地表面去看学生成绩下降问题,要认识到这是学习过程中由一个阶段进到另一个较高阶段的客观表现,也可看成是取得更大进步的先兆。

4.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事情感兴趣,主动地想要接受,就会不知不觉地减少厌倦情绪。

总之,正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且,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才是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

应对策略思考 篇4

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出现的背景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2012年以来,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它既不同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又与命题作文、以往的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不同。材料涉及的内容就是写作的话题范围,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话题的作用,其不同角度下的众多立意是考生可写的主旨范围,新材料作文之“新”正是材料的多义性导致的立意多样和文体不限。它要求考生有对材料文字的感悟能力、阅读审题能力和一定深度广度的思考力。但新材料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

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2015年新课标卷作文中增加了“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考查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已经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现方式。又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福建卷时评题的异同点

时事短评顾名思义,“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其中社会评论是福建高考语文卷的重要组成,其对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

时文短评的特点是,一、观点鲜明。由于要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短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一般观点放在开头,但也可以在文末或文中提出,但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二、说服力强。虽然只有短短150个字,但说理论证还是非常重要的,说服力就成了短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短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三、语言精炼。短评的语言要一字千金,表述准确,不能东拉西扯,苍白无力。四、脉络清晰。短短一段文字中,要有观点、有论据,有概括、有阐述,只有脉络清晰,才能说清楚、讲明白。因此要求学生要学会“就事论事”,写时评,主要是评事,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批或赞,实话实说。

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多种思路:1.评事的对错,如果认为这事是对的,还可以进一步指出这事的意义,有哪些好的影响,等等;如果认为这事是错的,则可以进一步指出这事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等等。2.评事的成因,分析出现此事的种种原因。3.反思此事的教训。4.提出解决此事的办法。评“事”可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切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此“事”高谈阔论。

福建高考卷的时文评说题,是以社会生活现象为素材,通过解读材料,要求学生概述对材料的看法观点,或者支持观点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谨慎而又大胆的综合比较,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全国卷的这种所谓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恰恰就是福建高考语文卷中时事评论题的“升级版”——由150字左右直升800字以上;分值从7分飙升到60分。所不同的就是详略之差,字数多寡,论据充实与否,整体和局部的区分写法差异而已。

面对新概念“任务驱动”的出现,我们无须盲从迷信,战战兢兢,一窝蜂地大教特教所谓的“任务驱动”。然而令人迷惘的是,我们看到的现状却是全国上下语文教学一线只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更有甚者,师尚昏昏,却欲使生昭昭。其实,过度的解读意味着自我独立思维能力的沦丧,而理性判断,认真应对才是一名一线优秀老师应该秉持的态度和素养。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分析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福建卷的时文评说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提升,做到训练有素,事半功倍,这不失为一条捷径。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简法如下,首先提炼材料,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做到简练明确。如爱乐演出是非引出的文明共建,布罗斯基的捐书提炼出的自由精神,百姓家事告诉你传统继承的困局。这样一下笔就是高屋建瓴,非常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其次分析危害、深挖根源,可以正反对比、假设因果,必须做到由表及里,分析深层原因,文化原因或心理原因或历史原因。如地铁上黑衣男暴打吐痰男大家叫好的是道德绑架的结果;人肉占车位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占;争“琅琊”之名是眼球经济的作秀……此步尤为重要,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关系到评分等级的提升。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余闻曾说过,作文分析时要注意议论的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这四种角度显然有优劣之分,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分析问题。

接着提出办法,寻找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面对保护名人故居和城市建设的矛盾,禁放烟花爆竹和传统习俗之间的协调,让不让座的争议……是否有合理建设性的想法显得多么的重要和理性。

当然,联系现实,同类相比,反面对比,限制性思辨性议论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旁征博引的材料和严谨的说理是学生素养集中体现的方式。最后作出结论,呼告结束。

纵观福建卷时评题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完全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两者共通之处就是应当把握一条总原则:旗帜鲜明,就事论事,适度提升。有切中肯綮的眼光,有旁征博引的能力,有脉络清晰的说理,有精粹得当的语言,有严谨规范的结构,何愁高分不来。

四、任务驱动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瓶颈与不足

任务驱动作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一些教学观念,要学会就事论事,适度深化。评“事”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谨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因为专家的号令指引,一线教师推波助澜,全力颠覆之前新材料材料作文的套题宿构,备好素材穿靴戴帽的写法,陡然之间有股清风出现,是对多年来久治不愈的材料作文的沉疴的一剂猛药,对写作教学起到了真正的引领指导作用。

然而,好景不长,写作过程中弊端已初现。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但是,值得反思的是,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纵观一线的高考作文教学,鲜有真正把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核心来教的,大多舍本逐末地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

就事论事固然让学生有的放矢,但是,话题狭窄,容量有限的问题立马出现,几次考试下来,明显感觉到大部分学生的议论处于一种无话可说的状况,甚至有说车轱辘话,颠三倒四逻辑不清的情况。不可否认,高考就是指挥棒,所以一线教师只能跟着感觉走。试想,如果长期用这种就事论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模式训练学生,将会是怎样一种不堪的局面呢?面对一波波的“新概念”来袭现象,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适应和变通呢?

