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精选12篇)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1
一、前言
A公司是一家纯软件开发型公司, 开发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有过两年多的共事经历, 对各自的能力水平、工作之余爱好及平时工作投入努力程度都彼此较了解。在实际分配任务时, 项目经理相对平均分配, 并且项目经理在切割任务时优先熟悉者 (以前曾经接触过、或有实际参与过的项目) , 再将剩余任务分配给其他组员, 以求公平、公正。但问题由此产生:开发任务往往不能按期完成。这就是常说的项目管理中的“棘轮效应”。
所谓“棘轮效应”是指在计划体制下, 企业的年度生产指标根据上年的实际生产不断调整, 好的表现反而由此受到惩罚。这种标准随业绩上升的趋向被称为“棘轮效应”。这种现象同时存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本文浅谈了笔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棘轮效应”及其对策。
二、问题分析
(一) 公平公正的前提
在法律上的“公平”是指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机会均等, 避免歧视对待。“公正”是指维护正义和中立, 防止徇私舞弊, 是作为公开的补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保证每个项目程序开发人员“等同工作量”往往被认为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即项目经理在分割任务时, 一般以等同工作量为划分的基础, 他的逻辑前提是每个程序员具有“同质性”和“可替换性”, 即对项目的熟悉程度、理解程度、个人能力及努力程度是一致的。
(二) 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误区
在项目管理中, 项目经理往往有两种倾向, 一是将关键技术人员用在最难问题的解决上;二是对项目成员的评价有“定势”的趋向, 做完一个项目后对项目成员的评价, 经常带到以后的项目管理中去。这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项目经理认为人力资源必须最大化利用, 但他的最大化是一维函数, 是简单地叠加。
实际上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是一个多维函数, 涉及到项目难易程度、进度, 程序员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环境因素、激励、项目组文化、领导力等等因素, 并且每个参数在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权重,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
(三) 开发人员都是Y型人
所谓Y型人, 是指给予人们恰当的期望和激励, 他们总是会最努力地工作。项目经理在相互熟悉的环境下, 经常以所谓“公平、公正”的原则来等量分割开发计划。并且都以个人的感情和相互信任为前提作为激励的方法, 认为他们是会努力工作的。但在实际管理中, 项目经理经常“碍于相当熟悉的面子”, 而忽视小问题的解决, 进而影响了整个开发进度。
三、相应的对策
(一) 建立“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
1、工时标准化及权重分配。
我们可以对项目进行WBS分解, 得到各个“工作包”, 并对各个工作包进行难度测评, 把工作包按进度、难易程度、工作环境、个人能力、激励程度五个因素进行权重分配, 然后根据其合理性, 重新进行安排, 以寻求最佳开发方式。以排除简单地对每位开发人员完成一项任务做出时间上的统计。
通过WBS任务的分解, 去掉无用的步骤, 并进行权重分配, 可以对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基本步骤进行观察, 并记录下完成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项目经理可以以此作为评价开发人员业绩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 开发人员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承认, “棘轮效应”也就不会发生了。当然, 由于软件开发本身所固有的特性, 这个标准不可能是精确的, 开发工具的选取、开发环境的好坏、业务需求的清晰与否、软件质量的高低, 等等, 都可能改变标准时间的结果。
2、引入相对业绩比较。
另一个办法是使用他人的业绩, 使开发人员业绩评价标准的建立不仅依赖于自己而且依赖于其他开发人员的业绩。即引入“相对业绩比较”。通过比较开发人员相互之间的业绩, 反应出一定程度的各自努力水平, 为制定相应的业绩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注意, “相对业绩比较”只适用于开发人员业绩相关的情况, 此时它可以剔除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使项目经理对开发人员努力水平的判断更为准确, 既降低风险成本, 又强化激励机制。在开发人员的业绩不相关时, 参考价值不大, 容易诱发项目经理的错误判断。
3、确保充足的统计量作为参考。
在建立客观的业绩评价标准时, 保证充足的统计量作为参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它直接影响到标准的准确性。数据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 而不是为制定标准临时杜撰的;其次也可以来自项目经理与开发人员之间的讨论总结;以及借鉴其他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做好统计的关键在于开发人员要有良好的软件工程意识, 理解做数据统计的意义;项目经理要鼓励并时刻督促开发人员完成这项工作, 同时加强检查。
(二) 提高人力资源效率避免棘轮效应的产生
1、加强项目经理与开发人员的沟通。
项目经理所依据的能力强的人应该解决更多问题或承担更多的开发任务。一旦能力强的开发人员在发现没有任何好处时, 久而久之“棘轮效应”就开始作用了。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棘轮效应”的作用。
加强项目经理与开发人员的沟通是克服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 任何高明的项目经理都难以客观评价开发人员的业绩。我们建议, 除了在开发实践中自发的交流, 项目经理还应有意识地抽取一定时间, 召集能力强的开发人员进行沟通, 并强调他们在队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公司的发展和创业需要他们付出。
同时项目经理更要召集能力较弱的开发人员进行沟通, 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 详细记录自己所做的每一步工作, 实现开发过程文档化, 并提交项目经理, 使其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沟通的效率, 只沟通必要的信息;排除个人之间的成见;改善沟通环境, 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沟通之后, 对沟通进行追踪, 了解执行情况。
2、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建立更长期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能弱化“棘轮效应”。在长期合作关系下, 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都有足够的耐心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方面, 根据大数定理, 开发过程中的外生不确定性可以剔除, 项目经理可以相对准确地从观测到的信息中推断开发人员的努力水平和能力高低, 开发人员不可能用偷懒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 长期合作关系以保险的方式克服了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双方的风险, 通过长期的合作, 双方了解加深, 项目经理不会坚持给努力工作或高水平的开发人员制定高标准 (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而工作偷懒或低水平的开发人员也不可能永远滥竽充数。因此, 在长期合作的项目组中, 初期可能存在“棘轮效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棘轮效应”将逐渐淡出。
(三) 争取X型员工向Y型员工转变
1、采取有效的激励方法。
消除“棘轮效应”的另一个途径是采取有效的激励方法, 让所有开发人员都有积极性努力工作。通过激励手段向X型员工表明, 他们的付出是可以获得利益的, 并将得到团队的认可。莱瑟尔 (Lazear, 1979) 证明, 在长期的合作关系中, “工龄工资”制度可以遏制员工的偷懒行为。直观地讲, 在工作的早期阶段支付的工资低于边际生产率, 二者的差额等于一种“保证金”;当被发现偷懒时, 偷懒者被开除, 损失了保证金;因此, 偷懒的成本增加, 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当一个项目中所有的开发人员都努力工作时, 所作出的成果分别反映了他们的真实状况, 项目经理也比较容易从获得的这些信息中制定业绩评价标准。
2、强调项目的整体利益。
现实中, 人还有“道德”的一面, 即所谓“道德人”。“道德人”是把项目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即使明知努力工作会导致业绩评价标准提高的后果, 只要对项目整体利益有益, 他仍然会努力工作。因此, 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 项目经理要注重培养开发人员的团队意识, 要树立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如果所有的开发人员都是“道德人”, 每个人都自觉努力工作, 显然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不存在“棘轮效应”。
四、小结
在软件开发中, 项目需求方与项目承包方、部门主管与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软件维护人员等等, 都存在着“棘轮效应”。我们应该根据软件开发中各个领域的特点, 研究出相应的管理方法, 弱化“棘轮效应”。文章前面所提到的几点对策, 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 以期对大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周健临.管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毕星, 翟丽.项目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 (美) 艾琳P.托比, 迈克尔·托比.多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是急剧增加。如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4.6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增长迅速[1]。中国的风电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企业。风电场建设项目规模巨大,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具有技术更新快、建设周期比较长、参与建设单位比较多、环境条件复杂等诸多特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满着风险,可以被称为风险性项目。EPC作为一种优秀的总承包模式,采用EPC模式的风电场建设项目也具有这一特点,而且EPC模式下的风电场建设项目集合经济、技术、管理与组织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造成其风险的存在。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管理中不确定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会造成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出现各种问题。
1项目风险监控流程
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对项目进行持续的监督,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持续监控以能够及时发现其变化和识别新的风险因素,这主要包括对风险进行识别、追踪、分析、检查风险因素是否残余、对项目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审查及效果评估等工作,概况来说,就是对整个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监视和控制[37]。风险监控是整个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PMBOK对风险监控框架的基础上,一般项目风险的风险监控流程,如图1所示,
项目风险监控是在项目风险发生时,根据风险管理计划中的应对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应对的一个过程[2]。但是如果项目风险发生变化,应该对项目风险进行再次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风险应对措施。实际上,项目风险监控是一个持续的、具有反馈性的、实时的过程,能够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项目风险的实际特点,对项目风险监控主要包括:
(1)及时观测,对项目风险进行密切关注。主要是为了识别新的风险因素,防止无法及时应对,进而导致整个项目工程产生重大损失,根据新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加入到项目风险计划中去。
(2)对项目方案进行纠正。由于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的情况会由于各种情况发生变动,一些制定的项目风险计划会跟预测的前提条件出现差异,应该随时进行修改、完善。
(3)修改项目风险应对计划。对项目风险应该进行定期评估,以防止项目风险发生变动,对项目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实时性修改、完善,以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根据以上所述,对EPC模式风电场建设项目业主风险监控的步骤如图2所示:
2EPC风电场建设项目风险监控
对于EPC模式的风电场建设项目而言,项目业主风险的风险监控主要是跟踪监控已识别的风险因素,监视残余风险,识别新的风险因素,完善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顺利实施,对风险监控结果进行评价[3]。项目风险监控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从整个项目计划来说,项目风险监控处于风电场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流程的最末端,但是并不是指项目风险监控仅在项目风险管理末期、且重要性不高。所以,项目风险监控实际上是面向整个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工作。风电场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监控方法,这些常见的监控方法有:
(1)审核检查法
审核检查法能够用于项目全过程,是监控项目风险的有效手段。从项目建议书开始到项目完成,都能够用到核对表法。在对项目建议书、项目设计的标准要求制定、项目招标文件、设计文件、项目建设计划、以及项目运行试验等工作,都需要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以后,对审核的结果应该采取措施马上进行解决,而且在问题解决后还需要进行检查验收。检查主要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不是在某一阶段或某一阶段最末是进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把来自各方面的反馈意见立即通知有关人员,一般以已完成的工作成果为对象,包括项目的设计文件、实施计划、实验计划、材料设备等。风险监控作为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进程,审核检查法同风险监控工作的要求十分契合,将审核检查法应用于项目风险监控当中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2)偏差分析法
偏差分析法是一种对某一工作实施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是将实际完成的项目工作同计划的项目工作进行对比,确定项目的实际状况同原先制定的项目计划的要求是否符合。对于风电场建设项目,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建设,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成为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立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与措施,设立强有力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更是必要。将偏差分析法应用于风电场建设项目的风险监控当中,将风险监控计划同项目风险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偏差和出现的不足,从而完善项目风险计划,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保证项目风险各项指标在预期的范围之内,控制好风险水平与风险损失,保证风电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3PC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风险的分类、发生概率与风险损失水平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一般来说,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预防、风险抑制和风险转移。下面根据风险发生的不同情况,对各自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介绍。P代表风险发生概率,C代表风险损失后果。
