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途径

2024-05-21

分析途径(精选12篇)

分析途径 篇1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民受到经济社会系统的推力和拉力,基于产业间的收入差距等影响劳动者个体自愿转移的经济系统性内素,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或第三产业转移,自发地实现了转移就业,形成了到2012年的2.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此庞大的、兼有职业和身份属性的、以亿计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在以市场化的方式探索非农就业,其就业途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农民转移就业的含义

农民的转移就业,是指农业领域就业的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向农业内部各系统的转移,如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农业人口转移的过程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相联。

在自发的转移就业的过程中,农民适应并推进了产业结构(即社会供给结构)调整的方向,为城镇化加速期的制度性(经济系统性外因素)导致农民转移就业积累了经验。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方式主要有两类:受雇佣形式的就业和自雇佣形式的就业;前者包括:自组织就业(亲友介绍和自发寻找)和有组织型就业(政府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介绍就业)的两种就业方式(如表1)。

二、农民受雇佣形式的转移就业

(一)自组织型就业方式

乡土社会关系网络是农业转移人口流动的基石:关系网络是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流出决策的依据;人际关系连带型的流出与流入,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是依托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的自组织就业形式,形成了外出务工人员在某几个行业的集聚化就业的态势[1],如建筑业、矿产业、纺织业、服务业;在流入地形成共同生活的地缘关系群体,在异地全新生活、工作环境中,亲缘和地缘构成的关系网络成为农民工经济上、生活上和感情上的依靠;新环境下原有的乡土关系网络是持续流动、改善生存境遇的重要情感依托;农民自己也可以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的招聘广告,上网搜招聘单位和在网上注册自己的求职简历,来实现就业。在笔者对哈尔滨市的一些建筑工地的调研显示,当前自组织就业是第一类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主要方式;现有就业服务体系在帮助农民工获取信息时起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没有成为农民工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二)有组织型就业方式

1. 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供给能力

阿玛蒂亚森在《自由与正义》一书中提出,贫困是人们缺少选择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是贫困产生的根源,从能力和收入的角度提出了人均获取财富能力指数。同样,农业人口不能就业,也是自身的劳动供给能力限制了他们自由择业的权利;人力资本的不足限制了他们自由择业的权利。当整体技能水平不高的农业转移人口面对新的环境和工作机会时,如何避免结构性失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以及人力资本才是适应之道。因此,依据当地的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市场需求,对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劳动适龄人口进行技能培训是各地通行的做法。

2. 架设招商平台增加劳动力需求能力

劳动力的供给能否实现还取决于地区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实际。2012年,乌拉特后旗积极落实用人单位吸纳受灾大龄农牧民工岗位补贴政策、受灾农牧民自主创业贴息贷款政策、鉴定补贴等各类政策。架设农民就业平台,承办了促进受灾地区农牧民转移就业减灾增收现场招聘会;1364名城乡劳动者通过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援助措施实现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2]。

三、农民自雇佣形式的转移就业

在市场机制下,农民自由选择职业的市场化流动塑造了劳动力市场,工商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塑造了并正在塑造新的农民;同时,农业转移人口个人不同的禀赋和面对就业市场时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使农民在市场化的流动中分化成失业者、就业者或者创业者;“流动”是一所大学[3],使农民获得了新的生活理念、法律知识和组织实践;使整个农民群体向新一代的公民过渡,成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流动的农业转移人口中成长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创业家、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最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人才之一。鼓励农业转移人口的自雇佣就业形式,它是适应当前我国劳动者自食其力自谋职业的重要手段,是劳动者以一种就业实践的方式实现的制度创新,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私营企业的形式。这些小规模的自雇佣形式在创造了大量实际就业的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产品、服务和便利,促进了经济的活跃。例如,安徽省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350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带动6.6万人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惠诗.农村流动人口集聚化就业的成因及对策.当代经济[J], 2008 (5)

[2]黎华玲, 郭雅茹.2012年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突破45万人.新华网[EBLO].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3/c_114230784.htm.2013年01月03日

[3]赵树凯.农民的新命.商务印书馆[M], 2012 (5) :17.

分析途径 篇2

1.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就其目的和结果而言,常被称为节税(TaxSay-ings)。对于税收筹划,一般国家都采取认可或接受的态度,如荷兰议会和法院就承认:纳税人有采用“可接受的方法”,用正常的途径来“节税”的自由,其特征是用合法的策略减少纳税义务。这些表述说明,税收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符合税法精神。从更深一层理解,税收的经济职能还必须依赖于税收筹划才能得以实现。税收筹划的例子在实践中也随处可见,如甲级卷烟原消费税税率为45%,后调高至50%,有家企业便迅速调整生产结构,减少甲级烟生产量而增加丙级烟生产量,结果减轻了总体税负,增加了经济效益,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税收筹划案例。又如,国家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制定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有的老企业根据这项政策引导,淘汰落后产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无疑也是税收筹划。

2.税收筹划的特征

(1)合法性税收筹划完全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的决定,是以遵守国家法律为前提,通过对税收法规及其他经济制度的可选择性条款的充分应用,以及对投资、生产经营方案的纳税负担全面比较所作出的决策。

(2)筹划性税收筹划是应纳税义务人在从事投资、经营活动之前把税收作为影响最终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进行投资、经营决策,以期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它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就对自己的纳税方式、规模作出了安排,一旦作出决策,就严格遵守税法,照章纳税。税收筹划不同于纳税义务发生之后才想办法规避纳税义务的偷税、逃税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税法及相关经济法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为应纳税义务人通常可根据将要发生的应税事实估算出其将要承担的应税义务。而且纳税人的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如此等等,客观上为应纳税义务人进行事先筹划提供了能。

(3)综合性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只盯着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而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此外,税收支付的减少不等于资本总体收益的增加,如果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企业要选择使自身价值最大化或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案,而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一般地,在税负最轻时,企业税后利润能达到最大;但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从全局角度、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不同方案,而不是把注意力仅局限于税收负担大小上,否则会误导经济行为或造成投资失误。

(4)整体性税收筹划不仅仅着眼于税法上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纳税义务人进行税收筹划时,除了要通晓税法,必然旁及到与管理决策相关的其他法规。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着眼于企业总体的管理决策的、以税制作为主要参数的企业理财行为。

(5)目的胜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低度税负就意味着低税收成本,低税收成本意味着高资本回报率;二是滞延纳税(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行为)。纳税期的推后,也许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如避免高边际税率),也许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减少利息支出)。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是税收支付的节约。

(6)普遍性税收筹划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制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倾斜政策为纳税义务人进行税收筹划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界上很多大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高级税务专家,专门研究税收筹划。社会中介组织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代理机构也在从事税收筹划工作。

3.税收筹划的作用税收筹划作为一种减少税收负担、节约税收支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方法,自然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人WTO后,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作用。

第一,税收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前进行细致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投资决策,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

第二,税收筹划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增加收益的方式有两种:提高效益和减轻税负。前者在一定的情况下,虽有所为,但潜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企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减轻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尤其是两个企业的成本结构和经营管理条件差不多时,通过税收筹划能够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第三,企业通过实施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使其经营活动当期享受盈亏互抵优惠,在纳税期间减少纳税额,使企业在资金调度上更具有灵活性。

语文高效课堂构建途径分析 篇3

“高效课堂”指的是在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因此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以学生兴趣为教学切入点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在这里不用再多做分析,教师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尤其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准其兴趣爱好,再以学生兴趣为教学切入点开展教学。这样,便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途径。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赤壁》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直接切入诗词教学,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无法产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由学生感兴趣的三国故事开始,逐渐拉近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必要的优化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开端。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以便明确学习任务,探索新知。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其次,教师要找准课程切入点。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如字、词、句、篇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提纲挈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训练题目精心设计,少而精,通过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要采用题海战术,因为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提出,必须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促进学生实现主体层面的发展,同时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实现课堂翻转,教师作为监督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即可,这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律意识,使学生真正实现主体层面的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七子之歌》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让各组学生分别收集澳门沦为殖民地的历史信息,以及七子之歌中的“七子”到底指的是哪七子,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结合历史背景去感受和探讨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的内容将比教师讲出来的多,学生能够真正产生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与认识,获得的并不只是浮于表面、缺少主观体验的内容,而是达到真正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拓展

每堂课结束之时,设计一个课堂巩固与拓展环节,这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堂课的知识,还可以检查学生能否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因此,设计的练习显得很关键,练习必须具有巩固拓展之作用。因为理想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训练的题目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外延。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我国其它几个有代表性的园林,拓宽学生眼界,让学生真正形成对我国园林文化的全面认识与了解。