命题作文应对策略 篇5

1、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

例1 “在尝试中成长”

分析:

(1)中心的暗示: “成长”是本文着力表现的中心。“成长”一词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是否偏离。即精神、能力、智慧等的积极地变化;

(2)选材的暗示:“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可以说,选材上是特别广泛的(3)基本内容的暗示:尝试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谁在尝试?这些在文题中都有暗示。必须是自己的、积极地尝试,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4)重点的暗示:“在尝试中”规定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尝试,事件应当具体,“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顿悟,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

例2“因你而精彩”

分析:

(1)中心的暗示:对“你”的赞颂;

(2)选材的暗示:“你”是突破口,古今中外、人事物情、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均可入围;

(3)基本内容的暗示:你是谁或什么,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感悟。

(4)重点的暗示: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这才是文章中写作的重点,这一点写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

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去尽情描绘,用心抒写。

题目:那是一首诗

审题:

①“诗”是让人感受温馨的显示卡,由文题中的“诗”字,我们可以确定,要写的内容一定是给我们以欣喜、感动、美好之类的东西,留在我们心底的一定是最深刻、最感人,且愈久愈香的记忆。引导词中“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也暗示了这一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那”具体化。

②题目前的引导语既印证了我们的想法,又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它具体而又明确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岁月”“生活”,可以是某个时间,也可以是某一类生活,还可以是我们人生路上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感人至深的诗篇”)。

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在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 “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指代时间。如“童年”“初三”“春天”“夏夜”等等

②指代地点。如“故乡”“349宿舍”“清晨的校园”“晚自习时的教室”等等

③指代人物。如“父爱”“奶奶的唠叨”“师恩”“友情”等等

④指代景物。如“那片草地”“那微黄的灯光”“那孤独的树”等等

⑤指代其他事物、事件等。如“名著”“活动”“精神”等等

„„

巧妙组织结构:

①用小标题结构全文。如写“大自然是一首诗”时,就可以用四季的色彩来拟小标题:绿色序曲、红色乐章、黄色乐章、白色乐章,从而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②用课本剧结构全文。如写“349宿舍是一首诗”时,就可以运用剧本的形式组织结构,幕启、寝室成员陆续登场、落幕,还可以设计话外音等,从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③用诗的结构组织全文。如写“初三是一首诗”时,就可以如此组合镜头:序——酸,第一节——苦,第二节——辣,尾声——甜。以此表现“我”对初三生活的感悟:刚进入初三,感到生活异样,接着尝到紧张之苦,临近中考感到竞争的火辣,中考揭晓感到收获的甜蜜。

„„

其实,组织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写出美文佳作来。确定写作手法和写作详略:

写作手法有很多种,但是一个总的原则是:内容单调了,“我”就变。比如,如果写“那片草地”,景物单一,但我可以变化时间、变化心情、变化视角去观察去描写。比如,事件如果太平常了,就变化自己的叙述方式,变顺叙为倒叙,运用其他一些写作上的技法去让平地起波澜。这样,作文才会真正做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让文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感染力。

应对策略思考 篇6

谢克昌分析认为,当前全世界能源紧缺,云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人文理念先进,人文环境和谐,在控制能耗总量低碳发展上有先天优势,应坚持发展森林云南、低碳云南、生态云南,加快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友好型服务业等新型特色产业和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大力推进循环环境发展,扩大出口高附加值低耗能产品和服务。

此外,云南固定资产投资的能源强度和本省消费的能源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应对可能出现的基建投资和消费升级热潮有所警惕,正确定位和引导能源服务水平,避免盲目建设、过度建设和奢侈消费以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应对策略思考 篇7

(一) “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的好处

1.在建筑企业施行“营改增”之前, 很多时候会重复缴税, 在施行“营改增”之后, 严格管理了这类行为, 使其得到很好的控制, 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使得企业能够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每项活动。

2.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使得企业的规模增大了很多。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施行, 固定资产所生成的增值税不仅不用纳入经营成本, 还能用来抵扣税款, 这大大的减少了企业的成本, 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发展技术和设备, 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收益。

(二) “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的坏处

1.进项税额太少

(1) 人工成本方面。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是企业内部人员, 所以签订的是劳务合同, 而劳务队不能给建筑企业开具专门的增值税发票的, 所以建筑企业就不能进行增值税抵扣, 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2) 材料成本方面。以我国北京为例, 因为北京的砼是零税率, 所以不能抵扣, 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很多材料供应商提供的发票税率是不同的, 对于一些材料或一些零散部件时, 建筑企业收到的只是收据, 是不能用来抵扣增值税的, 所以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成本。

(3) 设备费用方面。建筑企业可以自己购买设备, 也可以向其他企业借用设备,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 都不能获得用于抵扣增值税的专用发票, 所以一样会增加企业成本。

(4) 其他成本方面。由于建筑企业施工中生成的水电费由建设单位支付, 所以发票还是给建设单位。于是建筑企业仍然得不到专门的增值税发票, 就不能抵扣增值税, 最终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经过以上分析, 在建筑企业施行“营改增”之后, 要尽最大的能力补上进项税额的漏洞, 才能有效减轻企业税务负担。

2.新制度的实施, 使得财务指标值不明确

(1) 工程报价方面。在实施“营改增”后, 实质上并不只是将营业税换为增值税, 因为增值税对工程报价的影响很大, 所以转换之后要对工程成本重新预算, 全面考虑到可以获得专用增值税发票的项目和可以抵扣的项目, 切实的将工程资金用到实处, 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

