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实验师(含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岗位职责

2024-07-22

高级实验师(含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岗位职责(共5篇)

高级实验师(含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岗位职责 篇1

(一)熟悉本学科实验领域国内外学术和技术动态,提供学术和技术指导;

(二)根据本学科实验室发展要求,提出实验室建设方向,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拟订教学和科研实验方案;

(三)积极开展实验课题的研究,及时更新实验内容,编写实验讲义和指导书;

(四)负责指导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引进、验收、安装调试和技术开发工作;

(五)不断学习本学科领域的实验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掌握有关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六)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承担和指导实验装置的研制及有关仪器设备的改造工作,解决本学科实验技术中的疑难问题;

(七)指导中、初级实验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和学习;

(八)协助实验室主任做好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高级实验师(含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岗位职责 篇2

丁志文, 男, 1973年9月23日出生, 浙江台州人, 汉族,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业背景:皮革化学与工程;研究方向: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制革清洁生产技术。200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 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即在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任职, 一直从事课题研究与科技工作。现任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科技产业处副处长、制革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室主任;业务专长为制革清洁化技术和皮革废弃物再利用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 (其中9项为项目主持) 、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2项、院立项目3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9项;已获专利授权8项;先后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编撰出版专著《皮革和毛皮缺陷及清洁化生产》。2007年获段镇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曾几度荣获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现兼任《皮革科学与工程》编委、陕西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

人物篇采访

幸运添机遇结缘为皮革

记得笔者当年在上海富国皮革供职时, 曾有意于引进丁志文研发的制革清洁生产技术, 因故未遂, 然京沪两地彼此一席通话却留下良好印象。不意退休后叩访原中国皮革工业研究所老所长俞志洪高工, 寒暄中又谈及这位皮革界的后起之秀。于是, 彷佛漫步海滩见到一枚闪光的贝壳一般, 说不清是执着还是固执、是探幽还是好奇?无声的召唤驱使我走近他, 专访他, 倾听他, 当然也包括指望未来成为忘年交。

温祖谋 (以下简称:温) :称您为皮革科技界的一位后起之秀当不为过, 您的皮革事业正方兴未艾, 但业绩斐然乃有目共睹, 也许未来前景更不可量。对此您想说点什么吗?

丁志文 (以下简称:丁) :谢谢温老的褒奖, 我觉得我目前所取得的业绩与前辈们相比实在不值得一提, 只不过是因为我参加工作后机遇比较好单位也很重视和提携我, 再加上自身比较努力和上进, 才有了目前的一点小成绩。至于未来前景实在不敢贸然展望, 只是希望能踏实做好皮革科研开发工作, 努力为皮革行业贡献一些先进实用的技术。

温:您学习皮革专业或者说结缘皮革行业有多久啦?有何难以忘怀的、值得追忆的经历, 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

丁:1991年, 我考入当时的西北轻工业学院皮革工程系, 时隔4年后, 1995年大学毕业时竟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但当时我有点厌烦学生生活, 很想出来工作, 于是趁暑假到广东一家制革厂打工, 曾一度想放弃研究生的学业。在制革厂的一个多月时间里, 深深感觉到目

前所掌握的知识离实际生产还比较远, 于是在临近开学时决定回到学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这是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转折点。这段经历, 使我后来能够安心完成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6年学业, 也才有了今天的一点业绩。博士毕业后我放弃了到生产企业和高校工作的机会, 到了既能踏实进行科研工作又能与实际生产比较接近的研究院, 并可以充分利用研究院的行业资源进行研发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如今回首我到研究院后的近10年工作经历, 说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也是明智的。

温:在皮革专业领域, 您认为哪一方面是您的擅长?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否学以致用?是不是一个适合您施展抱负与才华的平台?

丁: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绿色科技正在全球兴起, 于是我的博士论文和参加工作后的主要研究内容都是紧密围绕着皮革绿色科技, 具体就是制革清洁生产技术和皮革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目前的主要工作也都是围绕这两个研究开发方向。我主要擅长于清洁化脱毛浸灰技术、清洁化鞣制技术、各类皮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我觉得目前我所从事的工作正是我心仪已久的, 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平台, 所以我很珍惜, 也很在乎。可以这么说:这个岗位, 既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安心开发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 又可以凭借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的行业影响力推广研究成果, 只要自己努力付出, 可望左右逢源。

温:我冒昧地问一下, 您是在哪里读研 (硕士和博士) 的?师从何人?与读本科时所学的专业关系如何?为什么这么说?

丁:我是在西北轻工业学院 (现名:陕西科技大学) 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的, 师从魏世林教授。毕业后考入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师从张铭让教授。我读本科时的专业是皮革化学与工程, 读硕士和博士时的专业也还是皮革化学与工程, 接受了整整10年的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有人开玩笑地说我是同时接受到了皮革界两所最富盛名大学的教育, 又到了皮革界唯一的中央级科研单位工作锻炼, 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温:所言极是, 您是个幸运儿, 您的两位导师也是业界顶级的, 所谓名师出高徒是也。也许, 您的职业生涯为时不长, 还不便奢谈自己的事业成就, 那么能否谈谈您当前的事业亮点或未来的理想高峰?

