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途径

2024-05-14

高效途径(精选12篇)

高效途径 篇1

写作能力是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但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作文教学对于农村初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如何进行作文高效教学, 通过高效教学来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达到课程目标, 是每个农村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写作教学随意性较大, 教学目标超过学生能力

由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师资力量方面比较薄弱, 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比如, 很多语文老师作文教学安排随心所欲, 没有计划性。没有根据课程安排或者计划有序进行。另一方面, 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农村学生在知识、视野、见识等方面的因素, 其教学目标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 很多老师知识积累丰富, 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积累运用, 要求过高, 急功近利。

2、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忽略学生主体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个弊病是, 老师忽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充当主角, 学生是配角, 老师讲得多, 学生动得少, 这种单方面的传授, 导致学生对老师讲评的难以消化吸收、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整个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通常是老师上完一个单元, 开始布置作文, 学生写作文, 老师评改作文, 最后把作文发回给学生, 进行评讲, 整个过程就像是完成一项任务, 师生缺乏互动性, 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凸现出来。

3、教师重视写作方法指导, 忽视学生生活体验及语言的积累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上, 很多老师更加注重的是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而忽视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阅读体验和情感体悟, 学生的语言积累贫乏, 写作和生活离得太远, 有了写作技巧和方法, 却缺乏写作素材内容和真情实感。这就像有了炊具, 却没有米, 是没法煮出饭来的, 真正的好文章, 是从学生对身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中写出来的。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高效教学途径探讨

1教师创新教学理念,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在思想启蒙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而作文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来说, 不可忽视作文教学, 一方面要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目标和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创新教学理念, 不断加强语文综合教学能力训练, 提高自身学习文化修养;另一方面, 语文老师要根据自身教学计划和进度, 构建完整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 把作文教学的整体设计与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重点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安排, 有所侧重, 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集品德、知识、能力、思想、创新、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2、教师降低教学目标, 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由于农村教学资源有限, 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整体偏低, 他们在生活、阅读、实践等方面和城市初中学生差距较大, 这对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来说, 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降低要求, 不可生搬硬套新课程要求来进行作文教学活动。同时语文老师应该将作文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兴趣、增加他们的人文涵养方面。如关于描写秋天景物的作文, 语文老师可根据每个同学在农村成长生活的经历来描写对秋天的感受, 不限定字数, 体裁可以多样化, 学生可凭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创作, 不必局限于老师上课讲的写作技巧、写作方式以及要达到怎么样的写作目标等。

3、以学生为主体, 改进作文教学方式, 加强学生在语言和生活方面积累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课堂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 学生是主体, 语文老师应该将课堂让位给学生, 改变长期以来的“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老师讲评作”的单调模式,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老师将每一次写作和学生共同探讨、分享,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感想和见解。例如七年级的《我的好朋友》作文教学中, 语文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组成小组, 彼此诉说心目中的好朋友, 他 (她) 的形象、为什么喜欢等, 通过这种“说“之后, 学生们脑海里都有一个清楚的写作印象和内容, 再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文章也就更自然, 充满真情实感。

三.结语

总之, 作为农村初中语文老师, 应当借助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感悟, 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追求自身的真情实感与内心的超越, 从而真正实现初中作文教学目标。

高效途径 篇2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任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突出这一特点。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抓好这两个因素的有机结合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关键。要创建高效魅力课堂就必须做好这两篇文章,做到两者最佳结合。下面是我就创建高效魅力课堂的想法和做法,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共勉。

一、厚积薄发,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老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学习的合作者,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技能、教学技巧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多年来我特别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坚持的核心理念是:让自己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学习。让自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善于积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升华。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我在工作中牢牢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科研兴教的思想觉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教育规律,使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紧跟时代脉搏,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三个“不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教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首先应是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学习者,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乐学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善学者。教师学习的第一途径就是读书,喜欢读书是我的第一爱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需自身硬”,每年我都要读不低于250万字的教育理论,在这些优秀的教育专著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捕捉教育灵感,不断为自己“充电”。自我学习的同时,我还通过积极参加省远程研修学习,地市组织的继续教育,公开课研讨以及充分利用网络求知,虚心拜师求艺等一系列途径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还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践,不断遇到新问题,不断体会教学方法的得失,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教学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离开教学实践,再先进的理念也只能是空洞的理论,如水中浮萍,如墙上草,空谈站不住脚。鉴于此,我总是有准备地对待每一节课,充分做到了课前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多方位、多层次设计课堂上的每个教学环节,为上课提供首要的保障。我还把积累的新教法充分应用到课堂上,让同学们每节课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汲取新知识的营养,都能享受到新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求知乐趣。每节课下来,我总是做认真的思考、反思、总结。想想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然后认真地写好教学反思,沿着一次次反思、总结做成的路径去攀登教育新高峰,用点点滴滴的心得基石去构筑教育教学的金字塔。