(1)风险避免(回避)
这种策略是在P比较大,C也比较大的.情况,一般来说C都大于风险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放弃项目或者放弃方案,或者改变方案,这样P为0,C也变为0。这种情况主要是通过事前风险评价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若是符合P、C都比较大的情况,则采取这样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针对宏观风险,如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等,这种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太大,需要谨慎对待。
风险回避一般要具备以下两点要求:第一,某种特定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第二,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经济效益,采用风险回避措施可使项目受损失的可能性最小。
(2)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没有具体的前提条件,这种风险应对策略主要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控制风险源。采用这种策略,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损失水平。这一策略采用的具体方法是通过抑制人为风险因素、对操作程序制度化规范、增加备份等方法对风险水平抑制和预防,这种风险主要适用于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如业主管理人员不尽责风险、设计风险等。这种风险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监控,提前做好预防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风险预防一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建立风险基金;借款用以补偿风险损失。
(3)风险抑制
这一策略主要适用的条件是P比较大,而且P在过程中几乎达到100%,风险无法进行避免或转移。这一策略主要适用于项目层面、企业层面的风险。这一策略不能够使C减小到0,但是可以减小C,达到减小风险损失的目的。这一方式主要通过事前准备,做好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并在风险发生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损失扩大。按照减轻风险措施执行时间可分为风险发生前、风险发生中和风险发生后三种不同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应用在风险发生前的方法基本上相当于风险预防,而应用在风险发生时和风险发生后的控制实际上就是损失抑制。风险抑制和风险预防一般都属于风险自留。
(4)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将项目主体面临的风险损失转移给其他相关主体去承担的行为,也可以称为风险合伙分担。这一策略的目的不是减小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水平,而是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等方式,在事故发生时,将风险损失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转移到项目合同签订方。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那些风险发生概率较小,但是风险损失很大或者项目主体难以控制的项目风险的情况。风险转移通过合同或协议,将风险发生时的法律责任或投资损失转移到合同或协议签订方。是否采取这一策略是由风险发生水平和风险损失水平来决定,当项目的资源有限,无法选择风险减轻和风险预防策略,或者风险发生概率很小,但是风险产生时会造成很大损失时,采取这一策略。对于项目业主方来说,风险转移主要通过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或协议,利用合同或协议中的条款进行风险转移。
4结语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 预算管理 问题 策略
一、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作用
(一)电网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电网工程项目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对工程项目完成情况的考察是,不但要考虑到建筑的形象和面积的进度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力度,从而准确的认识到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材料的消耗和货币工作量。另一方面,电网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还是编制施工做也计划的基础之一,在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将施工的工序进行组合和排列从而形成协调的施工顺序,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员的交接,和工程的交接,从而更好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划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工人的工作面积和人力的利用,最终实现按时完成工期甚至是提前完成工期。
(二)电网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能够加强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电网工程项目的投资较大,如何控制工程的预算成本对企业经济具有深刻的影响。电网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一方面,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为施工单位进行经济核算时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是控制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的成本的基础。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各个阶段的经济情况进行核算,从而准确、及时的了解单位的成本控制的动态,对控制工程的成本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另一方面,电网工程项目预算中对施工的损耗和造价管理都有相应的定额标准,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预算的成本进行控制,分别对人力和材料进行核算,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网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模式不够先进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电网工程预算管理模式还处于阶段性管理模式之中,缺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意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缺少统一的认识,对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相互沟通。另一方面,工程监理单位在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对施工阶段进行控制,很少会对工程的整体投资决策进行分析,而设计单位虽然在设计阶段对工程的信息和成本进行了预算,可是因为缺少对一定的控制和约束,其工程项目的预算总会和实际成本不相符,在施工的招标和投标的阶段,标价和标底的估价不够准确,从而是工程实施的阶段往往会出现成本管理力度不够、资金短缺的情况,从而导致项目的投资管理失控,电网工程项目如果不能够按照预定的工期完成,单位的贷款和利息就会不断的增加,这样,原有的资金短缺情况骤然加剧,从而给金融机构、企业和国家都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二)电网工程项目预算的方式老旧
目前,电网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中缺乏高效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成本预算时,预算人员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工程的成本定额的信息,所有的地区的造价管理的部门对定额信息的采用只能通过不断的发布一些系数来进行调整,这样的方式很难和国际上通用的实物法进行编制,也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新的材料和新技术在我国的电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电网管理部门必须及时的对相应的电网标准和预算定额进行相应的编制,可是我国目前还缺乏一定的弹性的确定方式,工程预算成本的确定依据都只是通过定额进行的,而定额的单价所采用的统计都是很久以前的机械台班、材料和人工,更新的速度无法满足实时换算的要求,从而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工程成本的真是情况,因此,在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时很容易产生费用的偏差,进而影响到预算的编制。
(三)电网工程项目预算的人员素质水平不够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电网工程项目预算的人员普遍存在着素质偏低的情况,无法适应当前的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需求,主要表现为,预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差,无法独立的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对投资的预控管理能力较差,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工作都是处于事后处理的阶段,另一方面,预算人员无法组织并协调工程项目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缺少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经济知识,在处理工程项目中出现的索赔现象的能力不够,特别是对国际工程管理中所采用的FIDIC合同的理解认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到工程预算成本的准确性。
(四)电网工程预算设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施工阶段,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变更,在现有的工程管理的制度中,建设单位并不是十分的重视设计工作的情况,对设计的方案认识不够,同时设计单位也会因为单位的限额设计和缺乏相应激励制度,初期的时候不会对工程项目的方案进行优化及改进,另一方面,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设计招标的制度进行,因为工程预算设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对设计单位的约束机制,从而导致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敷衍了事,缺少精品意识,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再设计是采用较为保守的设计方案,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三、对工程项目预算管理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周期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工程各行预算的动态管理方案,对工程的全过程的预算管理进行监督,通过工程竣工时的经济指标的估算,确定较为合理的估算指标及设计预算的以及。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工程验收时应该对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检查,如果工程的设计额度会有较大的变更设计的影响,就应该要先获得原有的项目批准机关的认可,没有经过批准是,在审查工程造价的过程中部予以承认,其次,有关的部门还应该追求相应的管理人员的责任。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顺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的趋势,对行业中的价格设备以及材料的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政府部门制定出有关的政策和应多措施,将建筑行业中的动态因素结合到工程造价中来,对工程预算的收费标准以及计价标准不断的进行改进和调整,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二)严格的按照预算管理的形式进行预算
在对电网工程项目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地方的造价的定额标准进行计算,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变更情况和签证,正确的对预算进行编制和审核。接受工程部所提交的预算审批表、结算资料并对其进行复核,确认预结算成本是否满足公司的有关要求。
(三)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无法满足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就无法独立的处理好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所要面对的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也就不能对预算进行较好的经济分析,更不能组织并协调好工程项目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管理。因此预算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如果建设公司不能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就可以委托相应的公司代理或成立相应的工程造价控制的监理组织,该组织由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对预算进行监督。
(四)完善电网工程项目预算的制度
公司可以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按照已经批准的投资估算以及设计任务书,按照批准的施工图纸设计以及初步的总成本概算,采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分解工程造价,从而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选择梁柱的截面面积、截面形式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及配筋等,要在满足建筑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的经济方案,但是在限额设计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只考虑成本,应该始终秉持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在限额的同时选择最优化的设计,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较好的设计者进行奖励,在保证成本和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新的方案和技术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完善工程项目预算制度的目的。
四、结束语
优质的电网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不但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能最大限度节约工程成本,能够有效地保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成本,所以,面对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经常对其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方案解决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陆福春,陈俊.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12年03期.
[2]孙世君.浅析工程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史先珍.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J].河北煤炭,2014年第3期.
