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024-09-10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精选12篇)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篇1

摘要:在过去对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科研项目中主要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不够深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往往导致科研项目进展不顺、进度拖延费用超标、无法达到预定的技术性能,甚至导致整个科研项目的失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重要性也越发突出,并将成为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风险管理,科研项目,风险模式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最优地实现目标为目的,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方法和理论,已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要建立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必须有科技的创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理论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

一、科研项目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属性,这些属性是由各种数据和信息加以描述的,科研项目也一样。人们只有通过对于项目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去了解项目、认识项目并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和变化。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及其特性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认识深度与广度两方面至今对于世界上许多事物属性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科研项目也不例外。人们对于项目认识上的这种局限性,从根本上说是人们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能力有限性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性这一对矛盾造成的,这使得人们无法获得项目的完备信息,从而不能准确的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造成项目的风险。

(二)信息本身的滞后性

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造成事物信息不完备的客观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因为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属性都是由数据加以描述的,而这些数据只有在事物发生之后才能获得,然后再由人们加工处理后才能产生对于决策有支持作用的信息,因此一个事物的信息总是在事物发生之后生成数据并经过再加工以后才能产生的。所以任何事物的信息总会比该事物本身有一个滞后,从而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信息本身的滞后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因为项目的实际数据尚未发生,所以在项目决策中所使用的信息都是根据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做出的推断,这就导致了项目信息的不完备,造成了诸多的项目风险隐患。当然,随着项目本身的发生和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会不断深入,信息的完备性程度会不断提高,一直到项目完结时人们才能获得完备的项目信息。这种信息的滞后性也是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

(三)项目及其环境的不确定性

造成项目风险的原因除了人们自身的主观认识能力和信息的滞后性等原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目和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在项目的内部,有关项目的资金、人力、采购、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对项目的最后结果产生影响;而在项目的外部,项目投资人的利益、项目的时间计划、科研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对项目结果的认可程度等都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项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以后,项目本身就必须进行变更以适应项目环境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就形成了项目及其环境的各种发展与变化所带来的项目的不确定性,而这种项目的不确定性也是项目出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科研项目风险的分类

(一)立项时的风险隐患

在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中,项目的立项阶段(有专家也称其为项目的定义与决策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作为整个项目的基础阶段,它涉及到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各个前期准备的工作内容。

在科研项目的立项阶段,主要工作是要定义一个具体科研项目的产出物的工作,定义一个项目规定等,所以这一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分析、识别、度量和评估科研项目的风险。其中科研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识别并确定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风险,这是科研项目风险识别的第一目标。其二,识别引起科研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是风险识别的第二大目标。因为只有识别清楚各个项目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把握项目风险的发展变化规律,进一步才有可能对项目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对风险进行规避。其三,识别这些项目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在识别出项目风险和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后,还必须全面分析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后果的严重性。科研项目风险识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和消除项目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同时争取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有利后果。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受到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的威胁。所谓静态风险是指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和人们的错误判断和错误行为导致的风险,这其中包括资产的物理损失、误操作导致的损失等。动态风险则是由于人们欲望的变化、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变化,以及科研组织的变化导致的风险,这其中包括财务风险、技术革新风险和政治风险等。要特别强调的是,科研项目作为一种智力密集型的研究活动,技术和知识本身的更新是造成科研项目风险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才能不断降低项目本身的风险。

可见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与控制阶段,主要的工作是科研项目产出物的生产和这种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即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控制工作。此阶段的工作内容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科研项目控制标准的制定。制定科研项目控制标准是项目实施阶段的首要任务,涉及整个项目实施阶段所需各种管理依据和基准的制定工作。其二,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更新及纠偏行动。科研项目实施与控制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采取各种纠偏行动,即采取各种行动去纠正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使项目实施工作保持有序和处于受控状态。而及时纠偏的保证则在于信息的不断更新,这里的信息更新不仅包括科研组织与外部的信息沟通和更新,还包括科研团队内部成员的信息沟通与更新等。其三,科研项目实施工作的绩效度量与考核报告。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定期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绩效进行度量和考核。项目实施绩效度量是将实施工作的实际结果与项目控制标准进行对照和比较的工作,项目实施绩效度量报告工作是对照项目控制标准,统计、分析和报告项目实施实际情况的工作。通常项目实施阶段的这三方面工作给出了项目实施情况与项目标准之间的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和纠正偏差的各种措施等等。

(三)项目后续风险

项目成果是知识产品,在知识成果转化为社会产品和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必然与社会需求与社会价值观等发生可适性的选择。那些在实验室取得成功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就适应社会的价值需求,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科研项目的后续风险隐患。例如早在1970年Martin Evans已从小鼠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ES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德美医学小组在2006年成功的向试验鼠体内移植了由ES细胞培养出的神经胶质细胞。此后,密苏里的研究人员通过鼠胚细胞移植技术,使瘫痪的猫恢复了部分肢体活动能力。在1998年末,两个研究小组成功的培养出人类ES细胞,保持了ES细胞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全能性。这样就使科学家利用人类ES细胞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然而,人类ES细胞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很大争议,出于社会伦理学方面的原因,有些国家甚至明令禁止进行人类ES细胞研究。

宏观地讲,项目风险管理必须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几个过程。与此对应,在整个科研项目实现过程每个阶段中至少有一次这种项目风险管理的循环,对于那些不确定性高的项目和项目阶段,这种项目风险管理的循环至少需要进行两次或多次。因此,要想最大程度的防范和降低风险,必须根据科研项目本身的特性,针对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形成符合其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结束语

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层次的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多个方面,也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管理过程。通过上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科研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存在风险,开展项目的风险识别、项目风险度量、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和项目风险监控工作所形成的项目风险管理循环,可以确保科研项目的风险趋向最低。因此,项目风险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邱莞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07

[2]、王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1

[3]、张伟刚:《科研方法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02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篇2

【摘要】本文首先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介绍,然后介绍了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增大的原因,最后介绍了EPC总承包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一、前言

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业主及工程总承包公司应认清形势,合理应对,不断完善风险应对体系,适应商场竞争的需求,促进工程总承包体系向标准化方向展开,以获得业主和总承包商利益的双赢。EPC总承包模式的特性之一在于将传统承包模式下业主的部分权利下放给总承包商,同时也将项目在质量、进度方面的风险转嫁给了总承包商。

二、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简介

EPC是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的英文缩写,是总承包商依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的设计、材料设备的采购、施工、试运行等作业,使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作业合理穿插与严密融合,并对工程的进展、质量、造价和安全全面负责的项目应对形式。

EPC形式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工程总承包商在工程建造范畴的丰富经历,将建设单位从其不熟悉的具体工程建设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可将设计、采购、施工与试运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设计人员在工程建造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并结合施工单位丰富的施工经验,使工程建造既合理又经济。经过工程总承包商在工程建造进程中的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并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造周期。因为这些独特的优势,EPC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并正被中国国内多个大型建筑公司逐步运用。尽管运用得还不够多,但它代表了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反映了建造单位控制风险的客观需求,必将得到业主的认可和市场的认同。

三、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增大的缘由

1、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与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相比,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的作业规模因为包含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进程,项目风险相对于传统模式下单纯的设计或施工工作要复杂得多。在如此广泛的工作模式中,可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环节并非总承包商所擅长,这无疑添加了总承包商的工作难度,风险也随之增长。由于EPC项目自身的复杂性、总承包商应对规模的扩大等因素,都要求总承包商对风险控制必须进行更为迅速、有效的应对。此外,EPC形式也需求项目向信息化、集成化的方向展开。

