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途径

2024-05-09

加工途径(精选9篇)

加工途径 篇1

摘要:牛皮富含胶原蛋白,营养价值高,目前对我国牛皮食用加工增值途径的文章未见报道。了解我国牛皮和其他畜禽皮的开发利用现状,对我国牛皮制品的开发以及传统制品工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对国内牛皮制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其他畜禽皮的生产现状提出建议:牛皮制品的开发应把握现代食品的消费方向,从加深企业对牛皮的认识、加大科研力度和国家政策扶持等几方面,实现加工工艺现代化,从而使牛皮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牛皮,加工工艺,营养价值,增值途径,科研,政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牛出栏量为4 828.15万头[1],同时产出同样数量的牛皮。由于我国牛皮质量不稳、皮张小,肉牛屠宰加工企业通常以300~1 000元的廉价转售给其他企业;未来牛皮进口关税调减,引起牛皮进口数量增加,对我国牛皮市场的冲击也会加剧[2],这导致牛屠宰加工企业经济收益降低。如何提高牛屠宰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加牛皮利用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牛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营养价值高[3]。梁代名医陶弘景曾记述:“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在我国南方有很多传统的牛皮食用方法,如傣族的炸牛皮、泡椒牛皮等[4,5]。也有人开发了“带皮牛肉”的特色菜[6]。这些牛皮产品生产可将牛皮销售价格提升2~3倍以上,但尚未成为我国牛皮加工利用的主流方式。文章综述了牛皮营养价值和牛皮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借鉴其他畜禽皮的加工途径,为充分利用牛皮营养价值提出建议。

1 牛皮的研究现状

1.1 牛皮的主要组成成分及营养价值

“鲜牛皮”是指从动物身上剥下,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生牛皮。一般新鲜牛皮的主要成分见表1(牛皮化学组成随着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活条件的不同而略有变化)[7]。

胶原蛋白是牛皮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为16.2%,约占牛皮总蛋白的80%[3]。胶原蛋白是由3条肽链拧成的螺旋形纤维状蛋白质,是一种糖蛋白,是机体结缔组织和间质组织的主要纤维组成成分,也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8]。

胶原蛋白含有的氨基酸共计18种,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十分丰富[9]。胶原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很广泛,可用于改善肉品品质[10],还可作为补钙剂用于保健食品[11];因氨基酸组成特性,具有优良的成膜能力,可用于制作人造肠衣、可食性胶原膜[12,13]。

%

1.2 牛皮的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除制革外牛皮主要以明胶的形式加以利用。明胶是从动物的皮、骨、肌腱和结缔组织所含的胶原转化生成的一种亲水性的凝胶物质[14]。此外,我国民间有传统的牛皮制品。

1.2.1 牛皮胶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牛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孟月志等[3]以新鲜牛皮为原料,研究胃蛋白酶提取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剂乙酸浓度为0.5 mol/L,料液比为1∶30,牛皮中胃蛋白酶添加量为3 000 U/g,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8 h所提取的胶原蛋白为Ⅰ型胶原蛋白。戴丹琴[15]以牛皮胶原蛋白为原料,探讨复合酶提取胶原蛋白多肽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以3∶1活力复合,两者同时添加,酶解温度为50℃,p H值为7.0,加酶650 U/m L,酶解时间为7 h时,胶原蛋白水解度可达32.02%。

有学者研究了牛皮胶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丁晨旭等[16]以牦牛皮胶冲剂为原料,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遗传毒性试验及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牦牛皮胶属实际无毒级,两项致突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试验大鼠的生长发育、脏器、血液学、生化及组织病理学等无明显不良现象。党合群等[17]以牦牛皮胶和安慰剂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缺铁性贫血人群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贫血者体内血色素(Hb)和血清铁蛋白(SF)含量有明显升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含量降低,贫血者体质有所改善且无不良反应。这说明牦牛皮胶对改善人体营养性贫血有一定功效。也有研究报道,黄明胶、猪皮胶和阿胶的氨基酸和矿物质无显著差异[18]。

牛皮胶可制作可食性的明胶膜和胶原肠衣。J.Gómez-Estaca等[21]报道,制作牛皮胶过程中大量α-1链的降解使牛皮胶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制成明胶膜的水蒸气渗透性较好,但是可塑性没有鱼皮明胶膜好,剪切力和水溶性与鱼皮明胶膜基本无差异。此外,牛皮真皮层可用来制作胶原肠衣[12]。

1.2.2 食用牛皮的研究现状

在追求新颖、多样化的食品市场上,传统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传统食品工艺现代化成为食品加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黎英等[5]以新鲜牛皮为原料,采用泡制技术,研究出色泽金黄、酸辣适口、脆韧爽口、回味绵长的泡椒制品。陈巧云等[20]研究了二氢杨梅素、乳酸链球菌素、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对熟制带皮牛肉的保鲜工艺,结果表明,复合型防腐剂的最佳配比为二氢杨梅素0.10 g、茶多酚0.15 g、乳酸链球菌素0.12 g、D-异抗坏血酸钠0.15 g。欧阳平一等[21]报道,木瓜蛋白酶可对带皮牛肉起到很好的嫩化作用。

2 其他畜禽皮的研究现状

2.1 明胶的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畜禽皮明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邓海燕等[22]以鸡皮为原料,采用酸法工艺制备明胶,结果所制备的明胶不需要漂白处理,色泽浅白,没有任何异味,且黏度比市售食用明胶高。M.Sompie等[23]研究了醋酸浓度和提取温度对猪皮明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浓度和提取温度间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明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醋酸浓度4%和提取温度55℃。M.I.Said等[24]制备的山羊皮明胶与商业明胶在胶凝强度、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活度和颜色上没有差异。此外还有利用鸡腿皮、猪皮制备明胶的研究。

猪皮明胶在食品加工中已广泛应用。在肉制品加工中,明胶一般都作为胶冻剂,如水晶火腿、水晶皮蛋等。在香肠中加入肉皮,由于肉皮的汤汁具有吸收脂肪的作用,并可减少油腻感[25]。在糖果和冷饮制品中,明胶一般用作稳定剂。在冰激凌、雪糕、冰糕等制品中使用明胶,可防止冰激凌之类的制品在成形时形成粗冰晶,可使结构细腻、坚实光滑,是理想的防融剂。

我国人民食用猪皮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猪肤汤”有“和血脉、润肌肤”之功效。阿胶又称驴皮胶,具有补血,抗休克,改善钙代谢平衡,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等作用[26]。

