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途径(精选8篇)
教授途径 篇1
本刊记者:您好彭教授, 请问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对城乡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彭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的示范工作, 是贯彻党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精神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可以看出,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 夯实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示范工作所选择的是景观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并已形成一定旅游规模、人居环境较好的村镇, 其突破口是旅游经济, 这对完善和提升城乡产业结构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受到“城市偏向”政策的左右, 城市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并获得大量来自农村的要素资源, 而农村的发展却只能靠自身的力量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造成城乡巨大的发展差距和明显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通常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是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而农村则以第一产业为主。因此, 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倡导以自身的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旅游资源为依托, 以农村地区为主导发展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村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好村镇自身的优质旅游资源, 突破原有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 实现村镇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旅游资源, 还需要有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配套等多个因素, 这些都不是村镇自身能满足的, 需要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在城乡范围内的统筹配置。对村镇而言, 通过深度挖掘村镇的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 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旅游业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构成, 村镇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其它第三产业的发展, 更能够促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联动发展, 帮助促进村镇特色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 实现村镇经济的整体提升。因此, 依托自身优质资源的村镇旅游产业发展, 是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 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对城市而言, 作为村镇旅游的高端服务提供者, 城市在满足村镇旅游的高端服务需求的同时, 也实现了自身的产业结构转型和提升。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是, 围绕着村镇旅游产业发展的城乡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是城乡互动的过程, 这个互动过程也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别的过程。
此外, 村镇旅游产业发展也有助于村镇特色的培育和塑造, 村镇可以旅游业发展为契机, 依据其区位条件、自身基础和发展条件等因素, 科学合理地确定村镇特色产业的主要类型、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等。
本刊记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自然生态环境, 请问在平衡农村和城市的环境差距旅游村镇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 如何有效平衡城乡环境差距?
彭教授:目前我国旅游村镇与城市在环境建设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对村镇建设投入的严重缺乏, 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村镇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大多数旅游村镇的旅游活动存在着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 在旅游高峰季节, 大量外来游客更增加了村镇设施配套的压力, 降低了村镇的环境质量。
第二, 村镇缺乏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粗放式的村镇产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在三次产业上均十分明显, 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 村镇的环境卫生管理意识淡薄。受长期以来村镇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村镇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严重滞后于城市, 生活垃圾、厕所、秸秆等问题成为村镇环境卫生质量低下的主要因素。
第三, 村镇缺乏对自身景观环境特色的正确认识。有些村镇在塑造特色景观时仅仅关注了自身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 却忽视了村镇周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要素, 或旅游村镇在塑造新的特色景观时片面追求空间形态与造型, 忽略了村镇的用地条件、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环境条件、气候特征等因素, 以及与村镇整体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特征的密切结合。
提升旅游村镇环境质量、平衡城乡环境差距主要可以有以下对策:
首先, 加大对旅游村镇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认清自然生态环境、历史环境的价值, 将环境提升到生产力的高度加以认识。同时, 旅游村镇应该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环境, 包括村镇建设的整体环境特色, 将村镇周边的农村自然环境与村镇的人工建设环境有机结合。
其次, 应加大对旅游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旅游产业的开发, 多渠道投入完善设施服务水平, 尽可能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 应强化技术在旅游村镇环境整治和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上的应用。如人畜粪便用以沼气生产或投入到绿色食品生产、农业废弃秸秆可用以秸秆气化生产燃气等。
第三, 引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模式, 改变乡村生活方式中的传统陋习。其中可包括运用一定的经济激励手段, 如通常生活垃圾是影响乡村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可鼓励乡村人工分拣生活垃圾并回收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报酬, 改变乡村生活垃圾对乡村环境质量的影响。
本刊记者:在化解城乡“二元”矛盾问题上, 旅游村镇建设起到了哪些作用, 在化解“二元”矛盾问题上您有哪些新的思路?