语文是一门文学性、人文性、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线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开展,不断研究、探索与实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使学生获得真正快速、全面、有效的发展。

降低矿用材料费用途径分析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矿企业进行结构优化调整, 矿用材料成本几乎占整个成本支出的38%以上, 材料主要由矿用设备、支护材料、相关配套设备的配件、劳保护品、矿用工具、建工材料、活动消耗, 工资成本等材料构成。材料成本属于原煤成本的变动成本, 在控制材料消耗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但当前煤矿企业材料成本控制并不理想, 存在较多的缺陷, 材料消耗控制起步较晚, 传统的决策方法主要靠经营管理者的经验确定成本消耗控制, 忽视了客观发展规律, 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另外煤炭生产的全过程遍布井上井下、点多、面广、线长, 并且大部分在井下, 因此给生产组织和成本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材料成本控制只能在消耗后才能利用统计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难以改变已消耗的材料成本, 为决策者提供的信息滞后, 难以在材料成本优化及调整中实现可靠的数据基础, 这些客观存在的局限性使得材料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因此如何通过经营过程中探寻控制材料消耗途径, 降低材料成本, 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

二、降低矿用材料的重要性

煤炭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所形成的产品材料成本组成相对比较复杂, 采煤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材料消耗、工资费用、设备损耗、设备维修、安全事故损失赔偿费用, 材料消耗占生产过程中的比例较大, 可在经营过程中控制材料消耗, 具有客观的效果。据统计, 材料消耗是我国煤炭企业生产所占成本的1/3以上, 材料消耗控制效果不理想。可通过采取控制材料消耗, 降低矿用材料的管理措施, 优化材料成本的消耗数量, 对于煤炭企业经营生产具有很客观的经济效益, 材料消耗成本控制数据可观。因此, 只有通过企业优化结构调整, 升级材料消耗的管理系统, 降低材料消耗成本, 才能够使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成本大幅度减少, 实现生产利益的优化。

三、降低矿用材料的途径分析

1. 从材料采购降低矿用材料成本

矿用材料成本第一个环节是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 物资供应部门尽量严格按照材料采购计划, 确定采购数量, 做到不超储又要保证生产, 可实现企业资金周转。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 采购过程中应货比三家, 既要保证采购材料质量, 又要确保材料价格合理, 可由过去的单一采购询价方式改为集中采购运作模式, 选择竞争的招标谈判模式, 建立材料供应商信息库, 实施动态的了解材料市场价格信息, 利用招标方式在保障材料质量的同时保证矿用材料的供应效率。对于矿用材料淘汰较快的采煤机、综掘机配件实行代储代销方式优化库存。

做到“比质比价、货比三家”, 材料有计划地采购, 既要保证供应, 又要加速资金周转, 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入手, 降低材料费用。

2.从技术优化改革中降低矿用材料成本

随着矿用原材料价格上升、能源提价对成本的上升影响很大, 技术改造是降低矿用材料成本重要途径, 通过技术改造, 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实现在技术经济合理化与降低材料成本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加强技术革新, 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提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降低材料的消耗量, 做好开采前的地质勘测工作, 精确科学的地质资料是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关键, 避免开采投资过程中的失误, 采用先进科学合理的采煤工艺与技术, 使其运用到降低材料成本中, 提高机械化程度, 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 对经济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技术分析探讨, 采取减少材料成本影响, 尽量降低万吨掘进率, 减少掘进材料投入, 提高矿用资源利用率。

3.优化结构降低矿用材料成本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 在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是降低成本的基础前提, 产品挤压过多, 库存量大, 资金周转较慢, 谈不上降低成本, 只有产品品种多、结构合理, 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达到稳定市场, 减少库存和产品资金占有, 加速产品扩散, 实行多角化经营, 加快市场渗透, 提高市场的相对占有率, 加快资金周转,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认真分析、审时度势, 及时改变生产经营战略, 对占用成本较多及挤压的产品进行限产和转产, 对市场主打产品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通过相应措施提高产品产量, 以降低产品成本中所含的折旧、利息等固定费用。在当前煤炭企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 企业应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不断发展, 增强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 企业要通过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 加大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优化资本结构, 实现资本的扩张, 以此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达到降本增产, 增销增利的良好效果。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经营过程中, 降低材料消耗途径较多, 材料消耗成本控制潜力巨大, 可通过降低矿用材料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改进材料成本消耗对提高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具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 只有综合降低矿用材料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高校腐败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分析 篇5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腐败问题也如影随形,漫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高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得“世外桃源”。清除腐败,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高校行政化、学术腐败、大学生诚信等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本文对高校师生廉洁状况进行分析,并寻求一条在高校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腐败;大学行政化;高校

党中央2005年1月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

2010年6月14日,《中国教育报》在第一版的报眼上刊登了教育部关于“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的报道。接着,出现了大量相关报道和相应的评论员文章。这也意味着大学腐败不是一家两家了。

2010年7月8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又用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五所著名大学的呼应和表态性文章,通栏的巨幅标题写着“构筑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同时再次刊登了“十不准”的文本。

历史上,自我国大学出现的1895年至今100多年,从未出听说过大学反腐一事。而国外知名大学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洪堡大学、东京大学等,更是闻所未闻……

有句话这么说的,我们呼吁的,正是我们缺失的。国人深知——我们的大学已经变了,腐败已经蔓延在我过高校的每一个角落。

一、高校腐败的表现形式

在高校人员(高校人员主要由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教学、科研人员等组成)方面,其腐败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政公职人员通过为他人提供录取、考试之便索取贿赂,后勤管理人员利用设备采购、参与基础建设之便,收受金钱。二是高校的学术腐败,如抄袭剽窃;学术评审中拉关系,搞“权钱交易”、“学钱交易”等等。其中也包括老师在评分、考试等环节发生的行贿受贿行为。

高校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诚信缺失,一是日常诚信缺失,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以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教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为迟到、早退、旷课开脱;在与同学发生矛盾,违反校纪、校规时说谎话,隐瞒实情;与同学交往时不诚实,编造谎言骗取友情;编造理由骗取父母的钱财挥霍;到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等。二是考试作弊。三是经济信用缺失,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还贷或逃避还贷。四是就业诚信缺失(信息造假等)。其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模拟腐败”。再次,生活奢侈浪费。

二、高校腐败的原因分析 首要原因该推大学行政化,行政化必然使大学异质化,导致大学核心价值的转移,使大学权力发生错位,最终必然导致学术腐败。我国公立高校的校领导是有行政级别的,他们的选拔、任命、考核、评价的权力都在政府手中,因此他们都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扼杀了大学的自主权和创新能力,很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造成大学“千校一面”。高校领导的官本位意识严重,有些领导只是把岗位当作升迁的台阶、晋级的跳板,把大学当作营造“政绩”的平台。简单的说,大学行政化,造就了高校的“官本位”思想,也促使高校成了腐败的重灾区。

学术腐败,除了大学行政化的深层原因外,首先是对人才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和制度。近些年来的扩招使不少有能力的硕士生导师所带弟子从一个到十几个不等,有的还是博导,因此又带博士生,于是其弟子就更多,甚至有的多达几十人之多,几乎就是一个班级。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不论是硕导还是博导,不但有本科教学任务,更有自身的科研,即使二者都没有,一个导师也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每年指导十几个研究生。因而研究生的培养其实是处于一种粗放式的运作之中。由于人才考核机制欠缺科学性,所以在职称评定中也就有不少不合理的因素和诸多的灰色面。譬如,不管你是否有真实的学问和是否真的做出科研成就,但有了一定的年限、有了发表在某些期刊上一定数量的论文或著作、有主持的项目等所谓的硬性条件你就可以评某某职称。至于文章的质量、著作的质量、项目研究的水平等是否真实地达到该职称应有的水平,这都缺乏有效公正客观的鉴定机制。因此在这种人才考核标准之下,一些人为了备齐职称评定条件,各种手段也就无所不用。

其次,高校评估、高校排名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高校评估中,科研成果及其高低等一直是作为高校重点评估对象,而高校排名也多以这种科研成就为依据,因而这便在较大程度上促使高校去务实化、个性化,追求浮夸风。一些高校为在评估中获优、提高名气,便不切实际地不尊重学科特点而盲目地在人才考核和职称评定中肆意加大科研量,并将科研与职称、待遇或毕业挂钩。这无疑是赶鸭子上架、竭泽而渔。至于不少高校为迎接评估在论文数量上、科研项目上、教学人员上、教师职称的比例上、学生的作业上等等的造假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可以说,以高校评估为唯一衡量高校办学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变相促使学术弄虚作假而致腐败的又一重要因素。