由于猪皮与人的皮肤相似,透气性好,可用作烫伤、烧伤患者的代用皮肤,防止血浆外渗;防止伤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患者换药次数,从而减缓患者的换药痛苦和减轻医生的工作量[27]。

2.2 食用畜禽皮的开发利用现状

猪皮富含胶原蛋白且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已开发成多种食品[28]。马来西亚等国也有直接食用猪皮的习惯。现在有很多学者对猪皮现代化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对猪皮食品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如皮肚、油炸猪皮。张玲等[29]以猪皮为原料,采用微波膨化技术制作出酥脆可口的休闲食品,不油腻,具有不同的香气和滋味,食用方便,营养美味,有保健和美容作用。

日本某食品研究所开发出利用价值低的猪皮加工成脆薄饼的技术。将猪皮经过1 h的热水浸泡,脂肪含量由50%下降到11%。经过通风干燥,水分下降3%,再放入烤炉中烘烤,猪皮膨胀起来,具有松脆食感的小点心便制作出来。猪皮中的骨胶原含有大量胶原蛋白,而且热量也低。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牛皮制品加工工艺相对落后,无法实现传统牛皮制品的现代化生产。我国牛皮的加工利用不足、加工工艺落后,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与其他畜禽皮相比,牛皮制品的科研力度较小;我国黄牛皮毛孔细小,针毛和绒毛较细,绒毛数占真绒毛总数的90%左右,牛皮的脱毛效果不好;牛皮质地较硬,口感不好。

3 建议

3.1 注重宣传教育,使加工企业重视牛皮资源的利用

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使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牛皮的营养价值、可加工性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将牛皮作为肉类加工企业的原料,借鉴与尝试猪皮食品化方法,开发更多新颖、多样化的传统食品。对现有牛皮食品加工方法地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将市场广阔、加工增值明显、环保低耗的方法加以大力推广。

3.2 加大科研力度,解决影响其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为了提高牛皮附加值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传统食品工业化是食品多样化的途径之一。然而,现在的牛皮脱毛和牛皮嫩化技术工艺、相应的机械设备及牛皮毛囊结构、牛皮的食用品质都需要深入研究。因此,产业需要各关联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设计、研制具有现实性、方向性、全局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技术,支撑产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3.3 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方式,鼓励牛皮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牛皮食品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加工附加值。

加工途径 篇2

①要对原材料的具体使用数量进行正确计算,然后按照预算选材,避免材料的浪费。②要加强监管,严把原材料质量。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以次充好,乃至多料少料原材料的进入。③要严格执行交货时间,避免因原材料交货不及时,影响生产进度,增加人员成本。

3.2根据产品设计阶段和批量不同,合理改进毛坯技术状态

毛坯类型不仅对毛坯本身的制造工艺质量有较大影响,而且还对零件机械加工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为此一定要毛坯技术状态予以合理改进,提高毛坯工艺质量。如某侧盖零件,在试制时采用的是25棒料,但由于工艺成本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批量试生产阶段,改进了毛坯的技术状态,采用压铸件毛坯,使得工艺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3.3尽量使用现代数控技术

人工由于相对数控技术更容易出现误差,因而在加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选择数控技术来代替人工工艺,如一些划线和定位孔,可以在数控加工时把下道工艺的位置给体现出来。对于某些只能需要人工来完成的工艺,应尽可能地避免机械工人疲劳操作产生操作误差,使得工艺质量难以保证。

3.4合理选配机器设备,优化装夹及工艺参数

零件加工设备的选择应该以适合工艺为最高原则。对于单件或小批量零件的生产来说,可以选择传统的通用设备。在大批量生产中,尽可能选择组合机床、多工位机床、专用机床等设备进行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对于精度要求严格的零件,在加工时,一定避免因切削速度过快,导致零件参数存在误差,质量达不到要求而成为不合格品,应通过调整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工艺参数,增加机械加工时间,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减少因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

4结语

加工途径 篇3

大米是当前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它的加工工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在不断提高。总的来讲,大米是稻谷经过清理、碾米、整理等多个过程加工而成,那些质量较好的稻谷可以被加工成精度较高的大米,同时也可以被加工成普普通通的大米,那些质量一般的稻谷也只能被加工成普通的大米,但是如果非要把这些普通稻谷加工成优质大米,那么必然会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碎米现象。因此,在大米的加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稻谷的种类、品质、粒形以及含水量等因素,采取分类加工的方法,严禁不同种类和品质的稻谷混杂在一起进行加工。

大米加工的基本流程

将普通的稻谷加工成质量较高的大米会引起严重的碎米现象,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应该根据稻谷的品质来选择适合的大米加工过程,将其加工成相应品质的大米。通常在一些较大的大米加工企业中,其加工工艺可以灵活选择,进而可以加工不同品质和类型的大米。当前,我国的大米加工企业多利用抛光机和碾米机来对稻谷进行抛光、碾白,在加工一些标一、标二的普通大米时,一般使用的是一輥和两辊碾白技术,在加工一些等级精度要求较高的优质大米时,通常使用的是三辊或四辊碾白技术,然后利用多辊对大米进行抛光,最后得到需要的优质大米。当前很多大米加工企业由于生产场地和建筑的限制,大米加工设备往往是平台式或楼层式布置,但是其总的大米加工工艺基本相同,一般加工工艺为:

普通精度大米的加工工艺:稻谷→清理→去石→砻谷→谷糙分离→碾白→白米分级→包装→入库。

高精度等级大米的加工工艺:稻谷→初清→去石→砻谷→谷糙分离→糙米精选(厚度分级)→多级轻碾→白米分级→多级抛光→白米分级→白米精选(长度分级)→色选提纯→包装→入库。

大米加工过程中增碎产生的原因

在大米的加工过程中,增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总结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稻谷自身品质的原因。比方说籼稻、粳稻、优质稻、常规稻、新稻、陈稻、早稻、中稻、晚稻等;其次,大米加工过程中使用设备的操作以及管理工艺等方面的原因;最后,稻谷在加工过程前进行的各种不同处理。比方说,稻谷在收获时的不同特点,如收获的早晚、收货后在田地中停留的时间、收货后受到的日晒、雨淋等影响;稻谷在翻晒、脱粒、运输等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外力撞击等;在稻谷储存过程中遭遇的各种虫害或潮湿霉变等因素。上述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加工企业而言都属于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因此,加工企业只能对其进行适应,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从加工的角度来看,大米加工设备的操作和工艺管理等对大米加工过程中增碎现象的出现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