彭教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城乡社会在福利分配上的二元化, 如城乡在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城乡二元结构的彻底消除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村镇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 能够有效地调整和扭转城乡在福利分配上的严重不平衡, 化解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社会矛盾, 并维持村镇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 村镇旅游业发展带动城乡经济发展要素资源的统筹配置, 也为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产业的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化, 附着在城市户籍上的利益越来越小, 而农村发展要素如土地、环境等的附着利益越来越明显。旅游村镇的建设要充分依靠要素资源配置的城乡联动, 靠农村的附着利益来吸引城市社会的资本, 以利益共享为目标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消除二元结构。从目前我国开展示范工作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看, 介入村镇旅游业发展的通常有三股力量, 一是公权力, 指村镇及其上级部门, 也包括村集体本身;二是市场力量, 指旅游村镇的外部资本力量, 一般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是最看重经济收益的主体力量;三是村镇居民个体, 他们中有一部分既是旅游村镇的住民, 也是旅游业的经营者, 是村镇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外部资本介入旅游村镇的开发经营, 通常会造成旅游村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果在这一经营模式中不能妥善处理好这三股力量之间的旅游收益分配, 忽略村镇集体与居民个体的利益, 将无法调动他们参与旅游的积极性, 也将无法缩小城乡的二元差距。因此, 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化解二元矛盾, 必须处理好旅游村镇建设中的这三股力量, 建立公平的村镇旅游开发收益机制, 平衡好这三者的经济利益。
本刊记者:目前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是否对城乡人口合理流动起到正面效应?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彭教授: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将改变目前大多数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远离家乡的大中城市。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报告显示, 2009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 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占63.3%。相对大城市而言, 中小城镇更贴近广大农村区域, 拥有相对较低的入城门槛, 更适合农民工入城定居, 形成梯度人口转移模式。发展特色景观旅游村镇, 可以从国家城镇化战略上转向重点发展中小城镇, 降低整个区域城镇化的门槛, 通过城乡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示范项目的带动, 支持中小城镇旅游功能的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将更多的农民工吸引到村镇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就业和生活, 这也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公布的两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共216个, 其中167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约千分之四;49个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占全国行政村的总数不到万分之一。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名镇 (村) 建设的示范意义巨大。
本刊记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的打造是否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
彭教授: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本身就是在城乡统筹的目标下提出的, 城乡对产业发展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利益的共同诉求, 推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素资源在城乡的流动和统筹配置, 必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尤其是随着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对旅游服务设施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 一般旅游村镇无法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服务需求, 必须要靠更高层次城市 (镇) 来提供, 如更大区域范围的旅游交通集散、更高层次的住宿等需求等。同时, 城市的部分旅游服务功能也会重心下移, 以满足一些旅游金融、信息、购物等需求。这些下移的服务功能及其设施建设, 也提升了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本刊记者:如何处理好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的旅游业发展与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彭教授: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中有很多是依托传统特色建筑与设施资源的, 在这类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发展旅游产业与保护传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矛盾。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对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保障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公布的两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中, 有不少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先后公布的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重合。这些村镇古老的建筑风貌、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古韵生态以及宝贵的历史价值, 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并成为了旅游的热点。当前, 我国有不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无度的旅游开发和金钱欲望的面前, 一些原生态的有历史价值的东西正在退出我们的视野, 当这些村镇成为旅游景区后, 停车场、餐饮设施、宾馆和道路交通建设在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时, 却破坏了这些村镇独有的儒雅和幽静。因此, 适度地对这些村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合理的, 而且还可以促进村镇的保护和发展。但是, 在开发这些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的旅游资源时, 要进行科学的规划, 特别是要以不破坏这些村镇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其内涵为前提。
本刊记者:感谢彭教授接受我刊采访。