丁:我参加工作还不到10年时间, 确实还不便奢谈自己的事业成就, 但非常庆幸的是这几年的时间我一点都没有浪费, 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共承担了12项国家级项目 (其中9项为主持) , 并主持承担了2项省项目、2项市项目和3项院立项目, 积累了一批技术, 拥有一些发明专利, 为日后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许, 有点大言不惭, 我的理想是进一步完善目前开发的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和制革清洁生产技术集成模式, 并在制革行业中成功获得推广应用, 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量。

皮业仰传承科技贵创新

从学士走向硕士, 进而获取博士, 却矢志于皮革化学与工程;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 不停地在编织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丁志文。学生时代就富于睿智, 诸多论文和真知灼见无疑在不断丰富制革理论。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他, 理想在哪里?理想就是进一步完善目前开发的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和制革清洁生产技术集成模式, 并期待在制革行业中成功地获得推广应用, 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量。

温:就您关于皮革方面的论文和著作而言, 谈谈您的处女作或者代表作, 或者说哪一篇 (本) 您更喜爱?为什么?

丁:我比较喜欢我在上学期间所写的几篇论文, 那时思路比较开阔、活跃, 在制革理论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比较多, 尽管现在觉得某些观点有点过于激进, 但还是比较欣赏当时的思维模式。兹举数例, 幸勿见笑。例1, “生皮胶原膨胀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大胆指出教科书中关于解释生皮胶原膨胀与抑制现象的矛盾之处, 并利用Donnan平衡理论推导出修正后的生皮胶原膨胀公式, 解释了原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例2, “利用静电排斥理论解释生皮膨胀和抑制现象 (英文) ”:对现有利用静电排斥理论解释生皮胶原膨胀与抑制现象理论的不足, 提出修正方法, 并利用修正后的静电排斥理论解释了生皮胶原膨胀与抑制现象;例3, “制革过程中胶原降解与生皮膨胀状态的关系 (英文) ”:通过研究生皮不同膨胀与抑制状态下胶原的降解情况, 得出胶原降解与生皮膨胀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结论, 为膨胀状态下的浸灰和抑制膨胀下的浸酸提供了理论依据;例4, “不膨胀浸灰工艺的研究”:全面比较了膨胀浸灰和不膨胀浸灰的优缺点, 为减少浸灰过程中胶原损失和大幅度降低浸灰液比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目前由于主要侧重于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因此发表的论文多为偏向于工程技术领域, 比较满意的论文是“皮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所开发的有关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

温:丁工呀, 不简单, 学生时代就富于睿智, 您的论文和灼见无疑在不断丰富制革理论, 这分明令老夫为之刮目。那么当今您在皮革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较为突出的成果呢?成果要旨是什么?创新点或者闪光点何在?

丁:经过这几年的努力, 我们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 虽然部分技术目前已经在生产上得到了应用, 但应用范围都还比较有限, 希望能通过接下来几年时间的推广, 扩大应用范围。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清洁化生产技术和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这两方面。其一, 清洁化生产技术方面主要是开发了系列清洁脱毛浸灰技术和鞣制技术, 主要包括无硫化物排放脱毛技术、浸灰废液中硫化物和蛋白质回收技术、无铬鞣剂生产技术和铬鞣废液高效循环技术。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潜力: (1) 开发了利用压缩空气作为载气回收浸灰废液中硫化物和蛋白质的技术和设备, 克服了以往回收方法中硫化物回收率低和容易泄露的问题, 并在回收前先对浸灰废液进行循环, 提高废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增加该技术的经济性。 (2) 开发了铬鞣废液的高效循环再生方法, 通过再生去除影响回收铬盐鞣性的有机小分子配位体, 克服了回收的铬鞣剂鞣制性能差、蓝湿革颜色深的问题。其二, 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方面主要是开发了各种皮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包括不含铬废弃物、含铬废弃物和染色后的皮革废弃物, 开发的产品涉及宠物用品、皮革填充剂、皮革涂饰剂、饲料原料、再生纤维革、超微皮粉、胶原蛋白复合纤维和胶原蛋白复合膜等。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潜力: (1) 通过对含铬皮革废弃物的水解提取胶原蛋白理论的完善, 开发了能够大幅度降低胶原蛋白中铬含量和灰分含量的循环提胶技术, 并可以降低胶原蛋白粉的生产成本。 (2) 开发了利用制革灰皮下脚料或狗咬胶皮裁剪废料生产再生胶原皮的技术, 可以代替二层灰皮用于狗咬胶产品的生产, 大幅度提高原料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温:您在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科技产业处任职, 通常是怎样应对日常要务的?遇到过哪些突出困难?如何化解克服的?