而在学生方面,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其次诚信教育的缺乏,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强调智育远多于德育。在信贷方面,社会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是促成大学生还贷诚信的一个主要原因。再次,高校人员的腐败现象在高校层出不穷,对学生形成的不良影响。

最后,缺少必要的惩治措施。对高校人员也好,对高校学生也好,学术腐败,考试作弊等等,都没有积极的进行惩治,对学术腐败,更鲜有自曝家丑的,而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泛滥成灾,学生守则形同虚设。

三、改变高校腐败的现状几点建议

近年来,高校腐败泛滥成灾,起各种原因实质上环环相扣,大学行政化,导致“官本位”思想在大学风行;各种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不科学,导致学术腐败的风行;而师德失至生德丧。

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从其源头下手,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高校是一个组织系统,不能没有行政管理,但也不能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威,高校去行政化的目的,也就是要实现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形成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威和谐共存的局面,营造高校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基于这一思路,建议高校去行政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二,精简高校领导人数和管理机构,裁撤冗员,依据学校办学的需要,科学设置岗位,促使行政机关转变职能,从行政控制转变成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三,要恢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真正落实,需要政府转变职能,从过去的直接管控转变为间接服务,要彻底打破高校与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推行行政权与学术权分离,建立大学独立、教授治学、学生自治的现代大学制度。对于学术腐败,需要改革评价体制,这个可以照搬国外比较健全的制度。一,推进体制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制度环境。首先,要改革学术管理制度,建立政校分开,学术自治的管理模式;其次,要改革学术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完整、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第三应完善学术监督制度,建立公正、有效、可行的学术监督机制。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尝试考虑建立全国性独立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和科研真实性稽查机构。二,重塑学术精神,共建高校良好学术道德环境。三,完善相关立法,创建严厉法律惩戒体系。

其次,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质。提高个人修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之本。卢梭有言“: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提高个人修养是师德建设之本,高校教师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学习锻炼,提高修养。在理论学习方面,高校教师应加强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实践锻炼方面,高校教师应提高参加实践锻炼的自觉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实践及教学实践。另外,优化内外部环境,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内部环境方面,首先,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其次,应强化教育,注重实效。第三,应建章立制,规范行为。第四,应严格考评,强化管理。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时,应实事求是,从严考评,奖优罚劣。在社会大环境方面,首先,应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其次,应依法治教,认真落实。认真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针对学术腐败等问题,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三,应尊师重教,切实保障。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应当从教育投入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上体现,从教师与公务员经济待遇的比较上体现,从教师的话语权和政治地位上体现,从全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与崇高性的权衡上体现。

学生方面,针对学生诚信的缺失,除了大力推行诚信教育之外,各项制度的建立以及严格执行势在必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选拔,应该建立各类科学的考评体系,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在高校大力推进廉洁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大学阶段也是实施廉洁教育的恰当时机,在高校推进廉洁教育应坚持正面引导、易于接受、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其次,廉洁教育要与校园文化生活严密结合,比如,通过“两课”教育进行宣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感染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要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在专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中开阔视野,培育品格。再次,廉洁教育要纳入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体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途径分析 篇6

一、重视阅读背诵,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生为何提英语写作就惊慌、茫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总感觉“无话可说”,或者是不会利用英文将自己的中文素材转换过来。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英语底子薄,平常不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背诵。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英文阅读与背诵。通过阅读,学生的英文视野不断开阔;通过背诵,学生的语感能力、英文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在阅读与背诵时,学生接触大量的英文材料。而这一切也都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时候,因此,在写作时,学生脑海中不断闪现这些阅读过和背诵过的英文材料,如“活泉之水”,源源不断,真正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打印一些英文美文,供学生轮流阅读、背诵、欣赏,体会英文之美。

二、听说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写作

很多教师认为,英语写作课难以掌控。其实,教师要找出学生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的原因,以对症下药。经过了解,学生普遍对英语写作存在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降低写作难度?如何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写作中来?教师可以将听说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写作。例如:在学习Let’s play sports单元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写作主题: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首先,教师利用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这一环节主要是预热,也是明确写作中心的环节。轻松的说话活动使学生渐入学习佳境。然后,教师再利用问题促进学生“说”。“Why do you like this sport”?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doing this sport”? 等等。学生倾听、表达,教师趁热打铁:请大家以“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为主题,进行写作。此时,学生不再觉得写作“难于上青天”,因为有了“听说”环节的铺垫,学生的写作思路有了。

三、丰富写作教法,调动写作激情

写作教学应该因主题的不同而采取教法,以此将学生的写作激情调动起来。例如,采用头脑风暴法。在学习“Let’s celebrate”一单元时,教师采用了头脑风暴法,成功调动了学生写作激情。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上“festival”,让学生一分钟内利用英文说出自己头脑闪现过的节日。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节日名称,如: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Halloween……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展。请学生选择喜欢节日的信息。如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会说出:play fireworks,new clothes, have a big dinner……学生在表达时写作思路就来了,写作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除了这个方法,教师还可以给定话题,以小组合作方式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合作时,学生围绕话题,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将观点串联起来,形成作文。

四、优化写作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以评也能促写。以往的英语写作教学,教师多忽略了评价这一环节。新课改下,教师必须注重写作评价的优化,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师评,还要将学生吸引到评价中来。当学生写完一篇英语作文后,教师可以依据如下程序进行评价。首先,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要求:尽力指出英文写作中的错误、不足,并提供客观修改建议。其次,教师将互评后的作文进行批改,结合学生的评改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选出班上的优秀作文,在班级内进行表彰。同时,教师表扬本次写作中做得好的地方,并指出本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例如:“Let’s celebrate”的写作进行评价时。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学生对于互评这一环节非常满意,因为自身能当一回“小老师”,也能在批改时欣赏其他人的佳作,学习写作中好的方面,并为他人指出改进建议。实践表明,“师评、生评”相结合,能够最大化促进学生写作。

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教师必须优化写作教法,从各个环节突破,让学生爱上写作,不再谈“写作”而色变。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初级中学)

社区居家养老创新途径分析 篇7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概述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又被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 是一种区别于正规养老机构的一种非正规化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指在县区、街道一级政府的支持下, 以街道为主导, 以社区居民自治委员会为主体, 以家庭为核心, 通过落实各种社会养老保障政策, 建立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 健全各种基层性设施, 成立各种专业性的服务机构, 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 为本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的带有一定社会福利性质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二、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问题

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我国从9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以民政部门为主导, 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开展了“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9073养老计划”等活动, 确定了90%的居家养老、7%的社区养老、3%的机构养老目标。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推广完善, 目前, 我国社区养老中心覆盖率已经超过60%,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了18 927个, 提供的养老服务超过上百种, 每年有上千万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体系中的重要模式。

2.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养老的问题, 但是由于我国社区养老起步较晚, 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不高, 全国还有超过40%以上的社区没有推行居家养老服务, 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更低。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不健全, 现有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三是居家养老模式过于被动,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四是居家养老管理机制不完善, 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管理体系。

通过对相关情况的调查, 笔者认为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社区养老政策尚不健全, 居家养老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外,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区居家养老资金投入的问题。目前,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 个人出资和社会公益为辅的方式。由于财政投入有限, 导致社区养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专业工作队伍缺乏, 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限。而社会养老机构服务费用较高, 一般的家庭很难担负起高水平养老服务的费用。少量的社会公益投入也只能稍微缓解社区居家养老中的一些困难。创新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特别是资金筹措模式迫在眉睫。

三、社区居家养老创新途径

1.养老金统筹模式。养老金是国家对纳入社会养老体系, 以及行政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资金。养老金统筹模式就是将养老金与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结合起来, 通过社保部门、养老金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基层社区共同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城市居民、行政企事业单位在缴纳养老金的同时, 也可以如同缴纳医保一样, 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保障账户, 缴纳一定数额的社区居家养老保障金, 实行养老保障一卡通制度。到了退休年龄, 就可以凭借养老账户, 自动享受社区养老服务。这既解决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问题, 又减少了家庭的老人支出, 健全了社会主动养老体系。

2.养老地产模式。以房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产业的一种新探索, 但是其必须通过产权让渡和市场化才能实现, 不符合社区养老的模式。本文提出的养老地产模式是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就融入养老服务, 是将养老、地产、养老产业结合起来的一种“居住+配套服务+康复医疗”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在房产的开发中设计符合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设施, 优质疗养和康复资源, 建设“智能化系统”, 在小区管理中引入专业的老年医疗、护理等专业人员, 实现全方位的社区服务。这种模式可以借助房地产的开放,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市场化, 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