大米加工工艺流程。品质好的稻谷既可加工成高精度等级大米,也可加工成普通精度等级大米,而品质差的稻谷只能加工成普通精度等级大米,因此,首先应根据稻谷品质,选用适宜大米加工工艺流程对稻谷进行加工。大米加工管理。加工厂的技术管理。管理也是影响碎米率的因素之一,做好技术管理是控制碎米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少加工厂并未将特大粒稻谷与特小粒稻谷先行分离出来,分类加工,致使进入砻谷机、碾米机及抛光机等设备的原粮在粒度上不能保证均匀一致.导致大米增碎。

解决大米加工过程中增碎的途径

选择适合的大米加工工艺流程。大米加工过程中,应该根据稻谷的品种、品质、粒形、含水量以及新旧度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这些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然后利用多级轻碾、多级抛光、强拉风低温碾米和抛光等生产工艺对大米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使其成为相应精度等级的大米。

严格大米加工过程中的管理。大米加工过程中,应该根据稻谷的种类、品质、粒形、新旧度等进行分类分等级的加工,严禁出现混和加工的现象。

选择先进的大米加工设备。当前,我国大米加工设备生产企业有很多,相应的设备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各种设备之间的质量和工艺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加工设备设计合理,经济性较强,加工过程中对稻谷的破坏较小。而有的机械设备在特定的加工过程中具备较好的工艺性能,但是在一些其他的加工中表现不够理想。还有一些个别的加工设备,设计不合理,工艺性能不高,加工过程对稻谷破坏较为严重。所以,大米加工企业在选择加工设备时,应该从稻谷的自身特性出发,根据不同特点在适当的加工环节中选择最为经济实用的设备。

选择适当的排糠风机和风网管路。风网管路在设计时,为了尽量降低管路中的阻力,使排糠风机的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发挥,应该尽量少的使用大小头、变径管、弯头、三通等,并尽量减少整个管路的长度。风网管路中的风速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风网中使用的各种调节阀、刹克龙、布袋除尘器以及排糠风机等设备的型号、大小等都应该进行统一合理的选择,需要指出的是,排糠风机应该尽量不选择前向型弯曲叶片,因为糠具有一定的粘性,很容易粘在叶片上,从而影响整个风机的运行,通过这些风网设备的精心选择和安装,可以为大米加工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对相关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大米加工企业应该经常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进行检查,一些重要参数如轴承温度、设备震动、噪音等进行严密的监测。生产前需要根据设备使用要求对设备进行润滑油的添加,停产前严格按照相关的开停机制度进行。设备出现零部件损坏时,应及时对其进行修理和更换,此外,设备周围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不能存放不必要的杂物。

不断提升原材料的质量。稻谷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稻谷的品种决定的,因此,应该选择优质的稻谷品种。此外,应该对稻谷的爆腰率进行严格的控制,从稻谷的品种、种植、收割、干燥、存储等多个环节进行爆腰率的控制。对稻谷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检验,不能简单的只对出糙率、杂质、水分等进行检验,还需要对稻谷的品种、加工特性、粒形等多各方面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对相同的稻谷进行共同存储,并作为大米加工最基本的参考数据。

不断提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大米加工企业的相关操作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企业应该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效益意识。一般大米加工过程是一个全天候的工作,工作环境较差,所以,相应的加工设备非常容易出现损坏磨损的现象,从而造成碎米,这就要求相关的操作人员应该经常观察设备的运转状态,及时的对传动带进行张紧,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油的添加,严格按照各种生产规范进行操作。

总之,国内生产优质大米的时间还不长,大米加工的降碎涉及到多个方面,它既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又是一个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的过程。如何控制碎米率、怎样提高精米率一直是粮食加工技术的研究课题,而且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精米需求的日益迫切,控制碎米率、提高精米率将越来越多地被所重视。当前米业加工处于微利时代且竞争激烈,只有下大力气研究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的企业,才能真正创造好的效益。

[1]齐 冰.大米加工过程中增碎的解决办法之我见.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0

[2]蔡祖光.大米加工过程中增碎原因及其解决途径.粮食与油脂,2005.04

煤矿机械绿色设计与加工途径 篇4

1 煤矿机械绿色设计

煤矿机械绿色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把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难看出煤矿机械绿色设计是建设绿色煤矿的理论前提。

1.1 煤矿机械材料的选择

(1) 研究绿色设计中的选材准则。绿色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节约资源, 保护社会环境, 因此在材料选择上, 主要是选用环保、可再生、回收价值等材料。 (2) 建立材料的环境负担数据库和专家系统。整理分析现有材料, 建立材料的环境负担数据库和专家系统, 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提供信息支持。 (3) 研究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材料生命周期评价指的是:从原材料到产品材料、产品材料到成品、成品到废品这三个过程中的资源、环保、成本问题考虑, 研究出材料的绿色性评价方法。

1.2 煤矿机械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煤矿机械产品的可拆卸设计指的是利用合理的方法把产品上的某些可二次利用的部分拆卸下来, 但是却不会因为拆卸给零件带来磨损, 可拆卸设计是煤矿机械产品可回收设计的基础。煤矿机械产品的可拆卸设计理念在产品的早期设计阶段, 就考虑到了产品的可拆卸设计。可拆卸性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拆卸产品设计、拆卸工艺手法、拆卸系统设计。煤矿机械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理念是尽量降低拆卸难度, 事先做好产品结构设计, 尽量避免零部件的复杂性。

1.3 煤矿机械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利用绿色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实现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煤矿机械产品的可回收性指的是围绕着产品的回收工艺、回收材料及其标志、回收的经济性角度来进行的, 分析产品零件和材料的回收价值, 运用一定的回收工艺方法, 把材料及零部件进行合理的回收, 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并减少了零部件对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煤矿机械产品的可回收设计已成为绿色设计的关键环节, 对企业以及社会都有积极的作用。

1.4 煤矿机械产品使用的安全保护设计

煤矿机械加工一般是在井下进行, 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危险因素。根据最近几年的矿井事故报告, 不难看出井下事故通常是由于施工设备发生故障而引起的。煤矿机械绿色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早期, 就充分考虑到了安全保护措施, 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井下施工的危险程度。

1.5 煤矿机械绿色设计方法

煤矿机械绿色设计与加工是从多个角度入手, 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 运用现代工程设计方法, 使产品设计与加工同时进行, 缩短加工时间, 最大化地节约资源, 降低废弃产品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绿色机械加工的程序与途径

2.1 绿色机械加工的基本程序

绿色机械加工的主要内容:一是为了便于加工企业选择出最优的机械加工方案;二是为了给加工企业提供便利的管理监控手段以及合理的评审方法。其基本的加工程序一般是:方案评审、选择最佳方案、落实方案、绿色机械加工。