丁:我日常的主要工作是带领研究室的同事开发新技术并进行推广, 具体包括:根据国内外皮革科技动向以及自身的新思路做一些项目的预研究工作, 有一定基础后向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申报科研项目, 以争取获得资金支持、或者与企业合作立项, 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形成新技术, 然后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项目研究和技术推广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思路, 又可以重新进行新技术的预研工作, 并争取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做科研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有新的技术思路, 这一点我们研究室做得还比较好, 新的研究方向比较多, 主要问题是由于人手和分析检测手段有限, 一些项目的研究工作没有高校做得深入, 但我们的优势是与生产实际结合得比较好, 强调技术的实用性,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检测手段有限的问题。技术推广是科研工作的另一大难点, 我们的体会是尽量将中试工作与企业的研究人员一起做, 让企业成为中试和生产应用的主体, 充分利用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完善技术, 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和推广关系, 单一的技术转让很难取得成功。

温:是的,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通过企业来实现成果转化, 实现技术价值。能否就您 (或您所领衔的团队) 的在研项目或研究方向, 谈谈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或未来前景?

丁:我们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制革清洁生产技术和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目前在研的省部级以上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制革保毛脱毛及浸灰、铬鞣液循环利用技术》, 通过研究在污染最严重的浸灰和铬鞣工序中实行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重点解决制革生产中硫化物、COD和铬盐的污染问题。该项目将于2011年结题验收。

(2) 国家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皮革、毛皮加工行业污染防治技术筛选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 通过建立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体系, 筛选确定皮革、毛皮加工行业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 并进行推广应用。该项目将于2011年结题验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动物皮胶原蛋白的聚氨酯改性机理及构效关系研究》, 利用聚氨酯预聚体对从皮革废弃物中提取的胶原蛋白进行改性, 研究其改性机理和规律, 为聚氨酯改性胶原蛋白在皮革填充、涂饰和湿法移膜层中的应用打好基础。该项目已于2010年初结题。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皮革涂饰用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的性能、稳定机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研究分子链段结构、功能基团对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以及各活性官能团对碳化二亚胺的交联能力的影响, 对最终产物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进行分子结构设计, 为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在皮革涂饰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5) 国家科技部技术开发项目《胶原蛋白基系列皮革复鞣填充剂的开发》, 研究采用氨基树脂预聚体、酚醛树脂预聚体、聚氨酯预聚体以及接枝共聚方法对从皮革废弃物中提取的胶原蛋白进行改性, 制备系列皮革复鞣填充剂, 回用于制革生产。该项目将于2010年结题。

(6) 国家科技部技术开发项目《皮革废弃物的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研究利用皮革废弃物制备超微皮革粉体, 并研究皮革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 并将超微皮革粉体在皮革涂饰、湿法移膜层和橡塑制品中进行应用。该项目将于2011年结题。

(7)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皮革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技术及应用》, 研究开发皮革废弃物的解纤技术及设备、再生高强度皮浆料的配方、再生高强度皮的成型生产设备, 并投入生产。该项目将于2010年结题。

温:您在两所高校兼任硕士生导师, 请问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方面有何独到见解或心得体会?

丁:目前我兼任了4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 我培养学生的体会是直接让学生参与到国家项目的研究中,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研究中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自己根据资料制定具体方案,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关注他们的研究进展并及时进行指导修正, 多提供一些相关行业技术的实际情况和前景, 将研究内容向实用性方向引导, 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剑锋磨砺出梅香苦寒来

人生对于事业追求与生活情趣是相辅相成的, 最忍受不了的是浪费时间。“无端地浪费别人时间, 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语) 。无论是求学还是敬业, 丁志文平生最大的爱好是精益求精, 希望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完美。喜欢“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 也相信“天道酬勤”, 回报是对付出的褒奖, 努力付出不是为了简单地获取回报, 这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也是人的一种豁达境界。

温:我以为人生只有事业追求而没有生活情趣是乏味的, 能否谈谈您的生活, 比如, 您的生活空间或业余天地是如何的?

丁:目前我的生活非常简单, 除了出差以外每天就只有家和单位两个点, 上班时间在实验室, 下班后继续到家里上班, 陪儿子玩。我的儿子才2岁多, 正处于需要父母陪着玩的时间段, 他的精力非常旺盛, 每天我们只需要花时间跟着他玩就可以了, 每天下班回家一看到他, 心里就会非常开心, 暂时会忘记工作上的压力。目前还无法考虑自己的业余天地, 只希望儿子能早日长大, 我就可以去经营我的业余时间了, 譬如打打羽毛球、乒乓球, 看比赛等。

温:您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 您所执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如不介意, 可否知道您的人生格言或者是座右铭?