3.社区居家养老保险模式。社区居家养老保险模式是现有养老保险服务的一种细化和延伸, 也是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产业、保险产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保险公司、养老企业、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协调, 将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商业保险和社区居家养老结合起来, 推出社区居家养老保险系列产品, 人们可以在有经济能力的时候购买不同等级的社区居家养老保险, 到了老年之后, 就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统筹, 享受养老服务。而社区等居家养老的经营、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资金投入, 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设施和更加优化的服务。

4.公益帮扶模式。社会公益是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助力, 探索公益帮扶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缓解社区居家养老压力的有效补充。通过国家宣传引导、政策支持将更多的公益组织、志愿者机构、社会资源汇聚到社区养老事业中。鼓励公益团体、组织通过资金捐助、志愿服务等形式, 为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对象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和帮助, 有效补充现有社区居家养老资源投入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覆盖率不够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5-02-26) [2015-09-23].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途径分析 篇8

一、全面预算实施存在问题分析

( 一) 全面预算实施的计划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企业原有的陈旧制度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 使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够发生结构上的根本变革, 导致企业在实际的全面预算体系构建中存在非常大的缺失。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 很多分管财务的部门领导在开展工作的理念方面还没有进行彻底的科学化转变。所以, 在全面预算过程中, 大部分的估算都主要依赖于有关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 比如说用以往的数据来进行编制, 这样的编制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数据不够真实, 客观, 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全面预算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 二) 全面预算实施的执行体系有待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的追求目标就是预算收支平衡, 只要达成这个目标, 就意味着企业的资金获得了合理的运用, 而且也说明了企业管理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有些企业为了一味的追求全面预算编制的平衡, 就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人为的调整, 比如说用扩大支出和减少收入的方式对企业的全面预算内容进行调整。这样, 全面预算的账面表现出来的是平衡, 但在实际上却让企业的预算数据失去真实性。这样企业在年终的全面预算值和实际的财务数据有很大不同, 也会导致全面预算实施不力, 这样以来, 全面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就受到严重的挑战。

( 三) 全面预算实施过程控制需进一步优化

全面预算体系的构建是以企业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是具有刚性特质的财经体系。只有严格执行全面预算内容, 才能达到预期成效。但是在全面预算实施中, 极易出现控制失灵, 造成控制成效缺失。从特定角度来看, 一些企业所设定的全面预算部署流于形式, 难以真正起到作用。为了在资金利用中更具便利性, 对预算内容进行随意修改, 造成资金流向出现不良变化, 对预算科目进行合并, 对预算内容进行缩减, 这些都将造成全面预算实施数据失真, 全面预算预期效果难以实现。同时, 由于企业在规模扩展中具有一定盲目性, 造成发展项目失控, 进而使全面预算方案不断调整, 这一情况时企业语段刚性受到影响, 使全面预算实施中受到不利影响, 执行效果欠佳。

( 四)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在全面预算的管理执行中同样需要引入信息化机制, 这也是当前全面预算管理的崭新发展方向。但是在不少企业, 预算专业人员确实, 在岗人员经验不足, 这些都造成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信息化水平不高, 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出现脱节。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企业在设备购进中具有盲目性, 有些设备资源长期闲置, 财务人员信息素质偏低, 在电算化发展实施方面能力不足。如果上述问题不加以解决, 就会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消极影响因素增加, 对全面预算管理执行造成不利影响。

二、全面预算实施提升对策分析

(一) 积极转变理念, 确定管理目标

当前, 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全面预算体系已经势在必行。与国外同行业相比, 国内在全面预算管理和体系建设中还有很大完善空间。以发展需求为基础, 在全面预算体系设计中, 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决策、组织构架、执行监督。管理决策针对整体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确定发展方向, 建立鲜明的发展指导政策, 为下层执行提供便利条件和明确引导。组织构架则针对全面预算的编制、调整、实施等层面进行管理。执行监督则需要以指导方针作为实施基础, 对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结果进行追踪反馈。在制定科学的全面预算目标过程中, 需要对新技术、新方向有统一认识, 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与国家发展政策保持协调体制, 对具体全面预算目标实施分解, 根据企业不同发展时期, 制定出相应的全面预算计划, 并区分长期和短期任务。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企业业务性质差异, 因此不能对企业的全面预算模式简单模仿或照搬, 而是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特色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制定出与企业发展相配套的全面预算编制, 在执行步骤、执行内容中做出清晰界定, 对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督监控, 以保证执行理想的效果。

( 二) 完善架构体系, 强化管理执行

1. 保证全面预算实施监测质量

全面预算实施需要动态监督监管, 以保证执行质量, 但是由于主观因素干扰, 在全面预算监督中会出现人为因素干预,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就会造成严重的执行后果。有效监测的实施, 能够使全面预算实施具有更为严密的保障。全面预算实施数据必须精准, 依照制定标准实施, 以此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旦操作中发生问题, 监测层能够对管理层及时上报, 以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实施全面预算监测, 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经济收益最大化, 因此, 如果支出项目不在全面预算计划内, 就应当严格控制其资金流向, 并形成书面记录进行归档。

2. 考评全面预算结果精确化

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 其衔接性较为明显, 除对全面预算实施情况进行检测, 还需要构建起完善的监测指标, 并对监测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以精细化考核为出发点, 实现内部人员平等管理。在考核内容的编制中, 不但涵盖全面预算实施性质、执行流程等, 同时还需要体现管理层决策的可行性。无论激励还是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最终目的都是以企业的良性发展和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

( 三) 创新管理理念, 强调过程监管

1. 建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全面预算管理向来不具备固定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形成了不同全面预算模式, 总体而言有长期、临时、动态、概率、零基五个编制模式。全面预算管理不但需要科学的制定作为基础, 同时也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因此, 全面预算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 对全面预算实施有更为科学的认识。理解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作用。对自身职责有清晰认识, 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固有优势, 对企业文化表示认同, 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的全面发展, 促使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2. 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意识, 在管理中突出系统优势, 使全面预算管理发挥战略性指导作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要以人为本, 实现多元化发展价值。全面预算工作人员应当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有科学认识, 在全面预算数据方面实现量化管理, 以数字反应全面预算实施变化。全面预算管理不能介入个人主观臆断, 需要双项沟通中实现有效的全面预算信息流通。对于全面预算目标要客观看待, 全面预算审批需要严格的审核流程,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体现出人性化特点, 从而保证全面预算体系的科学发展和应用。

( 四) 在管理现状基础上强化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引入, 促使企业会计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 需要与企业会计之间实现动态互动, 以其阶段特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在会计体系的建设中要做到条块相间, 并与条式管理为主, 实现用户层的多元化管理, 突出管理时效性。譬如以纵向维度为例, 能够形成一体化会计联动模式。从横向角度而言, 能够实现会计业务的有机整合。从立体维度考虑, 则能够实现内部业务的有序衔接。在保证基础工作成效的前提下, 积极引入信息化发展模式, 在重点业务上寻求切入点, 优化业务流程, 缩短业务周期, 实现小步快走的崭新模式, 促使企业会计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在企业中全面预算体系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关键点。企业要想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运转, 必须有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做支撑。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 全面预算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有跟重大的意义。因此, 只有立足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而编制的内容全面, 科学, 规范的合理化全面预算体系, 才能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全面预算。要想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更大提升, 就一定要提高企业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全面预算度不够, 存在收支不平衡, 编制不科学和控制力不强的诸多问题, 本文从积极转变理念, 确定管理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举措, 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艳.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2012 (01) .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途径分析 篇9

一、重视阅读背诵,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生为何提英语写作就惊慌、茫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总感觉“无话可说”,或者是不会利用英文将自己的中文素材转换过来。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英语底子薄,平常不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背诵。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英文阅读与背诵。通过阅读,学生的英文视野不断开阔;通过背诵,学生的语感能力、英文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在阅读与背诵时,学生接触大量的英文材料。而这一切也都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时候,因此,在写作时,学生脑海中不断闪现这些阅读过和背诵过的英文材料,如“活泉之水”,源源不断,真正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打印一些英文美文,供学生轮流阅读、背诵、欣赏,体会英文之美。