2、风险管控的扩大

工程总承包合同中通常都将工程的风险划分为业主的风险、承包商的风险和不行抗力风险。因为FIDIC(世界征询工程师联合会)银皮书在风险分摊方面是“亲业主”的,即该合同使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规模显着扩大,得到抵偿的时机却大大削减。EPC总承包商首先承担的扩大化风险包括了设计风险、经济风险、项目复杂性风险以及一切不能预见的风险。同时,总包商对分包商所承包工作可能带来的风险负有连带责任,这也大大加大了总包商的风险控制责任。

3、应对内容的全局性

在工程规模、技术能力和工期的约束下,总承包商通常会将有些项目进行适当分包,但所承担的风险控制内容却不会因此削减。因为总承包触及的社会利益有关者多,联系复杂,承揽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企业需要从项目全局进行总体风险管控,而不是把各工作阶段割裂开来进行单独风险应对,因而其风险控制工作难度加大。

四、EPC总承包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策略

在EPC总承包项目的招标、设计、采购、施工几大阶段中,主要有招标报价失误风险、设计期间对接管理风险、采购期间的质量风险、施工期间的HSE应对风险和项目人员的项目应对能力风险五类首要风险。下面将对这些首要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战略。

1、招标报价风险应对

在EPC总承包形式下,承包商依照合同条件以及需求断定的工程规模、作业量和质量需求进行报价。因此,总承包商在投标报价阶段对工程内容的具体细节是不确定的,合同签订后才会进行具体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组织。但这些需要经过业主的同意才可进一步施行,这样最终依照具体设计核算的工程量与招标报价时的暂定工程量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致使招标报价存在较大失误风险。

2、设计接口风险应对

设计是EPC总承包的龙头,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设计工作不光要满足业主的功用需求和质量需求,还要思考和施工、采购之间科学合理的联接。以上工作内容之间的有效联接是EPC总承包模式的优越性之一,然而其能否有效联接也变成了EPC项目要获得成功所面对的风险之一。

3、采购操控风险应对

工程采购的费用往往占工程总投资很大的份额,总承包商在收购环节所面对的风险主要有:设备和材料的交货进展、设备和材料的标准、数量的准确性、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好坏等,他们影响着项目的费用和建造进展,并将决议项目建成后的接连、安稳和安全作业。

4、HSE风险应对

在EPC项目的施行进程中,施工期间最首要的风险即是HSE(即健康、安全与环境)应对疑问。HSE要素辨认包含作业现场、活动进程中存在的或也许存在的环境要素和风险源辨认。①环境要素的辨认。环境要素辨认以生命期剖析和预防污染的思想为指导。辨认环境要素时,应思考过去、如今和将来三种时态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噪声污染、废物应对,放射性辐射、热辐射、热污染,土地污染,植被和天然生态的损坏,原材料与天然材料运用,当地别的环境和社区疑问等方面的疑问。②风险源的辨认。在辨识风险源时,应思考惯例和非惯例的活动,一切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的活动、作业现场的设施等。

HSE风险应对战略。对HSE要素进行动态应对。在项目施行进程中,当风险源和环境要素发生变化时,项目HSE司理应及时修正相应的环境要素清单或工作健康安全风险源清单。关于项目施行进程中新发现、新断定的严重环境要素、严重风险源,HSE司理应安排HSE工程师进行辨认、评估,并拟定相应的操控措施。

5、项目风险应对

EPC总承包模式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模式,很多总承包商对项目的安排组织目前还不是很熟练,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应对能力也不是很强。项目应对风险应对的具体措施是合理安排项目人员,经过专业的人员配备来降低应对风险。专业的、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能够大大降低项目运作的风险,将很多风险化解于无形。

五、结束语

EPC总承包商承当的风险相比传统承包模式要大。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要素能够概括为政治、社会、自然、经济、技术、管理、措施等七个方面。而项目团队的稳定性以及来自公司高层的决议计划及技术支持等,对提供EPC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海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2]林飞腾.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理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魏建雄,曾浩峙.总承包项目的HSE管理程序及管理要点[J].水运工程,2010

[4]吴茵.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J].大众科技,2010

[5] 高嵩.一个简单EPC合同的主要条款设计解释[J].建筑经济,2010(2)

中小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项目;风险管理

一、中小企业项目面临的风险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项目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风险。来本文主要从技术、市场、经济以及其他4个方面来分析中小企业项目所面临的风险。

技术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项目力求通过技术革新来标新立异。技术含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收益,然而技术发展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有时并不能保证及预测产品技术的前景;一个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多个配套技术的支持;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往往不能及时保证和完善售后服务的需求。

市场上,中小企业项目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也是最大的风险。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市场风险的发生,比如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提高、政府政策的改变、管理机构的手段、企业劳资等问题。

经济上,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加之市场变化如此之快,因此获得资金的渠道相对来说也不容易,而通过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又会提高成本,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风险性。

当然,除此之外,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也不能排除由于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带来的其他风险。

因此,中小企业在经营项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对待项目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并采取措施以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以及维持经营项目的稳定发展;能够为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收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缺乏风险意识

对于项目风险的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很多处于被动的状态,并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且大多属于事后控制。显然,事后控制时风险发生所产生的损失将是不可挽回的。由于外界环境通常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项目风险管理应持续进行。而我国中小企业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缺乏定期的风险检查和评估,使得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除此之外,很多中小企业将项目的根本目标定于获得最大利润,这种做法可能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只顾眼前利益而进行行为的决策,忽略了未来可能对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

2.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项目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由于中小企业项目规模较小,也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人员,风险承担的责任制度不明确,人员之间总是相互推卸责任,这种被动的风险管理活动没有执行性,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3.缺乏有效的监督

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监督体制和有效的绩效考察标准,不能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奖惩制度会直接影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没有严格的奖惩措施,导致权责不明,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不够彻底,风险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三、中小企业项目风险管理改善措施

风险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监督。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采取措施的依据,属于事前控制,有利于预测和防范风险的发生。风险的处置是指对风险产生的不利因素进行回避、缓解或转移,属于事中管理。风险的监督是指对一有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检查,属于事后控制。

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性,能够针对项目中的问题更快的做出解决方案。虽然管理方便,但不可控因素也较多,因此对于中小企业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必不可少。本文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项目管理。企业要想按期完成项目,就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计划;成立具有创新能力以及高效率的项目团队;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完善绩效评价与奖惩机制。

2.加强合同管理。目前中小企业合同管理相对较为薄弱。中小企业的领导者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在项目投标和执行过程中界定承受的风险范围。

3.加强信息搜集处理的能力。中小企业项目应及时收集市场信息以及政策法规的出台或改变,利用自己的灵活性优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出最佳响应,从而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4.制定风险应以方案。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制定风险应急方案,在风险降临时往往会给项目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中小企业项目需要根据项目特点,针对识别和评价风险类型、风险后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方面,制定合理的风险应急方案。

四、结语

中小企业项目经营过程中在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在企业经营以及项目运作中进行风险管理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项目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改善,可以尽量减少或规避企业面临风险的机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卢有杰.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张玉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硅谷,2011 (2):85.

[3]许乃荣.浅谈风险管理对企业目标实现的保证[J].中国农业会计,2005(12).