2.2 煤矿机械绿色设计与加工方法

(1) 网络化绿色机械加工。加工企业的网络化是绿色机械加工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将内部的局域网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重要中心, 这样就能对整个加工中心实现监控, 从而实现对产品加工全程监控。网络化绿色机械加工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是实现机械绿色设计与加工的关键因素。 (2) 信息化绿色机械加工。要想实现绿色机械加工, 信息化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信息化绿色机械加工是利用多种高科技技术, 例如有限元法技术, 把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建立机械加工数据库。通过建模、仿真、虚拟手段来确定加工参数, 选出最优加工方案。同时进行设计与生产, 这样就能大大缩减加工时间,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柔性化绿色机械加工。相比较过去的生产方式, 现代生产并不追求大批量单一的产品, 开始追求小批量、品种齐全、质量较高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就意味着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市场反应能力, 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加工。绿色机械加工的柔性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机器柔性、扩展柔性、运行柔性、工艺柔性。柔性化绿色机械加工可以快速地完成新产品的开发, 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成本去适应市场变化。

3 总结

结合煤矿机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行为特点, 利用绿色设计理念对煤矿机械进行设计, 能最大化地节约资源, 减少煤矿机械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成为煤矿加工产业的重点研究对象, 为建设现代绿色煤矿生产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郑继水.煤矿机械绿色设计与加工的途径[J].山东煤炭科技, 2011 (02) :274+276.

微电影广告的信息加工途径探寻 篇5

二、广告信息加工的两条路径理论及信息加工机制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社会心理学家佩蒂 (Petty) 和卡西奥波 (Cacioppo) 在对广告说服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即ELM模式)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广告说服存在两条路径, 即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在实际传播情境中,

125

2012广告的说服通过哪一条线路依据消费者的认知加工深度而年第定。在接触广告信息中, 那些高卷入、信息加工能力强、动机十高的受众, 会采用中心路径对广告信息进行加工;而那些低

卷入、信息加工能力弱、动机低的受众, 则采用边缘路径对广告信息进行加工, 借助广告的边缘线索来改变受众的态度。[2]

学术在微电影广告中, 受众在加工信息时会采用中枢和边缘平两条加工路径, 并且这两种路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即动力

—或能力不足时, 采用任一条路径的可能性都是50%。广告 (一) 中心路径部分

销营中心路径依赖于那些促进人们思考该问题的事实和数

据为基础的确凿证据, 通过这些论据对受众的刺激和说服, 促使受众进行认真考虑和综合信息, 进行精细的信息加工, 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和证据, 分析判断广告中商品特点, 最后形成品牌态度。[3]微电影广告虽然不像普通广告片一样直接诉求产品的特点和利益、大量陈述事实与数据, 但是, 即使在电影情节的铺陈中, 也仍然有纳入电影叙事的品牌和产品形态的展示, 有嵌入电影情节的产品论据、数据等理性诉求的元素;同时在到达消费者这一块, 也在不断变换方式吸引消费者主动寻找信息, 增强信息加工的动机和能力。

1. 体现理性诉求

作为微电影的鼻祖, 《一触即发》中凯迪拉克产品相关数据、性能等理性诉求的元素体现得非常明显。该微电影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 讲述吴彦祖饰演的男主角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 联手女主角Lisa施展调虎离山等计策, 最终成功完成交易的故事。电影里吴彦祖在摆脱敌手的过程中, 通过与指挥中心对话寻找出路、开启车辆定位之后, 驾驶着广告产品凯迪拉克SLS2.0疾驰, 在这过程中安排了高速行驶、精准刹车、全音控领航、电脑检查车况等情节。这些技术的幕后支持科技On Star安吉星系统, 其每一条指令、每一秒反应都可能决定主角的命运。随着吴彦祖顺利完成任务, SLS赛威2.0T SIDI的极致动力和以Onstar安吉星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得到全面细致的展示。电影虽短, 但凯迪拉克的卓越性能和科技优势已经传达给了受众。

2011年诺基亚推出新款机型N9, 同时为其量身定做了微电影广告《不跟随》。该广告的文案其实已经在理性、详尽地向受众解读N9这款机型的定位:“我能经得住多大诋毁, 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如果忍耐算是坚强, 我选择抵抗;如果妥协算是努力, 我选择争取”。这段文字对于N9机型在诺基亚众多产品中的定位做了真实的介绍: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失去了原先一枝独秀的优势, 是诺基亚品牌当前遇到的巨大挑战。但是作为一个有生命力并一直在努力的品牌, 诺基亚不会轻易放弃并在积极寻找突破与转型。作为诺基亚唯一一台也是最后一台搭载Meego平台的手机, N9表现出了一种不愿意加入大热的安卓Anroid、不愿意在与微软的合作中失去自我的努力精神。Meego平台的存在就是一种抵抗和争取。“如果未来才会精彩我也绝不放弃现在。你也许认为我疯狂, 就像我认为你太过平常;我的真实, 会为我证明自己。”这段文案则斩钉截铁地表述了N9的消费者定位于追求个性独立、注重彰显自我的人群。这之后将要推出的新产品Lumia系列也许会有不错的市场预期, 但是诺基亚绝对不放弃搭载Meego的N9以及配套的应用的研究。文案的最后提出该微电影广告的灵魂:“诺基亚N9, 不跟随”, 旗帜鲜明地表明该款手机不会流于追随苹果或其他智能手机、也不会为微软所绑架的坚定决心。除文案以外, 电影接近尾声时, 主演范冰冰拿出手机的镜头, 直观地展现出N9独特的大屏幕以及其摒弃按键、简约至美等产品形态, 给受众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

再如2012年初百事可乐公司的微电影广告《把乐带回家》, 则在张国立饰演的父亲与三个子女的亲情故事中, 把果缤纷饮料的富含大粒果粒、百事可乐的冰爽可口、乐事薯片的松脆美味等产品特性充分展现。借着电影中春节这样的背景, 品牌与产品多次出现在镜头中, 却由于其属于年货的范畴而不显生硬与突兀, 产品的理性诉求在电影情节中得以反复铺陈与展示。更重要的是品牌亦作为关键要素出现在回忆中, 并串联起父亲与三个子女的亲情故事, 增强了上下语境的关联和延伸, 让呆板的产品论据生动起来, 完成了该微电影广告的叙事。