摘要:旅游村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城乡统筹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旅游村镇建设相关问题, 本刊采访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彭震伟教授。
教授途径 篇2
记者从本次会议信息中获悉,今年2月27日,由徐亚伟教授和他率领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团队完成了上海地区首两例ACP左心耳封堵手术。这一消息在国内该领域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因此,近日,本刊记者借徐亚伟教授莅京参加学术活动之际,就这一新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其他热点话题,对他做了深入采访。
左心耳封堵术可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
在采访中,徐亚伟教授首先介绍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房颤可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脑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属于左心房的一部分,它被证实是房颤患者90%以上血栓栓子的来源。左心耳封堵手术是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患者血栓脱落引发的脑卒中,从而避免残疾或死亡。
他继续介绍说,近10年来,左心耳封堵技术日趋成熟,多个研究证明其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此项技术尤其适用于既往有卒中或有卒中高危因素,但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长期抗凝药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WATCHMAN和ACP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两款左心耳封堵器。目前国内已有数十家中心陆续应用WATCHMAN行左心耳封堵术,而ACP使用经验则相对不足。不同于WATCH-MAN封堵器,ACP是用于封堵左心耳近端的封堵器,并且已经通过“欧盟认证(CE MARK)”,也通过了中国的FDA认证。
徐亚伟教授形象地解释说,比较ACP和WATCHMAN的设计理念,WATCHMAN更像是“塞子”从内部塞堵左心耳,ACP则像“盖子”从外面盖住左心耳开口。因此,WATCHMAN更加适合封堵开口较圆、单叶或者主叶清晰的多叶左心耳,否则易形成残余分流或残腔。ACP则是在左心房面封堵左心耳开口,理论上可以覆盖几乎所有类型的左心耳;但较大的外盘可能压迫到左心耳临近结构,如二尖瓣及左上肺静脉等。
详解ACP左心耳封堵之施术流程
2016年2月27日,徐亚伟教授和他率领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团队成功完成了上海地区首两例ACP左心耳封堵手术。这两例手术完成后,随即在国内学界引起关注。因此,在采访中,徐亚伟教授结合此两个病例,详细介绍了ACP左心耳封堵术的相关流程。
徐亚伟教授首先介绍说:“在这次临床探索中,我院心脏中心完成的第一例手术为封堵常规尺寸的左心耳。但应用其行左心耳封堵术的一般流程和WATCHMAN并不完全相同。”
他详细介绍说,首先是封堵器植入前步骤,与WATCHMAN相似:常规消毒铺巾,静脉麻醉下经口插入TEE探头。无创/有创血压监测。穿刺右侧股静脉,SL1 Schwatz鞘管进入右心房。TEE定位下穿刺房间隔,穿刺点定位在房间隔的向后、向下位置。置换ACP封堵器专属推送鞘管进入左心房。行左心耳造影,与WATCHMAN类似,RAO30°+CAU20°可以更好地用来显示左心耳的开口及底部;ACP还推荐结合使用RAO30°+CRA20°这个体位,可以更好地显示左心耳的走形。其次是ACP的选型。ACP封堵器的选型依据主要是锚定区的直径,通常由TEE及造影来定,常规推荐ACP的型号比锚定区直接大3mm至5mm。第三是ACP的展开。ACP封堵器装到推送鞘后顺外鞘进入左心耳准备展开。ACP展开的第一步是推送封堵器出外鞘形成“球”状结构,用于定位至锚定区,随后展开成“罗马士兵盔甲”形状。经TEE及造影证实确定固定叶位置及固定性较好后,展开封堵盘。牵拉试验确保固定良好。第四是ACP的回收再展开。ACP封堵器可以进行半回收。往回牵拉推送内鞘,封堵器逐渐缩回至外鞘内,逐渐再次形成“球”形,注意两个铂金标记点不能回收进入超过外鞘的标记环,进行再次释放。如果两个铂金标记点回收进入超过外鞘的标记环,封堵器不能再次释放,必须进行整体回收。
徐亚伟教授接着重点解析了ACP的释放标准。他指出:ACP封堵器展开后至与推送杆解锁前,需要注意五点:一是固定叶需要适当的压缩率;二是确保封堵盘的封堵性能好;三是封堵盘需要凹面向左心房,保证来自固定叶的牵引力能给封堵盘更好的封堵力;四是固定叶的长轴需要垂直于锚定区的长轴,保证固定叶合适的压缩及连接杆的稳定;五是固定叶需要更多地超过回旋支(至少2/3),以增加固定性,一般需要TEE来测定。另外,为确保固定良好,需要轻轻地做牵拉试验,但要避免暴力拉扯。ACP有一个特殊的测定稳定的方法,保持适当的拉力牵拉封堵盘形成“椭圆形”,保持五分钟左右,若封堵器位置没有发生变形,说明封堵良好。释放前TEE还需要评估残余漏。
“这例手术使用了26mm ACP封堵器,尝试展开时一次即达到释放标准,压缩比为13.5%———就是22.5mm实际展开后6mm设计的展开最大直径,最终固定良好,TEE提示无明显残余漏。”徐亚伟教授说。
在解读第二例手术时,徐亚伟教授阐述说:“第二例为巨大左心耳,超过了ACP理论的应用范围。我们采用了ACP对巨大左心耳的特殊处理方法顺利完成。”他随后介绍说,理论上ACP封堵器可用于封堵锚定区直径小于28.6mm的左心耳,一旦超过这个上限,固定叶缺乏合适的压缩率将降低整个封堵器的固定性能。我们使用改良法成功对第二例的特大左心耳行封堵术。术前TEE多角度测定左心耳开口最大30mm,锚定区约为28.5mm。在行左心耳造影显示左心耳开口及锚定区基本平行,锚定区直径约为35.5mm。若采用常规方法,植入ACP封堵器后,存在脱落的风险。我们采用的改良法主要是重新定义新的较短的锚定区,测定为26mm。以此新的锚定区行ACP封堵器常规植入,释放前必须进行强度较大的牵拉试验。释放封堵器后,封堵盘斜向突入左心耳口内,残余少量残余腔室。本例使用ACP的最大尺寸30mm封堵器,封堵盘直径为36mm。尝试展开3次后达到释放标准,压缩比约10%———实际展开后固定盘直径约为27mm———固定良好,TEE提示无明显残余漏。
徐亚伟教授继续介绍说:“两位患者清醒后返回普通病房,予以心电血压监护24小时。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24小时后续用达比加群抗凝。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心电图、心超等检查。心超提示封堵器堵在原位,无残余分流,无明显心包积液,房间隔穿刺部位闭合。术后第3天出院,出院后拟继续予达比加群抗凝2到3个月,换用双抗6个月后长期使用单抗。术后第3、第12个月复查食道超声。两例患者目前随访7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
介绍完两例手术的实施过程,他总结说:“总体而言,第一例患者左心耳直径较为适宜,一次展开即可有效封堵左心耳开口。第二例为巨大左心耳,35mm的直径即便应用WATCHMAN,也很难实现对心耳的完全封堵。此例手术通过定义斜向的新锚定直径,实现对左心耳底部的有效封堵。虽形成一定的残腔,但深度小,残腔面光滑,不易形成血栓。”徐亚伟教授认为,“通过两例手术的临床实践,我认为ACP封堵器的成功应用,为房颤患者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增加了一种新的选择。”
BVS的诞生是冠脉介入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据悉,在徐亚伟教授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在生物可吸收支架(BVS)的科研领域也做了大量工作。谈到BVS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时,徐亚伟教授首先说:“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诞生可谓是冠脉介入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随后他详细介绍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冠脉介入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以金属裸支架为代表,第二阶段则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代表,第三阶段以可降解涂层支架为代表。2006年,雅培公司率先研发了第四代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支架)。AB-SORB临床实验5年的结果数据显示,ABSORB支架可完全溶解于体内,不但促进血管自然功能的恢复,也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力证了该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同济大学副校长葛均波院士率先研发了新一代国产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Xinsorb支架)。