[4]杜晓玲.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项目采购风险管理研究 篇4

项目物资采购包括了采购计划制订、采购审批、供应商选择、价格咨询、采购招标、合同签订与执行、货物验收、核算、付款等诸多环节,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采购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各种不同的风险, 项目采购风险管理就是对采购环节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与监督的过程。如果对这些风险认识不足, 控制不力, 企业采购过程也就最容易滋生暗箱操作。因此加强项目采购的风险管理, 可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2 项目中物资采购面临的风险

(1) 物资采购中的主要外因型风险。外因型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因素,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供应商和自身难以避免的风险因素。 (1) 价格风险。物资采购中由于利益的驱使, 材料厂商有可能操作投标环境, 在投标前相互串通, 有意抬高价格, 使采购方蒙受损失;此外, 在价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批量采购后, 这种材料又可能出现跌价, 引起采购价格风险。 (2) 质量风险。在物资采购过程中, 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可能导致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样品质量与批量材料质量的不一致, 发生以次充好的现象, 使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从而给采购方带来严重的损失。 (3) 贬值风险。主要是表现在采购过程中物资设备因社会技术不断进步, 而人们专业知识未能达到应有水平, 不能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要求, 进行盲目采购而发生所采购材料或设备的贬值所引起的风险损失。 (4) 合同欺诈风险。由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因此合同欺诈更加突出。合同欺诈主要包括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签订合同, 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接受购方预付款后逃之夭夭签订空头合同, 而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 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 从中谋利, 而所需的物资无法保证, 合同签订后, 供货商失约违反合同或终止合同, 不能正常供货, 而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合同风险损失。

(2) 物资采购中的主要内因型风险。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和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问题和风险。 (1) 采购计划风险。物资采购部门及相关使用部门计划管理不科学、不周全, 导致采购中的计划风险, 如采购数量不准、供货时间不留余地、质量标准不明确等使采购计划发生较大偏差而影响整个采购工作。 (2) 采购合同风险。合同订立不严格, 权利义务不明确, 合同管理混乱等。 (3) 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所采购物资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未能达到合同条款要求, 而管理者又未能在材料使用或设备安装前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使之造成损失而引发验收风险。 (4) 采购责任风险。经办部门或人员责任心不强, 管理水平有限等引起的风险, 经办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牟取私利而引起的风险。

3 采购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对采购风险进行识别。采购中规避和防范采购风险就要首先弄清楚风险会发生在哪里, 存在哪些风险因素, 在采购之前就要展开采购风险的识别工作。如国家政策有无变化, 市场行情有无波动可能, 有无可能发生自然灾害, 供应商的供货与履约能力等。以及企业内部采购计划是否合理到位, 验收过程与方法是否科学, 库存水平是否合理 (是否会造成积压, 是否会欠缺而影响生产用料) , 合同条款制定的是否清晰规范。事先要将这些风险因素一一进行识别、讨论、筛选。

对采购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分析其影响程度。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 即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影响程度分别进行分析, 然后计算出风险水平值, 进行风险分级, 从而确定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域, 进而判断出该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和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防范管理措施。可组织有关专家, 实际工作中的计划员, 采购员, 工区材料员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 在汇总统计分析后, 针对每个风险, 采用最大法确定五个等级中权重最大的, 从而确定每个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等级。在此基础上, 利用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二维矩阵, 对已识别的项目风险分别评估其风险水平。

4 防范项目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1) 应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加强教育, 提高素质。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 加 (下转P94) 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要求等, 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 以及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 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包括: (1) 建立重要货物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 以便在需要时能随时找到相应的供应商, 以及这些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的规格性能及其他方面的可靠信息。 (2) 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 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 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作出市场变化的预测, 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 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 才能在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 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地了解和把握, 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利地位, 获得价格上的优势, 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 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防范研究 篇5

关键词: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防范

1.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特点 1.1 客观性

海外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般将其划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合同管理风险等等。1.2 不确定性

海外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具有“以固定的合同价格,在固定工期内,完成固定范围的工程项目”的特点,所以,此类工程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预计性,例如投标阶段可能存在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不充分,由于物价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合同总额等因素而导致的投标报价不准风险。按照结果属性,可以将海外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划分为:成本风险、工期风险、安全风险和质量风险。1.3 多样性

随着海外工程项目总承包工作范围的扩大,总承包商的工作难度和风险也加大了,按照项目阶段划分,主要有投标风险、设计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和试运行风险。2.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防范 2.1 设计环节风险管理

设计环节是海外工程项目的起点和基础,设计管理的价值一是体现在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节省工程采购和实施费用,二是设计方案只有通过业主的审批,施工才能开始,故能够加快工程款项的结算和资金收回。

规避和防范设计环节风险的策略如下:

(1)应该加强设计人员对采购、施工全过程的熟悉程度和高度的成本控制意识,在规范和标准的设计环节严格按照分包合同的要求进行。(2)在施工图的设计环节要严格保证进度,避免因为进度耽误而引起的合同索赔和物价上涨的风险。

(3)保证施工图设计质量,减少由于设计变更带来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做好图纸技术交底和汇审工作,要保证设计变更和修改工作在物资采购和施工之前进行。

(4)加强与各个衔接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保证设计方案的完成并取得业主的审批,加快资金结算进度。

2.2 采购环节风险管理

在海外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可见,采购费用和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是整个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所在。如何降低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效率,这是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1)组建物资采购管理机构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的采购管理机构,对工程所需物资的采购过程、使用、储备等环节进行规划、组织和协调。通过对这一系列环节的管理,可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从而大大提高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加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工作效率和采购人员素质,促进物资勤务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2)制定物资采购计划

海外生产各部门将申请采购的物资汇总、分类之后形成物资需求计划,物资部门计划人员再依据所形成的物资需求计划制定出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由物资部门计划员和物资部门领导审批后,生成正式的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计划,下发给采购人员执行采购。

(3)充分认识海运工作的重要性

海运工作是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工作的落脚点,工作内容复杂、管理环节较多,要有专门的采购部门、专业人员具体负责。海运费用占物资采购成本的比率较大,所以,海运部门必须从合同签订、优化装船到装箱方案等一系列环节着手,降低运输成本。(4)采用先进的物资采购模式

传统的物资采购模式不能适应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的需要,必须采用新的采购模式,即协同采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采用供应链管理策略,可以大大改进采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也改变了采购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模式强调协同、协作和联合,而且这种协同作用随着采购项目的品种和数量、频率的增加,将更加明显。2.3 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海外工程总承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影响其进度、质量和安全,如项目所在国分包商的实力较差,施工队伍人员素质、组织管理等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业主与总承包商在施工方案、验收和工程结算等环节扯皮,造成款项吃吃不能结算;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意外,可能演变为国际政治问题等等。

加强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1)严格审查项目所在国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能力,如果在过去的工程中,存在上述种种问题的话,应该尽快终止与其的合同关系。

核电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核项目进度,项目优化,项目管理

1绪论

当前,能源供应能力和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对清洁能源需求变得日趋紧迫。核电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其安全性也不断的提高,技术上已较成熟且能够大规模经济开发使用,在将来一段时期内核电将是我国清洁能源中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对于核电站这么复杂的大型项目而言,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核电项目的复杂性,导致了其进度管理和其他几大领域的管理联系更为紧密。