丁:无论是求学还是敬业, 我平生最大的爱好是精益求精, 希望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完美, 尽管这是做不到的, 我也会努力将其做到自己能够接受的程度。我最忍受不了在上班期间浪费时间, 所以这几年来, 我上班时间内没有哪一刻会觉得没事可做, 因为我总是将工作安排得满负荷, 即使是计划中的工作都做完了, 我也会把以前想到的一些新思路找出来, 抓紧时间做试验。我甚至乐于在工作特忙时, 能有时间到实验室加班, 由于加班时没有别人的打扰, 环境特别安静, 思路很清晰, 身心很放松, 做起事情来效率非常高。我真的没有去认真考虑过我的人生格言或座右铭, 但我比较喜欢“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 我觉得目前我还仅仅处于奋斗的初始阶段, 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也相信“天道酬勤”, 回报是对付出的褒奖, 努力付出不是为了简单地获取回报, 这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也是人的一种豁达境界。

温:您正值而立之年, 您的皮革事业正方兴未艾, 能否披露您的心智、心路?或者说您在事业上所追求的目标与境界?

丁:我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尽管皮革行业是传统行业, 目前科技贡献率比较低, 但随着清洁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新兴技术在其它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高新科技在皮革行业中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凸现, 行业对我们这一代皮革人的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我在皮革事业上追求的目标是:组建一种全新的制革生产技术模式, 这种技术模式是高效率、低能耗, 而且几乎不产生废弃物, 各种污染物都能够分开进行资源化处理, 制革厂的环境能够得到极大改善, 并且彻底摆脱“脏、臭、累”的不良形象。

温:在您的从业经历中, 与皮革相关的最难忘、最默契的合作者 (或搭档、或知音) 是何人?留给您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事?何以见得?

丁:我的从业经历比较简单, 连续读完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后就进入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工作至今, 比较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制革厂的工作经历, 缺少生产第一线的锻炼;毕业转入科研工作后直接独立承担项目研究工作, 也没有跟随前辈学习科研经验的机会。同时, 我的从业经历也是比较幸运的, 较早就开始负责国家级项目的研究工作, 研究院和科技处为我营造了一个非常稳定、和谐的科研氛围, 避免了我所不擅长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使我能够全面投入到科研和技术开发中, 并尽可能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 因此相对要比其它科研人员幸运得多。因此, 我觉得在我的从业经历中, 最默契的合作者是院、处的领导和我的团队伙伴。前者是科研服务者, 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保驾护航;后者是科研合作者, 为科研工作齐心协力, 甘苦共享。

温:“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当今社会依然不可或缺, 愿共勉之。据说您曾荣获过段镇基科学技术奖, 请问您对业界张铨基金奖和段镇基科学技术奖的创立和实施有何评论?

丁:这两个奖项的设立对于促进皮革行业的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是的, 我曾获得过2007年段镇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一等奖空缺) , 但我个人觉得我们皮革行业目前对这两个奖项的热情还不够高, 捐款和申请都还比较少, 但相信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成为皮革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奖项。

着眼创新点千里足下行

丁志文认为, 皮革行业技术创新的看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借助其它行业, 业外推广应用, 自身技术革新。梦想是思维活动, 梦想是睿智闪光, 梦想是进取目标的蓝图。有梦想才有追求, 才有希望, 才有成功。希望在未来的科研生涯中能研发出一种胶原材料的非制革用途技术, 形成一种新的产业, 作为制革行业的补充;还希望能研发一种全新的、简约、快速的制革生产模式, 节能减排, 提高生产效益。

温:科学技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在皮革行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您认为哪些前沿学科或者新兴技术正在崛起?未来趋势如何?请提供一、二个实例。

丁:皮革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 新技术的应用情况远不及其它新兴行业, 科技贡献率也远低于其它行业, 其中主要原因是皮革行业的原料是畜牧业的副产物, 皮革行业无法通过改变原料来实现技术革新, 而且皮革行业的目标产品也比较固定, 因此新技术的研究范围相对局限在加工工艺上, 很难有比较大的突破。

我觉得未来皮革行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是其它行业的新技术或新材料在制革生产中的应用, 如同高分子材料在皮革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技术革新一样, 借助其它行业成熟的新技术或新材料可以大幅度促进皮革行业的技术创新, 例如纳米材料和超声波技术等可能在皮革生产中的应用;第二是皮革生产技术和皮革材料在其它相关行业中的应用, 例如将皮革纤维材料、皮革复鞣加脂和涂饰技术等引入到合成革生产中, 提高合成革的综合性能, 又如将皮革纤维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应用到污染治理中;第三是皮革生产技术自身的革新, 借助皮革化工材料的新性能, 改善皮革产品的综合性能, 或是简化皮革生产工序, 并且大幅度降低传统皮革生产模式的污染问题等。

温:当前, 制革清洁化生产的科研成果和工艺创新不少, 您认为有没有可能通过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的嫁接, 形成一整套制革清洁工艺付诸实施?