二、精心培育乐学、善学的学生

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学习的实践者。有了好的教师只是创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毕竟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所以只有培养出乐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者才是让课堂充满激情活力,充满魅力的关键。只有让每个孩子都激情饱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都能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张扬个性,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我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学习愿望的培养至关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的教学法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如,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知识传授要有梯度性;要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杜绝布置重复作业的不科学做法,如何把知识转变成能力等等。把这些想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我刚接过四年级二班的时候,发现我班的侯昭霖同学(化名),由于智力一般,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遭到个别同学的嘲笑。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批评教育了那些爱嘲笑别人的同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动员他们主动和昭霖同学玩游戏、交朋友。然后和所有任课老师一道,帮助她建立自信,同时积极引导培养她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如遇到相对较简单的问题时有意让她来回答,教师也不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鼓励,抓住其闪光点,及时给予她真诚的表扬,鼓动同学们经常把友好的掌声送给她。这样一来,逐步帮助侯昭霖同学树立了自信心,不光是她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整个班级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更高涨、更浓厚、更热烈。同学们做到了积极主动学习,争先提问、回答问题,我班的班风更正,学风更浓了。

“学而不思则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单纯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在我所执教的每节课堂上,注重的不光是让学生打牢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想象、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者先要会疑”,要让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向问题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更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树立他们敢为人先的求知精神,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师生关系与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已经淡化,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型,学生作为社会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况且,当今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师道尊严”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惟命是从、蹑手蹑脚,而且会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有碍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发展。严师未必出高徒,和蔼可亲的教师是最受同学们接受和欢迎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求知的最佳土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做学生的益友,是我追求的目标,我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融洽、爱意满满的环境。这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放下原有的“尊严”、“架子”,学会放松我们绷紧的面部肌肉,展开我们严肃可畏的面孔,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笑脸,也放松我们自己的心情,让学生不再望而生畏、近而却步。我们要以好朋友的身份不时地带着微笑深入到学生中去,带着爱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成为他们的主心骨和知心人。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篇3

所谓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本质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践。

深层次探究文本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的,教师对文本的分析,不能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必须探究文本的原生价值,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汲取其精神养料,积淀人文底蕴,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将文本中所蕴含的内涵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和意义。

有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接下来就是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每一篇课文,教学内容多种多样,而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目标的制定必须根据文本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我认为一节课的目标以一两个为佳,不宜多,教师再根据目标选择相对集中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起来目标更明确,学得更透彻。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授予,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如何对学法进行指导?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学生寻疑、质疑的机会和时间,持续训练其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优质的课堂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首先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课堂教学设计应做到简洁和实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多元解读文本,这样,才会从容面对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地调控课堂,所以,教师要根据作者生平、思想、创作背景、语言、感情等方面确立课文的重难点,其他的课堂内容补充和设计只能是一种延伸品,不可冲淡主题,更不能华而不实,为了取悦听众而“荒于嬉”。

课堂设计要充分体现和尊重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要做到学生乐于接受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比如,在教授王维《山居秋暝》一诗时,教师先配乐范读诗,然后出示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引导学生体验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学完古诗后,让学生据诗意作画,并给予他们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当中,既享受到了古诗的美,又理解了诗意,提升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课堂设计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能一言堂。教师要做的是指明方向,让学生去寻找、探索,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才不会流于形式。

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篇4

一、要优化课堂语言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课堂语言要讲究形象性。教师的课堂语言,规范是基本要求,还要富有形象性。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 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 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就相当的通俗易懂了。

二、巧用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精当的教学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