二、听说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写作

很多教师认为,英语写作课难以掌控。其实,教师要找出学生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的原因,以对症下药。经过了解,学生普遍对英语写作存在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降低写作难度?如何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写作中来?教师可以将听说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写作。例如:在学习Let’s play sports单元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写作主题: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首先,教师利用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这一环节主要是预热,也是明确写作中心的环节。轻松的说话活动使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然后,教师再利用问题促进学生“说”。“Why do you like this sport”?“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doing this sport”? 等等。学生倾听、表达,教师趁热打铁:请大家以“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为主题,进行写作。此时,学生不再觉得写作“难于上青天”,因为有了“听说”环节的铺垫,学生的写作思路有了。

三、丰富写作教法,调动写作激情

写作教学应该因主题的不同而采取教法,以此将学生的写作激情调动起来。例如,采用头脑风暴法。在学习“Let’s celebrate”一单元时,教师采用了头脑风暴法,成功调动了学生写作激情。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上“festival”,让学生一分钟内利用英文说出自己头脑闪现过的节日。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节日名称,如: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Halloween……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展。请学生选择喜欢节日的信息。如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会说出 :play fireworks,new clothes,have a big dinner……学生在表达时写作思路就来了, 写作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除了这个方法,教师还可以给定话题,以小组合作方式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合作时,学生围绕话题,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将观点串联起来,形成作文。

四、优化写作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以评也能促写。以往的英语写作教学,教师多忽略了评价这一环节。新课改下,教师必须注重写作评价的优化,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师评,还要将学生吸引到评价中来。当学生写完一篇英语作文后,教师可以依据如下程序进行评价。首先,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要求: 尽力指出英文写作中的错误、不足,并提供客观修改建议。其次,教师将互评后的作文进行批改,结合学生的评改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选出班上的优秀作文,在班级内进行表彰。同时, 教师表扬本次写作中做得好的地方,并指出本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例如:“Let’s celebrate”的写作进行评价时。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学生对于互评这一环节非常满意, 因为自身能当一回“小老师”,也能在批改时欣赏其他人的佳作,学习写作中好的方面,并为他人指出改进建议。实践表明, “师评、生评”相结合,能够最大化促进学生写作。

图书馆信息检索途径分析 篇10

1 信息检索的概念

广义上的信息检索, 包括信息的“存”和“取”两个方面:“存”, 即把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加以科学地排列, 使之有序化, 形成检索工具或者检索系统 (检索工具如图书馆馆藏目录、全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大英百科全书等;检索系统如图书馆网上公共查寻书目系统、清华学术期刊数据库等) 。“取”, 即在有序的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的相关信息, 也就是用户必须掌握这些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存”是“取”的基础和前提, “取”就是检索利用, 是“存”的价值实现。本文中指的信息检索是指狭义上的信息检索, 也就是“取”的过程, 即用户利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从有序的信息源中, 查询所需信息的检索过程。

2 信息检索途径分析

所谓检索途径, 是指从哪个角度或哪个方向进行信息检索。在用户检索信息时, 往往是以信息的某一特征作为切入点。一般地说, 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都可以称为检索的切入点。信息人员在编制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时依据信息的特征和检索语言的原理, 为用户建立多种多样的检索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文献名称途径、责任者途径、文献代码途径、引文途径、时序途径、地序途径等等。

2.1 分类途径

分类途径是用户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分类途径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 结合信息的特征, 运用概念划分的方法, 把知识区分为大小类目, 并用标记符号作为代号, 使其形成一个有系统、有层次、逐级展开的排列表。分类途径又称为分类表。通过分类途径来查找文献是一个传统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依照分类法的分类体系从学科角度来查找文献。

分类途径的局限性在于不能集中与事物有关的各个方面的文献信息, 不能有效满足用户检索性课题的需求;同时由于分类体系较为稳定, 一些论述新概念、新事物的文献信息不能及时用新类目加以反映、容易漏检;还由于分类体系的单线排列, 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相关学科难以放映揭示出来等等。

2.2 主题途径

主题途径是根据信息内容的主题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表示信息所论述和研究的事物、问题、现象的概念叫做主题;用以表达信息主题概念词叫做主题词, 并作为检索标识。在信息检索中, 主题途径使用较为方便。

主题索引是以主题词为标目, 并按主题词字顺排列的索引。按照主题词的选词方式, 习惯上可分为标题索引、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和关键词索引。

标题索引是主题索引系统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语言, 所以传统的主题索引实际上就是标题索引。它是经过规范化的标题 (词) 作为文献信息的概念标识, 并运用多种标题形式组成固定搭配。如“经济核算” (主标题词) 、“经济核算——商业” (副标题词) 。标题索引是以事物来集中文献信息, 用参照系统显示关系, 提供字顺系列的检索途径。

2.3 文献题名途径

文献题名途径是根据文献信息外表的名称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 即把文献信息上记录的书名、刊号、篇名等作为文献信息存储的标识和检索的出发点。各类书名目录或索引、篇名目录或索引等, 都是按照其题名字顺组织起来的, 均提供了题名检索途径。

我国古代书目较重要的检索途径就是书名。对于现代文献信息, 在我国图书馆目录体系中, 无论是手工检索还是计算机检索, 书目目录仍然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用户只要在记清书名、刊名的情况下, 通过书名、刊名目录就能准确迅速地检索到该书、该刊, 符合特性检索的要求。

文献信息上题名信息, 如书名、刊名、篇名本身就具有客观性和唯一性, 即都是以原文献信息所题的名称为准, 不进行规范处理。

2.4 责任途径

责任途径是依据文献信息责任者的名称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责任者一般指作者、译者、编者等。不仅有个人责任者, 还有团队责任者。许多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对这些类型的责任者, 都按其名称字顺编制相应的目录或索引。例如, 图书馆的著者目录, 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中的著者索引、机构索引、专利人索引等。

责任者检索途径可以查询到同一著者、同一机构发表的所有文献信息, 但应该注意不同国家姓名的写法和用法。在一些检索刊物或检索系统中, 经常提供责任者途径作为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的补充和配合。

2.5 引文途径

引文途径是根据文献所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的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每位论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般都要参考其它一些文章, 或作为理论依据, 或作为比较对象, 或取其数据等等。文献之间的相互利用, 体现了科研人员的相互交流, 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有关文献在内容上的联系。利用引文途径进行检索, 一是依据某一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不断地追索旧文献;二是利用引文索引循环途径检索相关文献。所谓引文索引, 就是从被引论文去检索引用论文的索引。引文索引多用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及其它复杂研究课题的文献信息索引。

当前著名的引文索引是美国文献学家加菲尔德创制、美国费城科学情报所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 (SCI) 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国内有《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此外, 还有文献代码途径, 即根据文献信息的序号或代码进行检索的途径;时序途径, 即根据时间顺序 () 线索来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地序途径, 即按照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划的顺序来进行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

3 结语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信息增长速度惊人, 特别是尖端科学、新兴学科信息增长更快, 数量庞大, 类型复杂, 文种多样, 内容交叉重复。为了准确迅速地检索到自所需的信息, 用户必须熟练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常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 去获取新知识, 了解新信息, 占有新资源, 研究新问题, 这也是防止知识老化的重要方法。用户在进行信息检索时一定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 熟练地使用一些常用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 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以达到一定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信息增长速度惊人, 特别是尖端科学、新兴学科信息增长更快, 数量庞大, 类型复杂, 文种多样, 内容交叉重复。为了准确迅速地检索到自所需的信息, 用户必须熟练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常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 本文就图书馆信息检索途径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美娣, 张冬梅.论计算机查目系统中分类检索途径的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 2002 (11) .

[2]夏南强.文献信息检索工具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4) .