丁:我认为不是有没有可能, 而是一定能形成一整套制革清洁工艺并在行业中进行推广。目前清洁生产技术在制革实际生产中应用比较少, 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制革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还比较有限, 采用清洁生产的主观意识还不够强, 大多不愿意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 不愿意承担工艺改变所带来的风险, 如果未来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 末端污水处理成本进一步提高, 我相信制革企业会逐渐接受清洁生产技术;另一方面是国内科研单位开发的清洁生产技术大多脱离现实生产, 不能从生产成本、清洁效果和可操作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的可行性, 而且未能取长补短, 将各单位擅长的清洁技术进行整合和推广, 导致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比较困难。针对现状, 我们课题组在与制革企业联合承担多项国家科研项目的基础上, 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制革清洁生产技术模式, 包括硫化物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技术、废铬液的循环和再生利用技术、废水中蛋白质的回收和利用技术、氨氮和COD的控制技术等, 并拥有3项关键的专利技术, 解决了硫化物和废铬液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经开始在几家制革企业中进行应用, 如果能与国内其它科研单位密切配合, 补充和完善该清洁生产技术模式, 将会有可能在制革企业中获得广泛应用。

温:关于皮革废弃物资源化高值利用是行业界众多人士所企盼和关注的, 见仁见智, 能否谈谈您在这方面的理性思考和成功尝试?

丁:皮革废弃物的资源化高值利用确实是一个研究热点, 但我觉得这方面不能操之过急, 更不能过高估计皮革废弃物的价值。皮革废弃物虽然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蛋白质, 但作为一种结构蛋白, 其营养性比较有限;而且皮革废弃物是一种工业废料, 更不能作为食品、保健、医药和化妆品的原料。我觉得如果胶原蛋白确实在保健和化妆品方面具有优势, 凭其高附加值完全可以使用鲜皮进行生产, 皮革废弃物最好的出路还是作为一种工业原料, 避免盲目的高值利用而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有鉴于此, 我们课题组在皮革废弃物资源化方面具有多年的研究基础, 承担了近10项国家级项目和多项地方政府项目的研究工作,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皮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包括将不含铬皮革废弃物开发成为再生胶原皮、将含铬皮革废弃物开发成为再生胶原纤维革, 将提取的胶原蛋白开发成为系列胶原蛋白基皮革复鞣填充剂、胶原蛋白基皮革涂饰剂和胶原蛋白复合纤维产品等, 将染色后的皮革废弃物开发成为染色填充剂和超微皮粉等, 该技术体系中的3项技术目前已经在生产进行了应用, 并形成了生产线。

温:有关制革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成果很多, 但转化为工业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时却遇到“瓶颈”, 您认为真实的原因何在?

丁:我觉得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在项目技术的立项阶段, 为了突出项目的价值, 过高估计了皮革废弃物的价值, 设计的产品定位过高, 过于看重胶原蛋白分子的性能, 而忽视了胶原纤维的宏观性能。如果适当降低对皮革废弃物价值的期望值, 从实际出发开发适合市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并将科研工作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 我相信皮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大有可为的。

温:当然, 还需要给业界的企业家们有一个认同过程, 要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还需要他们在投入产出上的胆识和能力, 非科研人员一厢情愿所能为也。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您的皮革事业正方兴未艾, 我们衷心祝愿您百尺竿头, 大器早成。最后请问您对我国皮革事业的未来有何企划?有何期盼?

丁:谢谢!人没有梦想就不会有希望, 我对皮革新技术的开发充满了梦想:其一, 目前原料皮的最佳用途还是制革, 但是质量比较差的原料皮或皮革废弃物需要找到另一种价值最大化的用途, 因此我希望在我的科研生涯中能够研究开发出一种胶原材料的非制革用途技术, 并且能够形成大规模生产, 形成一种新的产业, 作为制革行业的补充;其二, 是能够开发一种全新的制革生产模式, 打破目前复杂的制革生产模式, 形成简约、快速的生产模式, 节约人力和物力, 并且降低生产污染, 提高生产效益。当然, 目前这两个愿望还处于梦想的阶段, 希望能够早日进入实际研发阶段。

温:谢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本次专访!

相关链接

著作论文

*皮革和毛皮缺陷及清洁化生产.丁志文,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Ding Zhiwen, Zhang Mingrang.Linear relation between collagen degradation and swelling degree in the beamhouse.J.Soc.Leather Tech.Chem., 2001, 85:164-166

*Ding Zhiwen, Zhang Mingrang.Applying of ionization equilibrium in explaining the phenomena of hide swelling and its inhibition.第五届亚洲皮革会议论文集.韩国釜山, 2002:99-110

*Ding Zhiwen, Jia Jizhang, Pang Xiaoyan.Study on hydrolysis mechanism of chromecontaining leather waste.第七届亚洲皮革会议论文集, 中国成都, 2006:939-945

*丁志文, 张铭让.生皮胶原膨胀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中国皮革, 2000, 29 (15) :5-7

*丁志文, 张铭让, 潘志娟.实现清洁化脱毛工艺的新途径.中国皮革, 2001, 30 (21) :32-34

*丁志文, 潘志娟, 张铭让.不膨胀浸灰工艺的研究.中国皮革, 2002, 31 (3) :22-24

*丁志文, 陈永芳, 张伟, 等.制革用微胶囊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中国皮革, 2007, 36 (23) :51-53

*丁志文, 贾光宇, 马兆国, 等.皮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中国皮革, 2009, 38 (19) :24-26