2. 激发受众动机

如果受众在接受和处理信息时能够拥有高动机, 主动去寻找、观看、并记忆、收集、整理品牌的所有信息, 则这种信息加工会通过中枢路径完成, 那么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受众的记忆更持久。虽然同属于影视营销, 但相比与植入式广告的“广撒网”模式, 微电影营销可以通过主题、表现方式等来圈定特殊人群观看你的片子, 而这样的量身定做对于商家推广是极其有利的。[4]微电影广告十分注重对受众动机的激发以及潜在消费人群的捕捉, 在投入市场之初,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吸引受众主动去寻找、观看的方法, 以此提高受众的关注动机。

《一触即发》通过全球公映仪式进入受众的视野, 在此之前已经有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因为顶着首部微电影的光环, 所以未公映前就吸引足了受众的目光;《不跟随》除了剪辑部分片段制作成电视广告播出以外, 还在目标受众经常访问的媒体圈 (财经媒体圈, 新闻媒体圈, 视频媒体圈, 时尚女性媒体圈) 搭建了IE专属网络平台, 捕捉忠实受众;采用了创意形式特型视频, 通过截取范冰冰在微电影中的精彩片头, 吸引用户注意, 增强用户观看广告停留时间, 深入地与用户沟通, 并引领用户进入微电影页面, 增强动机。而《把乐带回家》也是如此, 在电影片段制作而成的电视广告结尾处, 出现字幕提醒观众关注网络中的完整版微电影, 激发受众主动寻找信息的动机。当然, 微电影最大的传播特点还是离不开微博等自媒体, 抱有浓厚兴趣的受众主动观看并转发, 更大程度上加快了传播速度、拓展了受众范围、强化了视觉效果、提升了品牌价值。

(二) 边缘路径

边缘路径是一种动机低、卷入低的信息加工方式。不鼓励受众思考广告的内容, 而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使人们在不自觉和无意识、非深思熟虑中接受某一论点的暗示, 从而获取产品信息。其态度的改变, 不在于受众对于商品本身性能特点的思考, 而是根据一些边缘线索作出反应。[5]这其中包括名人的推荐、媒体的威望、信源的可信度、广告内容的美感度等等。

1.借力名人效应

在广告或微电影广告中, 名人效应一直都是重要的边缘线索之一。众多的微电影都把明星、名导当成推广品牌的利器。《一触即发》在拍摄期间就已经抓住“吴彦祖婚后首部微电影作品”这样的关键词大肆宣传;电影的成功也与吴彦祖本人的潇洒外形以及“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驾驭感密不可分, 极大地催生了消费者的隐性动机, 完成了受众对凯迪拉克产品附加价值的想象。电影最后, 吴彦祖的一句“现在换你出发”, 更是激起了人们驾驭这款车型的欲望。

而在微电影《不跟随》中, 文案从颠覆红妆、一身男装打扮的“范爷”口中说出, 结合范冰冰本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出过“我不嫁豪门, 我就是豪门”的霸气言论, 再加上其多年来努力打拼的形象, 电影在N9的产品诉求与范冰冰本人的明星效应之间建立了微妙而紧密的关系, 更大程度上唤起了消费者对于其在人生态度上不盲从的个性以及彰显自我、特立独行品格的认可和追求。而这种情感反应, 正是N9的定位所在, 有助于唤起其目标消费者的隐性动机。

《把乐带回家》的明星阵容更加庞大, 集结了张国立、古天乐、周迅、罗志祥、张韶涵、霍思燕等众多大牌明星。作为百事旗下各个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在该微电影中群贤毕至, 可谓星光灿烂, 影响力可见一斑。

2.其它非产品要素

微电影拍摄中的其他因素, 也能影响受众对于品牌态度的形成。

《一触即发》场面宏大, 制作精良, 特技迭出, 抓人眼球, 宛如一部好莱坞大片的精缩版;《不跟随》的视觉效果中浓重的黑色透着神秘、孤独、冷酷、庄重的氛围, 主演范冰冰坚定的眼神配上低诉的文案, 一个在寂寞红尘里穿行的孤胆英雄

DONGNAN CHUABO学术平台———广告营销

那种绝世独立、苍凉冷酷、庄重肃穆而又自信高傲的形象呼之欲出, 完成了一种自我个性的彰显。

《把乐带回家》系列则选在春节档期上映, 通过浓浓的亲情诉求, 讲述了一个单身父亲与三个子女的故事, 他的付出、包容、善良以及晚年的孤独, 都深深牵动着受众的心。影片结尾团圆的叙事, 也符合国人对于春节的文化认同。在宣传之初, 电影就打上了“众星云集, 感人温馨”的旗号。影片播出以后, 短时间内点击量过亿, 并且好评如潮, 正是因为抓住了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成分, 而过年回家, 又深刻体现了“孝”这一重要的中国传统美德。很多网友评论说:“这不只是一个广告”。

三、结语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 微电影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说服消费者形成对品牌的正面态度, 是劝导消费者结合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进行广告信息加工的一个综合过程。两种路径各有特点, 当受众处在高需求、高动机的心理状态、又占有充分的论据时, 会启动使用中枢路径来进行对产品和品牌的评价, 形成对品牌的态度;与此同时, 受众也会通过微电影中电影情节、制作风格、明星及导演等情感原因, 通过边缘路径对产品和品牌形成直接的评价与反应, 完成品牌特征在消费者心中的长期积累。

而在实际操作中, 中心路径的诉求方式如果应用不当, 会让微电影的情节受到植入广告的影响, 太多的产品展示甚至会掩盖了电影本身, 以至于引起受众的反感;而对于边缘路径来说, 由于边缘路径形成的广告态度不持久, 很容易被新近广告上所产生的新态度取代, 因而作用于即时购买效果还不错, 但是要长久的说服和态度改变, 就要寻找其它途径了。在微电影广告中, 对产品功能利益和品牌形象的巧妙展示非常关键。

综合以上分析, 在微电影作为广告新媒体的时代, 广告从业人员在其中要平衡中心和边缘路径的关系, 既要有吸引受众眼球的边缘信息, 又要有围绕产品本身的中心信息, 双管齐下才能让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摘要:微电影独具的营销功能, 让“微电影广告”成为营销市场上的新宠。广告说服和信息加工理论中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式 (ELM) ”告诉我们, 广告信息加工存在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两种方式。那些嵌入电影情节、加入电影叙事的产品信息以及旨在增强受众信息加工动机的各类微电影传播方式, 都可以看作是中枢路径的信息加工;而微电影广告完整的故事性、明星效应以及艺术风格等等, 也在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的渗透和推广, 这是边缘路径的重要体现方式。在受众实际信息加工过程中, 这两种路径存在交互作用。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信息加工,中枢路径,边缘路径

参考文献

[1]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 2011 (7) .[1]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 2011 (7) .