首先,所提的问题要切中要害, 启迪思维。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 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要捕捉信息,开拓思维。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再次, 要巧选角度,变中求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 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最后,要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对立的事物都是互相排斥的,人们碰到这种情况时,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提问式教学中可以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三、要善于调整自身和学生的精神状态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 学生的精神状态是教师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镜中的人神采飞扬,妙语连珠,那么折射出照镜子的人也应该是这样。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状态首先要好,要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无论在生活中怎样,一旦进入课堂,便不再是一般的社会人,而是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应当怀有一种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感染学生。而课堂上如果学生的状态不佳, 教师则需运用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确保整个课堂保持一种良好的“气场”。

四、“当堂训练”的设计形式不能太单一

当堂达标训练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式要多样化,诸如提问、抢答、学生自拟题目互相测试、 黑板板书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掌握知识。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广度,以增加课堂实效。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 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多媒体的确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高效途径 篇5

高效课堂之“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体会

【标题】高效课堂之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体会

【内容提要】我校“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活动,由尝试转入全面推行,通过一系列特色教学教改活动,得出一点心得体会。简单概括为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其中六大“途径”指领导重视、学习提高、示范引领、获取经验、互动指导和对比提高。四大“收获”指收获高效、收获精彩、收获愉悦和收获希望。努力方向为:一如既往,一边探索,一边进步,让我校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高效、精彩、愉悦和希望。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研教改

高效

精彩

愉悦

希望 【正文】

高效课堂之六大“途径”和四大“收获”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体会

2011年以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四至六年级“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活动由尝试转入全面推行,一至三年级也在积极尝试,全校齐心协力,努力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教学教改活动,并对教改实验情况得出一点心得体会。

一、实施途径

1、领导重视

本期学校教学工作、校本教研工作和教研组工作,均把“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作为中心工作,领导重视,教师努力。开学初的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均把“高效课堂”教研教改作为重点内容,领导在教师会上反复强调“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习有关的文件资料和相关资源,领导的重视坚持始终,教师的积极性丝毫不放松,高效有序地开展了一学期的教研教改活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2、学习提高

大力学习《高效课堂》教改理论,使每个教师对此均有了理性的认识。教研活动中,以教改理论为指导,以文件精神为依据,广泛汲取先进教师教研教改经验,结合两年来的多次观摩,联系以前的教学实际,寻找差异,感受“高效课堂”的优越性,从而使每个教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思想上放下包袱,认识到“高效课堂”不是枷锁,二是解放教师,学会轻松面对。实验教师上课时坚持手持“高效课堂”导学案,对原始导学案能认真修改补充,教后及时反思,以达“高效”之目的。实验教师边教改边总结,教研组及各教师针对“高效课堂”,有预设目标,有教学结论总结。上学期,县教研室动员部分教师制作了各年级的导学案,因为是开始,发现里面有些不足,我校语文组教师就查阅资料、网络,认真修改、补充,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完善,真正让导学案达到预设的目的。我校四年级语文教师党烈荣,对电脑很陌生,但她有一股韧性,不断请教同行,钻研

各种资料,在电脑上制作一节“高效课堂”导学案,需一两个小时,真是精神可嘉。

3、示范引领

我校非常重视示范引领的作用,上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由镇小交流教师袁毅斐多次做示范引领课,使我校教改新手轻松上路,全校形成一股合力。袁毅斐老师先后六次为我校四至六年级进行了示范引领课,帮助解决了教师实际操作中的困难,解除了个别教师的心理负担。党烈荣老师现年五十多岁了,以前从没尝试过这种模式,起初无可是从,从心理不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总认为以前的“传统模式”还是好,但几经引导、帮助后,她便很快熟悉,而且实践的相当好,还发出感叹:不是“高效课堂”把人吓坏了,而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原来这种教改模式是为了解放老师;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还“事半功倍”,真是太好了,只是此种教学模式让人感到推行恨晚而已。

4、获取经验

全体语文教研组成员,多次倾巢出动,参加镇小、西小、招小的的示范观摩课,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各教师能够进行贴身体验。语文组成员,有的是学校派遣去学习,有的是自发前去学习,不是凑热闹,而是实实在在想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紧随浪潮,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学以致用,使自己在新教改方面永不落伍。我语文组教师闫秀萍、党烈荣、周伟刚均如此,不但认真听,还记好听课记录,找出对