2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管理方法-网络计划技术

应用网络技术,将一个工程项目的各个工序用箭杆或节点表示,依其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绘成网络图,再通过各种计算找出网络图中的关键工序、关键线路和工期,得出最优计划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确保最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等资源,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2008)。主要有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法两种。

2.1 关键路径法

1957年美国的凯利(J·E·Kelly)和摩根沃克(Mrogan Walker)等人,首先提出了CPM网络计划(黄耀凤,张俊,2007),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用网络图表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控制工期的关键路线,CPM计划,使的该项工程的工期缩短、成本降低,其效果显著。

2.2计划评审技术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关键路径法,根据项目中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和确定持续时间估算,计算项目的最早和最晚开始时间、最早和最晚结束时间及时差,分析每一工作相对时间紧迫程度及工作的重要程度,并确定关键线路。

2.3 网络计划的优化

网络计划的优化一般分为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三种主要方式。

(1)工期优化。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问以满足要求工期目标的过程(杨同伟,孙德强,2006)。在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优化目标(郭镇宁,2007)。

(2)费用优化

网络计划的总费用由直接费和间接费组成。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增加的费用是直接费;随工期的缩短而减少的费用是间接费。由于直接费随工期缩短而增加,间接费髓工期缩短而减少。网络计划中的费用优化就是时间成本优化,是寻求最低成本时的最短工期安排,或按要求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过程。

(3)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包括“资源有限一最短工期”的问题。计划编制人员必须根据有限的资源,合理均衡地配置资源,安排各项工序的进度,综合考虑工程进度和资源限制两方面情况。另一个是“工期固定一资源均衡”问题,在工期固定的情况下,对紧缺的资源、紧缺的设备、技术工人、特种材料厂等进行的,利用非关键工序的总时差,错开各工期,最后得出最优方案(吴岳,2005)。

3 核电项目管理模式

3.1 核电项目进度计划体系

(1)核电项目进度管理组织机构

由联合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进行管理,按照合同其包括进度管理,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管理,成本控制等,确保整个施工顺序合理,衔接关系适当,完成合同规定的项目达到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实现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质量等级;进行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管理(罗德尼等,2004)。

(2)核电进度计划体系

项目进度计划体系,不仅能保证项目产品在最恰当的时候推入市场,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保证项目开发建设的各种资源获得最佳的配合与最充分的利用,发挥最大效益以降低项目成本(李强等,2007)。计划分级管理为项目的不同参与方、不同的部门提供不同层次的计划管控目标,使各方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更有效的实现对项目进度的管理。

一级进度计划(含项目里程碑)指由业主发布的整个项目的总体计划,是业主的计划,由业主负责管理。

二级进度计划由总承包商根据一级计划进行编制,并负责管理,包括计划的编制、升版,进度更新,预警分析等。

三级进度计划一般分为设计三级计划、采购三级计划、建安三级计划和调试三级计划。这些计划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负责编制、更新和管理。

四级计划由承包商计划部门组织编制,经施工承包部项目部内部审核、批准后报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审核、备案。

五级计划由承包商各专业施工队负责编制,是对各专业施工队施工任务的具体安排,确保所承担的施工工作包工作任务按照四级计划完成。

3.2 核电项目模块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管理工程师通过审查工程作业进度计划、资源需要量计划等的合理性,跟踪作业实际进度并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采取适当补救措施,保证项目进度控制在总进度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及时分析由于设计变更等异常情况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后续作业的进度,使其符合总计划要求;及时分析作业延迟的原因及对总进度计划的影响程度,采取补救措施,尽量保证总计划的执行(刘大双等,2007)。

4 结论与展望

工程进度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以后需要运用网络计划技术进一步找出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各个因素影响进度的量化程度,以及探讨更具柔性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整体均衡配置合理模式以及怎样克服挣值法在控制过程中的成本增加的问题是以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同伟,孙德强.网络计划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石油工程建设,2006.4.

2.郭镇宁.工程网络计划的工期加速研究.工业工程.2007(3).吴岳.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进度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665-68.

3.黄耀凤,张俊.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软件应用展望.科技咨询导报工程技术.2007.17.

4.徐占友,《中国石化国际工程公司国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5.刘大双,王盔,刘贵明著.Microsoft Office Project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罗德尼等编著,李世其,樊葳葳等译.项目管理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篇7

热电联产是指由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生产的高品质蒸汽发电、低品质蒸汽供热的生产方式, 既生产热能用于集中供热又生产电能用于发电。具有提高供热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控制粉尘污染、减少灰渣污染、减少CO2, SO2和NOX的排放, 增加电力供应量等综合效益[1], 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与党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 提倡“节能减排”的指导方针相吻合。

热电联产项目风险是指在该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的对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和生产运营可能产生干扰的不确定性影响, 或可能导致项目受到损失或损害的事件。热电联产项目风险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多样性、多层次性和规律性的特点, 我们要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 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分法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与评估, 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或避免风险发生。

加强风险管理的专题研究工作对提高热电联产项目风险意识, 掌握风险识别技术, 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 及时防范和化解项目风险, 对提高热电联产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热电联产项目风险

(一) 风险概念

风险 (RISK) 是指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f (P, C) , 其中R表示风险, P表示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C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而Kaplan和Garrick则认为, 风险不是一个数字, 也不是一条曲线或是一个向量, 而应该是一个三元组的完备集, 即Risk={}, 其中, Risk 代表风险, Si为第i个有害事件, Li 代表第i个有害事件发生的几率, Xi表示第i个事件的结果, 是一种损失指标, C脚标表示这个集合是一个完备集[2]。

(二) 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特征

1.客观性和普遍性。

在热电联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 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2.不确定性。

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环境认识的不充分性, 导致人们对事件未来的结果不能完全确定。

3.潜在性。

人类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 正确鉴别风险, 改变风险发生的环境条件, 从而达到减小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4.可测性。

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其造成的损失程度作出统计分析和主观判断或估计, 从而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衡量。

5.双重性。

对待风险不应只是消极对待其损失一面, 还应将风险当作是一种机会, 通过风险管理尽量获得风险收益。

6.行为相关性。

风险的行为相关性表明, 任何一种风险实质上都是由决策行为与风险状态结合而成的, 是风险状态与决策行为的统一, 但其结果会因不同的风险态度和决策行为而不同。

7.可变性。

这是指在热电联产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会发生变化, 随着项目的进行, 有些风险得到控制, 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 同时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8.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因热电联产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 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三、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一) 识别风险[3]

热电联产项目具有投资大, 技术含量高, 工程复杂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 其风险存在于项目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而风险的大小, 发生与否, 发生造成的损失都对热电联产项目和开发单位造成很大影响, 通过专家调查和环境分析等方法, 识别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

1.自然性风险主要包括地质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由热源厂和热网两部分组成, 热网建设通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资料的缺乏给热网建设带来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主要指未预测到的地震、风暴、雨、雪、泥石流、流砂等给项目带来损失。

2.社会宏观环境风险, 包括政策风险、需求风险、收款风险和汇率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对热电联产行业政策性的变化, 给项目带来的影响, 甚至导致项目流产;需求风险主要是对顾客的“以热定电”的原则构建起运营能力, 因为热负荷的落实是热电联产项目成立的首要条件, 是热电厂建设的重要基础数据;收款风险是指热电联产企业在产品热费和电费回收过程中, 受现有回款机制制约而产生的无法足额收回热费和电费的情形, 现行的电费回收机制和厂网结算机制, 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历史拖欠电费数额巨大, 造成流动资金紧缺, 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同时现有的供热体制和硬件条件使得热费的足额收取受到制约;汇率风险是指未预料的汇率或利率的突然变动, 给项目带来的损失。