碎片化信息的整合途径分析 篇11

【关键词】碎片化 新闻专题 搜索引擎

所谓“碎片化”,源出自英文fragmentation,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①“碎片化”是描述当前我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法。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基于web2.0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使信息传播进入一种全新的模式。据CNNIC 2012年7月19日在北京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而其中微博用户已经占据约50%的互联网使用人群。②自2008年新浪微博公测以来,其用户量以每天超50%的增长速度在增长,微博内容以其单条微博不多于140字,发布的随时随地性,更新的快速性和交互的便捷性,迅速成为很多人接收和传播信息的首选途径。据2010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全国30个省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8%的人表示微博能随时随地记录,改变了表述和思维的习惯。技术使得传播环境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想受到关注,成为舆论主体从而不断更新信息的情况,也加速了信息的海量性和碎片化。据统计,2010年世界杯举办的那些夏夜,仅新浪微博,每秒钟最多可以生产出3000条“观赛碎片”。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求快成了现阶段媒体发布信息所追求的最高准则,而内容也越来越朝着浅层面发展。不仅媒体,面对海量的信息,用户接收信息不再追求深,而单纯求快求新,人们不在意实际的意义在哪里,很多时候信息的获得只停留在有印象、知道、看到过的浅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速了与信息相关的历史背景、现实表象和深度意义之间的断裂,形成单纯追求表象的碎片化接受,加之越来越凸显的浅阅读习惯,使这种碎片化接受习惯趋于主流,成为大多数网民的共性。与此同时,面对激烈的竞争,媒体为了抢夺受众,一味迎合受众成了很多媒体的不得已选择,其逐渐形成的新闻滚动式播放,也是信息碎片化传播的重要体现。

更加重要的是信息的接受方式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的碎片化造成思想的割裂。人们不再进行深入的思考,探寻连贯的深刻的意义,思考仅停留在浅层次甚至不再深入思考,成为只是单纯被动接收信息的机器。思想的割裂与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信息的碎片化。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碎片化的社会。麦克卢汉说过:从古登堡时代起,我们的全部技术和娱乐一向不是冷的,而是热的;不是深刻的,而是切割肢解的……③很多人说,碎片化是这个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媒介影响现存社会的主要形式,是加速和分裂”④既然碎片化不可避免,如何利用破碎的信息,整合零散的资源,使信息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是我们作为传播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观察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几大途径,以河南光山22名小学生被砍伤事件为例,分析现阶段碎片化信息的整合途径,进而更好地为媒体利用信息、传播信息、服务于受众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2年12月14日7时许,36岁的犯罪嫌疑人闵拥军闯入距陈棚村完全小学仅数米之遥的独居老人向家英家,殴打向家英,并抢了一把菜刀,将反抗的老人砍成重伤。随后,闵又冲入完全小学,追逐砍杀校园内正在打扫卫生和准备上课的小学生。他冲进教学楼,从一楼一直砍到三楼。后被赶来的学校教师、村民和民警用橡胶棒、铁锹和扫帚等将其在校门外制服。惨案共造成23名学生受伤,1名84岁的老人重伤。据当地医院医生介绍,伤者多为面部和头部受伤,一些受伤严重的学生颅骨开裂、碎片进入脑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4日晚,23名伤者中已有7人因伤势严重已被转移至武汉市和信阳市的医院进行救治,另有一名学生和一名老人在光山县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治疗。

消息一出,便在网上迅速的成为关注热点。同日,又因美国发生校园枪击案,中国的各大媒体纷纷聚焦美国,而对于河南光山数名小学生被砍伤事件闭口不提,加之光山县当地官方封锁消息,干部纷纷推脱,集体失声,使事件进一步升级,舆论的矛头指向了光山县政府和各大传统媒体。

对于碎片化消息的整合,首先是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专题以其空间的无限性、资源的广泛性等特点,在对碎片化信息整合中占据独特的优势。14日该事件发生后,新浪在16日便推出了名为“河南光山23名小学生被砍伤”的专题报道,截至到19日下午,该专题已有18093条评论。18日,腾讯也推出了名为“河南光山小学生被砍案”的专题报道,该专题不仅局限于该事件,还联系曾在光山发生的同样针对学生伤害的事件,并与同时间发生的美国校园枪击案进行对比分析,更深入挖掘出该事件背后的因素,给人更大的警示意义。专题对该事件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综合来自官方、专家、传统媒体和网民的综合观点,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了梳理和报道。网络专题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挖掘的特点,在内容上对主题作较全面、详细、深入的报道,在形式上集成了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有同步性、海量性、多媒体性、互动性。这种专题报道形式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报道的碎片化。

其次是网络搜索引擎。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万维网中的特殊站点,专门用来帮助人们查找存储在其他站点上的信息。其基于关键字来搜索互联网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有能力告诉你文件或文档存储在何处。⑤对于河南光山校园砍人事件,通过百度搜索“湖南光山22名小学生被砍伤”,截至到19日16点整,就有851 000条相关搜索结果;相应地在google上搜索,则有约343 000条搜索结果;在搜狗上,相关搜过结果也达到14656个。如此庞大的数据,可以看出网络搜索引擎在整合碎片化的资源上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百度指数搜索“光山县”,由图可以看出,在短短的一星期内,用户关注度上升了1482%,相应的媒体关注度也上升了4700%。⑥利用好搜索引擎,使更有价值的新闻排在搜索结果前列,是整合碎片化信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第三是微博热门话题。虽然微博传播方式的加速度发散状态传播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但微博热门话题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微博信息的“散”,起到了聚合的作用。河南校园砍人事件甫一出便迅速成为微博热议话题,而针对于这一事件所形成的#救救孩子#的热门话题,截至到19日17点,其热度已经达到了237995,其一度到了热门话题的首位。热门话题恰是对于相关碎片化的微博的聚合,也是网民对于事件碎片化观点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博完全碎片化的趋势。

第四是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传统媒体在其深度性和权威性上强于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其深度报道对于事件本质的挖掘和整合是新媒体不能企及的。该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的缺位正是网友们所质疑和批判的一大重点。随后央视、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事件的具有权威性的解读,更广泛的了解到事情的始末、进展及相关处理决定,从而使舆论趋于平稳。可见,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信息整合的权威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以上外,微博事件时间轴梳理、RSS等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碎片化信息整合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一个“信息密集”型社会,垃圾信息、低效信息甚至无效信息的泛滥,使人们的视听思维趋于破碎化,信息过剩给人们带来诸多困扰,人们的需求已由获取“丰富信息”向着获取“更多有效的异质信息”转变。基于以上分析,利用好碎片化信息整合途径,实现碎片化信息意义的最大化,降低乃至消除信息碎片化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人们接受信息、思维方式、阅读习惯趋于常态化、深度化、平稳化,我们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正常的信息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①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简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新闻爱好者》,2011(5)

②《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③④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

⑤百度百科,网络搜索引擎,http://

baike.baidu.com/view/2295870.html

⑥数据来自于百度指数:光山县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兰文化及其创意开发途径分析 篇12

1 兰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或文明, 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 是一复合整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1]这句话成为文化定义的源头。实际上, 各种学科对于文化有不同界定。无论何解, 文化始终对人类及社会进程保持密切关联度, 这种联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概括来讲, 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 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 客观地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兰花是一种以幽香清远著称的传统观赏花卉, 与牡丹、梅花、菊花、月季、杜鹃、茶花、荷花、桂花、水仙并称“十大名花”。兰花独具“四清” (气清、色清、神清、韵清) , 具清雅、高洁的气质, 又为历代文人雅士、君王名人所钟爱, 品性极高, 在十大名花中脱颖而出, 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名花之一。素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香祖”等声誉。兰花最初常见于深山幽谷, 不为世人所注意。后因孔子“芝兰生于深林, 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 不谓穷困而改节”[2]的比拟, 而名声大噪。最终与儒家文化融为一体, 成为一种代表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的“君子花”、“文人花”、“帝王花”, 渗透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 今天我们目之所及的兰花, 已不仅仅是一株兰草, 或者是一盆观赏植物, 而是经历了从“兰草”——“人格寄托物”——“庭院植物”——“交易商品” (某一时代或有几种特质并存, 但又着重突出某个主题特点) 等一系列的流变之后, 成为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的“带文化附加值的花卉商品”。人们从最初的识兰、爱兰、驯兰、植兰、易兰一路走来, 心态渐渐趋于理性平和。从最初的野生植被——“兰草”, 到今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带文化附加值的花卉商品”, 兰市经历了各种起伏波动, 兰文化也经历了相应的嬗变。

兰文化作为行业文化——中华文化的子系统, 对文化整体性的构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又因兰文化的独特性和延展性, 兰文化又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中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 研究兰文化十分必要。笔者根据文化的诸多要素, 对兰文化进行梳理, 概括如下。

1.1 栽培鉴赏文化

国兰的栽培鉴赏, 是从人们开始辨识兰草开始的。从古至今, 人们试图寻找“兰”字的真正起源。最初, 人们发现几种香草可以用来治病、沐浴、降神、辟邪, 叫这种植物为“蕑” (音尖) , 即为泽兰、佩兰。早在周朝, 民间就有“行人”, 专门从事民俗、民歌、民谣的搜集整理工作, 他们把这种植物叫“蕑”。孔子咏兰、屈原佩兰其实都是“蕑”。关于古兰是否为今兰之说, 也是喋喋不休。有人认为是随处可见的泽兰之类的香草, 有人则认为古兰即为今日的兰草, “兰”即为“蕑”。徐灏《段注笺》说:“经传所谓兰, 大抵皆泽兰之类, 世人以今兰当之, 殊误”。那么, 什么时侯的兰才是今兰?吴应祥先生编纂的《中国兰花》中提到“唐朝以前的栽兰古籍没有找到, 面一鳞半爪的诗句所涉及的兰蕙, 却不是兰笠植物”。那么,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今兰代替古兰呢?有人认为很可能在唐朝末年或五代十国。