[2]吴柏林.广告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46.[2]吴柏林.广告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46.

[3][5]王沛.广告心理效果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1, 42.[3][5]王沛.广告心理效果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1, 42.

浅析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防类生产企业通常采用组合机床、自动机床、数控技术和自动生产线, 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提高了生产率, 降低了产品成本, 减轻了劳动强度,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机械加工自动化基本上符合上述要求, 但是还需进一步完善。

1 产品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

1.1 机床几何误差

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以及在使用中的磨损, 都会直接影响到机床加工的质量。另外,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也会影响其加工的质量。下面主要对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进行说明。

1.1.1 主轴回转误差

所谓主轴回转误差就是主轴实际回转线与平均回转线之间的变动量。由于机床主轴是工具或工件的基准, 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 加工工件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到主轴回转误差, 因此想要提高主轴与箱体的制造精度, 就必须选用高精度的轴承, 使主轴部件的精度提高, 加强滚动轴承的预紧, 最终使高速主轴得到平衡, 从而使主轴的回转精度得到提高。

1.1.2 导轨误差

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 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以下3个方面会对车床导轨的精度产生影响:轨道的平行程度、水平面的直线程度和垂直面的直线程度。除了轨道原始误差外, 轨道自身的安装质量与磨损不均匀, 也会使轨道产生误差。

1.1.3 传动链误差

所谓传动链误差是指传动链的传动元件与元件之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误差, 也是传动链中各部分组成环节的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产生的误差。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1.2 刀具的安装、制造误差和磨损

刀具的安装、制造和磨损都会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任何刀具在切削过程中, 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磨损, 并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的改变。正确地选用刀具材料, 合理地选用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 正确地刃磨刀具, 正确地采用冷却液等, 均可有效地减少刀具的尺寸磨损。必要时还可采用补偿装置对刀具尺寸磨损进行自动补偿。

1.3 夹具的误差

夹具的误差主要由夹紧的误差、夹具安装误差、夹具制造和对刀误差等所造成。这些误差与夹具之间的装配精度和夹具制造相关。机械工件在夹具的位置是根据它的定位及其面与定位元件相互接触来确定的。定位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定位元件中的制造误差及工件的制造误差以及二者的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等。以下是对定位误差的分析:

1.3.1 定位基准不重合的差误

一般情况下, 工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重合。在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加工时, 须选择工件上若干几何要素作为加工时的定位基准 (或测量基准) , 如果所选用的定位基准 (或测量基准) 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就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定位基准相对于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1.3.2 定位副制造工件产生的误差

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是由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确定的。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不可能按基本尺寸制造得绝对准确, 它们的实际尺寸 (或位置) 都允许在分别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变动。同时, 工件上的定位基准面也会有制造误差。工件定位面与夹具定位元件共同构成定位副, 由于定位副制造得不准确和定位副间的配合间隙引起的工件最大位置变动量, 称为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1.3.3 调整误差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 为了取得加工表面的尺寸、位置和形状的精度, 要对工艺系统做一些调整。由于调整可能不会十分准确, 所以就会产生误差。因此, 当机床、夹具、工件毛坯和刀具等达到原始精度的要求时, 调整误差便起到了决定作用。

1.3.4 工艺系统因受力变形而产生的误差

机械加工过程中, 工艺系统的道具、机床、工件部件的刚度对机械加工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工件的刚度低于夹具、机床的刚度, 在切削力的作用下, 工件就会因刚度不够而使得工件的精度发生很大变化;如果镗刀直径孔很小, 刀杆的刚度就会比较差, 这时刀杆的刚度对直径孔加工的精度就会有很大影响;同时机床部件的刚度也会对工件的加工精度产生影响。减小工艺系统受热、受力变形的主要措施有:提高零件刚度;提高接触刚度;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合理的加工方法与装夹方式;改变夹紧力的方向、使夹紧力均匀分布。

工艺系统因受热变形而对机械加工产生的影响, 经常发生在大小件加工和精密加工中。如车削长轴时会因刀具热伸长产生锥度。为了使刀具的热变形减小, 应该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 并进行充分地润滑和冷却, 从而减少切削热, 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工艺系统因受热变形的途径有:控制温度的变化、保持温度;改善散热条件;减少工艺系统的发热量和热源;注意完善机床的结构, 降低其受热变形。

2 提高产品加工质量的途径

2.1 减少原始误差

为了提高安防类产品加工所使用机床的精度和量具、夹具以及工具本身的精度, 需要控制工艺系统受热、受力变形, 内应力引起的变形和刀具磨损等。这些方法是根据产品加工误差的不同情况来减少或消除误差的。例如, 细长轴的车削, 通常采用大刀车削的方法, 该方法消除了由于轴向切削力引起的弯曲和变形。若加以弹簧顶尖, 便可消除由变形而引起的热伸长的影响。对精密零件的加工需要不断地提高机床的刚度和精度, 而且需要控制因加热而引起的变形。

2.2 误差补偿法

误差补偿法就是利用人为制造的一个新误差来补偿或抵消原始误差, 以达到减少原始误差和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目的的方法。当原始误差是正值时, 人为的误差就取负值;当原始误差是负值时, 人为的误差就取正值, 并尽量使它们大小相等。误差抵消法, 是利用一个原始误差抵消另一个原始误差, 同样使它们方向相反, 大小相等, 从而减少原始误差。

2.3 转移误差法

转移误差法的实质是将原始误差的敏感方向转移到非敏感的方向上。观察原始误差反映的误差程度是否与敏感方向的误差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将敏感方向的误差转移到非敏感方向上, 便可大大提高加工的精度。转移误差法的例子很多。比如当机床的精度达不到零件要求时, 一般不是提高机床精度, 而是需要在工艺上和夹具上想办法, 创造新的条件, 让机床的几何误差减小。再比如磨削主轴锥孔使其和轴颈同轴度不是依据机床主轴的回转, 而是依据夹具。

2.4 均分或均化原始误差法

为了提高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 可采用均分原始误差的方法。对于要求更高的零件表面, 还可以采取均分或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2.4.1 均分原始误差法

均分原始误差法就是把原始误差按其大小均匀分成n组, 使每组的毛坯误差缩小到原来的1/n, 然后再按照每组的误差范围来调整道具的位置, 使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中心大体一致, 从而使整批工件的尺寸范围大幅度地减少。

2.4.2 均化原始误差法

均化原始误差法是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的原始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方法。均化误差的实质是利用相关的表面进行相互比较、相互检查, 从而找出差异, 然后再相互加工或相互修正, 来减少工件被加工的表面误差。在生产生活中, 很多精密基准件都是采用误差均化法加工出来的。