3.技术风险是指由于现有技术水平的局限性, 主要包括设计阶段技术水平、建设施工阶段技术水平和投产运行阶段的技术优先程度三方面可能给项目带来的损失。

4.高层战略风险。在城市热力规划不变前提下, 开发商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项目开发权的竞争, 也称为同行竞争风险。

5.预测风险。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 项目主体要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预测, 选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将会有不同的指标结果, 如动态指标的净观值, 内部收益率, 静态指标的投资收益率等等, 而指标的确定又是通过预测的财务报表确定的, 应该说指标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财务报表内名项数据如投资成本、销售能力、经营成本等的准确预测。

6.组织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它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员素质、组织状况和协调关系。

7.行为风险。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个人或组织的过失、疏忽、侥幸、恶意等不正当行为对工程进度的推迟、工程设计的修改和变更, 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因素影响而可能带来的损失。

8.进度风险。受北方气修影响, 黑龙江省采暖期一般在10月份, 这就要求在热网建设过程中, 一旦拆掉原供热系统就必须保证在9月未能够供热, 其项目进度风险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进度风险的影响因素有技术因素, 计划的合理性、资源的充分性和项目人员经验。

9.合同风险。合同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订立合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指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条款而给合同另一方带来的损失。10.费用风险。实际已完成的工程量与计划工作量发生较大差异, 这造成项目计划成本模型的变化。

11.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于安全管理不严格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

12.文化风险。项目组织由项目开发、设计、监理、主厂房施工、设备安装、管网施工和管网安装等单位组成, 形成多元文化企业, 相应产生多元文化的项目组织, 在这种背景下可能导致组织运作效率降低, 给项目带来损失。

(二) 风险评估

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 如Monte Carlo模拟法, 计划评审技术PERT (Progrem Evaluatcon and Review Techniques) , 主观概率法 (Sujective Probability Method) , 效用理论 (Vtility Theory) , 灰色系统理论 (Grey System Thery) , 故障树分析法FTA (Fault Tree Analysis) 、外推法 (Extrapolation) , 模糊分析方法 (Fezzy Analysis ) , 影响图分析法 (influence Piagram) , 层次分析法 (AHP) 、多因素综合评分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等等[5], 本论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分法对热电联产项目风险进行评估。

1.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

(1) 分析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系统的梯阶层次结构[6]。在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 首先应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构造成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结构模型下, 复杂问题被分解为称之为元素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分成若干组, 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的某些元素成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些层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最高层 (目标层) 、中间层 (准则层) 和最低层 (方案层) 。热电联产项目风险因素层次结构如表1。

在表1中, 这一层次结构共分3层, 第一层是该项目的目标层即热电联产项目的总体风险;将第1层的目标做一个划分得到第2层, 它由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两个风险因素组成;将第二层进一步划分, 则得到第三层共16项因素指标。

(2) 对隶属于同一上层因素的下一层次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假定以上一层次因素A为准则, 所支配的下一层次的因素为x1, x2, …, x16。针对准则A, 需要分析两个元素的xi和xj 哪一个更可能发生, 并按照从1到9的比例标度 (如表2所示) , 对可能性程度赋值, 这样对于准则A, 16个因素两两比较的结果就构成了一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X= (xij ) 16×16

其中xij 就是因素xi与xj 相对于X的重要性的比例程度。

(3)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根据n个因素x1, x2, …, xn对于准则A的判断矩阵X, 求出它们对于准则C的相对权重向量ω= (ω1, ω2, …, ωn) T。计算权重向量的方法很多, 其中特征根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中较早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求解判断矩阵X的特征根问题 (Xω=λmaxω) , 得到X的最大特征根λmax 和相应的特征向量ω, 将ω归一化后就可作为权重向量。根据矩阵理论中有关正矩阵的Perron定理可知λmax 存在且唯一, ω的分量均为正数。

在实际过程中, 根据定义计算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 因为成对比较矩阵基本上是定性比较的量化结果, 对它作精确计算是不必要的, 所以完全可以用简便的近似方法计算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 可以选择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叫和法。其步骤为:

a.将X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undefined

b.对ω′ij 按行求和得undefined

c.将ω′i归一化得undefined即为近似特征向量。

d.计算undefined。并将其作为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

由于在判断的构造中, 并不要求它具有一致性 (这是由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认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 但把判断矩阵作为求排序权重向量的根据, 就应该要求判断矩阵具有大体上的一致性, 需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经检验, 当A的不一致性不严重时, 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特征根与精确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差甚微。

(4) 计算最低层各因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并进行排序。上一步获得的仅仅是一组因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因素的权重向量, 而最终要得到的是最低层各因素对最高层 (系统目标) 的合成权重。

假定已经求出第k-1层上nk-1个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ω (k-1) = (ω1 (k-1) , ω2 (k-1) , …, ωnk-1 (k-1) ) T, 第k层上nk 个因素以第k-1层上第j个因素为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设为Pj (k) = (P1j (k) , P2j (k) , …, Pnkj (k) ) T, 其中不受j支配的因素的权重为零。令P (k) = (P1 (k) , P2 (k) , …, Pnk-1 (k) ) , 它是nk×NK-1 矩阵, 表示第k层因素对第k-1层上各因素的排序。那么第k层上因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排序向量ω (k) 为:

ω (k) = (ω1 (k) , ω2 (k) , …, ωnk (k) ) T=P (k) ω (k-1)

其中undefined

一般地有 ω (k) =P (k) P (k-1) …P (3) ω (2)

这里ω (2) , 是第二层元素对总目标的排序向量。计算出ω (2) 之后, 就已经得出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了。

2.多因素综合评分法。

根据上面求出的影响向热电联产项目的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 每一个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实地考察相结合, 同时参考前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 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整理和修正。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对每一个风险因素评定分值, 分值越高, 说明目前的风险状况越好;反已则越差。

多因素综合评分分析法的表达式为:

undefined

式中G表示热电联产项目的风险总体状况, 表式第1至第m个风险, 这里取16;Wi表式第i个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 Pi表示第i个风险因素的评分值。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 规定每个风险因素的满分为10分。根据分析和计算, 将所得到的权重和评分值分别代入多因素综合评分分析法的表达式中并求和, 即可得到热电联产项目的风险总体状况G。G的值越大, 说明该项目的风险总体状况越好。

(三) 风险处置[6]

通过对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的评估和分析, 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就可得出其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 就可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 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对项目进行风险处置就是制订并实施风险处置计划, 我们对风险处置的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嫁。

四、结论

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宠大的、动态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不同层次的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和多个方面, 必须坚持不懈地跟踪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进展情况, 重视风险的监视和反馈,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16个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分析, 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转移风险, 减少风险损失, 从而减小风险对整个热电联产项目所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麦克.布朗.热电联产在全球的推广[J].热电技术, 2001 (4) .

[2]尹志军, 陈立文.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基建优化, 2002 (S) :6-10.

[3]姜启源.数学模型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05-325.

[4]刘国新, 王光杰.创业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104-109.

[5]谢科范.企业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40-62.