《咏兰》

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 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 幽香霭空谷。

谢庭漫芳草, 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 岁晏将如何。

“翠环”指下垂弯曲的条状绿叶, “绿莎”指带形叶的莎草, 其形态特征与今兰相似。宋《清异录》记五代“唐保大二年, 国主幸饮香亭赏新兰。诏苑今取沪溪美土, 为馨烈侯拥培之具。”这新兰可能是今兰。笔者认为, 仅凭诸如此类模棱两可的诗句和古人笔记去推断兰始于唐末或五代十国, 是不准确的, 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掘和考证。

宋朝已有兰花栽培是毫无疑问的。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说“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 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南宋迁都临安 (今杭州) , 养兰之风更加盛行。赵时庚的《金漳兰谱》和王学贵的《兰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兰花专著。朱熹有诗曰:“今花得古名, 旖旎香更好。”说出了古今兰花系同名异物的创见, 难能可贵。

宋后, 今兰虽然得到社会共识, 但仍与古兰藕断丝连。李时珍说:“兰有数种, 兰草、泽兰生水旁, 山兰即兰草 (佩兰) 之生山中者。兰花亦生山中, 与三兰迥别”。到了清朝, 香草不再称兰, 兰成为兰科植物的专名。

无论世人对兰的起源提出何种见解, 都不能隔断兰花与中国人割舍不断的历史情感。总的来说, 中国人识兰、佩兰、咏兰、玩兰、赏兰, 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积累了丰厚的赏玩栽培经验, 形成了特定的栽培赏玩文化。如江浙地区, 以绍兴为代表, 喜欢莳养春兰, 至今仍有勾践种兰的佳话;江苏则喜欢亭亭玉立的蕙兰;两广和福建喜欢建兰和墨兰;蜀地多春剑;云南多植莲瓣兰。又如, 种蕙兰的人多喜欢其淡雅的香味, 种墨兰的广东、福建地区则更喜欢“观叶更胜花”的叶艺, 西南地区则更喜欢兰花缤纷多彩的色彩……这些特殊的喜好, 是兰文化地域性的重要体现, 也丰富了中华兰文化, 值得去发现和挖掘。

1.2 有关兰的各种隐喻与典故

有关兰花的典故、隐喻向来不乏。无论是历史典故传说, 还是言之凿凿的古代著述, 都表达出兰花与高尚、爱国、典雅、高贵、高洁相契合的气质, 从而为兰花这朵传统花卉投射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1.2.1 燕姞梦兰

据《左传·宣公三年》载:“初, 郑文公有贱妾曰燕?梦天使与已兰。曰:余为伯修。余, 尔祖也。以是为尔子。以兰有国香, 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 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 幸而有子。将不信, 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 名之曰兰。”公子兰后来做了郑国国君。今天, 燕姞梦兰用来象征瑞兆。

1.2.2 孔子咏兰

《孔子集语》中记载:孔子历聘诸侯, 诸侯莫能任, 自卫返鲁, 隐谷之中见香草独茂, 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从此“王者香”成了中国兰花的特别指代, 也因为孔子, 兰花与儒家文化融为一体, 成了高尚与德性的象征物。孔子对兰花的高度赞颂对中国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1.2.3 勾践种兰

《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明代徐渭在《兰谷歌》中也提到:“勾践种兰必择地, 只今兰渚乃其处”《绍兴地志述略》载:“兰渚山, 在城南二十七里, 勾践树兰于此。”因“勾践种兰渚山”之句, 后人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 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因勾践卧薪尝胆, 十年面壁终报国, 所以, 兰花又因此而多了一种品格——隐逸坚韧。

1.2.4 屈原佩兰

屈原笔下多处提到自已曾滋兰、纫兰、佩兰、搴兰、刈兰。他佩兰、爱兰、颂兰, 寄情于兰, 托兰象征, 使得兰成为一种寄寓, 一种精神与品格寄托物。在《离骚》、《九歌》、《九章》等许多诗篇中都有例证, 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结幽兰而延伫。”;“扈江离与薜芷伫, 纫秋兰以为佩。”;“时缤纷以变易兮, 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 荃莆化而为茅。”

1.2.5 郑板桥画兰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喜欢画盆兰, 多宁静祥和、静态雅致。板桥也常画峤壁兰、棘刺丛兰, 更凸显出野生兰花的繁茂与风姿。其兰竹图闻名遐迩, 别开兰花画坛新气象。

1.2.6 鲁迅采兰

鲁迅受家庭的影响, 自小就喜欢花木, 素爱兰花。稍长, 兄弟三人常郊区采兰。每年二三月份, 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上世纪20年代末, 上海的鲁迅寓所也是充满兰花幽香。1931年, 左联作家遭迫害, 鲁迅避祸日本开设的花园庄旅店, 适逢小原贩兰将归国, 触景生情, 以友人携兰东归之事, 借兰抒情:

椒焚桂折佳人老, 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 故乡如醉有荆榛。

1.2.7 朱德爱兰

朱德元帅出生于四川仪陇, 古往今来, 川中大地兰花较多, 他耳濡目染, 是名符其实的兰花迷。朱老总戎马一生, 养兰、爱兰不辍。他曾把“井冈兰”赠与上海龙华花圃, 把“武夷兰”赠给武汉东湖花园, 他曾把亲手所植的名兰“绿云点珠”、“银边大贡”等赠与成都草堂兰圃、广州兰圃、杭州花圃、苏州拙政园花圃。杭州花圃横匾上的“同赏清芳”四个大字也为其所赐写。

1.2.8 胡适的兰花情结

学者胡适获友人馈赠兰花, 从此与兰结缘, 作诗云:

我从山中来, 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 花苞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这是胡适先生著名的赞“兰花”的诗, 后来被改变成经典校园歌曲《兰花草》, 广为传唱。

1.2.9 张学良与兰

张学良将军一生挚爱兰花。他在后半生亲手莳养兰花, 以兰养志, 以兰寄情。他把热爱祖国之情, 溶入对兰花的热爱中。五十年来亲自管理、莳养了200余盆兰花。除了大批中国传统春兰名品, 如“绿云”、“宋梅”、“大富贵”外, 还莳养福建建兰、广东墨兰、四川剑兰等。人生后期, 他经常到各地兰园赏兰、买兰, 并经常与兰友交流, 切磋兰艺。还曾写《咏兰》诗赞美兰花:“花中真君子, 风姿寄高雅。”这不啻是他一生高尚情怀的写照。

1.3 与兰相关的词语文化

没有哪一种植物在中国语言文字中的运用能与兰花相比, 兰作为一个词根, 同许多的字词组合, 构成众多的具有崇高理想色彩、美好情感境界的新词, 广泛地运用于礼仪交往中, 赋予兰花浓重的传统文化色彩。“兰”已完全离开它本身的植物性, 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从东方人的传统文化、审美情趣、民族心理分析, “兰”是一个具有东方色彩的文化符号。据统计, 以“兰”为词素构成的词有150个以上, 还不包括用于表示兰的植物形态结构、生长栽培环境的技术语。列诸以兰为词素的已转换为新意的词, 方可领略兰花语言文字符号构成的博大精深的兰文化概貌。如:“兰交”, 知心之交;“兰兆”, 喻生男之兆 (反映封建社会里重男轻女的思想) ;“兰友“, 良友;“兰肴”, 菜肴的美称;“兰姿”, 称姿容之美;“兰服”, 服之美称;“兰室”, 谓善人或美人所居之室或谓香闺;“兰章”, 谓文章之美;“兰期”, 相会的日期之美称;“兰态”, 优美之仪态;“兰质”, 清美之气质……

1.4 兰的饮用、食用、药用文化

兰花, 这种幽香独具、姿态万千的中国传统名花, 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 尤其是在近代, 人们爱之深, 知之多, 培之勤, 尝之乐。然而, 它的实用价值却鲜为人知。古人长于智慧, 发挥想象力, 赏兰之余, 不忘了携兰入饮, 采兰入菜, 以兰疗疾。下面专门介绍兰花的饮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1.4.1 饮用文化