该支架使用高分子聚乳酸材料构建雷帕霉素释放平台,两到三年完全降解吸收,有效防止支架再狭窄和血栓事件。在30例A型病变随访5年的临床研究结果中发现,Xinsorb支架完美植入靶病变,随访期间均无支架内血栓、MACE事件的发生。2014年启动“国内Xinsorb生物全降解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确诊性临床试验”,全国共17家医院参与,到目前为止400例随机对照入组研究已经完成,临床随访工作持续开展;800例单组注册研究正在进行中。就徐亚伟教授所在的心脏中心随机对照入选的96例患者临床随访结果显示,Xinsorb支架手术成功率100%,随访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低,部分患者1年冠脉造影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徐亚伟教授表示,生物可吸收支架代表了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厚度对支架通过靶病变的性能产生的影响也引起极大的关注。因此,在真实世界的临床观察与应用中,我们应努力克服支架的不足,优化机械性能,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研究动态,相信在未来科技大发展的潮流下,生物可吸收支架一定不辱使命,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让心梗急救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于2014年11月12日召开了“急性心梗区域救治网络体系及移动信息平台”研讨会,由其研发的国内首套移动D to D(Doctor to Doctor)系统在该院心脏中心正式启用。谈及该系统,徐亚伟教授解释说:“D to D系统使心梗急救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通过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端口对接,实现手机、平板电脑即时查看包括冠脉造影动态图像等在内的各种医学影像,节省急救病人的等待时间。这套系统的成功应用,对于急救病人来说,可以大大缩短院前、院中等待时间。急救病人上了急救车后,可以在车内做验血、心电图等检查,从抽取第一滴血到出结果,只需要12分钟时间,而验血、心电图等检查报告可以直接实时发送到院内急救指挥中心,如果医生判断该病人为急性心梗患者,可以申请开通绿色通道,急救车直接将病人送到心内科导管室进行手术治疗,免去急诊室等待时间。”
徐亚伟教授继续说:“除此之外,我院心脏中心还可以实现跨区域远程救治。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实现医生在本院电脑上看静态的报告,例如CT、验血报告等,但是很少有医院解决在院外通过手机查看动态图像的技术桎梏。冠脉造影是动态图像,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医院只能在本院导管室里查看。对于急性心梗病人而言,冠脉造影诊断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此急性心梗病人远程救治一直止步不前,但我院利用D to D系统,便成功解决这一技术障碍,使得医生能够远程调用、查看动态冠脉造影的诊断图像。此外,医生还可以在院外甚至国外,通过手机观看整个手术过程,对正在进行手术的医生进行远程遥控及手术指导,真正实现院内院外专家即时、便捷、联动的合作。”
在采访中,徐亚伟教授在回顾“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华语国际论坛”的举办情况时介绍说:“2014年10月成立的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为世界范围内广大心血管华人医师搭建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该协会旨在促进国际间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和互相发展。作为心血管领域的一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在世界心血管领域发出华人的最强音!”
话题回到这次会议上,徐亚伟教授简要介绍道:“立足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广泛的影响力,这次论坛邀请了包括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HAHA)的20余位美国专家以及来自德国、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众多华裔专家逾50位,秉承‘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交叉融合,缩小指南实践差距,共同提高临床水平’的主旨,专家们分别就心血管病学界最新学术前沿相关的专题进行精彩演讲,将他们的宝贵经验与国内学者一起分享,为境内外心血管专科医生提供了一个热烈讨论、深入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联结友谊的平台。今年的OCC‘华语国际论坛’同时体现了对海外心血管病领域华人学者的情谊联结和关注。从国际视野聚焦世界华人‘心’力量,这不仅是对故土眷恋的升华,更体现了世界华人专家的深厚情谊!”
专家简介
教授途径 篇3
1.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2.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3、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4、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但现在的教育让女人承担了太多责任,让男人逃避了太多责任。
5、中国的篮球不缺乏技术,不缺乏金钱,但他们缺乏责任感,哪怕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感。为什么中国男子足球队却总是输给别人呢,他们绝对不缺钙,这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问题,因为实际上的问题在于精神已经残废了。
6、教育应该让中国懂得自尊。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外国人就低头,女生看到外国垃圾一般的男人都想讨好。同志们,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多么地没有尊严。在留学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得有灵魂,活得有骨气。
7、滥用学历:我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我从来是看人不看学历的,学历不等于能力。你们现在的招聘动不动就要高学历,我就是要批判这样做。招聘时也总是看学历。学历是指一个人读书还可以,并不能代表他能够当你的经营人员、开发人员。我们有很多同学成绩好,却什么都做不了。在我们大学像我这种程度的人,招博士生是从来不看成绩的,成绩算什么!现在我从事的这个领域在中国有三个杰出的人才,当初在读研究生时都补考过,而成绩考得好的几个人却都跑到美国去卖中药了。
8、西服、果奶不是民生大计!千岛湖的农夫山泉是好,但水什么地方没有?这就是问题。另外,温州经验好不好?好!但如果我是国家主席,我可不会在全国搞温州经验。温州经验说到底是民族经济全部被国外吃掉。你的资本算什么,温州老板的那点钱与日本老板相比就不算钱,马上会被吃掉,而且技术含量极低。我去了温州好几次,看到的都是家庭工厂,与现代企业能比吗?
9、我们现在想的只是“卖得越多越好”。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人们的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民族已经没有这个精神了。高等学校投了几十个亿买研究设备,但这些设备90%都是进口的,没有一样是国产的。买来的时候觉得很了不得,可以哄领导,但是若有哪个学生把仪器弄坏了,就死了,我们国内的企业没有一家敢修仪器的,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仪器没有一家工厂能够生产,这就是我国现在整个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我们不愿意踏实地来做这些工作,而只是做了很多表面文章,既生产不出材料,也没有先进的制造工艺。
10、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全实现了她当初的办学宗旨:“成为美利坚
合众国的预备学校”。如果我是中国的纳税人,我怎么能想得通,我国国民花那么多钱投入到这个学校,可它培养的人却都跑到美国去了,为他们服务了。可是你有没有看到美国go-vern-ment为我国哪个大学捐过点钱?你们体现出这么一种胸怀是什么意思呢?