(2) 经营收益方面。在实施“营改增”之后, 含增值税的总额要在统计企业总收入时变为不含增值税的总额, 尽量减少经营成本。

(3) 偿债能力方面。在实施“营改增”后, 销项税款中的纳税项目工程总额实际上会大于资产价值中的进项税款总额, 这不仅使企业负债过多, 还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

(4) 资金周转方面。建设单位承包工程给建筑企业后, 只会支付15%左右的材料费, 其它费用都是由建筑企业垫付的。事实上, 建筑企业没有获得工程款, 但是建筑企业要承担相应的增值税, 因为没有收到钱, 也没有相应的增值税发票, 所以就不能抵扣增值税, 导致企业的负债越来越多, 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周转, 使得企业陷入困境。

3.因为施工时所用的材料是从很多地方购买的, 这些材料供应商散布在全国各地, 甚至可能在国外, 而区域上的限制就使得很难获得专门的增值税发票, 就算获得发票, 可能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国家相关税法规定, 只有在180天内通过审核认证的发票才真正有效, 时间上的限制, 又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抵扣增值税, 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负担。

二、建筑企业解决“营改增”中出现的问题的办法

(一) 通过培训, 让企业工作人员了解更多关于“营改增”的知识

因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能进行抵扣, 所以, 自然而然, 与营业税相比, 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规章制度就要严格很多, 尤其是在抵扣进项税额时, 各方面都有很严厉的制度。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对国家相关税法规定有深入的了解, 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多抵扣和少抵扣的风险。建筑企业应在实施“营改增”之前, 先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尤其是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对和“营改增”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开具、获得、审核、认证、抵扣增值税发票等程序相关的规定有透彻的认识, 并且不断提升和增值税预算核算的制度、方法和技巧等有关的专业能力, 做好万全的准备后, 再开展“营改增”工作, 使得每一项税都能及时得到有效认证并进行抵扣。

(二) 通过构建企业增值税管理系统, 制定缜密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在建筑企业施行“营改增”后, 首先必须改变的是给企业增加税收风险的一切行为。例如, 开具发票、缴纳税款与收款同时进行等。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 通过构建增值税管理系统,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 不断提升管理领购、开具、获得、保存、呈交、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环节的水平, 使企业增值税发票管理逐渐规范化。建筑企业还应学会变通和创新, 根据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变化, 随时调整企业管理合同制度和购买设备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不断提升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建筑企业应在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时, 在合同中清楚表明建设单位提供的发票类型、获得发票的时间和收款时间等所有细节, 防止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三) 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 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税务负担

和营业税不同, 增值税能够进行更加全面、规范的税收筹划。在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之后, 企业应全面深入剖析自身经营管理, 对增值税的纳税筹划进行完整、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 纳税筹划中对分包商的纳税筹划是很重要的, 因为分包商可以帮企业承担一定的增值税税款。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 大多数的分包商都是规模较小的纳税人, 建筑企业应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将转移部分增值税税款的条例, 尽量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在纳税人身份上的选择也可以进行筹划, 建筑企业一般都可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四) 通过考虑各方面因素, 选择最适合的供应商, 并制定完善的供应商制度

在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后, 建筑企业应不仅要考虑价格、能不能开具专用增值税发票,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还要同时考虑能否提供增值税专业发票用于进项税额抵扣等因素。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 不一定要选择一般纳税人, 也可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相比, 小规模纳税人能以较低的价格给建筑企业供应材料, 而且小规模纳税人还能提供可以抵扣增值税的专用增值税发票, 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所以, 建筑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作出最佳选择。建筑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制度, 在采购材料时, 由企业自己进行, 防止供应商提供不合格的材料, 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之前, 仔细研究合同的每一个细节, 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利益。

(五) 实施精细化管理, 不断改善企业经营方式

为了达到市场和新的税法制度改革要求, 建筑企业必须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 在进行每一项活动之前, 进行精细化管理, 并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对企业结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等和企业管理有关的活动, 制定缜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使得企业在税法制度的改动下还能临危不乱。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由财政部发布的与《内部控制规范》相关的规章制度, 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严格执行, 不允许出现一切违反国家规定的经营方式。

三、结语

要想解决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之后出现的各类问题, 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想方设法的减轻税务负担, 使得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能顺利进行。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培训, 让工作人员了解更多与“营改增”有关的知识;制定严格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 使得增值税能够及时有效地抵扣;对增值税进行纳税筹划, 减轻企业税务负担;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 帮助企业承担部分增值税;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升企业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丹.建筑企业“营改增”应对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 2015, 03:108-111.

[2]郑小雪.“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企业研究, 2014, 06:146-147.