发明专利

*一种胶原蛋白—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ZL03156292.2

*胶原蛋白复合纤维及其制作方法:ZL02145941.X

*一种清洁化脱毛方法:ZL200410009398.1

*一种制革用染色填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05100891399

*一种从脱毛废液中回收硫化物和蛋白质的方法和装置:ZL200710063497.1

*一种从含铬皮革废弃物中提取胶原蛋白的方法:ZL200710063496.7

*制革铬鞣废液的高效再利用方法:ZL200710064822.6

联系咨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西路18号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邮编:100016

*电话:010-64337806

*手机:13701315570

高级实验师(含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岗位职责 篇3

各市和义乌市经委(经贸委)、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人力社保厅《关于印发2010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计划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152号),现就2010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条件

本省企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现职从事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任高级工程师满5年,近3年业绩考核合格以上的,可以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在浙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经其主管部门委托,也可以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具体申报评审条件见《浙江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社发„2009‟186号)。

二、申报评审程序

申报评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由各单位按照规定程序逐级推荐。申报评审材料,各市、县的经市经委(经贸委)和人事部门审核、省直单位的经省主管厅局(省属集团公司)审核后,报送省经信委。对无主管部门企业的申报人员,可通过其人事代理机构经市经委(经贸委)和人事部门报送省经信委。

各单位要组织好申报对象的评议工作,在听取同行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后,将考核意见填入《推荐评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

三、报送材料要求

(一)申报对象的现职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时间计算到2010年12月31日。

(二)送审材料要求真实规范,书写清晰,手续齐全,装订成册,并符合规定的送审程序。各级人事部门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委会办公室要把好材料审核关,对送审材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负责。各级各单位在推荐时,必须对送审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并对申报者的《推荐评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等材料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

(三)材料中的复印件必须完整、清楚,并需由单位和省级厅局(省属集团公司)或当地经贸委、人事部门核对原件,签署“核对无误”的字样,由验证人签名,注明验证时间,加盖单位公章。

(四)报送材料具体要求见附件。因制作新版资格证书的要求,务请按规定的表格式样填报,有关表格样式及《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等,请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下载(网址:http://,栏目:“人事处”— “职称与专家管理”—“2010年职称相关表格”)。

四、其他事项

(一)评审对象的资格审查、结果公布、证书发放等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二)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0年9月30日。评议推荐、评审费用由各市各单位在报送材料时交纳。省经信委职改办联系电话:0571-87052707,87058265。

附件: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关材料要求

二○一○年七月七日

附件:

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有关材料要求

一、市、省直厅局(省属集团公司)需报送材料:

(一)市、省直厅局(省属集团公司)人事职改部门的评审委托书1份(企事业单位由归口主管部门开具,无主管部门的由其人事代理机构开具)。

(二)《申报评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人员花名册》1份,按Excel电子报表版本打印,同时附送电子文档。

二、评审对象报送材料:

(一)评审材料清单1份(每只资料袋面上贴一张袋内资料清单)。

(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需贴照片)一式3份。

(三)由组织人事部门打印的《推荐评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式50份(用A4纸),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近期免冠白底2寸照片1张(注明单位、姓名、身份证号码)。

(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份。

(六)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现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任证书、荣誉证书及获奖证书等复印件各1份,集体项目须提供主要贡献者依据。

(七)外语统一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如符合免试或符合外语不作为必要条件的,需填报《外语免试(或不作为必要条件)审核表》、《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或不作为必要条件)审核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经单位和市(厅、局、总公司)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各一式3份(1份装订进册内,另2份不要装订)。

(八)从事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简历1份,并加盖公章。

(九)任期考核材料1套。

(十)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份。

(十一)任现职以来的有关著作、论文、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成果鉴定材料复印件1套。提供的论文复印件,需复印杂志或著作的封面、刊号、目录及所写文章;需确定一篇代表作,并提供代表作原件1份。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需提供执笔依据。

(十二)破格晋升人员需填写《破格推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审批表》一式3份(1份装订进册内,另2份不要装订),市、省直单位人事职改部门需填写审核意见及说明符合哪几条破格条件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十三)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1份

三、材料装订要求

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推荐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和不便装订的书本原件外,其它材料须用A4纸规格装订成2--3册,并装入档案袋,每册分别编制目录,附在材料前面。

第一册:证书等材料;

第二册:业绩等材料;

第三册:如为破格晋升人员,将《破格推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审批表》、符合相应破格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按所符的条件顺序装订成第三册。

四、填写注意事项:

(一)《推荐评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人员花名册》和《推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人员情况综合表》必须准确详细填写。

(二)工作单位:用全称,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三)单位性质:统一按规定分类,如“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其它类企业”等。