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篇8

1 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进程和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项目具有不确定性, 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风险。因此, 要对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 以确保项目的实施。有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风险,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然后进行风险预测、识别等, 最后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以确保后期解决措施的有效实施。

1.1 制定风险管理的计划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是防范项目风险的前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不仅能准确识别风险, 还能有效防范风险, 并制定有效解决风险的措施。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 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都需要制定严谨的计划, 以应对风险的发生。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需要管理人员、客户代表、相关专家等, 以召开会议的方式共同制定出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风险管理步骤、风险管理负责人和主要管理范围、项目的投入和预算、风险分类, 风险的解决措施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还要针对具体风险, 适当修改和体征风险管理计划, 确保风险管理计划更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1.2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 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信息系统项目风险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 需要分析、识别风险, 并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归纳和分类, 并记录和认知风险。在整个项目中, 认真分析影响项目风险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来源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此外, 相关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风险进行分析, 以发现和识别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引发的后果。

1.3 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能使相关人员采取针对性、目的性的措施对项目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因此, 要对风险进行排序, 以预测风险的潜在性和隐蔽性。

为防范风险的发生, 首先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首先根据危害的大小进行排序, 然后再对风险的类型进行定性分级, 以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定性分析, 根据影响信息系统项目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 确定风险级别, 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方案。

风险的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在特定风险分析过程中, 定量地分析每项风险存在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为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在实际分析项目风险的过程中, 一般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使用, 以使管理者采取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2 应对风险的措施

2.1 针对项目中频繁变更的风险的解决措施

针对项目中频繁变更的风险, 首先, 管理者要制定项目合同,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参与项目的签订, 双方要了解相关信息, 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等;其次, 针对不符的问题, 若需要变更, 则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合理控制。为更好地进行控制变更, 可在项目中设定相关部门, 统一处理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如果用户提出变更, 首先要提出申请, 在申请中要说明理由、具体内容、变更原因、申请人等, 并需要双方人员的签字, 加盖企业公章, 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讨论, 根据对项目影响的大小决定是否变更;最后, 要是做好对用户的宣传与沟通工作, 以保持双方的合作关系, 做好项目的配置管理及文档建设, 防止版本混乱等。

2.2 系统功能和质量达不到要求而产生的风险的解决措施

第一, 相关人员要与用户更好地进行沟通, 了解用户存在的问题。此外, 要尽最大要求满足用户需求, 双方协定达成共识;第二, 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 要对项目进行评审, 做好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通过评审然后进行下一阶段;强化测试, 严格控制质量, 对发现的问题, 要立即查找出原因, 并及时妥善解决;第三, 了解用户,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以提高工作效率, 持续改进质量问题。

2.3 团队配合较低产生的风险的解决措施

第一, 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 并使其能在岗位上发挥才能。项目中的成员, 要发挥自身才能, 使项目团队达到高效能。第二, 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评, 以激励其更好地工作, 约束其在工作中的不当行为。第三, 加强团队间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对项目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3 结语

风险管理作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对项目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项目风险, 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风险, 做好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项目风险管理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 首先要严格按照制定风险管理的计划, 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进程, 准确判别风险, 分析风险, 然后再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以做好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关键词: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章宁.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柳纯录, 刘明亮, 高章舜.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郭树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篇9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风险,风险管理

引言

工程项目一般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 其建设过程中, 经常受到多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与干扰, 其影响往往横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从项目的前期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阶段直到项目投产后的运营阶段。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成本和进度目标是实现, 因此, 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工程实施过程中基础数据的缺失以及对风险规律的把握不够,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的工程项目投资呈现出多元化, 建设行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已逐渐被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等各个参与方所重视。

1 工程项目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质量、进度和成本三大目标的实现, 但是工程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 决定了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 这些不确定因素会给项目的目标实现带来重大的影响。工程项目风险既是在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的对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和生产运营可能产生干扰的不确定性影响, 或可能导致项目受到损失或损害的事件, 并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等多种特点。任何风险包括两个因素:一是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二是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风险的大小可用风险量来表示, 具体见公式 (1)

式中:

F—风险量;

a—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

b—风险的损失值;

φ—风险函数。

风险量与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风险的损失值成正比。

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项目管理人员以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估为基础合理地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管理, 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横观项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纵观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 将引起风险的极其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基本单元。在众多的影响中抓住主要因素、并且分析它们引起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目标变化的严重程度, 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识别主要有几种方法:专家调查法 (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数十种方法) , 幕景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及筛选—监测—诊断技术。

2.2 风险估计和评价

风险估计与评价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 采用定性与定量向结合的方式, 最终定量的估计风险的大小, 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 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根据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 有多种的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基于检测的风险评估法、图表法、层次分析法 (AHP) 、蒙塔卡罗数值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等。

2.3 风险应对

风险估计和评价之后, 根据不同的风险性质和风险承担人对风险的承受程度判断风险的接受准则, 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接受和风险利用等几种形式。

2.4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消灭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进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造成的损失。重点是做好风险的预防工作, 做到防范于未然。

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3.1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组织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单位, 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 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的项目管理都围绕着其目标组建各自的目标控制组, 却很少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 一旦项目出现意外情况, 由于缺乏对风险的全面认识, 当风险发生影响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时, 管理人员不知如何防控, 有可能导致管理失控。因此, 必须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组织, 有效的防范工程项目风险。风险管理组织的组建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 风险管理组是独立于其他项目管理组织的一个有效整体, 并且与其他管理组的目标一致, 共同实现项目管理的整体目标。其次, 风险管理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个体, 需要和其他项目组共同参与项目的风险管理。

3.2 加强制度管理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因此应当注重规划和原则的制定, 来实现项目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通畅, 从而减少项目的风险。首先是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机制,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自律组织, 进行自我调控。再次就是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3.3 增强信息管理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信息不对称所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 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根据申农的观点, 信息是用来消除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 不确定性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不完全状态。因此, 如果信息增加, 不确定性就会减少, 风险也就会相应降低。在极端情况下, 当人们获得完全信息时, 风险就不存在, 当人们处于信息盲态时, 经济行为风险最大。显然, 不完全信息与风险有着本质的联系, 或者说, 不完全信息就是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项目管理除了传统的风险管理策略外, 应该加强信息管理, 建立一个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息都通畅的择优交易平台,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项目风险。

3.4 引进集成管理

集成管理指为解决项目复杂系统问题, 理顺项目管理系统中各方面关系而采取的整合方式, 提升系统整体功能的综合方法, 其核心是提高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性, 使项目管理形成统一整体。风险管理中的集成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内部的集成, 既是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等各个因素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通过集成实现整体系统的最优。二是风险管理外部集成, 既是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子系统, 分别同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目标管理等的集成, 通过组织协调和建立沟通渠道使项目的集成管理促进风险管理。

结束语

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疑对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由于目前对于工程风险事件的识别以及对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的评价, 还主要依赖于专家个人的经验和对风险的理解, 很难形成有说服力的量化数据, 而这项工作是所有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和依据。因此, 若要真正提高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水平, 还必须加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何文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之探讨[J].钢铁技术, 2007.

[2]周红波, 陆鑫.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简介与试点应用[J].建筑经济, 2005.