应对策略思考 篇8

从2007年5月份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超过6%。2007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1%。全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4.8%。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如果CPI指标达到4%,说明已经发生了轻度通货膨胀;如果超过5%,全面通胀的状况将极有可能到来。由此可见,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通货膨胀将有可能席卷整个中国经济。一方面会使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另一方面会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就目前的物价上涨程度来说,已对消费者的生活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有82.1%被访者认为当前市场物价水平偏高,比一季度上升20.2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物价过高, 难以接受的占21.1%,上升10.5个百分点。有63.9%被访者认为市场物价水平将会继续上涨,上升12.3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物价水平将会大幅上涨的占10.1%,上升7.4个百分点。至此可以看到,本轮物价上涨已经对上海消费者的信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是我国目前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多的地区。在中国最高收入城市居住的人们都认为,本轮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由此可以想象,物价上涨对中国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要想在2008年比较平稳的运行和发展,物价问题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是非典型意义的新型通胀。中国目前的通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逐步见底、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等原因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及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导致我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是次要的,经济结构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光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不行的,需要一种组合的经济政策。

从中可以看出,不管是李稻葵教授的观点还是吴晓灵副行长的建议,都表明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更多的要用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力度等财政政策工具来平抑物价,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运行。

二、增加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在平面图形中建立农业和工业生产函数来分析工农业生产对物价的影响。如在下图中pYA、qYI分别表示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函数,L代表劳动力。它们表示,如果资本、土地、价格等各种条件不变,产值怎样随劳动力的增加而增长。横轴从左边看是从零开始的农业劳动力数量,从右边看是从零开始的工业劳动力数量。工农业劳动力加起来是社会的总劳动力。如果工业劳动力是M1,农业劳动力是L1,图中L1上的垂直线和两个生产函数的交点在纵轴上就表示工农业的产值,它们加起来便是社会的总产值或者总收入。一部分总收入要用来购买农产品消费。它们形成了图中的农产品需求曲线。显然,在A点上,对农产品的需求,正好等于L1数量的农业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数量,因此农产品供求平衡,农产品价格p和工业品价格q稳定。另一方面,左原点和A之间的直线于横轴的夹角a1,表示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或者工资。右上方的夹角b1,表示工业部门内,M1数量的劳动力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劳动力生产的产值,它相当于工业工资。这两个角同样大小,工业工资和农业工资便相等,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整个经济在稳定发展。

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大规模的猪瘟导致猪肉产量下降但需求未变,或者收入增加导致对农产品需求提高可产量未变,农产品市场便出现供不应求状况,农产品价格p上涨。假如像图中箭头表示的那样,p上涨到p2,农业产值提高并和新的农产品需求相等。可此时,农产品市场并不能平衡,因为农产品产量没有提高,仅仅价格上涨了。人们用原有的收入只能买到更少的猪肉,不满情绪自然滋生。更重要的是工业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同时代表农业工资的夹角a变大了,农业工资现在高于工业工资。两者都要求工业部门提高工资,否则的话,一部分农民工就打算离开工业重归农业,因此劳动力市场变得供不应求。而如果劳动力一变化,原有的产量便会变化,农产品市场在价格上涨后形成的供求相等又被打破。因此A2点不是一个均衡点。当然,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回归农业,经过一段时间后,农产品产量会提高,价格会有所下降,产品市场会重新实现供求平衡。同时,工业劳动力少了,工业生产函数上的切线更陡了,工业工资提高了,a和b两个角重新相等,劳动力市场也会实现供求平衡。可即使如此,经济仍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波动。波动的结果,虽然经济重归平衡,但价格和工资都提高了。可是,中国农民工集中的许多企业往往按订单生产,企业常常也有自己的生产计划,因此不能简单地让农民工离开。可如果不让他们离开,企业资方就得提高他们的工资,一要保证工资购买猪肉的购买力,二要适应农业收的提高入。虽然资方尽可能不把工资提高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但工资提高后,生产成本总是增加了,因此,企业会上涨工业品价格,造成新的一轮通货膨胀;同时资方也不得不减少利润并削减生产计划,因此,经济波动更加严重。

针对这样的经济波动,政府有一些有效的经济政策可实施。从长远看,政府最需要做的是促进农业投资。在工资-物价变化图中,农业生产函数的形状主要决定于农业投入的资本。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个大趋势,但农业劳动力的转出农业需要更多资本转入农业来补偿,农业产量才能够跟上对其需求的增长。它们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程度的均衡。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核心就在这里。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要想稳定全国的价格水平,关键还在于要继续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过去五年,中央财政每年用于“三农”的支出都在以较高的速度增加,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国对农产品的增长需求。为此,在今年的两会刚闭幕,温家宝总理3月18日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要用人民的钱更多的为人民办实事, 特别是对于农民农业来说一定要再次加大扶植力度, 来平抑当前的物价上涨现象。此外, 国务院已在之前制定了扶持粮食、生猪、奶牛、油料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并已基本落实到位。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知道,2008年国家将拿出5625亿元资金用于农业的扶植和发展,支持种粮大省和养猪大县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提高对农民的良种补贴力度,同时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延长免收过路通行费的时间,这都对确保农产品的供应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加上目前生猪生产逐渐恢复,油菜籽播种面积增加1000多万亩。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的物价上涨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要:张跃强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关于中国物价上涨, 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之一。在借鉴我国经济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函数和工业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 最终得出要想更好的解决我国物价上涨问题关键在于增加和落实对农业的投入。尽管我国政府已在不断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但任何经济政策的实施, 其效果的产生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 对平抑物价来说, 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 仍是我国政府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物价上涨,农业,投资,供应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J].中国网, 2008-3-19

[2]2008年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J].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2008-1-25

[3]2007年全年我国物价上涨状况[J].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8-1-24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对中考命题的几点思考及应对策略 篇9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 考题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 针对上述问题, 命题者、教师应分别做好以下事情.