(四)主管部门:县(市、区)的,填“×××县(市、区)×××局”;省级的,填“×××厅局”。

(五)从事专业:指申报时任期内所从事的专业,应完整准确,一般填写4—8个字。

(六)学历是指工程技术专业学历,如果最高学历填了非工程技术类专业学历,则必需再填写工程技术专业类学历情况。

(七)花名册中“出生年月”、“取得时间”和“聘任时间”等统一按“××××年×月”格式填写,如“2008年6月”。

(八)专业工作年限: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实足年限。

(九)外语和计算机成绩:填合格、省线合格。符合免试的注明:年龄免试、译著免试、专业毕业、乡企人员…;符合不作为必备条件人员的注明:野外采矿、建筑施工…等。

(十)单位考核情况:指任期内各的考核情况,至少有最近三年考核资料;在“综合表”、“花名册”需填明逐年考核结果。

(十一)“符合破格条件”,必须填写符合哪几条及其理由和依据,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市、省直单位人事职改部门需填写审核意见。《花名册》上“符合破格条件情况”栏填明符合那几条。

高级实验师(含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岗位职责 篇4

洛阳中学蔡建泉

各位老师:

我1975年高中毕业,78年恢复高考进入镇江师专读书,81年起在横山桥中心校教了3年初中语文,84年后在遥观南塘桥初中又教了7年初中语文,91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洛阳中学,教了15年的高中语文,做了20年班主任,8年副校长。

回头看看,我由一名学步的青年,到被评上省特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上,一路走来,青春共梦想齐飞,智慧与汗水相伴;人生50,按孔子的说法是知天命的年龄;但是孔子又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常想,未来的10年,你将怎样度过?你能无愧于政府和人民赋予你的这份荣誉,你能不辜负倾情培育了自己的领导、学校吗?你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吗?为了脚下的路,也为了与同行分享成长的体验,我给大家汇报自己教书育人的三点体会:

一、读书固本

作为语文教师,曾千百次的追问自己:你最缺少什么?

底气,语文的底气!底气来自读书。

读能固本,读能活源,读能养气。总觉得,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读书的种子,然后才能做教师,做好教师。一个平时不爱读书的人,是不能真正让他的学生爱上读书的。

然而,现实却不能让我们的教师好好地读书。我工作的情境跟其它人没有什么两样,就静心读书而言,作为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甚至更加糟糕。学校摊子大,分管事务杂,从早到晚,早6点到校晚6点到家,转得像个陀螺。因此每当想及读书,实在愧疚于心,我真正沦为了时间的乞丐,精力的乞丐,但是,我却不允许自己沦为精神的乞丐。在理想和现实的挣扎中,这26年来,从未间断地读,认真琢磨着读,读了又派上用场的书有三本:《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青年文摘》。每月一期,一月三本,经久历年,至今已有900多本,它们在我的案前床头,通常占据着比较显眼的位置,妻说:不可一日无此君。一点不假。有时遇上外出,必不可少的伴侣非它们莫属。最近喜迁新居,别的物件扔了不少,唯独这三种杂志一本不拉,它们如同历久弥新的知己老友,赫然端居于我崭新的书柜之中,我对之敬爱有加。因为,是她们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交往,启迪了我的心智,砥砺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操守,激活了我的潜能。26度春秋,语文教育风起云涌,群星璀璨,气象万千,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可谓风光无限;26番寒暑,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争鸣讨论,时分时合,融和发展,我边听边思,且思且行,倒也乐在其中;26个三百六十五里路,经而立过不惑奔天命,因读书而保持着年青的心态年青的姿态年青的作风与干劲。

其间,用心去读并推荐给同仁一起去读的,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与青年教师谈得最多的,是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读这些书的最大好处是,这些文字,来自作者亲身的实践,字里行间带者着教育者独到的教育眼光,浸润着教育者本人深刻的教育理念,平常的故事蕴涵着不平常的教育智慧。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经常会送一些他们觉得好的书,我十分珍视,珍视的方式便是阅读,读后再互相交流,也是人生之一乐。今年春节,外孙女送我一座移动图书馆,里边收藏的18000册世界经典名著,可读可听,足够我享用一生了。

二、写文强智

教育需要素养,更需要智慧,而写,则是获得这种智慧的有效途径。

读是写的前提,而写是读的延伸。没有读的写,是浪里浮萍,是墙头芦苇。而有读无写,只读不写在教师中也是司空见惯。尤其是语文教师,以己昏昏,竟想使人昭昭的,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因素固然不少,但认识上的误区该占很大的比重。总以为,教师的天职便是动口,至于动不动手,完全是教师个人的行为。不少教师之所以还写一些所谓论文,完全是出于被逼,被考核、评审和其他功利所驱使,一旦这些功利的目的达到了,写的欲望便消失得一干二净了。其实,写与不写,善不善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同,更有着质的区别。教育的一般与卓越,做教书匠还是成教育家,分野几乎在于一个“写”字。前者是做了却不能知道为什么做,而后者做了并能说出为什么。而写,正是架设在知与不知之间的一座桥梁,跨过它,就能到达理想的天国得道成仙,跨不过,便有可能沦为陀螺一辈子在原地打转。