[3]沙凯逊, 宋涛.从非对称信息看建筑市场的整顿和规范[J].建筑经济, 2004.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篇10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建设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项目的数量在增多的同时,失败的几率也在增加。由于各种因素增加了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项目及项目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最近,美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项目平均预算超出90%,进度超出120%,项目总数的33%既超出了预算又推迟了进度,只有16.2%的项目按预算和进度完成,52.7%的项目费用是原估算的189%以上,在大公司,只有9%的项目按预算和进度完成。由于存在事先不可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干扰因素:风险,使得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造成了诸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等问题,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鉴于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核心性,目前备受重视,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风险(RISK)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f(P,C),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相应的文字表述为:风险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

(2)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2 工程项目风险的种类及特征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寿命周期内可能导致项目损失的不确定性。工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决策风险、本金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存货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外汇风险、政治风险、项目组织风险和实施风险等。其基本特征为:

(1)客观实在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风险无处不在、无时没有。

(2)偶然性和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任何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后,就会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性。

(3)可变性。这是指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工程项目的实施,有些风险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工程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又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4)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与外界因素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的特征。

3 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过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整个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风险在控制方案实施阶段的解决,会在以后的工程实施中提供信息反馈。这些信息会辅助相关管理人员对后面风险的预测和识别并能及时地对新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从而调整风险处置计划并实施新的风险处置计划,这样循环往复,保持风险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就能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的。

3.1 工程项目风险的预测与识别

要做好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做好风险预测与识别。风险预测与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风险预测识别可以从风险分类着手,采用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或者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有效辨别。其中专家调查法是邀请专家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没有要求作定量估计。主要有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主要有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可靠、分析模型不合理、预测结果不准的风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内容不完整、设计存在缺陷、错误、采用不恰当的规范、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有关数据不足或不可靠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的工艺落后、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的风险;工艺流程不合理、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风险;自然环境中的洪水、地震、台风、雷电、泥石流、地陷等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组织管理中的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妥当、目标不适当、缺乏管理协调的风险;进度计划中的管理不力造成工期滞后、劳动力缺乏或劳动生产率低、材料供应不足、不可遇见的现场条件的风险;成本管理中的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支付、预算偏低的风险;合同签订中合同条款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的风险;人员配置中业主、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人素质的风险;在材料供应上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的风险;设备上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的风险;资金上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费用超支,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首先使用,很快就在世界上盛行起来,现在此法的应用已遍及经济、社会、工程技术等各领域。用德尔菲方法进行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的过程是由项目风险小组选定与该项目有关的领域和专家,并与这些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经过四至五轮,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作为最后预测和识别的根据。在运用此法时,要求在选定的专家之间相互匿名。反应进行统计处理并带有反馈地征询几轮意见,经过数轮征询后,专家们的意见相对收敛,趋向一致。我国在70年代引入此法,已有不少项目组采用,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头脑风暴法,就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由美国人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的,从50年代起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头脑风暴法一般是在一个专家小组内进行人以“宏观智能结构”为基础,通过专家会议,发排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未获取未来信息。这就要求主持专家会议的人在会议开始时的发言应能激起专家们的思维“灵感”,促使专家们感到急需回答会议提出的问题,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诱发专家们产生“思维共振”,以达到互相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获取更多的未来信息,使预测和识别的结果更准确。我国70年代末开始引人头脑风暴法,很快就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采用,按照头脑风暴法来组织专家预测和识别会议。

3.2 项目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预测和识别之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的量化过程。它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别出来并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其权重大小给予排序,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引起损失的后果。对于不同权重的风险,管理者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风险分析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的潜在相关后果。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综合评估法。邀请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水平和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然后综合整体的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

(2)故障树分析法(FTA)。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维森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我国于1976年开始进行介绍和研究这种方法,并随之应用于许多项目中,取得了不少成果。FTA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范围和发展前途的分析方法。故障树是由一些节点及它们间的连线所组成的,每个节点表示某一具体事件,而连线则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FTA是一种演译的逻辑分析方法,遵循从结果找原因的原则,分析项目风险及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前期预测和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沿着风险产生的路径,求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能提供各种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案。FTA具有应用广泛、逻辑性强、形象化等特点,其分析结果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

(3)模糊评估法(Fezzy Analysis)。利用模糊集理论评价工程项目风险,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或三角模拟等方法度量风险,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而多次模拟项目风险,得到模拟仿真计算的统计结果,依此作为风险度量的结果。

(4)外推法(Extrapolation)。是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可分为前推、后推和旁推三种类型。前推就是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数据推断出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如果历史数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就可据此直接对风险作出周期性的评估和分析,如果从历史记录中看不出明显的周期性,就可用一曲线或分布函数来拟合这些数据再进行外推,此外还得注意历史数据的不完整性和主观性。后推是把未知的想象的事件及后果与一已知事件与后果联系起来,把未来风险事件归结到有数据可查的造成这一风险事件的初始事件上,从而对风险作出评估和分析。旁推就是利用类似项目的数据进行外推,用某一项目的历史记录对新的类似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当然这还得充分考虑新环境的各种变化。这三种外推法在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中都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3.3 风险控制的措施

对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就是制订并实施风险控制计划。风险控制的方法包括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和后备风险。对不同的风险可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对一个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处理。

3.3.1 减轻风险

减轻风险策略,就是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缓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以达到使风险减少的目的。减轻风险是存在风险优势时使用的一种风险对策,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要看风险是已知风险、可预测风险还是不可预测风险。项目失败概率减少和成功概率增加的关系。项目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时间的函数,项目风险水平以及管理的成效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有效地减轻风险,必须采取措施应对未来的风险。

3.3.2 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无形的手段。工程法是一种有形的手段,此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消除物质性风险的威胁。工程法的特点是,每一种措施都与具体的工程技术设施相联系,但是不能过分地依赖工程法,因为采取工程措施需要很大的投入。无形的手段包括教育法和程序法。

3.3.3 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将风险转移至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或其他组织,所以又称为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不利后果,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有能力承受或控制项目风险的个人或组织。实行这种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必须让承担风险者得到相应的回报;第二,对于各具体风险,谁最有能力管理就让谁分担。

3.3.4 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当项目风险的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他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如果通过风险判别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管理班子又没有别的办法来控制风险,甚至保险公司亦认为风险太大,拒绝承保,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以避免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5 自留风险

接受风险也是应对风险的策略之一,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后果。觉得自己可以承担损失时,就可采用这种策略。

3.3.6 后备风险

对于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由于项目的复杂性,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了保证项目预定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制定一些项目风险应急措施,即储备风险。所谓储备风险,是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

4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信息的完善程度。这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工作。全面深入的信息收集甚至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必须做好项目实施前、实施中的各种风险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工作,这样才可以做好风险管理尤其是预防方面的水平,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2)熟悉国际规则。按照国际规则办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入世的顺利实现,使得国内企业只有遵守国际规则,按国际规则办事,才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特别是在海外工程项目中,按照国际规则运营,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例如合同风险等等。

(3)掌握先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的信息化管理先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人力、财力的节约,而且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与动态调整,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的全面管理。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应用广泛的Projece Management就可以实现项目进度、资源等各方面的统筹安排,并可以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从而降低工程项目风险。

(4)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分散风险。由于工程项目风险中不仅包含可控风险,而且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风险,所以通过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如保险等)分散风险将是趋势所在。也就是通过增加承担项目风险的相关利益人,实现降低工程项目中单位个体风险的目的。

5 结束语

综合上述,加强风险管理对各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为进行全面风险控制与管理,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动态工程风险防范系统,并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投资质量和进度,提高工程效益,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各项目的实施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风险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要求各项目组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项目风险管理都会因新问题的出现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所以值得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祁世芳,贾月阳.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1).