方的优点和不足,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大胆体验。

5、互动指导

校内多次进行互动观摩,培优扶差,评课时敢于“挑刺”,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开学第一周我校就开始进行“高效课堂”交流展示,每周两人,轮流进行。交流完成之后,于周四教研活动时集体评课,一改往常只说优点,对其缺点闪烁其词的做法,要求就事论事,要敢于指出对方的优缺点,讲课教师要抱着谦虚的态度进行交流,有时评课会针锋相对,激烈争论。一个目的,即为了更好地工作,并非真正的“挑刺”,久之,老师们也习惯了此类做法。

6、对比提高

上学期分别在四至六年级进行了两次“传统课”和“高效课堂”的对比课,选同内容不同教师进行上课,旨在让师生发现差异,领略高效课堂的优越性,始终站在教育教改的制高点。我校四年级由党烈荣、董雅婕上对比课;五年级由闫秀萍、杨菊仙上对比课;六年级由周伟刚、何林英上对比课。进行时分别由各组后者上一堂“传统课”,再由前者上一堂“高效课堂”课,让各位老师、学生都体会到二者的不同之处,找到“高效课堂”的优势所在,从而使师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树立一种敢于走出传统,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风貌。

二、收获

1、收获高效

我校语文教学为了达到真正的高效,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时间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后反馈,而不是被动地学后训练。上学期我校各年级语文和2010年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比如,五年级语文平均分由84分上升为90分,及格率由87%上升为100%,优秀率由60%上升为73%;六年级语文平均分由81分上升为86分,及格率由76%上升为95%,优秀率由58%上升为66%,事实证明,我校语文实施“高效课堂”成效的确是高效的。

2、收获精彩

我校“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先学”,先消化吸收一些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再让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去讨论,教师只做精彩引导。上课时,学生分组互动,展讲,质疑,补充,鼓励,达到了对问题的尽善尽美。学生高喊自我激励的口号,个个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唯恐落后。我校五年级语文教师闫秀萍,能够巧妙地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使整个课堂精彩纷呈。

3、收获愉悦

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愉悦,莫过于受到鼓励,得到提高。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地激励了全体学生,让学优生更加上进,让学困生有了自信。特别是学困生,以往被遗忘,现在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课堂互动,展讲,质疑,补充,鼓励等,使学困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亮点,并在互动中提高了胆量,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六年级苟亚宁、王媛、宋涛等学生,一项品学兼优,只是胆量不足,不敢大胆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羞羞答答,语无伦次。经过这种模式的综合训练,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老师的提问,不但壮大了胆量,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就学生而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而且收获的是谋求上进的愉悦心情。

4、收获希望

我校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学优生,也不歧视学困生,特别是以前被遗忘的学困生,现在敢于交流了,能够做到不懂就问,课内交流时把自己不敢和老师说的话,敢于和组内成员沟通,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激励性口号,让学生充满自信,努力缩短组员之间的差距,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也憧憬着自己美好的希望和未来。六年级闫虎,以前是一名学困生,记忆力很差,识不了几个字,每次考试仅二三十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以后,有了明显提高,有时还能及格,更让人欣慰的是闫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即将来成为一名美术人才,因为他有一定的美术天赋,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十分精美,他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进取,强化特长,让自己的奋斗目标充满希望。

三、努力方向

我校拥有这样勤奋努力的师资队伍,语文教学成果一定会欣欣向荣的,上学期月考、期中检测我校语文整体情况明显优于2010年,这与各老师的不懈努力分不开,与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分不开,与大家的默契协同分不开,这一切说明,“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行是及时的、正确的。我们的努力没有止境,相信我们,“高效课堂”的实践,我们会一如既往,一边探索,一边进步,让我校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高效、精彩、愉悦和希望!