[4]赵素娟,张华丽,苗东进.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经验及技巧[J].科技信息.2012年第30期.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4
油气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石油工业的前提条件, 是不可再生的战略储备能源, 更好地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在我国经济和军事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目前, 我国现存陆上石油后备资源明显不足, 当前的石油产量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石油的需求。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进口石油的数量还会逐年增加。近10年来, 我国大多数东部主力油田的产量陆续递减, 采出物中的含水率不断提高, 产油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鉴于我国陆地油气资源的现状,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重点将会转向海洋, 而海洋石油工业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的特点, 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合理控制风险会大大提高勘探成功率,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海上油气勘探项目风险因素众多, 对这些风险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海上油气勘探项目风险控制应对策略研究不仅是石油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需要, 还有利于加强我国石油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实现资源合理分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油气已探明的储量在逐渐减少, 勘探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勘探作为油气企业的一项主要业务活动, 其风险分析和管理在国外大中型油公司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各公司大都拥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和专业人员。我国在风险管理上虽有一定的研究和成就, 但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风险控制的对策研究甚少。本文将结合海上油气勘探项目风险类型及其特点, 总结出六种风险应对策略, 以期减少勘探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影响。
海上油气勘探项目受多种因素影响, 涉及范围广, 影响因素不仅涉及地质、地理、开采技术与工艺技术等领域, 而且受管理、经济、政治等领域相关因素的影响。海上油气勘探的风险类型可分为自然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管理性风险、经济性风险、政策性风险和其他风险。
二、海上油气勘探风险控制应对策略
对海上油气勘探风险控制应对策略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介绍着六种风险应对策略, 在勘探中具体应用哪种策略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一) 减轻风险
减轻风险策略是通过缓和、预知等手段来进行, 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 以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
在面对已知风险时, 项目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风险的发生, 可以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进行控制;而在面对不可预测的风险时, 项目组对风险的控制程度就要减轻或者完全失去对其的控制, 这样就有必要采取迂回的策略。例如引进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设备, 配备经验丰富的勘探人员和管理人员, 在勘探时把以往遇到的可能出现的风险考虑在内, 通过精心安装、科学调试和精细化管理等手段来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 确保目标的实现。海洋油气勘探风险的影响因素要远远多于陆地油气勘探, 所以在进行勘探前要充分查阅相关资料, 对潮汐、季风等海洋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
(二) 预防风险
海上油气勘探项目应采取主动风险管理策略, 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手段:
1.有形手段是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防止风险因素的出现, 例如:在项目开始前, 为了减少风险因素, 在使用地震勘探设备时, 尽量由技术好、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操作, 以便得出更为精确的结果, 减少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失;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 可以在勘探时随着机械设备的增加而使用大容量的变压器以减少设备被烧毁的风险。
2.无形手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管理, 管理人员的疏忽和不恰当的行为都是构成项目风险的因素, 因此要在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教育上加大力度, 尽量保证他们对项目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二是以制度化的方法保证项目的进行, 在项目开始前和项目进行中都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为了减少项目的损失, 要确保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度, 同时也要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去调整制度, 在保证制度执行质量的同时减少制度程序的繁冗性, 以减少损失的发生。
(三) 回避风险
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影响预定目标达成的诸多风险因素, 结合决策者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从而做出的中止、放弃或调整、改变某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处理方式。
回避风险包括主动预防风险和完全放弃两种。主动预防风险是指从风险源入手, 将风险彻底消除;完全放弃是指如果通过风险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又没有有效方法控制风险, 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在海上油气勘探过程中, 由于经常面对复杂的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 有时现有的经验和技术手段无法确保项目的正常实施, 或者勘探期间的投入会很大, 而又难以保证勘探的成功, 那么就要暂时放弃此海域的勘探, 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勘探此海域的油气资源, 因为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项目, 一般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四) 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将风险转移至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或其他组织, 所以又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不利后果, 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 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有能力承受或控制项目风险的个人或组织。实行这种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让承担风险者得到相应的回报;二是对于具体风险, 谁最有能力管理就让谁分担。
勘探项目的风险转移可以分为财务性的和非财务性的风险转移。财务性的风险可以找保险公司承保或者将风险转移至商业上的伙伴, 担保是一种常用的财务性风险转移形式;外包是一种很好的非财务性的风险转移形式, 因为勘探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 一个企业即使规模再大也很难保证在每个工作项目上都非常精通, 而勘探项目要求高精度的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 把一些工作交给外包企业是转移风险的不错选择。
(五) 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是指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后果。海上油气勘探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会存在很多风险, 有些风险是避免不了的, 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风险, 例如涨潮、海风等造成的工期延误的风险, 这些风险如果是在可以承受的情况下, 就适用接受风险这个策略。但接受风险也分主动和被动, 提前为项目做必备的风险规划, 当风险事件发生时执行该规划, 这属于主动接受;被动接受是指在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数额不大, 不影响项目大局时, 项目管理组将损失列为项目的一种费用。当采取风险规避等应对策略时的花费超过风险事件自身带来的损失时, 接受风险是最好的省钱方法。
(六) 储备风险
储备风险, 是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 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 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项目风险应急措施主要从费用、进度和技术三方面考虑。
1.预算应急费是用于补偿差错、疏漏和一些不确定性对项目费用估算造成影响而事先贮备好的资金, 编制预算时并不知其在何时、何处使用, 因此应单独列出, 以便项目管理组更好地控制支出。海上油气勘探项目的应急预算要在对勘探目标等各方面彻底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编制, 以减少由于风险因素过多而造成过高预算费用的可能。
2.进度后备措施是在制订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时允许某个阶段存在时间差, 让这个阶段项目在进度时间上可以浮动, 但又要保证进度计划的紧凑性。海上油气勘探项目是一个很复杂的项目, 不确定因素太多, 在制订进度计划时必须针对某些特殊情况给进度计划的某个阶段留出余地。
3.技术后备措施专门用于应对项目的技术风险, 它可以是预先储备好的一段时间, 也可以是预先储备好的一笔资金。当预想的情况发生时, 这段时间或这笔资金就可以对项目进行补救。
三、结论
海上油气勘探虽然不能算是新兴的勘探领域, 但是我国在此领域经验不足, 在面对比陆地勘探难度更大的海上油气勘探时, 风险控制的对策研究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笔者提出了六个应对策略来控制海上油气勘探项目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怎样预防风险发生, 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风险和当风险发生以后如何减轻影响等方面入手, 提出了面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风险时的处理方法。海上油气田勘探风险因素越多, 越需要精细的风险控制应对策略, 在制定风险控制对策时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目标来综合运用以上六种风险应对策略, 项目管理人员在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策略, 控制风险, 尽量减少由风险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毕星, 翟丽.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34-256.
[2]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60-69.
大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 篇5
作者:孙建勇
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和在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现阶段大型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严峻形势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安全管理监控重点,为现阶段大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通病的预防和安全生产形势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型建设项目
安全
问题 措施
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现在是评价一个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安全管理工作将对参建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对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直接影响。可以这样讲,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在这里我就当前大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解决措施阐述一下个人见解。
工程概况
郑徐客运专线(350KM/h)商丘特大桥项目西起于商丘市民权县,终止于商丘市梁园区,工程正线全长47.143km。主要工程量为连续梁四联(悬灌现浇),墩身1468个,标准梁1457片。其中临近陇海铁路既有线施工12KM,跨310国道一处,跨省道3处。工程总投资35亿元。
分析主要风险施工项目为:临电使用、高空作业、临近陇海线施工、深基坑开挖、临近民房施工、箱梁提运架、机械使用等,同时沿线全是基本农田,环保压力大。
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项目安全管理随着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发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
2.1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2.1.1 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标段划分一般控制在30~50亿规模,工程规模的扩大导致现场安全管理的压力成几何倍数增加。
2.1.2 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
和谐社会的创建及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造成了施工环境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征迁、协调、维稳等工作的复杂性让安全管理工作不在局限于施工现场。
2.1.3 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及工程机械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现在大型工程项目摆脱了以前以人力作业为主的施工模式,集成式拌和站、旋挖转、盾构机、大吨位架桥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让机械伤害这个主要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管理难度空前提高。
2.1.4 工艺越来越复杂
随着工程技术的逐步发展,工程等级正在前所未有的提高,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国际化空港等高科技施工项目彻底颠覆了以前人们对工程及建筑工人的认识,以前生产生活在灰尘和汗水中的建筑工人已经站在了科技前沿。但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和安全危害因素的未知性。
2.1.5 法律责任越来越重
随着我国法治体制建设的进行,安全法规、制度建设日益完善,以前安全生产事故只是在管理失误和企业内部进行处理,现在对工程事故相关责任人的依法判决和对企业负责人的从重处理让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倍增的同时也顿感压力倍增,让他们如何依法进行安全管理成为了新的课题。
2.1.6 事故影响越来越大
和谐社会的建设让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升到了制高点,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同时政府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多种监督形式的参与让施工单位安全事故成本和安全事故的社会影响得到了无限扩大。
2.2 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
新形势的发展对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现阶段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却没有同步提高到相应水平,从而在安全管理中出现了多种矛盾。
a 项目规模的扩大和施工组织的复杂性与现场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的矛盾。现阶段施工项目一个工区、甚至一个架子队管理的工程规模及组织难度都比以前一个标段要大,也就是说从施工组织规模来看现在一个架子队队长就相当于以前一个项目经理,但现在架子队队长的水平不能适应工程规模发展。
b 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与施工现场人员法律意识(特别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存在差距。法治的健全不等于法律的普及,更不等于全体参建人员的法治意识的提高,不知法、不懂法成为了依法进行安全管理的障碍。