11、为何出国后会更爱国?我恨日本人,我到日本拿的奖学金都被告知不要告诉日本人,怕日本人嫉妒,他们就是要培养汉奸。但是我到日本是越培养越恨,神户大地震时我在日本,我是中国留学生的领导,那时死了许多中国人,其中杭州人最多,就因为日本人先救日本人,根本顾不上救中国人!在日本空港,日本国民的进港通道有8个,而仅给外国人留一个,你得排队,等日本人全部走完了,他再转换牌子,让外国人再进来。
12、什么叫素质?英语、计算机、钢琴都会一点儿能算是素质吗?我住的那层楼的孩子都在弹钢琴,我就听到二楼的一个男孩子在弹《致爱丽丝》时,边弹边哭、边骂他妈妈。爸爸妈妈都是音盲,却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这么好的太阳,让孩子坐在屋里,他能受得了吗?这是何必呢?
13、我们浪费太多时间学毫无用处的英语:幼儿园3岁开始学英语,我这个观点不知你们是否赞同,我在学校讲课时,学生们听了觉得我所说的正符合了他们的心意。我认为:语言、计算机就是工具。中国的外语教授讲英语还不如美国卖菜的农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日本博士、德国教授说不出英语的多得是!我们怎么能说一个人不会说英语就是文盲呢?语言就是一个工具!你没有那个环境,他怎么能讲这个语言呢?
14、关于出国:我认为中国人的民族心理这几年扭曲到什么程度了!我到英国大学见到了十几个中国留学生,他们都向我诉苦:每天只睡4个小时!浙大有很多老教授,夫妻两个连走路都走不动了,孩子却在美国。外国人不理解,认为中国人有病:为什么夫妻不在一起,而是一方在国外、一方和孩子在国内,中国人这是何苦呢?!父母老了,是否需要人服侍?在国外的,是否想念父母呢?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知是为了撑什么面子?!在日本,我只能请他吃一碗面:一天晚上,请了8个教授一个人一碗酱油面,就花了我1000元人民币!所以,我在日本就呆不住,像我这样的人,我现在就不愿出国,去10天可以, 去1个月我就受不了!
论“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 篇4
(一) “教授治校”溯源
“教授治校”是源于中世纪巴黎大学的一种大学内部管理传统。在被誉为“西方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 教师仿效城市手工艺人自治的管理方式, 自发地联合起来, 成立了以教师主导的教师行会。通过这个组织, 该校的教师们共同决定和处理包括学生遴选、课程设立、教师延聘等内部事务, 由此形成了“教授治校”的传统。[1]受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自由人格的影响, 欧洲大学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将“教授治校”模式推至实践的顶峰。柏林大学建立了由全体正教授组成的教授会, 教授会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 如遴选校长、任聘教授等。[2]“教授治校”在我国的提出始于上个世纪初。对此推广有重要贡献属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和清华校长梅贻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是国内倡导“教授治校”的第一人。他在民国初期担任教育总长时所起草的《大学令》是其治校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提出设立讲座、评议会和教授会的规定, 初步体现了“教授治校”思想。[3]梅贻琦先生作为一名留美归国的年轻教授, 被美国的学术自由的氛围所感染, 也提倡“教授治校”。他从制度上确立了“教授治校”的真正地位, 强化了清华大学教授会、评议会及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领导体制, 使这一民主管理模式强化完善。但遗憾的是, 由于历史原因这一理念没能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扬, 甚至在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中, “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被批得一无是处, “教授治校”的地位岌岌可危。
(二) “教授治校”的内涵
近年来,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教授治校”再次被热议。那么“教授治校”的内涵是什么?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探讨。主要争议在于教授到底该治什么, 权限范围有多大?有学者认为, 教授应该管理大学所有的事务, 持此观点的代表学者是韩骅、高田钦。韩骅认为, “教授治校”即教授集体全权管理大学事务。[4]高田钦认为, “教授治校”在性质和内容上是指掌管学校的一切事务, 并非参与管理学校的部分事务, 不管采取何种形式, 其实质是教授掌握决定权。[5]有学者认为, “教授治校”的对象与权限主要是治理学术性事务, 即“治学”, 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意忠、睦依凡等。张意忠认为, “教授治校”的内涵主要是治理学术事务, 其实质是教授“治学”。今日之“教授治校”绝非是中世纪教授集体全权管理大学事务的治校, 而是决策学术事务, 不是管理学校, 更不是去做行政工作[6]睦依凡教授也有相同看法:“教授治校是个限制概念, 其治校的内容通常限定在对重大学术问题进行参与决策的范畴, 教授治校多为参与治校而非决定治校。”[7]
从上面学者对“教授治校”内涵的分析来看,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教授治校”与传统中世纪的“教授治校”并非同一概念。我们发现, “传统的高等教育自治现在不是, 也许从来都不是绝对的。”[8]也就是现代大学的“教授治校”被赋予新的含义。首先, “教授治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校的自主和自治, 治校范围限定在对重大学术问题的决策上。如学术政策的确定、教授的晋升和聘用、学位的授予、课程的设置调整等。其次, “教授治校”多为参与治校而非决定治校。
二、“教授治学”
现代大学制度大力宣扬“教授治学”, 而对“教授治校”提出了质疑。那究竟“教授治校”为何在现代高校中行不通, 出现了什么问题?