【参考文献】

英语学习之高效途径 篇6

关键词:英语口语;培养;途径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学生有了基本的技能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的动力。因此,要高效施教,就要先培养兴趣,也就是培养听说能力——语感。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英语的口语与听力在教学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农村学校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对口语、听力重视和训练不够,造成不少学生发音不标准,说话不流利且听力水平太差,即使在课堂上也很难用英语进行交流,更不要说在平时尝试口语对话了,这就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势在必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激励他们满怀信心,积极主动投入到各种英语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了口语能力,就能提高英语水平。

一、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敢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乐趣,他们势必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主动地开口说英语。这一点是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重要前提。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是交流,正所谓“ Practise makes perfect.”因此,学习英语就必须要开口,而我们很多同学却怯于开口,难于开口,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教学中一个普遍的规律是,敢说、自信心强的学生英语口语学得更好些。他们在各种场合敢于大胆讲英语,不怕出错。有了错误就感到难堪,就焦虑不安的人对学英语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孩子刚学了一个故事、一首新歌,就迫不及待地要表演给别人看,当你马上给他提出缺点时,他会很不高兴,甚至再也不“表演”给你看了,或者从此再也不讲故事,不唱歌了。这就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初一学生刚开始学英语,好奇心强,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猎奇心理和年龄特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有意注意”,让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英语口语。对于学生开口说英语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切忌一开口就批错纠正,即使他说得漏洞百出,也切忌把他批得体无完肤,否则就会使学生畏首畏尾,再也不敢不敢开口说英语。教师应多一些肯定或表扬,这样不仅可以在不断培植学生表现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且可以利用其不断成长的成就欲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1、Free talk

每节课抽出五分钟,进行课前的“Free talk”自由畅谈,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内容上以复习巩固为佳,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上口,不易忘,最好由短句入手。形式上可以先由师生之间双向活动,逐渐变换手段,创设一种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交际而不是在表演。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初步尝到了口语对话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口语表达能力再发展的基础。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通过大量地训练和实践。仅仅利用课堂上的听说训练是不够的,必须为口语表达的培养塑造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向英语的交际发展。

2、Model-based Method

范例摹拟法是指按照英文范例进行创造性的摹拟。可以摹拟一个句子,一段文章,一个对话,也可以摹拟一篇短文或文章.范例提供了学生所要学习的标准英语,以范例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对范例的内容稍加修改,假如自己的观点,就可以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了。

3、Theme-based Method

以主题为基础的训练法使说和写的训练更为有序,目的更为明确。比如,你是否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介绍?自我介绍就是一个主题.在学习自我介绍的范例后,必须达到自我介绍的目的。要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主题进行练习。这些主题可以包括:描述人的的外表、性格、情感,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4、Recitation Method

背诵是英语语言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训练英语发音,节奏,连贯,停顿以及换气的有效发法。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材料朗读背诵。选择的材料最好有录音。且语音语调纯正

5、Question&Answer Method

能够有效地用英语提问是与人交际的基本功。提问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自己练,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质和量是十分重要的,要尽量做到准确。

二、创设环境,要让学生“多说”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与学生融为一体,相互交谈。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开口,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口头错误,在鼓励的前提下帮助其改正,使学生的口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内容丰富多彩,英语课堂也应多彩多姿,让学生不感到乏味和厌倦。为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比如编排课本剧、讲述小幽默、学唱英文歌、口语比赛等。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口语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开展学习。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途径 篇7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发挥主体作用, 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所呈现的材料与呈现的方式产生兴趣时, 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做必要的铺垫, 设计的活动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完成, 这种成功后的自我肯定的体验, 必将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望。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进入解决实际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对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 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 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大胆创设能让他们感到好奇的实际问题。例如, 在完成下面练习时, 如图, MP=MQ, PN=QN, MN交PQ于O点, 则下列结论中, 不正确的是 () (A) △MPN≌△MQN (B) OP=OQ (C) MQ=NO (D) ∠MPN=∠MQN, 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帮助学生分析。由MP=MQ, PN=QN, 以及MN为△MNP与△MNQ的公共边, 可知△MNP≌△MNQ (SSS) , 则∠MPN = ∠MQN, ∠PNM = ∠QNM, 又ON为△ONP与△ONQ的公共边, 所以△ONP≌△ONQ (SAS) , 则OP=OQ, 所以A, B, D中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而C中的结论是无法得到的, 故选C。在讲解的时候, 可先让学生讨论, 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 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制作导学案, 引导学生预习, 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预习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 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和预习设计中的任务, 认真细读, 边细读, 边思考与理解,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 实在搞不懂的问题, 就把它记下来, 听课时再解决。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 达到熟悉内容的目的, 让学生依据所学教材自己独立完成预习。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教会他们做记号, 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 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课堂上教师要围绕解决预习提纲的问题展开教学, 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预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 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途径。听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多数学生不懂方法, 学习效果也就不显著。听课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质量, 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 要将知识点记下来, 便于复习巩固。学生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听课, 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学生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听课,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多想多问, 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 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进行比较, 找出异同, 这样听课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 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将归纳出的结论运用到解题中, 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抽象出来, 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概括起来。