一、命题者应力求贡献一份让师生叫好的试题

(一 ) 应减小考题的阅读难度

1. 题目叙述不模棱两可

例1某同学在A, 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英语学习机的单价相同, 书包单价也相同, 英语学习机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 且英语学习机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

(1) 求该同学看中的英语学习机和书包单价各多少元 ;

(2) 某一天该同学上街 , 恰好赶上商家促销 , A超市所有商品打七五折销售, B超市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 (不足100元不返券, 购物券全场通用, 不能兑换现金) , 但他只带了400元钱, 如果他只在一家超市购买看中的英语学习机、书包, 那么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 (本校七 (上) 第一阶段考试题)

理解误区:“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 不足100元不返券”, 考生理解为100元以上皆返购物券30元, 即200元和300元都是返30元购物卷.

评析:解答例1, 如果有社会实践经验就挺简单, 然而相当多的考生并不具备这一点, 显得试题缺乏公平性. 为了体现公平性, 应该将题目表达清楚, 如将“B超市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改为“B超市全场购物满100元而不满200元, 支付现金购买后, 还可得到30元的购物券;满200元而不满300元, 支付现金购买后, 还可得到60元的购物券……以此类推”, 预防考生在对题目的理解上产生分歧.

2. 对课本外的术语和名词注释清楚

例2某开发商进行商铺促销, 广告上写着如下条款:

投资者购买商铺后, 必须由开发商代为租赁5年, 5年期满后由开发商以比原商品标价高20%的价格进行回购, 投资者可在以下两种购铺方案中作出选择:

方案一:投资者按商铺标价一次性付清铺款, 每年可获得的租金为商铺标价的10%.

方案二:投资者按商铺标价的八五折一次性付清铺款, 2年后每年可获得的租金为商铺标价的10%, 但要缴纳租金的10%作为管理费用.

(1) 请问 :投资者选择哪种购铺方案 , 5年后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更高?为什么?

(2) 对同一标价的商铺 , 甲选择了购铺方案一 , 乙选择了购铺方案二, 那么5年后两人获得的收益将相差5万元, 问:甲、乙两人各投资了多少万元?

(2012年无锡市中考题 , 本市选为七 (上 ) 期末考试题 )

评析:例2是一道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妙题, 只是学生对“开发商”“投资者”这些词语感到生疏, 造成了一定的审题难度.如果在“开发商”处添上 (商铺拥有者) , 在“投资者”处添上 (购买者) , 考生在此处就容易理解了.我们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衡量考生, 这就好比你未买过房, 不一定知道售楼小姐还称之为“置业顾问”一样.

3. 复杂的数量关系予以提示

上面例2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 如果考虑题目在试卷上所处的中档题地位, 应在括号里还提示一下: 投资收益=租金+回购款-购价. 这样改动后在审题上稍微容易了点, 但容易致错的地方并未减少, 有算租金不乘以年数的, 计算出错的, 求出了所设的商铺标价而与第 (2) 问的答案联系不起来的, 这些都是解决这道题要克服的难点.

(二 ) 把控住题量和难易度

1. 题 量的控制

试题的题量近几年有上升趋势, 题目拥挤, 不利于考生书写, 一般控制在25题左右较为合适.

2. 难 易度的控制

(1) 试题起步放低. 2012年福建泉州的考题起步放得低 , 并且在试题后面还设置了很基础的一道附加题, 兼顾了差生, 合乎一线教师的心声, 值得命题者借鉴.

例3附加题友情提示: 请同学们做完上面考题后, 再认真检查一遍, 估计一下你的得分情况, 如果你全卷得分低于90分 (及格线) , 则本题的得分将计入全卷总分, 但计入后全卷总分不超过90分; 如果你全卷总分已经达到或超过90分, 则本卷的得分不计入全卷总分.

1 (5分) 方程x - 5 = 0的解是 ______.

2 (5分) 点A, O, B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BOC = 50°, 则∠AOC = _____°.

(2) 中档题有的放矢地减小难度.

(3) 压轴题“尾巴”不要翘得过高.

二、教师应指导考生累积答题经验

教师首先应要求考生必须保证能基本答完题, 如果遇到读不懂的题或找不到思路的题, 先放一放, 待把能够做的题做完, 并且将已做的题检查好后, 再来专心攻陌生题;审题时不将简单问题想复杂, 有些复杂点的问题, 也可以站在“宏观”的高度“看”问题. 1不算“小账”算“大账”;2多个问题的题不互混;3复杂的几何图形简单看.