(1) 制茶。据载“花可助茶, 膏可代饮”。兰花的香气清洌、醇正, 用来熏茶, 品质最高。花酿茶, 兰花茶色泽碧绿, 银毫显露, 汤色清明, 滋味清醇, 闻之兰香怡人, 饮之回味甘甜。若想久贮兰花, 可将兰花剪下、晾干, 掺入茶叶中备用。取少许冲入开水, 浸泡少时, 即可饮用。晾干的兰花, 也可拌入蜂蜜、核桃、少量花椒, 然后用开水冲饮, 夏天可以起到解暑去热和止咳润肺的功效, 特别对久咳不愈有一定疗效。

(2) 酿酒。枚乘《七发》:“兰英之酒, 酌以涤口。”说的就是用兰花的花瓣浸渍的一种香酒。后来, 唐诗人李峤在一首题名为《兰》的五律中称道:“英浮汉家酒, 雪俪楚王琴”说明此酒在汉代是非常著名的[3]。今天, 兰花酒已经重新跳出历史舞台。譬如, 浙江省临海市九畹兰花专业社, 把蕙兰的花酿成兰花酒, 醇香、质朴, 可口, 保健, 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备用酒。

1.4.2 食用文化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写道:“蕙肴蒸兮兰藉”意思是伴有蕙花的肴肉, 用兰叶包扎好蒸熟。兰花食用文化, 多见于宫廷糕点。兰花糕点, 在史书上确有记载。此外, 兰花可做汤, 亦可作菜肴, 川菜中的名菜有“兰花肚丝”、“兰花肉丝”等, 清香扑鼻, 缭绕席间, 食之令人终生难忘。

1.4.3 药用文化

据《本草纲目》记载, 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 味辛、甘, 无毒。有清热解毒、养阴润肺、补气养血、利水渗湿、调经止带、驱虫润肠、疏风止痛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内科、妇科诸症。

1.5 关于兰花的研究著述、诗词、绘画、音乐、雕刻等文化

兰文化的流传, 很大一部分来自人们在艺兰过程中的心得记录, 是一种建立在实践活动之上的审美飞跃。人们著书立说, 题诗歌咏, 诗画兰花, 是对莳养栽培文化之外的丰富和拓展, 也是对兰文化演进的一种精神留存。为我们全方位认识兰文化, 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兰文化创意开发的途径

2.1 办好兰博会

中国兰花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兰花盛会, 每年举办一次, 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兰文化, 培植兰品种, 推动兰产业的健康发展。自1988年秋在广州举办首届兰博会以来, 先后在厦门、深圳、成都 (2届) 、昆明 (2届) 、汕头、北海、中山、无锡、杭州、济南、贵阳 (2届) 、彭州、大理、玉溪、乐山、武汉、温州、温江、重庆、宁波和太仓等地成功举办。以每一届的中国兰花博览会为契机, 充分发掘兰花文化的丰富内涵, 不断创新办展形式, 为兰文化的创意开发提供良好的平台。

2.2 推动国兰敬师, 倡议设立“兰花节”

2004年起, 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把兰花作为教师节的敬师花的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以兰献爱, 以兰敬师,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精神内蕴。众所周知, 孔子既是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也是中国兰文化的创始人。他在中国兰文化史上创造性提出了“兰当为王者之香”的著名论断, 并发出了“芝兰生于幽谷, 不因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 不因贫困而改节”的赞叹。自先师孔子开始, 兰花就被人们誉为“君子之花”、“德人之花”、“善人之花”, 成为圣洁高雅的化身。兰花“不因无人而不芳”的品性, 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吻合。如果继续推广这个活动, 使之成为教师节的传统, 将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认知。还可以在兰博会之外, 倡议设立“兰花节”, 利用文化节, 展开以兰为主题的各种创意子活动, 达到提升兰文化综合实力的目的。

2.3 打造兰花景观

以兰花景观开发为主的绿色农业, 是最近几年创意农业的热点。目前来说, 国内以兰花为主题的兰花景观的打造, 仍然停留于兰园为主的农业示范园, 并未摆脱这种形式的束缚。倘若我们将兰花再还原到原生境之中, 为此为创意, 切实打造出“兰花谷”、“兰花园”、“兰花山”等旅游生态项目, 必将是鲜活而引人的。

2.4 建设兰文化博物馆

2012年2月24日, 浙江省临海市兰文化博物馆隆重开馆。该博物馆由市供销社下属九畹兰花专业合作社承办, 总投资400万元, 占地5000 m2, 馆中展示了用古沉木雕塑而成的孔子、屈原、王曦之、周恩来、朱德等13个历代爱兰名人像, 陈列了500多幅新老兰花名品图片, 以及以兰花为主题的钱币、邮票、书画等等。展品内容丰富, 十分珍贵, 是兰花文化一次形象生动的展示和宣传, 为广大市民及兰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既舒适优雅, 又增进知识的休闲场所。兰文化博物馆的诞生, 为传承兰花历史, 弘扬兰花文化画上了一笔鲜艳的色彩。目前, 国内大大小小的兰文化博物馆已经有几处, 相对于博大的中华兰文化来说, 这显然远远不够。我们要充分发挥兰文化博物馆的收藏和保护意义, 将兰文化发扬光大。

2.5 开发兰花饮品、食品、药物

结合兰花可以入饮、食用、入药等几大特点, 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出兰花系列产品如兰花茶、兰花酒、兰花糕点、兰花宴、兰花小吃、兰花保健药等, 具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譬如, 可以创造性地开发一道兰花宴, 配合多道兰花菜品, 可以命名:岸芷町兰、兰花宝典、兰香共醉、幽兰客、兰花乌鱼蛋汤、兰汁煎牛仔骨、兰花香椿摊鸡蛋、刺身兰花拼辽参、水晶兰球等。需要指出的是, 兰花食对厨艺和配料要求高, 静心调制, 才能酿出大众喜爱的口味。

2.6 开发兰花创意产品

兰花作为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繁多, 诸如工艺、雕刻、绘画、装饰图案皆可见。可以兰“清、正、雅、和、静”的气质为基点, 大胆进行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兰花工艺品的开发, 手工雕刻, 产品包括生活用品、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等。如雕、刻、绘、镂有兰花图案的扇、兰花梳、兰花镜、兰花瓷器、笔筒、玉器、兰花器物、刻有兰章的雕刻工艺品 (镂空摆件、挂件) 等。

2.7 开发兰花养生

古人认为, 在浴汤中放入某些香料, 不仅能提神醒脑, 洁身去嗅, 还可以祛除邪气, 疗疾养生。这些香料多取材于香花香草, 它们馨香无毒, 对人体不会造成过敏反应, 且由于其中具有芳香物质及药理成分, 还能防病治病, 有益健康。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夏小正》中提到一种花草浴:“五月, ……蓄兰为沐浴也。”这就是著名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兰汤浴。屈原《九歌·云中君》中提到:“浴兰汤兮沐芳”可见浴兰汤历史悠久。

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以兰花养生是有历史基础的。最直接的开发是兰花养生馆, 可以结合兰花茶、兰花浴、兰花香体疗法, 依据中医理论, 进行一整套的养生开发。

3 兰文化开发中的不足与启示

3.1 不足

目前, 国内兰文化开发已经有所涉及, 但开发滞后, 创意不足, 兰文化及其创意开发途径尚需加大力度。主要问题如下: (1) 各种品类兰花的季节性很强, 为开发工作制造了难度; (2) 采摘的兰花如何保鲜, 这是一个技术难题, 亟待研究解决; (3) 在饮用、食用、药用方面, 研究不足, 生产滞后; (4) 在兰花工艺品和养生保健疗养的开发上, 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内涵有待提升; (5) 兰文化博物馆及兰花生态园, 偏重于收藏和科研为主, 缺乏灵性创新。

3.2 启示

分析探讨兰文化开发, 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 可以从花语入手开发兰花的特色文化, 做成花语礼品或纪念品, 如兰花邮票、特色U盘, 便签、台历等; (2) 可以充分利用兰文化的人文内涵, 注入时代气息, 打造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理念和产品, 如创造性地打造一间兰花养生会所, 生产一道兰花宴, 酿制调制几种兰花酒; (3)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 药食同源, 兰花全身都具有药用价值, 可以从该方面入手进行产品研发。

参考文献

[1][英]爱德华·泰勒.文化的起源[M]纽约:哈玻和萝出版社, 1958:323.

[2]王国轩, 王秀梅译注.孔子家语·在厄[M].北京:中华书局, 2009:165.

上一篇:灾备系统的问题论文下一篇:信用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