c 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存在矛盾。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的趋势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懂法律、懂技术、懂施工组织、懂协调,但现在这样的专职人员极度缺乏。
d 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与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存在矛盾。决策层不重视安全资源配置,随意克扣安全投入专项资金;安全管理人员对岗位的关键性认识不足,对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热情不高;普通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现象熟视无睹。
确保安全管理形式的主要措施
如何解决上述存在的矛盾,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形势的稳定就成了当务之急。笔者根据所在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将解决措施总结为项目安全管理的“一、二、三、四、五”:
3.1一就是一条主线,即安全管理突出“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条主线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者,“一把手的言行是安全管理的风向标,一把手对安全的态度决定着项目所有人的态度”,这就是项目第一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绝对影响,是对第一责任人安全责任的最大担当。通过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在项目内部可以形成我就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者的安全意识,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第一责任者,分部领导是分部第一责任者,部室领导是部室的第一责任者,现场工人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者等等,所有参建员工都清醒地认识到:安全责任就是以我为主、从我做起。
3.2二就是安全管理的两个侧重点:建章立制、现场控制
3.2.1建章立制
为使项目安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进场伊始项目部就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编制:《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相关应急预案;《高空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等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下发各项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交底书;形成《安全自控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安全过程控制化标准手册》三个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3.2.2现场控制
有了完善的制度办法和措施,还要做好现场监控和管理,才能形成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也就是要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日常控制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总体思路就是通过监控和整改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措施。古人说过“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而这种防患于未然未然的理念正是我们现场控制和安全检查的基本原则。
3.3三就是要突出“教育培训、综合治理、经济杠杆”三个抓手
3.3.1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万能法宝。对项目管理层、业务人员、一线工人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安全培训,能顾让全体参建员工熟悉施工现场危险源及防护措施,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做,从而达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目的。教育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外部委托培养、内部集中学习、组织现场会、工作中传帮带、三工(工前、工中、工后)教育、现场展板及宣传、视频和网络教育等。现场安全教育培训一定要坚持“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的原则,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3.3.2综合治理
按照安全系统管理理论,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工程。危险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安全管理必须采取多种管理手段、采用多种措施、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国家安全管理方针于2005年修订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说明在国家层面上多种手段治理安全生产早就已经实施。而实施综合治理这个管理理念主要应通过完善如下几大要素进行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制定危险源防护措施方案;足额配置专职及兼职安全管理及防护人员;确保安全物资保障和资金保障;做好全员、全过程教育培训;抓好制度落实及检查整改;严格事故调查及处理;重视维稳工作及集体事件,培育项目安全文化等。
3.3.3经济杠杆
现阶段各施工单位对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项目安全管理难度的加大和项目安全投入的紧缩,各级人员对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难以平衡对待。所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在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往往能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那些在施工过程中不履行安全职责、不遵守劳动纪律、违章作业、野蛮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的队伍和个人,施以一定金额的经济处罚,同时对在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通常都能收到理想效果。
3.4 四就是要改变“四重四轻”的教育培训模式
当前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教育存在“重教育形式,轻教育效果;重管理人员教育,轻一线人员教育;重经济处罚,轻机制建设;重事故后教育,轻事故前防范”等不良现象。教育培训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现在的基础建设施工现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需要大批懂要求、懂操作、懂标准的一线员工,但施工现场的人员配备跟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不了解当前安全教育培训的误区和弊病,就不可能达到我们安全教育的目标。
3.5 五就是要解决安全管理中的“五硬五软”问题
3.5.1嘴上喊得硬,实际行动软
现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现场的安全隐患是大量存在的,这是客观事实。而这些隐患要靠我们全体参建人员一项一项的去控制,一点一滴的消除,说的再漂亮也解决不了现场危险因素的存在,因此我们要求安全管理坚持“会要短、腿要长”的原则,坚决克服“纸上谈兵”的工作方式,多到施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5.2表现形式硬,实际内容软
现阶段各种“安全大检查、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安全专题会议、安全专项方案”等管理形势层出不穷,但好多方案编制完成后不能指导现场,好多活动开展后不能解决现场问题,为切实解决形势硬内容软的现象,项目部领导应强制要求各项安全管理活动要切实走“群众路线”,方案的制定要与一线工人探讨,安全专题会议要有一线工人参加,安全专项活动要一线工人评价时效,各种文件精神传达要一线工人领会。
3.5.3出了事故硬,事故过后软
百密也会有一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完美的规划和防护,都会有意外的发生,摩、擦、碰、刮的事情在施工现场是难以杜绝的,安全事故处理应坚持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再小的事故也要追究责任,再小的影响也要吸收教训,再小的范围也要全员教育,再小的损失也要经济处罚,从而达到一种理念的贯彻“让自己的教训成为别人经验的人是傻瓜,从别人的教训中吸收经验的是智
者”。
3.5.4迎接检查硬,隐患整改软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但是我们发现在检查过程中存在“为了检查而检查、为了领导而检查、为了完成任务而检查”的现象,即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现场的问题和隐患,而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和各级要求而搞的务虚活动,而施工一线也逐渐将问题整改变成了所谓的“迎检”。现场漂亮了、问题掩埋了,但是事故的隐患缺加大了。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项目部应按照“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现场检查明确问题和根源、明确复查人员和整改责任人,月底通报明确分部及架子队工班,通报奖罚明确到个人,从而杜绝将检查变成“迎检”的现象。
3.5.5效益指标硬,安全投入软
安全投入与项目效益的关系已经讨论好长时间了,项目管理层应在安全投入上绝对不打折扣,坚决不降低标准,从来不延时供给,在安全资金上一直坚持“足额、及时”的原则安排使用。防护材料采购、防护人员聘任、消防及应急物资配备,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的投入等等。结束语
核电项目现场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 篇6
关键词:核电工程;施工风险;风险因素;风险应对
作者简介:赵天宇(1985-),女,内蒙古通辽人,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助理工程师。(北京10084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129-02
一、核电工程特点
核电工程是具有项目周期长(建设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投资巨大(一般在1500-2000美元/kWh装机容量)、技术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物流密集、涉及单位众多、接口繁杂、场地集中等特点的特大型工程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外部风险、设计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调试风险、管理风险、合同风险、财务风险等。这些风险对核电工程的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有的风险可能会引起工程的延期,而有的风险则可能会使得工程的负债太大,引起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影响核电工程的整体经济性。
二、施工风险因素
根据现场施工出现问题的频次与领域,同时结合核电项目施工风险的特点和工作流程,将核电项目施工风险分为五大类。
1.施工技术风险因素
(1)设计因素影响。1)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设计基础资料和工程勘察文件可能受到技术经济条件和工程勘察手段的限制,导致资料和文件的准确性不符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或者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甚至出现重大错误。[1]2)设计文件的时效性。由于设计进度的延误,造成施工急需的图纸及文件不能及时提供。3)设计专业的协调性。核电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核能、电气、热控、焊接、土建、安装、调试等各个单位和专业之间互相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相关文件的准确出版。[1]
(2)施工因素影响。1)施工单位技术能力。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项目管理的能力与经验、工程技术条件、施工力量与装备等,以保证项目具备技术实现的基础条件。例如,施工单位对新技术缺乏相关操作经验,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问题。2)工程变更。由于核电项目规模大、工期长,涉及互相影响和制约的专业众多,受政策法规影响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由于设计基础资料的不准确,造成现场施工情况与设计图纸有出入,或者临时增加/减少合同中所包含的工作数量等,从而必须开启工程变更。
2.施工活动风险因素
(1)施工组织计划因素影响。1)施工工序的连续性。由于上游施工已经滞后,造成后续施工无法按时启动。施工场地规划不当,造成工序间互相影响。如塔吊占用施工场地,却又无法按期拆除。施工组织计划不当,不同工种交叉施工造成互相影响。2)施工相关工作的时效性。施工相关文件未及时上报、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变更未及时通报总包方等,造成施工无法正常开展。
(2)施工活动过程中,与施工单位相关的问题。1)施工单位的变更及确定。施工单位迟迟不能确定或施工过程中需要变更施工单位,使得施工工作不能正常开展。2)施工单位违规施工。违反施工顺序、未按图纸施工、越点施工等,不但可能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因此而造成的返工或停工也会影响工程进度。3)施工单位过程施工文件问题。相关文件不符合设计要求、上报不及时不准确,导致相关工程不具备开工条件。
3.施工管理风险因素
(1)施工安全因素影响。施工过程安全措施不当、施工安全劳保用品不完备等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一旦具备条件将转化为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必将带来人员或财产的损失,增加工程代价。尤其对于核电工程来说,一旦发生事故,对于核电在公众中要树立的“安全、环保”的形象将造成极大损害,不利于核电事业的发展。
(2)施工质量因素影响。1)施工质量不合格。由于施工单位技术能力不足、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或其他外部原因,可能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从而导致返工或停工等问题,延误工程进度。2)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事故隐瞒不报、施工质量处理滞后或不作为等,不但不能掩盖问题,反而使本应早就解决的问题积压,甚至进一步恶化。3)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单位质量自检力度弱或业主、监理对其监督力度不够,都可能造成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问题掉以轻心,为质量埋下隐患。
(3)施工组织协调因素影响。1)责任主体间的协调。包括工程项目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的协调,业主或总承包商与设计、制造商、施工及监理的协调,以及分包商之间的协调。这些责任主体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技术背景。在协调沟通的过程中需及时妥善处理其中的不同之处,以免影响工程进展。[1]2)工程内部的协调。核电工程项目涉及众多的专业、系统、子项及工艺,项目的正常进展依赖于各条作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良好协调与配合。
4.施工资源风险因素
(1)施工人员因素影响。1)人员素质/资质。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或质量意识淡薄,影响施工安全或工程质量;符合工程资质的人员不足。2)人员流失。由于施工条件恶劣、资金配置不足等,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大量流失,造成人力不足。3)人员调配。由于赶工等对人员的临时调配,可能造成对工程的人力配置暂时出现不均衡的状态。
(2)施工机械、材料因素影响。1)材料、设备供应。某些材料的供应采买困难,采购周期过长,造成供货滞后。对于一些国产化的设备,由于厂家产能和国内技术水平有限,造成制造周期过长或出现不符合项而返工等,从而无法按期到货。2)材料、设备匹配。到场设备与材料非现场急需的,而现场急需的又不能及时到货,不但会影响施工进展,也会浪费现场的仓储空间,增加仓储压力。到场设备与设计说明书或技术规格书不符,增加了相关工作核实与确认的时间和工作量,若设备不能用于安装,还会影响施工进度。3)机械、材料调配。对于有限的机械或材料,可能会出现由于赶工需要进行临时调配的情况,若调配不够合理则将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后台加工也受机械、材料调配的影响,可能出现预制跟不上现场需求的情况。4)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及存储。材料、设备进场验收不力可能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暴露,待到施工领用时才发现材料、设备不符合要求。仓储管理不力则可能影响材料、设备的质量,在施工需求时不能满足条件。
(3)资金供应因素影响。现金流不足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造成现金流不足的原因可能是业主拖欠进度款、银行付款延迟、自身垫付能力弱、项目费用超支等。资金循环不足给整个工程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机械、设备、材料、人员无法按时按需到位,间接可能带来信誉、名声等方面的影响。
5.施工环境风险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1)气候条件。核电项目多建设在沿海地区,南方沿海地区多发台风、暴雨,常年潮湿,夏季高温难耐;北方沿海地区冬季则持续寒冷。这些气候条件对某些作业造成不利影响,也给仓储工作造成压力,同时对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地质条件。核电项目的选址都是经过详细周密的勘察和大量细致的工作而最终确定的,但每一个厂址都可能有一些不利于施工的地质特点。如地形地貌、地基条件等,可能对负挖、爆破等工作提出因地制宜的要求。