(一) 从“教授治校”转变成“教授治学”的原因
20世纪以来, 特别是二战以后, 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及在民主思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员要求参与到大学的管理之中。随着大学自身规模的膨胀和内部事物的日益增多, 导致了大学, 尤其是巨型研究性大学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 由于教授精力和能力有限, 不能兼顾学术和管理工作, 而且教授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从自己特定的学科和专业出发, 很难把握全校的整体发展, 导致大学的行政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成为大学权力的越来越重要的形式。基于这些原因, 有研究者对几百所大学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 教授参与行政越多, 学校的业绩表现越差。因此, 在中国目前这个特殊的阶段, 与其让教授治校, 不如让教授单纯地去治学。于是“教授治学”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 “教授治学”内涵
学术界对“教授治学”的界定至今众说纷纭, 尚无定论。张意忠在其博士论文中做了这样的描述:“教授治学作为学术管理的传统, 始于中世纪大学, 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了这一概念及相关制度以新的内涵。”[9]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认为, “教授治学”就是强调教师要做学问, 教师要参与学校的学术管理:一是学术为基, 育人为本, 教授治学;二是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教授治学;三是党委领导, 行政管理, 教授治学。[10]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认为, “教授治学”的内涵包括教授“治学科”、“治学术”、“治学风”和“治教学”。
三、“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异同点
(一) “教授治学”、“教授治校”的共同点
从上面内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 “教授治学”、“教授治校”二者存在着一些共同点。
1. 二者都为追求高校民主管理和自由。
剑桥大学副校长阿什比认为:“社会上森严的等级制度, 在大学应该完全颠倒过来;大学工作应取决于校董、校长者少, 取决于教授、教师者多;别的机关并不如此, 大学却必须如此。”民主治校是“教授治校”的思想内核, 学校自治是其体制渴望。“教授治学”就是要求教授对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民主管理, 可见民主也是“教授治学”的特点之一。“教授治校”就是要求教授有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教授的学术权利不受社会行政权力的制约, 自由的进行研究、教学。
2. 二者都发挥教授的作用, 都是治理学术问题。
大学教授是大学形象的缔造者, 是大学的灵魂。为此, 在现代大学管理中, 不管是哪种管理模式, 教授都应发挥主体作用。在“教授治学”和“教授治校”的概念中, 我们不难发现, 在现代大学中二者都提倡治理学术事务。现代大学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学术自由, 其实质是在现代大学内部注重学术权力。由于现代大学存在的组织基础是课程和学科 (专业) , 而课程和学科是由掌握高深学问的教授组成的, 所以, 参与学校学术决策是教授学术权力的重要体现。
(二) “教授治学”、“教授治校”的不同点
由“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的概念表述可以看出, 一个是治校, 另一个是治学, 二者肯定是存在差异的。从“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的概念看, “教授治学”应该是“教授治校”的一部分, 从属于“教授治校”。
首先从教授在大学管理中应拥有的权力来看,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教授治校”是“教授治学”的更高层次。大学教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启蒙、发现和造就各式各样的有用之才, 因此“治学”是教授本职。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治学治理好了才能向着更高层次的治校发展。一个教授连本职的治学都做不好又怎么能治校呢?“教授治学”是“教授治校”在我国的表现。前面已经讨论过“教授治校”在我国行不通。但“教授治学”既是一种权力, 更是一种责任。它在我国的实际运行中还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 表现在权力的实现需要法律的刚性保障, 责任的履行需要制度的约束规范。因此, 笔者认为, “教授治学”的实行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路径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郑刚.梅贻琦“教授治校”管理思想论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09, (3) .
[2]袁耀梅.“教授治校”的历史考查[J].理论研究, 2009, (3) .
[3]李娟.“教授治校”理念述评[J].教育研究, 2007, (3) .
[4]韩骅.论教授治校[J].高等教育研究, 1995, (6) .
[5]高田钦.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其合法性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07, (1) .
[6]张意忠.论“教授治校”及其现实意义[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9) .
[7]睦依凡.教授“治校”:大学校长民主管理学校的理念与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3) .
[8]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33-37.
[9]张意忠.博士学位论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6, 120.
教授途径 篇5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为何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最近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实际上是我国的高等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尚有一段差距。其中除了政府的投入,办学主导思想,培养手段等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来源、教授的聘任与晋升制度尚有值得商榷和改进之处。本文作者就德国大学教授的聘任模式与特点加以介绍和论述,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期望会对我国高等学校教授晋升制度的改进有所裨益。
1 德国教授的聘任方法