3 结语

运用现代化机械的加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安防类产品的性能与质量, 这是我国机械生产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 我国机械加工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 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实践, 发现机械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加强技术创新, 从而使市场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萍.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J].甘肃冶金, 2009 (6)

[2]冯敬之.机械制造工程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提高数控加工中心切削效率的途径 篇7

1. 国内外加工中心切削水平的差异

目前先进国家的车削和铣削的切削速度已达到5000~8000m/min以上;机床主轴转数在30000r/min (有的高达10万r/min) 以上。例如:在铣削平面时, 国外的切削速度一般大于1000~2000m/min, 而国内只相当于国外的1/12~1/15, 即国内干12~15个小时的活相当于国外干1个小时。据调查, 许多加工中心的实际切削时间不到工作时间的55%。因此, 如何提高加工效率, 降低废品率成了众多企业共同探讨的问题。对国内数控加工中心切削效率部分调查发现, 普遍存在如刀具精度低、刀片跳动量大、加工光洁度低、工艺设备不配套等诸多问题。

2. 提高切削效率的途径

(1)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当前以高速切削为代表的干切削、硬切削等新的切削工艺已经显示出很多的优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成为制造技术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实践证明, 当切削速度提高10倍, 进给速度提高20倍, 远远超越传统的切削“禁区”后, 切削机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结果是:单位功率的金属切除率提高了30%~40%, 切削力降低了30%, 刀具的切削寿命提高了70%, 大幅度降低了留在工件上的切削热, 切削振动几乎消失;切削加工发生了本质性的飞跃。根据目前机床的情况来看, 要充分发挥先进刀具的高速加工能力, 需采用高速加工, 增大单位时间材料被切除的体积 (材料切除率Q) 。在选择合理切削用量的同时, 尽量选择密齿刀 (在刀具每英寸直径上的刀齿数≥3) , 增加每齿进给量, 提高生产率及刀具寿命。有关试验研究表明:当线速度为165m/min, 每齿进给为0.04mm时, 进给速度为341m/min, 刀具寿命为30件。如果将切削速度提高到350 m/min, 每齿进给为0.18mm, 进给速度则达到2785m/min, 是原来加工效率的817%, 而刀具寿命增加到了117件。

(2) 选择性能好的刀具材料。在数控机床切削加工中, 金属切削刀具的作用不亚于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制造刀具的材料必须具有很高的高温硬度和耐磨性, 必要的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和化学惰性, 良好的工艺性 (切削加工、锻造和热处理等) , 并不易变形。目前国内外性能好的刀具材料主要有:金属陶瓷、硬质合金涂层刀具、陶瓷刀具、聚晶金刚石 (PCD) 和立方氮化硼 (CBN) 刀具等。它们各具特点, 适应的工件材料和切削速度范围各不相同。CBN适用于切削高硬度淬硬钢和硬铸铁等, 如加工高硬钢件 (50~67HRC) 和冷硬铸铁时主要选用陶瓷刀具和CBN刀具, 其中加工硬度60~65HRC以下的工件可用陶瓷刀具, 而65HRC以上的工件则用CBN刀具进行切削;PCD适用于切削不含铁的金属, 及合金、塑料和玻璃钢等, 加工铝合金件时, 主要采用PCD和金刚石膜涂层刀具;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现在只用作锉刀、板牙和丝锥等工具;硬质合金涂层刀具 (如涂层Ti N、Ti C、Ti CN、Ti AIN等) 虽然硬度较高, 适于加工的工件范围广, 但其抗氧化温度一般不高, 所以切削速度的提高也受到限制, 一般可在400~500m/min范围内加工钢铁件, 而Al2O3涂层的高温硬度高, 在高速范围内加工时, 其耐磨性较Ti C、Ti N涂层都好。

(3) 加快涂层技术的开发。刀具涂层技术自从问世以来, 对刀具性能的改善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涂层刀具已经成为现代刀具的标志, 在刀具中所占比例已超过50%。在21世纪初, 涂层刀具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有望在技术上突破CBN涂层技术, 使CBN的优良性能在更多的刀具和切削加工中得到应用 (包括精密复杂刀具和成形刀具) , 这将全面提高加工黑色金属的切削水平。此外, 纳米级超薄超多层和新型涂层材料的开发应用的速度将加快, 涂层将成为改善刀具性能的主要途径。

(4) 选择高精度刀片。刀片精度低, 跳动量太大, 面铣刀加工的平面光洁度将降低, 甚至出现沟状。高精度数控机床上刀片的跳动量应控制在2~5μm。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 相应出现刀片的表面改性涂层处理 (基体为高速钢、WCo类硬质合金、Ti基类金属陶瓷) ,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刀片精度。

3. 结束语

加工途径 篇8

中国的机床工业正在快速发展和提高, 机床工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自动化新技术在机床工业中持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基础技术、设计及制造工艺、高端技术和新功能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 是数控机床的大脑。更快更强的数控系统使得数控机床具备了更加强大的运算和处理能力, 能够完成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加工。

复合功能使数控机床显著提高了工件成品的生产速度, 现今的机械加工更趋向于高精度、多品种、小批量、低成本、短周期和复杂化的加工, 复合加工是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复合加工的众多优势在自动化产品和技术在机床上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高速高精度并不仅仅是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速度要高要快, 而是生产的产品精度更高, 还要求数控机床在工件加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高速运转、精确定位, 以减少工件在准备、加工、转运、收储等各个环节占用的时间, 综合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复合功能使数控机床显著提高了工件成品的生产速度, 能够大大消除散列工序加工过程中的运输、装夹及等待时间, 使加工周期大大缩短并降低加工车间的在制品数量。工件在机床上只有一次装夹定位, 既减少了加工辅助时间, 又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显然, 复合加工机床对自动化产品的要求更高。复合功能的实现依赖于针对工件和刀具的实时检测与智能判断、数据运算、刀具管理及系统控制。高灵敏度的探针、高速处理芯片、体积更小、响应速度更快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自动化产品和技术在机床上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途径探讨 篇9

切削加工性对加工质量和生产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保证零件使用性能前提下, 尽可能选用切削加工性好的材料。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高, 则切削力大, 切削温度高, 刀具易磨损, 故切削性能差;材料塑性好, 不容易断屑, 不容易获得好的表面质量, 故切削性能差;材料导热性差, 切削热不易传散, 切削温度高, 故切削加工性差。

针对各种材料不易切削的原因, 可采用不同措施来解决:

1.1 对材料进行适当热处理, 是改善切削加工性重要途径。

如对低碳钢进行正火, 降低塑性, 提高硬度, 容易断屑, 加工表面获得较小粗糙度值;高碳钢和工具钢进行球化退火, 降低硬度, 改善加工性能;铸铁件在加工前进行退火, 降低表层硬度。

1.2 采用合适的刀具材料。

如选用强度高、韧性、耐热、导热性好, 同工件材料中某些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亲和力小的刀具材料。如选用硬质合金刀具切削不锈钢时, 应采用钨钴类硬质合金。

1.3 合理选用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

对于韧性好、强度高、容易造成加工硬化的工件材料, 宜采用前角较大且有负倒棱的刀具, 以较低的Vc、较高f和ap, 使刀具刃口既锋利又有一定强度, 改善散热条件和加工硬化情况。

2 合理选择切削液, 可以改善金属切削加工条件

2.1 切削液的种类

2.1.1 水溶液。

主要成分是水, 为防止机床和工件生锈, 常加入防锈剂, 主要用于粗加工和普通磨削加工, 常用的有肥皂水和苏打水。

2.1.2 乳化液。

乳化油加95%~98%水稀释而成的一种乳白色切削液, 主要起润滑作用。

2.1.3 切削油。

以矿物油 (机械油、轻柴油、煤油) 为主要成分并加入一定添加剂而构成的切削液。加入添加剂可提高润滑效果, 切削油的润滑、防锈性能好, 但流动性差, 冷却、清洗作用比较差。

2.2 切削液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方法

根据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等具体情况, 来合理选用切削液。

2.2.1 硬质合金耐热性高, 一般不用切削液。必要时可用低浓度乳化液或水溶液, 则必须连续、充分地浇注, 以免冷热不匀使刀具产生应力而引起裂纹。

2.2.2 高速钢刀具耐热性差, 需采用切削液。

2.2.3 加工铸铁、铸造黄铜等脆性材料, 一般不用切削液。使用切削液时, 还要注意使用方法, 切削液应浇注在切削变形区 (发热核心区) , 不应该浇注在刀具和工具上。

3 刀具几何角度的选择

合理选择刀具的角度, 可以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 获得较高刀具寿命, 提高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3.1 前角的选择

前角的选择应遵循“锐字当先, 锐中求固”的原则, 同时, 还要考虑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及加工工艺要求等因素:

3.1.1 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低, 可采用较大前角, 减小切削变形;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高, 可采用较小前角, 以保证刀尖强度;当工件特别硬时, 应选用很小的前角, 甚至负前角。

3.1.2 加工塑性材料应取较大前角, 加工脆性材料应取较小前角。

3.1.3 粗加工、断续切削和承受冲击载荷时, 为保证切削强度, 取较小前角甚至负前角。

3.1.4 高速钢刀具比硬质合金刀具韧性好, 前角比硬质合金刀具大5°~10°。

通常情况下, 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有色金属时, 前角较大, 可达30°。加工铸铁和钢件时, 强度和硬度高, r。=10°~15°;加工高锰钢钛合金时, 为了提高刀具强度和导热性能, 选用小于10°的前角;加工淬硬钢时选负前角 (-15°<r。<-5°) 。

3.2 后角的选择

3.2.1 后角选择原则

通常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前提下, 后角a。取小值。一般粗加工、工件硬度较大时, 为使刀刃强固, 取较小后角, a。=6°~8°;精加工或工件硬度较小时, 为减小摩擦和粗糙度值, 取较大后角, a。=8°~12°;在相同条件下, 高速钢刀具的后角比硬质合金刀具稍大些;强力车削、车断或工件刚性差时, 后角a。=3°~6°。

3.2.2 副后角选择

副后角的作用是减少副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间摩擦, 其数值一般与主后角相同, 但对切断刀、车槽刀等, 为保证刀刃强度, 一般副后角a。′=1°~3°。

3.3 主偏角Kr的选择

3.3.1 一般粗车时 (无中间切入) , 工件刚性好, Kr取45°、60°、75°;工件刚性差时, Kr取65°、75°、90°。

3.3.2 精车 (无中间切入) 时, 工件刚性好, Kr取45;工件刚性差时, Kr取60°、75。

3.3.3 车细长轴、阶台轴、薄壁件时, Kr取90°。

4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4.1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次序是:先采用尽量大切削深度ap, 其次选尽可能大进给量f, 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 确定合理切削速度Vc。

4.1.1 切削深度ap。

根据工件加工余量和工艺刚性确定, 保证精加工、半精加工余量前提下, 尽量将粗加工余量h一次切除, 即ap=h;若余量过大, 工艺系统刚性不足时, 分多次走刀。

4.1.2 进给量f。

根据工艺系统刚性并考虑断屑情况尽量选用较大值。选择时可根据工件材料、表面粗糙度、刀尖圆弧半径, 预选一个切削速度后, 再选取进给量。

4.1.3 切削速度Vc。

根据机床功率、刀具耐用度、工件材料、刀具材料, 通过计算确定切削速度。在实践生产中, 一般按经验或有关手册资料来选取切削速度。

4.2 半、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4.2.1 切削深度ap。

精加工余量较小, 所以半精车时ap=1-2mm;精车时ap=0.5-0.8mm。

4.2.2 进给量f。

主要受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限制, 一般应选得小些。

4.2.3 切削速度Vc。

Vc主要受刀具耐用度的限制, 所以, 硬质合金刀具采用较高速度 (1.33-1.6m/s) ;高速钢刀具采用较低速度 (0.05-0.13m/s) 。

5 切屑的控制

5.1 切屑的卷曲和流向

5.1.1 切屑的卷曲是由于切屑变形及切屑排出时遇到刀具上断屑槽、凸台、附加挡块及其它障碍物所造成的。

5.1.2 切屑的流向主要受刃倾角的影响。

5.2 断屑

在生产实践中, 断屑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切屑在流出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受到弯曲力矩作用而折断;另一种是切屑在流动过程中靠自重甩断 (理想状态下, L=40mm-60mm) 。

控制断屑最常用的措施, 是在前刀面上磨制断屑槽或在刀具前面安装断屑器。断屑槽的形式通常有折线型、直线圆弧型、全圆弧型断屑槽三种。

6 结束语

提高机械加工质量和生产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目前, 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那么, 在职业教育中,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同时, 更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 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星元, 梅顺齐.机械制造技术 (下册) [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加工途径】推荐阅读:

纠错途径07-14

自学途径07-16

教授途径05-11

具体途径05-13

高效途径05-14

解决途径05-18

引导途径05-18

内化途径05-18

融资途径05-20

分析途径05-21

上一篇: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下一篇:盈余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