(2)社会环境因素影响。1)政治环境。任何工程项目的顺利正常开展都有赖于安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例如,如果发生、罢工等事件,导致现场施工无法进行或材料、设备不能供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核电项目的正常进展。2)经济环境。核电项目建设周期长,需要资金多,受外界经济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各种材料的价格、银行利率、外币汇率等的变化都会引起核电项目造价的变化和资金的运转困难。[2]3)政策法规环境。核电项目作为公众较为关注和敏感的活动,国家在审批建设上也是非常谨慎的。尤其是福岛事件后,在建的核电项目都停工进行了安全检查,同时提高了拟建电站的设计标准,这些工作虽然暂时影响了施工,但长远来看,对于实现核电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是非常正确和值得的。
三、风险应对措施
1.预防为主,提高全员风险意识,明确风险转移与规避目标
风险管理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项目管理的各级人员需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识别工作领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关注其发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施工合同管理人员为例,需熟悉和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合同文本,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合同条款争议,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通过合理合法的专业分包,寻找有实力、信誉好的合作伙伴,把部分专业性极强的工程分包给专业施工单位,实现合理的风险转移。
2.客观认识现有技术水平,对施工计划有明确的梳理,确保计划本身的合理性及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进度计划编制应全面考虑施工需求,避免过于理想化等不现实的状况出现,否则将会被不断恶化的现实状况所牵制,使进度计划得不到良好的执行,项目管理也变成了疲于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克服各方面困难,不能因为某些困难而轻易突破计划。设备国产化对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短期内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难度较大。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应对这一现状有清晰客观的认识,与设备生产厂家保持良好的沟通,随时监控厂家的产能及生产状况,避免设备问题影响现场施工。
3.立足施工现场,增强服务现场意识,力保满足施工需求
施工现场作为核电建设的第一线,是工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部分,现场建设的情况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应多前往现场,了解现场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满足和解决。各项工作均应以现场需求为中心,各部门需增强服务现场的意识,为保证现场施工进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关注供应链风险,合理调配资源,增强施工管理人员全局意识
核电站建设过程中的供应链风险主要是由于供应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的。[3]由于目前国内核电站技术没有产业化,很多设备和材料受制于核电站技术的垄断与国际化,造成供应链维护代价和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合理调配和利用现有资源,采取最优化的措施满足现场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资源需求有明确的把握和清晰的梳理,具有很好的全局意识。
5.注重经验与数据的累积,做好工程信息管理
核电项目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与技术性,项目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与资料累积,这些数据与资料不但是项目本身可研究的重要信息,也是后续同类项目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工程信息管理人员需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也需要开发相应功能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
6.合理利用风险减少损失,保障利益
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各种索赔证据。包括会议纪要、来往信函、指令或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現场的各种记录、工程照片、气象资料、验收报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合理利用证据进行索赔,是减少损失保障利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7.明确已识别的风险事件的责任主体及解决措施,加强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机制
对于已识别的风险事件,可通过会议、讨论等方式明确责任主体,再由责任主体给出详细应对方案,将风险管理责任承包到部门。承包风险管理确立了责任主体及相关责任、权利和义务,工作的广度、宽度和深度一目了然,更易于监督和管理。有了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后,也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来检查督促工作的实施情况。通过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为后续工作提供改进思路。
四、结论
施工风险是核电项目管理中最直接发生且数量较多的风险事件,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归类管理,有利于在实际工程中对类似风险事件进行预警和应对,提高工作效率,理清工作思路。在实际操作中,不必拘泥于施工技术风险等五大类别,亦可根据工程现状做出灵活的变更。应对措施的提出以五大类别为基础,围绕风险预防、风险应对、风险收益等几方面,通过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施行风险责任承包管理,并及时跟踪检查风险事件的进展情况,对风险事件的解决情况进行考核,形成整个风险管理的闭环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文庆,李玥.核电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1).
[2]褚伟华.海外核电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及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7).
[3]魏其岩,田志龙.中国核电站供应链及其风险研究[J].管理学报,2007,4(1).
(责任编辑:刘辉)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7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的不断扩大, 有关人员从不断地实践中得出了一定的应对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的主要策略, 主要包括回避投资风险, 减轻投资风险以及风险的转移等等。
1.1 回避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的局限性
回避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是应对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建筑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建设部门就可以通过建筑工程投资的大小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计算, 采用回避风险的方式可以使自己免受风险的损失。风险回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仅仅使用在一定情形下对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回避能够有效地消除风险源, 避免在建筑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其主要表现为:
(1) 建筑工程项目在回避投资风险的过程中, 只能在应对风险事件发生的过程中, 完全确定了损失的大小才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风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在工程项目投资前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十分困难。
(2) 建筑工程回避投资风险大多数都是放弃某个项目的开发, 正所谓风险和利益息息相关, 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为了规避风险放弃项目的投资, 即便投资风险降为零, 却也失去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3) 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过程中, 风险的存在形式各不相同, 主要包括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等, 这些风险很难回避, 比如社会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或者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灾难等等。虽然建筑工程项目回避投资风险具有降低风险的能力, 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 不宜大量采用回避投资风险的方式。
1.2 回避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措施
为了能够做到准确的回避风险就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情况。
项目施工进行中如果发现风险过大, 同时保险公司也拒绝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承保项目负责人就需要适当的考虑放弃该项目。
当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项目风险大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就应该由相关的风险评估部门或单位重新对风险进行评估, 确定风险的大小, 如果此时风险的大小远远地超过了预期情况, 甚至无法控制风险的变化、亦或是控制风险的成本过大, 此时项目决策者就应该及时的做出决定, 停止项目的运行, 以此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
如果建筑工程项目前期投入的资金较大, 如果停止或放弃项目会造成公司损失巨大, 就可以对项目进行转让。每个公司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也许自己的风险问题正是其他公司能够承受的风险情况, 如此一来既能降低工程损失, 又能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2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减轻的应对策略分析
与风险回避措施相比, 采用有关措施减轻项目投资的风险更具有积极性的意义, 风险减轻主要是在项目负责人在不想放弃工程项目的前提下, 通过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情况, 缩小风险, 降低损失大小, 采用各种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 以此来解决风险的措施。
2.1 预防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措施
预防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主要就是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杜绝项目建设中可能早层的损失, 降低风险的方式和回避风险的主要区别就是预防风险的可能性永远不能为零, 但是回避风险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零。在工程项目于进行的过程中风险预防十分重要。
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 为了应对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者必须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队伍, 树立风险意识, 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 将风险管理的措施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
在预防阶段, 投资商应重点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 首先应实际去工程地点进行走访调查, 对城市规划的方案、工程所在地的通讯情况、热力情况以及市政情况进行了解, 认清到底的自然属性和地下埋藏物的情况。在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后妥善的处理拆迁、征地以及后期的安置补偿事项。同时还应该增强自身的合同一式,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严谨、认真, 避免合同内容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阶段, 风险防范部门应该采用系统的管理方式,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监控和考察, 避免出现质量欠缺的现象, 定期做好现场施工日志, 收集施工场地资料, 便于后期的跟踪。
2.2 建筑工程项目抑制投资风险的应用
抑制投资风险的发生是降低风险产生后果的重要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 完全的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实际风险控制中, 只能采用不同的措施来抑制风险, 工程投资者必须清楚地认识预防措施和减少风险损失的重要性, 降低风险损失程度, 将其合理的应用于风险控制中。
3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转移的应对策略分析
项目投资风险转移是应对投资风险的重要措施, 风险转移并没有降低风险的大小, 而是通过转移的方式, 降低投资者的损失。
3.1 项目投资风险转移的概念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转移主要是指投资者有意识的将项目风险转移到与其有经济关系的另一部分进行风险的承担, 以此来降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风险转移是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和损失的一种常用方式, 采用该种方式降低风险的程度取决于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风险转移能够有效地消除一定的风险。和风险回避不同, 风险转移并没有终止工程建设而是在正常运行中转嫁损失。
3.2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转移投资风险的方式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转移的方式主要有合同转移、投资保险以及项目资金证券化等形式。就合同的风险转移而言主要是通过投资人利用合同中的条款按内容, 对合同内涉及到的财务负担以及法律责任进行转嫁, 将其主要承担方转移为对方, 在建筑工程投资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材料供销合同以及承包合同等进行风险转移。
建筑工程项目资金争取那话就是将项目过程中直接投入的资金进行转化为有价值的证券形式, 将投资者和标的之间的直接无权关系转变成为有价证券的投资变为有承担形式的债权和债务的关系, 将建筑工程的风险转移到证券资金中来。在建筑项目投资建设的过程中进行股票的发行以及债券等资金方式进行筹建, 通过证券以及股票的方式使每个投资人都是项目建设的股东, 股东在享受利益的同时也在承担着项目的建设风险, 从而将一个项目的风险, 按照投资比例的大小转移到其他股东之上。债券的使用在发行之后, 到期就可以及时兑换, 但是在持有期内就可以利用利率的变化化解掉投资的风险, 特别是股票的转让, 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不动产的流动, 股票的发行者就可以在面对风险的过程中及时的抛售自己持股的股票, 将股票份额转移给其他投资者。
保险是一种最简单的风险转移方式,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主要是对建筑工程产品以及与建筑工程项目有关的责任人和受益人购买保险, 当出现一些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对工程投资风险进行补偿。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应对策略就是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投资风险进行改善、降低, 通过人为的方式对建筑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而设计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方法减少发生风险的概率, 在制定相应对策的过程中将风险的影响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选择损失最小的风险应对方案, 确定风险情况后可以将其与安全指标进行比较, 确认出建筑项目的危险等级, 清楚地认识到项目风险的大小, 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投资风险的大小和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实际收益, 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不但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 还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收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风险,应对措施,探讨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建筑工程投资项目分析和管理[J].城市建筑, 2013, (12) :132-134.