学生只有重视学习, 才能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科学知识本身包含着神奇的东西, 只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兴奋点放在探索知识的神奇方面, 就会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并把兴趣化成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 带他们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发现性学习, 教师给学生讲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题, 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学习, 才能深入研究和发现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创造更多的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例如在教学《不等式》时, 我先提问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 帮助学生回顾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 为本节课类比等式的性质, 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用“<”或“>”填空, 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1) 6>4, 6+3%%% %4+3, 6-3%% %%4-3; (2) -2<3, -2+3%% %%3+3, 2-3%% %%3-3; (3) 5>2, 5×5%% %%2×5, 5× (-5) % %%%2× (-5) ; (4) 4<3, (-4) ×6% %%%3×6, (-4) × (-6) %% %%3× (-6) 。学生在填空的基础上分组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 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 并倾听学生的讨论,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3题和4题的区别, 并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对比, 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通过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 发现并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整体性质,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推理能力。这样, 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 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 产生活动的欲望, 培养学习的持久兴趣, 让学习活动在丰富知识的同时, 也积极地影响他们的世界观, 让学生发现知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高效体育课堂实施途径探析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学活动获得最大的效益,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负责, 也是对学校发展乃至社会发展负责。作为体育教师更有必要将如何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探索和实践。

一 精心地备课是前提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 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身心特点来选择教学的内容, 并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同时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最后还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1.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大可不必拘泥于现行《课程目标》中指定的内容, 因为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锻炼价值。当然, 所选的教材要能体现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健身需求, 还要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 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筛选, 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2. 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 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订得过高, 学生达成不了, 将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反之, 如果教学目标制订得太低, 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 这同样会使学生失去进一步练习的兴趣。因此,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既要照顾到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普遍都能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区别对待、分层教学, 使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 严密地组织教学是保障

1. 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现在, 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习惯在体育课堂中建立“整齐划一”的教学气氛, 老师一个口令, 学生一个动作, 整堂课都是在“教”与“学”的严肃氛围中度过的, 课堂气氛沉闷, 更不用说“师生互动”了, 这是纯粹是为了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体现不出体育教学特有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作为体育课堂的组织者, 体育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爱玩”的天性, 激发学生内在的运动潜能。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不仅是把老师与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 更是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师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默契, 进而升华为情感的共鸣, 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共进。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 老师如能适时地参与到学生当中去, 与学生一起活动, 这不但能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 还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活跃课堂气氛。

三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1. 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相结合的模式

在体育课题中采用游戏和比赛等教学形式, 可以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同时, 又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在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开展“比高”、“比快”、“比远”等形式的教学比赛,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同时, 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激发不服输的顽强斗志, 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相互竞争的活动场所。

2. 适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可适时地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在讲解的同时配以生动的图像和悦耳的音乐, 营造一种别致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技术难度比较大、动作速度比较快的运动项目时, 利用图片、图像等多媒体, 通过对所学动作的慢放、重放、定格等方法, 再结合传统的讲解, 学生在“听”、“看”、“想”的同时, 在大脑中直观地建立起动作的流程, 从而提高对技术动作的认知效率, 再通过练习体会, 能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提高教学效果。

3. 采用分组、分层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先天素质、学习程度和主观愿望都存在差别,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应从实际出发, 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在进行分组教学时, 可将运动基础好的学生和运动基础差的学生搭配分组, 这样, 运动基础好的学生可帮助运动基础差的学生, 通过学生间的互学、互助来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进行分层教学时, 则适宜地将运动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在一组进行练习。

4.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体育老师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还要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让学生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练习时间, 在完成一个动作后, 多问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科学的评价是补充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 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 既要有运动参与的评价, 又要有运动技能的评价, 还有情感体验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既有个人自评, 又要有小组互评, 还要有老师的点评。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成果有个初步的感悟, 并通过这个评价激励自己继续努力的信心;学生互评同时提高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 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都能在这种互动的评价中得到不断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积极的评价,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消极作用。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果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 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这种评价要适当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 要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目标, 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努力地去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理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寻求有效途径打造高效课堂 篇9