三、教师在中考复习时不刻意“押宝”

应对策略思考 篇10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生源多样化, 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等现状, 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种状况在基础文化课, 尤其是在公共英语课程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作为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化特征的一个典型代表, 中职起点单招生 (俗称单招生, 下同) 是高职院校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是他们参加的考试形式较为特殊, 由报考高职院校自行确定考试科目, 自主命题, 自行评卷;二是考试内容较为特殊, 由文化课程+技能操作+面试三部分组成, 突出技能, 弱化文化, 考查潜能。单招生特点较为鲜明, 他们懂技能, 会操作, 但由于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重技能轻文化, 重操作轻理论, 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以普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为出发点, 没有考虑到单招生的特点, 所以他们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这种学习的适应难度在公共英语课程上表现得更为明显[1,3]。

单招生学习上的适应难度引起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届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号) 明确指出, 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 要“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 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中之重[4,6]。

为了确保中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使单招生尽快适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调查了解单招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基于以上的分析, 笔者听取了单招生、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中职学校英语教师、行业企业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开放式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个别访谈等所得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 自编了一份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涉及英语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 对某高职院校95位大一单招生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了问卷调查, 剔除了回答不完整的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最后使用SPSS17.0 for Windows对问卷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

2 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2.1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表明, 单招生的英语整体学习状况非常严峻。43.4%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对英语事实上“什么都不会”, 所以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不愿意学;42.2%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 对基本语法词汇一知半解, 只能用英语简单地进行交流, 因而对学好英语缺乏信心;11.1%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基本语法, 具备了一定的读写能力, 也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只有3.3%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很有信心, 认为自己能较流利地进行交流 (见表1) 。

(注:A=只会做点题, 不会说、写、读;B=只能简单交流;C=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D=能较流利地进行交流)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笔者发现, 单招生在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足。就学习态度而言, 单招生认真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不多, 大多被动地参与, 并多以“不会”或“不知道”作为回答, 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差评”的居多, 达到了64.5% (见表2) 。单招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的现象比较严重, 分别达到了5.6%和60.0% (见表3) 。单招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利用网站、电子教案等手段自主学习的学生几乎没有 (1.1%) , 自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生很少 (11.1%) , 结伴学习的不多 (16.7%) , 基本上是老师推一推, 学生就动一动 (71.1%) , 自主学习意识亟待增强 (见表4) 。就学习方法来说, 因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 学习动机不强, 65.6%的单招生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 (见表5) 。

(注:A=很差;B=较差;C=一般;D=好)

(注:A=无故缺课;B=上课玩手机或其他;C=似听非听地坐着;D=较为专注地听讲)

(注:A=利用网站、电子教案学习;B=自觉复习和预习;C=和同学一起学习;D=基本上要老师推着走)

2.2 英语学习现状不佳的原因分析

单招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情况不佳, 并且在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足。通过文献研究, 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和单招生进行访谈, 笔者发现单招生整体英语学习现状不佳大致源于以下的几个原因。

第一, 单招生基础语言知识薄弱, 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 自信心不足。中职学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 他们的英语基础较薄弱, 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主动性较差。2007年组织开展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发现, “从英语看, 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 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仅有9.62%的学生达到了初中英语优秀水平。”[7]

第二, 中职教育体系对英语课重视不够。中职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基于“就业导向”的考虑, 专业课、实训课、实习课占绝大部分比例, 英语课程课时相对较少。这样设置课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课的态度, 导致他们认为英语没什么用, 不学也没关系。

第三, 中职的英语教学没有固定统一的授课计划, 随意性较强。

第四,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 使得英语课程的教学衔接不畅。一是两者培养目标不一致, 难以达成有效的衔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 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高职英语课程旨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它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高职英语课程强调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中职学校的英语课程内容自成体系, 与后续的高职英语课程兼容性不够, 难以形成有效的衔接。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分成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 基础知识、职业能力和文化修养协同培养, 体系完整, 互为支撑, 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强调基础, 渗透文化, 但与专业和职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关联。三是教材选材主题部分雷同, 语言训练重复, 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策思考

1) 确定适宜的教学标准

单招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能力有限, 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标准既要切合实际, 强调针对性, 又要考虑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 彰显职业性, 还要重视教学实践, 体现创新性。基于上述的思考, 制定切合单招生实际的分类校本公共英语教学标准势在必行。

2) 基于职业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立足服务, 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就业岗位的需要, 因此要在充分了解单招生的需求, 开展需求分析的前提下, 选取适合单招生特点, 利于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教学内容。当然, 基于职业导向, 利于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既要满足语言教学的需要, 又要紧扣并围绕专业方面的要求, 同时兼顾单招生兴趣要求, 并且英语教师要会同专业课教师一道确定选材思路。

3)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环境三者的相互协调。而教学环境则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并影响着教学效果。通过文献研究, 笔者发现, 良好的、适宜的课堂教学环境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而课堂心理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尤为显著[8,11]。笔者所做的调查也发现, 单招生希望教师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尽量以学生为中心, 服务学生需求, 聆听学生心声, 拉近与学生的身心距离, 增强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师的信心。

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是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通过注重情感教学、强化学习策略培训和转变单招生学习方式等教学行为来优化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 使他们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参与公共英语课堂教学, 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4) 创新教学方法

单招生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缺乏兴趣, 因此,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 既要继承, 又要发扬, 力求做到传统与创新的合理结合:一方面领着学生查缺补漏, 夯实语言基础, 并合理使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氛围, 舒缓学生的焦虑情绪, 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 协助学生确定主题, 创设情境, 分解任务, 努力打造合作课堂,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再一方面延伸课堂, 鼓励学生有效使用各种在线学习资源,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建立评价内容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

考虑到单招生的具体情况,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可通过构建评价内容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说, 就评价内容而言, 课前准备、课堂贡献 (课上讨论、角色扮演、分组活动、职场模拟、报告陈述等) 、自主学习 (网络学习、电子产品等) 、榜样力量以及学习成效应纳入对学生英语综用应用能力的考核之中;评价的主体应该由任课教师、学习委员、英语课代表、学生本人、活动小组组长等组成, 并且要充分发挥英语课代表在学生学业评定中的作用。评价内容权重由评价主体集体决定。

摘要:单招生是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化特征的一个典型代表。调查结果表明, 单招生的英语整体学习状况非常严峻, 并且在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足。该文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单招生,英语学习,现状,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卜爱会, 曲静, 李晓燕.高职单招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分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8-10.