[2]胡洋.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分析研究[J].管理学家, 2014, (3) .
[3]黄启兵, 毛亚庆.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的全面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 2015, (4) .
[4]刘凡丰.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的主要方式[J].建筑投资, 2015, (11) :12-15.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8
1 房地产项目建设的特点
该项目的建设大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要求的技术与设备都比较高等诸多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而造成的, 而且通常情况下, 施工的过程免不了还会随时随地的面临未知的风险。因此, 风险的应对就成为了风险管理中一个尤为关键的部分。处理好风险的问题, 就会使工程项目中各项指标的实现变得简单化了。由于风险的未知性, 且触发的危害又不尽相同, 所以制定的应用策略也就需要因地制宜的来制定。
2 对房地产项目现场施工的控制与管理
2.1 达到期望值
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最好的效果就是使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期望值, 甚至超过这种期望值。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 就必须要让施工的工期尽可能的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这样才能使施工单位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若要实现这种预期的状态, 建筑管理方就一定要和施工方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合作伙伴。因此, 管理方就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来对施工方实行有效管理:严格把守工程项目中的质量关, 着重进行质量方面的管理, 科学合理的解决各个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毕竟质量关是施工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只有时刻严格把守施工工序过程里的每一道质量上的安全检查, 进行合理正确的管理方式, 再加上正确的防范[2]。只有做到了这些, 才能实现预防或减少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 使人力及财力都能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杜绝了材料上的浪费, 并减轻了工程方面的重复投资。
2.2 处理好质量关
要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关, 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按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 管理方需要经常查看施工人员在实施项目施工时是否严格按照图纸来进行。一旦发现有不良或不符合的问题出现, 就要及时处理, 若是出现了要求返工重做的情况, 这种损失就应该由施工方负责。另外在检查时发现施工方有以次充好, 偷工减料的现象时, 管理方就一定要责令其强制改正[3]。
在严把质量关时, 还需要严格的检查比较隐蔽的一些工程项目或其中间的一些部位的质量, 不能仅仅检查外部表层。若是隐蔽的项目或中间部位的验收质量符合要求, 管理方就要在验收记录单上签字。只有这一环节做完后, 施工方才能接着继续施工。若是检查的质量没有合格, 管理方可以限定时间让施工方进行修改, 直到重新验收合格为止。
2.3 相应风险的处理
(1) 风险的回避。倘若有一些新的工艺材料及新的技术手段并没有做过或是使用的成功实验, 就无法在开发的项目中直接进行运用, 这样做的目的能够防止出现因为创新而引起的风险发生。另一种方法就是将风险转移出去, 转移到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其他单位, 从而降低自身对风险的承担[4]。若是某些风险无法回避或是转移, 就必须要建立全面的各种制度来加以制约或处理所存在的风险。
(2)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 可行性的研究是这种建设项目里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商而言, 在开发一个项目之前都需要依据房地产的市场行情, 供求等情况, 来确定该项目规模的大小和类型, 还要对进行开发成本与需求量实行估测。正因为这样的估测会具有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 所带有的风险也极高, 管理者对此的预测也只是一个概率性, 而并非百分之百的确定。所以, 对风险预测是否符合实际现状的可行性研究就对该项目能否进行投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周密的应急方案。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 大多为两至三年的时间, 加上国内产业方面的投资又是瞬息万变的在不断变化,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存有风险。因此, 在项目施工后, 管理者就一定要根据事态的不可预知性, 做出相应而有效的一些应急措施, 那么周密的应急方案就必不可少。
3 强化管理组织与人际关系
在施工管理中, 不仅要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能够按质按量的完成, 而且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对现场管理的能力和规范性。只有具有科学的管理规范, 才能建立起和睦的施工内部环境, 促使管理者与施工者之间的彼此配合, 才能具有凝聚力[5]。若是一个集体没有了这种和睦且又相互配合的凝聚力, 这个集体也就没有了动力, 没有了同心协力, 起结果自然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 不断出现问题和矛盾, 那么其工程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因此, 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管理能力及人际关系, 才能更稳的保障施工质量, 使工程项目得以更好的完成。
4 总结
在房地产的施工现场过程中, 施工管理是一个极为系统的工作工程, 它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施工中所包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要能够充分了解和熟悉并掌握施工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专业内容, 系统而合理的对施工中的各项工作的实施加以控制和管理。做到及时处理好设计或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协调工程项目的各方面问题, 进而确保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上的根本落实, 以达到保障整个房地产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摘要: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到目前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也已经具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环境。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房地产项目发展的因素, 如:房地产现场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与设备施工方面的问题。房地产项目的施工是将一个图纸上的设计转变为现实实物的过程, 如果在建筑的施工中没有处理好细节, 严管质量问题, 就会出现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所以, 施工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就成为了房地产这一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不能被忽略, 反而更应该要重视和加强管理。而且在房地产业发展中也同样的存有许多的风险, 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做好全面有效的管理风险的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房地产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现场施工管理,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章子峰.大中型房地产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卢鹏.项目施工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3.