1. 教师语言平淡乏味。

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 简单直接, 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个体经验、新旧知识衔接等。

2. 教师独霸课堂。

学生活动空间少, 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绵绵无期”地听、课后以练为主的“填鸭式”教学, 使学生缺乏思考问题、整理习题、归纳规律的时间。

3. 脱离主题的问题充斥课堂, 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 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预先搭好的教学框架。

4. 教学方式单一, 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些教师对所教的化学概念、规律理解不透, 导致对知识的讲解方法单一, 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障碍。

二、高效化学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变成“学堂”。

2. 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 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 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 (思维在动) 、神动 (思想在动) 。

5. 学生能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 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 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7. 每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8. 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三、打造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1.“两个结合”:

即“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问题”与“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 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以增强教学效果。

2.“三个转变”:

即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转变单独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课堂上教师要当“公关”, 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 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 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3.“四个带入”:

即教师要把激情带入课堂, 把才智带入课堂, 把微笑带入课堂, 把趣味带入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激情, 语言要有感召力和调控诱导力, 要善于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 使学生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去, 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4.“四个注重”:

即注重启发诱导、学法指导、情感渗透、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不仅要学生“学会”, 更要让学生“会学”。因为“学会”仅是基础, 而“会学“才是关键, 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 进而求异、创新。

5.“五个要”:

即课堂引入要自然, 课堂提问要巧妙, 重点、难点要突出, 知识过渡要平缓, 总结反馈要及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出发,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兴趣, 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提高探究能力。

6.“七个要让”:

即教材要让学生读, 问题要让学生提出并独立思考, 化学过程要让学生说, 化学规律要让学生找, 实验要让学生动手做, 现象要让学生观察、表述, 结论要让学生推导得出。

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途径 篇10

通过学习新课标, 我明确了许多原来比较模糊的理念, 其中使我感触最大的, 也是我认为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有机会用脑想、放手做, 自由地、创造性地表达、展现。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如讲海水的盐度时, 我这样导入新课:“生活在大连的我们对浩瀚的大海并不陌生, 夏天在海滩上寻觅海贝, 尽情玩耍。这时你用手掬起一把海水, 仔细品尝海水的味道, 你会发觉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 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接着按教材内容往下讲, 这样导入, 学生兴趣盎然, 已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二) 让语言充满魅力。

在复习区域地理《西亚》一节时, 我问:“大家都听过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这首歌吧? 里面有句歌词是: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么大家知道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哪儿吗? ”周杰伦是大多数学生熟知并喜欢的歌手, 用他的歌引入新课, 学生听课兴趣大大提高。下午上课看到学生犯困时, 我会适时插上一句广告语:请不要走开, 精彩马上回来。这些风趣的话语犹如“味精”, 使学生回味无穷, 也给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开展课堂竞赛, 让学生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把竞赛引入课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竞赛题目, 可以是教材中的重点, 也可以是教材中有一定难度, 学生需要一定时间思考后回答出的问题, 通过提问—竞答的方式, 使学生比较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课堂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竞答外, 还有竞画、竞填, 即画示意图、图表、填图比赛等内容。学生通过竞答逐步树立学习信心, 一个学生可以因某学科得到一个好的成绩或一个小问题的正确解答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就开始喜欢这门学科。要让学生看到 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然, 教师不能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而降低教学要求。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程实际出发, 使之有条不紊地提高, 避免学生丧失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艰巨, 但教学艺术正是通过此得到体现。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 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自学和课后复习效率都有裨益, 其核心是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简称“问题中心法”。首先是粗读课文, 目的是让学生找到问题, 理清知识线索。其次是精读课文, 目的是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记录不懂的地方, 准备提问得到教师解答。最后是归纳、概括和总结, 目的是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 理解知识间纵横联系, 抓住学习重点。学生按照读书指导法学习和读书, 可以逐步完成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 效果显著。

(二) 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 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技能之一, 也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师在传授学生读图、识图和用图的方法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学会看图、记图、再现、联系, 根据地图的种类、特点、用途不同而因图制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针对课文上的地理知识自如地进行文图转换, 形成完整的心里地图体系。进而学会快速读图, 在复杂的信息中从容地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掌握地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三) 指导学生巩固知识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成效通常只有通过一系列考试来验证, 但学习过程却是漫长的。考试前的复习、平时的课后练习便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因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同而因材施教。