诚然,写,是一件痛苦的差使。特别是作为教师,在被升学、分数、考核的紧箍咒收束得几乎要窒息的情势下,去奢谈写的快乐,写的幸福,写的种种好处,为时尚早。然而,我们却也不能坐等着一切都已改变之后,再来做我们应该而且通过努力也能够做到的事。

比如写一点自己的教学实录,来一点教学反思,并不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16年前,在南塘桥初中工作时,我的第一篇见诸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上的《半副对联,一盏明灯》,就是在下课后对自己课堂教学一个片段的实录。当时我正对于板书的设计发生浓厚兴趣,如何让板书成为一种艺术,即以动态生成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完成一副对联,既直观形象,又内涵丰富,从而给学生的心灵打下深深的印记。

有时听了别人的课,除了直接与上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以外,有些问题意犹未尽,又不便直白或当时难以说清,便可以假以笔墨诉诸文字,倾情阐述,在更大范围内引起讨论,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如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的《生命需要提醒》,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的《有感于用你所喜欢的方式——》,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上的《聚焦课堂——关注新教师专业成长》等文章,便是这样产生的。而在从听到写,从思考到形成文稿的过程中,自己的认知、判断、见识和智慧也在经历着考验和升华。而发表后的那份快乐,又激励自己投入到新一层面教育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之中去。

三、教学求真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上课。读得再多,写得再多,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课堂,在于学生的发展上。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表现在尊重学生,尤其表现在尊重班里那些学习成绩落伍,基础薄弱,悟性较低的后进生上。我越来越坚信,他们在使我的教育教学遇到困惑困难的同时,也教会了我教书,教会了我因材施教,教会了我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见证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起码的责任性与道德感。每当我接收一个班级,我会把我鼓励的目光传达到他们的心灵之窗,让他们的天空跟其他同学一样蔚蓝一样充满阳光。我会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机会,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抬起自信的头颅,挺直力量的脊背,发出最响亮的声音。我的一篇文章《让每一种声音都亮起来》,便是基于这样的实践与认识写成的,它既是我教学信念的实践,也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只顾少数忽略多数不顾后进的现状的一点变革。因为,我想,如果在初、高中阶段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建立起一种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起码的热爱和尊重,那么将是学生一辈子的遗憾,更是我作为语文教师的失职。

求真表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有的方法,只有合乎教育教学的目的才

能算是有效的。在当今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境况下,我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冷静与执着。冷静,体现在自主的思考,不盲从,不追风,不搞花架子。语文教育可以评论的人最多,受人非议也最多,很自然,一点也不奇怪,稍不注意,难免站不稳自己的脚跟,迷乱了自己的眼睛,乱了自己的方寸,难怪乎不时有人发出“我的天哪,这书我怎么教?”的慨叹!我的做法是,静观其变,相时而动,运用脑髓,自己来拿,来创。在我看来,新课程,新课标的一些东西,如三个唯度的融合等等,并不是什么新到要“革命”的地步的创举,它只是在原有教育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改进,改善。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熟练地驾驭各种语言表达技巧,能读能听能写能说,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升华人生境界,不过如此。任凭谁,任凭什么改法,都不会脱离这一本质。研究性学习,对话理论,叙事研究,这些当下比较热的词语,有他的合理的、可行的、能为我所用的成分,就积极地拿来,付诸行动。

求真表现在自身的悟性和见识上。

我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气,即灵活的方法,灵敏的思维,灵动的过程。而这些,需要自己付出艰辛长期的磨练,练就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的硬功夫: 练“嘴”上功夫,搜集著名播音员、电影演员的朗读录音,唐诗宋词的名家朗读光盘,跟着读、对比着琢磨,不断矫正方言,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读出语气,力求达到我之气息与作者之气息通相融。一段时间里,我甚至把朗读作为一种健身养心怡情的手段,早晨起来,面壁而立,心无杂念,全神贯注,诵一遍《滕王阁序》,既练嗓子又通中气,既提精神还培养悟性。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演讲、朗诵比赛,锻炼中造就流畅的口语能力与机变从容的心理品质。练“手”上功夫,坚持写作,笔不停辍,时有文章发表,屡获征文奖项,历练中培植了语文教师起码的写作能力。练“眼”上功夫,为学生选编精粹时文,又参与编写教材参考资料,揣摩玩味、耽思涵泳,赖此而形成含英咀华的悟性与识见。

什么是幸福,也许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相信:幸福就是在那些快乐的时刻,一颗宁静的心看着学生的成长进步而发出的微笑。上星期天,95届高三(2)班50多位学生相聚洛阳红园,我和当年搭班的老师们一个个被请为上宾,一个个听从着当年的老班长和团书记们的安排,被服侍着,被呵护着,簇拥着合影,轮番来敬酒,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此刻,我想,就算你是神仙,也会羡煞我的呀!

高级实验师(含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岗位职责 篇5

(二)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原理;

(三)主动承担实验教学的辅助工作,注意实验方法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

(四)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参加仪器设备的维修、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一般实验装置的改进与研制,做好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等的帐、物管理工作;

(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工作;

上一篇:快板书:平民英雄下一篇:野坝小学2014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