[2]张蔷.高职院校单招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思考[J].海外英语, 2014 (8) :79-80.

[3]魏正珠.高职单招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教学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 2012 (1) :130-131.

[4]高明.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之述评:2000-2013年——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分析[J].职教论坛, 2014 (33) :17-21.

[5]赵志群.境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 2002 (22) :62-64.

[6]芦京昌.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7) :18-19.

[7]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来自一线的报吿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4) :11-15.

[8]程华林.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53-55.

[9]张梅.创建大学英语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之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2) :90-92.

[10]玉开慧.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优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 :121-123.

应对策略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失眠;对策

一、高中生睡眠现状

(一)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充足的睡眠时间是每个人都必需的,高中生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是9小时左右,但是目前很多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由于高中学业的繁重、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长期的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

(二)睡眠质量不佳——失眠的困扰

良好的睡眠,包括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目前,高中生不仅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睡眠质量也不好。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

二、长期失眠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一)对学生生理发展的影响

(1)经常失眠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失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学生体质减弱、免疫力的下降。典型表现为和自己睡眠质量好的时间相比,易患感冒,且感冒之后不易康复,前次流感还没结束,二次流感又来侵袭。体质开始变虚弱,畏寒怕冷,抵抗力减弱。这些都与失眠有一定联系。

(2)身体的反应发生变化。①反应速度。经常失眠会使学生身体反应速度变慢,在一些应激情况下,长期失眠的学生反应速度会变慢,不能很快作出反应,或反应方式出现异常。在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中,睡眠不好的同学反应速度也慢于他睡眠好时的反应速度。运动中的耐力、运动时间也会打折扣,不如以前,不能持久。②身体的敏感反应。一些同学身体会出现敏感反应,如有些同学经常头痛,精神恍惚,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失眠导致的神经衰弱性头痛,有时有眩晕感,个别学生对较大的声音敏感,或者对光线敏感。

(二)对学生精神、心理、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1)精神状态不良,精力不济。失眠最明显的反应就是第二天精神状态差,精力不济。很多人反映:前一晚睡眠不好,第二天整天感觉昏沉,头重脚轻,做事颠三倒四,没有精力。中学生虽然处在精力旺盛的阶段,但是长期的失眠也会造成学生精力不济的状态。

(2)失眠导致学生性格发生变异,人格发生变化。失眠也会造成学生性格发生变异,如孤僻、暴力倾向,或者容易激动,与人易起冲突,爱哭泣,冲动;或莫名其妙的大笑,或沉默寡言,与人不交往;长期的孤僻和沉默,造成社交困难,进而对婚姻、家庭、事业造成一定影响。

(3)心情烦躁,郁闷。由于不能得到充足有效的睡眠,学生身体一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很多学生心情也会莫名的烦躁,对家人,对同学,不耐烦,容易发火,事后又后悔。心情郁闷,情绪低落,做事缺乏激情与速度,机械行事,不主动,不精益求精。

(三)对学业的影响

(1)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经常失眠导致学生记忆力会严重衰退。很多同学反映:由于失眠,自己很多知识都不能有效记忆,一些原本记住的东西也很快遗忘,有时虽然花费好大的精力记忆,但记忆的效果还是不好。除此之外,他们也觉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老师讲过的东西,感觉理解没有以前到位。

(2)注意力分散,不能持久专注于一件事。失眠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根据人的生理发展特点,高中生的课堂持续注意力至少要有45分钟,少于40分钟则为注意力品质低下。由于长期失眠,很多学生不能坚持听完一节课。很多同学只有20多分钟的注意力,20分钟以后,注意力就会下降,或分神,或感到疲倦。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同学会和周围的同学谈话,扰乱课堂秩序。

(3)课堂听课效果不好。从听课效果来看,失眠的学生听课效果远低于自己正常状态,虽然有些学生在失眠阶段成绩还是不错,但如果没有失眠的妨碍,学习效果会更好。通过调查显示,长期睡眠不佳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听课障碍,听课效果也大不如前。

三、高中生睡眠状况的应对策略

(一)全社会都应重视、关注青少年的睡眠状况,还给中学生充足、良好的睡眠

高中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睡眠质量不好,直接原因是学业负担和高考压力,根本原因是当前教育体制、国家对升学、就业的具体政策。解决高中生睡眠问题,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呼吁社会、呼吁国家调整有关政策,改革高考,改革用工制度,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二)学校要以人为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有良好的心态

应对策略思考 篇12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积累性的, 也就是说, 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那么高中数学学习已有经验应包括小学、初中的数学知识和在小学、初中阶段已形成的思维方式。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经过中考后休息“失重”, 进入高中的新生基础知识遗忘较多, 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 把学数学等同于解题, 但是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也只是停留于模仿、记忆、定式, 没有真正理解知识, 也没有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和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在记忆模仿型、思维定势型、探究理解型三个认识水平中, 多属于前两类, 以思维定势型居多, 这种局面很不利于高中数学教与学。