总之,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 以及师生关系等。但只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善于创新,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理清知识脉络, 恰当地运用多种兴趣教学方法,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要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 积极配合老师, 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就能打造高效课堂, 进而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盛卫先.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5.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途径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89-01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标准。那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入要激趣,产生求知欲

一堂语文课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如学习《沁园春 雪》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北国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北国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开头语:“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有这样的开头,课堂上出现的必然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调动学生情绪

一句笑话,一段故事,一个表演,多种方式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古诗歌时,在课堂上模仿古代诗人吟诗的样子,穿着长衫,捋着胡须,摇头摆尾。设置情境,感受心情,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每个人都做着不同的动作,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的诗也就背熟了。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我就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推陈出新,各自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效果很好。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先看图片,调动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学“关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这一环节时,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小组讨论思考①共有几种类型的云?②表格如何设计简洁明了?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把各种云的光彩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说明,突出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特征。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三、构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要做的是指明方向,让他们去寻找,探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

现在,我们许多学校采用小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借助他人力量成就自己。但让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还真不容易。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班也就十几个能专心抓学习的同学,搞小动作,说话、出神、发呆、需要老师提醒两三次的的不下十几个,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乘机闲聊的,有瞎起哄者的,有装装样子的,并没有真正俯下身子进行思考;还有的只有合作没有思考,只在听听别人的意见,不思考也不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以来,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且让学生形成了随随便便的习惯。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思维一步步跟着老师的引导走,说思考就思考,说讨论就讨论。其次,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分工要具体,讨论时,不急于发言,要先思考,争取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摭谈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篇12

一、利用信息技术, 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需要挖掘一切学习资源,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 运用信息技术, 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实践证明, 利用信息技术, 能够丰富课堂色彩,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无形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时, 学生对于“水的电离”过程理解得不太到位, 许多学生反馈, 这节内容有些抽象难懂, 难以想象。于是, 教师就改变自己单纯的讲解教学方式,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 将水的电离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清楚地观看水电离时, 产生的和的存在状态和存在量。之后, 在探究学习酸、碱这两种因素, 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时, 如果也是采用直接讲解、灌输的方式, 学生同样是难以理解, 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认知。所以, 教师继续利用信息技术, 将水电离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中, 让学生观察, 进而思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 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二、开展实验操作, 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操作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更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比听教师讲解学到的更多, 对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所以,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时地为学生开展实验操作, 给学生创造体验知识生成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实验、操作实验, 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吸收, 提高动手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 在对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知识进行讲解时, 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套路, 直接将这部分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表面上好像是明白、理解了, 但实际上还是对这些内容不清楚、不信服。于是,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 并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师适时地在一旁引导学生。学生在实验室中表现得很积极, 将自己学到的有关钠的理论知识, 应用到实验操作中。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 了解到钠与水反应的一些实验现象, 比如钠会立即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 有水雾, 还出现火花, 伴随着爆鸣声, 还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通过实验, 学生对钠与水的反应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和很深刻的记忆。同时, 学生还意识到为什么教师要求用铝箔将钠包裹起来, 并扎出一些小孔, 即使是这样, 反应还很迅速激烈。如果没有铝箔, 会发生爆炸。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 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还能够加快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 实现高效率教学。

三、开展小组合作, 促进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 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 能够促使学生交流互动, 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化学教学中, 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 相互探讨, 相互沟通。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

例如:在教学“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时, 教师将“影响化学反应因素”这一课题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为了加快教学进程, 教师让学生自由结组, 进行小组合作。一个小组选择了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 共同合作进行了两个探究实验, 一个实验不放催化剂, 另一个实验其中放入催化剂。之后, 小组成员共同观察, 发现放入酶的反应比较迅速, 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比较多。这时有学生就说:“催化剂一定能促进反应发生。”这位学生刚说完, 就有学生反驳说:“我不赞同, 这个实验只能说明催化剂是其中一种影响因素, 并不能说明一定有促进作用。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究验证。”于是, 学生继续探究。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条件, 促使学生互助互学, 也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上一篇:外网服务器下一篇:康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