[3]赵波.房地产项目施工管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胡钰彦.金域半岛房地产项目施工风险的管理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 2013.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9
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 工程进度的管理比较混乱。电力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即就是电力企业要求施工单位综合所有的情况, 如天气、地形、建材的运输、施工的情况等所指定的一份科学合理并有限定时间的计划书。一般在实际的工程进度方面施工单位没有很好的对工程进展做进一步的详细规划,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工程进度管理混乱情况。
(2) 监管机制不完善。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所以在基础工程建设方面, 电力工程施工的施工均是由从属于国有企业的部门实施管理, 但是在管理的实际操作上却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不能更加细致。电力企业的基础工程建设大多使用属地化的管理模式, 但是工程建设的使用权会出现多次转移, 所以工程监管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3) 安全问题。电力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较高, 正式因为高难度的施工再加上工期比较急, 所以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施工的整体节奏混乱不堪, 再加上施工工序没有做到有条不紊, 工程质量和人员的安全军得不到保障。在电力基础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但是大部分施工单位在作业前均没有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对于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设备仪器没有熟练掌握其用法,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
二、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工程用料质量良莠不齐。在在建筑材料的采购上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建设单位自行购买建材, 另一种则是交由外包商直接代为采购, 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会出现用料质量问题。比如建设单位为了一味的想要增加经济效益, 从而采购劣质材料, 或者施工单位在招标时为了能够体现价格优势吗, 故意将施工工价抬低, 但是为了按期完成工程项目只能使用劣质的建设材料。
(2) 缺乏协调沟通。电力工程是一项利于民生的大工程, 但是在具体的建设施工直到后期的使用所有的环节均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 才能顺利的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建设单位的工程负责人根本不能和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 部分部门由于牵扯到利益的分配, 对于自身的义务没有明确的了解。因为在一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单位首先进行招标, 施工单位进行投标, 完成之后再由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方案和优化并对资金预算做出详细的报价, 聘请第三方工程监理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如果各个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那么会严重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3) 项目组织的行政结构不完善。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所以电力工程横跨东西南北许多地区, 由于各地的条件不同因此工程的复杂性均有所区别, 因此在各地的电力工程建设时部门之间的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 权利比较分散因此没有较好的协调性, 起不到部门之间的衔接功能。
(4) 人力管理资源落后。电力企业内部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 尤其是电力工程建造的管理人才方面短缺十分严重。工程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使用的安全、经济效益的预测和评估工作, 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的嫉妒缺乏建设单位对于工程的施工进度不够明确, 更谈不上去直接影响工程进度的可能。由于管理型人才的不足导致管理比较落后, 因此整个团队的整体竞争力和凝聚力急剧下降, 员工在接受管理支配时对管理曾产生意见, 今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三、电力工程管理中的优化对策
(1) 加强责任管理。把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人, 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设立惩罚奖励制度, 通过阶段性的业绩考核来判断每一个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 对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工作能力突出, 表现良好的人员实施奖励,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 加强安全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员的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高科技的设备在操作中需要理论知识作支撑, 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意外情况, 所以在工程施工之前, 对于新入职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在考核合格之后方可实施操作;另外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树立并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打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加强工程监理团队对于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力度。
(3) 加强进度管理。工程施工均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施工工期, 电力企业关乎民生发展, 所以今早的投入使用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进度管理业非常的重要, 它是工程是否按时完工的保障。在实施进度管理时应该从工程施工之前便开始着手, 全面分析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因素, 通过预留时间的方式对整个进度规划进行微调, 尽可能的降低任何事故对于工期的影响。
(4)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质。在进行工程管理体制的建设时应该不断汲取各种项目的管理特长和优点, 结合目前的情况形势来进行合理的设置。在组织结构的设置过程中要保证能够将各个部门的权利进行集中,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到互相配合、策应, 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运转;另外建设单位应该对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了解企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 避免专业型人才缺乏的尴尬, 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凝聚力。
结语
电力工程质量是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通过对电力工程质量的管理, 从而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 降低由于电力系统状况导致的安全事故。但是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在以后的电力工程建设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作为电力企业的领导层, 应该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努力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领导人正确的领导下, 国家经济发展态势惊人, 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 电力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电力工程建设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景象, 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本文就从目前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入手, 详细探讨了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根源上入手制定解决措施, 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10
(一)境外项目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之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想要完全消除风险是不现实的,而忽视对风险的控制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相对于国内工程项目来说,境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特征如下:第一,多样性,境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受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金融状况、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有的因素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很大;第二,复杂性,境外工程项目利益主体和财务关系较为复杂,利益主体繁多,其中既有国内的投资者,也可能有国外的投资者,而且海外很多企业没有分包商选择权,这是国外业主保护本国企业的策略,因工程所在处于国外,企业必须要和当地的政府、税务、海关等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这其中也蕴含着复杂的财务关系;第三,阶段性,境外工程建设项目的工期普遍较长,一般情况下都会跨年度,而每个阶段对应的财务状况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第四,不可预见性,海外施工建设受所在国市场经济影响很大,如果所在国市场经济不健全,那么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困难将大大增加;第五,受财务人员个人能力影响较大,境外工程项目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国内工程高,首先员工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否则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相关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另外,企业财务人员除了要掌握工程会计的核算方法及财务法规外,还要对国际贸易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准确掌握国外会计制度法规与我国的区别所在。
(二)境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来源
境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来源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首先,宏观层面的风险来源包括政治风险、文化风险、汇率风险、税务风险等;其次,中观层面的风险来源包括成本控制风险、筹资风险、进口货物清关风险等;最后,微观层面的风险来源包括企业人员过分的专注于传统财务工作、过分偏重于财务决策的执行、缺乏大局观、对成本控制能力低、知识储备不过关等。
二、目前施工企业境外工程项目主要财务风险
(一)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由于境外工程项目运营过程中因汇率波动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境外工程项目一般以外币的形式签订合同,相关的汇率风险则由企业自行承担,从目前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国施工企业境外工程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等落后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基础薄弱且物价较高,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工程项目所需的施工人员、工程物资、机械设备一般会从国内调遣,项目成本支付币种基本是人民币。近年来,受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人民币出现强势升值的局面,欧元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在不同时点结汇的差额巨大,施工企业的平均毛利水平并不高,汇率风险有时甚至会完全侵蚀项目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经营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主要是境外工程项目受到所在国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外汇管理而带来的项目资金管理风险以及所在国货币体系稳定性风险。例如:为了能够应对危机,某国采用了增加货币发行量的金融政策,导致货币贬值更加严重,货币体系完全崩溃,若境外工程项目在这个国家拥有大量的当地货币存款和应收账款,那么必将遭受巨大损失。此外,有的国家禁止其他货币流通,或是限制其他货币的流动性,这也会给企业的经营运转带来困难。
(三)资金回收风险
境外工程项目资金回收风险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业主资金流断裂,或是业主因各种原因拖延支付工程款,致使施工企业资金运转出现困难;第二,项目竣工结算后被扣留了比例较高的质保金尾款,而且质保期很长,款项迟迟不能回收,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汇率风险加大。此外,我国施工企业境外经营区域集中在东南亚及非洲等落后国家,这些国家业主的支付能力和信誉度较差,项目实施过程中极易出现资金流断裂,由此造成工程停滞或进度减慢,进而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四)税费风险
境外工程项目的税费风险主要是由于对项目所在国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理解和把握不准确,缺乏提前筹划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而带来的税务成本风险。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税收政策受政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充分理解和把握他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困难,企业若不在事前做好相关工作的安排和筹划便极有可能踏入法律禁区,给自身的经营带来风险隐患。
(五)外账风险
境外工程项目外账风险是指外账接受外部审计和检查的风险,以及项目内账与外账穿插带来的内控风险。境外工程项目所谓的外账是相对于按照我国会计制度建立的内账来说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所在国的财务制度、税务政策及当地政府管理上的需求,外账的操作应严格遵守所在国财税制度的要求,同时也将作为在境外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依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相关部门会安排对外来企业进行外账专项审计,以满足管理上的需要,企业在建立内账的同时还要兼顾外账的操作,并保证项目内外账既相互独立,又有严密的逻辑合理性,但复杂的操作加大了财务舞弊事件发生的概率,若内控不严格,企业极易受损。
三、施工企业境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一)汇率风险防范
汇率风险防范要点如下:第一,施工企业签订境外项目合同时应优先选择汇率稳定且国际通用的币种,若结算币种汇率波动隐患较大,则可考虑与业主商定汇率风险索赔机制;第二,通过工程分包的手段来转移汇率风险;第三,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成本费用及工程分包的支付币种应选择合同结算收入币种;第四,随时关注汇率变动,实时对汇率风险进行预警,内部建立起汇率变动数据档案;第五,使用其他应对策略,例如,运用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等。
(二)金融风险的防范
项目要做好进场施工的前期考查工作,对施工所在国的货币金融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做好应对当地货币政策风险的预案。若施工所在国的外汇管制较为严格,企业应尽量避免在当地开立银行资金结算账户,根据企业实际的施工生产需求来合理安排资金的兑换及存放,大额资金兑换必须报上级公司审批。
(三)资金回收风险防范
首先,做好项目投标前的调研工作,对境外工程项目的立项资金来源及业主支付能力进行评估,对于资金回收风险大的项目投标要慎重考虑;其次,签订施工合同时要避免资金回收合同性风险,对于预付款比例较低、结算支付周期长、竣工结算支付比例较低的合同,在合同谈判时就应与业主商谈,争取有利条件;最后,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应收账款管理,做好应收账款债权档案管理工作,保管好重要证据。
(四)税费风险防范
税费风险防范关注重点:第一,考虑聘请当地的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协助,做到税务工作的提前筹划;第二,主动学习项目所在国的财经法规和税务法律法规;第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项目在境外缴纳的各项税费票据都应得到妥善保管;第四,在合同报价中要列明不可预见的各项费用。
(五)外账风险防范
外账风险防范关注重点包括:第一,妥善保管在境外取得的各类完税凭证及其他原始凭证资料;第二,保持与项目所在国各级财税管理部门的良好沟通;第三,严肃财务管理要求,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避免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
摘要:通常来说,境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企业在海外进行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实际运营状况和预计运营状况之间存在差异,而给企业财务目标带来的不确定性。海外施工企业不仅要面对传统意义上的财务风险,还要承担来自海外特殊环境所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最后都会以资金形态在财务结果中反映出来,而保持财务的稳定性则是海外建设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本文针对施工企业境外施工项目可能出现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其特征,深入探讨了企业应对这些风险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境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孟玉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J].国际经济合作,2012,(2):14-21.