学习方法上基本是上课听、下课做, 不会自主学习, 学习上基本是被动的, 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上高中和初中数学知识密度的不同, 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 高中课堂容量大, 高初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上的变化, 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不适应, 认为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上得快, 高中的学习数学困难或时间不够, 一学期结束开始出现滑坡, 产生了两极分化, 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解题习惯方面, 受初中定式影响, 对固定操作程序的题目觉得比较轻松。如:三角变换、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计算等, 而没有固定解题套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十分困难, 如证明题, 尤其是代数证明题。

鉴于上面的学习状况, 我们应该如何整合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编排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初中内容倾向于基础性和普及性, 主要是让全体学生学习人人都需要的教学知识, 而高中内容则注重发展性及研究性,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但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教材内容的选定与编排要相互衔接, 螺旋式上升知识中间缺少某一环对后面的学习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初高教学内容我认为应该:

1. 适度提高初中后期内容的理论性。

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 语言通俗易懂, 直观性、趣味性强, 结论容易记忆, 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但在初三阶段增强教材内容叙述的严谨性、规范性, 适度体现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特点。使学生上高中前适应数学知识的抽象表述方法, 不至于“措手不及”。而高中教材则应初中化使用。比如:多举实例, 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 借助辅助教材, 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 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如为了说明f与{f}的区别, 可以类比空箱子放入空房子, 房子不空。把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相对性, 联系到数学中元素与集合, 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相对性, 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 同时使学生逐步接受科学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高中教材。

2. 增加过渡性教材教学, 使初高中知识系列化、系统化。

如二次函数是高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仅凭初中的教学要求在高中显然是不够的, 建议高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后, 增加“四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一节, 以系统阐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以及这种联系的运用, 在函数的单调性之后, 增加“部分抛物线的问题”一节, 把函数概念从初中到高中螺旋上升落到实处。再如教学三角函数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单独先成节, 作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内容先进行教学。

二、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把数学思想方法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 现实中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数学思想方法在各个领域的用处日益突出。所以不论初中、高中同步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必要的:

1. 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

因此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意义识记的方法, 教师应在平和结合分类讨论思想、函数对应思想的训练题, 加强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有意义记忆和数学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而高一教学可通过设计出一些起点低、密度强的课堂结构, 有意识地分散难点;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例题思维衔接, 使他们注意特殊和一般、归纳和演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 突出数形结合。

由于初高中数学首先由函数相接, 而函数数学中图象占相当大的比重, 函数图象对于研究函数的性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 可以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函数与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也是通过图象变化特点来归纳的性质, 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本身就是由函数图象给出的。所以不论初高中, 注意图象教学, 使学生不仅能从图象观察得到相应的性质, 同时在研究性质时也要有函数图象来印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绘制某些简单函数图象的技能, 记住某些常见的函数图象的草图, 养成利用函数图象来说明函数的性质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的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推行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中要逐步渗透这种教学思想。

1. 高中与初中的教学方法有相同之处, 均以讲解法为主。

但初中数学要尽力克服保姆式的教学, 改变事无巨细的讲解知识, 总结题型, 归纳方法方式, 提高教学知识的系统性与网络化。高一应承接初中教学对解题方法虽有总结归纳, 增加练习课次数和题量训练量, 先让学生掌握通性通法, 使刚入学的学生度过适应期。

2. 不论初高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从讲

述法向其他教学法 (探究式和研究性教法) 衔接, 如引导学生怎样学好数学语言、阅读数学课本, 如何掌握数学概念、用活数学公式、以及怎样掌握数学解题基本技巧等, 都需要教师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给学生。例如在概念学习中, 可以通过对重要的字词添加记号;对易混淆的概念 (定理) 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 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由学生亲身实践后, 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只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才能应付高中的学习。

四、学法指导的整体性

新教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明确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的培养则重在体现在学法指导上:

1. 初中教学中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

养, 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 点明预习需要做哪些工作,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让他们掌握将来如何学习;听课时怎样处理好听讲与作笔记的关系;笔记应该记些什么, 怎样记;课堂上严格要求, 让他们学会支配时间;每节课有结束语, 每单元有知识小结, 了解与掌握课后复习应遵循什么样的顺序和原则;让他们学会摘录、整理和提炼;怎样在练习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组织专题讨论, 让学生开阔思路, 加深对知识的立体化理解;开展学生小论文评比, 让学生自觉参与知识理论的探索, 解法的总结。

2. 高中的学法指导, 则更应注重理论性。

由于学习密度和作业量猛增, 简单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态度都会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出现僵局, 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例如, 让学生了解了艾宾浩斯所揭示的以往先快后慢的规律, 就会理解在学习新知识过后为什么特别强调及时复习;了解了分散学习的效果优化集中学习的效果的规律, 就会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提倡分散学习与记忆;了解了先后两种相似材料的学习易于相互干扰的规律, 就会理解为什么在学习新知识前, 要对曾经学习过的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进行大量的重复和练习等等。对于提高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上一篇:建筑新的结构形式下一篇:解决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