联邦德国当高校某专业因教授退休或专业扩展需要设置和补充教授时采用公开招聘制度,即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启示,由于教授的岗位社会地位高、待遇高、工作稳定,竞聘人员较多,通常会有8-10人以上参加竞争。招聘时,由大学的教授招聘委员会主持进行。该委员会由大学的主管领导,相关专业的教授、州政府的官员和学生代表组成。应聘人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并有一定的工作阅历。他们除了向委员会提供个人的经历外,还要进行试讲并参加答辩,一旦成功竞聘,如何引领本专业走向世界前沿的思路和方法,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如何改造该院校的现状使之成为国内、国际最具竞争力的专业。经过委员会多次遴选,最后选出一名教授,再报请州科学部或经济部进行批准方能上岗。这些教授竞聘成功后便可终身工作直到68岁退休时为止。
2 德国教授聘任的特点
德国教授岗位的聘任不同于我国的按资排辈,按工作年限晋升,采用外部招聘的制度其特点主要有:
2.1 外部招聘防止近亲繁殖
德国的大学招聘时,当竞聘人员其它条件相差不大时,通常优先外院校的博士毕业生。这样可以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防止一个学校只信任子弟兵,排斥外来体系,形成一个传统的体系,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和新思路的形成,由于招聘时竞争较为激烈,筛选较为严格,因此这种方法往往均能奏效。
2.2 年轻化,谁最年轻,谁有优势
由于德国的学制较长,中、小学13年,大学5年,总计18年,而男性公民中学毕业后要服1年半到2年的兵役,因而一般大学毕业的年龄约为27~28岁,博士的学制为5年,通常拿到博士学位的年龄为32~35岁,同时招聘时还要求具有工作阅历,所以参加招聘的人员通常都在40~50岁之间,这些人员竞聘上岗后直至68岁退休能够工作的年限不多,因此竞聘者在条件相当时,谁年轻则优先上岗。
2.3 必须具有工作阅历,才能参加教授的竞聘
在德国大学招聘教授时要求应聘者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要在企业或研究单位5-10年以上才具有应聘资格,其理由是:如果作为机械设计专业的教授本人未设计过机器,如何教学生设计机器,教授未参加过大型科研的研发工作,如何带领大学生和博士进行前瞻性的科研工作,在德国通常不存在博士毕业后直接留校继续工作当教授,只有到工厂企业或研究所工作5~10年后才有机会竞聘教授。
2.4 创新性,具有引领本专业走向世界前沿的潜力是最主要的竞聘条件
由于德国应聘教授的人员均已获得博士学位,其专业领域的知识总体来说已可以胜任教学工作。同时教授的许多教学工作也可以由他所指导的研究生来承担。教授的主要工作重心是了解企业对所培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科技部,工厂企业接来题目,或从事前瞻性的研究,引领博士研究生从事科研,使本专业的科研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预测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引领该专业向世界前沿发展,为此教授的创新性对本专业发展的锐敏性,预见性是招聘教授时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2.5 领导能力与公关能力
在德国作为教授通常并不直接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而是指导大学生、博士研究生进行科研,因此教授除了具有组织领导各种科研项目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与科技部、开发部,工厂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信任接来科研项目。在大学只要被聘为教授,即具有带博士研究生的资格。但是由于要给研究生发工资(相当于工程师的工资),因而课题多的教授所带的研究生数量多,无课题的教授则无法带研究生。并非像我国一旦具有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即可招研究生,并不与其科研经费和科研课题的多少挂钩,在德国则利用经济杠杆考评教授的水平,当然这对教授的业务能力、领导能力、公关能力都是一个考验,例如笔者的一位同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斯图加特大学自动化研究所获得了博士学位。先后在载姆勒—奔驰公司,AEG公司,磁浮列车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前几年因为承接了欧共体3亿欧元的科研项目。后才被聘为汉堡大学的教授,若无此背景,想应聘教授也有相当的难度。
2.6 终身制带来僵化和后期发展缓慢的问题
德国的教授一旦被学校聘任即为终身教授直至68岁退休为止。这些教授往往在聘任初期精力充沛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意识。能引领该专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当过了5年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后,可能会产生僵化、保守、满足现状、竞争压力小等问题,影响了该学科和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德国教育界普遍关心和讨论的课题之一。
3 对我国教授晋升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根据我国的国情可适当进行部分专业的教授公开招聘,用竞争机制改变目前的按年头晋升制度。
3.2 改变目前仅靠大学和上级人事、教育部门专家组的教授资
格的投票机制。扩大大学聘任教授的自主权,由大学的教授聘任考评委员会进行由多人参加竞岗的教授公开招聘制。
3.3 改变重量轻质的评审办法,不能以写出多少篇学术论文的
数量为评价标准,而应重点考评论文的质量,即独特性、创新性、科技水平和巨大的应用价值。因此一位有发展潜力的学者一篇文章可能已具备教授资格,而某些抄录的,较低科技含量和缺乏应用价值的文章十篇也不一定具备教授资格。
3.4 加强对教授综合能力的考评,教授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进
步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具有与工厂企业,上级部建立良好关系,承接各种前沿性课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领导大学生,研究生进行科技开发,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为此在评审教授资格时除提供书面材料外还要进行多次答辩以具体考核其综合的工作能力。
3.5 打破铁饭碗,对不能胜任工作,不能领导本专业向前发展而
是唯钱是途的教授可以实行类似工厂企业的下岗制度,增加教授的竞争压力,宁缺毋滥为创新人才,大师级的人才的涌现创造条件。
4 结束语
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的我国,要想从制造大国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大国,需要一批大师级的高等学校的领军人物,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科研和工业建设人才。传统的教授晋升制度已不利于大师级教授的涌现,为此改革我国教授晋升方法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期望通过对德国教授聘任方法及其特点的介绍和对我国教授晋升制度改革的几点不成熟看法,也许能够对我国教授晋升制度的改革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联邦政府新闻与信息局“德国概况”(M)植林莎西?德出版社,1999年.