[2]冯凯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11
关键词:钻井工程 事故识别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E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12-01
1 钻井事故识别
1.1 井喷
产生井喷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而且最容易引起井喷的原因是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比如在钻进过程中遇到高压地层时,地层中的流体侵入井筒而又没有及时地排除导致钻井液密度下降,液柱压力下降,使地层液体侵入井内与钻井液混合后使密度进一步降低,最后导致井喷。此外,起钻时的抽汲作用,钻至孔隙性碳酸盐岩油气藏和井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发现溢流后处理措施不当,有关岗位人员井控素质差,违章操作等都是导致井喷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井喷的危害重大。井喷失控后,极易失火,烧毁钻机,报废油气井并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其次井喷会使油气资源将受到严重损失和破坏,井喷喷出的油气及其中的有害物质会严重污染环境。
1.2 溢流
造成溢流的原因主要是井筒内的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孔隙压力,地层流体流入井内造成溢流。主要表现在起钻未灌或未灌够钻井液,井漏,气侵严重,排气不力等使钻井液密度下降,起钻速度过快,外头混包,钻井液性能不好等原因,产生过大抽汲压力。
1.3 井漏
井漏是在钻井过程中,井筒内钻井液或其他介质(固井水泥浆等)漏入地层孔隙、裂缝等空间的现象。井漏的产生的自然原因有地层中的粗颗粒未胶结或者胶结很差而参透率很大以及某些岩石中有大量的空隙和裂缝,当钻井液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便会导致井漏。造成井漏的人为因素主要是油田开发注水后地层空隙的压力分布跟注水前不同,相邻地层之间纵向压力分布差距很大,在没有合理注入钻井液量时,极易引发井漏和井喷。此外,在施工时措施不当使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超过地层的抗张程度和井筒周围的挤压应力时造成漏失。
1.4 井塌
井塌的人为因素主要有:施工时钻井液过多导致钻井滤液的大量侵入,侵入液抑制页岩的水化性能;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注入不及时导致钻井液液柱压力大幅度下降,在地层侧压力的作用下,松散的岩层向井筒中下方向发生运移而发生井塌。井塌的自然原因有泥页岩所含粘土矿物多;钻具施工精度把握不准确,碰击井壁,钻具刺穿等也引起井塌;钻具组合不合理,钻铤直径太大,螺旋扶正器过多,钻具与井壁的间隙太小,使得起下钻时易产生激动压力引起井塌;地层的构造形态不稳定;泥页岩孔隙压力异常。处理井塌事故需要提高钻井液密度和切力等,这样大大增加了处理剂费用,降低钻井液效率,还会造成起钻不畅通,摩阻增大,堵塞环空间隙,引发卡钻。
1.5 卡钻
造成卡钻的原因有很多,由于泥浆性能较差或含砂量过大使井壁附上一层很厚的泥饼,使井径变小,贴向一侧井壁的钻柱受到了很大的侧向静液压力,使其紧贴泥饼,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力,导致卡钻,这种称作泥饼卡钻。在井斜角及方位角变化大的井中,由于多次的钻柱在“狗腿”处旋转及起下钻,在井壁上产生一条细槽,起钻时,钻头恰落入槽内,即遇卡,这种叫做键槽卡钻。钻进时停止循环后,大量岩屑下沉堵塞环空,埋住钻头,钻具不能活动,钻井液也不能循环,这种是沉砂卡钻。还有一种卡钻是井塌卡钻,是由于井壁坍塌,大量岩石下落,堵塞环空,埋住钻具,钻具既不能活动,钻井液也不能循环所致。
1.6 井斜
造成井眼偏斜的自然原因是在地层倾角较大,此外,就是施工技术和工具缺陷,钻井时下部钻具组合和所施加的钻井参数的误差,下部钻柱组合在一定的钻压下会发生弯曲变形,使钻压作用方向偏离了钻头处原井眼轴线。
2 应对措施
2.1 管理层面
(1)完善明晰风险评估与识别系统
风险识别和评价要从一开始就重视对作业过程的划分,同时将过程划分清楚避免过多的交叉、重复或风险遗漏、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按作业流程将钻井作业流水线分为数段、数十段作业子流程,以确保作业过程不遗漏、不重复。按作业区域划分可将作业现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能够保证作业过程查找的全面性。按工艺单元进行划分,可以兼顾作业流程和作业区域划分而又不会影响整体识别效果。按风险的大小,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度可将作业过程人为划分开来,有利于对重点、要害部位和工艺的针对性识别和评价,主次分明。
(2)严格管理,细化责任
在管理中要明确责任和重点,明确执行范围,监督落实情况等。对于不安全的作业及其由此引起的伤亡事故或职业病的责任,要从主管人员到各级负责人依依追究。全体职工都应该熟悉他们所产生的具体作用和所负的责任。针对每个事故,都应吸取教训,并应让全体职工知道。管理部门应对事故迅速报告、反馈和交流等作出行动。在调查事故、事件时从中吸取教训,把重点放在查明基本原因,并广为宣传,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事故或事件的教训。调查时要求必须彻底和深入,以便找出更深一层的根据。用事故或三角图形的方法是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的手段。
2.2 技术层面
1)溢流、井喷应对措施
应对溢流,要及时准确对地层压力的进行检测和预报,供给足够得让起钻钻井液。此外,还要严格控制起钻速度避免作用在地层上的压力降低。井喷应对措施要合理地依据地层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曲线设计井身结构,及时准确进行地层压力检测和预告。合理准确地设计井控装置,并配齐各种井控工具。选用液压防喷器、节流、压井管汇及控制系统时要根据最高地层压力选择。完善设备,并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与校正。采用合理适量的钻井液,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
2)井漏,井塌,卡钻应对措施
口井设计、开钻之前,把与井漏有关的资料搜集齐全,根据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和破裂压力梯度曲线,正确进行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设计。穿过高渗透地层时,应适当提高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降低滤失量,保持钻井液良好的造壁性,降低钻井液流动阻力,保证起下钻的畅通。在设计和选用钻井液密度时,应使钻井液所产生的静液柱压力低于裸眼井段地层的最低破裂压力或漏失压力,同时高于地层的孔隙压力,防止井喷与井漏的发生。预防卡钻首先要采用合适的钻井液类型和密度,保持泥浆性能良好,采用大泵量钻进,掌握好钻进参数,并采用扶正器等有效的防斜措施,保证孔轴线垂直。
3)井斜应对措施
应对井斜,通常采用刚性满眼钻具组合防斜技术,钟摆力防斜、纠斜技术,离心力防斜、纠斜技术,还可利用钻具弯曲进行防斜、纠斜。
3 结语
总之,石油钻井工程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在实际工艺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认真总结经验,安全生产,提高效率,为我国能源事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龙凤乐.油田生产安全评价[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5,9-11,2.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作业安全规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7.11.
[3]曲爱国,郝宗平.石油勘探开发安全知识.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3.12.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篇12
1.1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施工项目的从业人员包括了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很多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存在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工作轻视,凭经验办事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还有大量的劳务队伍也对安全工作不重视,私招滥雇,不管有不有操作资格证,具不具备从业的基本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了抢工期随便上人。
1.2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不够,培训时间短,效果差
较多施工项目对新入场人员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存在教育内容不全,无针对性,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找人代签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技术交底也无针对性,很多都是敷衍了事。
1.3 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
随着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强制标准实施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项目上虽都配备了一定比例的专职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知识贫乏,这些原因造成安全员不能真正履行好安全管理的职责,起不到巡查纠错的作用。
1.4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
有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照搬照抄或无安全生产措施,对工程的施工没有针对性,对从业人员的操作无指导性,甚至有的项目还存在边施工、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的现象。
2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科学管理,消除施工中各种有害因素并防止危险、事故和损失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加强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结合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谈谈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建章立制在先,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必须通过制定并落实各种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来实现。项目施工涉及安全的各环节错综复杂,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废弛,安全措施不落实,势必埋下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最终导致事故。所以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从工程开工,就抓好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操作人员的操作规程的制定,并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落实。例如该工程项目安全员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主要有: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与交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负责现场危险源的讲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负责管理方案的制定和监督落实;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对分管的安全工作负责;参加并协助因工伤亡事故调查,落实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等。
2.2 安全意识在先,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班子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他们知道“质量出效益,安全也同样出效益”的道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项目的经济利益将受到严重的损失,给工人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企业和项目部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工程项目部的经理始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注重抓好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坚持每周一中午召开施工现场安全例会,在安全例会上对上周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肯定和表扬好的做法,对违章的人和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2.3 安全投入在先,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班子虽在投标压级压价和工程垫资的情况下,仍然努力筹措资金,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投入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设备和职工生活设施。现场进出口地坪及主要通道均作硬化处理,各类建筑材料都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总图设计要求,实行科学合理安排布置。为操作人员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项目部用于安全防护的费用支出占工程费用的4%,这笔开支既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又为保护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作用,同时也确保了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2.4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先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从业人员、居民和环境的危害。该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在项目开工时就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救援组织,明确了项目部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如报告事故、维护现场秩序、疏导交通、消防急救、现场处理、提供医疗和生活物品等,制定了详细的救援措施。
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在做好安全管理“四在先”的同时还抓好了项目安全管理的“四控制”。
2.5 做好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在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有的放失,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的做法是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从施工环境中辨识重大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对策和措施。首先是准确识别和确定危险源;二是对危险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综合评价,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
2.6 做好项目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
进行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控制,应制订项目安全管理的总目标,制订各班组直至每个职工个人的安全目标,并依靠全体职工自下而上的努力,保证各自目标的实现。项目制订的安全管理目标应包括伤亡控制、安全达标等内容,安全目标制订后还必须检查和考核,确保目标的实现。该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在安全目标控制中根据要求做到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加强了目标的检查和考核。
2.7 做好施工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控制
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在施工机械使用的安全控制中,做到“三定一坚持”,即一定人员,专人负责设备的安装、拆卸、检修、驾驶、指挥、装卸等作业;二定责任,对于人员都明确职责、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定制度,建立完善的保证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如操作规程、按照方案、检修、保养、监测检验等制度。
2.8 做好施工项目的临时用电安全控制
该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按照有关的规定,结合施工环境及施工需要,编制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完备了审批手续。现场使用的各种配电箱均由专业厂家生产,现场施工用电源线均采用YC系列五芯电缆。电箱的安装和电缆的敷设全部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要求进行安装和敷设,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配电规范要求,安装和敷设完毕后由安全部门和专业人员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式通电使用。
3 结语
施工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引发。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使之处处想到安全、做到安全,严格管理各种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使之处于安全状态,那么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才会得到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于茜薇主编.工程项目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2]苏根活.重点探讨如何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J].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07 (8) .
【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推荐阅读:
税收风险及应对策略08-13
风险应对策略及监控论文10-30
项目风险控制06-04
项目风险分析09-23
项目风险全面管理09-29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论文07-31
项目风险管理控制08-30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09-10
项目分风险管理10-26
项目风险识别与管理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