[3]尹志军,陈立文,等.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基建优化,2002,(8).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策略

一、工程项目营销阶段风险策略

(一)项目营销阶段风险内容。工程项目营销阶段风险包括市场信息的获取风险、项目投标风险、合同洽谈与签订风险三个内容。市场信息获取是正确投标决策的基础,在项目招标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不全面、深化设计深度不到位会导致技术风险。投标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外部环境风险、投标决策风险、承包商自身风险以及业主带来的风险;工程项目由于市场环境不规范,施工合同比较复杂,业主在合同中将项目风险过多的转嫁给承包商,增加承包商的风险。

(二)项目营销阶段风险策略。(1)市场信息获取风险。首先加强项目信息的跟踪与筛选,从中筛选信息,减少投标的盲目性,规避错误信息风险;其次企业应充分认识自身实力与技术水平,注意对业主单位考察;再次重视市场调查和工程项目现场考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降低风险。(2)投标过程风险。在投标阶段风险主要是控制投标报价风险,提高造价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选择合理的投标策略,以此增强投标竞争力;承包商自身风险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和企业信誉控制;针对业主带来的风险承包商应注意业主资信考察,控制工程垫资等行为。(3)合同洽谈与签订阶段风险。合同签约准备时检查工程的合法性,业主资信情况;合同洽谈过程中注意防范风险,准确计算合同价,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不公平条款,完善企业自身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合同风险。

二、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风险策略

(1)施工准备阶段风险内容。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风险包括项目策划风险和项目施工前期准备风险两部分。项目策划是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其风险存在于项目策划的各环节中。施工前期准备是为施工建立技术和资源条件,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等工作。(2)施工准备阶段风险策略。在项目策划过程中要细致彻底地合同交底,对合同中主要核心条款进行讲解与讨论;深入项目现场了解项目信息与现场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重点、关键工程考虑资源配置。

三、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策略

(一)项目实施阶段风险内容。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一种为包括进度、安全、质量和技术等生产过程类风险,另一种为包括成本、资金、物资和设备等生产要素类风险。

(二)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策略。(1)生产过程类风险。为保证工程进度,工程实施工程中应编制科学有效的进度计划,实时监测施工进度,依据合同中规定施工进度和进度责任进行进度考核;安全风险存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应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以及安全文化建设;质量风险控制从质量影响因素入手,加强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控制;技术风险贯穿项目周期始终,降低技术风险应在施工前细致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工作。 (2)生产要素类风险。运用成本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成本风险控制,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进行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将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资金的预算与计划管理,制定有效的预警机制,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科学合理的规避和降低采购风险首先加强采购队伍建设,严加内部控制,注重采购过程控制与管理;合理配置设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执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四、工程项目竣工阶段风险策略

(1)工程项目竣工阶段风险内容。项目竣工阶段风险主要包括竣工验收风险和竣工结算风险,主要体现于验收人员失责和技术资料内容不全不真实;结算周期较长,结算价款计算错误等风险。(2)工程项目竣工阶段风险策略。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前编制竣工验收管理实施细则,准备完整的验收技术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验收合格后做好工程的收尾和交接工作;提高结算人员的业务水平,仔细分析,全面计算,避免出现漏项,保证工程价款计算的正确性。

结论: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分析,剖析项目形成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内容,并针对各阶段不同的风险类型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亦期望对施工企业在项目风险管理上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软件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研究 篇12

我国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进步和软件企业的不断成熟,其研究巳成为当今项目管理学科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软件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如今近30年的发展,无论是从理论、方法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风险管理概述

2.1 风险的定义。

SEI(软件工程研究所)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可能性。PMI将风险定义为: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发生,会对项目目标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2.2 风险分类。

[1]按风险后果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没有损失或有损失(不会带来利益)的风险,一般可重复出现,可以预测其发生的概率,相对容易采取防范措施。投机风险造成的结果有二种,即没有损失、有损失或获得利益,投机风险重复出现的概率小,难以预料,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一般是同时存在的。[2]按风险来源可划分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导致财产毁损或个人员伤亡,例如风暴、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风险。[3]按风险的可预测性可以分为己知风险、可预测风险和不可预测风险二类。(4)按风险的影响范围分为局部风险和总体风险。局部风险是指风险所造成损失的影响范围较小,总体风险影响范围大,而且其风险因素一般都是无法控制的,如经济、政治等风险因素。

2.3 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是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的,风险管理活动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控等系统科学管理方法,一直都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以最为经济合理的方式来消除或避免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性后果。

3 软件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过程的活动是将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转变成明确的风险描述,识别风险就是要确走项目中风险的来源,并确定风险何时何地发生、风险产生的条件等。风险识别出来后,应当根据风险特征的描述,确定哪些风险事件有可能影响本项目,风险识别是持续性的活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的活动。全面系统地识别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活动之一。

4 风险识别方法

4.1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建立一份综合风险清单的时候要用到的方法,团队成员通过本能地、不加判断地说出自己想法,把这些想法汇聚在一起,产生新的主意,从而找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好方案。

4.2 Delphi方法。

Delphi方法又叫专家意见法,是指从专家中征求一致的意见,来预测未来的发展,是一种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Delphi方法重复使用几个回合的提问,在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需要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稳定的意见。

4.3 访谈。

访谈是指通过面对面,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进行,还可以以电话讨论的方式,或者与那些具有类似项目经历的人们进行面谈,收集信息、寻求事实的一种技术,访谈也是风险识别的重要工具之一。当一个新的软件项目用到一种特殊类型的硬件和软件时,那么我们可以访问近来使用过这种硬件或软件经验的人,他们会描述出他们在先前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当前的这个项目就可以汲取他们的历史经验。

4.4 检查表。

检查表是将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把其尽可能多的列于一个表上,让风险识别人员进行检查核对,风险检查表中所列的内界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类似项目以前发生过的风险,足前人总结的经验,是以前项目风险管理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对新的软件项目有启发联想、开阔思路、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表的方法来判别某项目是否存在表中所列或类似的风险,此表可以很大的帮助我们识别项目的风险。

5 软件项目中风险应对策略

5.1 风险规避。

软件项目风险规避是指改变项目汁划来消除风险事件存在的威胁,通常情况下,在软件项目开发早期可以通过风险回避的策略来应对风险,应为改变项的计划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5.2 风险转移。

软件项目风险转移是指设法将风险造成的影响和应对风险的责任转移到第二方身上,软件项目通常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来转移软件开发的风险,例如对于技术难度大的软件项目外包出去,或者同有经验的开发商一起开发等。

5.3 风险减轻。

软件项目风险减轻是指想办法减少不利的风险事件的后果或者把风险后果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5.4 风险接受。

软件项目风险接受是指项目团队已经决定不打算为阻止某项风险的发生而改变计划,消极的接受风险的后果,因为无法找到任何应对的方法去应对风险事件。

6 总结

风险管理对于软件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整个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工作,如果不重视风险,风险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风险管理基本包括四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控制,这个四个步骤是不断循环进行的。“风险淸单检查表”是风险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风险管理应该是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制定适合软件企业发展的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常金玲倍息系统顶目的风险因素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03).

[2]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8.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16-234.

上一篇:凝血因素下一篇:分析小学德育的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