[2]李冒芳,梁翠英.当今德国教育概览.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张雄教授 篇6
陕西省洛南县人,1961年8月出生,中国共党员,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曾长期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原陕西教育学院)数学系主任,现任该院人事处处长,三级教授。他先后获全国曾宪梓奖、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雄教授出版有《数学教育学概论》、《数学发现之旅》、《名师是怎样炼成的》、《高等数学》、《大学数学知识本体教学论》等教材和专著29本,在《教育研究》、《自然辨证法研究》、《应用数学学报》、《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Af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等国内外几十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并荣获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等省部级奖7项,厅局级优秀成果奖3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他编著的《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材,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级优秀课程资源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数学教育学概论》被著名数学家张景中院士、南京大学博导郑毓信教授等著名专家誉为“中国数学教育学学科体系标志性著作之一”(该表述在《数学通报》上)。
张雄教授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提出了知识本体教学论,强调知识本身的创造和知识本质的理解在大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对数学本身的研究来化解教学难点,优化教学,彰显数学教学的数学本质。在数学美学研究中,从学科体系到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他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
瞿明仁教授 篇7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省级及省级以上课题1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江西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目、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计划1项、江西教育厅2项、江西省农业厅2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第一完成人)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第一完成人) 、江西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2项, 获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三等奖2项。
先后主编了《饲料卫生学》 (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家畜实用饲料配方》 (江西科技出版社) 、《饲料添加剂应用手册》 (江西科技出版社) 等三部著作;参编了《家畜营养与饲养》 (全国农业推广养殖专业硕士生教材, , 中国农业出版) 、《饲料添加剂学》 (全国21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饲料安全学》 (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实用生态农业技术》、《江西农业战略研究》等5部著作;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近100多篇论文。
1993年5月被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教育工会、团省委等四家联合授予江西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8年被江西省教委评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1、2004、2006年连续3次被江西省教委评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004年10月获江西省“优秀青年学者”。先后10多次被江西农大党委及行政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先霈教授琐记 篇8
别看我和王先霈教授同住在一个校园, 也常同车外出参加各种讨论会, 其实我们是很少就作家创作或文学状况聊点什么的。他是位掖得住话的长者, 我是个锋芒毕露的狂客, 只要我们在同一个会场, 只要他的发言在我之后, 总免不了要磨圆一下我的言辞的。从早些年在省作协讨论醒龙、应松, 到后来在湖北大学讨论方方、一光, 再到近来在湖北报业集团讨论易飞, 他都是如此。时间长了, 渐也悟得, 他是同作家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的评论家, 我是坐在自我的板凳上说话, 屁股决定脑袋, 那番理解、那种体恤, 那份关爱, 我是学不来的;只是常委屈了我, 不免憋闷得慌。一个儒雅, 一个张狂, 要说其乐融融地交流, 自然就不那么便当;何况他还是引领我为文论道的启蒙老师, 多少是有些敬畏之心的。
那还是在“文革”后期的华师京山分院, 他从江西调到这山旮旯里来给我们这帮工农兵学员上文艺理论课。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先生上课居然从未见他携带讲稿, 一会儿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纸片儿, 一会儿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烟盒, 慢条斯理、娓娓而谈, 其言辞之淡定, 其身姿之沉稳, 其理路之清晰, 其论说之透辟, 很快便征服了我们这帮自以为是的工农兵学员或者前知青、前红卫兵, 我们也视他为隐士级的传奇人物。记得我曾拿自己写的文章去请教过他的, 在很谦和地听我侃侃而谈过后, 淡淡问道:你文章最想说的是什么?我又滔滔不绝起来。他依然倚坐在侧洗耳恭听。末了如抚琴弄弦, 轻撚慢拢点拨道:好话不需多, 能用一句话把你的观点说清楚, 你就想清楚了。醍醐灌顶一句话, 让我享用到如今。现在我还常用这句话去对付写论文的晚辈后生们, 坐收百试不爽之功。
不过比之于同辈上下的哥儿们, 我大概又是最能与先生随意交往甚至争执上几句的, 那是因为我有拿捏得住他的地方, 这就是吃。我与先生“同吃”的深刻程度或许远胜于说文论道。当年我们分住前后栋, 日子过得颇清贫, 有时口中淡出鸟来, 想揩点油了, 便下我的二楼, 登他的六楼打食去了。不是说他比我富有, 而是先生常年埋头于读书作文, 于烹饪之道、口腹之乐向来是粗放经营的。因此年节时家中备贮的腊味、山货亦常因不屑打理竟任之风干变味。我曾眼睁睁地看到那只觊觎已久的肥墩墩的腊羊腿是如何从油光镫亮渐至于干瘪失色的———就那么挂在阳台上任凭岁月的冲刷。暴殄天物啊!吃也不能白吃, 以我的厨艺换一顿美食也属于按劳取酬了。于是找了一个宽闲日子, 拎了几根大葱胡萝卜敲开了六楼的门, 两小时后, 你自然就知道什么珍馐美味上了桌。别看先生不擅烹饪, 吃起来可生猛有加。我在贵州亲眼见他中午吃了花溪烧鹅火锅晚上又吃花江狗肉, 终于半靠在椅上独享“肉醉”的折磨;也听他说过如何连吃四只碗口大的红莲湖大闸蟹而从此见了虾蟹竟生戒惧之心的。这天, 基本上不饮白酒的他, 竟也满斟佳酿与我对酌助兴, 一锅胡萝卜炖腊羊腿风卷残云般地被我俩吃了泰半。尔后先生似记起什么, 歉然道, 留下些等孩子们回来吃吧。从羊肉上桌到撤席是很说了些话的, 至于聊了什么都付之于飞盏流觞、腊羊白汤, 竟是一点也不记得了, 只知道他对我厨艺的评价是远高于我评论的。某日他曾不吝评说, 我做的豆瓣鲫鱼胜过他在高级饭店吃过的许多鱼!此语既出, 对我的促进有如先生当年评价醒龙的《村支书》, 终于感到屁股坐一条板凳上的好处了。自此信心倍增一发而不可收, 相继创作出堪与“大别山系列”相媲美的糖醋鲫鱼、葱烤鲫鱼、干煸鲫鱼、清蒸鲫鱼、豆腐鲫鱼汤等系列作品, 区别仅在于醒龙终于得了茅奖, 我却连根奖毛也没看到。闹得我不时思忖, 是否又该请先生吃顿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